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奥林匹克的精神精选(九篇)

奥林匹克的精神

第1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一、奥林匹克的产生过程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举办,在这个阶段里,对于奥林匹克精神有了新的定义和讨论。顾拜旦早在1935年就对奥林匹克精神作出了全面的概括,柏林电视台曾经播出过顾拜旦的重要演讲,其主要内容为:古代与现代,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奥林匹克精神是以宗教精神为主旨,并连通于各个时期,其特点不会改变。在古代,运动员以雕塑家为榜样雕塑自己的身体。以表示对上帝的无限崇敬。为了自己的祖国、民族尊严得到展现,现在的体育运动员也采取同样的方式为其争得荣耀。社会发展,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看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新的理解。

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一)公平竞争是重要准则

从奥林匹克五大原则的角度出发,竞争和公平原则是两个关键原则,因此得到了在多数人们的认可。从人类的本能上来看,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竞争,而与动物之间的竞争相比较,其区别在于人类的竞争是以理性控制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公平竞争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有了明确的展现。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也是一项体育竞争运动,遇到强手进行挑战时,必须提高自己的技能,突破自己的记录使之超过他人,这种挑战与竞争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必须通过完整的制度进行制约。正是公平竞争原则,才使得奥林匹克精神得以真正体现,奥林匹克才会被众人所追捧与热爱。可以把竞争原则看成奥林匹克的精神支柱,竞争的真正意义必定脱离不开以公平原则为基础。

(二)着重体现参与的重要性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世界人们最大的社会活动,参与的过程与取胜更有意义。顾拜旦也曾指出:人类的生活,看重的不是胜利的号角,而是不懈努力的奋斗过程,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并非是使得人们变成勇敢、强壮、雍容大雅。顾拜旦的话告诉我们奥林匹克视奋斗为重要的展示过程,而不能把它看成为最后的终点。冠军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只限于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寥寥无几,然而为其目标而努力拼搏的人却不讲其数,都是为了同一个信念,人们不懈努力,主动参加运动,用自己的终生的来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着全新的解读。

(三)推崇高尚的奉献精神

顾拜旦作为奥林匹克的创始人,在说到运动员训练时曾指出:运动员所创造的记录是力量与性格彼此作用的极限。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创造的成绩和荣耀,并非易事,必然要艰苦训而换得。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训练方法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机制,依然要奉献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也因这样,奥林匹克运动会才有更多的成果。在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是从小就开始的,使绚丽的生活被抛弃,天天都要进行辛苦而乏味的练习,假设没有付出精神,是无法做到,更提不到成功。然而,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能够展示的奖牌和名次的人只是一部份人,这些人必须要有无畏的付出才有可能为国家争得荣耀。可见,奉献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不可或缺的基础。

(四)不同文化背景得到了包容与理解

在“欧美中心主义”的历史中,由于不同和政治态度的国家彼此制约奥运会的发展,使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风向标向欧美国家方向吹,在这个历史阶段下,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宣传、推广、普通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意于奥林匹克运动向全世界发展需要。国际性是现代奥林匹克的特性,现代奥林匹克不再受政治、宗教、肤色、种族、语言的局限,是和平友谊的全球的体育盛会。 奥运会把全世界的一流运动员进行集结,与此同时,也承受全球种族、文化的差别的考验,以及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因此,奥运会成为了具有全球性的体育盛典。

(五)人与自然、社会和平共处的信念不断提升

世界优秀文化得以集中体现就在奥林匹克精神中得以宣扬,然而,奥林匹克也对先进的时代元素永不停止的吸取营养,其本身也不断的变化和改进,不断的推陈出新,这充分展现出人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向往,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旨,同时也对奥林匹克精神添加了新的元素,并对其含义进行新的诠释,使之更能够展现出奥林匹克至关重要的辐照和消融成效。2008年奥运会在强调社会人文环境的构建与改善,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展现出较好的生态理念和人文价值理念。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理念成为了新时代奥林匹克的精神的体现,也成为新时期奥林匹克精神的新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奥林匹克精神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的前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以顾拜旦时期那样,以宗教精神、精英至上、骑士精神与和平休战的原始理念,其内涵在不断的扩大,内容更加丰富,可以说现代人们对于奥林匹克精神有了多种多样的解释。以社会意识形态所展现的现代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再墨守成规,将以永不停止的脚步和无限变化的姿态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易剑东,吴昌宗.奥林匹克精神与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1):14-16.

第2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关键词]体育电影;奥林匹克;表达

在浩瀚的电影史册中,以体育运动为题材的影片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它们或激励人们直面困境,或揭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那些经典的竞技场面让人们在观赏之后热血沸腾,由于比赛现场带给观众强烈的刺激、观赏以及身心愉悦,使之成为电影中的宠儿。奥林匹克精神凝聚了人类所有的美德和良好的愿望。“更快、更高、更强”这句著名的格言充分表达了人类永不满足、永不止步、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它激励着人们充满信心、顽强拼搏、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永葆生机,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参与比获胜更重要”告诉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公平竞争”是以友谊、团结和相互理解为基础,致力于建立一个“团结、友谊、进步”的世界。这些奥林匹克精神在体育电影中都有充分的表达,使观众在娱乐之后受到道德与心灵的洗礼。

