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础医学教育范文

基础医学教育全文(5篇)

基础医学教育

第1篇:基础医学教育范文

1.1大课教学与小课辅导相辅相承

在基础医学(临床前)阶段,杨璐琳医学院的理论课主要有两种方式:大课(Lecture)和辅导课(Tutorial),每个学时1小时。大课教学时,一个阶梯教室的学生人数可达到300人(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生),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教学方法;辅导课上,一位教师带领10余位学生,以PBL或CBL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不同学科,实习课有所不同,如生理学课上,教师利用仿真人模拟教学,用基础医学原理解释临床疾病;病理学课上,教师给每位学生不同的病案资料,让学生先思考、发言,教师做评论、总结。从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临床知识,培养临床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临床前课程的讲授与临床病例相结合,辅导课上,教师提问、点拨,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逐步开发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在解剖系的陈列室,学生们不但可以看到正常的人体器官标本,还可以看到少量精心挑选的临床病例照片及其显微病理照片;在生理学的辅导课上,利用模拟人(Simulator)Harvey,教授让学生们先听正常的心音,并用手模拟节奏变化,进行评论,然后让学生们听典型肺动脉瓣狭窄时出现的杂音,用手模拟节奏变化,与正常心音进行对比。教授讲解完毕后退到旁边,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让学生们学会合作。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强烈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持续2小时的课程没有学生走神、打磕睡。在操作中不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未来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2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人性化的校园设施相结合

信息技术部为师生提供了完备的信息支持。每次大课都进行同步录像,并于当天上传到校园网,高效更新网页。学生课后可以及时收看教学录像或下载MP3,反复学习。第二,医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拓展知识面。上网端口遍布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区,方便学生随时上网查询资料。信息技术部实时统计各教学部门使用网络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如果某部门不经常使用校园网,信息技术部就会派人了解情况,再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改进。从而提高了校园网的利用率。同时,校园中的桌椅大多数相对而设,学生们可以围座在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3医德、医风教育融于学科教学

从进校开始,就在日常教学中和风细雨地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新加坡把儒家道德思想融入现代教育,其德育教育的“忠”包括忠于职守,恪守职业道德[3]。利用模拟人Harvey作为教具时,教授告诉学生们,你们要把Harvey看作真正的病人,今后5年的学习都要依靠它。所以,温和地对待它,轻巧地体检。然后他先示范,再让学生们模仿。这样,既保护了教具,又使学生学会仁爱地对待病人。培养学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教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性化、责任心和利他主义等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对待医学工作的正确态度。

2.灵活多样的评价工具

杨璐琳医学教育部以Bloom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为评价指南,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形成性评价实时反馈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向下一学年的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如,一年级老师向二年级老师反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应任课老师就会关注学习成就较低的学生,促进他们思考,帮助他们进步。在具体操作时,多种评价工具综合应用。例如,日常进行的多项选择题、小组讨论、轮流课堂陈述与微型临床考试(MiniCex,miniclinicalexamination)、实习技能定向观察、基于病例的讨论等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10月27日,国立大学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评定的世界前五十所临床、临床前、卫生大学(Top50Clinical,Pre-ClinicalandHealthUniversities)。如今,每年都有2000余名新加坡本地高中毕业生和800余名海外学生竞争仅300个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精挑细选,保证了生源质量。

3.教师培训及信息交流

每过一段时间,医学教育部主持教师培训和讨论会,向老师们介绍最新的医学教育动态,及时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教学;医学教育部根据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实行针对性调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5年前,教师们普遍使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而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尝试为学生提供与医院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把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把教学模拟中心按医院模式办,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4.思考与启发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和谐社会,开拓进取的国民精神促使新加坡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虽然国立大学已经是亚州著名学府,仍坚持以开放、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教育策略。十年前,他们的教学模式强调全面出击,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掌握每一门医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反思和研究,他们转而推进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正是他们开放的、勇于改革的理念,让国立大学不断进步。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源于苏联,为建立、建全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医学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2010年12月1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世卫组织与美国总统艾滋病救济紧急计划(PEPFAR)联合举办的关于彻底改革医学、护理和助产教育协商会的开幕词中提到:“真正站在第一线的卫生人员如果接受的是过时的、只适用于20世纪的教育和培训,我们就无法打赢本世纪独特的卫生战役”。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把潜能转变为实际价值。云南地处西南,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民风民俗相近,容易得到周边国家国民的认同。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将吸引留学生到云南就学,同时也将推动我们的医学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既坚持中国医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也要与时俱进,引入世界最新教育研究成果,与国际医学教育平稳接轨。

