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础音乐教育范文

基础音乐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基础音乐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基础音乐教育

第1篇:基础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德育方式

2011年7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11年版)》出版。深入分析发现,新课标虽然并未明确强调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彰显了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要求和重视。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系统梳理新课标所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总结其德育价值,并据此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德育方式,从而深化对新课标的认识,为基础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

通过对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11年版)》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和传统历史文化,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平、统一,尊重兄弟民族等等;2.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维护集体团结与集体荣誉等等;3.社会主义教育,也即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路线的信心;4.理想教育,也即是要明确学习目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个方面的内容;5.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备社会公德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环境道德修养等等;6.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劳动,勤劳简朴,尊重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由此看出,新课标背景下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既涉及到维护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学生性格、心理、情感健康发展方面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重视。

二、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

1.基础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能力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从特定的音乐作品中体悟作者的情感思想、情感意蕴以及各个方面的思想道德观念等等。这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与情感观念,增强其情感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认知能力,从而能够从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并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活动。另外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音乐创作活动来自由地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更需要其主动地挖掘、发现并利用合适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兼具音乐创作的技术性与情感性双重特征。而且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还必须考虑到外在听众对象或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认知状态,据此建构起合理的音乐情感内涵与表达方式。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其道德行为。

2.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欣赏每一首音乐作品的过程都是一个用心体验和感受新的情感思想的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不仅能够培养出强大的情感认知、情感体验能力;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思想,使其具确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活动,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中小学最常学习的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运用通俗易懂的歌词,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崇敬心理;《前进,快乐的少先队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各类青少年团体的热爱,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意识;《十四岁》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心理。

3.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

基础音乐教育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作用,由此呈现出更具实际意义的德育价值。首先,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所带来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转变以及相应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本身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过程中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表现出正确的、符合社会大众认可的行为方式。其次,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部分音乐作品在歌词内容中本身就直白地表达出善恶、美丑、正确与否的观念,从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产生直接的规范作用,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唱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这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爱憎分明、艰苦朴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呈现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4.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而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性格方面则呈现出多方面的功能价值,比如特定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爱憎分明、积极进取等等;特定音乐作品的曲式旋律培养学生多情善感、温文尔雅的情感心理和性格特征;特定音乐作品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忍受孤独和寂寞以及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性格特征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德育活动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新课标下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

1.中小学校应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划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是顺利地实现德育效果的载体,因此,各所中小学校要想发挥基础音乐教育应有的德育价值,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利益观念,抛弃单纯地追求学生升学率和提高上级部门考核水平的理念,而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并按照主干课程的标准,结合国家对于基础音乐教学活动的德育要求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起一套系统、严格的基础音乐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

2.中小学校应实施科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发展方式

各个中小学校除了要提高对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认识并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开展活动之外,还必须在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规划的指导下,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德育价值的重视,并且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情况,建构起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计划,包括本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模式、德育效果监督与考核措施以及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等。

3.中小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与后期培训活动

各个中小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活动,包括其音乐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标准,由此为随后的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地实现德育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后期培训活动,包括音乐专业素质的培训、思想道德的培训、音乐教育中德育内容与德育方式方面的培训等等,由此使其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的认识,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由此顺利地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德育效果。

4.音乐教师应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制定出系统而严格的考核措施,提升学生对于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选择一些既蕴含着积极正面的德育观念,又符合学生音乐审美特征与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基础音乐学习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熏陶与感染,最终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总体来说,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既体现在歌词内容、曲式旋律之中;同时也体现在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各个中小学校应深化对新课程标准中音乐教学德育要求的认识,据此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划,建构起科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发展方式,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与后期培训活动以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由此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思想道德教化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关新旸.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高教论坛,2012(05).

第2篇:基础音乐教育范文

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末实施新政时期,这一阶段旧学堂逐渐实现更新,在社会极度动荡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提出改良政策。在外强入侵内政混乱的大环境下,西方音乐教育理念逐渐向本土渗透。第二阶段为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黑龙江省的音乐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新式教育快速普及,而黑龙江的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也由单纯模仿转变为具有独立创造思维的新式教学模式。

