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小升初学生具有的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分析

1.记忆型.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大量做题,对做过的题加以记忆,在数学考试中依照记忆进行解题.本质上是一种用记忆的机械方式取代思维的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升入初中后,初中数学知识一是内容多,二是难度大,难以有效记忆,具有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的学生往往出现成绩下滑,学习困难的现象.

2.模仿型.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模仿例题及习题的方式,在考试解题中采用模仿类型题的方法.采用这种数学学习习惯的学生在思维上倾向于模仿性,在升入初中后,数学题型更加多样,学生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模仿,数学学习效果不尽理想.

3.思维型.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对题目加以思考,总结题目和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能够做一题,会一类题.采用这种数学思维,能够在数学考试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升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上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既快速适应了初中数学的新特点,又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由此可见,小学升初中后,数学知识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有相应的强化,才能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要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预习、听课、练习及复习等多方面给予指导.下面对这四个方面加以着重介绍.

二、小升初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开发途径

1.预习环节.

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预习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内容及方向有一个大体了解,从而强化听课效果.预习环节,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课本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明晰课程教学重点及难点.在课本阅读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首先,进行粗读.粗读就是对数学教材章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加以了解,明确学习重点及难点;其次,进行细读.细读过程中,着重对概念、性质、公式、原理等加以仔细体会,思考数学知识当中的因果关联.

此外,在做好阅读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划、批、试、分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划就是圈划重点概念及知识点;批就是将自己预习过程中的体会及无法理解的内容,批注于课本空白区域;试就是根据预习情况,简单进行相关的练习;分就是将自己已掌握的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分类,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上,学生就可通过自行预习,把握方程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通过细读课本例题,掌握基本解题思路,在后期课堂学习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听课环节.

听课环节,也就是课堂学习环节,这一环节在数学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听课效率高的学生,往往数学学习效果就好,考试成绩也更为理想.在听课中,要摒弃一种错误观念:课上不听,课下恶补,这种观念及做法十分不可取,效果微乎其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改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教师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或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讲课及听课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步骤,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学生来讲,在听课中要做到“三动一专”,即动脑、动口、动手,同时,专心听取教师对例题的剖析,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在听的过程中,要用“记”的方式加以强化,对一些教师补充的知识点及解题思路技巧进行记录,便于后期的复习.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解题中,有时为了较为快速地求取答案,教师会提出一种较为便捷的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这种方法课本中涉及不多,学生在听课中可以及时记录,在碰到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解答的函数题时,往往能够绕开复杂的推理,节约解题时间.

3.练习及复习环节.

练习是深化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环节,这里所说的练习,包括课堂的实时练习,也包括了课后的作业练习.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解题技巧的运用,提高解题速度.在课后作业练习中,一方面教师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在制定学生可承受的作业量的前提下,在作业布置中侧重对知识重点及难点进行巩固,提高作业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学生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在保证作业完成真实度的基础上,养成先思考再解答的习惯,领会习题的考查意图,仔细审题,找准关键,避免出现无用计算的状况,提高作业解题的效率,在作业完成后还需加强检查,总结出错点.

在复习环节上,要养成当天功课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方法上,先进行全局浏览,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再对相关内容加以梳理,强化理解,最后巩固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复习的重点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三、小升初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从前面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途径中,我们也能够总结出初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自学与求教相结合.

一方面学生要通过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数学探究思维,另一方面又要及时获取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实现自学和求教相结合.

2.思考与学习相融合.

初中数学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对各项公式、法则、定理要搞清其内在关联,梳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在学习及解题中灵活运用多种解题途径,不拘泥于传统机械的学习方法.

3.注重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理论抽象性相比高中数学要弱,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寻找到较多的应用实例,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具体数学案例,将数学知识及思维与实际相验证,强化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4.扩展知识结构.

课本虽是学会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也并非是知识唯一来源.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可以广泛阅读与数学相关的课外读物,一是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二是通过课外资料阅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坚定数学攻坚决心.

5.强化练习及复习,及时总结.

