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病虫害防治办法精选(九篇)

病虫害防治办法

第1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关键词:大棚蔬菜 病虫害 发生 防治

随着棚室栽培的迅速发展,既有利于蔬菜生产,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条件。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加,为害程度明显加重,并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

一、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环境,也是多种病原菌越冬场所。在露天栽培条件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因棚室栽培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栽培面积有限,轮作倒茬困难,连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的残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温度和湿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产中又缺乏抗病品种,土传根病随连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从零星病株到普遍发病只需4~5个小时。减产非常严重,进而造成废棚。据调查,大棚蔬菜病虫害形势在不断变化。

多种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环节。露地环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长季节才能侵染,发病迟,为害轻,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区季节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发生,已成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豇豆和菜豆锈病,芹菜斑枯病,多种蔬菜菌核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寄生,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严重发生。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也因棚室和苗床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重。

二、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防治策略

1.病害防治

由于棚室多年连作,病害逐年加重,必须进行土壤消毒。

1.1农业防治

种苗脱毒,高温闷棚,茬口轮作,太阳能土壤消毒。

1.2化学防治

利用氯化苦、溴甲烷、菌线威进行土壤消毒。在移栽时用20%苯来特10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2.虫害防治

2.1毒饵诱杀

以蝼蛄为主的地块,可用毒饵诱杀。方法是:将花生饼或麦麸炒香,每100kg花生饼或麦麸加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50%的辛硫磷乳油1kg,再加10kg水拌匀,配成毒饵,于蔬菜苗期,在傍晚顺垄撒在地面上,用量225~375kg/km2,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同时对蟋蟀、地老虎幼虫也有良好的诱杀效果。在地老虎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将上述某一种农药的10倍液喷拌在铡碎的害虫喜食的鲜草或鲜菜叶中,制成毒草(毒菜),于傍晚(以防止鲜草很快干枯)分成小堆施于田间,用量225~300kg/hm2,次日清晨拣拾死虫,防止其复活。

2.22 喷雾或喷粉。种蝇可在成虫羽化盛期,在葱、蒜类蔬菜上和田间粪肥堆上喷洒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以杀死成虫,减少产卵和幼虫数量。用90%敌百虫晶体300~500倍液或5%乐果乳油1000倍液浇灌。浇灌在大蒜、韭菜种蝇发生较重的地块,于幼虫发生的关键时期施药防治幼虫。在韭菜移栽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根。

三、空气湿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棚室在寒冷季节、夜晚密闭保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100%,棚室屋面、壁面对露后可散落在植株上。黄瓜、番茄等蔬菜热容量大,叶面和果实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其抗病性降低,却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菌,必须在叶面结露3h以,才能萌发、侵入寄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以上多种病害为害加重,均与高湿环境有密切关系。

主要防治措施:①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②药剂防治,可选用百菌清、绿亨二号、绿亨五号等药剂防治。

四、温度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蔬菜与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结果导致棚室温暖的条件,一般不成为病害发生流行的限制因素,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通常可以引起发病。害虫和螨类属于一类变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它们的体温及其生命活动。温度对害虫分布地区及发生为害的影响比湿度更重要。

主要防治对策:可选用阿维菌素、克螨特、虫螨清等药剂防治(任选一种)。

五、寄主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第2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贵州杂交桑7种主要病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灰霉病、桑炭疽病、桑芽枯病、桑紫纹羽病,和8种主要虫害,如桑象虫、桑尺蠖、桑螟、蓝叶虫、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桑白蚧的为害特点和防治办法。

为了实现桑园快速丰产、投产,近几年来,贵州在杂交桑的栽培上呈现出快速推广的势头。由于杂交桑栽植密度大,枝叶生长速度快,由此形成了杂交桑园郁闭程度高、湿度大等特点。通过对贵州推广杂交桑主要县(市)的调查,贵州杂交桑的主要病害有7种,主要害虫有8种。

1主要病害与防治

1.1桑褐斑病

1.1.1为害特点。嫩叶易患此病。病斑初期为褐色,水渍状,从芝麻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径2~10cm,轮廓明显,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的粉质块(病菌分生孢子)。同一病斑可发生在叶片的正背两面。病斑遇低温多湿或多雨连绵天气,吸水膨胀,呈烂叶现象甚至腐败穿孔;遇气温干燥,病斑中部裂开,桑叶逐渐失水干枯。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叶片快速枯黄脱落。

1.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后彻底清除病叶,深埋或作堆肥;冬季修剪病枝、弱枝并集中烧毁;冬耕翻埋病叶,疏松土壤,以减少病源;低、湿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降低湿度;避免桑树栽植过密;适时采叶,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在易发病季节,如发现有15%左右的叶片,每片叶上有2~3个芝麻小斑点时,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布,10~15d后再喷1次,2种药剂对蚕无毒害,可在蚕期中使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可在晚秋蚕结束后,喷布0.7%波尔多液1~2次。

1.2桑里白粉病

1.2.1为害特点。主要发生在桑叶背面,先出现白色分散的细小霉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布满全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此病通常在枝条中、下部较老的叶上发生,而且常与污叶病并发为害,枝条上部的嫩叶一般不受侵害。

1.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配施钾肥;久旱不雨时注意抗旱,以增强树势,延迟桑叶硬化,提高抗病力;及时采叶,防止叶片老化,采叶应从下而上,分批采摘,清除株间老叶、落叶,控制病害蔓延。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面喷洒2%硫酸钾或0.3%~0.5%多菌灵;采叶期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冬季喷2~4°Bé石硫合剂,杀灭枝条和地面上的越冬病菌。

