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预警机制实施方案

第1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系统 预警系统 安全保障 应急体系

[分类号]G251

1 前言

图书馆危机管理课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形成了分析危机管理概念――分析图书馆危机成因――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研究链条,为现代图书馆进行危机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参考方案。在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研究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已开始强调系统设计应建立在危机分析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开始注重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危机预案的编制。如徐冰指出为实现将危机导致的图书馆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在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之前,有必要全面清晰地分析图书馆可能发生的危机,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以及危机的表现形式。徐芳等深入分析现代图书馆面临的危机类型,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预警系统。孙汝杰、郭宏伟等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理念和模型,在研究图书馆各种内外因素冲击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方法,设计了一套图书馆危机预警系统和危机评价体系。黄荣东认为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的预案非常重要,并提出按预警、预控、预处三个子系统来设计预案的观点。谢阳群等提出图书馆危机管理计划制订的若干问题。此外,1985年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出版的Planning Manual for Disaster Control in Scottish Li-braries(《苏格兰地区图书馆灾难控制计划手册》),内容涉及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四大主题:安全制度、资源保存与恢复、安全保障体系、突发事件管理,曾被公认为是图书馆防灾预案的范本。

纵观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在较高层面,如国家层面、地区层面较重视危机管理研究,建立相关联盟并制定相关计划和管理体系,防止危机突发。我国图书馆危机预警或管理系统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研究面较窄,还未见有关图书馆灾难应急计划或体系方面的相关报道,尚未形成宏观的全局的危机管理系统。目前,虽然各馆已意识到这一问题,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各馆的危机预案,如首都师范大学危机预案等,但由于各馆对此问题的认识深浅与重视程度不同,设计人员理念的偏差,设计的局限,预见性不强等种种原因,制定的危机管理预案存在疏漏。目前图书馆预警管理系统还没有权威的和统一的指标体系…]。现有的图书馆危机系统研究大多建立在对图书馆危机进行主观理论分析及业已发生的一些危机的基础上,未进行实地调研,因而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适应当今图书馆的危机解决需要,存在一定的疑惑。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图书馆危机实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建立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深入分析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需求和目标,研究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项目实施的组织保障,详细设计图书馆危机管理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创建危机评价指标体系。

2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分析

2.1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建立需考虑的因素

图书馆在进行危机管理系统计划和实施危机管理系统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点:①要在分析图书馆危机成因的基础上进行。若没有对组织各项业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挖掘其潜在的危机,那么所设计的危机管理系统就会成为空架子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数字网络环境下,信息的采集、传播手段与传统方法不同,更需要对新环境下的危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需求,确定目标。②需要图书馆在组织结构设计上给予保障,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应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管理制度,明确危机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运行规则,确立图书馆危机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危机管理系统能够切实发挥危机预警与管理作用。③应涉及危机响应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和评价等方面,同时提供相关工具、功能及交互界面;需要考虑日常运行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方案;所建立的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应该是有层次的。④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并非仅仅指计算机软件系统,还需要考虑图书馆组织、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和图书馆联盟的作用以及特殊部门的重要性(如图书馆档案部门保存了图书馆发展若干重要文件,以及馆藏情况)等。

2.2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危机需求现状调研

为对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危机有更清楚的了解,“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项目组在2008年8月 2009年1月对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中高层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邮件),问卷共发放10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579份,统计分析结果如下:①图书馆防火防水防虫等措施比较有效,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都抓得很紧,但一般没有危机处理预案,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监督和检查;②在被调查者中,有21%认为管理危机是所有危机类型中程度最重的危机,20%认为人才危机是程度最重的危机。另外,选择文献资源危机的有9.6%,选择生存与发展危机的占9.5%,选服务危机的占9%。③43.9%被调查者认为,危机主要来自政府或机构投入的减少(所占比例最高),38%的调查者认为资源长期保存存在危机。被调查者补充的内容有:管理上的缺失,服务人员不到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读者利用网络资源的上升,对图书馆生存的冲击,竞争压力等。

2.3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建立的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充分考虑数字环境下系统需求因素,从组织设计、系统结构、辅助方案三方面实现图书馆危机预警和防控。

2.4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组成

2.4.1 组织保障成立危机管理部门,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等组成。决策机构的职责包括危机预防与控制、制定危机处理预案、资源调度和宣传等;执行机构是一支执行预控保障、危机处理与恢复等任务的专业化团队;监督机构对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调查危机成因,评估损失,提出整改方案等。组织机构负责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与交互,体现人的作用,是危机管理系统的“大脑”。

危机管理部门可以是一个虚拟的组织,其领导由图书馆现任领导担任,具体成员由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危机管理部门设危机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系统监督人员一名。

2.4.2 制定制度危机管理部门成立后,需制定详细的危机管理制度,包括组成人员的具体职责等。

2.4.3 编制方案编制危机预防方案,预案可公开部分需在在全馆范围内公布。总方案根据危机类型,如人才危机、服务危机、管理危机等,由各危机管理子方案组成,主要解决如下问题:对危机的判断、预防措施、

控制措施、处理措施等。各方案同时涉及的对数据流的控制包括信息的采集、危机的分类、危机评价指标体系、警报传递、资源调度以及档案的管理等。

2.4.4 建立危机管理计算机系统 危机管理计算机系统由危机预警管理及各危机分类子系统组成,各危机分类子系统又分别包括预控、处理、恢复和评估管理四部分。危机预警管理是危机管理系统的“感觉器官”,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危机信息并进行分类,根据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和警界线的设置做出必要的警示或反应;危机预控管理部分按照预控方案的要求完成预防准备和保障,包括常规保障和应急保障的落实;危机处理管理部分负责启动处理预案,统一调配预控系统提供的资源,同时根据预警数据调查危机成因,为准确处理危机和及时消除隐患提供决策依据,并在危机处理结束评估造成的损失,最后形成整改方案;危机恢复管理部分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组织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抑制风险和危机的能力,并通过宣传和辅导等手段消除危机影响;危机评估管理部分负责全面评估危机管理全系统的运行状况,形成评估报告以指导危机管理系统的升级。

倍机管理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3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危机预警、预控、处理、恢复和评估管理。

3.1 危机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及时发现危机苗头,评价预警级别并准确预报。预警系统融会大量图书馆运行过程中的第一手数据,由它生成的预控方案将指导预控系统职能的展开。预警系统按设计目标由信息收集、危机评价和警示三个子系统构成,其结构与工作流程见图2。

3.1.1 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收集子系统负责全面、细致、及时和准确地收集图书馆管理、服务、资源、网络安全和自然灾害等相关数据,经过筛选等预处理手段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对于定量指标一般采用计算机自动收集的方式从馆内外信息源定向采集信息。对于定性指标系统提供手工录入界面,按危机不同类别和指标收集周期要求,定期录入相关信息。

信息收集子系统中关键的模块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抽取和信息筛选:信息采集模块负责与图书馆内各业务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以及设备设施监测系统衔接,采集相关数据。如果信息源出错或瘫痪,应利用信息筛选模块进行信息甄别和过滤,对故障信息源做出判断并及时通知管理员;信息抽取模块负责定向从馆内外网页中抽取相关信息,该模块不与具体系统建立接口程序而是通过识别信息源的网页特征自动抽取有价值信息,如气候数据、图书馆公共事件数据等;信息筛选模块负责对收集来的信息采用交叉验证和历史验证的方法,过滤干扰和虚假信息;该模块同时提供人工筛选界面。

3.1.2 危机评价子系统为提高危机捕获的效率,危机评价子系统工作之前有必要建立详细的危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危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是危机管理中重点防范的对象,不仅用来评价危机而且用来指导信息收集的工作。危机评价子系统依据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对分类收集来的信息进行逐一分析评价,判断各自预警级别再计算出综合警度。

传统的图书馆危机管理以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处理为主,较少关注管理、资源以及服务等因素引发的危机;对于中小型图书馆而言,非传统因素引发的危机更应引起重视。本文提出的图书馆危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对前期调查表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得到的,其中一至三级部分评价指标如图3所示:

判断一项具体评价指标的预警级别的方法是首先将收集来的非量化信息作量化处理,然后将经量化的指标数据与设定的预警范围进行匹配,对符合预警条件的指标数据再进行综合警度的计算;对于不能量化的定性指标需要靠人工判断,决定其预警级别。

3.1.3 警示子系统警示子系统完成两项主要任务,一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发出报警信息;二是制定预控方案。警报方式分为通过广播传送声音警报、通过网络传送电子邮件警报、通过电信网络传送短信警报、通过电脑屏幕弹出报警窗口等。警报的接收端和接收范围按综合警度应加以控制,低度警报直接传送给值班员,中度以上警报应由决策机构发出并决定知悉范围。具体危机评价指标发生异常如在三级预警级别以下则直接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处理解决。警示子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见图4。

报表、预控方案模块在汇总全部危机评价指标状态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控制危机的方案,作为危机预控管理的依据。可视化模块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危机因果联系,将危机评价指标状态和可能造成的危机之问的联系揭示出来,从而推断危机成因和辅助决策。

