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

第1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城乡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实施范围

全县30个乡镇及县级机构。

三、资金及其来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中市县三级财政预算安排,由县卫生局统一使用,主要用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我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15元/人/年,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元/人/年、市级财政补助2元/人/年、县财政补助1元/人/年。今后,随着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投入的增加,将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四、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现阶段,全县城乡统一启动国家确定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项补助标准的提高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力争在2010年6月前,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居民满意率达85%以上。

五、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为重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内容并逐步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2009年底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以上,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10%以上。

(二)健康教育。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文图和影音资料、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设电视台健康频道或栏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传播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健康教育文图资料不少于12种,影音资料不少于6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1个,宣传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换1次;每个基层医疗机构每年至少举办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三)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实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儿童保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均应达80%以上。

(四)妇女保健。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重点进行基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合格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均应达85%以上。

(五)老年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基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50%以上。

(六)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建卡与建证率分别达到100%,接种率达到全县“十一五”规划年度目标要求。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七)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八)慢性疾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每次随访时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慢性病患者管理率达30%,控制率达60%以上。

(九)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季至少随访1次,每年进行1次综合评估。

六、组织实施

(一)制定实施细则。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对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各项服务实施细则,确保项目工作科学、规范地进行。

(二)明确机构职责。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由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承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妇幼保健院具体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县精神病院负责重症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经费分配使用。按照量入为出、突出重点、适当优先的原则,做到既要量力而行,又要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以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根据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测算,将15元/人/年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摊到各服务项目(详见附件),在提取10%的培训、督导经费后,实行分项管理、包干使用。随着经费补助标准的逐步提高,对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比例适时进行调整。

(四)项目实施形式。本着“方便居民、易于操作、节省资源、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采取以服务合同的形式进行实施。即由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每年初根据各乡镇常驻人口,按15元/人/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含提留),以及需要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量,与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合同书》,根据各合同实施单位完成约定任务情况,按比例拨给补助经费。补助总经费分两次拨给,年初先拨一半,用于开展工作的业务经费,其余1/2的经费与目标任务考核挂钩,按比例拨付。若起码的工作指标也尚未能完成,即行惩罚性扣拨比例。本着奖优罚劣原则,所扣经费全部用于奖励优良单位。

同时,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院等县级业务技术指导机构,从提取的费用中,以同样的方式,按照不同的内容,签订与此类似之服务合同,主要是将所承担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职能与全县某项服务的考核结果挂钩,按比例拨付补助经费。

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以相应的方式,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落实到下层组织机构,确保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够落实到基层,使之真正受惠于民。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卫生部、财政部等部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步骤和内容。各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党政领导,务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务必要有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充分认识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刻意义,切实转变卫生管理和卫生改革与发展理念,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和卫生改革与发展事业融为一体,同步思考、同步发展,切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全力支持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组织领导,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县财政局主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县疾控中心要调整充实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县妇幼保健院要特别加强基层保健工作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县级业务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在总编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充实预防保健队伍技术力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各县级相关业务技术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基层卫生人员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社区护理、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计算机操作等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

(三)加强业务管理,强化监督指导。所有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必须具有相应资质,符合执业许可要求。严格执行项目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居民提供服务优质服务。进一步规范科室设置,将适宜基层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并配齐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必须的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县卫生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深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导,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健康教育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以加强质量控制,强化质量管理为主要目标,切实履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的业务技术指导职能,确保服务数量得到落实,服务质量得到保证。

(四)加强信息管理,规范档案资料。各项目实施单位务必按照《档案法》与《统计法》的规定,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和县级业务指导部门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切实做好有关基础数据、工作数据统计,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逐级上报。

第2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一、年我县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县委的领导下,年。县卫生工作以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标,不时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塑造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稳步推进了医疗、预防、保健等各项卫生工作。

(一)卫生改革稳步推进

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一是积极开展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力度明显加大。自乡级卫生院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后,县乡卫生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关系进一步明确,有力促进了卫生工作的开展。二是积极开展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全员聘任上岗,中层干部竞争聘任上岗,并签订了聘用合同,制定了内部分配方案,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补充的分配模式。与此同时,各乡(镇)卫生院也积极开展了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三是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加大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力度,切实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在行政、业务、财务和药品购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统一管理,为今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收费公示和医疗费用清单制度,增加了透明度,切实让患者明明白白就诊,清清楚楚消费。五是积极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扩大社区服务试点面的同时,去年,积极引进了一家私人医院和一家私人诊所,并在全县新增加私人诊所26家,分别在庙坝红碧村、艾田椒子村、核桃村,中和大浩村、中保村、天宁村修建了6个村卫生室,社区群众就医难问题正逐步得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取得明显效果

疾病预防控制效果明显。年全县无甲类污染病发生,第一。乙类污染病发病率254.2/10万,同比上升29.51%死亡率0.27/10万,同比下降了0.84%计划免疫工作上:年完成了6次惯例免疫和两次消灭“脊灰”强化免疫运转工作,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8%结核病项目上:为切实加强对结核病的管理,年初,县卫生局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了结核病归口管理目标责任书,并依照项目管理要求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督导,年,全县发现并管理结核病人274人,完成计划113人的242%超额完成全年计划。重点污染病、地方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上:继续坚持对“非典”和“禽流感”高度警惕,落实药品、器械、防护用品和应急队伍,检查隔离区、发热门诊的应急准备,积极对卫生系统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时提高应对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防治能力,加强霍乱、鼠疫、疟疾、结核、麻诊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年全县未出现重大污染病的流行传达。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上:县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县委的高度重视下,依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区参与,齐抓共管,综合防治”指导方针,进一步健全了机构,加强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同时,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全面加强了艾滋病疫情监测,进一步摸清了县艾滋病的底数,掌握了流行动态。

妇幼保健工作力度加大。县妇幼保健工作以新一轮“降消”项目工作的实施为契机,第二。以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推广新法接生为基础,以筛查高危,提高住院分娩率为重点,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目的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和宣传急救知识,广泛开展各项妇幼保健工作。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为154.76/十万,婴儿死亡率为26.82‰,新生儿死亡率为11.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3.79‰,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26‰,除孕产妇死亡率逾越市规定的指标外,其余的均控制在下达的指标内,有效地保障了广大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

(三)卫生执法监督力度明显加大

全县卫生监督队伍的法律、业务素质不时提高;二是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积极派人员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种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监督业务学习。严格依照《食品卫生法》和上级的总体部署,采取经常性卫生监督与专项卫生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把卫生监督的各项业务落到实处;三是加大了对医疗市场的依法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四是对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饮水卫生、化妆品卫生、职业卫生、生物制品等进行监督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迅速

县妥善处置了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年。特别是县委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胜利处置了年4月24日发生在艾田乡中学群体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快速妥当,救治有力,使伤亡人员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受害群众化险为夷。

(五)行业行风进一步好转

并结合实施的先锋”工程,为切实加强全县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卫生系统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通过抓理论学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党风的根本好转。行业作风建设在县纠风办、监察局的监督下,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方针和“管行业必需管行风”原则,全县开展了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群众对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满意达84%存在问题通过整改也在不时的解决,卫生行业的形象日益好转。

(六)医疗业务管理明显加强

比去年增长303万元,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年业务收入1394万元。其中县级机构861万元,同比增长147万元,乡镇卫生院533万元,同比增长56万元。县医院围绕“科技是先导,鼓励是保证”指导思想,加快医院硬件建设,大力推进医疗资源重组,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污染科建设项目正按预期目标进行。同时,引进28万元的血液净化系统,购置五官设备5万元,呼吸镇痛装置2.8万元,更新B超探头2.5万元,有效改善了医疗条件。中医院继续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益;全县12个乡镇均坚持以预防保健工作为龙头,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群众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为目的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努力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去年的基础上取得较大进展。

