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精选(九篇)

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

第1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 英语启蒙教育 时间及次序 教学内容和方式 学习效果评价

为了适应教育市场竞争的需求、满足家长的热切期望,同时也为了幼儿能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在我国的城镇幼儿园及其他一些幼教机构纷纷开设了双语课程。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这些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普遍是英语教育,而并非双语教育。双语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在同一教育机构中以两种语言为学习目标和学习媒介的教育活动,从狭义上来讲指学校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教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活动。很显然,由于英语语境和师资方面的缺乏,大多数幼教机构所进行的并非真正的双语教育,只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所以只能称之为“英语教育”或“英语教学”(在本文中我们统一称为“英语教育”)。另外一个需要澄清的概念就是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是在渐进的、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自然而然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获得语言能力(通常指获得母语)。语言学习则经常是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积累语言知识而获得语言能力(通常指获得第二语言)。第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习得,但这要依赖于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和所接收到的语言信息。

在这样的英语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英语启蒙教育的时间问题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0―3岁,如果在此时进行任何一种语言教育,只要他是语言听觉器官健康的幼儿,自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这一期间所需进行的大多数是母语语言教育。因此这个阶段的语言教育我们暂不作讨论。

据研究表明,成人即使处于理想的第二语言环境中,在各个方面也很难达到像母语一样的能力。这是因为这些学习者已经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他们的言语系统已经丧失了接受外来语言的可变性。但这并不说明学习第二语言越早就越好。研究表明,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远比幼儿更快、更有效。因此,最佳的学习外语的年龄阶段应该是青少年早期,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者还未完全丧失言语系统接受外来语言的可变性,而他的认知能力已经相当地发达,能够促进新的语言的学习。

就这一点来说,幼儿园英语教育并不是弥补缺憾的最佳时期,而是小学四年级至初中这一阶段。但这并非彻底否定幼儿园英语教育,如果在这个时间得到第二语言启蒙,将来孩子掌握语言的进程将大大加快。

另外一个关键的时间问题就是关于学习内容的先后时间顺序。据学者研究,婴儿的听音、辨音能力和对词意最初的理解力的发展早于发音能力和表达能力。幼儿园英语教育作为一种第二语言启蒙教育,是立足于幼儿基本掌握母语口语的基础之上,这种启蒙教育不应该喧宾夺主,也不应该“小学化”、“初中化”,而应该从学习英语口语起步,以听说为主,不搞认读。因此,在教学时,听的教学应该早于说的教学,或者在最初的阶段,听的教学占主,说的教学为辅。正如学习母语那样,幼儿在能够准确表达某个词或句子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听懂这个词或句子的能力,学英语亦应如此。按先听后说,或者先以听为主,以说为辅才是一种符合语言规律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问题

很多幼教机构或者幼教工作者把记单词、学说句子当成是英语启蒙教育的基本方式。甚至给幼儿留作业,让他们练语法、学短语。这种机械而枯燥的方式不仅很难起到提高学习英语兴趣的作用,反而极易扼杀孩子们爱探索、爱尝试的精神。另外在讲授时,很多教师死板地用母语解释词义,然后一遍遍地领读或者让幼儿自己读。对此,我认为收效并不会太大,幼儿在学习时基本上没有兴趣去集中注意力,也很难真正地记到心里,即使记住了,也不一定会使用。

英语启蒙教育应该做到符合“三化”,即生活化、情境化和单纯化。这三个方面,一个涉及英语使用的频度,一个涉及英语使用的层面,另一个涉及讲授的具体方式。有了频繁的使用,才可以将它转化为自身言语系统的一个部分,达到如母语一般的熟练程度,遇到情景或者事物,本能地听或者说英语。语言是一种极其灵活的东西,情境就是其生长的土壤。有了具体的使用情境才可以使准确性和实用性得到贯彻,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语用错误。对于英语的讲授方式,虽然使用直接法教授有师资方面的难度,但是尽量使用英语讲授,多借助于实物、情境等直观的手段。这样就能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的干扰,尽量使幼儿在最初学习英语时就能以英语的思维方式来想问题。

三、对英语启蒙教育效果的评价问题

这个问题和前两个问题是相联系的。前面的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谈起。幼儿语言获得的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这里主要指对口语中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这里我们要谈的是英语教育,因此这个语言获得就相应的应该是对“英语口语中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因此也就确定了英语启蒙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以这两项为主要指标。

总之,我们应该始终记得英语启蒙教育只是一种语言的启发阶段教育,在不加重幼儿课业负担的情况下,配合科学的、有趣的教学,为幼儿提供一个尝试和探索崭新领域的机会,是所有幼教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寄石,楼必生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一版.

[2]周兢主编.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第一版.

[3]张加蓉,卢伟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第一版.

第2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一、地面店与网店的家庭教育类图书销售状况

随着年轻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家庭教育类图书一直是图书零售市场上销售活力较高的门类,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随着网络购物的日益兴盛,网络销售也成为图书销售的一大市场,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容的图书,在地面店和网店的销售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从开卷数据与网店榜单来分析,前100名的图书之中,只有30%左右是相同的,但是畅销品种的差别不大,主要集中在家教理念类图书,比如,畅销多年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开卷2014年1月至5月的家教类数据中,一直稳居第二名,在当当网2014年1月至5月亲子家教类图书榜中,一直稳居前三名。比如,《特别狠心特别爱: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在2014年上半年一直稳居地面店和网店的亲子家教类图书销售榜前10名。

地面店的畅销品种主要侧重在家教理念类和分性别养育类,家教理念类的图书,原创图书的销量要高于引进版图书,比如,2014年2月至6月一直位于开卷数据前10名的《孩子自觉我省心》《哈佛家训》《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分性别养育类图书,如《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富养女孩的100个细节》等。

网店的畅销品种,比较侧重学习国外先进的家教理念,以及新的家教方法,侧重点更加细化,比如,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爱和自由》,针对亲子沟通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针对讲故事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针对画画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等等。

二、畅销热点由成功论向素质论的转化

早期的家教类图书,较注重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以自身成功的案例总结经验,比如,《哈佛女孩刘亦婷》《我家走出四博士》等,尤其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甚至带动整个家教类图书板块刮起了一股“哈佛风”。这类图书通常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主人公刘亦婷是考入哈佛的中国学生,这本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持续畅销近300万册。《我的事业是父亲》的作者蔡笑晚,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坚持早教、立志、自学的家教原则和特才特教的人才培养理念,精心培养6个儿女走上读书成才之路,他的6个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硕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人才“魔术师”。《特别狠心特别爱: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作者沙拉女士,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精华,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女,不到30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3个儿女中,有两位是亿万富翁。她提出的“延迟满足法”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使孩子更早走向自立之路。

随着国内家庭教育理念的发展,国外先进家教理念的引进和本土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倡导,家长的功利心渐渐恢复平和,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也由最初的琴棋书画的学习,转为更加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一些关于蒙特梭利、华德福等国外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的作品受到了中国父母的普遍关注,比如,《爱与自由》《接纳孩子》等,成为近年来家教类图书的畅销热点。而《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这类素质培养指导类图书,也是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在6岁以前不主张教孩子画具象的东西,而是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这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功利性更加弱化,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帮助。

三、不断爆发新的畅销热点

通过对开卷数据和当当网的榜单分析发现,畅销3年以上的图书,通常是非常经典的,名气比较大的,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你慢慢来》等。 销售1―2年的畅销书,有着“细分类、新理念”的特点,比如从英语、讲故事、旅游等角度阐述新的教育理念。 而且国内作家的原创作品占了绝大比例。

1.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本土化

近年来,一些关于蒙特梭利、华德福等国外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的作品受到了中国父母的普遍关注,一些致力于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普及国内的作者,做着不懈的努力。比如,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蒙氏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她创办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之后又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出版了《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近年来她和她的团队应邀到许多城市做公益讲座,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蒙氏教育。