3.2 危机预控管理

危机预控系统的目标是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为危机来临时的响应处理做好前期准备。该系统由预控保障子系统和预案管理子系统组成,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预控保障子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各类资源的准备,包括常规准备模块和应急准备模块。常规准备模块按预控方案中“中、低警度”提出的要求进行信息资源、没施设备、服务、宣传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强化与保障,以控制中、低警度危机的发生。应急准备模块按预控方案中“高警度”提出的要求进行人、财、物、通信、医疗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保障任务,以预防特别严重危机的爆发。保障执行状况需要通过演习或演练等手段加以检验和保证。预控保障子系统管理的可调配资源将直接用于危机处理。

预案管理子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危机分类预案管理,为危机处理启动相应预案做好前期准备。预案的编写依据来自危机预警系统生成的预控方案,分为常规预案和应急预案。两类预案均按危机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是各类预案中的最高标准,常规预案应视情进行简化,以避免资源浪费。应急预案内容详见参考文献。

3.3 危机处理管理

对于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等突发性较强的危机和决策机构认定为已经发生并开始产生严重或特别严重危害的危机,应跳过预控系统直接进行危机处理,以减少损失。危机处理系统肩负两项职能:一是启动处理预案,对危机做出及时响应;二是调查危机来源和成因寻求解决方案,评估损失危害程度,为后续恢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危机处理系统包括响应和调查两个模块,其结构与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不可避免的危机分为可预测和不可预测危机。响应模块对可预测危机启动相应处理预案,对无现成处理预案的非预测危机应由决策机构及时调配由危机预控系统事先准备的保障资源,展开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危机治理过程和结果应形成处置报告,作为输出整改方案和日后评估危机处理工作的依据。对危机的妥善处理离不开对危机成因和来源的准确把握,调查模块一方面通过专家分析报警数据和警报来源,准确判断出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成危机成因调查报告,作为恢复阶段重点整改内容的依据;另一方面负责客观、真实地评估危机已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程度,必要时可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鉴定。

3.4 危机恢复与评估管理

第2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刑诉法;司法警察;职能转变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刑诉法的颁布实施,对检察机关执法理念、执法规范、执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全面、更高标准的要求。司法警察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内部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与检察机关其他部门在职责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检察机关执法方式和内容的变化必将引起司法警察职能方式的转变。其中,执法理念、自侦案件侦查模式、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的革新,将给司法警察的履职方式和整体工作发展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构建新刑诉法背景下司法警察新的职能体系为核心目标,从新刑诉法给司法警察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入手,探讨分析新形势下司法警察职能发生的转变与重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全与完善司法警察履职方式的设想与建议,以推动相关机制体制进一步适应新刑诉法的宗旨和精神。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要以学习贯彻新刑诉法为契机,始终坚持以服务执法办案为中心、以保障办案安全为重点、以规范执法行为为基础、以转变履职方式为动力,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司法警察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警察职能作用。

一、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加强人性化办案

根据新刑诉法关于保障人权的宗旨,切实转变执法理念,自觉践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观。贯彻落实公安部等部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对犯罪嫌疑人在刑事拘留前进行健康检查。在执法过程中,司法警察部门应建立医疗急救协作机制,制订应急处置预案,开通当事人人身安全绿色通道,在办案工作区配置必要的医疗和急救设备,并定期对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在配合自侦部门办案,执行押解、看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任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避免用粗鲁的执法方式对待犯罪嫌疑人,做到有理、有力、有节,使其充分感受到程序正义的关怀和威信,从而更利于从实体上接受与配合侦查人员的办案工作。

二、完善安全防范机制,维护好办案安全

一是强化教育,提高干警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的规定》精神,以及中政委、高检院、市院相关办案安全防范制度和通报中关于安全办案的规定。同时,加强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的学习,做到警钟长鸣。

二是完善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机制。首先,司法警察在执行协助自侦部门办案任务中,可以建立安全防范预案机制。该机制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当事人自杀、自残、行凶、逃跑、毁证等突发事件,而必须予以防范、立即制止和处置所制定的一种具体实施的行动办法和措施。在初查、侦查中必须制定周密的安全防范工作预案,包括在讯问、询问、搜查前,司法警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预案。安全防范预案必须经过充分思考,反复论证,得出最优化、最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必须符合实战要求,方能有备无患,保证在办案过程中遇到任何紧急情况都可以遇事不慌、遇险不惊、遇变不乱、运筹帷幄防患于未然。其次,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机制。在传唤、拘传、提押、看管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在犯罪嫌疑人进入审讯室、羁押室前,应仔细检查屋内设施,对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隐患要事先预见、及时排除。对事实基本查清、证据较为充分的犯罪嫌疑人应果断加戴械具将其控制。对嚣张猖狂、孤注一掷且极有可能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犯罪嫌疑人,应加戴械具或采取其他必要手段。在询问证人,传唤、拘传、提审犯罪嫌疑人时,应当事先了解其既往病史、身体状况,仔细观察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并据此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必要时请求派遣法医在场。结束询问或讯问后,需要送回的,应当通知其家属或单位有关人员将其接回,必要时,安排两名以上司法警察或办案人员将其送回。[1]

三是完善防范设施,加大办案的安全系数。进一步提升办案工作区管理水平,将各项警务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在加大办案工作区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制度的梳理完善。继续认真实施《人民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建设标准》和《天津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参与检察办案工作实务规范》,全面落实审讯室、休息室、监控室、卫生间等安全防范硬件设施。

三、推进“检警一体化”,增强办案合力

一是积极参与自侦案件侦查过程,形成侦破案件合力。在自侦案件侦查过程中,要通过自侦、法警部门的沟通协商,建立起侦查人员与司法警察间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办案模式,即在检察长或主办检察官的统一指挥下,司法警察与查办案件的检察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督促,共同实现侦查计划,完成侦查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案件侦查由检察长或主办检察官统一指挥,包括侦查决策、制定侦查方案、人员组织、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等。司法警察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协助侦查活动,包括参与讯问、看管、搜查、扣押、取证、配合公安人员执行技术侦查手段以及配合监视居住等。在办案小组中,实行二至三人组合,检察官起着主导作用,对整个办案过程和司法警察的协作予以指导。司法警察起着协助作用,同时可以对检察官的工作实施监督,对侦查中可能出现的程序违法及瑕疵行为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是积极参与接待等工作,形成维护稳定合力。在群众、上访等突发事件中,会同控申等业务部门制定一套应急机制,有效地进行风险预警和有的放矢地化解相关群体性突发事件。首先,在情况出现后应尽快查明事件性质。实践中闹访、缠访情况复杂多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一时难以分辨。司法警察部门受领任务之后,要根据事件的特点、规律去分析判断情况,抓住事物本质,预测发展趋势。其次,内紧外松,周密安排。当涉检突发事件发生后,司法警察及其相关部门必须沉着应对,积极处理,把事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范围内,在最少的损失幅度内处理好。同时,要坚持“慎用警力,善用警力”和果断出手、快捷高效的原则。既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化矛盾,又防止警力和强制措施当用不用而贻误时机。最后,要加强引导,灵活处置。司法警察部门和控申等业务部门要区别对待诱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对参与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及时给予答复或解决;对提出的无理和过分的要求尽量通过说服教育进行疏导;对组织参与的骨干人员和违法煽动分子坚决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

三是积极参与对办案人及证人的保护工作,形成安全办案合力。建立在特殊情况下保护检察人员及证人人身安全的出警机制。如建立司法警察保护公诉人出庭的制度。公诉人结合案情及掌握的具体情况,认为需要法警护送出庭的,由公诉人向法警部门提出申请,由法警部门根据情况派员护送公诉人出庭。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法警部门可与法院沟通协调,开辟公诉人进出法庭专用通道,实现办案人与旁听人员的相对隔离,保障办案人人身安全。又如建立证人保护机制,可以与出庭证人间建立信息联系机制。在因办案需要而确定需证人出庭作证时,公诉部门办案人应将证人基本情况、住址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给司法警察部门,同时将司法警察部门及人员的联系方式交给证人。当证人因出庭作证而面临打击报复等危险时,可以随时向司法警察部门进行求助。

四、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一是要重视抓好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司法警察贯彻执行新刑诉法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在新刑诉法实施的背景下,要更加树立以业务培训强素质、以岗位练兵促发展的观念,针对新刑诉法对司法警察履职方式、履职范围和规范化建设的新要求,认真落实分级、分类培训。紧密结合警务工作实际,开展司法警察岗位练兵和比武考核,并适时组织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为重点的实战演练,引导司法警察在学习中丰富知识,在练兵中提高技能,在实战中增长才干。

二是提高司法警察队伍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今后的办案工作中,将会面临技术侦查措施的配合使用问题。此外,维护机关安全和办案安全等任务,无不需要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应加大警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将司法警察保障办案现代化、警务管理信息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早日提上工作日程。首先,要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加大“硬件”建设力度。认真落实高检院“两房”建设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法警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把司法警察信息化建设纳入到科技强检的全局中来,加大对法警信息化建设、办案工作区和警用装备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把办案工作区的信息化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其次,要为法警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大力提倡司法警察在做好本职工作、钻研法警业务的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质。紧紧围绕提高履职能力这个核心,强化科技素质培训,提高管理使用水平,为司法警察信息化建设奠定更加广泛的人才基础。

