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新医院会计制度精选(九篇)

新医院会计制度

第1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 会计制度 变化

财政部于2011年1月颁布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是我国医院会计制度在“十二五”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的方针指导下的重要探索和创新,因此更加符合不断深入的新医改的要求,具有高度指导意义。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梳理、调整和修订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这也是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可见,新《医院会计制度》作为新会计准则下医院会计实务的基础,必然也会展现出与新会计准则接轨进而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特点,尤其是修订后的计量确认方法及披露更加接近国际会计准则。同时,新《医院会计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融合旧有《医院会计制度》的优势以及2009 年 8 月与 2010 年 7 月《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具有如下特点:

(一)进一步深化了权责发生制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第一部分第三条明确规定“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从而转变了过去医院会计实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原则为单独采用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的会计核算。

由于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因此长期以来权责发生制在医院会计核算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收入和费用难以确认一直都是困扰医院会计实务的难题。而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收入和费用的有效配比,真实地反映了医院在某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状况。

(二)对原有会计科目进行了整合与完善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继续深入,特别是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医院原有的科目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了整合与完善。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例如原会计制度对医院对外的投资项目都归入到对外投资这一单独的会计科目中,有些笼统,并不能使医院经营状况得到准确的反映,而新制度中则是将其细化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以及投资收益三个科目,使原有的会计科目得到充实,既准确展现了医院经营状况又加强了对医院财务状况的监管。

另一方面,新《医院会计制度》合并了一些会计科目,将过去在收付实现制原则下设立的会计科目进行了整合,使会计科目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例如,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医疗与药品的收支核算科目进行了整合,将旧制度下中“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合并为“医疗收入”,而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合并为“医疗成本”等。在对会计科目进行整合后,不仅使新制度中的会计科目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而且更为有效地解决了旧制度存在的收支不配比难题。

通过上述特点可以看出,新《医院会计制度》所具有的特点都集中表现在进一步发展原有会计制度优势、改善原有会计制度不足这两方面内容上,是对原有医院会计制度的合理创新。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对原有会计制度进行改进完善的基础上具有许多对医院会计实务有积极意义的特点。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新《医院会计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制剂收支核算问题

新制度取消“制剂收入”和“制剂支出”两个科目,而是通过“在加工材料”、“药品”等科目进行制剂收支核算,尽管有利于监控医院制剂生产,但却使医院难以掌握制剂生产和经营效益情况,不利于医院对制剂生产的经营决策。

基于此,应在新制度“在加工材料”、“药品”和“库存物资”科目中设置“制剂”二级科目,在制剂室设置一套制剂生产辅助台账,详细核算制剂生产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每月制剂辅助明细账与医院会计相关科目核对相符。

(二)药品“核定收入、超收上缴”问题

新制度规定,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这是国家治理整顿药品市场的重大措施。但由于对药品收入比例没有具体规定,使各地难以正确贯彻执行。

基于此,应当促使各地主管部门根据各类医院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药品收入比例的标准,不能搞一刀切,并且实行分步到位,逐年下降。

总而言之,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推动了我国医院会计制度与我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对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的优势进行了发展创新,更符合当前新医改的客观要求,但仍有一些残留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只有在日后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继续对《医院会计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才能确保我国医院改革和发展建设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朱林.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新要求[J].企业研究 ,2010年第6期

第2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一)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得以调整

旧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满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需求,新的制度则满足公立医疗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需求,不包含卫生院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对新的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基层机构组织在资金管理或者业务活动方面与其他一般医院存在不同,所以,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非公立医院在相关政策或者制度的引导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公立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在运营方式、运用目标以及监管要求方面存在相似性,为了能够实施较为统一的监管或者评价,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由社会资本支持创办的各个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所实施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参照相关标准和方法来实施。

(二)新的制度提升了全责发生制的实际应用程度

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制度从根本上明确了负债、资产、收入、净资产以及费用等医院会计要素。医院与常规类型的事业单位不同,需要通过核算成本来提升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虽然很多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实施权责发生制,受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框架的影响,医院所执行的权责发生制度还达不到具体的要求,没有完全使用待摊费用,权益性支出或者资本化支出不能够进行准确的划分,这必然会从根本上导致会计信息无法满足成本核算所提出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所以,在成本核算工作中,采取权责发生制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效果。之前的制度并没有要求固定资产进行提折旧计算,从而导致账面反映的一直都是初始成本,导致医院资产负债表存在较大的水分,资产负债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新的会计系统体现财务和预算信息

公立医院的较为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公益性,政府有关部门在财政补助的政策下来提升其公益性,这必然会涉及到财务预算管理相关问题,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之前,把会计制度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分别对预算信息或者财务信息进行反映。在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量的因素影响下,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同一个会计系统中对两种不同信息反映,其中一个做法就是结合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增加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结转(余)”等科目,从而编制并完善有关补助收支的实际情况表。财政基本补助支出一般是用在管理费用或者医疗业务成本之上,要求这两个项目能够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所实明细要求来进行,对于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实际财产物资的摊销状况与财政预算的实际资金支出存在的兼容性问题,从根本满足预算管理工作提出的实际需求。

