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精选(九篇)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

第1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一、信息管理简述

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互联网的普及的背景下,工信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也越来越越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企业管理人员和社会人员关注的问题。而出现的这些问题,例如如何规划通信的管理现状与发展等。这些问题赖以解决和决策的主要手段主要都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的。通常我们所说的管理,都是指通过一些职能方法,对所实施的信息目标进行整体的安排与配置,最终达到科学手段实现管理的相关目标。一般来说信息与管理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管理需要通过信息来实现,信息通过管理发挥功能。管理本身就是协调关系,包括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以及其内外相互关系。这些都需要信息来相互承接,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是绝对的关键。

二、有关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的分析

一般而言,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并且信心管理系统的效率与作用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而这一点,也正是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和其他类型的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区别所在之处。因此在通信工程中,一定要把信息管理的问题放到主要位置来关注。在信息管理中,由于外部系统的重要作用,因此,设计好和规划好管理系统的外部结构,意义非凡。要想设计好外部环境,就需要构建一种明确的目标,包括信息源的处理流程和整个总体结构都在其中。

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的涉及面非常广,比如包括首要的勘查设计和规划设计,更要考虑到政府的介入与参与,政府各单位行使职能时的监管,还有就是工程建设时的材料供应和设备的配适等各个方面。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是必须要做到有条有理。在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其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参与方,并且各个参与方的工作也更是不同的。因此,与之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在这里,我们那中等的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来举例说明,一般来说,通信工程的哥哥设计因素,都可以称为其的一部分,从内部功能方面来讲,信息管理系统通常包括造价、进度、设备、合同、档案、决策等等的专门管理系统,并且各个小的系统有着不同的功能区分,各司其职。这些系统,在通信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每个管理系统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比如,施工阶段造价、材料和进度是主角,而到后期竣工阶段审核、业主和质量检验才是主要重点。

三、有关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分析

与上面对应而谈,由于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其处理流程在项目信息管理的不同阶段中也是不一样的。一般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处理流程比较重视划分、造价、概算和档案等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工程项目的划分上面,编码一定要准确与合理,并且还一定要与进度保持一致。然后,通信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处理着非常多的数据,因此对流程的控制和把握一定要重视,其流程中的基础是预算和设计两方面,因而工具就是进度图,在这里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把进度与财务预算作为直接依据来进行,进行成本控制。其次,还要根据项目的进度进行动态分析,得出相关费用和资金需求分析报告。最后,文件的编码与图纸的编码应当相互对应,并且要立卷归档。

四、有关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分析

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基础实质上是一个规范化的项目文档管理体系,一般来言,通信工程项目都有着大量的繁冗的资料,所以为了使这些资料能够有效的管理,因此就必修需要建立一些相应的文档。分清类别,例如合同、会议和信件资料等,以及材料使用单、记工单和鉴定报告等等。在通信工程中,这些工程管理信息是由文档系统输出的,所以我们就把文档系统说成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基础。对通信工程而言,建立文档管理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为这样的话可以使得通信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准确高效的快速所查询到所需要的资料。

五、通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

1.稳定性原则

通信工程中,要设置成立专门的项目控制小组,并且还一定要集中高层次水平的项目经理以及分析员程序员和测试员等。是各个系统和阶段都有稳定的工作环节,另外还要严格把关每一道程序,确保工程的质量优越性,在稳定的基础上运行。

2.兼容性原则

软件的利用一定要适用及兼容不同的系统,能够兼容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硬件不会与防火墙发生冲突。

3.易用性原则

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软件的使用就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用户软件的操作习惯,尽量达到友好型要求。使得页面能够简单易懂,操作简单,容易上手,能够令不同层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人员都能够快速的掌握。在自定义页面,要能够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获取相关信息,比如公告与通知等。对于那些没有专业知识的用户,也能够很好的使其掌握栏目的设置及系统的维护等。

4.延续性原则

软件一定要及时进行升级,并且还要开发某一些特定的模块,使系统能够整体的平稳的进行持续的提。并且软件还会提供集成数据的功能,平稳的升级,其能够帮助系统实现整体性能的平稳提升,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影响原始数据的使用方式以及存储方式。这样一来,增强延续性,软件就能够无障碍的方便的与其它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工具进行数据的相互交换。

5.适用性原则

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使用的软件,首要注意的就是不需要太高的硬件要求,这样一来能够有效节省企业开支。还照样能够在使得客户可以直接通过服务器使用信息管理软件,也不用安装额外的工具软件,另外,在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中,其系统对浏览器的适用也是很方便的,而其系统软件本身的适用性与使用者的方便性,共同构成了我们说谈论的大的适用与实用性,这个原则问题在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中也是比较关键的。

