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网络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网络设计方案

第1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8-1783-03

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但是通常采用的是张贴海报、播放录像带/光盘、到现场更换硬盘或者内存卡等宣传方式。本文设计的方案可以将需要宣传和的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编辑制作,通过网络化的方式传输到指定的宣传点进行播出,并以信息化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以达到信息的定向、实时更新和集中管理目的[1]。网络型多媒体信息系统是一套新型的无线远程信息系统,将传统的信息显示平台如:LED、LCD、TFT等,与先进的无线分组网络GPRS(CDMA)、3G、WIFi技术相结合,提供实时、无线、远程、多屏幕的信息。

远程信息的显示可以有播放、静止、循环、交叉、跑马灯等多种方式,通过中心计算机对所有显示屏进行自动信息,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声音、ppt、flash等多种媒体格式。的信息可以记录、可以查询、可以打印和统计[2]。

1系统结构

网络型多媒体信息系统包括三个部分:中心控制计算机、无线通讯终端和显示屏。

信息显示点的显示屏采用分室内和室外屏幕两种规格,在各个路口和室内根据需要放置,规格可以根据需要改动。

显示屏设置在需要信息的各个远程位置,每个显示屏均配置一个信息终端,信息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到INTERNET互联网,同时,用于信息的计算机也通过专线、ISDN、ADSL、拨号等多种方式连接到INTERNET网络,通过互联网的沟通连接,中心计算机就可以以TCP/IP的方式与各个显示屏进行集中的数据传输和,无论显示屏是否放置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域,都可以在管理中心集中进行廉价的信息,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维护[3]。信息管理中心配置一台计算机,一套信息软件。整个网络型多媒体信息系统图如图1所示。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2 系统功能

网络型多媒体信息系统具有下列功能:

1) 远程的无地域、时间、空间限制的,及时的无线信息;

2) 可采用GPRS(CDMA)、3G、WIFi等方式进行信息;

3) 多种显示方式可控制和选择,显示内容储存直接存储在本地;

4) 不管是安装在终端上的嵌入式软件,还是后台管理软件,都可以根据用户的最终需求进行定制开发,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5) 远程状态量的采集和检测功能;

6) 远程控制量输出控制功能;

7) 远程输出驱动电压功能;

8) 中心管理软件文字信息自动保存和查询功能;

9) 中心管理软件多终端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功能。

10) 大屏幕显示技术,实现信息的可靠、醒目显示。

11) 数据库处理技术,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查询、备份、打印。

12) 远程ISP升级技术,实现远端设备的无人维护,自动升级和更新。

2.1 信息终端功能

远程信息显示终端的功能

1) 可以显示跑马灯文字信息内容,具有多种文字和字体选择,可输入英文、法文等诸多外国语言;

2) 通过无线传输,显示屏远程播放信息内容,通过网络下载、播放网络信息;

3) 对所需要显示的信息进行文字编辑,如:字型、字体、大小等,以及播放文件的整体编辑。有临时信息插播功能;

4) 可以预先设置播放节目单,按照节目单顺序设置成循环播放节目,实现无人操作。

2.2 控制中心功能

控制中心的基本功能:

1) 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实现对分布在各地的终端进行统一的、实时的管理。包括信息的发送、更新、删除;远程开关机;终端状态监控等。

2) 可以实现信息的群发、单发、分组发送功能,并监控发送状态,记录发送日志,保存发送记录并提供报表。

3) 可以实现基于GIS的图形方式的终端管理。

4) 可以实现终端通信流量的监控。

5) 可以实现信息优先级显示设定。

6) 实现信息的本地缓存,并根据优先级及约定时间显示缓存的信息内容。

7) 可以以本地模拟器方式查看远程终端显示内容。

8) 终端醒目地显示气象预警信号图标。

9) 终端可以显示实时日期信息。

10) 可以根据需要实现终端信息的分屏模式。

11) 系统有较高的安全控制机制,保证终端信息的安全性

2.3 中心管理软件

网络型多媒体信息系统的中心管理软件是与监控终端对接进行信息、终端控制、终端管理、信息管理的服务器软件。其基本功能为:

1) 对终端增加、修改、删除 根据实际需求管理终端信息;

2) 对终端进行类别管理;

根据终端的类别,及终端所处的位置对终端进行分类管理,终端可以分类的方式有:室内、室外;所在区域;

3) 对终端进行分级管理;

终端时行层级管理,可以将一类终端置于一个层级以内,这样可以方便查找终端。;

4) 终端数据日志记录;

记录各终端的发送信息列表(内容包括时间,发送人员名,发送内容,终端号及发送信息完成状态。

5) 用户权限管理,操作记录查询

6) 终端数据发送报告

显示各终端信息的发送情况,对于未发送成功的信息有自动重新发送的功能。对于发送内容可以制定模版,能自动覆盖前一条相同模版的数据。

7) 终端数据发送

控制将数据信息发送至终端,并将信息生成指令,控制显示屏幕。可以实现信息的群发,单发,分组发送的功能。

8) 可以通过键盘、鼠标输入文字、图象等信息,可再经软件修改、编辑;配置的文件具有可修改各种参数及功能的特性;可编排多种显示方式;各项编排可自由组合、定时。

9) 提供丰富的显示模板。

10) 终端信息流量统计

统计各终端数据流量,并且可以根据费率统计费用。

11) 设置终端数据优先级

将已发到终端的数据设置优先级,如灾害信息。

12) 终端数据取消显示

将已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取消发送(如果数据未发送,则数据为删除缓冲区中的内容,否则删除终端中的内容)

13) 删除数据

数据达到极限时删除满后的数据或指定数据,数据到达极限后删除指守数据

14) 远程定时开机或关机,休眠功能控制屏幕显示状态

15) 数据报表(严格控制报表数量与内容数量)

报表所需要的内容由上级管理部门提供

用户操作历史记录

终端发送内容,状态历史记录

终端取消内容历史记录

终端流量统计

16) GIS地图显示

GIS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终端分布地图及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信息

17) GIS地图上管理标注终端

在地图上将终端进行标注,可以有增加标注,修改标注及删除标注

18) GIS地图上获取终端信息:当选取一个终端时在地图上进行显示

19) 终端日期信息显示

控制校正显示屏上的日期时间。

20) 人员管理

人员增加,修改删除

中心管理软件运行在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上,计算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到INTERNET上,信息终端通过INTERNET与该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或者。