另外,注重人的自我发展的华德福理念,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欢迎,华德福较注重孩子内在的力量,注重心灵与物质世界的沟通,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华德福教育经典译丛”系列,包括了《和孩子一起画画》《和孩子一起做娃娃》《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一起做玩具》4本,这套书的意义不只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德福教育,而是要激励成人真正行动起来,全身心地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画画,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工作。成人参与这些过程本身,就是在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在实践华德福教育,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些国内作者创作的华德福理念的作品,比如吴蓓的《请让我慢慢长大》等作品,是华德福理念本土化的优秀代表。

这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进和本土化,丰富了我国的家庭教育理念。改变了许多家长的育儿观,也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

2.选题更加细化

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广,年轻父母的育儿观有了很大改善,家教类图书的品种更加细化,根据榜单前100名的家教类图书进行分析,除了教育理念的图书,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亲子沟通技巧、分性别养育、分年龄段养育等四大方面,是近年来家教类图书的销售热点。

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图书,比较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英语启蒙和用故事培养孩子近年来非常受欢迎。英语启蒙方面的书,有汪培的《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推荐书单广受欢迎,《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详细介绍了Phonics自然拼读教学法,为中国孩子的英语启蒙,提供了较为实用的方法。《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小巫教你讲故事――好父母的必修课》则提供了一种方便易行的全能教养方式,用故事来培养孩子的性格、能力、习惯,用故事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另外还有介绍从旅游(如《小巫旅游蜜语――带孩子丈量世界》)、画画(如《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游戏(如《游戏力》)、生存能力(《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等角度培养孩子的图书,角度更加细化,因为其尊重孩子自我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领衔亲子沟通类图书,长期占据地面店和网店的畅销书榜,说明家长意识到冲突和对抗解决不了问题,意识到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这类书提出了互相尊重又切实可行的沟通办法和沟通技巧,缓解了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使得父母与各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相处得既轻松又有质量。

男孩女孩有着不同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特点,因此,分性别养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根据孩子在各年龄段的发展规律来养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捕捉儿童敏感期》提出了“儿童敏感期”这个概念,揭开了父母们的许多困惑,尊重孩子心智水平的成长规律。“你的N岁孩子”系列,详细介绍了孩子从1岁到12岁的成长过程,为父母提供了一个科学的阶梯教养方法,帮父母们更加了解孩子、减少压力,使孩子身心健全、茁壮成长。再如,《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妈妈说给青春期女儿的悄悄话》等,则是根据孩子的特殊成长阶段,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

3.其他领域专家的家庭教育作品

有一些其他领域的专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作出了角度独特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对父母们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比如,著名作家、文化人龙应台,她的文章豪气万千,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用母亲独有的细腻笔触,描绘出了她和两个孩子的成长,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她也用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给无数读者带来感动和启迪,近年来一直高居网店亲子家教类图书榜的前10名。还有《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和大儿子安德烈通信3年的收获,收录了可以两代人共读的36封信,经过母子的共同努力,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这些书在带给读者感动的同时,也会引起父母的深刻思考。

著名管理学家吴甘霖2014年的新作,是他和夫人邓小波共同创作的《孩子自觉我省心》,这是吴甘霖夫妇19年的教子手记,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将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家庭教育,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让广大父母有效地培养“自觉型孩子”。这本书上市不久,就得到普遍关注,在2014年4月至6月一直位于开卷数据第3名。他们的儿子吴牧天,不但顺利考上了美国普渡大学,还将自己的自我管理日志集结成书――《管好自己就能飞》,由父亲吴甘霖点评,成为青少年学生追捧的畅销图书。

这些跨领域的专家,用独特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子经验,开拓了家庭教育类图书的新领域,为广大的父母提供了崭新的家教方法。四、父母的自我成长 在家教类图书市场表现良好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现在年轻的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并且多数对自己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因此,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迫切需要先进的、适合的教育理念来指导。0―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寻找到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从父母自我成长的角度出发,有一些是针对父母的问题、针对父母成长的家教书出现,比如《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等。其实所有的家教类图书,都可以归到这一类,只有父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的问题,才能真正处理好亲子关系,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3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启蒙教育;内涵;路径;学科教学渗透

职业是人生存的必需,职业选择问题是人生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抉择之一,人们有关职业选择问题并不是到了工作的时候才去思考。职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环环相扣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职业启蒙教育势在必行,引导每一个小学生开展职业探索,应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1]。它的推广与实行对于维持社会繁荣稳定,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快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近代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过:“凡教育皆含有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之能生存于世界也”[2],这充分说明职业性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入职业启蒙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国家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如美国、日本等,而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基本上处于一个“蛮荒”状态,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指导和可参照的操作范式。对于当前国内外职业启蒙教育的综合评述与分析,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找到发展差距,更好地实现职业启蒙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

美国职业协调委员会提倡将需要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人群分成四类,即第一类是小学生,第二类是初中生,第三类是中专生、高中生,第四类是18岁以后的成年人[3]。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一个基础阶段,对其直接研究的不多,要把握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学者基本上都是借助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职业生涯教育”一词于1971年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提出。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美国教育总署对职业生涯教育一词解释为: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到成人,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4]。还有的学者给了不同的解释,如“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指帮助和指导学生对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的活动。”[5]另有学者指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6]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技能,引导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进而最终达到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美国著名生涯理论研究学者舒伯(Super)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0-14岁)、试探(15-24岁)、建立(25-44岁)、维持(45-60岁)与衰退(60岁以上)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内容和重点有所区别,成长期对学生进行的就是职业启蒙教育,其发展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具备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逐步意识到工作的意义[7]。针对职业启蒙教育,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日本学者上官子木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让小学生了解与职业有关的常识性知识,从而让学生懂得人们是如何在社会生存的,也促使他们从小思考自己将来有可能的发展方向[8]。我国学者杜启明论述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多元教育,包含帮助小学生进行职业了解、自我认知和个性培养[9]。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发展职业认知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因素对他们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发挥有所影响。”[10]可见,职业启蒙教育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社会职业,根据职业认知,并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

二、职业启蒙教育的路径

职业启蒙教育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并已经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系统的教育机制[11],而我国职业启蒙教育才初露端倪。在美国,学校的职业讲座、模拟工作情景的启发性游戏以及社会体验活动,构成了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展“职业日”,在“职业日”当天,校方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员,如消防员、工程师、工人、银行家、运动员、推销员、警察、律师等,他们向广大学生介绍自己工作的情况,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的相关性知识,使其意识中对职业有一个初步印象。通过“职业日”活动,孩子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职业世界,从而促使他们从小思考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美国的小学课堂以“玩”为主要形式,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概念。如德克萨斯州圣弗朗西斯科东部独立校区,教室变成工作场所,以学生为中心参加实践性活动,这些校区所有教育都被视为职业生涯教育[12]。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职业兴趣分析”,学校在孩子们“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提供相应的分析。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在这一天,父母们可以带上6岁至16岁的孩子一同工作,孩子不仅可以了解父母的职业,也体验到每一个岗位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每一种职业都是值得尊重的。在英国,学生从13岁起,在学习全国统一的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能课程。每个社区都设有青少年实习培训中心,政府机构、公司专门为青少年提供了实习岗位。在学习了相应的职业技能之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实习岗位,这些实习经验出现在大学申请书或者今后的工作简历都是有效的。除了参加儿童会等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之外,在邻国日本,小学生还在学校或班级各项事务中主动接受劳动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职业意识和潜能。日本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经常会开展类似职业体验式的活动,在这一天,学生将会亲自安排与落实活动的每个环节,在活动结束,老师进行总结讲课。此外,儿童社会体验公园也成为日本对孩子职业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进而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按劳取酬的社会分配原则等等。职业体验项目的发展对于儿童成长与职业启蒙教育都有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重视劳动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对理想、未来的憧憬。在我国,台湾是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较早的地区,他们从国小(小学)开始提供儿童职业启蒙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察觉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小学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如职业生涯教育交互式游戏、讲座、实地参观、角色扮演、生涯博览会以及生涯档案制作等等。目前,在国内大陆研究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的还不多,仅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始实践的探索[13]。2007年我国引进青少年职业体验项目,以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职业感觉,让其体验成人的职业行为,达到帮助他们了解未来面对世界的目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教育”,“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14],并且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成立“上海市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项目研究小组,并在一些学校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这个纲要以及项目研究的推动,2009年以来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职校的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基地吸引了全区大批的教师、学生前去参观体验并且受到广大参与者的好评。

