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础音乐教育范文

基础音乐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基础音乐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基础音乐教育

新课标下音乐教学德育方式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不仅明确说明了基础音乐教学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性发展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而且潜移默化中也强调了其德育价值。音乐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其德育内容、德育价值与德育方式,才能顺利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文章在简要论述新课程标准下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其德育价值与德育方式,从而提高我们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认识,并为基础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德育方式

2011年7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11年版)》出版。深入分析发现,新课标虽然并未明确强调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彰显了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要求和重视。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系统梳理新课标所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总结其德育价值,并据此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德育方式,从而深化对新课标的认识,为基础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

通过对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11年版)》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和传统历史文化,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平、统一,尊重兄弟民族等等;2.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维护集体团结与集体荣誉等等;3.社会主义教育,也即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路线的信心;4.理想教育,也即是要明确学习目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个方面的内容;5.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备社会公德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环境道德修养等等;6.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劳动,勤劳简朴,尊重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由此看出,新课标背景下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既涉及到维护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学生性格、心理、情感健康发展方面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重视。

二、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

1.基础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能力

点击查看全文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发展初探

0引言

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末实施新政时期,这一阶段旧学堂逐渐实现更新,在社会极度动荡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提出改良政策。在外强入侵内政混乱的大环境下,西方音乐教育理念逐渐向本土渗透。第二阶段为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黑龙江省的音乐教育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新式教育快速普及,而黑龙江的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也由单纯模仿转变为具有独立创造思维的新式教学模式。

1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背景

黑龙江是中国东北对外通关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帝国主义入侵的要塞所在。在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黑龙江也成为传教士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这些传教人士大力宣扬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极具变化的前提下,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因影响,进而促生的崭新音乐教学形式——新音乐教育。尤其是在清末时期,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鼓舞下,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变法运动等,为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重大机遇。黑龙江省的学校音乐教育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质变的。洋务运动的开展使黑龙江境内开办了诸多新式学堂,并将音乐课作为教学科目之一,从而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洋务运动同时也以失败告终。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同等条约,使社会开明人士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中国主要以日本教育模式为借鉴对象,以救亡图存为教学目标。这一时期由于黑龙江地处边陲,在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相对落后,但是,以新音乐为主的现代音乐教学却发展极为迅速,时期,黑龙江主要城市都设有新式学堂,学堂中均开设乐歌课程,这也是黑龙江近代音乐教育的基础所在。在这一时期,不少教育改革人士均对音乐教学提出来改进意见。梁启超指出“:吾若从教,则比设唱歌一科,此为新学尤不可或缺者”。清朝末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黑龙江新学堂将音乐教育设置为日常科目。1912年民国建立够,虽然政治经济环境仍旧混乱,但是对于新型教育体制的改革却从未止步。尤其是音乐教育更是被时人视为“唤醒灵魂”的“民众心声”。音乐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应有重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清末民初黑龙江省的学校音乐教育已经具备了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在模仿西方音乐教育的同时,引入了“民族音乐”教育这一主题,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将在以下分析中阐述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中有哪些创新之处,并探索这些创新对音乐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2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学校音乐教育的创新

2.1音乐教育制度的创新

时期,黑龙江不但在中小学范围内推行新音乐教育,而且音乐教育还延伸到大学教育体系中。1912年黑龙江省响应《师范教育令》,将音乐教育作为师范类学校必修科目。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新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与人格的提升。虽然这一阶段音乐教材和音乐教学都处于试行摸索阶段,但这些教育方式已经为黑龙江学校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开端。尤其是在师范类学校中,通过对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缓解了当时音乐教育人才短缺情况,同时在哈尔滨等主要城市设立了师范类的音乐专科学校。这些音乐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使传统音乐教育模式被打破,实现了传统音乐教育向近代音乐教育的重大转变。

点击查看全文

音乐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理念重建研讨

【摘要】音乐教育行为分为两种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由于两种教育行为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上存在区别,它们在教育手段与方式、教育评价标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比较这些差异,是我们真正认识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正视音乐教育现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进行专门的探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 ;国民音乐教育; 专业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改革; 音乐鉴赏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正视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教育现状有一个清醒认识,是明确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推进和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保障。

