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电力一体化运维精选(九篇)

电力一体化运维

第1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1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研究及发展背景

近些年来电力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在发展规模上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在技术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信息通信系统的有效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前信息通信系统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困扰,通信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无疑增加了运维的难度与复杂性。电力通信信息系统技术是在无线电、光钎等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它所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既有电视电话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视频会议等内容。电力行业涉及面广,几乎遍及各个行业中,这也使得其通信规模的不断壮大,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已然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更是通信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所以,运维体系的构建也是在信息与通信一体化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的。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操作平台是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可以在其技术框架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实际情况,对其网络的运维模式以及状态进行合理化评估。评估结果能够有效为电力信息通信设施正常运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提高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运维高效性。

2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力信息通信运维中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缺乏有效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式。纵观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实际运行状况不难发现由于信息与通信资源的欠缺,信息通信之间的相结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导致信息通信网的稳定性低,信息资源不准确等,大大降低了运维管理实效性。其次通信模式上选择不科学。由于通信模式种类繁多,这无疑加大了运维的工作量和难度,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影响电力信息运维的实际效果。最后监测涉及面较窄。虽然电网信息与通信监测系统已实现了相结合,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却表现出一定的孤立性,导致所监测的涉及面较窄,影响其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尤其是存在故障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部位,造成维修不及时给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加大一体化运维的技术投入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网络技术也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力发展,并已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行业也在转变工作作风,已从传统的分级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一级管理模式发展,在维修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已从传统的人工维修逐渐向远程操作维修方面转变,这种转变大大增强了工作的成效性,为人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了涵盖全公司信息综合运维监管系统,这种模式大大解决了传统孤岛型系统的建设模式,使信息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与便捷,工作人员只需借助电脑即可对电网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及时掌握,从而实现全程监控,科学管理的运营模式。随着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地不断开发与利用,可为信息资源的优化以及网络监控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网络技术实施线路上主要从两方面加以研究:一是管理层面,在管理方面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设备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二是运维层面,在运维方面主要是对资源状态以及设备定位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运维工作的实效性。在现有的智能机房、信息监测等系统存在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化信息集成技术,实现对设备实体、监测系统的有机结合。

3.2 构建科学的一体化运维信息体制

尽可能地降低创新活动所需的开销是构建信息体制的主要目的所在。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都会不断改革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而如果信息体制停滞不前则很难适应工作之所需,一般而言,信息体制有如下模式:一是信息分散体制下的独立分布创新;二是信息同化体制下的网络一体化创新模式;三是信息层面下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信息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制度的确立,而且采取不同方式的信息体制其也会伴随一定的交易成本。在进行企业创新网络研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网络结点之间的联系。在信息处理方式上要从网络层次以及组织单元层次两方面加以权衡,尤其是对于组织单元层次来说其具有信息储备丰富、信息处理能力强等特征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取的这些信息也是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环境的各项参数中得出的。网络层次上所获取的信息较组织单元层信息传递速率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模式。

3.3 构建一体化运维评估体系

状态评估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在电力设备维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有效的电网管理模式应用于信息通信网中,为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相关管理人员应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从设备的运营、维护等多方面进行运维评估工作的开展,通过相关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复杂度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分析,综合评定其是否处于合理状态,找出设备故障所带来的损失以及对其他相关设备的影响幅度。在进行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评估中应从两方面加以重视:一是技术层面,技术体系也是研究电力业务以及信息资源需求的重要指标,为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为评价做出可靠的数据作支撑;二是运维层面,运维层面从资源与业务层面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评估与分析,从而实现系统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

第2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管控;实践;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在新的生产模式下,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运维人员技能不符合维护性检修业务要求、风险控制效果不佳等。为了有效解决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避免运维作业存在安全风险,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及变电运维一体化,分析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难点,进而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对策,从而使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顺畅进行,为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创造条件。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及其难点分析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

其实,在我国电网运行中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电网运行维护主要是安排专业检修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但是因为电网相关设备的检查与维护难度较大,使得专业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次维护,如此使电网运行维护周期性差、精益化差,大大降低电网运行维护的有效性。

另外,一些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检查维护电力设备的过程中常常走马观花、应付了事,使得电力设备存在的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一旦引发故障,将给电网运行造成巨大冲击。但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变电运维一体化即是对一定范围内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施。将实现组织机构一体化和员工职责一体化发挥充分的作用。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施的难点

1 运行、检修工作差异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要处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运行、检修工作。而电网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运维人员掌握综合性知识及丰富经验,能够准确分辨电网运行是否存在缺陷,以便于合理、有效的维护电网;电网相关设备检修,则要求运维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对不同电力等级的设备进行合理且有效的检修,提高电力设备性能。