三、职业启蒙教育的学科教学渗透

舒伯曾说过:“生涯发展课程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最适宜方式,将生涯发展概念纳入学校现有课程中,被认为是一条最佳路径。生涯发展教育不应是在传统的课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或单元,而应该把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去”[15]。因此,很多学者专家主张将与职业启蒙教育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美国是典范之一。美国政府198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有这样的明确规定:“职业指导从小学教育开始,即从孩子6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发展指导”[16]。美国各州确实在这样实施着: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进行生涯认知教育;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进行生涯探索教育;从初三到高一阶段进行生涯定向教育;高中时代进行生涯准备教育;高中以后进行生涯安置教育。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指导下,美国设计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内容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应面向所有学生;二是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应贯穿学前、中小学;三是中学毕业的学生,包括中途退学者,都需掌握谋生的技能。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美国以教材、多彩活动的形式将职业启蒙教育目标分阶段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了解不同类型职业的常识性知识,培养其职业意识,并促使他们思考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类型。日本同样如此,1999年《关于改善初等、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报告中指出:有必要加强学校教育与职业生活的衔接,实施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职业生涯教育,并将职业观和劳动观教育作为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17]。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日本政府通过课程及学校各项活动,各个学校采用“综合性学习时间”来实施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逐步接触到职业启蒙教育[18]。如小学生在社会课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参观、调查当地的生产销售,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课题开展学习活动,以达到促使学生思考未来的目的;在道德课中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劳动,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服务他人、社会的快乐。他们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建立一种职业人、社会人的意识。在我国学术界很多教育界专家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教育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将职业启蒙思想渗透在学校已有的课程中。其中,台湾于1998年将职业生涯教育引进基础教育领域,他们决定在信息、环保、两性、人权四项课题之外,增加“生涯发展”这一课题,在明确一至九年级学生需具备的生涯发展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将职业启蒙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以及综合活动七大学习领域[19]。台湾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做法是各学科老师先将教材中可融入启蒙的素材提出,且确定能力指标。职业生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列入计划实施。他们采取弹性学习节数的方法,聘请校内、校外专长教师指导。而大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这个阶段。有学者将美国高中化学教材《ChemistryConceptsandAp-plication》中对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融合加以分析,总结出教材以专栏形式呈现、以案例访谈方式展开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特点,并述评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四大作用,即促进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另有两位研究生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分别探讨了高中地理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其中一位建议高中地理教学应以生涯规划为内容导向,充分挖掘和提升地理教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地理教学的快乐与获取成功的乐趣[20];另一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的焦点应该是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了解社会、规划人生,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并借助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寻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运用,进而总结了“两不同”和“两需要”的具体策略,即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载体;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需要有目的地开发资源,根据职业生涯教育需要综合运用思想政治课程载体[21]。此外,还有部分一线教师论述了课程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例如,有教师以高中生物课程为例,阐述了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职业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该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思路。他提出通过生物科学史话感受科学家的足迹,以敬仰生命;通过“活动和实验”形式模拟科学家活动,以进行实践、探究;通过“生物科学与健康”感受生活,以理解生命的奥秘;通过“科学•技术•社会”逐步走进生活,应用生物科学知识[22]。

四、结论与反思

无论对于宏观的社会发展需要,还是微观的个体发展需要,将职业启蒙教育纳入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纵观发达国家及地区,他们的职业启蒙教育发展都比较成熟,课程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体系也比较完善,并且各个学科的教师都会承担相应学生生涯发展的任务。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有关职业启蒙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定义、意义等问题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还有很多的研究介绍发达国家、地区的职业启蒙教育,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呼吁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在肯定学者们研究的同时我们也需反思,我国大陆关于职业启蒙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国际包括我国台湾地区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认真对待:1.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且尚未明确职业启蒙教育所处的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虽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阶段,但它的内涵不仅仅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子内涵,学者需对其进行透彻研究;并且有些研究中中小学生处于职业启蒙教育阶段,有些研究中高中生仍为此阶段,试想素质教育被提早到了零岁,而学生的职业意识到18岁仍未形成是多么荒唐的现实。2.职业启蒙教育路径的探索大多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建构较少。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路径纵然成熟,但仅仅是适合他们的教育机制,照搬照抄或全盘否定他们的实践经验既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也不利于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我们应借鉴、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取其精华形成适合我国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的路径,并升华为适于我国教育机制的理论指导和可参照的操作范式。3.基于学科教学的职业启蒙教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于高中阶段,小学阶段鲜有人关注,且具体的策略仅仅是“蜻蜓点水”。虽然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的教学以科目本身为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没有某种联系[23]。小学教材既是帮助儿童学习知识的纽带,又是小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蕴含众多职业启蒙素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相关研究的空缺造成大量可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荒废。

参考文献:

[1]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2]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44.

[3]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M].南宁:广西师范大出版社,2006:28.

[4]周羽全.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5]张建国.当前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7(7-8):66.

[6]姜鹤,马佳.论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J].继续教育研究,2011(2):92.

[7]魏潾,李广才.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发展•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

[8]上官子木.从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看我国基础教育的缺陷[J].教育科学研究,2009(6):5-9.

[9]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10]叶亚玲.职业教育应从儿童起步———由“新失业群体”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5):54.

[11]尤敬党,吴大同.生涯教育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2-16.

[12]塔娜.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3]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9-122.

[14]刘华,马丽群.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德育,2012(1):17-20.

[15]周羽全,钟文芳.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1-13.

[16]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M].南宁:广西师范大出版社,2006:28.

[17]徐爱新,安月辉.解析日本职业生涯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18):81-82.

[18]陆素菊.职业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与特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8.

[19]刘芳.生涯教育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0]张健.浅谈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21]王琴.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2]陶建英.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1,36(2):20-21.

第4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摘要:

年画是在漫长的岁月更替中伴随着传统民俗的发展而出现的,其广泛的艺术题材、多维的表现视角遍布传统家居的各个角落,成为普通百姓触手可得的大众传播媒介.养成教育是传统亲职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人们试图在各种教育机制与复杂的实施过程中探索与践行儿童养成教育.而在视觉图像贫瘠、儿童教育素材匮乏的古代社会,传统年画以其外在的审美形态塑造和内在的伦理教化训诫成为儿童养成教育的最佳载体.因此,将养成教育研究设定在传统年画的视域下,从生活启蒙、价值观养成两个方面,深入解析年画所承担的儿童养成教育功能,为传统年画的研究开启一个新的维度,为儿童养成教育的探索提供新的例证.