1.3桑污叶病

1.3.1为害特点。多发生在较老的桑叶背面,嫩叶极少发生。开始发病时,叶背面发生煤粉状圆形病斑,病斑扩大至10mm左右时,在叶表面也相应呈现同样大小的黄灰色或暗褐色病斑,以后继续发展,布满叶背,叶表变色,随之延及全叶。此病与桑里白粉病并发时,常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1.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晚秋落叶前摘除桑树上的残叶,作为饲料或沤肥;秋蚕期先采枝条下部叶片,以防叶片老化发病;夏伐后及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年份注意灌溉,延迟桑叶硬化,减轻发病。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

1.4桑灰霉病

1.4.1为害特点。桑树新梢长至3~25cm时开始发病,病斑深褐色,潮湿时呈腐烂状,干燥时易从患处干裂折断。发病从中下部叶的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大,病斑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病叶叶缘多数向叶表卷起,少数向叶背卷曲。湿度大时受害器官表面形成灰白色霉层。

1.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桑园,及时疏通沟渠,排涝降渍,减少病害发生;适时采叶,降低桑园湿度,保持桑园通风透光。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对树体枝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可灵粉剂1000倍液喷洒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80%~100%。

1.5桑炭疽病

1.5.1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和叶脉,受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后逐渐扩大成圆形,周缘暗褐色,中部灰色或淡褐色。阴雨潮湿时,病斑吸水膨胀,桑叶腐败穿孔。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裂开,发生在叶脉上的病斑呈红色或褐色。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的病斑较多,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脱落。

1.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夏秋季对成林桑园坚持由下向上多次(3~4次)合理采叶收获(每次采叶后枝条梢部留6~8片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多雨时节低洼多湿桑园开沟排水;秋旱及时灌溉,增施肥料,防止桑叶硬化;冬季落叶前将病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②药剂防治:发病季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发病初期喷施效果更佳。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喷湿枝条中下部病叶的叶面和叶背。

1.6桑芽枯病

1.6.1为害特点。本病是桑树枝干性病害。桑树春季发芽前后,患病枝条上出现2种类型的病斑:一是以冬芽为中心,形成油浸状褐色菱形病斑;二是在伤口附近,形成水渍状黄褐色椭圆形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并密生隆起小点,突破表皮后成为砖红色的小颗粒。病斑扩大连接环绕枝条1圈时,由于截断了树液的流通,病部以上枝条及萌发的桑芽急剧凋萎,枝条干枯死亡,枝条的皮层逐渐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气味。

1.6.2防治办法。早秋和中秋蚕结束后,枝条上部保留8~10片桑叶,晚秋蚕结束后,枝梢保留5~6片叶;桑园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秋肥不可施用过晚,以免造成秋后徒长;防止树体创伤,秋季采叶要留叶柄,切忌捋采,撕破枝皮;冬季及时整枝修剪,减少越冬病源;春季发现病条及时剪除烧毁,桑园剪伐桑条要及时处理,严禁堆放在桑园附近,以免病菌扩散传播。

1.7桑紫纹羽病

1.7.1为害特点。本病属桑树根部病害。患病桑根表面可见丝缕状紫褐色或暗紫色的菌丝,病根表面色泽呈褐色至黑色,皮层腐烂,皮层部与木质部彼此分离。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一般春季发芽延迟,枝梢生长缓慢,枝叶细小,叶淡黄色。严重时,芽叶凋萎,病株逐渐死亡。

1.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低洼桑园及时开沟排水;腐熟有机肥料与石灰氮(750kg/hm2)混合施入,可杀死病原菌及增加土壤肥力;酸性较重的桑园施2250kg/hm2石灰,对土壤有改良和消毒作用;发病严重的桑园,彻底挖出病株,拾净病根并集中烧毁,改种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5年后才能栽培桑树。②药剂防治:病苗用25%多菌灵500倍液浸根30min,以彻底杀死根组织内外的寄生菌丝。

2主要虫害与防治

2.1桑象虫(又名桑姬象鼻虫)

2.1.1为害特点。主要以成虫为害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降低发芽率;桑树夏伐后为害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时将整株桑芽吃光;6月间成虫在嫩梢基部钻孔产卵,使新梢容易被风吹折,影响发条树和树型养成。

2.1.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在冬季彻底修去枯桩、枯枝、死拳,并收集烧毁,也可在桑象虫产卵盛期后,结合桑园管理,修去半枯桩;受害严重的桑园,用齐拳剪伐法伐条,使桑树不形成半枯桩。②药剂防治:桑树夏伐后,用50%杀螟松乳剂或80%异稻瘟净(1∶1)1000倍液喷洒桑拳,残效期为15d。

2.2桑尺蠖(俗称桑搭、造桥虫)

2.2.1为害特点。越冬幼虫早春食害桑芽,常将内部吃空,仅留苞片。开叶后为害叶片,随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发生严重的年份,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

2.2.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捉幼虫,结合早春桑园管理,随见随捉,以减少虫口密度。②药剂防治:早春桑树冬芽开始现青,尚未脱苞及伐条后,可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杀虫率可达90%以上,残效期5~7d;晚秋蚕结束后,可喷洒6000~10000倍杀灭菊酯,以压低幼虫的越冬基数,减轻翌年春季、夏秋季各代幼虫的为害。

2.3桑螟(俗名白蚰、油虫、卷叶虫、青虫等)

2.3.1为害特点。为食叶害虫,低龄幼虫在叶的边缘卷叶,食害叶背的叶肉组织,留下上表皮。被害部分的边缘呈锈色、油渍状。随着龄期的增长,被害的2~3叶被丝粘连成苞;受害严重的桑园,虫粪污染桑叶,并带来蚕病。