第2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三;数学;考前复习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三数学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加强记忆,而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应用能力。如何扎实抓好初三复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以便砖引玉。

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计划

制定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计划,是搞好初三数学复习的关键。制定复习计划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且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计划实施的效果不断改进复习方法。一般复习计划要经过3轮复习,如全面复习、专项复习和针对性补缺补差复习。第一轮全面复习,以课本为基础,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记牢所有的公式、定理,掌握解各类试题的基本方法。这阶段一定要以课本为中心,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第二轮复习,以专题训练为主,加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总结方法,查缺补漏,学习集中在难点、重点、热点的内容上,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想方法。对各类题型进行专题复习,如“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等类型,让学生熟悉、适应各类题型。第三轮复习主要是通过做模拟试题,检查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之处,进行补缺补差。在这一阶段中,重点针对中考进行适应性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训练答题速度、节奏、应试心理等方面的经验积累,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增强得分能力。给学生模拟的试卷要有难度,批阅试卷要及时,是在批改完试卷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依据教材总结归纳数学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

在进行总复习时,一定要立足教材,总结归纳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建立起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网络。由知识的结构人手,将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引导学生对每个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点时,要注意对基础概念的总结,复习时还要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人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整体脉络进行归类总结。如初三下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有数,又有形,都是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三、选择典型试题归纳解题方法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选择典型试题,分析试题中的条件和方法,可以“以点带面”,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前,“题海战术”的普遍现象还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又不能使学生热练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其实很多复习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可以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很多,如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等,复习时可以采用多种题型进行变换,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四、联系生活强化数学方法的应用

由于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所以我们要立足于掌握和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思维水平,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关注身边的社会实际,社会热点,学习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理解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物,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深圳市南山区中考试题第23题,某地电话拨号入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A)计时制:0.05元/分:(B)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分。1.请你分别写出两种收费方式下每月应付费用y(元)与上网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用户估计一个月内上网的时间为20小时,你认为采取那种方式较合算?本题是考查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分析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电话拨号入网收费问题。

总之,在初三数学的复习中,要依据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注意解题的多样性,重视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出最佳解法,要关注社会强化应用,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程连松.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初三数学复习,池州师专学报.2005.10

第3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相比较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发现法有很多优势。它是一种适应教学发展趋势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建立的新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强调的是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课堂自我参与性有很大的重要性。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初中数学教学,发现法的应用成分并不大,很多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因此,本文在阐述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现法的具体运用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法作用措施

引言:虽然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与普及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纵观各地初中数学教学,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学的总体效益不高,并没有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课堂中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并没有实现教师的“辅导者”、“参与者”、“点拨者”的角色转换。不仅教师的教学效益不能显著发挥出来,而且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导致数学科目成为所有科目中的“拉腿”科目,这实在是当前数学教育界所不愿看到的。因此,进一步践行发现法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师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新世纪数学人才、促使数学科学得以发展于完善的迫切需要。

一、 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现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发现,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是二次发现的过程。具体指: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教学氛围下,自己独立性的去认识、分析、归纳、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一并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发现法作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重要形式,值得倡导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优势,对现代教学有很多作用。

首先,对初中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所助益。发现法的核心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找到数学知识的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有所想、有所感,在新的领悟中探求创造力。其次,有助于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学生在发现法的帮助下,善于总结知识点、对同一知识点做统一分类、对分散在不同知识点的同一问题进行有效归纳,从中找出同一知识点的的规律,不同知识点的差异。在这种辩证法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次,发现法的运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如鱼得水”,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因为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自我探索的,所以,这种亲身经历的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予以灵活掌握。

二、 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基于发现法的诸多优势,我们有必要将发现法贯彻到底。要真正实现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普及,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是必不可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点拨不能变成讲解,指导不能当成知识的灌输。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只应是辅助者、启发者,学生才是主导者,问题的解决者。初中阶段的学生,其考虑问题的方式和思维习惯正在逐渐成熟,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学习数学有很大影响。因此,践行发现法的应用也显得十分必要。具体的措施,本人归纳以下几点:

2.1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发现

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融入到问题的思考当中。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点之前,需要搜集相关的资料,辅以相关的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应用,例如,幻灯片、投影仪、电子计算机等,向学生揭示问题的现象,以生动、形象、便于理解的方式展示数学的奥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