三是继续深化司法警察编队管理。进一步深化编队管理要求,继续以高检院开展的全国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示范单位争创活动为契机,强化法警职能,提高法警工作水平,着力解决司法警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速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努力在健全机构、充实警力、提高素质、强化履职上下功夫,在提高司法警察服务保障水平上下功夫。

综上所述,新刑诉法的颁布实施给司法警察工作带来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司法警察部门必须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适时转变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并以职能转变为契机,在履行好法警传统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完善法警履职的新体系,切实提高履职水平,在检察机关全局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

第3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第4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党的xx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xx大报告中xx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方式不断走向成熟,标志着治国方略境界的新的提升。作为担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在监管执法中既坚持依法行政又体现以德治理对提高执法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富民强市、加快发展”奋斗目标,南京市工商局开展了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工商的新理念。去年三月份以来,南京市工商局下关分局在辖区市场监管中全面推行的市场预警警示制度正是对实践这一新理念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已日臻成熟。实践证明,实施这一制度对提升监管品位,提高执法效能,促进辖区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服务经济和监管执法的“双赢”效果。 一、市场预警警示制的含义和本质。 通过一年多的运作、实践,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市场预警警示制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监管好社会主义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而在市场监管中,对各类经营主体存在的一般的、非恶意的违法违章行为,采用事前报警,事后警示,促其规范,把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一种防范制度。是新时期工商职能的延伸和拓展,是工商监管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 二、市场预警警示制的内容。 市场预警警示制是一个完整的制度,包含了“预警”和“警示”两个内容。在具体操作时分为“预警”和“警示”两种形式,“预警”体现了工商的服务功能,“警示”体现了工商的监管职能。 “预警”侧重于事前,即加强对市场经营主体的法规培训;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一些变化,及时给辖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些信息,供市场主体进行决策时作参考。“警示”主要是指事后,即市场主体非恶意的、轻微的、不致于造成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后,由工商部门及时发出警示,起到警告提示、促其整改的作用。 (一)预警实施的三种形式:1、宣教式预警,采用多种形式,对辖区内各类经营主体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有效地避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从而达到事前预警的目的;2、戒勉式预警,对市场巡查中发现的各类经营主体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不定期地通报情况的形式进行预警,以期达到事前预警的目的;3、服务式预警,即针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向的变化,以及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等情况,利用工商机关信息快、准、灵优势,及时向辖区经营主体发出情况通报,供经营主体决策参考,防止决策失误。预警以“预警通报”形式发出。 (二)警示的实施形式和内容:警示分为“口头警示”和“书面警示”两种: 1.口头警示:对日常巡查和监管中发现的轻微违法违章行为,首先当场进行口头警示,巡查结束后在《市场巡查台帐》上登记备案; 2.书面警示:对被口头警示之后,不及时进行整改或又发现新问题的,进行书面警示,并在《市场巡查台帐》上登记备案。口头、书面警示后仍未改正的,按照有关法规及时实施查处。书面警示以“限期整改通知书”形式发出。 (三)必须预警和警示的内容: 为了使市场预警警示制能够有实在的内容,不致流于形式和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在实施这一制度时,规定了必须“预警”的内容和必须“警示”的内容。 1、必须预警的内容: ①涉及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宏观经济走向、人才需求方面的情况,影响到辖区经济决策、结构调整等工作的; ②涉及外贸进出口方面的有关信息,影响辖区进出口企业经营的; ③涉及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利率、汇率、税率、资金等方面的情况,影响到辖区企业资本、资金运作的; ④涉及到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及产品价格信息等方面的情况,影响辖区市场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 ⑤辖区经营主体在经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必须实行警示的内容: 我们根据省、市工商局提出的行政执法“五严十宽”要求并根据目前市场环境中,各类经营主体存在的一般的、非恶意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共性特点,列出了32条,并规定“一般不得先行查处”,32条规定具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经营主体未按规定变更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等。第二类是经营主体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年检、未按规定亮照经营等。第三类是集贸市场内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由于我们规定了必须警示的内容“一般不得先行查处”,即“ 教育规范在先,惩戒处罚在后” ,使少数单位片面追求办案成绩的倾向,受到了约束,也使得这一制度能得到有效落实,受到了管理对象的普遍欢迎。 三、实施市场预警警示制的好处: 下关分局实行市场预警警示制一年多来,共向各类经营主体发出警示“整改通知书”1400余份,共编发《预警通报》两期,印发XX余份,在市场监管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取得了预期效果。实践证明,市场预警警示制,它与经济户口辖区管理制、市场巡查制相配套,是建立新的监管模式的有益尝试。对于推进监管模式改革创新,提高工商执法效能,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我们认为实施市场预警警示制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一是有利于提高执法效能。工商执法面临执法手段单一、不少法规互相冲突的矛盾,如何提高执法效能一直困扰着工商执法,落实了市场预警警示制,执法矛盾明显减少,执法对象配合程度提高,促进了执法效能。我们从办理一个一般程序的案件的时间周期就可得出结论。过去我们经检执法单位办理一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一般平均要25天到30天左右,而现在办理一个案件一般平均10天左右,办案效率明显地提高了2倍。 二是有利于改善投资

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施市场预警警示制,坚持了“教育为主、处罚为辅”;“规范为主、查处为辅”的原则,体现了以德治理的理念,使经营者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了投资。今年1—12月,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52件,案件数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下关私营个体经济出现了强劲上升的势头,1—11月份共发展私营企业660多户,个体户1697户,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4倍和2倍。 三是有利于提升政府机关形象。实施了市场预警警示制,改变了过去工商机关一味查查查,简单罚罚罚的做法,使各类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逐步提高对政府机关的信任度,提升了工商部门的形象,同时也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5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预警信号细分成四级,红色预警公务车停驶50%

据悉,《应急预案》共包括总则、组织体系、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总结评估、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七个章节。与去年初制定的《应急方案》相比,进一步细化深化,重点是细分预警等级、完善启动条件、强化应急响应措施、注重措施落实效果。

在预警分级上,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有关规定,将预警从原来的重度污染、严重污染两级细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启动的条件分别是经监测预测,未来一天AQI在201~300之间,启动蓝色预警;未来两天AQI在201~300之间,启动黄色预警;未来一天AQI在301~450之间,启动橙色预警;未来一天AQI大于450,启动红色预警。

与四级预警相对应,《应急预案》分别设置了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级应急响应。在预警启动的判断依据上,综合考虑实时情况和未来趋势,以浓度实测值和AQI预测值为预警和应急启动的判定依据。四级响应均包括公众健康防护提示、建议性措施和强制性措施三方面内容。随预警等级的提升,响应措施的力度和强制性加大,社会影响也相对加大。Ⅳ级(蓝色)响应时,以劝导建议和加强管理为主,Ⅲ级(黄色)响应时,增加了对部分工业行业的限制性措施和易产生扬尘施工、运输作业的禁止性措施。Ⅱ级(橙色)响应时,进一步加大强制力度和范围。

尤其在Ⅰ级响应(红色预警)条件下,强制性措施进一步增加三条、强化两条。增加的三条:一是停驶除执法执勤车外的50%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二是停止露天大规模群众活动;三是根据预警时间,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采取停课措施。强化的两条:一是企业停产,进一步扩大明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采取阶段性停产措施;二是建筑工地停工,扩大到除特殊工艺、应急抢险外的所有室外作业。

实施细则要跟上,执行不力将追责

为了确保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效果,在措施细化和落实方面,本市已明确要求各相关部门、区县抓紧编制具体实施细则,与《应急预案》配套实施,根据预警启动落实。在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方面,通过条块结合、自查和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措施落到实处。具体是:各部门、各区县在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后,根据职责安排专门力量,加强检查;市、区环保部门加大面上抽查和巡查力度,督促相关单位按要求落实应对措施,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在1月17日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现场咨询活动上,市政协委员游闽键对《应急预案》能否执行到位进行了追问,指出《应急预案》存在对在检查后又继续施工的工地暂无处罚、强制性措施缺乏具体执行单位、应急预案得不到大气污染防治法支撑等诸多问题。他建议细化落实到责任主体,区县和市里面的分工是怎样的,责任主体再清晰化,在强制措施上一定要有法则,希望立法能够加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措施真正到位。

监督机制是保证措施真正到位的关键一环,记者近日获悉,2014年,上海环保部门将从行政问责、刑事追责等多方面加强执法力度。在行政问责方面,对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执行不力的部门和单位,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在环境行政处罚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按日计罚”制度,对违法排污的企业,按违法的天数计算处罚金额;将对污染排放企业装上“鹰眼”,利用信息手段,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并将污染源在线监控取得的数据用于执法,让违法企业无所遁形;对污染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除进行行政处罚外,还要求承担由其造成的环境修复费用。在刑事追责方面,建立环境违法案件的行刑衔接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

当然,应急工作只能临时部分缓解空气重污染,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启洲表示,要根本改变空气重污染高发的状况,必须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海将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措施,加快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合行动、联防联控,推动区域环境的共同改善。

