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通信一体化范文

通信一体化全文(5篇)

通信一体化

第1篇:通信一体化范文

【关键词】综合管廊;安全防范;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

1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是适用于城市综合管廊的应用系统,不仅能实现全廊道清晰的入侵探测和定位,以及更加精准的人员定位,同时还能实现在线电子巡查,无线语音通信功能以及物联网融合通信等等。其主要组成部分有管理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和终端层。

2综合管廊的基本现状

城市综合管廊能使得城市路面开挖问题,管线事故发生率过高的现状以及架空线网密集的情况得到有效的解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综合管廊的进步,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综合管廊在各个阶段都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安防技术和监控措施中的问题,直接降低了管廊内各项管线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阻碍了综合管廊的稳定运行。

3综合管廊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基本需求分析

3.1全方位通信系统

综合管廊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不仅能实现无线物联网的通信,无线网+WiFi的双模式充分融合的通信能力,同时还能实现对各类通信设备的混搭多方通话模式,对于燃气舱等特殊区域也同样能覆盖通信功能,并且能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通信能力覆盖。

3.2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当发生突发情况时,相关管理人员能根据管廊的无线语音通信功能和人员精准定位系统,清楚地掌握管廊内的具体人员分布状况,从而准确的指导管廊内的人员进行安全撤离,确保突发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3安全预警系统

安全预警中心能对管廊内的人员分布情况进行清晰精准的定位和监测,一旦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问题,系统都会自动启动安全预警系统,给出警报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则能通过警报进行及时处理,保障人员的安全。

3.4紧急情况的及时高效响应系统

当管廊内发生非法人员入侵,以及严重的危险情况时,可以利用系统的人员精准定位,开始找到相关联系人,从而确保突发情况得到科学的处理。

3.5施工监管系统

在管廊土建结构施工结束时,则应当进行管廊的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建立,从而使得水电安装,燃气热力安装,电力通信安装等方面都得到科学的管理,同时也为施工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便捷。

4综合管廊安防通信一体化的主要系统设计分析

4.1入侵报警及定位系统

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微基站,对管廊内的入侵行为进行监视和报警,甚至能实现多点入侵监视和报警,而且定位的精准性较高。将管廊的位置分别编入微基站中,当系统检测到异常,则会把具体的位置信息发送到监控平台利于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4.2精确定位系统

精准定位系统能实现对系统内的各项终端设备进行快速精准的定位,同时还支持对历史轨迹进行查询和回放,给查找和管理提供便利。此外,精准的定位系统能实现区域管理,考勤统计更加科学有效,对于异常事件的预警报告更加精准及时。

4.3无线对讲系统和通信调度系统

在无线覆盖的通信线内接入智能设备,在不占用数据宽度业务的基础上实现全双工的语音通信,而通信效果比较理想。利用多点服务的移动管理方案,建立语音通信专业网络。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系统对智能设备的精准定位,从而服务于系统的调度管理工作。在监控系统中,能对具体通话状态进行实时显示,同时还能接收文本信息,支持监听,转接,代答以及各项会议的管理内容,利用系统的语音网关同PSTN的连接关系,实现网内网外的及时高效的联系。

4.4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

在线电子巡查系统利用无线覆盖通信线实现高效便捷的巡查工作。不仅可以使得巡查工作更加灵活便捷,还能对具体巡查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具体巡查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明确的记录和提醒,当遇到突发情况则进行实时报警。管廊的管理人员在接受到相关信息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如果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还能利用终端以文字,图片,语音或者视频等方式进行上报,确保安全隐患得到科学的处理。此外,还能实现动态人脸布控系统间的有效结合,保障巡查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4.5物联网的融合通信系统

通过通信系统,物联网接入系统和无线宽带接入系统的充分融合,实现无线宽带和无线覆盖通信的同时接入。同时利用服务器中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功能,实现为各类终端提供定位服务,语音视频服务和通信调度等服务。

4.6其他应用系统

综合管廊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除了上述系统之外,还在其他应用系统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广播系统中,通过广播终端与入侵探测系统的充分融合,实现播放音频信息,群呼及组呼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功能。移动视频传输功能,利用无线宽带和视频监控的有效连接,促进管廊的全方位监控管控。应急逃生及救援功能,在发生突发情况下,管理人员能根据精准的人员分布情况,利用最佳通信系统指导救援工作的开展,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系统联动和融合功能,利用物联网平台和无线网络覆盖功能,提高系统与供电供水系统,消防通风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方面进行联动融合,以此提升城市综合管廊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水平。