2.2推测问题结论后的证实,予以深入发现

推测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应用归纳、类比的辩证思维方法,结合试验的方法对问题的结论进行探索的过程。推测之后,就要对问题的结论进行证实,以验证思维的正确性。总体而言,就是运用归纳发现法、类比发现法和试验发现法进行问题结论的探索。归纳发现法的应用步骤主要是:教师给出一系列的相关特例—>学生根据特例的外在特点和内在联系,总结相关规律—>根据这一规律,试运用到其他可能相似的问题上,进而推测所有相似问题的总体规律—>证明推测的正确性。类比发现法的应用步骤主要是:利用已学的旧知识点,与新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相似点—>有相似性就证明有共同点可循,用旧知识的有关内容类比出新知识与之相似的内容—>对类比出的新知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验证,以确定其正确性。实验发现法,顾名思义通过学生利用实验器具,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知识点。这种方法在一些诸如定理类的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得到有效应用。

2.3总结知识点,升华发现

对于学生发现的问题、找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基于原有的知识点较零散,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一个有效的结构,因此,及时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建构,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能在数学思维的王国中有新的发现。

结语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历史由来已久,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有其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考量,数学的教学也要体现与时俱进、也要顺应时展,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也是秉承了这种理念进行下去的。发现法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教学方法。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必须使其数学的学习有所成就,让数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不是阻碍,有必要贯彻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使自己所教有所效,有必要提高自己对发现法的认识和运用,,只有这样,初中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其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132-02

学习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有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还应该极力的配合教师的教学。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而言,在内容的复杂程度上有所提升。学生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是极为正常的。只要教师做好了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这种不适感将会很快消失。

一、高中生和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比较

1.课前预习方面的差异。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几乎很少对学生的预习做相关的指导,以致于众多学生都直接忽视了课前预习的环节。相反,高中生一般在上新课之前都会做足预习的准备,在教师长期的督促下,学生很快就能形成预习的习惯。

2.课上记笔记的差异。上课记笔记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初中生在课堂上虽然也会做一些笔记,但基本上都是一种盲目的记,分不清主次。而高中生则不同,他们会习惯性地记笔记,了解哪些知识点属于重点,哪些知识点不需要做笔记。

3.课后复习的差异。一般初中生很少会做课后复习,有些学生即使进行了课后的复习,也只是随便看看,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过的例题,根本都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用说找一些练习题做了。而高中生则经常会在课后进行复习,除了会复习课堂上的一些例题外,还会从相关的课外书籍中找同类型的练习题。

4.总结上的差异。由于初中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基本上很少对自己所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然而高中生则不同,因为他们了解总结的重要性,再加上先天知识结构的相对完善,他们会经常做一些归纳和总结。将课堂上学到的一些公式和定理应用到相应的例题之中。

二、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比较

1.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知识点太多,结合面很广,题型不好抓。相比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中的知识点要多很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又添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有一些知识点甚至只有在大学才有。比如统计案例、算法初步、对称与群、矩阵、框架以及幂函数等,在这些新增的知识点中,很多甚至连教师都很少接触。此外,在高中数学的考试中,一般都不会只涉及到一个或者两个知识点,很多题型通常都是很多知识点的融合,因为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很多,所以结合的面也就极为广泛,学生和教师往往都很难抓住考试的题型。比如数列与函数的结合,数列与圆锥曲线的结合,圆锥曲线和向量的结合,向量和立体几何的结合,导数与函数的结合等。

(2)量多,学习的时间少。相比于初中数学的科目,高中数学科目增加了许多,而且每一个增加的科目都属于学习的重点,都会进行学业水平的测试,因此,学校给每一个科目的上课时间不是很充足,由于高中数学的难度大,知识量也很大,所以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基本上都属于新课的范畴。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和教师教授数学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2.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知识含量少,时间很多。因为初中的学科很少,自然分到每一个学科上的课时量就多,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一大重点科目。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量相对比较少,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

(2)原题出现得非常频繁。因为初中数学在题型上非常有限,很多高校在出考试试卷时都只是围绕着几个固定的题型,所以在初中数学的考试中经常会看到同一个题型的出现。有的甚至是上次考试接触过或者书本上出现过的原题。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

1.循序渐进,避免焦躁。因为学生的年龄都还小,没有丰富的阅历,因此,一些学生很容易出现贪多求快的焦躁心理。甚至有些学生还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想通过“冲刺”获得高分数。有些学生只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开始得意,遇到了难题很容易陷入颓废的状态。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学习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决心的过程,关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不能一蹴而就。