2.3.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尽量对桑树进行夏伐,消除桑螟虫的过渡桥梁。②药剂防治:第1代治虫在白拳期(6月上、中旬)进行,压低1代基数;2代、3代一般数量较少,结合夏蚕、早秋蚕期间间隙喷药;第4代为防治重点,掌握幼虫在2龄末、未卷叶前进行。药剂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

2.4蓝叶虫

2.4.1为害特点。以成虫为害桑树的春叶和夏叶,喜食成长的新梢嫩叶。常群集叶背,沿叶缘向内咀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同时,叶虫排出的大量粪便污染梢芽及叶片,严重影响桑叶的质量。成虫食性杂,除桑树外还食害榆树、梧桐等。

2.4.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清晨露水未干前,震动桑条,集中杀死。②药剂防治:该虫为害盛期正值春蚕期,宜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洒,喷药后7d即可采叶饲蚕。喷药应在晨露未干、成虫不活泼时进行。同时还要注意对桑园周围的榆树、梧桐等树木喷药。进行夏伐的桑树可留少数桑枝不剪伐,诱集叶虫取食,然后喷洒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后再伐条。2.5桑蓟马(又名举尾虫)

2.5.1为害特点。以成虫、若虫吸取桑叶的汁液。被害部位失去叶绿素而呈白色透明小凹点,逐渐变成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夏、秋季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增高,枝条的中上部叶片全被卷缩成锈褐色,叶质降低,饲蚕导致蚕体虚弱,蚕茧减产。

2.5.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消除杂草,收集枯枝、落叶集中处理,消灭越冬成虫。②药剂防治:第1代虫口密度较低,一般不药防;第2代桑蓟马集中在嫩绿的春伐桑上为害,是全年的第1个为害高峰期;第3生期正值梅雨季节,可不防;第4生期处于全年高温季节,繁殖快,死亡率低,虫口密度大,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后各代根据情况确定。可用药剂为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2.6朱砂叶螨(俗名火龙、火烧、红砂等)

2.6.1为害特点。其成虫、若虫均在叶背吸食汁液,结成丝网窝,使桑叶水分迅速散失,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色变成黄褐色。被害严重的桑园,叶片干枯,产叶量锐减。7~8月干旱时,螨害易暴发。

2.6.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桑园叶螨均在地面杂草上越冬,冬前或早春掌握越冬成螨活动期,及时除草消灭叶螨,减少翌年叶螨基数;冬耕、夏锄要及时,既可减少叶螨早春繁殖速度,还可把叶螨压在土层下,降低虫口基数;合理安排绿肥留种田,绿肥留种地是螨虫的越冬场所,易发生螨害的桑园,不宜安排绿肥种植。②药剂防治:螨害发生后,以药剂防治为主。可用20%的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残毒期7d),或73%克螨特乳剂3000倍液(残毒期10d),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残毒期7d)喷雾。

2.7桑粉虱(又名白虱、杨梅粉虱)

2.7.1为害特点。除为害桑树外,还为害梅、茶、李、桃、泡桐等。夏秋季常猖獗为害。成虫群集桑树枝条顶部1~2叶产卵为多,幼虫吸食中部叶汁,被害叶出现许多褐色小斑点,并逐渐枯萎。幼虫分泌蜜汁常诱发黑煤病,使桑树枝梢无健叶,严重影响秋蚕饲养。

2.7.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冬季将桑园的落叶收集烧毁或作堆肥,杀死越冬蛹或幼虫;改善桑园环境条件,及时采叶,使其通风透光和降低湿度;在8月上旬桑粉虱繁殖盛期,摘去梢端1~3叶,以杀死卵和幼虫。②药剂防治:在幼虫或成虫期,用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000倍液,喷布梢端防治。

2.8桑白蚧(又名桑白盾蚧、桑介壳虫)

2.8.1为害特点。除寄生桑树外,还寄生茶、梧桐、梅、李、柳、枫等。若虫、成虫群集于桑树的主干、枝条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树汁,也有部分在叶脉或桑芽的两侧寄生。繁殖能力强,常见白蚧盖满树干,使桑树发育不良,枝梢萎蔫,叶片细小,甚至全株枯死。受桑白蚧为害后往往并发膏药病。

2.8.2防治办法。①农业防治:加强整株修剪,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使桑园通风透光,利于抑制桑白蚧的发生;冬季或早春桑芽萌发前用抹布抹擦密集在主干或枝条上的越冬雌成虫,减轻第一代危害。②药剂防治:蜡质未形成期(盛孵期)用柴油加洗衣粉各10%喷雾,效果可达95%以上,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喷杀;介壳形成初期(低龄幼虫期)用0.1%有机磷农药(如80%敌敌畏乳油等)的20倍石油乳剂喷雾或涂抹效果较好;介壳形成期(成虫期)可用洗衣粉20%溶液涂抹。③生物防治:利用闪蓝红点唇瓢虫捕食桑白蚧的特点,对瓢虫较多的桑园,少施或免施农药,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桑白蚧的捕食作用。

