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相径庭范文

大相径庭精选(九篇)

第1篇:大相径庭范文

巧改一字,真情毕现。国务院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谈及中国与东盟关系时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多栽花,少栽刺’,在这里我想说,我们要‘多栽花,不栽刺’,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总理把中国古话“多栽花,少栽刺”改成“多栽花,不栽刺”,这一字之改体现了他对中国和东盟合作的真诚和用心,更表明了他对于维护和发展与东盟睦邻友好关系的高度重视。正如总理所言“多栽花,不栽刺”,中国与东盟应努力减少分歧,夯实信任基础,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只要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在各领域积极寻求新的利益结合点、合作着力点,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一定会枝繁叶茂,花团锦簇。

妙改一字,境界全出。文化老人饶宗颐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记者称饶老为“大师”。饶老听了打趣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大师”这个称谓在当今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成为一顶廉价的帽子,被学术混子们争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真正的文化人应该对这种虚名抱有藐视的心理,他们的价值在于为文化传承做了多少贡献,而不是体现在一个虚名上。饶宗颐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说,“‘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他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和某些文化人“坚辞”大师之后又“退让一步”默认大师不同,饶宗颐以孩童似的天真语言,将一个本来就很简单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实该让那些有大师情结的人羞惭不已。“大师”与“大猪”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对比之下境界高低立判。饶宗颐的“大猪说”实是对持续高烧数年的“大师热”的一次含蓄幽默的批评。

认错一字,丢失乌纱。清朝末年,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有一个原湘军的下级军官,姓武,性情憨直,作战勇猛,左宗棠举荐他任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令。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有一次逢县考,上级发下试题,他为了保密,将之藏在自己的靴筒里。临考当天,却忘记试题藏在哪里了。他手下人说,请老爷回忆一下,或许能想起试题内容来。他想了想说:“我只记得有一个‘马’字。”由于当时考试内容都以《四书》为准,手下人就翻遍《四书》,找出了“至于犬马”“百姓闻王车马之声”等几条,他说不对,“马”字是最前头一个字,手下人于是又翻到“马不进也”,他又说字数不够。后来有一差役说,请老爷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他才猛然想起试题藏在靴筒里了,忙找出来,众人一看,却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来此事传到总督府,左宗棠觉得自己用人不当,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焉作马时马当焉,恰似当年跨马前。冲锋陷阵猛于虎,何必荐其弄笔尖。于是罢了他的县令,将其又调回军中去了。

写错一字,自讨没趣。民国时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声势煊赫。他的一个堂叔,前清秀才出身,在家无业,到济南找他谋个差事养家糊口,他满口答应,立即写了手令,连同其叔的登记表装入封袋,命人送交秘书长速办。秘书长拆封一看,大吃一惊,立即派人将老头抓捕关押在军法处。一个多月后,韩复榘召开军政会议,坐在主席台上东张西望,问秘书长:“××老太爷怎么没来参加会议?”秘书长说:“老太爷关押在军法处还没放出来哩。”“混蛋!”韩复榘大发雷霆:“谁把老太爷抓起来的?”秘书长随即取出韩的手令,韩复榘一看,便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不明明写的‘派军法处’让他当秘书的吗?你们为什么抓他?”秘书长小声说:“‘派’字是三点水旁,您这写的是提手旁,写成‘抓’了。”韩复榘眼一瞪说:“干什么事不要用‘手’呀!快去请老太爷来开会!”韩老头被放出来后闻知此事,一肚子鸟气,半天无语,提笔写了一首诗:一纸公文“派”作“抓”,小爷无故坐军法。若教留在济南府,“手令”来时定吓煞。写好后往韩复榘桌上“啪”地一放,袍袖一甩回老家去了。

添加一字,巧妙讽刺。土地革命时期,赴湘鄂西开辟根据地,历任要职,功勋卓著。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指使一些报纸造谣,经常刊登“被活捉枪毙”一类的新闻。有一次,长沙某报奉命刊登《匪首昨被活捉枪毙》的“快讯”,报社对此种造谣惑众的卑劣行径早已反感,但迫于压力,又不能不登。在发稿时,一位编辑在标题中的“被”字前面加了一个“又”字,当局派人来审查,一看标题是《匪首昨又被活捉枪毙》,检察官气得吹胡子瞪眼,兴师问罪。主编说:“本报已奉命登此‘新闻’好几次了,这次若不加‘又’字,人们骂我们一贯造谣,今后报社怎么办下去?”检察官十分尴尬,不准报纸出版。此笑话一传出,人心大快。

第2篇:大相径庭范文

退休时,范阿姨被发现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为此,她在医院接受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出院时,医生关照她务必每天服用华法林,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没想到,范阿姨服用华法林的剂量调整过程实在大费周折,别的病人每天服用一粒,凝血功能就能达标,而范阿姨从每天一粒的初始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至加到每天两粒,凝血指标依然不够理想。医生说,这种情况需要检测一下基因,然后,在检测结果基础上再调整药物使用剂量。范阿姨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同样都是服A法林的病人,怎么吃药差别这么大?难道基因会影响华法林的用量?

人体各处都有血液或快或慢流动。正常的血液要求凝血和抗凝功能维持动态平衡,这个动态平衡除了要求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正常之外,还有赖于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以及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对于健康人而言,血液凝血和抗凝功能维持动态平衡,但对于某些疾病状态,如像范阿姨这样植入人工机械心脏瓣膜者就需要抗凝治疗,让凝血进程稍微变慢一些。

华法林:用药剂量要求苛刻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使用的口服抗凝药中,华法林是最常用的维生素K拮抗剂,起效缓慢而持久,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可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房颤动等的血栓发生。但是,华法林的有效治疗窗非常狭窄,服用时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也就是说,使用华法林时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剂量非常苛刻,稍微多一点儿会引起出血,早期可表现为皮肤瘀斑、紫癜、牙龈出血、鼻衄、伤口出血经久不愈、月经过多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威胁生命;而用药稍微少了呢,又没办法达到延长凝血时间的治疗目的。因此,每位服用华法林的病人都必须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以此调整适应自己的最佳药物剂量。

简洁明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临床上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有很多种。其中,最简洁明了的是国际标准化比值,其缩写是INR。这个比值使得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得的结果具备可比性,而且操作方便,只要从指尖或静脉采取少量血液,检测血液凝固时间,就能得出INR值。INR值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越长。服药之后,如果INR低于2.0,就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凝疗效。但是,如果INR值非常高,则有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风险。健康成年人,INR值大约为1.0。静脉血栓病人的INR值,一般应保持在2.0~2.5之间;心房颤动病人为了避免血栓形成,应将INR值保持在2.0~3.0之间。当INR值高于4.0时,提示血液凝固显著延缓,有可能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甚至导致死亡。

检测基因:个体化调节剂量

第3篇:大相径庭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一)中等职业学校家庭教育现状

1、学生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被淘汰的群体,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是没有通过中考直接升入中职学校,这些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薄弱;行为有偏差或者心理有偏差,更有甚者是思想品德存在缺陷。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职业学校担负着教育的重任――要将他们转化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合格建设者。但在转化“后进生”上,我们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往往教育效果令人失望,我们也常常反思,如何有效教育这些“特殊”的学生。

