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冷链物流的起源精选(九篇)

冷链物流的起源

第1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食品冷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035-0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年频频曝光的不良商贩、生产企业在食品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违法使用添加剂等事实,把食品安全性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使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食品物流过程中由于设备落后、冷藏保温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食品在到达消费者餐桌前就已经腐败变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就是说食品物流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样亟须我们关注,一套完整有效、环环相扣的高水平物流运作体系能够为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中以肉类、水果、蔬菜及水产品、奶类为代表的食品冷链物流正起着关键作用。

1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容易腐烂的商品,使其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品质。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食品冷链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15~20年的差距,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发展相对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1 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发展分布不均衡

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并且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极度失衡,这是导致冷鲜食品从货源地到消费地无法实现全程冷链,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冷库、冷藏保温车规模化,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一方面大力发展冷库冷藏车等高耗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会使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会更加艰巨。另一方面现实中,我国从事冷链业务的企业良莠不齐,各自为阵,重复建设,资源过于集中,利用率不高,在某些地区还经常出现冷库开工不足、冷藏车空驶等情况。因此在现阶段整合资源,提高冷链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当前的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

1.2 软硬件技术水平较低,是冷链中的薄弱一环

冷链作为一种温控物流,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的综合利用,既包括制冷压缩机、温控阀等硬件设备,也包括电子标签、GPS等软件信息技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技术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尝试海陆空冷链联运,而在我国现在仍时有用棉被或装着冰块的矿泉水瓶保温的土方法把食品送往各地。冷链中一方面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导致作业效率不高,冷链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断链的风险无处不在。另外,技术落后直接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例如我国果品每年的冷藏量只相当于总产量的10%~15%,果品采摘后物流中损失率高达30%。因此为了减少浪费、保证食品质量,提高我国冷链技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冷链意识有待在全民中提高

近些年当消费者的餐桌因为冷鲜食品的普及而越来越丰富时,人们的冷链物流意识却没有相应提高。很多老百姓对于超市里冷柜温度设定成多少、供货商短距离运输时用普通车代替冷藏车这样的情况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像一盒鲜牛奶,出厂后从装车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温度必须保持在0℃~10℃,只要离开冷链系统3个小时,就会变质,饮用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发生食物中毒。正因为消费者缺少冷链服务的需求,生产者和销售者自然也缺少了约束力,可以说冷链之所以断链有时是断在消费者自己手中。所以当前政府、行业协会大力推动冷链物流的过程中,在制约供方的行为时,也要注重对需方的宣传教育,强化消费者的冷链物流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2 对于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发展共同配送,资源共享

由于我国现有的冷链物流资源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一地区要尽可能多地实现资源共享,以降低整体作业成本。例如地处苏州太湖之滨的东西山,果品、水产一年四季不断,其中大闸蟹产业早已具备了十分完备的冷链销售体系,而杨梅上市季节,正好是大闸蟹销售空当,因此当地正在尝试整合资源,创新果品销售模式,既能延长杨梅等果品的寿命,又能利益共享,实现整个产业的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必要广泛开展第三方物流参与的共同配送,所有资源由第三方统一规划调配,从而形成集约规模化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大势所趋。

2.2 技术更新,人才是关键

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技术要求更高、更复杂。因此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除了必备的物流专业技能外,还应对化学、电学、制冷的结构、工艺、原理等专业知识有所掌握。而技术更新是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升华与飞跃,只有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因此若要改变我国冷链技术落后的现状,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希望各大中专院校能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尽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人才,为技术更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2.3 加大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

现在仍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蔬菜、冷冻食品等“不坏”就好,而忽略了对产品营养成分、品质安全的考虑,其实“冰激凌如果融化,即使再冻上也不能称为冰激凌了,而是牛奶和冰晶的混合物”。因此行业协会、媒体甚至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推广宣传冷链理念、普及冷链知识,帮助消费者转变错误观念,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增加对冷链价值的认可度,形成需求,而这种需求才是促使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冷链操作规范、促进冷链行业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文晓巍,达庆利共同配送: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3)

[2]匡敏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

[3]张玉华,孟一,侯成杰,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现状与对策[J].食品与药品,2010(7)

第2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10年交易金额近90亿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品质食品和医疗用品的需求提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冷链物流行业正在国内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商超和连锁餐饮的积极扩张等种种因素都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普及。回顾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近十年来的发展,10年间行业交易金额接近90亿元,投资交易接近40起,2010年冷链物流企业的投资交易还出现了井喷现象,整个行业的投资并购交易俨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事实上,冷链物流企业并购交易在最近三年表现得最为活跃,例如美冷集团、美国普菲斯、太古集团、日本大和运输公司黑猫宅急便、日本三井物产等外资龙头企业都开始陆续进入国内市场,而一些外资私募风投也对国内冷链物流企业显示了极大的关注。在过去10年的投资交易主体中,国有企业一直是积极的参与者。它们通常倾向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而这种“国企+外资”的合作模式占到冷链物流合资企业的75%。此外,国有企业出于对上下游资源互补等因素的考虑,也常常发起行业兼并收购。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重资产、运作周期长、规模受限、法律标准尚需健全等原因,国内资本市场对冷链物流显示了较低的投资意向,因此民营企业较多选择引入外资私募基金。

主旋律:兼并收购

从过去10年的兼并收购案例中可以看到,企业往往通过兼并收购以获取冷库资源或综合冷链能力。目前,国内冷链物流的投资交易活动参与主体包括物流企业、冷链物流的上下游企业、商业地产开发商和私募基金四类企业。其中,物流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最为活跃。物流企业通过大力获取并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运营能力,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这类行业案例具有相当深远的参考意义。

2004年,中外运收购上海裕和冷藏快运有限公司,并建立中外运裕和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冷链物流市场。该阶段的中外运看中的是上海市场的冷藏业务,准备在上海嘉定区工业园建立物流冷库。2012年,中外运与普菲斯亿达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中外运普菲斯亿达(上海)物流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结合普菲斯亿达的专业冷库仓储资源、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方式,以及中外运的运输优势,并投入高标准的运输车辆,为全国的高端客户提供冷链物流服务。

