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张中行散文范文

张中行散文精选(九篇)

张中行散文

第1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关键词:

激光束; 体散射场; 蒙特卡罗法

中图分类号: TN 24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2.02.001

引 言

高品质的纸张提高了循环使用率,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作为记载和传承中国知识文化的重要载体,纸张的质量是文化保存的重要前提。在生产流通领域,纸张的质量检测更是控制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纸张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吸收性能、光学性能及表面性能等方面[1]。光束通过纸张后的体散射场分布不仅要受纸张白度、光泽度和透明度的影响,还受纸张厚度、密度分布和其组成成分分布等的影响[2]。因而,纸张的光学性能是综合反映纸张质量的理想指标。同一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不同厚度、不同密度和不同成分的纸张样品后,体散射场分布会呈现纸张的不同特性,能够直接反映纸张的质量情况,是检测纸张质量的理想参考标准。

传统方法测试纸张仅仅测量纸张的厚度,主要有:XRF方法测量纸的厚度[3]、反射式光强位移传感器测量法[4]和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无接触式系统[5]测量纸的厚度。但是从光学角度综合评估衡量纸张的质量,在测试测量领域仍属空白。

采用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6]测试HeNe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透过纸张后的体散射场,得到的模拟曲线能够很好地描述纸张的透光体散射场,与理论计算的体散射场曲线有很高的吻合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纸张质量检测技术。

1 蒙特卡罗模拟与散射相位函数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被散射又被吸收,光散射主要是前向散射。蒙特卡罗方法常用于研究光在大气、海水等介质中的传输特性。该方法是基于光子运动轨迹的计算机模拟,其基本过程是:光子以一个特殊的方向进入介质,确定发生碰撞时光子运动的距离,接着就能确定碰撞时发生了散射或吸收。若发生散射,则由适当的散射相位函数就能选取散射后新的运动方向。这个过程重复进行,直到光子被吸收或从边界逸出为止。Monte Carlo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模拟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介质边界条件以及介质散射特性。为了得到可靠的统计结果,需要跟踪大量的光子轨迹。实验证实,Monte Carlo模拟方法可以得出与实验方法几乎完全相同的结果[7]。其半解析方法可以减少计算时间。在半解析法中,那些能用解析方法处理的部分,尽量利用解析方法。这样做,不仅克服了Monte Carlo方法的局限性,而且能够减小方差,增加精度。

散射相位函数是介质的一个重要的光学参数,其选取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Monte Carlo方法的计算时间与计算精度。若想保证很高的计算精度,就要对介质的散射情况进行实际的模拟,但这样会大大增加计算时间;使用散射相位函数的近似解析表达式,极大地减少了计算时间,但对计算结果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通常的半解析Monte Carlo方法中,选择用HenyeyGreenstein函数(HG函数)表示散射相位函数,在激光束的体散射场中抽取几个点的场强,然后通过处理、优化模拟公式,得到体散射场的近似模拟。

2 实 验

2.1 实验方案设计

通过分析HeNe激光透过不同厚度的纸张样品得到的散射光场,来了解纸张的厚度与纸张的一些光学特性的关系。采用Monte Carlo方法来进行计算推理,HG函数和指数余弦函数对激光束通过达标纸张样品后的体散射进行近似处理,函数中的参数则通过实验数据不断优化,建立理想的体散射场模拟函数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分析其他待测纸张样品的体散射场,综合评价其质量指标。

在单色红光的照射下,灰度与强度成正比,选择用灰度值来代替场强。HG函数为

3 结 论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的纸张质量测试测量技术。在蒙特卡罗方法近似模拟的基础上,设计了通过体散射场检测纸张质量的方法,完成了模拟函数的优化。通过仿真曲线,可以直观看到激光束透过纸张样品后的体散射场分布,并求出了作为评鉴纸张质量的品质因素g,与理论计算的体散射场曲线有很高的吻合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纸张质量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 胡开堂.纸页结构与性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郭 伟,赖万昌,郭生良,等.XRF方法在测量纸张厚度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7,27(5):958-961.

[3] 徐荣历,梅嘉炜.射式光强位移传感器测量纸张厚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2):38-39.

[4] 杨幸芳,史恩秀,徐宏伟.基于无接触测量的纸张厚度检测系统设计[J].包装工程,2010,31(13):87-90.

[5] HAMMERLEY J,HANDSCOMB D.Monte Carlo method[M].New York:Wiley,1964.

第2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关键词:韩愈 散文 理论 特色韩愈是唐宋家之首,韩愈在散文之上可以说有着卓越的成就,推动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要想全面、深刻的了解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我们就必须得先了解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和韩愈。“知人论世”自古有之,韩愈也不例外,他的理论与他宦海沉浮的生平经历不可分割,这也导致了他的思想具有复杂性。

一、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

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文。他求官不仅是为衣食,也是为了行道,为文也不仅是喜欢古文的文辞,而是为了明道。这里提到的行道、明道就是韩愈提出的“道”。韩愈的散文理论和创作与他的行道思想密切相关。韩愈的散文创作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韩愈主张“文以明道”

这是古文运动的纲领,也是韩愈古文理论的基石。他的“道”是指儒家的孔孟之道,推崇儒学,要求复兴儒学传统。主张“忧天下”而不赞成“独善自养”,这是儒家积极的入世态度。韩愈积极入世的一生,是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他曾三次进士落选,仍不放弃,《上宰相书》则表现出了他渴望得到重用,并在求官过程中指出“上下相需”,急于展示自己的政治报负。入仕后,他在“宦官专权”问题上曾上书极论公室之弊;在藩镇问题上,他主张用兵削平藩镇,强调中央集权,加强君权,他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的疾苦。

(二)韩愈主张“文道合一”

韩愈强调写文章重视表现儒家思想内涵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语言的重要性,提倡文章要华而有实。他把“道”和“文”分别看做内容和形式,认为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在此方面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诠释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文学创作思想。为正确处理“文”和“道”的关系,他提出了“文从字顺”的理论主张。认为排比、对偶的使用应顺其自然,不必为了对仗而强求;长短句也应顺其自然,不必整文全是“四六”句的骈文;文章也不必拘泥于声韵,要根据内容与体裁而采用不同的写法。

