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1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法国流行趋势公司style—vision Asia创意总监,Agnes女士多年从事生活方式的流行趋势研究,对中国消费市场和时尚行业有深入的研究,并一直致力于为中国服装品牌企业提供和解决针对性的趋势和设计方案。

如今品牌的运作越来越脱离不开流行趋势,时尚瞬息万变,今年还流行复古的小分领,明年科技运动风就该上演,流行趋势用好了,能够助推品牌的零售终端,用不好也会造成滞销的库存,怎样用好流行趋势这个隐形推手呢?本期,我们与法国资深流行趋势研究专家Agnes Kubiak一起解析品牌运作中的潮流趋势!

关键词:适应时展的创新理念和市场消费告。

Agncs Kubick:流行趋势并不是由某个品牌或展会所完全决定的,流行趋势的核心元素是创新理念与市场消费者。我们通常会认为那些高高在上的国际大牌每季的就代表着流行,其实不然,国际展会的新型面料技术以及富有超前创新设计的图案和花型都会被一线大牌的设计师们所采用,就像我们在四大时装周秀场上看到的花型,早在几个月前的国际面料展会上就出现过。当然,品牌自己研发的面料、花色以及款式也能掀起一股流行风潮,只有那些得到市场认可或者通俗来说那些大规模的被世界各地借鉴、效仿的设计才算真正引导了国际流行趋势。

四大时装周会给我们带来最高端的创新理念,而真正的流行趋势是和各个不同的企业与产品市场需求相结合。

采访实录

关键词:

不要把目光永远投向大牌的,认清你的顾客需要什么!

Agnes Kubiak:加强对趋势的理解。流行趋势并不是一味的跟风,盲目寻找时装周的新款或是趋势资讯。流行趋势是对一个品牌未来走向的预测,而这个未来的走向取决于消费者的未来需求,因此对品牌的定位,与对未来消费者需求的把握要加强,只有为未来而准备的设计才是能经得出市场检验的设计。目前国内服装品牌对流行趋势的运用度不够,依然不知如何有效利用流行资源,因此与专业流行趋势机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取舍、改良。

Agnes Kubiak:趋势是否适用依然决定于市场方向,由于不同终端消费者与不同的理念,因此需要对国际性的流行趋势加入一定的中国市场分析的取舍与改变,就如前几季非常流行的复古风潮带来了夸张的肩部轮廓和大廓形造型,还有一些极具创意的图案花样,设计师在选择流行趋势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适当的对流行进行“市场化”设计和改良设计。

当然,每个品牌都有其自身的独特风格特征,在对国际流行趋势进行筛选整合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品牌独有的风格,这样不会造成市场上“同质化”产品的尴尬局面,当然这也有利于品牌自身形象的保持和提升。

关键词:技术含量、低成本、高品质感、设计原创性和避免同质化。

Agnes Kubiak:挑对一块好的面料,设计就成功了一半。一块好的面料必须同时具备三点:技术、品质、设计。

在技术上,中国的纺织企业已经在不断的提高创造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革新也突破了面料的高品质,在手感与外观等因素上,技术的创新也让那些传统观念中的化纤混纺面料不再表现出廉价质感,“低成本”“高品质感”越来越成为未来材质的开发趋势;

判断一块面料是否是好面料不能仅局限于外观设计,设计师要对手中拿到的面料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要考虑制作成衣后的服用性能。如今,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面料成份的配比,高科技含量也会增加印象分。

设计师在挑选面料中也要把握面料的流行性和原创性,避免面料花样和肌理的重复,造成所开发的商品“市场同质化”,影响销售。

关键词:技术突出,设计创新有待提高

Agnes Kubiak:通过每年举办的中国流行趋势面料大赛,我们也看到了国内纺织品行业为产品的不断创新而做着努力,不过更多的仍然偏向技术研发,面料的美观与设计创新上相比国外仍然有所不足,中国的纺织企业应该逐渐将开发中心转移到设计研发上,若不加强对设计概念的理解与重视,国内纺织品行业将会进入一个无法前进的瓶颈。另外,面料设计师与服装设计师以及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也很重要。

关键词:化纤混纺将成趋势材料。

Agnes Kubiak:每一种纤维和面料都有其不同的市场,不过在当下棉的价格上升的环境下,一些化纤混纺面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材料成本,混纺技术也弥补了天然面料在性能上的不足,保持面料的高品质,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制造与创造的转化阶段

Agnes Kubiak:优势在于中国的制造业现在十分强大,劣势在于仍然处于制造阶段而非创造阶段。有效利用制造大国的绝对优势,今后应努力加强设计理念的创新性,使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可以说全球都瞩目的中国有新的发展。

第2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也推动者机械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推进,实现其对社会的优势,加大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最佳途径。机械制造行业必须要对其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评估,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走向与发展重点,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在之前的传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其与传统技术也不尽相同,具有比传统技术更具优势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自动化技术的特点表现如下。