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启全民综合治霾模式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从欧洲到美洲,英国、德国、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饱受严重环境污染的折磨。起初的各国治污效果也像我国一样并不理想,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这些国家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根治。国家立法、产业转型、能源调整、区域协作……这些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针对空气污染,美国制定了“清洁空气法案”,并把PM2.5数据作为其中最重要环境空气指标之一。1997年7月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

为治理交通污染,英国则对排污严重汽车实施征税,比如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小汽车征收“拥堵费”。针对可吸入颗粒物,德国一些城市采取了“环保贴”措施,根据汽车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情况,为车玻璃贴上不同颜色的“环保贴”。同时把城区分成4个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标牌标明贴有何种颜色“环保贴”的车辆可以通行,违规者将被罚款40欧元。近日,上海市政协委员胡光建议,企业应缴环境污染责任险。他认为,空气污染问题常出现“企业排污、百姓受害、却靠政府买单”的不合理局面。为此,他认为应由企业出资投保,一旦造成污染,一方面能靠理赔款分担政府支出;同时,责任企业今后就必须支付更高额的保费。

第6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2、主要职责

三、预警预防

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2、预警预防行动

3、预警支持系统

4、预警级别的确定

四、应急响应

1、应急预案启动

2、应急响应措施

3、信息共享和处理

4、应急通信方式

5、重大气象灾害评估

6、信息

7、应急结束

五、后期处理

1、重大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2、灾害保险证明

六、应急保障

1、通信与装备保障

2、技术储备与保障

3、宣传、培训和演习

七、附则

1、奖励与责任追究

2、预案管理与更新

3、解释

4、实施日期

ax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江苏省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和《扬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⑴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道路结冰、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⑵本预案适用于高邮市行政区域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警报等应急工作。

4、工作原则

⑴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原则。

⑵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⑶应急工作应当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⑷应急工作应当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做到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市气象局成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市水务、民政、财政、新闻、通信、供电、卫生、农林、交通、公安、环保、国土、发展改革、经贸、教育、保险、驻邮部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2、主要职责

气象部门: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及警报,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为市人民政府启动和终止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实施增雨、消雾、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体协调处理在实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的有关问题;承担其他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相应职责;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水务部门:负责协调处理防汛抗洪工作的有关工作,落实各项防御洪水措施,及时提供并共享水文信息。

民政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灾民的救助与转移工作,组织灾害调查,并做好救灾募捐款物的接收与发放工作。

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资金保障工作。

新闻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广播电视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

通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利用短信等方式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各种气象信息传递和报送的通信线路畅通。

供电部门:负责协调电力应急工作,保证重大气象灾害信息传递、报送和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的电力供应保障,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及企业生产经营用电。

卫生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灾区伤员的救治和灾区防疫工作。

农林部门:负责协调农业生产应急工作,及时提供并共享农林业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方面的灾害性损失。

交通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抢险道路的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做好车站、码头等处交通秩序维护和人员安全。

公安部门:负责对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对交通道路等重要地点进行管制,迅速恢复和保证社会治安秩序。

环保部门:及时提供并共享环境资源等信息,做好灾区水源检测、保护等工作。

国土部门:及时提供并共享地质灾害等信息,积极做好有关地质灾害的应对。

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调配预案实施后的相关物资,保障市场供应,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气象服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后在校师生的疏散工作,并迅速恢复灾后正常的教学秩序。

保险部门:负责灾后企业、群众的财产保险理赔工作,保障灾后重建需要。

驻邮部队: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险救灾、失踪人员搜救、被困人员解救等工作。

三、预警预防

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⑴气象灾害信息来源

市气象局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测预报、警报工作,及时提供警报、实况和气象灾害信息。

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应当向市气象局提供气象灾害实况情况。

⑵气象灾害信息内容

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实况,包括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情况、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以及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气象灾害灾情,包括因气象服务而减少损失的情况等。

凡符合《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规定报送标准的,应当按规定的格式、标准和程序,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有关规定报送上述内容。

⑶气象灾害信息审核

市气象局得到气象灾害信息后,经审核符合省气象局规定上报标准的,由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签发后,在2小时内上报江苏省气象局,并经省气象局确认后,直接上报国家气象局值班室和所属决策服务中心。

⑷气象灾害信息报送

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可以采用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传真等方式传递,并通过电话确认。

市气象局应当24小时值班,得到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

2、预警预防行动

市气象局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配合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3、预警支持系统

⑴市气象局: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建设,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市人民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⑵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本部门互联共享重大气象灾害紧急处置信息系统。

4、预警级别的确定

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定为四级预警:

⑴Ⅰ级预警(红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特别严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⑵Ⅱ级预警(橙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严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4级。

⑶Ⅲ级预警(黄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较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⑷Ⅳ级预警(蓝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一般)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四、应急响应

1、应急预案启动

⑴四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Ⅳ级气象灾害预警,市气象局应当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和扬州市气象局。

⑵三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Ⅲ级气象灾害预警,由扬州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⑶二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Ⅱ级气象灾害预警,由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省气象局和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⑷一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Ⅰ级气象灾害预警,由国家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国家气象局、省气象局和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2、应急响应措施

⑴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后,市气象局应当按照规定的应急程序做好应急响应。

⑵市气象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社会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⑶其他各部门应当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即做好相应的应急启动工作。

3、信息共享和处理

⑴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市气象局归口处理,实现共享。

⑵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当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⑶重大气象灾害涉及境外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时,应当按有关规定向有关机构报告。

4、应急通信方式

市气象局应当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并将值守电话和辅助通信方式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市人民政府报告。

5、重大气象灾害评估

⑴市气象局负责组织本市行政区域内所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评估。

⑵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及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⑶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可作为重大气象灾害救助、赔偿的依据。

6、信息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启动后,市气象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

7、应急结束

除国务院、省、扬州市气象主管机构按职责决定终止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外,本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终止,由市气象局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终止相应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决定终止,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五、后期处置

1、重大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市气象局应当组织专家对重大气象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报市人民政府。

市气象局应当及时进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技术总结和服务情况、效果分析。

2、灾害保险证明

市气象局应当做好为保险机构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项提供准确的灾情信息证明。

六、应急保障

1、通信与装备保障

⑴以现有的气象通信网为主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有线和无线、地面和卫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通讯系统。

⑵建立反应迅速、灵活机动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⑶市气象局应当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气象台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⑷有关单位应该加强对重要通信设施、传输线路和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养护,配置备份系统,建立健全紧急保障措施。

2、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相关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3、宣传、培训和演习

⑴市气象局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宣传。

⑵市气象局应当对本级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组织本部门人员开展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演。

七、附则

1、奖励与责任追究

⑴奖励: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对因参与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⑵责任追究:市气象局以及有关工作人员由于,导致漏报、错报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四十条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制定后,需根据高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的进程等情况,及时对本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水务、民政、财政、广电、通信、供电、卫生、农林、交通、公安、环保、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经贸、教育、保险、驻邮部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本预案公布后,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并结合部门职责,制定本部门和单位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3、解释

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分为较大、重大、特大、极大四级,具体标准由省级及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

本预案由高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7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 科技 制度 民警 规范执法

近年来,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屡有发生,比如“躲猫猫死”、“喝开水死”、“冲凉死”、“鞋带上吊死”、“睡觉死”,甚至还发生浙江温岭一民警办案时在办公室内女的案件,有的被互联网和媒体大肆炒作,影响恶劣,教训惨痛,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方法,破解执法监督难题,进一步促进民警规范执法,有效预防民警职务违纪违法成为摆在公安机关面前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2009年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以警务信息化科技为支撑,建成启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实现对办案可视化、远程化动态监督,同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不断探索“科技+制度”新模式,推进执法监督工作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切实规范了民警执法办案行为,进一步提高了执法公信力。该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优秀公安局”。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含量。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应顺应警务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积极探索“科技+制度”新模式,着力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民警执法办案规范,积极预防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一、以“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实践探索

2009年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以警务信息化为支撑,从民警不规范执法的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入手,建成启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实现对执法办案可视化、远程化动态监督,同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以“科技+制度”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新模式,使“科技监督”和“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充分运用警务信息化手段全面“倒逼”民警规范执法,推进执法监督工作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切实提高了制度执行力,有效防范了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一)建成启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实现向科技要监督的新突破

1.全面建成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张家港市公安局依托现有的内部图像监控设施和公安网系统,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经过两年的筹建,于2009年3月正式建成并启用网上执法监督系统。该系统共投入资金109万元,主要包括视频监督、音频监督、执法监督、报备监督4个子系统,囊括了监控摄像机161只、拾音头161只、电话录音设备101部,实现对全局各个派出所、交巡警中队、卡口中队以及经侦大队、治安大队、室等部门的执法办案区域、窗口服务区域和监管场所的工作区域进行全程视频音频网上监督。通过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全局所有基层所队的警务工作一目了然,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各单位执法办案、服务群众、执勤处警、行政管理、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实时、全程监督和倒查,又可以有效预防和制止民警刑讯逼供、违规使用警械武器等苗头性问题。

