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

第1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淋巴瘤诊断明确后,首先要明确的不是采用什么治疗,而是是否需要治疗。对于不同亚型的淋巴瘤,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一般来说,对于惰性淋巴瘤,即使积极治疗也很难治愈(早期患者除外),而且此类患者大多是年老多病,积极治疗又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而即使不治疗,病情大多进展缓慢,有些患者可能自发缓解或终生无需治疗。因此,对于大多惰性淋巴肿瘤,应该将其作为慢性病对待,不求治愈,以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原则。相反,对于侵袭性、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则需尽快治疗,争取早期治愈。

随着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淋巴瘤治疗进展应该说是突飞猛进。从经典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到近期的靶向治疗、细胞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由于基因测序、液体活检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广泛深入应用,个体化治疗甚至精准治疗也逐渐成为可能。

目前各种不同的治疗手段使淋巴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我们更强调这种选择应当是因人而异的,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解这些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对象,才有利于合理的选择。需要提醒大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联合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研究显示,目前采用的联合治疗模式,可使超过80%的霍奇金淋巴瘤、60%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获得治愈,其他大多数淋巴瘤患者通过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

1.手术治疗:和大多数实体肿瘤不同,除了少数特殊亚型淋巴瘤(早期惰性淋巴瘤)外,对于大多数淋巴瘤患者,单纯依靠手术难以较好的控制甚至治愈。手术的价值更多地是体现在疾病样本的获取和明确诊断。因此,对于淋巴瘤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手术适应症评估,切勿盲目的一刀切之。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也是经典的治疗方法。由于和化疗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临床多和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如对于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和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瘤等,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对于一些具有较大肿块的淋巴瘤患者,在化疗后加用放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3.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全身性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为癌症的三大经典治疗手段。目前临床多采用针对不同抗肿瘤机理的药物多药联合治疗的策略,比如临床常用的CHOP方案就是使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四种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是目前治疗淋巴瘤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对于全身性肿瘤尤为重要,和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4.靶向治疗:顾名思义,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肿瘤靶点,设计并使用相应的特异性化学治疗药物。靶向性治疗药物的特点是在有效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的同时,对于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影响较传统化疗药物显著降低,即高效、副作用小且使用方便等。临床淋巴瘤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利妥昔单抗(针对CD20分子)、伊布替尼(BTK信号通路抑制剂)等,都可以更为高效和特异性地杀灭淋巴瘤细胞。目前临床上靶向药物多和传统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组成联合免疫化疗方案进行治疗。随着未来靶向药物的进一步丰富,有可能采用多个靶向药物联合使用的策略来替代传统化疗。此类药物在淋巴肿瘤中的应用是最成功的,部分患者已经可以免除化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5.细胞免疫治疗:以往的淋巴瘤治疗模式多是针对肿瘤本身,近年来有报道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或者特殊药物,可以激活淋巴瘤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发挥其杀灭淋巴瘤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治疗由于采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治疗策略,因此对于化疗、甚至靶向治疗无效的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和PD-1单克隆抗体。我们在临床上采用CAR-T治疗部分非常难治的淋巴瘤患者,初步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6.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患者提前接受预处理方案(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以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然后再回输提前采集的自体或者供者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种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多用于高危或者复发难治淋巴瘤,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复发、甚至治愈疾病的作用。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评估移植指征和患者选择上需要全面评估。

第2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方法:通过对我院半年多来收治的6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体会。

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恶性肿瘤,术后石蜡及免疫组化结果为B细胞性淋巴瘤。5例术后行放、化疗,1例术后未行放、化疗,2月后复发。

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主要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多种手段综合诊断及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可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提高疗效。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断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07-01

现将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6例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37~81岁,中位年龄55岁。

1.2临床主要特点所有病例均为进行性增大颈前区无痛性包块,均未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1例因患者不愿手术,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后肿块进行性增大,再次入院后行手术治疗,3例临床描述为肿块质偏硬。3例肿块与相邻的非甲状腺组织固定粘连。病变局限于单侧者4例,双侧者2例,伴有淋巴结肿大者1例,病灶大小3.5cm×2.5cm~8.0cm×7.0cm平均5.5cm×4.5cm。

1.3辅助检查。6例术前均行甲状腺功能测定,T3、T4均在正常范围内,6例TSH不同程度升高,且ATA与ATG呈高表达。颈部彩超检查显示:发现甲状腺内实质或囊实混合性占位。1例双侧颈部探及淋巴结[1]。

1.4病理类型。6例临床诊断为桥本氏病或甲状腺恶性肿瘤,均常规行冰冻及石蜡切片检查。冰冻病理特征为正常甲状腺结构破坏,被大量增生样的淋巴样细胞取代,不能除外恶性淋巴瘤,石蜡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在6例淋巴瘤的标本中均合并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5治疗。6例均行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全甲状腺切除术3例,姑息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1例。术后5例患者转入肿瘤科进一步行放化疗。1例患者签字出院,不愿行放化疗,2月后复发。

2讨论

2.1病因。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多发于老年女性,本组6例中有4例为年龄50岁以上女性。由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易被误诊为甲状腺癌或甲状腺其他疾病,PTML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多认为来源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患者发生PTML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40~80倍,目前有学者认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可来源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活跃淋巴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激活B细胞分泌自身抗体,导致甲状腺的淋巴细胞组织增生,继而发生恶变,因而认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前期病变[2],本报道中6例患者均为PTML合并CLT,与此观点一致。有报道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94%合并有桥本病[3]。因此,应重视对桥本病的治疗。Takakuw a等报道Fas基因突变可导致淋巴瘤的发生;此外放射性损伤和EB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致病因素之一[4]。

2.2诊断。本文中患者均为短期内出现颈前明显增大的肿物;PTML术前诊断比较困难,B超、CT、MRI仅可提供病变范围,侵犯情况,与甲状腺癌诊断不易鉴别,本组中术前均考虑为甲状腺肿瘤;细针穿刺是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初诊的重要方法,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高度恶性大细胞淋巴瘤确诊率高,但对低中度恶性淋巴瘤分辨困难,已有学者针对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PTML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5]。发现细针吸取细胞学可替代外科活检诊断,但取材必须在不同部位多点吸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或流式细胞技术可明确诊断PTML。本组病例,术中冰冻切片均示恶性肿瘤均未明确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术后石蜡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恶性淋巴瘤。

