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精选(九篇)

初高中语文知识点

第1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与模式

一、前言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掌握正确的教学重点,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重点了解和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知识范围的拓展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根本上夯实语文学习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取得较多的收获。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短文进行阅读理解教学,同时还应当从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及有效的阅读技巧等方面入手,做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满足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上获得全面的提高。因此,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围绕着这一教学重点,应当开展相对应的短文阅读训练、古诗词阅读训练以及经典美文阅读训练,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在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及完善的教学指导,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必须做到夯实语文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基于对语文教学的了解,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不能够有广泛的语文知识面,那么在后续的语文学习中将会比较吃力。因此,在初中阶段应当认识到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知识范围拓展的重要性,做到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采取有效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知识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夯实和拓展,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在教学质量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所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得到有效的开展。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基于语文的学习难度以及语文教学的实际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正常的语文知识教学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方式有正确的认识,在长期的培养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常识,进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当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够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使初中语文课堂能够在教学实效性和教学质量上获得有效的提升,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指明发展方向。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教学,才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基础教学中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在整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因此,掌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掌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如何有效地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教学生成[J].现代语文,2011,(03).

[2]肖家芸.切合的才是好的———谈语文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1,(09).

[3]朱则光.教什么和怎么教———语文教学设计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1,(09).

[4]胡仁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J].教学月刊,2011,(11).

第2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要使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这两个封闭的系统相互开放。系统的相互开放主要是指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两个系统要主动联系、互通有无,要开放优质的教学设施设备、共享教学信息资源。

二、掌握两个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素养:热爱祖国语文情感,理解运用祖国语文能力(四大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积累、语感培养、思维发展;品德修养,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课程除了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着重培养“三大能力”: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阶段目标上的主要区别举隅:

1 现代文阅读:(1)阅读方法。由初中“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到高中“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2)理解,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3)分析评价,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4)鉴赏,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 文言文阅读: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三、了解两段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要了解并尽量熟悉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师也要了解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高一教师必须制定新课前的复习计划,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渗透。做到对高初中语文教材“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材上已经安排,但未列入考试范围的部分也必须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学好,为主动衔接、渗透打下基础。

为解决初高中的教材存在着较大的脱节的问题,对中考不再涉及相关的语法知识时,比如词语分类、短语结构、复句类型等语法知识,比如文言文中诸如通假现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初中阶段要将基础夯扎实,为高中阶段熟练运用打下基础。高中语文教师要排查初中知识“盲区”,强化高初中知识衔接的针对性。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排查知识“盲区”――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知识或方法。对可能是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漏洞进行摸底,让授课教师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底子,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四、衔接师生教法学法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育应该着眼于未来,而不是为了适应过去;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符合高中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

在初中阶段教师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由于课文比较短浅,常采用讲读、问答式的方法,到了高中阶段,还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

高中语文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大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用教师的感染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语感和辩正思维能力。

高初中语文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可持续发展学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如下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养成经常练笔的习惯……

五、协调两段教学评价

教育教学评价是一个很复杂很敏感的问题。只有尽量使高中语文过程性教学评价和初中教学评价协调一点。如很多语文素养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在高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都必须重视过程性评价,都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都要坚持评价手段的多样化,都要坚持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六、双向互动教师衔接

开展衔接教研。适当组织一些高初中教师都参加的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和初中语文教研活动。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高初中语文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衔接。如可通过连通校园局域网、举办网上论坛、发E―mail、上QQ群、编发等方式进行互动联系。

第3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一、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首先,让高中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带动大批高一新生尽早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探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方法与步骤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应遵循两条教育学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即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由此,我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度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教材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级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位,是做好初高中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课堂教学目标纳入整个教学目标之中,使之成为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前后相继的,具有较强关联性、有序性的点。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目标设定的孤立性和盲目性,突出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精讲精练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度。

研究初高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所必需的,据此确定知识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此确定能力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心理、个性,以此确定情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做到自然衔接。

2.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做到网络化、系统化

(1)补充写作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还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文章学、文艺学知识可用于指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这些理论知识的介绍要尽量遵循“精炼、好懂、实用”的原则。

(2)补充汉语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初中现代汉语语法常识的补充,应考虑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不应割裂开来。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来看,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不可否认,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存在理解上的难度的。因而,应调整语法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可在高中阶段结合单元训练介绍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知识,让学生从构词法的角度认知词义;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搞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结构、理解句意。

