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乡音未改鬓毛衰精选(九篇)

第1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1、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作者: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 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一轮明月,对酒当歌,倍思家亲。以下是带给大家的表达思乡思亲情感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1、回乡偶书(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回乡偶书(二)

唐代: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3、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第3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心海中,一片记忆的风帆漂过,满载着乡村的气息。母亲慈祥的笑容,不断地在眼前闪现;父亲憨厚的表情,也在心海里荡漾起一丝丝波澜。

离开了故土,宛如失根的浮萍,无土的种子,再也找不到所要归属的方向。

忘不了童年时小伙伴们在溪边嬉戏的欢愉,忘不了老黄牛发出的哞哞叫声,忘不了乡村鸡犬相闻的和谐之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每每读到此句,心中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慨……

几许伤感,几许忧郁,淡淡的涌上心头,我才发现,故乡是我永远无法忘却的幸福和忧伤!

第4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一位蹒跚归来的老人,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五接。他一边吟诵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边不住地赞叹着家乡如画的风景。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探寻幼时的老宅,

趁着徐徐南来的春风,

把家乡的美景看够。

我已追寻不了,

那低矮破旧的茅屋,

泥泞不堪的小路;

我更追寻不了,

那沾满泥巴的老乡,

昔日无奈的目光。

一排排洋楼别墅掩映田间,

一条条宽阔大道四处纵横。

永远告别了破旧与贫穷,

再也不会有无奈与落后。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

开拓的脚步走遍了大地;

回乡的“奥迪”奏响了新曲,

绽开的笑脸畅想着未来。

五接啊,你的今天灿烂辉煌!

十六大给你再添动力,

愿你乘着与时俱进的东风,

向着小康的未来展翅飞翔!

家乡啊,我把你称颂,

称颂勤劳奋斗的昨天;

第5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到了故乡——潮州,我下了飞船,立刻有位老人问我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飞船。哈哈!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笑问客从何处来。‘’我说明了我是这里的人和来历后。这位老人就性质勃勃的请我到她家去,我也不好推辞就答应了,我和老人闲聊了几句,老人说她有一个儿子,我问他的儿子性什名谁,老人说他叫李捷鑫。李捷鑫,这不正是我吗?难道这是我的母亲?没想到刚刚来到故乡就遇到自己的母亲。

我述说了我是她的儿子,她也感到很惊讶,今天来的客人竟会是自己的儿子。过了一会儿,妈妈就带我去田园参观,一到田园,一望无际的田地展现在我眼前。我有到了村里。哇,这简直不是村,这里全是高楼大厦!

20年家乡的变化真大啊!

第6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摆脱不掉的是乡情。

"我于高山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忘兮,永不能忘!"

故乡对于背井离乡的人来讲永远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许多年前,农村出生、贫穷无助的我一心想走出故乡;高考失败,毅然决然从戎,暗下决心绝不回头,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之志。"戎马多年,甘苦自知"!很少回故乡;父母早逝,未成年遭受的磨难,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每每想起仍五味杂陈,个中滋味自知。逃避回故乡;不知回去后说些什么,关键能给家乡做点什么。惧怕回故乡;真诚的推杯换盏,实在力不从心。但家乡是割舍不掉的。爱也罢、愁也罢,那毕竟是给予我生命的地方。故乡。从来都不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会在记忆着消失;相反,故乡的轮廓、街道、校舍、山山水水、童时的玩伴等时不时会出现在梦境,故乡有时会变得很清晰、真实而温馨。剪不断、理还乱,扪心自问,我是不是真的变老了?

变化一定是慢慢发生的,只是在忙碌中抬起头,注意到家乡的变化时,会变得很惊讶!今年春天外出学习归途中绕行在忐忑中走进故乡,途中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不断涌現,担心自己也会遭遇尴尬;但迈出车厢的瞬间,站台上的一张张笑脸立即感染了我,虽多年没见,但感情依旧。此时,我发现不管你走的再远,故乡是你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

在家乡的时间不長,但短暂的时光是快乐的!在人际交往、会战友、同学相聚、省亲、祭祖中,重新认识了故乡。家乡的变化是巨大的,是建国以来的巨变,小城变得很美、农村变得宜居。在家乡的日子,感受到家乡父母官的热情,也从他们

第7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1、《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张九龄是一代名相,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哦!张九龄遭到贬谪时,恰逢中秋佳节,于是望月伤怀,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中秋表达思念的名作。这首诗也入选了新课标课本。

 

2.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3.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简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第8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大年三十:8首除夕诗,与旧年告别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小时候,除夕是七彩的图书,图书是母爱的诠释。

除夜有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长大后,除夕是亲人的祝福,祝福是青春的脚步。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流浪时,除夕是遥远的思念,思念是游子的重负。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此时此刻,万里未归人,唯将祝福寄屠苏。

冬除夜书情

唐·卢延让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

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因为我相信不管我走的再远,家总是我温暖的港湾。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今夜,注定无眠……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本该是团圆的日子,本该是把酒言欢的日子……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宋·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多少人选择在今夜流泪,所少人选择在今夜思念,又有多少人在今夜独自一人……

除夕诗句 关于除夕节的诗句古诗

1、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2、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3、改岁钟馗在,依然旧绿襦。老庖供餺飥,跣婢暧屠苏。载糗送穷鬼,扶箕迎紫姑。儿童欺老聩,明烛聚呼卢。——陆游【新岁】

4、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5、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6、嶰管变青律,帝里陽和新布。晴景回轻熙,庆嘉节,当三五到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柳永【迎新春】

7、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8、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赵师侠【鹧鸪天·丁已除夕】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0、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1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均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范成大【卖痴呆词】

13、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14、爆竹惊寒,疏梅送腊,岁转韶华。振天箫鼓喧闹。在邻家,处处桃符贴换。簪方胜秀隐娇娃。迎春早,宝钗端下,玉鬓排斜。心事暗中夸,惟愿取箕畴,敛福频加。金尊满祝,初添海屋霞。且饮今霄岁酒,胆瓶开,明日鲜花全收来。隔帘春*,淡柳抽芽。——张大烈【东风齐着力·除夕】

第9篇:乡音未改鬓毛衰范文

深不可测的海底是天下最神奇的地方。海底世界,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呀。它的巨浪吞噬了数不清的船只和生命,它时常向人们昭示着自然的威力和不可抗拒,使人在大海面前显得那样的弱小。海是变化莫测的,有着诡异的多重性。

海洋会是人类最终的生存空间吗?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问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海洋是人类生存所需物资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仓库。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着大半个地球,使地球又有“水球”之称。海洋里生存着二十余万种生物,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各种矿物质,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一系列活动都日益离不开海洋,在人类日益面临人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三大危机的今天,迫使人类把眼光瞄向了海洋。陆地可利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终会有一天,陆地上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将消耗殆尽;而向海洋寻求出路,寻觅发展空间是势在必行的。海洋将成为我们人类的“第二空间”和“最终空间”。

其二,海洋是人类生存的最终归宿,人类将在海底安家落户,人类将会在海底世界取得移民“绿卡”。

有人考证,人类的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人类孕育于海洋,来源于海洋。人在出生前就是浸泡在母亲的羊水中的,人天生喜爱水,对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人类回归海洋这个故乡,并不是神话故事,不是天方夜谭,不是痴人说梦,或许人本来就和海里的鱼是同宗同族,人水之情或许最终也会象鱼水之情,我们将重新与鱼为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远古时期离开大海故乡的人呀,你的“乡音”已改,你早已脱胎换骨,面目全非了,但你对大海这个故乡始终一往情深。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