3桑园病虫害防治需注意的问题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是把好苗木关。贵州栽植的杂交桑苗木基本上都是从省外调入,应加强对调运苗木的检疫,防止病虫害,特别是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自育桑苗基地应严格选择,凡有桑萎缩病、根结线虫病、桑紫纹羽病的地块不能做育苗基地。二是根据桑树的生长特点以及养蚕安排,充分发挥多种防治方法的综合作用。冬季自桑树落叶到翌年春季发芽前是桑树休眠期,各种病虫潜伏在树干、枯枝落叶、地表或土壤中越冬,通过清洁桑园,清除病虫的越冬场所,为减少病虫对桑树的为害打好基础。春季是大部分病虫活动和为害的时期,以人工捕捉、药剂防治和桑园管理相结合,病树春伐,摘除病芽、病叶,整理沟渠,及时收获、夏伐。夏秋季是桑树病虫害繁殖最快、为害最严重的时期,为了保证夏、秋蚕安全用叶,应根据养蚕时期的安排,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分批划片喷药。药剂防治害虫要选择残效期短的农药,如乐果、敌敌畏、辛硫磷等。三是加强对桑树的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桑树对病虫抗性,降低农药对桑园生态的影响,减少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

4参考文献

[1]黄尔田,田立道,肖练章.实用桑树保护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第3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关键词】森林;虫害;防治

前言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因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仍很严峻,防治困难。面对严峻形势,应积极采取各项有效的防治措施,认真落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目标工作,发现枯死树应取样分离鉴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实现对危险性有害生物蔓延的控制,确保林业正常的生产秩序。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及“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防治工作,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 不同的病虫害其发生发展规律不同,因而其防治方法和时间各异。同一种病虫害,因受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防治时间上也有差异。以下不单独讲某种病虫害的防治办法,而是以时间为顺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述。冬防的时间在上年11月底至本年2月底,病虫害休眠、越冬时期。冬季的病虫害不再危害树体,但越冬基数对来年的发生程度影响很大,且冬季是病虫害休眠和越冬时期,病虫害多钻入树皮、树洞、土壤或树下的枯草中,不活动,也较集中,容易消灭;树体休眠,抗性强,可用高浓度的药液。因此,通过修枝、刮皮、深翻等措施,可降低来年的病虫基数,起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作用。通过剪枝可剪除树体上的病虫枝,集中烧毁,降低越冬虫数。刮皮,主要是刮除老树皮、粗树皮,破坏病虫害越冬的场所。深翻,在封冬之前或早春,进行深翻、深犁,可翻出在树冠下越冬病虫害,使其冻死或被鸟、禽啄食。春防的时间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病虫害苏醒、活动期。采取树干涂毒环、涂白的方法杀死上树害虫。还可进行土壤药剂处理杀死出土虫害。夏秋防治时间是在4月中旬至10月底,是病虫害发生、危害、猖獗的时段。人工防治,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期间,利用害虫的假死现象,敲打树枝枝、震落幼虫,进行捕捉,加以消灭。还可以利用害虫的一些生活习性,进行诱集消灭。采取化学方法防治和生物防治并用的方法进行防治,针对不同的森林病虫害,在其刚发生而未流行时,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虫、杀菌剂进行防治,一般来说,夏季杀虫剂占比例大,秋季杀菌剂占比例大。

2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全年管理,把人工防治与药剂防治、生物防治、林业防治等方法相结合,以减轻,避免病虫的危害,确保森林树势健壮,以达到预期的造林效果。化学防制应及时,准确、有效、有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做到以下五点:第一对症下药,农药的种类很多,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和防治对象,只有准确地掌握防治对象,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时,在同一时期会有几种害虫同时发生,这就要以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作为主要防治对象,选用能兼治其它害虫的药剂。如在防治蚜虫时,常伴有桔潜跳甲、蚧壳虫等,防治时,要选用既能防治蚜虫,又能兼治伴生害虫的农药品种。第二适时用药,一般防治病害时,应在病害发生初期未流行之前进行,防治虫害时,应掌握在幼虫幼龄期进行。第三适量用药,药量并非是越多越好,一般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或使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低于经济上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减少农药的用量。第四适法用药,合理采用喷粉、喷雾、涂抹、根施等,对的病虫在树上的危害期,一般采用喷粉或喷雾;对土壤越冬的虫害,在出土期则选用根基部撒施;对于隐蔽性害虫采用涂抹法。第五适位用药,病虫害在不同的时期,可能防治的部位不同。

3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3.1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并给予高度的重视

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保护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提高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3.2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发现已是严重危害时期的现象发生。

3.3采用科学的防治技术,改进防治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3.4加强树木检疫,遏制危险性病虫的传入

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确保资金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资金保障。

第4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园林植物保护,防治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促进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内的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指城市园林植物的检疫、病虫害的测报和除治,以及疫情灾害的应急防控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园林植物,是指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以及园林植物经营场所等的树木、花卉、地被植物以及繁殖材料。

本办法所称园林植物检疫对象,是指国家和省的应当采取检疫措施禁止传播蔓延的某些植物病、虫、杂草和本市为保护园林植物所确定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第四条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检疫和除治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应当符合城市生态安全要求,植物品种应当多样化,适地适树,合理配置。

提倡选用抗病虫害、抗恶劣环境等抗逆性强的优良植物品种。

第六条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并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市园林动植物检疫机构(以下简称市园林检疫机构)负责本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及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区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辖区内的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实施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做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检疫管理

第七条市园林检疫机构应当定期对本市存在的园林植物检疫对象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检疫对象分布资料。

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存在的园林植物检疫对象调查结果,确定并及时公布本市园林植物检疫对象。

第八条市园林检疫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市确定的园林植物检疫对象实施检疫,不得擅自更改检疫范围。

第九条在本市生产园林植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到市园林检疫机构申请园林植物产地检疫。

市园林检疫机构受理园林植物产地检疫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疫。检疫合格的,核发《园林植物产地检疫合格证》;不合格的,核发《园林植物检疫处理通知单》。