一、电影与体育的结合

体育与电影的结缘由来已久。体育运动的广泛群众基础和体育比赛的跨国界竞争使电影和电视技术记录运动影像和展现体育精神成为可能。20世纪30年代有一部片子叫做《二对一》,讲的就是足球运动,就是两个足球队如何比赛;《体育皇后》中主人公在创造短跑记录后面对报纸的吹捧和灯红酒绿的生活,曾有一段时间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以致成绩下降,这对现在很多明星也颇具警示作用。20世纪30年代真正称得上体育电影的应该是这两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制定,体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在一个时期内产生了一些优秀作品。尤其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体育电影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构成了新中国电影中独具体育兼艺术魅力的时代景观。在我国公演过的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体育题材电影还有很多。按照运动项目分类的话,篮球有《女篮五号》《战斗年华》《高中锋,矮教练》《空中大灌篮》等;足球项目有《京都球侠》《加油一中国队》《飞吧,足球》《狂迷》《球迷心窍》《神射手》等;排球有《沙鸥》;自行车有《神行太保》;拳击有《拳击手》《黑暗中的拳头》《灵与肉》;摔跤有《现代角斗士》;乒乓球有《五虎将》;曲棍球有《一个女教练的自述》;游泳和跳水有《女跳水队员》《美人鱼》《最后的情感》《隐形的翅膀》等;体操有《乳燕飞》《健儿春色》等,以体育的各种不同项目为题材,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展现了在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运动员们勇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付出辛勤的汗水去争取胜利的意志品质;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对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健康人格,增强健身意识和品德修养,搞好人际关系和建立合作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侧面涉及到的各种运动项目与电影的结合。不但表现了体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赛场拼搏以及他们的生活与情感,而且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发展与状态。

二、体育电影中的“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Faster,Higher,stronger)是鼓励运动员要坚持不懈地参加运动、努力追求进步与自我的突破。这种精神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迪东在其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提出的:“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成为奥林匹克精神。它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在我们的体育电影中表达得更充分。

体育题材影视剧的叙事手法通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运动员在不同环境中的磨炼逐渐成长,讲述优秀运动员和运动队为国争光的故事,这属于励志类影视剧,比如《沙鸥》《乳燕飞》《中国姑娘》《洛奇》《冰上奇迹》《愤怒的公牛》等。以运动员为中心的成长题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叙事元素:(1)由于强烈的爱好和不服输的倔强加入到体育竞技之中;(2)初战告捷滋生骄傲情绪,与队友产生矛盾和误解;(3)由于不能承受批评和比赛失利,开始脱离运动队;(4)经过教练的耐心教育和朋友的帮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5)遭受一次失败后毫不气馁;(6)取得一次胜利后更加积极投入训练;(7)最后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冠军。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又表达了人物在电影故事情节中面对强手时,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同时又表达了人们应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更新,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永远保持勃勃的朝气。

三、体育电影中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精神,参与的重要性自不用说,没有参与就没有奥林匹克运动,更没有奥运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主持讲道时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正是由于“参与”意识和“参与”精神所起的作用,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其意义才能大大超出竞技体育的范畴。正是因为有众多国家、地区运动员的参加,才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成长和壮大,而且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友谊和交往,奥林匹克运动更对全世界的和平以及全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这种奥林匹克精神多以“娱乐”方式在体育电影中得以表达,如《大李、老李和小李》《防守反击》《京都球侠》《高中锋,矮教练》等,以上优秀体育题材影视剧,在表现“娱乐”时基本能达到编导和观众的期望及要求。这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奥林匹克运动非常注重娱乐性的表演,又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集体协作意识和等级意识,把道德说教和训练的方法与技能融为一体。

四、体育电影中的爱国主义

有一些体育电影以某运动员或者运动项目为叙事背景,重点不是讲述运动员的成长和体育项目的发展,叙事的重 点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体育事业和个人的影响,通过不同的人生遭遇映射出社会的发展变迁,其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节。例如,影片《水上春秋》中主要通过游泳运动员的比赛和生活,来反映新旧社会的变迁和对体育事业的影响;《排球之花》中通过讲述教练员、运动员在“”中的遭遇,控诉“”的极“左”路线,讴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体育事业的支持;《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通过中日围棋选手的友谊来控诉日本侵华战争;《战斗年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一二。师中一批青年人组成的“战斗”篮球队在球场上的痛苦与欢乐,战场上的牺牲与斗争;《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在讲述了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一个人代表一个民族只身参加奥运会的故事,影片很好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展现了可贵的民族精神,将中国奥运第一人的人格力量和悲壮的时代背景融为一体,以史诗化的格调唱响了爱国主义的壮歌。

五、体育电影中的和谐世界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活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力图通过体育运动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减少战争、促进和平的目的。其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国际社会的需要,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人类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使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并不仅限于促进这一运动的参与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还要承担起更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理念的追求则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强调“生命在于运动”与“和谐中庸”之间的动态平衡,主张人与社会之间的休养生息,人与人之间的性善和睦,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等基本原则。体育电影用电影声画合一的叙事方式,通过特定内容表达奥林匹克运动有的人生主张、社会理想、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奥林匹克精神渗透到具体的题材之中,隐含着传统的道德观来规范社会说教和引导观众。在这方面武侠片往往能够承担起多重责任,这也是中国武侠片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第3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关键词:鹰眼,奥林匹克精神,和谐思想

 

2008年8月,神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移师北京,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相比以往所有的奥运会,在观念上最大的改变也是最大的看点之一,当是在本届奥运会的网球、击剑、射击、体操、曲棍球等项目大规模引进鹰眼设备,对赛场上的裁判工作进行高科技辅助,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而在“人文奥运”思潮下大规模的引进“鹰眼”,似乎又在刻意印证代表中国“和谐思想”这一世界“大同”时代的来临。