2 现场作业安全控制难度大

在未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前,对于设备现场检查工作的实施,主要是由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进而针对设备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维修和处理,提高设备的性能。在完成此项工作之后,需要运行人员对设备检修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设备检修合理,到位。这充分说明了,设备现场检修是由设备检修和设备验收两项工作组成的。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实施,则由运维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进而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来处理电力设备。由此可以充分说明,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使设备检修与设备检验脱轨,不利于保障设备检修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3 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施的情况下,运维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两项工作任务和职责,这使得运维人员工作量加大,并且安全风险加剧,如此运维人员可以在设备检修不慎或变电运行调节等过程中受不良因素影响,使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与此同时,变电运维工作也不能有效完成,这必然会影响电网的运行。

二、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施

(一)实现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可控

实现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可控的具体做法是基于全面的作业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安全风险预控方案,做到提前防范和控制,促使运维人员安全作业,高质高效的完成作业任务。其一,全面排查评估,建立可视化风险库。也就是对变电运维项目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排查,如人身触电、物体打击、工器具伤害等方面,进而确定项目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根据风险点特征,建立风险数据库、隐患数据库等,存储风险数据,为后续制定风险预控方案提供依据。其二,逐条梳理操作步骤,编写标准化作业卡。根据作业项目所对应的现场风险库,详细分析风险点,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风险控制流程,促使运维人员具体进行运维作业过程中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来执行工作。另外,要求运维人员在参照检修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及实际运维作业要求,编写标准的、规范的作业卡。其三,逐项打勾执行,实现作业项目标准化控制。运维人员在具体进行运维一体化作业的过程中一定严格按照作业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运维作业准备、作业、作业验收等工作,并根据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在作业卡上逐项打勾,确定运维作业的执行。

(二)作业技能、承载力和角色保障作业安全和质量风险可控

其一,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对运维人员进行专题理论培训、试点模拟实训等,如开展网络课堂培训,要求运维人员在固定的时间上网,在同一网络平台中向运维人员教授设备检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或如何观察变电运行是否存在故障等,如此可以逐步提升运维人员的运维技能。其二,执行“月计划、周安排、日管控”,依据检修计划合理安排运维项目,对运维人员与项目匹配程度、整体工作量适合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强化作业计划刚性管理,适当的调整运维人员的工作任务,促使运维人员可以在适合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其三,加强运维作业监督。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内容,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各个角色的安全监督、各个作业环节的监督,提高运维作业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

结语

面对当前我国电力领域中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存在风险的情况,应当通过实现安全作业和质量风险可控以及作业技能、承载力和角色保障作业安全和质量风险可控两种方式来控制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存在的风险,为促进电网运行安全、稳定、高效创造条件。总之,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还不是很科学、合理、有效的情况下,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来防范和控制作业风险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第3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关键词:变电专业化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152

变电专业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全面性的变电管理工作,因此只有管理人员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恰当的应用,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期待变电管理实际效果的有效提升。

1 运维一体化模式简析

运维一体化模式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模式重要性、模式预期效益、模式实施背景、模式实施原则等方面出发,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

1.1 模式重要性

运维一体化模式有着很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本身是“大检修”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我国变电系统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电网运行工作的整体模式将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化,来达到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的目的才是保持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能够对于电力系统的电网结构和运行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能够为今后变电管理工作的进步提供一个相对成熟的模板,最终能够期待在这一模板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电网发展实际情况的变电运维模式。

1.2 模式预期效益

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带来很高的预期效益。通常来说电力企业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优化生产工作流程,并且能够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最终为设备健康水平的概率和达成相关生产指标起到重要的助力。其次,在对于模式预期效益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系统的各类成本更低,并且设备的可靠性等指标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此同时,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还能够在为电力企业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顺利的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和安全效益,因此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模式实施背景

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有着必要的前提。由于运维一体化实施的背景是在传统变电管理模式的弊端不断的突显出来的情况下,在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只有更加先进的变电管理模式才能够促进工作人员更加及时的发现变电缺陷并且对其进行处理。其次,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设备缺陷和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实际的厂家依赖程度,从而能够减少变电管理所带来的实际工作压力。

1.4 模式实施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需要遵循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才可以实行。一般而言在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来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达到释放劳动生产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的效果。其次,在对于模式实施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需要来开展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培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检修人员转岗,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实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复合型“运检双能”人才培养流程。最终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精益生产的实际需要。

2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

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需要从许多方面着手,以下从合理确定管理范围、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坚持逐步推广原则、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等方面出发,对于变电专业化管理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1 合理确定管理范围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第一步是合理的确定管理范围。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于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辅助设施维护等变电运行业务进行细致的分配,让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于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其次,电力企业在合理确定管理范围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包括设备大范围拆卸和一次设备检修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让变电故障处理所具有的快、准、优等特性能够体现出来。