(四)对会计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新的制度报表体系包括资产收入费用表格、资产负债表、医疗收入费用表、财政补助收支表、现金流动表等,整个报表体系较为完整,与企业会计报表存在较大相似性,尤其是现金流量表对于整个医院的管理有着较为实在的意义。在医保的不断推动作用下,医疗后费用支付的幅度以及范围开始增大,从而保证医院对现金流提升关注度。[5]在医保政策的影响下,病人在看病时,只需要支付部分费用,剩余的则是由医保中心进行支付,但是,医院的相关费用和成本已经发生,折旧出现了一定的时间差。现金流量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医院对现金的管理和规划水平,从根本上提升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新的制度还新增了医院财务状况具体说明书,从而满足医院财务成本管理以及预算管理提出的具体需求,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对医院管理信息进行了解。

二、结束语

第3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新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成本管理 绩效管理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意义

1、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出台实施,医疗卫生体系对医院成本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要加强新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定期对医院资产管理、经营发展、财务报表分析等财务内容进行测算,制定科学的医疗服务考评体系。卫生部、财务部等相关行政机构也应适时要求医院进行医疗改革,加强新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改革医院内部运营机制的需要

执行医院成本管理制度有利于决策者根据经营状况恰当地配置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同时,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有利于各核算主体的考核工作开展,通过成本核算来建立企业合理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直接反映在医疗设施设备上,而是最终体现在有效的管理机制上。通过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落实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和医药费用,最终惠及于民,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成本是医院制定价格的底线,正确分析医疗成本,能够真实反映医院的服务费用,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定价和为医院提高合理补贴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医院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坚持厉行节约、勤俭节约,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医院成本管理就是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对资源使用、效益、成本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确定适用范围

新医院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等,但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是由于各类医疗机构在社会职能定位、资金支持、政策补贴等方面条件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会计制度》。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可以针对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进行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成本管理。

2、完善收支科目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成本核算更为合理和完善,适应医院药品零差价的发展方向,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的会计科目,“药品支出”、“药品收入”科目不再单独列出,将“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这两个会计科学进行合并为“医疗收入”。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列出支出范围,其中包括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与旧的医疗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增加科教项目的支出项目,科教项目经费不再单独设定专用基金项目或者不定款项来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增加了“应付福利费”和“累计折旧”科目,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全面地反映出医院服务成本状况。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下,部分会计科目的合并和调整,更适用于当前我国医院医疗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实现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

3、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

新的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进行全面成本管理,对各成本项目进行全方位考察、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在核算范围上将医疗过程中消耗的各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费用纳入核算内容,从过程上包含全成本核算对象,并将责任成本分摊至各个核算对象。医院的财务报表要真实地反映医院医疗经营活动中所有的成本,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核心不再将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分开,而是合并为一个会计科目“医疗收入”;药品支出与医疗支出则合并为“医疗支出”科目,这是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改革的第一步。

三、如何加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

1、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医疗状况建立起健全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医院成本管理实行部门负责人制,将人力资源、医务、后勤、药剂、工会等多部门协同配合,以成本管理与控制为核心,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作,形成覆盖全院各级科室的成本核算组织结构。完善相关成本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提高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实现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目标,为在全院有效开展成本绩效管理奠定牢固的基础。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广大同事的积极配合支持和领导的关注重视,要让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坚持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原则,发挥医院成本管理决策的优势,尽快完善成本管理的相关细则,促进人员增加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在健全组织结构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完善的全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应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全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医院建立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又要综合分析医院当前医疗状况,确保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实用性和规范性。建立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有助于医院实现全成本管理和控制,使得医院每一项业务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实现对全部经营业务活动成本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降低医院运营总成本,实现低成本的服务最优化。设定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从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和成本管理目标,完善相关成本核算评价体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而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管理高效性,对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3、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不仅要明确成本项目和成本核算对象,确保成本核算内容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各项成本信息,并借助预算管理来加强成本管理力度和效果。成本核算管理是对事前预算工作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及时发现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进而有效控制经营成本,因而对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对发生的成本进行事后核算和控制,还需要在事前、事中进行适度的控制。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定期进行核查,并根据实际的支出状况适当调整预算。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医院实施成本预算管理的必要基础,长期以来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依据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为基准,针对医院实际经营情况和特点,建立起适应医院公立性质和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的具体规范和要求,从而有效地控制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各个业务流程。