(1)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的、开放、重视能力及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近十年来,世界著名医科大学在教学中更加重视解决具体问题,并侧重多学科团队学习。在低年级引入临床医学教育并把基础医学的学习延续到临床学年的教学,这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大趋势。以系统问题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多学科教学单位合作教学。

(2)课后PBL学习,课堂轮流陈述。由于大班制理论课教学,学生数量多,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因此,每个大班随机选择一个小班布置PBL任务,要求学生协作学习并把分工情况上报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到课堂上轮流介绍自己负责的部分并回答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儒家传统文化造就了亚洲学生勤奋好学,职业期望值高的特点。通过抽样小班的示范作用,刺激全班大多数同学思考问题,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3)把德育贯穿于基础课。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济实力还有所欠缺,不可能完全照搬杨璐琳医学院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条件。例如,在动物实验前,给学生们讲动物福利;在微生物实验前,给学生们讲灭菌培养基的制作程序,让学生们体会教师的辛勤劳动。点滴灌输培养医学生的爱心,产生对未来卫生服务的热忱。

第2篇:基础医学教育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将媒体、教育心理学以及系统方法相结合的教育技术。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立足于“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当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基础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样离不开现代技术的依托。基础医学理论十分抽象,尤其是形态学方面的课程,学习时枯燥乏味。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和视频系统给基础医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上动画的演示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给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感官效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显微形态中心构建了4个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动者,让平时觉得被动和乏味的切片观察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互动系统拍摄自己观察到的典型结构,也可以通过控制键随时向带教老师提问,而教师也可以随时展示教学示范图片。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捕捉学生在观察切片过程中的呈现典型结构并加以解释。这样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即时问答和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充分利用当前发达的科学技术,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搭建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是基础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各医学高校应当大力投入,增加教室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多媒体基础医学实验室,加强网络建设并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等,为师生提供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使各种资源得到互利共享,并使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与时俱进,从而获得全面协调发展。

2进一步重视素质教育,医学人才的培养力求全面发展

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素质的期望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现代医疗卫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则必须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提高其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使得医学生只局限于专业学习,从而呈现知识面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差、心理素质低、缺乏团队精神等问题。这种状况对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基础医学教育如果不与时俱进,则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才”。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等,就即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医德修养、医学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目前对医学素质的培养都比较重视,但是其他几个方面也不能忽视,医德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医学生从业的准绳,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医学生医德的萌芽期,是医德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医学专业素质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医德修养的培养,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医学生医德规范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态度。同时,科研素质的培养也是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使他们可以获得足够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是基础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注重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知识体系是从分化不断走向于高度综合,新兴的学科层出不穷,学科交叉越来越明显。而新时代的大学生由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增高,他们的求知欲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得片面地获取专业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需要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期的教师不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有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高校同样也要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空间,比如鼓励教师接受再教育,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从事科研创新等。此外,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师成一般不再从事临床医疗服务,不可避免地出现基础医学教育有关临床方面知识的缺乏、老化现象,而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是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就迫切需要重视医学基础课教师的临床再教育。同时,基础课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基础型和应用型科学研究,才能不断融合新知识,让自己的课堂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学校在改善学生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应积极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比如给基础医学教师提供临床见习带教的机会,督促教师不断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不断地接触最新的临床技能,获取最新的临床资料,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教学手段的学习,不断根据新的教学工具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育的结构,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案。

4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3篇:基础医学教育范文

在医疗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医患关系本应该是共赢的关系,一方面医生为患者解除或者缓解病痛,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患者向医生求助,并支付相关费用。目前导致医患关系严重扭曲的成因复杂,涉及患者、医生、医院与政府甚至媒体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但是调查提示导致医患纠纷的前3位原因仍然是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差、服务态度差、医患沟通障碍。医护工作是个“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特殊职业,职业的属性要求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当前大众对健康水平要求提高的形势下,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也提示医学教育应在调节医患关系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除了少数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确实存在问题以外,医疗问题的专业性导致患者缺乏了解,对医护人员期望过高,另外医生相对短缺,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都制约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要想走出医患困境,必须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2.基础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无论是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和临床医学教育阶段,主要采取“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的教育模式。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每个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或医务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医生的摇篮,基础医学教育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同时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也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医学知识有限,学生和老师与患者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在医患关系调节方面的作用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既对获取医学知识正处于极度渴望的阶段,又苦于缺乏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他们与进入临床实习后的医学生不同,不会涉及有关患者隐私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在与患者沟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他们可以在医患之间构建医学知识和互信的桥梁,从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寻求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可能途径将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2.1构架知识的桥梁