总之,应注意内容衔接,不应出现未曾介绍有关知识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失误。这样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比性的迁移训练,使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教学实现自然衔接。

3.切实进行方法层次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语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应抓住契机,巧于点拨。

高中语文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愉悦,得到提高。

4.切实进行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上的教学衔接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而现实中,学生很难做到对语文的投入“细水长流不断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和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多一些分层教学,帮助高中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可个别谈心,可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心理差距,为语文教学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心理基础,三是强化学生内部动机,深层激励,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并把学习动机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学习,四是利用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责任,找学生谈心,分析原因,让学生走出低谷,重树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4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一、作业设计应以习惯的培养为重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功与成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而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年累月的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以及认真写字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文章,在阅读的同时要多思考,通过阅读杂志、名著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提高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能力,进而为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做铺垫;学生还可通过阅读记录下易错的字、词,并及时的归纳总结;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学生养成字体端正、书写清晰的习惯,尽量避免书写过程中出现错误。

二、作业设计应突出对知识的积累

习惯的养成需要漫长的过程,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样也需要漫长的过程。要想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就必须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字、词等语文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多积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优美段落等,争取做到熟练背诵,并将其应用到日后的写作之中。给初中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教师课堂所讲的知识消化掉,同时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课后作业的适量性是十分必要的。初中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考虑怎样布置作业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怎样布置作业能够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怎样布置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才是科学合理的。

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及时与同学分享,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选择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段落让学生进行背诵,通过这种背诵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课下多读一些名人故事、诗词曲赋,积极的沟通、交流,使学生更多地积累语文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作业设计应重视对知识的运用

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

第一,打牢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不能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其语文的写作水平。新课改要求初中学生要将语文写作作为培养的基础,因此,语言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教材中的“读一读,写一写”模块,引导学生利用课上的好词好句,进行写作练习。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其教学理念,不硬性要求学生抄写课本,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练习与日常积累;在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汉语字形的构成要素,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鼓励的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第二,学习写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既要加强平时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其发展的作文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改写、仿写,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语文教师还应当挖掘初中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文字将心里所想的表达出来;为树立学生创作的信心,语文教师不能过于纠结于语法是否正确等,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地创作,将想象力与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重视实践。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要考虑到将作业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多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深入社会搜集自己所需的素材,将这些素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作业设计应关注个性的培养

第5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高中英语 衔接 过渡 教学策略

高一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个普遍而又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英语的教学。许多学生在高一初期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比如说不知道该从何着手开始学习和复习;知识点太多,一时间应接不暇;初中的学习方法在高中不起作用;高中的英语任务一下子加重了好多,压得喘不过气来等等。加上课后要巩固学习到的很多新的语法、句式,还要挤出时间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新生词,高一的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任务繁重,倍感压力。许多学生甚至因为一开始没有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成绩一落千丈,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不愿意再努力学习。

同样,高一的英语老师也有普遍的教学压力。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的课时有限,高一英语老师不得不加快教学的速度,加重教学任务量。往往在一节课内容纳的知识量是初中英语课的几倍,老师不得不尽量顾及一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而顾不上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导致许多高一学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的英语成绩较初三考试的成绩相差甚远。英语教师的压力还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老师和英语课的抵触心理。

种种现象都说明,一个良好的过渡的教学方法对高一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好这种衔接呢?

一、加强对初高中英语教材和教案的研究,对课堂合理把握,创建高效课堂

1.加强初高中教材的对比研究,多参考初三英语教师的教案,做好知识点难度的衔接。

初高中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的知识点翻了几倍,生词数量翻了几倍,文章篇幅和数量扩大了几倍,课时增加的倍数不能与之保持一致。这需要高一英语老师多研究初三英语老师的教案,量化教学时间,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比如听说读写的时间分配上,初中的读和听要多一些,而高中的说和写要多一些。这就要老师在教案中明确课堂该分配多少时间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和写英语的能力。听和读的则要求学生在课后分配时间努力跟上。