一、音乐教育的再认识

音乐教育行为分为两种类型:国民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由于两种教育行为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上存在区别,它们在教育手段与方式、教育评价标准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比较这些差异是我们真正认识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也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属于国民音乐教育的内容,它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的基本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基本技能。继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使学生逐步了解本民族的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激发爱国热情,接触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文化背景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的品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但由于人们不能正确的理解两种音乐教育行为的关系,导致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上常常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校音乐课可有可无,而把参加文艺汇演、培养少数人才当成衡量国民音乐教育的全部标准。错误地认为音乐教育主要是面对那些打算以音乐作为职业的学生,对于其他的学生来说无关紧要;那些所谓“世界名曲”是给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听的,所有音乐上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上音乐课也就是“玩”,甚至于音乐课可以在文化课学习紧张的学期扮演可有可无的角色。应试教育下造成的“务实主义”,使现今各中学的音乐特长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生产了成批量的不知音乐为何物的音乐产品,量上的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可喜的信息,质的直线骤减给音乐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社会对这部分学习音乐、从事音乐工作的人的态度是蔑视的,这些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不热爱音乐、今后将可能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对音乐的态度也注定会是蔑视的,而后者的蔑视是摧毁性的,因为前者蔑视的是从事音乐的人,后者蔑视的则是音乐的本身。可面对当前这种空前的“繁荣”,有些的的确确具有音乐天赋、又热爱音乐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因此望而却步,做出了学什么也不学音乐的选择,对于音乐的发展来说,这是无法逃避的痛处。具有可发展潜力的音乐人才不能输送到高校,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这给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致命性的打击。专业音乐教育水平的下降,影响了国民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的制约势必给专业音乐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在社会音乐文化中,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他们是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的。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应以专业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人才为最高目的,国民音乐教育则作为它的基础。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伯恩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没有广大的参与其中的听众,而是一些被动的听音乐的人,那我们就永远不会有一个具有音乐文明的国家和民族。”这句话是深刻的,它说明即使从音乐本身的目的来看,国民音乐教育也是极端重要的。它一方面需要国民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又是国民文化素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音乐艺术不再是一个有少数音乐家承担,用以表明社会有音乐的音乐艺术,而是直接使全体国民成为其主体的音乐艺术,全面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养,即是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自身发展的目的。

二、将音乐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正视音乐教育现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进行专门的探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音乐学科设有六个模块,其中音乐鉴赏模块2学分,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各1学分,必修学分3学分。对于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开设,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了统一的集中培训,使一线音乐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音乐课和音乐学科各模块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具体如何实施,各模块之间如何设置,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还存有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绝大多高中学校的音乐课至多可设置三个模块,即音乐鉴赏、演唱、演奏(此模块的设置受音乐教师的所学专业及个人情况制约),这三个模块总共4学分,其他模块的课本还在编著中。现有音乐教师接受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知识结构不能与新课程改革中的音乐模块教学要求进行接轨,普遍存在继续学习的需要和必然。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的现实是个音乐模块正常开设的另一必须考虑的因素。根据必修学分3学分的规定,音乐鉴赏模块就势必成为必修模块,另两个模块任选其一。只有这一种定式在实际的音乐模块设置中具有可行性,没有其他选择的可能。基于对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状及新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上的考虑,音乐鉴赏模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音乐基础薄弱进行“补课”和其它模块的开设打好了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后的音乐鉴赏模块,对比以往高中音乐欣赏课来讲,从广度、深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真正认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性,才能实实在在的有助于推动音乐教学改革。从音乐作品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上来看,音乐鉴赏模块向音乐教师的个人艺术修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音乐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拓展专业的口径,丰富自身的知识面,来迎接新教学标准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备课应该从音乐作品的作者、主要生平、创作该作品时的年龄和心态以及时代背景几个方面做起;反复筛选所要聆听的音乐作品的版本与演奏风格,其中演奏者的生平与演奏风格也是要有所准备的;教师要反复的倾听,自身先从中找到音乐上的共鸣、感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的揣摩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如果该音乐作品连教师都感动不了,又如何去向学生传授其中的音乐真谛?音乐教师需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工具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设计制作音乐课件,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能使学生轻松进入音乐的教学情境,进入审美期待阶段;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创作音乐作品时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性的聆听它、发自内心地感受它,产生审美效应。音乐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音乐课程的新理念,成功地走出音乐课程改革的第一步,不断探索、总结音乐课改实验的规律和经验,经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及特色构建

【摘要】音乐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音乐人才,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比较长久,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高校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让高校音乐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应结合学校自身以及教育改革目标构建更具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找准高校音乐教育的方向,从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效率及质量。本文对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以及特色构建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特色构建

引言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高校音乐教育能够为喜爱音乐的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教学,并培养出更多专业素质更高的音乐人才,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持久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的方式及内容需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要为学生讲解乐理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技巧的传授,依据学校本土文化的特点,结合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特色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展示更加多样化的音乐类型,为音乐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充分的动力源泉。

