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精选(九篇)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

第1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近期,在湖北公司某重点项目开盘过程中,湖北公司各级领导未按照集团的只是制定开盘方案,集团营销中心未能坚持原则,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看盘方案决策出现重大失误。同时,湖北公司对公司关系户审核存在严重漏洞,导致公司部分领导、员工虚报重点客户入围满足私利,严重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以上问题反映出部分公司相关部门领导责任心缺失,对集团重大专项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工作严重失职。

“在其位,谋其政”,这是每一名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一名员工,之所以被安置在一个职位上,就是为了让他做好自己就应做的工作,“实事求是”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集团的发展努力奋斗,而不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不是利用手中公司给予的权利去谋取私利。通过公司此次相关事件处分的学习,使我深刻领会到诚实做人,廉洁做事的重要性,把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事廉洁奉公、严于律己、扎实作风,要为集团争创效益,做好本分工作,在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导标,千万不能偏离了正确的工作路线,否则追悔莫及。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牢记集团利益胜于一切的宗旨,坚持诚实做人,廉洁做事,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抵抗金钱诱惑的能力。经受住便利关、金钱关、人情关等不断侵袭的考验,抵挡住无数的诱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要端正自身职业道德思想,增强道德观念。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会去干好本职工作,心思也不会放在企业发展上,所以一定要端正好从业道德思想,要有道德廉耻观念,严守职业道德底线,在人生上要淡泊名利,淡定从容面对一切;在工作上要向上对得起领导,尽心尽力为企业发展干好本职工作。严于律己是人身修养的一种境界,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时时处处明于自察,大事小事严于律己,才能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因此每个恒大员工都应该自觉按照“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的道德自律要求来约束自己。

通过这次事件处分认真学习、研究,与自身的工作职责相结合,我觉得要做到平时工作、生活、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第2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在学术上,运动鞋研究近年来成为一种重要课题和热门话题,但这种研究往往是基于运动鞋之于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从人体功效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实验和探讨,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推动了体育运动实践,但不足以反映出运动鞋的文化价值。因为这些研究成果无法帮助我们去全面解读和诠释当下的种种现象和趋势:其一,运动鞋成为一种时尚。从时尚界看,它们通过跨界合作设计时尚潮流运动鞋,如时尚品牌“Y-3”由日本设计大师Yohji Yamamoto与阿迪达斯合作创立,New Balance融入中国京剧脸谱元素设计生产了京剧脸谱限定跑鞋等;在各类秀场上,材质独特、款式新颖的不同运动鞋开始跃入人们的视野,它不仅引领着一种时尚潮流,而且预示着人们审美和理念的变化以及一种文化变革。从社会生活看,人们借助运动鞋的造型、品牌及内涵去修饰装扮自己、展示自己,从中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和象征性的精神满足。其二,运动鞋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消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的广泛影响以及人们健康意识、消费理念的变化,人们对于运动鞋的消费不仅仅限于休闲、健身、娱乐,而且关注和追求运动鞋所表达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个性化需求。其三,运动鞋成为体育收藏界的“宠儿”。时下在体育博物馆以及举办诸如展览会、交易会和展销会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收藏活动上,运动鞋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收藏者不惜重金收藏运动鞋,在收藏中感受着体育文化带来的审美熏陶和智慧启迪。这些都彰显或隐含着运动鞋文化价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基于多个学科的视角和维度管析运动鞋文化价值,无论对于运动鞋的研究、制造和销售,还是对于发展体育文化、推动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1.运动鞋文化的衍生与发展——基于历史文献学的视角与维度

相比于运动鞋人体功效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关于运动鞋文化的发展史研究则显得较为冷门,它只是散见于各种历史文献之中。这些记载,又往往是基于文化的视角进行真实描述,而非从“运动”或者体育的视角进行记载,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这些广义上的鞋的“运动”功能和作用——在鞋没诞生之前,人类是以赤脚的形式运动发展的;在鞋诞生之后,人类又以鞋装备双足进行运动发展,进行着诸如狩猎、奔跑、游戏、军事斗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鞋也随着人类运动发展而发展着它的款式、色彩和制作材料。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需求是人之本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鞋正是人类在同自然博弈、发展自我的“运动”过程中因自身需求而产生的,鞋也因此从一开始诞生便具有“运动”的性质,可以说,运动是鞋的本质属性。由此,回溯运动鞋文化的发展史,我们不得不从两种视角和维度去审视,一种是广义意义的“运动鞋”,即鞋;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运动鞋”,即应用于体育运动中的专业运动鞋。

广义意义上的运动鞋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吴欣《中国消失的服饰》(2010)、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2002)、袁杰英的《中国历代服饰史》(1994)、骆崇琪的《中国鞋文化史》(1990)、周锡保的《中国古代服饰史》(1984)等专著对中国鞋文化进行了多个视角的扫描。其中,由民俗学家叶大兵等编写的《中国鞋履文化辞典》,从多学科视角系统反映了我国制鞋史和鞋文化发展史,介绍了传统和现代鞋履的详细情况,展现了由鞋所引出的谚语、谜语、成语、寓言、戏剧传奇等文化景观。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从氏族社会时期的彩陶领略到我国最早的鞋的形象,从历史考古中欣赏到中国较早的实物鞋,但要挖掘鞋的历史发展渊源,还需要我们从历史文献中去探寻。

从鞋的发明创造看,《礼记·礼运篇》以“未有麻丝,衣其羽皮”描述了原始人类以动物的皮来裹脚,这也许正是鞋的最早的雏形;在传说中,鞋则是由黄帝所发明,立于北京的《靴鞋行孙祖殿碑》记载了黄帝造鞋,“始创造屐履,借作护足之需”;1973年出土于青海大通县、被考证距今5000多年的陶俑,其脚穿有一双尖部上翘鞋,印证了古人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由以物裹足改为穿鞋。从鞋文化发展看,鞋与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礼制有关密切的关系。如在先秦时期,殷商时代便初步建立了鞋之礼制,周代设有负责贵族用鞋的“屦人”一职,周代则明确定义了“复下日舄,单下日屦”的鞋的形制,其中舄多为贵族穿用,而屦则限于平民穿用。在秦汉时期,规定丧事着舄、上朝穿靴、燕服穿屦等,鞋的穿用规制更为具体。魏晋之后,鞋开始趋向于时尚化发展,如魏晋时期便出现了玉华飞头履、芴头履、分梢履、五朵履等,鞋的样式极为丰富。从鞋与运动的关系看,历史文献中有较多穿鞋运动的记载,如周武王姬在其《履屦铭》中说,“慎之劳,劳则富”,既强调了鞋的功能和作用,告诫人们精心爱护脚下的鞋,又强调要着鞋而劳;《南史》这样记载了嗜好运动的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南史》还记载了人们足穿芒履活动的情形,“使其子弟并著芒履,于斋前习行”;《晋书·石季龙载记》记载了女子穿靴骑马的情景,“五文织成靴,游于戏马观”;李白《嘲鲁儒》“足着远游履,头戴方山巾”这一诗句中的“远游履”系唐代的一种便鞋,差不多类似于今天的运动鞋。从这些历史文献中可看出,运动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就严格意义上的运动鞋而言,其产生与发展一般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古代奥运,虽然最早的奥运赛场上人们是赤脚参与 竞技,但却催生了运动鞋;另一个是近代橡胶工业的进步,为运动鞋的生产与制造提供了理想材料。回顾运动鞋的诞生与发展史,我们可去用几个“第一”来管窥运动鞋发展的历史概貌:世界第一双槌球鞋——1968年诞生于美国,由“橡胶底+帆布帮”并通过围条制作而成,它被称为近代史上第一双运动鞋;世界第一双篮球鞋——1917年由美国匡威鞋业公司生产制造,并随着篮球巨星Chunk Taylor在巡回赛中推广,这一运动鞋很快成为篮球运动员和广大青少年青睐的足下用品;世界第一双胶铸钉鞋——上世纪20年代,由阿迪达斯研发制作,因美国短跑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使用而连夺四枚金牌而成为扬名世界的品牌。在此过程中,随着日本的Asics、德国的Adidao、美国的Converse等名牌厂商不断研发,把科技文化融入运动鞋之中,不断提高运动鞋的性能。上世纪60年代,美国耐克公司开始走出皮革、帆布等制作材料的束缚,大胆尝试运用尼龙材料做运动鞋子的帮面,所生产的该种运动鞋因其性能柔软、轻盈而牢固而深受运动员欢迎,后来又成为旅游消费者的青睐。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雷宝、耐克等美国公司在全球各地投入生产,美国运动鞋开始风靡全球。这时,中国运动鞋厂商积极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发生产各种专业运动鞋,努力缩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