2.了解初三课堂的教学容量和高一新生的学习心理,逐步加大课堂教学的知识量。

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要认真把握,及时发现爱学英语和厌恶学习英语的学生数量,针对这些学生多做心理辅导,使学生回到学习的正轨上,适时加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教学的起点太高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高中英语学习=就出现知识点的脱节,而起点太低则会浪费教学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高中的知识点主要是在长篇的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课后的习题和思考也是围绕比较枯燥的语法知识的单词用法展开。这需要老师在第一阶段的英语放慢速度,尽量详细地进行讲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缓冲,然后慢慢加快教学速度。

3.加强对初三英语知识重点的再现,巩固高一学生的英语基础。

高一老师要花一定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并在课堂中穿插初中比较重要和难的单词和语法,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巩固初中的知识,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灵感,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点的记忆,为过渡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难度提高做准备。在巩固基础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尽快掌握音标,这是学生提高单词记忆力,加快生词过关速度的重要方法。

4.补充高一学生在初中时遗漏的知识点,帮助高一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做到重点难点课堂解决,一般易学的知识点学生预习解决。针对初中英语高目的性的特点,高一老师要对初三学生在中考中不需要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生词的补充和语法的补充。加强初中知识的再现,使学生找回英语的语感和熟悉的学习氛围。

二、 创造轻松自信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教材

1.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打击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多寻求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创造随和轻松的课堂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到高中,学习环境的改变,老师的改变,课本的改变,学习任务的改变,都需要承受的能力。老师必须对学生以身作则,给学生一颗定心丸,按照老师的节奏和方法学习一定能够学好英语。老师还要将各种有利于学生加大对英语重视度的方法巧妙地植入在课堂中。如历史中的、自然科学中的、政治中的有关英语的高关注度的焦点事件通过英语植入课堂,创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

2.要不断鼓励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多探讨初高中英语的不同点和难易点,在交流中找到学生需要提高的地方,带领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教。

针对学生开始学习时的种种困惑,老师要客观地和学生探讨初高中英语的不同,包括难度的不同、知识量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学习时间的不同。在课后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焦虑,多花时间找出学生最需要提高的地方,在课堂中加大对学生薄弱环节的讲解。要在课后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习落后的学生,帮助学生跟上教学的步骤。

三、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直到顺利过渡到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来

1.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解高中英语的学习要点和难点,切忌随意夸大高中英语知识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对于学生刚进高中时难以掌握的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要不断地鼓励鼓励在鼓励,鼓励学生多对自己进行总结,不要将重点放在考试 成绩上,甚至可以刻意地忽略考试成绩,而是要学生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还需要在那些方面提高。适时适量地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名人学习语言的故事,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做好学好英语这门语言的准备。

2.通过考试检查自己的教学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从初中英语过渡到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来。这也是老师自己要认真体会的地方,客观地说,我国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较十年前已经提高了很多,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教材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只有做好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己任的准备,主动出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学习更轻松,自己教学更容易。

四、小结

初高中英语的教学衔接既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策略的考验,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考验。如何在这个过渡阶段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掌握各个知识点是老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将英语学习和高考联系在一起,给学生造成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高考的错误认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岳中伟,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

[2]黄健如,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区别的对话[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1).

[3]田悦灵,浅析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第6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 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62-01

语文教学,作为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其他学科理解和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现阶段,受教学方式与设备的限制,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无法从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语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动力与热情不高,教学目标与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要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推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健全语文课堂教学机制,创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以初中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创设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一,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使教师创设科学的探索机制和交流机制,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制定语文教学任务,拓宽语文教学的有效渠道,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发挥其学习思维过程,在规定课时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根据初中生的知识与技能,延伸语文知识,不断总结和反思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其二,增强初中生的认知与语文情感,从内心认可和热爱语文这门学科,并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性,合理组织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比如可以举办演讲比赛、写作比赛、书写大赛等,增强初中生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与流利性,从而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其三,建立语文学习信息反馈机制,让学生学有所问,将生活现象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和挑战语文书本中的问题,在自由表达看法和解析的过程中,培养初中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学新课内容,搭建起语文与生活沟通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下足准备功夫,当然,也要语文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进行备课,合理选择语文教学内容,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花功夫钻研并理解教材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课时,增强语文的实践教学内容,走进大自然发现语文视角,做到语文细节问题教学,并设计出包括阅读、写作等一系列的课堂语文教学模式,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颖别致,积极开展与上课课文有关的小练习活动,从作者背景出发对所学的内容形成初步认识,情趣盎然,声情并茂示范,营造情境交融的语文知识世界,促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接受和学习语文内容。

