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

制造业质量管理全文(5篇)

制造业质量管理

第1篇: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汽车制造;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1引言

人们的经济活动给全地球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要建设一个节约型社区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今天的中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重要成员,不需要再片面地追求直接的既得利益,但是也必须作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在运输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是运输活动的主要主体,搬运、包装、流动加工等运输活动不但要耗费巨大的电力、燃油,同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也巨大的,现代企业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是必然的趋势。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得很快。

2汽车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3月底,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就已经达到了3.3亿辆,并且还处于一种稳定递增的态势。由此可见,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潜力依旧十分巨大[1]。QS9000是由美国的三家重要(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及克莱斯勒)汽车厂共同建立的质量管理规定,每个直接厂商均先期建设了满足这一规定的质量体系,并通过验证。而中国的轿车生产公司,也根据QS9000的规定,建设了质量管理系统并得到证明验证[2]。QS9000质量管理制度要求的总体目标是确立基本质量管理制度,持续地改善提高,重视问题的预防并降低在供应环节发生的差错和浪费,确立了公司内部、外的产品和业务用零部件和物料供应方产品的基本质量管理制度要求,以提高客户满意,持续地降低浪费,使最终消费者、供应基地和生产公司都因此获益。目前,国家汽车生产公司QS9000和有关技术标准,形成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保障机制。结果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流程中确无法完全地依据规范实施,由此产生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和企业管理工作流程两套管理渠道现状。若数据应用主要以人工和纸质方法实施管理工作,则会导致越来越无法支持未来的企业管理工作和质量分析体系现状,由此产生“质量信息孤岛丛生”的结果。产品公司内部由于使用了传统的如EXCEL、WORD等数据处理工具进行产品质量计算、数据分析工作,极易产生关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沉淀并滞留于某个部门或个别经验中,从而使得产品公司的主管在形成投资决策时,往往陷入了无统计依据的尴尬状况,从而造成了产品质量管理工作问题依然反复出现,产品公司陷入了恶性循环的质量管理改进之中,从而最终使得关于产品质量管控和生产流程监控相关领域的数据无法实现质量跟踪,也因此而无法形成关于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协调与再利用。公司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脱节、没有过程品质管理、没有系统技术培训和产品质量文件落实力量不足等问题。虽然已经根据QS9000的质量管理规定,构建了企业质量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认证,但质量管理情况仍不尽如人意,特 别是在国有企业中上述现象更容易发生。笔者以为,导致中国汽车制造商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1)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对品质理念的绝对支持。如果企业管理者总是在为认证而认证,如此则企业管理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从众行为,品质管理的形式主义也仍然存在。品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并不是基于客户满意度,因此企业不能切实构建起现代品质管理系统。这也表明公司并没有以客户满意度为目的、以持续改善为手段的现代品质管理理念。(2)公司管理人员没有品质管理理念,公司无法建立优秀的公司文化,管理人员对品质管理工作的推进力量不足。产品质量目标、指标和考评方法不完善或者不合理,当生产和品质出现问题时,总是重生产而轻品质,没有处理好长远效益和企业利润的关系。(3)重形式、轻实效。公司的质量手册,并不能从自己公司的实际需求出发.必须完全按照国际体系认证文件。只要取得了认可,便认为公司的产品质量水准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殊不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品质内容往往只是非常基础的条件或最低要求。公司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如重文件、轻效果,既没有对客户满意度的要求,也没有对持续改善能力的要求等。(4)缺乏质量管理方式的有效引导。虽然公司领导层具有浓厚的质量改善意识,但是因为没有方法上的引导,致使质量改善管理工作极具盲目性,使得质量管理效率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螺旋增长态势。

3提高汽车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

由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家庭和个人都有着专属的车辆,而轿车的保有量也明显上升,同时车祸出现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从而造成对驾车人士以及乘车人士发生各种程度的伤害。但其实与车辆本身的品质及其性能问题都有着很直接的联系。所以优质的车辆在实际行驶中出现车祸的时候,不但能够有效保障车辆内人士的安全,还可以有效减少乘车人士在车祸中,因遭受伤害时产生的不可逆损失。所以,越老越多的汽车消费者在实际行车中,常把车辆的安全及其品质问题视为最优先的要求。另外,由于车辆的品质问题主要是由车辆生产行业所决定的,所以只有更积极地优化车辆制造业企业品质管理相关策略,显著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员和使用人的安全[2]。