循着运动鞋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科技文化的延续与融入、时尚文化的融合与衍生、明星文化的影响与深化,同时随着体育精神的广泛认知认同与大众体育的兴起,运动鞋文化价值日益凸显,它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运动鞋文化与体育科学探究——基于运动生物力学的视角与维度

体育是一门科学,而科学是人类永远无法探知穷尽的领域。作为与体育运动关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体育运动装备,运动鞋生物力学是体育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研究的深化也正是体育科学体系的丰富与完善。事实上,运动鞋的文化魅力和价值,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运动鞋本身,在于运动鞋的科学,在于科技文化的延续与融入,其他诸如运动鞋的时尚、精神、消费等文化价值都是运动鞋科技文化的衍生或者派生。

无论是运动鞋的结构设计,还是运动鞋的技术革新,其科学依据均是人体运动的生物学原理。也就是说,运动生物力学是运动鞋技术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综合国内外运动鞋生物力学研究,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足的力学与结构功能,运动鞋的结构、用材及其功能,足、运动鞋与地面三者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在足的力学与结构功能方面,有的研究者对足的形态与结构进行分析,如Messier和Pittala等研究者认为,足的形态结构对足的功能影响较大,Cornwall与Mepoll等研究者通过测量分析论证了足部功能;有的研究者注重测量分析足的运动学,如Engsberg采用有限螺旋轴法探讨了跟距关节的三维运动学特征,Root、Orier和Weed等研究者运动三维影像技术分析了足的运动学特征;有的研究者对足的动力学进行了测量分析,如Cavanagy和 Michiyoshi运用足底压力分布的运动图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直观分析足底压力以及具体分布,陆毅琛和李建设等国内研究者采用德国Novel Pedar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足部在三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压强等进行了实验和解析。在足、运动鞋与地面三者之间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鞋的结构、用材及其功能方面,有的研究者着眼于足与地界面开展生物力学研究,如Olfat、Kayc、Lilyh等研究者对人在混凝土、草地、地毯等不同界面行走时足底压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了不同运动界面对足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林丽芬、相子元等国内研究者也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有的研究者着眼于足与运动鞋界面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如Cross等运用内置压电陶瓷感应器的鞋垫,对三种不同中底材料的运动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三种运动鞋从地面获得的反作用力区别不大,但足底压力分布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宋雅伟、蔡奕玺和华宇飞等国内研究者采用Instron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3367、Emed-pedar测量系统,对三种品牌篮球鞋足跟部压缩性能进行了试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NIKE品牌运动鞋在全部足跟着地阶段的模量最大,在全掌着地阶段吸收能量最多,因此它对足的动力支撑作用和减震效果都优于其他两种品牌的运动鞋。

这些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和完善了体育科学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为运动鞋的技术革新和质的飞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众多国际品牌运动鞋厂商都在积极吸收和运用运动鞋生物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创新和拥有运动鞋的生物力学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研制符合人体运动生物学原理、又深受运动员和普通民众青睐的运动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其一,遵循和运用模拟裸足这一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该原理主要是训练足部大小肌肉群,以减少足在运动时的损伤。在具体运用上,ADIDAS研发了“Feet you wear”篮球鞋,该运动鞋在其内底结构和内衬方面均模仿了人足的形状,其运动损伤率与同类篮球鞋相比降低了4.2%。与ADIDAS不同的是,NIKE研究的“Nike free”跑鞋运用了模拟裸足的动力学状态,其后掌鞋底结构宽大、前掌鞋底结构柔韧度高、大底设计有深槽,与普通跑鞋相比,其足跖趾关节的运动位移减少7%、屈肌力量增大20%,既提高了足弓运动功能,又大大减少了足部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其二,遵循和运用能量回归这一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这一原理主要是运动鞋底把在落地缓冲阶段所储存的部分能量送回离地蹬伸时的人体。运用这一原理目的在于提高能量回归的效率和效度,这需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即鞋底结构与制作材料。在鞋底结构上,EMA跑鞋在其中底前后掌位置设计了2个弹性悬空,这种设计由于增大了鞋底形变而提升了能量回归的效率和效度。实验表明,使用EMA跑鞋的耗氧量相比品牌跑鞋NEW-BALANCE减少2.2%。在制作材料上,Power Bounce跑鞋把EVA膨胀混合物作为鞋的中底材料,其性能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即鞋底在缓慢受力过程中极具柔软性,而在快速受力过程又充满弹性。其三,遵循和运用足跟控制这一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这一原理主要揭示了踝关节外翻程度与 运动鞋后掌结构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上,运动鞋厂商往往借此增加运动鞋的减震或者缓震功能。ADIDAS最早成功把CCS地面控制系统运用于跑鞋后掌部,研究表明,这一技术的运用使得踝关节外翻角度减少了25%,从而了也大大降低了膝关节运动时损伤的可能性。NIKE运动鞋则在后掌部设置了后跟稳定器,增强了足在运动中稳定性。其四,遵循和运用减震缓震这一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该原理一方面注重通过减小冲力来降低足部损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注重人对运动鞋的控制。为增强运动鞋的减震缓震功能,运动鞋厂商往往在运动鞋的中底夹层设置“囊”结构,如NIKE运用了AIR-ZOOM、AIR-MAX高压气垫等技术,REEBOX采用了DMX10气囊减震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再加上诸如高密度的聚氨基甲酸乙脂、ABZORB专利减震等一些特殊材料的运用,运动鞋的减震缓震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国内品牌运动鞋厂商也在探索运用运动鞋生物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参与国际品牌运动鞋竞争。如李宁运动鞋自主研发了CUSHION缓冲垫技术、BUONCE反弹技术,前者的运用增强了篮球鞋前掌反弹的控制,后者则提高了运动鞋后跟的减震功能;安踏运动鞋则运用了足弓避震系统和芯技术等,前者模仿呈弓形的足底,运动鞋底采用“拱型”结构,这种结构除了具有传统的缓震系统功能外,同时它与人足构成了“双弓”结构,从而使足部运动获得了更多的缓冲和支持。总之,运动鞋生物力学研究与实践的深化与拓展,使得运动鞋科技文化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3.运动鞋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培育与传播——基于社会文化学的视角与维度

社会学家奥格本在其《社会变迁》中指出,“发明是现存要素的组合”。以此观点来审视运动鞋文化的发展史和科技进步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运动鞋的技术进步与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建构的过程,它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塑造而成的。依据这样的观点和结论,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宽广的视域审视和解读运动鞋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运动鞋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具有社会文化显功能,它以其特有技术、手段、工艺和方法丰富了社会物质文化资源,又以其特有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创新;另一方面具有社会文化潜功能,它因解构传统价值桎桐而具有一种文化补偿性功能,因打破文化的社会阶层垄断而使体育文化走向平民化,因模糊了文化的时空维度而使体育文化超越了地域性和民族性,成为全球性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