2、家庭教育现状

家长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指导。在高一新生入学初期,我们分别在学生和家长两个层面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大部分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

3、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困惑

困惑一:学生生源区域广。我校是一所市属职业学校,面向全省招生,也有少部分为外省学生,学生生源分布广而杂的特点,给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制约。困惑二 :家长层次差异大。职业学校学生家长的素质和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家庭环境、家长教养方式及家长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

二、研究策略: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途径与实践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家庭教育指导与研究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如果方法不当,后果往往很严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因此家校沟通是教育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原则

实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中实施的原则主要为: (1)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生发展观,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树立教育信心;(3)帮助家长学习家教知识,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4)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5)建立密切的家校联系制度,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6)“身教重于言教”, 教育家长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孩子作出良好示范;

(三)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与实践

途径一 :学校重视 ――办好“家长学校”,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家长学校”是职业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我校在郑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近几年来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从学校、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开展实施家庭教育指导途径。途径二:发挥家长教育资源――实施“家长委员会”制度,成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载体。和谐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合力协作,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是家长和老师交流的纽带。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网络化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各方面的作用是构建和谐教育最为有利的举措,注重学生专业发展,更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推行家长委员会制度,使之成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载体。途径三:个案帮扶――坚持开展特殊家庭学生家庭教育跟踪指导。职业学校学生在行为规范上,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何指导家庭特殊的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成为一直困扰和丞待研究的课题,经验和研究表明,特殊学生的成长与其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在开展帮扶教育前,充分做好个案研究,了解特殊家庭在家庭教育环境、观念、方式、途径等存在的问题,了解家庭教育对问题学生出现心理行为异常起到何种程度的消极作用,分析并形成学校教育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在具体操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六个环节――认定明确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现状;收集整理该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详细信息,进行家庭教育追踪指导;进行家庭教育现状诊断分析,理清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帮扶教育跟踪的切入口和问题的焦点;形成帮扶优化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策略和具体操作途径;实施特殊家庭学生个案帮扶跟踪的策略指导;及时总结与反馈评价实施帮扶效果,对特殊学生的成长变化进行科学评价分析,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效果做好客观评价。

三、研究与实践后记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工作,是通过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的工作。孩子、家长和家教指导者是构成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基本要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和家长的不同, 而成为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指导;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也因为其工作对象与工作性质而成为职业学校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可见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意义重大,在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中,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反思有以下二点:

(一)面对一群“特殊”的学生,我们需要付出爱心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旨在教育帮助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从“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性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不仅生理发育走向成熟, 而且思维方式、人格特征、道德品质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逐渐树立,他们要在这一时期为独立步入社会大量吸收和储备知识和技能,完成社会化并选定职业发展方向。发展心理学指出高中时期“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困难时期, 因为经常会有一次又一次的转折发生。”职业学校学生与其他同龄的学生也有不同。因为个人发展不是很顺利,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不很成功,许多人反而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行为。

第4篇:大相径庭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性教育途径; 实效性

1 问题提出及数据来源

当前,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应该以什么途径进行性教育才是有效的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因为性存在隐私性和个体独特性,最好的性教育途径应该是家庭教育。也有人认为,性教育应该是系统的科学教育,应该纳入到学校教育,以保证性教育的科学性。现有的研究仅从各种途径的纵向比较进行研究,证实进行了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实际效果,但到目前为止鲜有研究证明什么途径的性教育效果最好、更符合学生实际和当前我国的国情。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青少年的性教育就难以继续有效和深入的开展。

性教育途径主要有家庭性教育、学校性教育及社会性教育三种。社会性教育的组成元素比较复杂,本研究中我们主要了解可以有效控制的家庭性教育、学校性教育的实效性。为了真实了解当前我国青少年不同性教育途径的实效性,我们确定了是否接受过性教育(从未接受、接受过性教育)为自变量,其中接受过性教育的又分为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综合性教育(接受过家庭性教育又接受过学校性教育)三种。为表述方便,后面分别简称为仅家庭、仅学校、综合。根据我们对性教育的界定,其实效性从青少年性知识储备、性心理状态、异往、亲子关系四个维度进行考察。

因为当前在我国青少年性教育还仅是少部分学校和家庭进行,为了有效地了解不同性教育途径的实效性,我们在四川省选取了已开展性教育课程的10所初中,随机抽取了初一至初三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91份,回收率94.6%。其中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占8.57%,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占8.04%,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占37.12%,接受过综合性教育的占46.27%。

2 数据与论证

2.1 综合性教育能有效提高青少年性知识的储备量

2.1.1 综合性教育有效提高青少年对自己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的了解 青春期到来时,对于自己的第二性征(指女性发育、男性喉结、声调变化等)发育情况的了解与认识是青少年科学正确应对青春期变化的重要保证,因为其认识和了解水平既影响青少年的性生理健康,更影响其性心理健康的发育。

表1数据显示,是否接受过性教育的青少年在了解自己第二性征发育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r = 0.000),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对自己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了解要远好于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30%从未接受性教育的同学“不知道”自己的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接受过性教育的仅为14.30%,两者相差1倍多。

在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中,接受过综合性教育的同学有12.88%“不知道”自己第二性征发育情况,仅接受过学校性教育的为15.60%,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为16.55%。可以看出,在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中,综合性教育的情况最好,学校性教育其次,家庭性教育的情况最差。

2.1.2家庭性教育在帮助青少年掌握月经和遗精知识的效果最差 月经和遗精生理现象是青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其相应科学知识的储备是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的重要保证。所以早在1963年,全国医学科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理当时就指出:应该在男孩首次遗精和女孩首次月经之前,把性知识教给儿童青少年,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表2调查数据显示,在青少年来月经或遗精之前让他们了解相应知识上,综合性教育途径发挥作用最大,只有10.02%的同学“不了解”,而从未接受性教育的同学“不了解”该知识的达到三成多。在帮助青少年进行该知识储备上,同样综合性教育效果最好,仅学校性教育次之,仅家庭性教育最差。

2.1.3 接受过综合性教育的青少年能较好掌握性安全知识

对于“什么时间发生最容易让女性怀孕”的问题,是否接受过性教育的青少年正确率呈显著差异(Pr=0.000

在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中,接受过综合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的正确率最高,都达到了77%,而仅接受家庭性教育的同学正确率为55.38%。两者相差达到了22%。

表4调查数据显示,对“月经延迟没来是怀孕最明显的征兆”知识的掌握,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仅有23.84%,比接受过性教育低44%(67.74%)。在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中,不同途径性教育对他们在该知识的掌握上影响呈显著差异。仅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同学对该知识掌握达39.73%,接受过学校性教育或综合性教育的同学分别达到69.20%、71.38%,相差达三成以上。

人工流产是女性非意愿怀孕后一项十分必要的安全措施。表5数据显示,正确选择三个月是女性在怀孕后最佳人工流产的时间的同学,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仅有20.65%,接受过性教育的达到58.12%,可以看出,该项知识的掌握与是否接受过性教育呈统计显著相关(Pr=0.000)。在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中,综合性教育的效果最好,正确率达到61.11%,仅接受家庭性教育的为37.67%,两者相差近三成。