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年各项卫生工作均取得良好的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借此机会,谨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卫生工作者,向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的各乡(镇)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卫生工作现状与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示在一是基层卫生工作条件差,肯定成果的同时。卫生设施落后,难以适应农村群众健康保证的需求;二是卫生人才严重缺乏,乡(镇)和村的卫生技术力量严重缺乏;三是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进展缓慢;四是缺乏创新意识,医疗服务竞争力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五是管理力度不大、责任心不强;六是一些单位对上级指示贯彻落实不到位,大部分卫生院对村医的管理力度不够;七是污染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艾滋病呈快速蔓延趋势,艾滋病防治工作还没有引起各乡(镇)部门的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的机制还不健全;八是医疗卫生改革滞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尽科学合理,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农村看病难,城镇看病费用高的问题仍很突出等。而卫生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各乡(镇)有关部门和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健康保证和良好的卫生服务,并在年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指导进行整改。

二、年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也是全面推进我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一年。依照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演讲中对卫生工作要求,今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结合实际,确定了年的卫生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全面深入贯彻县委十届七次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突出食品卫生和医疗市场执法监督,推动卫生事业全面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

县乡财政投入有新的增加,发展目标:卫生改革有新的突破。污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4010万以内,艾滋病防治“五项工程”全面启动,全县不出现污染病暴发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及时有效处置,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010万和29‰,住院分娩率30%,食品卫生和医疗市场监管整治更加有力,无偿献血300人/90000ml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覆盖率达到60%,中医事业有新的进步。

三、制定措施。努力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围绕全县卫生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年的卫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发明性地开展工作,以改革统揽全局,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

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各乡(镇)都要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支持卫生工作。要把卫生事业的发展放到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平安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实实在行为体现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把卫生事业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导向上、协调各方力量上、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增强卫生事业发展的后劲。

各乡(镇)要充分协调与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发展卫生事业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配合支持。配合卫生部门,主动提供条件,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要多深入卫生基层单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针对卫生工作中存在困难和群众就医的需求,给予指导,尽最大努力协助卫生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是否关心支持卫生工作,作为政府是否认真履职,否关心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个规范和尺度,实际工作中进行考察和检验。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加强卫生系统的思想、队伍和作风建设,使全县卫生系统都继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上来,确保全县卫生队伍用扎实的作风,良好的服务,优秀的业绩,为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平安做出实实在贡献。

(二)深化卫生体制改革。

不搞改革,卫生改革是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一些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僵化的管理体制和缺乏活力的运行机制就不能革除,卫生事业的发展将继续受到阻碍。乡(镇)要进一步认识卫生改革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改革贯穿在卫生事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改革,消除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问题和盲点,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管理新体制和竞争发展新机制。

抓好城镇医疗卫生改革。一是抓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为主线,第一。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做到用人机制灵活,管人与管事相统一,分配形式多样化,劳务价值与个人所得相统一,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强化服务态度,使医疗卫生服务人性化。二是继续巩固住院费用清单、收费价格公示制度,对行医药品要集中招标推销,监察、财政、卫生、药监、物价部门要加强调研,制定全县药品集中招标推销的实施方案,并加大对医疗服务的检查、监督力度,切实提高服务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医疗服务取信于广大病患者。三是积极探索多种办医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办医。四是强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和积极开展农村巡回医疗服务活动,要尽快健全机构,制定出台相关管理方法。

强化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第二。乡村两级上下联动,进一步发挥农村卫生骨干作用。当前就是要尽快建立完善具体的管理方法,争取每乡启动12个村,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使县乡村通过科学管理,走科学发展的路子,发挥卫生防病屏障作用。

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乡(镇)卫生院长是乡卫生院发展的关键,第三。乡(镇)政府和卫生部门都要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人事、卫生部门要大胆探索在县域或更大区域内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优秀人才有机会走上院长岗位,施展才气,管好并带动卫生院的全面发展。今年,农村卫生改革在这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多方争取和筹措项目资金,第四。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增加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时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要主动开展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分配制度、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第五。

乡、村要深入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第六。作好政策宣传,搞好基线调研工作。

大胆探索无偿献血科学经验,第七。不时提高无偿献血率,确保血液质量。年我县无偿献血在各部门的重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就服务广大用血患者而言,差别还很大。要认真总结胜利的经验,深入开展宣传和无偿献血工作,使今年我县无偿献血再上新台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严格血液检验,杜绝艾滋病、乙肝、梅毒等污染病经血液传播。

建立和完善并落实县、乡卫生医疗机构对口挂钩扶持农村医疗机构制度,第八。选派优秀的和将要晋升职称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协助基层解决些实际问题和困难,提高服务技术水平。

(三)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全社会关注的大事,预防控制疾病。也是卫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乡(镇)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依法强化防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掌握好四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不失职不渎职。二是要突出重点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疟疾、麻诊等)防治,要进一步完善各种防治预案,严防污染病暴发流行。非典型肺炎虽然没有再出现,决不可掉以轻心,仍然要按防治标准,该落实的各项应急措施要继续抓好落实。县乡卫生部门要主动配合农业部门抓好禽流感的监测和紧急救治人间禽流感患者的预备工作。三是要抓好流动人口中的疾病控制,特别是两路建设、水电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对流动人口的疾病防控绝不能忽视,高度重视的基础上,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方法和强有力的工作态势,确保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要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病防治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民的防病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污染精防治工作。切实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四)重视妇幼保健工作。

依照“两纲一法”要求,妇幼保健工作要以“降消”项目的实施为切入点。认真组织实施第二轮“降消”项目,要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普及新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为重点,健全系统管理、高危筛查制度和紧急呼救、转诊制度,加大对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广大妇女儿童生命平安得到保证,稳定家庭与社会,为农村可继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五)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继续组织实施好“五项工程”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一是各乡(镇)必需高度重视,依照中央、省、市、县关于禁毒与防治艾滋病总体部署和要求。继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责任目标,经常研究、检查、督促,协调好社会各方面,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措施方法,抓好艾滋病防治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建立和完善防治方案,健全工作机制。抓紧制定并出台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和管理措施,依照省、市的要求,县级要把艾滋病防治办公室设置为编委认可的临时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强化工作力量的配置。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艾滋病防治宣传覆盖率和知晓率,提高广大群众防治艾滋病的思想认识和支持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四是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继续推进平安套推广使用工程;突出重点人群,逐步扩大监测面,强化监测检测工作,为模清家底,加强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美沙酮替代治疗降低危害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通过扎实的工作,力争今年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强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也是卫生依法行政的有效手段,卫生监督是卫生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局部。对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卫生监督机构运转正常,作用十分明显,但有些问题也要引起注意。今年的卫生监督工作,要深入贯彻学习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继续完善和加强市场监管体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活动;坚持不懈地继续加大以食品平安为重点的各项卫生监督力度,扩大监督面,主动及时参与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加强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监督水平。通过努力,使卫生监督工作取得更好的业绩。

(七)加强调研。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对卫生的投入十分有限。近几年我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县是一个财政贫县。得到很多协助,卫生事业投入增加,基础后劲在不时增强。但存在问题仍然很多,各乡(镇)和卫生政行管理部门,要在加强调研,搞好规划的基础上,要想尽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协助,增加投入,有关部门要对卫生发展给予支持;一是县卫生局要更加主动地向上级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请示汇报,多做沟通工作,争取更大的支持。二是要广开思路,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三是根据中央和上级下达的各个建设项目,计划、财政、卫生、建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切实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和督促检查,争取上级投入,并保证资金及时到位,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保证质量、进度,把项目争取好、管理好、实施好,增强卫生事业发展后劲。

(八)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力度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非典”以后。但公共卫生事件也明显增多。乡(镇)政府和卫生及有关部门,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务必要给予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处置预案,健全应急管理方案,健全机构,空虚力量,明确职能,落实责任,提高防控和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护突发事件中受害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加强应急贮藏机制的建设,落实各种应急药品、器械的经常性准备工作。要建立健全信息监测系统,完善预警机制;县急救中心要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开展120呼救系统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急救保证。