4.7功能对比分析

功能对比系统主要包含基本功能的对比,功能扩展对比和生命周期的对比三个方面。在基本功能对比中,在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中使用无线覆盖通信线,能使得管廊的报警,定位,巡查以及通信更能更加标准和规范。在功能扩展对比中,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不仅能实现各出入口的监控管理,视频的联动以及物联网的融合通信,还能实现文本,音频与视频的传输,应急逃生与救援等等,扩展空间丰富。在生命周期对比中,在管廊土建结构完成进行封顶阶段就可进行系统的部署与施工,利用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对管廊的科学管理,对人员的定位更加精准,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及时。同时,还能帮助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另外,还能对系统的故障进行报警和诊断,确保故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5结束语

城市综合管廊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平台,能实现及时精准的监控和数据收集处理,提升管理人员对突发问题的应对能力和处理能力,以此保障管廊的正常运转,为城市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S].

[2]蔡贤卿,朱玉明,王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监控平台研究[J].城市住宅,2017,24(3):27-31.

第2篇:通信一体化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运用研究

将传统绘画艺术和新媒体传播相结合,这无疑是艺术创作的一个全新起点,在当前的网络技术大发展格局之中,包括传统绘画艺术在内的多种艺术门类都有了无限拓展的可能性,对于绘画艺术创作者与传播者来讲,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开始在新媒体传播的渠道下进行艺术的创作与交流工作,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未来需要做的是继续砥砺前行,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传统绘画艺术和新媒体传播的认知

(一)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

传统绘画艺术一般以传统的水彩、颜料等作为染色原料,借助画笔一类的工具,实现在纸面、画板、墙壁等载体上的创作,是用色彩构图来完成艺术品的一种手法。通常情况下,传统绘画思路下创造出的艺术形象,都直观可视,可以按照不同需求对表现特征进行调整,由此划分出形态与精神各异的品类。在传统绘画艺术面前,创作者将对美学内涵的思考、对社会的认知、对未来的希冀等融入到作品之中。

(二)新媒体传播的认知

所谓新媒体,意为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在互联网内各种媒介传播方式的帮助下,实现各类信息传播的一种途径。因为有了新媒体的应用,信息传播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因为信息交流的频繁,让信息互动变得更加强烈,同时其中所包含的多类媒介形式也很值得研究者重视,像把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便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我们通过对比新媒体传播和传统绘画艺术这两个概念,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传统绘画艺术确实存在着传播方面的问题,新媒体的优势恰可以弥补传统绘画艺术从创作到传播整个过程中的不足,保证传统绘画艺术的与时俱进。

二、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运用的特点

(一)创新性更强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运用上,其创新性展现在创作方法、存储思路、传播途径几个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运用上,因为工具载体的独特性,使得创作过程可以实现自我突破、自由转换,在绘画过程中所应用的硬件设备包括了电脑还有与电脑相关的扫描仪、数位板等等,再加上制图软件的参与,确实极大的便利了创新。在此过程上,电脑显示屏能够取代传统的画纸,让图形制作界面变得更加清晰,这样一种新型绘制形式,一方面固然是对成本的节约,更重要的是,和传统绘画在形式方面相比较,它独特的优势更为明显,如果单单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因为不再依赖于材料、质地等,所有的绘制工作均可以依靠电子软件来实现,因此绘画艺术创作者能够按照心意,随意勾勒头脑中的创意,尽情投入到艺术创作过程中来,又由于有了软件的辅助,所以艺术效果能够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其次,在存储与传播方面,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也更有优势,保存于数据库中的成品不易出现颜色褪落等问题,而传统的人工传播被数字化传播所取代,借助计算机及与之相配套的软件,能够让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节约了创作者与应用者两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只需要在互联网上便可以轻松阅览、使用与购买。这几个方面的创新性,使得传统绘画艺术得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避免了固步自封、沦于消亡的悲剧。

