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

基础护理方法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基础护理方法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基础护理方法

第1篇:基础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模式

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60名护理人员与40名患者,开展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签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间60名护理人员与收治的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5±2.3)岁;学历分布:初中及以下学历18名,高中学历1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4例;职业分布:主管护士16例,护师8例,护士26例[1]。患者年龄39~58岁,平均年龄(48.5±2.3)岁,平均住院时间(9.8±4.7)d。

1.2方法

1.2.1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从医院护理水平中看到基础护理工作质量,也体现着医院管理水平。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就是基础护理,更是患者诊疗阶段不可缺少的护理,包括常规用药、健康宣教、营造住院环境、生活服务等。本次研究落实基础护理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两方面。统一加强对基础护理的培训与教育,方法有以下两种:①加强基础护理的理论学习。为了使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需要在护士长带领下通过小组讨论、代表论证或者座谈会的方式讲解基础护理的意义与内涵。②实践检验。要求护理人员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由护士长负责对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态度进行评分与考核。

1.2.2优化管理护理工作时间对护理病历书写规范性统一要求,制定新的书写要求与标准,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一律按照新制定的规范格式书写。护理人员从接待患者开始就记录患者相关信息,获得最真实、最及时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医师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由此,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当中,可将原来的记录从病例中删除,重新按照新的格式与要求书写,同时,要求护理人员病例记录需要在指导患者用药前或者治疗后。

1.2.3实施临床护理时段模块管理结合患者需要,制定可实施的管理模块,履行基本岗位职责以后,还要提高管理效率,使护理工作的管理更加有效率、有规范,同时,将基础护理功能纳入到护理工作整体考核当中,将过去的清晨、晚间护理时段调整为晨间、中午以及晚间3各时段的护理。最后,对护理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改善。依据不同患者需求,构建标准化的护理规范与程序,以表格形式将护理内容列举出,每日护理路径必须包含基础护理、专科监测与评估以及诊治方法、健康宣教。1.3统计学处理每月给试点病区患者、护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现场完成调查,发放问卷100分,回收98分,回收率98.0%。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标准差(±s),使用检验计数资料,2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点病区护理人员、患者对基础护理工作强化表示满意;在应用了新病例记录方法后,护士每日半小时内完成书写任务;时段模块管理得到患者认可,5.6%的护理人员表示有压力;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60名护理人员均表示提升了工作效率。护理工作时段模块取得成效。

3.讨论

在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及当中,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依据患者自理情况提供优质服务,责任护士需对患者病情密切评估,按照护理级别与自理程度对护理内容动态调整,以使护理服务保持连贯性,将护理工作告知患者与家属,接受双方监督。责任护士完成每日护理任务后,认真填写护理病历,分析自理程度变化,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切实履行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负责,可由责任护士、执行护士与基础护士组成护理小组,明确分工、相互简单,积极履行各自任务,统一接受监督,上级护理人员可监督下级,但下级护理人员不能越级,努力将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将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最后,对基础护理工作质量不断强化,由护士长监督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效果,抽查各病房护理工作,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明确各护理级别护理质量,不断将基础护理工作质量深化。

参考文献

第2篇:基础护理方法范文

1.1一般资料

2011-01~07我院妇科住院患者600例,均为女性,年龄21~78岁。其中子宫肌瘤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01例,宫外孕40例,卵巢癌35例,宫颈癌40例,其它病例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年龄、病种、病情、治疗方法、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士每天按照分级护理标准要求及基础护理服务项目适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

1.2.2观察组护士每天告知患者及家属各项基础护理的内容及时间并按照分级护理标准要求及“妇科基础护理时间表”,在规定时段内提供对应的基础护理服务。

1.2.3两组患者均由相同的护理人员提供服务。

2结果

按照基础护理时间表实施护理(观察组)与没有按照时间表实施护理(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部和科室的护理质量考核与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达标例数(达标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达标例数(达标率)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人数(满意度)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3篇:基础护理方法范文

1.1方法

1.1.1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帮助其挂号、就诊,并遵医嘱对其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以及住院护理。

1.1.2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是: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①外科可成立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的风险管理小组,对在外科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②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包括病房基础护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检查护理制度等),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流程及操作。

③分析在已经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及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以免今后出现类似的事件[2]。

(2)对患者的病情做护理风险评估在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及危害程度进行管理。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的病情是否危重;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患者是否存在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导致其是否进行消极治疗,遵医行为较差。

②环境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同一病房内的其他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性疾病;为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等。③护理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否一致、护理工作流程是否顺畅、护士技术水平是否均衡等[3]。

(3)合理规划护理工作流程、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①让护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因护理工作流程不顺畅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②对患者实施责任护士包干制,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好对患者的生活护理,从而使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融汇贯通。

③让每一位患者都有自己的管床护士,使每一位护士都能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进而使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1.2疗效评价标准

(1)有效:经过护理,患者未发生出血、感染、褥疮或其他并发症,且饮食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均正常。