(三)韩愈主张学古创新,革新文体

韩愈虽是保守派,主张宗经、载道,但又主张创新,这在他主张的古文运动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可以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他施古道而不施古辞,他的学古是指读古人书,继承古人的道;创新是要创新表达方式,对此他提出了“陈言之务去”,即语言上“不蹈袭前人”,进行词汇创新,他在散文创作中身体力行这一主张,他的文章中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成语,有“痛定思痛”、“蝇营狗苟”、“垂头丧气”等。

(四)韩愈主张“不平则鸣”

这是古文写作和古文创作的基本原则。他的杂文是“不平则鸣”的工具,后来的施耐庵在《水浒传》将其用“路见不平一声吼”来诠释。他主张在文章中宣泄受压迫、受伤害的下层文人的怨刺之情,或是统治阶级在内部矛盾斗争中的失意与不平,此理论主张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利于政治的繁荣、进步,也影响了一大批文人的创作。

(五)韩愈主张“气盛言宜”

这是对古文写作审美的追求。韩愈用自己的经验,强调先读圣人书,学圣人之道,再从中悟其道,取其精华,才能养成“气”,不应闭门造车,而应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一捷径。这一理论将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文章自身的气势,古文的精华结为一体。

二、韩愈的散文创作特色

在韩愈独创性的创作理论的指导下,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其作品可以分为,墓志铭、哲学著作、游戏之作、传记,可以说各有特色,无不体现韩愈的文学功底。

(一)人物塑造个性鲜明

韩文中有三类典型的人物形象:一是忠臣义士,二是封建士大夫,三是士人群体,突出的是作者的自我形象。他写人物时,或写细节,或用口语,形象生动。例《试大理评事王君(适)墓志铭》写了一则充满传奇色彩的“骗婚记”,故事中给我们塑造了迂直的侯翁,狡黠的媒婆,放荡不羁的王适,可以说每个人物描绘的都惟妙惟肖。

(二)故事构思新奇,有创新意识

韩愈的墓志铭和游戏之作体现了新奇的构思,上文中提到的王适“骗婚记”,不乏新奇;游戏之作的《毛颖传》通篇用拟人手法,语带双关,奇想连篇,为毛笔作传。将工具性的“毛笔”塑造成集人性、神性、动物性为一身的典型形象。从其祖先到子孙;从毛颖被俘、被用、被宠、到被弃,荣枯福祸,变化无常。荒诞中不乏庄重,对统治者的刻薄寡思予以讽刺同时也对老而无用的官僚给予讽刺。

(三)语言新颖、活泼,又不失凝练

韩愈的语言简约、凝练,常把复杂意思凝铸成格言警句。例如《马说》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短短的几句就将机遇对人才的重要表达出来并为天下无用武之地的人鸣不平。《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将人人都可能成为老师表达出来,与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散文之中常自铸新语,后来成为成为成语,可见其语言功底。

(四)文章善于抒情

韩愈的抒情文多见于祭文、序文等。这类文章有强烈的感彩,其中祭文是很典型的抒情文。例如《祭十二郎文》是韩愈悼念侄子的祭文,文章不避繁复,叨叨絮絮,结合家庭的生活琐事和个人的宦海沉浮,流露出对兄嫂和十二郎的怀念,言语中流露真情,读起来感人肺腑。

(五)散文气势凌厉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韩愈的议论之中,面对社会现实,他针砭时弊,饱含感彩,言语中透露几分霸气。例如《师说》中通过富有逻辑的语言,他先把老师的作用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继而批评了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陋习。论述其对社会上择师风气的不满,抒发自己的不平,由此得了“抗颜为人师”的狂名。(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艳 . 中国古代散文史[M] .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

[2]陈飞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M] . 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刘衍 . 中国古代散文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3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脑肿瘤白质纤维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2.007【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08-01

弥散张量成像是临床可以对水分子弥散测量和成像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水分子的围观运动,从细胞水平研究脑部疾病。而成人脑肿瘤所占比例较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左右[1],其包括良性与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对化疗和放疗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复发率较高。因此临床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对患者十分重要。本文研究分析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其中良性肿瘤患者51例,恶性肿瘤患者26例。良性肿瘤患者51例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为(48.02±7.85)岁;其中包括良性脑膜瘤28例,星状细胞瘤I级23例。恶性肿瘤患者26例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28~74岁之间,平均为(50.51±6.02)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进行了常规的MRI检查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开颅手术治疗确定肿瘤的性质。

1.2方法。患者使用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进行横断面成像,扫描层面需平行前后连线。b值为1000s/m2,使用15个方向弥散敏感梯度。其中TR/TE为3401ms/81ms,视野为230*230mm,矩阵为128*128,以256*256为重建矩阵。扫描层数为28层,层距为0mm,层厚为3.5mm,做一次激励。

扫描结束后将各个数据传入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角阈值为27.0,其他异性阈值为0.15,能够显示出最小纤维束长度为10.0。

1.3观察指标。将脑肿瘤对瘤周白质纤维束的影响进行分类,包括正常、推移、水肿、浸润和破坏。观察比较良性与恶性肿瘤白质纤维束的差异。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2结果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均伴有瘤周白质纤维束移位;良性肿瘤的瘤周水肿区白质纤维束多伴有水肿、浸润;恶性肿瘤白质纤维束多破坏,两组各情况比较,P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患者均无白纸纤维束正常情况,且均出现了移位。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得知,良性肿瘤组患者发生水肿比例更高,与恶性组比较,X2=5.02,P