6.安全性原则

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一定要拥有很好的可控性,一定能够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并且要具有很好的防止攻击性。在经过严密和科学的规范控制下,实现通信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绝对安全。

第2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风险监督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又称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到期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受内外部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低于预期财务收益,致使企业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不特别指出,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取其广义含义。

为了全面认识财务风险,还应该鉴别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联系与区别。财务危机是指企业陷入危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困境,通常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即财务风险并不一定导致财务危机。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即财务危机往往是从财务风险开始的,如果对于财务风险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进一步演化可能就发生财务危及。

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通常会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和行为,这些活动即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来说,财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应对、风险防范等环节。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应对、风险防范等内容将在下文详细介绍。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它是指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财务风险的实际发生,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第二是财务损失控制目标,即财务风险不可避免时,将其造成的后果降至最低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二、建立健全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

一般地,信息管理包含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存储等环节。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深化,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实施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对与财务风险相关信息的管理,同样应成为财务风险管理重要内容。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应该从人员、沟通机制、绩效等方面做好工作。人员方面,要配备专人负责企业内部、外部信息的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风险管理意识应该符合财务风险信息管理的要求。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信息管理质量的核心保证。详细来说,从事财务风险信息管理工作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一是了解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是掌握信息管理的常用工具。三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保持敏感性,并能够及时获取、整理、分析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撰写成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四是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这里所说的沟通机制涵盖双向的信息流动,既包括自下而上的信息报告,也包括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达。沟通机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效、高效与快速。所谓有效,即是信息能够正确地传达到目标对象;高效是指整个传达过程效率高;快速则是指信息的传达过程所用时间短、传达及时。在绩效方面,为了对信息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激励,企业应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奖惩分明,促进信息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发展。激励是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惰性决定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重视激励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实行绩效考核是目前企业激励中的主要方式。对于考核结果符合规定的,给予物质、精神上的奖励,会对被奖励者形成正激励,激励他(她)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对于考核结果不符合规定的,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上的惩罚,提醒他(她)今后做出更好的绩效。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使管理更加规范。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出版企业既有业务基础上的,在建立系统的同时,需要对出版企业的已有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流程、管理制度等提出更加科学改进意见,使出版企业的流程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高效。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这个信息系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这个良好的机会,排除阻碍,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改进,在信息系统建立完成的同时,企业的流程也变得更加合理、规范、科学。第二,使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广,管理更“扁平化”。所谓的管理“扁平化”是管理学中的说法,它是指管理者可以同时管理许多的成员。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不发达的几十年前,人们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资料,需要在图书馆、书店等地方,通过一本一本地查阅书籍,慢慢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其花费的时间成本很高,而且对于能否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此外,信息从高层传达到全体成员中,也需要经过层层的传达才能到达,传播路径长,传播时间长,期间信息的失真情况也变得逐渐严重。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只要连接上互联网,便可以获得几乎所有的公开信息。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信息系统可以使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的信息流通变得畅通与迅速。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可以传递到企业中任何目标用户。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促进出版企业的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及时获得财务风险有关信息,抓住机会防范和化解风险。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二是系统重在使用。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不是系统使用的技术的先进、设备的优良、系统功能的全面,尽管这些也是评价系统质量的指标,但最主要的是系统要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符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发上线信息系统,但很多只是理想的,或者不符合企业实际的功能、流程,则系统带来的实际效果将大打折扣。企业应该在全面分析企业自身状况、明确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确保系统的实用性。系统上线之后,不能让系统成为摆设,而是应该成为实实在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管理能力的有力工具。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规定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与操作规范,鼓励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在现实情况中,不乏有的企业花费了不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线了信息系统,但在初期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放弃系统的持续使用,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

要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执行,必须有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风险监督是风险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与步骤。监督对监督对象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密切关注监督对象的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存在的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风险管理监督的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实时关注风险状况。这一环节是风险管理监督工作的主要部分,也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即重在过程。风险管理监督需要密切关注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这里的内外环境是指与企业紧密相关的信息。例如,财务数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产业政策的制定等,对内外部信息的收集整理要以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为准则,不可盲目收集,也不能遗漏重要的信息。企业还应该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信息收集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收集信息,而是利用收集的信息,从中发现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内容、规律。如何发现信息中隐藏的有价值内容,既需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运用的Z模型便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应该重视理论的指导,同时也要根据实践经验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分析、预测的准确性。风险管理监督的第二个环节是对策制定。企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从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后,需要根据得到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企业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则需要仔细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带来的危害是什么、风险是否可以规避等问题,在全面分析风险的各个方面之后,综合考虑应对风险的策略。此外,为防止风险的再次发生,企业还应该制定书面的预防措施,以消除实际或潜在的风险。企业应该通过风险管理监督工作的这两个环节的扎实推进,逐渐推动风险管理工作。