2.及时升级网上执法监控系统。(1)推进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近年来,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办案场所安防设施硬件建设,全力保障执法安全防范工作,2010年10月,该局强力推进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对办案场所全方位安装监控装置。2011年年初,规范化办案区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各单位的办案场所均由二楼搬迁至一楼,每个询(讯)问室均安装高清监控探头、红外报警探头、紧急报警按钮,配备监听装置和录音录像设备,并且询(讯)问室内墙面全部实行软包,桌椅全部固定在地面上。(2)升级网上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人员进入办案区即自动启动同步录像录音的监控系统,每个询(讯)问室安装两个监控探头(一个监控涉案人员,一个监控整个室内情况)、两个监听装置(对涉案人员、办案人员分别监听),通过网上监控系统,询(讯)问活动“现场直播”。(3)整合网上视频监控系统。将办案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整合至市局指挥中心接警大厅,设立监控专门席位,负责全局办案场所实时监控。同时,接入市局纪委、督察、法制以及办案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法制员等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单位和人员终端,前移监督关口,不留死角死面,对办案场所实行全程同步监控,强化执法监督,“倒逼”民警规范执法,确保嫌疑人“逃不了、伤不了、死不了”。

(二)出台相关制度,确保网上执法监督规范运行

1.出台《网上督察系统使用管理工作规范》。2009年3月,在正式建成网上执法监控系统的同时,出台了《网上督察系统使用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审查违法犯罪嫌疑人必须在装有监控系统的询(讯)室内进行,明确了网上视频督察、音频督察、执法督察、报备督察的具体实施程序以及发现问题和隐患的处理程序。

2.出台《办案场所使用管理工作规范》。2011年1月,在完成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出台了《办案场所使用管理工作规范》,明确了询(讯)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必须在询(讯)问室进行,办案民警不少于2人,并实行同步录音录像,录音录像资料保存至少一年。市局指挥中心负责全局办案场所24小时视频监控,发现违规违法等情况及时向纪检、督察部门汇报;纪检、督察部门负责执法安全防范、侵害违法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制度执行等情况的监督、倒查和追责;法制部门负责办案场所全程录音录像资料和执行法定程序、规范的监督和管理;信通部门负责办案场所监控系统的技术保障;违反办案场所使用管理工作规范的,严肃追究责任民警和有关领导责任。

通过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有效机制,确保了网上执法监督规范运行,进一步促进了民警规范执法办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违纪违法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三)强化网上监督,促进民警规范执法

1.加强系统维护,保障正常运行。市局信通部门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和应急抢修工作,为网上执法监控系统提供技术保障,在接到维修请求后及时响应,并在12小时内恢复监控正常功能。对于其他硬件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实行分级监督,形成监督合力。(1)市局监督部门网上监督。指挥中心监控值班人员通过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对全局办案活动进行实时网上巡查,发现民警违规违法或嫌疑人自伤自残等情况后,立即向纪检、督察部门汇报。纪检、督察部门通过网上督察、倒查,结合现场督察、投诉办理等方式,围绕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办案场所和重点执法环节,开展全方位执法监督,及时查究殴打体罚、故意规避视频监督、单人讯问、不在规定场所审讯、不按规定使用警械或强制措施等不规范执法的问题。法制部门在审核案件时,加强对办案单位不按规定录音录像等违反办案场所管理规范行为的监督,对存在问题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督促落实整改。(2)办案单位网上自查。办案单位值班领导通过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对本单位办案民警是否按照规定依法审讯进行监督,并对本单位办案场所的监控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设备故障的,立即报修。

3.坚持通报研判,及时整改问题。坚持落实局务会通报制度,每半个月通过全局视频会议的形式,由纪检、督察、指挥中心、法制部门结合日常工作,分别通报发现的不规范执法苗头性问题,及时研判预警,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单位。同时,全局办案场所使用管理情况实行一日一通报、两周一例会通报制度,全面加强对办案场所使用的监督管理。

4.严肃责任追究,强化结果运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和办案场所的使用管理情况纳入民警个人绩效考核和单位年度执法质量考评。对违规使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和办案场所的,按照有关规定,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值班领导、责任民警的责任。

二、以“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成效与存在主要问题

以“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警违纪违法是公安机关强化执法监督、促进民警执法办案规范的探索和创新,是科技手段与制度建设有机融合的成功实践,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金钥匙”,是公安警务监督事业的创新飞跃。该模式实施以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突破监督警力不足的“瓶颈”,大力提升了执法监督效能

“科技+制度”新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地域限制和公安专职监督警力不足的“瓶颈”,前移监督关口,拓展监督视线,减少监督盲区,实现了技术、制度、人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远距离现场督察,弥补了传统现场督察的不足,有效解决了“跑不到、不及时、督不全”的问题,极大提升了执法监督效能,实现了公安执法监督手段的变革,推动了执法监督工作的跨越发展。

(二)实现对办案的远程动态监督,筑牢了执法安全防范“防火墙”

通过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对办案情况进行远程动态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办案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能够有效预防民警办案中刑讯逼供、体罚、单人讯问、违规使用武器警械等不规范办案问题的发生,以“阳光讯问”避免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有效强化了法安全防范工作。

(三)强化对民警办案的监督,以信息化全面“倒逼”民警执法规范化

网上执法监督使民警办案时,时时刻刻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使民警在潜移默化中将制度执行发展成习惯养成,以信息化手段确保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安全办案,解决了执法突出问题,有效预防了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实现了向科技要监督、向规范化执法要执法公信力的新突破。实践证明,该模式推行后,民警执法过程中的群众投诉显著下降。

(四)为核查提供直接证据,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

网上执法监控系统具有电子化存储信息和事后再现等明显优势,可为核查群众举报提供直接、原始、客观的证据,以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事件的真相,为办理、警务督察、维权等提供有力服务,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

虽然“科技+制度”新模式在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网上执法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领导或民警认为这是内部“挑刺”,影响打处绩效;二是网上执法监控系统保障不足,由于经费或人力等问题,出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三是制度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信息化在实践中势必对执法规范化带来挑战,影响破案率,个别民警故意规避网上视频监控,存在对嫌疑人动手动脚的苗头;四是执法监督重点不突出,有的公安机关网上执法监督没有突出执法安全重点,停留在窗口服务、内务管理、纠正警容风纪等浅表层次,执法安全制度未落实到位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推进“科技+制度”新模式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建议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指出,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网上执法管理监督,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监督。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警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将科技手段与执法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科技+制度”新模式,切实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民警执法办案规范,积极预防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推进“科技+制度”新模式。

(一)加强执法监控系统建设,奠定“科技+制度”新模式的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构建公安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09年,公安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公安监督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公安监督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公安机关要更新观念,着眼长远,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安全防范的实战需求。

以“科技+制度”预防民警违纪违法新模式的核心有三点:一是执法监控系统建设;二是执法监督配套制度建设;三是网上执法监督。其中,执法监控系统建设是前提,执法监督配套制度建设是保证,网上执法监督是关键。推进执法监控系统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执法监控系统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较大经费和增加专职网上监督人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要坚持实际实用原则,注意不能搞“一刀切”和搞形式主义,更不能盲目攀比、华而不实。比如,张家港市公安局没有在督察部门专门设立网上监督中心,没有专门增加网上监督警力,而是根据本局实际,将办案场所网上监控全部整合到指挥中心接警大厅,设立监控专门席位,对全局办案场所进行动态监督,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笔者认为,网上监督中心设在指挥中心接警大厅比较可取。

二要加强系统建设。在执法监控系统硬件建设上,要对办案单位的办案区域、服务大厅、外部场地等部位全方位安装视频监控,做到嫌疑人员进入办案单位以后活动范围全覆盖、活动轨迹无缝对接。网上执法监督中心、信通、警务保障、办案单位等部门要加强网上执法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出现的问题,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同时,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健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维护保障长效机制。

三要整合现有资源。要“借鸡下蛋”、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安网,整合改建公安业务信息系统,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系统平台要简单实用,简明易操作,力戒复杂,突出重点项目,少设计一些“空架子”,避免因系统复杂而增加执法监督部门和基层办案单位的工作负担。

四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实施网上执法监督的前提条件。在处理好共享与安全的基础上,要整合部门监控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搭建统一的网上执法监控平台,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随时查阅,形成监督合力。要将办案场所监控全部整合到网上监督中心、纪检、督察、法制以及办案单位负责人和法制员等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人员终端,不留死角死面,强化常态化执法监督,形成分级监督、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

五要不断探索创新。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坚持“边建、边用、边改进、边完善”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狠抓实践应用,认真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升级监控系统,不断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二)健全执法监督制度,深化预防民警违纪违法源头治理工作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规范民警执法办案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公安机关应加强调研,不断创新,结合本单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从办案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易发的关键环节、重点区域入手,健全完善内容科学、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操作性强、有效管用的执法监督制度,细化流程,严密程序,堵塞漏洞,不断推进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健全完善执法监督制度,确保网上执法监督正常规范运行,确保民警规范、安全执法,强化源头治理,形成预防民警违纪违法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民警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民警规范执法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民警规范执法的理念不都是一入警就树立的,要通过不断地教育才能逐渐养成。公安机关要多措并举,强化对民警执法理念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民警规范执法意识和执法办案能力,筑牢民警执法安全防范思想防线。