3讨论

颅脑肿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和CT等均能够进行较好的诊断和鉴别。但是从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很多不典型病例,使用MRI和CT的诊断价值并不高,会对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肿瘤良性与恶性的定性诊断方面,更需要医生引起重视,提高诊断准确率,以更好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而使用常规的MRI、PET和MEG等,尽管均被用于对肿瘤组织和周围皮质功能区进行研究,但是不能提供关于白质纤维束的信息[2]。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技术,其能够在活体上显示出白质纤维束的图像,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颅内肿瘤。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观察到组织的微观环境中水分子的弥散特征,根据弥散情况分为各项同性弥散和异型弥散。而在脑脊液中一般弥散为各向同性,在白质纤维束中为各向异性,其在平行于纤维束的方向弥散程度一般大于垂直方向。这主要是与白质纤维束的直径、密度和神经胶质细胞密度、磷脂化程度等有关[3,4],并与神经纤维方向及结构有关。

因此,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水分子的不同方向弥散情况进行反应,进而判断出白质纤维束的细微结构及解剖结构,有效地显示出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影响,判断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进而对肿瘤良性与恶性进行判断。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良性组患者多发生白质纤维束的移位、水肿和浸润,患者的纤维束多较为完整,一般仅有位置和走向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纤维束的血管源性水肿。此外,21例患者有浸润现象,是指出席那了纤维束的走行结构异常,并伴有轻度的破坏。而恶性肿瘤患者一般对对纤维束产生完全的破坏,在瘤区一般无纤维束。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出白质纤维束的破坏,主要是由于恶性肿瘤,例如胶质瘤等,会出现大量的血管生成,导致白质纤维束被破坏和消融,进而会影响纤维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5]。

通过手术前对脑肿瘤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患者白质纤维束的变化,为手术提供导航作用,并有效地避开移位的白质束。这样手术中能够更明确患者的手术切除范围,为医生提供直观依据,保护已经变形和移位的白质束,进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手术后生活质量,并将受损白质束切除,避免手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对脑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其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脑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判断脑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参考文献

[1]刘圣源,高宗辉.磁共振技术在神经上皮肿瘤分级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9):642-644

[2]刘泳坚,黄飚,杨万群等.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脑肿瘤对皮质脊髓束的损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049-1052

[3]林超群,曹作为.BOLD-fMRI联合DTI在侵及运动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9):21-24

第4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写私人的感受,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张晓风始终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点刻意为之了。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自恋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米油盐丈夫孩子,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她写风衣,那风,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

我读张晓风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张晓风喜欢读古书,将它们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楚楚一览无遗。我读她,亦如此。

晓风,晓风——《张晓风散文》读后感二

或许,晓风的散文就如她名字般如风飘萦在我心间。

她的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实景所示中自由骨气奇高,不是感性沦为软性。没有那种现代另行的忧郁轻飘的文风;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人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的水域;她的散文,句法上有弹性,语汇中有声色。

晓风的散文,句式充分发挥中国文字波折流动的特点。文言句法的简单浑成、西式句法的严整新颖、话本戏文的活泼口吻,被她熔于一炉。古典诗词的典雅文辞、引车卖浆的俗言俚语、现代社会的流行词汇,在在她的笔杖下,交响整一个大乐队。

她的散文里的敬畏与宁静,尊严与气度,正是来源于长期的良仔,默默地积蓄。它并非纯然空灵,也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在人生的风浪中大彻大悟的精神结晶。

所以说,读她的散文不会是你觉得枯燥无趣。

因为她的文章意象丰富,大多都是由生活中的景色和事物中通过她的思想、她的手,在笔下流淌出优美动人却又恍如出世的汩汩文思。

所以说,读她的散文不会是你觉得舔你轻浮。

因为她的散文并不是只有大量华而不实的浅词薄句堆积而成的,而是由心而生,由心而悟的。

第5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关键词:损害商业信誉 商品声誉罪 单纯散布 间接故意

根据我国刑法第221条规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以下简称商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文拟对单纯散布型损害商誉行为的刑法规制以及间接故意可否构成本罪两个问题展开探析,希望对本罪的立法完善以及司法适用有所裨益。

单纯散布型损害商誉行为的刑法规制

张某明知他人微博上的一条诋毁某私营企业商誉的消息是虚假的,但他与该企业老板有夺妻之恨,于是在微博上大肆转发并在各大网站散布该虚假消息。本来他人微博上的这条虚假消息并没有被扩散,对该企业的商誉未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但经张某大肆散布后,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该企业的商誉,致使该企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对张某的行为如何认定,是否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不可否认的是,从客体上看,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商誉权,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从客观方面上看,张某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损誉罪,造成了严重危害后果;张某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符合主体要件;从主观方面上看,张某明知诋毁他人商誉的消息是虚假的,出于报复,积极追求损害他人商誉结果的发生。从犯罪构成要件上看,似乎张某的行为已经齐备了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全部要件,理应得出构成本罪的结论。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刑法的规定,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不难看出,从行为手段上看,刑法要求捏造与散布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单纯捏造或单纯散布都不能构成本罪。事实上,张某所散布的虚伪事实是他人捏造的,并非张某本人捏造,张某仅实施了单纯散布的行为,故不符合刑法“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规定,因此不能构成本罪。

但这一结论可能受到质疑:毕竟实行行为才是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非实行行为只是危害结果发生的条件。事实上,单纯捏造事实的行为并不能造成损害他人商誉的危害后果,真正造成这一危害后果的行为是散布虚伪事实。捏造事实只是危害结果发生的条件,不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进言之,捏造只是本罪的非实行行为,并非本罪的实行行为,散布才是本罪的实行行为。既然如此,只要事实是捏造的,不管是行为人本人还是他人捏造的,只要行为人对此明知并进而散布,严重损害他人商誉的,即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可见,“捏造”在客观构成要素上可有可无,是立法条文的一个多余规定,对认定犯罪没有实际意义,也不应成为犯罪认定的一个制约要素。故单纯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誉的行为,亦可构成本罪。

笔者认为,上述质疑从实然即司法裁判的角度审视是错误的,从应然即立法完善的角度考察是正确的。从实然的角度看,既然刑法已明确将本罪的行为限定为“捏造并散布”,不是“捏造散布”,也不是“捏造、散布”,更不是“捏造或散布”,故单纯捏造或单纯散布不能构成本罪,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当然要求,这是不能被撼动的。显然,从对商誉的损害以及市场经营秩序的侵犯上看,单纯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未必就比“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社会危害性小,在法益侵害的程度上两者一般并无二致,因此理应受到刑法的规制。可见,未能将单纯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纳入本罪,实属立法的一大缺憾。因此笔者建议,删除“捏造”,将“捏造并散布”修改为“散布”。这样实践中对明知虚伪事实而散布,严重损害他人商誉的行为就完全可以本罪论处,从而有效避免了刑法规制上的漏洞,达到了法益保护与秩序维持的理想效果。