第3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疾病控制机构 人力资源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84-02

恩施自治州地处鄂西山区,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辖区内共有八个县(含2个县级市),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以下简称CDC)是州、县两级政府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政府对重大污染、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最有效控制的实战单位,也是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检验、科研教学和健康教育等预防医学技术服务和指导中心。所以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水平现状,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的运行状况,本文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分析现有组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探寻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期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山区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 组织结构分析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是在原各县(市)卫生防疫站和各县(市)皮肤病防治所的基础上优化组建而成,分别于2004 年左右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均大体下设行政职能科室和业务科室,包括中心办公室、党群工办公室、财务科、健康教育科、传染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性病与艾滋病防制科、公共卫生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制科、检验科、中心实验室、预防医学门诊部等。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设置大致分布如下:(1)行政职能科室:中心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财务科、总务设备科。(2)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科室:传染病防制科、免疫规划科、性病与艾滋病防制科、消毒与媒介控制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寄生虫与地方病防制科。(3)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食品、环境、学校卫生科、职业病防制科、健康教育科。(4)实验室分析与研究:中心实验室、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5)服务部门:预防医学门诊部。

2 人力现状分析

本文从员工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专业结构四个角度来分析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人力现状水平,并将各项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比以寻找差距,并做了简要分析。

2.1 员工年龄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力资源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有着较好的年龄梯队状况,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全体员工中30 岁以下的40人,占总人数的9.96%,31-40 岁的117人,占总人数的29.10%,41-50 岁的152人,占总人数的37.81%,51 岁以上93人,占总人数的23.13%。总体平均年龄43岁, 50 岁以上员工比例高于30 岁以下员工13个百分点,因此,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力资源有老龄化的倾向。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个别县员工老龄化较严重,其平均年龄高达47岁,远远高于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全体员工的平均年龄。

2.2 员工学历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员工学历结构比例为:研究生3人,占总数的0.75%;本科生114人,占总数的28.35%;大专生163人,占总数的40.55%;其他(中专及以下)人员122人,占总数的30.35%。硕士研究生代表的高学历人员比例很小,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17人,占总人数的29.10%,因此,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相对缺乏高学历人才、低学历人员比例偏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科室普遍缺乏高学历的人员,尤其是业务科室。由于缺乏高学历人才,业务科室常感到无法开展技术含量高、具有创新性的业务。

2.3 员工职称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现有员工402人,其中,管理人员35人,工勤人员8人。员工中具有高级职称54人,占总人数的13.43%;中级职称180人,占总人数的44.78%;初级职称157人,占总人数的39.05%;无职称者11人,占总人数的2.74%;具有初级和高级职称人数比较集中,占总数的52.49%。在人员职称构成方面,国家规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的职称构成应为2∶4.5∶3.5,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现有在职员工402人,其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三者比例为1.3:4.5:4.2,可见各县市CDC 的人员职称结构还有待改善,需要促进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增加中高级职称员工的比例。

2.4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在各专业构成中,预防医学类专业82人,占总数的20.40%;卫生检验、微生物学专业69人,占总数的17.16%;其他医学类专业203人,占总数的 50.50%;其他包括计算机、财会等专业及无专业人员等行政后勤人员共48人,占总数的11.94%。非预防医学的人员比例最大,但是行政后勤类人员比例过高。在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方面,国家规定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85%,而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88.06%,但预防医学、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37.56%。在访谈中,业务科室普遍提到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主要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上的缺乏,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要求。

综上述,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全体员工年龄梯度正常,但平均年龄偏大,个别科室有老龄化现象;较缺乏高学历人才;各级职称人员比例未达到国家规定,尤其是高级职称员工比例过小,无职称人员比例较高;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后勤类人员比例过大。

总之,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是预防医学、卫生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过少,很多科室存在专业不对口人员;二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缺乏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三是高级职称人员相对偏少,而且中高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年龄偏大。

3 问题分析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对疾病控制机构队伍进行优化组合,使其能更进一步地适应当前疾病控制机构地改革和发展,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面临的新课题。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首先是:全州八县(市)总人口397万人(户籍人口),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队伍402人,每万人口仅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人员0.98人。参照《湖北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标准》,县级原则上按1.2-1.5人/万人口配备,全州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476-596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工代表职工总数的80%以上,全州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381-471人。这与国家、省定标准相差甚远,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不相适应。其次是学历明显偏低,而且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到了30.35%。从职称上看,以中初级职称为主,无学历和无职称的人员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总结概括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平衡,缺乏高学历人才等。

目前,全州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才无法进入,而地方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调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基本上都是非疾病控制专业人才,造成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结构极不合理。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只有借入专业人员,而这批专业人才的编制、职称等均无法给予解决。在人才竞争激烈情况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需要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招人、育人、用人的环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如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人员、考评人员、激励人员、吸引人员、培养人员的制度和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是人才队伍建设最具体、直接的影响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地方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因此难以吸引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到疾控行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于资金紧张,经费只能维持人员基本工资和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无力投入资金进行后续教育,导致人员水平难以提高。继续教育发展缓慢,专业培训机会不足,人才培养跟不上事业的发展。这对我州疾病队伍的建设和疾病预防工作都起到不利的影响。

4 总结和建议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上述现状产生的原因,发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针对上一节中提到的相关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加强疾病控制机构队的建设和优化组合,使其能更进一步地适应当前疾病控制机构的发展需要,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面临的新课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广泛,技术性强,需要有多学科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因此地方政府应有高度的人才紧缺意识,尽快根据经济和人口的发展状况,增加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加大县(市)疾控机构人才调整力度,从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财政也应保证他们的全额工资和绩效工资,并安排必要的业务经费,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在经费上的倾斜。

4.2 规范招聘制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进一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恩施州内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的对内与对外人员招聘制度、人员准入制度, 严禁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加大预防医学人员聘用比例,逐步分流非专业人员,全面推行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总之,建立起人才吸引机制,营造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4.3 完善培训体系。营造鼓励人才成长环境,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力量。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大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培训,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从管理和技术两条线帮助员工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协调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中心需要。采取分级带教和重点培养的方法,建立结构合理、网络健全的人才梯队。

4.4 推进绩效考核体系。推进绩效管理体系,丰富激励内容,完善激励措施,加大激励力度,尤其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可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如对于中高层管理者可以适当加大激励的比例。

4.5 建立科学薪酬制度。在不改变基本工资的前提下,完善现有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让薪酬制度逐步由高稳定模式向折衷模式转变,既能给员工安全感,又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提高岗位工资的比重,实施以岗位工资为主、技能工资为辅的工资结构,充分体现岗位价值的不同,让绩效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

参考文献

第4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一、以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为抓手,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1.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继续开展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推进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使每个行政村有1所达到建设标准的村卫生所,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高村卫生所服务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

2.加快推进县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县级综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加强精神科、康复医学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麻醉科和医学影像科等关键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精神科、康复科、儿科、妇产科等薄弱临床专科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扎实推进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工作。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抓好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医疗机构疾病控制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0%。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推进疾控、结防、卫监、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完成县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及协管网络,推进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巩固县妇幼保健院能力建设,县妇幼保健院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设置健康教育室并配备相应的健康教育设备。

二、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

4.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今年新农合筹资水平达到人均34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280元,个人缴费60元。优化统筹补偿方案,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8万元。

5.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在继续实施总额限额付费、扩大按病种付费覆盖面的基础上,今年6月底前,着手按床日付费改革。在保证服务质量前提下,合理控制诊疗费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6.推进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将国家要求的20种重大疾病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由新农合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进行补偿,对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患者实施常态化免费救治,推进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免费救治,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手术治疗。继续抓好农村重点污染区域专项医疗救治工作。

7.加强新农合管理工作。巩固完善新农合门诊统筹,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推进即时结报工作,巩固和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

三、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8.巩固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和措施,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9.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延伸。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县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应达到40%-50%。

10.加强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监管。抓好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实现药品配送使用的有效监管。

