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做最好的执行者精选(九篇)

做最好的执行者

第1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关键词:管理工作 最好的执行者

近日,聆听了深圳科略教育集团企业执行力训练师黄智振老师关于企业执行力的讲座,对执行力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没有任何借口、不折不扣拿到结果的能力就是执行力,更加明白了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个别企业存在的制度执行状态模糊、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职工情绪低落、信心不振、效率低下,工作职责不清,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目标任务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等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执行力。如何提高企业执行力,如何做最好的执行者,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管理服务而言,管理服务工作不像生产企业那样有固定合同计划和严格时间要求,部门领导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根据管理现状,结合服务对象的要求以及任务的轻重缓急,预先做好计划和安排。在服务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管理者的经验和责任,才能把服务工作做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执行力、做最好的执行者、做到“期望二,做到十”这就要求职工不仅要做好,更要超出领导的期望。因此必须更加注重细节,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改变心浮气躁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工作。“要想成为领导格外重视的员工,就要超出领导的期望;领导想到的你要想到,领导没有想到的你要帮他想到”。

二、敢于担当

任何岗位都是责任与权利并存,不能承担责任的人就不能够享有与之对应的权利,逃避责任就是逃避权利。不要妄想没有付出就有收获的结果,如果希望享有权利,那就先负起该负的责任。世界上没有不必承担责任的工作,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而且,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肩负的责任就越重。没有责任心的人永远都担不起重任,也就没有资格去羡慕别人的权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生工作失误的时候,不能消极逃避,而是应该反省自己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过错。只要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敢于担当,错误不仅不会成为发展的障碍,反而会成为我们不断成长进步的灵丹妙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错误也不例外,关键就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它,以怎样的态度去处理它。

三、做到接受任务不走样

做到执行不走样并不难,接到任务之后先要想一想领导为什么要我做这件事、为什么安排我而不安排其他人、时间节点是什么、如何才能按期圆满完成等等。如果脑子里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偏差:要么拖拖拉拉不能如期完成,要么敷衍了事胡乱应付,甚至是领导想东自己做西,执行出来的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现实中这样的因责任心缺乏不能很好地执行领导决策而导致工作失误的反面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我们必须能全面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学会先复述再执行、先思考再执行、先规划再执行,避免执行的盲目性,做到接受任务不走样。

四、执行任务不打折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这是世界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一句话。可能很多人会不解,失败和放弃有什么区别?没有经过努力就不做了,那叫放弃。而失败则是我们已经全力以赴,该做的全部都做了,该尝试的办法都已经尝试了,但结果还是不理想,这时候可以心甘情愿地接受,因为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就无怨无悔了。

在实际工作中,总有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完不成任务就找客观理由,不是不折不扣地去努力,而是推三阻四地去应付。要想在执行中不打折扣,就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遭遇困难决不放弃,二是执行不圆满决不满足,三是无人督促自我督促。

五、拒绝“推、拖、空”

拒绝“推、拖、空”,完成任务变轻松。很多人为什么喜欢推诿?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嫌麻烦,二是怕承担责任。有了这样的心态,就算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不愿意做,是典型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都恨不得所有的事情推给别人做,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别人担。而最好的执行者,就是要脚踏实地、雷厉风行、勇于担当,绝不能推诿扯皮,既然问题出现了,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去解决。拒绝“推、拖、空”是追求完美执行力的保障,我们要牢记责任,培养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毅力,努力做到决不推诿、决不拖拉、决不空浮。

六、用心去做

用手做只能保证“做了”,用心做才能保证“做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我们会时刻惦记,用心琢磨。反过来,如果是对自己不关心的事,哪怕它天天都在你眼皮底下出现,你还是会视而不见。有的人常常犯这样一个毛病:不管自己对事情有没有把握,说干就干,但是干出来的结果,往往很糟糕,小则吃力不讨好,大则给单位造成想象不到的损失。说干就干,从不拖拉的角度讲,的确值得肯定,但永远要记住:就算是能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拿得准。心中有疑惑、不能确定的时候,千万不要自作主张,闷头就做。

所以不仅要做更要用心去做,做最好的执行者必须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拿不准的事问好再做;第二,第一次的事想好再做;第三,再次做的事固化优化再做;第四,多方面要求的事沟通协调后再做。

七、执行更要创新

为什么很多时候执行的效果会不尽如人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接到任务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好烦人,整天不是做这个就是做那个,真不想做”;“事情都成堆了,赶紧做完拉倒”;“无所谓,拖一拖再说”等等。一有这样的想法,必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马虎,不是想着如何尽善尽美,而是想着如何省事,应付过去;二是不主动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更好、更到位。最好的执行者不是应付式执行、而是负责式执行;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让创新力与执行力结缘。

第2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一、执行力的概念

对于执行力的具体概念,在管理学上有上百种解释,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执行力决定成败。良好的执行过程包括4要素,意识,即做好工作的意愿;科学,“如何做”的制度体系;意志,坚持不懈做好的艺术;文化,形成习惯定势的氛围。这4个要素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就是企业的执行力、成长力、应变力、形象力和品牌力。执行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落实和完成,就是不折不扣地贯彻,就是一丝不苟地落实计划,就是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行动。

二、执行力不够的主要表现

随意性。随意性主要表现在执行上级政策时,符合自己意愿或利益的政策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

简单化。单纯地认为不做“绊脚石”就是执行。由于这种错误认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虽无“中梗阻”,却有“无终端”的现象,即对工作有要求无检查、有安排无结果、有制度无奖惩,致使工作无创新、无突破,停留在表面化和一般化水平上。

片面性。把执行力的意识、机制、意志、文化4方面含义割裂开来,简单地认为执行力就是一种个人能力,是素质能力,甚至把执行能力等同于学历,没有意识到执行力更重要的是服从意识和落实能力。

找借口。这是反映在执行力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没有执行找借口、执行不力找借口、出了问题找借口,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最终使政令不能畅通,团队丧失斗志,企业不能做强。

三、执行力不佳形成的原因

人员因素。根本原因还在于执行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只想当指挥官,不想扎实做事;有的只考虑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见利就上,见难就让;有的拈轻怕重,趋轻避重;有的不去用心领会上级的精神,马虎应付,敷衍了事;有的不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有的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夸夸其谈,做表面文章;有的工作动机不纯,搞急功近利,想着出政绩,沽名钓誉等等。

机制因素。首先,在制度的形成环节上,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制度之间不能构成有机联系,操作性不强。其次,在制度的推行环节上,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沟通,缺少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员工缺乏执行制度的积极性和动力。再次,在制度的落实环节上,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没有具体部门从事监督检查工作;对制度落实效果的考核力度不够,与员工利益的关联度较低,制度落实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

环境因素。首先,缺少执行力建设的文化基础。没有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做依托形成执行习惯;其次,各类管理主体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该管的没有管到位,不该管的没有放权;再次,内部的沟通、协调不够,团队协作能力不强,致使管理者执行力差,疲于应付,降低了管理效率;最后,企业指挥链变化过于频繁,导致决策信息流转不畅,影响了执行的严肃性。