1 奥林匹克运动面临“人文危机”

上个世纪末,一批美国学者回顾人类的百年历程,给20世纪确立了一条基本的历史原则,这个原则不是别的,正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的崇拜。这种思潮很快席卷了本来就重分析、唯物质的西方文化,人们原有的信仰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在这场危机中显得苍白无力,在社会行为上表现出信仰真空、价值迷乱、道德失落、行为失控等恶劣行径。如果反思已走过的100多年现代奥运史,误判、黑哨、假球等现象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现象都是那些被拜金主义异化了的运动员和裁判制造出来的严重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不道德行为,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扭曲和亵渎,玷污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与公正。

2 鹰眼保障奥运会的和谐公平

2.1 营造赛场内外多赢的结局

北京奥运会引进“鹰眼”,在赛场上的使用改变了运动员与对手、运动员与裁判员间的交流方式:运动员与运动员间面红耳赤的争执没了,多了宽容会意的微笑;运动员与裁判间剑拔弩张的对峙没了,多了理解尊敬的询问;观众席上怒不可遏的咆哮没了,多了幽默鼓励的唏嘘。鹰眼不仅成功的化解了赛场上的各种争端,维护了赛场的和谐,还带给了观众和球员一个新鲜的兴奋点,观众在看到选手挑战鹰眼时,赛场外就会响起一阵掌声,而在10秒的回放过后,观众也会因为结果或唏嘘或报之一笑,它的介入给观众带来一种真实记录的现场感,使竞技运动变成为一种多维运动,优化了观赏效果使比赛更加流畅,让球迷和观众完全沉浸在这场全世界人民历时四年时间“张扬”的视觉盛宴中,获得全新的观赛体验。无可否认“鹰眼”的使用把奥运会的运作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给球员、裁判、观众以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带来多赢的结果。

2.2 杜绝裁判的暗箱操作

在北京奥运会上,仲满终于一举夺得男子佩剑金牌,成功为中国剑客正名。在这枚金牌背后,除了运动员的个人努力外,首次亮相奥运赛场的鹰眼技术也功不可没,正是在鹰眼的监控之下,比赛才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的公平竞争。四年前雅典奥运会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观众集体发出的嘘声,正是对体育精神的呼唤与捍卫。同样是为了保证了参与到奥运中来的选手之间公平的竞争,鹰眼体现出人们对科技的合理应用,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这块人类自己所建构最后一块理想净土的珍惜和爱护,鹰眼在这种世界顶级竞技赛事上的成功应用必将带来整个竞技运动在未来的新发展。

3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和谐思想的双向共赢关系分析

3.1 和平友谊在中国和谐思想中的阐释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团结、友谊和公平竞争的精神”[1]。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奥林匹克追求“相互了解、友谊、团结”的宗旨与中国的和谐思想要求建立一个宽松、宽容、宽仪的人文环境如出一辙,和谐思想源不仅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始终,而且也随着人类文化的交流而走向世界,早在西周末年周幽王时,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命题和思想理论[2]。继史伯以后,又有春秋时晏婴论“和同之异”,接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孔子提出“和为贵”“致中和”的思想,他主张“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意即在射箭比赛中,不是为了比个胜负,争个强弱。用在今天全世界人民共同狂欢的奥林匹克运动中,意义在于参与奥运比赛要射的不是金牌这块“皮”,而是在竞争金牌的背后彼此相互了解、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之“礼”。

3.2 君子之争与公平竞争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科技论文。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为人处世必有所争,文人争名、商人争利、勇士争功、艺人争能、强者争胜,“争”并不是坏事,“争”正是“和”的表现形式,它能使人向上,能促进事业的发展,能推进社会的进步,但“争”要合符规矩,不能把心劲才力浪费在明争暗斗、本末倒置的“争”上,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干损人利己的事。这与奥林匹克追求公平竞争的精神可谓相辅相成,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体育精神的魄力所在,具有极大的群众基础,是一切竞技体育道德规范的重要准则。科技论文。公平竞争是现代奥林匹克为人类社会构筑的一个公平竞争和规范竞争的模式,是体育运动的核心。科技论文。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运动员之间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一切贿赂裁判员等与体育精神相背离的现象都将为人们所唾弃。

3.3 中西互补促进和谐

1974年,英国史学泰斗汤因比在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进行“展望21世纪”的对话中断言,中国文化将是21世纪人类走向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凝聚力和融合器。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一一和谐[3]。奥林匹克运动源于西方必会带有工业化社会的弊病,中国的和谐思想可以给奥林匹克运动提供认识世界的整体观,提供人际和谐的生活方式,以弥补西方商品社会恶性竞争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使社会关系和谐化。而在用中国优秀的和谐思想来缓解奥运“人文危机”的同时,主动吸收奥林匹克的传统先进文化,积极补充了自身文化的不足,促进中国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促使中国更快更受欢迎的融入全世界,推进了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从而促进世界和平的稳定发展。

4 结论

当今社会各种不和谐音符充斥着整个世界,人与人之间血腥残杀,弱肉强食;人对自然肆意破坏,生态恶化;国与国之间政治压迫,国际倾轧。北京成功的举办第二夏季奥运会,这是传统的奥林匹克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雄伟交汇,历时两千多年的中国和谐文明史必将给历时一百多年的现代奥运史增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在奥林匹克精神中注入中国的和谐思想,既有助于维护奥运会运行的稳定,又有利于带动关注奥运的国家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中来,更能使人类抛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通过在公平公正规则下更干净的竞赛,教育青年、促进世界和谐,即追求竞技以外更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做到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即以“和”平天下,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和谐思想的共鸣将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是人类渴望持久和平的阿拉丁神灯。

参考文献:

[1]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36.