11.大力推进基本诊疗路径管理。增加基本诊疗路径管理病种,县第一人民医院不少于30个病种数,县级其他医疗单位不少于4个病种数。在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推动基本诊疗路径管理,全面完成好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基本诊疗路径管理病种定额付费改革试点。

12.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健全稳定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完善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加大对基层卫生人员考核力度。积极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四、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

13.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认真理解学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精神,加强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医院的横向联系,学习借鉴试点经验,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建设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积极稳步开展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全面领会医院评审的指标内涵,切实掌握医院评审的程序和方法,突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14.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聘用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5.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继续推行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服务措施,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病房创建工作。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6.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实行规范化管理,努力做强做优,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17.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加强资金监管,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定期检查、督查及通报制度,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和专项经费的分配比例,原则上村卫生所不低于40%。

18.抓好重点人群健康体检,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规范化管理率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9.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两病”免费治疗、尿毒症困难患者免费治疗工作,抓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项目。

20.抓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手足口病、狂犬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与疫情处置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维持无脊灰状态,推进消除麻疹工作,确保通过省卫生厅免疫规划疫苗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90%达标验收。认真落实县人大《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慢病防治工作措施,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癌症早诊早治和脑卒中干预,提高慢病规范管理和控制率。

21.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抓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加强母婴保健技术管理,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达标建设,推进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开展第二轮妇幼安康工程先进县创建活动,继续实施“降消”项目等妇幼卫生项目,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85%以上,力争全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听力筛查率分别达6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维持在99%以上,孕产妇艾滋病咨询及抗体检测率达到80%以上。

2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卫生县城、卫生城镇创建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农村环境卫生危害因素监测、烟草控制等项目。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加强病媒生物防控监管,开展病媒生物控制达标考核。

23.抓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县级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强化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完善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能力。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公众个人防护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六、加强医疗服务、食品和公共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24.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医务人员执业管理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加强植(介)入类技术、血液净化、肿瘤性疾病、内镜技术、消毒供应等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深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院前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加快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组织工作,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

25.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县级医院骨干培训项目。开展医院评审评价,建立医疗缺陷管理点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扩大院务公开示范点。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加强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监管。开展民营医院“规范化服务”活动,促进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发展。推进医疗纠纷专业调解机构建设,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建立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开展平安医院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全市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

26.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协调体系建设,成立县食安委办公室,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扩大监测品种和范围。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卫生学调查,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7.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开展卫生监督员全员培训,强化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推行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确保全县辖区内卫生监督协管实施率达到100%。切实加强医疗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深入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健康相关产品、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执法,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七、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8.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培养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和乡村中医医生。加强县中医院国医堂建设,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29.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大力发展中医药诊疗技术,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临床应用研究、挖掘、整理,提高中医药预防和医疗保健服务覆盖面和质量,确保我县顺利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期满复核。配合开展全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30.推进中医康复和预防保健。积极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宣传普及。

八、加强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31.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充实卫生人才队伍。完成向社会公开招聘100名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渠道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完成20名县第一人民医院编外护理人员纳入编制内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免费定向培养,做好首批定向生的安置工作。

32.提升卫生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县级医学学科能力建设。每年面向基层筛选推广不少于5项适宜技术。加大卫生科技引进和创新力度,制订完善科技创新鼓励政策,激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科技创新。

33.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等卫生信息化工作。加快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卫生信息化统筹规划和管理。6月份,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要完成阳光医药信息化基础建设,确保年底前与“阳光医药”系统互连互接。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诊疗服务行为管理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系统。

九、加强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34.加强卫生系统党建工作。认真组织好党的十精神宣传贯彻落实工作,注重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巩固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和医疗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活动成果。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卫生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扎实工作。

35.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深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执行全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标结果,推进“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开展招标采购工作。健全完善卫生系统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核算和监督。切实抓好院务公开工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强化监管制约,严格控制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推进重点岗位轮岗制度。

第5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徐协平

2003年党中央提出了3年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体系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开展了全面的疾控体系建设研究工作,全国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部分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我市按照国家要求,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市疾控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进步与发展。笔者就我市疾控体系建设在3年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供领导层参考。

1 我市疾控体系的现状

1.1 政府投入情况

全市2002―2006年防治防疫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0.36%、0.51%、1.20%、1.49%、1.20%,基本是逐年增加,但投入比例仍然十分低下。市疾控中心有偿服务收入明显高于财政拨款。2003年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经费政策得到倾斜(表1)。

我市公共卫生大楼2006年2月开工,包含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两部分,总投资5 000多万元(其中疾控中心建设规模7 350 m2,投资2 898.7万元),资金缺口900万元。工程进展十分缓慢,预计2008年才可启用。1.3 人力装备情况

中心2000年成立之时核编56人,2002年仍为56人,2003年增至62人,2004年为63人,2005年为65人,至2006年9月达到69人,已经满编(表2)。2003年由于需要,人员进入最多达到12人。专业构成,预防医学专业19人,占22%,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相关专业40人,占47%,非医学专业12人,占14%,其他14人,占16%。

1.4 仪器设备配置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标准》的75种设备中,2002年我市配备有55台,但以低档仪器为多,2006年增加了23台, 高端昂贵设备逐渐增多。设备投入2002年为51.1万元、2003年188.6万元、2004年32.7万元、2005年155.1万元、2006年54.0万元。可见在“非典”期间投入是最多的,而后随着计量认证扩项、职业卫生资质认证的开展,投入又有增加。

1.5 检验项目能力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标准》中的179个项目,2002年我市有能力开展的为139项,2006年已开展140项,未开展的原因是缺设备11项(含缺人才1项),无需求28项。

1.6 突发事件处置

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在2003年“非典”之后有了明显的提高,制订预案、规范从2002年的1项增加到2006年的8项,有了明显的进步。

1.7 公共职能开展

疾控机构应履行的7大公共职能[1](25类任务、78个项目、255条内容)中,2006年除不需要承担的57条内容任务外,我市已经开展的有150条内容,开展率为75.8%,开展的程度落实率为85.5%。

1.8 基层防保现状

我市现有乡镇预防保健站54个,预防保健工作人员211人。选择1家平原较先进地区的镇卫生院和1家山区较落后地区的乡卫生院,对2家单位的政府拨款、服务收入、用房、人员结构、疾控项目开展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基层防保工作能力十分薄弱,存在着投入更少、重医轻防、人力缺乏、设备陈旧的现状。

2 我市疾控体系建设遇到的问题

2.1 公共职能定位

自2000年8月市疾控中心成立以后,“疾控”的概念逐渐替代传统的“卫生防疫”概念,主要落实三大职能:承担政府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能;为卫生执法监督提供技术支撑;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市疾控中心成为全市疾控的业务技术指导中心。2004年全市54个乡镇预防保健站建立,形成了综合性疾控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对职能的界定还存在一些问题:① 对公共卫生的服务职能和范围缺乏明确的界定;② 疾控中心应承担的公共产品提供职能不十分明确,非公共职能和公共职能混淆;③ 疾控中心应承担职能与卫生监督所职能出现某些模糊、职责交叉重叠、定位不准。

在工作运转过程中,主要发现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大量的现场具体工作经费还需依赖于有偿服务来维持,市、片区、乡镇机构为“养活自己”抢饭吃。明确当前我市疾控机构职能定位,是建立健全我市疾控体系的必要环节。

2.2 疾控领域面临重大挑战

2.2.1 重大疾病仍然威胁着我市人民身体健康 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性病、艾滋病、霍乱、肝炎和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职业危害等仍持续发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市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监测任务繁重。疫苗接种在山区、海岛进展相对缓慢或质量不高。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十分严峻。

2.2.2 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机制发展滞后 2000年,我市进行了体系改革,分离疾控和卫生监督执法职能,建立了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以提高全市的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能力。但我市疾控体系还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实验室技术力量、环境设备条件、应急能力等环节均存在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尚不健全,应急物资的储备调运机制不畅、职责不清,基层疫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有待完善。虽然我市已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2.3 投入不足下公共职能消弱