作为超越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体育精神与全世界无与伦比的文化现象与文明载体——现代奥运会的发展休戚相关,或者说现代奥运会对于体育精神的培育与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前,虽然古代奥运竞技运动由于对权力和物质利益的一味追求,充满了力的角逐、拼杀和竞争,充满了暴力和残酷性,存在着诸多不公正和不合理性,但也培育了团结、和平和友谊的竞技精神。现代奥运继承了古代奥运的精神实质,并赋予了其以新的时代内涵,培育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竞技精神,这一竞技精神彰显了公正、公平、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们崇尚规则、遵循秩序;体现了人本思想,激励人们把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以现代化的包括运动鞋在内的体育装备,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诚然,现代奥运的竞技运动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竞争与角逐,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精神风貌的展示,于是,培养冠军、夺取金牌演绎为人们参与竞技体育的主要目标,甚至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运动也由此成为一种“精英体育”。就运动鞋的研发而言,它的应用范围一开始差不多仅仅局限于专业运动员的运动鞋装备,其主要目标也主要是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以及为运动员保障运动防护。而融入科技文化的运动鞋的确为运动员的自我超越给予了有力支持,比如,刘翔在以12分88秒的成绩突破110米栏世界纪录时,其脚下跑鞋正是针对运动项目和运动员个人而设计的嵌有“锁定”系统的科学产品。在此过程中,运动鞋对于体育精神具有双重性的价值意义,它一方面因给予运动员实现自我超越以技术支持而具有培育体育精神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因运动鞋的使用和消费而具有传播体育精神的功能。

在消费语境下,当运动鞋文化连同体育精神、体育赛事、体育明星一同成为消费对象时,运动鞋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正是运动鞋文化乃至体育价值从“精英”向大众的回归。当然,这种变化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时代背景,但就运动鞋文化的视角去管析,其动因至少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运动鞋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在给予运动员自身潜力挖掘、实现自我超越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运动鞋的生物力学科技也成为体育运动参与群体的普遍关注;在观赏体育赛事的审美过程中,观赏者也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渴望拥有运动员所使用的专业化运动鞋的体验。这种需求动机一方面促进了运动鞋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化和专业运动鞋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品牌运动鞋厂商把发展目光投向了大众消费市场,如NEW BLANCE的ENCAP避震组合系统、REEBOX的中底缓震科技、ADIDAS的智能芯片技术、NIKE的后跟稳定技术等,这些都是面向大众消费市场而运用的运动鞋科技,它不仅顺应了大众体育消费需求,也促进了体育运动的价值回归。第二,运动生物力学技术的运用相对时尚文化、明星文化所呈现的文化价值内涵是低调而内隐的,而大众真正的消费需求并不仅仅在这一低调而内隐的文化价值内涵,更多缘于外观设计的文化表征。于是,运动鞋的研发开始出现跨界合作,或运动鞋厂商主动与时尚界合作,或者时尚界主动与运动鞋厂商合作,把更多的时尚元素融入运动鞋的外观设计,运动鞋文化的体育价值无疑又因时尚的融入而加快了回归大众的步伐。第三,由于明星运动员往往是人们关注体育赛事的焦点,其使用的包括运动鞋在内的体育产品也由此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这些关注体育明星以及体育明星使用的体育用品的人群也由此演化为体育产品的消费市场。正因如此,众多品牌运动鞋厂商纷纷推出了“明星策略”,推出或以体育明星名字命名或用标有特有名号的为某个体育明星量身打造的专属运动 鞋,甚至系列产品,如NIKE与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合作的AIR-JORDAN系列运动鞋至今已热销30年,并由此演绎了较为宽广的文化空间。

在此动力推动下,运动鞋的消费日益宽泛化、大众化。大众对于运动鞋文化的消费,不仅仅在于运动鞋本身,更在于运动鞋所蕴含的科技文化、时尚文化和明星文化,更在于运动鞋所凝聚的体育精神、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这种消费对于体育价值的回归、大众体育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点我们可以从当下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得到佐证。

第3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体育教学人文环境

体育课,是学生时期始终贯穿的一门学科,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是针对学生身体教化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出现了类似于“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以及为了应付体育课而出现的“体育课结束了,运动也就结束了”等现象。众所周知,适量运动,对于一个人终身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学生所有学科中,体育课的功能正是教学生如何科学健身,教学生健身所需的技能等等,应该说体育课给学生的影响较大,但事与愿违,据有关研究表明:在调查高级知识分子关于学生时期影响一生的学科中,体育课列最后一位。原因就是学生在体育课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除了跑步、活动,缺乏相关知识的传授,以及健康与运动的关系,缺乏对于体育课的正确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于体育课教学同样提出了要求。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上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及“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营造良好、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以及有助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导向性环境,对于有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体育教学环境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与“学”的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制度、集体、氛围、物质等方面的条件[1]。而体育教学的人文环境主要指班风与校风、学校体育的传统与风气、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等[1]。那么,归纳起来,教师在这其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如班风,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风格,而其他几方面的因素来看,体育教师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其中,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专业素养、教学风格等,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影响着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导角色,要强调健康的作用,要强调健康与运动的关系,要强调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要强调体质健康的意义,强调体能的实际作用,要强调运动技术的作用,要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术的练习,要指导学生科学地健身,科学地运动,全面、系统地灌输、渗透给学生有关运动、健身知识,以及健康、愉快地工作、学习,为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营造知识方面、意识方面及人格方面的人文环境。具体人文环境因素如下图:

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文环境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时间,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目标的主要锻炼时间。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在关于“开展全面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着重对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诸多要求,如“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活动园地”,“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等等。而构成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文环境包括学校、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等等。具体来说,学校要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教师要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另外,要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活动及传统体育项目,对在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包括班主任,要在班级工作中给予加分和奖励,全面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具体人文环境因素如下图:

家庭人文环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也不例外,学校在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同时,也要通过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提升到一个高度。通过开家长会,让家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思想上重视体育,确保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逐渐形成“健康与运动”关联的意识;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让家长了解“积极的生活方式”,使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客观上提高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必需要素,离开了社会舆论的导向,“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就会受到限制,社会其他层面上的人,就会忽视对学生健康及学生体质状况的关注。而我们每个人都处于社会大环境当中,要全面有效地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就会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牵扯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的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营造“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环境,如建立强大的宣传网络,包括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制作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电视节目、MTV等,扩大社会关注度;建立个人终身健康档案,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健康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升学、应聘、结婚等方面的健康依据,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也是奖惩制度与实施的依据。

第4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一、入场方队的组织、集训

1、入场方队的组织。我局入场方队需60名人员组成,原则上由机关和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45岁以下、已发服装的人员组成。名额分配:机关20名,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40名。

2、入场方队的报名。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务于9月24日前将本单位(部门)参加方队的人员名单报局办公室。

3、方队集训。为保障方队队列整齐,并能反映我局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初步定于自9月26日始至运动会举行的每周五下午2:00至4:00组织队列训练,地点待定。

二、比赛成绩的争创

1、运动员的训练组织。凡在上半年运动会报名中报有项目的人员,应抓紧运动会前的一个月时间积极自行训练,做好参赛准备,力争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局争光。

2、奖励政策。根据以往惯例,本届运动会仍实施奖励政策。即按运动会中所取得的运动成绩所得分数对运动员实施奖励,每分20元。凡报有比赛项目并参加比赛的人员按每人30元予以比赛补贴。

三、精神文明奖的争创

1、入场仪式。入场方队是展示我局精神文明的窗口,能充分展示我局经思想作风整顿后干部职工的良好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因此,组织好入场仪式是夺取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的重要基础。为组织好入场仪式,要求各单位(部门)做好发动宣传工作,积极对入场仪式及入场口号等献言献策。同时要求所有参加入场仪式的同志要有夺取精神文明奖的意识和信心,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入场仪式。

2、运动会投稿。运动会期间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积极踊跃向大会投稿,投稿情况将作为单位(部门)工作信息进行计分考核,要求各单位(部门)要提前安排人员组稿,每单位(部门)至少供稿两篇,供稿于10月10日前统一交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向大会统一送稿。

3、运动会参会秩序。运动会期间,要按照大会要求在指定位置就坐,遵守大会秩序,保持看台座落有序,不得在看台上打扑克和大声喧哗,自觉保持座台卫生和物品摆放整齐。运动员要积极参加所报项目比赛。

四、后勤保障工作。后勤保障工作由局办公室统一负责。要提前做好运动会入场所用物品的准备,做好运动会期间的水、午饭、运动员号码、运动器械等保障工作,要提前做好后勤保障方案的预案和预算工作。

五、有关要求。

第5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高校 网球运动 奥运效应 效应效果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10

Abstract Tennis course is the key point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enni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nni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Olympic Games on the University Tennis Teaching from two aspects, which a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nnis sport cours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Finally, taking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Olympic Games on the university tennis.