二、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打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面临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趋势,应突破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打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路子。首先,兼顾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思维与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情感学习态度,准确把握语文知识传授和学习的一般规律,深刻领会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立足于自身站在作者的角度,充分体验语文课文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打开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知识掌握的大门,不断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提高学习语文的修养与能力。其次,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靠性,抓细靠实,落实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字词与句子,对相关的虚词、实词进行深度理解,并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水平,科学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程式。最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学生各科学习和综合发展为导向,灵活选择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初中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探究,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三、推进初中语文课堂阅读、理解、感悟与品位同步谋划

语文知识学习和掌握,不仅仅在于为其他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推进初中语文课堂阅读、理解、感悟与品位同步谋划,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其一,巧妙地设置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比如在讲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增强语文课堂讲解知识的直观性,促使学生在最快的速度里进入到语文课堂情境中,从视频加深对语文课文讲解内容的理解,并不断丰富语文课堂内容,立足于社会进步穿插各学科知识,不断融合语文知识与社会学、心理学的交叉知识,并推广阅读、理解、感悟与品位同时实施的教学模式,从整体出发感悟语文课堂知识的魅力。其二,充分尊重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在民主、平等、理解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对语文课堂内容进行重点与难点赏析,准确把握语文讲解内容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等,从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设计出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符合的小练笔,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悟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应该以语文课堂讲解内容为着力点增强语文课堂学习训练和培养,以初中学生为主体创设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打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推进初中语文课堂阅读、理解、感悟与品位同步谋划,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取信息、整体感知、评价与品味,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把握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线索、思路与情感基调,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孟祥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第7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学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队伍。然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中“一缺两低”的问题依然突出[1]。这一现状同样也制约了数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双语教师培训,提高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双语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数学教师具有导向作用。目前,一些地区将汉语言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双语教师的唯一硬性指标,忽略了对初中数学教师双语培训的评价体系研究。吕世虎等提出,当前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普遍存在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2]。天津师范大学自2006年起,承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我们结合自身培训实践,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建构了用于衡量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内涵

对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的评价首先是对语言的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定: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因此,汉语表达应当作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指标。

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本课程,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初中数学的双语教学,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定义、定理和专有名词的汉语表达外,还应注重数学推理过程的表述,提高学生对学术性文献的阅读能力,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加强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的效果同样由学员的教学能力直接体现。因此,我们在建构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时,有必要借助于双语教学能力这一核心概念。罗树华、李洪珍认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3]。唐玉光把教学能力分为基础能力、一般能力和具体能力三个层次[4]。杨淑芹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5]。双语教学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须兼顾“双语授课”的语言表达特性,它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

教学实践对数学双语教师的要求也启发着双语教师的培训应以民族地区的数学双语教学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认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数学教学汉语表达、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三个维度。

二、影响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因素分析

我们所建构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初中数学双语教师经过培训后所具备的相应数学双语教学水平。我们在实施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影响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初中数学语言的特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影响因素体现了初中数学双语教学培训的特殊性,也是我们单独对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原因。

1.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

初中学段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其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包括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重点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同时还须重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从初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需要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和驾驭数学课堂教学。

在双语培训中,我们应该使受训教师熟悉汉语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了解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具备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2.初中数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自然语言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具有简洁性、严密性、精确性、通用性等特点。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初中阶段数学课程肩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使命,除了在相应课程中学习如何使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外,更应注重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换,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成熟与发展。

双语教学并非两种语言的直接对译,在初中数学双语教学中对一些基本名词、概念和原理或符号、图形的“翻译”不应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更要揭示出其本质的含义。例如,“+”什么时候表示加法,什么时候表示正号;在图形中什么时候用“边”,什么时候用“棱”;如何理解“有理数”“实数”等专业词汇。

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着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以及数学语言的三重转化,如汪秉彝和吕传汉指出:“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结构,特别是语序上与汉语的不一致,使得在汉语教学中造成在理解数学概念、原理、法则时发生歧义或误解。[6]”所以,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不仅应重视汉语学习,还应特别重视数学语言的汉语表达。