生产园林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园林植物检疫处理通知单》的要求对不合格园林植物进行处理;市园林检疫机构应当对处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条单位或者个人在本市以外调入园林植物的,应当到市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办理《植物检疫要求书》,经原产地检疫机构按照《植物检疫要求书》检疫合格后,方可在本市栽植。

市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出具的《植物检疫要求书》中,应当包含本市确定的园林植物检疫对象。

调入园林植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将调入的园林植物检疫证明文件保存3年备查。

第十一条市园林检疫机构应当对园林植物木质支撑物及检疫不合格园林植物的包装材料等进行检疫。

第十二条市园林检疫机构应当对在本市栽植的园林植物查验其检疫证明文件,对无植物检疫证明文件或者证明文件与实物不符的,应当进行补检。

市园林检疫机构应当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园林植物进行复检:

(一)来自或者经过疫区的园林植物;

(二)疑似染疫的园林植物;

(三)其他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安全需要复检的园林植物。

对于补检或者复检不合格的园林植物,市园林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开具《园林植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监督有关责任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绿化工程施工前,检查施工单位所栽植园林植物的检疫情况。

施工单位应当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将栽植园林植物检疫证明文件送市园林检疫机构进行查验。

园林植物检疫证明文件应当纳入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档案,未取得园林植物检疫证明文件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在本市举办园林植物展览、展销等活动,举办单位或者承办单位应当将参展园林植物检疫证明文件送市园林检疫机构进行查验,发现有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及时进行复检或者补检。

第十五条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涂改、买卖、转让园林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

(二)将未经检疫或者经检疫不合格的园林植物与检疫合格的园林植物进行调换;

(三)提供虚假受检植物种类材料,隐瞒受检植物数量;

(四)阻挠市园林检疫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检疫、复检、补检或者查验相关检疫文件;

(五)其他违反园林植物检疫规定的行为。

第十六条市园林检疫机构在被检疫园林植物中发现园林植物检疫对象的,应当指导园林植物所有人按照要求采取剪除、消毒、熏蒸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七条市园林检疫机构发现新的检疫对象或者其他危险性有害生物时,应当及时向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采取紧急防疫措施进行消杀。

第十八条市园林检疫机构在实施检疫时可以行使下列权力:

(一)进入园林植物的栽植、存放、经营等场所实施检疫、复检、补检或者查验园林植物检疫证明文件和进行疫情监测调查;

(二)依法查阅、摘录、复制与城市园林植物检疫工作有关的资料;

(三)依法监督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园林植物进行消毒、除害处理、隔离试种和采取封锁、消灭等措施。

第十九条区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人员,负责本辖区内园林植物检疫登记上报等工作。

第三章病虫害测报和除治

第二十条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地理、气候、园林植物种类以及生长状况等,确定本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对象和测报方法。

第二十一条区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应当根据辖区内园林植物分布情况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监测点,对测报对象进行监测与调查,并按时将监测和调查情况报告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

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应当负责对区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机构上报的监测和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本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短、中期预报、警报等工作。

第二十二条本市局部地区发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疫情,有传播蔓延趋势,并可能对本市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经批准后划定疫区,并采取封锁、消灭等措施,防止园林植物检疫对象传出。

第二十三条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应急预案,并纳入本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发生大面积暴发性、突发性或者危险性园林植物病虫害时,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市人民政府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控制疫情蔓延。

第二十四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公共、防护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由管护单位负责;

(二)苗木花卉基地等生产绿地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由经营单位负责;

(三)居住区绿地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行物业管理的,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街道办事处负责;

(四)单位及其附属绿地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由单位负责。

第(一)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和巡查制度;

(二)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园林植物抗病、虫等灾害能力;

(三)加强巡视,发现园林植物病虫害后,按照要求做好消杀、除治工作,并及时向所在区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按照要求及时清除染病严重、无法救治的园林植物和枯死树木,消灭传染源。

第二十六条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当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提倡使用环保型农药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第二十七条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供技术指导,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

第二十八条发现严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进行除治。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属经营行为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属非经营行为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本市生产园林植物的单位或者个人未办理产地检疫申请的;

(二)园林绿化施工单位所栽植园林植物的检疫证明文件未经市园林检疫机构查验的;

(三)发现园林植物检疫对象,园林植物所有人未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对属经营行为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属非经营行为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调入园林植物的单位和个人未办理《园林植物检疫要求书》在本市栽植的;

(二)经查验应当进行复检不接受复检的;

(三)无植物检疫证明文件或者证件与实物不符的;

(四)园林植物所有人所使用的园林植物木质支撑物及检疫不合格园林植物的包装材料,未经市园林检疫机构进行检疫,擅自使用的;

(五)伪造、涂改、买卖、转让园林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

(六)将未经检疫或者经检疫不合格的园林植物与检疫合格的园林植物进行调换的;

(七)提供虚假受检植物种类材料,隐瞒受检植物数量的;

(八)防治责任人未按规定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除治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单位施工前未查验施工单位所栽植园林植物的检疫情况的或者对未取得植物检疫证明文件的园林建设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的;

(二)在本市举办园林植物展览、展销会等活动,举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未将参展植物的情况事先报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查验,或者未按规定实施检疫的;

(三)防治责任人未按照要求及时清除染病严重、无法救治的园林植物和枯死树木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市园林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5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198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05万亩,1985年上升到775万亩,1995年高达133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8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2002年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这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爆发和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成灾秉承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我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经济损失严重,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害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了松林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更大病虫害的发生,其流行最初均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着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更重大的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危害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1.4 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损失严重,顽固难治

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爆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爆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病虫害一旦发生便会出现“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的现象,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上下功夫。

1.5 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手段。

2 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相应对策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秉承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辄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森林资源的损失,也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及社会的协调发展。