2.利用旧知识来衔接新的知识。对刚入学的高中生而言,其大脑中所存留的还只是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刚进入高中,很难一下子去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所以,高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对初中数学教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除了学习新的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引入和复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3.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传授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因为学生在刚刚进入高中时不具备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为他们量身打造“自我监控表”,这就要求学生每天都能够按照实际的学习状况来填写该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和教师就可以真正的看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4.适当地鼓励学生。虽然高中学生没有初中生那么幼稚单纯,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需要父母和教师的赞赏和表扬。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因此,只要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了进步,哪怕很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在学生眼里,教师鼓励的言语非常重要,是一种肯定,可以证明自己所付出的汗水没有白费,教师恰当的鼓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

5.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就高中数学而言,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教师教学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习数学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当然,只注重题海战术,不注重积累也是不行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对于学生学业的提升至关重要。在衔接的过程中,应该将创新精神和善于思考的精神贯穿到整个过程之中。争取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时,应该将传授方法和转变思想相结合;学生探求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个别指导与统一指导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结合;课下复习与课前预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志峰.高中数学学案教学的一个案例――再谈高中数学学案的设计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2]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13).

第5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结课;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处理好结课问题,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策略和方法,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言尽意远、课停思涌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教师在结课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无结课或结课意识淡薄;结课方法单一,结课时用时过,拖泥带水;只关注数学知识的总结,忽视了数学方法和思想的归纳等。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推动数学结课的良好发展。

一、概括总结式

如果课堂讲授的新知识密度较大,结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把整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概括梳理,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要注意总结语言的运用,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所学的内容,而应该有所创新。以“平行线的证明”为例,结课时可依照由角到线的顺序证明线的平行,按照由线到角的顺序求角的关系,简明扼要地总结了相关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判定性质和互逆关系。

二、提炼升华式

在课堂结课时,不仅要注重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总结。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一个概念的建立,一个公式的形成,一条规律的建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应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本质上得到提高。在结课时,应引导学生回忆、分析教学内容、总结、提炼、概括数学知识点,使学生领悟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从学习知识到掌握方法的升华,

达到知识的理性飞跃。

三、延伸扩展式

数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学科,其课堂结课不能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结束的标志,而应把结课看作是联系课内外知识的桥梁,把数学知识延伸至课外,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这样的结课方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增加,学生开始把眼光从课堂转向了生活实际、探索生产、生活中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四、收尾照应式

“设疑立障法”是数学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新课引入环节运用了此种方法,在课堂结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题导入时所提的问题,做到前后呼应,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中享受消除悬念的乐趣,体验数学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确保课堂结课的有效性,教师在处理结课问题时,

应注意以下三点:

1.利用预设推进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地开展教学,很容易陷入“教学目标化”“教学内容过度宽泛化”的误区。为了避免上述误区,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在教案中要设定能力、价值、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为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创设精彩的数学教学条件。然后,按照预设好的各项内容开展教学,使课堂结课做到有的放矢。

2.努力提高数学教学智慧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卓越的教学智慧,才能及时洞悉、捕捉、重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数学教学过程在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形成新的教育生长点,为优化课堂结课提供契机。

3.初中数学课堂结课的参考原则

及时性原则。课堂结课应在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时候,及时作出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概括性原则。结课时对知识的总结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强化性原则。课堂结课要达到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的目的,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多维性原则。结课时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启迪学生思维,活化知识,使知识得到升华。

学生主体性原则。在结课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性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分析、概括、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课堂结课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它具有反思、评价等教学功能,有利于洞悉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和思维活动,进而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和方式优化课堂结课,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有效性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28

随着新课标在全国的普遍实施,初中数学教师更应关注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必修科目,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分析,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师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而使数学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课本内容。

对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进入理想的高中学习。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内容上,而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使学生在考试时,虽能很好地完成基础部分的题目,而对于试卷中有难度的题目,却无从下笔,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课本的内容,不能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要求,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2.教学氛围不好,不利于学生学习。

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是以被动的角色存在。这样,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如教师重要,进而导致其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上课总会走神,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因此,整个教学氛围便不是很好,往往都是死气沉沉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自然也不容乐观。

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粉笔+黑板”是传统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开始学习时就沿用至今,仿佛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着一块黑黑的黑板和一堆枯燥无味的粉笔字,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渐渐厌恶看黑板和记笔记,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无法调动起来。