(一)具有综合化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相比较传统技术,综合化特点更为显著。其不仅在提高产品的使用率方面得到了提升,同时在运用机械进行产品加工之前的调查、产品加工之后的服务方面得到了提升,其自动化已经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达到调查、生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具有系统化的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其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自动化技术相融合,让各项技术均结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通过系统的控制达到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其系统化的特点非常明显。机械制造自动化需要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同时结合传统生产制造技术,将两者在系统中进行优化,提高其在实践操作中的性能。

(三)具有一体化的特点

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优势,仅仅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只是一个方面,其同样要对自身的业务空间进行拓展,形成产、供、销、售后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机械制造自动化则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让企业所涉及的经营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还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在系统应用的范围内进行综合管理,保证了企业时间成本的节约,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资金成本的压缩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进行发展,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同样对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行准确掌控,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发展沿着市场的需求前进,保证企业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评估就成为必须。只有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让企业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地位。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相融合

智能化与自动化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机械自动化方面也同样如此,其也是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也在系统中不断融入更加智能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行方式,使其操作更加自动化,能够极大的节约人力成本的投入。比如,建立人机之间的互动模式,增加人机之间的对话操作,在系统可操作的基础上,建立人类思想指令操作模式,让机械能够依照人的意志进行设备运行。并且,机械自动化还建立了自检模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动停止运行或者自动进入检修系统。随着科技学技术的进步,多核CPU、高频CPU以及RICS芯片也被应用到系统中,将智能化操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也将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情况下,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甚至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将多媒体应用到机械制造自动化中,能够让人们更加形象、直观地看到机械操作的全过程,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多媒体与机械制造的结合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声像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显示屏幕将技术操作的过程进行展示,并配以相应的声音、图像的内容信息,让整个产品制造过程更加具有可控性。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能够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低的成本条件,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是各个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同样也是各个企业所必然需要的,将会受到企业极大的欢迎。

(三)低碳节能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所提倡的低碳节能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在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促进低碳节能社会的实现。机械制造行业同样需要对低碳节能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促进我国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机械制造自动化强调运用更加低消耗的材料进行生产,强调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追求低损耗高产出,建立绿色的发展环境。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对生产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从产品生产、包装以及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建立一系列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进行创新研究。并且,机械制造自动化还对产品的回收利用寻找新出路,增加废旧产品回收力度,从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结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动需要自动化的应用,这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也是进行机械制造行业改革的关键,更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技术要求。只有加大对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究力度,不断推进其精密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进程,才能让其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才能让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做到高效,让我国的机械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保证我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参考文献

[1]郭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52.

[2]于世光,陈伟,臧传尚.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139.

第3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1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特点

1.1符合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

与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相比,自动化的机械制造在实际的生产中展现出了更高的效率。自动化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产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自动化,可以将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1.2技术上更具先进性

机械制造想要实现自动化,就离不开工作先进的科技。科技对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离不开各种先进的加工设备。其次,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离不开先进的动力系统。最后,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储存与传输设备。

2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优势

2.1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自动化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自动化生产中,由于人工操作导致的失误将大大减少,产品的合格率将得到显著提高。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凭借精密的运算来发现和规避人工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流程进行自动化的工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此外,在机械设计中,还可通过自动化来设计更多更好的产品,增加产品的种类。

2.2有利于维持机器的最佳状态

自动化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更加优化的调整与改进,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满足生产需求,更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根据设备的运行时间、运行方式等数据随时进行合理的调整,保障设备随时以最佳状态投入生产工作。这是由于自动化生产具有重复性,只要对最初的加工数据进行正确的设定,之后的生产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这时,只要保障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并定期对机器进行相关检修,就能够保证生产设备在最佳的状态下稳定运行。

2.3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

众所周知,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一直存在着生产安全上的风险。在应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之后,这类风险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避免。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可以及时的发现设备中出现的故障或隐患,并对工作人员发出预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设备发出的预警信息,及时地排除故障与隐患。另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意味着在生产设备附近需要安排的员工变少。这样即使万一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规避。

3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实现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目前机械制造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而且目前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例如CAMELVEW,这是目前机械制造自动化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这套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其对于产品设计与生产效率的提升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机械制造行业与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必将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使得产品的设计更加合理,生产效率得到更大提升。

3.2实现机械制造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

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呈现出越来越智能化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越来越显著,并不断向更深的层次前进。智能化的出现与发展,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巨大的作用。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应用数字技术,可以使系统更加快速的完成对于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对于产品设计及生产流程的高仿真模拟,从而更加快速的完成设计与生产。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制造行业中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将会更加精确,生产流程会更加方便简洁。

3.3促进产品设计科学化

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设计人员首先要设计图纸,之后经过一系列繁琐的路程才能够完成产品的设计工作。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机械设计工作将有望实现虚拟化。这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产品设计的效率,更能够进一步保障产品设计的精确性与科学性,缩短设计需要耗费的时间。此外,现阶段我国已经部分实现对于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进程将会越来越快。

