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通信管理范文

通信管理全文(5篇)

通信管理

第1篇: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通信管理;软件系统架构;通信规约;管理和维护

1引言

通信管理机广泛适用于SCADA、工业自动化、电力自动化、石油化工和智能交通等行业,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结合通信管理机的使用环境,研究出了一种通信管理机的软件系统架构,这套软件系统架构根据使用环境分为两部分:配置管理软件和装置侧的软件系统。配置管理软件提供丰富的配置、测试、管理和维护接口;装置侧软件系统提供丰富灵活的API接口,以实时库为数据核心,使用消息机制处理控制命令,采用多线程任务并行处理的方式,实现了软硬件系统的隔离,缩短了通信规约的开发时间等。

2软件系统架构原则

软件系统架构的原则主要介绍了软件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2.1软件系统的功能

通信管理机始终位于监控的终端,并且向着调度中心发展,其位于每个IED的终端以及设置之间,是整个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较为核心的单元[1],其主要的功能有以下四个。1)高效统一的规约转换高效统一的规约转换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数据采集和数据转发的转换,要求采集和转发是完全隔离和独立的;②通道的隔离,要求RS-485接口之间、RJ45网络接口之间和RS-485接口与网络接口之间是隔离且独立的;③数据流和控制流的转换,要求数据流和控制流采用不同的优先级处理,且控制流比数据流的优先级较高。2)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存储和数据二次计算功能。通信管理机要求存储一定数量的实时、历史、统计数据等,以供查询和调用,而且通常存储空间需要扩展。3)配置功能通信管理机需要可以按照现场环境配置工程,通信管理机的参数、通道(RS485串口以及RJ45以太网口和虚拟端口)、设备、虚设备、数据、转发方案等均可独立配置,要求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操作简单。4)管理维护功能通信管理机具有本地维护端口和远程维护端口的功能,可提供完备的统一集中式远程管理平台进行管理、维护、监控、测试、升级等功能,方便技术和开发人员调试使用。

2.2软件系统架构的目标

通信管理机作为监控系统中通信网络与监测设备之间的枢纽设备,在监控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对通信管理机的性能和功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软件系统要求满足五个指标。1)功能完善软件系统架构要求功能完善,必须满足通信管理机的功能要求。2)稳、准、快软件系统要求稳定性高、精确性高、效率高。稳定性高要求必须保证通信管理机能够长时间正常运行,能够随时监控、管理、维护通信管理机,并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出现错误能够从错误中恢复过来,还需要有日志和告警功能。精确性高要求设备侧采集的数据、监测仪表中的数据和转发给后台的数据是一致的。效率高要求数据采集和控制命令能得到快速的响应,保证规约转换能够快速进行。 3)操作简单通信管理机配置管理软件界面友好,配置灵活、安装方便、操作简单。4)可维护性高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降低硬件和软件平台的耦合度,同时对上层提供统一的API接口函数,便于系统的维护。5)可移植性高采用跨平台的语言编码,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可移植性高。

3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的架构:通信管理机的配置管理软件和装置内运行的软件系统。配置管理软件运行在Win‐dows环境中,装置侧的软件系统运行在Linux环境中,PC侧的软件和装置内的软件系统通过自定义的内部协议进行通信。软件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配置管理软件提供规约和设备模板的管理、配置管理、在线监控、在线管理、在线维护、集成工具的功能。在线监控包括监控报文、缓冲区报文和实时库数据三个接口。在线管理包括更新配置、软件升级、时钟校时等的接口。在线维护包含通信管理机的日志信息、告警信息、文件管理、重启装置等的接口。通信管理机装置侧软件系统包括主应用进程、监控守护进程、管理维护进程三个进程运行。监控守护进程是监控主应用进程的运行情况和配置管理软件通信情况。管理维护进程是管理监控守护进程和应用进程的情况。

4软件系统架构方案

软件系统架构根据运行环境不同,包括配置管理软件和装置内运行的软件系统两部分的架构。

4.1配置管理软件方案设计

配置管理软件是集配置、管理、测试和维护功能于一体的专业软件,采用标准安装方式,便于工程调试人员安装使用。软件功能分为两部分:项目文件配置和管理机管理维护。首先需要配置一个工程文件,然后传入通讯管理机系统中指定路径,才能实现通讯管理机的数据采集与数据上传功能。通讯管理机系统运行时可以进行实时数据监控与系统控制。