青少年婚前最大危害在于感染艾滋病等性病的机率增多,未婚怀孕、人工流产对女性带来生理与心理的伤害,未婚妈妈所产生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环境的开放及观念的转变,青少年婚前的发生率明显增多。据胡珍等(2007)在四川省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7%中学生与异性发生过行为[1]。罗纳等(2006)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中所作现状调查显示,有5.8%的中学生发生过行为,到目前为止与1名发生过的占其中的66.7%,与多人发生过的占33.3%,18.5% 的学生报告曾经怀孕或使别人怀孕[2]。要减少婚前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危害,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性道德、性责任教育,让他们自觉拒绝婚前;二是要给予他们必要的性安全知识,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将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些知识包括什么时间发生最容易让女性怀孕、对怀孕征兆的了解、最佳人工流产时间等。

这些性安全知识的缺乏使得青少年在面对性问题时伤害是巨大的。据青海新闻网报道:一名17岁少女一年3次怀孕做人流;一名18岁少女怀孕5个月自己竟然不知;一名16岁少女怀孕9个月一直呕吐不停,其母竟误以为女儿胃不好,让孩子不停地吃胃药,结果直到临产方才发现。由于懵懂和无知,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常常偷食禁果,致使怀孕、人流现象屡屡发生,这是少女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哀[3]。所以教育者应该让青少年储备性安全方面的知识,在不能完全阻止青少年发生婚前的情况下,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前面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三方面的知识储备上,性教育确实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相比而言,家庭性教育的效果最差,综合性教育的效果最好。

2.2 学校性教育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效果远好于其他途径的性教育

2.2.1 学校性教育能让更多青少年正确对待初次月经或遗精的现象

青少年在青春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性生理的发育引发的性心理困惑或问题。这些困惑或问题更多是由于对性生理现象缺乏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所致。现有的研究及实践表明,只有通过科学的性教育,在青少年性生理发育之前让他们科学的了解相关知识,才能保证其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本次的调查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见表6):接受过性教育与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面对初次来月经或遗精时的心理状态差异显著(Pr = 0.000);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有43.28%感到担心或害怕,比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高15%(28.97%)。

在接受不同途径性教育中,仅接受家庭性教育的同学面对初次来月经或遗精时心理状态表现最负面,感到“担心、害怕”的人达到38.46%;仅接受学校性教育的同学有23.12%,比前者低15%。而综合性教育居于两者之间,有31.84%的同学表现出“担心、害怕”。

2.2.2 学校性教育使青少年在后的心理状态更为积极 青春期以后,随着意识的增加,青少年性能量不断积累,需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加以渲泄,许多青少年选择了的方式。金赛在《金赛性学报告:男人篇》中说:对任何一个社会阶层的大多数男性来说,是青春期初期最主要的性释放途径,并在此期内达到其频率的最高峰。在本次调查中,有过行为的同学达到21.73%。可以看出,是青少年在青春期时一种常见的,但是传统观念和社会中对的误解,使得青少年发生行为后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负面的自我道德评价,对性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所以必须通过教育,让青少年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观念,保护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表7数据显示,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在后心理反应比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积极,认为“正常”达到64.72%,而后者为58.33%;持“害怕、后悔、内疚”负面情绪反应的前者高于后者。

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中,后认为“正常”的情况分别是:接受综合性教育的比例最高达67.50%,其次是仅接受学校性教育为63.33%,最后是仅接受家庭性教育。但最为负面的情绪体验上,持“害怕”情绪的仅接受学校性教育最低,为7.33%,然后是综合性教育和家庭性教育。

从上述结果看,学校性教育对减少青少年极为负面心理反应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综合教育,最后是家庭性教育。从理论上来说,综合性教育的效果应比学校性教育好,但这里却出现相反的情况。分析认为,性心理的发展不仅受知识掌握的影响,更重要是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者观念的影响。综合性教育既包括学校性教育,又包括家庭性教育,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性知识的缺乏、错误及性观念的问题,特别是在问题上表现的较为暧昧,给了青少年一些错误知识及观念,而对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而这种负面作用会和学校性教育发生矛盾,从而影响学校性教育的效果,所以使得既接受家庭教育又接受学校性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效果却低于学校性教育。

2.3 性教育对青少年异往的影响

2.3.1 学校性教育使得青少年在面对异性情感时更加理性

表8、9数据显示,在是否会主动向中意的异性表达情感问题上,学校性教育对于男生的影响较为显著(Pr = 0.0070.05)。而在拒绝中意异性表达时,学校性教育对于女生的影响较为显著(Pr = 0.0300.05)。

分析认为,在对待异性情感时,男生本来表现的较为冲动,“敢作敢为”,既敢于主动表达,又敢于拒绝;而女生则表现的较为含蓄、理性。而当前学校性教育在对学生异往过程中,倡导在表达情感时要含蓄、理性,在面对他人的情感表达时,要勇于说“NO”。所以在主动向中意异性表达情感上,学校性教育对敢于主动表达的男生有显著效果,让他们减少冲动行为,较为理性。女生本来就较为含蓄,所以变化不大。而在拒绝异性情感表达上,恰好相反,使得含蓄的女生变得勇敢。

在不同途径的性教育中,学校性教育对青少年正确处理异性情感的影响作用最明显。仅接受学校性教育和综合性教育的男生在面对有好感的异性同学时,分别有10.93%和15.92%的同学选择“会”,比从未接受性教育的同学低10%(23.94%)。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男生会主动向中意异性表达情感达到28.57%,还高于从未接受性教育的同学。分析认为,当前许多家长在观念中认为在异往中男孩子应该主动,男孩子不怕出事,女孩子应该矜持,家庭性教育在这个问题上男女有别,使得接受过性教育(家庭性教育)男孩子在异性情感表达上不仅没有更为理性,反而更为主动。而在拒绝异性问题上,父母和学校的理念较为一致,所以明确表示会接受中意异性的爱慕上,仅接受家庭性教育的女生有3.96%,为最低,综合性教育的为6.96%,仅学校性教育为7.09%。

2.3.2 综合性教育在规范青少年异往尺度的把握上较有成效

许多专家认为,青少年异往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陈一筠认为青春期正常异往的磁场效应能带来诸多好处:使少男少女完善个性,取长补短,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和提高自己的约束力。但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反对青少年异性之间交往,甚至千方百计阻挡他们交往,究其原因主要是怕他们把握不好交往的度而出现越轨行为等问题。

表10数据显示,有68.55%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能将男女同学之间最大限度的行为限制在“肩并肩/手拉手”正常的异往行为中,比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多10%(58.28%),而更亲密的“拥抱/亲吻/抚摸”甚至“其他”行为却在从未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中认同度较高,达到四成,远高于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可以看出,性教育能帮助同学们处理好异往的尺度。

至于不同途径的性教育对于青少年在交往尺度的把握上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Pr=0.424>0.05),但从比率上可以看出,综合性教育的效果还是比仅接受学校性教育或仅家庭性教育的效果要好。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教育途径与青少年对中学生发生行为的态度呈显著差异(Pr=0.024