中心管理软件还完成信息的储存和管理,终端的管理,信息定时更新等功能。可以对信息点设置定时。

在同一个中心软件上,可以对多个终端进行信息和状态控制。

中心软件的界面如图5所示。

3 网络型多媒体信息平台实用案例

通信业所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通信企业更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多方位、全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去加深企业在客户中的形象,北京市朝阳移动的多媒体信息系统方案,在朝阳区辖区内的中国移动公司营业厅内,可以让客户在营业厅排队的同时接受通信知识的再教育、接受通信产品的培训、办理业务通知等,不但打发了客户排队等待的时间,又可以推广新业务,通过细节的变化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在通信行业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对业务的拓展至关重要,该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后,能服务于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客户,对于客户来说是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形象的提升,自然对市场的拓展和业务的提升有所帮助。

对于建立这样一套多媒体信息系统,最大的直接效益还是作为广告运营的收益,通信行业是一个专业的市场,拥有庞大的客户群,通过该系统播放企业自己的宣传广告则更具有针对性,利用该信息平台播放其它相关产品或企业的广告,做广告运营获得不菲的收益,同时为社会创造了的经济效益[4]。

本方案也可应用在城市级气象信息平台上,将传统的信息显示平台如:LED、LCD、TFT等,与先进的无线分组网络GPRS(CDMA)、3G、WIFi技术相结合,提供实时、无线、远程、多屏幕的信息。

系统已经应用于城市内需要信息的场合,如:户外广告、高速公路信息指示、小区信息、车站码头信息等。系统突出的特点是布设方便,无需任何连接线,信息可以实时更新,可以在中心办公室对设置在各个场所的显示平台进行远程管理,无需到现场单独更新,提高了更新的速度,减小了更新成本,增加了信息的距离。街头的大屏幕随时能获取预报高温、低温气候,预警雨雪、风暴灾害等气象预警信息,让城市慢慢走进的物联网生活,像智慧城市漫进。

本方案在酒店迎宾系统中也有应用,可专门针对VIP客户、预定套房的客户在酒店前台check in时,酒店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办理房卡的时候,将顾客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客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相关的基本信息输入操作端电脑,然后操作端电脑再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端的数据库里。服务器端的RFID系统控制软件与迎宾显示屏的控制软件进行联动和数据交互。

通过“酒店智能迎宾显示”酒店能够向客人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让客人真正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可以大大提升酒店的形象及在客人心中的满意度。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方案系统集成度高、功耗低、抗干扰性强,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且成本较低。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信息的场合,如:户外广告、高速公路信息指示、小区信息、车站码头信息等。系统突出的特点是布设方便,无需任何连接线,信息可以实时更新,可以在中心办公室对设置在各个场所的显示平台进行远程管理,无需到现场单独更新,提高更新的速度,减小更新成本,增加信息的距离。其在智能城市的信息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可推广到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宝成,王磊.基于嵌入式终端的信息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7,27(5):1271-1273.

[2] 贺晓辉,李玉星.嵌入式终端公共查询解决方案[J].电子技术,2006(7):9-10.

第2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铁路;公安;消防;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

目前,在铁路公安系统,由于铁路公安工作性质的专业性与特殊性,铁路消防管理工作是铁路公安消防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铁路公安部门在进行消防方面的工作中往遇到很多目前手工状态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使得铁路消防工作往往陷于被动,造成铁路消防管理难度增加、延缓消防工作的进度,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影响到铁路的安全生产。因此有必要加强铁路消防方面的信息整合及统一管理,以提高消防管理方面的响应支持程度,确保高效率。

1.系统设计

1.1 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开发内容:消防基本数据网络实时动态管理;消防重点数据网络实时动态管理;检查整改信息动态查询;设施器材数据的网络动态管理;消防人员电子信息管理;消防专用知识库管理。

1.2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2.1 基本资料模块

基本资料模块包含所辖单位基本概况、装备基本概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登记表、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岗位消防职责、义务消防队员登记表、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登记表、重点工种人员登记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会议(学习)记录、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消防文书目录、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基础信息录入管理功能。

2.2 站段日常工作

2.2.1 防火安全检查记录

该模块记录防火安全检查信息,内容包含检查部位、检查时间、执行检查部门、检查人、陪同检查人、检查意见、处理结果等。在信息输入方面提供添加、修改、删除和根据检查时间段、检部位、执行检查部门、检查人等内容进行检索功能。

2.2.2 火灾情况记录

该模块记录日常火灾情况信息,内容包含单位、起火时间、起火部位、火灾简况、起火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处理情况及分析、备注等。

2.2.3 动火审批报告

该模块记录消防单位动火审批报告信息,其内容包含动火等级、有效期、动火时间、动火地点、申请部门、负责人、有无证件、监护人、执行人、动火方案、安全措施、审批意见、审批人、动火过程及结束情况等。

2.2.4 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登记

该模块记录火灾隐患及整改情信息,其内容包含场所、发现时间、检查单位、检查人、责任人、联系电话、隐患内容、整改期限、复查时间、复查单位、复查人、整改情况、复查意见、备注等内容。

2.2.5 多种经营、房屋出租登记

该模块记录多种经营、房屋出租登记信息,内容包含经营租赁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电话、是否签订防火责任书、是否建立防火责任制、备注等。

2.2.6 消防宣传、演练活动记录登记

该模块记录的是消防单位日常安全宣传、培训和演练活动的信息记录,内容包括年号、时间、地点、组织部门、组织人、活动名称、参加人数、活动内容和预留输入其它信息的备注。

2.2.7 消防安全培训登记

该模块记录消防人员日常消防安全培训信息,内容包含姓名、性别、年龄、工种、成绩、备注等。

2.2.8 消防奖励、处罚记录登记

该模块记录的是消防单位或个人日常受奖、处罚的信息,内容包含时间、受奖或处罚类型、内容、主办单位和预留的备注信息。

2.3 站段设备管理

2.3.1 消防器材登记

该模块记录消防器材登记信息,其内容包含器材名称、类型、配置时间、配置部位、数量、最后维修时间、备注等。

2.3.2 自动消防设施检查测试记录

该模块记录自动消防设施检查测试信息,内容包含检测时间、检测单位、检测报告及主要内容、是否合格、备注等。

2.3.3 自动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记录

该模块记录自动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信息,内容包含保养时间、保养单位、保养措施、保养记录文书号、备注等。

2.4 旅客列车档案动态管理

包括列车编组及乘务人员概况,车班各岗位乘务人员基本情况,列车编组及乘务人员概况,列车防火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车班义务消防队名单,扑救火灾事故应急方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管理,防火安全会议和活动记录管理,乘务人员消防安全培训记录管理,乘务人员上岗证登记管理,消防器材配置情况登记,查获危险品登记,火灾、火情登记,消防工作奖惩情况登记等管理功能。

2.5 申报审批管理

2.5.1 申办消防安全检查意见管理

供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意见审批管理,对场所或活动名称、地点、拟定使用开业或者举办日期、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物耐火等级、座位数或摊位数、安全出口数量、是否经过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等进行检查。