3.4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的机械制造行业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改变来适应这一趋势。而要真正适应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的理念,就必须在生产活动中做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与原料的利用效率。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机械制造行业必须加大力度引进环保与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尽最大努力减少企业的生产对于环境的危害。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机械制造行业,其自动化设计与生产的流程必然会加入越来越多的有关环保的模块,以适应国家、企业与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硬性需求,并将成为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凭借着这些优势,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自动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现今,自动化已经成为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技术手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企业必须认真分析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其对于机械制造行业能够提供哪些帮助。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自动化的升级与改造,这样才不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才能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促进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毛达望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工学系

参考文献:

第4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本文依托“全球化”的大背景,结合山东自身经济现状与资源特征,对“全球化”视角下山东经济的整体定位做出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山东经济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可以理解为人类的活动、思想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影响且呈现趋同趋势。这种趋势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交往的便利和密切而愈发明显。在经济领域,“全球化”可以解释为越来越多的资源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被配置的趋势,具体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国际生产之中,以及商品与服务的生产和交易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趋同。

(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国际生产之中

首先表现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全球国际贸易额的持续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FDI表现出总体持续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在80年代之后开始发力,90年代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在21世纪的前10年虽然经历了网络泡沫破灭和次债危机后的两次回调,但总体还是呈上涨趋势。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UNCAD)的估算数据,2010年全球FDI已开始实现了次债危机后的复苏,由2009年的1.11万亿美元增长为1.12万亿美元。FDI代表了国际资本参与国际生产的形式,因此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正在参与到国际生产之中。

全球国际贸易额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趋势比FDI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按照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近40年以来,全球贸易额除了在此次次债危机之后出现了明显下降之外,其他时间的下降趋势几乎不明显。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数据称,2010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额已经实现了25%的增长,显示次债危机并不能阻挡全球国际贸易额持续增长的步伐。全球国际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代表了越来越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正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参与到国际生产之中,体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表现为国际贸易的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本身的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国际贸易增长持续高于世界经济本身的增长。虽然在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国际贸易的下滑要大于世界经济的跌幅,但总体来看,近40年全球国际贸易还是以远高于世界经济本身增长的速度在增长。国际贸易远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说明有更高比率的产品和生产要素被纳入了全球化的流通体系,这一点更加精确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商品与服务的生产和交易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趋同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不断增长使得全球从商品到服务、从生产到销售等各个领域的标准全面都出现了趋同的趋势。1980年生效实施的《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促进了货物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标准趋同。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SO9000又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标准趋同。2006年,中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代表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化过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反映了会计服务领域全球标准趋同的趋势。

标准的趋同绝不仅仅限于某一个或者几个领域,而是呈现全面趋同的趋势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这种趋同的趋势将继续全面深入发展。

二、“全球化”视角下的山东经济整体定位

“全球化”已经打破了发展经济学中传统的区域内产业间平衡增长理论(Balanced Growth Theory),转而诉诸于通过不同区域侧重点不同的产业不平衡增长(Unbalanced Growth),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整体平衡增长。在全球化视角下,世界经济可以看作一个统一的宏观经济产业链。经济主体在这个宏观经济产业链中的定位就是要确定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寻求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

(一)首先要考虑山东经济当前的发展阶段特征

山东的数据反映出山东经济正在强烈地加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按照山东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0年山东外贸出口总额仅为155.3亿美元,进口总额仅为96.6亿美元,利用FDI总额仅为29.7亿美元;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山东外贸出口已超千亿美元,达到1042.9亿美元,进口总额则达到845.1亿美元,利用FDI总额也增长到了136.3亿美元。10年间出口、进口和利用FDI总额分别增长了6.7倍、8.8倍和4.6倍,显示出山东经济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加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与此同时,经过连续30多年超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山东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2010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已达近4万亿元人民币,持续位列全国三甲,人均GDP按当前汇率折算已经超过6000美元。2010年山东省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9.1:54.3:36.6。按照钱纳里和泰勒(Chenery. H.& Taylor. L)对于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近期工业的划分,山东经济应该已经进入到了近期工业(Late Industries)时代。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当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将会于2015年左右实现完全工业化。

从产业链的价值维度看,宏观经济产业链可以认为由资源供应者、产品生产者、产品营销与理念设计者三类经济体构成。如果再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初级资源供应者,例如原油、矿山开采等;资源的初级加工者,例如炼油、钢铁的初级冶炼等;低端产品制造者;高端产品制造者;以及产品理念设计与营销者等等。

加工贸易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在山东的出口分类中,加工贸易已占接近一半比重。2010年山东加工贸易出口约占全部出口额的47.8%,这还不包括未纳入统计的部分进口―加工―复出口的产品。整体出口产品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高的机电类和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占到总出口额的60.1%,而这两类产品在山东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占到89.9%的绝对高比。具体来看,机械设备、电器电子、橡胶轮胎三类产品就占了山东加工贸易出口的49.3%。这显示山东经济在“全球化”视角下已经摆脱了初级资源供应和资源初级加工阶段,但是尚未达到产品理念设计与营销阶段,而是处于从低端产品制造向高端产品制造转移阶段。