一要强化理念教育。可采取主题教育、警示教育、示范教育、预防教育、座谈讨论等方式,加强对民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执法形势、执法安全教育,尤其要利用发生在身边的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规范执法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打处绩效的关系,不断增强民警的政治意识、人权意识、法治意识和规范执法意识,打牢“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思想基础,自觉养成遵守党纪警规、严格依法办案、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习惯。

二要强化业务培训。可通过警衔晋升培训、轮值轮训、鼓励参加司法考试、组织参加庭审旁听等途径,抓好对民警的执法业务教育培训,组织民警认真、深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注重加强新法律法规的学习(比如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关于“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等新规定),引导民警培养与现代法治观念相适应的执法素质,不断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苗头性问题

历史和实践证明,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执法的有效监督是提高制度执行力、预防民警执法过程中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利用网上执法监控系统的远程动态监督、信息电子化存储以及事后情景再现等明显优势,着力强化网上执法监督、预警研判、责任追究,用科技手段确保制度执行的刚性。

一是实行层级监督。首先,办案单位网上自督自查。办案单位值班领导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抓好本单位当日的网上执法监督工作,对民警是否按照规定依法办案进行监督检查,并明确专人实时监控民警办案情况,及时处置各类异常情况。其次,监督部门网上督查倒查。网上监督中心负责全局办案场所日常网上督查工作,纪检、法制、督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负责执法过程中民警违规行为的倒查、核查、通报或追责工作,通过网上巡查、网上倒查,结合现场督察、投诉办理、案件审核或看守所在押人员调查,及时查纠办案中存在各类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法制部门在审核案件时,要把办案过程的录音录像资料和办案场使用情况所作为必审内容,对存在问题下发整改通知,督促落实整改。

二是突出监督重点。网上执法监督分为日常网上督查和网上倒查。有的公安机关网上监督内容越来越多,有限的力量难以承担海量的视频监督。要按照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强调的“重点加强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部位和环节的网上监督”,将网上监督重点放在执法办案(规范执法、执法安全防范)方面,对于窗口服务、警容风纪、内部管理等方面以投诉或追责的网上核查为主。要加强网上执法监督,结合现场督查、联合督察、突击抽查等方式,加强对办案的全程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容易发生违纪违法的重点执法环节、执法部位(审讯、看押、继续盘问、适用强制措施、押解犯罪嫌疑人出所辨认、鉴定、就医以及审讯室、候问室、看守所、拘留所等)的动态监督,及时查纠存在问题。

第8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保障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城市大气重污染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降低大气污染危害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环保部关于印发〈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和应急减排措施修订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17〕86号)、《关于印发<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的通知》(鲁厅字〔2017〕35号)、《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2018〕875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省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的通知》(鲁政办字〔2018〕217号)、《省环保厅关于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函》(鲁环函〔2018〕503号)、《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行动计划(2018-2020年)》市工信局《关于印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重污染天气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滨工信字〔2019〕3号)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在县区域内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应急处理。

1.4方案体系

主要包括总则、应急预防、预报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公开、组织领导、监督问责7部分。

l.5工作原则

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协调联动。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督促全县经信系统及时启动响应措施,加强工业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源应急管理,协同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重污染天气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影响。

划分区域,企业主导。根据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污染区域内的重点排污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按照污染响应等级实施限产限排工作,应对重污染天气;经信部门配合环保部门督导企业实施限产限排工作。

2.应急预防

各镇办经委、开发区经发局、高效经济区招商与经济发展科(以下称各相关单位)应当根据辖区内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社会敏感度,列出限产、停产、停工企业和工地名单及应急响应优先次序,并与相关单位签订应急责任承诺书。列入限产、停产名单的企业要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减排方案并报环保部门审核、备案。

3.预报预警

3.1预警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统一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标,AQI日均值按连续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均值计算。根据重污染天气的严重程度,预警分为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3.2监测预报

县工信局根据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环境空气质量为实施方案决策依据。

3.3预警与解除

3.3.1预警

以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预警情况为依据。

3.3.2预警调整与解除

根据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信息及时调整或解除。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对应预警等级,实行三级响应。由轻到重依次为III级应急响应、II级应急响应、I级应急响应。

1、当黄色预警时,启动III级响应;

2、当橙色预警时,启动II级响应;

3、当红色预警时,启动I级响应。

4.2响应程序

(1)接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预警信息通知后,县工信局第一时间将预警通知转发至各相关单位,并按照预警级别要求督促各镇办、开发区、高效经济区立即启动响应措施。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镇办经委、开发区经发局、高效经济区按照预警级别要求,与环保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行政,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确保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按照程序督促和落实相关企业采取相关停、限产等响应措施(限产、停产、停工企业和工地名单及应急响应优先次序由县及各镇政府、开发区经发局、高效经济区根据辖区内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社会敏感度确定)。

(3)预警响应启动后,各镇办经委、开发区经发局、高效经济区招商与经济发展科要与相关企业及时沟通,确保应急措施采取的同时,企业设备运行和人员安全。

(4)接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预警解除通知后,县工信局需汇总各镇办、开发区、高效经济区预警响应情况,并及时总结向县政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报。

4.3响应措施

达到响应预警启动条件时,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将统一预警,预警信息后,县工信局及各相关部门须按照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的职责分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切实落实并监督相关企业和单位采取响应措施。

(1)黄色预警(Ⅲ级)响应,工业企业减排措施。按照“一厂一策”,通过停产或停部分生产线的限产方式实现减排,优先选取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能够快速安全响应的工艺环节,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落实错峰生产调控措施;铝冶炼行业、火力发电行业通过严格执行减排清单中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实现减排。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限产10%.涉VOCs排放的金属制品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设备制造业及家具制造行业,喷漆工序停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除错峰生产企业外,其余企业铸造工序、彩涂线限产50%,橡胶和型料制品行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限产20%,塑料包装容器行业限产50%。

(2)橙色预警(Ⅱ级)响应,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限产10%或20%,部分企业停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除错峰生产企业外,其余企业铸造工序、彩涂线停产。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中的装备制造业限产30%

(3)红色预警(I级)响应,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医药行业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限产20%或30%,部分企业停产,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限产50%。

4.4响应终止

具体负责科室及各相关单位应根据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预警级别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响应级别及响应措施。预警解除后,自然终止应急响应。

4.5后期评估

各相关单位要组织对每次重污染天气应急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除Ⅳ级响应外,其他应急响应终止2个工作日内,应急响应情况报送县工信局,评估报告应包括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

5.组织领导

5.1组织机构

工信局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办公室(简称“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工信局局长担任,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成员名单见附件)。

应急指挥部的办事机构为县工信局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工信局

办公室主任担任。

5.2机构责任

主要职责包括:1.编制本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专项实施方案。2.配合县环保局督促各镇(街道)、开发区及高效经济区落实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工作。3.重污染天气应期间,参与落实和督促各镇(街道)、开发区及高效经济区应采取限产停产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4.完成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9篇:预警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押罪犯构成显现出新的特点,三涉罪犯、暴力罪犯明显增多,这些罪犯罪重刑长恶习深,暴力倾向严重,消极思想活跃,有可能随时爆发突发性事件,甚至有些罪犯无时不在伺机实施脱逃、暴狱等。因此,科学地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监狱系统的突发事件防范处置机制,将是未雨绸缪之举,是提高监狱改造质量,促进监狱经济发展,保证监管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之一。笔者试就构建监狱防暴应急处突机制进行初探,以供商榷。

一、处突机制的内涵及结构

监狱防暴应急处突机制,是建立在监管安全预警基础上,以突发事件处置管理为中心,借助安全信息论、安全控制论、安全系统论、安全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合理配置各种资源,防范和处置监狱罪犯脱逃、暴狱、劫狱、劫持人质等突发性事件的针对性措施和对策。广义的防暴应急处突机制是一个大系统,由预警系统、防范系统和处置系统3个分系统构成,贯穿突发事件的前、中、后三个过程。狭义的处突机制侧重于事中的管理和调处。本文所论及的处突机制是从广义上进行探索的,力求体现防范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二、处突机制的运行程序

(一)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是处突机制中的初始系统。该系统将完成对监管改造中影响监管安全诸多因素所涉及的引发突发事件诱因,进行研究、收集和分析,通过判断、评价和数据处理及组织决策,作出处置结论的运行过程。当统计参数达到安全临界点时,把所获得的结果提供给下一个系统,即防范系统,并进入该系统的运行之中。

1、建立预警信息收集系统。首先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收集网络布局。形成以一线民警为主的警察收集网络,以耳目、信息员为主的罪犯收集网络,以监控中心、监听网络为主的科技收集网络,以罪犯亲属、原工作单位、公安机关为主的社会反馈网络相互配合的监狱安全信息网络格局。确保预警信息的真实、准确、全面、有效。相应地在监狱推行预警信息日收集汇报制度,以弥补每月的监管安全排查制度时效性差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将有脱逃、暴狱等倾向的罪犯纳入视线,做到敌动先知。其次,突出对罪犯个体情况(尤其是新犯)的摸底排查。每名罪犯除了狱政管理档案外,还应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犯罪、违规行为轨迹档案,通过对三者的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客观了解罪犯个体的改造趋势,我们可以把摸查的关口前移到办案和收押的公安机关、罪犯原单位、居住地村委会、居委会,让监狱提前掌握罪犯的异常情况,如:有重大漏罪或家庭变故可能脱逃的罪犯,系黑恶势力头目可能被同伙劫狱的罪犯。