四、提高执行力的策略

创新执行意愿教育。提高执行力建设,首先要靠执行人员的自觉行动。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深刻认识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全面理解执行力建设的内容和标准。当然,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根本的教育在于通过对执行人员进行理想、宗旨、人生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把提高执行力体现在促进工作、服务企业大局、增强工作实效上,自觉做到居安思危、抢抓机遇、奋发图强。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岗位技能、职业道德、人格修养,培养一支既能埋头苦干又能抬头看路、既作风过硬又有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完善执行管理机制。提高执行力,既要靠人格的魅力,更要靠制度的约束。首先,完善员工参与机制。当前,煤炭行业正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如何让员工对这些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并积极执行企业新的决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的改革活动中,让员工参与决策的过程,建立起员工认为公平、公正的制度,从而使员工自觉、自愿执行制度,提升执行力;其次,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煤炭企业的生产性质决定了企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规范化、程序化,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落实执行力的程序,必须要按照“对标、对表”的要求,明确工作内容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标准,使企业管理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逐步建立起企业的执行体系。在有效的规范体系下,员工能够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标准,在没有督促的情况下自觉执行,使得整个工作像流水线一样程序化、自动化。同时,企业的执行力也在员工的自觉工作中得到逐步提升;其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层层下达工作责任制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奖惩机制,通过严格的量化考评,给予员工适度的物质奖励、培训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等,激发员工执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3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关键词:煤矿;责任事故;博弈论;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55(2016)08-0019-02

煤矿因其生产条件复杂多变、开采难度大,使其成为责任事故多发和安全生产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即各行动方(即局中人)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在如此迭代考虑情形进行决策,把博弈论运用到安全生产中,选择最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战略,减少事故发生。

1煤矿安全生产的博弈

在煤矿安全生产博弈的过程中,因为有权利和制度的约束,此博弈为合作型博弈。我们假定并简化这个博弈只有三级,最高决策者为矿长,拥有决策和执行双重身份的第一级执行者为区队长,拥有决策和执行双重身份的最后一级为操作工人,我们通过上一级对下一级博弈双方来显现在选择不同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收益。根据博弈论的论述,决策者和执行者都了解自己做出选择所得收益和对方做出选择后对自己收益的影响,但是都无法左右对方的选择。考虑到决策者和执行者在最终做出行为之前改变和影响因素很多,所以A、B在决策者中代表最终下达安全生产的两种执行方法,a、b在执行者中代表最终执行过程中的执行选择。首先在执行者角度,决策者选择A、执行者选a那么双方都得到0个效益;决策者选A、执行者选b那么决策者得到3个单位效用,执行者得到-1个单位效用;如果决策者选B执行者选a那么决策者得到-1个单位效用,执行者得到3个单位效用;如果决策者选B、执行者选b,那么双方都得到1个单位效用。其次在执行者角度,执行者选a、决策者选A,双方都得到0个单位效用;执行者选a、决策者选B,那么执行者得到-1单位效用,决策者得到3个单位效用;执行者选b决策者选A,那么执行者得到3个单位效用,决策者得到-1个单位效用;执行者选b、决策者选B,那么双方都得到1个单位效用。通过上述的分析,处于最上层的矿长一定是要求既要安全又要生产效率。我们理想的状态,首先就要求处于最上层的矿长要多方位考虑每一级人员的权、责、利关系,制定出符合区队长和工人利益的政策才能做到安全生产;其次要求区队长具有平衡上级和下级的能力,以公正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基层的执行者,使他们满意自己的利益所得,产生高的生产效率;最后一级执行者放弃自己决策的权利,不恣意妄为,认真按照上级安排的规定执行,令行禁止,任何动作都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谨记不安全不生产的纪律,做到安全生产。

2决策者多维度考量,确保“规”落实、“行”成效

煤矿几十年发展中与安全事故的博弈中形成的各项操作规程,然而如何让这些规定成为符合矿井实际生产的“好方法”并且得到有效的落实,是这些“规”真正成为煤矿生产中杜绝责任事故发生的利器。如何确保“规”落实、“行”成效,煤矿安全生产的博弈发生在相互作用的当事人之间,他们之间具有约束力,我们既要把逐级决策者的约束力运用好,也要把各级执行者的思想认识提升好,让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去读懂制定的“规”继而形成事半功倍的“行”。“规”落实、“行”成效要从多方面考量。第一,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权责利关系,没有权力的管理是空泛的,没有管理的权力是虚构的,权力与管理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责任既是权力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利益既是权力的实现,也是管理的实现。不应该有没有责任的权力,也不应该有没有权力的责任;同样,不应该有没有权力与责任的利益,也不应该有没有利益的权力和责任;第二,权责利使用与实现的过程,要有相应管理者的能力作匹配,大材小用与小才大用都会使责权利原则难以落实。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能力是实现责权利原则的关键因素,因为管理者的能力是责任的关键因素;第三,建立完善合理的收益分配,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收益分配会让集体人员心悦诚服,各司其“责”,最大程度发挥个人效用;第四,上级对下级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并非绝对约束,如何避免博弈中出现“囚徒困境”,需要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让他们对规程、规定吃准摸透,才能在贯彻中上下一心,令行禁止。职工队伍加强执行力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让他们明白怎么做才能做好,违反了危害性有多大,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了别人,为完成安全生产任务奠定主观基础;第五,完善监督监察制度和完善的技术服务支撑,培养出安全监察工作的“包公”和严谨细实的技术力量,避免出现管理、监督监察、技术服务的真空;第六,充足的物资和后勤保障,想打胜仗要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解决好前后之忧。

3结语

今天我们用安全生产和生产事故对局,我们把博弈论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利用博弈论多维度的思考和互换角度的分析,让我们在安全生产和生产事故的博弈中取胜,避免和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4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 这让我想起来我们的家——XX。目前的正处在“四个转变”的关键阶段,如何促进企业加快转型步伐,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占XX%的青年人在当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近期,集团公司将提高企业执行力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来抓。我认为可谓是XX的一场“及时雨”,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企业一切的成效靠执行来支撑。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对XX有深厚感情的年轻人,我想就当前团的基层执行力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新形势下团的基层执行力有哪些具体要求?应当如何提高团的基层执行力等方面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当前团的基层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集团公司团委克服人员少的困难,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上经常有突破,时时有创新,但基层团组织的执行中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执行上的偏差、措施上的缺乏。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观念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比如一些基层团干部认为,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自己即不执政,工资奖金又一分钱都不多拿,就存在团工作做好做不好一个样和混日子的思想,但事实上,但在普通职工眼里,身边的团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党的形象。假如职工身边发生一部分团干部素质不高、能力平庸、作用发挥不好的情况,那就很难让职工相信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

二是囫囵吞枣式的盲目执行。有些团务工作者把简单重复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看着是贯彻执行,好像是上级团组织的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不把上级团委精神与本车间、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精神,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

三是团工作方式和方法简单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团务工作的需要。不少团务工作者还是习惯于用开会、发文、写总结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写总结就是工作效果,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用会议、发文形式安排、督促工作,显得规范、正统,具有权威性。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自觉不自觉地把开会、发文、写总结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导致个别基层团组织工作不踏实,只会做表面文章。

四是基层团组织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从基层团组织的情况看,目前企业青年团员数量锐减,难以辐射与延伸,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软弱涣散的问题依然存在。

以下六个方面是在团工作中最经常见的,也是企业团组织要解决执行力问题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团务管理组织没有常抓不懈。大的方面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小的方面是有布置没检查,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自己没有做好表率等等,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意思。中国还有句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想必大家在看解放战争时的电影时总会发现这样的镜头:遇到难攻克的山头时,共产党这边的指挥官总这么喊:“同志们,跟我来。”的领导就这么喊:“兄弟们,给我冲。”这就是区别,导致最后的执行效果就是共产党最终夺取了江山,只好退缩到台湾。所以团工作要想强化执行力,必须在每个方案出台时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是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示范,做出表率才行。要力争在上级要求与青年意愿之间能够寻找最佳结合点,既保持政令畅通,又得到青年支持。政令畅通是执行力强的体现之一,但团的执行能力的高与低,不仅仅表现为刚性的执行与自上而下的指令,更体现为社会动态有机的和谐和青年自觉自愿的认同。

