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第1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盆栽芍药;促成栽培;标准化生产

1 前言

芍药(Paeonjalactfora),别名将离、娇客、余容、婪尾春、没骨花等,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被尊为草花之首。早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就以风雅流咏著称干世,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花卉。芍药花大色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且前以露地栽培为主。当前芍药在花卉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青睐,芍药盆花的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对盆栽芍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盆栽芍药生产栽培技术是实现芍药周年生产和产业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来,围绕盆栽芍药栽培技术,特别是促成栽培技术,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看,研究量还比较少,研究不够深入,某些栽培技术环节还不完善,严重制约了芍药的产业化进程。因此,制定一套标准的盆栽芍药设施生产技术能对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 品种的选择

选择3―4年生,根系发达、花芽充实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植株。如要在春节期间上市,可选择暖色调、色彩鲜明的品种。同时,应选适应性强、株矮、根短、成花率高的芍药品种,如‘大富贵’、‘莲台’、朱砂判’、‘五花龙玉’、‘红绣球’、‘铁杆紫’、紫凤朝阳’、‘白玉冰’。

进行芍药促成栽培,首先要选择适于促成栽培的品种,而且该品种要耐冷藏,对温度、光照和激素处理敏感。龙芳、成仿云等”’认为,选用的旱花品种,要求其成花率高,花型端庄,花色鲜艳;株型中等,健壮,直立,抗病性强等。常用品种有‘大富贵’、 莲台’、‘朱砂判’、‘大红袍,、‘粉玉奴’、‘白玉冰’、‘铁杆紫’、‘金带围’等。

总之,芍药盆花促成栽培的品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形态方面要求低矮、株型紧凑;其次,成花率要高,花期要长,花型端正,花大色艳,植株要生长健壮,抗病性强;第三,还要耐冷藏,对外界处理敏感。

3 前期准备

3.1 棚室消毒

闷棚:栽培前15天密闭温室,可用敌敌畏烟雾或百菌清烟雾密闭熏棚,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50~60℃,保持8~10天,进行灭菌杀虫。

除杂:及时清除温室内的杂草、青苔,减少病虫的滋生传播几率。

消毒:栽培前对芍药生产温室及其配套设施每年定期喷洒600倍多菌灵、高锰酸钾溶液或用5%百菌清熏蒸,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

3.2 确定生产时间

早花品种打破休眠需要4周时间,在温室中栽培60天左右才能开花,而中晚花品种打破休眠需要6~7周时间,温室中栽培70~80天才能开花。在冷藏前2~3天起苗,因此要根据具体时间安排生产。

4 冷藏打破休眠

芍药具有深休眠特性,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处理打破休眠后才能生长开花。采用0~2℃的低温,早花品种处理25~30天,中晚花品种处理40~50天,即可满足低温需求。可采取冷藏法打破休眠,首先将冷库打扫干净,并在使用前2天用45%百菌清熏蒸24h,然后通风1天,冷库温度保持0~4℃,空气湿度80%~90%用于冷藏。

5 栽培基质

5.1 基质及其配比

芍药为深根性植物,要求栽培土壤土层深厚,有良好的保水性与排水性,无腐烂,保肥力强,支撑能力强,水、空气维持一定的平衡。基质环境pH值7~7.5为宜,EC保持在0.8~1.0ms/cm之间。最适宜的基质配方为玉米秸秆:菇渣:炉渣=3:4:3(体积比)。也可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3:1:1(体积比)。

5.2 基质消毒

物理消毒:常采用蒸汽消毒,将100~1 20℃蒸汽通八基质,消毒40~60 min。

化学消毒:用40%甲醛500mL/m3均匀浇灌,并用薄膜盖严密闭1~2天,揭开翻晾7~1 0天-后使用。

6 上盆种植

购买来的种苗栽植前避光,尽快栽植。基质高度宜低于盆口1~2cm,以心叶不埋入基质中为好,不要把基质压得太紧。定植后浇透水。上盆初期温度控制在22~28℃,空气湿度保持80%~90%,光照度控制在3000~5000L×之间。

6.1 容器

容器不同,透气性不同,所以对栽培植株的生长影响很大。不同容器对芍药新根的形成有显著影响,一级新根量、新根干鲜质量排序为:窗纱+周转箱>烧制土花盆>塑料盆,二级新根量排序为:塑料盆>窗纱+周转箱>素烧泥花盆。