3.1转变观念

树立客户满意度为宗旨的服务质量服务理念,包括公司内部客户和外来顾客。公司不但要通过创造一流的商品和服务让外部消费者满意,同时在公司内应该将管理人员当成消费者,树立管理及服务质量的理想。公司内的每一职位,都要确定其顾客对象,并形成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服务质量考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从而建立消费者驱动的服务质量管理系统。

3.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积极探索构建一个科学的供货商筛选、评估系统,寻求与供货商的联合发展。在必要情形下,协助供货商提高质量水平,使其提供的原材料满足本公司的品质需求。长期的合作企业战略伙伴关系,不但能够减少供应商的研发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品质的统一性水平。对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汽车零配件的品质是企业控制产品最终质量的基石和关键,所以企业要从严把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的品质水平,以提高供应产品合格率。

3.3保证产品工艺设计的可行性

产品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完成产品,一旦生产与设计脱钩,就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商品。所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成立跨职能与部门的设计队伍,并采用基于可制作性(可组装性、可维修性等)的理念,设计出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工艺、设备、品质管理等部门,甚至涉及供货商与顾客之间的产品设计与制作流程。

3.4注重过程质量控制,加强监督管理性

当设计出合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后,管理体系的执行便必不可少,好的管理制度不能高效执行也同样缺乏意义。要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公司需要强化监督管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重视流程管理。如果出现了质量异常,就必须及时报告,完善作业过程,以防止在某些作业环节中出现了质量异常。同时,也要严格要求,绝对不要把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运送到下一条生产线,或是生产的下一阶段。

3.5企业的领导层要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公司所有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领导的带动。品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执行亦是这样,唯有领导作出强大的带动,生产的品质才得以提高。但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推行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关键的是要有质量推行计划和保证机制,以及质量资料保障和定期考核。所以,公司领导层要科学决策,增强执行力,并通过出切实举措,以保证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执行落到实处,在适当的时候也可通过一些机制辅助实施。

3.6全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

综合使用现代品质管控的工具与方式,进行全过程的持续品质提升。在设计阶段,应当通过综合运用质量功能展开的基准评估、实验设计、失效模型与效果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式,进行最优设计,并通过将实验设计与统计过程监控有机地结合的方式加以管理与改进,确保设计过程达到受控状态。

3.7建立系统的质量培训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出符合于企业系统的管理培训体系。对公司内各个阶段的员工进行各个阶段的培训,并强调学以致用,并将定期的员工训练形成管理体系,这样将提高公司的品质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贯彻于每位员工。

3.8全员参与

公司要弘扬团体协作精神,引导职工开展跨部门的产品质量改善小组活动,在公司内应鼓励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管是从公司整合的视角,还是从产品设计、制造的核心过程,都应该形成跨部门的协同。

4结语

总而言之,公司品质管理工作和服务的基础性工作都必须做好。尤其是在优化标准建设方面,对提高工作质量信息化水平和专业队伍建设的要求特别明显。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产业机构都必须做好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为提升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对于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公司要求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水平也略有不同。

参考文献:

[1]谢细龙.关于汽车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

[2]卢君.汽车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4(10):17-18.

第2篇: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

机械行业产品制造都要经过多个工序。我们将各工序的质量按满分100分来计算,假设共有10个工序,如果每个工序都只做到99%的质量,那么最终成品的质量就是99%的10次方为90%,得出产品质量为90分。也就是说,工序越多,对产品的最终质量影响越大,只有所有工序都做到满分,最终的产品才能达到质量100%的效果。而如何使每个工序都是满分,就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首要方向和目标。

1.1体系建设

工序作业时,有很多因素会对质量产生影响,包括人员技能、操作方法、设备工具、原材料、环境等。要使这些影响因素都能满足质量需求,需要建立标准化的作业要求,也就是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详细介绍各工序操作步骤,并明确人员的技能要求、设备的操作要求、材料的规范要求及环境条件要求,以保证各工序的产品质量。作业指导书遵循“规范、切实、可行”的原则,一般由熟知该工序的技术人员编写,也可由操作者编写。编写过程中应结合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实事求是,以生产出最佳产品为目标,为操作者提供可靠、可行的参考文件,并经过公司技术主管审批后实施,成为体系文件。