4.1.1项目配置关于项目文件配置,主要配置项有通道类型、通信规约、通道参数、设备型号、设备参数、设备数据、数据的转发等。配置界面如2图所示。为方便项目配置和配置文件的复用,配置软件中还提供有规约模板和设备模板的管理,规约模板由厂家提供,而设备模板由工程调试人员配置,可导入导出模板,以便于其他工程项目中使用,加快项目配置的速度。图2中配置工程还存在虚拟模块配置项,此配置项用于实现一些预定义自动化数学计算功能。例如,复杂的二次计算、数据统计和处理等。

4.1.2项目管理和维护通信管理机对于工程调试人员相当于黑盒,无法确定通信管理机的运行状况,所以需要提供较多的测试、管理和维护接口,以便于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配置管理软件中提供的管理维护接口有在线监控、管理维护、调试等接口。1)在线监控在线监控包括监控实时库、缓冲区、报文三方面的信息。监控实时库确定采集到的数据是否正确;缓冲区监控硬件缓冲区接收和发送的数据;报文是监控缓冲区中符合本通道协议的报文。这三方面的监控能确定数据采集和数据转发的正确性。2)管理维护管理维护的功能提供远程集中管理、时钟校准、文件管理、更新配置、软件升级、日志信息、告警信息、重启装置等的接口。①远程集中管理,提供多台通信管理机集中管理的接口,可同时升级维护;提供用户管理的接口,用户权限的管理和用户的增加、删除、修改等。②时钟校时,可读取和设置通信管理机的时钟。③文件管理,可下载和上传通信管理机中的文件。④更新配置,可在线替换工程配置文件。⑤软件升级,可在线升级通信管理机的软件系统文件。⑥日志信息,可在线读取通信管理机日志信息。⑦告警信息,连接建立之后主动上传通信管理机的告警信息。⑧重启装置,在线软重启通信管理机。3)调试调试接口中提供集成工具和在线测试的接口。①集成工具:包含常用到的规约测试工具、SSH、FTP等工具,便于开发者和技术人员调试。②测试:配置的工程文件可在Win‐dows环境中运行,测试工程文件配置是否正确。

4.2装置侧软件系统方案设计

装置侧软件系统采用多进程的方案设计,包含管理维护进程、监控守护进程和主应用进程等。其中,管理维护进程启动监控守护进程,监控守护进程启动主应用进程。通信规约封装成动态库,根据配置采用动态加载的方式运行,可按需扩展。

4.2.1软件分层架构设计装置侧的软件系统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思想[2],主要由四层组成:管理维护层、通信应用层、核心接口层、设备操作层(见表1)。①管理维护层:由管理维护进程和监控守护进程组成,提供设备软件系统程序的升级,保证应用进程的正常运行,完成与配置管理软件的通信。②通信应用层:由主应用进程和若干规约动态库组成,完成工程配置文件的解析,动态加载规约文件。③API接口层:核心动态库提供对各种硬件接口的直接操作,为通信应用层提供统一的API接口函数,便于完成通信规约的开发和扩展;历史动态库封装了sqlite3嵌入式数据库,对上层提供数据库的各种应用接口,便于存储和统计分析数据;XML动态库提供XML格式的应用接口。④设备操作层:提供硬件驱动和操作系统接口,由装置提供。

