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通信专业培训精选(九篇)

通信专业培训

第1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 通信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86-03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也是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有效平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于2008年获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基地、2010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自立项建设以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以岗导学、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对外积极寻求企业参与,充分引入企业力量参与基地的各个环节建设;对内通过引进人才、培养骨干等途径锻炼培养“双师”队伍,在不断地探索改革过程中切实改善实训环境,提高管理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一、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由学院牵头、在自治区和柳州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下,依托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和现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政府、学校投入为主并会同企业共同建设,力争将基地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的资源共享型基地,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服务,为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生产、科研和培训服务,建设成为集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服务于一体的通信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基地。因此,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内涵上需要充分彰显以下方面:

(一)面向通信岗位群,夯实学生专业技能。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学生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通过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工作过程模拟模式,突出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类专业主要有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以及铁道通信信号等,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企业、铁路企业通信部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建设施工单位,以及其他从事通信设备的运营管理、通信机务和线务的维护、通信市场营销和通信设备的建设施工的企业。其岗位群主要有线务员、电信机务员、通信终端维修员、电信营销员以及铁路特有工种通信工、工程施工概预算等岗位。因此,在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之初,即应充分考虑前述专业或专业方向所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

(二)面向专业教学需求,促进专业课程改革。近年来,为切实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乃至基于工作过程的各种课程改革建设模式层出不穷,各模式虽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分析其共性最终都集中到了“教学做一体”或“理实一体”上,这类课程的实施对教学场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采取课程内容导向模式,即根据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来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配置标准,并且从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理论出发,结合通信行业和专业的特点,提出通信专业实训基地人文环境这一“软环境”建设的要求。同时,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的不断完善,又反过来促进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专业教师可以不断更新、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并就新的实训设备开发出新课程,即实训基地的建设又反过来带动专业建设、促进课程改革。

(三)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开放互助合作共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继续深化“工学结合、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产学合作理念下展开。与广西通信管理局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将通信实训基地建设成区内首家符合通信鉴定场地要求的场所,满足行业开展技能鉴定的需要;与运营商和工程施工企业合作共建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为企业员工、社会下岗职工以及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

二、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与举措

(一)待解决的问题。与所有工科类实训基地一样,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投入问题。从前述分析可知,为有效地面向通信专业岗位群,需要提供整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即搭建完整的通信网络,而哪怕是最小规模的通信网络,其资金投入也是千万级的。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拓展资金投入渠道,开辟多种基地建设模式,为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特别是在充分引入企业力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具体方式和途径体现在以下三种模式中:一是政府投入模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获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各地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以此获得建设资金150万,同时还得到了柳州市地方财政的支持。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投入模式。本着“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思路,寻求企业设备支持或用冠名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柳州电信公司签订校企联盟共建协议,合作共建通信技术实训基地;与柳州联通公司签订联合组建“联通沃精彩”通信教学实训室协议,由企业提供通信专业教学用传输、程控交换、基站、电源和数据等设备,仅近3年来企业累计投入教学用设备金额达400多万元。三是“筑巢引凤”模式。学校有偿或无偿提供场地,整合三大运营商在学院的生产性在网运营移动基站设备、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等,作为通信专业学生现场实践教学场地,将运营商最先进的在网运营设备引入通信专业实训基地,确保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另外,利用学校的电信市场,与企业建设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指导、学生参与经营管理的生产性电信营销实训营业厅等。

此外,建设贴近职场氛围的“软环境”、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和熏陶其职业素养,成为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又一难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积累了如下经验:其一,基地建设过程中,在引进企业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引进其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如在3G基站实训室、网络规划优化实训室、传输实训室、交换实训室、通信工程施工实训室、电信营销实训营业厅等实训场所开展教学时,从工作任务的下发到执行到最后的评价考核,全程参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流程和管理机制展开,从而使得专业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并严格执行行业规范或职业标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养成。其二,依托实训基地、参照企业模式,与企业合作、定期开展以企业冠名的技能大比武。如“联通杯”营销技能大赛,大赛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是实际的营销业绩即参赛团队在赛程规定期限内所发展的手机用户数和宽带用户数。此种类型的技能大比武是一次完整的实战,较之模拟环境下的技能竞赛,彰显的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效结合的综合势力,对学生的培养也是技能与素养并举,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内涵与要求。其三,拓展实训基地的技术服务输出能力,在专业教师的带来下承接实际工程项目,使专业学生提前接受工作中实际工程项目的洗礼与锤炼。其四,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进行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培养。

(二)举措。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映射到通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就是要求基地能实时同步于企业现场的生产设施和设备。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用了以下举措以保持基地的先进性、保障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第一,在基地规划建设之初,即将其定位在高起点和高水平之上,以确保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同步于现行通信技术的发展。如铁路专业通信实训的建设,其起步就以现行主流的GSM-R(GSM for Railways,铁路专用GSM)为核心。再如,核心网拟采用目前比较超前的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技术架构。

第二,校企共建的各实训室,其设备本身就是企业运营用的在网设备,即其为实训基地的同时还是各电信运营商所运营网络的组成部分,其更新换代和升级将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和负责,毫无疑问将与主体网络保持实时同步。

第三,各实训室在建设规划初期即考虑了技术上的后向兼容性,为系统的平滑升级提供了保障。如目前的传输实训室,就已经集成了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等各阶段传输技术的设备,现正准备进一步加入目前传输新技术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的设备。

三、高职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一)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集“教学、培训、生产”于一体的通信专业综合实训基地。通过多年的积累以及在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已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集“教学、培训、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基地中通信网络的组织结构、主要实训室的设置及其对考证培训的支撑如图1所示。依托基地,基于“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全面铺开,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工作全面展开,以承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的技术输出取得突破性进展。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认定批准的区内唯一一所进行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高职院校。学院依托通信专业实训基地中的软硬件平台,已与区通信管理局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开展线务员、移动通信终端维修员、电信业务营销员和机务员等通信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同时,积极拓展职业资格(技能)证的种类以应对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多样性,与广西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开展与网络设备调试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与中望公司合作开展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通信勘察设计师》专项技能证培训和认证。近年来,该专业学生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获证率保持在95%以上。另外,还积极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和行业的培训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基地的服务输出功能。

(二)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畅通校企合作渠道,形成“开放互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如前所述,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引入了企业的设备、技术以及管理和文化以充实其基地建设;然而,该举措更大的收获在于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畅通了校企合作渠道,促使校企“开放互助、合作共赢”良好局面的形成,主要表现为:

首先,在企业协助建设某个实训室特别是共同建设某个实训室时,企业的惯性思维是生产过程的需要,学校的惯性思维则是教学环节的需要,这种差异之间的碰撞正是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以此为契机,将企业力量引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乃至课程教学的实施均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和介入。这对学校和企业而言是“双赢”,该机制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贴合企业的要求与需求,近年来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广东怡创公司、广西润建公司、多地铁路局以及青岛地铁公司等合作企业均提前录取毕业生入“订单班”以抢占先机,很大程度缘于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高贴合度。

其次,密切了校企联系,在校企共同承接实际工程项目、解决现场应用型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全面展开。近3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州迈联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学生宿舍楼网络工程测试项目、柳州市政大楼网络系统尾纤熔接项目;与广西中汇通信工程公司等公司合作,主持参与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公司、中国移动柳州公司等企业的网络改造施工项目10余项;同时专业教师还与桂林铁通公司合作改造电话机、与柳州联通公司合作研发基站告警信息管理系统。这对企业而言解决的是生产实际中的难题,对学校而言,锻炼师资队伍的同时,使专业学生提前接受了实际工程项目的培养和锻炼。

(三)推动专业优化、促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如前所述,以通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类专业加紧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通过将通信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构建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依托基地软硬件环境的支撑,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始终坚持“教学做一体”,现已在交换技术与设备、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基站技术与设备、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电信市场营销与业务等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项目和任务驱动等模式的“教学做一体”改革与实践;2011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入围广西第一批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充分彰显了其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成果和效果。

同时,专业学生成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最直观的指标就是专业学生的专业功底深厚、专业技能过硬,自2010年以来专业学生先后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已有12人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参加工信部和自治区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刚毕业不久的3位2011届毕业生,在2012年度广铁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比武通信光缆竞赛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七名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简婕,解月光.试论学习环境及其数字化水——一种教学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2)

第2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1系统设计

从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应用需求出发,依托现有农业科技培训模式,辅助农业科技培训,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以有效管理和激励农业专家、基层组织、农民为主体,构建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管理系统,对农业科技培训信息化成果进行综合信息管理及应用,建设综合门户网站、培训在线点播在线直播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系统从农业专家、基层组织、农民3个角度出发,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流媒体等技术建设一个实现培训资源共享、统一智能化管理、成果终身跟踪的农民培训平台。系统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B/S系统架构,使用微软.NET技术及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技术搭建平台[2],结合可实现先进信息处理、高效业务处理、保证良好的业务可扩展、高度安全应用平台的要求,从而确定出整个系统的设计思路,构建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综合门户网站、培训在线点播在线直播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系统的基础框架见图1。

2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对农业科技技培训信息化成果进行综合信息管理及应用,具体建设综合门户网站、培训在线点播在线直播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系统功能结构图(图2)总体概括了整个系统功能的结构关系。

2.1综合门户网站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综合门户网站依托现有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模式,辅助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化服务。门户网站是展示各种涉农信息、农业专家以及培训动态的平台,包括农业信息的展示、视频学习、网上报名、交流互动、专家风采的等功能,是农户直接了解农业信息、培训信息、农业专家的直接渠道。

2.1.1网站首页

所有农户登陆培训平台的首页,首页主要显示的内容包括个人的登录信息、培训通知、最新课程、专家风采、常见问题、需求调查表、友情链接等。

2.1.2农户个人管理中心

农户可以通过注册的帐号和密码登陆,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查询、管理以及密码修改等操作。

2.1.3电子杂志

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刊登《农业科技通讯》、《病虫害测报》、《农事指南》等刊物的电子版,使农民、农业工作者可通过这些电子刊物获取农业生产技术。

2.1.4精品课程

根据不同的类别将平台课件资源进行统一化管理,易于查找和更新。如综合指导专区、种植科技指导专区、养殖科技指导专区、病虫害防御指导专区等。

2.1.5专家风采

对农业专家进行详细介绍,对不同农业专家所授的课程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查找和学习,建设专家基本信息资料专栏、专家在线解答、专家信箱等;图文并茂地介绍专家情况。

2.1.6农业科技

为广大农民提供本地以及国内、外的最新农业资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种养植技术,如科技热点信息、农科推广、图解新农村等相关栏目。

2.1.7培训动态

列出最近的培训动态信息,方便农民能掌握最新的培训资讯,更好地学习所需的课程。培训动态栏目主要是为了让广大用户了解各地区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最新开展情况。

2.1.8培训成效

此栏目主要呈现全国各地区在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方面取得的成效,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成果展示给广大用户,利用阶段性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通过平台对中山市农民培训整体状况、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成效进行显性、巨像化呈现,表彰优秀,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1.9政策法规

将国家和地区一些政策法规呈现在平台中,方便用户及时了解国家和区域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农民的普法知识。

2.1.10网上报名

农民可以通过网上报名的形式,填写相关资料,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培训,从而节省农民的时间成本,方便快捷,管理员将在后台管理中进行统计和培训安排。

2.1.11农民电脑培训

为方便广大农民了解和学习电脑基础知识,在平台中专门设置农民电脑培训相关栏目,通过设计一些小游戏、Flas,视频讲解等方式引导农民学习基本的电脑知识。

2.1.12友情链接

方便连接农业类的相关网站,以及常用搜索网站的著名媒体网站,方便回到网站首页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页面。

2.1.13培训论坛

主要提供社区功能,包括信息的、显示、社区板块的管理,可以设置至少两级板块的社区管理功能。

2.2培训在线点播、直播系统

培训在线点播、直播系统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流媒体等技术搭建的培训平台,实现农业资源之间的共享,解决过去培训因时间,地域问题产生的弊端,节省培训时所产生的成本,利用网上直播及点播技术,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户进行远程多媒体教学和培训。

2.2.1在线点播

利用现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搭建的培训平台,其优点是用户可以在线边看边下载,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采用RTSP等实时传输协议,更适合视频在网上传输。农户可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培训,能更好地解决过去培训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节省培训时所产生的成本。

2.2.2在线直播

利用目前先进的流媒体技术搭建的培训平台,视频直播系统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采用了目前先进的视频、音频压缩和解压缩技术,使得视频、音频能通过电脑网络上传播,通过网络课堂提供优质的在线直播效果给广大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用户。其优点是在农户收看实时直播培训时,可通过互动系统向现场直播的培训讲师进行即时提问,讲师在线即时解答,让讲师不用亲临现场就能与农民“零距离”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农业局和各基层单位都可以在线直播培训,使农业培训的范围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2.2.3最新通知