1.2严格实施

合格、有效的体系文件建立完成后,执行就成为当务之急。为保证作业指导书的实施,从公司高层领导开始,就应有严格执行落实的态度和意识,并要将这种意识传递至生产线每位员工。而技术管理人员应大力推广作业指导书执行规范,加强现场巡查,指导操作者,发现未按要求执行的,严厉制止,必要时应采取一些考核措施,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当大家都能够按照要求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时候,“优质品”的时代就来临了。

1.3检验

为保证每个工序都是合格的,应对每个工序结果进行检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检验标准。检验标准要结合操作过程,涵盖每一个细节,应经受得住推敲及考验。这个标准也应传递给每位操作人员,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时刻警惕。

1.4不合格品控制

制造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不合格品,为确保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需要制定一套处理不合格品的有效制度,规定不合格品处理的职责和权限。制度应包括:(1)发现不合格品的过程和标准,以便更精准的发现不合格品,避免遗漏;(2)不合格品的评审权限,针对不合格品的分类制定不同的评审权限,提高工作效率;(3)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1.5纠正措施

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终处理结果都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并杜绝不合格的再次发生。首先找到不合格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人、机、料、法、环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然后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并加以验证,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

1.6最终检验

为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合格,应由规范的检测机构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此时检验标准应以顾客要求为依据,并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

1.7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处理顾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渠道,优质的售后服务是保证顾客再次光临的重要条件。每一个行业都应有售后服务的意识,如果顾客的售后问题无法得到满意处理,那么失去的就不只是一个顾客。目前,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的领导仍然存在重产品销售、轻售后服务的观念,这是十分可怕的。企业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诚信度,从而获得更高的评价及口碑,获取长远发展。

二、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发展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而顾客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提高顾客满意度,就必须开展持续改进活动。持续改进是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2.1体系维护

体系包括制定的各类程序、标准、作业指导书等。在生产过程中,应针对输入、过程、输出不断改进,同时应保证体系文件的不断更新,确保与实际一致。同时,这些改进与更新必须以满足顾客要求、保证产品质量为根本。

2.2顾客满意度调查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需求或期望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满意度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馈。顾客满意度可从已交付产品质量报告、顾客意见调查、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商报告等渠道获得。通过顾客满意度收集分析,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从而改善、提高顾客满意度。

2.3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趋向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企业在开展预防措施时,首先,应明确潜在不合格的发现途径,收集各类质量参数,确定潜在不合格的来源;其次,运用先进的测量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如FAME表、MINITAB等,找出潜在或趋向的不合格;最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这些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三、文件及记录

3.1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指对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更新、再次批准、标识、回收和处置等全过程活动的控制,目的是确保文件使用的有效性、时效性及合法性。

3.2记录管理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记录为产品符合要求和过程有效提供证据,在有需要的时候实现可追溯性,记录中的信息和数据成为持续改进的输入。因此,保证记录的及时、完整、及准确性是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化运行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第3篇: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

1.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履行不全面。水泥机械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一般为质量管理部,也有叫质检部,不管什么名称,大都侧重于履行质量管理中的检查、记录和把关职能,即来料检查、过程检查、入库检查和发货检查等。往往忽略了质量管理和策划职能,即企业年度质量指标考核计划、质量投入计划、质量培训计划和产品检验计划的策划和实施;忽略了质量信息的处理和总结职能,即对质量信息的汇总、分析、汇报和总结等。结果是做强了中间检验环节,做弱了质量管理的两头,检验队伍庞大工作忙忙碌碌,但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质检员成了质量把关员,大量的检验数据束之高阁,类似质量问题还是反复出现。

2.生产装备尚不能完全与产品结构及其技术要求相匹配。加工母机的性能往往决定了被加工件的质量和精度,水泥机械生产设备与工程机械行业相比整体落后,多数企业的加工母机多年来没有得到更新甚至报废机床还在使用,为了降低设备采购成本,水泥机械制造业使用了大量的自制机床,有些企业装备不配套,多数工序甚至关键工序需外部协作,这些问题不得不使工件的加工质量与操作工的技能和责任心紧密联系,增加了质量控制的环节和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近几年数控机床的引入,对水泥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数控机床的使用尚不普遍。