(二)技术性更高

对于传统绘画艺术来讲,对“技”与“艺”的要求很高,强调创作者的自身修养及水平,关注创作时的色彩应用,这些方面都关乎到最终的创造效果。与此同时,在传统绘画应用时,如笔墨、纸张一类的载体,也会给创造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则与之有很大的不同,它对艺术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其具有传统的“技”与“艺”,同时也要求其可以对电子信息熟稔操作,对一些相关的软件程序熟练应用,以实现数字绘制,达到更为灵活的操作水平。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是和现代科技有密切关联的,这就像数学催生出了分型艺术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影响作用。应该说,以新媒体传播为审视重点的传统绘画艺术,在主动寻求创新上开始上个世纪末,历经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它在制作方面以计算机数据处理为前提,由此才产生了后期的放大处理、色彩变化等,造成品类丰富的艺术图像,这对于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论断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我们应当承认,这种技术上的变化,让传统绘画艺术的技术性更高,为人们以独特视角展现别开生面艺术风格铺平了道路,而且能够体现出细致且精巧的绘画成果。

(三)大众性更强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成果完成之后,更容易进行普及推广,有着非常强的大众性特点。这首先在于画种限制的模糊,因为有了新媒体传播的支撑,传统绘画艺术在创作环境与创作形式等方面,得以破除传统艺术创作的壁垒,呈现出发展与融合的创作相协调的效果。我们知道,对于传统绘画来讲,往往按照创作手法的不同,而分别出差异化的门类,像水彩、版画、水墨等,皆有其一定之规,在创作方法上可谓是千差万别,每一门类都需要长期的钻研与认真的训练,否则便无法达到一流的创作水平,甚至登堂入室也非常难。可是在新媒体传播视域之下,因为有了数字化技术的协助,创作者是更容易模仿其他类别创作风格的,创作者有更大的绘制、修改空间与自由度。另外,因为创作门槛的降低,无论专业艺术家,或者是普通的绘画爱好者,均可以在熟练应用绘图软件的前提下,以自身意愿为出发点实现艺术创作,这对于传统绘画艺术的普及与推广是有极大助益的。

三、新媒体传播在传统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之改革

我们国家在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运用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可是却已经展现出蓬勃发展、后劲十足的态势,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国正处在数字化绘画艺术创作与传播的初期,人才不足、经验不足,且多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艺术家年纪还比较轻。同时,由于这种全新的介质介入时间很短,导致绘画人才与绘画作品的质量不等,艺术思想也还比较稚嫩,突破性建树还有待发掘。为了保证传统绘画与新时代新环境相接轨,我们有必要进行变革,变革过程中应当注意到下述几个问题。

(一)改变身份视角

前面我们提到,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有着更为广泛的参与度和便利性,其在传播方面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易行性。因为有了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帮助,传统的绘画艺术可以充分融合声音、图像等元素,这对于绘画艺术本身是一种丰富,而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创作者在此过程中实际上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创作者本身应当注意到这种双重身份,即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其所展现的一方面是作品,另一方面也更容易突显出作品背后的个人艺术魅力,如果应用得当,个人知名度的提升将变得容易,个人价值的展现、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将较传统环境有更多的变数。反之,若是我们站在受众角度进行分析,传统绘画艺术显得更为被动,除了少量的艺术爱好者以外,关注绘画作品,对其进行细致的鉴赏,人数比例很少,再加上信息传播的不够充分,人们更容易关注一些绘画大师的名气,而忽略了作品本身,很少有人对作品所传达的内容及思想进行认真分析。创作者与受众两个视角都有难以化解的矛盾问题,在新媒体传播带动下,这些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因此需要创作者与受众共同改变思维,调整身份认知视角。

(二)改变创作思路

因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传统绘画艺术在信息赋予方面告别了纸张或者画布等载体的依赖,进入到信息传播介质新阶段,因为一些新型设备如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的普及,绘画创作者需要注意到创作方法的即时调整之必要。与此同时,艺术家亦应注意到,新媒体传播视域下传统绘画艺术更容易复制与下载,受众只要轻点鼠标,便可以实现绘画图片的收藏,或者根据受众自身需要,进行自由的文本复制,了解这一特点的优势与不足,是极有必要的,比如它一方面对传统绘画作品传播起到了帮助,另一方面也易于导致赝品的横行,让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精祌内涵被冲淡。有研究者便指出: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复制品,一方面带有普及功能,另一方面也因为机械复制的特点,失去了原作的灵韵,按照这种思路,即便最模拟真实的艺术复制品,也会较真正的传统绘画缺少一种本真的成分,即其在初问世时的时空独一无二性。对于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者来说,所要思考并实践的一个问题正在于,如何在缺少时空独一无二性环境下,把那种本身的成分尽可能保持下去,使之不致于在大量的复制中迷失自我。