在“全球化”视角下的宏观产业链中,既然山东经济正处于从低端产品制造向高端产品制造转变的阶段。因此,考虑到适度前瞻原则,山东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的整体定位宜确定在以高端产品制造为主。

(二)其次考虑山东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自然禀赋来看,山东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人口数量方面,按照山东省统计局的测算,2009年末山东省常住人口已达到9470.3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人口密度均列全国第2位。按照山东省老龄委的研究结果,山东省的人口红利将于2027年结束。这也就意味着山东尚有25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可以利用。从人口质量来看,山东省基础教育扎实,义务教育普及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但是高等教育普及率稍显偏低,2010年山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8%,且大量顶端人才留驻省外工作。因为高端产品制造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但是对于顶端人才需求相对较少,所以从人口结构来看,山东经济适宜发展高端产品制造业。虽然也有人提“跳跃式发展”、“发展创意经济”、“发展总部经济”等说法,但考虑到山东经济当前以制造业基础为主,以及缺乏如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顶端人才优势,过度强调超前发展是不合时宜的。这些发展方向只能成为山东高端产品制造定位的有益补充。

自然资源方面,按照2006年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报告数据,山东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49%。但是山东良好的基础交通设施部分弥补了其自然资源劣势。山东其公路、铁路、港口密度和等级均居全国前列。良好的交通设施加上迅速发展的制造业促进了山东资源类产品的进口。近几年,在山东进口商品分类中,铁、铜、铝、煤等矿石资源产品进口量均呈大幅上升走势。例如2010年,这几类产品的进口额增幅均在49%以上,其中铁、铝矿石增幅高达80%左右。

山东的自然禀赋要求山东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适宜整体定位于发展高端产品制造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山东较高素质的一般劳动力,另外也恰当减少现有低端产品制造业对于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山东良好的基础设施又能够保障高端产品制造对资源的基本需求。按照赫希曼(A.O. Hirschman)不平衡增长战略理论中的后向联系原则(Backward Linkages),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山东庞大人口产生的越来越高的内需消费要求也将拉动山东经济转向高端产品制造定位。

三、“全球化”视角下山东经济整体定位的实现途径选择

综前所述,在“全球化”视角下,山东经济在短期内整体适宜定位发展高端产品制造业。然而,实现途径的选择决定了战略意图的可实现性和实现速度,这才是决定山东高端产品制造业能否得以全面较快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具体来看,以下途径将会有助于山东高端产品制造业定位的实现。

(一)学习日韩模式,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山东高端产品制造业

日本、韩国在经济起飞的初期也曾经主要从事于低端产品制造业,且由于文化、地缘因素,山东经济当前环境和日本、韩国在经济转型之初的状况十分相似。山东可以利用地缘文化优势,加大承接来自日韩的产业转移的力度。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大对企业在此基础上的自身创新研发的支持,加快产业升级,发展高端产品制造业。例如钢铁业,钢铁业在我国属于“两高一资”产品,当前的钢铁业在山东和日韩之间的结构布局是山东进口铁矿石生产低等级钢铁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经过进一步冶炼成为高等级产品后再进口使用。例如山东2010年在大量进口矿石的同时,钢材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也分别达到了2.04亿美元和1.36亿美元。这反映出山东钢材生产还处于相对较低层次。因此,山东钢铁业在自身整合发展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引进本领域日韩等国携带技术转移的投资,以投资促进本地产业技术的升级和融合,利用技术的扁平化扩散,促进山东高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山东钢铁也还应该积极将落后产能向更下一层级转移,以腾出空间和资源发展更高端产品,也为发展更高端产品构造资源基地。

(二)大力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山东高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

民营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部门。经验证明,民营中小企业发达的地区都是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然而,民营中小企业又是低端产品制造业最集中的群体。由于经济实力有限,且缺乏有效政策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大多选择从事对资本、技术要求都不高的低端产品制造业。所以,民营中小企业能否转型发展高端产品制造业是能否实现山东高端产品制造业发展定位的关键。

对于以加工出口低端制造产品为主要形式参与“全球化”的山东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当前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的形势已经迫使其产生了转型高端产品制造的强烈意愿,但资本的限制和科技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其向高端产品制造业转移的能力。如果政府政策能够在资本政策方面和科技平台建设方面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一下,例如加大对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建立一个省内高校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交流平台,这将会极大地促进山东民营中小企业向高端产品制造业转移的速度,同时也会大大提高省内高校大量的优质智力资源的利用。

(三)转移引导资本投资方向,注重金融资本对高端产品制造工业的支持

现代工业的发展历史表明,离开金融资本的支持,大规模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相对于低端产品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高端产品制造更具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这就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本对高端产品制造业进行支持。