二是团组织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一些制度文件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地朝令夕改,让基层团组织无所适从,最后导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狼喊多了,等真的狼来了也没人去做好人了,其实是一个道理。战国时秦国的商秧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树立正面的典型,通过范例告诉大家团委的意图,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等等。

三是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其实上级每下一个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也进一步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团工作敷衍了事,使团委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连有些本来很好的规定也受到了牵连。所以团委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基层团组织和团务工作者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

四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流程过于繁琐,不合理。当前,多数团务工作者都身兼数职,要想利用大块的时间去做团务工作确实有些难度,这就需要团务工作者思考如何将团务工作如何有机地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资源浪费。

五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良好的方法。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以团总支为核心,结合公司团员分布的人群、岗位等实际情况,在下面建立了五个团支部,每个团支部设团书记和团委员共三名,团总支共五名委员,团总支委员又分片包干,一人负责一个团支部,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层层落实,人人负责的网状团组织结构,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使每位团员青年同团组织的距离拉近,组织结构的细化和扩大,使团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也使团工作事事有人管,杜绝了团书记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六是团务工作培训的不到位。在团务工作者中间,流传着一句非常广泛的话“铁打的团委,流水的团书记”,有的

团书记因为工作或自身原因,一年甚至几个月一调整,这就势必造成团务工作者的青黄不接,现在企业都重视员工的培训,从管理到技术,从技能到心态等等,无所不包。这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提高员工能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企业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很多企业往往是培而不训,人为地减少了培训中的步骤。培训的四大步骤:讲解、示范、演练、巩固。大多数企业所谓的培训可能就做了第一步:讲解,如此而已。具体到工作中怎么做?就没人过问了。这也是好多企业培训后觉得没有效果的原因所在。好的培训不仅仅是讲怎么骑马,还要进行示范,最后再把你扶上马,让你自己去体验,最后再送你一程,看看行了才算结束。因为团务工作有一定的连续性,连续频繁地更换团书记不利于团工作的开展。 可见,要强化团工作的执行力,必须从制度的制定者到制度本身都进行加强,还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执行者意识、心态的影响,最终还要对执行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一个规定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靠制度约束可以让执行者做到60分,你也说不出什么来,但如果注重了执行力的强化,同样的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方法,可能会取得80分、90分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加强团的基层执行力的具体要求

制度制定出来以后,接下来的便是执行的事情了。如何将其转化到各团组织的具体行动中来,则是它们真正的生命力所在,这也对加强团的基层执行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树立明确的团工作目标,确定执行力的方向 确定目标,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确定团建工作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信息和各类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建立在对一系列问题得以确认并提出构想的基础上。这是确立目标的基础,前期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分析调研工作。就企业团务工作而言,目标是系统的,有层次的。“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这里的“指标”就是团建工作目标。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他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标准的达成,都会对企业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这就是目标的系统性。基层团组织目标、基层团委员目标和基层团支部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层级关系。所以目标必须分解,以求具体化,操作性强。团工作目标明确了,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不是象盲人骑马,走到哪算哪;团工作目标明确了,各基层团组织、各级基层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团务工作目标的达成。

二、团结协作——加强团工作执行力的保障 团结协作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每个人由于在企业中所追求的利益上的偏差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并一定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企业和集团公司团委着力创造培养团务工作者一种团结协作的环境。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树立一种美好的愿景,让团务工作者看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一个拥有美好愿景的集体,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过滤成员的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集体成员的团结。

二是对每名团务工作者都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及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清晰的工作职责与目标,有利于集体成员在工作中找准努力的方向,并加强团结。因为任何目标的达成多数是在团队协作下完成的。你不团结就无法达成目标。如果再与合理的薪酬奖惩体系挂起钩来,则对成员之间的团结起到一种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是要加强对团务工作者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要教育他们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不团结对自己是不划算的。

三、知识与技能——提高团工作执行力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是靠人员来提供的。它不仅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求上,而且体现上完成任务的效率与质量上。所以对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不是仅仅局限于他的能力素质,而且要把它放在时间、费用、质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同样完成一种事,所花时间有长短,费用使用有高低,完成的质量有好坏,对资源的使用有多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好坏。所以对他及他的能力的评价应是多维的。同样,对于团务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求起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学、组织、统筹能力,还要懂生产、安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团工作。

四、领导风格——团工作的执行力的重要影响者

对执行力的维持,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因素,包括战略层面、人员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等很多东西。其中领导风格对执行力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管理界,我们有过“严管重罚”的例子,也有过“文件会议满天飞”的例子,对执行力产生什么效果,其实效果都不会太好。“严管重罚”与整天的开会、发文件,就是一种领导的风格。虽然这对执行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好多事往往适得其反,大家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多了,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少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让大家看惯了;为了发文件而发文件的事也屡出不穷。这又谈何有效执行呢?

五、党建带团建——团工作的执行力的根本保障

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共青团的作用,对于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尤为重要。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是贯彻落实jzm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党的基层组织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迫切要求。现在共青团工作应纳入党支部考核体系的重要部分。党支部书记的考核仅在组织部的支部书记考核表中一带而过,根本没有集团公司团委对党组织党建带团建方面的评价和意见,试问怎样将党建带团建落不成为一句空话而落到实处?落实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关于团工作的业绩考核,党支部应每年集体研究团的工作至少1-2次,在一些影响共青团发展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上要及时给予指导。要落实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责任制,把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基层党的建设的总体格局,把团建的目标任务纳入党建的目标任务,研究、部署、检查、考核党组织

的工作,要与团组织工作同步考虑。检查考核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应把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成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团建工作的考核情况,应作为评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团组织年终考核不是先进的,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应该不能评为先进,分管领导一般也应该评为先进。 杰克·韦尔奇把深入一线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他一说大事与小事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正象《执行》中所讲的有些小事作为领导是必须要做的。这也是一种领导风格。这种风格导致的结果就是执行力的强化。杰克通过与员工的交流,来搜集信息,评价员工,发现执行力的强弱和目标与执行之间的差距。长期以来,这种风格就成为执行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对执行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从理论上讲,一个企业团工作发展的成功与否,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是否制定了正确的团工作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第二,是否有团结精干的团书记队伍和一批高素质的团务工作者;

第5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结合XX党建工作整体安排,我结合近期学习工作,围绕如何抓好落实、提升队伍执行力谈点认识,与大家讨论,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中共七大开始,就在党章中对“四个服从”进行了明确,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我们知道,服从意识是执行力的最根本体现,党章所确定的组织规则为我们抓好落实、提高执行力指明了方向。党的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强化党的建设,突出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工作落实。但无论有多明确的指示精神、有多完善的规章制度,不去执行,落实不了,都是一纸空文。在任何阶段、任何时期,抓好落实、提升队伍的执行力都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

一、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特别是对执行落实高度重视

为政之要,贵在执行落实。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公信力,没有发展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就会丧失长治久安的执政基础。对干部队伍来讲,执行力就是全面深入准确地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能力。从共产主义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到我党历届中央领导,都十分注

意并高度重视执行落实的问题,并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马克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堆纲领更重要。”列宁针对俄共革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鲜明地指出:“少讲空话,多做实事。”“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中央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度,对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提出了系列要求:“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不折腾,不反复,切实干出成效来。”“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我们重温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对抓落实、提升执行力论述时,有醍醐灌顶之感。其实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执行思想、智慧和经验,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借鉴。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出:“言必行,行必果。”这个“行”指的就是执行的行动,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执行”思想。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意思是如果执行力不强,再正确的决策、再完善的制