2.3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手术主要用于取得病理诊断,不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一些学者认为手术仅对诊断有益,对治疗效果无更大意义,同时手术尤其行甲状腺根治手术会增加术后出血,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和食管损伤的机会[6]。手术范围取决于病变范围,术中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如确诊可行甲状腺病变切除,如果肿瘤与周围粘连严重则可只行姑息性切除,勿盲目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手术目的是解除肿瘤对气管的压迫,不强求肿瘤的完全切除[7]。但我们认为由于病理诊断水平各异,尤其在基层医院,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往往只是恶性肿瘤,无法明确恶性淋巴瘤诊断,确诊需石蜡及免疫组化检查,所以,病变局限于甲状腺腺叶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有腺外侵润者行甲状腺癌根治切除,证实有颈淋巴结转移者,需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

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是诊断明确的PTML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局部病变为主的PTML,放疗的有效率达85%,5年生存率为90%[8],对明确诊断的PTML行放、化疗可取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手术治疗在PTML的治疗中并不占有主导地位,单纯的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达到82%[9],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同时并监测甲状腺功能,如有甲减需行替代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女患、短期内出现甲状腺明显肿大的肿块,同时ATA、ATG增高、彩超提示甲状腺弥漫或局限性低回声病变,应考虑到PTML的可能性;此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病例较普通人群PTML的发病率高40-80倍[10],因此对于桥本氏病患者应密切随诊,如出现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进行性增大的情况应手术确诊,手术确诊手段,术后放化疗为PTML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甲状腺功能减低应行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1]Derringer GA,Thompson LD,Frommelt RA,et al.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thyoid gland:a clinic o pathologic study of 108 case [J].Am J Surg Pathol,2000;24(5):623-39

[2]侯秀玉,李高峰,顾子普.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J].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43-5

[3]Malloy KM,Cunnane MF. Pathoiogy and cytologic features of thyroid neoplasms [J].Surg oncol clin N Am,2008.17(1):57-70

[4]Takakuma T,Dong I,Takayama,H,et al,Frequent mutations of Fas gene in thyroid lymphoma [J].Cancer Res,2001,61 (4):1382-1385

[5]Motoi N,Ozawa Y.Malignant T-cell lymphoma of the thyroid gland associated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 [J].Pathol Int,2009,55:425-430

[6]徐曙光,殷志强,殷晓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例报告[J].现代肿瘤学杂志,2004,12(6):582-583

[7]宋少伟,陆还涛,郭克建等.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5):368-369

[8]Meusers P,Elo B,Wittig A,.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thyroid gland [J].Chin Germ J Clin Oncol,2003;2: 219- 23

第3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1.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五科,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三科,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 目的 观察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该组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施行CHOP治疗方案。患者于治疗前采取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两种方法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60例(66.70%),部分缓解25例(27.8%),有效率94.5%;对照组完全缓解40例(44.44%),部分缓解15例(16.67%),总有效率61.11%。结论 采用DOLP与LAS2L2联合的方法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进行治疗,肿瘤明显变小,治疗效果明显。

[

关键词 ]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174-02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来自前体淋巴母细胞,具有高度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在中青年人群中常见,占有较高的比重[1]。随着临床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不断研究与技术的发展,发现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白血病在一些临床表现上都很相似,诸如在细胞形态上,免疫表型及基因型上都有相似性,但从病理形态上不能鉴别其形态的区别,因此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阶段[2]。根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将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划为前体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也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视为同一类疾病。在临床上,以骨髓中25%的淋巴母细胞数为界限,总数大于25%的视为白血病,少于25%的视为淋巴瘤[3]。患有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患者病情恶化严重,而且治疗后恢复也不理想[4]。到目前为止,采取化疗的手段是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重要措施,也是针对此类疾病的首先方法。根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研究显示,选取合适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药物的剂量对瘤块的缩小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给予化疗药物也可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该组对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肿瘤部位的采取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做好相应记录,治疗组采取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施行CHOP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该组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组收治的180名患者,全部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名患者。治疗组中有30名男性患者,60名女性患者,年龄在15~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0岁,治疗组中40名患者发病于颈部淋巴结,32名患者发病于扁桃体,还有28名患者发病于机体其他组织脏器。病程中有75名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袭机体的神经、骨髓及肝脏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照组90名患者,40名男性,50名女性,年龄在15~48岁之间,平均年龄31.5岁,对照组中45名患者发病于颈部淋巴结,35名患者发病于扁桃体,还有10名患者发病于机体其他组织脏器。病程中有68名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袭机体的神经、骨髓及肝脏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临床表现、生理特征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由于肿瘤病变的部位不同,其所涉及的机体系统不同,在临床上患者通常可表现出不知道原因的发热,机体体重下降,淋巴及一些肝脏脾脏的肿大,还会不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问题[5]。经过组织病理学的检查可以发现,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重在侵润患者的淋巴结、骨髓、皮肤及组织器官。因此在临床可看到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胸闷等特征。经过病理学检查可得知,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中,T细胞性较多,根据其病理形态可以分为曲核型和非曲核型两种。其中前者占一半以上,肿瘤细胞源自T细胞,呈现不规整的圆状,相互不沾粘在一起,细胞核膜较薄,染色质呈现粉尘状,均匀分布,有核仁存在。后者非曲核型瘤细胞,此种瘤细胞除了来自T细胞,还可以源自U细胞或B细胞,而且形状大小不同,瘤细胞核可呈现圆形及卵圆形,偶尔可见较小核仁的瘤细胞。此类疾病在青少年中比较多见,原发性的患者较少,皮肤损伤患者主要为继发性的。首发于淋巴结、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6]。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采取CHOP治疗方法:环磷酞胺500~700 mg/m2 静脉滴注,1次/d;阿霉素40~45 mg/m2静脉滴注,1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泼尼松40~45 mg/m23次/d,3个星期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治疗周期间隔3个星期,通常需要4个治疗周期。②治疗组采用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法:DOLP方法采用泼尼松40~45 mg/m23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柔红霉素30~40 mg/m2三周静脉注射一次;左旋门冬酞胺酶20 U~5000 U/kg,每周4次,静脉注射。LAS2L2方法环磷酞胺500~700 mg/m2每天1次静滴;柔红霉素30~40 mg/m2 每3周1次;泼尼松40~45 mg/m2 3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以上两种方法每4周1个疗程。每个治疗周期间隔1个月,通常需要4个治疗周期。