6.2 种植注意事项

栽植时有4点需注意:一是盆栽前须将植株挖出晾晒1-2天,使根变软,便于修剪和栽植:二是盆底铺上2~3cm厚的粗炉渣或陶粒等透水性好的基质:三是要剪去过长的根和病残根,使保留根的长度短于花盆深度4cm以上;四是要用1%硫酸铜液进行5~10min的根部消毒,或将根在拌有植保素的泥浆中浸蘸。栽植时,把芍药放在盆中央扶正,培养土填至一半时,上提并晃动,双手将土压实,然后再填土压实,直到盆土距盆沿2 cm左右为止。

7 栽培后管理

7.1 温湿度管理

芍药具有冬季休眠的特性,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其生态适应幅度大、分布广,耐寒亦耐热,冬季可耐-46.5℃的低温,在中国北方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夏季可耐极端最高气温为42.1℃。但是,芍药栽培时,温湿度控制仍是关健。芍药催花期间温度控制应视生长发育状况采取逐步升温的办法,切忌骤然升温或降温,否则即使能开花,开花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甚至会因升温过快而欲速则不达。前期(12月上中旬)棚内温度控制在9~15℃,以利于芍药生根,形成完整的根系,为后期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中期(12月中旬~次年1月上旬)棚内温度控制在1 5~20℃,以满足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后期(次年1月上旬~2月上1)温度控制在20~30℃,后期棚内温度增高,有利于提早成花。若中午温度超过30℃,应适当通风降温。高温不要超过28℃,低温不可低于1 2。C,并且要尽量避免剧烈的温度变化。昼夜要有温差,适宜的温度是22℃/10℃芍药的促成栽培对积温也较为敏感,特别是冬春进行促成栽培时,积温更起到主导作用。在光照充足、肥水正常的情况下,一般880~1000℃的积温就可以开花。开花所需有效积温如表1。

棚内相对湿度白天控制在60%左右,夜间控制在90%左右,湿度调控主要依靠喷水增湿、通风降湿。

7.2 光照管理

芍药喜光照。在充足的光照下,生长旺盛、花色艳丽但在轻荫条件下也可正常生长发 育,并能免受强烈日光灼伤,延长花期。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光合速率也会迅速增加,800~1000um/(m・s)光照比较适合芍药的生长。达到光饱和点后,光合速率随着光照的增强有下降的趋势。催花时每平方米要用一个200 W的普通灯泡来补充光照。具体做法是:催花前期,每天黄昏后补光2h,中后期补光3~4h,阴雨雪天气相应再增加2h。

7.3 肥水管理

芍药喜空气湿润,忌土壤积水,缺水则花朵瘦小,花色不艳丽凡进入温室后浇1次透水。前期每6天浇透水1次,后期使基质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

芍药栽植后第一年,由于底肥充足,小苗消耗养分少,一般不再追肥。第二年开始追肥。芍药展叶后,还可以进行叶面追肥。一般每15~20天喷施1次400倍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料,连续喷施4~6次。

7.4 激素处理

苗木上盆前用50/mg儿的ABT(1号)生根粉浸根3min生长前期每株根施2g多效唑温或后期喷施150mg/L的多效唑(或缩节胺)。进入温室,浇水时用2000 mg,L赤霉素溶液处理。进一步打破休眠。当花营直径0.4cm以及0.8cm时,用600m/L赤霉素涂抹花营2次;直径112cm时,再用1000mg/L赤霉素涂抹花蕾1次。

7.5 其他管理

抽枝后每天转盆(180°)一次,以使株丛匀称丰满,展叶后及时调整株行距,以利于芍药生长。同时,及时摘除侧生花蕾、空枝。每株留6~8朵花。

8 病虫害防治

温室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及光照一般不如自然环境,会导致一些病害的发生,如芍药灰霉病、曲叶病、红斑病、炭疽病等。因此,病虫害防治是芍药盆花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其中,搞好化学防治之外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

(1)加强温室管理,加强温室的温度控制。在芍药的生长期,加强通风和采光,适当对芍药的枝、芽进行修剪和摘除。

(2)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行事。搞好环境卫生。避免生产区人员、作业工具的流动等,严禁非生产人员出入温室,如要进入必须按要求进行消毒,以免交叉感染。