3.工艺水平和工装配套率不高。水泥机械制造企业多数是老国营企业的底子,工艺技术力量雄厚,本来工艺编制和工装设计是这些企业的传统强项。但随着水泥装备技术的提升,型号规格的多样化,新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新老员工的更替,在工艺文件编制和工装的配套上留下了许多欠账,关键工序工艺简单或无工艺指导文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操作工依靠经验来操作。机夹及先进刀具很少使用,钻模很少使用,专用机床很少使用,这些都增加了质量隐患的存在。

4.对供应商及外部协作的控制力度不够。许多水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还不具备铸造、锻造、加工和装配全部自给的能力,势必需要采购铸锻件,采用外部协作。当前能与水泥装备所需大型铸锻件配套的供应商屈指可数,其装备、工艺手段和质量控制能力与水泥机械装备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质量不够稳定,行业内因铸造缺陷、尺寸等问题造成的拒收现象还普遍存在。当前水泥装备用铸锻件的质量要求相对前几年有了较大提升,无损检测Ⅲ级要求已十分普遍,甚至有些达到无损检测Ⅱ级,铸件非加工面磁粉检查也是前几年没有的,这都对供应商和外部协作企业在铸造工艺、后续打磨修补及加工手段上提出了较高要求,虽然供应商的铸件质量在这几年已有所提高,但还需要制造企业加强对供应商和外部协作单位的质量督促和检查。

5.质检队伍和工量器具。前几年,在企业追求产能不断扩张时期忽视了质检队伍的建设,质检人员一般是由年龄较大不再适合一线工作的员工担任,大多质检人员学历低,能看懂图纸但不了解零部件的使用工况,不了解产品检验标准,有些关键尺寸需间接检测但不得要领,尚分不清关键及主要尺寸,掌握不了质量控制点和检测手段,有些需要检验工装实现的形位检查,还使用常规办法进行检测。硬度计、激光测距仪、粗糙度仪、数显量具和经纬仪等先进工量器具已在别的行业普遍使用,但有些水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至今尚未配置,甚至粗糙度的检测还采用粗糙度试块对比方式。

6.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质量管理要求企业满足甚至超越顾客需求,客户的问题,相信企业都会毕恭毕敬的倾力而为,但员工的需求往往被企业忽视,尤其是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需求,建立学习型的企业对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尤为重要。质量管理要求员工要始终如一、精益求精的创造性地工作,加上水泥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引进,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员工不断地、快速地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产品质量特性。培训是员工成长、提高其知识技能的有效渠道,也是企业与员工沟通的重要方式,员工技能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也就有了基础。

7.产品研发试制与制造脱节。产品的研发设计既要在技术上取得领先,但也要考虑与制造实现所用的设备及工艺工装充分结合,努力提高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水平,要便于装夹、起吊和拆卸。一味追求高标准脱离工艺装备能力也是造成水泥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出现不符合图纸要求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比如管磨机滑环直线度要求0.02mm,所了解的现有筒体加工设备尚无法实现,有些轴类的硬度要求已超出了行业标准等。在新产品的试制时,制造公司考虑较多的是工艺实现所需装备和工艺流程的选择,往往忽略了对产品检验的策划,即质量控制点的选择、检测的方式方法和检测工量器具的选择等,要知道同样一个工件可借助机床进行检测,但下了机床就无法检测了,若不提前策划,问题就会产生。

二、水泥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改善对策

1.明确质量管理部门职责,做强企业质量管理的两端。企业质量管理也需要策划,首先要落实策划部门,一般可放在企业质量管理部。工作重点是做好企业各部门质量指标的策划和考核,使得质量管理数据化、量化;做好企业质量投入策划,即与提高产品质量有关的工装、工量器具和装备的更新投入计划;做好企业质量培训策划,即新装备、工装器具的使用培训,新标准的学习培训,产品质量控制文件的学习培训,技能培训等;做好产品主要及关键件质量控制计划的策划,使质量控制点清晰,检验标准清晰。企业质量信息及数据的汇总、分析、汇报和总结也要作为质量管理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质量信息包含企业内部工序间质量信息、采购外协质量信息和售后服务等外部质量信息,数据应含有工序间合格率、废品率和质量成本等。质量信息应能准确反映各工序的质量状况,并能及时传递到相关岗位,对数据应定期加以分析,这样可为企业各级质量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循环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2.改善企业装备水平,提倡专业化生产。水泥机械制造企业片面追求产品覆盖面广,势必要在装备、资金、场地及人力资源上进行大量投入,行业内有些企业在个别水泥装备上较有建树,专业化生产做精做强是其发展之路。根据企业产品配套相应装备,提高工序自给率,可减少外部协作质量控制的难度。提高数控装备的比例,改善装备的精度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即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工艺条件,又更好的适应了水泥机械装备技术的发展。