4.2.2软件主要功能模块1)管理维护进程管理维护进程通过公共文件的方式与监控守护进程通信,完成工程配置文件的更新、软件系统的升级和备份工程配置文件的启动。2)监控守护进程监控守护进程通过共享内存的方式与主应用进程进行通信,完成监控主应用进程的工作;定时发送心跳报文给主应用进程,若三次未收到应答,则重启主应用进程,完成了主应用进程的守护工作。3)主应用进程主应用进程解析工程配置文件,加载核心动态库、初始化各功能模块、加载并运行规约动态库、启动备份工程配置文件。4)核心动态库核心动态库调用设备操作层提供的接口,重新封装成统一的应用接口,供通信规约开发调用,缩短了规约的开发时间,降低了硬件和软件的耦合度。API接口模块包括配置解析、时钟管理、实时库操作、端口操作、自定义通信规约、系统支撑、日志、告警、设备管理、通信处理、应用接口模块等。①配置解析:完成工程配置文件的解析,将信息存入相应的数据结构中,供其他模块调用。②时钟管理:包括定时器的操作接口、读取当前时间、设置时钟、延时等相关的操作接口。③实时库操作:提供实时库的读写接口,完成了设备侧规约和主站侧规约的隔离和独立,实现了数据流的高速转换。④端口操作:提供了串口、以太网口和CAN口三种通道的打开、关闭、读、写操作接口。⑤自定义通信规约:提供与配置管理软件通信的接口,完成对通信管理机的管理和维护。⑥系统支撑:提供线程、互斥锁、信号量、事件、链表等的系统封装函数,实现软件的跨平台运行。⑦日志:提供启动、调试和错误日志的接口,便于排错和纠错。⑧告警:提供告警信息的接口,实现系统运行故障、容错机制、升级信息的上报。⑨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使用消息机制实现,提供设备控制的函数接口,实现了控制流的可靠转换;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有效地隔离了数据流和控制流。⑩通信处理:完成通信过程的处理。⑪应用接口:提供规约动态库的加载、释放等功能。5)规约动态库规约动态库中的规约分为设备侧和主站侧,设备侧规约负责采集数据,将数据存入实时库;主站侧规约负责转发数据,读出实时库中的数据组包发送给后台。规约的开发就是调用API接口层的函数,实现具体的规约,如Modbus等。

5结语

通信管理机软件系统架构采用分层设计的思想,降低了硬件和软件、软件不同层之间的耦合度;API接口层的设计大大缩短了通信规约的开发周期;以实时库为数据流的核心,以消息机制实现控制流,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完全将设备侧和主站侧隔离,数据流和控制流隔离;配置软件的灵活配置,实现了通道的隔离。实际工程使用中证明,该软件系统架构的通信管理机稳定性强、可管理维护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博.基于ARM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通信管理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9):175-176,182.

[2]高峰,崔琪,杨常府.分层模块化软件设计在变电站通信管理机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6):95-97.

第2篇: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通讯管线;通讯特点;安全管理

一、通讯管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通信工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其安全性必然受到关注。一旦通信工程安全出现问题,会扰乱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通信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医疗、卫生、金融、国防安全等方面,对国家甚至世界安全都会产生严重影响。要保障通信安全,应该确保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质量安全,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通信工程中的管线传输工程进行优化管理。

二、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特点

(一)管线工作的报建。通信管线施工报建是通信管线施工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通信管线的建设覆盖面很广,为了满足覆盖面广的特点,应该对主干道进行管线敷设。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项目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负责接收上一部门的立项申请,然后对相关工作进行审计,项目资金应分类。例如,不同金额的资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审计,审计人员是相关部门负责人或经理。审计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资金数额对项目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对项目进行审查。这项工作需要由部门主管或经理来完成。然后由审核员对相应的图纸或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准。项目立项成功后,将工作计划移交相关建设部门进行实际启动工作,材料采购单移交采购部门执行。(二)工程施工复杂,工期较长。通信管线传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施工才能够顺利进行,施工过程涉及到很多部门。由于通信管线工程施工主要集中在一些主干道上,主干道车流量大,为了避免因为施工而造成交通拥堵。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施工路段进行道路封锁。另外,主干道路面下还有大量的管道、电缆线,在铺设通信管线的过程中一定要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管道或电缆线破坏而影响其正常运行。(三)通信管道具有隐蔽性。通信管线具有一定隐蔽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施工安和施工质量。通信管线大多埋在地底下,一旦完成施工,后期出现质量问题,难检查和维修难度就很大。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施工质量,避免后期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埋在地底下的通信管线质量的检测工作也要严格管理,利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确保掩埋在低下的管线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规定。