2008年,招商局国际收购蛇口的华南冷库,将其改造为招商冷链,作为招商局发展冷链业务的起步平台。两年后,招商局国际与全球最大的冷链仓储物流服务商美冷公司合作,组建招商美冷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收购了招商冷链70%的股份,以及为跨国大型食品企业服务的康新物流。招商美冷结合招商局集团的品牌影响力、财务实力、港口网络和海运物流优势,美冷集团先进的管理经验、冷链技术和业务运营能力,以及康新物流的优质客户资源,致力于为国内和其他亚洲地区的客户提供冷链物流服务。招商局国际通过一系列投资交易活动,从港口运营业拓展到冷链物流行业,投资目的从获取单一的冷冻仓储业务延伸到获取与港口相关联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从而成为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到,大型物流企业往往通过收购单一的冷库资源进入冷链物流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与国外领先的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建立合资企业,获取综合的冷链物流技术资源,以提升行业专业技术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实现规模扩张,并逐步建立起其在国内冷链物流业的重要地位。

其次,对冷链有需求的上下游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与物流企业携手拓展国内冷链物流市场。这类行业投资交易案例也非常值得关注。2007年,台湾统一集团旗下专责冷链物流的统昶行销公司与杭州佑康食品集团共同投资建立浙江统冠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旨在成为国内第一的第三方低温物流品牌。该公司依托统一的冷链物流操作经验,以及佑康食品以杭州为中心的冷链物流网络,着手开发国内冷链物流市场。同年,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原三元集团)与日本双日株式会社、双日(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一家现代物流企业——北京三元双日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自建三类温度带(冷冻、保鲜、常温)物流机能的大型配送中心,配备“三温带”配送车辆,为多个食品公司、商超的批发业务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在这两个案例中,对冷链有需求的上游企业通过和冷链食品企业合作,把冷链物流拓展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部分客户基于商业机密和存在竞争关系的考虑,对这种类型的冷链企业仍然有所保留。

地产开发商擅长获取土地,外国领先冷链物流企业进入中国时,也会考虑与地产开发商合作,从而争取区位优势。全球最大冷冻物流企业之一的普菲斯在2009年与大连亿达集团合作,成立普菲斯亿达冷链物流公司。通过亿达集团拥有的土地资源和优势,普菲斯亿达在上海临港等地获得具有战略价值的位置,建设临港冷链物流中心。2012年,普菲斯针对华南地区高端肉类以及海产品的冷链物流需求,又与东莞创裕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虎门港冷冻品物流中心项目。与地产开发商的合作一般会新建冷库,因此这些冷库也具有较高标准。然而,单个商业地产开发商往往难以满足全国市场的布局需求,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寻找多个合作伙伴以满足扩张需求。另外,部分民营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引入私募基金的投资,扩大覆盖网络,增强硬件设备的竞争力。这类投资活动中融资规模最大的是山东荣庆集团。山东荣庆在2004年获得香港今日资本集团的2亿元投资。荣庆利用资金购买和建造储运设备,积极扩大冷链物流的覆盖网络,全力打造包括仓储、运输、配送、分拣、包装在内的冷链网络。 2011年,荣庆集团又获得加拿大Pamoja集团的3亿元注资,而这次融资的主要目的是投建高端冷链物流项目。通过私募基金的注资,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弥补了资金不足的短板,在短时间内完成冷链网络的扩张,同时也借助了外力来完善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但是,接受私募基金的投资,股权被稀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独立运营。

冷链物流四大机会

经过十年的兼并收购合资合作,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大格局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与成熟市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呈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行业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普遍陈旧老化等。综合上述,罗兰贝格认为冷链物流行业未来的兼并收购存在着四大机会点:

机会一: 产地和中西部的冷链发展机会。中西部城市和产地仍存在较大的机会,但投资者也需要考虑该区域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对冷链物流的应用程度以及该区域的供应和竞争态势。

机会二:价值链整合的机会。独立冷库和长距离运输的竞争非常激烈,投资者应该考虑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和提升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3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体系;物流网络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低温冷冻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对冷链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较多,各地区都需要进行区域内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和建议。

1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冷链物流体系由诸多物流要素构成,如冷链物流的需求主体、冷链物流的供应主体、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冷链物流政策平台、冷链物流市场监管、冷链物流技术支持等。

根据冷链物流体系涉及到的要素,本文提出从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以及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三大系统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三大系统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冷链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和完善离不开冷链物流支撑系统的支持,而运行系统涉及到的政策措施在宏观上影响着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支撑系统的构建;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支撑系统的设计规划决定了其建设运营模式,而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又反过来决定了网络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2冷链物流网络系统构建

根据冷链物流的运作流程,从纵向角度将冷链物流网络划分成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三个方面。

2.1冷链物流需求网络构建

冷链物流需求网络是由冷链链条上对冷链物流有需求的节点的集合。它随着冷链物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是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运作的原动力,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农副产品对于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网络的构建有以下几个步骤:

(1)对冷链物流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现有冷链物流需求,了解需求节点的情况和特点,并根据现状对潜在的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

(2)在现有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冷链需求从时间、空间和运输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在某时间段内某范围可以共同运输的冷链需求整合,构成物流需求子网络。

(3)根据需求预测,开发新的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形成分布合理的需求。

2.2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构建

本文提出的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类似狭义的物流网络,具体指冷链物流网络中具有物流功能的节点、物流企业与其连同线路的集合。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将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连接起来,高效合理的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将大大提升冷链物流体系的整体效率。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构建是建立在对现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对功能网络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

(1)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构建的具体步骤

1)分析现有网络。分析现有的网络中各冷链物流节点,总结其特点和优劣势;分析冷链物流服务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特征,预估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规模。

2)规划设计功能网络。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遵循物流系统整体性、目的性、协同性、层次性、适应性、科学性等要求对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

3)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现有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整合同样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上对冷链物流网络中所有节点及其周边运输线路和冷链物流企业的位置、类型、功能进行整合;微观上对冷链物流网络中能够满足某冷链物流需求的单个或若干个要素的整合。

4)根据规划,构建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完善节点建设和网络布局。

(2)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企业是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中重要的一环,物流功能网络中枢纽的建立对相关的冷链物流企业有聚集作用,并且冷链物流枢纽的正常运作也离不开物流企业。在某些区域中,枢纽的选择以及冷链功能网络的构建都是围绕着龙头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的。

在构建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时,要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一些重要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分析,要考虑到其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能够提供专业化、科学的冷链物流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3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构建

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是指产品运送目的地及其关系的集合。将冷链物流目标客户单独列出,单独成网,能为冷链物流流程分析、设计和优化提供条件。许多产品的冷链物流活动涉及到多个环节,某一阶段的目标客户可能是下一阶段的冷链物流需求主体。因此,冷链目标客户网的归纳也有利于冷链物流资源的整合。

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和目标客户网络将整合在一定条件下可共同运送的冷链物流任务,形成多货源多目标的物流任务进行统一运送。这样既高效地利用了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又提高了冷链整体的运输效率。