2.4 家庭性教育更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

为了了解性教育对青少年与父母亲子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从“你会向父母说你特殊的隐私或心里话吗?”和“你觉得父母对你关心吗?”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表12数据显示,接受过父母性教育的同学(包括家庭性教育和综合性教育)会向父母说特殊的隐私或心里话显著多于没接受过父母性教育的(包括从未接受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Pr=0.000

表13数据显示,接受过不同途径性教育的青少年在评价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r=0.030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看到,父母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后,他们会积极和父母谈心里话,愿意和父母沟通与交流,同时孩子更认为父母关心自己,亲子关系会变得融洽和谐。

3 结论与思考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实了性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显著效果。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在三种不同途径的性教育中,综合性教育的效果最好。

3.1 综合性教育的效果要好于单纯的家庭性教育或学校性教育

性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包括性知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多层次内容。家庭性教育基于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和长期在一起生活的经历,可以满足不同青少年的个体需要,使父母们具有承担性教育的特殊优势。与学校里讲课或社会上办展览相比,家庭性教育则灵活得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也不受场合与形式的限制,既可以有准备、有针对性的,也可以自然的因势利导。家庭性教育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更易见效的。但家庭性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科学系统性,加之父母在科学性知识的占有和教学方法、观念等问题的制约,使得当前我国家庭性教育的效果较差。本次调查结果已可以看出,家庭性教育在三种性教育途径中效果最差。学校性教育具有系统性,教师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科学系统地进行性教育,同时老师作为一门科学在课堂上讲解,可以避免谈性而带来的尴尬。学校性教育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普及性,受众面较广,还可以有效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但是单纯的学校性教育却缺乏照顾学生的个体性,因为性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每个个体性生理、性心理发育的时间和所面对的性心理问题有较大差异。

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既提高了性教育的科学系统性、普及性,又能照顾每个人独特性。从本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充分看出,不管是青少年性知识的占有,还是在对异往的处理,综合性教育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都好于单纯家庭性教育或学校性教育。

3.2 家庭性教育必须和学校性教育保持一致,协调发挥作用

综合性教育要很好发挥作用,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必须保持一致,学校老师和家庭在性知识传授、性观念引导、的指导方面必须保持统一,如果出现矛盾,不仅不能促进青少年性健康成长,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在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性教育对青少年性心理的影响上,单纯学校性教育的效果还远好于综合性教育,具体原因是由于家庭性教育给予青少年负面的信息,导致了与学校性教育的冲突。所以学校在开展性教育时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可以适当举办家庭性教育课堂,在性知识、性观念等方面给家长相应的指导,以保持家庭和学校的统一。

3.3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家庭性教育的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性教育的青少年在性知识储备、性心理发育、正确处理异往方面要远好于未接受性教育的。但是在接受了性教育的青少年中,相应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在性知识的储备上,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中还有14.30%的人不了解自己的第二性征发育情况,13.85%的同学在月经或遗精之前不了解相关知识,能正确掌握性安全知识的同学也仅占6成左右;在性心理问题上,接受过性教育中有3成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状态。可以看出,我国当前青少年性教育的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必须通过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性认识能力和性教育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其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珍,等.孩子们已经开始行动――四川省中学生状况调查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5):12.

2 罗纳,等.海淀区中学生现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5):371.

第5篇:大相径庭范文

从教学方式来看美国的大学教育特别重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效果,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相当重视潜移默化的隐蔽教育的作用,重视学校生活环境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而且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和寓教于乐。一方面,他们将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渗透到大众传媒和社会环境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他们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让大学生参加各种社区服务、社会服务,提供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和公民意识。而我国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大纲、教材、课时都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学校缺少自主性,课程也缺少丰富性和张力。并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讲授多、灌输多,让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去体验品味、化为主体内在自觉的少。虽然教育部和许多大学校长也呼吁和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一般号召和形式主义的多,实际效果少。从总体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二、社会教育的比较

中美两国都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都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途径。美国大学注重学生课外活动在德育中的作用,学生活动中心经常举办报告会、文娱活动等;他们还将华盛顿纪念堂、国会图书馆、国会大厦等一系列公共教育设施免费向全民开放,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议会、市政府等机构,强化国家理念并鼓励学生向出色的先辈们学习,并借助宗教途径对学生实施渗透,利用宗教文化特色“屏蔽”其阶级性。我国大学的校外实践活动和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内容涉及科技、文娱等多个方面;强调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社会服务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也免费向公众开放了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烈士陵园如南京中山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杭州西湖等,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但我国高校活动的政治性和阶级性非常显著,而且很多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家庭教育的比较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比较民主平等的。美国人普遍认为,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美国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地位平等,家庭氛围中民主气息非常浓厚,父母和子女之间经常通过民主沟通的方式交流思想、解决问题。中国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认为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成才起到基础性作用。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古语云:“家之正则国之定”“家和万事兴”,家庭教育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家庭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现在的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是家庭的重要问题,不过,重智育轻德育、重管教轻沟通、重功利轻责任都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长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智力教育而不是思想品德教育,只重视成绩而不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这都不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在西方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都是自由平等,子女作为家庭一员,拥有与父母同样的权利。西方的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事情,从不强迫孩子,对孩子的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关系,相对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多与孩子沟通,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四、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6篇:大相径庭范文

1.1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宣教。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为产妇制订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线,实施整体系统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组长成立教育小组,将术后重点时段和重点护理内容相结合,共同制订符合临床路径要求和具有专科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有计划、连续、动态的健康教育,并采取以产妇和家庭健康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方式。科主任和护士长按照计划的时间进行检查,了解计划的实施情况和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未完成的计划进行及时督促和补充。

1.2观察指标

(1)观察产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导尿管后自主排尿及术后4d内胀痛情况。(2)新生儿喂养从是否母乳喂养、喂养有效性及是否按需哺乳3方面评价;新生儿生活照料从更换尿不湿、脐部护理知识了解、穿衣照护、对二便的观察和判断4个方面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价。(3)出院前进行综合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我院制订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问卷成绩≥90分为满意。

1.3统计学

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表1 2.2两组产妇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术后4d胀痛情况的比较,表2

2.3两组产妇及家属在术后2d内新生儿喂养及生活照料掌握情况的比较,表3

2.4两组产妇、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的较对照组65例,满意57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87.7%;观察组52例,满意51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家庭式产房是将待产室、产房和休养室合为一体的一种新的产科模式。家庭式产房的出现为孕产妇提供了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又融汇了全新的人文关怀理念。我院VIP产科,一位产妇入住一套产房,在医院享受家庭式的生活,方便家人照护的同时,通过家人,尤其是丈夫参与生育及新生儿照护过程,既给予产妇最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又给丈夫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让他深刻体会到母爱的来之不易,不仅可以提高对妻子的关爱,也可促进其责任心和责任感,是一种非常好的生育模式。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分娩及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小儿照护知识不断发展和更新,产妇及家属更加需要专业而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在VIP产科,由于是家庭式产房,家属有时会因观念和知识的陈旧,成员之间在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程度上有所不同,常会发生观念的冲突,甚至争吵。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需要家庭支持、经常的指导,以及适宜的环境和心态。

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源于家庭成员的不支持。健康教育路径以术后重点时段和重点护理内容相结合,既循序渐进,又不断强化,增加了可信性、有效性和执行性,并以产妇和家庭成员为宣教单位,化解家庭成员间因对产妇和婴儿的照护所产生的矛盾,有效改善产妇对喂养知识及操作技巧的掌握,促进家庭和谐,建立良好的产后康复及小儿养育习惯,也促进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健康教育路径既规范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又提高了健康教育成效。剖宫产及产后康复、婴儿喂养,不仅是产妇个人的事情,更涉及到整个家庭。健康教育路径更能适合家庭病房的需要,更有针对性、时效性、连续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强,避免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及重复性的弊端,同时避免了护士因工作忙、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及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

第7篇:大相径庭范文

【关键词】 别墅区 景观设计 庭院环境 景观营造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tic project, the private courtyard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residence. How to build a better landscape becomes a new field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space and the factors of landscape garden, this paper discusses preliminarily the landscape design.