三、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没有进行完善的闭环管理。在现行的项目管理制度中,项目主要负责人不能及时评价项目的施工质量,不能从项目中吸取相关的有益经验,很难了解项目主要影响因素。这将导致相关负责人无法对关键因素进行评价,对系统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二)没有一个规范性的流程。管理体系中没有规范性的流程,只通过突击检查或抽查,不可能完全了解项目。这样一来,对项目的实际进度上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缺乏对项目进度清晰的了解,使项目的管理或多或少不到位,导致项目缺乏管理。(三)不能对项目进行实时的管理。在主管理系统中,主项目经理对项目不能进行实时管理是该系统的一个主要缺点。由于现有管理系统缺乏实时项目管理功能,管理者仅通过数据表或文件记录与主管沟通是一种不可靠的方法。对刚刚发生事情的了解、项目的实时进度、项目的质量以及出现的问题,将使项目在管理过程中面临巨大的障碍。

四、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通过建立电子技术使用的强制约束过程,严格控制项目中的关键过程,相关项目经理可以直接控制这些过程,并采用闭环管理,以加强管理的精细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二)加强实时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建立多个重要的基站,加强实时施工工作。这要求每个基站将施工现场的关键进度和质量的实时信息传送给项目经理。确保提供的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三)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施工进度,必须合理优化施工程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灵活性,缩短工期。同时,要严格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各工序之间有较好的衔接,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是整个通信管线施工过程的主体,应该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要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意识到通信管线传输工程中的细节重要性,引导施工人员加强对工程细节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操作规程来进行施工。(五)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在施工之前,应该对相关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整体质量是符合要求的才能允许进入施工现场。这一过程中,采购部门非常关键,不仅要对相关材料的市场行情进行综合了解,确保材料的价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材料质量方面一定要按照工程标准来进行选材,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通信管线传输工程的整体质量。最后,在进行施工之前,技术人员还要对材料进行最后的确认签字才能投入施工。

五、结语

如今,通信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进行通讯管线建设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做好通讯管线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从管线建设的施工人员入手,同时还要注重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等对管线安全质量的影响,保障通信行业安全、高效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牛军.网络通信技术及其安全分析[J].通讯世界,2015,No.282(23):20-21.

[2]于浩.通信线路施工中的安全操作规程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7(08):15.

[3]黄燕.关于通信线路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33期):237-239.

第3篇:通信管理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管理

近年来,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与传统行业实现了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活以及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的信息保障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健康、持续的网络信息服务,就需要针对通信信息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管理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设施设备、线路管理以及信息维护,从而促使相关数据的总量进一步增加,而且这些数据基本上与对应区域的空间位置具有紧密相关性。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是难以满足新时期新环境下的通信管理需求的,尤其是当前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空间属性。基于此,有必要在传统管理系统中引入具有良好设备管理功能和效果能够针对空间属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准确分析的实践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研发能够实现准确、具体直观立体表现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通信信息管理需要,才能真正提高通信管理业务的整体运行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良好的通信管理效果以及实现对传输网络的有效保护。在这个过程中,通信信息网络是通信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网络技术,需要得到高度关注。通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依赖传统运行网络如以太网、局域网等作为其运行基础,并能够实现有效的综合通信信息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通信信息管理系统上的资源信息相对分散,而且在匹配过程中其标准相对较低,因此难以实现有效的检索效果,因而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通信信息之间的有效联系;而且整个系统的信息管理更新速度很慢,难以达到实践使用标准和效果。为了积极还是通信信息系统整体管理效果,有必要利用先进技术如通信资源管理、通信信息标准化管理、通信信息业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标准、资源匹配智能管理等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资源传输的标准化、准确化和科学性,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支持,为达到更好的实践管理效果打下基础,从而真正发挥通信资源的积极作用和实践效果。

1基于数据库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组成

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要能够适用于通信管理局域网以及相应地区的本地网,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联网使用。这有助于实现区域内信息的即时有效传输,还可以根据需要完成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有效转换信息资源,还可以为有效管理通信资源实现信息链路通信管理打下基础。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资源的自动调配和选择提供支持,能实现自动选取通信路由等功能,从而实现对局域网的同步管控,还可以针对相关设备及其资源实现优化管理,最终实现数字交叉资源的链接和管理,实现对通信号码的准确全面管理,以及对通信度的无纸化管理,能达到节约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的良好效果,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及其应用。