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持续监督、个别评价、缺陷报告。所谓持续监督,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间断地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这些监控方式包括定期的差异分析、内部审计等。差异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现状与预期之间的差异来寻找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较重大的问题进一步展开深入调查,从而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方式的具体内容在下文会有阐述。持续监督是日常经营管理过程的一部分,是对企业建立和实施风险管理进行的连续、系统的监督和检查。个别评价是对持续监督的补充,它是指对企业建立和实施风险管理的某方面进行的不定期、有针对性的监督活动。与持续监督相比,个别评价的特点是不定期、专门性,但其参与范围与程度不如持续监督。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将个别评价与持续监督进行结合。缺陷报告是持续监督与个别评价之后必需的环节与工作。简单地说,缺陷报告是对于企业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强化企业风险管理的良好机会,要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对发现风险的风险进行报告,是让企业认识到存在的风险,以便进一步深入分析,如有必要,则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与消除;对发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机会进行报告,是希望企业抓住良好的发展机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一般地,机会转瞬即逝,良好的机会更是难寻,对于发现了好的机会,需要及时进行报告,紧紧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 李光.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改革[J].财会通讯,2012(09):95-97.

[2] 王关义.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变革[J].科技与出版,2010(01):53-57.

[3] 王战勤.企业筹资风险管理分析[J].会计之友,2011(32):54-55.

[4] 潘雅琼,赵娉婷.关于我国上市公司汇率风险暴露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2(27):63-65.

[5] 孙疏.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特区经济,2013(02):57-58.

第3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监督;信息库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的交通工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研究课题是: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借助于这一系统,可以对于相关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建档、监督抽查、交工竣工处理、业务辅助信息处理以及各相关档案信息处理工作,建立了一套系统性较强的全市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综合数据库。以此来实现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化、规范化及公开化,不仅如此,还同时实现与全省同行信息互联互通。这一系统既可以实现在室内的相关办公,也可以实现野外的办公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相关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还能进行对于相关交通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有效保证。它实现了从手工处理到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转化。

1.系统需求分析

1.1 项目内容说明

随着相应的交通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以相关的网络为基础进行对于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于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同时它还提高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信息化的需要。

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相应的市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进行对于统一的监督业务处理、工程监理、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管理快捷方便定位公路、公路工程及水运工程、查询处理有关业务,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进行对于监督站的文档资料管理进行相关的处理,这样一来,就使得其管理方式由手工作业向着相应的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转化,同时还进行了对于监督管理业务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行了对于相关工程管理水平与从业单位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的加强。其组要流程如下显示:

1.2 项目具体功能需求分析

1.2.1相关的质检业务处理

进行对于相关工程的质量行为管理检查、施工工艺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的处理,需要加载不同项目的相关检查资料,自动处理工程实体质量检查汇总表,然后通过进行对其外观的鉴定,评定出相应的质量等级,然后再添加本次检查的工程图片及解释说明。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相关单位反馈的处理结果再次进行登记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

按照工程项目计划进行开工,计划竣工以及相应的实际状况,进行对于相关工程状态的调整,以此来确定本工程是否开工,完工,交工及竣工,以备进行相应业务的处理。同时,还需选取某一工程,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别,分别进行对于其进度比例、合同段及整体工程的完工量的填写。

1.2.2 地理信息的管理

按照相关的职员权限进行对于地图对象编辑以及相关的工程图元的添加,对新建改道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路及村路进行编辑添加,不仅如此,还在相应位置添加与业务有关的公路、桥梁、隧道及水运工程图元,全图显示、放大、缩小电子地图,测试距离及面积、漫游电子地图、用圆、矩形及多边形定位电子地图,以此来将之运用于相关的电子地图的基本操作。

利用电子地图进行对于相关工程项目的查询定位,具有一定的方便性、快捷性以及直观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建设年度范围内,按照相应的行政区域地市及县市区,交通线路的高速、国道、省道、县乡路及农村公路,工程状态的未开工、己开工、完工、交工及竣工,从业单位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是否具备资质或在项目上是否招标,也可以依据某一个具体工程或多条件来实现相关的查询工作,查询到的工程将会在两方面进行显示。第一,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相关的显示,第二,运用相关的列表框直进行对于工程代码及工程名称的直接显示,然后点击快捷键进行相应的整体查询及做相应业务调整处理。

2.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结构

这一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电子地图,运用这一地图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相关的地理信息化管理,直观反映出了工程项目所在地理位置以及相应的工程规模。通过操作相应的电子地图,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对于大到高速公路,小到农村公路等各级各条公路的绘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相关的工程项目一目了然。然后再输入

相关的信息,就可以进行对于某类(或某个)工程项目的快捷定位,这样一来,就使得相关的质监工作更加具有形象性以及直观性。地理信息直接与系统数据库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相关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从而提高工效率。