关键词:

养成教育;传统年画;养成功能;养成价值

玛利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认为,儿童不仅仅作为一种物质体而存在,更是作为一种精神体而存在,儿童时期的发展能够为人类的改善与提升提供一个强大的刺激.儿童的精神可以决定人类进步进程的快慢,甚至会引导人类步入一个更为高级的文明阶梯.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社会对于儿童教育、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呼声持续高涨.同时,五中全会以来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将增加中国儿童人口的比例,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儿童养成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养成教育本质关于养成概念的由来

最早可参见《易经》和《吕氏春秋》.在《易•蒙》中:“蒙以养正,圣功也”.其简明的意思就是要从人类的童年开始,从启蒙开始就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同样在《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本生》中也这样记载过:“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译意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论,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人不同的德与性是因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而不同的,高尚的德和美好的性要经过人的后天努力而来.孟子在《孟子•告子上》说:“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1].由此可见,养成教育自古就受到重视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民间社会亦流传并延续了儿童养成教育的各类习俗仪式,如启蒙、开蒙、叩拜孔子等仪式的举办,标志着一个新的生命体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在当代中国,大规模的民工进城务工,主因固然有维持生计的驱动,但养成教育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出路,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中国原生家庭的父母们都在身体力行地为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索与践行.

2传统年画的图像特征与儿童养成教育的达成

苏纳认为“图像和动态学习经验相互交叉,效果最佳”.根据儿童视觉研究领域的相关人员研究发现,4岁以前的儿童观察视觉形象时,对符号与实物之间的表征关系有了初步的、浅层的意识,其视觉好感偏重审美知觉倾向,会有意识地欣赏和选择鲜艳、新奇、完美的图画.这一时期儿童喜欢的视觉画面对比鲜明,有着清晰的轮廓,喜欢的视觉形象造型简约、生动、夸张,而传统年画最大的特征就是其鲜明的色彩效果.如武强年画就常常以红、绿、黄、紫、粉为其主打色;四川绵竹年画色彩艳丽,构图饱满,人物造型夸张,幽默诙谐.这样的视觉体验可以引发儿童的审美愉悦,引发儿童的审美联想,有利于儿童对画面内容作出相关的理解和判断.5~6岁儿童的视觉观察已经发展到对完整的形象及细节的感受,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较为复杂的艺术形式、深沉的寓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例如对色彩的喜好由暖色向冷色慢慢过渡,开始尝试喜欢对比调和的色彩,喜欢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形象造型和有着初步符号意义的图形[2].因此,在传统年画中留存有大量的母子题材、教子题材、生活习俗题材的年画.艺术是人性中的生物学进化因素,它是正常的、自然的和必需的[3],在视觉图像贫瘠、儿童教育素材匮乏的传统社会,年画无论从形式上、题材内容上、色彩比例上都恰好适合于儿童养成教育的完成.

年画集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中形式与内容兼优的大成,其由来可以推及人们对于“年”的概念的总结.“年”对于古代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交替的概念,更是一个农事活动结束,收获农业成果的时刻.以此,相应地产生了多种纪念仪式,如《新年十事》中提到“依旧葫芦样,春出画里归,手无寒具碍,心与卧莲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4].这些特殊的仪式寄托了劳动人民渴望大丰收及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其中“春出画里归”“新桃换旧符”就是人们在对于新年的纪念仪式中所衍生出的一种经典艺术形式———年画.它是广大民众对于新年、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特殊记忆,也是反映社会风尚、新年愿景、思想启蒙的艺术形式.新生儿从出生到可以自由融入社会的学前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家居环境成为他们认知养成的初始.由于母性在传统社会中要担负起相夫教子的角色,儿童习惯的养成通常也由母亲担负.母亲通常会抱着襁褓里的婴儿,从家居环境认知开始启动婴儿的各种感官.在传统格局的家居环境中,张贴在房庭院落中的年画俨然成为家长对孩子说教的媒介与养成教育的范本.年画是文化贫瘠的农耕家庭中文化教育传播、德与性养成的重要平台,其特点如下:

首先,从年画的题材类别来看,除了传统年画中的门神类、戏文类、神柢类、民俗类题材以外,亦不乏大量适合儿童养成教育的娱教类题材,且题材范围相当广泛.例如《三百六十行》《同庆丰收》《男十忙》《女十忙》等年画题材,完整地描绘出耕种、收割以及轧棉、纺纱织布等劳动过程,在表达农民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的喜悦的同时,也有效地传递出只有动手劳动才会创造出美好果实的这一教化语意,鼓励劳动至上.又如《二十四孝图》描绘了历代24个孝子在不同角度、不同环境行孝的故事,清晰地传递出“百善孝为先”这一教化语意,而此时的年画更间接地承担了培养社会道德的责任.

其次,从年画的表现形式来看,传统年画多喜艳丽的色彩来呼应新年的愉悦与期盼.以四大年画为例,天津杨柳青年画画风精致典雅、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和谐;河北武强的年画在色彩上对比鲜明、线条疏密有致、流畅奔放,采用红、绿、黄、紫、粉等套色印;苏州桃花坞年画画风上艳丽而雅致、有浓厚的江南地方特色;四川绵竹年画出现了彩绘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图饱满、讲究对称、造型夸张,具有诙谐活泼的艺术效果,而这样的配色最符合儿童的视觉审美体验.

再次,从年画应用的多样性来看,年画既能够以传统形式张贴于农村房屋院落,同时,针对城市住宅粘贴的局限性,又能够将年画内容拓展为儿童读物这一新的实现形式,使其教化养成的功能得以继续传承.对于前者而言,年画可以张贴在传统家居的各个角落,有贴在大门的门神门笺、中厅的中堂、卧室的炕围、毛方子、屏风的屏条、窗户的窗画、月光等,成为儿童触手可得、平民化的信息传播平台.对于后者来说,在传播媒介及信息投放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以读物形式存在的年画无疑成为一款适合大众消费的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媒介.可以说,年画以其宽泛的尺寸规格、广泛的粘贴地点、多样化的实现形式遍布于城乡家庭的各个角落,成为儿童反复认知、仔细品味的视觉典范.

最后,从时展的角度来看,年画不仅符合传统审美判断的静观与凝视,还会与时俱进,伴随着社会风尚、主流文化审美的改变而微调.比如《老鼠娶亲》年画一度风靡,有史料记载,如果在过年的时候不买上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就算年画没买全.而且出现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多个版本的《老鼠娶亲》年画.在《西游记》小说流传民间后,在《老鼠娶亲》年画中出现过多幅绘有《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参与的老鼠娶亲年画,整幅年画画面精彩,师徒四人与老鼠娶亲的场面毫无违和之感,让后人惊叹其精湛的创意.

3传统年画中的养成价值分析

鲁迅说过:“年画是与消费者的艺术相对立的一门艺术,它是生产者的艺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年画作为一种通俗文化,饱含了中华传统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人们正确地表达利益要求,与传统道德密切相连.冯骥才[5]曾在《民年年画》一书中讲到:“年画加深了百姓对于故事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自身各种不适度的欲求和弱点,人们极易误入歧途,因而伦理教化的功能与价值始终为人所重视”.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化品类,年画已经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时代的风尚,社会所推崇的价值不断地与时俱进,并以其独特的视觉、文化魅力吸引着儿童的驻足与观赏,成为传统社会中儿童养成教育在家庭这个场域中最为有效的教育养成平台.父母通过年画的选择、张贴、引导阅读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养”的活动,使儿童在开蒙入学前通过耳闻目染的视觉观赏与解析,潜移默化中摒弃种种不良的习惯,在与父母、同伴、家居环境等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心智.因此,传统年画的养成价值可以从生活启蒙与价值养成两个方面来考量.