(三)调整存储意识

对于传统绘画艺术而言,其中的一些经典作品确是历史岁月留下的巨大财富,但是这种财富很多时候都是以“精英群体”为主体进行沟通和交流,传播范围有限,产生了艺术和普通大众相远离的问题。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应当积极调整自身的存储意识,接受数字化时代传统艺术的储存衍变意识到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相统一客观现实,意识到数字图像技术对于作品存储的帮助,因此在创作时即注意到作品本身对于多种形式的接纳性,以便在后期储存的过程中,能够长久保持其独一无二性,无论是在磁带还是硬盘或者云媒介中,均可以具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具体来说,艺术创作者应用了计算机软件,基于色彩、构图等传统绘画艺术的要素,又能大胆突破二维平面与静止思维的限制,走向三维、动态的状态,才是真正应用了存储的优势,发挥艺术家本身绘画艺术水平的有效做法。

(四)发挥传播作用

传统绘画艺术因为有了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在应用主体、创作过程及存储思路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更为关键的是,新媒体传播的巨大功能,还可以为作品的传播普及提供巨大推动作用,实践操作中,将艺术网站、数字电视、手机终端等多种媒介的作用发挥出来,会让传统艺术告别私人的象牙塔,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全面结合,这样无疑是一种增加传播作用与影响力的做法,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反哺艺术创作的力量。我们可以认为虚拟绘画博物馆具有传统展出方式所难以企及的优势,同传统绘画艺术博物馆比较起来,基于新媒体传播的虚拟绘画博物馆在布展时,需要照顾到其在作品陈列、受众参与方式以及博物馆建筑型态几方面的特点。首先同,在作品陈列的角度分析,虚拟绘画博物馆里面所容纳的作品包含的形式是极为丰富的,里面既有一般性的图像文字作品,也有现代的影像等类资源,其在传达的内容及传达的效果上清晰度更强,因此应当注意到对传统实物绘画展览方式的突破,用更多数位化技术的形式加以体现;其次,在受众参与方式角度分析,这种数字化的虚拟绘画博物馆,有更强的互动特点,而且非常方便,进入到博物馆的参观者仅需要网络的帮助,便可以非常轻松的体验到现场氛围、融入到现场活动,并对绘画作品本身进行评价,出入博物馆的过程也非常方便,传统的购票入场等流程简化得多;最后,关于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的,以展出传统绘画为主的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建筑型态,因其避免了外部物理条件的客观限制,因此其在外形和尺寸方面自由度更高,参观者用自由的参与方式,对建筑型态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这也是致力于传统绘画艺术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发展研究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是绘画艺术创作者本身所应当注意的问题。

四、总结

因为新媒体传播功能的不断完善,再加上数字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艺术自然也会出现持续的创新,形成更加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这其中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与传播过程所受到的冲击是极大的,而其发展机遇也颇值得关注,因为有了新媒体传播的参与,传统绘画艺术的运用将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所接受,艺术门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这一定是好事或者一定是坏事,在强大的媒介传播环境中,更需要艺术创作者进行不断的努力,在不背离传统绘画艺术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充分应用数字艺术的优势,创造并传播更多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薛生健.新媒体语境下的数字技术与传统绘画[J].包装世界,2014(4):85-86.

[2]谢鸣理.传统绘画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8).

[3]车建修.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7(20):39-40.

第3篇:通信一体化范文

1传统绘画艺术及新媒体传播概论

1.1传统绘画艺术的含义及特征

传统绘画艺术是采用颜料、墨等创造材料,借助刀、笔等创造工具,在墙壁、纸、板及纺织物上,通过色彩、造型及构图等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的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形象[1]。根据技术、内容及形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众多种类的绘画作品。传统绘画艺术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创作活动,通过笔、纸及画布的特性,表现出一种肌理及韵味。此外,传统绘画艺术作品蕴含了艺术创造者的个人美学素养及社会思索,是一种精神需求的寄托,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价值,随着时间变化,绘画艺术作品还能延伸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