最新通知是系统通知公告快速展示的平台,通过最新通知,系统可以及时相关通知公告,农资信息、涉农政策法规、培训资讯等。农户可通过最新通知及时查看相关系统公告和了解最新的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等信息。

2.2.4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是培训系统的重点,视频课件按上传时间,归属类别,热门排行等方面列出课件,让用户在前台自由选择和点播需要的课程。

2.2.5视频直播

视频直播同样是培训系统的重点,页面将按视频直播的时间列出最近将会直播的课程,让用户了解最新的直接培训时间及内容,准时收看相关课程。在农户收看实时直播培训时,可以通过互动系统向现场直播的培训讲师进行即时提问,讲师在线即时解答,实现专家与农户之间交流互动。

2.2.6点播排行

按用户的点播量进行统计,从高到低列出点播数排行前10位的培训课程,让农户更好了解其他图3系统主要界面农户更感兴趣的热门课程。

2.2.7课程搜索

为农户提供快速的培训资讯搜索功能,通过网站搜索通过输入课程名称关键字、课程类型、培训讲师等组合条件,用户可以在培训平台信息库中查找所需想要的课程课件。2.2.8最新列表按上传时间,从高到低列出最新上传的前8位的培训课程,让农户更好地掌握培训课程的的动态。

2.2.9今日推荐

通过后台管理功能,管理员根据不同时期用户的需求点,通过后台操作,推荐相应的培训课程,引导用户参加相关培训。

2.2.10课程分类

课程按照培训内容进行归类,如建设种植类、养殖类、水产类等,方便农户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课程资讯。

2.2.11课程评价

是培训者对该课程的培训效果反馈,对培训老师的评价,对培训视频质量的意见反馈。

2.2.12课件下载

用户可下载自己喜欢的视频课件或文档课件到自己的电脑进行学习,管理员可在后台设置课件是否允许下载的权限。

2.3培训管理系统

主要针对培训综合门户网站和培训在线点播、直播系统配置相应的管理系统,提供合适的访问机制,对不同用户的角色进行权限控制,方便不同管理员对各个栏目的管理。主要包括基础资料管理、信息管理、课件管理、培训管理、专家积分管理、数据统计、系统管理等子功能模块。

2.3.1基础资料管理

包括农户资料管理、基层组织管理、专家资料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管理员对一些基础资料的操作管理。

2.3.2信息管理

包括信息管理、信息分类管理、通知公告管理、电子杂志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管理员对前台网站的信息、课程安排、通知公告、电子杂志等进行操作管理。2.3.3课件管理包括视频点播管理、视频直播管理、课件分类管理、文档课件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管理员对视频课件和文档课件的、审核等统一的操作管理。

2.3.4培训管理

包括培训报名管理、需求调查管理、咨询问答管理等功能模块,是管理员对培训人员进行报名记录,门户网站的需求调查设置、咨询解答的操作管理。2.3.5专家积分管理专家积分管理主要提供农科中心对农业专家的积分奖励管理,管理员可对专家积分进行登记、统计的管理操作。

2.3.6数据统计

包括用户分布统计,课件分类统计,视频点播统计、积分奖励统计、学员学习统计、专家授课统计等功能模块,可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作为参考决策之用。2.3.7系统管理包括个人资料管理、用户资料管理、角色权限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模块。

2.4系统实现与应用

系统选用(.NET Framework)作为整个系统的技术框架,采用基于B/S的3层架构体系、辅以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基于角色权限的动态分配技术,将多种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业务相结合,实现全面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信息化(图3)。系统开发完成后,在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进行了示范运行和推广应用,应用效果明显,突破时间了、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依托互联网学习;个性化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完整的课程讲解,学习不受时间的限制,每个课时都可以完整透彻的学习,令到每位学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激励考核,对农业专家、基层组织、农民实现赏罚分明,表彰优秀,鼓励进步。依托该平台建立包括管理激励机制,从而在打造立体农业科技培训管理体系,推动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信息化应用发展进入快车道。

第3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应用型 培养模式 通信工程

近几年,独立院校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中“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联合高校与企业,整合教育和产业资源,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与地方亟需解决的课题。下面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依托中兴通讯公司,互利共赢,共建中兴通讯实训中心,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

中国的通信产业经3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已经由技术驱动,资源驱动过渡到了业务驱动,运营商以及制造商需要大量的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研发、维护、行业销售、业务销售、后台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人才,但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环境及课程却不能完全满足业内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行业与技术、技术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相当严重,不能适应产业升级对国内工程人才的需求。

针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用人需求的矛盾,我校与优秀通信企业中兴通讯合作,共同建设中兴通讯实训中心(图1)。借鉴中兴通讯的人才培养经验,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的内容;以就业为目标,改进教育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结合企业成熟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共同培养符合通信领域新技术人才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实训中心教师均由信息工程学院选派优秀教师赴中兴通讯企业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兴通讯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的教师担任;学生在实训中心通过系统的专业实训,学习中国电信网络现网运行的程控交换、光传输、接入、数据网络等电信网络的基本组成、电信网络的基本机构以及电信网络的基本信令流程等一系列电信基础知识以及电信基础技术原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社会应用实现同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通信网络方案规划,网络通信自我设计,通信网络产品自我选用,通信网络环境自我配置与调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思想意识,锻炼学生进入科研与工程实践的能力,系统地培养学生做通信工程网络调试能力。

2共建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具有知识更新快、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融合企业培养模式,细化学生专业能力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专业职业技能(图2)。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挥企业特点和优势,积极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实训实习: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训教材建设等。理论课程方面:专业必修课中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现代程控交换技术、现代光纤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基础等四门课程均采用中兴通讯培训教材;专业实践课程方面引入中兴通讯企业实训教程,如:通信设计实践、企业局域网组建、光接入网络实训、移动基站建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充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前进行了通讯企业工程师培训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储备,同时又具备毕业后立即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能力。同时不定期并邀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来校讲座,促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共同提高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