4、分析成本核算结果,加强成本控制

医院有必要将成本核算结果应用于医院预算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等方面,这样不仅有利于医院对成本核算结果充分分析利用,同时将成本核算结果与具体的核算单位预算管理挂钩、绩效考核挂钩,积极调动各部门人员的参与,加强人员的重视程度和成本控制意识,从而体现了成本核算结果的重要意义。医院成本核算结果的应用不仅限制于医院内部的医院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工作,还可以用于外部决策制定的财务依据。医院在开展重大新项目、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定价过程中应用成本核算结果分析来指导决策,发挥成本管理在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减少决策者的主观性。分析成本核算结果,能够准确把握与成本管理制度相关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准则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公立医院经营主旨的协调程度,再深入考虑医院基本情况,制度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考核成本核算执行效果,加强成本控制执行力度。

5、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成本管理相结合

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完善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借由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出台的契机,医院可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升级医院信息化系统,使得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医用物资物流管理系统、医院收支系统等数据有效衔接和共享,完善成本计划、预算、执行、控制、评价等系统功能,为医院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源;在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和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医院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为各部门更好地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等工作开展提供基础。医院成本管理应以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发挥成本效益为目标,不断完善成本核算,为成本管理提供便利,并对成本核算结果深入分析加以应用,提高医院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本文对如何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提出了完善医院成本管理的具体对策思路,以期在实践中能够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斌斌: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成本费用的核算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9).

[2] 郑大喜: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9).

[3] 刘晓丽: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2(7).

第4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新会计制度;财务预算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背景及意义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背景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我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国内的各个行业都开始了深化改革。而在医院的改革过程中,原有的财务预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需要。所以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于2011年1月分开始推出实行时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而后于2012年起大面积推广开来。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改善了原有制度管理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对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并且对相关预算问题也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意义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施行,明确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及要求。要求规定:“医院要施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这就对医院实行预算管理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参考俗己涂煽康姆律依据,对医院改革现有的财务体系、推行新的预算管理制度起到了全面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做出了具体的完善和补充,增加了预算管理的分析和考核制度,明确了管理流程和责任的主体,使得医院在推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减少理论分歧和依据不清的现象,保证其在实行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可操控性。

二、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缺乏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

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是医院做好全面预算工作的基础,也是预算能够全面执行的重要依据。但是从我国当前各医院的预算管理情况来看,大多医院存在着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现在很多医院的预算编制工作仅仅是依靠财务部门来完成,其他各部门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预算当中来,没有对本部门具体的预算做出详细的预算报告,使得财务预算的做出很大程度上会与实际的情况相脱节,财务预算的关联性也较差。同时,医院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为专业的医生,他们把大部分的经历都投入在了对医疗事业的专研上,而对财务预算的认识有限,医院也并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使得预算的做出只是单纯地流于形式。

(二)预算编制与医院目标不能紧密结合

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同样,对于医院来说预算的编制对于组织医院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应对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都尤为重要。而根据目前许多医院的预算情况来看,都只是在形式上的简单应付,缺乏对医院自身和外部实际情况的全面考虑,不能与医院的目标紧密结合。这就导致了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偏离了医院长远的发展目标,背离了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导致预算的制定具有局限性和短期性,造成了医院资源的大量浪费,使得医院的宝贵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这种背离反之也会作用于预算执行的本身,使二者背道而驰,相去甚远。与此同时,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管理层们提出的要求,对于预算编制大多是单纯的形式化,不能很好的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相结合。

(三)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

财务预算作为一项专业的财务管理工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对预算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编制,因而对财务预算的实操人员也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财务人员对预算的工作都还是非常陌生的、不能很专业的掌握预算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更有甚者可能都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甚至是医院为了节约开支而雇佣的临时工。他们对于简单的日常财务核对、记账等工作还基本能够胜任,但是专业的财务预算工作的操作和执行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很大困难的,因此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就更加地紧要。

三、完善医院财务预算体系的方法与建议

(一)健全预算管理机构

在我国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管理体系下对医院预算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以使医院的发展能紧随医疗改革的脚步。所以做好医院的财务预算才能合理地反映医院实际的财务收支情况,更好的保证医院资金的有效运用。因此,医院管理层应该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组织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推选和引进优秀的预算管理者,对预算的分析、编制和执行进行全程的组织和监督,并直将执行情况接向医院高层汇报,使预算的执行落实到各科室、各人员的身上,以保证预算工作顺利进行。

(二)科学合理的编制财务预算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科学合理的编制财务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财务预算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执行。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医院的收入预算,预算的编制要在一个明确的预算周期内,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和科室,详细的分为医疗收入、政府补助收入、科研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等。由医院组织专门的预算领导小组,根据以往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做好下一年度收入预算的编制工作。

另一方面是医院支出预算的编制也要保证在一个固定周期内进行,使之与收入预算同步、匹配进行。也应相应的分为医疗支出、政府补助支出、科研支出及其他支出等,保证医院支出在预算的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同时组建专门的支出预算小组,负责医院支出预算的具体编制和执行监督工作,使预算工作更科学合理的执行。