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构建的步骤如下:

(1)分析现有目标客户,明确其在时间、空间和产品种类数量等方面的需求,对客户需求进行总结归纳,并根据现有形式进行需求预测。

(2)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客户在冷链整体上的位置,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多货源多目标的冷链物流运输任务。

(3)在预测的基础上,开发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并逐步完善目标客户网络。

3冷链物流支撑系统构建

本文从冷链物流体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要素出发,将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划分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和冷链先进科技平台三个子系统。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建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冷链物流体系得以运转的基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构建包括一般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两部分。

(1)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在所有物流活动中需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货场、港口等设施,以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线路等内容。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整体的物流系统服务,为所有的物流子系统服务,其是构成冷链物流体系的一部分,但并非冷链物流体系所特有的。

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在现有的交通网络和物流设施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整体物流系统的具体需要展开。如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交通网络、建设货场等。

(2)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冷链物流体系的特有部分,是为了满足冷链物流的特殊需要而建设的。

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冷库的建设和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上。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是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符合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要求。

低温仓储设备主要指冷库。冷库建设时要科学的对冷库类型、数量进行分析。冷库建设要避免冷库类型单一、冷库规模不均衡、冷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冷库建设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分析和预测进行,要全面考虑储藏货物的种类和规模。

低温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区域内的实际需求,与地区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相匹配。

3.2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使得物流信息得到有效地传播和利用。

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一般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相类似,此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满足冷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要求信息平台不仅要满足货主、物流企业等对冷链物流过程的跟踪、查询、过程优化等直接需求,还要满足来自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与自身冷链物流过程直接相关的信息需求。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对冷链物流公共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信息交换,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提供支撑的同时,还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起到枢纽的作用,从而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要充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中,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不同的子系统提取信息,在平台内部对共用冷链物流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和发掘,实现冷链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和共享。最终将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成具有综合信息服务、异构数据交换、冷链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等相关功能的区域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以达到整合整体冷链物流信息资源、降低整体冷链物流成本和提高整体冷链物流效率的目标。

3.3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构建

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是一个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有关于冷链物流先进技术的平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对于先进技术的了解掌握和使用远远不够。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的建立能会进一步开阔企业的视野,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进一步加快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内外冷链物流领域的先进技术的相关信息;

(2)开展相关信息、技术的推广活动,普及先进技术知识,使先进技术信息被广泛的了解、接受和采用;

(3)结合高校、研究院等资源,聘请专家提供建议和相关咨询,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作用。

4冷链物流运行系统构建

冷链物流运行系统涉及到冷链物流体系整体的建设、运营、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影响冷链物流体系的环境因素,旨在为冷链物流体系的顺利建设和运营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

4.1建设和运营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体系所服务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要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协调性等原则。那么在体系建设的实施中也要根据所处层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并在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指导下进行,以使得系统整体高效运转。

当冷链物流体系内的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相关支撑系统构建完成后,运营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模式方能使各体统发挥自身的效用,方能是整个体系的运作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4.2政策措施平台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受其所处的大环境的影。要使冷链物流体系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的地位得以确保,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障。政策措施平台的构建不仅仅能促使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也将在社会范围内提升企业和公众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视和关注。

(1)政策平台

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的政策平台,指的是出台一系列推动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政策,保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但现阶段各级政府已经发现了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打造相关的政策平台,促使政府出台有力的政策以促进链物流的发展。

(2)措施平台

在大的政策环境下,具体的措施建议将更进一步地保障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冷链物流一直缺乏相关的标准从而导致冷链的实际效果和效率缺乏衡量的标准,也导致评估和改进的难度。所以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措施的同时,要尽快地制定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

4.3冷链物流监管平台

监管一般隶属于措施之中,但是考虑其重要性,本文将监管部分特别提出来进行说明。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使冷链物流体系能在市场中和社会上充分发挥其功效,政府部门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打造冷链物流监管平台。监管平台规范冷链物流市场,规范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提升其各个环节的效率,进而提高冷链物流行业总体水平的,促使行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更效益。

5总结

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既要涵盖基本冷链物流因素的设计和规划,又要涉及体系整体的运作,还要考虑区域内政策措施环境等要素。综合考虑各因素,本文从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和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冷链物流体系构建。

冷链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不同于对于狭义物流网络的构建,而是选取从冷链物流运作流程角度出发,分别对冷链物流需求主体、冷链物流供应主体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纵向上将冷链物流网络划分为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及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三个子网络。

冷链物流支撑体系构建则是从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性要素出发,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设计。

冷链物流运行系统的构建则涉及冷链物流体系运作层面,从建设运营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

第4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 趋势 RFID我国冷链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行业日新月异。

近年来我国冷链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冷链物流需求增幅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冷冻冷藏食品需求迅猛增长,食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内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等为代表的冷链食品发展较快;②冷库等基础设施资源加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冷库接近3万座,冷库总容量为6137.39万立方米。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地域性特点,对低温冷藏产品的需求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冷库的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③冷链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从2007年的《易腐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的正式颁布到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中国冷链的制度完善之路正在大步前进;④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也不断在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中应用。RFID监测技术是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①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建成。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是常温销售的,每年应腐烂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十分严重。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冷链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②冷链设施相对落后,运输效率低。近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③第三方物流比重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冷链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并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现代冷链物流业的发展;⑤冷链物流管理落后。由于缺乏对冷链物流的基本认识,经常出现断“链”的现象:从农田到批发市场,新鲜水果未能做到遇冷处理;初级加工和分捡区没有低温制冷环境;运输过程中,冷藏运输卡车普及率不高;装车、装船过程多为露天,不能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或保温场所进行;实际操作流程不规范,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油耗,偷工减料,货车运货途中,只有一头一尾冷机是开启的,中间冷机则人为关闭。未来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

一、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的重视将促使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010年7月,由发改委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物流的空前重视。该《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链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由于国家在冷链物流政策上的导向作用,使得许多省市加大了对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将建立并将不断完善。

二、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逐年增加

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减少投资,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水平,增强核心竞能力,必然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其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而将企业内部物流交由专业物流公司经营。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市场比重不大,但潜力很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专业化的冷链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大。

三、物流信息化进程加快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正常运作的保证。通过运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等,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基础、支持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冷链物流企业应充分应用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信息技术,使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并使物流作业效率大大提高,经营成本不断下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高级形式,通过非接触式读取数据以完成系统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与原有的手工录入信息相比,RFID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效率低和出错率高两大难题。将带有温度标签的RFID条码贴在易腐食品上,可以很好地检测易腐食品的实时温度,确保其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分销等各个环节处于低温状态,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损耗。但是其在应用方面仍存在很多限制,例如造价成本高,在低附加值产品的应用上受限;产生一定的误读率;应用标准不统一,进入行业的资本多持观望态度等。未来RFID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将极大地促进冷链物流事业的发展。

四、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能力低,因此随着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国际知名跨国综合物流企业的大量进入,一些冷链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资本扩张、收购、兼并、流程再造等形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物流企业发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佳霓.冷链物流系统化管理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2011.