1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背景

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对外通关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帝国主义入侵的要塞所在。在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黑龙江也成为传教士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这些传教人士大力宣扬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极具变化的前提下,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因影响,进而促生的崭新音乐教学形式——新音乐教育。尤其是在清末时期,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鼓舞下,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变法运动等,为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重大机遇。黑龙江省的学校音乐教育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质变的。洋务运动的开展使黑龙江境内开办了诸多新式学堂,并将音乐课作为教学科目之一,从而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洋务运动同时也以失败告终。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同等条约,使社会开明人士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中国主要以日本教育模式为借鉴对象,以救亡图存为教学目标。这一时期由于黑龙江地处边陲,在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相对落后,但是,以新音乐为主的现代音乐教学却发展极为迅速,时期,黑龙江主要城市都设有新式学堂,学堂中均开设乐歌课程,这也是黑龙江近代音乐教育的基础所在。在这一时期,不少教育改革人士均对音乐教学提出来改进意见。梁启超指出“:吾若从教,则比设唱歌一科,此为新学尤不可或缺者”。清朝末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黑龙江新学堂将音乐教育设置为日常科目。1912年民国建立够,虽然政治经济环境仍旧混乱,但是对于新型教育体制的改革却从未止步。尤其是音乐教育更是被时人视为“唤醒灵魂”的“民众心声”。音乐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应有重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具备了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在模仿西方音乐教育的同时,引入了“民族音乐”教育这一主题,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将在以下分析中阐述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中有哪些创新之处,并探索这些创新对音乐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2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2.1音乐教育制度的创新

时期,黑龙江不但在中小学范围内推行新音乐教育,而且音乐教育还延伸到大学教育体系中。1912年黑龙江省响应《师范教育令》,将音乐教育作为师范类学校必修科目。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新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与人格的提升。虽然这一阶段音乐教材和音乐教学都处于试行摸索阶段,但这些教育方式已经为黑龙江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开端。尤其是在师范类学校中,通过对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缓解了当时音乐教育人才短缺情况,同时在哈尔滨等主要城市设立了师范类的音乐专科学校。这些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使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被打破,实现了传统音乐教育向近代音乐教育的重大转变。

2.2音乐教育思想的创新

音乐思想的建立,是音乐教育者在实践基础上对音乐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其中存在问题的总结和破译,同时将这些观点付诸文字,从而使音乐教学仅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教育使命。音乐教育思想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主体,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始终以儒家礼乐思想为主导。随着市井公众社会地位的提升,在民主、平等的思想影响下,音乐教育也更接近大众化,成为底层民众可以享受到的教育内容。在传统音乐教育中的森严等级制度已经被打破,进而以平等、积极、广泛的音乐教育理念作为施教重点。传统音乐教育侧重等级与社会层次的分化,有着一定的政治权利色彩,对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有着推助作用。而新音乐教育理念的倡导,更多地表现出平民化教育特点。在清末民初黑龙江学校音乐教育中,更多地体现出时展与民族复兴的紧迫性,在音乐中渗透了新政权、新思想、新民主、新力量等特点,尤其是在救过图存这样的主体精神指引下,学校音乐教育已经与政治思想教育融合为一体,并强烈的表达出抵御列强入侵、保家卫国、光复神州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黑龙江学校音乐教育积极引入当时的音乐脚本。例如,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歌曲《何日醒》,表达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推翻帝制之后《,革命军》表达了公众对于新政的拥戴和支持,而《勉女权》则表现出倡导男女平等的新思想。

3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作用

新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救亡图存、启迪民众心智为主,而后者则是为巩固阶级统治而进行的礼教教育。清末民初时期,东三省政治局势尤为紧迫,这期间,黑龙江受到的政治、社会因素影响更为明显,这种影响体现在音乐教育中,则表现为“反抗外敌、图存振兴”的精神内涵。这一阶段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在于鼓舞民众斗志,梁启超曾总结为“: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在教育思维、教育理念、教育形式上都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音乐教育的功能转化,则更为直接的表现为对于民族危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音乐教育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由此可见,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教育救国”精神的折射,通过新音乐教育的完善,为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结语

第3篇:基础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特色构建

引言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高校音乐教育能够为喜爱音乐的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教学,并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更高的音乐人才,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持久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的方式及内容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要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技巧的传授,依据学校本土文化的特点,结合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特色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展示更加多样化的音乐类型,为音乐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充分的动力源泉。

一、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最早兴起于19世纪末期,伴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的开展,人们认为只有了解了西方的文化才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因此,大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一项内容,借助学堂乐歌的特殊教学意义而影响当时人们的思想。随后,高校音乐教育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当时国家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求,为了做好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加强了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视,设立多个专业性的高等院校,结合国外音乐教学的丰富经验,逐渐发展形成了我国最初的音乐教育方针。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思想潮流的冲击,文艺作品的创作遭到打压,音乐作为艺术性的教育也受到影响,但这一时期内音乐在民族化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会。在之后的慢慢发展中,高校音乐教育逐渐走回正途,并且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其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整体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从选修课程着手,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而随着至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部分专业院校的必修课程,进一步提高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在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历程中,展现出多样且鲜明的时代情感以及发展特点。