2.5.2 申办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管理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报,需提供申报单位、申报日期、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工程地点、建审文号、建设单位意见、设计单位意见、监理单位意见、施工单位意见、工程简要说明、所属管辖派出所等情况,并就申报进行验收。

2.6 监督检查管理

2.6.1 消防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查处情况记录管理

该模块记录的是消防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查处情况记录信息,内容包含编号、举报人、举报投诉形式、受理时间、受理人员、举报投诉内容、核查处理情况等内容。

2.6.2 消防监督检查记录管理

该模块记录被检查单位消防监督检查信息,内容包含编号、检查单位名称、被检查单位、检查人员、检查时间、陪同人员、备注等。

2.6.3 责令限期改正管理

该模块记录的是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信息,内容包含年份、意见书号、整改单位名称、检查时间、整改问题类型、隐患内容、限期整改时间、签发时间、办理单位意见、审核签发意见、审核签发人、送达时间、送达回执文号。

2.6.4 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管理

该模块记录的是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信息,内容包含年份、意见书号、整改单位名称、检查时间、火灾隐患内容、整改期限、签发时间、办理单位意见、审核签发意见、审核签发人、送达时间、送达回执文号等内容。

2.6.5 复查意见管理

该模块记录的是复查意见书信息,内容包含年份、意见书号、整改单位名称、复查时间、隐患内容、整改情况、签发时间、办理单位意见、审核签发意见、审核签发人、送达时间、送达回执文号等内容。

2.6.6 延期整改通知管理

该模块记录的是同意或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书的信息,内容包含被整改单位、年份、文书号、检查单位、限延至时间、检查单位、通知书内容、签发时间、办理单位意见、审核签发意见、审核签发人、送达时间、送达回执文号。

2.7 行政案件管理

2.7.1 受案登记管理

流程为派出所或消防科经办人检查后填入,经派出所领导审核后报消防科,消防科负责人审核,同意返回文书号。

2.7.2 传唤审批管理

主管领导同意可出传唤证,在输入方面提供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流程为派出所或消防科经办人检查后填入,经派出所领导审核后报消防科,消防科负责人审核,同意返回文书号可打印传唤证。

2.7.3 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笔录管理

包括告知单位、告知人、被告知人、被告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告知内容、拟作出行政处罚等笔录管理。

2.8 火灾调查管理

2.8.1 简易火灾事故管理

该模块记录简易火灾事故报表内容,包含起火地址、起火时间、起火单位等内容。派出所或消防科经办人检查后填入,经派出所领导审核后报消防科,消防科负责人审核。

2.8.2 火灾原因认定管理

该模块记录当事人名称、住址、起火时间、简要经过及原因、认定结论等内容。

2.8.3 火灾事故责任管理

该模块记录当事人名称、简要经过及原因、责任及根据、处理意见、承办部门等内容。

2.9 系统管理

包括系统的用户登录权限的设置,系统使用功能权限划分设置、基础字典维护等后台管理功能。

3.结束语

第3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在当前的通信网络系统集成主要涉及组织集成、硬件集成以及功能集成三个方面,并且这三项分支构成系统集成的整体,不可分割。同时,在通信网络系统集成主要是由传输系统、交换系统、网管系统、终端所构成的,在众多分支中是由指令所连接的。通过操作指令的方式能够将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同时也可将效果优化。但是需注意的是,系统集成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将硬件与软件之间进行组合,而是为了实现整体效益的思想与策略,而进行的网络优化。在执行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的进程中,首先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与整理,在此背景下构建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案;其次,对设计方案中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的评估;最后,当系统构建完成后对每个结构与环节进行测试,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二、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出现的意义

通过对传统的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后,能够看出其存在可靠性低、故障率高等特点,即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进行维修与维护,对于用户也具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企业方面很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而随着信息安全性、稳定性需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可借助于通信网络系统的集成来实现。同时,通信网络系统的集成在成本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有利于后期的升级与维护。总的来说,集成类型的通信网络系统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可扩展性以及可靠性等多个方面的特征。无论是企业还是组织来说,可通过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的技术,来构建自由集团网,最终实现安全、高效以及通畅的对信息与数据进行传输。而在当前环境下,为了能够广泛的运用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则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实现节约维护成本、降低工作人员任务量以及提升办公效率等目标,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

三、新环境下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

通过前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在通信系统与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信网络系统集成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向有智能建筑领域、无线领域等。

3.1智能建筑通信网络系统集成趋势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已经存在众多建筑楼宇将通信网络系统,并且能够有效的实现更多的功能。具体来说,当前建筑中主要是以TCP/IP为核心而构建的局域网,并且由操作人员对每个结构中的数据进行控制与通信。传统的控制系统中的子系统都需要不同分支的供应商来进行操作,意味着每个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利于对建筑楼宇的管理。而将通信网络系统集成融入到其中,可借助于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来实施监控与检测故障。而随着系统集成技术日益完善,在未来发展中能够看出在智能建筑领域当中,运用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必然会成为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可采用相同的协议便可对总线直接进行操作,特别是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以来,可以有效的将控制系统与电气设备结合为一体来进行管理,并且仅需要通过发出指令或信号的方式便可进行控制,实现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3.2无线通信网络系统集成

无线网络主要的功能是借助于无源设备,来通过发射信号的方式来实现对数据与信息的传输。为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将无线技术与通信网络系统集成有效的结合,运用到地铁项目领域中。特别无线领域以没有电缆、方便快捷的优点,在日常家居与企业的公办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任务。由于无线通信具有抗干扰、容易管理以及可靠性强等特征,运用在高空、隧道或者不利于设置电缆的环境当中。总之,合理的运用无线通信系统集成,集合信号传输、视频监控,远程控制等,除了能够实现对成本降低的目标外,有效的提升了传输效率。

四、结语

第4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 通信网络

在当前社会中,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电子与通信等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以微处理机为中心的数字式综合自动化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当前的变电站中。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借助于通信网络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并达到变电站自动化管理的目的。所以,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通信网络是十分关键的,与此同时,变电站的运行稳定能力会大大提高,运维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以下简称“综自站”)电气部分建设主要包含电气一次、电气二次、通信以及计量等,而在电气二次建设过程中,站内通信网络设计与建设较为容易被忽视,并且在验收中缺乏合理规范的验收方案,进而使变电站通信网络后期运行存在很多缺陷,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则重点探讨怎样提高对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建设力度,并提出合理见解。

1 存在问题

变电站所有设备之间的通信一定要符合变电站的各项功能需求规范。但是各个IED的功能及控制方案是不统一的,生产人员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通信网络的应用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受到市场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通信组网模式无统一标准,稳定程度参差不一,这无疑不为变电站内通信应用埋下了安全隐患。

1.1 可靠性相对比较低

由于串行总线模式接入设备的数量受到限制,依照相关规范要求,通络网络最多能够连接的节点数为32个,抗干扰效果比较差,通信速度低下;并且通信网大多仅应用查询模式,且只支撑一个主站进行相关管控工作,工作效率比较低下。