[2]兰红杰.食品冷链物流协同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 学,2009.

第5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21-02

2010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把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这也极大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在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施、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重大任务,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就成为研究领域的重点。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与7个省(区、市)接壤,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目前,四川省尚未普遍形成市场性冷藏保鲜物流链,较多采用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解决四川农业快速发展问题的必经之路。

一、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特殊供应链体系。良好的冷链物流体系可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冷链物流已逐渐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升农业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居民生活的品质提升,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更加关注,这也导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急剧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冷链运输率很低、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冷链物流领域相关人才较少,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起步较早,现在已基本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如美国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冷链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完善,交通条件非常便利,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加拿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几十年的稳步发展,现已建起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其农产品几乎可以做到全程冷链运输。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对较为发达,各个环节衔接合理,冷链物流规划系统完善,路网发达,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早,管理规范,已经形成了较完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二、四川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

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旺盛。四川省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随着农产品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各种农产品生产规模平稳增长,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另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需求日益凸显,这也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随着蓉欧专列的开通和四川省双流县部级自贸区的建立,四川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也会带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第二,生鲜电商的冷链需求。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发展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生鲜农产品电商对于冷链物流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众所周知,生鲜电商的瓶颈在于冷链物流。因此,冷链物流和生鲜电商的相辅相成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第三,r产品冷链物流政策利好。2010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把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把冷链物流作为重点工程来建设,并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网络等具体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的指导意见》中鼓励发展冷链储藏柜概念,完善冷链仓储建设等内容。另外,四川省及县市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指导文件。冷链物流政策的密集给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三、四川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竞争力弱

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冷库数量相对较少、设施陈旧;在运输工具方面,四川省冷藏保温汽车仅占货运汽车的0.2%,远低于发达国家。在销售终端的陈列柜方面,中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几乎全部实现农产品冷藏陈列及销售,但占比更大的农贸市场,农产品大多是常温陈列销售。

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四川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正在摸索中逐步发展,但是四川省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还未在企业中普及,欧美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RFID监测技术、UIS、冷藏车载UPS等物联网技术等在四川省冷链物流企业中应用还较少。

在物流技术应用方面,冷链物流技术是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保证。鲜活农产品的产后真空预冷技术、低温环境温度控制技术、卫生管理、包装加工技术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在四川省物流企业尚未普及,阻碍了四川省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方面,全球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使得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冷链需求快速制定解决方案,兼备供应链解决方案、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等学科背景的复合性物流人才是市场的需要。目前四川省这方面的企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从业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转业而来,缺乏专业的方案解决能力。另外,冷链运输一线员工素质的参差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冷链物流服务的质量。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低,发展模式单一

一方面,四川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及规模较小、运营还不够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产品生产与消费者对接,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欧美各国的农产品市场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目前四川省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低,虽然已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多年,然而由于农产品进超市的费用门槛过高,再者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四川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不够理想,并没能实现与超市的顺利对接。另一方面,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四川省内冷链物流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大小不一,经营业务分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少有效组织与协调等,冷链行业集中度低是当前四川省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的显著特征。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环境不完善

在冷链物流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近年来政府加大立法工作,虽然已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然而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及运输的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仍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

在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方面,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来规范冷链物流行业运作,但这些法规仍不足以规范冷链物流行业,国家和行业专项标准基本缺失的情况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6月29日,《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的使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不过依然缺少针对冷链各环节衔接过程的管理以及销售环节的规范,冷链物流标准的有效执行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四川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增强冷链物流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要合理规划基础设施投资,适度引进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并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以降低冷链物流成本。

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冷链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提高冷链运输全程供应链的信息化与透明化,以保证食品品质。

在物流技术应用方面,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发,逐步升级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管理能力。对冷藏运输车辆和冷藏区域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实现农产品全程冷链的一体化。

在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方面,企业要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与管理战略。一是要制定在职人员培训与提升体系,并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二是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鼓励员工进修学习和参与国际交流。这样既可以学习先进的冷链管理经验,又可吸引优秀的冷链物流人才进驻四川。另外,可以与高校展开校企合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提供储备。

(二)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提高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

目前在四川省主要有以下字掷淞次锪髂J剑分别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和以大型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经验可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冷链物流市场的主体。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有助于加快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物流产业水平。四川省政府应围绕双流部级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大对冷链物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税收、土地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范围。

(三)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环境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背景下,四川省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的执行办法,制定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操作标准,加强行业的流程管理与动态监管力度,促进四川省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协调政府内部各个部门的资源配置与规划,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配。可考虑在物流技术应用、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省内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并且鼓励企业普及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并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团体、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另外,针对四川省冷链物流资源分散、信息化低等状况,要加强冷链物流企业资源整合,鼓励企业共同仓储、共同配送,以有效提高冷链资源利用率和企业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断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17-02

1 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储存、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销售四个方面。易腐食品在产地收集以后,经过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送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

2 冷链物流“断链”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当GDP人均达到5000美元时,冷链物流爆发的时代到来。可是在我国GDP人均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却没有出现冷链物流的爆发。事实证明,在我国不仅冷链发展落后,在冷链中“断链”现象也十分普遍。就药品行业而言,我国医药流通规模2012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药品的货损约有14%是来自运输过程、约有6%是来自仓储过程,其中主要是因为温湿度控制不理想原因造成的。在2012年查处的药品质量案件中,30%左右涉及需冷藏药品的储存、运输不符合冷链要求。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每年由于断链的问题,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13亿吨蔬菜的浪费,流通腐损率达到20%~30%;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也分别达到12%、15%,因“断链”一年损失的蔬菜水果达上千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浪费了几万亩土地资源。食品安全令人担忧,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受到威胁。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冷链发达国家,果蔬、肉类、乳品等冷链流通率均在95%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为什么国外的冷链能够做到全程不断链,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却迟迟不能够连续起来?