1.2新媒体的含义及特征

新媒体的概念最先由美国传播领域研究人员提出,从媒介技术角度看,所谓的新媒体就是指借助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以电脑网络、电视终端及手机媒介向社会大众传递各种信息的一种传播途径。新媒体的出现,一是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路径,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二是信息传播的主体更加多样,信息传播的数量增长迅速;三是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及反馈性更加及时快速;四是实现了各种媒介形式的跨界融合,诸如报纸就实现了纸媒与电子媒介的融合,将纸媒内容通过手机平台及网络平台,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五是信息更加经济,与传统媒介形式相比,新媒体可以不受尺寸及版面限制,达到信息传播的深层性、实时性,经济性更为显著。从绘画艺术及新媒体的特征可以看出,传统绘画艺术具有内在的传播诉求,而新媒体的传播特征正好迎合了绘画艺术这一传播需求,两者能够实现有机统一。

2传统绘画艺术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分析

2.1绘画艺术网站、论坛及博客

绘画艺术网站可以为绘画作品展示、绘画作品赏析及绘画作品交易提供网络平台。伴随着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现阶段绘画艺术网站大有井喷趋势,出现了诸如中国绘画网、中国名人书画网、艺术中国、中国美术在线等诸多网站资源,为人们欣赏绘画艺术、领略绘画艺术风采、收藏绘画作品提供了信息交流传播新渠道。绘画艺艺术论坛,主要集中了具有共同审美情趣的个人及群体,也是传统绘画艺术交流传播的重要网络场所,此外,书画博客的出现能为绘画创造者提供信息渠道,能使艺术者与大众之间达成实时交流。而各种第三方的绘画艺术博客,如新浪博客、搜狐博客、优酷土豆、酷6等,都成为了传播传统绘画艺术的新媒介。

2.2绘画艺术数字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是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参照传统博物馆形态样式,将绘画作品加以数字转换后,予以储存展示的数字虚拟空间[2]。绘画艺术虚拟博物馆采用建模技术、数字拍摄技术及三维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具有浏览自由、互动简易的特点,为传统绘画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新的条件。例如我国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艺术家联展,就是采用信息技术,通过环境建模技术,将绘画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转换,实现与实体博物馆相同的展览效果。参观人员可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观赏,借助鼠标,实现绘画艺术作品的实时放大,更换,还可参照文字说明,加深对相关作品的理解,极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作品的传播效率。

2.3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涵盖了节目采集、制作、传输、接收等多个过程,通过数字解码技术,能够实现图像和声音的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播效果。数字电视具有信息传播质量好、受众广泛的特点,是绘画艺术及其他艺术形式(书法、摄影、戏剧等)的重要传播途径。传统绘画艺术与数字电视的结合,传播效果最好,针对性最强的方式就是书画频道的设立。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制作的书画频道,包含了书画咨询、专家讲座、书画欣赏、书画创作直播、书画记录片等众多栏目类型,形成了一个书画艺术信息的信息库,24小时不间断的播出,极大扩大了绘画艺术的传播范围,增强了传播效果。

3结语

第4篇:通信一体化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一体化建设;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合同管理信息化既是推动医院管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防范合同风险的重要措施,又是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的落地举措。合同管理是医院经济运营下现代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合同管理信息化是对合同“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的有力手段。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合同签订前的线上审批流转、合同签订后的跟踪执行与档案文书保管等,也包含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进出库管理的协同衔接等内容。为提高我院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基于“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思路,建设医院综合运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模块。

1应用背景

1.1沟通配合机制需求

合同管理是指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2]。不仅需要遵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也需要遵守《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行业法律法规的规定。按业务职责范围可分为药品采购合同、试剂采购合同、医用耗材合同、医疗设备合同、信息化办公用品采购合同、基建工程合同、物业管理合同、物资采购合同、食品采购合同[3]。合同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如购置医疗设备不仅仅涉及采购科室,还有临床需求科室、设备科、财务部、内审科、法务、院办等部门。合同采用传统的线下管理模式,涉及部门之间相对分割,对合同要素的侧重也各不相同,容易造成信息分段、实时性不强,产生部门合作不协同、流程不顺畅、监控不得力、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沟通成本较高,影响工作效率[4]。

1.2信息共享化需求

合同管理各环节信息孤立,难以推动互联互通[5]。各业务系统缺乏信息交互,无法将合同管理便捷植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同签订后,通过人工登记付款节点、人工跟进合同履行情况等合同条款,容易出现遗漏或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合同履行与采购管理脱节。同时,由于信息系统缺乏互联互通,导致预算下达、合同签订、合同执行、设备采购验收、付款、出纳登账、会计记账等环节需要重复录入合同基础信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1.3合同进度及关键点控制的需求