2.2 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的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和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合理的将设备巡视与倒闸操作进行相应的一体化合作。其次,电力企业在设置可行的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维护性检修业务进行部分的重新整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规范一体化运作各级运维岗位的业务标准,最终能够为明确变电站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内容起到重要的助力。

2.3 坚持逐步推广原则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需要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下进行。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努力的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来行试点工作,然后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试点经验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之后再进行模式的逐步推广实施。其次,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确保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坚持逐步推广原则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培训先行、素质提升等重要的原则被坚持,最终在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变电管理效益的提升。

2.4 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

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离不开标准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支持。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来合理的提升变电生产效率。其次,管理人员在增强管理标准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当以集约、整合的生产业务来有效的降低运维成本,最终能够有效的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变电管理工作最为核心的目标在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可以期待良好的变电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关键词:深度融入式;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创新力

1 概述

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一直以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并各自拥有自己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与培训教育制度体系。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运维一体化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思路,将电网生产中变电运行、变电检修专业分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运维一体化模式,运维一体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难点就是实现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双向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分析培养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思路、目标与原则,研究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提出快速适应新机制对人才需求的培训纲要,并总结操作实践过程的重要经验,在实践中首次提出了以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2.1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目标

通过跨专业学习提高班组成员能力,提升运维一体化培训效果,以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融入式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跨专业综合性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2.2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组织各运行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实现对运维人员的考核评价由感性评价到理性考核的转变,对于考核优秀的运行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促使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效果。

2.3 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以运行和检修岗位人员互相借调、互相参与班组具体工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平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的软管理作用。电力企业多为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人才流动性不强的特点,不利于员工才能的发挥,需要搭建一个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以利于基层班组技术人员价值的体现。

针对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交流,让运行人员参与检修工作,又让检修人员指导运行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定期培训、定期考试、定期总结,形成“培训有组织、效果有反馈”的机制,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了平台、有了载体,不再流于形式。

2.4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是顺境中的剂,是逆境中的粘合剂。先进的培训理念是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灵魂,也是运维一体化培训最重要的部分。开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首先要树立与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相适应的“培训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先进的培训理念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推行,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员工意识到不断自我超越,生命才更有意义。先进培训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个人特点最大化,转化为统一目标下的团体智慧。

3 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实践的主要做法

目前,临沂分部下辖变电运维一、二班两个运维班组,变电检修班一个检修班组,其中变电运维二班在日照市,结合实际情况,分部根据人员年龄结构特点,首次调整30岁以下运维人员到变电检修班学习,并调整3名变电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班指导维护类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作为第一批培训人员。在第一批培训结束后,开展第二批次培训,以调整中青年员工为主。根据培训情况,再开展第三批次培训,以调整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为主,做到培训无死角、覆盖全员,加快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同时力争培养出一批检修业务“一精多通”(本专业业务精湛,并掌握其它专业的基本技能)、运维业务相辅相成(具备开展变电维护类检修工作能力,并熟练掌握原运行工作,做到相互促进)的综合性人才。

4 培训效果

“深度融入式”培训是临沂分部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出的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模式,为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在其它供电公司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培训,有力推进了运维一体化工作进程。

4.1 加快了运维人员对业务技能的掌握

运维人员直接参与检修工作,而不是在开展工作时请检修人员作指导,真正能接触到检修业务的核心内容,避免了课堂上讲得轰轰烈烈,现场干工作一筹莫展的现象发生。运维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并得到锻炼,切实提高运维班人员的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水平。

4.2 促进了变电运维、变电检修专业间的融合

运维人员学习变电维护类检修业务并积极投身到检修班组的建设当中,承担检修班组一系列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切实地了解到检修班组的工作模式,加深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运维人员的加入,也给检修班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检修人员的学习,运维、检修人员相互学习对方工作上的优点、亮点,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3 储备了“运检一体化”体系下的复合型人才

到站工作的检修人员不但对驻站人员开展培训,还要学习变电运行的知识并参与相关工作,使得检修人员更系统地掌握了运行知识,为大检修模式下运检一体化的实施做好了人才储备。

5 结束语

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专业,需要大量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面广的人员,“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实践有效促进了运维和检修两大专业的融合、互助,在运维和检修班组涌现出一批“跨专业综合性人才”,这些具有前瞻性、开创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员工又有力地推动了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蓬勃发展,“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必将成为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第5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138-02

一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电网的运行维护采取的都是按职责分工的工作模式,并且逐步对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进行了完善,虽然这种工作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电力运行维护的工作要求,但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工作的效率不高,资源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家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改善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将变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工作顺利实现,国家相关部门实施了变电运行和维护一体化,不仅对相关资源和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而且也提高了电网运维的整体效率。