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正确认知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础。患者医学知识匮乏,不清楚医生的诊断,不了解医生的用意,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带着毕生积蓄,甚至是四处筹措的医药费,来到医院寻求帮助,对医疗期望值往往过高,由于不了解医疗风险,将责任归咎于医生。比如湖南湘潭市产妇羊水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医疗意外,如果患者家属对分娩并发症羊水栓塞的危险性有所了解,也就不至于爆发冲突。另一方面,目前医生接诊量巨大,任务重,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为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老师和医学生肩负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责任,将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可能的医疗风险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科普,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构架知识的桥梁,为医生和患者有效交流提供基础。同时医学生在充当医学知识桥梁作用的过程中,也必然经历一个“学中用,用中学”的过程,有助于解决医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面对实际问题以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活学活用,加快医学生的成长。

2.2构建医患信任的桥梁

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疗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医疗乱象”的发生,例如“收红包”、“大处方”等现象,患者不信任医生,有的患者只信任资历深厚或者自己熟识的医生,时刻提防甚至排斥其他医务人员。而有的医生为了规避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也会相应的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比如放弃高风险手术、过度依赖医疗仪器、开具不必要的检查、出现过度医疗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医学生走进社区,志愿服务,不仅可以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而且和患者长期接触,建立联系,关心其心理感受,一方面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同时防止把病人当作疾病的载体,只见“病”、不见“人”,为以后医学生步入医生岗位后建立互信、互通、互容的医患关系奠定感情基础。

3.具体对策和方法

3.1建立健全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教育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水平和沟通技能的培养,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它决定未来医生的职业态度、行为举止,必将为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医患沟通理念的相关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只注重临床带教,把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养成寄于临床实践阶段,忽视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人文素质培养等现象,是很不可取的。在当前医患关系的新形式下,医学院校必须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学、伦理学、人文科学等非生物学知识的课程比例,在原有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和政策课程基础上,增设沟通技能、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等课程。要切实避免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理论脱离实际,生硬地进行概念、理论、原理的灌输,同时要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将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纳入医患关系认知教育课程体系中,特别是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中及早地渗透人文课程的教育内容,进而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医学学科的人文性,增强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置能力。

3.2改革现有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单一以课堂讲述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生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医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广博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LBL、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以及RBL(resources-basedlearning)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教学模式,注意多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应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SimMan综合模拟人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模拟病房和模拟医院等,加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基础和临床有机结合,用一切手段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为学生营造自主、独立、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医学生顺利完成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做好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3.3建立基础教育阶段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学分制度

第4篇:基础医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考核;关联性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发生改革,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也就意味着现代医学不仅限于传统的生物学治疗,同时还包括了心理学和社会学治疗。现代医学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对医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医生的工作不单单是治病救人,更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世界教育联合组织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这使得医生从传统的治疗执行者变为了执行者、沟通者乃至管理者的集合体,WHO在1993年也提出了医生不应当满足于院校学习,而是应当作为生物学科的终生学习者。之后世界教育联合等组织提出的《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中明确了医学本科毕业生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医学教育培养指明了目标[1]。我国的整体医学教育事业起步较晚,与国外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基础医学教育尤其面临着多种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基础医学教育、考核的现状及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提供参考,现阐述如下。

1基础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

1.1职业素质

国内外医学教育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基本一致,均要求医生应当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重视医疗伦理,强调全面服务患者,实事求是,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更好的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2知识目标

国内外培养要求基本一致,基础医学教育培养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学科知识、医学相关学科知识等,例如在学习阶段应当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病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明白疾病预防的意义,疾病的筛查手段,以及临终关怀知识等。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是整个临床学习的基础部分,虽然教育方法有所差异,但主要是分为基础和临床两个阶段,但在不同阶段中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近年来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已经逐渐成为了应用热点。