3以“项目+平台”和“实习+就业”共建校企育人模式

针对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3+1”人才培养模式。“3”即为学生在校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以及必要的专业实验和实践,期间利用寒暑假到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并且有一个学期依托校内中兴通讯工程实践中心,进行“项目+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培养,在实训平台上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实现教学和企业实训的统一,有利于师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为大四到合作企业和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取“实习+就业”校企育人模式培养。企业实践岗位面向学生岗位要求和待遇等信息进行招聘,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通过面试等环节竞争上岗,再进入企I进行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学生带着企业问题完成科技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学生管理实行双导师制、绩效由双方考评。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并优先聘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就业,目前广西英伦、桂林优利特、广西超讯都与我校共同建立了“实习+就业”模式的实习实训基地。

近三年,协同育人模式先后培养了近200名本科毕业生,平均年就业率在92%以上。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用人单位如广西联通、广西广电、桂林优利特、广西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英伦等,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综合素质方面满意度评价很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第4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师资建设;职业技术教育

1通信专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深化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有效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选择[2G3].通信技术是高速发展的技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通信技术专业[4].近年来,4G/5G、NBGIoT、SDN/NFV、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等与通信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从而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这也是通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特殊性所在[5G6].选择与通信设备生产企业进行合作,是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和最佳选择[6].首先,国内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在行业发展、市场引导、标准制订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其次,这些企业拥有众多的下游企业,而下游企业将是重要的就业市场,能充分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7];第三,企业经常对客户和商进行技术培训,拥有成熟的培训平台和培训资源,能够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第四,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因此,高职院校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更便于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服务社会功能的拓展,最终达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8].

2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紧随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应用潮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依托一家、合作十家、服务百家”的校企合作模式[9].依托一家,就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十家,就是与本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多家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如兰州电信、兰州移动等;服务百家,就是最终服务于上百家相关企业.

2.1成立中兴通讯电信学院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方式,共建了中兴通讯电信学院,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开展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兴公司给予学校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指导;学校给予中兴公司以学校化管理指导.校企相互配合,共促合作.在教学方面,中兴通讯电信学院遵循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入职业化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准职业人的导向训练、职业定位和求职能力提升训练.

2.2共建教育部G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公司联合建设ICT行业创新基地.校方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企业负责实训平台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基地以通信运营商的商用系统为标本,以通信行业项目端到端交付的全流程为背景,高度贴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组建了固网实训基地、企业信息化实训基地、移动通信实训基地、通信工程施工实训平台等实训平台和管理系统,总价值达1032万元,成为甘肃省高校通信技术专业中设备最全、仿真系统最多的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于2014年7月被认定为“教育部G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10].实验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引入全天候学习实践方式,建立了设备高效率使用机制.实训基地在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形成强大的辐射功能、示范功能和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实训基地向社会开放,与有关部门及行业密切配合,开展广泛的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基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在师资培训、学生技能集训、产学结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混编师资教学团队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构建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双师型混编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承担项目任务或实体业务,参与专业的教学建设和教学实施,随着项目的深入和群体的壮大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以教师的“增值”实现学生的“增值”.在团队的具体分工上,学校专业教师承担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授课任务,中兴公司派遣资深工程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课程实践、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企业工程师可以作为学校师资办理入职备案,学校原有师资在符合企业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加入企业师资团队.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塑造了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老中青搭配、“三师”(教师+企业工程师+企业认证讲师)结构优化、开放进取、充满朝气的专业教学团体,获得了学生和行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3通信技术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以行业胜任力模型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根据教学规范和人力资源需求,以通信和ICT行业胜任力模型为导向,与学校专业负责人联合制订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和课程标准.引进企业的培训教材,实行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法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11].人才培养方案在符合学校统一审定的前提下坚持每年更新,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步.落实“双证书”建设制度,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2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在内部营造了典型的企业环境,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使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不再完全依赖于企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学院不只是重视教师是否取得了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还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解决企业疑难问题的能力.中兴通讯电信学院要求教师在企业中承担企业内培讲师、企业项目经理、企业技术总监等角色,实现了教师角色从“双师型”到“三师型”的转变.切实把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以通信工程项目端到端交付的全流程为背景,采用以师带徒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将工程项目的交付过程搬到校园内.课程教学以岗位胜任力为依据,导入学生职业化管理、工程师自主教学、按需培养、MIMPS(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业服务体系等,面向通信行业内的设备生产企业、工程外包商、运营商和代维公司等,培养即懂理论、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12].

3.3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立企业化办学氛围,把传统的学生管理升级为职场管理,把传统的校园环境升级为企业环境,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升级为工作过程,建立区域人才培养优势,帮助学生获得职场竞争先机,实现学生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沙盘推演仿真教学和三段式项目驱动工程师培养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变教师主动教学为受邀指导,实现工程教育的项目式教学创新.学院每年投入经费近5万元,用于开展各种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和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完全模拟ICT企业的组织架构,成立了由学生完全主导的ICT虚拟公司.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担任公司顾问,并在资源和运营方面给予协助,而ICT虚拟公司的日常管理均由学生独立负责.结合企业运营实践,引入了KPI管理考核体系,组建专业的兴趣小组和创新创业团队,在企业资深工程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3.4人才培养与行业认证紧密融合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双证书模式.将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技能训练方法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并鼓励学生在毕业前考取ICT认证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有无线技术工程师(分为LTE、WCDMA、CDMA2000、GSM、网规网优等方向)、交换技术工程师(分为程控交换、NGN等方向)、传输技术工程师(PTN方向)、数通工程师(路由交换方向)、接入网技术工程师(xPON方向)等.

3.5依托企业就业联盟,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选择通信行业适合学生创业的机会点,指导学生掌握创业的思路和基本技能.依托企业的行业龙头地位和人才就业联盟企业分布在全国的行业商和分销商,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近几年内,在保障本专业学生100%就业的前提下,更关注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和升迁率.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施全员、全程、全面导师制,对一年级学生实施准职业人导向训练,对二年级学生分别实施职业定位和发展训练,以及求职能力提升训练.

4结语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职业院校内涵、凸显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通信设备生产企业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在网络学院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师资培训、双证书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引领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创新合作思路和方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持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士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86G89.

[2]李衔.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69G172.

[3]王南.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学校如何推进校企合作的启示:以德国希斯公司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27):142G143.

[4]史红彦.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31G32.

[5]陈健,唐彦儒,刘昊.浅析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的师资队伍建设[J].才智,2016(1):136.

[6]齐俊峰.浅谈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6(9):26.

[7]张士辉.基于CDIO的卓越工程师订单班课程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87G190.

[8]谭显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0(28):60G63.

[9]张士辉,严玮,田红,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32G135.