度、再中肯的意见,也达不到预期目的。现实工作中,几乎所有决策都不可能至臻完善,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去不断发现偏差、不断修正完善、最终达到预期目的。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说:“一位领导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老子《道德经》中讲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事业成功都是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的,必须从最容易最细小的地方执行到位。成语“令行禁止”,讲的是律令一旦颁行,就要马上生效执行,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这同王守仁心学中所讲的“知行合一”是一个意思。

重温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对执行落实的论述,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第一,抓落实提升执行力始终是落实各项工作的最重要基础。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最终要靠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来保证,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不打折扣。我们必须把提升执行力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下决心、下力气抓好。

第二,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每一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提高执行力中践行讲党性、树形象、做表率,带头执行,率先执行,在工作中切实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三,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是做好工作的最现实需要。我们现在遇到或者出现的问题,多数都出在制度不落实、工作要求不落实,至少是落实不到底,差最后几公分。要防止问题再次出现,唯一的办法就

是狠抓落实,要在XX范围内掀起层层严要求、层层讲规矩、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将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

第四,抓落实提升执行力是弥补制度缺陷的最有效途径。规章制度是在不断发展中完善的,规章制度难免会存在死角和盲区,而提升执行力是严格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弥补制度缺陷,规避执法风险的最有效途径。

二、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症结

当前XX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总的来说在逐步提升,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不执行。主要表现:

一种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同志对三令五申的事,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自由散漫,毫无戒惧之心。制度在一些单位成为空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标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个别领导干部对制度规定不落实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害了自己,更给工作正常开展及整体形象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另一种是找借口找理由,不执行。有些同志站位不高,理解不了上级要求和党委决策意图,强调各种困难、臆造多种危险,不想执行,这是认识层面的问题。有些同志为官不为、尸位素餐、得过且过,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推诿扯皮,不执行,这是担当层面的问题。有些同志对党委决策事项、安排的任务能够接受,但机械执行,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请示不汇报,不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是推给领导,这是能力层面的问题。有些同志对会议决策的事项、领导批示交办的工作满口应承,背地里却一拖再拖,或只受理、不办理,甚至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面说“好”背后“放炮”,受到督察追问后又找理由、摆困难、讲原因、推责任,这是品行层面的问题。有的同志一句“我不会”

或“我干不了”顶一万句,对领导交办的任务一推了之,等到了有表彰奖励、提拔晋级的机会时又哭天摸泪,怨同事、怨领导、怨组织,这是机制层面的问题。

2、乱执行。主要表现:

一是有利的执行,无利的不执行,有人情、有好处,能办不能办的事都办;

没人情、没好处,该办的事也久拖不办,可能得罪人的事不解释不说明,不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直接推给领导,甚至还在背后出馊主意,博取人情。

二是有些同志对上级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清楚,一问三不知,要么就是乱解释乱执行,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或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做了很多无用功。

3、慢执行。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拖拖拉拉,效率不高。有的同志“衙门作风”根深蒂固,爱好“耍权威”,不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故意吹毛求疵,故意刁难,本来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非要“等一等”、“看一看”、“请示请示”,导致问题长时间解决不了。

另一方面,个别单位搞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执行组织决定、领导指示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凡事把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委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借口满天飞,有的表面上答应得很好,就是看不到实际行动。

4、软执行。主要表现在:

一是只管做了,不管做好。

有的同志没有“工作必须做到位做到好”的意识,做事只管做了,但是否做到“根”上,是否真落实、真管用就不管了。有的同志明知自己存在不足,却以各种理由不去学习补充,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花拳绣腿,应付交差。有的同志满足于开

会部署了、文件下发了、程序走过了,但不问结果如何,质量如何。在他们心中,有了这些形式,有了这些程序就算完事了,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其实是做了但做得不够,执行了但不够到位,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尽责,就一定会受到追责。

二是浮于表面,不敢碰硬。

有些同志想问题办事情带有惯性思维,工作浮在表面,不愿意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畏难情绪严重,显得能力不足。遇到棘手问题、困难问题束手无策,不调研、不思考、不集思广益,不积极地去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而是推给领导推给上级,你问他情况他又“一问三不知”,最后事情办成了办好了是他的功劳,事情办砸了办坏了是领导说的---与我没关系。

二、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在于作风建设上的种种不足

1、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很多政策、文件执行不到位,表面上看可能是决策脱离实际或干部没有责任心不敢担当,根子还在于世界观不正,私心杂念作怪,没有将履职尽责放在心上。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是总开关,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党员干部思想和行为。解决世界观问题,就是解决要不要执行问题、愿不愿执行问题。同样的工作任务,不同的人去做,往往出现不一样的效果,这不是思路问题,也不是决策问题,而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世界观问题。世界观问题没有解决好,就没有内在动力去执行,就会出现不执行、乱执行、慢执行、软执行等不良现象。

2、思想解放不够。当前,党员干部执行力不强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如果说,过去的解放思想更多是“头脑风暴”,今天解放思想则要面对现实的利益博弈。一些单位和干部之间缺乏沟通,不相互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遇到难事往往是“踢”字当头;有的领导

干部满足于当太平官、守摊子、保位子,怕承责任,怕担风险,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安于现状、庸懒散软。

3、“四风”问题反弹。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作风问题主要是“四风”问题。惟妙惟肖地给“四风”画了四幅“肖像”:形式主义——知行不一、不求实效;官僚主义——脱离实际、漠视现实;享乐主义——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奢靡之风——铺张浪费、生活奢华。要看到,党员干部作风扎实,办事积极,勤于钻研,执行力往往就强;作风不扎实,办事拖拉,怠于思考,执行力一定就弱。之所以出现有制度不执行,有规定不按规定办,有难题解决不下来,就一定存在“四风”方面的问题。

4、能力素质不够高。政策制度是由人来执行的,执行者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度执行效果。今天,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坏处”、会不会解决“难处”。有些工作推不下去,没有应有的质量和效果,在于一些干部缺乏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缺乏认真思考和对上级决策的准确理解,在操作上没有路线图、时间表,使得很多好政策、好制度得不到很好实施,很多好事办得不到位。

5、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很多制度政出多门、时间久远,面对众多相互制约甚至冲突的制度时,有些执行者往往从自身利益角度做出取舍,执行其中的一种,这必然导致制度执行的片面化甚至正确的制度难以执行。比如对执行不力的人往往是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坏的不臭,这样会助长他们工作的消极性,对有效执行的人不褒奖、无法鼓励,好的不香,会挫伤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做多做少

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

6、领导示范不到位。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古人有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看出,领导带头作用对执行力的影响很大。只有一级做给一级看,执行才能到位。当前,很多决策、政策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少数中层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个别中层领导不愿顶真、碰硬,事事“老好人”,遇到执行力问题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个别同志习惯以“创造性执行”为借口,执行政策制度时自我取舍、断章取义、变通执行,不是以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的为出发点;有的别出心裁另搞一套,以强调单位特殊、人员特别为由,绕开制度,拒不执行。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执行力的发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的导向。查找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剖析问题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我们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干部队伍执行力的大变样。

三、坚持改革创新,抓好落实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通过分析当前队伍抓落实不好、执行力不强的表现及原因,不难看出,抓好落实提升执行力必须打好组合拳,多管齐下,久久为功。

(一)抓落实提升执行力必须有机融合自觉力、思考力和落实力

现实生活中,完成同一项工作,有的人积极主动,有的人却消极应付;有的人得心应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有的人完美无缺,有的人却差强人意。为什么?《执行重在到位》一书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执行力=(思考力+落实力)×自觉力。我认为很有启发意义。自觉力是指执行的主观意愿强度;思考力是指正确的思维能力;落实力,是指执行到位的能力。其中,自觉力具有“乘数效应”,能将另外两种力产生加倍放大的效果。因此,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必须将干部队伍