或许有人会对笔者的立法建议提出质疑:立法者之所以规定“捏造并散布”,要求既捏造又散布,旨在限制规制范围,缩小打击面,并不是立法者的疏忽,而是立法者深思熟虑的设计。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般都是“捏造并散布”型的损害商誉案,单纯散布型的案件只是极个别的例外。即使发生该类案件,也未必造成刑法对商誉保护的缺失。单纯散布一般不是初次散布,而是对捏造者散布后的再次散布,一般可以追究捏造并散布者即初次散布者的刑事责任,故没有必要将单纯散布型损害商誉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另一方面,如果将单纯散布型损害商誉行为纳入刑事规制范畴,会导致处罚范围扩大,违背刑法的谦抑精神。

但笔者认为这种质疑值得商榷,理由如下:其一,虽然单纯散布一般是再次散布,但不能因此否认单纯散布为初次散布的可能性。例如,甲捏造事实后尚未散布或决意放弃散布,与甲无意思联络的乙对该虚伪事实进行散布,按照刑法的规定,对此不能处罚捏造者,也不能处罚散布者,故明显存在处罚上的漏洞。

其二,即使是非初次散布,虽然一般情况下可以追究捏造并散布者的刑事责任,但也存在无法进行刑事规制的可能。例如,捏造并散布者未满16周岁,未达到实施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故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显然不能构成本罪。如果不在间接正犯的场合,对单纯散布者显然也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再如,初次散布者没有损害他人商誉的故意,只是对事实存在重大误解,并非有意捏造事实,他人明知该事实虚伪仍旧大肆散布。初次散布者因缺乏故意不能构成犯罪,他人只是单纯散布虚伪事实,对其也不能以犯罪论处。

其三,即使将“捏造并散布”修改为“散布”也未必造成处罚范围的扩大。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誉的行为并非一定构成犯罪,关键要看行为是否齐备了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从客观方面看,只有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才能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虽然散布了虚伪事实,但是没有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失或不具备其他严重情节,或严重后果是他人散布行为造成的,换言之,行为人的散布行为与重大损失发生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对此显然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从主观方面看,本罪是故意犯罪,故散布者只有具备损害他人商誉的故意才能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事实存在重大误解,虽然客观上散布了虚伪事实,损害了他人的商誉,但主观上没有损害他人商誉的故意,而是出于公开披露、曝光、批评商家的违法或违背职业道德的经营行为的目的,对此显然不能以犯罪论处。

其四,刑法应该谦抑,但是限制处罚范围不能以损害刑法的机能为代价。立法者不能对法条的漏洞视而不见,否则会严重损失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秩序维持机能的发挥。现实生活中,一些媒体为吸引大众眼球,追求点击率、收视率,借此获取经营效益,明知事实是他人捏造的,仍旧大肆渲染散布,误导消费者,愚弄大众,导致商家的商誉受到严重的损害。显然,新闻媒体的这种行为危害十分严重,应当受到严厉惩罚,但媒体并没有捏造该事实,只是单纯散布了他人捏造的事实,因不符合刑法“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规定,故不能以本罪论处。显然,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也是难以让人接受的。因此,立法者应当适时对法条的漏洞进行填补,避免处罚上的漏洞,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突破刑法这一道社会最后防线。

间接故意可以构成本罪

肯定说认为,本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是故意,即明知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张明楷,2007);否定说认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并且有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均不构成本罪(马克昌,1998)。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行为,是为了损害市场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谋取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主观目的的直接追求性是明显的,所以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张平,2008)。笔者同意肯定说,理由如下:

其一,从刑法的规定上看,刑法并没有将本罪规定为目的犯,即条文中没有“以……为目的”的规定,仅凭这一点就不能当然得出本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损害他人商誉的目的的结论。

其二,主张否定说的论者可能提出,并非刑法条文明确规定“以……为目的”才是目的犯,有些条文虽然没有对此明确规定,但根据这些犯罪的特性,这些犯罪成立都需要以特定的目的为构成要件,如盗窃罪、诈骗罪,刑法没有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不能否认“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二罪的构成要件,不具备非法占有目的,显然不能构成犯罪。基于同样的理由,虽然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本罪的成立需要以损失他人商誉为目的,但是根据条文中“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规定,显然可以得出本罪是目的犯的结论,故间接故意不能构成本罪。但笔者认为:一方面,并不能从“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这一规定当然得出行为人具有损害他人商誉目的的结论。否定论者的逻辑是,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损害他人商誉的目的,为何要捏造事实,又为何继而散布该虚伪事实?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本身已十分明显地体现了行为人的主观心态—积极追究损害他人商誉结果的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出于其他目的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放任他人商誉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在侵犯商誉的场合,有些媒体或个人与经营者在经营项目上并不存在竞争关系,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旨在吸引社会的关注,甚至达到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也不存在追求他人商誉受到损害的目的。可见,否定说在逻辑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让人信服。

其三,立法者设置本罪的目的是规制严重侵犯商誉权的行为,保护他人商誉权不受非法侵犯,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如果否定本罪的主观心态包括间接故意,实践中对出于放任心态严重损害他人商誉的案件就不能以本罪定罪处罚,这显然与立法者的本意相悖。