2.1 恶意竞争下的违规操作

由于冷链物流运营成本高,规模企业少,在资金、管理和行业标准等方面要求不严,导致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行业整体冷链设备以及技术水平落后,一些中小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只能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在冷链操作上难免有不规范行为。很多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对于运输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要求司机刻意降低冷库和冷藏车内的温度,或者冷风机开一会儿关一会儿,甚至有的干脆把温度表安装在冷风机出风口。正是因为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才导致冷链“断链”。

2.2 冷链意识淡薄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大部分消费者都还是比较看重价格因素,这就导致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广大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都比较陌生,冷链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冷链物流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导致冷链市场需求迟迟无法打开,很多冷链物流环节出现的违规操作也视而不见。“需求决定市场,市场推动发展”,只有当消费者对于肉制品、果蔬、奶制品等有了真正的品质需求之后,冷链市场缺口才会打开,最终才能推动其发展和进步。

2.3 冷链技术水平低,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在冷链物流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报废的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并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不仅是制冷技术落后,速冻技术以及臭氧除农药残留等技术也是很落后的。此外,冷链信息技术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落后,RFID、GIS等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大多数中小冷链物流服务商企业硬件设施落后,缺乏冷库和冷藏作业管理的专业人才,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2.4 市场监管不力

我国冷链物流呈现“小、散、乱”的现象,再加上市场管理以及客户要求低,只是贪图便宜,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导致现阶段并不是所有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都能提供温度监测和控制记录,冷链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着温控不力等问题。因为没有温控记录,一旦某个物流环节“断链”,很难调查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对社会物流企业从事冷链药品的物流业务,必须纳入GSP的强制监管。

2.5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以保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更复杂,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冷链运作中无章可循,而政策法规不够健全,难以对冷链环节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使冷链物流企业违规操作有了可乘之机,存在冷藏车制冷达不到要求、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超载等现象,而这些行为又引起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影响了冷链物流健康持续的发展。

2.6 缺乏高素质冷链物流人才

相对普通物流,冷链物流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操作规范,对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但因为冷链物流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关注冷链物流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研究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很稀缺。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从普通物流中转变而来的,素质还不是非常高,对冷链物流了解也是非常有局限的,冷链技术方面的人才则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人才匮乏,导致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及其他一些冷链物流企业管理不善。

3 冷链物流“断链”的解决对策

3.1 培育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者冷链意识

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最终实现在消费市场,而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是链条不能断点的关键,也是最有力的推手,我们的消费者只能认识到卖场与产品,对供应环节、常温、恒温、低温的标准与口感都不甚了解,所以,要防止冷链物流“断链”,就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冷链物流理念,加强对冷链物流、统一配送的重视。具体的做法,比如政府加大冷链物流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百姓对于冷链的认知度。此外,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冷链意识,每年由于冷链意识淡薄危及健康和生命的事故时有发生。

3.2 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

正是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使得企业违规操作的法律成本非常低,导致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恶性竞争下违规操作以降低成本获取利益。政府对冷链物流各方面支持引导至关重要,在政策及时出台、资金到位、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严格监管避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从政策和标准方面着眼,比如一方面应该明确出台政策限制或禁止二手集装箱的改装和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购买正规冷藏车的鼓励和补贴。

3.3 加强市场监管

很多人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归结为冷链标准体系不健全、细分领域标准不完善,其实是认识不全面的。截至2013年年初,我国已经出台了包括《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200余项冷链国家和行业标准,类型涵盖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而冷链“断链”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市场监管,政策标准执行不力。所以应该加强冷链物流的管理,将冷藏、冷冻观念落实到位,避免为了利益而放弃冷藏、冷冻,致使影响产品质量。只有政府加强引导,各个监管部门监管执行到位,制定出相关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证全程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解决冷链“断链”问题。

3.4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冷链技术

加大对冷链设备特别是冷冻冷藏仓库和车辆的投资,为食品提供全程低温的保障;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货源信息的获取,达到需求和供给的完美结合,在利益的驱动中做好统一配送和全程冷链。同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此外,通过新兴的物联网、RFID温度标签等相关技术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对物流全过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建立起一套先进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3.5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因为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得冷链物流呈现一片“小、散、乱”现象,必须要用行业标准来修复冷链断裂带。目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对冷链物流进行宏观引导,建立健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冷藏运输温度控制、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大力培养冷链物流方面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特别是管理、咨询以及策划方面的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赵玉国.冷链物流,重在“链”的建设[J].物流技术,2008(10).

第7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水产品;冷链物流;问题与对策

引言

大连濒临渤海,面向黄海,坐拥260个大小岛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水产业与渔业相结合,形成产业链接,近年来在各个部门的支持下发展迅速,水产品产量高,质量好,供销国内外。但是在水产品运输环节中,冷链物流方面依旧存在着问题

大连市为了更好地发展水产业,专门建有冷链物流加工园区,是新区规划的重点建设对象,与渔业码头相连接,安装沉箱和水产品加工区,以方便更好地发展水产业,以及冷链物流的运作。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增长速度相当快,这与我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所谓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建立在现代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之上的,以现代高科技速冻冷藏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产业,主要保证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维持一定的冷藏条件,以保障食品或药物的质量,降低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或者药物在运输以及仓储过程中的耗损[1]。冷链物流较多地被应用于加工速冻食品、水产、奶制品、冰淇淋和巧克力等对温度有较高要求的食品中,避免食物的腐坏,另外就是被应用于有一定温度要求的药物保存当中。而水产品冷链物流,顾名思义,自然是指水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以冷链技术和信息网络作为技术支持的低温物流形式。

1.水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1恶性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

有市场存在就会有竞争的存在,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就目前的大连水产品冷链物流业来看,在市场竞争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为整个冷链物流市场都带来消极的影响,这就是压低价格的恶性竞争。“价格战”也许是所有商业竞争之间必由之路,但是对于水产品来说,因为本身水产品的成本高,而冷冻、仓储、运输方面又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因此在市场上水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利润空间却很小,而若冷链物流市场以压低价格为手段来企图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商业利润,对整个市场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方面,压低价格之后,利润空间自然减小,获得的利润也相对减少,那么企业必定会在其他环节上减少成本以保证经济效益,这样在水产品的运输和冷冻以及配送等环节上,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整体市场价格的降低,难免会造成冷链物流市场管理的失控,冷链物流中产生一定的水产品的消耗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4]。

1.2冷链物流信息严重滞后

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冷藏冷冻运输车,在大连水产品冷来年物流中较多使用的也是这种运输车,但是由于冷链物流信息的滞后,常常导致货物不能及时被运输出去,或者运输车和货源到达时间存在时间差,影响水产品的质量,也浪费了运输车和水产品资源以及时间,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5]。