的自觉力、思考力和落实力有机结合起来。

1、把好“总开关”,增强自觉力。强调,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关乎思想源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作风状况和行为方式。自觉力来源于“总开关”,决定着想不想干、愿不愿执行的问题。是主动负责还是被动应付,效果肯定大不一样。把好“总开关”,增强自觉力,关键要做到:

一是强化忠诚理念。

忠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优势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没有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法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只能成为空想。

二是强化担当精神。

这是增强自觉力的关键。中国人历来就有担当精神。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勇于担当的仁人志士史不绝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爱国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登高而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主动承担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解放、自立自强和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关键时期,XX发展也到了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有干事创业非我莫属、开拓创新舍我其谁、攻坚克难用我必胜的豪迈情怀,敢于挑重担,自觉解难题。

2、学好辩证法,增强思考力。思考力也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越强,决策就越正确,对决策的理解越准确,执行就越到位。如何提高思维能力?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古人说:“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为学”。意思是讲,学习的人不一定要当领导,但当领导的人一定要学习。党员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学习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全面而不是片面、联系而不是孤立、动态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通过对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多一点深刻、少一点肤浅,多一点全面、少一点片面,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视。这样,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的系统性、预见性、全面性就强,执行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要正确思考,谋划决策。正确的决策是抓好落实提升执行力的基础。决策正确,执行起来事半功倍;决策不当,执行下去将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实践中,正确的决策思维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科学思维,即决策的方法要科学,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其二是民主思维,即决策要民主,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谋,以“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凝心聚力、形成共识;其三是法治思维,也就要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贯穿决策的全部过程,涵盖决策的各个方面,决策的主体、程序、内容、实施及监督都要依法。只有把决策建立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决策才能更加符合实情、更加科学有效、更加便于执行。

三要准确把握,有效执行。决策作出之后,对决策的把握尤为重要。制造同一种产品,有优等品、合格品、次品和废品之分,原因就在于工人对生产工艺的把握不同。党员干部执行决策也是如此,执行之前必须准确理解决策的目标是什么,完成目标需要运用哪些方法、

手段,动用哪些资源,怎样用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好的效果,等等。这都是执行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实践中,党员干部必须解放思想,用创造性思维执行决策。别人干不成的事你能干成就是解放思想,遇到困难时你能突破瓶颈就是解放思想,思想不统一时你能突出重围就是解放思想。在工作中准确地把党委精神与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落实方案与实施办法,使执行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发挥执行力的最大活力和最大效益。

3、造好“船”和“桥”,增强落实力。执行要到位,方法和能力很重要。拿破仑说过:“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究方法的战争。”方法对执行就好比过河的船和桥一样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就必须要有船和桥,那么我们讲方法就是要解决船和桥的问题。”

一要细化、量化目标任务。细化就是对达到目标的步骤、时限、方法、措施逐个罗列,把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变量”和“意外”等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来,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充分。量化就是把具体目标定量化,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数个小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目标越细化,执行越轻松;任务越量化,操作越容易。

二要时时处处掌握主动。习惯于等待、观望,依赖和侥幸心理严重,工作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要经常对照自己的岗位找差距,对照工作的标准找不足,对照上级的期望找改进,对照出现的问题找方法,这样才能改变“事事被动”,做到“处处主动”。

三要不找借口、不找理由。在落实执行的过程中不要总是问为什么要我做,要多想想怎么做,怎样把它做好,不找任何借口。有了工作任务之后,不要等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越是讲条件、找理

由,就会觉得事情越难办,能做好的也感觉做不好,能做成的也感觉做不成。要想办法自己做,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四要埋头苦干与抬头巧干相结合。要改变过去的用旧观念考虑问题、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只管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做法,多向领导学习、向先进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会借用别人的智慧,多想办法,抓住要点,善于借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少走弯路,打开局面。

(二)抓落实提升执行力必须健全完善制度,释放制度红利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保障。指出,以前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规定变成了‘稻草人’,摆在那里没有用”。对中央八项规定,他指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他明确要求,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XX工作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和激励干部的执行行为,正确的决策才能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和落实。

1、用良好的选人用人制度引导干部提升执行力。孔子《论语·为政》中有句话,“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说,选拔正直的人,罢免那些不正直的人,人民就信服你;选用不正直的人,罢免那些正直的人,人民就不会信服你。关于好干部的标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一条作了明确规定,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与2002年的条例相比,新条例增加了干部选拔以德为先原则,明确

了六种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情形,规定考察人选要过“纪检关”、“审计关”等等。这都是新时期的干部用人导向。导向就是风向标,打造一支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必先营造一种好的用人风气。坚持重用提拔人品正、有办法、干实事、能攻坚的干部,工作才会渐入佳境;反之,如果“溜须拍马之辈”获得任用,“孺子牛”受到冷落,局面就会陷入困境。要把提高执行力和干部选拔使用紧密挂钩,真正把那些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出来,真正让善于推动发展、执行力强的干部提拔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去。对缺乏责任心、执行力不强、作风不实的干部,坚决进行调整。

2、用严格的监督问责制度促进干部提升执行力。监督问责是一个反馈、总结、纠错的过程。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只有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当中,才会打造出一流的执行者。通过明确执行者各自的职责分工,将执行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目标责任确定之后,没有监督问责也会形同虚设。要建立严格的督办机制,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工作及群众反映意见强烈环节的明查暗访,积极推行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要加大问责力度,着力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权责不明、有责不负、失责不纠等突出问题。通过问责,既要追究工作失职失误的责任,又要追究不作为、乱作为的“无为”问题。

3、用科学的考核奖惩制度激励干部提升执行力。考核奖惩制度是指挥棒的问题。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执行与否”、“执行得怎样”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建立起科学的执行力绩效管理体系,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失职必查、渎职必究,保证政令畅通,推动工作落实。

(三)提升执行力必须营造干部队伍执行的文化氛围

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抓落实和执行力的养成,除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考核之外,更多的则是在干部队伍中培育执行文化,达成执行共识。

1、结果第一。执行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结果才是硬道理。没有结果的执行,就是徒劳无功。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曾说:“我不会用言语去回应质疑,我只用具体的结果赢取信任。”古往今来,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别只有两个字:结果。看一个干部有没有执行力,讲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都不如结果好看。真正优秀的执行者,永远不会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类的话语为自己找借口,因为执行的到位,并不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苦劳”,而在于你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2、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最好的时机是“马上”。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路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所以做出了决策之后,不要等不要靠,要立即行动,行动了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不行动就百分之百失败。“今日事,今日毕”。要彻底杜绝拖延主义,很多时候,拖延还是马上做,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3、做好,才叫做了。“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一个人是不是执行力强,关键就看他是重视“做了”还是重视“做好”;一个组织抓执行是不是抓住了关键,也看它是不是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做好”两个字上。做好必须达到三个标准:按时、按质、按量。三者缺一不可。按时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绝不拖延;按质就是要保证质量,不能偷工减料;按量就是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少一个都不行。

4、干一件成一件。就是办一件事就像一件事,办一件事就成一件事,要么不干、干就干好。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学会弹钢琴,分清轻重缓急。坚持工作任务项目化、责任制、路线图、时间表,构建环环相扣的落实链条,确保落实目标不走样,完成任务无折扣,一件一件抓落实。