一、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最早兴起于19世纪末期,伴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的开展,人们认为只有了解了西方的文化才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因此,大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一项内容,借助学堂乐歌的特殊教学意义而影响当时人们的思想。随后,高校音乐教育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当时国家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求,为了做好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加强了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视,设立多个专业性的高等院校,结合国外音乐教学的丰富经验,逐渐发展形成了我国最初的音乐教育方针。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思想潮流的冲击,文艺作品的创作遭到打压,音乐作为艺术性的教育也受到影响,但这一时期内音乐在民族化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会。在之后的慢慢发展中,高校音乐教育逐渐走回正途,并且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其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整体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从选修课程着手,提高音乐教育的地位。而随着至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部分专业院校的必修课程,进一步提高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在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历程中,展现出多样且鲜明的时代情感以及发展特点。

(二)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与以往的高校音乐教育相比,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获得了更加多样的发展机会,但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其教育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着现代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技能的有效培养。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高校音乐教育虽然发展历程较为长久,但实际上其真正规范化发展的时期却比较短暂,因此,大多数高校对音乐教育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高校音乐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音乐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高校缺乏对音乐教育管理部门的设置,常常将音乐教育混入其他学科的教育管理中,对于音乐教育没有正确的认知,同时也缺少专业性的音乐教育管理人才,没有具备专业音乐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会导致音乐教育出现问题,进而阻碍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2.音乐教学资源不够充足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对音乐教学设备的应用,尤其对于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多元化的音乐特点要求必须利用更加专业且先进的音乐设备进行教学。然而,先进且专业的音乐教学设备价格通常都比较昂贵,部分院校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占比较小,因此也就难以支付起音乐教学设备的购买需要,导致音乐教学资源匮乏,传统的教学设备较为陈旧,无法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故而现代音乐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此外,没有充足的音乐教学资源学校也就无法开展丰富的音乐教育活动,致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降低,影响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学生的音乐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3.音乐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在具体音乐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存在不足和缺陷。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缺乏科学性、结构性,基于音乐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性,一些非专业性的高等院校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常以选修形式为主,不仅学分占比比较低,其课程教学的重点仍放在歌曲欣赏的层面,没有进行深入的音乐解析以及音乐技巧的讲解,这就会降低学生选修该项课程的积极性,其音乐培养功能也无法发挥,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足,导致高校音乐教育效果呈现出比较差的状态。而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虽然音乐课程是必修的课程,但却会出现对课程不重视的情况,进而对高校音乐教育效果造成不利影响。4.音乐教师专业性不够高现代音乐模式类型多样,若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满足基础教学设备的要求,而且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专业性更高的音乐教师才能够将音乐乐理知识或者音乐技能更完整、更详细地传授给学生。在实际音乐教育中,由于多数课程教师年龄较长,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却对新型的音乐风格、音乐技巧了解的比较浅显,使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展受阻较多。另外,对于年轻的音乐教师而言,其虽然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当下音乐的流行趋势,能够从兴趣方面吸引学生,但缺乏足够的教育经验,很难将其中的音乐技巧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其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问题及优化路径

【摘要】音乐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切实提高审美水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音乐教学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本文以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现状为出发点,探讨优化音乐教育管理途径,以期对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校音乐课堂管理优化路径

一、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价值与作用

音乐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美育有着极高的价值,切实加强音乐教育成果,就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教育[1]。从高校音乐教育视角分析,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引领教师进行高效教学,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深化音乐教育成果。高校应该从以人为本、制度性、规范性三个维度出发,构建行之有效的音乐教育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是指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工作;制度性是指以合理的制度为参考依据,为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支撑;规范性是指面对一切违法乱纪的言行,都要秉公处理,保证客观性、公平性,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音乐教育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的核心点就是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发展”而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与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是脱离不开的,如果没有高效的音乐教育管理作为支撑,那么高校就无法实现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需要,也是学科教育从综合性、细致化以及学科自身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2]。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在音乐教育管理方面,基本依靠“二级”管理方式,即“院+系”,同时也慢慢形成了“主模式+多辅助模式”的新型教育管理体系,有效增加了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制度性。因此,摸索、尝试构建新的音乐教育管理路径,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乃至我国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音乐教育管理机构不完善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最为突出的现实性问题就是领导不够重视,以及教育理念的偏差。大多数领导对音乐教育工作的价值与作用缺乏清醒的认知,关于美育也是模棱两可。同时,教育管理机构的态度、理念、形式以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3]。艺术教研室作为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职能部门,也是决定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然而大多数高校并未设置艺术教研室,残缺的教育管理机构对高校音乐教育有效开展影响十分巨大。如今,国家正极力促进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完善,但各高校贯彻与落实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唯有设置完善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才能为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撑。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