2.2 加强管理、考核、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全省测报骨干网络站点的工作水平,积极发挥参谋作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有监测预报工作管理流程、预测预报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测报员工作制度等办法,努力强化测报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全省统一安排部级(省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制作了固定监测点标牌,使测报工作野外标志趋于规范化。

2.3 建立健全的应急防控机制体制,促进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及其制度化

编制并应急预案,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有关部门的职责,完善保障措施,同时,针对不同林业不同种类的有害生物,编制年度防治预案和实施方案,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处置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4 加强管理、考核、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全省测报骨干网络站点的工作水平,积极发挥参谋作用我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了有监测预报工作管理流程、预测预报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测报员工作制度等办法,努力强化测报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全省统一安排部级(省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制作了固定监测点标牌,使测报工作野外标志趋于规范化。

2.5 坚持不懈做好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各地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板面、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公布咨询电话、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森防法规,向社会病虫情报,普及防治知识,推广先进防治技术,宣传森防工作,为林农免费提供林木病虫发生信息和相关技术咨询指导服务,使防治工作由过去的森防部门单兵作战变为政府、部门、林业大户、群众协同作战,群防群治、联防联治,为迅速、及时、有效地防控杨树食叶害虫创造了有利条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积极的治理及正确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坚定“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步伐,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可能的发挥科技的实用性适用性,才能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为社会营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艳霞.浅谈森林病虫害测报管理工作[J].陕西林业.2011.04.

第6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关键词:病虫害;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6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71-02

收稿日期:2011-11-30

作者简介:邓友梅(1971―),女,江苏宿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种苗引进、繁育、推广、林业生产管理、抚育、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等技术性指导工作。

1 引言

随着全市杨树产业年的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杨树资源得到快速的增长。目前全市拥有杨树成片林17.3万hm2,所有农田全部建成微型化,林网化率达100%,林木蓄积量达1 500万m3,每年可采伐利用120万m3,年林业增值达24亿元,人均林业增收超过600元。全市林木总株数已达1.25亿株;由于杨树资源量的扩涨,导致杨树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发生的面积、爆发的次数、危害的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杨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此,近年来笔者根据本地杨树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治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2 杨树主要病虫害

杨树主要病害为溃疡病、黑斑病、红心病、冠瘿病;主要虫害包括食叶性害虫,即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白潜叶蛾、杨黄卷叶螟、杨尺蠖、黄刺蛾、柳蓝叶甲等;枝梢害虫,即草履蚧、白杨透翅蛾;钻蛀害虫,即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地下害虫,即蝼蛄、地老虎、金龟子。

3 杨树病虫害发生原因

3.1 林相不齐、树种单一

杨树资源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杨树病虫害的发生主要表现在林相参差不齐,因杨树基地林为人工造林,由于管理不善,其次树种单一,加之经营管理措施不当,给森林病虫害创造了有利繁育和繁生的环境条件,导致重大病虫害相继发生,给林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3.2 防治工作不被重视

杨树生产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来得慢,致使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再者由于森防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病虫害发生前期一般比较隐蔽,不明显,危害轻,不能及时发现,也不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一定程度导致病虫害发生的蔓延,造成局部地区大爆发,才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此时已错过防治最佳时期,防治起来相当困难,甚至难以控制密度。

3.3 经营管理措施不到位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不健全,人员少,测报、防治、检疫基础十分薄弱。绝大部分没有专门办公室、实验室以及开展病情虫情预测预报必须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缺乏森防检疫专职技术人员,预测预报预见性差,无法准确掌握病虫发生的情况及规律;检疫技术措施不当,从事木材运输检疫工作上,实际是重收费轻检疫,致使病虫从一个地区携带到另一个地区,引发病虫害大爆发的原因;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办法,才能达到强化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采取化学防治,存在与森防所面临的防治工作极不相适应,严重影响杨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4 防治经费无法落实

宿迁市每年需要防治的杨树病虫害发生面积约5.3万hm2,因资金缺乏,无法购置足量防治机械和农药,导致病虫害发生逐年上升趋势。各县区均没有成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无法实施统防统治,防治难度较大,营造林经营管理不统一,无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各县区大部采取分散防治,防治时间不统一,治一片留一片效果甚微;杨树属高大乔木用低程喷雾机,射程无法达到树高,防治效果差,用药量多,对环境污染大;对蛀干类害虫以及交通不便的地方防治病虫害,采用打孔注药法防治,因功效低,劳动量大,药液腐蚀木质部,伤口不易愈合,影响材质,且药效短而低,防治效果不明显。目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远远不适应林业资源的发展。

4 杨树病虫害防治对策

4.1 推进杨树综合性营造林措施

营造林要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从种苗抓起,加快推进无检疫对象苗圃建设,科学合理选择地点建设隔离苗圃,统一引种管理,降低引种风险,以有效降低国内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同时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地实行多树种、多林种、多种形式的混交林,要结合低产林改造,有计划地将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加快林相改造力度。

4.2 加强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加强防治体系建设既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的迫切需要,也是抓好防治工作的长久之计,在现有薄弱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标准站和中心测报点建设力度,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高效病虫害防治体系,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网络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情报,为领导和林农提供病虫发生趋势信息,适时防治,做好服务。

4.3 做好防治宣传工作

宣传病虫害对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危害,提高全民对病虫害的危害性、防治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宣传病虫要治早治小,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明确各级领导和林场经营者在病虫害防治担当的责任,及时传授科学防治的技术方法要点。