1.2 实际互操作性不高

不同企业所选用的现场总线不一样,使得变电站内部各个企业所制造的设备无法互连互通。即使同一企业选用的是相同的现场总线,例如CAN BUS,但是因为现场总线不具有统一的应用层通信标准体系,导致各个生产企业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不统一,使各个企业之间的智能设备无法通信。对于自动化系统来说,统一的通信规约显得尤为必要,各个生产企业之间的通信规约均是依照其本身标准而制定,导致变电站自动化各种通信规约多而乱,其中包括IEC 104以及LFP等,同时所涉及的标准体系比较繁多,例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等,同一类通信规约无法得到有效统一。

1.3 资源没有即时共享

现阶段,在运的保护装置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信息输出不对称现象。在保护装置面板输出、打印机输出以及通信输出中,通信输出的信息量相对来说比较小,并且通信规约的承载能力比较弱,这也是导致此种方式输出量少的根本因素。因此在这一状态的影响下,信息不准确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假设变电站出现了事故,那么后台与远方调度/集控仅能够获取事故警示,详细的事故内容仍需进行实地勘察,所以极大程度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

2 项目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要确保变电站内部的网络系统7*24小时正常运行,首先通信工程所需的硬件需选取先进的型号,针对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其正常运行的方案。

(2)规定好网络系统中所涉及到的设备的通信协议,保证它们之间正常的数据交互。

(3)严格按照通信网络的前期设计方案进行实地施工,符合实施项目规定的电缆规格和线路规划。

3 通信网络的建设

3.1 综自站站内通信网络组网

现阶段,在我国的综自站中大多通信网络均具有双网结构,A、B网可相互备用,当中控室处于10kV高压条件时,通常情况下选用光纤连接进行操作。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了解到,绝大部分综自站内的通信网络组网均是通过不同的通信子网组合而成,并且连网线亦是由企业进行制造,施工部门对其了解甚少。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网线极易产生问题,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均选用质量比较差以及不具有屏蔽效果的网线,当工程项目完成之后,不具备屏蔽效果的网线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进而导致网络不稳定,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会认为是接口与水晶头之间的问},当对其进行更换之后仍旧没有得到改善,对日常运维工作造成了阻碍。因此,建议在和企业签署相关协议时必须要明确标准,不可随意使用市场上质量较差的网线,以防项目质量不达标。

3.2 综自站站内通信网络布线

通常情况下综自站的通信组网以及安装等工作均由生产企业进行操作,但是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均缺少一定的安装经验,安装人员仅负责设备接通的简单工作,而忽略网线的合理布线等工作,这样一来则致使屏内布线紊乱以及标志不健全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今后的维护带来不便,所以建议工程部门应提前介入项目,并派遣专业技术工作者按照标准化要求布线以及制作标识等,有利于今后的运维工作。

3.3 综自站通信网络测试

在进行电气二次项目验收的过程中,仅对有关的保护装置以及测控装置实行验收处理,但是极少情况下会对全站的通信网络实行测试,因此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系统网络反应迟缓的现象,在此建议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应对各个网络段进行随机抽测,密切掌握通信网络的应用状况。

4 结语

总而言之,站内通信网络在整个变电站自动化运维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生产设备与生产工作者之间的重要枢纽。健全的通信网络是开展各项运维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创建综自站的过程中,对通信网络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将通信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布线以及测试等,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志.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站内通信网络建设分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0):130.

[2]辛培哲,闫培丽,肖智宏,刘颖,王玉东,邹国辉.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技术应用研究[J].电力建设,2013(07):17-23.

第5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信息监控;系统设计

1 引言

目前。各个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商的网络环境是异质的,其中包括了GSM网、IP网、智能网、信令网、GPRS等,它们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管理和控制的费用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目前还不能将全网的管理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随着未来几年IN、GPRS、移动IP、WAP等新业务的高速发展,这一切都迫切要求加快网管建设,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和规划能力,保证移动通信业务向更深更广层次的发展。

研发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监控系统是为了能够实时监控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质量,从而为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人员优化网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我国移动通信发展速度很快,而相应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水平滞后,从而出现通信容量不够、小区划分和话务量分配不合理、同频干扰严重、无线覆盖不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网络监控,搞好运行维护,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2 移动通信网络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层次架构分析

移动通信多业务智能监控系统是基于GSM网络的无线通信多业务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可根据需要加载不同业务并对其运行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满足多种移动业务的需求。此外,该平台还可建立与BSC的连接,通过对特定通信过程中上行和下行信令的比较来对网络故障进行深入分析。

监控系统通常有两种结构形式:集中式和分布式。前者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由于信号电缆过长,信号易失真、易受干扰,且由于数据采集通道数和存储量的增加导致监测实时性差,只适用于测点较少且比较集中的场合;后者可靠性高、易于扩展、适用于大规模且监测点分散的场合。根据移动通信网络分布的特点,要能监控移动通信网络在任意点的通信质景,必须采用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本文所设计的智能监控系统是分布式的。

从体系结构上,智能监控系统一般包括3个层次:

(1)数据采集层主要包括由智能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上传功能的数据采集前端。

(2)网络通信层主要完成采集终端和监控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

(3)监控中心层主要面向具有管理和调度权限的管理人员,由计算机在此完成集中监测。

2.2 系统的结构设计

根据终端监测仪离散分布的特点,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整个系统主要有终端监控子系统、监控中心和通信网络组成。

(1)测试监控子系统:测试监控子系统可以分布在任意测试监控点,负责采集监控系统所要监测的内容,同时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设计的协议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监控中心。终端监控子系统由GSM模块和测试控制两部分组成,用于测试移动网络在固定点的网络通信质量的相关参数,同时可以使用短消息的方式将数据及时传送到监控中心。本系统中是采用单片机来实现的。

(2)移动短消息服务中心:完成系统中终端监控子系统和监控中心的短消息互发功能。

(3)监控中心: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和各个终端监测仪进行数据交互,从而设置终端监测仪的工作参数和控制它们采集数据。同时监测中心软件系统可以分析处理终端监控子系统传送的数据,为移动网络维护工作人员提供查询和报表功能。所以监控中心必须设计开发一套独立的软件系统。

3 移动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

3.1 监控平台中的硬件设计分析

本系统的硬件核心设备由放置在基站或者直放站(主要)附近的监控点组成,它们通过服务器端的终端进行拨测。监测点终端系统由手机终端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该终端系统接收服务器命令,进行业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短信方式发送至服务器控制终端以备查询。

