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础医学论文范文

基础医学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基础医学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基础医学论文

基础课基础医学论文

1忽视基础医学教学的结果

忽视基础医学教育,会给护士以后的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从疾病的发展规律来讲,在医院内疾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所以在临床上护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常规护理以外,还要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与医生讨论病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执行遗嘱等。片面的减少基础医学的学习,一味地增加操作,会使得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受到严重局限。

2基础课目前开设状况

2.1基础课受到挤压,课时数普遍偏少

中职及高职护理专业均是3年制,三年期间学生需学习思想政治课,体育课以及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同时还必需保证8个月的临床实习期。在繁重的教学计划的挤压下,留给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不足。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是衡量医卫类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直观标准,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在这样的环境下,基础护理课的学习时间必需保证,那么就只能压缩基础医学的课时。

2.2各个职业院校选取教材不统一

编写教材是教师们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职称评定对老师有教材编写的要求,于是大量教师前仆后继地加入教材编写的大军,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良莠不齐的教材。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对于编写教师都有包销任务,使得教师们在选取教材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选用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材。

点击查看全文

专题讨论课基础医学论文

1文献精读方法

科研论文讨论是科研单位惯行的学术活动形式,讲解者在精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PPT来解读文献内容,通常包括研究小组简介、课题背景介绍、研究结果解析和讨论几个部分。在讲解中,通过不断提出科学问题,逐层深入地展示研究结果。幻灯要求背景大方,字迹清楚。

2文献专题选择

教学过程中经典理论教学与专题讨论课教学这两条主线需要相互配合,相得彰宜。因此,对于文献专题的选则应当把握三个原则:所选文献专题确系当今医学、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高于课本);专题与经典理论相联系(不脱离课本);专题内容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较浓、质疑较多而课本讲授深度有限的内容(符合学生兴趣)。在一门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根据以上三个原则,由教学组全体教师共同拟定4-5个文献专题,而后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如《自然》、《科学》及《细胞》上就每一个专题选择近年来发表的5篇文献,并指定各专题的辅导教师。文献内容以能够体现该专题重要科学概念、里程碑式科学发现及先进的研究技术方法为标准。文献选定后,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就某一专题形成兴趣小组。经过一段时期的分组学习及教师辅导,最终由每个小组推选两名报告人,在本专题内选定两篇精读文献,以科研论文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课堂汇报。例如在《分子遗传学》的理论教学中,讲授了 “表观遗传学”内容,但囿于课本内容的深度及课时数,仅介绍了其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然而,学生在课后提问中表现出强烈兴趣,该专题也无疑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作者就这一专题选定了5篇文献,其中2007年12月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篇题为《HistonecrosstalkbetweenH2B monoubiq-uitinationandH3 methylationmediatedbyCOM-PASS》的文章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并被选定为精读及课堂汇报文献之一。

3学生课堂汇报

学生课堂汇报安排在复习指导课之前1-2周,让学生在结束文献精读训练后,转而全身心投入复习考试过程。汇报课由主讲教师主持,学生代表依次上台,以幻灯为辅助进行汇报陈述,教研室主任、教授及教学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讨论,并给予点评。以上述表观遗传学文章为例,学生代表先介绍了完成该研究工作的美国研究小组,而后介绍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背景:组蛋白(Histone,H)泛素化与组蛋白甲基化,与理论课上讲授的基本概念密切相关。作者在《分子遗传学》的DNA结构中讲过,一个核小体由两个H2A,两个H2B,两个H3,两个H4组成的八聚体和147个碱基(bp)缠绕在外面的DNA组成。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组成核小体的组蛋白游离在外的N-端可以受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修饰,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而本篇文献则重点讨论H2B泛素化与H3甲基化之间的关系。在对研究结果的讲解中,学生用逐步深入的科学问题作为逻辑主线,体现出文章作者的科学研究思路。作者首先根据H2B泛素化影响H3甲基化这一保守的生物现象,提出了三种假说:

①调节泛素化的Rad6复合物可影响调节甲基化的COMPASS复合物中Set1组分的活性;

点击查看全文

学生为中心基础医学论文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学校、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一个辩证的整体,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改进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优秀的演员依靠演技征服观众,而优秀的教师则依靠自身的综合素质引领和培养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开发和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是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的中心。无论是以问题为导向,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的PBL教学法,还是以设定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的情境教学法,;以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指导,为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发展体能,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为目标的学导式教学法都一再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一味的“填鸭式”灌输知识内容,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引导。这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就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制定了更高标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即PBL教学法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并且已经成为国际上流行的医学教学方法之一。PBL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放式的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教授为主;PBL强调将学习和问题进行挂钩,使学生真正投入到问题当中;它通过设计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来解决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另外一点主要体现在对于教师的要求。PBL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选择出适当的临床病例,此为做好PBL教学的基本前提。另外,教师要学习和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