(3)在植株入冷库或上盆前,彻底清除病残体,并用1%甲基异硫磷液浸泡20min左右。

第2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增强独立自主意识。中药学要跻身于现代科学行列,学术上的独立自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就现状而言,中药学独立自主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仅以有错不纠(当然很难纠)和含“冤”不申,两种现象加以说明。有错不纠的例子很多:《中国植物志》把枸橘Poncirustrifoliata(L.)Raf.当成枳。实际上中药枳实、枳壳和“橘窬淮而北为枳”的枳应为同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1];侯宽昭的《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1958)曾误将Liriope称为麦门冬属,《中国植物志》虽改称山麦冬属,但将Liriopespicatavar.prolifera称为“湖北麦冬”就极端错误,应该称“湖北山麦冬”,以免误导医患;《中国植物志》的荆芥Nepetacataria从来就不作荆芥入药、葶苈Drabanemorosa从来就不作葶苈入药,草本威灵仙Veronicastrumsibiricum从来就不作威灵仙入药,所谓骨碎补科(Davalliaceae)骨碎补属(Davallia)骨碎补Davalliamariesii从来就不是正品中药骨碎补,科属种的中文名都不恰当。中药植物来源的中名错误是可以更改的,例如《中国植物志》将Pinelliapedatisecta的中名由掌叶半夏改为虎掌;将Seseli由邪蒿属改为西风芹属。问题是在《中国植物志》错了而不改或未改时,我们是不能照搬的,坚持真理的权利在我们手中,用与不用事关中药学自主意识,不宜小看。谢宗万从20世纪60年代就呼吁把透骨草科(Phrymaceae)改为毒蛆草科,相应地把透骨草PhrymaleptostachyaL.var.asiatica改为毒蛆草[2],强调独行菜属(Lepidium)必须改为葶苈属以符合中药葶苈来源的实际情况,这种精神应该提倡。含“冤”不申的典型例证之一是,当面对甲骨学和考古学方面的院士和权威提出“人吞商史”(破坏甲骨文)和“糟蹋化石”的指控时,没有申辩就把《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和1977年版一部正文收载的龙骨、龙齿给删除了,从1985年版开始《中国药典》只是在附录中将龙骨一带而过,而龙齿则彻底消失了。其实“人吞商史”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历代本草和现代《中国药典》认定的中药龙骨,是距现在几万年到几百万年前古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化石,其形状很不规则,硬度大,有裂隙,几乎没有刻写文字的平整表面。殷人真正用来刻写文字的材料根本就不是龙骨,而是龟甲和牛骨[3],时间距今不过三千多年,完全没有石化,化石与非化石,数万年和三五千年差别如此之大,混为一谈,实在是不科学!“糟蹋化石”指的是在中药铺售的“龙骨”中发现了巨猿、板齿犀、铲齿象、三趾马等考古需要的珍贵化石。西方学者李约瑟的评价比较客观:“龙骨因为可以作为药物而为人们重视这一事实,曾经帮助现代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北京人,Sinanthropuspekinennsis)……中国动物化石的知识在2~15世纪的这段时间遥遥领先于西方”[4]。很多古脊椎动物学者、古人类学家寻着“龙骨坡”、“龙骨洞”等地名的指引,或者在常年挖龙骨的村民的向导下,由此种捷径(包括逛中药铺)获得许多重要考古新发现(如北京人和巫山人)。如果不是历代医药学家发现和运用龙骨治病,以及群众性采挖龙骨的实践,光靠考古学家个人的力量,恐怕难有作为。龙骨、龙齿是《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上品药物,具有镇惊安神、收敛精气、止血疗疮的卓越功效,清宫御医用白龙骨等药治愈光绪年间太监总管崔玉贵(地位仅次于李莲英)迁延数年的鼻衄,民众内外伤出血更是累用累效。龙牡壮骨颗粒(国药准字Z42021662)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多汗夜惊等有近20年连续使用历史,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年产值逾亿)。由此可见,古代医药学家发明龙骨治病是了不起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与龙骨有关的化石虽然不可再生,但地球上这类远古哺乳动物遗骨的药用资源是丰富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不用,而且绝大多数是没有考古价值或考古价值很低的,值得开发利用。通过对遍布全国的龙骨收购点和销售店的巡查监测,请化石专家对采挖、销售人员进行培训,增强识别有考古价值的化石的识别能力,实现既增加考古新发现的机会和成就,又保证了医疗需求的“双赢”。过去那种“过河撤桥”、置于“死地”,至今仍不得翻身,用含碳酸钙一类物质代用龙骨的建议是对龙骨治病科学性的蔑视。事实上,一味禁止,但龙骨采挖和应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虽取不承认主义的效果甚微,恢复龙骨合法使用的国标地位刻不容缓。鉴于五花龙骨被历代医药学家推崇,与考古的矛盾不大,建议新版《中国药典》加以收载。