随着别墅项目的开发,私家庭院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品味的展现,好的庭院设计,不仅与建筑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同时也满足居家所需,舒适又情趣,表现出特有的精致感。

众所周知,庭园造景不同于公园和花园,它大多是处于建筑限定的空间之中,视野范围小,背景条件差,大部分是一些小型人工景象,因此,应注意空间的比例尺度,以及各处的观赏角度和距离。同时,为了要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如聚散、休息、户外活动等,一般来讲,小庭园宜聚,大庭园宜分,以加强景深和层次,达到个性突出,小中见大的效果。

因此简单来讲,庭园造景设计应从环境设计和功能设计两方面着手,明确功能之后,结合建筑形式、环境特点、庭园气氛、空间布局等来进行景观设计。功能空间布局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主景的创造在主题和内容决定之后,首先要考虑主景的表现形式和主景放置的位置,一般要求放在庭园空间的视线焦点处,即构图的重心。

2.庭园景观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根据空间的大小、层次、尺度、景物、地面状况和建筑造型等进行组景,使庭小不觉局促,园大不感空旷,览之有物,游无倦意,各种庭景意境深远,景观丰富,耐人寻味,流连忘返。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手法:

2.1围闭与隔断

2.1.1用建筑物围闭:采用四面或三面建筑,一面墙廓的围闭方式,造成封闭性的空间。

2.1.2用墙垣和建筑物围闭:多采用一面(或两面)是建筑物,其余由墙垣围成。如在庭园内的地面上设置相应的景物,如景石、水池、花坛、雕塑、园灯等,作为庭景的中心主题;或者通过景窗、景门、敞廓等将墙外的自然景色(如树梢、远山、天空等)引入墙内,借以丰富庭园空间的层次,增添庭院景观的自然气氛。

2.1.3以山石环境和建筑物围闭。

2.1.4沿墙构廓、高低起伏、曲折空灵,是传统的"化实为虚"的手法。一些倚山的侧庭或,往往利用山石或土堆作为庭园景物,并起到围闭空间的作用。如山庄、别墅等具有自然野趣的庭园。

2.2渗透与延伸

为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庭园景观往往冲破相对固定的空间局限性,在不增加体量的前提下,向相邻空间联络、渗透、扩散和展延,从而获得小巧玲珑见大,扩大视野,增加层次和丰富庭院景观的效果。其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利用空廓分隔和延伸;

2.2.2利用景窗互为渗透;

2.2.3利用门洞互为引伸;

2.2.4利用树丛、花木互为联系。

2.3利用影射影,主要指水面的倒影,它可借地面上景物之美来增添水景之情趣,同时,也为庭园景色提供了垂直空间的特有层次感。射,指的是镜面反射。用巨幅壁镜把镜前的庭景反映在镜面上,以达到间接借景,虚拟扩大空间和丰富庭园水平空间的层次感的目的。

2.4巧用对比

对景物尺度和质感的估量,除与人的观赏条件(如视点、视距等)有关外,景物本身对比,也可影响景物的实际效果。因此,庭园组景常常采用这种方法,把两种(或多种)具有显著差异因素的景物安排在一起,使其相互烘托,达到组景变化多趣的效果。

3.配景的处理为了渲染和衬托主景,可以利用一些小的景物如灯柱花草植物、小品设置等造成一些前景和背景,突出景深层次和焦点效果。

3.1植物景观营造

是随着潮流的轮转, 植物配植成为别墅景观的重要因素,别墅庭院因为有了绿色植物价值倍增。

3.1.1入口处植物搭配

大门对庭园设计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植物配置设计应该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常见的绿色屏障既起到与其他庭院的分隔作用,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通过组合一定数量的树木勾画入口处的主体特征。

3.1.2主庭植物搭配

新手布置别墅庭院时,植物品种不宜太多,以一二种植物为主景植物,再选种一二种作为搭配。植物的选择要与整体庭院风格相配,植物的层次清晰、形式简洁。常绿植物比较适合北方地区。在处理这种组合时,绿色深浅程度的细微差别可作为安排植物位置的一个标准。

叶形、叶片大小、纹落图案的差别也是安排此类组合的重要依据。而且每当别墅庭园被划分成若干部分,或者在园地上制作几何图形,高大的树木和园地的灌木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设计因素。小径边的植物庭园小径边的植物应该给散步的人一种祥和安逸的感觉。有些小径的设计单纯朴素,而有些小径的处理则颇费心思:路边簇拥着灌木丛,或伴随着花坛。对于某些设计者,别墅庭园小径的设计清晰地体现了主人的性情。这种植物组合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差别做文章。

3.1.3小庭植物搭配

垂直的线条在花园侧边或露台等小空间的景观中,被设计得淋漓尽致。这类空间多采用单株植物,它的形体、色彩、质地、季相变化等被充分发挥;丛植、群植的植物通过形状、线条、色彩、质地等要素的组合以及合理的尺度,加上不同绿地的背景元素(铺地、地形、建筑物、小品等)的搭配,为景观增色,能让人在潜意识的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

3.2水景营造

水景的营造要善于用水,充分发挥其 “形”、“色”、“声”、“势”的不同特质,特别是庭院中的水景,因为小必须精。“形”则蜿蜒的溪流或几何形状的水池等。“色”则通过水岸、水底的不同色彩的材质变化使原本透明的水成为色彩斑斓的造景元素。“声”则利用水流的不同速度节奏变化产生的优美的韵律。“势”则利用水位的不同高差变化,营造立体化的水景,如叠像、喷泉、跌水等。

水系是营造庭院景观效果中所采用的一种手法,而不是目的。如果过分地追求水系的主导地位就成了为了用水系而造水系。所谓水景正是以水系营造景观之意,所以设计水系时不应忘记所要营造的空间个性才是目的。

3.3布置小品

庭院中,适当地布置些富有情趣的小品,如景石、雕塑、陶罐、盆栽等,可以增加小庭院的气氛,或者放置亭子廊架等可以补充庭院的休息功能的同时也增加景观效果。也可以结合照明进行小品的放置。

3.4设置珍品

珍品的设置,可使庭园身价百倍,因为各类珍品,不论其为古木、奇花、名泉、怪石还是文物古迹,均具有潜在的观赏魅力。

总之,庭园组景不在于景物数量的多少,而贵在精于取材,善于运用,巧于因借一个。

庭院的设计营造成功与否,与庭院大小无关,与造价高低无关,与是否豪华无关,而是取决于这个庭院是否和主人的心灵进行着对话,一种心情的释放。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 英)蒂姆・纽伯里 赵欣 译 《花园设计圣经》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10).