相关的系统结构流程主要入下图所示:

2.2 功能结构

根据相关的需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然后再按照相应的质监工作日常业务流程及工作需要,对于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来说,主要将其设置分为九大模块,这九大模块分别为:质检业务处理、工程信息查询、基础数据处理、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综合统计分析、法规文档资料、系统服务设置等,其功能结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3.系统的实现

对于相应的交通工程项目来说,它主要基于相关的公路、桥梁、港口等,进行对于本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机构设置信息、合同段划分信息的登记,同时还需要对各机构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及工地试验室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处理,并且对涉及本工程项目有关的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进行对于本工程的基本资料、机构设置、合同段划分、监督申请、监督检查、检查意见通

知书、现场考核、工程进度、交工验收、竣工验收及工地技术人员管理等信息的全面掌握。

对于相关的从业单位的管理来说,主要以在相关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独立试验室检测机构以及监督单位,进行对于从业单位所涉及的单位基本情况、技术人员(监督人员)、仪器设备、单位试验室、单位资质、工地技术人员、工地仪器设备、工地试验室、以前主要业绩,年度主要业绩、目前主要任务等信息的掌握。

而对于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管理来说,它主要是基于相应的监理工程师、建造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人员的资格类别,并进行对于从业人员所涉及的人员基本情况、人员资格、培训情况、主要业绩、在岗工程、所属单位情况等信息的掌握。

而对于相应的本系统的建设来说,它主要以B/S结构的广域网与C/S结构的局域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所有的相关从业单位以及从业人员,在其所允许的权限范围内,进入到本系统之中进行对于业务处理以及进行对于相关资料的查询。对于其内部的整体信息资料来说,本着:“内部控制,外部公开”的原则,进行对于有关管理层人员的工作量的彻底降低。不仅如此,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于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信息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的保证。系统主界面如下所示:

4.结束语

借助于这一系统,可以对于相关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建档、监督抽查、交工竣工处理、业务辅助信息处理以及各相关档案信息处理工作,建立了一套系统性较强的全市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综合数据库。以此来实现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化、规范化及公开化,不仅如此,还同时实现与全省同行信息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第4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分析系统;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073-01

由于网络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开发,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理念就合理地应用在了三网融合系统的建设中。网络建设工程的安全信息收集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对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是工程安全监测的依据。而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对网络工程安全状况的监测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并分析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网络建设工程的信息需求。

一、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的设计结构

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结构主要由服务器、转换器、信息收集系统以及工程客户端组成。转换器在系统中起到连接的作用,把信息收集系统与各服务器连接在一起,通过转换器传递信息。转换器通过信息的转换对安全状况进行检测控制,为信息传递提供了平台,实现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服务器、转换器和信息收集系统共同对安全信息进行监测分析通过转换器对数据资料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把信息传递到系统最末端的工程客户端,使客户端掌握工程建设的安全监测信息。

(二)系统的设计层次

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体系架构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工程客户端、信息转换层、数据库。工程客户端是为客户查询安全信息提供的系统界面,供客户了解系统的详细信息。信息转换层是将客户查询的资料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文字,使客户可以快速地了解资料中的数据重点。数据库是信息转换的保障,是系统体系最核心的层次,客户端需要的信息资料全部来自于数据库,系统通过信息转换层筛选数据库中的资料然后传递到客户端。数据库还要负责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实现对资料数据的有效管理。由于客户端不与数据库直接联系,这样就减轻了系统服务器的负担,如果服务器出现了问题可以直接进行更换,对系统中的其它层面不会造成影响。所以该系统相比其他信息监测分析系统更稳定、更可靠,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建设提供保障。

二、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功能

(一)信息的安全监测功能

系统对于安全监测信息的管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系统内部的数据库和信息转换器对信息进行备份、更新、限制信息读取权限等。信息管理可以限制客户对信息的读取权限,使客户有效地利用信息,客户可以在客户端输入查找信息的要求,系统自动识别信息的质量然后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分析,选取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客户。在对数据进行备份时,可以选择手动备份或者是自动备份。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对施工建设的管理、施工现场的勘测管理、对仪器的管理等。要想合理地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就必须对系统中包含的因素进行有效地管理,加强对整体系统的控制力度。客户端需要的信息还包括工程施工文件、工程设计图等,在数据库里都会为这些施工文件提供参考的数据资料,以便完善施工文件和施工图纸的内容。

(二)统计信息的功能

信息整理功能包括对数据的录入、输出、统计等进行统一地整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对数据的录入包括手动录入和自动录入。数据的输出是根据数据的范围和性质按照一定的方法输出信息,信息可以是文档也可以是压缩文件夹。数据的统计就是把资料库中的所有数据资料利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进行整理统计,由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料比较多,统计可以按照数据进入资料库的时间进行分类统计,这样易于操作也可以节省大量的统计时间。