5、方方面面圆满。圆满是对一个优秀执行者的最高要求。所谓圆满,就是不仅要做成一件事,还要把事情做得无懈可击,处处无可挑剔,方方面面叫好。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对工作追求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6、问题导向。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党员干部必须把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强执行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要经常反思、扪心自问:是否还有工作需要开展?是否还有问题没有督察整改?只有“一日三省吾身”,才能“知不足而后进”、“防患于未然”。

(四)抓落实提升执行力必须发挥中层主要负责人的标杆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执行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试金石,领导带头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更多的机会干事,有更大、更好的舞台表现自己的才干。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体现在:

一是勇于争先。

要在思想上争先,目标上争先,速度上争先,标准上争先,坚持“不干则已、干则一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以先人一步的思想观念,高人一筹的胆略气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深入一线。

要认真分析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仔细对照先进找差距,把发展的压力变为前进的动力。要亲自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谈项目,真正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

三是敢于担当。

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就是要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一个干部的担当、责任,最重要的是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要正确对待失误和挫折。干事难免出错,在荣誉面前不争功、在失误面前不推过,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觉悟和境界。不能功劳都是自己的,失误都是别人的。只要我们一心为了工作和事业,即使一时遇到一些干扰和非议,但最终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口碑。

(五)提升执行力必须严明纪律约束

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增强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自觉遵守党纪党规,坚持廉洁从政。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第6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关键词:执行力 管理 沟通 执行动机

企业管理学有许多的理论,管理人员如何制定策略,如何进行组织变迁,如何选才、育才、留才,如何做资本预算等,可是,该如何执行这些想法,却往往被视为是理所当然,未曾有人加以探讨。作为管理者,重塑执行的观念有助于制定更健全的策略。所以,提升企业的执行令就变得尤为重要。

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因此管理者很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管理者如何培养部属的执行力,是企业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如果员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执行。

1.提升执行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执行能力欠缺,有效掌握与运用管理工具+有效掌握与运用工艺技术+工作经验与心得+……一项工作要得以顺利开展,首先要有执行能力,即要“会做”。

员工能力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决定其投入程度,而投入程度又受到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和公司向员工提供的资源两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应该对执行人员进行执行前强化培训,让执行人员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目标?这样才能目标一致,执行到位,各尽其责。

其次,要明白自己的工作依据。这是我们工作执行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工作执行的目标。这也就是说,要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依据在哪里,这些依据是否还在执行。

还有,要明白控制工作的关键点是什么。在这些工作里面,按照工作程序,我们往往要在一些单据上签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控制点。我们签了字,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2.强化执行动机

一个人不仅要会做还要有工作意愿(动机),即要“肯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尽一切努力、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作为中基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定要有做事情的实干精神,公司最需要拥有不懈的求胜意志的人,这种人只有在工作完成时才会感到满足。

首先,要观察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分辨出谁才是认真做事的人,这些人通常能激发员工士气。

其次,观察其遇到困难时处理问题是否正确、果断,并知道如何取得各方助力来完成工作。

3.端正执行态度

有令不遵,违规操作,是执行态度不端正的表现。执行态度即对待工作的态度与标准,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五成、六成的低工作标准,甚至到最后完全走形,面目全非,应以较高的(大家认同和满意)标准来要求自己。

要端正执行态度,在工作中必须实践好“实、快、新”三字要求。

第一、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第二、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第三、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构建领导人才储备通道

如何有效避免人员流失,在执行力机制健全后,最后的有效持续落实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即如何降低人员流失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以,降低人员流失与构建领导人才储备机制非常重要。可采取以下方法构建人员储备通道:

(1)根据员工(含中低级管理人员)绩效精准而深入地评估每位员工的能力;

(2)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含中低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鉴与培养各类领导人才的架构,将其作为其上一级别的储备人员,以作为健全接班计划及配合公司未来执行策略的需要;

(3)决定该如何处理缺乏绩效的人,对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离岗培训一周后重新上岗,如仍未能满足需要,先调换其到新工作岗位试用,不轻易淘汰。

5.建立良好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改善工作氛围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有效地提高执行力,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将决策传递给各个层级的员工,帮助他们理解需要完成的目标,取得他们的支持,对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可采取以下方法达成有效沟通:

5.1执行者参与计划的制订。在制订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可以良好沟通,让组织内的员工进行活跃的对话,坦诚交流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5.2建立顺畅的反馈渠道。明确每项任务的阶段负责人与总负责人,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员工可以越级反馈,直接和主管沟通,避免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解决问题。

5.3沟通方法。要求总负责人在任务布置后对所负责工作的具体人员,提出多个具体问题并要求解答,确保计划完全被执行者所理解、接受。并要求这样的沟通方式与对话模式要一层层下达,流传到整个组织当中。

第7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小王是J啤酒公司的业务员,负责Y市场。 且看他是怎么做的:

一、 面对一些B类以上大的只卖自己品牌的饭店不原摆台的时候:

小王说:摆台活动是饭店销售酒水的趋势,就象自选超市一样,给客人以更加自由的选择空间,客人有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客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了消费。同时,啤酒从冰柜里拿到桌子上,消费者能够在进饭店吃饭的第一时间看到啤酒,加深了啤酒对消费者的视觉冲击,一是能提高啤酒饮用者的消费量,二是能刺激原本没有想法喝啤酒的人,现场随机消费。一些专家曾做过专门的统计:约70%的消费者是受到销售现场信息刺激而作出消费决定的,特别是一些摇摆客人,在饭店餐桌上一眼看见啤酒的时候,多半的客人会消费啤酒,增加了销售。当然也增加了利润。

这种情况下,饭店一般不再会有其它异议。

二、 针对一些饭店说摆酒太麻烦的时候:

小王说,不麻烦,我们安排人摆。原来,小王和饭店的吧台收银员的私人关系(准确地说是小王的客情关系)非常好,小王从公司的允许的政策中拿出100元,作为好处单独付给了她,同时要求对方每天上午10点钱将产品摆好。这样事情也办成了,钱也没有多花。

三、面对个别饭店老板嫌公司支付的报酬少而不愿配合的时候:

小王说,摆台活动是厂家帮助商家把生意做好。我们做过实验:同等条件下,摆台的饭店的酒水销量是不摆台的饭店的酒水销售销量的1.8倍,最高的可以达到2.4倍。结合咱家饭店来说,上一个月销售XX品种是230件,我们店的净利润是2898元。如果我们按增加销售1倍,即230件的时候,我们将增加利润2898元,当然还不算厂家为咱们支付的报酬。说实在话,我们也不是所有的饭店都做活动,我们愿意不好政策让给长期支持我们的 饭店,当然,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咱家啊。

听至此,老板笑了笑说:谢谢小王,有好事一定想着我啊。老板高兴地答应了。

……

一个月的摆台活动结束后,小王所负责市场的销售比原来预期多增加销售3800件,超额完成任务。小王还作为摆台活动执行的优秀代表来总结发言呢。而大部分的市场在执行此方案时,流于形式,又是饭店不让摆,又是没人手等等问题,责任全部归结为市场部的方案不可行,连目标都没有达成。

那么,小王与别的业务员的差别在哪里呢?

其实,小王就是在执行活动方案的时候,增加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换句话说,小王是用“心”来做事的。那么怎么理解执行的主观能动性呢?