4.预习和复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预习和复习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学生很好地完成预习和复习阶段的学习任务不仅仅是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总结,更是对下节课新知识的了解,通过预习和复习,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清楚、明白,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但就目前来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习和复习环节完全不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了解,因为,当前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只注重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与质量,在准备预习和复习阶段时,往往是选择让学生完成一部分的题目,这种被动的预习与复习,根本没有达到新课标所要求。

5.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不新颖。

三尺讲台、七尺教鞭,是对传统教学的形象描述,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意将课本上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也忽略了学生成长中的差异性,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要将数学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所以,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如,将作业分为基础部分与扩展部分,对于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能够完成基础部分就可以了,但对于成绩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做些基础习题外,还需完成扩展部分的题目。通过这样的作业练习方式,学生能够获得极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数学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中的一些知识点是较为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凭借感觉来理解知识点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使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顺利理解知识,并激发起学习热情,从而让教学更具活力,课堂更加生动、具体。如,在进行“坐标、数轴”的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将抽象的数轴比作两条垂直的公路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完善、创新学生的复习及预习环节,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预习和复习环节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够对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点进一步掌握,也能对第二天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了解,从而减轻学习新课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预习和复习环节的设计时,应注意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为其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仅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不够的,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5.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使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第7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高效

一、前言

初三学年中所进行的数学总复习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总复习阶段是对为期三年时间的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知识概念和解题方法技巧的再次总结与理解;是对各个相关知识考点等内容的系统整合与梳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综合提升;亦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所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提优补差的关键补习。在这一非常时期,在其他科目纷纷展开总复习的时间与精力的双重挤压之下,再加之数学学科又是一门学习运用难度较大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必然呈几何级增加。在这样的形式下,如何使数学总复习更加高效,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进复习教学中的方法与手段,为繁杂的复习过程注入一股清风,使学生能够在惬意而又不失严谨的框架之下获得更加高效的复习效果。

二、方法

1.整体与部分相结合

整体性原理认为系统整体的功能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还必须增加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经过组合联系之后的功能之和。整体性原理同时还认为在整体的框架之下系统内各个部分是系统整体的基础,必须对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整体的功效。基于这指导思想,联系到我们的初中数学复习之中,我们首先就要在复习过程中对于各个部分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然后再进行组织与联系。

例如作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届中考数学考核重点函数类的知识与运用专题复习的时候,在指导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和熟悉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含义与应用方法之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用表格的方式列出,以供自己进行对比理解,如图所示:

在大部分学生明确清楚三者之间的区别联系之后,教师随即以“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为联系函数各部分知识的纽带,选取了“函数结合几何图形”这样一个重要知识点为突破口,辅以包括图形的平移以及旋转等一些基本的变换,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较高难度函数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一种复习,学生不仅深刻复习了函数的知识和技巧这样一个数学大整体之中的小整体,同时还渗入了另一个小整体即几何知识中的面积公式以及图形的相似等相关知识,不仅整合了函数自身系统之内的各部分知识,更对系统之外的其他知识有所涉及,大大提高了复习的包容性。

2.独立与交汇相结合

在上一段所叙述的注重整体性的复习过程中,我们依稀可以见到处于各个不同小系统的知识点之间的交汇,这种联系不是偶然出现的,实际上数学学科中最有趣的数学思想就蕴涵在这些知识的交汇处。因此我们教师在复习的时候必须抓住这一点,以在更大范围之内将学生掌握的较为松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

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代数式的变形与求值”这一专题复习的时候,首先将实数的运算法则和它的性质以及运算律与之进行联系,待学生熟悉之后进一步介绍用整数类比整式、分数类比分式、算术平方根类比二次根式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又例如在组织学生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着重从数学学科的本质上去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小系统内的知识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进行理解。如从代数的角度去理解的话,那么可以将其看做是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用等号连接的代数式;又如从图形的角度去对其进行理解的话,可以将其看做面积与线段长度的关系或线段成比例的关系或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焦点坐标关系或在一个平面上的距离关系的坐标表示等等;再如将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结合理解的话,可将其看做是劳动的总量、劳动的时间以及劳动的效率之间的二维关系等等(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也是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变化中转化而来)。

通过这样的一种立足于某一知识点而扩展延伸到数学大系统内其他各小系统的知识点的有机联系的复习过程,对于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典型与变形相结合

不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何种方式的复习,教师与学生都必须面对无法避免的中考考察。从这样的一个带有应试色彩的角度出发,教师必须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之中精选各种典型习题,并运用变式对这些习题进行扩展与延伸,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方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掌握的数学整体知识而进行的一种广泛联系各知识点对自身固有思维障碍的攻克。

例如在复习“相似三角形”一章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以下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进行培养与提高。

原题:在ABC的两条边AB、AC上分别有点D和点E,当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出ADE∽ABC?