Keywords college; tennis; effect of Olympic Games; effect

网球运动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一项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当前,网球在高校教学的带动下和影响下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受到国内体育爱好者青睐的竞技体育项目。北京奥运会以来,网球运动在高校得到了更加迅速的传播、推广和普及,中国网球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更是使网球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因此,奥运会对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发现奥运会网球竞技与高校网络教学的内在关联,以奥运会网球运动带动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

1 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分析

网球运动最初产生于欧洲,之后伴随着奥运会的影响而逐步传播到全世界。在1896年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上,网球运动作为参赛运动的项目之一是唯一一个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的球类竞技项目。从我国网球竞技项目的发展来看,虽然网球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早,但是,由于在认识上存在偏见导致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对网球的认识和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升,网球运动从传统的“贵族”运动逐步向“贫民化”转变,网球运动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充,人们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意识观念的转变,网球运动也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协会正式成立,以此为标志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并且成立之初,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就决定自199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网球比赛。大学生网球比赛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网球在高校乃至于在我国社会中的广泛传播,推动了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快速普及,人们的网球竞技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截止目前,大学生网球比赛已经举办了十几届,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并且在我国高校当中已经普遍开设了网球课程。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参加过网球运动的学生有82%的表示喜欢这一运动。

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我国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相对于西方国家要晚很多,并且在基础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网球在国内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及“三大球”,并且高校在进行网球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网球教学工作还面临着一定困难。影响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网球文化、相关部门的支持度等方面。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受高校经费的限制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在我国高校网球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校园的网球运动场地比较缺乏,场地内用于网球教学工作的物质保障不到位,甚至在部分国内高校中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网球教学场地,而社会中的网球运动场所也主要分布在一些比较高档的小区甚至商业会所中,这给高校网球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高校网球运动难以真正得到普及。

2 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意义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奥运会的影响下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和欣赏网球比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球作为一种竞技体育是以讲求技术、战术和体能并重的运动方式,对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网球运动的综合价值高,既是一种消遣,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内在修为,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在学生中间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 有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面来看,网球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网球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网球文化与校园文化在彼此接触、参与、愉悦身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自身和谐。网球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加强网球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网球文化的建设能够推动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网球运动和网球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2.3 有助于推动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网球运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网球场馆的数量、参与人数以及比赛成绩都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但是,从我国网球运动与欧美网球运动的发展相比,我国网球运动参与的人口比例以及人口数量还明显处于劣势。为了实践终身体育的目标,高校开展网球运动一方面要注重在学校期间锻炼学生的网球运动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形成参与网球运动的终身理念,以学生作为传播网球运动的重要纽带,推动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3奥运会对网球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奥运效应

3.1 奥运会对网球运动的影响

(1)开辟了新的教学思路。奥运会实际上是具体运动项目与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奥运会也是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将教育与具体的体育运动进行结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人接受教育。从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球运动教学发展来看,教学的重点还在于网球运动的技术,而忽视了网球运动文化的教学工作。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导致了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识存在偏差,而奥运会这种将具体体育项目与文化结合的方式则能够给网球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在奥运会的影响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高校网球运动中逐步获得了认可,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必修课、选修课和自己训练之间的协调,这样使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兴致得到了提高,网球教学工作也得以顺利实施。

(2)促进校园网球文化的发展。奥运会运动强调相互了解、相互团结,从而在竞技体育中营造了一种十分和谐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使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群能够跨越文化障碍,打破了狭隘的民主主义,感受人类文化的魅力。伴随着奥运精神在高校中的广泛传播,这势必会对我国高校网球文化的发展形成重要的促进作用。网球作为一种高雅的运动艺术,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奥运会对网球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势必会帮助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网球文化。

3.2 奥运会效应对高校网球运动的影响分析

(1)高校网球教学工作受到重视。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网球队的有表现,在媒体的报道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也使高校对网球的关注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许多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网球教学,用于网球教学方面的投入也有了明显进步。在高校加强网球建设的同时,大学生对网球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参与网球运动的兴致有了明显提高,教师和大学生在网球运动的价值认识上逐步趋于一致。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网球运动的正确认识,推动了高校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网球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使网球体育步入高校课堂得到了很大保证,也促进了网球业余竞技比赛的兴起和快速发展。

(2)推进了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开展网球教学工作,必须以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因此,在我国高校进行网球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快速发展,首先必须要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数量充足的网球教师队伍。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影响下,网球在高校体育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许多高校在网球教学热的影响开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也带动了高校网球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通过职后教育工作,提高高校网球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培养工作能够不断完善高校网球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提高网球的课程设置的科学程度。这样能够为高校开展网球教学工作提供高素质的网球人才。

(3)加强高校网球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文中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是阻碍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瓶颈。在奥运会效应的影响下,高校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球体育运动,高校开始注重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影响下,北京地区高校开始加强网球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中国女子排球队的优异表现也促使了全国其他地方高校网球体育设施的建设工作。并且,北京奥运会为高校进行网球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十分明确的标准,促进了高校网球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在更高的标准上进行,这确保了高校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网球教育,并享受网球教育带来的乐趣。

4结语

通过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奥运会网球竞技将网球运动的多样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使网球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奥运会网球竞技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网球竞技活动给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从整体上看,自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高校网球运动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了进一步发挥网球运动的效果效应,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奥运效应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真正发挥奥运效应的网球运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宁,张强.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奥运效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

[2] 孙晋芳.中国网球运动回顾、挑战与设想――2012年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主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

[3] 蒋宏伟.中国职业网球科学化训练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在风雨中前行在积累中升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

第6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本届运动会是一届胜利的大会,它获得了肉体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歉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最新的职工运动会闭幕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最新的职工运动会闭幕词1各位来宾、各位运动员和职工同志们:

---总公司第六届职工运动会在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天的激烈竞赛,圆满的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今天即将闭幕了。

本届运动会在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鼓舞下,各单位积极参与,运动员努力拼搏,观众文明助阵,裁判公平裁判,使本届运动会成绩显著,其中有---等---个项目打破了总公司历届运动会记录,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向总公司---周年庆典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各单位还积极踊跃向大会投稿,及时宣传激动人心的比赛赛况,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们供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及“团结奋斗、创新进取、服务奉献、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本届运动会上各参赛选手努力争先,积极拼搏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届大赛的帷幕就要拉下,希望本届运动会后参赛选手把赛场上奋勇拼搏的精神带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我们举办运动会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来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身体素质,以强健的体魄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搞好安全优质供水生产,以优异的工作实绩服务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于全市广大人民群众。

现在,我宣布,---总公司第---届职工运动会胜利闭幕!

有关最新的职工运动会闭幕词2同志们;

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县水利局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在大家的热情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赛程,就要落下帷幕了。我代表局党政班子向在本届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代表队和运动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筹备本届运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组委会全体成员和积极参加本届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所有为本届运动会付出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运动会是我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盛会,也是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一次大检阅,它充分反映了我县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影响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无论各参赛单位的组织有序,还是运动员的顽强拼搏,都充分体现了我局干部职工团结奋进、精诚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次盛会充分展示了我局良好的运动水平和高尚的体育道德,同时也增强了全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拼搏的力量。希望全体干部职工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在运动场上的奋进精神,努力实现我局竞技体育与本职工作的双丰收。

同志们,本届运动会就要圆满结束了,我们坚信,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的勇攀高峰、催人奋进的精神将对全局各项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乘本届运动会的东风,继续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治水方针,积极探索水利事业改革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开创我县水利工作的新局面。全体干部职工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的第一理念,在各项工作中保持和发扬运动会上表现出的不畏困难、团结协作、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为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现在,我宣布,--县水利局第一届职工运动会胜利闭幕!