3.1生活启蒙

(1)家庭关系启蒙.儿童最为关注和易于理解的是与自己关联度最高的题材.比如年画中存有大量教子题材的年画,此类题材极其丰富,出现了如朱仙镇出品的《三娘训子》《三娘教子》;陕西凤翔出品的《三娘教子》四联戏文窗画;杨柳青出品的《教五子》;高密的《三娘兴家》(四幅连环画);绛州的《闺房教子》(三款);平阳的《闺房教子》(对屏);桃花坞的《孟母断机图》《三娘教子图》等,可见其流行之广,深受受众的青睐.在传统家庭中母亲通常会抱着襁褓里的婴儿从家居认知开始启动婴儿的各种感官,婴儿会在母亲的引导下去认识他们周围的家居世界.在家居中张贴一幅教子的年画,既给予了传统母性在教子责任与义务上的赞美,又能使儿童对应图画中的图像符号,达成“父母教,需敬听”的完整讯息的接受与反馈.“三娘教子”年画来源于民间流传广泛的戏曲故事的桥段,是宁波慈城冯姓大户人家的教子故事,年画描绘的是母亲教育孩子的场面.

(2)社会分工启蒙.一个自然人要转变为社会人,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自己的社会分工.《男十忙》《女十忙》系列年画就是对儿童进行社会角色与社会分工的启蒙图像.《男十忙》描绘农民春种秋收四季劳作的繁忙情景,包括耕地、播种、锄草、秋收、打场、扬场、袋装等情节.《女十忙》描绘了农耕社会中妇女劳作的场景,包括弹棉花、纺线、缠线、拉经线、上机布、洗涤等纺织工序,女性在织布的同时还要照顾小孩、饲养家禽.此类年画不仅反映出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社会角色,还较为生动地介绍了社会角色的不同,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也相应不同.在其中可以清晰地学习和了解农业耕种与收获的基本常识、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工具的形态、女性与男性的服饰容貌差别,让儿童可以辨识出父母的社会角色与职业分工,了解封建社会要学会的基本生存本领,唯有辛勤地耕耘才会有丰硕的收获等基本的为人准则.

(3)仕途启蒙.在传统的社会中,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与命运的改变唯有依靠读书来扭转.古时父母的劝学与学生的苦读虽然带有不可回避的社会与历史的烙印,但其存活多年必有其存在的意义.此类年画的代表比如《五子登科》年画,该年画源于《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述的是窦燕山年过30还没有子嗣,为人性情乖张,做生意欺世霸行,30岁这年母亲托梦而来要求其改过、行善.此后,他广行善事、在家办学、勤奋做人,后来果真有了5个儿子.因为其在家办学,教子有方,5个儿子都高中科举.古代读书人读取功名就是希望社会能够赏识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在传统年画中,人们都非常喜欢此类年画,往往专门贴在孩子和读书人的房间里,用来教育孩子好好读书,成就一番事业.诸如此类的年画还有《五子夺魁》《五子日升》《曹子建七步赋诗图》等.

3.2价值观养成

(1)行为习惯养成.传统年画的不少题材都含有谦虚礼让、尊老爱幼、忠义节孝、家庭和睦、成圣成贤等传统道德观念.如年画《桃园三结义》《愚公移山》《孟母择邻》《孔融让梨》等所表现出来的肝胆忠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己正人、长幼有序等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人格,一旦落实到儿童个人的具体操作层面,就会对儿童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与示范的作用,儿童在赏析与模仿中会将这种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与处事的规则.儿童最善于模仿与学习,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所喜欢的偶像,举手投足间都会打上榜样的印记.诸如此类行为养成题材的还有《二十四孝图》《四郎探母》《信忠图》《母子同乐图》《放生》等慈孝题材的年画,对于儿童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榜样与引导的作用.

(2)理想志气养成.在传统年画中不乏大量的励志题材.如《杨家将》《岳飞传》等励志、劝学题材;《陈香救母》《景阳岗武松打虎》等弘扬见义勇为、匡扶正义、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质与志向.这类年画可以培养儿童一种良好的思想品质,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树立远大的目标,起到激励志气的养成功能.

(3)民族自尊养成.一个民族的价值要靠文化去凝聚,而这种文化是在一年年的传承中不断地成长与壮大的.年画中经典的历史故事、民族英雄式的人物会在儿童的心里播种下楷模、榜样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必然会滋生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如《文姬归汉》《花木兰》《岳飞抗金兵》《穆桂英挂帅》等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英雄事迹已经转变为一种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可见年画在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感的养成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

4结论

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系,立足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传统年画这一载体,深入论证年画在传统的儿童养成教育中起到的价值启蒙与行为养成的教化作用,以及通过耳濡目染的画面教化进而内化为儿童的自觉行为的作用.通过对于传统年画中养成价值的剖析,一方面可以为民间文艺的传承开启多元的弘扬途径;另一方面亦可以史为鉴,探求更新更好的儿童养成教育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原平,胡青.幼儿养成教育课程理念与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李光庭,石继昌校.乡言解颐吴下谚联[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陈世明.图像时代的早期阅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M].卢晓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第5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文化传承的责任。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以天下兴亡的大事,呼唤平民百姓的责任心。他说的责任是指文化传承的责任。他认为,天下不同于国家,亡天下与亡国不同,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是政治家的责任;亡天下是指仁义充塞、德风败坏,是每个平民百姓都有的文化责任。他认为,道德风气浸染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影响人的道德精神,人的道德精神败坏其实是文化根基的败坏,“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所以“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那么,文化根基何以兴盛或者衰亡?在很大程度上,这依赖于文化传承的生命力,人们传承自己文化的责任心。我们讨论的儿童读经中的“经”,是指中国文化经典,它负载着中国文化根基,也负载着中国道德精神。儿童读经,是从娃娃开始的文化传承,也是从摇篮里开始的道德教育,教育者肩负着传承文化和启蒙道德的责任。

有学者考察世界四大古国的文字演变,发现它们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却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传承。现在其中三个国家的古文字都消亡了,唯有中国的汉字传承到现今,依然洋溢着笔墨芬芳,显示着它坚忍的文化传承生命力。那么,汉字记录的华夏五千年文化,文化凝成的中国文化经典,该如何传承下去?在多元文化冲突的现时代,我们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儿童们天真无邪,教育者有责任为他们找到合适的路径,铺垫他们的文化根基。教儿童读经一直拷问着教育者的责任良心:如何在读经中,“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中国儿童们的中国心?

有教育者倡导儿童“亲近母语”,这份责任良心让人感慨,但是也让人滋生出一缕凄楚:中国儿童为什么会疏远母亲的话语?是谁蒙昧了孩子们的童心,诱导他们厌弃自己的母亲?事实上,当代中国的青少年不能写规范的汉字,不能用规范的汉语写文章,读不懂中国文化经典的越来越多了,教育者该负什么责任?有西方哲人说过,两代人不读民族的书就可以毁灭这个民族。那么,我们有多少年轻人读过多少民族的书?时下有些年轻人写文章,以引用外语文献为时尚,究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是自欺欺人?我们不能不怀疑,他们中或许有人还没读过自家之“玉”,不能正确引用中文文献吧?我们逼迫儿童学习许多东西,唯独置他们的中国文化根基浅薄于不顾,这是否是真正的蒙昧?教儿童读经,哪怕他们一时还不能深懂,但毕竟是本根本土的血脉传承。

引导践行的责任。儿童读经不能深懂,但依然可以悟得一些道理,依照道理学着做人做事,教育者应该负起引导践行的责任。经典不只是束之高阁的典籍,它是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参天大树,读经的要义是读出它的内在精神,它的鲜活生命力,学可以致用,学可以践行。我们引导儿童读经,不是要他们“半部论语治天下”,更不是要他们“一举成名天下知”,而是修身、养性、知书、达理的启蒙,礼、义、廉、耻、孝、悌、诚信的启蒙,让他们知道做个中国人的起码的道理。有些乡里的前辈长者,只读过几年乡塾,但能写规范的毛笔字,能有儒雅的谈吐,懂得“里仁为美”的人际伦理,这不能不让人敬佩。所以儿童读经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引导他们践行于当下的生活。