[2]卢元镇.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进步[J].中国体育科技,2001.(3):2.

[3]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298.

第4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for training the senior specialists for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o promote the Olympic spirit, guide you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sis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rosion of capitalism and the decadent ideas of feudalism.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思想品德

Key words: Olympic spirit;Olympics;ideological and moral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99-02

0引言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利益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自主观念、效率观念等崭新的思想观念开始形成。市场运行出现以物化结果论成败,以成败论英雄的规则。以“成败论英雄”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某一个经济组织或个人获得成绩的标准,金钱成为衡量事物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杆。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因思想不成熟,社会生活经验不丰富,使在这一变迁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1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紧迫重要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育人才,首先要育好人。由于我国当前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不少问题,部分大学生存在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的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部分大学生有很强的成才愿望,但深究其成才动机的主导思想却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有较大差距。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主动性差,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诚信缺失: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不讲诚信之人,并不鲜见。道德缺失:在个人行为举止方面,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文化教育方面的高素质与个人品德修养的低下形成强烈的反差,“才”高而“德”薄。社会责任感缺失:在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天平上,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十分注重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有的人甚至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不惜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在人生观上,认为人生就是实时的享乐,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培育未来人才,首先要培育出他们的“高尚品德”。但是,我国目前大学生出现了数量增长与整体修养素质下降的明显反差、道德素养缺失等现象与问题。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极为紧迫。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之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人民的积极影响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本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席位,为中国体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国际舞台,促进了中国体育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奥林匹克运动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开幕式上当大型电子屏幕现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宽大、好客、包容的文化尽在其中。而在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4亿青少年的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也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展示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这次奥运会,中国人更好地培养一种奋发向上的生活方式。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张英伟说,2008年是中国民族精神充分展现、国家意识进一步增强、人民素质大提升的一年。奥运是最生动、最具体、最现实、最有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奥运会不是单纯为了体育竞技而竞技,其真正意图在于推广崇尚健康体魄和高尚品行的理念,同时学习发扬奥运精神,学习奥运健儿的勇于奉献,甘于寂寞,乐于付出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奥运精神,进一步激励青年学生参与竞争,胸怀抱负,热情奉献,开拓创新,当国民表率,做社会栋梁,关注祖国、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人民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北京奥运的教育功能更是在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强和文明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类的促进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提倡挑战他人、超越自我、顽强拼搏的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以文化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手段,具有多种教育和文化娱乐的功能。奥林匹克运动强调教育的价值,不是以奥林匹克运动去推行竞技运动,而是把竞技运动纳入教育,进而把教育纳入人类文化和生活过程之中。通过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还可以培养人坚强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团结,能够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真正成功的人士并非是那些最聪明,学习最好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毅力,自我成功的动机和团队合作的习惯,而这些在体育锻炼中可得到最有效的提升,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魄、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充分发挥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活动,奥运会不是单纯为了体育竞技而竞技,其真正意图在于推广崇尚健康体魄和高尚品行的理念。奥林匹克不仅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而且教育和培养人的德性品质。奥林匹克运动是世界人民通过体育盛会实践美好理想、传播和平意愿、学习运用真善美理念的最好学校,它为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树立了一个公平对待、宽容学习、和平友好的样本,其宗旨体现了人类对世界秩序的关怀和对真善美理念的追求。

4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追求自强、公正、宽容与和平的象征。将奥林匹克精神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它即成为一种人生的目标指南,成为一个人精神上的追求。在培育一个人才能之前,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出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大学生荣辱观意识的缺失在社会转型期,面对价值多元化的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有的大学生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至以耻为荣,荣辱颠倒。而奥林匹克不仅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教育和培养人的德性品质。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高、更快、更强”。这不单单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诠释,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学生要学习的,正是这种“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自信心的缺乏,会使一个人丧失许多机会。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更快、更高、更强”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人类的内在力量,也是人类的重要品质。现在大学生在优越坏境下怕吃苦头,受不了委屈,一点小挫折就心灰意冷,不知所措,心理素质较差。加强挫折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引导和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通过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来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自觉性以培养出他们良好的职业素质、艰苦创业、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奥林匹克精神强调重在参与、不畏失败。重在参与的精神所产生的教育意义,使奥运选手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对待自己和对手,48岁的短跑女运动员奥蒂,已经参加了七届奥运会,始终和金牌无缘,但一直没有停止在跑道上所追逐的梦想。倔强、不服输的奥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作出了完美的诠释。奥林匹克精神要求人们具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体育比赛中,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常工作中,日常学习中。这种精神也是人类自强不息、克服并战胜一切困难、自我觉悟的支柱。有许多运动员之所以取得了成功,靠得不仅仅是强壮的身体和丰富的经验,而是顽强的意志。缺乏经验、体不如人,但最终靠顽强的意志战胜对手的人不乏其数,带伤坚持到最后的运动员也比比皆是。北京奥运赛跆拳道场上,中华台北的跆拳道选手苏丽文在比赛中受伤还继续比赛,她用一条腿坚持到了最后一秒钟,虽然她输了比赛,但她顽强比赛赢得全场的掌声。苏丽文用她的行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含义。皮埃尔·德·顾拜旦坚韧不拔的精神比取得金牌更让人们感动。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是当代大学生的神圣使命。

5总结

奥林匹克运动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它之所以长盛不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将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上升为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是主导体育运动与教育、人性、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崇高精神。锻炼身体素质,磨练精神意志,坚定大学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传播、发扬奥运精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奥林匹克精神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营养,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与情操,使之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树荫.奥林匹克精神之礼赞——写在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J].观察与思考,2008,15.