三、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在三网融合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三网融合是将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有效地结合,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三网融合网络系统的设计就是运用了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理念,把系统分为三层数据库、转化器、通信层。数据库是对网络信息的存储层,主要是对网络信息进行备份、整理、更新,有效合理地管理网络中的信息,方便网络用户的查询。转化器是将非标准网络化的信息转换为统一的网管内部通用协议,以便实现与外部网络的有效通信交流。通信层主要是负责对网络业务的处理以及信息的收集,通信层按照不同的信息采集方式分为三个部分业务处理部分、信息收集部分、客户界面。业务处理是将网络业务进行有效地管理,并制定成相应的模块形式,供系统中的其它层次使用。信息收集是将业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业务处理提供信息上的支持。客户界面是为客户提供的网络信息资讯查阅界面,系统可以设置多个浏览器,供用户浏览使用。采用分层的系统设计理念增强了网络系统的拓展性和功能性,各层次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地配合,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三网融合系统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分层设计理念,反映出了系统的通用性强、操作简便、信息丰富等特点,推进了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具有通用性强、操作简单、数据灵活等特点,为网络系统建设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持。也提高了整体网络运行的效率,满足了客户对网络信息的要求。并对网络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把数据导出供网络系统建设参考借鉴。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极大程度上控制了项目建设的成本,为应用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娜,孙建会,朱赵辉.通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3,2.

第5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PowerBuilder;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2

当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正在从C/S结构向B/S结构转移,但是由于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仍然占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比如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等。PowerBuilder是一个适用于C/S结构的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系统模块是每个管理信息系统必备的功能,开发的风格和功能实现也大同小异,本文提供一个通用系统模块的设计方法,实现系统用户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

一、系统模块简介

系统模块是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必备的功能模块之一,通常放在菜单项的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包含的子模块有所不同,本文总结开发多个管理系统的经验,设计一个适合不同用户通用的系统模块。它包括三个子模块:用户管理、备份数据库和退出。

二、用户管理子模块

该菜单项是否可用,取决于用户的权限。如果是管理员登录,该菜单项可用,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增加、删除用户,设置或修改用户的权限和密码。如果是普通用户登录,该菜单项不可用。在主窗口w_main的Open事件中以下代码行就是控制该菜单项是否可用。

(一)设计用户管理窗口对象

四、结束语

一个通用系统模块的设计,可以给编程者提供一种简洁、良好的编程模式,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特别是数据库的备份功能,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柯建勋,张涛,邵亮.PowerBuilder8.0进阶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郑阿奇,殷红先,张为民.PowerBuilder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3]陈弘原.PowerBuilder8.0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第6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通信工程系统功能

l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描述

根据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可以将整个系统的功能分为若干个模块进行分析。其中具体可以分为六大模块:需求管理模块、资源调配管理模块、设计管理模块、立项管理模块、工程管理模块、审计管理模块。

2系统的主要接口

根据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系统的主要接口可以分为:与设计平台的接口、与制图软件的接口、与ERP系统的接口、与办公系统0A的接口、与客户响应系统的接口、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具体如下:与设计平台的接口主要是通过设计员接收上级(所长)下发的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提取设计需求、调用设计软件等过程将设计数据上传到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供各岗位查询。同样,施工单位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将最终的编制结算结果以电子接口的方式回送给项目管理系统。与制图软件的接口主要是通过设计员绘制施工图纸,从项目管理系统中调用绘图软件,将完工后的图纸上传到项目管理系统供各科室查询。此外,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纸也可以以同样方式传递相关信息。与ERP系统的接口主要是通过金蝶软件将材料采购定单和材料申请单自动生成。并能通过ERP查询到材料库存、材料差额等相关情况。与办公系统OA的接口主要是把货币三家审批部分的审核流程转移到0A系统上,然后对0A系统进行处理,最主要是把工程的相关数据提交到OA系统中,通过0A系统从而实现生产数据、办公数据、决策分析数据三者之间的转化,并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减少审核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主要是指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根据资源的变化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例如:在下达直接资源调配单时,需查询资源系统、确定方案时需调度资源、设计完成后需要调度资源系统、通信工程项目竣工后可以直接将部分竣工数据转移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

3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3.1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实施策略

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以项目信息门户网站作为战略目标。第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以建立不同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系统间的数据流程和接口作为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规划的目标和核心任务。第三,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以通信工程的造价、合同进度、质量、财务管理等作为构建系统的主线和重心。第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建立进度、费用、质量三者之间项目划分编码的对应统一关系。第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始终坚持一把手先用起来作为系统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