务实质不能务形式。教儿童读经,形式上可浅可深,但实质必须清楚。就经典本身来说,经典读起来音韵抑扬,阅读起来可能艰涩难懂,这是形式;但经典中蕴涵的道理,教育者必须弄清楚,这是实质,否则就会教儿童死读书。就读经活动来说,是模仿古人读经形式,讲究古代礼仪,还是采用适合当代儿童生活的形式,讲究当下的礼仪,这是形式;陶冶儿童的中国文化人格,培养他们中国人的德性素质,这是实质。这其中的道理,类似于孔子用“绘事后素”解释仁义与礼仪。他说衣服上那些漂亮的花饰(绘)是因为有洁白的底色(素),讲礼仪是因为有仁义。如今有些读经活动,把这种关系颠倒了,不问是否养育了儿童的仁义之心,只是让儿童穿古代衣服行古代礼仪,这必然异化读经的实质,甚至会产生演绎封建文化的负面影响。

务德行不能务教条。教儿童读经,不能只读教条,要重视道德践行。有种误导是为读经而读经,把读经做成了精英教育的新特长,桎梏儿童天性的新枷锁,人们简单地训练儿童口若悬河地背诵读不懂的经典,让儿童们在人前炫耀他们的记忆力,这实在是在鞭笞教育者的平庸!这里有个责任指标:经典中的浩然之气与读经儿童的日常德行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就是庸俗的教条。还有种误导是教儿童“做秀”,如读《弟子规》学敬师,读《孝经》学感恩父母,这原本不错,但让儿童模仿古人行拜师礼就太迂腐,泊来洋人的母亲节、父亲节,教给儿童写几句空话感恩父母,则与中国人的孝道太不沾边。更有甚者,让儿童回家为母亲洗一次脚,为父亲擦一次车,把照片贴在橱窗里,写上“弘扬传统美德”,这是美德吗?教育者难道不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道理吗?

选择合适经典的责任。有一种办法是把零散的经典填充在现代课程框架里,在学科课程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增加儿童读经的内容。这样选择的随意性较大,教学没有一定的规矩,儿童们只能浮光掠影地接触经典。还有一种办法是依照古代学子读经的顺序,列出一系列经典,从中精选篇章,组合成基础性的经典精华,单独设置一门读经课程。这样的办法不随意,也有规矩,但值得疑问的是,当代儿童读得了这种跨跃式精选的经典吗?我们是否考证过古代儿童循序渐进读经的艰难?这种艰难是否正是19、20世纪之交,我们批判读经、废除以读经为内容的考试制度的一个依据?是否也是当下人们质疑儿童读经的一个依据?

不凌节而施的选择。儿童读经很艰难,古人因此发现了循序渐进的路径,用经典的序和儿童心理成长的序,制约“不凌节而施”的教。但古今文化环境不同,人们对教育和教学的理解不同,儿童肩负的学习责任也不同,所以当代儿童读经,有个同必不同、不同未必不同的道理,套用古代儿童读经的“序”很可能造成“凌节而施”。譬如,某小学根据古代“蒙学、小学、大学”的序,确立低年段(1、2年级)为蒙学阶段,学习《三字经》《千字文》;中年段(3、4年级)为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声律启蒙;高年段(5、6年级)为大学阶段,学习《论语》《大学》经典古文欣赏等。这看上去秩序井然,但是把它放到必须统一实施国家课程、还得应对考试竞争的大环境里,就让人担忧了,低年段是否真能读得懂?高年段是否真能辨得清?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经典历尽沧桑,儿童读经应当进行去粗取精的选择,但选择还必须尊重历史,去伪存真,不能弄成故事新编。有些牵强附会的现代解读,我们挡不住它们媚俗成人,但要拒绝它们误导儿童。所以,选择经典宜浅显不宜艰深,当代儿童能读点儿启蒙经典已属不易。依照古代读经的“序”来选的话,小学生读读“蒙学”经典就可以了,“大学”经典留给大学生研究生们读比较合适。如果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序”来选,也可以让小学生读些古诗词、经典美文。同时,选择经典宜启蒙不宜精专,能让儿童对古典语文有接触,对传统道德有体悟,对读经有直接兴趣,我们就已经功德无量了。试图让当代儿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迂腐的浪漫主义想法;如果以培养“国学大师”招摇儿童读经,这不仅有悖于我们的教育目的,也不利于真正的未来“国学大师”的健康成长。

选择合适方法的责任。教儿童读经,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中国文化经典中就有许多精华方法,取之于经典用之于读经,不失为一种优化选择。但值得解释的是,这里同样存在着古今文化的差异性,应用经典中的方法,不可以僵化只能活化,教育者的责任,是要领悟它的方法论思想、它的精神、它的教学之道。譬如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朱熹“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读书法,《学记》“教学相长”的学与教的关系论等,如果能悟得其中的教学之道,它们就不仅是源远流长,而且是长流长新的大智慧的方法。

批判继承传统方法。教儿童读经,如果只是呆读死记硬背,让儿童先囫囵吞下去再慢慢消化,这在古代也是不足取的读书法,所以这从总体上说是不合适的。可能正是这种不合适的方法,招致了读经蒙昧而非启蒙之论,读经扼杀童真童趣童心之说,论说得虽然有些杯弓蛇影的意味,但就方法而言,这多少是有些道理的。但值得解释的是,稍有些教育常识的人就该知道,不理解的背诵在儿童生活中一直是存在的,只凭借着经典文字的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儿童们也可能会喜欢读它背诵它。所以,我们只要不把读经弄成儿童的负担,弄得像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上千位那样无聊,让他们适当地背诵些经典文字并无大碍。中国儿童背诵他们的母语经典,这至少比让他们背诵外语经典合情合理吧?小狮子模仿老狮子的吼叫固然嫌早,但比起让他们模仿豹子叫来说,这毕竟还应该算是母语启蒙。

慎重借鉴现代方法。教儿童读经,当然可以选择现代方法,但考虑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契合,应该慎重选择,不能滥用。有人主张儿童读经不能跪着读,不能盲目崇拜,但是还应该补充一句,儿童读经必须敬着读,不可不敬。教儿童读经要有历史唯物的基本立场,要尊重经典本来的生命状态,尊重历史文化事实,尊敬先贤的道德智慧,否则在启蒙意义上就是失败的。而我们主张慎重借鉴现代方法,是因为如探究法、发现法、创造性学习等,不适合用来教儿童读经,如果把儿童读经弄成大批判,就违背读经的原意了。所以教儿童读经典,宁可选择读不懂慢慢体悟,也不能倡导存疑思维,泛滥褒贬,鼓励创新,这可能是个误区,这种读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读高中或大学或研究生以后采用。

教儿童读经,能唤起儿童的兴趣和热爱,是最理想的事。这不是指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而是以儿童体验为依据的教学思想。激活儿童积极的心理倾向,让读经与他们的直接兴趣与热爱相伴,让读经与他们的求真向善悟美的精神相融,这应该就是教儿童读经的启发式。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儿童读经应该呵护童心童趣,适合儿童的可接受性,可接受性是读经受益的前提。选择教儿童读经的方法,应该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应该有青少年读经、成年人读经的未来愿景。

率先垂范的责任。教育者的存在就是教育,它比教育者的言说、奖惩有更深刻的影响力。师范是教育活动的责任、教育道德的良心、道德教育的法则。教育者是儿童身边的镜子,教育的责任、良心、法则,就在这镜子与儿童之间,拷问、鞭策、激励着教育者。如果说,在儿童读经中,真有一种唯一有效的途经和方法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只能是教育者的率先垂范、以身立教。遗憾的是在如今的教育中,这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许多教育者经常是环顾左右而言他,不识庐山真面目。事实上,成人不读经只是想着法儿地琢磨儿童读经,的确有些自嘲意味,那些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们唠叨读经的人,竟然听不到孩子们心里的疑问:你们为什么不读经?