医院合同管理涉及范围广,采购金额大,采购项目多,经费来源复杂,难以全面跟踪管控与监督[6],仅靠人工或非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无法达到合同进度控制需求,无法满足管理层及时了解合同全局或执行情况的需求。缺少对合同进度、结算等关键节点依法履约的预警实施,无动态响应机制,导致支出随意,无法掌控现金流。

2合同管理系统的顶层设计

实施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路主要是将内部控制理念、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及管理办法等管理要素,以信息化手段展现,有机融合“互联网+”、OCR识别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合同管理的完整性、时效性,有效控制各种合同风险,达到业务管理实现平台化、无纸化;内部管理综合化、规范化、共享化;监督处理一体化、自动化;预警机制立体化、多维化;档案信息电子化、集中化、共享化。

2.1合同管理系统内部信息流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

系统需实现所有环节全生命周期管理[7]:前期工作的合同立项、招标、文本拟定、审核审批、签署;中期工作的合同履行、补充或变更、解除、结算;后期工作的合同归档、纠纷管理、效益分析。

2.2合同管理系统外部信息流采用共享一体化设计

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resourceplan,HRP)是将企业的ERP系统管理模式引入其中,借鉴了企业的成功管理方法,不断整合公立医院现有资源并进行再造,根据公立医院实际情况创建了资源管理平台[8]。合同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包括对合同招投标、拟定、呈报、审批、执行等各个环节,运用信息化手段储存和处理数据[9],连接其他相关业务系统,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促进整体化水平的提高[10]。遵循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数据标准,集成数据管理平台,与医院预算管理、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物流管理、智能报销、科研管理、会计核算等HRP系统进行全部业务整合(见图1)。对接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自动识别合同项目是否纳入预算管理,对有预算但费用是否符合预算控制要求进行把关,有效落实预算管理制度;对接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在线交互,完成合同的双方审定,提高沟通效率,对采购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对接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由合同自动生成维修保养工作单,对维修保养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固定资产的安装、验收、入库业务与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接,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可以查询到采购资产中标通知书、合同文本条款等相关信息,确保一致性,防止业务发生偏差;对接资金管理、智能报销、会计核算等信息系统,对购入设备维修风险金等到期支付及收付款业务后的延展管理,包括可以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有效控制收付款业务;对接科研信息系统,实现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追踪;对接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子化分类管理,完善经济合同存档的管理[11]。实现合同档案信息化,将生效的所有合同导入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便于分类管理、永久存查,防止合同丢失。