有关最新的职工运动会闭幕词3过一天的拼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奥运杯”首届职工运动会即将胜利闭幕了,在这里,我首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个人表达最诚挚的祝贺!并向全体大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本次运动会的来宾、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运动会是对我们--人形象气质的一次检阅,是傅--人昂扬精神风貌的一次展示,--人在本次运动会上表现出了极高的体育道德风范,展现了--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旺盛斗志,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榜样,为以后每年都要举办的职工运动会开了一个好头。

本届运动会秩序良好,成果优异,这是一次团结的盛会,是一次鼓舞人心的盛会,也是一次展示才能的盛会,--人携起手来,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共同谱写了“团结奋进、共创辉煌”的新篇章,这次大会充分体现了傅山村“团结、祥和、进步”这一主题,通过大会,各个单位的凝聚力得到增强;职工的风采才能得到展现;运动会将大力推动我村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互相学习,奋力拼搏,把在本届运动会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用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为--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在我宣布,“奥运杯”--村第一届职工运动会胜利闭幕。

有关最新的职工运动会闭幕词4同志们:

在行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工会和各代表队的共同努力下,威海市商业银行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参赛的各代表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顽强拼搏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的运动员、教练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次运动会付出辛勤努力的裁判员、大会工作人员、城里中学的领导和老师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运动会是在省城济南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喜庆日子里举办,进一步展示了我行建行12周年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展示了商行人良好的精神风貌。本届运动会文明、热烈、精彩、圆满,成为“体育盛会,商行人的节日”。

同志们:本届运动会是对我行竞技体育的一次大检阅,是对群众体育的一次大促进,我们获得了体育竞技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让我们乘着这次运动会的东风,凝心聚力,乘势而上,科学发展,为完成商行的历史使命,实现商行的美好远景做出新的贡献,在商行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现在我荣幸的宣布:威海市商业银行第二届职工运动会胜利闭幕!

有关最新的职工运动会闭幕词5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员工朋友们:

鸿宇公司首届职工运动会在公司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大家热情参与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赛程,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对在本次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各代表队和运动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成功举办本届运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运动会从筹备到举办真个过程,我们始终贯彻了“增进友谊、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全体裁判员兢兢业业、公正裁决;全体大会工作人员热情服务、认真负责、忘我工作,这一切都为本届运动会的圆满成功提供了保证,同时它将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广大职工比、学、赶、帮、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目标、新成绩。

公司上下将以本届运动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司各项文体事业的发展,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创建各种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高职工素质,凝聚智慧和力量,培养职工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企业责任感。进一步打造鸿宇公司的企业文化,使其引领公司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第7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摘 要 为了探究运动制度化与体育参与角色体验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角色社会化发展的一般理论模型出发,以互动理论为视角初步探析运动制度化―体育参与角色体验的理论模型。并且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领域入手,分析不同形式的制度化运动和体育参与角色体验的关系。研究发现,运动制度化与体育参与角色体验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但是其中三个领域各自的制度化与角色体验关系以及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却各不相同。

关键词 制度化运动 角色体验 互动理论 学校体育 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人们的体育参与行为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来自于组织的形式。制度化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们的体育参与,从而促进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角色体验,而良好的角色体验又将直接影响于人们的运动参与,进而促进体育运动的制度化发展。探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理论上阐明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在实践中通过对理论模型的运用和完善,促进体育运动的制度化发展和人的运动参与。

一、“运动制度化”与“角色体验”

“运动制度化”是建立在“制度化”概念之上的一种形式,而“角色体验”则是社会学中的术语,体现在社会化的过程之中。因此,辨析二者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对“制度化”的理解和对体育社会化的解读之上。

不同的学术派别对于“制度化”的理解各不相同,对于它的阐释也莫衷一是。其中最为普遍接受的莫过于美国社会学家伯格的解释,他从过程论的角度把制度的生成和发展理解成为一个“习惯化――制度化――合法化――社会化”的过程[1]。他认为,制度来源于习惯得的定型化,因此在制度形成的初始阶段,外化对于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人们的自己习惯的形成中运用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习惯日渐常规化,才最终使得客观的制度得以建立。而客观的制度一旦建立,无论对于参与制度构建的人还是制度范围内的其他人士,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现在对制度化的理解即是一种行为或组织形式随着时空的发展,组建常规化和模式化的过程。

角色体验属于社会化范围内的现象,因此要理解角色体验首先要规范其所属情境下的社会化的涵义。我国很多学者对于社会化的理解一般是建立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上的解读,认为社会化是人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并适应社会的一种过程。但是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和不同流派的兴起,人们对社会化也产生了新的认识。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结合互动理论和批判理论来重新审视社会化的涵义。他们意识到社会化已经不是一个单向的人适应社会的过程,而是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同时对社会产生作用力,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过程[2]。因此,这种语境下体育运动的角色体验也不是一个体育运动作用于人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角色选择和重塑,进而让所选择的相应角色作用于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

二、运动制度化与体育参与角色体验的关系模型

作为体育运动参与的特殊行为,运动的制度化和角色体验形成并发展于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双向作用过程之中,因此对于制度化运动和参与者角色体验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促进体育运动的制度化发展和参与者的角色体验有积极的意义。

(一)角色体验理论发展的一般模型

在社会系统中,角色体验的一般模式往往是用一种因果链的结构来表示,具有代表性的是凯尼恩和麦克弗森的模型(图1)。他们认为角色体验理论一般模型研究在各种相互关联的组织系统内进行的一系列角色体验的过程和相关的作用机理。并且强调如果传统的组织机构内的逻辑关系较为稳固并继续发挥作用,那这种组织系统就有可能成为消除制度的有力推手,同时在阐释社会系统中的角色发展过程时,也能以较少的变量来说明问题。

(二)运动制度化-体育参与角色体验关系模型的构建

制度化的体系和过程往往是组织系统作用于个人的最大特征,因此探索运动制度化与角色体验的互动关系就要研究角色体验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往往是通过变量之间关系模型的搭建来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结构方程模型。凯尼恩和麦克弗森曾经通过研究建立了体育运动过程中角色体验的一般理论模型(图2)来解释体育运动参与中影响角色体验的变量。

在这个模型中,个人属性和角色体验状况都是作为一种参与者主观属性的因素存在,重要他者(有时也称第三变量)则是主观因素之外的影响变量。可惜的是,凯尼恩和麦克弗森在这一模型中提出了重要他者这一概念,却未对这一概念所谓何指进行说明。本文正是在这种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对体育运动的种类划分,从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方面来分别探索不同体育运动领域制度化的发展和相应角色体验的重要他者的作用机制,并初步构建了运动制度化-体育参与角色体验的理论模型(图3)。

现在一般将体育划分为四大领域,即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之所以选择其中的三个方面来作为本文讨论的出发点,主要判断标准主要是现在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是以除体育产业之外的三个领域来呈现。因此,我们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分析运动制度化与运动中的角色体验的作用机制和互动关系。

1.制度化的学校体育中的角色体验

学校体育无论是在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还是促进个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终身体育思想和运动休闲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学校体育正是这一趋势的有力推动者。法国著名教育家顾拜旦先生在复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初就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念――“所有人的体育”和“教育的体育”。在这个理念基础之上,现代学校体育被赋予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推动大众体育发展、为竞技体育夯实基础的历史使命。事实上,现在不少国家的学校体育已经成为推动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重要根据地,如日本的学校体育在大众体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很多竞技体育运动员都是来自大学体育联盟。