1.4 判断标准

在进行4个治疗周期后,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对实体瘤通用疗效准则施行判定测评。可以分为完全和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4种类型:①完全缓解的评判准则:经过临床影像学的诊断及相关检测,患者病灶消失,机体生化指标达到正常水平。通过治疗后实体瘤大于1.5 cm的直径变成小于1.5 cm的肿块。介于。1.1~1.5 cm实体瘤体积缩小原来75%,直径缩小至1 cm以下的视为完全缓解。对于进行化疗前肝脾变大的患者在治疗后体积变小。②部分缓解评判准则:患者的肝脾淋巴处淋巴肿块变小超过50%,除了肝脾和淋巴结其他部位的淋巴结不在变大,而且对其他的器官没有侵袭的迹象,没有新的病灶产生接判断为部分缓解。③稳定性,是介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之间的判断标准。④进展判断标准,经检查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是完全缓解加上部分缓解的患者数除以总患者数,即得总有效率[7]。

1.5统计方法

观察两组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取t检验和χ2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DOLP与LAS2L2联合治疗和CHOP治疗方法结果显示:①治疗组:完全缓解60例(66.70%),部分缓解25例(27.8%),稳定4例(4.44%),进展1例(1.11%),总有效率94.5%。②对照组:完全缓解40例(44.44%),部分缓解15例(16.67%),稳定30例(33.33%),进展5例(5.56%),总有效率61.11%。经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对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总有效率分别施行χ2检验,P<0.05,说明采取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更好。

3讨论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而且预后不理想。此类疾病发病不明显,在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为此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就已经是中晚期,身体中的肿瘤细胞早已转移到其他组织中,错过了采取手术治疗的阶段,为此只能应用化疗的手段进行治疗[8]。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对淋巴瘤的发病原理的探讨也渐渐深入,相应的治疗措施也不断完善。目前通过不断完善和补充的化疗方案经过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使恶性淋巴瘤患者通过治疗有效率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也相应的增加患者的生活水平[9]。但是随着治疗技术的应用与进展,在临床上也发现存在的一些还需要马上解决,如何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给药是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问题的重点和难点[2]。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能够侵润患者的淋巴结、骨髓、皮肤及组织器官,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很大,本组采用的DOLP与LAS2L2联合治疗方法和CHOP治疗方法相比较,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说明联合治疗确实可行。单独采用CHOP治疗方法,对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晚期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低,因为此类患者的原发灶扩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髓浸润,使得此类方法的疗效降低,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不彻底,患者的病情反反复复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还可能进攻到重要的脏器总,恶化成更严重的疾病。而且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自身的健康条件不好,身体虚弱,为此需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病灶处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选取适当的药物剂量,掌握好用药间隔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总而言之,采取联合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实体瘤体积减少,还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福音。到目前为止,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还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随着病理学及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影像学的日益研究透彻,已经增强了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率,也相应的增加了其治疗水平。目前还出现一些进的治疗手段如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基因及疫苗的治疗,采取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等,这些手段对淋巴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理还需要进行继续研究,不断为患者制造福音,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的人。

[

参考文献]

[1]孔令环.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2,10(34):466-467.

[2]翟勇平,刘海宁,周晓钢.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4):390-391.

[3]王科峰,夏忠军,李苏.改良BFM-90方案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1,32(24):167-168.

[4]汪春年,张正祥,石群立,等.LAT和CD99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4):217-218.

[5]马捷,石群立,周晓军.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26-30.

[6]郗彦风,王晋芬.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5,11(4):272-273.

[7]秦燕,石远凯,何小慧.单纯CHOP样方案与CHOP样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9,31(6):305-306.

[8]张娟,周庆丰,龚先齐.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1(11):1398-1402.

第4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临床特点;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14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 by discussing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gnosis of PBL.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treatment records of PBL patients admitted in 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12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cases were B-cell origin(25/25), 61.5 %(16/25)wer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origin,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was 44%.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5-year local control rates and 5-year distant control rates in patient treatment with any surgery compared with no-Surgery(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and 5-year distant control rates in patient treatment with any RT compared with no-RT(P>0.05),but the 5-year local control rat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but the 5-year distant control rates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P

[Key words] Primary breast lymphoma;Clinical features;Prognosis

结外淋巴瘤约占非何杰金淋巴瘤的1/4,原发乳腺淋巴瘤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04%~1%,非何杰金淋巴瘤不超过1%[1]。许多研究表明,原发乳腺淋巴瘤与乳腺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相似,无痛性肿块、淋巴结侵犯,但是两者的治疗是截然不同的。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临床特点、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为今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初治的PBL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有详细临床资料,确诊须依靠病理,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86岁,中位年龄42岁, 1例双侧乳腺淋巴瘤,病变局限乳腺,16例病变为右侧乳腺,8例病变为左侧乳腺,6例有局域淋巴结肿大,其中4例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无病人妊娠或是哺乳,肿块大小1.5 ~20 cm,中位大小4 cm。所有病例均由本院信息科进行电话随访,按反馈情况记录生存情况及死亡原因。原发性乳腺淋巴瘤需与非原发性相区别,根据Wiseman and Liao[2]常规引用诊断标准:乳腺肿块经病理学+细胞学证实为恶性淋巴瘤(以往无其他部位淋巴瘤史,乳腺是首发部位,同时或随后可以有同侧腋窝淋巴结累及, 但当累及的淋巴结大而乳腺肿块小或肿块位于腋尾,则考虑淋巴结起源的恶性淋巴瘤,同时不存在广泛播散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所有病理标本来源于针细或是肿块活检、乳腺肿块切除或是全乳切除。本病须行胸片检查、腹部B超检查、乳腺钼靶、CT(或是PET/CT)、外周血象、生化、LDH、骨髓检查以排除其他部位淋巴瘤继发浸润乳腺的可能,按Ann Arbor临床分期标准,Ⅰ期14例,Ⅱ期6例,Ⅲ期3例,Ⅳ期2例。其中骨髓侵犯2例。