3.提高产品工装利用率,引进先进工艺手段。水泥机械产品的结构特点是可以大量利用工装和专用组合机床来提高工效,提高零部件的制作精度。比如模块化的篦冷机、输送设备和相互配合的连接法兰、透闷盖等,工装的使用可提高零部件的互换性,提高制作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减少划线工作量。可与组合机床专业厂家联合开发为产品定身制作,精度既有保证,效率势必提高。在水泥装备的制造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工序,比如大孔和深孔的镗削、铸钢补焊后的加工、锻件轴表面硬化、滑环粗糙度的提升、耐磨材料的加工等,用常规的刀具和工艺往往很难解决,引进先进刀具和工艺,请专业公司提供解决方案往往事半功倍。

4.加强对供应商和外部协作的质量管控。水泥机械装备出现的质量问题除研发设计外,较大部分集中在铸锻件、耐磨材料和机电配套件,这些部件大多由制造公司采购和外部协作完成的,因而对供应商和外部协作单位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对供应商和外部协作单位的评价阶段,除对装备能力进行评价外,还需对铸锻件供应商的工艺实现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对外部协作单位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检验工量器具进行评价。其次,要在合同签约前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计划的沟通,约定检验节点、检验手段和检验标准。再次,要约定供方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需经买方确认后方可实施,处理结果再经买方验证,避免质量问题进一步扩大,影响工期。

5.加强员工培训积极引进使用先进检测工量器具。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员工技能必须随技术进步不断更新和提高,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兹.戴明强调要使提高质量成为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任务,强调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是培训。将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手段及时传递给每位员工,将顾客的需求传递给员工,将避免缺陷发生的方式方法传递给员工,将操作技能传递该员工,培训是最好的方式。好的检测仪器既准确又省力,还减少了人为操作因素,比如在检测筒体直径时激光测距仪一人即可操作,误差在±1mm。粗糙度仪可以直接检测出工件粗糙度数值等,直观明了。先进检测工量器具的使用将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也代表了一个企业的质检水平。

6.产品研发、试制也要进行质量策划。首先产品研发应采用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不断提高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水平。技术/工艺部门应根据产品零部件的功能区分出关键件、主要件和一般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编制相应质量控制检验计划,指明必须重点控制的工序部位和尺寸。产品试制策划时要积极采用先进加工设备,提高工装利用率,要策划产品主要和关键件的重点工序工艺实现途径,指明检测的手段、节点和方法。

7.做实做好企业质量管理考核。有些制造企业有质量管理考核制度,但操作性不强;有些制造企业质量考核制度能操作但执行力度不够,其原因就是质量管理未拿数据说话界定不够清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首先,企业高管人员应当以身作则,督促相关部门做实做细企业质量管理考核,将质量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其次,企业做好质量奖惩管理,对一贯遵守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为提高产品质量作出贡献的员工给与奖励,对忽视质量管理,不重视产品质量的现象及对质量问题瞒报漏报现象给予严惩。

三、结束语

第4篇: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行业质量管理体系问题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述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了确保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建立的制度化、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涵盖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实用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采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四大模块。管理职责是指企业在组织内部建立规章制度确保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在明确组织架构、职责权限的基础上,要对质量管理体系全程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且持续不断改进。资源管理是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资源进行识别、提供、实用和评价,以确保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产品实现是指从产品的设计、规划、识别到最终的生产完成,包括产品设计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及质检验收阶段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包括测量、分析和改进3个方面,发生质量问题时,应当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测量方案,以持续改进产品的质量,达到质量目标。

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2.1质量意识不足

制造业的质量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领导层不注重质量管理。我国许多制造企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国有企业大多属于垄断行业,领导层并不担心质量问题影响客户的忠诚度,造成企业的领导层对质量管理的意识不足,对质量方针的贯彻、质量目标的制定、质量管理的实施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二是管理层质量意识不清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层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但仍然有部分管理层并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三是员工质量意识不足。部分员工认为,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则表示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完成。