这是一份悬念的责任。教育者们有多少知道《五经》《四书》,能够说起《三字经》或《千字文》像说十以内的加减法一样轻松,这让人生出一份悬念。如果不论那些高校里专门从事中国史学、哲学、文献学、古典文学的学者,不论那些资深教授,还有多少人研读过《诗》《书》《礼》《乐》《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儿童读经,的确有个“师在何方”的问题。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正在“百家讲坛”讲《三字经》,敢问时下人文社会学科的博士硕士们,有多少人能教小学生读《三字经》?他们中有多少人读过《五经》《四书》?小学里的语文教师,《品德与生活》课教师,小学生的家长们,有多少人扪心自问无自责之忧?近年来,“从娃娃抓起”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也让中国儿童们瘦弱的肩膀,担起了成人们太多的欲望,成人该负些什么责任?如果说体育运动金牌、音乐舞蹈大奖,成人们有借口不能以身作则,那么认真看书学习,成人们也不能躬亲吗?教育者率先垂范,是否是一份有悬念的责任?

第6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 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互动歌曲 

第7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超前教育;教师培训;对策

根据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幼儿还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在此阶段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启蒙,不要求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熟练,所以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教育的真谛所在,但是现实中的幼儿教育却存在严重的超前教育现象,对于此现象形成的原因过多的在于幼儿园之间抢占市场的行为,过大的宣传自己幼儿园超前的教学成果,来吸引幼儿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但是试想“伤仲永”的例子在我国又有多少?让孩子有个轻松快乐的幼年时光是每个家长的职责所在。针对此问题本文将提出几点对策,以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局面。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分析

如今幼儿园的创办条件的放开,让许多资质不全的民办幼儿园也参与到教育行业中来,参差不齐的竞争容易夸大噱头的宣传自己的幼儿园,为了符合家长望子成龙的教育心理,各种超前的教育成为了幼儿园宣传的手段,以下简要分析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小学化”是怎样体现的。1.幼儿教材内容超前。在幼儿达到学龄前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众多幼儿园为了体现其教育成果,把小学阶段的内容纳入到教学范畴,通过对看得见的教学成果来获取家长的信任度。例如在幼儿园的中班或大班的教育内容里就把数学演算、语文诗词、英文等众多学科的内容纳入其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将考试排名来明示小朋友成绩的好坏,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园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更是违背了幼儿园教育制度。过重的超前教育使幼儿学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原本知识的机会,这样不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更加容易因外在原因而导致学生个体的发展不均衡性。2.理论与实践的不平衡性。对于感知阶段的人来说,学习的重点在于实践中感知,对生活中的事务起到辨识的作用,而并非是坐在课堂上学一加一等于几的理论知识,应该以游戏或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自觉性薄弱的幼儿来说,教师一板一眼的填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集中不了注意力。而过多的课堂教学虽然让学生多认识了几个字、会算了几道数学题和会说几句英语,符合了家长的期望却忽视了孩子的天性,过早的揠苗助长式教育成果终究是昙花一现,孩子最终在日后的学习中停滞不前。3.动态教学的缺乏。现在的幼儿教育都是模仿小学的教育规律,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止模式,就连本该设立的户外游戏课程,都因害怕学生受伤,幼儿园承担责任而大大减少,这样的行为不仅扼杀了幼儿好奇童趣的天性,更是阻碍了智力的发展。幼儿教育大纲要求的是启蒙式的幼儿教育,在于启蒙幼儿的思维,全面发展幼儿的智力、语言、技能、情感等方面,这样的教学应是互动式的教学,有交流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开发能力,并非是过早的传授知识。

二、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对于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也是众多因素造成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不规范化,幼师素质的参差不齐,缺乏正确的教育意识观念;管理者过多关注幼儿园的盈利性,缺乏管理意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迫于家长对孩子过高学习期待的压力,也是导致幼儿园过于关注成绩的一大因素;教育部门的疏忽教育管理部门对该教育内容的监督疏于管理,也是导致“小学化”日益严重的关键因素。

三、扭转“小学化”趋势的教师培训对策

1.教育理念培训,作为幼师,教书育人是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在上岗前应对幼师进行岗前培训,贯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学会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学习的快乐,促进健康的身心发展,才是教育本该有的理念。2.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培训。幼儿园的教育就要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融入更多的教学特色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多元化教育,就要要求幼师多才多艺的才能来满足课堂教育的需求,例如舞蹈,唱歌,绘画、讲小故事等都是培养学生不同兴趣的教育手段。3.参与式培训。就是针对目前静止式的教学课堂模式,培训教师善于利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语言的发展,让学生多说、多动手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在培训的过程中实践模拟是最佳的方法,让教师真正的掌握诀窍而运用到实践中。

四、结语

幼儿园的启蒙教学是基础教育,其意义更是重大,只有抓好了开头让学生在正确的教育道路上学习知识,不仅是轻装上阵事半功倍,更是为以后的小学教育打好了基础,按部就班的接收知识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才是学的好,要有长远教育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不好高骛远,这样才能使幼儿教育回归正轨[3]。

参考文献:

[1]姜娟芳.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与教师培训对策[M].学理论,2011;187-188.

[2]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4(2);65-69.

第8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LiveCode的中国推广机构北京编程创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代码”)2015年4月成立于北京,系一家针对青少年受众提供移动设备编程培训,帮助培养其基本的代码读写能力,并提升其编程兴趣的非正规教育机构。作为苏格兰公司RunRev公司图形化开发环境工具LiveCode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乐代码将在教学中使用和教授简单易懂的LiveCode编程开发环境,以促进LiveCode在中国的推广。

乐代码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该公司向幼儿及青少年提供从入门到高级共120小时的编程教育课程。利用LiveCode工具,学员可以使用简单的英文语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编写支持谷歌安卓及苹果iOS系统的移动应用。除了以编程教育作为基础卖点外,乐代码还重点强调LiveCode的“英文”特色,方便青少年学员在学习编程的同时,掌握基础的英文应用。

工商资料显示,乐代码由香港商艾普特大中华有限公司(AppTog Greater China Limited)全资持有。而乐代码合伙人李佰聪接受《融资中国》专访时表示,除艾普特外,乐代码还引入了三家股权投资者,包括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科招商、“在全国拥有超过800家连锁和直营加盟学校”的青少年数理教育机构佳一教育及在线中文IT社区CSDN。三家机构共斥资约300万元人民币,获得乐代码1000万元估值中30%的股份。其中,中科招商的投资通过旗下“速普创新孵化器”(SuperG)天使基金开展,乐代码系速普创新孵化器在教育行业的重点布局之一。

李佰聪表示,基于与本地教育机构的合作,乐代码已于2015年暑假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此之前,乐代码作为电脑硬件生产商宏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伙伴,于2015年3月亮相重庆云计算博览会,正式开始乐代码在中国大陆的推广。

作为一家以台湾创业者为主体的公司,乐代码选择结盟本地合作伙伴,利用市场先进者的优势,力求在中国大陆激烈的互联网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在资本方面,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科招商将为乐代码提供资金支持;在线下落地方面,佳一教育“在全国拥有超过800家连锁和直营加盟学校”,可以为乐代码提供与目标消费者足够多的“触点”;而在线上支持部分,颇具影响力的在线中文IT社区CSDN则能够提供帮助。

第9篇:青少儿英语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 低龄化英语启蒙教育 口语教学 教学方法