监控系统的硬件主要使用两套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由手机终端和终端控制系统构成:一套是安置在监控主服务器端的控制终端系统,负责发送测试命令和测试数据的接收,并将数据传递到监控系统的监控服务器;另一套是安置在监测,该终端接收服务器命令,进行业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控制终端。这两套系统在硬件方面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具体的控制程序上有所不同。

3.2 监控平台中的软件设计分析

移动业务监控系统平台软件的设计的总原则是:在不影响现有网络的正常运行或者降低原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分层次,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集中操作维护,而且可以灵活的升级和扩展。下面以网络监控系统的主要构成:监控主服务器、监控从服务器和DB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分析。

(1)监控主服务器

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所在。完成监控系统的所有功能,包括:用户的管理策略、监控系统的接口配置(055接口、DB服务器、从服务器、监测点、SMS、GPRS)、不同业务的处理单元(语音/SMS/GPRS)、信令分析和统计指标形成模块、告警信息的处理和生成、数据采集分析模块、平台配置模块和日记文件系统。一个监测系统只能有—个主服务器。

(2)监控从服务器

从服务器是Web Service服务器。一个监控系统可以有多个从服务器组成,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可以增加相应的从服务器来扩充功能。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直接的通信是通过基于XML的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进行通信。它的功能是监控任务的定制和调度,SMS短信收发和配置管理。

(3)DB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完成数据的存储:基础数据,统计信息等所有设计到的数据的存储。各个服务器与DB的数据交互通过ADO.NET高效数据访问技术和SQL语句。

第6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通信管道;工程设计;实践;研究

通信管道方案设计和工程施工情况直接影响着通信管道性能发挥,根据通信网络地域性差异,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施工技术和流程设定进行选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方案设计整体性、科学性,保障通信管道工程质量和效果。

1.通信管道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地域性通信网络搭建要结合区域差异和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制定符合当地需求和地质条件的管道工程设计和规划。通信管道工程方案设计要以当地网络建设情况和规划为基础条件,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以及通信管道铺设地点。通信网络建设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健全城市网络、通信等基础应用技术。所以在通信管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流程制定过程中,要求相关设计人员要对工程建设地区通信网络体系和未来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全面深入了解,最大程度上利用社会基础设施和资源,降低管道工程施工费用和成本,减少施工材料不必要损耗,控制施工工期,确保通信管道施工质量符合方案设计标准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提高通信管道科学性、适用性。通信管道工程方案设计中管道型号和施工技术要满足通信网络技术发展需求,实现管道工程质量满足网络信息建设。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通信技术与通信设备不断更新,地域性网络通信体系也顺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进行改革。在逐渐完善网络结构和新型技术两个条件下,通信管道工程建设标准越来越高,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要预留电缆线铺设空间,确保后期新技术引入和网络体系升级顺利进行。通信管道建设工作要以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为核心导向,制定标准适用操作规范。目前我网络通信体系建设不单单应用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逐渐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中,通信管道体系建设是社会发展关键因素。所以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网络通信体系、服务对象信息等内容进行通信管道施工方案调整和修改。根据当地网络技术情况、经济发展情况与通信管道基础设施情况,选择适用的施工技术和人员结构。通信管道工程要重点关注施工质量,对管道工程施工引发地下线路和基础设施影响进行预测和规划。由于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多数在地下展开,当地线路布放和基础设施都涵盖在同一施工环境中。这要求施工工作人员制定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规避当地线路布放和基础设施位置,降低公共设施损坏机率,选择节能新型工程施工技术,保障城市设施和资源完整性。

2.通信管道工程设计重要内容

通信管道工程方案设计涉及专业与技术较多,要求工作人员要在方案设计实施前期对施工材料选择和当地情况进行计算和审核。

2.1通信管道工程设计要求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前期,要对管道施工位置进行勘察和选择。网络通信体系中信息数据传输以电缆和光纤为主,为了保障电缆和光纤材料发挥最大使用效果,方案设计人员要对通信管道施工位置进行科学对比分析,对施工区域地下结构和水流分布、路面基础设施进行调研,确定最为科学合理位置。通信管道工程前期环节造价对整个通信管道工程项目造价影响为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九十八,通信管道工程设计环节造价对整个通信管道工程项目造价影响为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八十,通信管道工程施工环节造价对整个通信管道工程项目造价影响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通信管道工程竣工环节造价对整个通信管道工程项目造价影响为百分之五以内。工程方案设计人员要严格控制工程成本费用,重点管理通信管道工程前期环节造价和设计环节造价,减少工程设计方案变更和调整,确保工程建设与方案标准相匹配。通信管道工程设计人员要对管道铺设施工情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以及天气等因素进行预测和掌握。根据工程施工方案标准和网络通信体系妖气调整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工期和技术,降低停工、返工等问题,紧密管控管道施工现场情况,减少通信管道工程成本费用。地面75cm~80cm范围内,通信管道手井间距控制在30cm~35cm范围内,根据实际管道铺设情况和通信管道整体应用情况,确保施工质量。通信管道地域勘察主要包括对通信管道现场施工地下线路与施工现场进行了解,进一步选择管道铺设技术以及通信管道铺设防护。管道方案设计中应将通信管道井底和管底距离控制在35cm~40cm范围内,电力传输管道和信号传输管道应该分别布放到横向通信管道中,两者间距离控制在25cm~30cm范围内。通信管道工程中央隔离带宽度应精准控制在1.5米的距离。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反复检测,降低测量偏差,提高通信管道工程定线基础准确性。通信管道布放首要选择位置要以网络线路较为集中的位置,降低通信管道工程后期施工和使用对公共设施损耗,保障网络通信体系完成性。通信管道施工环境要设置专门管理人员负责,通信管道位置选择规避交通线路、铁路线路以及地下水结构,降低因施工障碍出现方案设计变更和材料不必要使用。通信管道工程测量环节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通信管道类型,选择正确测量设备和仪器,对于通信弯管道中心线测量选择经纬仪、通信管道截面图与剖面图绘制选择高程测量设备。技术人员摆正工作态度,加强测量精准程度,严格控制通信管道布放质量,选择经济实惠施工材料,进一步保障通信管道工程设计方案顺利实施。