学校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具有制度化的保障。有人曾经对学生体育参与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影响学生体育参与的一系列因素,并且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积极的学校体育参与通过学生在认知、情感、行动等方面体育进入的扩大来实现,这种体育进入在时间、努力、投入等方面的程度则受来自于内在和外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促使这些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正是运动制度化的作用关键,比如内在和外在的满足、社会归属感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制度化的外在机制。而促进主体积极地回避处罚,也正需要完善的制度化的处罚机制。因此,制度化的学校体育运动就成为调节和控制这些因素的重要途径,最终通过学校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学校体育积极的角色体验。另一方面,积极的学校体育角色体验也会通过行动、情感、认知等因素的作用来促进人们积极的体育参与,因而促进学校体育制度化的发展,进而带动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2.制度化的大众体育中的角色体验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有六个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而这六个省市的体育人口数量和群众体育开展状况也是位居全国前列。依照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国民对于体育、文化等的需求就开始明显增加。也就是说,当人们对大众体育参与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角色体验时才会产生长期从事此项活动的动力,最终形成制度化的开展。

大众体育中不仅包含一般的群众体育参与的角色体验,亦有一部分作为高水平竞技运动的角色体验,这就是大众体育中的竞技成分。大众体育中的角色体验促进竞技运动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众体育作为竞技体育发展基础的功能,与学校体育的联系则是体现在其作为学校体育延伸的后续关联性上。因此,大众体育的制度化发展不仅是促进大众体育参与角色体验的重要组织保障,同时也是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发展的社会基础。因为制度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相关组织制度的保障,更需要社会成员的理解和认可[3]。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制度推进,不仅需要形式上的规范,也需要文化价值的认同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3.制度化的竞技体育中的角色体验

在我国以往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竞技体育相比较于其他体育形式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这和竞技体育自身的制度化程度较高不无关系。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优势项目饱和,难点项目难以突破等。在“十二五”期间,竞技体育不仅肩负着争夺奖牌、为国争光的光荣使命,同时还要对“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竞技体育还需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制度化的发展。但是由于竞技体育自身的要求的技术高端性,因此它所提供的只能是自身的专业化角色体验,但是这种体验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体育领域产生作用。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竞技体育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这也使它能够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参与需求。但是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体育伦理与功利需求的冲突,产生了一些发展难题。当然,这种难题也是源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道德体系的完善程度。因此,竞技体育需要重新回归教育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它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通过自身价值体系的完善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正如国外一些学者所理解,竞技体育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一所增强体质、塑造性格、培养公平竞争精神的学校。我们也当意识到,竞技体育能够得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中人们对它价值理念和职业诉求的重新审视。

三、结语

体育运动的制度化与体育参与的角色体验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正向相关关系,在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以及竞技体育之间都有不同的关联形式。制度化的学校体育中提供了一部分竞技体育以及自身的角色体验,同时这种角色体验对三个领域的制度化发展都有不同形式的促进作用;制度化的大众体育提供的是一部分竞技体育以及自身的角色体验,这种角色体验亦对三领域都的制度化发展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三个领域中,竞技体育是制度化水平最高的领域,但也因其高端性使其只能提供来自于自身的角色体验,但是这种角色体验却是对三个领域的制度化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康永久.教育制度化:概念的厘定[J].当代教育论坛.2002(9):23-25.

第8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要:从西方社会学视角,运用功能分析方法、访谈法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历程与结果以及体育参与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过程进行社会学分析,以期为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社会化研究提供参考。结果发现: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开始与持续、中止与退出的决策与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并且是随社会环境变化而持续决策的过程;青少年运动员体育参与的结果是多数人在持续、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中,因劳累过度与身份缺失等原因停止运动并转向其他方面,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伴随青少年体育参与过程出现的以“业绩主导”为原则的功利性追求,与体育参与最初的“乐趣参与”背道而驰,并因此给青少年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参与;社会化;青少年;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07-0027-05

体育社会学倾向于将“体育参与”视为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并且将其看做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化的途径之一。体育参与一方面是一种社会化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背景,另一方面又是参与者塑造生活和周围世界的过程。因此,体育参与的一贯行为与社会化不可割裂开来进行讨论。现在的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社会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并体现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开始、持续和中止的各个环节。本研究运用西方社会学关于人的社会化理论,以114名来自山东省少年体校、中学、大学及体工大队的青少年运动员及48名已经退役的青年运动员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内容包括青少年开始与持续参与体育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青少年体育参与中止或退出体育参与的社会因素等,运用功能分析方法探讨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历程及结果,以期为青少年运动员体育参与的社会化研究开拓新的视野。

关于体育参与和社会化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的是西方社会学。西方社会学从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批判和互动理论相结合的视角对体育参与中人的社会化问题做了大量研究。

功能主义者认为,人类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在家庭中成长,然后上学,学习他们应该遵循的规则和应当扮演的角色,以便对社会做出贡献。该理论经常研究是谁以及哪些因素促使人们参加体育运动,这种参与如何使青少年为他们成人之后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准备。

冲突理论是作为功能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出现的。冲突主义者将社会化看做是这样一个过程,即人们被动地由经济力量所塑造,成为温顺的工人,成为商品和服务的急切的消费者。冲突主义理论对体育中的社会化关注主要体现在人的社会背景对运动参与和运动选择的影响,个人社会背景与个体在体育过程中的权利与利益的关系,以及体育参与过程中权利与利益的不同对个体的影响等。

批判理论和互动理论相结合来研究人的社会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主流。该理论认为社会化既是一个学习的积极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人们彼此互动、熟悉其所生活的社会的时候,当他们对他们的目标和行为作出决定的时候,社会化就在进行着。此理论强调,要更多的理解作为一种文化体验的运动参与的意义。

1 青少年体育参与是持续的社会化过程

1.1 青少年参与运动并成为运动员的2个潜在过程

通过深层次的访谈发现,青少年之所以从普通的体育参与者发展成为一名青少年运动员,经历了初识运动项目及培养热情的过程。首先,青少年在他们的生活中耳濡目染地接触到了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并给予关注,甚至是崇拜和模仿(22名篮球运动员中,其运动生涯几乎都是启蒙于NBA)。于是亲自尝试与自己的生活具有重要联系的,能给自己带来勇气、鼓励和自信的项目,并期望得到社会关系如来自家庭、老师、同学等的支持。其次,如果说一个青少年开始体育参与通常要受到社会关系的支持,那么,他是否继续参与运动将取决于他自己对运动热情的发展。“运动热情所依赖的远远不只是支持,他是在个体身份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同参与运动相关的社会联系时才出现的”。在接受访谈的22名篮球运动员中,有14名(64%)在他们加人团队后就非常投入他们的运动角色中,以致于这些角色深深地影响到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及其在篮球、社会生活和学业上的时间分配。当他们日益热衷于仅根据篮球运动来确定身份时,就会出现这种“角色投入”。这种忠诚由教练、同学、球迷、媒体和队员一致而明确地加强着。因此,团队和篮球队的社会世界成为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其他部分,成为他们设定目标、评价和定义自己的背景。一般情况下,青少年运动参与培养热诚的过程包括3个方面:一是评价他们在运动中获得成功的潜力;二是形成一个与他们有关的“私人关系网络”;三是在他们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建立起个人声望和认同。因此,他们继续参加运动取决于他们如何选择将参加运动融人生活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参与取决于他们积极地、深思熟虑地发展期望中的运动员身份。同时,随着他们从别人那里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和尊重,他们更加深切热衷于运动,热衷做一名运动员。