(二)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与以往的高校音乐教育相比,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获得了更加多样的发展机会,但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其教育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着现代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技能的有效培养。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高校音乐教育虽然发展历程较为长久,但实际上其真正规范化发展的时期却比较短暂,因此,大多数高校对音乐教育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高校音乐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高校缺乏对音乐教育管理部门的设置,常常将音乐教育混入其他学科的教育管理中,对于音乐教育没有正确的认知,同时也缺少专业性的音乐教育管理人才,没有具备专业音乐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会导致音乐教育出现问题,进而阻碍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2.音乐教学资源不够充足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对音乐教学设备的应用,尤其对于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多元化的音乐特点要求必须利用更加专业且先进的音乐设备进行教学。然而,先进且专业的音乐教学设备价格通常都比较昂贵,部分院校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占比较小,因此也就难以支付起音乐教学设备的购买需要,导致音乐教学资源匮乏,传统的教学设备较为陈旧,无法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故而现代音乐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此外,没有充足的音乐教学资源学校也就无法开展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致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降低,影响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学生的音乐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3.音乐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在具体音乐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不足和缺陷。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缺乏科学性、结构性,基于音乐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性,一些非专业性的高等院校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常以选修形式为主,不仅学分占比比较低,其课程教学的重点仍放在歌曲欣赏的层面,没有进行深入的音乐解析以及音乐技巧的讲解,这就会降低学生选修该项课程的积极性,其音乐培养功能也无法发挥,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足,导致高校音乐教育效果呈现出比较差的状态。而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虽然音乐课程是必修的课程,但却会出现对课程不重视的情况,进而对高校音乐教育效果造成不利影响。4.音乐教师专业性不够高现代音乐模式类型多样,若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满足基础教学设备的要求,而且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专业性更高的音乐教师才能够将音乐乐理知识或者音乐技能更完整、更详细地传授给学生。在实际音乐教育中,由于多数课程教师年龄较长,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却对新型的音乐风格、音乐技巧了解的比较浅显,使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展受阻较多。另外,对于年轻的音乐教师而言,其虽然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当下音乐的流行趋势,能够从兴趣方面吸引学生,但缺乏足够的教育经验,很难将其中的音乐技巧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其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二、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构建

(一)转变音乐教学观念为创建特色化的高校音乐教育,首先应从教育观念着手,转变高校音乐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观念的角度展现出音乐教学的特色化转换。在现代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相关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还需重视对学生音乐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将音乐创作技能对学生进行示范展示,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行主动地加入到音乐创作实践中,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实践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营造和谐积极的音乐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在转变音乐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压缩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积极创新音乐教学思路,将音乐教学重点转移到音乐实践应用层面,深化教学课程改革,组织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形式,并以特色课程的形式开展,如歌唱比赛、乐器演奏、合唱指挥表演等,着重突出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内容,合理融合不同的音乐技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到相关的音乐技能,既不失去音乐教学的专业特色又能够改进教学课程设置。

(二)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划分出多种多样的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在多彩的民族文化中也不乏一些音乐方面的内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环境下音乐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音乐中的音色、音调、语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对新疆音乐的展现总是伴随着特色舞蹈,蒙古族的“呼麦”也是其独特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特有音乐形式,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壮族的山歌形式等都是在多种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特色音乐种类,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出我国音乐教育的多姿多彩。因此,高校若想构建特色的音乐教育,就可以将地方民族特色融入其中,根据对高校所在区域的查询了解,找到地方性的民族特点,将区域民族文化的特征与高校音乐教育相结合,将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相结合,极大程度上能够丰富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拓展高校音乐教育所涉及的知识面,在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中促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还能够发挥其民族特色的独特特点,吸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更愿意选修学习该门课程,进而实现高校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拓展音乐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脚步趋于同步,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音乐类型都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所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面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所创作出的音乐类型也更加多种多样,音乐风格、音乐形式等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与以往的音乐教育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同样与时展背景之间存在联系,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高校音乐教育也应作出改变,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知识及技能,还应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能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强化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做好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将音乐知识实现更完整的实践性转化。在音乐教育要求深化并增加的背景下,之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因此,需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在其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或将其加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例如,将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将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将音乐教学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等,在与不同学科的互相交融中实现对现代音乐教育的特色化建设,在与不同学科的互相交叉中实现对现代音乐教育成果的创新,以音乐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四)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可以采用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方式,由于音乐教育中所用到的各种音乐设备以及在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展示都需要通过多媒体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将智能化的音乐技术手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其教学质量及效率的优化,信息化音乐教育特色也得以较好的展现。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之前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有用的音乐教学资源,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制作流程,一些音乐播放设备以及乐器也可以与电脑相连,对其音色、音调进行优化弥补,从而表现出更完美的音乐作品。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特色化的高校音乐教育还可以采用微课、教学平台等方式,以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基础,创建相应的信息化教学平台,音乐教师录制音乐教学课程并将其上传至教学平台,以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对教师反馈学习中的困惑,对理解不够透彻的知识内容能够进行反复性的观看,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相关的知识点。这种信息化特色的教育模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得以形成的基础在于历史发展中的不断完善,其现代背景下的发展虽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而言还是呈现推动作用的。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只解决其中的发展问题还不够,还必须对其进行特色化的创新,从教育观念入手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结合地方民族特色,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并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手段,实现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化建设,从而为现代高校音乐教育注入更多活力,推动其得以长久的进步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莉.浅析如何创新当代高校音乐教学模式[J].北方音乐,2020(06):93-94.