2.2通信管道工程设计内容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管道地域勘察、通信管道施工位置确定、通信管道测量定点等内容,根据通信管道工程实际情况计算管道高程测量、管道弯道测量以及管道平面测量。通信管道埋管深度控制在距离地面75cm~80cm范围内,通信管道手井间距控制在30cm~35cm范围内,根据实际管道铺设情况和通信管道整体应用情况,确保施工质量。通信管道地域勘察主要包括对通信管道现场施工地下线路与施工现场进行了解,进一步选择管道铺设技术以及通信管道铺设防护。管道方案设计中应将通信管道井底和管底距离控制在35cm~40cm范围内,电力传输管道和信号传输管道应该分别布放到横向通信管道中,两者间距离控制在25cm~30cm范围内。通信管道工程中央隔离带宽度应精准控制在1.5米的距离。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反复检测,降低测量偏差,提高通信管道工程定线基础准确性。通信管道布放首要选择位置要以网络线路较为集中的位置,降低通信管道工程后期施工和使用对公共设施损耗,保障网络通信体系完成性。通信管道施工环境要设置专门管理人员负责,通信管道位置选择规避交通线路、铁路线路以及地下水结构,降低因施工障碍出现方案设计变更和材料不必要使用。通信管道工程测量环节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通信管道类型,选择正确测量设备和仪器,对于通信弯管道中心线测量选择经纬仪、通信管道截面图与剖面图绘制选择高程测量设备。技术人员摆正工作态度,加强测量精准程度,严格控制通信管道布放质量,选择经济实惠施工材料,进一步保障通信管道工程设计方案顺利实施。

3.通信管道工程设计操作流程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通信管道平面施工设计和通信管道断面施工设计。

3.1通信管道平面施工设计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人员对通信管道平面布放位置、长度以及标准操作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平面施工位置选择要结合相关政策制度要求和行业施工标准,对通信管道工程铺设环节与地区建筑体合理距离控制。管道布放与地下排水管相接时,施工人员要将管道布放与地下排水管间距控制在1米以上,并增设相应包封处理措施。管道布放与煤气管道相接时,施工人员要将管道布放与煤气管道附属设施合理选择,制定解决措施,延长包封处理长度,确保管道布放与煤气管道安全使用。通信管道布放长度需要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和用户需求设计,在电缆和光纤最大物力拉力作用下选通信管道接入位置和分支定点,考虑通信管道材料和工程施工标准基础上选择施工技术。

3.2通信管道断面施工设计

通信管道设计人员根据管道布放位置地基情况、埋管深度以及包封处理设施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管道施工路段以地质岩层结构为标准,保障施工平稳安全进行,必要情况下采取加固路面措施,降低通信管道下沉现象发生。施工人员对管道施工地基进行人工夯实,对于稳定性高的地段可直接进行通信管道施工。

4.结束语

通信管道工程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管道施工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以地区规划整体性和路面建设完整性为基础条件,制定科学合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方案,确保通信管道设计可行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蔡勇,吴静文.通信管道规划及工程实践设计经验浅谈[J].信息通道,2012(02).

[2]龚兵,李文丰,赵玉玲等.输气管线的工程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09).

第7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一、实习与培训内容

该月第一周培训各项技能与通信理论知识,培训课程有:CAD绘图技能培训、EXCEL表格等应用培训、通信网络现状及发展趋势、通信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执行要点、电源专业勘察技能培训、传输设备勘察技能培训、光缆线路勘察技能培训、无线基站勘察技能培训、室分勘察技能培训、查询设计质量管理培训、综合管理介绍、市场业务介绍和沟通技巧等培训课程。培训学习结束后,接下来在设计院四所同事陈龙师傅的教导与指导下,为期一个周到东方实地学习如何勘察室外宏站传输信号的基本流程与技巧,勘察流程:第一步:用指北针找到方向指向北,记录与实际向北的角度,并大致画出天线安装现场环境的草图以便日后方便设计方案;第二步:用GPS导航出勘察地理位置并记录下来;第三步:进行拍照(环拍30度各一张,最后全景拍两张。注意:相片尽量能多拍就多拍)方便日后设计方案;第四步:记录天线所能覆盖地区的夹角;第五步:做好与甲方工作沟通交流,使得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二、实习培训收获

实习培训的这一个月,通过各项课程技能的培训,学习与认识到了如何用CAD软件去设计图纸并大致了解了一个工程方案的设计从开始到结束各个工作流程。学习了通信网络的发展历史、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及现状和通信网络的严禁趋势。总体对通信工程设计员这一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本人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第8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以及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在现代化电网建设中,先进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不仅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实现更为广泛,并且对于电网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电网建设与电力系统工作运行过程中,传统的后备保护方式不仅保护整定比较复杂,并且保护动作延时较长,电网运行过程中,一旦电网结构或者运行工况发生预设以外的变化时,电网的后备保护功能与作用很难得到保障,因而会对于整个电网的工作运行以及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基于网络通信以及广域测量技术的广域继电保护就是针对这种传统后备保护模式的问题,提出的一种电网运行保护新思路和新模式。广域继电保护模式在进行电网运行保护中,根据该保护模式的保护算法与分层系统结构情况,进行高效以及双向、实时、自愈、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构建,是广域继电保护模式实现的基础。本文将结合广域继电保护模式的分层系统结构特征,从广域继电保护模式中IED与变电站网络的接入实现,以及广域继电保护IED与电力通信网络的接入实现两个方面,对于基于MSTP平台的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的网络拓扑设计进行分析论述。

1 广域继电保护的分层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广域继电保护作为电网运行保护的一种新模式以及电力系统的新增业务,其分层系统结构主要将整个保护网络分为三个结构层次,即接入层、汇聚层以及核心层。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的通信网络设计中,关键是对于与数字化变电站网络以及电力通信网络的接入进行设计实现,以在满足广域继电保护功能的同时,不对于变电站以及电力通信网络中现有的业务功能产生影响。在该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中,主要采用的是变电站信息集中和区域集中决策相协调的分层系统结构模式。在该分层系统结构中,变电站以及调度中心内部网络结构,在该结构中IED1到IEDn均表示智能电子设备,其中,子站中的广域继电保护IED被定义为TCU,主站中的广域继电保护的IED被定义为DCU,而调度中心的广域继电保护IED则被定义为MU,而目前所谓的广域继电保护主要是指实现同一电压等级下的线路保护;在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中,通常情况下,从广域通信网络的结构层面上来看,同一电压等级的整个电网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结构,即接入层以及汇聚层、核心层,在进行广域继电保护通信网络构建过程中,将整个广域电网看作是若干个有限区域共同组成,然后在每个区域选择其中的一个变电站作为主站,将所有区域的主站设置为汇聚层,对于子站TCU上传的信息内容进行汇聚,同时以主站为中心进行区域划分实现,将区域内部除主站外的其他变电站归结设置为子站,这样一来整个广域电网内的子站就构成了接入层,而广域电网的调度中心MU则是整个分层系统结构的核心层。