完善知识体系。1997年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药学虽然上升为一级学科,但注明“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在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中药学仍然处于二级学科的地位,这表明中药学尚未完全构成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急待完善,二级学科的建设十分紧迫,中药学其他学科(360.4099)留下了很大的增加空间,已经分设的数目太少,很不适应中药学复杂性的需要,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剂学等多是建立在植物化学、药理学、植物学、生药学、药剂学的基础上,“特有”不足,这些都有待教研、临床和生产实践来解决。中药学名词术语不统一的现象比比皆是,急待统一和确定,只有统一才有可能达到严密的、逻辑化的要求。统一的方法途径参照国际上成功经验,即在提出原则并能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解决分歧或纷争,例如为什么使用“道地药材”而不使用“地道药材”是因为“道地药材”出现于16世纪初明朝政府官方颁布的《本草品汇精要》,既具有合法性,更符合科学名词术语厘定的“优先律”原则。“道地药材”的概念或定义应该符合优良性、时空性、全面性、准确性、防伪性、概括性等六项原则,“道地药材”是物质性概念,而“药材道地性”是理论性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英文翻译应符合简洁明了、便于英文行文(单词性而非解释性)的原则,故似以geoherbals和geoherbalism来表示相对较好。

提高中药队伍学术和业务水平。中药学的高、中等教育搞了50多年,培养了数以千计专业人才,但是基本上主宰不了中药的命运,龙骨只不过是若干典型例证之一,今后应重视培养把握方向、解决关键问题的权威和将帅人才。另一方面,中药学师资队伍肩负着培养中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的重任,包括作者在内所有高、中、初从业人员都需要学习,进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更新和充实中药学专业知识,这是关系到中药学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实现中药学自强的根本保证,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落到实处。从管理的层面上说,应尽快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学术民主机构和裁决程序。仍以龙骨为例,前述指控用龙骨“人吞商史”根据的是一个离奇传说,在王懿荣死后31年、刘鹗死后22年的1931年,一个记者以“汐翁”的笔名在《华北日报·华北画刊》上发表“龟甲文”一文,杜撰了一个后来2009年还被媒体反复宣传的故事,大意是说,晚清学者王懿荣因病服药,见方中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有类似文字的痕迹,导致甲骨文的发现和甲骨学的诞生,文史专家多次指出其时间、地点、名称、情节都漏洞百出,仅视为传说,但某些中药界的资深专家至今还在宣传这个故事,并误以为是给龙骨“增光添彩”,可见他们对取消龙骨标准已20多年不知情(不应是麻木不仁吧)。如果信息透明,列为重大学术问题,对全国具有中药本科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在网上征询意见,取得的结果再召开类似听证会形式(足够的专家人数和专业代表性),充分讨论龙骨问题,恢复龙骨标准应该是指日可待的。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全社会对中药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达到业内外再学习,提高学术和业务水平的效果。“万马齐喑”、少数人独断,对中药和中药学发展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中药学要成为可以与其他学科相当的、真正的、完全的一级学科,任重而道远,以人为本,唯物求实,直面药材危机、理论危机和人材危机而不是回避,为中医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精良的药材和成药,是中药学自强的战略目标所系,切不可等闲视之。

【参考文献】

1]胡世林,王国荣.商州枳壳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37138.

[2]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337.

[3]尚未.甲骨真相[J].家庭中医药,2009,(8):2627.

[4]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第五卷第一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378

第3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芍药;牡丹;物候期;花期调控

中图分类号 S685.11;S68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46-01

芍药的内涵不亚于牡丹,就花型欣赏而论,芍药中有金蕊型品种,托桂型品种较多,型品种很少,而牡丹中几乎没有金蕊型品种,托桂型品种不多。为使花型多样化,除了单瓣型、荷花型、蔷薇型、绣球型等常见花型,利用牡丹、芍药不同物候期所表现的性状,采取花期同步措施,弥补各自缺陷,型色兼备,彰显牡丹、芍药的富贵繁荣。