在全球迅猛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强势语言,已逐步成为人们母语之外的另一种基本语言,具有一定的双语能力无疑是新世纪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低龄化”已成为外语教学在国际上的一大趋势,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关键时期。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先天具有学习多种语言的优势,无论多么复杂的语言,每一个幼儿都能在一段时期内掌握它。从另一方面来讲,幼儿在生理上得天独厚,他们的发音器官和肌肉还没有定型,模仿能力强,在心理上障碍少。他们没有成人那种紧张、怕出错的心理负担,而是非常大方、自然。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情绪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儿童学习语言的天赋与潜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趋向于消失,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就永远失去了在语言发展方面自然取胜的机会,要达到相同的效果恐怕要花费成倍甚至多倍的精力。从幼儿的自身发展来看,双语教育是可能的,但如何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还需要相当的外部条件。由此,国内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幼儿英语教学机构,所以,结合教材,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充分发挥幼儿的求知欲望,从培养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出发,给予恰当的引导是当务之急。鉴于国内幼儿指导教材和幼儿指导方法参差不齐,我们应该结合现代化先进的硬件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高素质、具备亲和力的师资来进行幼儿英语教育。

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心理问题:不要认为学习英语越早越好,或是应该在小学以后再学习。要摒弃传统的中式幼儿教学模式,同时也要避免全盘西化的教学。

2)理论问题:适合这套书的指导并非适合所有孩子,我们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不同孩子不同的英语教学模式。

3)实践问题:对幼儿的英语教学本身就是基于对幼儿的教育之外的训练,必要的硬件设施和配合书本的教学道具及教室等配合。另外,必须配备合适条件的幼儿英语教师。本课题提倡教师努力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通过游戏化的英语教学,让幼儿初步了解英语这门国际通用的交际语言,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愿以所学的英语进行交际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具有较好的语感,能正确发音;通过学习,培养幼儿使用英语的习惯,并丰富幼儿有关世界多元文化的知识。

一、英语启蒙教育口语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

1.口语教学实施对象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0―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幼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2岁最强,直到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所谓关键期(或敏感期),即在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易于受到环境影响,学习也最富成效的。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所以说如果在7岁之前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或接触,他将难以学会人类的语言。相反,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及时正确的语言训练,效果将是非常显著的。对于家长来说,认识到关键期的存在,也就明白了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为此,我们要根据幼儿言语发展能力的实际,对幼儿言语发展能力受英语教学影响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日常英语和英语课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的言语能力的发展得到最大潜能的发展。

2.目前混杂的口语教学模式

目前,各个幼儿英语培训机构混杂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一对一教学模式”、“华人口语”、“全英文教学”、“英语儿歌”、“英语歌曲”、“英语故事”、“英语游戏”、“英语电影配音”等。但是否所有的这些模式都适合幼儿英语教学呢?另外,如何将这些模式灵活地运用到幼儿英语教学当中,而不至于出现整堂课活动接活动,幼儿们在过度兴奋的同时却没有掌握很多的英语知识这种现象呢?这些都需要教师们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总结出良好的经验。

3.口语教学设计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幼儿英语教学设计能够把游戏与英语内容紧密结合,以游戏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力求通过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英语,使英语教育游戏化,实现“寓教于乐”;幼儿英语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日常生活中幼儿身边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情节等;幼儿英语教学设计能够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英语配以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幼儿在英语口语活动中获得成功,并通过表扬、激励、肯定等形式让幼儿得到喜悦,增强自信,进一步对英语口语产生兴趣,使幼儿能活泼、大胆地与人交往。

缺点:目前教师的英语水平还较低,要求教师用英语较长时间地组织幼儿日常生活还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活动中出现了突发事件时更是如此;对幼儿英语活动的评价还停留在经验层次上。

二、英语启蒙教育典型教学方法

1.儿歌设计

儿歌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它们大多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明的音韵写成,也有部分儿歌是幼儿在游戏等场合随口编唱的。它没有固定的结构章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谣,还是创作的儿歌,内容都在不断丰富,形式也多姿多彩,有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和猜谜歌等多种内容。

英语儿歌内容丰富生动、语言浅显、节奏明快,结合了词的韵律流动感,具有可以唱诵的特质。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前后环节,我们常常采用儿歌唱诵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聆听、唱诵儿歌的形式兴趣盎然地学习英语。英语儿歌可以摹声、拟人,儿歌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富于动感的语言能有效地唤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例如儿歌:“One finger,one finger,turn turn turn,turn to a pencil.Write write write.Two fingers two fingers,turn turn turn,turn to a rabbit,jump jump jump ...Five fingers.Five fingers.Turn turn turn.Turn to a tiger.Aa wu!”儿歌中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音节自然响亮,同时配合节奏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易学易记。又如手指歌谣:“Mother finger and baby finger making a telephone,hello-hello-hello.Four 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making a rabbit,jump―jump―jump.Mother finger and four finger making a gun,bang-bang-bang.”通过五个手指的动作变化,组合成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活动,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的语言使幼儿念起来兴趣盎然。再如:配合游戏活动的儿歌“Roll the Ball”:“Roll,roll,roll the ball,roll the ball to me.Roll it,roll it,roll it,roll the ball to me.”幼儿伴随着游戏动作而吟唱,能够激发和加强游戏的兴趣和愉悦感。儿童边玩边唱,使整个游戏富有节奏感,从而提高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的内容。

2.活动设计

幼儿期整个心理水平的有意性都比较低,记忆的内容和效果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象的外部特点和幼儿的兴趣性,因为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是幼儿的生理特点。在通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活动顺序:热身运动―故事导入―表演操练―活动游戏。

如: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先来一个“Warm up”(热身运动),组织幼儿边念童谣边做律动,brush and wash,或touch and clap,让幼儿拍拍手,跺跺脚,指指鼻子,闭闭眼;或刷刷牙,洗洗脸,梳梳头发,抹抹油。这些小运动幼儿都非常喜欢,不但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可让幼儿一开始就进入一个有趣的英语学习氛围。也可以说一说师生之间的常用问候语及小对话,如:How are you!Who is my little helper?让幼儿在英语学习活动开始前,先进入一个模拟的英语交际环境。

幼儿的年龄越小,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就越短。因此,可在幼儿注意力最集中的前十分钟欣赏故事,以小故事的形式导入,或创设情境编排故事表演片段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展示给幼儿,先让幼儿有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训练幼儿聚精会神地听示范发音是很重要的。接下来,则可安排充满竞争与游戏气氛的竞赛、操练活动,或模仿表演活动,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教师要始终兴趣盎然、热情十足地对待重复训练,这种态度对幼儿是很有感染力的。

最后可设计一至两个简单、有趣的活动性游戏,对所学的内容予以进一步巩固练习。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最自然、最放松,集体活动氛围也最活跃、轻松,幼儿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创编或改编一些活动性的小游戏来补充单一的故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让幼儿选择戴上各种不同动物的头饰来介绍自己:“Hello! I’m cat.”摆上一些小鱼、小虫、骨头、青草之类的食物模型,让他们做游戏,喜欢吃的可用:“I like ...”“I want to eat ...”不喜欢的则可说:“Horrible,I don’t like it.”幼儿在这些小游戏中身心愉悦,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3.教室以及道具设计

教育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教育媒体所具备的功能特点,以及为幼儿英语教学所提供的大量的英语材料,都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开阔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教室设计:教室的装饰、壁画要有明显的教学要求和较强的操作性。可以通过画面讲故事、叙事情、唱儿歌,可以要求幼儿动手画、动脑想,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尤其突出教学活动的内容,这样便把环境装饰设计融入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之中,使环境装饰起到更深广的作用。

(2)道具设计:道具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需求,尽量采用颜色比较鲜艳的道具。道具不仅要结合所要教授的内容,而且样子要可爱,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