1.2 体育参与与被认同的过程相联系

体育运动中人的社会化理论研究扩展了我们关于青少年“献身于”某项运动的理解。一个青少年开始参加一项运动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在这个群体中学会“说该说的话和做该做的事”,这样他才能为其他的运动同伴所认同并被他们所接纳。这种认同和接受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运动参与的开始,若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身份,不能做到“说该说的,做该做的”,那么,被他人所接受的程度就会削弱,他们的运动员身份就难以维持。同时,在一个运动群体中都有自己相互使用的特殊词汇和自己行为方式的指称(对一个运动同伴起的外号,或对某一运动技术的别称),这些词汇或术语在词典中或其他运动群体中是找不到的,他们对运动也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进行方式,而且对群体里其他成员的期待也有独特的理解。一个初始参加运动者,在被接受和被确定为一名运动员之前,经常要接受老队员的考察、排挤甚至是欺侮。我们发现,如果个体在某项运动中没有建立起“社会联系”并获得认可,那么,他的运动参与可能不会是经常的或长久的。访谈表明,在114名青少年运动员中,因在运动队伍中不能做到“说该说的,做该做的”,不能很好把握自己初始者身份,而受到排挤或欺侮甚至是惩罚的有89人,占访谈总数的78%,而仅有少数人擅长与老运动员处理关系,博得其好感,被较快获得认可。

1.3 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决策过程与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 对青少年来讲,参与或者不参与体育运动是在多种因素结合的基础上作出的决定的。这些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做出了一定阐述,经进一步调查梳理,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参与运动与他们生活中的其他兴趣发生联系;(2)对提高和展现能获得他人认可及尊重的能力的渴望;(3)参与运动的社会支持和获得参与

所需的资源(时间、交通工具、设备、金钱等)的途径;(4)对过去的体育运动的记忆与个人能力;(5)他们头脑中有关运动的总体的文化形象和信息;(6)参与运动的机会。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影响青少年参与或不参与运动的最主要因素是青少年对过去的运动记忆和个人运动能力(87人,占76.3%),其次是参与运动的社会支持和获得参与运动所需的资源的途径(76人,占66.7%),然后依次是参与运动的兴趣(73人,占64.0%)、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能力认可(61人,占53.5%)、头脑中有关运动的文化形象和信息(42人,占36.8%)、参与运动的机会(29人,占25.4%)。

我们观察到,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是因为有助于延伸对生活的控制并选择成长道路,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发现,女性青少年不像男性那样,认为运动参与对生活具有这些影响。因此,青少年女性不太经常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运动,态度也不那么认真。

在我们的研究中,青少年并非仅仅是对他们周围的世界做出反应,而且积极思考生活的其他方面与运动的适应关系,包括自我观念和对生活的追求,然后做出决定。由于获得机会的途径、生活中的变化、对自己及与社会联系的认知方式的变化,他们的运动参与模式也随时间改变。因此,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化是持续的过程,它植根于年轻人生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点所做出的运动参与决定,皆出于不同的原因。这与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各发展阶段上的任务挑战发生着变化是相符合的。例如,12岁的孩子做出参与体育运动的决定时,他们所考虑的问题不同于20岁的青年人和40岁的成年人,而且,今天的12岁孩子做出参加体育运动决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也与未来20岁和40岁的时候不同。此外,在青少年运动生涯的各时点上所做出的运动参与决定,都与感知到的体育文化的重要性紧密相关,也与运动参与、一般的社会认知和达到个人目标之间的联系紧密相关。

以上调查研究向我们展示了青少年开始参与以及持续参与运动的三段式简短描述,表明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以包括自我反思、社会支持、社会认可和文化议题在内的决策过程为基础。他们所做出的运动参与的决定,绝非是一劳永逸的,伴随着对运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的思考,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作出决定。这些决定为他们生活与其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所调节。

2 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中止或改变与社会化过程相联系

以往的研究注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状况和形式、体育参与的动机以及约束因素等,例如,曾清华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的调查;孙晓强对中国青年一代体育参与的约束因素、参与动机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李彬彬、符明秋对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研究等等。而对于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中止或改变的问题缺乏实证研究和分析。然而我们观察到:在有大量的青少年加入到运动中来的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中止或结束了其运动生涯。在充分访谈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许多因素促使青少年运动员退出体育运动,或者从一种运动转向另一种运动。对48名青少年运动员调查结果发现,中止或退出体育运动的原因顺序为:劳累和生病26人占54.2%、身份变化24人占50.0%、角色认同19人占39.6%、生命历程问题18人占37.5%、接近资源机会15人占31.2%,与教练矛盾8人占16.7%。

“身份的变化”是指运动员运动状态引起的在运动队伍中位置的变化,比如由主力队员转变为非主力队员进而“沦落”为“板凳”队员,这种身份的变化使得运动员感觉运动前景一片暗淡,随之出现中止或退出运动的念头。“接近资源的机会”是指运动员家长或亲戚提供的社会资源或就业机会,比如有的运动员家长职位较高,拥有的权力使其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能为运动员在社会上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这种机会使得运动员过早考虑退役问题。“生命历程问题”主要指的是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自身的阅历,从而对于自身的发展做出更清晰的认识。“角色的认同”主要指对于运动员及社会的一个成员的角色的认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有的业余体校、运动学校正在萎缩,面临生存危机,再加上省市体育体制的问题等,也促使更多的青少年提前结束运动。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青少年关于体育运动和运动参与的想法也在改变。调查中观察到了以下现象:(1)当青少年运动员退出特定体育运动时,他不是永远退出所有体育运动,也不是切断与体育的所有联系。实际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不同的、竞争性较小的体育运动,或者转变为其他与运动有关的角色,比如教练、管理人员、体育商业人员等。(2)退出体育运动通常是青少年运动员生活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包括其他部分的变化和转变,比如升学、转学、毕业、就业等。(3)有部分青少年运动员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在结束运动生涯后发生了问题,比如酗酒、滋事或发生其他不轨行为,尤其是那些除了运动没有其他身份或缺少所需的社会和物质资源以转入其他职业和社会安置的青少年运动员。

2.1 过度劳累与身份缺失造成青少年运动员中止或退出运动

劳累过度根源在于要求年轻人为参加各种比赛而进行“魔鬼”训练。在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中,专制的控制性的教练,使不少运动员渐渐疏远了所热衷的运动,而长期高度专业化的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疏远体验。在当运动员感到他们失去对生活的控制,并且除了体育运动没有任何身份时,就会出现“劳累过度”。这种劳累过度有体力上的,更有精神上的。运动员往往将这种失去控制并缺失身份与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高度紧张、失去兴趣相联系。随着紧张的增强和乐趣的减弱,他们的精力耗尽了。当年轻的运动员,尤其是一个成功的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之外发展其期望的身份受到阻碍,并且无法获得青春中十分重要的自主和独立时,精力耗尽的出现是还可避免的。

2.2 运动员角色的认同性是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中止或退出更直接的因素

George认为角色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退役过渡适应问题,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活动与行为组成的角色,是理解过渡适应的基础。Carter等则进一步指出:退役时要完成一种过渡,包括角色扩充、自我重塑和改变。按照退役过程理论,运动员对其职业角色的认同,是引起运动员认知偏差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对退役后的生活适应产生影响。长期高强度的日常训练和频繁的赛事已经成为其认同并主导的生活方式,而这种“认同”虽然会促进其职业的发展,但也会减少对其他社会角色的认可,使得运动员在退役或中止运动后对其社会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和评估,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感到重新就业的机会减少难以适应新环境和生活。研究发现,计划退役会提高青少年运动生涯过渡的准备状态水平,更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减少无端的能量消耗,还能带来良好的情绪和行为调

节,增强生活满意度,从而促进退役后生活的适应。

2.3 中止或退出运动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青少年运动员结束或改变运动参与的决定主要是和得到工作养活自己的需要相联系,也与他们对自己的运动技能以及进入更高水平的竞争的机会所做的判断有关。当他们从体校、中学或大学毕业时,他们的期望是应该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今天,运动员的这个期望表现得十分突出。当他们得到一份工作时,就没有了认真训练和参加运动所需的时间,而且,严格的训练也无法与他们新的成人生活相协调。调查了48名退役青年运动员退出运动训练后的工作去向,包括:体校教练(含助理)7人占14.6%、体育局的临时工作人员5人占10.4%、参与俱乐部(健身、瑜伽、户外运动等)经营管理7人占14.6%、参与体育用品经营8人占16.6%、中小学体育教师3人占6.3%、升人大学6人占12.5%、公司职员6人占12.5%、暂无工作2人占4.2%、其他(从事保安、物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等)4人占8.3%。较为稳定的工作使他们较为成功地融入了社会生活。