一、有执行主体有一个好的心态。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小王没有等、靠、要,而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尽可能的去积极弥补因为上级没有考虑的很多细节问题。他对工作是抱着负责任的态度的。相反,很多的人是在找理由,推脱责任。

二、执行者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方案的本质。不是所有的政策制定者都是沟通、培训的高手,很多时候,包括很多经理都是从基本的业务员做起来的,他们是业务上的高手,但还不完全是合格的管理者,特别是营销队伍里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执行者充分结合工作实际,领会政策方案的实质,这一点至管重要,直接关系着执行力的“力”的方向。

三、执行的方法问题是确定了方向之后的首要问题。销售工作,更多的是和人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很多时候,大部分人是感性的。因此,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要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方法永远在市场上、在实践中。没有方法的营销人员是不合格的。

四、执行者要能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优秀的人员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能够换位思考,从领导的位置来思想。上级的能力和水平不是在其坐下级的时候显露出来的。国家总统没有试用期。执行到位者,绝对不是本位主义者。

五、执行者要有足够的灵活。灵活是在方向前提下的的灵活,而不是改变。很多“学院派”在工作上之所以落了个“纸上谈兵的”的名声,很多时候是不够灵活。

六、执行者不要受“标准”的束缚,要敢于发挥和创造。执行标准是相对的,对很多需要灵活执行的工作,或者是执行弹性比较大的工作,执行标准的作用非常小。一是工作不容易标准化,二是在执行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有个“再创作”的过程。

第8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关键词]:学校行政管理 领导团队 执行力 不足与对策 学校发展 管理制度

执行力是学校组织内部成员贯彻领导者战略思路、方针政策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管理中行政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效率,也关系到学校学期、学年目标、五年规划等中长期目标的实现,是学校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任务要求能力的体现。有效提升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对实现办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执行力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是检验管理成效最显著的标准,而目标的实现是个体和组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三分策划靠七分执行,可见执行力在学校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对组织而言,则是中长期战略逐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的强弱体现在预定的期限内达成目标的速度和程度。因此执行力是组织和个人有效配合才能产生最大效能的能力,它需要有效的管理、组织和推动,更需要个人的配合、细化和执行。执行力在学校领导层面上主要体现在科学决策、执行领导、团队管理、执行检查。科学决策必须对政策、形式有充分的解读和科学的判断;执行领导应有艺术、目标明确、指导到位;团队管理应形成正确导向、核心力量和凝聚力量;执行检查应检查到位、督促执行、检查反馈、责任追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依靠班主任工作的有力执行;教学质量的提升依靠教导处、科任教师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目标强有力的执行;学校建设、发展则依靠学校软硬件的投入和学期、学年、五年规划的切实落实和执行,故而日常工作的落实、重点工作的突破、阶段工作的攻关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执行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二、学校管理中执行力不足的突出表现

(一)不思进取,消极怠工。

有的人眼中没有“岗位职责”,没有责任和义务,领导“推一下”,就“动一下”,甚至推也推不动;有的人做了点职责内的事,也认为是给领导面子,若领导及时予以回应,或许还能保持三分钟热度,假如个人的愿望不能及时实现,便牢骚满腹、怪话连篇,甚至在工作中“下套子”、“使绊子”。

(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学校管理本身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在各项决策和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执行程度受到打折,如在办公室工作的要求,你只有120%的标准,到底层才有可能保证得到80%的落实。目前,虽然素质教育目标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有些教师对政策和规定置若罔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成为学校形成正气的阻力,在工作中主要体现有:值日工作到位不履职;上课总是拖拉走进教室;复习课变为自习课;没教案上课或上课后再备课;批改作业只赶时间而不细心,没有真正把批改作业当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而认真批改;无故不参加会议或会议时间干其他事;协助工作也推脱;计划、总结几个人年年一样;督查不到位,随意搪塞等等。也就是对该履行的监管职责履行不认真,在执行工作中人为降低标准,甚至完全走样。

(三)不求甚解,懈怠应付

在学校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常出现变通执行,即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具有选择性,对学校决策、工作布置进行过滤执行,对己有利的认真执行,对己不利的则进行变通;为个人私利或局部利益,甚至虚造资质,造成合力的削弱。具体而言,在学校决策、工作具体执行中会出现以下的现象:骨干教师评优评先由我上,承担工作就让,理由是给新教师锻炼的机会;检查教案,辛苦一年,快活一生——打印,年年一样;计划、总结撰写——下载;听课督查,就调课、或本节课要考试,下次吧;作业批改,学生代劳;听课记录,你我配合互抄,互相证明;部分教师还认为除上课、批改作业以外其他工作就是只搞形式,只求拖过……等等现象,无奇不有,将要求变成应付,使之朝向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发展,使各项工作的量与质大打折扣。

(四)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有的人干工作,心里总要掂量一下自己付出多少,再看看其他人多么清闲,心里便觉得自己吃了亏,或者埋怨领导看不到自己的付出,从而衍生出内心的不平衡。有的人做事不力,领导交办的任务得不到落实,甚至留下一个烂摊子让领导去收拾,久而久之,领导便尽量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安排给别人去做,遇到这种情况,做事不力的人不是反思自己的不足,而是埋怨领导对自己不重视,或者认为领导对自己有偏见,心中又生怀才不遇之叹。有的人不跟别人比工作、比贡献,专门跟别人比待遇、比地位,越比越灰心、越比越掉队,越想得到的越得不到,越不想失去的偏偏容易失去。有的人不愿扎实苦干,又想博取好评,便大作表面文章,使得工作徒有其表、流于形式;有的仅在领导面前做做样子,领导在和不在完全不一样;有的信口开河、夸夸其谈,似有天大本领,但真做起事来却一事无成。

(五)工作效果不佳

一是速度迟缓,不讲时效。执行的速度是衡量执行力的首要指标,一项工作不能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去做,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遗憾的是,一个任务布置下去了,一周后督查被告知因为什么原因不能做,一个月后督查,又被告知还缺少什么条件,领导不再督查了,这个工作也就泡汤了。“立即执行”应该是提高执行力的第一法宝。二是敷衍了事,不求质量。执行的质量是对执行结果的评价,没有结果就没有质量,但是有了结果,其质量也不尽相同。

三、学校管理中执行力不足的原因

(一)执行的能力不足

一是缺乏必要的组织能力。每个执行领导,都要将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选择合适的人承担合适的执行环节,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力量,攻坚克难,这就是干部的组织能力。有的同志一个人“单兵作业”是一把好手,但是在领导岗位上,不善于指挥调度,仅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了。

二是缺乏一抓到底的落实能力。学校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学校的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就是抓落实、抓具体的人,抓落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就要亲历亲为、一抓到底,有的人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靠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这样的干部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

三是缺乏担当、负责的魄力。有的同志很想把工作干好,但是又怕得罪人,以至于凡是自己认为能“为人”的事就积极去做,凡是有可能触及一些人利益的事就躲。有的同志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矛盾先把自己保护起来,事无巨细一概要上级领导表态,表面看是尊重领导,实际上是“好人”自己做,“恶人”领导当。

(二)徒托空言,推卸责任

有人对待领导安排的工作,能推则推、能躲就躲,从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而言,通常会出现一种情形,当遇到问题时提出解决措施的人并非居于工作落实而考虑,而是将与之相关的责任全部推向他人或转嫁部分责任由他人承担,从而将工作推开或减少承担的量,甚至在工作未能如期完成时将全部责任推卸于他人,造成责任空挡。在行政管理层中,也常出现“二传手”的现象,将自身工作全部分解由下属或根本不熟悉的人承担;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图虚名,不求时效;,欺上瞒下;最后有些工作没有做,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工作不了了之,工作中出了问题,总是千方百计推卸责任,要么怨领导不支持,要么怨同事不配合,要么怨条件不具备,要么怨学生基础差,要么怨家长素质低,要么怨社会不公正,唯独不愿从自身找原因。这样严重影响计划、方案的执行,没有达到预期发展目标。

四、学校管理执行力不足的对策

执行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职责,执行力强的学校其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办学水平、社会影响好,提高执行力,关键是把思路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唯有提高执行力,用心去做事,才能实现上下感觉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要克服执行力不足的种种表现,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执行力必须振奋精神