[2]田建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J].理论前沿,2000,06.

第5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一、 电影具有和生俱来的传播属性

电影是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电影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传播形式,具有文学艺术跨文化传播方式的所有的优点;电影是一种以视觉符号为主的、直观的传播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功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传播渠道进一步整合。网络的普及使网络电影成为了一条范围广大的电影传播渠道。在大众传播领域,电影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长期的实践中往往会变成一种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加拿大着名学者麦克卢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媒介即是信息”的观点,以为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效果在于影响了人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所以,电影可以帮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电影中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并将其视为必然。不同的国家都希看通过电影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承传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建构能够被国民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在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功能。电影是奥林匹克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媒介,体现人类公正、忠诚、勇敢、善良的艺术形象,夸大体育的人文价值, 夸大体育的真、善、美,夸大体育应为人的***发展服务,进而促进和维护人的尊严和和平的社会建立。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特征

第6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关键词: 奥林匹克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 意义

一、奥林匹克精神及其内涵

在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中,“奥林匹克精神”有专门的含义。国际奥委会在其《奥林匹克》“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1]显然,《奥林匹克》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因此,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是:人们怀着友谊的动机,通过友好的体育比赛,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达到团结的目的。

自从2000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竞技在神圣的奥林匹斯山兴起,它就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今天,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它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盛会和文明遗产,它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

(二)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的强大动力。

(三)奥林匹克是一种人生哲学。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2]奥林匹克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的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优良、最完善的生活哲学。

(四)奥林匹克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伦理价值是对人的潜能与自由创造、人类的文明与优良秩序的最大尊重与倡导,是对人类一切优良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继承与发扬。它引导人们追求一种最为优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共处、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证。

二、奥林匹克精神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渗透有助于纠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一误区――“重体轻智”的体育观,有助于体育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各项素质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其核心是要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这一指导思想明确了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体育教学,把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科学锻炼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各项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相距甚远,在教学观念上,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体轻智的体育观左右了大学体育教育,使得高校体育教育从观念到实践上出现一系列的误差。

然而《奥林匹克》开宗明义地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通过体育和文化及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建立公平的、互相尊重的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3]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奥林匹克运动》一书作序时说:“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失去了它的意义。”[3]可见,教育既是奥林匹克的起点又是它的归宿,更是它的核心。奥林匹克是一种教育,一种精神修养,更是一种精神哲学,是实施高校体育教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与载体。可见,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渗透有助于纠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一误区――“重体轻智”的体育观,有助于体育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二)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教学,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就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教学,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灌输”,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超越之精神的养成。

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强调精神文化对这一运动的重要意义,坚持体育运动与文化的结合,把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奥林匹克思想强调拼搏与进取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顽强拼搏、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在奥林匹克赛场,它永远激励着运动员去攀登体育运动高峰,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运动健儿靠的正是这种精神,在体育赛场实现着自我极限的超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人们靠的也正是这种精神,攀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高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发掘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中的自我超越精神,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教育和激励,对于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拼搏奋斗精神,进而去探索新的领域,改造与建设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和平、团结之精神的养成。

《奥林匹克》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精神方面教育青年,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美好的更加和平的世界。”“在全世界推广奥林匹克原则,从而建立国际友谊。”[4]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国界的国际性体育运动,各国选手在赛场上是对手,在场下是朋友。“友谊、和平、团结”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也是奥林匹克理想追求的目标。不同国度、不同语言、不同的运动员在象征五大洲团结的奥林匹克五环旗下通过竞争传播友谊,增进团结,促进世界和平。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口号“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揭示了奥林匹克运动基于人类交往的和平意义。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在运动技能的传授中,向学生展示体育运动中蕴涵的纪律、信义、友爱的丰富内涵以及冲突中的和谐、不平衡中的平衡的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和平、友爱的精神与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奥林匹克运动为其他社会活动的竞争树立了一个美好的典范。

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解读,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以其“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及“和平、友谊、团结”的信条激励人们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向新的人生目标迈进,而且以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要求青年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使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古希腊有句名言:“健康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因为身体健康是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前提和基础。正如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的:“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具有健康体魄的个体是国家、民族旺盛的生命力。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好的状态。”而奥林匹克主义就体现了对这种健康人格理念的理想与追求。《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5]因此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健身层次,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通过训练、比赛使人获得坚强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特别是在比赛过程中,品尝了失败的痛楚与成功的喜悦后,人们会懂得团队的力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情操。

参考文献:

第7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摘 要 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是指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和获得精神上慰藉,成为心灵的驿站[1]。本文针对在休闲时代即将到来的社会背景下,浅析高尔夫这项逐渐被大众熟知的“贵族”运动所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由此可知奥林匹克精神只有在休闲时代的背景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作用。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一个运动项目致趣的原因一定是这个运动项目本身自有的特点[2],那么提供这个运动项目特点得以发展的可行性条件便是这个运动项目所处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 运动项目 休闲时代 可行性 高尔夫

一、文献综述

(一)通过中国体育价值观的经历过程谈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休闲时代”吗?