1.1外部接口设计

数据库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保持紧密联系,为了达到良好连接效果,就需要设计相关的外部接口;这种接口的作用在于为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与上层网管有关的接口以及与下层网管有关的接口,还可以为系统运行提供必要的光缆监察模块接口具体的统计分析接口以及必要的办公文件接口等。为了确保数据库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达到良好的实践连接效果,需要确保这些接口能够支持WebService、TCP、Correct和实时共享数据等方式。

1.2服务层

数据库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层主要包括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器,这些服务器负责管理通信系统具体单元模块的信息内容处理以及相关的逻辑分析内容。服务层在运行过程中,要能够将表层的通信需求迅速转化为数据库信息服务的内部要求,还需要将其反馈结果进行上传,达到具体的表现层,这个过程能够促使针对信息管理的过程变得透明和公开,因此有助于实现通信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

2基于数据库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2.1接入层点接入

接入层的信息传输方案在设计过程中,要保持与主通信层的信息传输技术方案一致。在实践过程中,这是连接路由器与通信交换机的基础要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三台交换器,因此具体单元的功能就是在对应局域网的交换器上实现信息的安置和传输。为了确保达到良好使用效果,针对接入层点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进行,基于路由器与通信交换器的连接要求,此外还需要使用三台交换器,需要设置相应的系统和设备,为实现对应单元局域网内部信息的安全传输打下基础,为实现最佳的信息传输通过支持。

2.2数据开采软件

数据开采在实践环节,往往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如数据准备阶段、数据开采阶段以及数据叙述阶段等。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通信问题,往往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手段,针对数据的开采或者查询,往往会出现多种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方式都能用于通信管理系统,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选择兴趣度作为具体衡量标准,其中具体标准还可以细分,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简洁性等。在实践过程中,针对数据的开采要结合信息通信需要和实践环境进行设计,并根据数据开采需要采用对应开采方式,尤其是需要确保开发方式与通信管理系统的运行能够有效融合,并根据实践需要对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尤其是要掌握数据的各种精确性、实用性,为实现有效的数据开采打下基础。

3实验与效果分析

3.1实验准备

为保证实验的精确性,将两种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置于相同试验环境下。在这种环境下分别对两种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效果进行检验,从而准确分析两种系统的实践管理效果及其效率。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控制,能够确保两种系统在相同环境下进行相关的信息管理和分析,从而避免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干扰,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具体实验过程中,要结合实验环境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实验环境,尤其是需要将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降到最低,从而实现整体实验的顺利实现,并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2实验结果分析

在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比传统管理系统更加优质高效的实践管理效果。而且在实验的各个阶段,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其管理效率始终高于传统系统,在最初阶段,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效率就达到了90%,而同时期的传统管理系统其管理效率仅仅为70%。此后,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得到上升,在样本达到350个的时候达到最高点,为98%,此后虽然其管理效率逐渐下降,但是依然保持在90%以上,当样本数量达到800个,其管理效率维持在90%左右;反观传统管理系统,虽然管理效率具有较高稳定性,但是始终维持在70%左右,未能根据实际需要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以上分析结果说明,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从整体上达到较高水平的管理效率,而且当样本数量达到350个的时候,其管理效率也达到最高,为98%,同时期的传统管理系统其管理效率仅为70%。这一结果说明,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其整体管理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系统设计。

4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通信的信息保障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健康、持续的网络信息服务,就需要针对通信信息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管理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设施设备、线路管理以及信息维护,从而促使相关数据的总量进一步增加,而且这些数据基本上与对应区域的空间位置具有紧密相关性。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是难以满足新时期新环境下的通信管理需求的,尤其是当前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空间属性。基于此,有必要在传统管理系统中引入具有良好设备管理功能和效果能够针对空间属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准确分析的实践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研发能够实现准确、具体直观立体表现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通信信息管理需要,才能真正提高通信管理业务的整体运行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良好的通信管理效果以及实现对传输网络的有效保护。在这个过程中,通信信息网络是通信信息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网络技术,需要得到高度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数据库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其硬件组成如外部接口、服务层,以及与之相对的软件建构如具体的接入层点、数据开软件等。在实践过程中,网络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率较高,可以结合实际用于通信管理局域网以及本地网的实践过程中来,还可以实现有效的即时传输,也可以根据需要实现通信资源的转换,进而实现良好的信息管理效率和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杰,史树强.经济信息化背景下部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126.