第8篇:大相径庭范文

关键词:文化景观 校园景观 路径分配空间 路径景观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建大校园内存在着众多文化景观分部在各个交通路径中。校园内的道路分部复杂,有两个校门,长廊有东西两个出入口,教学区对外出入口很多。这些因素有可能导致交通路线的重复设置,而且容易使人在路径选择中产生困惑。因此校园内的文化景观就起了在路径选择中的导向功能。校园文化景观与天气、时间、人的心情等一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因此选择《建大校园景观与校园路径选择偏好》为研究题目来专门研究文化景观对路径影响的具体原因。提出合理的文化景观与路径设置原则,制定设计策略。

1.2 研究对象

学习生活在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的全体师生。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校园文化景观对学生路径选择的影响。

研究中通过实地感受和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多数人对路径空间的感知体验以及在路径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活动。总结归纳出影响人们在路径选择上的因素。评价校园文化景观对路径选择影响的重要性,存在的合理性。

1.4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扰,起初我们将题目写成校园景观与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但后来发现这个题目不能准确的诠释我们所要研究的选择路径的现象,所以我们将题目改为建大校园景观对于路径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然而当我们拿着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时发现在校的同学们对待问卷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有些同学就是草草了事,而对于最尊重我们调查问卷的建筑学专业同学真的很是感谢,这样对待事情认真的态度值得赞扬。最终,我们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得到了宝贵的调查结果。

2 理论研究

2.1 名词定义

①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②校园景观:校园景观是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文化特征,它显示在校园空间中,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③路径:路径空间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建筑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形态广泛地存在于各建筑、建筑群体中。路径空间连接了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形成了空间的秩序和系统,构成了建筑的“空间脉络”。

④行为:行为是人的心理反应,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综合性学科,重点研究和探讨在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及行为规律。

⑤心理:人的心理或意识是指人们心中的思想感情,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和,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⑥路径分配空间:我们姑且先用这个自创的概念。诚然,一个空间它不可能会直接对一个人分配路径产生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说,选择路径的主动权在于人自身的意志偏向。这里的路径分配空间是指几条路径出发或交汇或分歧的点所存在的空间。

⑦路径空间:这一概念主要用于与上面概念相区分。它是联系自然、建筑以及人们行走空间的连接体,它对人们的路径选择同样会产生影响。

⑧路径景观:分布于路径分配空间和路径空间中的校园景观。

2.2 针对研究对象――校园中的人们

校园环境空间与城市其他空间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所承载的活动人群不同,校园的主要使用人群是教师和学生,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向全体市民开放的,不同的人群对空间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明确环境服务对象的行为心理特点,对人群活动内容与行为心理需求进行分析,是研究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根本所在,也是尊重生态、以人为本的环境营造的真实体现。

大学生群体是由青年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没有遭遇过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从小就缺乏集体环境,导致他们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缺乏自立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另外学习紧张对于心理脆弱者,也可能产生悲观失望、焦躁、嫉妒、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现代大学生交际困难也是十分常见的。一方面导致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朋友无倾诉对象,得不到心理帮助而加重心理压力,易导致心理疾病。随着网络的普及,交际困难又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交际的满足。

3 研究方法

根据物理环境的整理,总结出与研究题目相关的几个要素――宿舍、教学区、路径分配空间,路径空间。

3.1 校园基本资料(如校园内景观示意图)

3.2 路径的选择:(根据学校现有的景观分布暂定四条路径)

路径一:毫无疑问多数学生的选择,原因是:

①学校的交通枢纽长廊②几乎最近的行走距离

③最直观的路线 ④长廊入口的交通引导

路径二(长廊下层),选择原因:

①良好的视觉走廊②同样短的行走距离

③教学区景观组团的设定 ④多变的景观刺激

⑤去商业街的便利

前提:门必须开,季节不能是冬季

路径三:

①景观丰富,桥、水②图书馆便利

③宿舍区南部方便 ④稻田景观

路径四:

①操场便利 ②稻田景观

③无阻挡,路径多④桥、水等景观

⑤南宿舍区距离较近

3.3 根据路径选择性的观察

日期:2010、3、19

观察记录:

路径一――34人16:00-16:05

路径二――5人 16:00-16:05

路径三――14人16:05-16:15

路径四――2人 16:10-16:15

由于人数有限,观察做不到完全同步,仅能做到在时间段上相同,而且不计行走方向,只计通过人数。

4 调查后的路径分析

4.1 由校外进入校园生活区的路径分析

主要选择三条路径:

北大门――商业街――生活区

北大门――高层公寓――生活区

这两条室外路径拥有便利的服务设施与开阔的空间。

西门――长廊――生活区为室内路径,距离相对较短。

4.2 校门评价:

北门作为学校的主入通便利,景观构筑特点鲜明,但校外服务设施缺乏。

西门拥有便利的服务设施,但景观环境一般,校门狭窄,出入不够便利。

4.3 针对问卷中四条主要路径,不同季节、时间路径选择情况

综合比较,选择路径3的人数最多,选择路径4的人数最少。

选择路径一的主要原因:路径较短适宜早晚行走,不受气候影响。

选择路径二的主要原因:方便购物。

选择路径三的主要原因:交通便利,景观良好。只在冬季有一定局限性。

路径四极少有人选择。

4.4 户外学习地点分析

教学区庭院较封闭、宁静,是最适宜的室外学习地点,但目前庭院内座椅较少,部分庭院出入不方便,在庭院内停留的人数也很少。应针对不同庭院的情况做出调整,充分发挥教学区庭院的作用。

4.5 主要集会地点分析

长廊和铁石广场分别为室内外最主要的集会场所,应相应布置展板与电气设备接口。

4.6 休闲场地分析

中央水系、校园环路、教学区庭院为主要的休闲活动场所,针对中央水系应修缮局部亲水平台拓宽滨水步行道路。

4.7 室内外路径偏好分析

4.7.1 选择室内路径的原因分析

大多数同学选择室内路径主要是因为其不受气候影响,并且距离较短,因此有必要加强室内的景观环境,对长廊陈设进行系统规划,将绿化引入室内。

4.7.2 选择室外路径的原因分析

4.8 综合分析

4.8.1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对行走路径的选择取决于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季节或气候的影响,这是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其次是交通的景观以及路上行走时是否有便利的设施。在其中一些问题上选项比较集中,证明整个校园的规划主次干道、交通要道与休闲小路分明,流线基本明确。但是需要做出局部调整:

①增加更加人性化的标识。

②拓宽局部休闲小路,使主要流线更通畅。

③增加教学区对外入口。

④对室内交通陈设进行系统规划,增加利用率与趣味性。

4.8.2 在校园的几个主要出入口的问题上,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既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并且优缺点分散于不同的几个方面。在从相同的出发点,经过不同路径到相同的终点这个问题上,路径的选择较为分散,比例也大致相同。在改造中有针对性的改变地面铺装与绿化景观,符合每个路径的功能与特点。

4.8.3 经过最后一张图的统计得出,校园内主要的景观及交通节点之中,最常有行人停留的是:教学区庭院、中央水系、稻田、铁石广场、校园环路以及长廊等六个部分。针对每个场所的功能调整景观构筑,充分发挥其价值。

教学区庭院:

①明确主题,可作为室外临时展场。②增加植被。③取消局部护栏。④增加标识。⑤添加座椅。

中央水系:

①亲水植被多样性。②滨水步行道路层次。③通过景观构筑激活龙潭广场。

校园环路:

①增设感应照明设备。②道路两侧微地形处理。

长廊

①院系展板美化。②分主题布置陈设。③完善服务设施。

参考文献:

[1]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行走在空间――环境路径空间的解析.[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3]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以沈阳建筑大学校

园景观设计为例.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11.04.