其四,司法实践中,法院在裁判中对此也基本持肯定态度。如曾轰动一时的 “雪碧投毒案”。2009年11月7日,马某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内用餐时,饮用了由其女友刘某事先开启并投放了有毒物质的罐装“雪碧”饮料后,出现中毒反应。后马某在住院治疗期间,向其家属、公安机关捏造了“由自己亲手打开密封饮料”的虚假事实,并通过相关新闻单位,向社会公众散布该虚假事实,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导致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商誉受损。一审法院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对马某判处有期徒刑1年。马某不服,提出上诉。在二审中,马某表示,他没有损害他人商誉的故意,而是为了隐瞒自己与刘某之间的关系,才说雪碧是自己打开的。二审法院没有采纳马某的上诉理由,最终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武新,2011)。从法院判决中笔者很难看出马某有损害可口可乐公司商誉的目的,换言之,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马某主观上希望可口可乐公司的商誉受损结果的发生。理由如下: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马某根本不可能存在排挤竞争对手、泄愤报复、嫉妒的动机,不具备上述动机之一的很难得出行为人有损害他人商誉的目的;另一方面,退一步讲,即使马某意图借此向可口可乐索赔,也是出于“以非法占有”目的,骗取或勒索可口可乐公司的财物,并不能因此得出马某是出于损害他人商誉的目的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积极追求他人商誉受损结果发生的结论。相反,得出马某为索赔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结论在逻辑上更为合理。综上,马某明知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会损害他人商誉,为达到其他目的(可能是索赔,也可能是包庇女友刘某)放任该结果发生,故其主观心态是间接故意,并非直接故意。

综上,笔者认为,本罪的主观心态包括间接故意。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

2.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第6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张爱玲散文的语言艺术成就进行分析。

遣词造句的精雕细刻和独具匠心

张爱玲的散文语言是高度集中的精美雕刻和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的高度融合。张爱玲对于语言运用已经达到十分自如的境地,除了旧语言,她更加擅长创造一些新鲜的语言,写出一些看似平凡,却富含哲理的话,成为耳熟能详的真理,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

自创新词。在作品《天才梦》里,张爱玲曾表示:“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这种文字偏好,终其一生都未改变。在她的散文中,她经常使用一些没有组合前例的汉字、没有搭配历史的字眼,一些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里也没有的词语,来表现所要表现的事物。这些经过重新搭配组合成的词语,摆脱了“陈言”滥调,充满新鲜活泼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令人耳目一新。

双音节词组合,这类词最多。表现色彩的词素,与另一个词素结合,或为偏正式,或为并列式。偏正式组合的新词,色彩的表现更加感性与细腻,有的把色彩给人的不同生理、心理感觉也寓意其中,如“寒灰”、“冻白”、“闷蓝”等;有的把色彩的彩度、明度、洁度也昭示出来,如“阴黑”、“死蓝”、“脏白”等。并列式组合的新词,则增添了描写对象色彩之外的性状,实质上是“又×又×”式词组的一种缩略形态,比如“宽黄”、“圆白”、“低黄”等,这些地方不用词组形式而用双音词形式,就体现了张爱玲式的简洁爽利。这些经她的巧手“撮合”的双音节词,与那些收入字典词典的同语素双音词相比,则更有表现力。

他便激楚地回答:“我不喜欢受过教育的女人”――《银宫就学记》

它的题材却贴恋着中国人的心――《借银灯》

题材虽然是八十年前的上海妓家,并无艳异之感――《忆胡适之》

叠音词组合。分两种形式:一是单音词素+单音重叠,如“红焰焰”、“白浩浩”、“肥敦敦”、“晕陶陶”、“阴恻恻”、“滑塌塌”、“棉墩墩“、“木渣渣”等;二是双音重叠,如“兴兴头头”、“森森细细”、“跌跌冲冲”等。这样一些叠音词,词典中难以找到,方言中也未必有。它们极富表现力,又强化了语言的生活气息,比如形容菜汤中的海带,就没有哪个词比“滑塌塌”更好,它含有滑溜溜的意思,并隐约有重量感和形态感。

另外,在修饰语搭配上,张爱玲也不免超出常规,比如“狭窄地一笑”、“钝钝的恨毒”、“怯怯的荒寒”、“潇潇的笑”之类,这些在语法书上肯定找不到同类的语句,表现力也是常规搭配不能比的,比如用“钝钝”修饰“恨毒”,就使“恨毒”具有了沉重感、固体感,用任何其他词语修饰都达不到这种效果。超常配搭又给习惯了常规语言的读者带来陌生感,增加了语言的耐嚼性。

旧词新配。中心语与修饰语都是常用的熟词,但有意违背习惯,疏离常规,形成一种陌生的搭配,恰如其分地凸现出一种独特的情境,化腐朽为神奇。诸如此类的陌生化搭配还有“抱歉地踏在地上”、“最不耐烦的吸引力”、“燥烈的大黑眼睛”、“世俗的伶俐”、“惨淡的勇敢”等,呈现出新颖奇特的审美效果。

这石破天惊的会晤当然是充满了戏剧性――《借银灯》

我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童言无忌》

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更衣记》

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印象――《更衣记》

她两脚悬空,兢兢业业坐着,满脸的心虚――《道路以目》

雅俗兼备。张爱玲有着很深的旧学功底,故能自如地运用典雅的词语和文言色彩甚浓的词汇,如“朗吟”、“睽隔”、“蠲免”、“惶愧”、“怅惘”、“憧憬”、“迢遥”、“邂逅”、“娉婷”等。张爱玲又耽爱市民的俗美,语言贴近着都市情境,擅长运用“讨人厌”、“打瞌盹”、“耍贫嘴”、“没奈何”、“抽凉气”、“活该”、“插嘴”、“搭碴”、“唠叨”、“手滑”、“凑合”等活在俗人口中的字眼。谈穿着,“韭菜边”、“灯果边”、“线香滚”等民间女红用语都信手拈来;谈吃食,“油炸桧”、“粘粘转”、“腰梅肉”等通俗名称叫得溜顺;谈人样,“瓜子脸”、“双下巴”、“白肚皮“、“大屁股”等土俗词儿脱口而出。

张爱玲散文中的征引相当之多,有诸如“如匪浣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一些古代诗文名句,给文章平添诗意雅气;同时,张爱玲还喜欢引用现成的谚语、俗语、土语,如“姐儿爱俏”、“做戏无法,请个菩萨”、“红配绿,看不足;红配紫,一泡屎”等,言说的俗世风味由此加浓。语言的雅和俗运用是如此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修辞手法的妙用