(2)无效:经过护理,患者的病情未发生好转甚至在加重。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院使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在患者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及时对患者进行了护理,进行护理时的态度等。以100分为满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45.23%,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23%。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47.8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16%。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第4篇:基础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

品管圈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应用,是指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群自发组成的活动团队,并通过合作、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和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品管圈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护理质量[1-2]。为进一步探究品管圈对于提升我院中西医结合科护士中医专科护理知识是否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将中西医结合科专科护理人员作为主要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护理环节质量检查结果当中的西医结合科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比较低的情况,成立品管圈组织制定活动计划,针对科室护士中医专科知识水平低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并且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并且对于该活动的前后护士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1)成立品管圈小组: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品管圈小组,圈内共纳入6名成员(包括1名医生和5名护理人员),设立1名为圈长,并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品管圈辅导员,对圈内成员进行培训及宣教。召开圈会,集思广益设计圈名和圈徽,并最终由全体圈员投票,选出最终的圈名和圈徽。(2)确定主题:运用头脑风暴,全体圈员将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和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确定此次活动的主题:“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护理专科知识水平中应用”。(3)拟定活动计划: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计划表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拟定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效果、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活动过程中分别用到头脑风暴法、关联图、鱼骨图、柏拉图、流程图、查检表等品管圈工具。(4)分析原因: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确定了护士专业知识不合格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提出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3.0中,计量指标以平均数±标准差(xˉ±s)形式表达,检验方法为t,P<0.05,则表示组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选择我院中医护理专科的24名护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参加了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护士未参加,对比两组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分和专业技术得分。开设品管圈活动之后,科室护士中医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等远远优于活动之前,其数据差异性有显著的价值。详见表1。

3讨论

目前的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当中,护理人员较少能独立完成中医护理,为了可以避免医护之间的判断出现矛盾,护士基本是按照医生病程记录中的辨证进行记载,虽然花费较大的精力和实践来培养中医护理的基本技术,但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还是很受限制,影响到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兴趣也会逐渐消退。首先,护理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不够,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当中以及对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就无法针对患者在出现病情突发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判断和补救措施[3]。其次,很多临床的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并且不能够全面贯穿护理风险管理,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危险隐患,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并且保持热情的态度去引导患者和家属,及时的和患者之间搞好关系,并且要清楚患者的内心情绪,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等一些不好的情绪。最后,建设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此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对患有急症的患者进行风险判断,提升自身的急救水准,可以做到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并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方案。牢固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可以顺利开设中医护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按照考核的制度要求,在科室护理人员当中进行培训,重点中医专科病房,需要注重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和技术培训。通过科室讲座和随访观察等多种模式,仔细了解本科室病情的相关知识。降低护理风险措施是现如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护理概念,该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帮助,从而帮助患者提升信心。

参考文献

[1]张荣兰,李昱,付艳萍,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9):165-168.

第5篇:基础护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传统教学;同伴教育教学法;应用效果

0引言

同伴教学是用于检验学习者及其同伴对于内容的掌握与分析的一种教学策略,简单却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参与[1]。同班教学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小组为单位,同伴教学者为核心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护理教学质量,研究中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分别采用同伴教学和常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教学质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选取护理专业本科两个班,按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人,其中,观察组男性学生13人,女性学生11人,年龄为22~24岁,平均年龄为(22.9±0.9)岁;对照组中,男性学生为12人,女性学生为12人,学生年龄均为21~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3±1.1)岁。将两组护理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进行相应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生给予常规护理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相关培训;观察组学生采用同伴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具体方法:首先,遵从学生意愿进行分组,8-10人一组,选择责任心强、自学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者;其次,同伴教育者在上课前进行自学和教学,加强练习,提升其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再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在开课前,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考核,实行责任制;最后,每个小班选取由2名同伴教育者分角色进行集中示教,指导教师针对细节进行完善,以小组进行学习,下课前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布置本次实训内容作业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护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满意度。在护理教学结束后,以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进行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s)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为(96.43±3.56)分,对照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平均分为(84.28±5.72)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率分别为95.83%和66.6%,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

3讨论

过往诸多研究中表明[3-4],护理能力水平作为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体现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临床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各方面的水平,是考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总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对学生日后护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提升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同伴教育教学法作为一种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护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护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来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在操作时,教师首先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再由同伴教育者对小组内成员进行教学和讲解,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对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效果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同伴教育教学法作为护理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同班教学者作为该方法中重要的环节,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小组学生进行指导,能够在有效地实践内尽可能解决教学问题,提升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在同伴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师生间关系融洽,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本次对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的研究中,观察组学生操作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对学生是传统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效果不佳;同伴教育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发寻找答案和正确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操作的信心。结果这充分证实了对同伴教育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护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护理能力,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综上所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同伴教育能够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整体教学环节更加完善,使护理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升学生满意度,可在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敏,常红娟,张瑞芹.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7):310-312.

[2]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3]徐天青,王曼莉,王金国,等.同伴教育在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A):1445-14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