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精选(九篇)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第1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发、组织、示范、释疑、激励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空间。

二、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提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草船靠近操军水寨时,如果操军出来返攻,又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求异固然是创新,但是求同也是创新。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飞行探路,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有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读过哪些像这样开头、结尾的文章?教师如此精心铺设求同路径,引导学生有方向、有范围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实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指着自己问学生:“我是谁?”学生立刻抢着回答说“是老师”,“是男人”,“是爸爸”,“是爷爷的孩子”,“是爸爸的朋友”,“是妈妈的同事”……学生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即先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决,以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找出学生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上的思维定势;二是善于借鉴表面上与本问题无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可变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一位老师在教《詹天佑》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詹天佑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能用“开凿隧道”的方法解决吗?詹天佑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以上问题,打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凿隧道),用新的思路解决问题(设计“人”字形线路)。教师这样精心设计,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运用反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2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30-01

1 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因

因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执教《秋天的雨》,我就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解读文本,注重语言训练。比如,学习“动物准备过冬”一段时,我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小喜鹊、小青蛙、小松鼠,当秋雨来到你身边,告诉你冬天就要来临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呢?”接着询问学生:“小喜鹊,你在哪儿?你在忙些什么呀?”这就为学生巧妙搭建了学习平台,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既锻炼了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其见;应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一句话,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这样,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培养。将传统语文教中惯用的“读、听、说”与新课改的“思维训练”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便有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 用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提出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我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求异固然是创新,但是求同也是创新。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飞行探路,发明了雷达,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我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读过哪些像这样开头、结尾的文章?这样精心铺设求同路径,引导学生有方向、有范围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实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劳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指着自己问学生:“我是谁?”学生立刻抢着回答说“是老师”,“是男人”,“是爸爸”,“是爷爷的孩子”,“是爸爸的朋友”……学生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 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破思维定势

即先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决,以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灵活而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思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找出学生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上的思维定势;二是善于借鉴表面上与本问题无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可变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教《詹天佑》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詹天佑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能用“开凿隧道”的方法解决吗?詹天佑又想出了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以上问题,打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凿隧道),用新的思路解决问题(设计“人”字形线路)。这样精心设计,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变通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3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打破思维定式,激励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是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的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委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演讲、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例如在《俭以养德》一文的教学中,我们掌握了有关驳论的知识后,老师在课堂上出师一幅漫画,题目是“孔融让梨”,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当今社会需不需要谦让精神,大家分组讨论。讨论题目:a需要怎么样?b不需要怎么样?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进行反驳。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精彩的发言洋溢着创造的灵光,有这样好的起点,我们何愁学生创造能力不会提高呢?

二、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抱枕,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的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我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4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关键词】 创新兴趣;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不再是一个新话题。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主席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努力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如何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呢?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大胆讨论和评价。怎样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呢?教师要不厌其烦、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中肯的评价;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地方,含蓄地指出其间的不足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其他角度等等,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再作总结性的评价。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学生对别人或老师见解的接受才能心悦诚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我在指导二年级学生用“注意”造句。有的同学写:过马路,我们要注意来往车辆。有的同学写:我们要注意公共卫生,不乱丢纸屑。……我表扬了这些同学肯动脑,句子造得好,我又提问了其他同学,启发学生联系听学过的自然知识,知道了台风到来之前云朵是很多、很黑。我赞扬了同学善于多向思考,造的句子既简洁又富有诗意。这样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氛围。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疑探究,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点燃了创造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乐学、会学。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索里和吉尔福特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好奇心和创造性是相互依赖的,具有好奇心的儿童,都愿意去探索和摆弄新奇的情境和物品。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是能动的的认知过程,也是积极的情意活动过程。只有当一个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

例如我以情引趣,把《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同情,《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悲哀,《我是中国人》中的自豪,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与讲读表达出来,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引起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动态画面、有趣的故事、谜语、实验等,以及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疑激欲,以情激欲,以境激欲,通过激发,让学生想实践、想创新、想创造,主动在创新中得到新知。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发自内心的感叹: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其症结就在于缺乏经常性、广泛性的发散思维训练。

什么叫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译“求异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提出的思维类型。发散思维是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方案的思维。当散思维能力普遍被作为创造力的核心加以培养和测定。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就要热情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

在发散思维中,由于束缚思想的心理定势被打破了,人的心理活动,积极性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如教学《骆驼和羊》,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假如你是聪明的老牛,为了帮助骆驼和羊改正缺点,你准备怎样说?这样教学既实现了阅读教学的训练要求,又使学生在体味课文情感并投入自己的情感的过程中,增强了探索和研究的热情,发展思维扩散。