1.2 治疗

初始治疗时8例术中冰冻提示恶性肿瘤,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双乳切除,术后病理确诊淋巴瘤。4例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淋巴瘤,2例行单纯病灶切除,2例行病灶及腋窝淋巴结清扫。12例在肿块活检或穿刺活检诊断淋巴瘤后未进行根治手术或肿块切除手术。3例诊断明确后因经济原因未进一步治疗,22例诊断明确后接受进一步治疗。3例单纯放疗,9例行放疗+化疗,10例单纯化疗。9例接受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方案化疗,其中7例接受R+CHOP(利妥苷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方案化疗,1例接受不含蒽环类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化疗,1例伯基特淋巴瘤接受CODOX-M(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大剂量甲氨喋呤)方案化疗,1例套细胞淋巴瘤接受HyperCVA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与大剂量甲氨喋呤和阿糖胞苷交替)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3~6周期化疗。2例接受预防性鞘注化疗,6例单纯胸前区放疗,2例胸前区放疗+腋窝放疗,4例胸前区放疗+腋窝放疗+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剂量为38~50 Gy,没有患者进行预防性颅脑放疗。

1.3 疗效评价

按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定义所有的病灶证据均消失;部分缓解(PR)定义淋巴结缩小,没有新病灶;稳定(SD)定义达不到CR/PR或PD的标准;疾病复发或疾病进展(PD)定义任何新增加的病灶或者原病灶直径增大≥50%。维持时间不少于28 d。总生存时间指首次确诊至死亡或者末次随访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病例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

全部病理类型按照WHO 2001淋巴瘤分类系统划分,25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全部经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诊断,所有病例经免疫组化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全B细胞标记CD20 和CD79 a阳性,均是B细胞来源,2例表达 bcl-2,1例表达bcl-6。全T细胞标记(CD45RO)阴性,Ki-67增殖指数50%~95%。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阳性表达;上皮膜抗原EMA均阴性表达。低度恶性淋巴瘤6例,其中1~2级滤泡性淋巴瘤2例,3例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例;中-高度恶性淋巴瘤19例,其中套淋巴瘤1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3级滤泡性淋巴瘤1例,弥漫大B淋巴瘤16例。

2.2 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

19例接受化疗患者首次治疗后17例达到完全缓解,CR率89.5%(17/19),1例PR,1例PD。25例患者1年生存率92.7%(23/25),2年生存率76%(19/25),5年生存率44%(11/25),5年局部控制率36%(9/25),5年无远处转移率40%(10/25)。随访时间0.6~11年,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无病生存期0.3~8年。含有手术模式治疗较无手术治疗模式的5年生存率、5年局部控制率、5年无远处转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含有放疗模式治疗较无放疗治疗模式的5年生存率、5年无远处转移率无差异显著(P>0.05), 但是5年局部控制率差异显著(P0.05), 但5年无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预后因素

本研究对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分期、手术方式、化疗以及放疗等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度恶性淋巴瘤总的5年生存率83.3%(5/6),中-高度恶性的淋巴瘤5年生存率是31.6%(6/1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E+ⅡE 5年生存率为55%(11/20),ⅢE+ⅣE 5年生存率为0(0/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7),提示肿瘤预后与分期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提示低度恶性淋巴瘤生存时间较中-高度恶性淋巴瘤长,恶性程度越高,分期越晚,预后越差。见表1。

3 讨论

大部分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表现为单发、无痛性、活动的肿块,常规乳腺钼靶可以看到乳腺淋巴瘤肿块,但是很难与乳腺癌区别,25例患者中16例首先通过乳腺钼靶发现乳腺肿块,初始治疗时8例术中冰冻提示恶性肿瘤,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双乳切除,术后病理确诊淋巴瘤,4例术中冰冻切片提示淋巴瘤,可见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价值有限。

Hugh 等[3]提出了两种类型的乳腺淋巴瘤,描述了两种不同临床类病理类型淋巴瘤,一种是年轻女性,病理上是Burkitt 或是类 Burkitt 病变,双侧的病变淋巴瘤,常伴随怀孕或是哺乳期,进展快,很快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卵巢、内分泌脏器、胃肠道,但是很少有淋巴结转移。一种是老年女性,单侧病变,病程与乳腺癌相似。我们的病例中,无妊娠或是哺乳期患者,但是有1例双侧类 Burkitt 病变患者,病情进展快,缓解期短,很快颅内转移死亡。国外报道原发乳腺淋巴瘤最常见弥漫大B淋巴瘤[4],占40%~70%,我们的病人中弥漫大B淋巴瘤占61.5%(16/25),与国外报道相符,国外报道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也常见,占0~40%,常见老年患者,而且认为这类病变可能是自身免疫过程中乳腺淋巴组织病变导致或是发生于乳腺内淋巴组织瘤性增生恶变, 恶性程度较低,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在原部位复发或累及其他具有黏膜相关淋巴细胞的部分,而不播散到局部淋巴结,局部治疗效果良好,无需全身化疗。我们的病例中3例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但是均是老年女性,未发现有免疫性疾病,可能与我们标本量少有关,治疗主要术后局部放疗,未见局部复发。T细胞性淋巴瘤少见,本组病例中没有发现T淋巴瘤。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无公认的标准方法[5],和其他部位淋巴瘤治疗一样,应用包括手术、放疗和(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手术治疗乳腺淋巴瘤始于1990年[6],但只有12%患者通过单独手术治疗或手术联合其他治疗,现在大部分研究表明手术切除病灶病人未能受益[6,7],本研究25例病例中,13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中4例在2年后出现复发转移,12例未行手术治疗患者中3例在2年后出现复发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提示手术并未显著减少乳腺淋巴瘤的复发转移率。

PBL虽然原发于乳腺,但是本病具有明显远处播散的特点,是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化疗为本病治疗的重点。国外文献[7]推荐进展B细胞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化疗含有蒽环类及利妥昔单抗的药物,因CHOP方案的致死性不良发生率较其他化疗方案低,而且PBL以B来源细胞为主,R+HOP仍作为标准化疗方案, 我们的研究中患者以弥漫大B为主,化疗方案以含有CHOP方案为主,进行化疗的5年生存率52.6%(10/19),无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16.7%(1/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22),但是化疗患者5年无远处转移率是52.6%(10/19),非化疗患者5年无远处转移率为0(0/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2),提示化疗可提高疾病控制率。