1 如何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推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电力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以往的变电运维工作中,相关部门要首先对工作的时间、地点和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与确定,但是由于检修人员和检修时间都不固定,因此,变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便很难达到常态化和精益化要求。此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变电站的巡视工作只是单纯的走马观花,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巡视作用。在实施一体化之后,对变电站的巡视是由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的,而且检查的内容非常全面,能够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推行变电运行一体化,还要重视对各个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是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对于变电运维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要根据当前工作人员的素质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对员工实施培训,比如说专题理论和实践培训等,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的投入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是对生产组织模式进行优化,运维一体化有效地整合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维护性检修、运行类维护工作,成功地增加效益,提高效率。

2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时应该考虑的几点内容

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电力部门开展变电站维护工作的一项主要手段。但就我国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来看,却存在几个工作难点,如果不能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开展的整体效果。

2.1 不同设备开展运维工作的内容不同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变电运行和维护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电力设备,但是由于电力设备的种类很多,各类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相关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对各类设备的有效运行和维护,那么就必须提高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将运行、维护工作细化到各类设备。比如说一次性设备、二次性设备以及油化性设备等。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时候,各类设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就要求人员素质必须过硬,因此,工作人员在掌握业务技能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2.2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对于传统变电运行和维护工作来说,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专业素养,而且劳动强度也会越来越大,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面对此种工作压力,相关部门如果不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势必会缺少工作动力和意愿,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完成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2.3 安全问题容易被忽视

由于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变电运行与维护工作中,相关部门首先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交底工作,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将安全问题充分重视起来,从而确保运行与维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传统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中,设备运行工作和设备维护工作是分别由专门人员负责的,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更改,一般来说,负责完成这项任务的都是运行人员,然后由维护人员负责验收。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各部分的人员都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对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实施了变电运维一体化之后,这两个方面因为缺失监督而容易被人忽视。

3 如何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3.1 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

上文提到,较大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风险,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建立多技能岗位培训激励机制是不容忽视的。在对此项工作展开实施的时候,要根据作业项目的难易程度从不同阶段实施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与此同时,对于每个阶段的培训都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让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进一步对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和了解,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促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实现。

3.2 重视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至始至终都是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对变电运行维护所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相关部门必须围绕安全生产这一目标,进行生产管控与风险防控结合的工作方法。根据目前变电运行和维护的工作目标来看,相关部门对于安全的管理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教育、技术和管理。首先,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现场管理,建立运维人员排班制度,加强技术监控、运维技能培训以及设备责任区专人负责、加强运维人员专业学习培训以及分工管理工作。其次,必须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工作规范化,切实使维护操作水平从本质上得到提高,必须保证运维一体化始终保持在安全条件下进行操作,以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

3.3 对管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加强变电运维一体化管控也是改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的具体措施之一。结合我国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现状来看,对其管控工作,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其内容应该按照先易后难、先低压后高压的原则来设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对当前现有的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以此来有效促进维护业务由维护人员分批向运维人员的转变。最后,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时候,要确保各个运维人员都要对安全职责进行充分掌握,同时,还要制定运维一体化的实施细则。

4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家相关部门对电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时间里,相关部门应该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重视起来。一方面是工作的衔接问题,为了能够确保变电运维工作顺利实施,在未来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在现有标准化流程的基础上,研究出更为适合的新管理方式,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电网安全运行。另一方面是对新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采取了多种先进技术和设备,比如说超导技术、风光储能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将这些技术充分应用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电网的运行和维护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不仅优化了作业流程,而且还避免了检修交叉和工作重叠的问题出现。由于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一旦处理不当,那么必然会影响到电网运维的整体效率。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难点的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以此来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洋.基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

[2] 孙杰.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

[3] 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第6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关键词:电力网;分析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设计实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231

0 前言

在新形势下,电力越加深入人们的生活,在越加离不开电力资源的现在,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电网的管理,实现电力信息化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全力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科学系统化建设。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主要包括了远动装置和调度主站系统,用来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而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建设,将会全面推动电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建设,对电网的运行维护,进行有力的支撑,有效的提高电网系统的管理质量和运行效率。

1 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作用

(1)调度自动化运维系统是现代电网的一个必备体系,电力调度自动化对于电力企业的电网业务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主要作用就是运用现代自动化技能对电网进行调动,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1)对电网的运行进行监控:在电网正常运行时,运维监管系统对于电网的运行进行一个整体的监控,以保证在电网发生故障时最快的发现并进行修复,确保电能质量问题以及用户对电力的需求。

2)对电网运行实行经济调度: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电网因本身或者外力都会造成能源的损耗,而运维监管系统在检测电网运行时的能源损耗的同时,对电网运行进行合理调度,来达到降低电能损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3)对电网运行时的安全事故处理:电网发生故障的因素有许多,而且很多时候都过程迅速、难以预测,如自然灾害导致的电网运行故障。在此种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严密的注意运维监管系统,对电网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以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甚至在事故发生前夕进行预测监管,避免灾祸发生,减小损失甚至避免损失是运维监管系统的一项重大作用。