大连是濒临渤海的城市,水产品行业和渔业发展都比较成熟,鉴于这样的优势,开拓了国内国外的广大的水产市场,这就要求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物流体系来满足巨大的输出输入量。但是从整体的冷链体系来看,水产品独立的冷链物流系统尚未发展完全。大连建有专门的冷链物流工业园区,为的就是使得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园区内功能分区明确,可是还是未能形成独立的水产品的冷链物流,并且存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能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各个环节保证全程冷链的物流企业较少,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网络也存在着中断现象,未能形成独立完善的体系。

1.3冷链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和相关立法缺失,行业团体的协作关系薄弱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相比外国的发展规模处于一个发展较原始的阶段,相当于水产冷冻市场,冷链物流技术的技术标准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规范,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例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依据,市场运营缺乏条理,显得杂乱无章,与国外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3]。在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作为行为规范准则的时候,也就没有行业的约束力,可参考的执行标准,使得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冷链物流也参差不齐,这样的条件下就无法保证其运输过程中完好无损。大连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业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整体上管理要求和相关立法空白,只有一些大型的企业自行制定了标准,而且每个企业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自然在整个市场的监管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鉴于没有大连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缺乏统一的规范,市场竞争压力大,行业内的团体协作关系也相对薄弱,作用不甚明显。从工业园区辐射出的产业关系影响范围较小,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之间也缺乏相应的规划和整合,连贯性差,物流是物品运输的流程,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因此必须互相协调,互相团结,才能在发挥个体作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的发挥集体的作用,这样才能健康有效地推动整个行业和辐射行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4对冷链物流认识不足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各行各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峰,运输市场也不例外,开放后的中国市场在经济上获得长足发展之外,在技术设备上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引进了不少世界先进的技术。而冷链物流在中国算是新兴的产业,相比理论较为完善和实践经验较足的西方发达国家,国内难免在对其的认识上存在着不足,在实际运输中往往达不到水产品需要的运输标准。但是随着外国投资商抢占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在不清楚冷链物流的情况盲目跟风,在专业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意识比较薄弱,自然降低了竞争力。除了对专业性和服务性的认识上,还有产业链的价值认识上以及对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形势上都缺乏足够的认识[2]。

除此之外,在水产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和对食品卫生法规的执行力上也有很大的问题,不能做到“跟踪”管理,很多环节上都可能出现漏洞,质量上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温度标准上的缺失,也令一部分水产品的保存时间被缩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水产品冷链物流相关问题的对策

2.1完善相关法律,统一水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

要想建立起健康长效又稳定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是前提条件,只有在统一的标准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中,才能使得大连冷链物流市场有序地发展,提高水产品质量和运输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独立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形成,为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基础。

2.2构建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

现代信息化水平一路高歌猛进,只有在掌握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才能取得更好地发展成绩,因此,在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在统一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还要实行全程温度控制管理,方便实时掌握信息,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建立起来的信息化冷链物流挂你了系统,对生产、加工、运输、配送以及销售各个环节进行跟踪,随时调配运输车和货物,随时调整温度,对水产品和运输车进行动态的监控,将整个大连的水产品冷链物流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水产品物流网络,让信息更好地传递,也让市场更加地团结和规范。同时,减少在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2.3团结协作,加强自律

冷链物流缺乏团结协作,一方面有相关立法缺失和缺乏统一标准的原因,同样也有缺乏龙头企业榜样表率的原因。因此,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大连水产品冷链物流中的龙头企业,形成核心企业,辐射辐射其他小型企业,起好带头作用,促进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而冷链物流整个市场有竞争有合作,企业之间团结协作,互通有无,共同维护市场秩序,达到大连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有序和高质量、高经济效益的目的[6]。

2.4提高对冷链物流的认识

冷链物流中冷藏和冷冻水产品时,控制温度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保持在相应的温度中,水产品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持新鲜和延长保存的时间,而中途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都有可能使得水产品变质,都会出现卫生安全问题。从供应链的角度认识冷链,充分认识冷链的工作、技术、市场和重要性都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充分认识到冷藏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

3.结语

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领域广、综合性强、结构较为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大连市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渔业和水产业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针对大连水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构建辐射辽东地区、联通国内市场、面向世界的水产品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这样就可以带动大连水产和冷链物流的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大连整体的经济水平,使更多的企业在其中受益。(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稼乐,陈坚,朱富强,孟凡勇.发展中的水产品冷藏链技术——金枪鱼冷链物流体系和配送系统[J].制冷,2007,(04):33-37.

[2]朱伟伟.现代水产品物流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J].商场现代化,2007,(16):121-122.

[3]张革.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4):22-25.

[4]金淑芳.RFID 技术在水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04):96-98.

第8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调研;发展战略;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62-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LIU Qiao1,SHEN Xin2,LIU Li2,HUANG Zhi-peng2

(1.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Heilongjiang,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the income increase of the peasantry and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the situ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technology, cold chain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fter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ts main issues were analyzed, the point that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ultry, fruit and vegetable, aquatic products, and processed food cold chain fields was proposed, then the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above areas were describ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捕捞后,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食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2010年6月18日颁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冷链建设状况如何?如何建设与“现代物流业”相适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黑龙江省如何制定适合省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来指导今后的建设与实践?带着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与对策”课题组,根据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要求与安排,分两个子课题组,深入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绥化等8个地级市以及甘南、同江等8个县(市)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发放“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70份,回收问卷65份,其中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6%。课题组除了采取问卷调查外,还采取座谈会、汇报会、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上述县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

同时,课题组受黑龙江省发改委委托,设计了8份调查表,交由全省83个市县发改委协助完成调查,调研涉及农产品生产、消费布局(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基地及市场建设,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等)、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情况(现有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及使用管理现状等)、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等。

本研究从黑龙江省冷链物流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现状、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发展环境5个方面入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该省发展冷链物流应重点开展的领域以及措施建议。

1 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标准化种植水平日益提高,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准则等多项强制性地方标准得到推广应用,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87 580 hm2,年产量701万t。果园面积达到35 340 hm2,年产量50万t。肉类、禽蛋、乳制品、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87.9万t,649.5万t、101.9万t、38.07万t。目前,全省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获得标识认证的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 60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484万hm2[2]。对黑龙江省蔬菜、水果、肉类、禽蛋、乳制品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初步测算,分别为4%、3%、10%、13%、95%和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7%、25%、30%、90%和1%,冷链物流的规模正在逐步增长。