[2]史晓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2020(05):85-86.

[3]黄佳.大学通识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J].北极光,2019(12):53-54.

[4]李腾凤.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9(23):84-86.

[5]白雪莹.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9(21):73.

[6]陈连.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235-237.

第4篇:基础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音乐课堂管理优化路径

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价值与作用

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美育有着极高的价值,切实加强音乐教育成果,就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教育[1]。从高校音乐教育视角分析,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引领教师进行高效教学,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深化音乐教育成果。高校应该从以人为本、制度性、规范性三个维度出发,构建行之有效的音乐教育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是指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工作;制度性是指以合理的制度为参考依据,为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支撑;规范性是指面对一切违法乱纪的言行,都要秉公处理,保证客观性、公平性,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音乐教育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的核心点就是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发展”而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是脱离不开的,如果没有高效的音乐教育管理作为支撑,那么高校就无法实现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需要,也是学科教育从综合性、细致化以及学科自身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2]。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在音乐教育管理方面,基本依靠“二级”管理方式,即“院+系”,同时也慢慢形成了“主模式+多辅助模式”的新型教育管理体系,有效增加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制度性。因此,摸索、尝试构建新的音乐教育管理路径,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乃至我国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音乐教育管理机构不完善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最为突出的现实性问题就是领导不够重视,以及教育理念的偏差。大多数领导对音乐教育工作的价值与作用缺乏清醒的认知,关于美育也是模棱两可。同时,教育管理机构的态度、理念、形式以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3]。艺术教研室作为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职能部门,也是决定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未设置艺术教研室,残缺的教育管理机构对高校音乐教育有效开展影响十分巨大。如今,国家正极力促进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完善,但各高校贯彻与落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唯有设置完善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才能为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

2.教材内容缺乏规范性与时代性

高校音乐教材缺乏规范性,教学大纲也不独立、健全,选择教材时又存在随意性。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视角下,音乐教材需要以教学计划、教育特色为依据,精心挑选。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学者、专家以及一线教师或优秀高校牵头,共同编写音乐教材与教学大纲,力求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提供统一性指导。同时,音乐教材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相统一,以学生音乐认知能力为立足点,侧重题材与体裁的多元化,保证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作品之间的巧妙交叉、承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民族之分、信仰之别、文化之差,编制涵盖多民族音乐内容的教材,更利于学生讨论、分析、学习。音乐教材内容还应与民间音乐相融合,例如傣族音乐、陕北民歌等。教育部门可以邀请民间艺术家和音乐教育专家共同编写音乐教材,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眼球,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民间音乐艺术文化,促进地方音乐的弘扬、传承以及发展[4]。因此,唯有制订健全、有效的教学方案,编制旗帜鲜明、内容多元化的音乐教材,才能保证音乐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教学形式固定、单一

音乐实践活动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学校实践活动有着各自的特色。目前,高校音乐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艺术团、军乐团、舞蹈大赛以及歌唱比赛等,这样可以营造一种温馨、轻松,却又不失文化艺术气息的音乐教育环境。但实际上,与音乐基础知识有关的普及性活动十分少,音乐专题讲座或者是音乐会等艺术活动往往受到学生的冷漠对待,这就为深层次的音乐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高校音乐教育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开设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扩展普及范围,提升质量,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