[4]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07.04.

[5]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校园

为例.[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6][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

[7][环境心理学]林玉莲,胡正凡编著.中国建筑公园出版社,2000.

[8][空间的语言]布莱恩・劳森著,杨青娟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9篇:大相径庭范文

【关键词】 工作-家庭冲突;路径分析;公立医院医生;社会支持;制度支持;横断面调查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1.008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1-0027-06

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WFC)是由于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角色无法调和时产生的一种角色冲突,基于这种冲突的双向性,Greenhaus将其分为工作-家庭冲突(指工作角色要求对家庭责任的干扰) 和家庭-工作冲突(指家庭角色的要求对工作责任的干扰)[1]。研究证实,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的心身健康、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有负面影响[2],还会导致组织承诺和职业承诺下降,最终导致员工离职[3-4]。鉴于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绩效和个人福利的巨大负面影响,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冲突正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国外大量研究显示,弹性工作制和社会支持对降低工作家庭冲突水平有积极意义[5-6]。研究还发现,由于工作家庭关系与职业特点、工作要求、工作压力源密切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平衡策略对不同职业群体的影响并不一致。以弹性工作制为例,对于要求全部工作时间都必须在工作场所的员工有较大的调节作用,而对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的职业者则作用不大,如一项针对某大学MBA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对于这些高层管理者而言弹性工作制对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并无效果[7]。一项针对以色列高中教师的研究甚至发现,弹性工作制与家庭-工作冲突正相关(β=0.16,P<0.05),对工作-家庭冲突则没有影响[8]。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减少了人们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7-8]。

国内工作家庭研究较国外薄弱,主要以综述国外理论和研究发现为主。有研究者对教师、护士等群体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及与工作态度、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如,张慧英等发现高中教师总体的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均呈负相关[9],谢义忠等对某电信公司员工的研究也发现,上级、同事、家人/亲友的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有负向影响,上级、家人/亲友支持对家庭-工作冲突有负向影响[10]。而针对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政策、社会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尚未见报道。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以企业员工、教师、护士等群体为样本的研究结果尚不能推广到医务人员。当前我国的医生群体,他们既要和普通职业人群一样承担家庭责任,又要肩负医生职业特有的职责和压力。工作超时、加班、作息不规律是医生的工作常态,高风险、服务对象期望高、舆论环境不友好更为其他职业少有,这样一个群体更容易面临时间和精力资源的不足,应该引起工作家庭研究领域的重视。因此,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公立医院医生工作家庭冲突现状,探讨社会支持和工作政策与工作家庭冲突、减轻工作压力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区域分层抽样,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选取了东部地区的山东省、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和河北省、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将每省的地级市根据人均GDP水平分成好、中、差三组,将每组城市编号并使用抽签法抽取一个城市,四省共抽取12个城市;抽中地市的医院再按级别分层,每层编号并用抽签法抽取医院;根据所抽取医院规模大小,采用系统抽样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医生。由调查员现场发放量表,以不记名自填式填写并由调查员当场收回。共发放量表6070份,回收有效量表567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 工具

采用“我国公立医院医生工作满意度与稳定性研究”课题组研制的公立医院医生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共97题,分为6个分量表:工作本身、工作回报、工作内部环境、执业环境、工作家庭冲突与支持、组织管理满意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15个公因子,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0.1%。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6,各分量表Cronbach α系数均在0.82以上。

本研究选用工作家庭冲突-支持分量表。该分量表由三个维度共9个条目构成,见表2。采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级计分。对分量表的9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三个公因子,第一、三公因子分别反映社会支持与制度支持两方面,第二个公因子反映了工作家庭冲突的状态和所致压力,与预想的维度一致,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8.6%,表明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公认的高风险、高压力、高工作负荷岗位的医生报告了更高的工作家庭冲突(见表4),在级别越高的医院,医生对工作政策和休班安排越不满意(F=26.399、16.497,P<0.001),符合已有理论和客观情况,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本研究量表在调查中的 Cronbach α系数为0.82,符合测量学要求。

1.3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路径分析。

2结 果

2.1 工作家庭冲突-支持量表评分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表3显示:工作-家庭冲突均值为3.4,超过中度水平,家庭-工作冲突得分也接近中度水平,角色冲突给医生造成的压力水平均数为3.3。对两种方向冲突的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工作-家庭冲突得分高于家庭-工作冲突(t=40.95,P<0.001)。社会支持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制度支持(均P<0.01)。社会支持中亲友支持得分最高,领导支持最低。制度支持中值班安排得分最高,工作政策最低。亲友支持、同事帮助、工作政策与家庭-工作冲突负相关,亲友支持与工作-家庭冲突正相关,领导支持、工作政策、值班安排、休班安排均与工作-家庭冲突负相关。

2.2 工作家庭冲突的单因素分析

为检验医院级别和职称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对医院级别、职称和工作家庭冲突各条目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工作-家庭冲突与医院级别、职称有正相关关系(r=0.16,0.10,0.12,0.06;P<0.001),表明医院级别和职称越高,医生报告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越高,角色冲突导致的压力越大。以年龄为控制因素对职称与工作家庭冲突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职称与工作-家庭冲突、冲突压力正相关(r=0.12,0.07;P<0.001),可见控制了年龄因素后,也表现为职称越高,工作-家庭冲突和冲突压力水平越高。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性别、年龄和所在科室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结果见表4。表4显示:在家庭-工作冲突方面,男性得分高于女性;不同科室医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事后检验(LSD)发现,麻醉科、外科科室医生得分高于内科、儿科、妇科、医技、急诊科室医生;不同年龄段的医生家庭-工作冲突得分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6-50岁医生得分最高。

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冲突压力方面,男性得分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科室的医生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事后检验(LSD)发现,25岁以下及56岁以上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冲突压力得分都低于其他年龄段医生(P<0.05);外科、妇科、急诊、儿科、麻醉科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得分高于中医、保健、医技科室医生(P<0.05),外科、妇科、急诊、麻醉科医生的冲突压力得分高于中医、保健、医技科室医生(P<0.05)。

2.3 公立医院医生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和制度支持的关系

根据文献查阅和定性访谈,做出如下假设:工作家庭冲突是一种重要的压力源,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工作制度支持则可以缓解两种方向的冲突,减轻压力。将以上思路绘制成路径图,利用Amos7.0软件进行检验,根据估计参数结果和专业知识进行调整,删除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的路径,并继续检验,最终得到如图1所示的路径图。模型拟合指数GFI=0.993,CFI=0.968,RMSEA=0.056,达到较好拟合标准[11]。因此可以认为该路径图得到了样本数据的支持。