3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应用

3.1系统的功能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条款预警、查询与报表管理等功能。按合同管理职权赋予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人员权责,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各职能人员的分工合作。3.1.1合同签订。根据业务类别生成合同编码,确保合同号的唯一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效果。针对频繁签订合同的同类业务实施标准化合同模板管理[12],对于少发生合同关系的业务设置合同预审流程,确保合同文本合法、合规和时效性。①标准化合同模板管理。合同模板由归口管理部门、法务、财务、内审科等部门共同拟定,确保合同模板符合法律法规,降低因合同文本的不规范、不严谨产生的风险。系统支持根据合同模板自动生成合同文本,按项目招投标或合同谈判的结果可作增减补充,节约重复起草每一份合同的时间,提高效率。②合同审批:按照医院合同管理规定设置信息系统的审批权限和个性化流程,具有线上提醒、审批、变更、驳回等功能,可保存和追踪所有审批结果与修改记录。将审批约束时间的管理、关键流程控制节点[13]内嵌至合同管理系统,线上会签提高流转效率,设置时间预警,自动生成合同考核报表,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医院加强监督考核机制[14],配套出台《合同签署效率审计和绩效考核方案》,以保证落实合同审批的时效性。对于非标准化模板合同设定预审流程,经办科室与签约对方洽谈初步达成一致的同时,提请相关部门走预审流程,从部门专业角度对合同文本完善和补充,缩减合同定稿时间,加快项目的落实推进。③合同审批系统内部信息流转时,文本具有留存修改痕迹功能。系统具备自动比对功能,扫描或拍照方式上传盖章版纸质合同影像文档,通过OCR识别与我方合同电子定稿版比对,智能寻找差异,防止合同被篡改,高质高效。3.1.2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信息管理主要通过HRP系统其他系统模242块完成。如设备管理系统记录设备验收、维修保养业务的履行情况;固定资产系统/无形资产系统/物流系统记录各资产的入库、出库、保管、处置等业务的履行情况;采购系统记录物资采购业务的履行情况;科研系统记录科研项目的履行情况;智能报销系统记录合同的支付情况。所有相关履行信息均可回写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融合到信息大平台上,信息互联互通。①进度管理:构建合同执行跟踪与反馈机制,系统记录合同实际执行进度,并与合同计划自动比对,提醒可能存在的环节风险,简便了管理部门的追踪工作,实现了对合同业务全过程、实时的监管及考核。②支付管理:可按合同执行情况自动生成支付计划,并可设定触发付款预警功能。如系统设置医疗设备验收后15d付款,在设备管理系统录入验收合格信息后,合同系统自动生成设备货款及维修风险金支付计划、发起审批流程。合同系统与智能报销系统对接,将报销事由、供应商账户、已付款金额、本次付款金额等结构化信息自动带入智能报销系统,完成支付后,将支付的实证资料、会计凭证等信息回写到合同系统,彻底实现了对往来款项事前预算、事中监管、事后跟踪等功能的全智能管理,杜绝重支、错支风险,节省重复录入信息时间。③变更管理:在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中,原合同条款发生变更需重新签订补充合同,难以与主合同建立动态关联,追溯存在困难。为保证主合同与补充合同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将补充合同关联主合同,自动更新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合同得到统一整合,防止出现信息不对称风险。④结束管理: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中,对合作供应商进行后续服务综合评价费人、费时、费力。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中达到合同结束条件时,可自动触发关联采购业务的供应商评价模块,包括对签约对象的资信、执行效率、服务及管理水平,按既定规则进行自动综合评价,为后续选择业务合作伙伴提供参考。⑤文件管理:系统将所有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通过电子文档方式存档,提高合同借阅、查询、流转效率,规避合同文档损毁、丢失、信息泄露的风险。3.1.3预警管理。通过合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可对合同审批、设备收货验收、支付款项等关键点进行预警。根据合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提醒模式,相关人员可及时收到信息系统窗口弹框提醒,防止出现违约带来的经济风险。并自动生成相关报表,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财务预算规划及准备工作。3.1.4查询与报表管理。可快速查询项目合同的所有信息,包括穿透至预算系统可查询项目的预算下达、执行、调整、考核情况,穿透至设备管理系统可查询设备到货、验收、维修维保、处置情况,穿透至固定资产系统可查询资产入库、出库、单机效能信息,穿透至智能报销系统可查询付款审批进度、支付情况,穿透至会计核算系统可查询会计凭证制单情况。一体化系统做到信息共享,附件共享,无需重复录入、重复上传。可生成多维度的软报表,并以折线图、柱图、饼图等直观方式显示,随时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实时的决策依据,用信息化手段保证医院合同的经济事项快速推进及有效控制。

3.2系统的实施

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建立在设计有效的管理体系分层分类基础上,通过信息系统展现,需按管理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和流程标准,实现内部控制,提高运营效果。3.2.1统一数据标准。拟达到各信息系统无缝链接,需要解决纵向管理层级的贯通、横向职能部门的协同以及HRP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建立统一、覆盖各系统的数据标准,如标准化的合同编码规则、合同分类、供应商信息库、合同范本库等。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合同业务在系统之间、流程之间统一的沟通语言,为实现相关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提供数据集成接口标准。3.2.2完善管理制度。以业务一体化,合同管理信息化、标准化、闭环化理念完善现行的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合同执行过程中归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责任明确性,加强监督考核机制[15]。制定《经济合同管理权责说明书》,明确权责,岗位分离,职责明确[16]。线上信息一体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实施,其规范、流程、标准与线下管理不一致,要求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内部控制,梳理合同管控流程,理顺合同分类、分层管理,建立PDCA风险管理和分析模型,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达到防风险、强管控、降成本的目的。3.2.3整合管理系统。要达到业务一体化和管理闭环化,整合所有与合同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需立足运营管控全局的规划,利用信息化的协同、共享功能,明确系统的定位、功能、对接标准,沿合同、设备、预算等业务生命周期管理路线理顺各管理环节、管理职能,消除管理盲点,减少人工重复劳动,降低沟通成本。