2基础医学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基础医学的教学是以“教学”为中心,教师讲解,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因此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常常存在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基础课程的学习不重视,“轻基础,重临床”的现象。生理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医学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学好生理学对于医学生十分重要,也为其今后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建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此外,生理学也具有指导临床的作用,医师要研究病人就需要应用生理学来阐明关于疾病的发病原理。因此,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PBL教学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以临床实际病例作为先导,以所涉及的生理学问题作为基础,以教师的适当引导作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是跨学科的一种学习方式,参与教学的学生和教师需要参阅大量的资料,其中就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以及药理学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依据授课内容查阅资料、临床病例以及文献等,结合生理内容编写案例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归纳、整理以及讨论等不同手段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PBL教学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听课-复习-考试”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宝贵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过去的课堂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代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要成为绝对的主角,而教师要成为配角。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于教育理念的学习速度要大于教育改革的速度,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未来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科学技术,而是教师的综合素质,要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彻底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对授课对象做认真调研,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后扩大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将学生的求知愿望和教师的带动能力相互作用,逐步建立彼此的对话与交流关系,发挥教学相长的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改进和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现培养适应我国医疗体系的临床医学人才所必须的,是提高医学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武鑫 高剑峰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点击查看全文

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遵从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在进行实验教学和管理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现有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再一步一步做,与其说做实验不如说体会实验过程,学生在其中很少能够得到思考,只是机械地完成课程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也不会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不会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学以致用;二是课堂实验开展的仅仅只是一部分有代表性、易操作、经济、常用的简单实验,对于那些需要昂贵仪器、比较耗时的实验大多并不开展;三是实验课的资源(如实验动物、仪器设备等)紧张,经常多人共做一次实验,而开展的实验大都较为简单,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某些复杂实验因为资源紧张只做教学示教,没有锻炼机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及对实验的理解;四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端精密仪器设备也逐步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当中,但是生均实验设备拥有量低,而且该类仪器由专人操作,采用示范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五是部分基础医学实验标本和耗材难于购置(如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课程需用的大量尸体,部分稀缺微生物寄生虫大体标本,蟾蜍、狗等特殊实验动物等),导致资源的极度紧张;六是某些实验存在危险性,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免疫学实验所必须使用的一些试剂有剧毒或神经毒性,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必须用到许多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分歧杆菌等),一旦学生操作不慎或失误都会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威胁。

2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针对本校的管理需求,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技术,整合国内外成熟的虚拟实验研究成果,与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人体解剖学实验、断层解剖学实验、局部解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病原生物学实验相结合,研究开发和部署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提供数字化网上实验教学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应用。在现有的校园网和省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基础上,以各个学科的特点建设不同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天候开放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创建了“理论授课-虚拟实验-实验室教学”融合的医学基础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为医学教育科研服务。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含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人体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子生物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4个虚拟模块。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虚实统一、网络学习与课堂模拟相结合,使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于基础医学实验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实体操作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真正实现绿色、安全、经济的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将为学校大大节约实验动物、实验用尸体标本、显微镜、切片购置和维护成本,解决珍稀标本如胚胎等和尸体标本的来源。同时使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增加观念创新、实验技术创新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和动手的能力。

3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优化实验模式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设计中积极探索各种类型实验的优势互补,将动画模拟、虚拟仿真、录像和实体实验优化组合。对于生理、病理及机能学等实验可使模拟医学实验教学系统和原有的多道生理信号处理系统实验软件配合,使高仿模拟实验、实验指导实现随意切换。每一个教学实验包括实验指导、模拟实验、动手实验3大部分。可完成多达几十个实验项目,介绍生理科学实验的仪器常识、常用仪器设备,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实验操作技术等知识,拥有多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操作视频。高仿实验有真实实验场景,实验仪器、装置、实验对象与真实实验现场情况一致,实验仪器界面和操作与真实的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仿;实验步骤按实际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对象的活动应用实景动画;实验数据进行生理指标的定量分析测量,并可导出。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对机能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真实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能节约部分实验动物,并且能解决以往在实体实验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动物的浪费现象。针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课程将虚拟解剖系统与传统的尸体解剖实验相结合,可开设几十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查看彩色塑化切片图像,可根据教学需要锁定显示画面,3D解剖模型与2D切片截面图像完美结合,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受,可完全满足临床医学、影像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特殊专业对解剖学课程的不同要求。使现代医学解剖教学摆脱了日常教学中对尸体解剖的完全依赖,满足教学需要,并可缓解教学尸体紧缺的难题。运用3D技术并有机合理地组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把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摆脱以往的抽象枯燥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掌握更多分子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知识,能够在虚拟仿真的过程中掌握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核酸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序DNA、RNA提取,逆转录cDNA,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技术相关的实验项目,可减少分子生物和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学生的伤害;减少分子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过程中对耗材、试剂、抗体等昂贵实验材料的需求以减少实验经费,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掌握基本技术、操作步骤以及特殊仪器设备使用后能顺利完成实体实验,同时,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也可作为对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科研基本功的培训。