[2]徐光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档案信息化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9):42-44.

第4篇:通信管理范文

要想实现对现有的企业的通信技术管理的创新,就必须要将通信技术管理活动同企业的整体管理联系起来,树立全面的创新机制和企业文化氛围。目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通信技术管理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通信技术管理的观念较滞后

即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的企业管理部门只重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对于企业的通信技术的管理活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了企业的通信技术的管理同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合理的企业通信技术管理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组建专门的通信技术管理部门,没有吸收和引进相关的管理人才,也就无法推动企业的通信管理的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导致的。

1.2通信技术管理创新人才短缺

现代人才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相关的通信技术以及管理知识,而是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根据现有的通信技术的管理水平来实现对现代管理方式的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顺应现代市场的发生趋势和企业的管理需要。但是,这种创新人才的缺失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在通信技术管理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

1.3通信技术创新与现行管理不相适应

在企业的通信管理活动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现有企业的其他管理方式同通信技术的创新不适应的地方,即企业的一些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掌握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的协调和组织,也不利于企业通信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来改善这种状况:

(1)树立正确的企业全局管理观念,将现有的通信技术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中,以实现其同各个部门之间的对接与合作。

(2)通信技术的创新要同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的需要结合起来,即在实践中积极地落实各个部门以及企业的整体发展通信需要。

(3)在通信技术的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传统的通信方式的积极作用,对于一些特殊的岗位和部门,可以适当保留一些其他通信方式。

(4)在通信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的实现技术创新,还应该对自身的管理活动以及方式进行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同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以根据企业需要不断做出自身管理行为的调整。

(5)组织具有专门通信技术知识的创新队伍,即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企业的通信技术的管理,就必须要吸收和引进专门的创新人才,才能更好的实现对机制的确立,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整体的企业通信技术的创新水平。

二、结合通信技术管理特征全面展开技术创新工作

随着通信技术的创新在社会各界愈来愈引起关注和重视,如何实施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目前通信技术管理中竞相探究的重要课题。

2.1开展技术创新应当立足于国际科技发展的尖端

我国通信技术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并且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级别的探讨发展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国应当进一步强化对通信技术的开发创新,特别是对整个业界发展具备决定性作用的尖端科研成果的研发力度,诸如IP技术与微电子等,同时,还应当多方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和吸纳国内各个企业进入到那些投资高、风险高、回报高的具有战略观点的科研项目中,这对于我国通信技术的开发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已在全球3G及城域网的标准等领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地位,在向下一代网发展的途径上,我国与国际水准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点,这为我国通信技术及其制造业创造了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所以,企业在进行通信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复的发挥民族优势。

2.2开展技术创新应当定位于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国与国之间所形成的贸易与行政壁垒正逐渐缩小甚至消融,而技术壁垒仍在不间断地攀升。所以,推广实施“专利战略”与“标准战略”,在消除对方的技术壁垒的同时树起自身的技术壁垒,这对于提升我国通信技术管理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实力,具有着愈来愈重要的意义。

2.3开展技术创新要依靠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国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优劣势方面均体现得较为突出。因此,针对我国通信技术的特点,立足优势,面向国际市场采取走“开放式科研”、合作的道路,促使我国无需从零开始,就能够达到直接切入到国际较高的层次轨道上继续谋求发展的地位。而与国际企业展开合作,还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探讨理念以及管理实际经验,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打入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三、结语

第5篇:通信管理范文

近年来,通信工程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其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其行业的深层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信工程在管理实践和技术应用中尚存在诸多不足,其难以应对激烈化的市场竞争内容。新形势下,要在保证通信网络运行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增长,企业管理人员就必须注重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高效化、规范化应用,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2通信工程技术的基本内涵