3.2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处理流程

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于其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区别在于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内部结构和功能上的性能、效率和作用特点和规律以及系统外部接口结构与环境。

(1)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外部结构与处理流程。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外部结构与功能的正确规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在处理流程方面,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的项目信息源总体结构与处理流程。具体在一个大型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包括项目业主、施工单位、技术设计、材料供应等等众多的项目参与单位即信息源,且每个信息源由于工作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在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对应的的外部结构和功能也不尽相同。

(2)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一般的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结构包括:项目进度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设备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物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办公与决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图档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功能。但大型通信工程建设中对于不同的项目生命周期阶段的信息系统,它的核心功能和目标也会相应的有所区别。例如:对于业主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实施阶段的时候,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项目进度、质量和造价以及项目合同管理一体化集成处理。对于项目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在规划阶段的核心功能是图档处理等等。

(3)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由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目标的差异,在内部处理流程上也存在着不同,因此作者在汲取大型企业建设经验的同时,总结了业主信息管理系统内部处理流程的主要原则。包括:第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中始终建立进度、费用、质量三大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在项目划分和项目编码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的基本预期目标是以进度计谋网络图为工具,以概预算数据库和施工图设计为基础,自动产生指导性的需求(材料、设备、人力资源、施工机具)计划等。第三,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必须确保物资需求计划与采购合同的编码、采购合同与概预算及财务科目编码(在连结点上)、财务科目设置与概预算项目划分编码等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第四,质量验评项目范围与图纸档案的立卷及文件包编码也必须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形成数字化项目技术档案。

3.3通信工程项目信息流路线分析

通信工程项目信息流路线作为工作路线,它的项目信息流路线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由上而下的信息、由下而上的信息、横向信息。具体而言:

3.3.1由上而下的信息

由上而下的信息一般是指上级通知下级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下级必须了解的信息、下级应该了解的信息和下级想要了解的信息三种。

(1)下级必须了解的信息主要是指下级人员为了更好地完成所分担的工作任务必须了解的信息。具体包括:工程项目的目标、工程项目的约束条件、工程项目开展的相关事项、工程项目的职责及内部相关任务、工程项目的相关标准及规章制度等。

(2)下级应该了解的信息主要是指与下级有关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工程项目约束条件及目标的变化情况等。

(3)下级想要了解的信息主要是指下级想要了解与工程项目有关的特殊情况,重点包括工程项目近期的原因与安排。

3.3.2由下而上的信息

由下而上的信息给工程项目经理的决策提供了大量的下层工程项目执行和进展的信息情况,是工程项目经理掌握信息最基本的渠道。因此作为通信工程项目经理,必须掌握工程项目约束条件及目标的实现情况;资源计划的相关变化情况及干扰因素;充分了解通信工程项目内部成员的相关工作情况,以及参加工程项目或涉及的有关单位和部门造成的困难等等。

3.3.3横向信息

横向信息指主要同一层的两个不同工作部门之间的信息关系。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时间才允许发生横向信息关系。因此,假设规定不允许横向流,那么对线性工程管理组织系统而言,就只能通过两个工作部门之间由下向上一一再由上向下的信息路线来实现二者时间的信息关系,从而间接的增加了信息流的时间。

第7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 GIS 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 背景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复杂多样,但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共用信息平台可以使这部分信息增值,而且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通过共用信息平台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高系统中信息的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2 以GIS作为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110/122接处警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路口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系统、GPS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对整个系统而言,应充分发挥子系统的作用,并做到无缝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交通信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利用GIS技术构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交通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

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联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通常把交通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历史数据(如车辆违章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建立专属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互联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GIS平台。GIS作为整个系统的协调者,对数据和应用进行管理。图1所示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下的集成。

3 系统的技术框架

3.1 系统的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平台的要求,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道路使用者、道路建设者、交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公共安全负责部门、相关团体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

(2)应用服务层。以GIS作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由各个交通管理子系统采集交通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息按照规范的协议给相应的应用子系统。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交通信息需求。

(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3.2 GIS共用平台的基本功能

各个子系统由于功能的不同,获得的交通数据也不同,但大多具有信息量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将这些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大量信息融合在一起,从中提取具有更多特征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最终在系统的管理决策核心中得到应用,是维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信息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利用如图3所示。

GIS共用平台作为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

(1)信息采集功能。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

(3)信息提供与功能。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4 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以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时性和数据量过大两个方面。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要求共用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刷新数据用于交通管理(如决策、指挥和调度等)和信息,从而对GIS平台提出了实时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允许将高精度的GIS数据刻入光盘,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下载方式获得,导致各子系统与平台间的数据交换量庞大,影响GIS平台的有效工作。

针对上面的两大问题可将地理信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道路位置信息、单行道信息等)和交通属性信息(停车场位置、建筑物位置等),将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通过GIS共用信息平台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方式下载至车载装置的内置内存介质,少量的属性信息从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通过多种通信方式送至车载设备。