2.2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明确了质量培训的标准、规范,但仍然有部分企业执行不力,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缺乏针对性。公司对于质量体系的培训并没有严格按照岗位、工作性质等进行细分,绝大多数的培训流于形式,采用集体培训的模式,让所有员工一起参加培训,也就无法体现出每个岗位的质量管理需求。第二,培训内容不够深入。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内容大多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很难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很多员工不愿意参加类似培训,甚至抵触这样的培训,造成培训效果极差。第三,缺乏培训考核机制。培训考核机制包括培训工作本身的考核和对参加培训员工的考核两个部分,但是针对这两个群体的培训都没有,造成培训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2.3内审监督机制不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需要通过不断监督和改进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与改进机制不完善,表现为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很多企业一年开展一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后,各个部门会根据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但是,各个部门制定措施缺乏针对性,仅仅是为了应付内审,提出的改进意见也是“小修小改”,并没有从深层次解决质量问题。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也没有深入跟踪质量问题,没有起到监督问题的作用,让内审监督流于形式。

3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改进措施

3.1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首先,强化管理层和领导层的质量管理意识。由于领导层和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将会决定企业对质量的认知,在内心重视质量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带头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将“大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融入到工作中,将管理体系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来说,要提高领导层和管理层的质量认知水平,认真学习质量相关的管理案例和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以促进全体员工加强质量管理认知水平。其次,建立全员质量管理体系。让公司全员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宣传部门要让员工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让员工树立“质量与我息息相关”的生产实践理念,通过有计划、有组织、高频率的测试来评价质量管理运行体系;为员工创造质量管理平台,通过质量竞赛、质量管理模拟等活动来提高员工的质量实践操作能力。

3.2完善质量管理培训体系

完善质量培训体系应当包括培训需求识别、培训设计和策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价等几个方面。培训需求是在质量管理部门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岗位的质量管理难点、重点、共性问题等,确定各个岗位的培训清单,确保各个岗位培训内容能够满足需求。培训设计和策划是指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流程、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教材、培训考核策划等,以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员工需求,培训过程正常实施,培训效果达到既定目标。培训实施是指按照培训设计和策划确定的内容开展培训,培训内容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培训评价是用于衡量评价效果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可以通过笔试、操作、问卷等方式了解培训效果。

3.3完善内审监督体系

内审制度又称为内部审核制度,包括内审制度和管理评审两个方面,是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而建立,用于发现质量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当从内审制度的优化和管理评审的优化两方面入手。首先,内审制度的优化。一是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内审队伍,可以通过内部选拔的方式选取一批具备内审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通过内审员的培训,加强质量体系相关知识的培训。为内审人员创造良好的业务拓展平台,如参加审核员认证考试、学习专业内审员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等。二是完善内审方式,过往绝大多数的企业只内审一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应当形成过程内审和专项内审两种方式,从内审的目的、对象、频率等方面控制,对于内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以确保内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其次,管理评审的优化。ISO9000标准规定,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质量管理者应当按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质量评审管理体系的评审时间,确定评审人员、明确评审职责、评审内容,并且及时输出评审结果。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机械制造行业的质量意识不足、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要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完善质量培训体系,优化内审监督体系,以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智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有效性探讨[J].质量探索,2014(12):25.

第5篇:制造业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引言

当今时代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许多企业通过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来让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很多企业虽然拥有属于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对该体系的管理没有加以足够重视,造成管理体系与实际运行相脱节,进而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因此,探寻借助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1如今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

1.1现代化质量管理理念的缺失

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往往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这两大重要的方面,导致了企业虽然生产出了大量的产品,但是在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方面都没有进行很好的考察和考量,最终导致机械制造业在市场上失去了核心的竞争力,也让中国制造成为了廉价产品的代名词。所以提升企业管理对于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这两个指标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把企业的管理做好,才能增加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的价值,让机械制造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更具有核心的竞争力[1]。

1.2实施标准不足

如今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国家为了统一世界的行业水平和带动各国的产品经济的发展,很多行业都制定了相关的国际标准以供各个国家参考,当然企业管理也不例外。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企业质量管理所制定的标准,对机械制造型企业尤为适用。但是国内很多企业只把质量管理体系当成一个参考样本,却没有真正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建立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有效性的不足,许多企业只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并没有一个长的规划,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形同虚设。若是机械制造企业都能将建立、推行与企业实际运行一致的ISO认证作为企业管理的追求目标,那么企业在实施管控方面就一定能有很好的效果。