解析:图1所示,这个问题可从三角形的角度与三角形的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当满足∠ADE =∠B或∠ADE =∠C 以及■=■或■=■ 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ADE∽ABC。

变题1:根据问题1中所得出的结论,请同学尝试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过AB上一点D作直线DE交另一边于点E,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解析:图2所示,一共可以做出四种图形,分别为ADE与ABC相似(ADE1∽ ABC和ADE2∽ ACB)以及DBE与ABC相似(DBE3∽ ABC和E4DB∽ACB)。

变题2:其他条件不变,将锐角三角形改为直角三角形,请同学再次尝试作出满足条件的图形。

解析:图3所示,一共可以做出三种图形,分别是ADE与ABC相似(DE3A∽BCA和ADE2∽ACB)以及DBE与ABC相似(BE1D∽BCA)。

笔者通过这样的一种立足基本题型、辅以灵活变更条件的开放式题型,利用答案的不唯一性,在扎实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基于“减负不减质”这一最根本理念下所运用的若干教学方法。笔者力图挑起掩盖在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上的层层面纱,理清初中数学各知识之间的关系脉络,还学生一个清晰明快的复习环境(包括学习心理以及知识再认知等两个层面),以尽可能的提高初中数学复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徐小建, 李庾南. 基于“W理论”的章首课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章首课实录与点评. 中学数学杂志,2011,(12)

[2] 张扬. 理解判别式内涵,巧用判别式解题.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20)

[3] 张爱华. 类比: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数学之友,2011,(05)

[4] 张丽萍.浅谈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技巧.数理化学习, 2011,(08)

[5] 涂圣德.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

第8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搞好初高中的数学知识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决定了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首先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由于初中实行了义务教育,而高中没有实行义务教育,所以初高中数学无论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差异性,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而高中数学知识面广,难度大,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推广和引伸。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字母、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虽然近几年初高中数学内容都经过了调整,难度都有所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数学难度降幅较大,这不但没能缩小初高中数学难度的差距,反而增大了其差距。特别是在初中有的为了应付中考而导致有些内容浅讲或不讲。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因式分解中分组分解与十字相乘法,二次函数及其运用,这些在初中要求较低,而在高中这也没有列入教材,但在平时又需要经常运用它们来解决数学问题,要求较高,而高中由于高考的原因,难度不但不敢降,反而有时增加了难度,所以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弄清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对初中要求较低,而高中相应知识要求较高的、熟练运用的,要在高一上学期对初中相应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提升,对高一学生能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只有这样做好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才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高中学习中,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要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初中学生自学能力差,所学知识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灌输方式,考试所用方法及思想都是经教师大量反复讲解和训练导致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公式和结论机械运用,没有通过自己认真理解、总结。而高中数学由于其知识面广、深、难,要想通过象初中那样反复讲解和大量训练来掌握方法和知识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要加强自学,通过大量阅读来理解、总结、归纳,提升自己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将高中数学知识多、深变难度为少、浅、易,所以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题型也在不断发生多样化,近年来还出现了应用型、探索型和开放型。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三、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地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公式、概念、结论习惯于死记硬背。而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对概念、公式、结论进行记忆外,更多地是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能自主钻研,消化知识;重视逻辑推理,对知识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所以进入高中后要做好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法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阅读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要认真研读,要边读边思考,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归纳总结,对概念、公式要在阅读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2.加强学生听课的指导,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初中学生听课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灌输方式,学生思考、消化时间少,理解能力差,所以进入高中后要改变学生上课听课方法,在上课时除了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外,还要做好笔记,认真听同学发言,勤思考,理清各知识点的联系和公式、定理应用的条件和范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知识在心中了然而不茫然。

3.加强学生课后及时归纳、复习的指导。初中学生一般在课后都不善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一般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进入高中后,要让他们养成一种课后及时归纳、复习的学习方法,让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篇: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