1.3技能目标

临床学习阶段是技能目标培养的主要阶段,目前国内院校将整体教学分为基础、临床两个阶段进行学习,将技能目标培养的重点放在临床阶段,基础阶段则主要采用理论课来进行讲解,穿插一些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国内已经尝试采用PBL教学、中心教学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进行了技能目标培养的改革尝试。总体而言,在对临床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国内外基本保持一致,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基础医学学习不单单依靠理论讲解,还要考虑技能和能力的初步培养,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加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工作的影响十分深远。

2培养目标与考核之间的关系

在这方面国内外存在较大差异,虽然为了达到各项培养标准,国内外院校都会进行考核,以此来评价医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考核往往并不能完全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目前国内主要依托于终末考核来进行评价,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根据考核内容及形式做相关安排,这也就说明考核目标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方向,该思路是正确的,但这要求教师不能只考虑完成考核结果,更要根据预定目标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学生也要根据阶段考核来进行自我总结,有重点的加强学习,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考核仅属于总结性评价,也多采用闭卷笔试进行,虽然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对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能力测定存在空缺。而国外多采用阶段考核、终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阶段考核为教师的教学方向提供参考依据,终末考核的权重也只是相对较大,这就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阶段性的努力,并且在考核方面平均分配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权重,更客观、全面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2],这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3基础医学教育考核的评价方法

考核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由考核工具、内容、对象等组成。基础医学教育的题型广泛,考核方式也多种多样,对医学生的考核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必须综合考虑,妥善选择考核工具及方式,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3.1知识考核闭卷笔试是目前基础医学的重要考核方案,且不可被替代,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过许多专门的研究,笔试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例如改变选择题的题型、将考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加入病例分析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实际在考试中,仍难以脱离需要死记硬背的怪圈。有学者指出[3],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更为重要,因此题型的改变是次要的,主要点在于明确考核方向,选好考核题目。纽芬兰纪念大学的学者设计了一种三级考核模式,在考核开始后,教师给予学生一个病例命题,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来寻求答案,并列出与患者相关的一系列生物医学命题,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理解和答案,最终老师点评并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学习。3.2能力考核能力指的是对知识、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运用,医学教育中对能力的考核方法较多,例如病理标本观察与说明、解剖操作等,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考核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考核过程缺乏统一标准,教师的直观判断占主导地位,使得学生的实际能力与考核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均无法避免。近年来印度学者提出采用“笔试+操作+口试”的方法[4],首先给予学生10min时间对一个病例进行笔试回答,之后进行实际操作,操作结束后接受老师的提问,这种方式能够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应用。目前国内也有利用综合考核的院校,但缺乏深度,推广力度也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3.3态度考核学习态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主要通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观察来判断,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反应较弱,教师仅能根据学生的主动提问次数、是否准确完成学习计划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英国莱斯特医学院采用了一种小组学习法[5-8],将一定数量的学生和一名教师分为一个小组,安排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任务并反思所完成的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供观点、进行研究分析、准备材料都属于能力的体现,也是考核的一部分,最终考核不但考虑小组成绩,更考虑单项评分,考核过程更加自然,也就更能释放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4小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考核能够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是不可或缺的,但单纯看重考核结果的行为也并不可取。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近年来均有较大改革,考核模式也应当有所转变。基础医学阶段是整个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应当将教育、考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借鉴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先进思想、方案,将考核评价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际病例作为引导,使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强,孙阳,邓雅婷,等.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747-3751.

[2]黄小平,邓常清.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537-539.

[3]鲜于丽,代凌云,翟忠美,等.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对接问题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6):27-30.

[4]田丹,张俊沧,王显超,等.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4):142-144.

[5]陈春燕,杨枢,张钰.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压力的关联性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7):98-100.

[6]李夏青,刘福,张杨,等.专业英语学习和医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关联性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5):376-378.

[7]牛猛.利用Apriori算法对医学生成绩进行课程关联性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115-117,124.