政府对公共产品投入总量不足,对有偿服务缺乏规范。“投入不足”也是我市疾控体系问题中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健全疾控体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点。

2.3.1 疾控机构职能错位 具体表现为整个社会的重医轻防现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则是“重医轻防、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1]等现象并存。

我市疾控中心在已开展的150项公共职能中,完成程度为85.5%。大约有56%的人力在从事有偿服务,且大多为现有人力的骨干。

乡镇卫生院在人财物的配置上,重视医疗科室而忽视防保科室,防保人力素质低于医疗人员水平。在防保业务开展中,重视收入较高或有收益的防保项目,如疫苗接种。对收入较低或无收益的项目投入较少,如传染病管理。

2.3.2 政府的公共产品筹资职能缺位 政府的公共产品筹资职能缺位,是疾控机构职能错位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市财政拨款占疾控中心支出的比例总体上呈逐步下滑趋势,2002―2006年分别为43.9%、43.5%、36.9%、40.9%、41.4%。疾控机构工作运行财政资金使用不灵活。如果彻底剥离疾控中心现有的门诊和体检等非公共产品的收入,财政投入缺口会更大。

2.4 疾控机构的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先装备

目前我市疾控中心的人力配置现状,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者占38%,低于全国卫生技术人员平均水平,而46岁以上者占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仅占12%,大专占34%,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了54%。从职称结构看,高级仅占5%,中级占29%,初级及无职称占了66%。乡镇不同地区之间差异也较大,越往西部山区,学历整体水平越低。从专业结构来看,以非预防医学专业比例最高,达47%,而预防医学专业只占22%。

现有人力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人员过多,而是素质过低。如何保障疾控机构人员的待遇,提升相应的社会经济地位,建立严格的人力准入标准,营造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的氛围,是改善人员素质和优化人员结构的基本策略。

2.5 基层疾控功能难以落到实处

我市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农村卫生网的建立和协调运作,解决了农村居民缺医少药的状况,增进了农村居民的健康,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目前市、乡、村之间的医、防、保功能相互协调关系基本明确,但机构发展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寻求经济效益成为乡村卫生组织行为的原动力。我市的基层防保站都设立在乡镇卫生院内,人财物的管理均由乡镇卫生院负责。经费来源包括财政拨款、集体投入、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收费和药品收入。选择通过服务收费和药品收入来解决自身经费问题是现实存在的。

1990年起我市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政策放开,村卫生室遍地开花,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村卫生室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乡村卫生组织之间仍然存在竞争,乡镇卫生院反而处于不利地位,直接制约着乡镇卫生院的门诊服务市场。乡镇卫生院不得不更注重服务的经济利益,所以“重医轻防”成为普遍行为。

3 我市疾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明确政府责任是前提[1]

我市疾控公共职能的筹资、组织、管理、提供等,政府责无旁贷。疾控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应是政府筹资职能的到位,前提是政府对疾控工作的重视。只有政府重视了,才能明确政府的筹资水平、资金缺口和投入方向。全社会在SARS危机之后开始关注疾控工作,说明政府在观念上、行为上已显示了应有的重视,这为根治疾控公共职能缺位问题奠定了基础。

3.2 政府适宜投入是关键[1]

政府部门要加大疾控功能中“无偿服务部分”的投入幅度,提高疾控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明确和规范“有偿服务项目”范围,调整市级疾控机构、片区、基层防保站的有偿服务利益。我们要做好政府的参谋,提供领导决策的依据,让政府知晓疾控工作中哪些是需要政府承担筹资的公共产品,提供这些公共产品需要的人才配置,维持日常工作、稳定队伍需要的适宜投入和工作条件。努力使疾控机构把追求有偿服务的压力和热情逐步转移到无偿服务上来。

我市疾控机构承担的一些重大专项工作任务,如鼠疫、霍乱、AIDS、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的专项经费投入,以及疾控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修缮等经费投入,虽然也逐年增加,但如何有效地落到实处,还有待与财政部门理顺关系。

要保证对基层防保组织的投入。乡村基层防保组织建设是我市疾控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适当增加投入对基层防保工作的效果有显著意义。

3.3 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疾控机构的运作效率

我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之间的关系同其他地区一样,处于一种不完全接轨状况。市卫生局有预防保健部门,它在行使职能时一般会先通过市疾控中心,然后到达疾控机构的相应部门。形成了“7”字型管理模式[1]。这种现象使组织管理难以形成合力,降低了职能的落实效率,有可能出现协调困难、信息不畅、资源浪费。建议将市卫生行政部门疾控职能科室与市疾控中心合二为一,形成新型的疾控机构,履行政府疾控的组织、管理、技术、服务等职能。

3.4 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吸引和稳定高素质人才[1]

营造吸引人才的氛围,以提高疾控人员素质。疾控机构关键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应至少不低于同级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平均水平。按照国家要求,按我市现有人口数,市疾控中心人力配置应在100人以上(每1万人口1名人员的编制标准),而目前只有69个编制。我中心在2006年初出台了《瑞安市疾控中心岗位设置方案》,以稳定、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同时把该聘用的人员数量和质量作了规定。但当前我市还存在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疾控业务技术工作和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疾控机构的现象。

改变我市疾控机构现有人力素质偏低的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现有人员中不符合要求条件和岗位标准的人员逐步转岗分流;二是对疾控机构新进人员采取严格的准入制度。应争取用3~4年时间,将疾控机构的人员结构调整和改善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3.5 规范疾控机构的有偿服务[1]

通过服务收费补偿政府投入,容易导致政府疾控公共职能缺位和疾控机构功能错位。在保证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应该逐渐剥离非公共产品服务。然而,若取消有偿服务而财政投入不到位,将会导致疾控机构难以维持生计的严重后果。稳妥、有序地处理疾控机构现在开展的门诊等非公共产品服务,需要政府有效协调财政和卫生部门,从消除根源着手逐步解决问题。可采取公共职能和有偿服务分别对待、财务分开和分别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措施。对政府投入,严格实行预算内管理,对服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将非公共产品服务人员、项目与疾控机构剥离,实行项目管理。

4 参考文献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报告――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07-10-23)

桐庐县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实践问题及对策

戴小明

桐庐是杭州市属的一个县,地处浙西山区,辖13个乡镇(街道),186个行政村,总人口39.6万。自1956年成立桐庐县卫生防疫站(2000年新组建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为疾控中心)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剧增及快速流动,城市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等导致的一系列健康与卫生问题,与环境污染、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心理精神疾病等更加突出。同时,曾有效控制的一些传染病又死灰复燃,疟疾、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存在传入危险,艾滋病、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疾控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期的疾控工作在孕育着发展机遇的同时更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1 主要工作成就

1.1 桐庐县疾控机构基本概况

我县疾控中心现有职工4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人,中高级职称者16人。设有综合办公室、防病科、监测科、检验科、健教所、质管科及预防医学门诊部等职能科所;拥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2003年中心实验室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建有标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实验室和洁净无菌室等;2005年通过浙江省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认证。占地6 600余m2总建筑面积4 000余m2的新建疾控中心大楼已投入使用。

1.2 疾控工作主要成就

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县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从建站初期的6 000/10万多下降到2006年的271/10万,1973年后无白喉,1972年后无脊灰病例,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急性传染病的死因顺位已由建站初期的前1~2位退至目前的第9位。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等寄生虫病得到消灭或基本消灭,以地方性甲状腺肿为主的各种地方病防治已取得显著成绩。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初期的200‰下降到2006年的8.9‰,人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初期不足40岁上升到2006年的78.2岁。