(三)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准,设定考评及激励机制

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为无论是什么行业,高素质水平的人员才是保证工作质量的主要前提。同样医院若想改变固有的现状、使得财务预算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就必须提升人员的水平。预算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因此也就对原有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细化预算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同时,设定相应的考评、奖励机制,具体到医院的规章制度中。对于在预算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工作者、部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在预算制定和执行工作中怠慢、认识低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惩罚和批评。这样,在奖惩并重的同时激励员工们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精确制定和准确执行。

四、结束语

在新的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医院预算的有效实行,有利于解决在旧的制度下医院所面临的很多难题,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医院各方面的资源,使医院的资源实现合理地优化配置、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医院在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其与医院的战略发展相结合,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成立独立的预算和监督管理机构,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意识,将预算编制、执行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预算的有效执行得到全面的保证,从而实现医院的长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侠.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

第5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

根据国务院医改工作统一部署,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经过近2年时间的讨论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之后,形成的最终定稿,并于2010年12月,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同步推出。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城市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笔者就新制度的亮点与旧制度做一比较,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夯实固定资产核算、负债信息

1、固定资产核算更加全面、真实。新《医院财务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新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考虑了因折旧给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带来的资产总值和净资产额的影响因素。而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它存在以下弊端,(1)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互背离的。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后,其账面价值并未减少,反映的永远是原值,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失真。(2)由于公立医院的建院时间都较早,房屋等建筑物原值较低及修购基金提取比例较低,造成提取的修购基金远远无法满足房屋修缮和固定资产更新需要。

2、固定资产的负债信息更加准确。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指标上,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而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由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更加真实,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更准确,从而更加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提取的修购基金,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失真。

二、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更具有实用性

1、反映的科目更具有实用性。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旧制度相比,取消了上级补助收入,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并将药品收入纳入到医疗收入的明细项目里,同时在医疗收入项目中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笔者认为把医疗、药品收入核算全都合并在医疗收入中核算,比较符合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实际情况,弱化了药品加成收入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同是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既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核心,又规范加强了医院各项收入的核算与管理,也更符合国际惯例。旧制度中将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分开核算,极易造成人为分摊管理费用处理不当,而影响医院的收支结余。

2、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新《医院财务制度》采用了一个新会计科目“待冲基金”。来记录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提取的折旧,提取时,预存在“待冲基金”科目里,等到该项资产要被摊销、清理的时候,冲销“待冲基金”。这样,医院就可以把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别开来核算,通过“待冲基金”对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同是也兼顾的满足了预算管理需要,会计科目更具全面性。

三、强化成本核算、控制

1、强化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九条指出成本核算一般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三级医院和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在进行以上成本核算是还可以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和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制度第三十条还对医院科室的分类、科室成本的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三十四条还特别指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的范围。相比较,新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细则要求。而旧制度则是简单的把成本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人员比例分摊,成本费用管理较粗放。

2、加强成本控制。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五条指出医院应针对成本核算的结果,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对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成本运营效率。第三十六条也指出公立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总之,要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制度等,控制医院成本费用有效、合理支出。而旧制度只提出哪些应计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于成本控制只是简单指出“医院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并无具体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四、加强内部监管,强化外部审计

1、加强内部监管。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指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的“经济效率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像企业那样的利润结余,而是和社会效益还有着很大的关系”, 设置总会计师就是协助院长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制定综合目标管理等计划、措施、反馈、修正等工作。旧制度则只提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应”建立到“须”建立,仅一字之差,却传递着一个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即无论是从医院自身发展到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体现了设立总会计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强化外部审计。新《医院会计制度》第六条指出“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有关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1月,还专门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通知。旨在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医院内部预算和成本管理;加强政府卫生投入的使用监督;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于推进公立医院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监督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五、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十二条中,专用基金的范围,取消了“修购基金”,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并规定“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由于医疗行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当前医疗事故及其经济赔偿不断加大,严重的医疗事故会造成当月的支出大幅增加,特别严重的事故及经济赔偿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进行,为此,“医疗风险基金”势在必行。而旧制度中没有进行医疗风险防范要求,缺乏抵抗医疗风险的内容。医疗事故经济赔偿在只有在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风险问题,也有违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新《医院会计制度》第五条指出“医院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比旧制度增加了会计报表附注。第九条明确了会计报表附注包应所括的内容,对于一些重要的财务内容、项目,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内容中加以补充和说明。对于会计报表内容,第八条指出“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有关附表”。比旧制度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现金流量表成为会计报表重要组成部份,它的重要性在于,分析医院医疗行为活动中现金净流量存在及潜在的问题,确保医院的现金流不出现问题。总体上看,新制度中财务报告体系较旧制度中财务报告体系相比,完善了医院财务报告体系,对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刚出台半年有余,我的学习和认识还是有限的,还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但我坚定信,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更符合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它的实施,必将有利于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控制、规范医疗行为、提高风险管理、完善运行机制、落实公益性核心,最终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第6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 会计制度; 改革; 理念