4.4 增强病虫害防治科技含量

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不断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做好病虫的监测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对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研究,选一块实验林作为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加大各级林业人员和林农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防治技术。及时病虫害简报,作为防治指导信息。实施综合防治,一方面采用仿生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以保护人畜安全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采用刮除清理病枝、扫除虫卵、深翻冻死越冬虫卵、捕杀成虫、胶带阻隔、灯光诱杀等人工方法清除病虫害。再者加强鸟类和天敌保护,释放赤眼蜂、黑卵蜂、肿腿蜂、寄生蝇等昆虫进行生物防治。

4.5 强化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坚持和完善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危害的程度、成灾率的面积作为相关人员的一项考核指标,把病虫害防治作为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真正把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7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关键词: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

前言

马铃薯是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可供使用,是重要的粮食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称之为土豆、山药、馍馍蛋等。其马铃薯的出现是17世纪由国外引进而来,由于马铃薯生长快、适应力强、种植成本低、收益效果高且拥有极高的营养等许多优点,使得它成为了全球粮食种类生产中重要的一部分。

1 马铃薯病虫害的主要几种

1.1 早疫病 早疫病在马铃薯幼苗其到成株期均有可能发作,主要特点是使叶片和叶柄发生感染,并有可能使块茎发生侵染,病株率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间。其由下而上发病,特征为叶片早期呈黄褐色斑点,在后期逐渐变成卵圆形,使叶片在最后时期脱落,在块茎受害特征为病斑颜色加深,皮内组织为浅褐色,病原体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一般在阴雨天发展较快。

1.2 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其每年发生病发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严重时甚至达到百分之百。其病发时使马铃薯全部部位都会受害,一般情况下在开花时引发,最早是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的暗绿色病斑,后期为加大褐色形态,其后蔓延至整个叶片上,由根茎传播至块茎,在最下方的薯肉由内而外呈现褐色,逐渐向四周扩大,使最后马铃薯整个烂掉,并伴随着恶臭味的出现。其晚疫病病原体为鞭毛菌亚门真菌,在多雨年份或多雾高温时发生概率高。

1.3 环腐病 其环腐病是感染马铃薯根茎和块茎,在初发期间,叶片逐步萎蔫,严重时会使幼苗死亡,在开花之后,症状逐步加深,在叶片上产生黄色斑点,最后可导致马铃薯整株枯死。在薯肉中可见其维管为乳黄色,同时表皮易脱落。其病菌传播途径主要由切刀带菌传染。

1.4 蚜虫

蚜虫主要是通过吸食马铃薯叶片汁液而危害马铃薯的成长,同时也是传播马铃薯病菌最多的昆虫,其蚜虫主要为吸食叶背汁液,使叶片发生萎缩,由于蚜虫繁殖力强,且生存程度高,成为了马铃薯生长的最大虫害。

1.5 地下虫害 对马铃薯具有危害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该危害主要体现在可以咬食马铃薯的地下根茎和块茎,使地上的植物缺乏供应营养的渠道而枯萎,并且钻入块茎中,导致马铃薯的品质变差,极易造成腐烂现象,使马铃薯的产量下降[1]。

2 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在现代马铃薯的生产中,对其引发的病害通常采用化学农药来防治,这容易产生病虫害的抗体,并且造成马铃薯对人体有害及破坏环境等问题。对于治疗马铃薯病虫害的最有效办法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多种防治手段共存的方式来对马铃薯的种植进行预防。这样才能保证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2]。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作为马铃薯防治的主要措施,其在病虫害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应选用最佳抗体品种,这是防止病虫害的基础措施;其次,根据环境选择优越的地理位置,配置相应的优良品种,以逐渐减少病种为基础,达到对病虫害的防治;对田地的管理需要加强,在种植马铃薯期间,应多次对马铃薯植被进行检查,并且在马铃薯成熟和播种期间多次翻耕地面,这样可以有效的消灭一部分害虫,从而使马铃薯受害虫的威胁降低[3]。

2.2 生物防治 多采用将害虫天敌引入和对马铃薯的种植使用生物农药,如利用七星瓢虫等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对马铃薯造成的危害;使用新型植物毒素等生物农药对马铃薯病虫害中病菌的防治。

2.3 物理防治 掌握病虫害的趋性,对各种病虫害的趋性相应采用方法来防治。例如:对蚜虫就要采用其对银灰色有趋性的特点,在蚜虫病发期使用银灰色的膜来驱虫;而在夜间采用频振式灯光来杀死地下的害虫等,使用这些办法可以有效的让马铃薯的害虫基数降低,从而防止了马铃薯病虫害的威胁。

结语:对于西南地区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需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理念,根据当地自身情况及环境因素,合理的运用科学技术来对马铃薯种植,需要做到栽培抗性好的品种,并且对种植户进行专业培训,使种植户们懂得对马铃薯种植期间应做到的防护措施。在预防方面就需要栽培管理工作提高,及时预防信息,使种植户们能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减轻马铃薯病虫害的恶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敏.无公害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8(12):18-20.