免疫规划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多年来我县的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近几年儿童免疫全程接种率均达96%以上,青少年及成人的预防接种工作也广泛开展,免疫接种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1999年开展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2002年及2005年先后开展新生儿产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免费接种;2005年始实施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工程建设,2006年7月1日起全县儿童接种全面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2002年始深入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职业病监测防治工作,并将之融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开展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各类中毒及死因监测报告,重点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职业卫生安全监测,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状况调查,获取了大量数据和一定的科研成果,对指导开展全县慢性病及职业病防治工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初步实现县乡两级基层疾控组织网络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范(程序)化,疾控信息网络管理现代化。各行政村还聘任了公共卫生信息联络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疫情报告、突发事件报告、监测报告及结核病项目管理等网络专报系统。疾控信息管理基本做到高效、科学和规范,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面临问题和挑战

2.1 政府对疾控工作筹资职能仍缺位[1]

我县疾控工作历经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通过1998年起实施的全县防保人员2年一轮的竞聘上岗及2000年的疾控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疾控体系。“非典”疫情后,各级政府对疾控工作更加重视,经费投入增加,仅县疾控中心大楼建设就投入了近千万元,省级财政下拔的各专项业务补助经费也有所增加。但多年来,由于县级财政相对困难、疾控业务不断拓展、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物价上涨、收费项目缩减、创收业务剥离、流动人口疾控工作成本剧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公经费、设备投入和专项工作经费等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工作经费和防保人员的一般工资福利待遇仍然难以保证,防保人员往往要身兼数职才能拿到工资。据初步保守测算,我县每年疾控经费(包括乡镇)投入正常缺口大约为160万元,经费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靠疾控中心及卫生院搞有偿服务来弥补,两者均纷纷为“生存”而忙于“创收”,造成疾控职能错位[2]。因此,各项疾控工作深受影响,如县疾控中心实验室应该装备的细菌鉴定仪及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均不能到位,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均无法开展。

2.2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县疾控中心现有职工42人(定编仅3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人中,6人从事预防医学门诊工作。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仅2人,中级职称14人(含3名护理人员),初级职称15人。大专以上学历仅12人,其中本科7人,由于部队转业、招工、顶职等历史原因及其他非正常渠道进入的非专业人员较多,对口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更是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结构很不合理,相关业务工作的拓展明显受到制约。

我县乡镇防保人员队伍与医疗相比,防保人员更易流失,人员明显不足,每万人口仅0.92人,且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均为通过在职函授取得,且仅占18.2%。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医轻防”和“以医养防”现象普遍存在,观念依然陈旧,服务模式没有根本转变。在人力财力配置上,倾向于医疗而忽视防保,防保人员素质不及医疗,这与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情况相一致[3]。另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中乡村医生没有经费保障,队伍素质及工作动力不能适应现今的村级防保工作,村级防保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保证。

2.3 疾控体系还较薄弱

我国解放后实施的疾控体系主要借鉴前苏联模式,集传染病防治与卫生监督于一体,同时,疾控工作又深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的疾控工作几乎就是防制传染病,很少考虑从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多角度来开展疾控工作。整个疾控策略颇有偏废,相应的基层疾控体系一直较脆弱,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改革开放后,我县疾控体系建设逐渐得到加强,特别是经过“非典”及2000年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体系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疾控体系还相当薄弱,突出表现在:政府筹资职能缺位;县乡村三级疾控网络不健全且仅限于卫生部门;疾控机构因忙于“生存”致职能偏废;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不足,水平较差;实验室检测设备条件落后,开展项目少;应急机制发展滞后,应急装备差或不能到位,从病因查找、病因确定、应急力量动员、畅通信息、部门协作等主要防控环节的把握上还不能迅速应对。

2.4 疾控工作任重道远

我县常住人口和大量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及城郊结合部,由于基础卫生设施落后,饮用水卫生条件仍较差,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群众防病知识贫乏,加之不良卫生习惯,极易造成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流行。要警惕霍乱、禽流感及一些新发重大传染病的出现;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伤寒、狂犬病等急慢性传染病也仍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其中结核病持续高发且耐药病人不断增多及性病复燃等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流动人口流动性强,缺乏有效管理,其免疫规划的实施等疾控工作困难重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肿瘤、中毒、职业病及意外伤害等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有待完善,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3 建议和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财政投入

疾控工作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做得不好,会影响政治、经济及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已把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来抓,各级政府也明确各自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责,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城镇医药卫生改革指导意见》及《农村卫生改革指导意见》等有关卫生政策,切实加强对疾控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尽可能多渠道进行筹资,建立切实有效而稳定的疾控工作经费投入与补偿机制,至少不低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并逐年提高,有条件的区、县(市)逐步达到同级财政支出比例的5%以上,从而保证各项疾控工作经费。

3.2 深化改革,纠正职能偏废,逐步剥离创收

疾控机构的主要职能为: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等。目前县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防保机构为保证工资待遇、业务经费和添置仪器设备仍忙于创收,确实存在职能错位及偏废问题。要做到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必须纠正职能偏废,与疾控机构职能无关的业务工作要进行剥离。但如果不能正确区分疾控职责范围的有偿技术服务而搞一刀切,有偿服务取消了但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到位,将会导致疾控机构难以维持生计,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剥离疾控机构创收问题决不能操之过急,而需要政府有效协调发展与改革,财政和卫生部门进行财政政策及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应在政府保证稳定增加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转岗分流“富裕”人员(包括非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剥离创收。

3.3 推进网络建设,打造精强队伍,完善应急体系

疾控网络建设是基层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健全而运转高效的网络是做好疾控工作的重要保证。既往疾控网络只限于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现在应将县乡两级政府相关部门、城镇社区及村委组织纳入其中,建立并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快速应急体系。政府牵头,卫生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要建立诸如艾滋病、结核病、禽流感防治等各种联防联控机制。建议乡镇成立公共卫生办公室,配备专职的公共卫生专管员,城镇各社区、农村各行政村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配备专兼职卫生信息联络员,政府对之可实施经费补助,充分利用目前新农村建设及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抓手,夯实乡村两级防保基础。县疾控中心要建立人员准入条件和岗位标准,建立专业人才竞争激励机制,想方设法调整人员结构,狠抓专业化队伍建设。

3.4 结合基层实际,统筹兼顾,实施综合防治

预防控制传染病仍是今后较长时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疾控工作的重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球化和城市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等,还要提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中毒、意外伤害、心理和精神疾病危害性的认识。事实上,这些疾病目前已成为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杀手。因此,在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疾控资源实施综合防治。比如,在全县逐步建立并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中毒、伤害的监测报告体系,开展死因监测分析;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职业卫生安全监测;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状况调查,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积极开展人群和社区疾病干预工作。

4 参考文献

[1]刘剑,朱锡广,孙其家,等.杨州市区域内疾控机构运行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1):18-19.

[2]姚岚,陈子敏,罗五金,等.我国卫生投入与支出现状及其使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91-94.

第6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

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第7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为确保市卫生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预期成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卫生体制机制,根据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针对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现制定如下整改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践科学发展,创建卫生强市”这个载体,抓住全市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全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整改落实,提高推进卫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构建有利于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落实整改,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推动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果。

一是提高解放思想能力。通过整改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卫生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明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

二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逐步健全领导机制。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

三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深入研究我市卫生事业带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卫生科学发展的实事。

四是提高体制创新能力。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责任,建立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落实整改作为提升卫生行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各项卫生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上见到新成效,保持和发展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整改过程吸收群众参与,整改结果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成效由群众评价。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治标又治本,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协调推进各项卫生工作,全面加强局党委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二、整改内容和措施