在广域继电保护的分层系统结构中,子站中的广域继电保护主要由信息采集单元和跳闸执行单元两个结构部分组成,其中,信息采集单元的主要功能作用包括,进行启动元件的判断以及被保护线路模拟量与开关量的测量等,并且在进行被保护线路模拟量测量中,进行模拟量测量预处理后,进行相量值的计算,并将计算所得的相量值与开关量通过远程通信网络传送到主站中;而在子站广域继电保护的跳闸执行单元结构部分,其主要功能为接受主站的控制命令,并在与本地的传统在后备保护进行综合决策后,进行相应断路器的跳合闸操作控制,同时上传指令到广域电网主站与调度中心结构部分。而在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中,主站中的广域继电保护主要由信息采集单元与综合决策单元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信息采集单元在承担主站中的TCU任务,进行本区域内TCU上传信息的收集同时,进行调度中心下指令的接受;而主站中的广域继电保护综合决策单元,则具有定时根据子站上传信息进行广域继电保护运算,并且在区域内出现故障问题后,进行故障问题处理决策的制定与下发,以实现对于相关故障问题的切除控制。最后,广域继电保护的调度中心结构部分,主要是进行各区域广域继电保护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全网实时拓扑结构、故障记录查询等的实施协调与监控。

2 广域继电保护IED接入变电站网络与电力通信网

2.1 广域继电保护IED接入变电站网络

对于广域继电保护IED接入变电站网络,需要结合数字化变电站网络的通信设计方案,在确定数字化变电站网络的通信方案后,进行广域继电保护IED接入变电站网络的设置实现。通常情况下,在数字化变电站通信中,应用较多的通信网络方案主要有独立过程网络与全站统一网络两种网络通信方案。其中,独立过程网络是一种比较容易实现的数字化变电站网络通信方案,而全站统一网络具有信息高度共享的特征优势,是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最终方案形态。以220kV的两电压等级数字化变电站为例,在广域继电保护TCU/DCU接入数字化变电站的全站统一网络拓扑结构中,数字化变电站的低压侧主要采用的是集中备用的双星形冗余网络拓扑结构,而在数字化变电站的高压侧,对于每一套单一间隔设备通过间隔交换机和本间隔内的合并单元以及断路器智能终端等过程层设备进行相互连接实现从而形成一个通信子网,数字化变电站的低压侧单一间隔设备则通过间隔交换机与集中备用交换机,与本间隔内的过程层设备进行相互连接实现。此外,对于上述网络拓扑结构中,跨间隔设备在高压侧是通过公共交换机与本间隔内过程层设备相连实现,低压侧保护则是通过另一公共交换机与连接实现。

2.2 广域继电保护IED接入电力通信网

广域继电保护IED与电力通信网的接入实现,则是在以MSTP作为传输平台的情况下,通过将广域继电保护的网络通信业务接入到电力通信网的方式,实现广域继电保护IED接入电力通信网,即为广域继电保护业务与变电站其他业务通过MSTP平台设备接入到电力通信网的传输模型结构。

3 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的网络拓扑设计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在进行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的网络拓扑设计实现过程中,主要是以MSTP设备的接入或者说是以MSTP作为平台设计实现的。

首先,在进行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的HVPLS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过程中,接入MSTP平台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业务主要包括,广域继电保护数据网、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等,各种业务通过不同以太网接口的接入,并以各自独立的虚拟网桥,实现相互连接。在广域继电保护模式中,分层系统结构的广域继电保护是一种集中式业务形式,保护区域内子站广域继电保护信息均向主站汇集,并最终汇集到核心层结构中,以组网方式实现点到多点、多点到点的网络通信传输结构形式。此外,在进行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中信息传输方式以及过程的设计中,由于MSTP以太网业务处理单板具有汇聚功能,能够通过以太网进行多个接口的数据连接实现,因此,在进行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信息传输方式与过程设计中,主要是以这种子站、调度中心以及主站等结构相互连接的方式设计实现,以满足广域网运行过程中,运行传输业务对于传输通道的带宽需求,同时对于降低广域网通信传输过程中的故障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之,高效、稳定的网络通信是广域继电保护实现的基础,进行广域继电保护分层系统结构的网络拓扑设计,有利于促进广域继电保护在电网运行与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丛伟,潘贞存,赵建国.基于纵联比较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1).

[2]李振兴,尹项根,张哲,等.分区域广域继电保护的系统结构与故障识别[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28).

[3]尹项根,李振兴,刘颖彤,等.广域继电保护及其故障元件判别问题的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05).

[4]李振兴,尹项根,张哲,等.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广域继电保护新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09).

[5]李振兴,尹项根,张哲,等.广域继电保护故障区域的自适应识别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6).

[6]吕颖,张伯明,吴文传.基于增广状态估计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12).

第9篇:通信网络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通信光缆;线路规划;设计;运维系统;

前言:通信网是网络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通信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通信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光缆通信线路则是构成这张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缆通信线路的畅通无阻是整个通信网可靠通信、快速而准确的传送保护控制信息等的重要保障,随着通信网发展的日趋成熟,对光缆通信线路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增强其可靠性,越来越成为整个通信网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我国光纤电缆通信发展与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电话通信,实现多用户端到端的多媒体数据通信的目标变得越来越迫切。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我国骨干通信网已基本实现了光缆普及和数字化。但作为“最后一公里”的用户接入网仍保持着模拟化,成为了提高通信质量严重的瓶颈。所以,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一直以来我国的光纤通信网络发展比较落后,当很多西方国家不再使用架空明线时,而在我国仍然占有通信网络百分之八十的比重。在“八五”期间,我国开始大部分铺设干线光缆,先后出现了京汉广、南沿海、京沈哈、西兰乌等22条光缆干线。之后,一直不断推进。目前,已建成了覆盖面积几乎涵盖全国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传输网络。到1998年底,长途光缆已达200000公里,如果再加上县县、县内和城内的光缆,总长度达900000公里。如此庞大的光缆网络应用于实际必然要求合理的规划设计。研究认清光缆网络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在看清它的特征,才能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的应用光缆网络。

首先,光缆网络的服务年限一般较长。一般不会小于20年,甚至很多时候要达到30年;期间,不宜做从新的铺设选择。其次,光纤网络系统的扩展比较困难。不同于网络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不断的升级更新来满足客户不断改变的需求,一旦光纤网络系统铺设完毕,很难进行大的变动。最后,光纤网络系统有个最不一般的特点,就是一次性投资很大,在总体投入成本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综合考虑以上三个特点,光纤网络线路的规划必然是一项需要认真细致规划的工作,要以建设一个具有合理的结构,灵活性与安全性并存并且能够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的光纤网络为目标。一条同时满足整体结构安全稳定和区域部分结构灵活的光缆网络才是一条理想的网络。下面我们将从网络配线方法等多个方面阐述规划中需要考虑的不同方面。

2、通信光缆网络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通信光缆网络应以满足通信业务管理需要为目标,要坚持网络先进性,网络可扩展性,网络安全性和经济性统筹兼顾为基本准则建造安全可靠的先进高速宽带光纤通信网络。其中,先进的网络指:建设网络所应用的技术尽量采用通信发展的趋势。对于扩展性是指:要考虑到网络的设计结果对通信业务的影响,设计的网络要有必要的可扩展性能。安全可靠性是指能够在相应的光纤性能分析软件的帮助下客观评估出光纤的使用寿命,能够及时发现并排查隐患,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经济化,很简单,就是指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最小化,满足最优化方案。最重要的要充分的应用已成熟的科学知识,与实际需要、问题相结合。对个别因素给予相应的重视,使设计方案最优化。