1.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有冷藏库近400座,冷库总容量约为62万t,其中高温冷藏库、低温冷藏库、冻结物冷藏库的比率分别为40%、45%、15%。冷藏运输工具主要是冷藏车,数量为415辆,冷藏容量为22万t[2]。目前冷库大部分是以土建为主,气调库所占的比例不高,冷库规模相对较小,绝大部分库容都在1 000 t以下,1 000 t以上的中型冷库比率约为30%。

1.3 冷链技术逐步推广

绿色农产品基地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思想、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正在努力实施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运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生猪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基于RFID技术逐渐向储藏、运输和销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冷库建设中开始运用较为先进的发泡技术,新建冷库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为以气调式冷库为主体。

1.4 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不断涌现

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拥有冷库的企业有145家,有农产品加工型企业180家,其中肉类、蔬菜、水果、乳制品、禽蛋和水产品加工型企业分别占38.4%、16.1%、17.8%、18.3%、7.2%、2.2%。主要生产加工的农产品集中在肉类、乳制品、蔬菜水果和禽蛋类。全省已经开展冷链运输的规模以上企业为21家,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1 112人,从事冷链运输的机械冷藏车243辆,冷藏船吨位3 t。全省农产品销售中有规模以上农贸批发市场62家,综合性超市农产品专销区80个。

1.5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专门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环境也在逐步完善。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鲜活农产品快速流通通道建设,构建起通往京津等主要城市的农产品绿色通道,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等,为鲜活农产品跨区域长途运输提供便利,有力推动了冷链物流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体现,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2 黑龙江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生鲜农产品冷链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各环节衔接尚不够通畅,缺乏系统化的连贯作业,损耗严重。部分农产品在加工初步环节采用低温处理,而运输和销售环节断链现象严重,全过程冷链的比例过低。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3,4]。

2.2 冷链设施设备规模严重不足

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国有冷库大多使用了30年以上。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或低温场所操作。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相对较少,果蔬冷库建设还较为落后,产地加工冷库建设也较缓慢。夏秋蔬菜生产旺季供应过剩,冬春淡季自给不足,主要靠从省外调入,恒温保鲜库设施严重不足。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屠宰企业拥有冷藏车的比例还较低,多数运输车辆达不到冷链运输的标准,高温屠宰、高温运输造成的二次污染给肉制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2.3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第三方物流主要以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黑龙江省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能提供全面的、综合的、集成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大量冷链物流服务资源分散于食品、农产品初级加工等领域,资源整合与增值服务能力较弱,致使农产品产后损失较大,附加价值未得到深度挖掘。

2.4 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程度低

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冷链物流手段尚未普及,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冷链各环节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各环节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和共享,农产品追踪溯源技术的支撑能力尚较弱[5]。

2.5 冷链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冷链物流系统和专业培训。省内开设有物流、食品、制冷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极少,专业大学生的有效供给量不足,造成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缺乏多层次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3 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发展领域及主要任务

3.1 肉禽类冷链

发挥黑龙江省“全国重要猪肉、牛羊肉、禽类产地”的区位优势,建立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产品产地与销售终端无缝对接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改造屠宰生产流水线及温控设施,提高肉类屠宰加工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肉类屠宰后产品排酸、预冷等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三是以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为依托,建立产销对接的肉禽类初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四是提高冷却肉销售比例,大力推广冷藏运输车辆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鼓励和支持超市、大卖场及农贸市场等销售终端采用冷柜销售的方式。

3.2 果蔬冷链

黑龙江省应发挥特色果蔬品种多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建立以生产基地为基础,以集散市场为载体,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1)加强特色果蔬生产基地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黑龙江省果蔬种植的地域优势,大力建设大庆寒地葡萄种植基地、尚志市三莓浆果基地、双城西瓜种植基地、阿城白菜生产基地等特色果蔬生产基地,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果蔬产品品牌,加强果蔬生产基地的冷藏、保鲜、储存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果蔬拣选、保鲜储存和包装等环节,保证黑龙江外销特色果蔬产品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增加。

2)完善果蔬集散市场冷链网络建设,依托哈达果蔬批发大市场等省内专业果蔬集散市场,建设集交易、冷藏、质检、运输、配送为一体的区域配送型果蔬冷链物流中心。

3)推进果蔬加工企业冷链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大投资力度,支持果蔬加工企业加快应用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加强果蔬预冷、保鲜、精深加工和包装环节,完善冷链链条,扩大冷链物流规模。

4)完善果蔬产品的季节性双向冷链体系建设。黑龙江省冬春季节果蔬供应不足,大部分依靠南菜北运。而每年的7~9月份,露地蔬菜和果品产量大、质量优和口感好,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适合北菜南运。借助果蔬种植的季节时间差,加强季节性果蔬产品的销售、预冷、包装、保鲜、冷藏和冷运,大力发展满足黑龙江省果蔬产品季节性调运需要的双向冷链物流体系,保证果蔬产品全年的充足供应。

5)大力培育专业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鼓励扶持,加快整合大型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企业和果蔬储运企业冷链设施和服务资源,建立从产地到销地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力的龙头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企业。

3.3 水产品冷链

着眼于深化水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水产品冷藏比例,建立以大型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市场为支撑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加大冷链设施投入,鼓励和支持重点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冰鲜、冷冻等冷链设施,引导水产品基地健全速冻、冷藏等冷链设施。二是建立快运网络,针对水产品易腐的特点,积极推广冷藏、冷冻等冷链运输方式,全面提高水产品快速通达能力。三是强化配送功能,依托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市场,加快速冻库、冷藏库、深加工车间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仓储、配送、定制加工等物流业务。

3.4 加工食品冷链

围绕加工食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产品运输、配送、销售等各环节,建立以龙头食品生产企业为主体,实现产后预冷、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及运输和冷冻销售等功能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加强流通加工基地建设,依托浆果、乳制品、速冻蔬菜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分拣、清洗、切分、冷藏等功能的流通加工基地,构建以品牌食品加工流通基地为节点的冷链物流网络。二是积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冷链物流业务外包,整合社会冷链物流资源,构建以订单为核心的一体化冷链产品配送模式,全面提高共同配送水平。三是加快改造提升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大卖场等食品交易平台,完善冷链服务功能,加强食品采购、销售流程控制,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 结论与探讨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有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优势。在“十二五”期间,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应用为支撑,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重点突破,强化特色,科技引领,管理创新,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完善和创新,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增强农产品冷链服务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和竞争优势,切实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2010.

[2] 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 刘 乔,沈 欣,孙 栩.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9):38-41.