干部精神状态如何,对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事业没有一种热情,对工作没有一种激情,对追求的目标没有一种豪情,人就缺少活力,干事就没有动力。工作中不能轻轻松松干事,而要有吃苦精神、披荆斩棘,破釜沉舟、奋力一搏,三步并作两步走,只争朝夕快跨越;必须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要有一种干不好活就睡不好觉,干不成事就吃不香饭的责任意识,始终有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忱。

(二)强化领导团队能力,提高教职工思想认识

一是学校要经常召开校行政办公会。根据校委会成员和部分老、中、青年教师代表的意见,反馈的问题,并针对近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制定整改办法,使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目标。

二是要加强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一个人如果不学新知识,就跟不上新形势,思想就要落后蜕化,现实社会中存在不少的科盲、法盲、电脑盲、外语盲“四盲”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要有今天要学习,明天要学习,将来仍要学习的这种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并在心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这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更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要把学习理论化为实际行动。善于学习的人自然爱实践、创新,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在工作中也会变得积极,自己就有了目标、有目的地学,即做到学有所用,因此会主动地理清思路,付诸实际行动,在具体工作行动中还会积极思考、主动总结、自觉提高,从而在工作中养成学习、总结、思考、交流的良好习惯,有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科学决策,责任明确

执行是对决策、任务、要求的执行,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执行的效果,而作为学校领导层的决策素质对科学决策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学校里最基本的群体由数量最多的学生和教师两部分组成,他们都是被管理者,由少数的学校领导层来管理,而学校领导不可能考虑到所有问题的方方面面。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学校管理满足不了师生需要的情况,从而使师生的潜能不能被激发出来,学校决策的科学性也必然存在局限性。所以学校对工作的研究应尽量至下而上,充分征求各方意见,最终才能形成合理、科学的决策。当决策一旦形成必须对决策进行执行,在执行这个过程中应明确权责分工、分清责任层次、提出时限要求,工作开展程序作出简明有力的规定,进行责任分解,实现目标管理。这样既体现决策民主性也体现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避免因个人意志的干扰产生执行不力的现象。

(四)健全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者在执行某一决策或工作时,往往因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健全或操作没有依据,产生因无力执行、执行拖延甚至执行错漏,所以需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的各项管理方案和制度,从工作环节、程序、协助人员、最终目标均作出明确、清晰的安排,从而使管理者有足够的执行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督促作用。作为学校的管理方法,包括对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方案和实施细则,综合运用各种制度加以管理,使受管理者能够在各项工作中找到执行依据和标准,确保工作质量的高效和工作时限的要求。同时制度化管理,在集体中也体现出公平、公正,避免潜在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对敏感工作的影响,造成个别受管理者的不满、抱怨和懈怠应付,甚至某小团体的整体不满而造成内部的不稳定性。所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强有力执行的保证。

(五)检查到位,强化执行

作为学校管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仍然是不够的,制度仍需要人去执行,执行情况必须有反馈,没有督促检查,执行力就失去了保障。督促检查是管理过程的有效方法,其结果是对执行者的鼓励和鞭策,从而提升执行力。检查督促应注重过程性,并形成反馈的结论,检查督促过程中应注意几点:一是看执行内容是否明确清晰和具有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的特点,不能模糊不清;二是执行者和时限要明确,讨论确定的工作、任务一定要有明确的时间计划,作为管理者应该清楚其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限,从而明确检查督促应在什么时间,并作出相应的过程性检查要求,分管领导是执行的检查督促者,责任人是主要的执行人,完成时间是时限,从而使执行者明确要求,产生有效的执行意识,推动工作的落实,方能避免不了了之的现象存在。三是执行指令要清晰,指令是否清晰是管理者水平的重要体现,要让下属了解自己思想和目标,确保下属执行不出偏差,除一开始就明确指令之外,更多的是过程性的督促检查,纠正偏差,提高执行效率,避免无效和低效重复的执行。

(六)实施精细化管理

第9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范文

企业的发展速度要加快、规模要扩大、管理要提升,除了要有好的决策班子、好的发展战略、好的管理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中层的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企业中间层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相对于决策层定位於"做正确的事"来说,作为执行层的经理人的定位应该是"做事正确":相对於操作层员工"做事正确"的定位来说,作为执行层的经理人的定位又应该是"做正确的事".一句话:中层经理人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挢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企业决策层对各种方案的认可,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企业全体中层队伍的执行力很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那麽企业的各种方案是无法实施成功的。

执行力不强的3大表现

大部分管理者都乐於布置任务,做决定,但真正有效的管理者却都擅长使布置下去的任务和做出的决定得以执行。要改善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个部门的管理者身上。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执行部门能够弭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决策方案,也会死在滞後的执行部门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企业中间层执行力不强的表现包括:在决策层面前说的话拥有相当的份量,使已有决策方案发生"自我取舍"现象;虽然具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和热情,有令人佩服的企业利益立场,但是在执行方案时缺乏应变操控原则的认知和把握;尽管是尽心尽力,但由於缺乏实施方案中人事之间清晰的操作介面,时有大失水准之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度"上:

高度:企业的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後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

速度:企业的计画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计画的执行速度。

力度:企业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的虎头蛇尾,没有成效。

提高中层的8项能力

中层经理人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要做个"服众"的经理人,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以下八项能力:

领悟能力

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上司希望你怎麽做,然後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活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要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

计划能力

执行任何任务都要制定计划,把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画表,一一分配部属来承担,自己看头看尾即可。把眼光放在部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理清明天、後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计画上。在计画的实施及检讨时,要预先掌握关键性问题,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要清楚做好20%的重要工作,等於创造80%的业绩。

指挥能力

无论计划如何周到,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执行,仍然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为了使部属有共同的方向可以执行制定的计画,适当的指挥是有必要的。

指挥部属,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检测部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也要考虑指挥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是不好的指挥。而好的指挥可以激发部属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清楚指挥的最高艺术,是部属能够自我指挥。

控制能力

控制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画落实。虽然谈到控制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控制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要清楚最理想的控制,就是让部属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自我控制。

协调能力

任何工作,如能照上述所说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计画、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工作理应顺利完成,但事实上,主管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协调不仅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与外部客户、关系单位、竞争对手之间的利益协调,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画的完成。要清楚最好的协调关系就是实现共蠃。

授权能力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作为高级经理人不能象业务员那样事事亲历亲为,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给自己机会,更要为下属的成长创造机会。孤家寡人是成就不了事业的。部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是延伸自己智力和能力的载体,要赋予下属责 、权、利,下属才会有做事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要清楚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自己一个脑袋琢磨事,这样下属得到了激励,你自己又可以放开手脚做重要的事,何乐而不为。切记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

判断能力

判断对於一个经理人来说非常重要,企业经营错综复杂,常常需要主管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洞察先机,未雨绸缪。要清楚这样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最後变成良机。

创新能力

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除了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与大学 那种单纯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学习是很不一祥的,它要求大家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认真想一想,有没有创新的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领导力更需提升

一个部门经理提高完成任务执行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自身对部门员工领导力的过程。因为要提高执行部门的执行力,不是光靠经理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靠带领部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说到底,对上提高执行力、对下就要提升领导力。

那麽,怎样才能提升领导力呢?除了提高以上八项能力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

1 学会用老板眼光看企业。

在老板看来,管理很简单,就是两件事:一是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人;另一件事就是降低管理成本,控制运作费用。其实这两件事,最终是一件事,收入减去成本,减去费用,就是利润。所以归根到底老板是看利润的,利润要从管理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