医院的会计工作主要针对经济活动,其会计水平高低与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运行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医疗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医疗机构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投资业日趋多元化,现有的医院会计理念及会计制度已经明显之后,无法满足医疗机构竞争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现有的会计制度与会计新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固定资产核算改革

  根据我国当前医院的会计制度来看,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主要通过计提修购基金的方式,但是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医院的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报废需要较长时间,在使用期间,由于损耗等带来价值的降低,但是过去医院的固定资产一直以原值形式反映,而无法获知其新旧程度,造成了资产的虚增。因此,会计制度的改革应加入“折旧”和“累计折旧”科目,用来衡量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并在会计报表中体现累计折旧。同时取消原有的“固定基金”及“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避免由于制度不完善而虚增资产,同时加设“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

2、 无形资产具体化改革

医疗服务行业作为高风险、高技术行业,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的专利及非专利技术、医院形象和信誉等方面。为了适应医院发展需要,必须加大与自身经济收益相关的科研项目,这笔费用比较大,如果不能资本化并在当期支出中反映出来,必将带来收支结余的失真,不利于当期财务成果的考核。随着医疗市场的全面开放,出现了较多合资医院,除了医院的设备、技术等可以合作外,良好的信誉也是优质合作资本,但是在当前医院的会计制度中却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具体界定,那么医院的核算中就无法具体操作,因此需加快改革,实现无形资产的具体化。

3、 管理费用核算改革

医院的管理费用主要产生于行政部门及后勤部门,并在医院所有业务支出中占有较大比例。在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医院的管理费用主要按人员分摊到“药品支出”与“医疗支出”中,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于准确计算医疗服务成本及药品成本,更不利于降低并控制成本。因此,医院可通过增加“财务费用”科目的形式,将医院的筹资及结算费用从管理费中分离,并将原有的“管理费用”中的列支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以及“其他收入”核算中的银行存款利息统一纳入“财务费用”科目中实行核算,取消原有的分摊管理费用情况。这样,在医疗及药品结余中即可如实反映实际结余状况。

4、 加设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主要从现金角度反映医院的实际收支情况,弥补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在权责发生制下不能完全反映的内容。目前,随着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财务活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医院的资金安排不合理,市场出现资金短缺或者经营困难问题,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例如,一些中小医院中,人均业务的收入水平并不低,但是由于缺乏合理安排,严重影响医院的建设发展,却出现药品采购资金短缺、职工工资发放困难等问题通过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既利于医院管理者及卫生主管部门从中了解现金收支状况,提高资金管理效率与质量。

5、 重视公益性资源监管

以我国当前医院会计制度来看,缺乏必要的公益类会计科目,更没有相应的公益性补偿机制。医院社会公益资源主要指政府的专项拨款补助、专项财政拨款以及医院专项资金等。一些医院利用公益性资源购买医院设备,实行医院建设活动等现象非常普遍,但是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却仅将以上内容借记为“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资金”,并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是计提为修购基金等方法处理。从表面来看,虽然可以保证财务成果的真实性,但是由于“累计计提”的确实,造成账面虚增,而是根据原始的固定资产提取一定比例的修购基金,必然造成相关项目费用的重复列支,造成财务记录及财务结果失真,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存在可能性。另外,在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缺少对社会公益资金的资本化处理,仅作为一般费用进行财务记录或者处理。因此,只有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加快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才能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具体方法分析如下:一方面,在增加“公益性会计”科目上,一是划分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性医院;二是在非营利医院的会计制度中,单独设立公益性支出与公益性收入。另一方面,在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创新设计上,一是取消原有的“专用基金”科目及“固定资金”科目中的明细科目,增加“累计提旧”科目;二是增设“公益性资本”科目与“财政专项支出”科目,区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

6、 逐步实现“医药分开”

在当前新药改中,明确规定逐渐取消药品加成现象,实现医药分开、不能接受任何药品回扣、探索全新医药分开途径等明确规定。但是以我国医院当前的会计核算来看,存在较严重的“药补医”现象,并出现医疗药品收支核算不合理,这样无形中带来了多开药、开贵药的现象,扭曲医院运行机制。另外,医院管理费用的分摊方式过于简单且缺乏科学严谨性,为了适应新药改中对医药分开提出的新要求,医院会计制度应有所调整:一是取消原有的“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二是增加与药事费用相关的会计科目,并进行核算规定;三是改变过去的以药养医现象,弱化医院的不正常行为及医生逐利现象;四是加快促进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第7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在就医方面,人们也从以前的重视价格转变为重视医疗服务水平。国家也一直致力于提高国家整体医疗水平,也出台了相关的医疗政策促进医院的发展。绩效管理是一个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绩效管理的改善。