三、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新路径

1.构建完善、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高校音乐教育有效落实、有序开展的根基。为了促进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需要制订相关保障措施,成立专门的音乐教育部门、教研室或音乐艺术教育中心,同时指派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力求人员、责任落实到位。即使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挂靠于艺术系或团委等部门,也要设置音乐教研室,并配备专职管理工作人员,明确具体责任与岗位要求,以保证音乐教育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5]。挂靠于音乐院系下,虽然师资力量雄厚,设备设施齐全,为音乐教育管理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其配备的任课教师基本为专业教师,教学专业性强,学生的学习压力十分大,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此外,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艺术中心或部门具体承办与管理艺术活动,并配备专职教师,提供专用场地及设备,如艺术团体活动排练、演出以及管理等。这样不仅能够为学校艺术团体增光添彩,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活动,促进其音乐素质的养成。

2.开设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课程

高校学生大都来自五湖四海,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更期待了解、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或者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但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以自己的专长或者课题作为授课内容,脱离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轨道。因此,音乐课程设置需要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编制专属自己的教学大纲,以此为前提,开设音乐基础课、传统民间音乐鉴赏课等。为防止由于硬性要求导致学生排斥音乐课,教师编排课程内容时需参考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差异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从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鉴赏古典与传统民间音乐的同时,对学生偏爱的现代音乐也要给予支持[6]。

3.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

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中小学时期音乐教育取得的成果并不客观,且学生了解、积累的音乐知识也很少,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开设,为学生了解音乐知识、文化提供了平台,也深深刺激着学生的音乐细胞,使其迷恋上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古今中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丰富音乐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感知能力等。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对流行音乐十分感兴趣,而对传统戏曲、民族音乐等却较为冷淡。基于表面角度分析,此问题与音乐教育理念是相悖的,但是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融合,必然会产生“化学反应”。例如,教师在讲授我国民族音乐基础知识时,可选择《菊花台》进行导入,然后与民族音乐知识一起讲解。传统教育理念下,受“填鸭式”“灌输式”的影响,尽管教师所讲的音乐教学内容比较多,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生的积极性极低。此外,高校音乐教学要选择“课堂+实践”的形式,“课堂”是第一课堂,是核心,“实践”是第二课堂,是辅助。课堂教学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其中理论课包含音乐基础知识、基础乐理以及作品鉴赏等。实践课包含合唱、舞蹈以及乐器演奏,等等[7]。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借助第二课堂加以练习,以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是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最有效的途径。

4.组织实践活动

大学生有理想、有朝气、有活力、有独立思考能力,也有着叛逆心理。对此,高校音乐教育管理需要侧重实践,通过“理论+实践”,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一,注重构建校园音乐文化,比如通过大合唱、音乐汇演等集体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参与构建校园音乐文化创造机会,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第二,侧重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借助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通过组建文艺演出团队、追寻音乐故里等有关活动,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音乐种子,让它慢慢发芽,茁壮成长。第三,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音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与体验音乐带来的独特魅力。例如,在校园广播播放经典音乐、组织毕业汇演或者邀请名家名人表演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慢慢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实现全面性发展。

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需要以现实情况为立足点,厘清思路,吸纳宝贵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并结合音乐教育管理目标与现状,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理念带来的新机遇,努力探索一条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符,充满活力及朝气的音乐教育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陈乾英:《立足地方培育特色——地方高校音乐公共课程中本土音乐元素缺位的审视与对策》,《美与时代》(下)2016年第1期,第120-121页。

[2]来水娥:《传统音乐融入国民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路径分析——以浙江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第145-152、160页。

[3]吕薇:《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2期,第53-54页。

[4]王静宇:《浅谈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意义与开展》,《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5卷第3期,第74-77页。

第5篇:基础音乐教育范文

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对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师范音乐;农村;基础教育

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服务的开展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预示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将极大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农村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一、师范音乐教育极大地推动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简单的教育观念仍旧存在。“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农民为孩子选择辍学务农,而不是接受教育。基础教育尚且如此,音乐教育可想而知。农村居民对音乐教育的普遍看法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音乐饥不能食,寒不能衣,渴不能喝,是一种与农村现实生活毫不相关的抽象概念。而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政策的实施,会将大批专业的音乐教育者送到农村。通过教育的手段,渐渐影响改变和修正农村居民普遍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识,从而在根本上消除素质教育在农村开展的阻力,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农村音乐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数量及知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育水平,乡村音乐教育有严重的贫血状况,多数农村学校无专职音乐教育教师,即使有音乐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及晋升评优的需要,又有很多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科,音乐变成兼教的“旁门”课程。艺术素质教育,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对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师范音乐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素质有一定基础,这样的一批高素质人才大量地涌向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验田”,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必将会改变以往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师专业水平低的局面,填补音乐教育短缺的空白。促进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三、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长久进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