[10]周祖才,胡佳.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2):166G168.

[11]刘长生,侯雪梅.职业院校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49G51.

第5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一、构建信息平台,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途径

一是创刊发行《民勤新农村资讯》科普信息刊物,为全县5.9万户农户免费提供强农惠农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科技教育信息,每月出刊3期,每期发行5.9万份。制定采、编、发、用工作机制,开设综合要闻、农业科技、林畜科技、科技信息4个栏目,主要刊登工作动态、农业气象、致富典型、乡村要闻、生活窍门等农业生产生活知识和实用技术;建立村农民技术员专人投递入户工作制度,明确村农民技术员《民勤新农村资讯》投递入户主体责任,有效解决了生产技术、惠农政策、市场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推动农村重点工作、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份普农惠农刊物,在政府和农民群众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政令畅通、信息流通、推进信息化的富农目标。

二是开通农技服务热线电话(4312316),制定全天候专家坐席解答、热线服务专家组,及时快捷高效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种养技术、特色林果、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生产、生活、销售中遇到的难题,增强了农技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热线电话服务体系通过电话、手机等构建“三方通话”现代化通讯平台,组织强大的专家服务团队,采取现场指导与远程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接受农民科技信息咨询,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使农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与农业专家面对面地交流,搭建起农民与专家方便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专家“面对面”、服务“心贴心”。农民生产中有难题,可以直接拨打“4312316”农技服务热线电话,专家根据农民不同的需求来答疑解惑。对于能通过电话解决的,由专家及时答复;对于需到现场解决的,立即出动科技直通车,由专家到现场解决问题。“12316”农技服务热线电话因此被农民群众形象地称为“连心线”。

三是设置手机科技短信服务平台,改进传统的服务模式,实行点对点信息专业化服务。利用中国电信电话网每月发送20条科技信息,将典型经验、技术要领、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病虫情报、气象及灾情预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传递给全县3.9万户手机用户。手机科技短信平台的开通,充分利用了现代通讯手段,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增强了科技信息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和日常生活的好帮手。

四是利用农业科技直通车,设立田间流动课堂,进村入户现场培训指导。依托农业科技直通车快速、灵活的服务特点,配备车载视频系统,采取流动课堂的培训方式,由专家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培训种植农户,全面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场培训,切实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技术难题,成为解决农民群众科技难题的“招手停”。

五是主办《科技服务苑》电视专栏节目,为农民提供科技教育信息。根据农时季节,利用《科技服务苑》栏目,聘请农、林、畜牧、水务、气象、农机系统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电视讲座,每周举办1个主题、播讲2期,讲授生产关键技术要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而且黄金时段播出,保证广大农民群众能及时收看,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打造为农服务精品亮点栏目。

六是建立农民多媒体教室、农民图书室、科技超市、庄稼医院,增强培训的直观实效性。民勤县农广校购置电脑30台,购进农业科技图书10000册,致富早班车科技光盘800张,磁带600盘,采集产品图片、标本样品、病虫害挂图300件。定期对县乡技术干部、农民进行计算机上网、科技知识更新、劳动技能培训,随时接纳农民来访参观学习,庄稼医院为农户及时科学诊断病害,全方位拓展了农民培训实体教育,增强了农民培训指导的直观实效性,加快了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发挥信息服务功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整体素质

1. 提高了农民培训覆盖面,普及了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有效解决了农民培训面广量大、农民居住地域分散、技术人员不足、技术覆盖率低等难题,实现了“点对点”的及时优质服务,基本使当地全部农民接受培训、农民整体受益,在大范围内发挥指导服务作用。同时扩大信息覆盖面,高效快捷地将实用技术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服务效能。

2. 改变了传统农民培训方式,提高了农民培训效率。现有农民培训资源少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农民培训效率不高,培训服务仅靠 “一张嘴,两条腿” 等单一模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及市场化的需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综合利用电脑、电视、电话、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围绕农时季节,分产业、分作物系统地将农业技术知识要点、关键技术要领、生产管理方法定时定量,并及时提供惠农政策、典型经验、实用技术、农情动态、气象信息、市场信息等内容,创造性地改变了单一的农民培训方式方法,提高了农民培训效能,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科技进步。构建全方位现代大众媒体培训服务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科技被束之高阁、农村闹科技饥荒、农民对科技的饥渴难以得到满足的不利局面,把科技的种子直接撒向农村,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科技进步。通过现代大众媒体培训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专家的短缺难题,形成“上有专家教授、中有本土专家、下有实践基地”的科技大链条,“产学研”三方面缺一不可、密切相联的环节,专家教授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授给农民,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以迅速而有效的推广。

4. 提升了农民整体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科技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种养技能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农业产出效益的高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同一区域内,农业资源禀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农民技能素质的差异和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采用程度导致农民之间收入的差距。通过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运行,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授给农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以迅速而有效地推广,使农业技术在大范围内得以迅速普及,有效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文化内涵、科技成果获取和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培养造就了一批既有技术水平、又有致富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第6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通信兵 基地化训练 应急处突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对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对新型通信装备操控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深层次看,高技术水平是依赖人的智慧而达到的,但它更依赖人的因素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培养具有较强的岗位任职能力和战场应急处突能力的高素质学兵人才成为基地化训练的重要使命。

一、培养有线通信兵战场应急处突能力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装备、新网系和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教学组训模式、能力素质生成的着力点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培养有线通信兵战场应急处突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 适应军队信息化改造中有线通信地位作用的变化

随着我军信息化改造的迅速展开,新装备新网系快速装备部队,处于通信网系综合节点和机动骨干位置的数据交换、野战光端、光缆引接等有线通信设备大量的配备部队。由于这些装备在通信保障中所处的关键位置及其重要作用,无疑对操控这些装备的有线通信兵素质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对有线通信兵的战场应急抢修和处突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二)适应有线通信战场环境特性规律的要求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有线通信系统在线路方面,由于受物理载体有形性的限制,易暴露易遭受破坏;在交换方面,由于其是信息传输与交换的中心,设备上接口众多,技术连接复杂,工作时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有线通信系统自身特点,决定了有线通信兵为了保障通信既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战场应急处突能力。

(三)适应通信装备发展趋势的要求

由于通信装备研发设计的不断发展,装备集成化、模块化、自检测性、可维修性不断提高,降低了维修技术门槛。设备操控人员应能够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准确查找出故障点,并能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同时新型通信装备多技术、多专业、多类型的特点对设备操控人员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专业融合能力外还需要较强的战场综合处理能力。