3、通信光缆网络的配线方法选择与设计

3.1 星树形递减直接配线法

星树形递减直接配线法与以往的铜缆配线方法是一致的,就是分接到用户节点的光缆是由主干光缆分离得到。如图1所示。

主干线的光缆从发起端(例如局端)开始,光缆纤芯会逐级减少。这种配线方法决定了主干线的光缆纤芯的数量是由节点数量决定的,是个节点要求数量的总和。因此,主干光纤的通融性很差。主干光纤的光纤纤芯数量庞大,却不能通用,造成光纤资源利用率非常的低。万一,建设初期对沿途节点所要求的纤芯数量预测有偏差,则会出现已分配纤芯的旧节点资源过剩,而新节点却无资源可用的窘境,影响了新业务的开展。另外,此种配线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问题。当主干光纤出现故障,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备份光纤,使得很大一部分用户受到影响。在建网初期如果要考虑成本,用户数量少等因素,也可才用此种配线方法,但随着业务不断增加,应考虑高宽带满足用户数量增加,以及低损耗特性采用更好的配线方法。

3.2 星树形无递减交接配线方法

星树形无递减交接配线方法与星树形递减直接配线方法类似。但为了克服主干线光纤纤芯数量由远端用户需求决定的这个缺点而引入了光缆交接箱的部件。由于光缆交接箱的引入,使得这种配线方法主干光缆的通融性极好,满足了用户扩展的需求。而且不同交接箱可以公用同一根纤芯,充分利用光纤高带宽,功耗低的先天优点。使得光纤利用率很高。同时,也降低了建设成本。不过,这种配线方法没有解决可靠性差的缺点。

3.3 环形无递减交接配线法

由于采用环形结构设计,首尾相连,大大的增加了通信网络线路的可靠性。尤其是在采用环路保护技术后,即使环路某处发生故障而断开,网络会自动发生自愈作用,在短时间内恢复畅通,能够使得受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甚至不会影响通信,就像故障没有发生一样。当然,这种方法也并不是完美的,它的投入成本较高,安全性也会随着节点的增加而降低。

3.4 如何选择合适的配线方法

选择合适的配线方法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接入点的业务种类、最大范围、节点位置和所具备的经济能力等。这些使得配线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是基本原则要遵守。首先,要合理选择主干网的结构,建立主干网。配线网就要视情况而定。具体点就是,只要有要发展的用户,出于业务需求就可考虑建设配线网,满足就近接入主干网的需求。选择配线方法时,要考虑主干光缆的长期稳定性、配线光缆要满足灵活性,同时经济性也要考虑,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可靠性。以上的分析可知如果经济允许,环形网络当首要考虑,因为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通融性来说,环形网都非常优秀。相应的,这种结构主要针对大中型城市,在那里业务发展快、种类繁多、业务密集。

对于用户分散但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地区可采用星型递减直接配线方法。在城市的郊区或者小城镇,由于用户分布分散,业务的种类也比较单一。在建网初期,很多要求目标不明确,为避免初期大量的投资长时间得不到回报,可以考虑只对确实有需求的用户或者便利的地区采用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的策略。同样在经济允许下,尽量考虑采用环形设计方案以增加可靠性。所以,在建网初期宜采用星型或总线型建网,到日后发展起来再建设含有环路的混合型网络。

以上所提到的几种配线方法,光缆路由的选择和纤芯的数量都要根据城市整体发展建设来规划,以业务需要的预测和用户的分布情况为指导。但是由于光缆的服务年限一般较长,而预测又由太多因素影响,所以通信光缆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只采取一种配线结构,最好混合并用以期满足不同时期的不同目的。

3.5 如何划分光缆交接区

虽然光缆网络的最大容量计算方法与电路网络不同,但是根本原则还是一样的。光缆交接区的规划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托,以光缆穿过的大型障碍物为界,并根据当时城市通信网络管道实际情况划分。光缆交接区的划分一定要符合稳定原则。这是因为一个光缆交接区就是以一个光缆交接箱为中心的线路中心,交接区的稳定,有利于线路管理和扩展,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这样“稳定”就会带来巨大收益。

3.6 光缆交接箱的设置

光缆交接箱负责引出到用户的信息流向。是整个网络的一个个小“穴道”。所以它的安全很重要。一定要放在安全、隐蔽同时还得易于出线的地方。另外,从无递减的角度可以看出交接箱要尽量靠近主干缆路由。最后,接头对防潮、防尘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应尽量放置在有较好防尘、防潮的地方。易燃易爆的工厂和仓库附近,以及低洼地带不适于放置交接箱。

4、运维系统设计

光缆线路中绝缘层的破损是影响光缆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这一问题的处理十分必要,而完善光缆系统的实时监控体系也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研究,例如可以利用电阻检测设备对于光缆进行整体的电阻检测以用来计算是否出现表皮破损等情况。光缆绝缘层的完善将可以大大的提高光缆的使用寿命,使网络线路得到更好地保护,除了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进行光缆的监测之余,提高光缆的质量以及铺设质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4.1面对生产过程中由于相关材料使用不达标等情况,光缆生产商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提高责任意识,进行光缆的生产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制作,以保证光缆质量能够达到使用标准,在进行绝缘层的生产时应该尽可能的通过更加合理的计算进行更为有效的生产,保障绝缘层能够尽可能的承受使用期限以内的相关腐蚀,保证网络线路的畅通。除此之外,在进行光缆的铺设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尽可能的防止由于施工疏忽而造成的光缆绝缘层的破损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在进行铺设结束之后应该进行系统的检查,对于铺设路段的光缆外层质量进行较为严格细致的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破损变大影响光缆的正常使用。光缆铺设完成时候,应该进行避雷设施的合理建设,保障避雷设施可以完成雷电的疏导作用,减少雷电对于光缆产生的影响,提高光缆的使用寿命。

4.2在光缆整个的铺设过程中应该从原材料到施工进行严格的控制,保障每一环节的质量,进而提高光缆建设的整体质量。光缆的维护系统设计应该注重进行光缆质量的实时监测,保障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加强日常的可行性保养方案的实施,更有效的提高其使用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通信光缆网络好坏对通信的影响很大,规划好网络线路是保障光缆网络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文章主要总结了主流配线方法的特点。对各种方法的选择做了科学性的建议。同时也对光缆交接区和交接箱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单点做出特别探讨。为同类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熊伟成.无源光网络规划与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1.

[2]孙晓巍.电力通信线路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丁睿.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