(2)运维,主要指互联网运维,运维监管系统主要包括:监控、故障处理、容量管理等。

1)监控:对整个电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以随时发F电网运行时的异常和电力资源耗能情况,来评估电网的整体运行情况,以及时发现隐患。

2)故障处理:对电网调度自动化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尽量避免问题扩大,为人们造成不便。

3)容量管理:包括电网规模扩张后的资源评估、扩容、电网调度等规划和具体实施。

2 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稳定性不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电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造成了社会管理方面的矛盾以及技术的落后,在电力企业建设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过程中,因为运维监管系统发展的过于快速,亦造成了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就像建造楼房时,基于竣工而忽视了基础的牢固,只一味向前发展,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稳定性不高问题,造成了电力自动调度分配的不足,以及监管系统的薄弱环节,使得电网运行出现故障时未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2.2 对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管理的不够合理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旧的管理制度与现代的发展造成的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协调,当前,许多电力企业仍推行着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进形调度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管理,以传统的以人为主的模式管理现有的以网络系统为主的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维护资金的大力浪费,不但不能保证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功能发挥,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与外界信息的孤立,影响电力网络经济、安全的实现。

3 提高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设计水平

提高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设计水平可以在前期技术的投入以及后期检测两方面进行。而这些都需要电力企业招收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对于电力的自动化运维监管调度进行技术方面的有效设计,力求在电力调度监管中,投入资金低,所得效率高等。而监管工作更加重要,有些突发事件因其不可控性,就需要专业人员在突发事件时,对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测,以免电网出现电力中断等。

3.1 提高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架构的设计

一方面,应该根据电力网运行的特点以及电力用户本身用电的特点,来进行运维监管系统构架的设计,通过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进行总结,来调整各类信息采集器、服务器、数据库的优化。在扩大和稳定监管系统的同时,实现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整体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做好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的数据信息采集的设计,来统一调度运维监管系统各类软件的功能,以达到整个系统信息采集的稳定性,为电力网的运行监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2 电力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的应用要点分析

3.2.1 做好定期巡检工作

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来讲,定期巡检是必须的,日常巡检以及月度巡检工作做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发现电网运行时的薄弱环节并加以纠正,为居民用电提供方便。

3.2.2 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巡检工作

电网设备运行时很容易因环境因素造成设备运行故障,因此,在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监管系统运行时,做好特殊状态下的运维工作。当电网遭遇自然灾害侵袭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动化系统设备进行紧急检查维护,及时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损坏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越来越大,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总结

电力调度自动化是电网建设的基础,而电网建设更是关系着现代社会的向前发展。建设电力调度自动化运维监管系统,来对电网运行进行科学的监测、统一的管理等,完善电网运行时的些微不足,提高电网整体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减低控制电网运行的成本,为现代电网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为人们提供用电方便。

第7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模式;一体化

作者简介:许艳阳(1975-),女,宁夏银川人,银川供电局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师。(宁夏 银川 750021)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44-02

笔者所在的供电局属于地市局,管辖56座变电站,其中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37座,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19座。所有变电站分由三个运维班进行管理,站多片散,加之35kV变电站大多较为偏远、运维成本较高,传统模式下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35kV变电站现有设备和人员组织情况已经与当前检修运行管理不相适应。为了改变现状,该局有必要进行35kV变电站运行维护、常规检修的一体化模式探索。

一、现有模式的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有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突显出不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随着银川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各运维班所辖220kV、110kV变电站改造扩建工作较多,再加上35kV变电站的运行操作维护会导致运行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原有农网管理的35kV变电站大多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初期建设标准较低,交由主网管理后一次、二次设备都面临大量改造工作。35kV变电站会有大量检修、改造工作。

现有模式下人力、物力资源浪费。35kV变电站一般地处城市周边、路途较远,到达工作现场的运输成本很高。在现有模式下,一次停电检修工作时运行单位、检修单位要分别赶到工作现场,对于人员、车辆来说都是资源的重复浪费。

运行人员巡视后,把巡视结果反馈给检修班组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任务的重复,检修费用相应增大。

运行和检修人员只对各自工作负责,长期会形成对设备、管理的认识“误区”,对人员的培训及适应不同设备、不同工种的能力有很大限制,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运维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法

35kV变电站设备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极大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工作效率。35kV变电站的运维一体化结合设备状态检修、全寿命管理力求达到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生产业务管理模式。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一部车就可以完成,对于运输成本来讲至少节省了50%左右,对于人力资源也是极大的节省。