近代以来中国的体育都是围绕政治而服务,直到21世纪我国才有机会使全体国民共享休闲时代。我国的体育价值观经历了从玩具到工具,再从工具到玩具的向俗回转的过程[3],总是把它当作工具就可能发生异化,异化的体育本来的育人功能就消失了。但它具有的玩具的教育意义却是永恒的,这一点也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达到的。中国现在的体育发展环境和十年前相比还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国家对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广场舞的兴起、全国各地马拉松联赛等都预示着休闲时代的到来。

(二)国内关于高尔夫球运动项目开展的研究现状

1984年,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成立,标志着现代高尔夫运动开始在中国传播[4]。据国际权威高尔夫杂志记载,目前据朝向集团的2014年度《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的高尔夫设施位列世界前十[5]。在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关于高尔夫的各大赛事也相继出台、新的赛事文化不断地兴起、体育消费者和体育产业迅猛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奥运精神有进一步全新的阐释。

(三)国外关于高尔夫球运动项目开展的研究现状

高尔夫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早期是牧羊人在户外用鞭子抽打石子的一种游戏。从起源和目前高尔夫运动的消费市场来讲,高尔夫运动是一种大众体育,是一种群众性休闲娱乐健身项目[6]。在这几百年的历史里国外高尔夫的各大赛事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已逐渐成型,如五大满贯、两大巡回赛事、欧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等。由此可见,高尔夫运动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国家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经济行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象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历届参加高尔夫球联谊会的15家高尔夫球会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高尔夫球场之间实施联谊合作

联谊合作是同一消费水平、不同风格的高尔夫球场之间实行合作共赢,定期举办各种赛事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各自球场的老会员体验其它球场的服务还可以增进球场之间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本球场向对方球场学习提供机会。创新与优质的服务是保证高尔夫球场盈利的根本,最重要的是休闲时代背景下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参加比取胜更重要”才能真正的融入高尔夫运动。

2.高尔夫球场主动承担赛事并实施给予青少年优惠的活动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高尔夫的赛事频出,这不仅给中国未来高尔夫消费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提示我们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个人能力的培养。2016年高尔夫运动正式成为奥运会的参赛项目,这体现它在不久的将来会以自身独有的运动项目特点展现奥林匹克精神。

三、分析与讨论

(一)休闲时代下人们更注重的是参与其中,快乐体验的过程与感受。

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国民对待休闲体育的态度也将趋于“理性”,“享受生活”、“感受体育”和“体验运动”的新型赛事文化观念已成为全体国民的价值认同。现在体育界普遍认为,创造一个适合休闲运动的场所、人们积极的参与并享受其中远比一味的追求冠军、获得金牌更符合当代人们的消费需求。由此可知,休闲时代下人们更注重的是参与其中、快乐体验的过程与感受。

(二)高尔夫运动在休闲时代背景下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站在休闲哲学的视角上来看高尔夫是一项休闲及竞技于一体的运动,在面对同样水平的竞赛者、高尔夫裁判时却拥有着不一样的挑战,这就是高尔夫运动的魅力所在;它的休闲在于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高尔夫球员的真实水平,关注的是运动休闲的过程和体验与感受。总之,高尔夫运动体现的内涵正是“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

四、结论

体育不应该成为影响奥运精神传承与发扬的阻力,而是应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同理,一切以拿金牌为中心的做法都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人们正常的身心成长与发展。

在休闲时代的背景下奥林匹克精神发挥了其最大的功能与作用,这是整个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李相如,凌平.休闲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李杰凯.关于运动项目特点的商榷[J].沈阳体育学报.

[3] 李杰凯.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报.

[4] 张建会,孙班军.中国高尔夫运动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沈阳体育学报.

第8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摘要:通过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背景和顾拜旦的言论等文献的分析,认为:顾拜旦把人的和谐发展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通过奥林匹克的文化活动培养和教育青年。为了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理想的实现,他设计了各种仪式、文化活动,制定了各种制度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性、独立性和纯洁性。顾拜旦架构的奥林匹克运动既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宗教精神、教育价值和审美艺术,又根据历史条件赋予时代精神,提出了崇高的奋斗目标,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连接了古代文化、现代精神和未来理想,成为促进人类的和谐、和平发展的社会文化活动。

关键词:顾拜旦;构建;奥林匹克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606-0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既有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教特征,又具有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本文从现代奥林匹的创始人顾拜旦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架构的创造来分析和认识奥林匹克运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1.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通过对近代欧洲历史和顾拜旦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比较,揭示顾拜旦对现代奥林匹克的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顾拜旦把人的和谐发展与国际和平发展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主题 《奥林匹克》对顾拜旦提出的奥林匹克主义的表述:“奥林匹克主义是将(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起来,并使之提高到一种人生哲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的体育活动教育青年,从而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由此看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关于人和国家的运动、人际和国际的运动、和谐与和平的运动,把人的和谐发展与世界关系的和平发展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主题。

2.1.1 把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 顾拜旦在研究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后,认为古希腊人通过奥林匹克运动获得身体的平衡而达到形体美和健康的途径,而在中世纪,基督教使身体与精神分离开来,顾拜旦批判了这种分离,他认为“将身体作为奴隶对待,且被迫每天感到自身的从属和低下是一个大错误”,他指出“人是肉体,精神和品质构成的”,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实现了“肌肉和精神长期分居的合法婚姻”。