1.3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才

机械制造型企业在生产产品时,拥有大规模专业流水线和技术工人,但是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度却不太重视,使得管理岗位专业人士的缺失,大多管理岗位的人才均是技术工人出身,一些具有一定能力的技术工人在几年技术经验的积累下就能升职成为管理人员,甚至他们对于很多管理理论知识都一概不知,仅凭着生产技术经验就能随意担任管理者的角色。这样缺乏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是不能完全胜任管理岗位的,需要进行后期理论学习和经验的收集,才能在管理岗位上立得住脚。企业需要挖掘和培养一些管理人才对企业进行管控和指导,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管理岗位的工作人才和非科班人士。

1.4不能与时展同步

在我国很多机械制造型企业由于其性质的决定,从而对于生产以外的方面都不是非常重视,导致了内部人员对于信息的搜集和学习都处于被动的状态,最终使得制造企业无法快速得知新的生产和新的管理知识,简单来说也就是“情报工作”的缺失,最终导致了机械制造型企业落后于新时代和新科技的步伐。要想让生产越来越好,企业越来越有竞争力,那么掌握最新的科技和核心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核心的技术和超前的理念才能让企业与时俱进,具有价值,不会被市场淘汰。如果只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对产品技术的更新慢,不加大研发的投入,不进行有效的产品质量管理和评价,那么企业最终将被市场抛弃。

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意义

2.1满足了顾客和相关人员的需求

机械制造企业的顾客和相关人员是检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企业管理运行是否行之有效,是企业的顾客和相关人员的需求满意度所决定的,一个健全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充分满足于顾客和相关人员需求,让顾客和相关人员的评价成为了一种指标,使得企业更具有核心的竞争价值。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最终面向于顾客的,其最终的效益也是由顾客而来的,所以顾客虽然对机械制造企业有着间接的影响作用,但是从其根本上来说,顾客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决定者,若是没有了顾客和相关利益人员的需求,那么机械制造企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没有了顾客市场的需求,制造企业也就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对于一个有效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顾客和相关利益人员的需求对于企业都是意义非凡的。

2.2完成了组织的质量目标和方案

质量目标和方案是就产品最终生产出来的质量来说的,制定一定的质量目标和方案是为了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如果连产品质量都保证不了,那么生产企业也将失去其最基础的竞争力,从而走向破产。一个好的质量目标和方案是需要规划与管理的,所以这就属于企业质量管理的工作任务[2]。在生产线上需要规定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就能排查出各种问题加以修正和报废,并且生产后的质量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做到百分之百的质量保证,就需要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拥有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案,要很好地完成组织的质量目标和方案,就必须由质量管理部门制定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优化。

2.3控制了质量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质量检测,仅仅是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抽样调查,或者是普查,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但是在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产品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从而提高了合格率和时效性,但往往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依然沉溺于传统的没有体系的质量管理管控之中,最终导致了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的缺失,无法有效解决和提高产品的质量问题,所以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把产品质量的保证控制在了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减少质量检测的时间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让企业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本质上的提升。

2.4提高了企业自我调整与修复的能力

传统的机械制造型企业,往往需要通过外界的反馈和竞争的失败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和调整,但是商场如战场,一步错则步步错,若是企业制造不合格的产品或者运行不健全的管理机制,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许就会一败涂地,所以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修复机制是尤为重要的,对于制造业这种完全靠市场吃饭的企业来说,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和打压,一个完善的自我调整与修复的能力对制造型企业是尤为重要的,一套有效的体系性的质量管理机制就是制造企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实时监测,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把问题遏制在摇篮中,让企业良性运营下去。

3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策略

3.1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主要分为了五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编辑、质量体系试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通过将员工分为高层、部门管理层、基层等档次,从而进行不同培训内容的分类,这样有利于对不同岗位进行定位。其次需要进行组织落实,制定推行计划。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按部门或过程分组,自上而下进行组织和计划的实施。最后通过产品分析、组织结构分析、识别结构分析、识别并确定过程和配置资源,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16版标准对形成文件的要求比2008版标准要求更加灵活,并没有强制要求建立手册、程序文件。企业可以根据标准要求结合自身规模、人员能力及运作管理需要,构建、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制度。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检验过程的指导书性文件,也可以形成作业指导书、工艺要求、检验标准等形式,完成产品质量管理运行策划文件[3]。