通信工程是基于电子工程发展起来的现代学科种类,其以信息的传输和信号处理为基本研究对象,在分析通信工程实现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其应用内容的具体体现。通常而言,其又被人们称为电子信息工程或弱电工程。社会发展过程中,通信工程的发展尤为迅速,其在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形式的支撑下,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需要。就发展过程而言,通信工程的发展尚不成熟,譬如,人们熟知的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仍处于技术探索阶段,并且数字控制技术也成为其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环境下,光纤传输和无线传输是通信工程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具体而言,光纤传输过程中,光缆是其传输的基本载体,其在有线设施的支撑下,确保了各种信息向终端的有效传递,一般情况下,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语音信号和图像信号等都是其传输的主要形式[1]。相对而言,无线传输简化了光缆这一传输载体的应用,因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便捷性和效率性。

3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基本特征

当前环境下,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其影响下,通信工程在各行各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并且为实现其应用的高效化、质量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系统应用,其应用特征表现如下。

3.1管理难度较高

通信工程管理是一个专业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系统实践过程。实践过程中,为满足通信服务系统的需求,通信管理人员往往要进行较大范围的基础建设和网络覆盖,其使得通信工程的建设成本不断增加,其管理内容也随之丰富,增加了通信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的难度。

3.2专业针对性强

通信工程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现代管理学科,其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的平台支撑,在电磁原理系统掌握的条件下,进行信息的高效传输和信号处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相比,在管理过程中,通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通信知识和电磁理论作为支撑,然后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的管理操作,才能确保通信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

3.3管理范围极广

管理范围广是通信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2]。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其一,通信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通信材料是其信息传输实现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通信材料的应用会受到其用途的直接影响,当前环境下,通信工程应用的领域极为广阔,导致了材料材质及规格的多样性,对通信工程的管理造成了较大难度;其二,多部门协调、链接是通信工程实现的基本形式,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就必须对其涉及的部门进行系统协调,从而确保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的全面性。

4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新形势下,通信工程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管理技术应愈发成熟。就通信工程管理技术应用实践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

4.1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成本控制

投资成本是通信工程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其获得经济效益的保证。实践过程中,人们对通信工程的成本管理进行优化,并将其分为以下三个层级:其一,通信工程设计成本控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信工程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尚显不足,故而对通信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造成较大阻碍。新时期,要实现其应用质量的提升,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通信管理人员应对设计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设计方案、设计图、工程资料和场地布置图等都是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二,进行高效化的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该环节中,施工方案优化、施工组织编制、施工材料应用和施工过程监管等都是其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其三,确保通信运行阶段的成本控制。具体而言,在日常管理中,通信工程管理人员应就机械设备、运行线路的维护和保养进行有效规范,从而在延长其应用寿命、保证运行效率的同时,实现通信工程应用成本的有效控制。

4.2通信管理技术的进度规范

通信管理技术应用过程中,确保进度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协调是其基本的管理原则。实践过程中,其管理技术在进度规范方面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通信工程的建设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同时,资源的应用模式对工程建设进度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采用通信管理技术进行进度控制时,科学地规划基础资源应用,确保其最大效益的发挥至关重要。其二,关键部位的施工规范对工程进度具有深刻影响,其要求通信管理人员在工程实践中,必须注重资源、进度和质量的系统协调,从而确保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进而提升整体的进度控制水平。其三,现代工程建设中,多部门交叉作业是工程建设的基本形态,因此,在通信工程管理技术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系统分析部门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就其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

4.3通信管理技术的质量建设

质量管理技术是确保通信工程建设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通信管理技术在质量建设应用过程中,施工前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施工后质量控制是其质量建设的三个基本环节。具体而言,施工前质量控制过程中,通信工程建设人员不仅要确保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更要就具体的建设标准进行有效规范,从而确保通信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等内容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人员不仅要注重基础环境的把控,更要对其技术应用过程进行严格规范,从而确保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严格、有效。在施工后,竣工质量检验和运行维修保养是其质量控制的两个关键环节,只有对其进行严格控制,才能有效地提升通信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另外,通信工程建设是基于光缆进行传输应用的现代建设工程。随着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成熟,实现光缆的数字化管理也成为其技术应用的主要内容。在其规范下,通信工程光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有效保证,对于行业规范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5结论

通信工程管理技术对通信工程应用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通信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管理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其管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高效化的管理技术内容应用,才能实现通信工程管理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进而在确保通信行业进步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子龙.新形势下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概念与应用[J].数码世界,2017(1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