图1显示:工作政策、休班安排可以负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亲友支持和同事支持正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亲友支持、同事支持和值班安排负向预测家庭-工作冲突,领导支持和工作政策支持正向预测家庭-工作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正向预测冲突压力,工作政策和休班安排负向预测冲突压力。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和冲突压力的变异分别被解释了11.9%、1.9%和51.9%。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公立医院医生工作和家庭角色的冲突较为严重。医生报告的工作-家庭冲突高于家庭-工作冲突,也是冲突压力的主要来源。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医生工作本身就具有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的特点,而近年来我国医疗执业环境恶化使医疗工作要求日益严苛,要胜任工作要求,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劳动法强调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但在中国的公共部门,家庭常被置于工作的对立面,“舍小家顾大家,舍私情重职责”的工作伦理观念是不容质疑、受到褒奖的,以牺牲个人生活、家庭责任甚至透支健康为代价的加班、超时超负荷工作并不被看作病态,而被视为一种有责任心的体现,对员工的家庭需要则过于冷漠。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承载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增加工作时间、剥夺医生的休假福利成为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之一。同时,由于医疗行业被赋予更高的道德要求,当医生的个人家庭与工作出现冲突,不管是否情愿,优先服从工作需要、将家庭责任转移给社会支持网络(如父母、配偶)或者寻求付费支持成为当前中国医生群体的无奈选择,而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多分担家庭责任来支持医生的工作,因此医生群体感到工作对家庭的侵扰远大于家庭对工作的影响。2007年5月,为解释定量分析结果,课题组选取部分医生和医院管理者进行了定性访谈。在访谈中,一位医生无奈地说:“在工作中我问心无愧,但我最亏欠的就是孩子,我和爱人都是医生,都很忙,一周只能去父母家看他一次,他成了可怜的留守儿童。”医生在工作中耗尽了体力和精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家庭生活的缺憾、家庭成员的抱怨和不能承担家庭责任的愧疚感进一步加重了这种精神压力。一味强调工作责任而忽视医生的个人家庭需要,是对医生敬业精神的过度开采,极易导致工作倦怠。医生对所获得制度支持评价较低,显示在缓解工作家庭角色冲突方面,医院提供的正式支持较少。

本文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一线科室医生、高职称医生、三级医院医生等公认的高工作要求群体承担着更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和角色冲突压力,这与谢义忠等电信员工的工作要求正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一致[10]。

在性别差异方面,本研究发现,男性医生感知到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高于女性医生,这与国内外的已有研究结论均不一致。国外研究普遍发现职业女性比男性承受着更高的工作家庭冲突[12],显示工作家庭冲突的性别差异并不具有跨文化一致性。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双职工家庭比例较高造成家庭性别分工模式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及性别规范、性别意识和工作家庭价值观念存在跨文化差异,造成在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冲突认知及应对方式方面的性别差异模式有所不同。陆佳芳针对北京的科研、高科技、金融行业员工的研究(n=195,男性样本占49%)则发现工作家庭冲突无性别差异[13],刘永强针对某高校MBA班学员的研究(n=228,男性样本占74%)也发现性别与两种冲突均不相关[14]。这两项研究样本较小,且后者男女样本数量不等;本研究样本较大(n=5677),男性样本占56%,所以与国内研究结论不一致既可能与样本有关,也可能是行业差异所致。因此在工作家庭冲突的后续研究中,很有必要将文化、行业因素和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纳入解释模型。

本文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了组织提供的制度支持对平衡冲突、缓解压力的重要性,而社会支持则没有表现出像已有研究那样明显的效应[9-10]。本研究发现,医生平衡冲突的策略具有明显的边界:对私人资源的动用(亲友、同事的支持)可以缓解家庭-工作冲突,而由组织提供的制度化支持是解决工作-家庭冲突的重要资源,主要因为工作相关的变量更多地影响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有关的变量更多地影响家庭-工作冲突[10]。跨越边界的支持反而加重了医生的冲突感:得到私人领域的支持越多,感受到工作-家庭冲突越高。领导支持和政策支持加重了个人感受到的家庭-工作冲突,这与国外的一项针对教师的研究结果类似[8],却与国内的研究结论相反[9-10],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生职业的特点和我国医院组织文化中的工作-家庭观。对医院管理者和医生进行的定性访谈发现,医疗服务的特点使医院的工作安排难以兼顾医生的家庭角色需求,并且在管理中也缺乏对医生家庭责任的重视,如一位医院管理者认为“当医生的就得以工作为重,不能动不动因为私事影响工作,今天你请假,明天他调班,这医院还能运转吗?病人怎么办?”一位医生表示 “很难完整休个班,电话一响,随时就得去(医院)。”不管是在提供者还是接受者的意识中,帮助员工履行家庭责任都是一种例外的“照顾”,而没有被视为员工的正当权利加以制度化,这种随意性使接受支持者感到焦虑,甚至潜意识里将家庭责任视为工作的累赘。

本研究不足:首先,使用的分量表源于课题组设计的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对医生的家庭特征基本没有涉及,社会支持维度中也只有“亲友支持”一个相关条目,因此家庭-工作冲突的变异只被解释了1.9%;其次,根据横断面调查得出的变量间因果关系只是假设性的,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Greenhaus JH, Beutell NJ.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J].Acad Manage Rev, 1985,10 (1):76-88.

[2]Frone MR, Russell M, Cooper ML. Rela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to Health Outcomes:A Four-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Employed Parents[J]. J Occupat Organizat Psychol, 1997 (70):325-335.

[3]Britt TW, Dawson CR. Predicting Work-family Conflict from Workload, Job Attitudes, Group Attributes, and Health:a Longitudinal Study[J]. Military Psychol, 2005, 17 (3):203-227.

[4]Mesmer-Magnus JR, Viswesvaran C. Convergence between Measures of Work-to-family and Family-to-work Conflict:a 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J]. J Vocat Behav, 2005,67(2) :215-232.

[5]James B, Frye N. Work-family Conflict:the Importance of Family-friendly Employment Practices and Family-supportive Supervisors[J]. J Business Psychol, 2008, 22(4):345-353.

[6]Hornung S, Rousseau DM, Glaser J. Creating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through Idiosyncratic Deals[J]. J Appl Psychol, 2008, 93(3):655-664.

[7]Lapierre LM, Allen TD. Work-Supportive Family, Family-Supportive Supervision, Use of Organizational Benefits, and Problem-Focused Coping:Implications for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Employee Well-Being[J].J Occupat Health Psychol, 2006, 11(2):169-181.

[8]Cinamon RG, Rich Y, Westman M. Teachers' Occupation-Specific Work-Family Conflict [J]. Career Dev Q, 200755(3):249-261.

[9]张慧英,宫火良.河南省高中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 19(7):476-477.

[10]谢义忠, 时勘.工作属性、社会支持对电信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1):773-777.

[11]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7-161.

[12]Cinamon RG,Rich Y.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Importance of Work and Family Roles:Implications for Work-Family Conflict[J]. Sex Roles,2002, (47):531-541.

[13]陆佳芳, 时勘, Lawler JL. 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02, 8(2):45-5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