张爱玲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完全迥异的语言,雅致、瑰丽、珠圆玉润,她的作品处处体现着奇妙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文字高超娴熟的驾驭能力。精妙的警句、超俗的譬喻在她的散文中俯拾皆是,似乎不经意的点出,皆成妙语。

比喻。周芬伶在《艳异》中说:“她的语言像缠枝莲花一样,东开一朵,西开一朵,令人目不暇接,往往在紧要关头冒出一个绝妙的譬喻。”张爱玲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和卓越的语言把比喻运用得贴切、深刻、新颖,它们像一颗颗明珠,给张爱玲的文章添上了一抹耀眼的亮色。

张爱玲散文中的比喻不同于传统的比喻,没有侧重本体与喻体的形似,而是突出了神似,同时又隐含着意象的味道在里面,有的把二者完全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她语言的独特张力所在。“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天才梦》的结尾句把生命之乐和生命之悲同时惊现于人们面前,给沉浸于现代文明中的人们以震撼。而对于现实的理解:“现实这样东西是没有系统的,像七八个话匣子同时开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烬余录》)

张爱玲笔下妙喻如珠,喻体新颖、奇特,意象丰盈,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

被掠卖的美人,像笼中的鸟,绝望地乱飞乱撞――《谈跳舞》

外国先生读到“伍婉云”之类的名字每觉异常吃力,舌头仿佛卷起来打了个蝴蝶结――《必也正名乎》

一个光致致的小文明人,粥似的温柔――《谈画》

连哭泣都有它的显著的节拍――一串由大而小的声音的珠子,圆整,光洁――《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白丝袜脚跟上的黑绣花,像虫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更衣记》

张爱玲的散文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写景状物,都具有可感而细腻的具体意象的创造。通过新奇和巧妙的比喻,使读者不仅从字面意义,而且从视觉感受上,获得愉悦和满足。《烬余录》中“我们对于战争所抱的态度,可以打个譬喻,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瞌盹,虽然不舒服,而且没结没完地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香港学生对战争的态度和心理感受,用在硬板凳上打瞌盹进行类比,进行具象的描写,可感可触。

移就,又称词语移用。张爱玲在散文中灵活运用移就手法,不仅使文句简洁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且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有一种想落天外的奇妙与新鲜。

张爱玲散文中的移就分为移情和移觉两种,移情指的是用人的情感心理来写物,或用物的属性来写人的情感心理;移觉又叫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A 这歌剧样东西是贵重的,也止于贵重――《谈音乐》

B 那音乐也痒得难堪,高而尖的,抓爬的聒噪――《谈跳舞》

C 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更衣记》

“贵重”本来描绘有价值的物品,A句却用来调侃歌剧的高雅;B句把音乐与肉体之“痒”打通;如火如荼指颜色绚丽、蓬勃,在C句中用来描绘音乐风格;C中“严冷方正”都是描写人的气质态度的词语,用来传达服饰的风格。

拟人。张爱玲笔下的具体之物或抽象之物,经常有人化的感情、声音、动作,描绘生动新鲜,又俏皮幽默。

传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来――《谈跳舞》

中国的锣鼓是不问情由,劈头劈脑打下来的――《谈音乐》

铅笔一般瘦的裤脚妙在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更衣记》

那是公寓里特别复杂,特别热心的热水管系统在那里发脾气了――《公寓生活记趣》

跳动的色彩语言

说到“色彩”,人们都会想到绘画。色彩让画家对自然的情感、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追求跃然纸上。它是绘画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这种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同样适用。文学语言如若具有了色彩,语言就不单单是一种符号了,它具有了色彩感,进而也就具有了画面感,语言就更为生动、形象了。这一点在张爱玲的散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张爱玲是一个极其热爱色彩的人,朱红、绯红、紫蓝、蓝灰、珠灰、银白、姜黄、墨绿、赤褐等,都是张爱玲喜欢在散文中运用的语言。色彩语言运用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绚丽、艳异的视觉效果,增添了文章视觉和听觉的审美感。同时张爱玲又用这些来表达她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我喜欢那时候,那仿佛是一个兴兴轰轰橙红色的时代。――《存稿》

看不到田园里的茄子,到菜场上去看看也好――那么复杂的,油润的紫色;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像太阳里的肥皂泡。――《公寓生活记趣》

隽永的幽默和机警的哲理语言

幽默是Essay的普遍风格,诙谐风趣中透着温厚的情味。张爱玲的幽默极具品位,她完全是在不经意之中,用她的巧思奇想锦言秀句让读者发出微笑甚或惊叹,并产生联想。写到电车回厂“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公寓生活记趣》)多么有情有味又风趣幽默。

另外,张爱玲的散文中处处充满了哲理性的语言。这种哲理性语言其实就是张爱玲自身对时代、对生活、对人性的一些理性的认识,而这些理性的认识早已成为如今人们广为传唱的警句和隽语。“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短短一句话,就把上海人生存状态的历史、现状和本质道出。“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张爱玲语录》)、“对于大多数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谈女人》)等,道出了生活的真理,寓意深刻,令人玩味,给人启发。

张爱玲的散文语言,在现代散文家中堪称异类,“异”在精雕细刻的锤炼字句、多样的修辞手法的妙用、大量的色彩语言使用和富有哲理的警句四个方面,张爱玲的语言只属于她自己,那是独一无二的,后人难以企及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张爱玲,也给当代作家诸多启示:文章贵在创新。没有一份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没有一份与众不同的感悟,没有一份独到的见解,没有投入热情和激情,要想成为一个独立高标、自成一体的作家,是永远不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张爱玲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周芬伶:《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版。

第7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从现代散文文体确立的文化文学背景和现代散文文本创作的主体性、实践上综合考察,不难发现现代散文的特质。

“自我表现”,张扬个性,抒写自我。现代散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婴儿和产物,散文的文体革命,是“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催生的。这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用西方民主、科学、人本主义等思想文明,轰毁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思想与道德,启蒙呼唤人的觉醒和个性解放。受新文化思想启蒙的催生和西方散文的影响,具有独立品性的现代散文诞生。这不仅结束了以文言为主要语言表达形式,“文以载道”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古代散文,而且使人们找到了最容易表现自我、抒写自我的文本文体。可以说,现代散文文体的确立,是我国散文文本内质上的质变,顺应了新的时代新的文化对文学文体的要求。