3 青少年体育参与的负面影响

在体育运动与社会化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在越来越流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影响和变化。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许多青少年的体育参与项目中,“业绩主导”、“竞争优先”原则变得越来越重要,导致“功利主义”盛行。

出于某种期望,这些项目越来越强调不断地发展技能和在竞争中取得成功。无论是高中生运动员、大学高水平运动员还是体校、体工队的青少年运动员,业绩主导是实现其期望并获得荣耀的唯一原则。没有业绩的运动员在教练、同伴看来似乎不是个好运动员。对于一个运动项目,业绩主导体现出以下特征:对力量、速度的使用超越个人极限,侵略性的支配对手以获取胜利、获得冠军称号;认为优秀是通过竞争性的成功来证明的,并且是通过艰苦的练习以及作出牺牲,甚至牺牲个人健康,付出很大代价而获取的;创造纪录的重要性,决定了他们将身体看做机器,并应用技术来控制和检测身体;以身体机能和充满竞争性的成功为基础的排他性参与,等等。很显然,这种“业绩主导”原则,不像“乐趣参与主导”原则那样,在体育参与中强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大脑和身体的关系、体育运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快乐、成长、健康以及相互关心和支持、分享权利和义务”的伦理,而是自身充满了极端的功利性,使运动员对“功败垂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身体很好的孩子的家长,往往受到那些强调业绩的有组织的项目的吸引,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强烈情结,他们有时候把那些高得出奇的费用和装备支出看成是对孩子未来的投资。他们时刻关心孩子技术上的提高,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绩效取向的项目成为提供给大学体育项目、奖学金、教练和体育组织的信息的资源。他们用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对待孩子的体育参与,盲目地看待孩子的体育参与和未来发展,以及受教育机会和成年生活的成功的关系。正是这种强调“绩效目标胜于身体表达”的文化,限制了青少年在生活中体验身体的感受。促使青少年把身体锻炼的快乐定义在达到目标上,而不是享受运动的良好感觉,同样,还可能导致他们关注所从事的事情或者将来想从事的事情中表现完美。

对青少年体育参与效绩的普遍重视也促使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专门化,使得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训练以取得好成绩的学校、俱乐部的数量在增多,教练或组织者都宣称要把孩子们培养成父母期待的“风云人物”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追求高水平发挥的训练中的青少年,长时间泡在他们所从事的体育运动中,要经常参加比赛,并且要给教练和家庭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他们中的佼佼者经常在各种媒体抛头露面,吸引人们花钱观看表演,并且还为企事业推销产品。更有甚者,在业绩优先驱使下,许多青少年运动员开始服用各种药物,有的为了发达肌肉、发展力量、提高耐力,有的则靠吞食大量的消炎药和其他镇痛药抑制伤痛,来维持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培养成了瓦匡特描述的“社会化了的生活的身体。”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开始体育参与与运动启蒙以及社会关系密切联系。而能否持续与运动热情、运动员身份的建立、被认同的过程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相关,青少年体育参与的中止或改变受到身份的变化、接近资源的机会、生命历程及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直接原因是过度劳累和身份缺失,中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因此,青少年结束或者改变运动参与与他们开始参加并继续参加体育运动过程发生联系,就像人们不是简单地“社会化地进入体育运动”,他们也不是简单地“社会化地退出体育运动”。体育参与的变化根植于他们的生活、生命历程和其所处的社会联系的决策过程。如果不了解身份、不了解变化的环境以及运动员所拥有转向其他领域的资源、不了解生命历程、不了解发生转变的文化背景,就很难解释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变化。另外,面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负面效应,这种不正常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应给予青少年人文关怀,使青少年体育参与尽快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茜.国外“体育参与”与“社会分层”关系的五大理论流派述评[J].体育学刊,2008,15(9):31.35.

[2]符明秋,李彬彬.双亲对子女体育参与动机影响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40―1342.

[3]杰科克利[美].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树旺.西方社会学对体育与社会化研究的理论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7(6):54-85.

[5]曾清华.对广东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1:125.128.

[6]孙晓强.体育参与的约束因素、参与动机与参与行为之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7):55―59.

[7]李彬彬,符明秋.家庭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1):12―14.

[8]刘仁盛,曲丽君,张国海.全国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安置对策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255-257.

第9篇:关于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本活动策划以五四青年节为线索,在五月四日至五月六日展开为期三天的系列活动,包括组建两支志愿队(大运青年志愿队和文学大运志愿队),举办趣味运动会(含本次活动的开,闭幕式)。活动紧紧围绕青年和大运两个关键词,并结合文学院的专业特点,拟定该活动的主题为“大运青年,文学大运”。

现在稍稍说明该活动策划的来源。首先,我考虑到我们面对的活动对象是一群在校的青年大学生,又有五四青年节,所以应该有一些以青年为主题的活动,体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具体到我们深大,我们文学院,就是要激起我们深大大学生的青年社会意识,感悟自己身为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青年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其次,结合深圳即将举办大运会,现在也正好进入大运时间的关键时刻,市政府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办,全民同享的氛围,我们大学生更不能置身事外,无动于衷。因此产生了把青年节与大运会相结合的想法。

具体活动策划书如下:

“大运青年,文学大运”活动策划书

活动目的:

通过举办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希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青年大运的氛围,激发青年应有的朝其余活力,激起我们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燃情青春的火焰,迸发青年的潜力!

主办单位:文学院义工协会

活动时间:五月四日至五月六日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主题:大运青年,文学大运

活动准备:

(一)组建两支志愿队

我们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招收志愿者,报名登记,整理编队,人数过大可以分组管理,亦方便活动安排。

这两支特殊的志愿队是本次活动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大运青年志愿队注重于实践,参与趣味运动会的筹备和作为会场的工作人员,另外,还会在活动期间安排志愿队到学校周围社区里,提供社区服务,展现青年风采,宣传大运知识,掀起大运风。

另外一支志愿队为文学大运志愿队,这支志愿队注重于文字方面,用文字描述大运,书写青春情怀,负责产出和收集有关大运青年和文学大运的文章,记录所有活动的过程,每项活动的通讯稿。

活动结束后,可联合深青杂志社出版一期与之有关的杂志,或者自行收集整理成册,全校发行。

(二)筹备趣味运动会

见另一日志《趣味运动会策划书》,有关细节有待修改。

(三)开闭幕式的准备

1、在趣味运动会上,先进行本次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暨趣味运动会的开幕式,启动仪式包括介绍本次系列活动,对两支志愿队举行授权仪式,趣味运动会的开幕,还可邀请友情单位进行文艺表演等等。

参与人员:邀请校、院相关领导,老师等和各学院团副;

本院学生和有兴趣参与的全校其他师生

工作人员:文学院团委全体干事

地点:**广场

时间:五月四日

2、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包括对志愿队、优秀志愿者、优秀干事等的嘉奖;趣味运动会优胜的小组和个人进行颁奖;总结活动过程,再次点明活动主题,表明对青年大学生的美好寄托,庆贺活动的圆满结束等

参与人员:邀请校、院相关领导,老师等和各学院团副;

本院学生和有兴趣参与的全校其他师生

工作人员:文学院团委全体干事

地点:**广场

时间:五月七日

(四)经费预算(待议)

活动过程:

五月四日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完成志愿队的组建和相关的培训;在全校范围内的活动宣传;相关道具已准备齐全。

五月四日:启动仪式

五月五日:举行趣味运动会,两个志愿队开始运作,大运青年志愿队分组分批到社区提供社区服务,展现青年风采,宣传大运知识,掀起大运风;文学大运志愿队随行到社区,记录现场情况,写出通讯稿。

五月六日:两支志愿队继续运作,至闭幕式结束。

活动总结:

1.文学大运志愿队所创作,整理出的文章的出版事宜。

2.活动所涉及的设备、相关道具的处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