国外推荐PBL放疗剂量38~45 GY[8,9], 认为一般低级别的病变放疗野很少出现复发,但是高级别在放疗野容易出现复发。有文献报道,化疗后未行放疗或放射剂量45 Gy者,无一例复发[10],我们病例放疗剂量在38~50 GY,1例弥漫大B淋巴瘤局部复发,2例超过60岁的低度恶性淋巴瘤患者,1例滤泡性淋巴瘤(1级),1例黏膜相关淋巴瘤给予单纯放疗,局部未见复发,含有放疗方案治疗5年局部控制率58.3%(7/12),无放疗方案5年局部控制率15.3%(2/1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在侵袭性乳腺淋巴瘤中枢淋巴瘤复发率12%[2],其他文献报道是3%~27%,鞘内化疗或是全脑放疗预防颅内淋巴瘤存在争议,因为没有资料显示预防性鞘内化疗或是全脑放疗病人未受益[11]。我们观察病例中6例脑浸润死亡,这6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侵袭性淋巴瘤,均接受了肿块切除术和术后4~6个疗程的化疗,化疗后获得缓解,未接受放疗。因此,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类型的PBL可能较易于发生CNS复发。发生CNS复发后临床进展迅速,我们观察到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是5个月。但是我们观察到开始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8例患者没有出现中枢复发,考虑可能与利妥昔单抗提高疾病控制率有关。

乳腺淋巴瘤的生存率报道不一,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是 43%~85%[12,13],大部分文献显示5年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关,Wong等[14]文献报道5年总的生存率是70%,低度恶性淋巴瘤91%,中-高度恶性的淋巴瘤5年生存率是53%,本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44%(11/25),低度恶性淋巴瘤83.3%(5/6),中-高度恶性的淋巴瘤5年生存率是31.6%(6/19),本组5年生存率低,考虑与病例数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ⅠE+ⅡE 5年生存率是55%,ⅢE+ⅣE5年生存率是0%,提示肿瘤预后与分期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同国外报道一致。

PBL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发生率低,治疗模式尚未统一,我们的体会是多为单侧发病,且右侧为多,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型。局部放疗有助提高局部控制率,化疗有助提高疾病控制率,术后联合放、化疗是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Validire P, Capovilla M,Asselain B,et al. Primary breast non-Hodgkin’s lymphoma:A large single center study of initial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history, andprognostic factors[J]. Am J Hematol,2009,84(3):133-139.

[2] Wiseman C,Liao k T. Primary lymphoma of the breast[J].Cancer,1972,29(10):1705-1712.

[3] Hugh JC, Jackson FI, Hanson J, et al. Primary breast lymphoma. An immunohistologic study of 20 new cases[J].Cancer,1990,15(12):2602-2611.

[4] Aviv A, Tadmor T, Polliack A. Prim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of the breast:Looking at pathogenesis, clinical issues and therapeutic options[J]. Ann Oncol,2013, 24(9):2236-2344.

[5] Mouna B, Saber B, T ijaniel H,et al. Primary malignant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 breast: A study of seven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 World J Surg Oncol,2012 ,16(10):151.

[6] Neri A, Caruso S, Cerullo G,et al. Primary non-Hodgkin’s breast lymphoma:Surgical approach[J]. Cases J, 2008,14(1):311.

[7] Nagata S, Nishimura A,Iwashita Y, et al. Primary breast lymphoma in the right breast during treatment for left breast cancer world[J]. J Surg Oncol, 2007,26(5):134.

[8] Jeanneret-Sozzi W,Taghian A,Epelbaum R, et al. Primary breast lymphoma: patient profile,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A multicentre rare cancer network study[J]. BMC Cancer,2008,1(8):86.

[9] Avilés A, Delgado S, Nambo MJ, et al. Primary breast lymphoma: Results of a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 Oncology, 2005,69(3):256-260.

[10] Einstein M,Roberts M. Sexual potency following surgery for rectal carcinoma. A followup of 44 patients[J]. Ann Surg,1977,185(3):295-300.

[11] Avenia N, Sanguinetti A, Cirocchi R, et al. Primary breast lymphomas: A multicentric Experience World[J]. J Surg Oncol,2010,28(8):53.

[12] Dao AH,Adkins RB,Glick AD.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breast:A review of 13 case[J]. Am Surg,1992,58(12):792-796.

[13] Ribrag V. Primary breast lymphoma:A report of 20 cases[J]. Br J Hcmat, 2001,115(2):253-256.

第5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淋巴瘤;夏枯草;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定的试验对象均被确定为患有惰性淋巴瘤。分类方法严格按照2001年WHO的标准来进行, 由此可以判定患者中有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20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瘤, 25例滤泡性淋巴瘤, 2例淋巴结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7例啤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19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12例套细胞淋巴瘤。把这些患者随机的分成A、B、C三组, 具体情况分别如下:A组中男10例, 女9例, 共计19例患者, 年龄60~70岁, I期3例, II期4例, III期12例。B组中男17例, 女21例, 共计38例, 平均年龄为58~71岁, I期4例, II期6例, III期为28例。C组中的男23例, 女20例, 共计43例, 平均年龄为60~73岁, 其中I期为8例, II期12例, III期23例。

1. 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单纯的使用夏枯草来缓解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要使用夏枯草的果穗那一部分, 煎服时间需要在3个月以上, 1个月为1个疗程, 也就是要满足于3个疗程的治疗, 在达到1个疗程的治疗后还要休息1个星期左右, 然后再继续服用。B组配合使用的是泼尼松、改良环磷酰胺、阿霉素以及长春新碱(CHOP)联合的药物, 在这个治疗过程里每21天为1个周期, 而治疗最少也要满足2个周期以上的条件。C组则采用夏枯草联合改良CHOP方案进行治疗。需要注意化疗使用的药物需要同B组保持一致, 并且还要保证夏枯草的用量同B组相同。在治疗的过程之中, 必须进行定期的常规查血, 尽量1周1次, 肝肾的功能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 这个周期可以相对长一些, 大致1个月1次。如果在这个阶段里, 患者出现了缺乏粒细胞的情况, B组和C组就必须要使用5-HTC受体拮抗剂止吐进行相应的治疗。