牡丹、芍药一年之中,各器官因受四季气候条件制约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时期,即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很多文献资料显示[1],牡丹开花物候分为萌动期、现蕾期、展叶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牡丹、芍药花期与春季气温、降雨量关系密切,春暖或春寒,花期早晚相差5~10 d,开花期间如果升温过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开花持续时间,连续高温可使全园80G以上花朵集中开放,遇连续降雨,群体花期由通常的20 d缩短至10 d左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经济文化活动。因此,做好物候期调控对花期供需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牡丹、芍药品种,洛阳地区宜选牡丹品种是洛阳红,芍药品种是丽红。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五年生、无大小年现象、洛阳红和丽红间作的开花植株。

1.2 试验方法

牡丹从鳞芽萌动时开始观察,芍药从鳞芽出土时开始观察,记录各物候期出现的时间、相应有效积温、日均温、临界天数。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芍药比牡丹萌动晚27 d,牡丹的末花期与芍药的始花期相差10 d,芍药所需日均温高于牡丹。芍药从子芽出土至末花期的周期是52 d,牡丹从萌动至末花期的周期是59 d。因地域性差别,不同气候造就不同生长环境,以上结果与文献记载相符。

3 不同物候效应分析应用

3.1 牡丹与芍药花期同期调控

芍药与“花王”牡丹齐名,被誉为“花后”,自然花期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牡丹、芍药开花早晚虽有差别,但其始花期需要一定的温度是定数,二者从萌动到开花这段时间内全部有效积温的总和达到临界值,超过临界值牡丹由初花期转入盛花期,此时只有减少或增加日有效积温的温度值,便可得到预期花期。参照牡丹生长物候、两者的花期差别,一般在1月中旬,选早、中开品种(如朱砂垒、凤丹、洛阳红、乌龙捧盛等),观察它们的萌动日期与预测花期比较,在牡丹鳞芽萌动时,对芍药搭盖塑料大棚,改良小气候,持续20 d日均温16 ℃加温措施,在最冷月1月,利用水比热大的原理,适时灌溉,提高局部温度,加温过程中,忌温度骤然升高骤然降低,尤其是展叶盛期,有效积温139 ℃时,芍药对温度感应特别敏感,若遇0 ℃以下低温,易遭冻害而不开花,若遇30 ℃以上高温,花蕾易出现生理干旱,而使花蕾败育;此时可在日均温上升到16.3 ℃时,打开塑料棚两端小量、半量或全量对流风口,导入部分外部低温气流,维持棚内所需温度;低于16.3 ℃时,及时合上风口。当有效积温达到始花期360.5 ℃时,及时进行花期延续措施,覆盖遮荫网,缩短日照时间,适当增加浇水次数,降低地温,拖延始花期与末花期时间间隔,可使盛花期花期延续3~5 d[2]。

3.2 人工气候室芍药、牡丹花期同期调控

根据表1有效积温及临界天数,芍药芽出土,有效积温11.5 ℃时,牡丹已进入有效积温117.5 ℃展叶盛期,因此芍药需提前20 d进入温棚,即芍药有效积温达77.5 ℃时,方可牡丹入温棚,两者即可在同期温度的作用下,达到花期同时开放。也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芍药抑制栽培,使芍药比自然花期稍稍迟些。应于早春掘起尚未萌芽的植株,先用0 ℃湿润状态冷藏,抑制其萌芽,然后按需定植,进行常规栽培。

人工气候室常用采光效能好的玻璃温室,但其升温快,保温性差;芍药现蕾期日均温14.5 ℃时,此时牡丹刚进棚,进入温室后逐渐进行加温,温度尽可能保持在牡丹、芍药最接近的日均温度,切忌温度不均匀,牡丹尤其在有效积温352 ℃始花期阶段,若温度过高,往往形成花瓣数目少而雄蕊数目多的花,花瓣脱水,应从展叶盛期以后20 d,白天控制在18~23 ℃,夜间9.5~16.3 ℃,相对湿度70%~80%,可通过搭遮草帘、排水、通风调节日均温,使棚室达到最佳生长环境[3-4]。

4 结论

牡丹、芍药不同的积温值,表现出不同的生物特性,采取适宜的调控技术,可使花期提前或延迟,克服不利于花期的强光照自然因素,打破传统的“养花一年,观花十日”的说法,赏花期由每年的15~20 d延伸到每年35 d。

5 参考文献

[1] 李嘉珏,张西方,赵孝庆,等.中国牡丹[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 中国牡丹全书编篡委员会.中国牡丹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第4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牡丹;形态;栽培;繁殖;管理;病虫害