顾拜旦通过对英美等国的考察,高度重视体育对于人的培养,在他的传世名作《体育颂》中,赞颂了体育运动对于人性的培养,指出体育给予迷茫的人类宗教般的引导,给冷漠的人们送去温暖,教育人们认识和崇尚美丽的体魄;体育给人向上的勇气,给予人荣誉,乐趣和健康,促进人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把体育运动引向高度完善的境地,并为新兴一代注人对生命的尊重”。

顾拜旦一方面强调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给年轻人提供超越的自由,另一方面,他倡导在大众中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试图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在《至高无上的运动》文中,他强调“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机会,不管他的身体条件有助于或不利于运动的发展都应一视同仁”,“运动需要自由,需要尊重个性”,在《我为什么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指出“每个人都能够参加体育锻炼是一个最好的最合意的观点,即当一个国家存在时,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和他的同伴们,都可以充分享受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权利。他们在健康的体育中,寻找一种极好的方式来增进健康,增长力量,到那时,整个人类,或一部分,就可以达到尽善尽美”,顾拜旦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发展体育运动,而是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使每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所有的参加者通过运动感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实现每个人的身心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类的和谐。

2.1.2 把国际和平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 顾拜旦强调奥林匹克应发展成为独立的国际性的体育组织,在第一届奥运会后,希腊国王曾要求将希腊作为永远的举办地,顾拜旦坚持奥运会的国际性。在《市场还是圣殿――每个运动员面临的问题》一文中,他提醒:“奥运会不是属于任何单独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有,不能被任何一类集团所独占,奥运会是世界范围的,必须让所有国家都能参加,无需经过讨论”;同时他认为国际化是时代的特点,奥运会只有通过国际化才能获得生命力,他说“奥林匹克运动只有冲破地中海,甚至欧洲的范围,征服新的环境,才能得到繁荣”。

顾拜旦是位历史学家,他考察认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国际性,顾拜旦在《我为什么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说“在古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运动员也几乎具有国际性,他们是希腊、意大利、埃及等地不同城邦的市民”,近代探险家和航海家的贡献,使得世界各国成为类似于古希腊城邦的世界城邦,而国家间不善于用和平方式相处,动辄武力威胁,国家关系紧张,战争频繁。顾拜旦总结古代奥林匹克休战思想,顾拜旦寄予现代奥林匹克的促进世界和平愿望;他认为体育就代表着和平,它在各民族之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它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使全世界的青年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差异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一战后,他在演说《我们现在能期望体育运动做些什么》中,“现在体育运动可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如果我们知道怎样让它发挥作用,明天它就能捍卫人类的根本利益――社会和平,没有这个根本利益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复兴”。顾拜旦为他创建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和平所作的贡献而自豪,他在《第七届奥运会》中,特别提到荷兰和比利时这两个宿敌能够同场竞技,并在竞赛中表现出了真挚的友谊,顾拜旦自豪地说:“这是政治所不能达到的”。

顾拜旦把教育人、发展人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的,通过每个人的和谐发展,实现整个人类的和谐发展;顾拜旦认为世界和平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基础,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国际性的交往可以有助于世界的和平。顾拜旦从人和国际关系出发,把发展人和国际关系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在近现展过程中吸引入眼球的根本原因。

2.2 把奥林匹克主义作为组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

2.2.1 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教精神来自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宗教精神来源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顾拜旦认为“古代奥林匹亚是竞技城市,但只是暂时的间歇的,奥林匹亚是永远的艺术之城和祈祷之城,是一座供奉人们衷心崇拜的庙宇,宗教精神渗透与周围的环境,弥漫名胜古迹,浸透于柱廊沙石,雕塑、绘画、艺术品、运动员的健美体魄,周围的名胜古迹,宗教背景使的人们产生错觉,不知道是现实或是宗教故事,宗教的精神像甘水一样浸透于每个竞技者的心田,城邦的年轻选手都带着宗教精神,难怪著名的悲剧家不以作品为自豪,却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为荣……无论是古代还是

现代奥林匹克最根本的特点是贯穿其中的宗教精神”。

顾拜旦认为在狄奥多西废除古代奥运会后,因为“心灵和肌体分离,竞技者们再没有艺术美和智慧的火花,也再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经过对中世纪的骑士制度的比较,他大胆地得出骑士制度是古代奥林匹克宗教精神的再生物,“他们(骑士)对体育的热情马上就清楚地显现出来……教会使骑士的武器神圣化……使他的功绩都具有高尚目的色彩”。因此,顾拜旦认识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应以“古希腊的理想”和“高贵的骑士精神”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

古希腊宙斯及其家族的神话已成为传说中的故事,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天(宇宙)、地(地理)、人(人体解剖)有了科学的认识,人们已不再迷信天堂的存在,知道世界的丰富,和人的生理结构,人类的信仰出现了危机,以国家为特征的民族心理和以人类共同特征人性心理开始萌芽和发展。顾拜旦要在国际化的时代特征下,根据民族主义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宗教感情,让“现代运动员以同样的方式(像古代奥运会一样)为自己的祖国,民族以及国旗赢得荣誉”,这种(荣誉)“与曾引导着年轻希腊人向宙斯的圣坛走去时的情感是一致的”。

2.2.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 近现代,巨大的变革给社会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世界关系紧张,战争频繁。顾拜旦相信体育馆可以取代由于现代灾难而导致的“酒精中毒”、“幽灵酒吧”等糟糕的社会现象。顾拜旦认为“体育可以塑造人体,但,是高尚还是卑鄙,就看它是被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的培育”。