在低端产品制造阶段,企业更多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来支持生产,而积累的富余资本被大量投入基础建设领域,一方面弥补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初期基础设施不足的缺陷,同时还消化了富余的储蓄资本。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重复基础设施的投资会产生大量的投资浪费,还会降低资本投资的回报率,甚至形成失败投资。高端产品制造业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正好满足了资本的投资需求。因此,政府应当恰当减少对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转而引导支持金融资本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持。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资本密集型高端制造企业的批量形成,夯实山东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基础。

第5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 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出现的特点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地位基础化。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3)机械制造业跨国并购加剧。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4)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3 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下,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四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1)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机械制造业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规格生产产品,而是要求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生产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特殊的需求。

(3)机械制造业全球产品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面向开放的公共平台和社会资源。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机械制造业更新生产策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把我国的机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国际市场,并牢固地占有国际市场,有必要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清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机械制造工艺装备的特点以及我国机械制造工程师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主要方向。

4 21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第6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7月11日

>> 互联网+与汽车工业不是谁颠覆谁的问题,而是谁融合谁的问题 汽车工业经过百年机械和机电时代的发展正进入汽车与互联网融合的历史新阶段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若干研究与讨论 汽车的电子化使汽车工业步入了数字化时代 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目标 移动互联网发展四大趋势 汽车工业的出路 预见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五大趋势 韩国汽车工业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比较 中国汽车工业趋势猜测 我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状况与趋势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 浅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发展趋势 浅议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服务融合 互联网改变银行的三大趋势 影响互联网产业的三大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汽车工业正在步入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等 汽车工业正在步入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等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汽车工业正在步入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7月11日举办的2015奇点创新者峰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表了主题演讲。

李书福演讲道:“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我认为汽车工业正在步入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维修、保险、二手车等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和汽车文化带来巨大的变革。今年,政府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互联网+汽车’也成了最热闹的话题之一。有些企业有了一个概念,就以为自己是苹果公司,只需要富士康公司来代工生产,把自动驾驶看得很简单。我认为,有梦想值得肯定和鼓励,中国梦需要这样的人的积极参与,但对于汽车工业来讲,汽车产品和汽车可能是有差别的。对于那些明明知道自己想法无法实现,意在在资本市场圈钱的人,这就不太厚道了。比较而言,有历史的传统汽车公司出于一贯的谨慎和实干,在互联网企业的围剿中集体失声。” 豪华车价格战其实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

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 戴雷

面对巨大的增长压力,合资品牌拿出了“官方降价”的对策,一线豪华品牌同样承受着不小压力。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认为,“豪华车价格战其实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过去三年来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一趋势从去年7月到目前还在持续加剧。”

“我们一定要关注经销商,跟他们多交流、多沟通,我们要帮助他们保持合理的库存。我们自己定的合理水平是45天,就是1.5个月,这也包括在物流途中的时间。”戴雷表示,“高库存不一定是某一个厂家故意这么做,也有可能它反应速度不够快,所以一定要倾听市场,然后快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

目前英菲尼迪正处于产品密集供应期,新产品将是销量增长的最好保障。英菲尼迪今年还将继续销售渠道扩张的步伐,但也会随着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为了减轻投资人的资金压力,部分新增的网点将较传统4S店规模有所“瘦身”,甚至是展厅加快修店的组合。 红旗品牌的目标为致力于发展和应用引领行业的汽车技术

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大勇

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大勇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会上,介绍了一汽红旗全新的品牌内涵、品牌定位和理念,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同时他透露,“未来,红旗将布局SUV、B、C、D、E级,形成完整的产品线,2020年以前将推出5款以上车型。”

据崔大勇介绍:“红旗品牌的目标为致力于发展和应用引领行业的汽车技术,为驾乘者创造珍贵体验,成为中国第一高端乘用车品牌和国际知名乘用车品牌。红旗共荣获164项专利,整车采用正向研发,红旗品牌还荣获了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这一中国汽车工业里的最高奖项。”结合豪华车市场发展特点,崔大勇提出红旗品牌建设方向:“顺应行业的发展与用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未来的‘十三五’期间不断丰富产品线,坚持品牌‘年轻化、私人化’建设。契合社会发展与时代精神,与国际品牌相区别,红旗将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面向市场打造成被私人用户广泛认可的豪华车品牌。” 只有低端的技术和管理,没有低端的产品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安进

在安进看来,迈向中高端制造,要把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要从质量入手改变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现状。