3.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也处于从具体运演阶段向形式运演的过渡期,身心发展还不稳定,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依然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可塑性很强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表明,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常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7],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的差异[8],双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导致了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偏移和文理方向选择的失衡[9]。如何保证民族地区的初中生对数学学习有持续积极的情感态度,应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双语培训的一项内容。

在双语培训中,应让受训教师学会针对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使学生对双语环境下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不同的文化传统

环境是知识生存的土壤,长期的环境积淀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中也蕴含着绚烂的民族数学文化[10]。我们应积极挖掘和应用民族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开展富含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情境进行教学[11]。

在双语教师培训中,应充分注意的文化差异,要实现数学意义在两种语言环境下的准确表达和转换。一方面,我们要多选用新疆地区的问题情境,便于学员的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学员体会到用汉语表达一个数学知识点时的韵味,让他们了解在汉语言文化背景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回到民族地区进行数学教学时,带回去的是完整的而不是零散的、实用的而不是仅供欣赏的教学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疆民族地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有文化底蕴的,而不是片段的、断章取义的。

三、评价指标的构成解析

在充分考虑了以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下面对各指标进行阐述。

1.数学教学汉语表达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在双语教学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以及教学口语的汉语表达。目前对民族教师的汉语考核主要依据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成绩,并逐步向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过渡。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对双语教师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需要熟练使用汉语进行授课,特别需要提高其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因而该项指标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数学教学汉语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日常汉语水平评价(MHK考试等级)占1/3,教学口语表达占2/3。日常汉语水平评价主要关注学员汉语的听、说、读、写;教学口语汉语表达水平主要考查学员口语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流畅性。

2.初中数学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初中数学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指标:对初中数学知识评价和对教育理论知识评价。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包括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在这里主要考查双语教师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初中数学教学文本(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的掌握情况,还包括教育学理论的掌握情况。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其中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评价占2/3,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评价占1/3。对初中数学知识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初中学段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无科学性错误;熟知初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熟悉初中学段数学教材体系,了解初中学段数学知识结构框架以及各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教育理论知识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把握初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动向;掌握一般性和数学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了解初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一般性和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对数学双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的评价,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

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1)汉语教学设计能力

数学汉语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处理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其中教学目标设计、教材处理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各占1/4。数学汉语教学设计体现了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基本教学素养。这一部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员在教学设计时有没有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有没有做到教学设计的切实性、合理性、恰当性和逻辑性。

对双语教师的考评可参照每一部分的设计情况,由考评专家综合打分。

(2)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数学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初中数学双语教师运用汉语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双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核心。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数学汉语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包括汉语课堂氛围的创设、汉语提问能力、双语转换时机的把握、多媒体运用。具体要求有: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设计,较好地创设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汉语交流;能够把握提问时机,问题适合学生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把握双语转换的时机,加深学生运用民汉两种语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掌握演示时机,演示方式恰当,演示重点突出;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根据学生情况调节教学进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汉语教学实施能力评价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顾华祥.新疆民族基础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87.

[2]吕世虎,叶蓓蓓.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5):78-81.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71.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43.

[5]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6]汪秉彝,吕传汉.再论跨文化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1999,8(2):17-18.

[7]伍志鹏,吴庆麟.初中生数学学习观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30-33.

[8]钟志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情感态度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5):66-68.

[9]扎洛,央倩卓玛.制约少数民族双语数学教育质量的主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6):20-22.

[10]申玉红,杨启祥,周长军.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2):17-19.

第8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语法知识;语文教学;渗透

一、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就是阅读,理解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重心所在,要想准确、深入地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自然离不开语法知识、语法技能这些基本的素质。语法教学的不到位也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很多初中生的作文中都存在短语、组合单句、组合语段甚至组合语篇方面搭配不当的现象。虽然凭着语感我们可以较容易地读懂现代文,但是遇到文言文以及一些语句较长结构比较复杂的文章、语段时理解起来就很吃力了。如《奇妙的克隆》中有这样一句“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整个个体的潜在能力。”如果学生分不清句中的主干,哪一部分是限制主语的定语,哪一部分又是修饰谓语中心语的状语就很难读通整句话。语法知识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顺思维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有利于与高中语法教学的链接