2 结果

毒副反应状况A组夏枯草治疗组没有发现毒性全身反映的现象, 不过其中2例出现了轻微的腹泻, 持续用药几天后症状消失, 对于治疗没有造成不良的影响。B组患者中有16例伴随着一些列I度消化道反应, II~III度消化道反应4例, III~IV度消化道反应人数为5例。C组联合治疗组出现轻度腹泻的有1例, I度胃肠反应18例, 6例II至III度胃肠反应。

3 讨论

一般来说, 老年人发生惰性淋巴瘤的几率要大一些, 因为该类人群的身体素质要比较差。因此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就比较多, 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化疗的耐受性, 医务人员会建议相对缓和的治疗方法。此外, 惰性淋巴瘤不容易完全治愈, 即便治愈好以后也是比较容易复发的, 恶性程度也低, 这也是主张缓和的治疗方法的原因[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服用中草药, 但是中草药治疗需要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见效不快, 不过药效也还是持久的, 毒副作用也不大, 是一个不错的治疗选择。有些中草药对于及时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蔓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其也有着一定的弊端, 不过如果把这些抗肿瘤的中草药配合于化疗就会达到预想的效果, 能够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2]。

A组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单纯的使用夏枯草来缓解病情, 1个月为1个疗程, 要满足于3个疗程的治疗, 在达到1个疗程的治疗后还要休息1周, 然后再服用。B组的治疗过程里每21天为1个周期, 而治疗最少也要满足2个周期以上的条件。C组则采用夏枯草联合改良CHOP方案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化疗使用的药物需要同B组保持一致。在治疗的过程, 必须进行定期的常规查血, 尽量1周1次, 肝肾的功能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 这个周期可以相对长一些。如患者出现了缺乏粒细胞的情况, B组和C组就要使用5-HTC受体桔抗剂止吐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 在治疗惰性淋巴瘤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夏枯草的使用, 这样对于提高化疗的有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军, 平凌燕, 宋玉琴. 惰性淋巴瘤的规范化治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 14(1): 9-10.

第6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化疗综合治疗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在临床上是不太常见的一种病症, 诊断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有以下条件[1]:①有足够的病变组织提供检查;②肿瘤内有乳腺组织或肿瘤临近乳腺组织;③除同侧腋下淋巴结受累外, 没有其他淋巴结病变;④无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淋巴瘤史, 必须排除淋巴瘤累及乳腺, 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所占百分比不超过1%,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低, 同时疾病比较复杂, 难以治愈, 当前临床上对其治疗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 对其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 对比分析其病理特点以及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 对其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3例, 女17例, 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39.1±1.91)岁。本次试验患者首发症状是乳腺肿块, 质硬, 活动能力差, 和周围的组织发生了粘连, 其中有7例患者伴有轻微的疼痛, 4例患者出现了乳腺皮肤红肿和皮肤侵犯, 肿瘤石蜡切片观察形态特点:瘤细胞大小、核形一致, 黏附性差, 弥漫杂乱无章排列, 围绕小叶, 导管或浸润小叶内, 有上皮内浸润, 小叶常呈萎缩改变, 缺乏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 需要与浸润性小叶癌、淋巴上皮瘤样癌、假性淋巴瘤和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等鉴别诊断, 因此免疫组化可以帮助进一步协助诊断。本次试验患者的发病病程为10 d~6个月, 平均发病病程为3个月左右, 其中患者中出现肿块最大的直径为1~20 cm, 平均最大直径3 cm, 其中18例患者为单侧乳腺发病, 而剩下的2例患者是双侧乳腺发病。

1. 2 治疗方法 本次试验患者, 其中有18例患者接受化学治疗, 而另外的2例患者没有进行化疗, 本次试验中18例化疗患者都采用CHOP方案进行治疗, CHOP治疗方案就是用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进行综合治疗[2], 在此基础上也有部分患者添加了依托泊苷进行治疗。除此之外, 还有部分患者采用了别的治疗方法, 比如ProMACE/CytaBOM或者是BACOP进行治疗[3]。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恶性淋巴瘤Cheson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将主要分为完全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 总生存期指的就是从患者确诊到患者死亡或者是最后一次访问的时间段。

1. 4 随访 对本次试验的20例患者进行随机访问, 访问时间为2个月~6年, 其中有2例患者, 在后期访问时失去访问, 剩下的患者都持续访问。在剩下的18例患者访问期间其中有10例患者死亡, 占全部访问患者的55.56%。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来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 -Meier 法, 应用 Log -rank 进行生存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4]。P

2 结果

2. 1 治疗结果 在收治的20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中, 全部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其中20例患者中有18例为B细胞性, 2例为T细胞性。其中在18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 出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例数是15例, 黏膜相关淋巴瘤的患者例数为3例。

2. 2 疗效分析 其中3例男性患者在进行为期2周的CHOP方案进行治疗以后, 患者的化疗结果比较稳定, 于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没有进行局部放疗[5]。对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化疗评价, 其中18例患者进行化疗后, 12例患者完全缓解, 4例患者稳定, 2例患者进展。而另外的2例患者没有进行化疗, 本次试验中18例化疗患者大多数采用CHOP方案进行治疗, 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是2~3年, 3年的无病生存率是40.38%, 5年的无病生存率是26.09%, 3年的总生存率是79.38%, 5年的总生存率是55.09%。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B 症状、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年龄均显示与预后无关[6, 7]。

3 小结

通过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发现患者大多数是女性, 同时最主要的就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通过采取化疗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 716.

[2] 阮寒光, 王红, 邬蒙, 等.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广东医学, 2013, 34(22):3460-3462.

[3] 马青山, 王凤明, 王世秀, 等.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临床及预后分析(附37例报告).中国肿瘤临床, 2008, 35(21):16-19.

[4] 李琰.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分析.临床论坛, 2012, 14(08): 90.

[5] 郭凌川, 康苏娅, 王修珍, 等.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13 例临床病理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7(05):759-761.

[6] 敖启林, 王国平.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2(09):30-34.