二、有线通信兵战场应急处突能力培养探索实践

(一)探索战场应急处突能力组成要素,构建战场应急处突能力素质模型

依据有线类通信岗位需求和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和归纳出有线通信兵战场应急处突能力素质模型如图1所示。

1.强化实战意识

实战意识是战场应急处突能力培养的灵魂所在。战场应急处突快速反应能力除了以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过硬的身心素质为基础外,必须以强烈的实战意识为指导。训练中如果没有强烈的实战意识,战时就无法快速应对战场上各种复杂的突况。因此,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中促其树立“练为战”“练为打赢”的实战化思想;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其令行禁止、听从指挥、协调合作的战术素养。

2.突出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是战场应急处突能力培养的制胜法宝。信息化战争,突出的就是时间性,快速、及时、准确的通信保障是赢取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在学兵的实战化训练和战场应急处突能力培养方面,时间观念培养对其能力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兵的时间观念,在实践教学中,应采取严把时间关的做法,对每一项操作,按照新的《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标准,制定出严格的时限要求。

3.规范业务流程

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战场应急处突能力培养的坚实支撑。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以作业流程为主线,以勤务规范为指导开展训练。依据各种业务规定规范,按正规的业务流程进行线路抢修作业,机房综合布线,机线技术连接等内容的实践训练,训练过程中严格规范值机勤务,沟通联络,表报资料填写等内容,培养良好的机务作风。

(二)改革完善专业教学框架,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发展

遵循教学规律和教改目标,以“四新”为主体,从多个方面改革完善专业教学体系框架,以确保战场应急处突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的方向。

树立新目标。为了加大学兵实战化训练推进力度,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实战化训练特点规律,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要扩展有线通信兵专业知识学习范畴,使其不仅能够熟练操作主站装备,还能够进行网系间互联互通,并能独立解决实战环境下出现的问题,树立在战场上具有既能进行通信保障,又能应对紧急突况的实用型、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充实新内容。根据战场需求和网系发展的特点,在内容选择上,以专业主干内容为主,以任职基础和拓展为补充,减少基础理论的讲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专业主干内容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教学内容设置强调技能操作与作战运用相结合,融战术、技术、指挥为一体。有线通信专业教学内容组成,如图2所示。

设置新课题。根据战场上有线通信兵担负的作战任务和课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设置有线通信实战化训练基本课题和有线通信兵战场应急处突训练课题。基本课题以班台站战斗行动、保障枢纽内部各要素互联互通、维护常态下台站工作值机为主要内容。应急处突课题以空袭、生化等紧急情况下班台站战斗行动、突发性通信阻断情况下的线路应急抢修行动、临时性的路由迂回和信道(电路)调度及生疏、复杂地形下线路紧急架设等为主要内容。

运用新方法。在专业教学训练中,应遵循专业技术学兵成长规律,面向部队需求,立足岗位任职,面向实战设置教学场地,深入挖掘科研助学潜力,开发教学管理平台和模拟训练软件,突出实战化训练和应急处突训练,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采用“阶梯-模块式”组训方法,根据培训推进效果有机组合单模块训练、专业交叉训练、以任务为牵引的方案预案式训练以及实战化综合训练等多种方法。

(三)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初步摸索出实战化组训模式

训练是生成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坚持以实战要求牵引训练,按实战标准抓好训练,让训练贴近实战景况、符合实战要求。遵循能力培养生成规律,我们采取 “阶梯-模块式”组训方法,将整个培训按阶段划分如图3所示,分别对应分模块训练、专业交叉训练、方案预案式训练、实战化综合训练等方法,提高了训练效益,增强学兵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初步摸索出有线通信专业技术学兵实战化训练模式,也为战场应急处突能力的培养大胆进行了实践探索。

1.分模块练基础

将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和精简调整,把学兵专业技能生成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精选浓缩,对专业教学课题进行集约处理、模块配档。各模块之间组合按照“积木”原理,将各模块按教学功能进行组合、有机串联,形成横向知识交叉、内容衔接、技能互补,纵向突出重点、逐步深化、逐级提高的训练模式,训练过程中人员编组后同时采用“滚动法”进行。实践证明分模块训练效果很好,提高训练时效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斗志。

2.专业交叉练系统

有线通信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由交换、传输和线路等几个主要专业组成。有线通信兵的工作岗位就是基于这一有机系统保障战场复杂情况下的通信联络,因此,学兵就不能只是限于掌握本专业知识。为了达到系统内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的目的,根据各专业实际增加相关专业的训练内容,内容比例按照与其关联程度分配。专业交叉训练体现了系统组训思想,打破学兵队界限成立“专业帮带互训班”,由不同专业的小教员结成“一对一”互学对子,取长补短,互授经验。交叉训练使学兵训练兴趣空前高涨、训练效率显著提高。

3.方案预案练流程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只有平时按预案训练,遇突况时才能沉着应对。以实战化训练想定为牵引,以灵活的导调为基础,在接近实战的氛围下突出训练学兵在紧急和突况下的操作技能、指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方案预案式训练不仅训学兵同时也训教员,预案的典型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学兵的训练效果。根据有线通信兵所担负的的通信保障任务、通信条件和通信资源,认真分析各种任务对通信装备的保障需求,依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群策群力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设置面向应急处突能力的训练内容、训练课题。

4.实战化演练练能力

实战化综合演练坚持走“按作战任务编组训练”的路子,真正使部队训练内容与作战任务一致,条件设置与战场环境一致,训练标准与作战要求一致,突出抓好实兵实装实联实通训练。在综合演练中,一切从实战出发,在电话台站开设、班组架设战斗行动过程中,设置敌炮火封锁、与敌遭遇以及线路架设通过不同路段等战术情况,从难从严要求,由战备等级转换开始,生疏复杂地形下野战电话站的开设,奔赴架设等作战任务,让有线通信兵战场综合应对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使其战场应急处突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四)完善考核体系,建立全程考、多维评的考评机制

第7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Abstract: How to innovate the schooling mechanism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restructur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ransfer to local management. Hunan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was transferred to local management three years ago and has continued to closely rely on the original host company Sinopec Changl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and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government-led, government-enterprise jointly built, industry guidanc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echan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Based on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academic education, th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front-line staff position skills training module information platform was developed jointly by the college and enterprise and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a certai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校企合作;信息化;探索;实践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formatization;exploration;practice