散文自我表现,抒写自我,张扬个性的特质,给散文写作带来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文化背景、品质个性、审美趣味、生命感悟不尽相同的写作主体,都可以在散文中自由地驰骋思想,抒写心性、张扬个性、抒致和展现生命。可以说,在所有的文学体裁和文体中,散文是最个人性和个性化的,个性心灵的张力最强。正由于散文有了“自我”个性与心灵的张力,才有了散文的厚重和吸引力。好的“散文在骨子里应该是重的。它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情与思,越重,就越能打动读者。”从这个角度考究近年来盛行的“文化散文”和“大散文”,不难发现这些散文正疏离或缺失着散文应有的特质,自我个性与心灵的张力减弱。虽然在拓展散文写作的视野,对散文文体的革新与创造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但其弊端却是十分明显的。“文化大散文有一个普遍而深刻的匮乏,那就是在写作者的心灵和精神触角无法达到的地方,往往请求历史史料的援助,以致那些本应是背景的史料,因着作者的转述,反而成了文章的主体,留给个人想像的空间就显得非常狭窄,自由心性的抒发和心灵力度的展示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回顾和反思现代散文自诞生到发展的近百年历程,自然得出一个结论,自我表现,抒写自我,张扬个性,是散文生命的灵魂,缺失这一特质,散文就失去了精彩。

自我本真,生命体悟。文学的终极意义是表现生命,没有生命关怀的文学最终是假文学、伪文学。而散文是联系生命最紧密表现生命最直接的一种文体,无论是叙事抒情,还是写境写物,或者闲话絮语,它所呈现的莫不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和生命感受,好的散文往往蓄蕴着生命体悟的精神空间。要呈现生命的状态和生命感受,散文作者必然以自我之“心”和生命本真写作,这种写作犹如一条通向生命底部的通道,昭示着生命对生命现实的感悟,从而实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第8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一、把握文章主旨

散文的主旨,即散文的“神”,是散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题材广泛,形式自由,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写景状物类、叙事写人类和哲理类三种。

把握主旨要从不同类的散文特征入手: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征是“情景交融”。这种“交融”有缘情写景、即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几种情况,无论哪一种情况,“景”都是“情”的载体,也就是说,构成散文意境的“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景物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散文中的景受作者主观感情的支配,而决不是景物自身的“翻印”或“实录”。因此,阅读这类散文的第一要务就是抓住景物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景物本身的色、香、味、声、气等,这些方面恰恰是这一景物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又是作者感受最深之处。尤其是要注意这些景物的时令特征或特定的时间的环境特征。比如,《荷塘月色》中作者写荷塘,既抓住了荷叶荷花的形态特征,又扣住“月光下”这特定的时间的环境特征,写出了景物的素雅朦胧,抓住了景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景”与“情”的契合点。

叙事类文章一般采取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记叙是基础,议论抒情则是记叙内容的点睛深化,因此要抓住记叙的基本内容。例如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写道:“(钟声)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于是诗人张继的心绪化作诗句奔涌而出,流传千古的名篇就此诞生――原来“愤怒出诗人”的“愤怒”是可以有多种理解的,它可以是本意的“愤”和“怒”,也可以是感慨、忧伤、怅然……这就是文章的主旨。

哲理类散文的突出特征是形象化的议论,所以又叫议论性散文。它的实质是说理,只不过语言形象,充满感情,借助文学的联想、比喻,利用文学形象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道理。阅读这类文章,抓住首尾段,各段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主题不难把握。例如《谈读书》开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即点明文章的主旨。

二、分析结构特点

分析结构层次必须以理解文章内容为前提,可以说是比把握主旨更高层次的阅读。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以下几种:总分总结构、递进式结构、串珠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段落结构模式有以下几种:承上启下、线索贯穿、首尾照应、卒章显志。例如贾平凹的《丑石》结构特点: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安排结构。先从各个侧面写丑石的丑,写它的不讨人喜欢,属于“抑”。天文学家发现了它的价值,才予以高度评价。丑石才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属于“扬”。

三、辨别写作技巧

散文的写作技巧丰富多样,包括:铺垫、渲染、衬托、暗示、象征、悬念、烘云托月、虚实相生、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联想和想象等。铺垫是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为主要情节作准备,也叫伏笔。铺垫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故事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二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例如《不朽的失眠》中写道:“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开头即为张继抒发感情作了铺垫。张继到底为什么落榜?落榜之后又怎么样?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多方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四、品味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包括:1.语言的锤炼方法:炼字、炼词、炼句、炼情等;

2.语言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双关等。

对语言的品味,一个基本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要联系上下文,通过反复默读、替换、比较等多种方法来咀嚼语言特定的表达效果。炼字即锤炼、琢磨每一个字。一个好字,像发亮的明珠,能把整个句子照亮。例如在《不朽的失眠》中,作者这样写道:“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个字照抄下来。”这里面用得最好的两个字是“照抄”,一方面写出了张继的才华,在诗歌方面不同一般的造诣;另一方面写出他内心的苦闷、无奈、失落、彷徨和忧伤。炼句是对句子的锤炼,根据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句式,把思想感情恰当地表达出来。例如在《不朽的失眠》中,作者这样写道:“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把“他落榜了”放在前边,写出了作者对张继落榜的震惊、同情、无奈和伤感,加重了散文的悲剧色彩。炼情是在炼字、炼句的基础上提炼感情。

第9篇:张中行散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R445.2;R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4_0325_02

脑卒中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早期评价脑卒中的损伤程度和准确预测患者预后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常规头颅CT和磁共振(MRI)很难准确显示病灶与神经纤维束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白质束受损的范围,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DTT)的出现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治疗时机的判断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1],是唯一可在活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性成像技术,可直观地显示脑内病变对白质纤维形态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中重度急性脑卒中伴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8~71岁,平均(62.30±4.34)岁。纳入条件:(1)年龄性别不限;(2)初次发病,入院时病程小于1周,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症状;(3)病情相对平稳,可以耐受磁共振检查;(4)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20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40~70分,缺血性脑卒中/TIA风险评估(ABCD2)评分量表评分>4分;(5)病程前3个月规范化康复治疗总时间>50h;(6)除外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