三、实施策略

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特点以及银川局的实际情况,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采取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策略。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间原有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等的变更。在此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通过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有助于规避工作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明晰、人员配置不当等风险。同时,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需要分步实施,有利于提高实施效率和成功率。

四、实施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薪金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五、实施方式

1.实施工区、班组运维职能融合的工区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班组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职能归属同一班组。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后可独立承担运行和维护职责。

2.实施运维人员技能和业务的融合

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将有很大的调整,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设备装备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阶段稳妥推进。

(1)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中心,并入变电运维操作站,配合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和运行操作。通过检修人员的培训和带动促进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护技能。在此阶段,要求实现运行与设备不停电维护、消缺工作(含D类检修)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设备巡视、操作和维护、缺陷处理任务,自行落实设备维护、消缺过程的危险点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自行完成设备维护、消缺的质量控制和修试、验收记录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关键工作是明确设备维护、消缺工作的项目,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巡视操作和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业务技能,及时编制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现场作业控制卡,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

(2)实现单一间隔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设备D类检修运维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运行、维护的专业融合,从较低电压向较高电压等级逐步开展单一间隔设备的维护检修、例行试验、二次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和站端综合自动化)检验等C、D类检修工作,通过运行与各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作业协作,逐步实现变电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在此阶段,要求实现操作与检修工作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巡视操作和维护检修职责,自行完成“设备停役—检修—复役”的检修全过程工作。因此,关键工作是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运行操作和有关检修试验业务技能,成为运行、检修的全能型人才,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最终实现全部变电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实施前两个阶段运维一体化的基础上,变电运行、维护已有较好的专业融合,大部分运维人员都已掌握运行、维护的双专业技能。通过对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的换岗交叉业务培训,最终实现变电设备的运行巡检、操作、维护检修(C、D类)的运维一体化。实现设备运维业务的完全融合应注意综合分析运维人员对运维业务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运维工作强度和作业风险的高低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运维合一的检修试验项目和专业化检修试验项目。原则上,应把检修技术难度高、专业协调复杂、规模大、工作量大、作业风险高等类型的项目纳入专业化检修项目,由专业队伍承担。

六、实施效果

该市电网现有变电站56座,变电运维一线运行维护人员共123人,人均2.196人/站,并且多数35kV变电站都在距离银川较远的地区。相对来说检修操作比较简单,检修人员由于平时对一次设备较为熟悉,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为有效降低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充分提高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农网规模扩大和专业分工细化后变电运维人员不足的矛盾,实施运维一体化运行模式。此外,随着运维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将分阶段减少一线生产人员。

第8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1电力营销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营销自动化,就是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对我们电力营销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与加工,并以此达到综合处理营销信息以及辅助决策自动化的功能。可以说,其是一套对设备自动管理的系统,不但能够对客户的电力设备进行自动的协调控制、使用户的设备能够时刻以一种安全、经济的方式运行,同时其还能够具有电子商务所拥有的全部功能,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电力企业实际运行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保障电力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具有良好的电能质量。可以说,电力营销自动化方式的开展,能够大大提升我国电力企业所具有的经济效益。

2运维

所谓电力营销系统的运维工作,就是对于已经建立好的硬件以及软件等设备进行维护。对于我们以往所开展的运维工作来说,其通常仅仅是信息方面的运维。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使得我国的运维管理范围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且并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往狭窄的领域,其所覆盖的范围除了我们之前所开展的运维管理工作之外还包括着日常管理运维、业务运维等工作。而在运维管理工作的人员方面,在以往单纯为企业IT部门员工的基础上也包括了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各职能部门,并以此方式大大提升了我们运维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

3电力营销系统的自动化运维

对于电力营销的自动化运维来说,其就是以自动的方式对电力营销的不同系统进行实时的维护,如不同系统的工作内容等等。而通过这种自动化方式的开展,也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我们电力营销工作的自动化效率。

二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内容

1设备运维管理

在这项工作中,其主要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主要设备如计算机、电脑服务器以及网络设备等实时运行的状态进行动态的监控,并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通知维护部门对其进行解决。

2软件运维管理

在这项工作中,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电力企业日常营销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应用软件进行维护,比如电力营销自动化的操作系统、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库、浏览器以及其它通用软件等等。

3数据运行管理

。在这个环节中,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电力营销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数据、业务数据以及操作事件等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储、管理以及恢复。

4业务管理信息

在该项工作中,其主要对我们电力营销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情况、工作状况、业务工作流程、信息数据以及电力营销业务等等进行全面的运维管理,之后再通过同电力业务办理项目的结合在电力系统运行的全过程都对其开展运维以及监控管理。

5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

在这部分工作内容中,其需要根据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开展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特点、运行系统安全、电力营销环境安全以及所具有的独特数据保密信息等等进行全面的管理。