中D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56-03

0 引言

2013年10月,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中石化集团公司整体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成为省属事业单位。移交三年来,学院依然与原主办单位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紧密合作,努力探索与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践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地方企业一体化、资产运用一体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围绕企业员工培训实际和学院学历教育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开发了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学与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受到企业好评。

1 企业提出项目开发需求,校企联合组建开发团队,确定开发方案

2011年6月初,按照中石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要求和长炼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规划,长炼决定建立一套成熟、通用的技能培训、考核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具有长炼特色的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集一线员工自身岗位在线学习、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人才选拔等多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平台还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动态化管理、可推广性等特征,使一线员工明确岗位技能要求,从而建立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形成一线技能人才学习、培养、成长、选拔的管理通道。

校企合作开发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人员、技术、管理、资金等问题众多。长炼向学院提出了合作开发意向后,学院高度重视,并根据企业的要求,调集学院各专业的精英教师,与企业推荐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联合成立了九个通用基础模块开发项目组,分别负责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基础知识、产品质量基础知识、化验分析、炼油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基础知识、机械设备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等模块的开发工作;针对长炼炼油作业部、聚丙烯厂、动力厂、供排水厂、油品管理处等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还成立了精馏、加热炉、催化剂、冷换设备、炼油工艺、高分子化工、锅炉、汽机、电气等十九个专业模块开发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项目开发的研讨,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开发时间安排,确定了项目成果验收和使用标准,并要求最终形成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和纸质教材,不仅要满足长炼职工培训的需求,待条件成熟时,还可向中石化其它企业推广使用。同时,在对上述信息化平台资源库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可形成满足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库,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2 校企联合开发,多头并进,分步实施

2.1 确定信息化平台开发原则

①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应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即坚持开发内容正确、科学,各个工种的技能培训模块之间、培训模块与考试模块之间等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

②共建共享与开放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将坚持校企共建共享、开放的原则,吸收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行业企业应从自身人才需求与培训需求出发,从课程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体系构建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同时吸取企业员工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利平台的后期持续改进,这样才能使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③以人为本原则:在平台设计上应建立针对教师、职工、管理人员及社会大众、在校学生等不同用户的登录界面;内容选取和组织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多个受众群体的资源需求。

④与时俱进、持续更新原则:平台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后,要根据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企业员工素质提升需求等,不断与时俱进、持续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更长远地发挥平台的功效。

2.2 校企联合进行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调研

在平台建设初期,各项目组成员通过调研,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及长炼生产单位一线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总结整理出一系列平台开发的需求意向,相关单位按炼油(炼油一部、炼油二部)、化工(长盛公司)、化验(检验中心)、油品(油品储运作业部)、动力(热电作业部)、供排水(水务作业部),分为六个专业(炼油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整理出了相应的培训需求。

例:长炼长盛公司化工专业员工应掌握的培训模块内容如图1所示。

2.3 校企联合制订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方案

为了搞好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学院、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长炼人力资源处联合开展工作,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人员根据总体方案及信息化需求,设计制作模块程序及网页,组织信息技术专家制订一套完整的网络平台开发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待平台初步成功后,可将开发完成的培训模块内容录入此平台进行试运行。本项信息化平台开发工作以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的部分开发工作。平台开发工作主要内容如图2~5所示。

2.4 学院专业教师配合企业开发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模块培训考试资源

学院专业教师在开发、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模块培训考试资源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企业开展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培训模块的开发工作,协助企业将本单位已有的岗位练兵、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大量的培训资料数字化后上传归档。截至2016年3月,各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教材开发、教学视频录制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了网上信息化培训平台。

2.5 学院培训中心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网络在线培训与考试

2016年4月至6月为企业员工试用时间,此部分工作由学院培训中心负责。长炼人力资源处通知各生产单位员工分期分批到学院培训中心机房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并按所从事的工种在线学习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培训内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电子稿及纸质稿)、授课课件、试题库及教师授课视频、企业技师现场操作视频等,还可与教师进行在线讨论和课后答疑等交流活动,并请各参培员工就平台的技术手段和具体培训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交由培训模块内容开发人员与网络平台开发技术人员进行修订、完善。2016年7月,整个网络信息化培训平台经完善后正式运行,后续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再继续修订、完善。

3 信息化平台使用后效果良好,受到企业好u

3.1 信息化平台在运行后表现出的优点

①自下而上进行培训模块课件制作,实用性强。岗位操作技能模块课件的制作都是由来自一线的岗位能手开发制作而成,专业性强,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②打破了员工学习的时空限制。只要可以登录该信息化平台系统,员工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上网学习,不受培训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③扩大了培训规模,共享了优质资源。通过组织专家录制课件并放置于网上让员工学习,将原局限于几十人的线下培训班扩展到了几千人参与的网上培训班,将局限于学院培训中心的线下培训资源在全长炼实现了网上共享;

④节约了企业培训成本。在线学习功能的开发是一次培训模式的变革。由于长炼各单位领导重视,宣传到位,管理人员推广有序,目前该在线自学功能在长炼一线员工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被成功地应用到了员工日常的岗位练兵学习之中。利用在线培训的方式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差旅、食宿及办班费用。

3.2 信息化平台的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该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从2016年4月试运行及7月正式运行以来,实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一线员工中掀起了网络学习的高潮,比学习积分、比考核成绩的现象蔚然成风。

①目前在该信息化平台注册的员工人数已达5784人(主要为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也有部分进行了注册),一线员工累计自主学习上万人次,学院培训中心组织的网上一线员工在线考试也达到了40余次;

②长炼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将企业员工在该平台上的学习、考核成绩与员工的定岗定编、绩效考核、晋薪晋级等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③由于运行效果良好,长炼人力资源处领导表示此培训模块开发工作可推广至企业管理与技术系列岗位,这将在下一步另外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开发;

④平台资源可为我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所用。该平台所有资源可通过长炼生产内网与学院内网的互联互通,提供给学院全体师生应用共享,成为校企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参与培训模块课程开发,学院专业教师深刻领会并实践了课程建设“三对接”原则(即“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与实际操作技术应用对接”),推动了学院各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

4 结语

该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以服务石化企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与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企业相关配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培训模块开发、拍摄教学视频、信息化培训平台开发、员工在线培训、交流与考试等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提高了企业一线员工整体专业技术素质,为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创了一条高等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轶,徐方.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7):5-6.