“做菜刀的就一定不高端?错!如果我们一把刀卖十把刀的钱,咱就是中高端制造了。”安进表示,“不要一提中高端制造,总想到那些很‘高精尖’的领域,企业家首先要把自己手上的产品做到极致。只有低端的技术和管理,没有低端的产品。”安进认为,迈向中高端,要在自己的产品上下功夫。“讲制造精神,本质上就是要追求质量最好的产品。‘互联网+’已成为当下热词之一,无数企业梦想成为‘风口上的猪’――飞起来。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似乎一夜之间,互联网大佬纷纷宣称要造车。传统行业产品要不断地通过互联网技术增加客户的使用价值,这样既能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汽车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升华。” 中华品牌依然像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依然需要投入

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 祁玉民

第7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要素集聚产业转移制造业云南省

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它们在行业与空间的流动对地区产业的集聚起着关键的作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将云南省制造业21个行业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层次,从行业与空间两个角度,通过构建制造业集聚系数等指标,并与其他西南四省进行比较,深入剖析云南省制造业要素集聚过程中的行业分布,以及云南省在西南五省区中要素集聚过程的空间定位,以期对云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路径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云南省制造业要素集聚强度的度量方法

不少学者对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比较[1-4],经过对统计指标的拓展与改进,目前用于测度产业集聚程度的方法主要有行业集中度法、区位基尼系数法、EG指数法、绝对地理集中指数法、相对地理集中指数法、熵指数法、标准差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本文基于以上测度方法特点比较分析,选用杨林涛(2014)建立的集聚R系数法对制造业集聚强度进行度量。

(一)集聚R系数法

集聚R系数法主要是衡量某行业与此参照对象之间的地理分布的差异程度,而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产业集聚度的测算实质也是在考察某行业与此参照对象之间的地理分布的相关程度,其基本逻辑是:若某行业与此参照对象之间的地理分布的相P程度很高,表明该行业地理分布与整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一致程度很高,意味着该行业地理分布与整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较小,从而该行业集聚程度较低;相反,若某行业与此参照对象之间的地理分布的相关程度较低,表明该行业地理分布与整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不一致性,意味着该行业地理分布与整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很高,从而该行业集聚程度较高。因此,在与行业与参照对象之间地理分布的相关程度的相关关系方面,行业集聚度与之存在反向相关关系。据此,行业集聚R系数(Ri)和地域集聚R系数(Rj)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其中,i表示行业,j表示地域,n表示地域个数,xij表示行业i在地域j的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占行业i总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的比重,xi表示行业i在n个地域上的平均份额,实际为1/n,xj表示地域j产业的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占n个地域产业总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的比重,x表示产业在n个地区上的平均份额,实际也为1/n。行业集聚R系数(Ri)的取值范围为0至1之间,越接近于1表示该行业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其中,i表示行业,j表示地域,m表示行业个数,xji表示地域j在行业i的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占地域j总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的比重,xj表示地域j在m个行业上的平均份额,实际为1/m,xi表示行业i产业的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占m个行业产业总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的比重,x表示产业在m个行业上的平均份额,实际也为1/m。地域集聚R系数(Rj)的取值范围为0至1之间,越接近于1表示该地域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二)制造业行业分类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制造业产值与投资集聚的变动趋势,本文考虑数据可得性,结合《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5、2009及2014年制造业统计行业数据口径变化,首先,将2014年统计行业口径以2005和2009年统计口径为基准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式是:(1)将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归入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将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归入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将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归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剔除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及其他制造业。,调整结果将制造业归为21个行业;其次,参考原(2015)[5]的研究中依照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大类的密集程度的惯例分类,将21个制造业行业分为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三大类,具体划分见表1。

二、云南及周边地区制造业要素集聚分析

对于产品内分工下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分析,以西南五省区为对象,以行业和地域两个维度,选择工业销售产值和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六种。两个指标分别计算行业与地域的集聚R系数,以反映西南五省区制造业发展集聚趋势以及投资集中流向。

(一)产值与投资行业集聚分析

结合表1,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在西南五省区的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呈上升趋势,且系数接近于1,表明该行业在西南地域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与之相对应,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呈下降趋势,且系数由2005年接近于1变化至2014年接近于0,表明该行业在西南地域由集聚转为分散发展。除以上2个行业外,其余6个行业的发展在西南地域均未形成集聚。资本密集型各制造行业资金流向在西南五省区的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接近于1,表明在西南地域资金正不断向这两个行业集中。除以上2个行业外,对其余6个行业的投资在西南地域均未形成集聚。

劳动密集型各制造行业在西南五省区的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烟草制品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呈上升趋势,且系数接近于1,表明该行业在西南地域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除此之外,其余6个行业的集聚R系数均接近于0.5,表明行业发展在西南地域集聚程度不显著。劳动密集型各制造行业资金流向中烟草制品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呈上升趋势,且在西南地域资金正不断向这两个行业集中。除以上2个行业外,对其余5个行业的投资在西南地域集聚程度均不显著。

技术密集型各制造行业在西南五省区的发展大部分呈现集聚趋势,其中,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其他5个行业三个时点的集聚R系数均接近于1,表明行业在西南地域发展显著集聚。技术密集型6个制造行业资金流向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均接近于0,表明各行业在西南地域未形成集聚。