顾拜旦到英国考察了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的教育方式,他认为阿诺德继承了古希腊体育的教育作用,并加上“现代条件下的教育的外衣”,他对阿诺德的教育寄予极高的评价,顾拜旦认为“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创造了巨大的精神和社会力量,从而在国家命运中起着支柱作用”。

顾拜旦创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年轻人提供“超越的自由”,运用时代精神教育青年,在各种仪式中让他们体会到神圣感、荣誉感和责任感,通过运动竞技使他们的精神和身体的力量得到释放,在运动场上给他们设置各种障碍,使他们在困难和前进中获得信心,从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的鼓励中得到崇高的教育,通过运动中产生的精英人物影响和教育后继者,通过艺术教育运动员和观众,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所参与的运动的神圣性,让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在一个神庙中竞技。

以宗教精神和教育思想为内容的奥林匹克主义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通过4年人类青年发展的周期,通过奥运会举办地在世界范围的变换,奥林匹克主义在每一代青年,世界的每一个国家中传递,虽然古希腊的神话不在,但奥运会圣火仍在延续,穿越时空的人类的精神在传递,奥林匹克主义已经成为人类共同信奉的理想。

3 结论

顾拜旦创建的奥林匹克运动,以发展人、促进世界和平为宗旨,以教育青年,延续和传递“宗教精神”为目的,在此基础上,顾拜旦还赋予了旨在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精神,如鼓励运动员和观众的参与精神,不断冲破阻碍的超越精神,不同民族相聚会首的宽容态度,也有为保持奥林匹克运动纯洁、独立运转的具体制度。

总之,顾拜旦创设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完整庞大的思想和结构构体系,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有选择的偶然性,但人类的智慧总是在必然和偶然间创造和发展奇迹,顾拜旦缔造的奥林匹克宏伟的大厦已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詹汝宗.奥林匹克理想[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9.

[2]Norbert・Muller,pierre de Couberlin Olympsm selected writings.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00.

[3]蔡鸿滨.欧洲史[刚.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4]颜绍泸,周西宽.体育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熊斗寅.熊斗寅体育文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6]申建勇.顾拜旦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3.

[7]孙兴岱.顾拜旦和他的体育教育思想[J].山东体育科技,1996,1.

[8]任海.顾拜旦与国际奥委会的自我遴选制[J].体育文史,1996,3.

[9]黄曾敏.顾拜旦奥林匹克主义思想――奥林匹克主义的历史和现在[J].体育文史,1997,6.

[10]马敬衣.顾拜旦体育教育思想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2001,2.

[11]任海.顾拜旦与奥林匹克仪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3.

[12]张翠萍.当代人文学者不应忽视奥林匹克主义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2,4.

第9篇:奥林匹克的精神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追溯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源起为逻辑起点,通过揭示奥林匹克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机制,以解释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现象,旨在为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进言献策。

1.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源起

    1894年6月16日,顾拜旦精心设计和主持的首次“国际体育教育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召开,来自9个国家37个体育组织的78名代表到会,通过决议复兴奥运会,规定此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奥运会,选出由巧人组成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顾拜旦起草国际奥委会章程,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义,奠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基础,使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成为持久的体育与和平运动。这次大会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催生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无疑,奥林匹克文化源于古希腊文化,但伴随时代进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又不断注人新的内容和精神。

2奥林匹克文化范畴的界定

    奥林匹克文化是个庞大的范畴,从广义来说,奥林匹克文化包括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思想体系和活动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衍生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即物质文化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对人体技能的改造、发展,以及所采用的各类场馆、器材等物质文化设施和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精神财富即精神文化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理念、精神准则、礼仪、运动竞赛规则、体育道德等精神产物.以及奥林匹克所提倡的文化艺术教育等活动内容。从狭义来讲,奥林匹克文化主要指奥林匹克运动非物质性财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就有形体、圣火、演讲、雕塑等文化艺术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并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这一传统推向新的高峰。

3奥林匹克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3.1文化融合: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传播的内涵    奥林匹克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它需以具体的奥林匹克运动为载体,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行交流和传播。因而,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史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史。奥林匹克是人类社会通过体育运动不断寻求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相互沟通的过程。传播的内涵有三个个递进的过程:一是认知和理解。二是达成共识和引起共鸣。三是改变行为。简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史,一方面我们看到,西方体育文化在工业革命之后依其强大的科技手段、经济实力向世界输出自己的运动文化。以竞技体育为核心的西方运动文化,在适应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发展方式也显示出其培养人类超越自我精神等卓越功效。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波及全球。无疑,西方体育文化在与东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中尽显优势,这种冲突没有改变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趋势,反而进一步加速东西方体育文化融合。如1932年洛杉矶刘长春的单刀赴会、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参加、1964年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可以说,当前的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形成为一个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

   3.2全球化: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传播的基础

    全球化是20世纪20.30年代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凸显出的新现象,它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当全球化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时,奥林匹克的跨文化传播也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相契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加速复兴。从1896年第1届奥运会仅13个国家的3i1名运动员参赛,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4个国家及地区11438名运动员参赛,奥运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盛会。国家奥委会的数量也由1900年的8个,增加到2000年的205个。如此庞大的会员国组织已名副其实的使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全人类最大最隆重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空前发展也使得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庞大的奥林匹克的组织为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电视等传媒的出现和普及也使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传播效应产生了质的飞跃。

4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循着先物质文化后精神文化的模式传播发展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近乎绝缘。但令人安慰的是,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火种却并没有熄灭。奥林匹克运动队中国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