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网上问计于民等方式,共征求意见建议47条。经汇总、分析和梳理,共3大类26条。下阶段,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卫生强市建设的决定》作为全市今后卫生工作的总抓手,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实施“123”工程:实施一个计划,即实施缓解“看病难”行动计划,加强两项建设,即加强党的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完善三大体系,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创强工作,进一步促进卫生资源科学配置,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实施“一个计划”,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认真实施《**市缓解“看病难”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温政发[20xx]37号),加强骨干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1、加强骨干医院建设。加快附一医新院和附二医综合病房大楼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大楼力争9月底投入使用;督促市二医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启动附二医瑶溪新院、市三医娄桥院区、市第六人民医院、市急救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市五医改扩建主体工程力争年内完成;瑞安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9月底要完成改造。(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计财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2、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主要加强疾控、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平阳县疾控中心要投入使用;泰顺县、文成县、苍南县疾控中心年 内要建成;龙湾区疾控中心要动工建设。开展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加快泰顺县卫生监督所建设进度,做好瓯海区、洞头县、文成县、平阳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前期工作。市妇幼保健大楼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乐清市、瑞安市、文成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快建设进度。(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计财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3、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启动113家乡镇卫生院新建和维修改造,年内开工建设30家乡镇卫生院。完成20xx年启动的20家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任务。抓好中央新增投资卫生项目建设,加快今年17家列入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计财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4、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继续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入编工作,抓紧完成在职各类人员转入或分流,实行定编定岗和全员聘用制。推进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组织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家服务站开展标准化创建,力争三个区标准化中心达60%以上、各县(市)达30%。落实市政府《关于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办法》,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加大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完成34名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招生任务。加快市、县两级卫生数据中心建设。(责任领导:鲍小瓯、程锦国,承办处室:医政处[合医办]、卫生信息中心,完成时限:20xx年底)

(二)加强“两项建设”,不断提高卫生科学发展水平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年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集体学习6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2天。切实加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工作。(责任领导:张建民,承办处室:办公室、政工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班子成员每年下乡调研时间不少于2至3次,着重抓好1~2个具有综合性、全局性、普遍性的卫生问题开展调研。继续加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严格择优选拨业务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中去。(责任领导:张建民,承办处室:办公室、政工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3)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成立市卫生局机关党委。对机关党支部进行换届。健全机关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每两周1次。全年开展机关党支部活动1次以上。切实加强机关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责任领导:张建民,承办处室:政工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轻病人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弘扬医德医风,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有力抓手,更是促使医生不违纪、少违纪,使之受到教育的有力保障。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的意见》,首批启动6家省、市医疗单位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做到分阶段、分目标、分重点,全面稳妥地推进无“红包”医院创建工作,实行个人向科室承诺、科室向医院承诺、医院向社会承诺的三级承诺制。从20xx年开始,各县(市、区)直属医疗单位将全面开展创建活动。(责任领导:张建民,承办处室:监察室,完成时限:20xx年底)

(2)抓好卫生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组织开展卫生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采取暗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去年行风评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我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各地医院行风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借鉴学习10项医疗便民惠民新举措和2项医疗卫生改革新举措,并加以落实。(责任领导:张建民,承办处室:监察室,完成时限:20xx年底)

(3)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和新农合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确保资金安全。(责任领导:张建民、鲍小瓯,承办处室:监察室、计财处、医政处[合医办],完成时限:长期)

(4)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全年召开2次老干部座谈会,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执行各项老干部生活待遇政策和规定,对离退休老干部及患病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做好春节期间的慰问。加强对基层离退休人员的关爱。(责任领导:张建民,承办处室:政工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5)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规范药品和医用设备、耗材集中招标采购,配合做好全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的前期工作,逐步扩大询价采购和常用低价药采购品种范围,加大网上监管力度,确保网上交易率达80%以上。同时,做好县以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医用设备、耗材的部门集中招标采购。(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计财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三)完善“三大体系”,全面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1、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探索开展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新医改方案各项政策措施,以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找准当前工作进展与《意见》、《方案》要求之间的差距,并通过调研和测算,提出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预期目标,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为我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准备。逐步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实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医院管理体制。(责任领导:程锦国,承办处室:办公室、医政处、政工处、计财处、中医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2)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严格医疗服务规范,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加强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管理综合评价制度。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做好《**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温政发[20xx]46号)实施工作,市和县(市、区)将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全市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承担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参与处理医疗纠纷。(责任领导:程锦国,承办处室:医政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3)加强和改进医疗机构管理。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运行、服务行为和医疗质量的监管。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完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医学影像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坚持合理检查、用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继续完善“一卡通”系统、弹性工作制和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大力推进“病历一本通”的实施。加大对民营医院的监管,支持民营医院发展。(责任领导:程锦国、张建民,承办处室:医政处、监察室、卫生信息中心、计财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4)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继续抓好3个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和3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做好5个省市级示范中医科达标工作。加快“中药百草园”建设。成立市名中医研究所和市中医药文化馆,开展全市医药技术技能操作比赛。加强干部保健工作。继续做好公务员健康体检和健康宝典、名医讲坛等健康教育栏目工作。(责任领导:程锦国,承办处室:中医处、干部保健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鹿城区、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要率先达标。加强疾控专家培养和现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培训,启动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同时,加快医疗机构创建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工作。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扩大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逐步使全市规范化门诊达70%,合格门诊达100%。做好“甲流”防控工作,重点落实重症病例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或随访,加强社区防控,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防控中的“基础防线”作用。继续加强手足口病、艾滋病、霍乱、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抓好精神病、职业病、慢性病防治和管理。(责任领导:胡爱党,承办处室:疾控监督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2)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贯彻执行卫生部近期下发的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有关通知精神,继续承担餐饮服务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开展小餐饮、小诊所安全专项整治,启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厉打击无证非法行医行为。要进一步规范职业病报告与管理,各县(市)应至少确定一家以上具备职业病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单位。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精神,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定,制定卫生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程,推行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基准管理。规范、优化现行审批和报备事项办理流程。开展以行政许可为重点的执法稽查评议。(责任领导:胡爱党、程锦国,承办处室:疾控监督处、医政处、中医处、法制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打好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迎检攻坚战。严格按照《**市区卫生系统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工作责任分解方案》,重点加强城市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开展城郊结合部卫生专项整治,强化“五小行业”管理,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落实“除四害”长效措施,完善创卫台帐资料。继续做好省、市级卫生村(单位)创建工作。(责任领导:胡爱党,承办处室:爱卫办、疾控监督处,完成时限:20xx年底)

(4)强化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和妇幼保健及血液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强化卫生应急演练,抓好应急队伍培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继续加强院前急救工作,提高120转运和院前急救能力,突出抓好急救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急救知识、医疗业务培训,提高急救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严明纪律,强化急救中心内部管理,提升院前急救管理水平。加快落实担架工配备,壮大急救队伍。做好妇幼保健工作,严格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继续加强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测,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献血管理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建设,未设采供血分支机构的县(市、区)要及时申报设立储血点,确保临床用血和血液安全。(责任领导:胡爱党、程锦国、鲍小瓯,承办处室:疾控监督处、医政处[合医办],完成时限:20xx年底)

3、完善农民医疗保障体系

(1)提高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新农合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贯彻落实新医改配套文件《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积极做好20xx年新农合资金筹措。完善政策制度,提高参合农民受益度。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强化基金的监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医政处[合医办],完成时限:20xx年底)

(2)加大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让广大群众知晓新农合制度带来的好处和更多的实惠,充分调动他们自愿参加新农合制度的积极性。加强对医务人员新农合政策培训,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规范新农合医疗定点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医政处[合医办],完成时限:长期)

(3)做好参合农民健康体检。进一步加强农民健康体检组织工作,确保体检任务的完成。创新工作方法,科学安排体检计划,制订合理的体检流程,保证体检质量。做好体检后续服务,对检出的慢性疾病患者全面实施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医政处[合医办],完成时限:20xx年底)

三、保障措施

一要严格落实责任。局党委书记、局长对整改工作负总责,局分管领导按照分工负责落实有关整改工作。局机关各处室负责本处室职责范围内的整改工作。涉及多个处室的整改任务,由牵头领导负责协调抓落实。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整改落实方案由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认真抓好督促检查,定期向局党委报告整改进展情况,每季度报告一次。今年12月份,对整改进度和成效进行一次“回头看”。