(3)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通过一系列的准备之后进入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确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完善管理体系文件。

(4)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质量目标是否可行,质量管理文件是否全面覆盖了所有的质量活动,组织结构是否能满足质量管理运行体系的需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理,规定是否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员工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操作和习惯。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分为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两方面的内容,通过评价内容的设计,实现对质量管理运行的检测。

(5)质量管理持续改进。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评价进行阶段性改进,之后确定改进的目标,寻找解决的方法,评价这些改进的方法并做出选择判断,实施选择的解决办法,通过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结果来确定这些所设定的目标,从而应用采纳的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的改进机会,以实现持续改进。

3.2构建合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1)树立企业质量目标。机械制造型企业的核心就是产品,所以产品的质量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所以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的把控,质量的标准和质量责任人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通过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沟通来制定,才能有效制定出它的方案和计划。如,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纳入到质量管理小组中,质量管理小组根据相关产品标准,制定每一项产品所需要达到目标,最终制定一个成体系的产品质量目标标准。

(2)增加质量管理的实施力度和效率。质量管理的实施力度在很多企业都只流于表面,所以如果想要真正做到贯彻落实质量管理,那么就必须按照严格的实施标准,需要将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实施中严格执行标准。例如,在成立的质量管理小组中需要不断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解读,然后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确立出一套属于本企业自身的范本,并与之一一对应实施。

(3)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培训任务之一,虽然机械制造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良性的管理,那么企业必将陷入泥潭,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和质量也是企业的必要任务。例如,开展企业内部管理讲习班,让新入职的管理人员在公司的实践中深入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并且与讲习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出为制造型企业服务的管理型人才,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储备人才和后备力量,增加管理人员的技能知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完善企业内外部评价。企业应该接受内外部对于企业发出的各种声音,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发展,意识到其本身的错误,以便于及时修正,所以内外部的评价对于企业的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外部评价主要包括了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等的建议和反馈,而内部则是企业员工,管理层人士等的建议。企业需要充分调动内外部人员提供建议的积极性,并且鼓励负面意见的出现,这样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例如,可以在公司内外部开展匿名建议信箱和匿名意见反馈网站,让公司内外部的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建议和举报,每季度进行数据的汇总,然后核实具体情况,以此改进。

(5)加大企业的审查力度。根据市场的调查,生产线的检查和完工产品的检测,都可以实现审查的力度和强度,在生产之外,原材料的采购检测和成品使用后质量的反馈也可以作为审查的重点环节,所以审查力度的加强需要落实到产品各个相关环节中,做到审查的全面性和全过程性,才能真正意义上加大审查的力度。除此之外对于审查人员的技术性也反映了审查的效果,在必要的情况下和重要的环节中,可以聘请一些专家进行审查的检测和考核,这样有利于增加产品质量的说服力。例如,成立专家组,将企业内部的优秀管理人才和聘请的专家组合在一起,共同在一项产品的关键环节中进行检测,因为关键环节的质量基本也代表产品核心的质量,如果核心质量可以得到保证,那么说明产品在基础方面的质量已经达标,所以制造企业也需要抓住生产的重点,这样才能有效加大审查的力度和效率。

(6)建立信息化平台。如今只有掌握了最前沿的信息,才能把握市场的动向,以此做出及时转变和调整,从而应对巨大的竞争风险。无论是在产品研发方面还是企业管理方面,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所以信息的搜集和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企业需要在研发团队布置资源搜集的工作任务,需要定期让科研人才进行科研成果的汇总,从而提供一些新的研发思路,并且要求他们在各大期刊学术网站搜集制造领域相关的最新科研信息,从而给研发提供参考和思路,还需要将本企业的科研人才与各大院校的学术人才进行沟通联合,必要时可以启动研发项目组,为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提供有力的平台,以此提高制造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结论

通过本文的叙述,具体阐述了机械制造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一些措施和想法,并对如何提升其有效性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实践性的举例,希望能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步骤,把如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阐述清楚,为机械制造企业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具体实施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韩博,王家莹.如何提高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J].环球市场,2016(25):120.

[2]靳丽霞,陈珂.如何提高机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