对于数据量大的问题,可考虑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量,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以分担数据存储的空间,降低网络堵塞的可能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过网络在GIS平台和各子系统中传送,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对数据定时传送到平台的数据库中。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架问题,主要讨论系统的技术框架与主要功能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对系统中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俊,宫鹏.实用地理信息系统?郾科学出版社,1998.2

〔2〕陆化普.解析城市交通?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9

〔3〕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总报告?郾交通部

公路科学研究所,2001.7

第8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才能够做到信息的融合、共享与协同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 数据 通讯系统

信息化概括的说,就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而所谓智能化工具,就是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

水运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涉及水运行业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水运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信息化及国家信息化内涵的解读,不难总结出水运信息化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水运信息化要通过智能工具的应用来实现,其次,需要在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再生与利用。也就是说水运信息化的前提是首先要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组织,而后在统一的整体框架下做到信息的融合、共享与协同应用。

阻碍水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1、管理体制层面因素造成的水运信息化瓶颈

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在这份意见中,中央所有港口全部下放地方管理。

港口下放后,实行政企分开,港口企业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通过这一举措为港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 由于港口企业的完全市场化,造成水运信息化这个原本属于国家信息化范畴的问题,转变成为了企业信息化问题。港口企业成为了港口信息化的主导,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成为了完全独立的企业行为,由于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港口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各港口企业在自身信息化建设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港口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业务数据的不断积累,港口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港口企业生产管理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但是,不同的港口其管理和运行模式虽然大致相似,细节处却存在着差异。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划和组织,就造成了各个港口信息系统在功能构成、数据格式、数据含义、数据使用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进而造成了更高层次的数据共享、信息交互,数据统计的困难。可以说目前的港口企业正在打造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因此造成了港航企业掌握着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源而无法实现共享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差异化,管理部门无法通过统一的平台获取直接运行数据,直接推高了管理成本,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2、管理职能条块分割,管理业务交叉造成的水运信息化瓶颈

除了体制造成的水运信息化瓶颈外,目前水运行业管理职能的条块分割,以及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交叉也是造成水运信息化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内河航运表现尤为突出。

从总体上讲,由于通航河流通常都要穿越多个行政区划,因此也就造成了整体贯通的航道,被人为的划分成了不同的管辖区段,而由于各个辖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通航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必然不尽相同,与港口企业信息化类似,由于没有统一的水运信息化标准进行规范,各个地区都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了水运信息系统的建设,而没有充分考虑流域整体通航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致使对于同一管理需求所采用的方法、处理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地域间的“信息孤岛”,因此造成一方面,被管理对象无法享受统一的信息服务,也无法利用信息手段,只通过一套智能设备完成与不同区段的通航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交互,另一方面,不同区段的管理部门之间,各自掌握着大量的基础通航管理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信息大量冗余,严重制约了水运信息化作用的发挥。

除了受行政区划影响外,即便在同一辖区对于通航的管理也存在着:航道、通航、运政、航政、海事、港航监督等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同时进行管理,由于管理目标的同源性,这些职能部门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业务交叉,由于存在业务交叉,所以必然存在数据信息交叉,这些交叉数据是各个部门都需要的共性数据,但是由于受部门差异的影响,这些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也都是独立开发的,相互间从数据到应用基本无法实现共享,在部门间再次形成“信息孤岛”。

由于管理职能条块分割,管理业务交叉造成的信息化各自为战现象,即不利于对内河航运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也不利于内河航运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管理集约化优势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内河航运数据的收集于分析,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制约内河水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3、地区差异,信息资源不对称造成的水运信息化瓶颈

就我国目前整体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来看,明显存在着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性,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中西部地区落后的格局,三大地带间的区域信息发展水平差距十分显著。对应于水运信息化来说,沿海港口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好于内河航运信息化水平,长江、西江等重点河流信息化水平好于其他内河信息化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区社会信息意识、政策存在差距,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的影响,信息网络的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差距等客观因素造成了目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水运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无法统一到同一高度,也就造成了不同地区及不同应用环境下的信息系统无法有效的衔接。

此外,除了地区差异所造成的水运信息化瓶颈外,信息资源的严重不对称问题也是制约水运信息化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原因,目前港口信息化、内河航运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目标,基本都集中在为企业或通航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而没有充分的考虑港口服务的客体、内河运行船舶等被服务和被管理对象的信息服务诉求,使得港口客户、内河航运船舶等水运活动主要参与方,无法直接参与到水运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始终游离于系统之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水运信息系统的效能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采取的措施