三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的开展方式

1优化营销业务流程

企业开展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的目的,就是对目前企业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行中所具有的操作技能以及管理规范进行不断的维护与优化。根据此项目的,就需要我们能够在严格遵守以往企业电力营销运维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能够建立起一套全面、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服务流程。而通过该业务服务流程的优化,不但能够使我们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管理工作得到提升、使该流程中管理人员所具有的角色以及定位更加明确、清晰,同时也能够以此帮助我们对现有电力自动化运维工作的信息进行不断的完善。

2建设高质、优质的电力营销技术支持平台

对于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相关部门来说,其在对自身运维管理模式实际监理的过程中就应当以充分借助现代电力信息技术的方式建立起一套优质、高质特点的业务实践支持平台,并以此平台的建立帮助我们能够更好地对企业日常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开展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更为系统的管理,并以此帮助企业的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能够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并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运维管理水平。

3完善健全运维规范体系

运维工作离不开人的存在,且运维工作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对整个企业运维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产生影响。对此,就需要企业能够提高运维人员准入门槛,并在吸取更多高素质、丰富经验运维人员的基础上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对其中的营销业务进行不断的巡视检测、时刻关注业务实施的效果,对于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积极的修改,并以此真正地提升我国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开展的水平。另外,提升在职运维员工的理论水平以及技术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此,企业应当以定期的方式组织这部分运维员工统一进行运维新知识、技术的学习,并通过良好奖惩机制的建立对学习好、业务能力强的员工进行适当的精神以及物质奖励,而对于工作能力较差的员工进行适当的督促与惩罚。

4制定良好运维问题解决方式

在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信息安全问题。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需要对营销系统目前所存在的运维风险进行适当的评估,并根据我们所获得评估结果对相关解决对策进行合理的制定;其次,要建立全面的安全建设方案,并将其分为具体实践、监督机制的制定以及相关安全体系的制定。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我们能够积极地对存在问题、漏洞的体系、制度等等进行完善,并以此帮助我们避免由制度存在缺陷而引起一定的隐患,更好地帮助我们减少人为事故发生。

5做好上下级连接

我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国营销系统的运维来说也是如此。对此,省电力企业的运维中心应接受国家电网总部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相对应地,国家电网总局也需要对省电力企业运维中心的管理进行审核。

6建立巡查制度

对于该制度的建立来说,其可以说是我们以往安全体系的一种补充,通过巡查人员不定期地对设备进行巡视,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预警机制、技术监控以及重点防御的方式提升我们的设备运行安全。

四结束语

第9篇: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信息化建设;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变电运维工作影响并决定着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同时关系到供电企业、用电用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变电运行中,必须做好变电运维工作,减少,甚至避免变电运维工作隐患与风险。要明白的是,如果变电运维工作开展不当,或者工作中出现隐患与风险,轻则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重则会危害运维人员生命,给供电企业以及用电用户造成巨大损失。下面,笔者对变电运维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变电运维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

(1)工作人员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中,由于变电运维的运行和检修工作性质之间的差别较大,而目前的状况是缺少这样可以一专多能或者一岗多能的综合性工作人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变电运行的运行与检修的工作对象都是电力设备,可是具备有综合性知识是运行工作的主要要求,具备专业性知识却是检修工作的主要工作要求。比如在一次、二次以及试验等的工作中,部分专业工作人员只是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熟悉,本职工作能够很好地完成,可是对于跨专业的复杂问题的解决却缺少相关方面的能力。所以尤其是在大检修模式的中用最少的人力资源完成综合性任务的工作人员是缺少的。在上述有说到的作业内容强度与本段的工作人员的要求是不矛盾的,这里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在合理的知识以及技术要求方面,而上一段指出的是超出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而造成的安全问题。

(2)作业内容

变电运维工作内容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人员的劳动强度,因为依据传统的生产方式变电运维的检修与运行需要员工很大的劳动程度,同时还有较长的工作耗时,即便是在实行了运维一体化后,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都落在了运维人员的身上,同样其工作强度是巨大的。比如说,检修220kV停电业务,在对停电进行安全措施的过程就需要进行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工作,又加之过程中的检修需要很大、十分繁琐的工作量。所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人员很容易产生精神疲劳,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又比如说运维一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人多职”的问题,传统生产方式之下的许多设备需要在检修过程中变更设备的状态或者进行停电检修等,这些工作的进行需要运行人员严格把关,并在工作之后由相关人员验收,在明确的职责范围中对工作质量、现场安全措施等诸多方面细致安排。传统模式下许多工作都被同一个人所承担,既是工作票许可人也是工作票签发人还有可能是工作负责人,如此工作的许可、签发或者检修与验收的众多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某些环节的漏洞或者对某些环节敷衍了事,使得监督管理体系发挥不了正常的运行。