第8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面对3G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电信集团提出了“由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战略转型构想。上海电信有限公司长途通信部未雨绸缪,以“提升核心队伍竞争力,实现长途平稳转型,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人才综合竞争能力培育,使大家都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为此,通信部的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一种大家争抢参加培训的学习氛围,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深入发展。

领导重视 齐抓共管方向明

长途通信部领导以知识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发展为导向,以员工岗位要求为抓手,把培训工作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为长途通信部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培训支撑和服务保障。

据党委副书记金慧卿介绍,通信部领导对培训工作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一是在经费上火力支持,保证了培训工作高质量地顺利运行。二是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教室,为培训工作的适时开展提供了场地保障。三是大力抓好师资人选,加强与通信产品著名的制造商和运营商的沟通,为培训班物色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通信部领导通过党政联席会议,为培训学习确立了明确的方向,使培训工作紧紧地围绕中国电信的战略转型构想和通信部发展目标而展开。

为了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控力度,使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长途通信部还成立了以总经理王思伟为主任的教育委员会。教委会在通信部领导2005年到各部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通信部的主要发展任务,对培训的项目,内容、时间安排、培训经费、培训人员及每个岗位大概要培训多少课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真正做到了培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效率。

长途通信部对培训工作的这种重视,基于他们的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一种对员工的深爱。总经理王思伟先生认为,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承担着三重责任,即: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企业责任,企业平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打造合适的队伍,使每个员工都有合适位置的员工责任。

王思伟总经理在电信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对员工、对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以人为本,就要对员工的长远发展承担责任,要想到若干年后我们为员工的发展做过什么。他指出,我们应眼光放远,要保持企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现有的队伍,让我们的队伍通过培养、提高,调级和改造,适合企业的发展要求,跟着企业一道前进。王总还强调,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技术陈旧/学历较低的员工,可以通过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来带领他们跟企业一道进步。

由于2006年是企业实践“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战略转型的起步年,万事开头难,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繁杂。为了做好平稳转型,培训工作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围绕企业战略转型,加强岗位技能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员工对企业转型的适应力。二是围绕网络转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核心队伍的竞争力和建立一支技术储备力量。三是围绕业务与服务转型,培训技术,业务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四是为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国际业务做好人才支撑。五是围绕平稳转型,继续做好其它相关的培训,使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金慧卿副书记告诉本刊记者,为了实现培训的目标,通信部2006年要办100多个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为此,通信部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由人力资源处牵头,工会、团委紧密配合,发挥各虚拟专业组、各专业处室和基层专业部门的主导作用,依靠各基层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协助配合,使长途通信部的培训工作和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出现了喜人局面。

全员参与 多种渠道齐奋进

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工会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和团委组织的岗位成才活动,目的也是为了员工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围绕企业平稳转型展开的,是将通信部创建成学习型企业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上海电信发展战略的需要。长途通信部各级领导对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多种渠道开展了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工作。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信部把强化培训与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工会、团委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读书活动,工会更是把“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看成是对员工的最大推动。所有这些措施,都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支持和响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参加培训的热情和自觉性。他们充分利用行业的网络优势,大力加强中国电信网上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不断完善和充实通信部培训网上学习课件资源库,网络终端配备进班组,建立了班组内部网。

据王思伟总经理介绍,中国电信集团为实现战略转型,提出要不断地为客户提升价值用心服务,在客户提升价值的基础上我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也就是说,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来引导我们的服务工作。为适应技术、业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开办企业转型中一些专业主要基础知识等的交叉培训,在完成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之外学习其它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加强前端与后端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电报等专业萎缩部门,通过与其它技术较新但又有所关联的部门在体制上合并等途径,充分挖掘其潜能,既维持原有业务,又不必跨部门就学到新知识。

渠道和形式的多样化,为员工自主学习提供了多途径的学习平台,在企业里营造了一种学技术、学知识的氛围,广大员工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蔚然成风,主动要求参加培训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为通信部实现创建成学习型企业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9篇:通信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 人才培养 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作为通信领域重要分支的无线通信技术,为企业构建无线网络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家先进的、发展迅速的无线通信技术企业,如何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来实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战略协调起来,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当前流行的热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也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来实施。笔者将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1 在无线通信行业里,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无线通信企业,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来适应社会对无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对无线通信行业所拥有的丰厚的技术性知识体系,还应该将员工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素养,为此,加大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训练,让员工从实际工作中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培育更多的、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专业培育实际,从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全面分析,不断调整培育模式,以适应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现状,并将企业人才战略培育计划中,将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在员工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优化企业培训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员工的教学管理能力,切实推进企业对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

实施。

2 无线通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2.1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形成,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业务也随之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无线通信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发、设计等环节也日趋复杂化与专业化,所以社会对于无线通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人才的定位,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策略的具体构成。面对当前企业的具体实际,将无线通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结合当前与生产第一线的设备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技术要求,以适应当前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锻炼员工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学习信息传输、交换、处理的关键技术和系统知识,以达到具有现代无线通信领域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基本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2 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将通信工程师分为九种类别,包括有线传输工程、无线通信公告称、数据通信工程等。企业培训部门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进行分专业培养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情况,利用现有的培训队伍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从员工的兴趣和基础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分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开展分专业方向的无线通信专业培训计划,可以实现员工的自主选择,也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更深入的参加专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去。

2.3 优化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应当结合市场和岗位的要求,归纳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对应的技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培训计划和结构。比如在核心课程群中,应该将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群、通信理论课程群等作为重点来实施。

在课程教学中应当从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培养着手,针对应用型符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密切关联企业人才岗位和职责能力的要求,突出无线通信专业必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的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升员工学习的效果与实践能力。

2.4 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应用型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实训、综合设计与科技制作等实践环节,带领员工从实践中来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无线通信技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比如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和分析,对高频电路的实践和分析,对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员工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实际工作中来加强其对具体设施、设备的综合性运用,以提高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

2.5 加强对通信工程职业化训练

作为通信工程和研究的工作人员,必须从各种通信业务和设备中了解和分析其在通信工程中的作用,从而结合相应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参数,来改进和提高通信设备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比如了解所在行业的通信设备的安装和设计规范,国内与国际通信过程中所须遵循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等,提升员工的职业化素养。

总之,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企业发展的规划上来,结合岗位对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应用型、综合型的人才战略上来调整培训课程和计划,使得员工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利用实践训练和工程应用,来建立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对企业通信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丽.高校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