第7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儿童;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5%~20%,居于第三位[1]。该疾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且不典型,早期易误诊。本院2005年6月-2011年8月共收治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的患儿4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6月-2011年8月收治46例儿童恶性淋巴瘤,均经病理活检、细胞学检查或免疫组化确诊。其中男36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3.6∶1);男女发病年龄无差异,但高发年龄均在6~9岁,占80.43%(37/46);初诊42例,复诊4例。

1.2 临床病理分型和分期 采用2001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标准及2005年WHO-EORTC皮肤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型[2-3],依据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4]。HL 12例,NHL 34例。34例NHL中淋巴母细胞型15例(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5例,Ⅳ期8例;T型9例,B型4例,未定型2例);伯基特淋巴瘤8例(Ⅱ期2例,Ⅲ期5例,Ⅳ期1例;B型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2例;T型7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4例(Ⅱ期l例,Ⅲ期2例,Ⅳ期1例;T型4例);其中出现骨髓浸润14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7例。12例HL中混合细胞型5例(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1例),结节硬化型(NS)3例(Ⅱ期2例,Ⅲ期1例),淋巴细胞优势型(LP)2例(Ⅰ期1例,Ⅲ期1例);淋巴细胞消减型(LD)2例(Ⅰ期1例,Ⅳ期1例)。

1.3 治疗方案 46例患儿中单纯化疗27例,化疗和放疗联合14例,手术和化疗联合5例。NHL:20例T细胞型采用NHL-柏林-法兰克福-蒙思特BFM90方案,12例B细胞型则采用足量烷化剂与大剂量抗代谢药物联合化疗,7例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者行鞘内注射MTX+DXM。HL:采用放疗和化疗联合的方案。12例HL患儿中I、Ⅱ期共6例,其中4例行全淋巴结照射或次全淋巴结照射,每4~5周40~50 Gy,2例辅加MOPP方案;Ⅲ期4例,其中1例行全淋巴结照射,3例行MOPP方案,辅以次全淋巴结照射;IV期2例,行MOPP方案,治疗1个周期后患者放弃治疗。手术主要适用于I、Ⅱ期淋巴瘤活检,结外淋巴瘤及二期手术。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分析46名患者的分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1.4 评价标准及随访 根据恶性淋巴瘤疗效评判标准进行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有效率=(CR+PR)/可评估的总例数。本院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进行随访,所有病例随访至2010年8月,生存期为患者开始治疗至死亡或最后随访日期。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2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仅有2例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和心脏毒性,对于不良反应行对症治疗,患儿均有好转,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死亡的病例。

2.1 疗效及预后 CR、PR、SD和PD分别为23例、11例、4例、8例,CR后复发7例,有效率为73.91%(34/46)。随访3年及以上,存活24例,死亡15例,失访7例,随访率为84.78%(39/46)。

2.2 病理分型和预后 HL有效率和3年以上的存活率明显高于NH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临床分期和预后 Ⅲ~Ⅳ期患儿的有效率和3年以上存活率明显低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组织,是儿童免疫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几乎可以累及全身所有器官[5]。随着发病率逐年升高,加之儿童恶性淋巴瘤预后较成人恶劣,多居恶性程度高的亚型,所以早期诊断和精确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尤为重要。

本组病例中NHL 34例,HL 12例,经过放疗和化疗,HL的预后较好,而NHL预后较差。由于NHL易发生骨髓浸润并且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所以病死率较高。同时,儿童NHL具有高度异质性,因其细胞生物学特性,病情发展较快,容易发生白血化[6]。另外,误诊漏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也是NHL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NHL临床特征复杂多样,淋巴结炎抗感染无效时应及早反复行淋巴结活检避免漏诊误诊[7]。34例NHL中以淋巴母细胞瘤最多见(44.12%),并且其预后和3年以上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NHL分型,由于淋巴母细胞型具有高度侵袭性,而且多累及骨髓,所以降低了其治愈率。12例HL中以混合细胞型淋巴瘤最多见(41.67%),HL各型均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因此预后较好,3年以后存活率较高。儿童恶性淋巴瘤误诊误治率高达80%,所以原本Ⅰ、Ⅱ期的患者因延误治疗而发展至Ⅲ、Ⅳ期,从而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8]。本组治疗结果提示,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治疗后3年以上存活率分别为81.25%和30%,因此,早期病理诊断对于提高小儿恶性淋巴瘤的存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解春,王耀平.现代小儿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37-438.

[2] 朱雄增.恶性淋巴瘤WHO新分类的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2001,24(3):135-136.

[3] 周小鸽.2005年WHO-EORTC皮肤淋巴癌分类已发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6):376.

[4] Carbone P P, Kaplaan H S, Musshoff K, et al. Report of committee on Hodgkin’s disease staging classification[J]. Cancer Res,1971,31:1860-1861.

[5] 孙海林.儿童恶性淋巴瘤CT表现[J].中国医刊,2012,47(2):12-16.

[6] 刘安生,庞菊萍,高文瑾,等.儿童恶性淋巴瘤48例诊治分析[J].陕西医学杂,2012,41(1):43-44.

[7] 王薇,柴忆欢,何海龙,等.儿童非霍杰金淋巴瘤37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09,1(1):84-85.

第8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解放军148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 目的 探析恶性淋巴瘤应用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FND)与CHOP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入选该院恶性淋巴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进行FND化疗方案,对照组施行CHOP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化疗方案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为主,对照组的主要副反应是消化道不适,观察组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淋巴瘤施行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化疗方案,临床效果确切,化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临床效果;联合化疗;米托蒽醌;氟达拉滨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20-02