(3)工作环境

在变电运维的工作环境中,因为味道、温度以及音量方面的管理不严格,长期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对职工的身体造成损害,使该行业相关职业病的发病风险加大。

二、变电运维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实施状态维护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强化运维一体化各项目作业过程安全风险管控,严格执行现场工作票、标准化指导书(卡),确保作业质量和安全。应做到“统筹考虑、整体规划,由易及难、循序渐进”,采用分阶段逐步扩大维护项目范围的方式,最终实现可独立承担全部运行和维护类检修的目标。实施状态维护涉及划转的工作项目都应该有明确的管理职责、维护界面、业务流程,避免产生管理和维护工作盲区;新旧制度体系间应做到无缝衔接,防止设备状态失控,建立健全状态维护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制定完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明确总体目标和工作方法,使变电运维一体化状态维护检修有序、规范实施,确保设备及电网安全运行。

(2)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

在推进“运行维护一体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引导。传统的工作方式下,运行、检修这两项工作均有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的特点,而实行运维一体化后,运维人员在单一岗位上却同时承担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义务,所以运维人员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应及时收集运维人员的运行人员的思想波动信息,及时开导,通过讨论会的形式,使大家在实施“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思想保持一致。同时,要尽早建立健全的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激励惩罚机制,把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位,通过制定量化细则,使各项运行维护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建议把详细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中的运维人员的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整的安全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有章必依,违章必究,进而激发运维人员安全工作的责任心。

(3)加大运维人员的培训力度

由于变电岗位特点,培养一个合格熟练的运行、维护人员周期较长。实行运维一体化后,要求运行人员既要掌握变电检修业务知识,又要懂得变电运行业务知识,对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但运行、检修专业差别较大,这就加大了运维人员业务技能学习的难度,需要对两个专业长时间的同时集中培训和锻炼,这将给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推行“运维一体化”过程中,员工培训工作可按“先易后难,逐步融会”的准则,分步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专业的“双向浸透”,即首先按照难易程度对变电运行人员及变电检修人员的作业项目进行详细划分,并打包成模块,根据运维一体化作业特点及运维人员素质,制定运维一体化工作总体计划和运维作业的阶段性具体实施项目,根据项目分阶段开展集中培训,分段移交。一方面,根据工作划分,对现有运行与检修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和技能训练,分阶段逐渐扩展运维作业项目范围。集中培训是推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因为培训学习后的运维人员是承担运维业务的主力军,从而实现局部运维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逐步加大培训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培育出既能熟悉变电业务,又能熟练掌握设备检修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

(4)强化变电运维过程中检修的技术

随着电网的深入发展,电力系统中的安全、稳定以及经济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变电运维风险的技术检修就是在操作前利用技术手段,排除安全风险,制定可操作性的办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中,降低损失,保障员工安全。

1、装设前的准备工作

验电是线路停电后装设接地线的必要条件。为了防止带电合接地刀闸、带电装设接地线、误入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把需要检修的线路和电器设备停电后,在需装设接地线的进出线设备和两端进行验电。验电的方法应该是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戴着绝缘手套检验电高压,在电压负荷过高且缺乏专业的验电器时,应该选择绝缘棒进行操作,工作人员要通过观察绝缘棒放电的声音与花火来判断。工作人员检验时要测出危险点,在预控卡上著名标示,要严格按要求在填写预控方案,操作票要与预控卡一起保管,实行卡票相连。

2、电压限制措施

系统落后造成无功负荷进行形成电压的偏差,系统电压也受到损失。我们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及时在电容器的接入上采取办法,改善系统电压的损失,把电压偏差限制到最小的范围。

3、检查

线路跳闸后,工作人员应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检查故障线路检查范围从线路CT至线路出口。进行检测的内在关联,在检测安全后,对三相拐臂与开关处应该重点监测。

主变低压开关跳闸有以下几种情况,包括母线故障、误动开关、越级跳闸。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检查一次设备和二次侧的分析来判定分别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当主变的低压侧进行过流保护动作时,此时可通过检查保护动作情况,以及对所测设备的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而对保护检查时,不仅需要检查主变的保护,而且还需要检查线路的保护。

如果是瓦斯保护动作,运维人员应该主要检测变压器本身的火情与形状,判定变压器是否故障以及二次回路故障。还要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动作、喷油,二次回路是否接地与短路,呼吸器有无喷油。

如果是差动保护动作,可以通过线圈匝间和主变内部相间的短路来判断。在进行差动保护动作时,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包括瓦斯继电器、套管、油色和油位等。如果检查结果是主变和差动区都无异常,可以判断为保护误动。发现瓦斯继电器中存在气体,则应取气。判断故障情况可以气体颜色和味道及可燃性判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行是电网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在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工作人员与领导来说应该高度重视变电运维中的安全问题,规范操作,在确保人身、设备、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切实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