点击查看全文

课堂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一、语言艺术在基础医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要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有丰富扎实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艺术水平。语言艺术是指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在基础医学课堂教学中,80%以上的时间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因此,讲究语言艺术不仅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更是决定基础医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对于有声语言来讲,教师应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特点在形式上合理运用讲解、提问、诱导、推理和叙述等方式讲解教学内容。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调的强弱和语速的快慢反映授课内容的重要程度。其次,教师的有声语言要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还能受到严格的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格。再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含蓄,具有启发性。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来暗示和启发学生,同时配合留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思有所得。最后,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抽象的概念、理论,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声语言又称为视觉语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无声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体态语言。无声语言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绝不亚于有声 语言,因此,无声语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声语言是对有声语言的有效补充,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表达出用口头语言不能表达出来的信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简练、自然的手势来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达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的无声语言自进入教室时即发挥作用,能辅助教师的讲解,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能给学生巨大的鼓舞和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经过研究认为: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言+38%语音和声调+55%动作和表情。可见,无声语言对提高基础医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利用语言艺术,提高基础医学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状态在一堂课中会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在上课的开始阶段,学生思维由散乱逐渐集中;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跟其思路达到最佳思维水平;在下课前的一段时间,学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逐渐下降的现象。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用“虎头、猪肚、凤尾”三步曲来合理安排和布局课堂教学结构。首先,开篇要引人入胜,教师可以设计与临床疾病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导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间的主体内容要丰满详实,运用多种教学艺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的高潮;最后可以制造悬念,留下相关课后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动力。这种三部分构成的抛物线式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思维状态相对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潜伏期、高潮期、疲劳期和总结期。潜伏期如同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要设计得引人入胜、轻松易懂,这样能够立即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这一阶段的时间,不能仓促入题,也不能久不入题。高潮期是学生心理活动最活跃和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教师应把握学生此段心理活动的黄金时间,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启发性语言,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此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学生的思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注意避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以免学生产生心理厌倦。疲劳期是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注意力分散的时期。在此阶段,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是正常现象,教师应允许学生在高潮期后得到心理放松,做到一堂课有紧有松、张弛有度。总结期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学生出现心理疲劳,并且疲劳状态不易恢复。在此阶段,教师可言简意赅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圆满结束教学任务。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当学生表现出厌倦的情绪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迅速判断出原因,充分合理地利用语言艺术,让学生思维重新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抽象或者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讲解教学内容。比如,有位生理学老师在给学生解释“再生性”钠离子内流在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的作用时用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形象的比喻。通过这种类比法,学生很容易掌握这种正反馈式的相互作用(钠离子的再生性循环)使细胞膜迅速、自动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学生听到的是生活中的实例,而不是单调枯燥的概念,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学生自然记忆深刻,并能重新提起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很难在一整节课中都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调乏味或者滔滔不绝的讲解。当学生处于心理活动的疲劳期时,教师一方面要适当调整讲授策略,例如使用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的大脑重新活跃起来;或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紧紧抓牢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合理运用视觉语言。艺术大师达芬奇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透过教师的眼神,便可以敏感地察觉到教师是否重视与关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而自然的眼神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特别是在学生心理活动的疲劳期,提问学生时,教师要正视学生,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心和鼓励。站姿也是无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节课中,如果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上授课,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单调、沉闷。如果教师能适时地在教室内走动,不仅能促进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是缩短课堂学习疲劳期的有效方法。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师语言水平

著名的教育家、教师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经常听到学生们讲“某老师课讲得真好,清楚明白,形象生动,记忆深刻”;同时,也会听到有学生议论“某老师的课讲得不明白,越听越糊涂”;还有学生说“听某老师的课就像听催眠曲,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为什么同样的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授课,教学效果会相差很大呢?有的教师讲课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上课期间始终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聚精会神地听讲,并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讲得不明白,逻辑混乱,语言生硬,声调平淡,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教学是门语言艺术,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在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教材中的知识讲清楚、讲明白之外,还要富有感染力、风趣幽默,应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照读课件或将课本内容不加筛选、不分主次地“读”给学生的现象。对概念、原理的泛泛空谈会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或机制感到兴趣索然和厌倦。教师可以用适当的比喻来解说难理解或抽象的问题,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注意要紧扣教学内容进行发挥,不能离题万里;也可根据所讲授内容穿插一些临床案例或跟医学有关的课外知识,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适应目前案例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帮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项针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的研究调察表明,能够主动学习的学生更能掌握教学目标,课堂听课效率更高。此外,教师要通过对工作生活中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总结,养成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教师还应该注意行为举止和自身仪表,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恰当自然的体态语言辅助有声语言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医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工作,这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还应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将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穿插其中,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基础医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发展。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工具,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其他任何方式无法取代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师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精炼有趣的有声语言和得体的无声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抽象、枯燥的基础医学知识的求知欲望,振奋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语言艺术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以提高基础医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为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李迎春 陈蕾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