1 形态特征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又有洛阳花、富贵花之称。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4.5~8cm,阔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3~5裂,基部全缘,叶背有白粉,平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型,花型多种,有9个色系。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9月成熟。

2 土壤选择与整地

栽种牡丹宜选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笔者通过实践,结合牡丹的形态特征和实际养护管理的特点,发现牡丹宜种植在地势高燥和侧方遮阴的地方,以防积水烂根。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好,过酸过碱的土壤不适合牡丹生长。

3 栽植季节与方法

牡丹必须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栽植,期间成活率最高,次年长势强劲。在此期间又以早栽为好,早栽地温较高,可促使牡丹早发新根,便于成活、越冬及翌年的生长。栽植越晚第2年长势越弱,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要到第3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生长。

牡丹无论穴栽、沟栽,通常与分株繁殖同时进行,同时应确保栽植空间宽大而深长,并施足底肥。在栽植前将断根、病根剪除,用500~700倍液甲基异柳磷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也可)混合液浸泡10~20分钟后栽植。覆土后还要将整株稍向上提,使根系分布均匀,自然舒展,然后再逐层将土填实。一般初栽之苗要浇透水,使根和土壤紧密结合,但不可过湿,更不能积水,以防止烂根。

栽培密度应视培植目的而定。若作长期观赏用,株行距80~100cm为宜。

4 常用繁殖方法

4.1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是以种子繁衍后代或选育新品种,是一种有性繁殖方法,牡丹在野生状态下主要以种子繁育后代。经人工长期培育后,牡丹雄雌蕊退化,多变为花瓣,大多失去结实能力。因此无性繁殖成为保持牡丹优良性状的主要繁殖方法。

播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较细致整理消毒,土地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 ,播种后,15~20天后开始生根,到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发芽出土,若干旱少雨可10~15天浇水1次,4月份以后可随浇水施入稀薄粪肥。按此法播种2年后可起苗用于嫁接或移植,3~5年后即可陆续开花。

4.2 嫁接繁殖

4.2.1 砧木的选择。一般来讲,砧木的选择分为2种,一种是野生牡丹;一种是用芍药根。

4.2.2 接穗的选择。接穗宜选健壮植株上1年生粗壮萌蘖枝,其髓心实,嫁接后易发根存活;次之为上部当年生枝,因健壮芽子饱满的当年生枝含营养物质较多,利于伤口愈合成活。接穗一般长约6~10cm带有健壮的顶芽和1个或几个小侧芽。接穗要即剪即接,不可久放。

4.2.3 嫁接法。本法比用分株法的繁殖系数高得多,尤其对一些发枝力弱的名贵品种更有意义。砧木通常用“粗种”牡丹或芍药的肉质根。砧木选用粗约2cm,长约15~20cm且带有须根的肉质根为好。实践证明用牡丹根作砧木比用芍药根作砧木,更利于以后的的分株,且寿命较长。嫁接的时间一般为9~10月上旬,接后涂泥,并立即种植。

4.3 分株繁殖

分株亦称分根。将生长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从根系纹理交接处分开。依据原株大小,一般每3~4枝为一子株,且每株都有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许和泥,将根上的伤口涂抹、擦匀,即可另行栽植。在洛阳,分株繁殖多在10月上旬进行,最迟不得晚于11月底,适时进行分株较好,适时分株,牡丹新生根很多,来年长势旺盛;若分株栽植过迟,当年根部生长很弱,少而短,来年植株发育更弱,甚至死亡。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牡丹种苗质量,提高观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关键环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在洛阳主要危害牡丹的病害有:牡丹的红斑病、牡丹灰霉病、牡丹褐斑病、牡丹炭疽病、牡丹锈病、牡丹病毒病、牡丹环斑病等。防治方法:3月下旬~4月上旬喷撒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5月~8月每20天左右喷石灰倍量式的波尔多液。

危害牡丹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上害虫介壳虫类和刺蛾类等。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每年分别在3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用500倍液的甲基异柳磷灌根,或在牡丹根部周围撒施呋喃丹颗粒剂,操作方法为:环绕牡丹根部周围开沟,沟深5cm,撒施呋喃丹后覆盖,可防治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止地上害虫的方法:用500倍液的甲胺磷和氧化乐果混合后喷雾或用800~1000倍的杀扑磷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第5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园林花卉花坛 培育与养护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21-01