第8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1.1良好的栽培技术运用(合理轮作、深耕细作,除草等工作),防治林业病虫害对单一的林区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另外,要进行深耕,这样不仅能促进树木根系的发育,还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用拖拉机或牛耕翻林木林地,可冻杀草履蚧卵囊及舟蛾、刺蛾的蛹,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另外要抓好中耕除草和整地施肥,减少虫源,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能力。

由于受病虫危害的残体和掉落在田间的枯枝落叶,是病虫隐蔽及越冬的场所。因此要结合整枝修剪,及时清除受病虫危害的枝叶,把落地病枝、病叶等,集中烧毁,从而预防病虫蔓延扩散。同时,加强冬季管理,及时摘除虫囊,适时刷白、除草,可有效控制扩散蔓延。

1.2生物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

利用昆虫、益鸟、微生物等方式,防治病虫害。捕食害虫不同虫态的益鸟主要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杜鹃、黄鹏、松鸦、鸦雀等。鸟类是昆虫的天敌,许多森林鸟类取虫为食,利用鸟类消灭害虫是既省力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办法。随着环境和人文要求,生物防治方法应用越发广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1.3开展木苗检疫,防治林业病虫害

加强苗木的产地和调运检疫,禁止病苗出圃。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

1.4林业有关部门要加强病虫害的常年动态监测,建立病虫害防护体系

林业有关部门和林农要加强病虫害的常年动态监测,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监测对象为当地的主要常发性和次期性病虫害,尤其是大范围的冰冻雪灾等自然环境的突变,原先次要或一般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容易转变为主要种类。应用生物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但是,要改变林业病虫害越发严重的现况,仅仅依靠林业相关部门的加强领导和监测防治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增强大家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在预防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从而使林业病虫害减少发生,降低灾害发生后的损失,使我国林业持续良好发展。

2结语

第9篇:病虫害防治办法范文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防治;施药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蔬菜消费大国,伴随着对蔬菜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四季蔬菜被推上了人们的餐桌,但是伴随着蔬菜的培育产生了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病虫害就是其中的1种。病虫害不仅会影响到蔬菜的外观,还会影响到它的长势、产量及质量,因此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蔬菜培育的关键。在病虫害防治手段中药剂防治是最常用的一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但是现在菜农在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随意加大农药的用量等。这种不科学的使用方法不但不能有效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还有可能造成蔬菜的减产。文章以喷雾法为例,简要的介绍了如何安全有效、正确的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1 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1.1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蔬菜在培育的过程中不能总是致力于病虫害的“治”,要适当的进行“防”,秉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蔬菜病虫害发生之前可以用一些物理办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1]

1.2 对症用药,适时用药

病虫害发生的时候需要做好病虫害的诊断工作,找到能杀死害虫的关键期,以便让效果最佳,可以先找到害虫的发病中心也就是常说的病原体,找到病原体后立即拔除,拔除之后应该带到菜田外烧毁,还要及时的对病原体周围喷洒药剂,封锁发病的源头,防止病虫害的范围扩大。

1.3 适量用药、交替用药

很多菜农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为了减少农药对蔬菜的影响都会自动的缩小农药的浓度,扩大稀释比例,还有一些菜农为了加大农药的防治效果会自动的加大农药浓度、增加喷施次数,前者容易使病虫害泛滥,后者则容易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在用药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单一的使用同一种农药,因为这样病虫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应该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已到达防治效果的最佳。

1.4 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菜农在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农药的副作用,既要考虑到人畜的安全,又要防止作物产生药害,更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感受、环境的安全。菜农在配药、喷药的时候应该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农药接触到皮肤并进入体内。农药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严防蔬菜残留农药超标的情况,以保证蔬菜的质量。在使用农药的时候还必须要防止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等。

2 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施药方法

2.1 喷雾法

喷雾法是蔬菜病虫害防治中最常用到的方法,因为它的目标性强、操作简单、而且施药比较均匀,是菜农比较认可的方法。

2.2 浸种、拌种法

所谓的浸种、拌种对入土前的种子用已经配好的农药进行浸泡,防止地下害虫对种子的侵害,为蔬菜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这种方法用药量少、操作简单,而且还能对病虫害的预防起到良好的效果。

2.3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就是将药剂拌入土壤中,以杀死地下害虫或土壤中的病原物为目的,常用到的方法有穴施法、沟施法、浇灌法等。

2.4 毒饵法

在害虫喜欢吃的食物中拌入一些能够杀死害虫的药剂,然后再将这些食物撒在害虫经常活动的场所,引诱其前来进食,使其中毒而死。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但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杀死害虫的卵跟幼虫。[2]

2.5 熏蒸法

熏蒸法大多数是在密封的环境中使用,就是用不能在空气中气化的药剂或者点燃之后能够产生毒气的药剂,对病虫进行熏杀,这种方法常被用在大棚和室内病虫害的防治。

3 喷雾法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施药技术分析

3.1 药液的配置

药液配置用到的水必须是干净的水,最好是深井水。在二次稀释时最好先用少量的水将农药溶解均匀,再加满水,这样便于农药的溶解,更能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在用喷雾器喷洒农药的时候要做到每片叶子的叶面都是湿的,以保证农药的均匀喷洒。几种农药混合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比例搭配合理,这样才能提高病虫害的防治作用。

3.2 合理的喷施方法

菜农在对蔬菜进行喷药的时候应该站在风口的位置,喷前方、仅喷左侧或者右侧,切不可胡乱的喷施,菜农要始终处于无药的区域。在喷施时尽量保证雾化的药液在蔬菜表面均匀的散开,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喷药时要对喷幅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叠加的方法来提高喷雾的效果。

3.3 喷药时间的合理选择

喷药的时间也是有条件的,一定要选择那种风和日丽的天气,避开烈日、高温与阴雨天。晴天的时候要选择早上露水下去之后或者15:00、16:00之后,因为高温跟烈日容易造成药剂的挥发,而且气温过高或者经过烈日的暴晒之后叶片气孔会扩张,这时候施药容易对蔬菜造成伤害。药液的蒸发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大风会使药液发生飘散,雨天药液容易被雨水冲走,明显的会降低施药效果。[3]

4 结束语

在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中用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菜农的利益还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所以菜农一定要高度重视施药技术,要用最科学的办法进行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以促进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启新.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村科技,2011,11(0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