第9篇:冷链物流的起源范文

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和更迭、新能源开发等各种手段,减少碳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改善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能源危机与环境的恶化,使得全球都在积极倡导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物流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之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分支,其低碳发展是必然趋势。同时,农产品易腐性、环境依耐性、过程多路性、地区差异性等自然属性,也使得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能源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因此,在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和低碳管理手段,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环境影响最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冷链整体效益最优化的目标。此外,农产品低碳物流也是保障农产品物流稳定且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农产品冷链过程中贯彻低碳的思想,可以确保农场品冷链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提升农产品价值及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冷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自2010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世界各国争相提出低碳发展的实施方案与措施,我国政府更是对碳排放作出了重大承诺。物流业作为十大规划振兴产业之一,实施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目前,低碳物流制度的正在不断完善,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与规划的出台也为发展低碳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如2011年交通运输业的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得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其支持领域主要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公路运输装备领域、港航领域、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领域及低碳试点城市和财政综合示范城市领域。“十二五”提出了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要积极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示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规划,对低碳物流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部分物流企业购置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新型货车,有效提高了冷冻冷藏设备节能减排技术。同时,大多物流企业通过运行组织方式的优化(如运输路线的优化)、甩挂滚装等运输方式的应用、共同配送的实施等,有效实现了低碳排放。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低碳物流、绿色物流理念认识不足,低碳意识缺乏,发展低碳物流相关政策与规划落实不到位,技术与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的技术装备普及率偏低等,使得低碳物流发展现状与低碳经济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低碳供应链模式分析低碳供应链是以低碳思想为主导,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更加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低碳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是对产品原材料生产到产品被消费者购买的全过程的低碳管理,同时更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部分闭环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根据低碳供应链的理念,可将农产品低碳冷链定义为:将低碳环保的思想融入到冷链的各个环节中,综合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管理手段,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全过程低碳运行,实现节能减排,使得农产品冷链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础设备设施匮乏技术水平低,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设施还很欠缺。由于冷藏冷冻设备成本高,大多数供应商都选择常温运输。农产品冷链运输车辆数量少且密封式或厢式货车不足货运车辆的30%,农产品运输主要靠中型卡车,能耗大、容量不足且大多是敞篷式的,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运输效率低。其次,新型低能耗、低排放、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也仅有少数企业采用。由于对产地、销售网点、配送中心及相关配送路线缺乏合理布局与规划,经常出现运输里程延长或冷藏车辆空载而归的现象,导致无效碳排放增多,资源浪费。现有冷库中大多数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制冷方式落后,冷却设备耗能大。

2.物流环节多,标准化程度低,物流管理流程不合理首先,由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小规模性,造成农产品流通及其终端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得物流辐射半径少,物流过程环节多,信息流、商流、物流成本高。同时,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即农产品生产者、产地销地批发市场、个体商贩和最终消费,又各自为政,组织化程度低,协调性差,资源重复构建,进而增加了物流成本,导致能源消耗增大。其次,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没有统一,冷链全程的温度控制标准没有确定,各类农产品冷链控制温度区间也没有具体安排,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没有统一标准,这些使得在农产品运输、储存、包装、销售过程中,供应商之间缺乏链接,对农产品温控不统一,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了产品受损,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3.冷链信息缺失不对称,缺乏高效链接的信息网络系统首先,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多、流通销售渠道多,且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滞后、信息不畅,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的重复采集。有的环节甚至会因私利报告虚假信息,造成需求信息失真,使得农产品物流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经营规模,这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费用以及能源的消耗,形成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其次,各物流企业独立建立网络系统,企业间缺乏网络接口,沟通困难,资源的共享和设备的共享无法实现,导致企业“信息孤岛”的形成,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信息网络覆盖面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成本高等原因,GIS、GPS、RFID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冷链中应用水平较低,对农产品全程监控力度不够,使得物流低碳发展难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撑。

4.废物回收利用率低,缺乏完善的循环利用物流系统农产品在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装卸搬运等一系列物流环节中,不同程度会产生各种废弃物。如运输过程中废弃的机油、柴油,加工包装过程中的农产品残渣以及难降解的塑料类包装材料,产品配送过程中农产品储存保管不当将造成农产品腐烂。目前,农产品缺乏规范和完善的回收体系。对于大多数农产品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是利用焚烧或填埋的手段,容易对环境造成二级污染。一些废弃物虽然进行了集中收集和再加工,但供需很难实现匹配,其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各种物流分类及废物产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回收物的质量差异、不同包装和处理方式产异化等问题,使得废弃物回收过程复杂,回收成本大。

四、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政府要加强引导作用,通过低碳补贴、税收扶持、贷款优惠等政策,鼓励与支持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低碳物流技术,加强低碳物流技术装备的开发,使用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大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小型预冷节点和冷库的应用,从源头解决物流运输中的保温、制冷和货运车辆节能问题。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强对运输仓储基础设施设备的利用与改造,通过对其功能以及布局的有效整合,加大对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现代网络控制技术和信息识别技术的使用,减少差错率,减少重复无用操作,提高现有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综合效能。积极发展公路、铁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实现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网络,增强衔接性,提高物流效率。合理规划配送路线,积极推动企业共同配送模式,实现拼装集运、回程载货,减少运输里程。

2.优化冷链物流流程,实现供应链有效整合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阶段,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物流组织上、功能上和流程上的整合,从而影响物流系统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得物流活动作业分散,专业化程度低,难以获得一体化物流或供应链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企业与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共生关系,即物流企业与农产品企业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供应链内部有效整合。例如,以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工、仓储、配送类企业)为核心企业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发展,共享资源及共担风险,实现农产品快速高效运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能源消耗。此外,要加大在低碳环境下农产品冷链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规范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包装、销售及回收过程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温度控制标准等,实现企业间运作的有效链接,优化物流流程。

3.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透明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缩短供应商之间的距离,减少信息重复采集,实现全链信息透明化,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便于提供适时物流服务,降低农产品因积圧、运输存储造成的损失,实现农产品低碳运行。目前,全国农产品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于2014年6月初正式运行,该网站广泛吸收和利用现有的农产品专业网站及信息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及时农产品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市场供需形势分析月报、重要农产品市场及行业动态,同时还汇集目前社会上、行业内公认的知名农产品专业网站信息资源,通过链接的方式,为各专业网站提供权威窗口,实现共享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的目的。但是,目前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薄弱,信息整合力度差,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要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必须加快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确保流程有效衔接。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各种追踪反馈信息技术将农户、供应商及批发商、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透明化的目的。此外,要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促进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