[作者简介] 许刚(1969-),男,山东淄博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邮箱:xugang118a@163.com。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累及机体各脏器组织,其恶性度较高,发病较快,进展迅速[1]。据最新调查结果发现,每年恶性淋巴瘤死亡人数可达29.5万,是仅次于肺癌、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后,第6位癌症死亡疾病[2]。恶性淋巴瘤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呼吸困难、感染、肝硬化、肠梗阻、神经系统及尿毒症等并发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3]。探析该病的最佳诊断方案至关重要,故该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间对恶性淋巴瘤患者32例施行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FND)化疗方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该科室恶性淋巴瘤患者64例。其中男47例,女17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57.95±1.32)岁,霍奇金淋巴瘤2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3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肿瘤外科学会制定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4];经X线平片、CT、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所有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良好,均无严重精神疾病史。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氟达拉滨与米托蒽醌联合化疗方案(FND),第1~5天进行25 mg/m2氟达拉滨连续静滴,同时每天服用20 mg地塞米松,第1天静脉滴注8 mg/m2米托蒽醌,每4周重复;对照组进行CHOP化疗方案,第1天静脉注射750 mg/m2环磷酰胺,50 mg/m2阿霉素,同时服用40 mg/m2泼尼松,第1 d、第8 d静脉注射1.4 mg/m2长春新碱,每3周重复。每28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治疗4个周期后监测血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化疗副反应。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参照以下评估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其他病灶无增大,持续超过1个月;稳定(SD):病灶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进展(PD):肿瘤增大超过25%以上或出现新的转移灶[5]。总有效率为CR+PR的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vs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为主,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不适,观察组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淋巴瘤是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病变,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稳步上升[6]。病理机制尚在研究中,可能与自身免疫病、化学药物、放射线、基因突变、病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7]。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可并发瘙痒、发热等症状,本病可进行CT、B超、X线、病理等综合检查结合症状确诊[8]。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目前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案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9]。

该研究对恶性淋巴瘤进行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化疗方案,氟达拉滨是嘌呤类抗代谢复合物,对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10]。米托蒽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抗癌作用及结构与阿霉素相似,该药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不产生自由基[11]。郜桂菊等[12]研究认为,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周期出现感染达12%左右,半数为机会性感染。该研究对恶性淋巴瘤进行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化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为主,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不适,观察组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恶性淋巴瘤施行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化疗方案,临床效果确切,化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 李治国,何丽,刘寅清.Ki-67蛋白和VEGF及bFGF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6):134-135.

[2] Hosing 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J].Stem Cells Cloning,2010,3;69-80.

[3] 姜文奇.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第十一届世界淋巴瘤大会会议综述[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8):197-201.

[4] Aleem A,Al-Katari M, Alsaleh K,et,al.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 in a hodgkin&acute;s lymphoma patient with fatal outcome despite lymphoma remission[J].Saudi J Gastroenterol,2013,19(6):286-289.

[5] 李潮,李静,张照果.老年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学分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56-257.

[6] Aleem A, Al-Katari M, Alsaleh K, et al.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 in a hodgkin&acute;s lymphoma patient with fatal outcome despite lymphoma remission[J].Saudi J Gastroenterol,2013,19(6):286-289.

[7] 金哈斯,宫丽平,倪美兰.腹膜后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6):64-65.

[8] Shanbhag S, Smith MR, Emmons RV.Tackling mantle cell lymphoma (MCL): Potential benefit of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Stem Cells Cloning,2010,7:93-102.

[9] 王琳,谢贤和,陈岩菊,等.中国人群恶性淋巴瘤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0,25(4):213.

[10] 刘倩平,魏涛,邹三鹏.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2,18(17):171.

[11] 刘礼平,赖允梅,李海亮.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351.

第9篇: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范文

李钰病逝以来,淋巴瘤仿佛一时间成了红颜杀手的代名词。一个人们感觉比较遥远而陌生的词汇,现在突然间变得近在咫尺和耳熟能详。但什么是淋巴瘤?年轻人是怎样与它“狭路相逢”的呢?实际上。目前对于淋巴瘤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人并不多。

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由淋巴系统细胞恶性增生所致,多发生在淋巴结内。按照病理变化,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还有反复发热、皮肤瘙痒、咳嗽、胸闷、腹胀、腹痛等症状。

这种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病的年龄高峰在31~40岁(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年龄高峰略往前移),男性多于女性。霍奇金病多见于青年,有60%~8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和深部淋巴结肿大。

肿大的淋巴结能引起神经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症状。30%~50%霍奇金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可伴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居多,并出现相应器官的受累表现。

发病率在不断攀升

虽然淋巴瘤并非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近年来它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根据Lugano国际淋巴瘤会议报道的数据,全球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例。我国今年公布的数据表明,淋巴瘤在我国居民中的发病率为3.5人/10万,每年新发病例4.5万,死亡患者超过2万;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高发年龄为40~50岁,平均死亡年龄

部分淋巴瘤可以治愈

幸运的是,淋巴瘤是极少数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更令人庆幸的是,近年来淋巴瘤的治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大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治愈,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虽不如霍奇金淋巴瘤,但也有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目前主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即根据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势,以及不同患者的行为状态及重要器官功能,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在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机体,从而达到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化疗、放疗、手术、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通过综合治疗,多数曾经被宣判过死刑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或部分治愈的目标。(据《健康报》文/北京肿瘤医院淋巴血液科主任朱军)

延伸阅读

淋巴瘤为何易招惹年轻人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它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病毒、细菌等有害外来物的侵害,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体“卫队”。当病菌等有害物质入侵人体时,淋巴组织就容易脱离人体的控制,变成“坏分子”。当“坏分子”越来越多时,加上大气等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淋巴细胞就可能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异,形成疯长的淋巴瘤。越年轻,淋巴细胞就越有活力,所以,年轻人也就比较容易染上淋巴瘤。

凡是有体液的地方就有淋巴组织,这就意味着淋巴瘤可以出现在全身各处,如脑淋巴瘤、肺淋巴瘤、胃淋巴瘤、肠淋巴瘤、口腔淋巴瘤……

警惕淋巴瘤早期症状

淋巴瘤常无特殊症状,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

1 约60%的患者先发现颈部有不痛不瘁的肿大淋巴结,而这正是常被患者忽视的。开始时只是单一肿大,而后数目逐渐增多,且越肿越大。

2 各种各样的压迫症状。压迫症状可发生在下颔、下颚、颈前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也有时发生于胃、肠,出现腹胀、腹痛、腹部肿块、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若侵犯了骨髓,则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热、出血等症状,有时外周血有异常的淋巴细胞出现。

预防淋巴瘤 从生活细节入手

目前发现淋巴瘤发病与以下不良环境因素有关:

环境污染加重

生活节奏加快

学业负担或工作压力过大

长时间处于手机、电脑等辐射环境

频繁染发

使用非环保材料进行居室装修常用防护方法为:

生活、饮食要有规律。

不吸烟、不饮酒,减少染发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