2、建立预警信息分析系统。严格落实监狱每月,监区每旬,分监区每周,一线民警每日开展的狱情分析制度。重点分析罪犯的倾向性问题和规律特点,排查漏洞,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消除隐患。

3、建立预警信息处置系统。对分析结果,监管安全可以实行四级预警机制,即绿色预警(正常状态)、黄色预警(注意状态,指罪犯存在脱逃、行凶、暴狱、劫持人质等潜在的隐患)、橙色预警(紧张状态,指罪犯脱逃、暴狱、劫持人质等隐患已升级为谋划阶段,突发事件一触即发)、红色预警(紧急状态,指罪犯暴力行为现实危险已发生,并演变成突发事件),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置对策。

(二)防范系统

防范系统是由防范机构和控制技术构成,依据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对危险对象中安全状况所处于危险指标状态进行各种早期预防、控制与化解的过程,如:

对黄色预警信息,由监区整合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关键抓好“四早”,即早预警、早分析、早处置、早转化,有效把矛盾化解在萌发状态。狱内侦察科可在此阶段提前介入,指导监区开展工作,并向监狱领导汇报。

对橙色预警信息,此时由业务部门会同有关监区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措施进行处置,重点做好“三防”,即防局面失控、防措施失当,防矛盾扩大。

对红色预警信息,此时由监狱、监区按应急预案共同处置,抓好“五项工作”,即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各方力量的科学连动,后勤保障的合理供给,舆论导向的有效控制,现场证据安全保护等,强调防暴应急处突的科学性、有效性。

防范机构是针对监狱安全状况建立的研究管理部门,即监狱领导层,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形成监管安全防范系统的三级网络,建立各网络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和技术处理体系。

控制技术是以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实施防范控制的过程,按实施对象不同可分为宏观和微观控制技术,按实施方法不同可分为思想预防、制度预防、技术预防和环境预防,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人防、物防、技防。二十世纪前,我们主要采取人防和物防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关于这两方面的论述很多,本文不再赘述。随着监狱经济的发展和形势变化,技术预防将成为我们十分重要的防暴处突手段,现代与传统处突手段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技术手段参与。笔者认为,防暴处突应当注意下列应急设施的建设:

1、监门关封设施。监狱的主要监门(大门、各监区的门)都应当实行电子控制,平时由监门附近的值班室控制,在特殊情况下,由监狱的监控中心控制。一旦发生犯人暴动、骚乱等情况,值班室或监狱的监控中心都能迅速地关闭所有监门,实行隔离封锁,防止犯人互相联络和情绪恶性膨胀,避免事态的扩大和恶化。

2、报警设施。我国的监狱通常都比较重视监狱围墙的报警设施,如果有犯人靠近围墙,警报器就会发出响声,提醒看守人员和武装警察采取措施。但是,相比较而言,对监内的报警设施建设得不够。为了更好地保障监管安全,一是要加强固定报警设施建设。监狱应当像银行那样,在犯人可能到达的办公室、办公区、值班室等的隐蔽部位,安装报警按钮,使工作人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能够迅速按钮报警,请示援助。报警按钮的安装,既要隐蔽,不为犯人所知,又要便于使用,使工作人员能够在从事正常工作或保持正常姿势时,就能按压按钮。二是要加强随身报警装置建设。监狱应当给一线民警都配备一个随身携带的报警装置,使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寻求援助。监狱应当有一个警报网络,实现自动化管理,当按了报警按钮或装置时,监控中心就能立即知道出事地点,并能立即通知相邻区域的工作人员和专门解决突发事件的人员去援助。

3、发电设施。监狱应当有一套备用的发电设备,以便在正常供电中断的情况下,保证监控设备的用电,防止因断电而出现犯人趁机越狱、暴动、骚乱等现象。

4、通讯设施。应当有一套备用的通讯系统或设备,以便在发生人为破坏事件、事故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能够在监狱内部互相联系和向外部通报情况,请求援助。应急通讯设施应当定期维修,保证它能安全、高效地运行。

5、其它设施。发达国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大多使用高科技成果装备其监狱管理设施。比如,美国在监狱管理设施的设置上,普遍采用了现代监视、监听、报警、探测、防暴、通讯、信息、微机等先进技术。为防止罪犯实施暴力行为,美国监狱大多利用常规技术使监狱设备具有坚固防损、不易拆卸等特点,不给罪犯提供假借的武器;使用新兴防暴技术装备了既能一下将罪犯击倒又不会使其丧命的飞袋;在紧急情况下逐一连接形成盾牌墙的“瓦萨盾牌”;可将罪犯击昏但不致其丧命的软质子弹,等等。再如,英国有的监狱在围墙内20米处筑有第二道篱墙,在两墙之间安置地音报警器,如有人从内部靠近围墙,立即会被发现;门卫在装有防暴玻璃的坚固的掩蔽所内执勤;用现代化电话通讯系统控制着大门开闭,等等。

6、注意各种技防技术的相互配合。技防技术在监狱的运用是多方面的,注意各种技术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监控技术在监管控制罪犯方面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1)在一般监控方面。将闭路电视的摄像头、监听器、微光电视的摄像头等安装在监舍、活动区等罪犯学习、劳动、生活的现场,可发现异常情况,掌握可能出现的预谋犯罪和违反监规、监纪的人和事,为加强监管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通过电话、无线电收发机、对讲机等通讯设备,可加强监狱内部各部门之间、各监狱、有关单位之间以及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络,做好日常监管工作。

(2)在重点防范方面。使用闭路电视监视器、监听器、探测器、夜视仪、微光电视等监控“危顽分子”的活动,对特别重要的部位、最危险的罪犯,可采用报警器及监听器、监视器等综合报警装置;同时可用摄录像机等记录现场情况,用监视器、监听器、夜视仪等秘密监控嫌疑犯,用防暴器材、对讲机等制止暴乱、围捕犯罪分子等,为揭露和打击罪犯的重新犯罪提供线索和证据。

(3)在防逃、制逃方面。发挥监听、监视、探测器、报警器、通讯设备的作用,监控有脱逃危险的罪犯的活动。对正在进行脱逃犯罪活动的罪犯发出警报,及时制止其犯罪活动,即使罪犯已逃出警戒线也能迅速将其追回;在追逃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交通工具,以便迅速捕回逃犯。各类报警器均可同摄像机、录相机配合使用,以记录罪犯的脱逃犯罪情况、脱逃罪犯的人身形象,以便于追逃工作的迅速开展,也可作为罪犯脱逃犯罪的证据。

(三)处置系统

处置系统是对预警系统和防范系统中经过预测、监测、预警、控制防范等预防性措施后,仍存在不安全状态的可能性因素,进行降低事件发生和启动紧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的一系列过程策略系统。其中包括:针对突发事件的指挥中心,决策程序,组织系统,获取信息程序和应急措施,直至实行法律程序和管制。

1、组织指挥体系。监狱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及办事机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由监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其它党委委员为成员,负责监狱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决定启动、终止防暴应急处突预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对整个行动进行监督和下达指令;决定有关重要事项,提出重大决策建议,制订处置措施,并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工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事机构(应急指挥中心)由分管副监狱长担任主任,相关业务科室人员为成员,主要负责迅速组织各应急行动小组及相关人员到达指定位置;现场指挥实施相应的处置措施及处理其他紧急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现场动态;负责信息监测、采集、汇总、分析与组织协调,及时向监狱党委报告,提出预警及预案启动的建议;根据指挥部的指示,制定应急措施,督促、指导各应急行动小组开展应急工作;跟踪了解事件的进展和处置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结束应急行动,并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就突发事件的原因、经过、后果(伤亡、损失情况和影响)、责任追究、经验教训等写出调查报告报指挥部;指导日常防控和宣传、教育工作;承办上级和监狱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2、执行体系。防暴应急处突具体任务可分成若干小组执行。

(1)警戒组。负责事发现场和的安全警戒工作。当接到狱内突发事件报警信号时,立即分两班人员迅速组织现场及现场周围布控,遣散围观人员;同时沿监管墙实施警戒,严防罪犯越狱和社会不法分子侵扰,阻止闲杂人员靠近。

(2)防暴机动组。负责追捕、控制人员、接送罪犯等。具体任务是在指挥部的指示下,执行现场各种制暴处置措施;掌握相关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及时向指挥部反馈有关信息。

(3)监内稳定组。负责紧急状况下对罪犯的现场管理教育,组织各押犯单位将罪犯收监落锁,稳定局势,开展政策攻心,分化瓦解,作好罪犯的思想稳定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生活、医疗、警戒装备及其他用品的供给保障。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到达医院及事发现场待命;准备好医疗、抢救用品,对伤亡人员实行紧急救护,同时作好紧急情况的伤员转送工作;负责所需生活物资、武器装备等的供给和调配。

(5)交通通讯组。负责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的交通、通信工具的供给,以及交通的疏导指挥、通信联络。