一、绩效管理的涵义

(一)医院绩效管理的意义

绩效管理就是指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而参与到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中。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循环的过程,其中绩效目标的实现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医院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医院各部门、员工的绩效,从而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绩效计划的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才能更好的实施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上下级的及时沟通。才能将绩效管理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考核而制定相关的奖励激励机制,有利于绩效管理的稳定发展。而绩效结果的应用则更不能忽视,绩效结果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分配医院的人力资源,协调医院的工作。

(二)医院绩效管理的目的

面对新医改的出现。医院不得不进行一定的管理改革,以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医院要实现一些目标:

1.规范医院人员的工作态度。医院每一个人员的工作都关乎着病人的利益和健康。通过绩效管理规范医生的服务态度和方式,避免出现收红包、乱开药、开贵药现象。

2.树立医院一个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医院的存在不是以收益为第一目标,最重要的还是服务于人民。因此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医院的效率,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改善医院的社会形象。同时良好的社会形象也会为医院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3.不断改进医院的培训制度,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通过绩效管理,使医院升下级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这样可以使管理者更加了解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工作情况,从而制定更合适的管理方式和培训制度。

4.提高医院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中包括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可以对员工实施一定的奖惩,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清,不够重视

由于医疗形式的不断更新,先进医院的发展环境也愈加激烈,虽然很多医院为了提高医院的效率引进了绩效管理,但是普遍存在认识不清的现象。管理者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还存留在表面,认为它只是一个更好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手段,而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员工则更多将其与工资利益挂钩,因此出现了一些医务人员私自收红包的现象。这些都使绩效管理只是流于表面,并且浪费了医院的资源,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二)过于重视经济利益,绩效考核因素设置不合理

医院的经营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的医院在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都过多的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而忽视其他考核指标的存在。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医生与患者的交往很是重要,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注意对医生医德、医风、工作态度的考查,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的因素。患者在进行就医的时候就是希望享受到愉悦的服务态度和有效治疗方式,这些才是医院更应该重视的地方。绩效考核的指标太过单一,不利于绩效管理的实施。

(三)绩效管理中的信息反馈和沟通不及时

绩效管理的实施需要医院全体人员的参与,其中绩效管理的信息反馈和沟通也很重要。但是大部分的医院对于绩效管理的信息反馈并不重视,做不到全员参与。在绩效考核中,工作人员只能被考核,而不知道自己的考核情况。管理者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这样使得考核结果并没有被应用到实处。同时对于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错误并改正的人员,缺乏信息反馈,使得问题的解决也没有落到实处。

(四)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合理

很多医院都将绩效管理的考核结果作为工资发放的标准,但是这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医院业务工作也分轻重。有些职员的工作负担较重,工作时间长,而有些职员的工作相对就很轻松,如果仅是就考核结果作为唯一标准,就会使医院不同职位员工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长期下来就会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医院的工作效率,不利于医院的长足发展。

(五)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绩效考核的实施是由医院部分工作人员参与的,而且考核结果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根本利益。医院在进行绩效管理时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导致一些员工在进行考核时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是裙带关系,就给自己的考核结果作假,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从而规避一些处罚,或是获得一些奖励。一些优秀的工作人员却没有获得任何该得的收益,时间久了也不利于医院收集人心和提高工作效率。

三、改善医院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

绩效管理离不开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在绩效管理系统实施前,医院就应该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一个提前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到关于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运行程序,方便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医院也可定期开办一些精品培训课程对员工进行知识补充,或者定期举行一些绩效管理的小比赛,既可以增加知识又可以增加员工的兴趣。只有充分了解绩效管理,才能更好的实施绩效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

由于我国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医疗方面的投入较少,因此医院的发展十分有限。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可更好的提高医院的效益和效率。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在绩效管理后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才能更好的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医院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同时雇佣专业的绩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帮助员工解决关于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制定绩效计划的初期就要和员工保持联系和沟通,并且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到上级,以便上级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其解决。适当的监督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医院需要成立一个单独的监督小组来加强绩效管理的实施。对于监督小组的成员可以是来自医院的不同部门,这样可以达到资源的多重利用,监督成员彼此监督,也可以保证监督小组的人员不会。

(三)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考评体系

医院也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1.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增加考核因素。传统医院使用打分的方式来进行员工业绩考核,但是这种方式太过简单,可信度不高。医院可以采取平衡记分卡的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医院在设置考核体系的时候要先考虑医院各部门的服务特点和工作情况,并且再征集医院全体员工的意见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这样会使考核结果更加准确。