第5篇:基础医学教育范文

1数码互动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1.1数码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码显微镜、图像系统和语音问答系统的功能,共享各电脑终端的图像资源,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进行实验全程的实时监控。

1.2数码互动系统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①利用数码互动系统的图像处理功能对组织切片或病理切片进行拍照、储存,在期中或期末时使用这些照片进行读片考核;②在数码互动系统中安装考试软件,应用此考试软件进行随堂考试,也可进行形成性考试,由考试软件系统随机出题,成绩直接生成并储存于计算机。

1.3数码互动系统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的应用

1.3.1建立基础医学课程数据库利用数码互动系统的计算机设备,在主机安装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图片数据库,同时储存各基础医学课程的电子教材和教学课件,每个学生用电脑终端均可随时调阅这些资料。

1.3.2教学对象随机选取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4个班级,其中两个班级为实验组,共60人,另外两个班级为对照组,共62人。4个班级均使用数码互动系统进行实验教学,其中实验组在使用数码互动的基础上实施课程整合式实验教学,而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教学模式。

1.3.3形态学实验课的整合教学实施方案①开课前,教师指导学生熟悉数码互动系统的各种功能,遇到问题时如何从数据库中查询相关学科知识,如何通过综合分析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②学习病理切片时,教师提出与疾病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库资源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要求注重“以疾病所涉及的器官为中心”综合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形成以“疾病器官为核心”的整体性医学知识框架;③淡化对画图的要求,不将画图做为实验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而是以学生积极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做为实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依据。

1.3.4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整合教学实施方案①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alpathologicalconference,CPC)开课时,利用数码互动系统展示案例和图片资料,并提出系列问题;②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要求学生密切合作,利用数据库资源搜索知识点,通过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解决问题;③每组派出代表陈述各自的分析过程和答案;④教师对学生进行再次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析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再次的综合分析。

1.3.5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考试成绩比较分析采用组间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学效果评价分析:根据学生参加形态学实验课和CPC课程的认知情况,共设计5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问卷回收率为100%,对照组回收率为95%,使用PearsonChiSquare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应用效果分析

目前,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正在使用数码互动系统,但其使用范围主要局限在形态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面,而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却很少被提及,下面主要对牡丹江医学院近年利用数码互动系统实施的整合实验教学进行效果分析。本科生完成病理学结业考试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86.5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78.2分,统计分析表明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两年后对正在进行临床医学课程学习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实验组的评价分析表明,96.7%的学生当遇到问题时能够熟练地运用教材和图书馆资源查阅资料;88.3%的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78.3%的学生认为参加整合实验课后整体医学知识思维显著增强(P<0.05);另外,93.3%的学生认为增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70%的学生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增强,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通过实验课程整合方案的实施,成功地培养了普通本科生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意识,促使学生形成“以器官和疾病为核心”的整体医学知识思维,而整体医学知识思维的形成有益于学生临床阶段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虽然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整体思维,但是完整的整体知识框架形成仍会受到后期学习阶段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影响。其次,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能力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这得益于数码互动的数据库资源和教师的引导,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很有帮助。此外,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力也有明显提高,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CPC教学属于案例教学的缘故,常规的CPC教学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力。

3.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整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涉及多个基础医学课程,要求授课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因此,对授课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7]:只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才能承担授课任务;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该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业务学习,课前要细致地备课,认真地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引导学生,严格执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核心教学理念;注重促使学生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意识到仅用单一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教学课程整合的实施,教师的自身素质显著提高,教学方法更为多样化,教学技巧也得到迅速提升,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

3.3数码互动系统有利于整合实验课实施

数码互动系统数据库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使得整合课程改革计划可顺利实施。一方面,数据库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查找资料不便的问题,相比传统实验课没有足够的书籍和材料,数码互动课堂上学生可以方便地查找资料;另一方面,数据库资料所提供的知识点可以被学生利用为讨论课堂上论断的论点,增强小组讨论的氛围。此外,数码互动系统的图片、动画和文字处理等优势也有利于整合教学课程的实施。

3.4不足和改进之处

①数码互动系统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较为困难:数据库的维护需要安装公司和基础医学院各教研室的共同支持,如数码互动系统的病理学、组织学和病原生物学等图片库的更新需要新的资金投入,而新版本教材投入使用后需要各教研室提供新的课件和电子教材;②培养方案需要调整:整合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查阅资料和讨论问题,导致所需课堂时间大量增加,而目前的教学时数明显不足,只能通过压缩看切片和画图的时间来补充,这需要在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时进行调整。

4小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