(6)宣传报道组。负责作好对事发单位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宣讲工作,以及对外界的政策宣传、舆论引导等事项工作。

(7)侦察组。负责事件现场的保护、勘查、取证,为今后打击罪犯的重新犯罪提供线索和证据。

3、报警体系。监狱内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第一目击警察和责任警察应同向所属单位和指挥中心报警,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按预案发出警报,带班民警迅速收监或原地警戒等侯指令,其他民警闻警后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指定地点集合听令。

4、针对性措施。本措施以某无武警驻守监狱作为参照系进行模拟配置。

(1)群众性事件行动方案:

若在监狱区域内发生针对监狱的狱劫、毁坏监狱财产、警戒设施及其他严重行为的群众性事件,警戒组应进入警戒岗位(警戒区域视具体情况而定),防暴机动组和监内稳定组迅速进入现场,其余人员协同狱内干警稳定监内秩序。

首先应对群众进行政策性教育,争取通过劝阻来缓和事态的发展;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制止,并将肇事首要人员扭送至公安机关进行处置。在事件发生之初,宣传报道组同志及时将情况上报政法领导机关和通知驻地公安机关前来增援处置。在制止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只许鸣枪示警,不许枪口对人(但是对持械、持枪进行劫狱的可依有关规定进行特殊处理)。

(2)犯群性事件行动方案:

当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指挥部领导成员迅速集中,各警察应在最短时间内赶至指挥部指定地点,各组组长根据具体情况迅速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接警。各押犯单位应相互配合,迅速对押犯进行清点收监,并对押犯做好思想稳定工作。

警戒组同志接警后,应立即领取枪支弹药,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分两组赶赴和事故现场。当监内发生事件时,在墙四周及门卫分别由两位民警配备“五六”式冲锋枪一支,子弹一个基数负责控制警戒,严防罪犯越狱和社会不法分子侵扰,阻止闲杂人员靠近。另外安排五名同志配备“五四”式手枪两支,子弹各一个基数,负责事件现场及现场周围布控,遣散围观人员;当监外发生事件时,各人按要求领取枪支弹药,视情形占据有利警戒位置,但首先应保证好监舍区的警戒。

防暴机动组和监内稳定组同志接警后,配备“五四”式手枪两支,子弹各一个基数,视情况按下列方案行动:

①监内发生突发事件时,干警应立即进入事件发生现场,规劝或命令罪犯立即停止活动,同时尽快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工作。

②当监内现场被犯罪分子完全控制以至警无法进入时,应当利用广播向罪犯喊话,采取政策攻势宣传我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力求分化瓦解滋事罪犯,发挥劳积分子的内部规劝作用,争取中间分子,直至平息事件。

③当罪犯劫持警、职工或其他人员作人质时,干警无法近身时,应采取喊话方式稳定好人质情绪。同时利用攻策攻心,督促其主动放弃人质,确保人质安全。若罪犯仍负隅顽抗,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对人质进行解救,为人质安全计有必要可以击毙肇事罪犯。

④当罪犯纵火想焚毁监舍或厂房等部位时,应立即组织干警和动员服刑人员制服纵火罪犯和投入到灭火工作中。若火势猛烈无法控制时,应迅速拨打火警。

⑤当接到监外突发事件报警时,应立即赶赴现场,视其情形果断地就地处理。

⑥若突发事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迅速向上级政法机关和驻地政法机关报告及时取得联系,请求增援,平息事态。

后勤保障组、交通通讯组、宣传报道组和侦察组同志接警后,应迅速进入岗位,在指挥部的指挥下作好相关工作,并做好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认真保护好武器弹药库、计财科、档案室、狱政科及狱侦科档案室、配电房要害部位,确保万无一失。

(3)下班后及节假日发生群众性事件和犯群性事件行动方案:

若在非工作时间发生突发事件时,按以下行动方案执行:

①监狱值班领导接警后立即向监狱主要领导报告并迅速组织留守值班人员成立临时指挥部;

②机关值班女警察负责通知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接警后立即召集本部门人员在20分钟内赶到在指定地点集中;

③监狱值班领导将当日机关值班人员为警戒组承担警戒任务,女警察负责门卫值班,各监区值班人员负责本监区的警戒及管理工作;

④人员到位后,应急指挥中心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

(4)追捕行动方案:

方案一(罪犯脱逃时间不超过2小时内执行)

①警报响后10分钟内,指挥中心成员到位,并立即调集所有车辆集中,通知休假、请假人员在指定地点集中,机关警察在狱办公楼前集中待命,监区警察在本监区集中待命。

②各押犯单位在警报响后10分钟内将罪犯点名收监完

毕。逃犯所在单位立即向指挥中心报送逃犯资料。

③警报响后10分钟内,狱政科、狱侦科、政治处将枪支、弹药及警用械具准备完毕并报告指挥部。

④出动追捕小组向逃犯重点逃窜方向追捕,如不能确定重点逃窜方向,则出动若干个追捕小组从监狱四周搜捕逃犯或者在详细收集研究逃犯情报资料的基础上,经指挥部研究,往逃犯可能出现的地点派出追捕小组。

⑤在监狱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交通干线设置堵卡点,盘查过往车辆和询问行人。

⑥各追捕小组及堵卡小组无指挥部命令,不得擅自改变追捕路线或堵卡地点,也不得擅自撤回。

方案二(罪犯脱逃时间超过2小时执行)

①按方案一设置堵卡地点。

②在详细收集研究逃犯情报资料的基础上,经指挥部研究,往逃犯可能出现的地点派出追捕小组。

三、防暴应急处突机制的完善

(一)建立监狱警察危机意识培训机制。“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监狱警察必须具备敏感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才能利用科学手段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1、建立监狱警察安全意识培训机制。每年至少要对民警进行2次安全知识专题培训,通过讨论、反面教育等方法,引导警察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的风险,提高安全意识。

2、建立处突实战演练机制。要围绕提高警察收集、分析、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采取经验交流、业务论坛、岗位练兵、考试考核等方式,提高警察处突专业化水平。其中强化技能训练和模拟训练,每年至少进行2次针对防脱逃、防挟持人质、防暴狱等不同课题的处突演练。

3、建立防暴处突责任机制。对收集预警信息及时处置、制止罪犯脱逃、暴狱、行凶等监管事故的,应在精神、经济上重奖,激发警察防暴处突工作热情。反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以提高收集、分析、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性和超前性。

4、建立防暴处突事件数据库。对监狱系统中已发各类典型事件的发生原因、产生后果及解决办法进行分类汇编成册或制成影视资料,作为监管安全培训教材,增强警察风险意识。

5、建立监狱突发事件警示室。以监狱发生的现实案例为素材布置展室,通过参观展览,增强警察对狱内突发事件的直观效果,提高其危机意识。

(二)建立罪犯心理状况评估机制。在人的行为机制中,生理、心理、思想在不同的层面上发挥着支配作用。任何犯罪的行为都是受其心理的驱使才得以实施的。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罪犯的心理状况,采用科学的技术指标考核,创建良好的罪犯心理状况评估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罪犯入监后,监狱警察要依据心理学原理,及时从罪犯年龄、刑期、前科、家庭背景、家族病史、案情认识、作案手段及同案情况等方面,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对测试结果与基数指标(依据心理学原理,归纳总结已往能够正常完成改造进程罪犯所做的心理测试得分结果的平均值为基数指标)相比较,偏离该基数指标越远的罪犯其存在危险性将越大。这就需要监狱警察重点关注,做好控制工作。此外,在罪犯改造过程中监狱警察要结合罪犯个体情况、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诸多因素,加以具体分析,拓展罪犯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在监狱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按照监狱警察的要求,积极参与到减少和防止危害进一步发生的行动中来。同时还要深入研究罪犯心理反应最为敏感的因素,如行政奖励、岗位设置等,探寻各类因素对罪犯心理状况的影响,寻求有利于罪犯改造的因素,激发罪犯积极向上的改造心态,尽可能控制和消除各种消极因素对罪犯的影响。

(三)建立预警系统的配套机制。

1、建立社会化的预警机制。监狱机关的防暴应急处突机制要尽可能最大化调动社会资源,更新联防观念,拓展联防预警的新领域,建立依靠政府、政法、武警、卫生、交通、通讯等部门合作的联防预警机制,监狱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寻找合作平台。监狱可以为社会提供如警示教育、向公安机关提供罪犯的活体数据、提供危险犯刑释后的资料作为其重点监控人口产资料,配合政法部门的工作;利用“三共”活动的平台进一步密切与武警的关系等。监狱在与各部门的合作中,要善于借助上述部门的力量来教育改造罪犯,提升监狱的防暴处突的预警机制。

2、突发事件警源分析排查制度。对危及监管安全的各类隐患要定期排查,在排查中突出抓好突发事件警源的摸排工作,对可能演变成突发事件的隐患盯进行控制。

3、突发事件警源登记制度。对分析出来的突发事件警源要进行登记建档,实时检测、评估、监控。

4、重大警源报告制度和例会制度。突发事件警源控制的责任单位要定期报告警源排查情况和警源隐患治理情况,党委在每月党委召开的监管改造工作例会上就此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