1、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对于水运信息化建设应该在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有序的展开,应该由交通主管部门以行业的高度,以促进水运整体发展为目标,突破地区与职能限制,统一进行整体的需求分析,为水运信息化建设提供整体的指导,使得各类水运信息化建设项目能够在统一的标准与框架内进行。

2、改变系统构建及建设模式

通过对国外对于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对于港口还是内河航运,虽然其经营主体都已经基本企业化,但是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基本还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例如:日本所实行的港口国建民营模式,新加坡的海运与港口局(MPA)与港务集团(PSA Corporation Ltd.)共担模式,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与之类似。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水运信息化项目整体应该由政府为主导建设,采用政府招标、建设,而后租借给使用方进行使用,从而提高水运信息的标准化。

3、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有机融合

信息化是集计算机、网络、控制和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只有对相关技术进行集成应用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集成效益优势。以港口为例,随着全球贸易化进程的发展,国际贸易量逐年增加,提高港口的中转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加快港口的自动化进程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这一信息系统的使用,实现对港口大型作业机械设备,作业流程的自动控制,大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为港口作业满足运力增长需求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各类港口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港口企业在生产作业管理,生产效率统计,港口设备科学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过去通过传统方式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完成的统计报表,现在只需几秒钟就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统计模式生成不同的报表,满足港口管理多角度决策的需求,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虽然通过这些系统的使用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提升生产力、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目前的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没有构成一个港口信息化有机整体,致使控制系统中大量的实时控制数据无法记录,造成生产过程中大量有效数据流失,在管理系统中还需要人工的对生产数据进行事后录入,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大大降低了基础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制约了系统效率的发挥。同样在管理系统中制定的各种作业计划,无法被控制系统使用,控制系统运行还需要以人工通知的方式进行,也制约了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的发挥。

所以需要通过对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形成管控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集成应用优势,从港口生产业务需求出发,发挥信息系统的综合优势,以业务为驱动,打破系统界限,做到数据自动采集、共享,管、控联动,实现业务管理与组织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港口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信系统作为信息化的主要支柱之一,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神经。就水运行业而言,信息化主要包括三大类:船舶交管系统、水运通信系统和水运信息系统,其中水运通信系统是水运信息系统和船舶交管系统的基础和保障,是信息化基础数据的收集与传播渠道。大到国家层面的水运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小到单个港口的调度指挥、生产管理,水运通信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

要加快信息化的发展,也要首先确保信息传输通道――水运通信系统的畅通。水运信息系统往往是面向具体应用的,水运通信系统则不同,他需要高度的统一和全局的规划,尤其是跨行政区的内河通信系统,其顶层规划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要保证系统的互联互通,还要为未来发展预留资源,是一件基础、系统的工程。

第9篇: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 gis 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 背景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 科学 的管理手段,把 现代 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复杂多样,但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共用信息平台可以使这部分信息增值,而且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通过共用信息平台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高系统中信息的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2 以gis作为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 电子 警察系统、110/122接处警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路口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系统、gps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对整个系统而言,应充分发挥子系统的作用,并做到无缝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交通信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利用gis技术构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交通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

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联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通常把交通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 历史 数据(如车辆违章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建立专属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 网络 互联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gis平台。gis作为整个系统的协调者,对数据和 应用 进行管理。图1所示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下的集成。

3 系统的技术框架

3.1 系统的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平台的要求,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道路使用者、道路建设者、交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公共安全负责部门、相关团体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

(2)应用服务层。以gis作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由各个交通管理子系统采集交通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息按照规范的协议给相应的应用子系统。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交通信息需求。

(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3.2 gis共用平台的基本功能

各个子系统由于功能的不同,获得的交通数据也不同,但大多具有信息量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将这些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大量信息融合在一起,从中提取具有更多特征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最终在系统的管理决策核心中得到应用,是维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信息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利用如图3所示。

gis共用平台作为整个智能 交通 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

(1)信息采集功能。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

(3)信息提供与功能。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4 主要 问题 与解决对策

以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时性和数据量过大两个方面。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要求共用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刷新数据用于交通管理(如决策、指挥和调度等)和信息,从而对gis平台提出了实时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允许将高精度的gis数据刻入光盘,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下载方式获得,导致各子系统与平台间的数据交换量庞大, 影响 gis平台的有效工作。

针对上面的两大问题可将地理信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道路位置信息、单行道信息等)和交通属性信息(停车场位置、建筑物位置等),将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通过gis共用信息平台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方式下载至车载装置的内置内存介质,少量的属性信息从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通过多种通信方式送至车载设备。

对于数据量大的问题,可考虑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量,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以分担数据存储的空间,降低 网络 堵塞的可能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过网络在gis平台和各子系统中传送,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对数据定时传送到平台的数据库中。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架问题,主要讨论系统的技术框架与主要功能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 方法 ,对系统中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研究 。

参考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