第8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践科学发展,创建卫生强市”这个载体,抓住全市卫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全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整改落实,提高推进卫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构建有利于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全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落实整改,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推动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果。

一是提高解放思想能力。通过整改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卫生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明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

二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逐步健全领导机制。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

三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深入研究我市卫生事业带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卫生科学发展的实事。

四是提高体制创新能力。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责任,建立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落实整改作为提升卫生行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各项卫生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上见到新成效,保持和发展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整改过程吸收群众参与,整改结果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成效由群众评价。

二是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逐步解决。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治标又治本,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协调推进各项卫生工作,全面加强局党委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二、整改内容和措施

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网上问计于民等方式,共征求意见建议47条。经汇总、分析和梳理,共3大类26条。下阶段,我们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卫生强市建设的决定》作为全市今后卫生工作的总抓手,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实施“123”工程:实施一个计划,即实施缓解“看病难”行动计划,加强两项建设,即加强党的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完善三大体系,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创强工作,进一步促进卫生资源科学配置,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实施“一个计划”,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认真实施《**市缓解“看病难”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温政发[2009]37号),加强骨干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1、加强骨干医院建设。加快附一医新院和附二医综合病房大楼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大楼力争9月底投入使用;督促市二医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启动附二医*新院、市三医娄桥院区、市第六人民医院、市急救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市五医改扩建主体工程力争年内完成;瑞安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9月底要完成改造。(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计财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2、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主要加强疾控、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平阳县疾控中心要投入使用;*县、*县、*县疾控中心年内要建成;*区疾控中心要动工建设。开展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加快*县卫生监督所建设进度,做好瓯海区、洞头县、*县、平阳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前期工作。市妇幼保健大楼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乐清市、瑞安市、*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快建设进度。(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计财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3、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启动113家乡镇卫生院新建和维修改造,年内开工建设30家乡镇卫生院。完成2008年启动的20家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任务。抓好中央新增投资卫生项目建设,加快今年17家列入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计财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4、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继续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入编工作,抓紧完成在职各类人员转入或分流,实行定编定岗和全员聘用制。推进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组织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家服务站开展标准化创建,力争三个区标准化中心达60%以上、各县(市)达30%。落实市政府《关于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办法》,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加大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完成34名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招生任务。加快市、县两级卫生数据中心建设。(责任领导:鲍小瓯、程锦国,承办处室:医政处[合医办]、卫生信息中心,完成时限:2009年底)

(二)加强“两项建设”,不断提高卫生科学发展水平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年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集体学习6次,累计时间不少于12天。切实加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工作。(责任领导:*,承办处室:办公室、政工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班子成员每年下乡调研时间不少于2至3次,着重抓好1~2个具有综合性、全局性、普遍性的卫生问题开展调研。继续加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严格择优选拨业

务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中去。(责任领导:*,承办处室:办公室、政工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3)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成立市卫生局机关党委。对机关党支部进行换届。健全机关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每两周1次。全年开展机关党支部活动1次以上。切实加强机关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责任领导:*,承办处室:政工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轻病人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弘扬医德医风,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有力抓手,更是促使医生不违纪、少违纪,使之受到教育的有力保障。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的意见》,首批启动6家省、市医疗单位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做到分阶段、分目标、分重点,全面稳妥地推进无“红包”医院创建工作,实行个人向科室承诺、科室向医院承诺、医院向社会承诺的三级承诺制。从2010年开始,各县(市、区)直属医疗单位将全面开展创建活动。(责任领导:*,承办处室:监察室,完成时限:2010年底)

(2)抓好卫生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组织开展卫生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采取暗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去年行风评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我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各地医院行风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借鉴学习10项医疗便民惠民新举措和2项医疗卫生改革新举措,并加以落实。(责任领导:*,承办处室:监察室,完成时限:2009年底)

(3)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和新农合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确保资金安全。(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监察室、计财处、医政处[合医办],完成时限:长期)

(4)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全年召开2次老干部座谈会,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执行各项老干部生活待遇政策和规定,对离退休老干部及患病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做好春节期间的慰问。加强对基层离退休人员的关爱。(责任领导:*,承办处室:政工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5)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规范药品和医用设备、耗材集中招标采购,配合做好全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的前期工作,逐步扩大询价采购和常用低价药采购品种范围,加大网上监管力度,确保网上交易率达80%以上。同时,做好县以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医用设备、耗材的部门集中招标采购。(责任领导:鲍小瓯,承办处室:计财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三)完善“三大体系”,全面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1、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探索开展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新医改方案各项政策措施,以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找准当前工作进展与《意见》、《方案》要求之间的差距,并通过调研和测算,提出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预期目标,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为我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准备。逐步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实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医院管理体制。(责任领导:程锦国,承办处室:办公室、医政处、政工处、计财处、中医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2)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严格医疗服务规范,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加强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管理综合评价制度。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做好《**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温政发[2009]46号)实施工作,市和县(市、区)将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医疗纠纷的调解工作。全市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承担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参与处理医疗纠纷。(责任领导:程锦国,承办处室:医政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3)加强和改进医疗机构管理。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运行、服务行为和医疗质量的监管。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完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医学影像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坚持合理检查、用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继续完善“一卡通”系统、弹性工作制和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大力推进“病历一本通”的实施。加大对民营医院的监管,支持民营医院发展。(责任领导:程锦国、*,承办处室:医政处、监察室、卫生信息中心、计财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4)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继续抓好3个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和3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做好5个省市级示范中医科达标工作。加快“中药百草园”建设。成立市名中医研究所和市中医药文化馆,开展全市医药技术技能操作比赛。加强干部保健工作。继续做好公务员健康体检和健康宝典、名医讲坛等健康教育栏目工作。(责任领导:程锦国,承办处室:中医处、干部保健处,完成时限:2009年底)

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第9篇:县区疾控中心改革方案范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麻风病防治能力、改善麻风病患者的医疗及生活条件、提高麻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目标,建立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市、县两级麻风病防治服务体系,保障麻风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二、建立麻风防治中心

(一)管理体制

为财政全额供给正科级事业单位,麻风防治中心在县麻风病医院基础上组建。实行市县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由市政府委托县政府代管。该中心属全省六个区域性麻风病防治中心之一,业务技术接受省级麻风病防治机构指导。

(二)工作职责

新发麻风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负责四市的麻风病患者收治和管理。麻风病残疾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麻风病防治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麻风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三)床位设置与人员配备

市麻风病防治中心设置总床位150张,按照卫发〔〕77号文件要求。目前设置床位80张;定编总数75名,首批使用编制50名,配备领导职务4人(主任1名,副主任3名)其中市卫生局聘任一名正科级中心主任,县委任一名中心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正科级)人员从全市现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符合编制和人事管理规定的医务人员中在自愿的条件下直接过渡,不足部分由市县人社、卫生部门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四)病人管理

目前在四地麻风病防治机构治疗的病人和以后全市新发病人全部收入麻风防治中心治疗。三市的麻风病人收治和管理按省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五)经费保障

市级财政和县财政各解决25%。省、市经费由市级卫生、财政部门考核后拨付。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由市财政和县财政一次性各补助20万元。麻风防治中心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由省级财政按政策补助50%。

三、改革现行麻风病防治机构体制

(一)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麻风病防治科室。市级增加麻风病防控专职人员编制3名,县级确定2-3名麻风病防控人员,人员和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障。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是负责所辖地区范围内的麻风病疫情监测、报告和评价工作;预防麻风病的业务技术指导。

(三)改革现有麻风病防治机构。县市现有皮肤病防治所(麻风村)将原来承担的麻风病预防控制职能整体移交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改造成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继续开展医疗业务。对不具备独立开展医疗业务的单位,实行归并或撤销。对现从事麻风监测、预防专业人员,由当地政府负责妥善安置,对原已离退休的人员,由当地政府负责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

(四)落实全市丧失劳动能力的麻风病人的最低生活保障。所在地公安部门登记为非农业户口或城镇人口,民政部门负责将其纳入城镇低保范围。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