1.2方法:入院1周内完成头颅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DTI、DTT检查和进行NIHSS评分、简化(Fugl_Meye)量表(FMS)评分,比较急性期患侧与健侧的平均各项异性分数(FA)值。发病2周后进行康复治疗(器械运动训练、康复踏车训练、日常活动动作能力训练、作业职业功能训练、一对一徒手功能训练)。发病后10~12周即康复期复查头颅MRI、DTI、DTT检查和NIHSS评分、FMS量表评分,行DTT检查时进行双侧皮质脊髓束(CST)三维重建,获得CST走行并了解研究组患者CST受损情况。急性期与康复期NIHSS和FMS评分分别记录为NIHSS1、FMS1和NIHSS2、FMS2。头颅磁共振检查采用GE Signa3.0超导头颅磁共振系统、8通道相控阵线圈,处理软件使用Volume One和dTV。将32例患者DTI的数据输至计算机,获得FA图及方向编码彩色图(directionally encoded color,DEC)。在FA图和DEC图的基础上,根据大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利用“种子点”标记梗死灶周围纤维束始点,计算机自动追踪,获得DTT图值各期梗死灶和健侧相应部位FA值,得出DTT图,根据需要可分别对不同的白质纤维束成像。在FA图中分别测量梗死侧及健侧的FA值。采用GE_AW4.4工作站functool软件对DTI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FA图,分别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病灶区域。判断标准CST受损分级,1级:病灶与皮质脊髓束临近,皮质脊髓束完整,无明显受压、移位;2级:皮质脊髓束完整,但受压推移;3级:皮质脊髓束中断[3]。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患者患侧及健侧FA值比较采用t检验。脑梗死病灶区域FA值降低率与NIHSS1的相关分析及患侧皮质脊髓束DTT分级与MFS2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

2结果

2.1患者急性期与康复期FA值变化: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患侧平均FA值为(0.39±0.10)与健侧相应部位(0.58±0.10)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急性期与康复期FA差值与NIHSS1评分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A差值与NIHSS1呈负相关(r=-0.56,P

2.3DTT分级与FMS2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入院急性期DTT中纤维分级:1级10例,2级及3级各6例,FMS评分为78,康复期变为1级16例,2级1例,3级5例,FMS评分为89。DTT中纤维束分级与FMS2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0.10,P

3讨论

弥散张量成像(DTT)是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成像(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水分子在不均质组织中具有弥散各向异性的特征,从三维立体的角度分解,量化了弥散各向异性的信号数据,是组织微观结构的显示更加微细准确[4]。部分各向异性(FA)是描述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特征的主要参数之一,是指水分子各向异性成分占整个弥散张量的比例。FA值大小与髓鞘的完整性、纤维致密性及平行性有密切关系,能够反映白质纤维是否完整,FA值变化于0~1之间,0代表最大各向同性弥散,1代表最大各向异性弥散,FA值越大,神经传导能力越强。DTI通过在三维空间内定时定量地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立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排列、髓鞘等信息,能够超早期在活体状态下无创地跟踪脑内白质纤维并反映其解剖连通性[5],评估其病理改变、组织结构和功能间关系。同时可以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T)显示大脑白质纤维束,测定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和结构的完整性,可以立体直观的观察卒中病灶与白质纤维的之间的关系。

本文显示,脑梗死急性期及康复期病例病灶区域FA值与健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FA值降低越多,患者NIHSS值越大,FA值与NIHSS之间存在负相关,并且随时间延长,FA值降低率显著。在脑梗死早期,细胞水肿导致纤维束肿胀,纤维束之间空间缩小以及纤维束的扭曲,最终导致水沿着纤维束方向不易自由弥散,表现为弥散的各向异性程度降低,故而反映各向异性程度的FA值降低。脑梗死晚期,髓鞘的逐渐脱失、轴突崩解,坏死组织液化以及胶质增生,导致纤维束的完整性破坏,故而FA值进行性降低,但此时NIHSS评分却明显增高,FA降低率越大,NIHSS评分越高。

DTI在检测脑梗死后皮质脊髓束损伤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可显示皮质脊髓束的迂曲、受压、变形,也可显示梗死区与其关系,对区分梗死灶的具体解剖部位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白质纤维束重建(DTT)对CST与梗死病灶的空间关系显示清晰,并可较好观察白质束的形态和完整性,从而对纤维束进行分级。本文显示急性期病例纤维束分级随机分布于1_3级,康复期病例主要分布于1级及3级,本文DTI复查22例病例中,显示纤维束出现完整(1级)16例,中断(3级)5例,考虑这种纤维束分级的变化动态地反映出脑缺血后白质纤维的髓鞘崩解、脱失、及坏死的病理过程,随时间延长、梗死灶进一步发展、脑组织坏死、软化,白质纤维束中断,可初步解释脑梗死晚期病例白质纤维束分级多分布于1级及3级的原因。但本文病例复查数目较少,有待更大病例组进一步研究。通过纤维束分级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S2)进行对比分析,显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与CST的DTT分级有相关性,DTT分级越高,治疗后FMS评分越低,提示伴有纤维束破坏、中断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不佳。

综上所述,磁共振DTI、DTT技术相对于常规的MRI技术能直观、量化的评估脑卒中后白质束的损伤程度,进一步判断运动神经受损情况,对观察CST的损害程度、预测恢复程度、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霞,邢悦,张芸,等.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3):551-554.

[2]Osborn AG, Tong KA. Handbook of Neuroradiology:Brain and Skull[M]. St Louis:Mosby,1996:373-388.

[3]肖慧,陈自谦,张碧云,等.三维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的意义[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0-72.

[4]丁庆国,陈振湖,路永明,等.弥散张量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初探[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5(2):10-12.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