(二)产值与投资地域集聚分析

结合图1,根据计算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工业销售产值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截至2014年,西南五省区地域集聚R系数均未超过0.5,各地区内部资本密集型制造产业的发展集聚现象不显著。从各省看,2005和2009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呈现集聚发展,但到2014年该集聚现象不显著,发展逐步分散化,其他四省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尚未形成集聚发展。根据计算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实收资本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截至2014年,西南五省区地域集聚R系数均接近于0,各地区内部资本密集型制造产业的投资集聚现象不显著。从各省看,和重庆2005年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资较为集中,但2009、2014年投资集聚现象不显著,投资逐步分散化,其他四省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资金流向不集中。

投Y集聚R系数变化趋势结合图2,根据计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工业销售产值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比较2005、2009、2014年西南五省区地域集聚R系数发现,西南五省区整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地域集聚现象不显著。从各省看,云南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地域集聚变化趋势相反,云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省内发展由2005年的未集聚转变为2014年的集聚,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省内发展由2005年的集聚转变为2014年的集聚程度不显著。其他三省区集聚现象不显著。根据计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实收资本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比较2005、2009、2014年系数变化趋势发现,重庆市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金流向由分散逐步转变为集聚,而云南省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金流向由集聚变为分散,其他省区资金地域流向未形成集聚。

投资集聚R系数变化趋势结合图3,根据计算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工业销售产值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比较2005、2009、2014年西南五省区地域集聚R系数发现,云南、贵州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地域集聚现象显著,而四川和重庆两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地域集聚不显著。根据计算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实收资本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比较2005、2009、2014年系数变化趋势发现,除省内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资金投向呈现集聚趋势外,其他四省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资金投向集聚程度并不显著。

三、云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行业与空间的路径定位

云南省制造业需与东部制造业生产网络对接实现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受自身制造行业发展进程与集聚分布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周边省区制造业布局与吸引投资的空间竞争影响。为此,基于以上西南五省区制造业集聚状况的分析,着重分析云南省制造业要素的行业集聚与空间定位。

(一)要素集聚的制造行业分布分析

云南制造行业产业发展集聚程度不断提升,但资金投向集中程度却在下降。结合图4,2005年云南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集聚R系数均未超过0.5,表明此时云南制造行业分布未形成集聚。而从资金投向看,2005年云南省资金流向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与之相对应,2014年云南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但资金投向却未形成对这两个集聚行业进行支撑,一定程度上表明云南省目前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对资金吸引能力较弱,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要素集聚的西部空间定位分析

承接产业转移或嵌入东部生产网络的可达性受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程度很大,该区域内部各成员的经济实力、产业分布、要素禀赋等因素差异反映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6-7]。因此,云南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从空间角度看与西南周边四省区的制造业发展与投资情况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云南省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其他四省区比较,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资金吸引能力相对较弱。云南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占西南五省区的比重2014较2005年分别下降6.08%、12.40%、5.07%,表明云南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在西南地域内不强。同时,云南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实收资本占西南五省区的比重2014较2005年分别下降1.59%、4.87%、1.67%,表明云南制造业吸引投资能力在西南地域无优势。

参考文献:

[1]孙慧,周好杰.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6):449―451.

[2]关爱萍,陈锐.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4(12):150―155.

[3]杨林涛.一种可供选择的产业集聚测度新方法――来自已有测度方法比较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4(4).

[4]张琳彦.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6):113―118.

[5]原,李国平,孙铁山等.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大类的区域转移特征与聚类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10):94―102.

第8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重要性;设计准则;发展趋势

一、现阶段我国机械设计的准则

1.机械设计的标准化准则。在机械设计中,标准化准则具体包括概念标准化、实物形态标准化、方法标准化三个方面。其中概念标准化主要指的是在设计机械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等要符合标准;实物形态标准化主要指的是零部件、设备、原材料和能源等在结构形态、性能和尺寸等方面都要在统一的规定中进行选用;操作方法、测量以及试验方法等按照有关的规定来具体实施主要说的是方法的标准化。简而言之,标准化准则是对机械设计全过程的所有行为制定的准则,根据使用的强制性程度不同,现在我国已经的机械零件设计有关的标准可以分为必须执行和推荐使用两种,而根据运用范围的不同,现在我国已经的机械零件设计有关的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2.机械设计的安全性准则。在机械设计中机械如果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没有故障,能正常的实现总体功能就可以称作是整机安全性;如果我们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确保操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适时地保护就可以称作工作安全性;如果能确保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不对机器周围的环境和人造成污染和危害就可以称作环境安全性;同样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能确保有关的零件在规定外载荷和规定时间内零件不发生如断裂、过度变形、过度磨损和不丧失稳定性等情况就可以称作是零件安全性。整机安全性、工作安全性、环境安全性和零件安全性都是机械设计安全性准则的重要内容。