2.定义合理的绩效标准,不同的工作配备不同的考核方式。绩效标准的确定是绩效考核中的重要环节。工作业务分析明确员工的工作内容,而绩效标准必须与其符合才能更好地进行考核,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工作进行科学地搭配绩效考核方法。

(四)明确合理的考核周期

不同的工作都会有不同的考核周期,医院也要根据自己员工的工作情况制定合适的考核周期,例如周度、月度、季度或是年度考核,但是对于工作繁忙的时候最好进行周度或是月度考核,这样可以确保员工的积极性不会消退,同时也是了解员工工作问题的最好时机。短期的考核频度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适应于医院这种医务繁忙的工作状况。

四、总结

绩效管理是新医改政策下,医院探索内部员工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管理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管理工具,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以激发医院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最终提高医院的社会公益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这都是绩效管理环环相扣的作用。

作者:王心明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参考文献:

第8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药品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医药药品会计核算的变化及衔接处理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5日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活动而储存的、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是提供医疗服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重要手段。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的消耗占医院各种物资消耗的比重很大,对药品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药品的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药品会计因此为加强药品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药学部对医院药品主要是起到事前和事中管理,药品会计则起到了事后监督和核算的作用。

一、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背景

现在我国医院应用的会计制度是在1991年1月1日颁布的,由于深化医改、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及加强医药经济管理的需求,现行的医药会计制度已经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性。对于药品而言,现行的做法是药品收支分开核算,加剧了“以药养医”的假象,同时也不符合取消药品差价的趋势。因此,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迫切需要予以改革,财政部于2010年12月31日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核算的变化

为了核算反映医院的药品增减变动情况,医院会计制度制定了相应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不同的是新旧制度在某些核算上存在如下差别:

一是与药品相关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药品”、“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收入”、“药品支出”一级科目,但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原账中“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等一级明细科目,“药品”一级明细科目下再设置“药库药品”和“药房药品”两个明细科目,并按中药、西药和中成药来进行明细核算。另外,此次变化较大的一点是,将原制度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即完全取消“药品进销差价”此科目。再者,现有的“医疗收入”、“医疗支出”的核算范围也有所扩大,包括了原有的“药品收入”、“药品支出”,避免了“药品受人”、“药品支出”这类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收入”和“支出”,结束了会计账目上的“药品收支”的假象,这样使医院的会计科目在核算方面更加简洁明了,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更能真实反映医院业务收支的实际情况。

二是与药品相关的会计核算规定不同。原《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管理的原则是:“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新制度并没有单列一项对药品的管理原则,只是在制度中对所有的库存物资,包括药品、卫生材料等做了一项统一规定:存货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进行管理,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期进行盘点,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盘点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原《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药品按零售价进行核算,实际购进价与零售价的差额为进销差价。药库和药房都要核算药品进销差价,通常一家医院都会有西药库、中药库、西药房、中心药房和中药房,这样就会导致药库和药房都要计算统计药品进销差价,此外,月末按当月药品销售额和药品综合加成率(或综合差价率)计算药品销售成本。计算药品综合差价率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有时候还需要开发相关的软件或公式来计算,这样不仅工作量比较大,还经常容易发生混乱的现象。新制度下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直接以药品的进价进行核算药品的出入库、领入和发出,而药品的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将会体现在医疗收入中的“药事服务费”明细科目中,这样可以直观地反映药品的来龙去脉,简化了月末核算药品销售工作,改变了现行药品“以药养医”的假象,符合现行医改的要求。

三、药品会计核算变化采取的衔接处理

在执行新制度前,药品会计需要会同药学部先对本单位药库、药房的药品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和核实,对于清查出来的药品盘盈、盘亏、毁损,要按原制度规定处理完毕。由于新制度未设置“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所以需要进行相关的衔接处理。另外,还需要药库、药房信息系统予以调整,在每月的药品进销存报表及库存报表增设“购进价”栏目,药学部上报给财务部门的药品财务报表格式更明晰。现主要将药品会计核算变化会计上应采取的衔接处理介绍如下:

将原账中“药品”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贷: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作为减项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其中,结转“药品进销差价”是最为关键和复杂的,现具体的处理如下:

第一步,计算差价率

西药差价率=西药差价/(西药库余额+门诊西药房余额+住院西药房余额)

草药差价率=草药差价/(草药库余额+门诊草药房余额)

第二步,计算药品成本

西药库药品成本=西药库余额×(1-西药差价率)

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门诊西药房余额×(1-西药差价率)

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住院西药房余额×(1-西药差价率)

草药库药品成本=草药库余额×(1-草药差价率)

门诊草药房药品成本=门诊草药房余额×(1-草药差价率)

第三步,计算药品进销差价

西药库进销差价=西药库余额-西药库药品成本

门诊西药房进销差价=门诊西药房余额-门诊西药房药品成本

住院西药房进销差价=住院西药房余额-住院西药房药品成本

草药库进销差价=草药库余额-草药库药品成本

门诊草药房进销差价=门诊草药房余额-门诊草药房药品成本

第四步,结转药品进销差价

借: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药品-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西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草药

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住院药房-西药

贷:药品进销差价-西药

-草药

经过“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的结转之后,原制度下的“药品”和“药品进销差价”将无余额,实现了新旧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

主要参考文献:

[1]黄艳蓉.完善药品的会计核算,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12.6.