4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

4.1提高合同流转效率,有效遏制合同倒签现象

将合同审批约束时间管理制度内嵌至合同管理系统,通过线上会签提高流转效率,时间预警控制,自动生成合同考核报表。采用“互联网+”手段,员工申请,各级审核审批,均可随时随地通过上网或掌上APP移动应用实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信息代替人工跑路,节约人工成本。我院2021年第一季度合同线上流转350份,实施合同管理系统后,会签周期由线下7个工作日缩短为4d,最快的一份合同仅耗时7min,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2业务一体化管理,实时动态监管

通过对各项业务的信息系统实施全生命周期跟踪,与其他相关系统无缝对接,畅通信息沟通机制,减少沟通不畅所造成的工作失误。实现对合同审批业务流程的“硬约束”,从而做到对合同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动态监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考核评价责任主体提供证据。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集成共享的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对称,激发了员工深入学习相关合同管理制度的意识,全员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合同管理更规范。

4.3科学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医院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保证

防止医院利益受损,确保医院运营健康、持续、有序。合同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流程信息化、信息共享化、共享协同化的跨越发展,将合同流程管理、风险点控制融入至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达到合同管理模式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精度,减少法律纠纷。

5结论

第5篇:通信一体化范文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涉及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1]。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机电产品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由于综合了多门学科,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量多面广,而且有些内容学生在相关的课程中接触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加注意,容易使本门课程变成“炒剩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本文针对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一、课程存在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教学内容各部分内容差别很大,连续性差,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将各个章节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此外,各部分内容又相对独立,若讲授时一视同仁,不分主次,往往给学生造成是在重温旧知识的感觉,甚至搞不懂学习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思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刻意创新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电有机结合的理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规律及基本方法,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能力。仅靠传统的课堂授课是无法实现这个任务目标的,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作出改革。

二、教学内容改革

1.以系统设计思想为主线。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产品或系统的附加价值,即多功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省能源,并使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化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因此,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方法不能只是简单拼凑,应该从系统设计方案开始到各元部件选择到系统最终成形的全过程都要贯彻系统设计的思想。首先是从整体角度及可行性方面对系统进行多种整体方案设计;然后对其机械机构、执行元件、微机控制系统、检测传感装置等组成部分及相关接口进行细节设计;最后对系统性价比进行衡量,得出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原则是在保证目的功能要求与适当寿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以上三个环节相互影响,一般在绪论里讲第一个环节,在此环节让学生了解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整体上的五大功能构成和五大功能要素,在进行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时可能有多种选择,需要结合系统的功能要求、技术指标和成本控制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出最佳的方案。以设计精密数控机床为例,从总体上对其五大功能和功能要素进行分解,分解的结果可以用功能矩阵来表示[4],最终设计方案的选择取决于能否提高产品或系统的附加价值。第二个环节分别讲述构成机电一体化的功能要素,尽管每一功能要素在内容上相对独立,但它们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组成部分,通过广义接口联系在一起,彼此相互影响,学生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思想。还以设计精密数控机床为例,为了达到高精度,可以选用精密机械,但这势必造成系统成本的增加,而且,成本有可能随着精度要求的提高成几何倍数增加。另一个可行的方法是采用软件补偿来提高精度,但这会对微机控制系统和传感检测系统提出新的要求。第三个环节是对系统性能的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不符合要求时还有可能需要对整体方案或各个功能要素重新选择,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在课程讲述过程中,仅仅介绍系统设计思想,既抽象又枯燥,若能结合实际案例,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领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的精髓。一般教材在后面的章节中都会给出很多的案例,建议这些案例不要都放在最后讲,找出一个或几个典型案例,在讲授每一部分内容时都结合该案例,并将系统设计方法融于其中,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便于学生分析和设计其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2.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高等学校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并能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且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综合性较高,知识点量多面广,并且内容抽象,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全掌握;而对于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讲,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导向。为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广泛积累素材以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将抽象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有时教材上只介绍某些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学生即使明白其工作原理了,但对其长什么样却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怎么用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下载很多产品样本,产品样本主要是推销产品用,一般会详细介绍产品的外形和应用,将教材和样本二者结合在一起讲述,无形中就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了。此外,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加强演示验证内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的知识应用性较强,理论比较抽象,很难通过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但通过实验或者观看视频等,立刻就拨开云雾见晴天了。如在讲光电编码器时提到,光电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可以经过2倍频或4倍频以提高检测分辨率,用语言描述时学生不容易理解,把光电编码器信号引出来,用示波器一看,一目了然。当然也可以通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让学生利用所学亲自参与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技术调研、设计加工、组装调试等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