四、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不可少的要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普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思维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训练。

第一、要多让学生作扩写、续写或看图作文,扩大和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我让学生给《惊弓之鸟》加个结尾:魏王听了更羸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态度怎样?这样教学,课堂气氛热烈,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要把心中的看法一吐为快,他们自始至终沉浸在探索知识的乐趣中,不再是消极的听客,而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求知者。最后让学生把刚才讨论发表的写成一段话,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

第二、要多让学生从图画形式摹画课文中的实物或人物。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在美读课文以后,我问学生:“水乡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干什么呢?”学生纷纷表示愿意把美景画下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边想象边从感悟到再现,从学习到运用,整个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涌动着创新的灵气,他们的生命之舟,在想象的空间中自由地漂流。

第5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据报载:外国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能时常提出一些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平时学生刻苦,成绩也不错,遇到问题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转贴于

3.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例如在《俭以养德》一文的教学中,我们掌握了有关驳论的知识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一幅漫画,题目是“孔融让梨”,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当今社会需不需要谦让精神,大家分组讨论。讨论题目:A需要怎么样?B不需要怎么样?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进行反驳。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各抒已见,踊跃发言,精彩的发言洋溢着创造的灵光,有这样好的起点,我们何愁学生创造能力不会提高呢?

二、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

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我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6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我认为教师的作用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使学生学会了什么。大学教育更多的应该是教给学生怎样去获取信息,怎样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更多的在于老师怎样去灵活、巧妙地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的。在大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呢?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适度激励,培养热情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往往取决于老师传授知识时的氛围。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首要的。其中,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采取适度的激励。老师在组织教学时设计的教学语言和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状态,这类激励可视为直接激励。其具体方法有:

1、结合授课内容多提出一些扩散性问题。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学中常见的提问有多种,如判别性的、叙述性的等。但只有扩散性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对某一问题的解法或思路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类问题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的正确解法,而是使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特的想法、见解和可能性。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经济现象易于提出这种扩散性问题。例如“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这类问题的回答有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再现,但它所追求的是学生独到的见解,这便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来做答。

2、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气氛。一般来讲,要留更多的机会来让学生讲,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有看、听、写、讲几种形式。从教学情况看,看和听的思维效率相对较低,写的思维效率相对较高而讲的思维效率最高。很多的创造性思维极其结果的展示都是在讲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教师应把课堂作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一个舞台。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较易设计成讨论、发言等形式的课堂,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例如,在讲消费理论时,可以将凯恩斯消费理论、永久性收入假说中的观点拿来设计一些辩论式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分组辩论。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既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口才,还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看似枯燥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精心准备,变教为导

第7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

当代高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具有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对各种问题常有自己的见解,喜欢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事例相结合。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活动起来。例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

最后,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评价、习题讲评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常用“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答不到点子上”等说法来埋怨自己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犯的错误,说“我怎么想不到”,这是因为发散还不够。说“我怎么答不到点子上”,这是由于集中思维不好。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强化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联系的观点”即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它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的观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事物的重要方法。在讲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的道理,就需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在国际经济联系广泛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孤立地进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四、锻造勇于质疑的品质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核心

第8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一、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优化作文教学过程。一是要多放少收。“放”,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唐宋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因此,就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过程而言,教师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这就是所谓的“多放少收”。二是要先写后导。“先写后导”就是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他们作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顺应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在不受约束的情况先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二、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9篇: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创造力

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或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创造力也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有效的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一、 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学生的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就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儿童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 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儿童的创造力。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过分严格,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的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的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尊重个性的环境将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要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同时,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改变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共同为儿童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创造的气氛,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儿童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更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首先,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

其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

再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该综合起来加以训练。

其四,鼓励首创性,允许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

从而 ,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

二、 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如何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 运用判别性、叙述性、说理性提问。教学中,运用“……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作出判断,再让学生说明“……原因何在”“……为什么”“……道理怎样”这样就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提问方式。例如:《北大荒的秋天》理解第四自然段的第三句话中的“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的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我把这句话与“榛树叶子全都红了。”进行比较。请学生说说哪句话比较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学生都认为第二句比较好,然后各抒己见,有的说写出了榛树叶子的颜色非常红。我趁机问是怎样的红?学生齐答像一团团火。有的说反映了人们的心情,我趁机问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不论他们回答的是否正确都一律给以鼓励。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表见解。

二、 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对思维进行求异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若自己的想法与之不符,习惯的做法是修正自己以求一致。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因为提出质疑问难的本身就是摆脱学习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三、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