第9篇:新医院会计制度范文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多方面财政管理也在渐渐发生变化,其中对于医院的会计制度的改革也是人们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新医改的推出,要求医院在各方面都要做出改动,这样高标准的要求使得医院旧制度中许多的地方都要进行修改,为了适应新医改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也会发生变化,本文就针对新医改在医院会计制度中的适用范围、会计制度受新医改的影响,对新医改会计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医院;新医改;会计制度

一直以来,对于医院的管理采用的都是比较旧的管理制度,而这些陈旧的管理制度,已经渐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了,所以,国家推出了新医改,用于对医院管理的改革,新医改的推出使得医院管理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其中,特别是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因为涉及到大额的医疗费用,所以一直是让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医改的推出,会对医院会计制度产生哪些影响呢?本文就对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新医改会计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1.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有限我国所推出的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一直都是:我国所有独立核算的属于公立的医疗机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非公有制医疗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机构的管理却并没有准确的规定,这使得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会计制度是由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财务准备以及我国医院经济运算特点相结合所产生的,通过近几年的实行,这种会计制度使得医院的财务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对医院的管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有限的适用范围,即使是十分好的制度也没有办法实践到我国的非公有制的医院中,只能在规模较大的公立医疗机构中实行,于是那些小型的医疗机构的管理还是十分的混乱。

2.新医改对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影响新医改的意义就是,由政府引导公立医疗机构向社会性的医疗机构转变,这样的转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医护人员的利用率。但是,由于医院会计制度对社会医疗机构有限的适用范围,所以,当公立医疗机构向社会性医疗机构转型后,容易出现对新的会计制度无法适应的情况,且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之后对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新医改使得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二、新医改对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

通过新医改可以看出,医疗制度一直以来都坚持以公益性作为基本原则,但是对于医院会计制度而言,公益性的原则就是一个十分大的挑战,由于会计制度中并没有设置关于公益类的会计科目,对医院公益方面的信息没有呈现出来。所以医院要实行公益性的制度,就需要在会计方面针对公益性建立相关部门,对医院所有公益性的信息、资料做出整理和记录,其实,在公立医院中常常会出现需要帮助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而设立公益性的支出和补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这样性质资金的流动方向也是需要人员进行管理的,然而对于这样资金的管理并没有具体的制度,很容易导致医疗机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三、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完善科学的会计制度针对新医改的要求,应当推出一份新的、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医疗机构的会计制度,这份会计制度要能够满足现在的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后的公立医疗机构及非公立的医疗机构的要求,要在新医改的基础上,对医院的会计制度进行修改、扩大,让医院的会计制度能够得到完善和扩大适用范围。

2.规范核算方式与医疗机构相关的企业十分的多,也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药品、医疗用品等,但是,每一家企业都有不同的核算方式,对医疗机构的会计制度而言,这样杂乱的核算方式导致医院的资金核算也变的十分困难,容易造成医疗机构的亏损,对医院的管理也十分的不利。所以需要一份规范的核算方式,统一与医疗机构相关产业的核算方式,可以为医疗机构的会计制度带来很大的便利,也可以减少医院方面的亏损。

3.体现公益性原则虽然我国医疗制度一直都是坚持以公益性为基础来实施,但是由于没有详细的规定,导致制度中的公益性原则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新医改和政府的引导下,要以公益性为基础将公立医疗机构向非公立医疗机构转变。对此,应当在会计制度中设置专门的公益性科目,针对医院的公益性的资金流动进行设计,对每一次的公益进行记录,对公益性资金的使用进行探讨、管理,将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中公益性存在的问题解决,充分体现医院制度中的公益性。

4.建设完善医院成本及投资的核算体系为了科学的管理医院的资金,就要对医院成本、投资方面建立完善的核算体系,让医院财务工作人员有了明确的核算概念,对所有成本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成本进行一一核算,这样可以保证医院财务的准确性,减少医疗机构的亏损。对投资的核算体系,需要医疗机构有意识地将各种不同的投资方法分开,对不同的投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不同投资内容的资金进行分开管理,分开计算,有利于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的完善。

四、总结:

为了跟上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对于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着,新医改的推出就是对医疗机构改革所迈出的一大步,新医改要求的公立医院的转型,对医院一直以来的会计制度产生了一些影响,从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到新医改对会计制度内容上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并对完善医院会计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程瑞娟.浅谈新医改及其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4,05:266.

[2]王艳敏.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影响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