3.机械设计的技术性准则。技术性准则是指在机械设计中相关的技术性能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技术性能既可以指静态性能也可以指产品的功率、效率、使用寿命、抗摩擦、振动稳定性等动态性能,也就是说产品功能、制造和运行状况在内的一切性能都可以称作是技术性能。以振动稳定性准则为例,振动会产生额外的动载荷和变应力,尤其是当其频率接近机械系统或者零件的固有频率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这时的振幅会有明显的增大,很有可能会立刻损坏零件甚至是损坏整个系统,这时就需要振动稳定性准则的约束,具体来讲是该准则可以将机械系统或者是零件的相关振动参数(频率、振幅、噪音等)控制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二、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就发展的不错,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国家之一,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销售市场。目前机械制造和市场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但是工程机械行业的资源流通状况却一直是我们许多人的心病,如资源利用方式的粗犷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和欧美国家相比较起来,中国想要走节能、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还有许多的困难要克服,我们要向欧美国家成熟的工程机械产品回收体系和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学习,就现在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来看,向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进军是非常可行的。

虽然这些年我国一直在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为再制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和国外成熟的再制造行业相比较,还是有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想出解决措施。如,在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处于发展初期的现状下,国家的各项有关政策的制定还存在许多的漏洞;我国再制造行业的行业标准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国在对再制造产品的宣传引导上做的工作不够完善,对再制造产品存在排斥心理的用户大有存在。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我国的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中还有许多的问题,但是政策的支持和丰厚的利润成为我们克服这些困难的最大动力,我们该有信心使我们的机械设计图制造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2.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各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在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下,全球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业保持了连续几年高度发展的状态,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的机械制造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根据现在全球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全球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有三大趋势:(1)整个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重心将逐步向亚洲迁移,这样迁移的趋势是为了获得本地化的成本优势并很好地位本地客户服务。另外,以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业为主的亚洲竞争对手成长速度非常迅速,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在逐年的增加,现在我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国已经成功地印证了这一产业向亚洲迁移的方向,在未来,我国必将成为主导全球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力量。因为在二零一零年到二零一五年这五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制造业保持着远高于发达国家普遍将近百分之三的增长速度,这对未来几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增长是一种拉动,并且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以其巨大的规模优势争取着全球机械制造业的领导权,到二零一五年我国将能领导接近半数的全球细分市场,最主要的是我国正在努力地缩短和领先国家技术水平上的差距;(2)全球市场的竞争将聚集在中端市场;(3)节能环保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受用户和制造商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斌,刘安心.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模式[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第1期.

[2]张宝坤,王淑霞,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

[3]陈静,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

第9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电子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是21世纪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电子信息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客观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并给予有效应对,结合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问题;发展趋势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我国已经迈进电子信息时代,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角落中去了,成为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助推力之一,但应该也看到,由于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存在局限、利用不当等原因,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策以及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我们科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电子信息技术正向功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技术专业人才匮乏。高技术专业人才是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目前,高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特别是缺乏现代市场亟需的复合型、高素质的电子信息技术高端人才,这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这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及有关院校积极合作,走出一条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2)产业发展程度较低。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等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电子信息企业整体来说抗风险能力较差,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内需市场难以有效地支撑行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还多处于信息链的低端阶段,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这些都是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突出挑战。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由于其技术进步快、产品生命周期短、设备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因此做好其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非常关键,未来随着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助推下,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将围绕市场化、技术化和信息化来实现整体行业的技术升级,成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佳同样是阻止我国电子技术长足发展的桎梏之一。尽管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持续优化和改善中,但由于市场机制尚存在缺位等原因的影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尚未完全形成市场化的发展机制,假冒伪劣产品、恶性竞争、非法倒卖等还存在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完善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性的发展环境,依然是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2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准确“把脉”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走向是实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产业集群化、技术高端化。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型产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愈发凸显,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朝着产业集群化、技术高端化、企业园区化、产品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为例,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逐步摒弃模仿被动式的发展模式,进一步转向自主创新式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经济社会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等,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高新企业为龙头、重大项目为依托、高技术产品为重点、自主创新为支撑,突出技术、产业、应用之间的相互促进,带动一批重大项目,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智能化。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制高点之一,这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变革之一,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以物联网应用平台、研发平台、信息安全建设平台等的建设为依托,深入促进智能感知产品在市政管理、交通信息、物流运输、环境监测、节能减排、工业监控、国防军事、防灾减灾、农业监测、医疗监护、电力监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现代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公共安全等工程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

(3)电子信息技术与各领域的融合化发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实现电子信息技术与社会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将以产品研发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电子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深度融合,在传统工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推动作用,进而有效带动电信、互联网、广电等相关行业及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3总结

总之,针对当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着的突出性问题,未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相关企业应密切合作,以现存的突出性问题为切入点,加快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划指导、保障措施等,从加大支持力度、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切实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我国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

作者:白怡雪 单位:北京市东直门中学

参考文献:

[1]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