很多高中老师都说初中老师是误人子弟,不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升入高中后还得重新补上这一课。初中语法知识是明确规定不考察的内容,但是高中语法知识又是高考的重点之一,语法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庞大的抽象系统,只有初中加强对语法知识的教学才能跟高中做好衔接工作。

3.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他学科都要通过汉语来进行表述,抓不住分散在题目里的主要信息如何解题呢?如人教版数学中有这样一证明题“等腰三角形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首先要弄清楚主谓宾“夹角等于一半”,“高”与“底边”是用来修饰“夹角”的定语,二者都是等腰三角形上的。首先就要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作出其中一腰的高,“一半”又是“顶角”的定语,我们就要相应地作出顶角的平分线,这样,这个题目的结构已经了解清楚了,已知条件也全部找出来了,剩下的就用数学知识来解题就可以了。同样,英语的学习中也离不开语法知识的基础,试想如果“主”、“谓”、“宾”都搞不清楚如何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呢?更别提倒装句、复句等比较复杂的句式了。

二、如何将语法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1.随文而教,将语法知识与课文的阅读结合起来

语法修辞是为语言运用服务的,只有将语法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感受这些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知识应有的价值。

课文是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大多选自名家名作,符合语法规范,要在课文的教学中穿插语法教学,不仅让他们掌握了相关语法知识,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重点讲解短语的运用:“何首乌藤和木莲藤”、“方正、质朴、博学”是并列短语;“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黄蜂”是偏正短语;“吓得要死”、“睡不着”是后补短语;“拍雪人”、“折腊梅花”是动宾短语等等,运用课文中丰富多彩的例子,让同学们在阅读中理清短语的结构,掌握语言的规律。又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可以对单句的成分进行讲解,“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一句中的“绝大部分”能否随便去掉呢?在句中做什么成分?传达了什么意思?可以让同学们先自行思考,然后再讲解,“绝大部分”在句中是状语,它说明中国的传统建筑中还是有一部分是不对称的,不可以随便去掉。学习《曹刿论战》时有“公将鼓之”一句,其中“鼓”是名词作动词的用法,掌握了这个同学们就很好理解了。

于此同时,在阅读中加强语法的教学也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孔乙己》的学习中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便排出了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第一句中的“排”字即体现了孔乙己在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面前炫耀得意的神情,也刻画出了他穷酸拮据的形象。第二句中的“摸”字,表现出了他穷困潦倒的悲惨境地。又如在《桃花源记》的学习中,有很多主语缺失的语句,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句式结构就无法理解课文内容、思想。

2.将语法知识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的所在。首先要运用语法知识正确地审题,如《我的童年》限定了时间范围,只能写童年的故事;《我的同桌》限定了人物范围,只能以我的同桌为主人公;2011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前行是脚步的积累》,首先要抓住题目的重点词汇“前行”、“积累”,在文中就要重点体现这两点,写相关前进、进步的事,还要体现积累到了什么,感情、知识或者阅历,这就是所谓的抓题眼。

另一方面,还可以用语法知识来修改作文,让同学们自行修改或者相互修改自己作文中的语法错误,然后再交上去由老师统一批阅。让他们自己发现文中的错别字、语病、搭配不当以及过分雕琢的地方,仔细分析词语的顺序是否合理,运用是否符合逻辑,通过这一类的修改让他们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则,增强语法知识的理解,做到熟练使用。

3.与其它语言知识融合教学

语言的艺术不仅有语法还有修辞、逻辑等,可以将语法教学与修辞逻辑教学相结合,使有用的知识熔为一炉。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里面有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可以向学生提问“嫩嫩的、绿绿的两个本应该放在小草前面,为什么要放在句末?句中“偷偷地”和“钻”两个词又有什么效果?这个问题不仅包含了拟人修辞的问题也蕴藏了语法知识。初中语法教学就是要将词语、句子、成分分析、复句分析、修辞、逻辑等各方面打通,让学生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做到活学活用。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结构的规律,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人教版教材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不再系统地编排语法知识,而是将语法零碎地安排在每一册教材的附录内 。语法知识虽然不能直接形成语言能力,却是支撑语言能力的基础,没有了语法知识语文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因此作为初中老师,在初中的教学中融入语法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陆海虹.淡化语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万方数据库.2010(06)

[2]夏素萍.初中语文教学不应该过于淡化语法[J].新课程.2011(12)

第9篇:初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文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