1.当前哈尔滨城市园林绿化花卉现状

哈尔滨市四季分明,在绿化哈尔滨的同时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品种花卉种植,也可人工调节其开花期,使哈市一年三季鲜花盛开。绿化中常用的花卉有五色草,颜色鲜艳,常用于种植图案和用于立体彩化,还有紫萝兰、芍药、美人蕉、百合、、海棠、串红、牵牛、万寿菊等。适宜室内栽培的阴生植物有:巴西铁、绿箩、花蝴蝶、龟背竹、绿霸王、富贵竹、发财树、金钱树等。特别是大型五色草立体花坛在哈尔滨市城市园林绿化彩化中的景观效果更加突出。五色草是多年生草本,在北方作一年生栽培。五色草是由五种颜色的草组成。其中,大叶红、小叶红、绿草、黑草这四种草属于苋科,而白草属于景天科,肉质。绿草最易繁殖,其次小叶红、白草、黑草,最难繁殖的是大叶红。它们在北方应用时,只能用扦插法繁殖,所以不需开花,否则消耗营养, 影响茎叶生长。五色草最主要的应用就是栽植五色草花坛的材料。

1.1 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许多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因其耐寒性差,在哈尔滨园林绿化建设中不能被广泛利用,造成城市绿化材料种类较少,花期较集中,养护费用也较高。花卉是园林绿化栽植类型中的精华,既有盆栽又有地栽,有草本和木本之分,还有阴生阳生和室内室外栽植之区别。花卉是园林绿化、美化和香化环境的重要材料。把花卉用来布置花坛、花镜、花台、花丛等,为人们提供优美的工作和休息环境,使人们在生活之中或劳动之余得以欣赏自然,从而达到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服务的目的。花卉还有防尘、杀菌、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低城市噪音等作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极有益处。

1.2 花卉种类较少,花期集中

哈市园林绿化中所应用的花卉主要有翠菊,一串红,三色堇,鸡冠花,金鱼草,万寿菊,凤仙,石竹,紫茉莉,美人蕉,长春花等30余种。其中多数是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极少。而且,这些草花的花期多集中在6-9月,早春晚秋品种少,缺少早春晚秋彩化亮点。应大力发展宿根花卉并配以摆放盆栽花卉。五色草花坛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形状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也有不规则的图案组合,还有和雕塑、喷泉等组合而成的混合式花坛。在五色草花坛栽种时,小叶红和绿草的用量最多,大叶红因较难繁殖而少用,但由于其叶大,颜色紫红色,而在特殊重要的纹样处使用,以使图案清晰、突出,增强立体感和加强整体效果。

1.3 养护费用高

在上述草花中,多数草花需要在温室中进行前期育苗,养护期间需要进行浇水、施肥、修剪、除杂草及防治病虫害等操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护费用。

2.五色草花坛等花卉培育中应注意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

五色草花坛栽植时,应注意保持图案清晰,界限分明,颜色搭配美观突出,相近颜色之间应用对比强烈突出的颜色隔开,分出界限。

2.1 五色草花坛栽植密度,平面花坛一般在800株/m2(平方米)以上,甚至达到1 000株/m2(平方米),才能保证花坛栽植效果突出,当时见效,增加美化效果。同时增加密度,还能使五色草群体生长旺盛,防止因密度过稀,而导致杂草丛生,出现斑秃枯死现象,但也不能一味地增加密度,应适当,防止密度过大而通风不良,造成植株根系腐烂。五色草立体花坛栽植则应密度加大,一般达到1 200株/m2(平方米)以上。

2.2 五色草繁殖一般用扦插繁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前扦插期,增加扦插苗数量,缩短繁殖期限,同时又使绿化期提前。应保证扦插苗阳光充足,水分充足,温度最好保持在25℃左右,以利生根。

2.3 在栽植五色草花箱子时,基质最好增加粘黄土成份,防止浇水后土壤下滑,影响五色草花坛图案整齐及正常生长,影响整体效果。在粘土中掺入草屑、马粪等成分,增加拉力和肥力,也能起到固土作用。

2.4 栽植五色草时,应注意使土与苗密接,将插苗处土封严,防止扦插苗“吊根”而死亡,栽后应及时浇透水,使其“扎根”并旺盛生长。对于栽植五色草立体花坛,如光照强烈,还应注意搭设荫棚遮荫,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2.5 五色草长到一定高度后,应及时修剪,防止生长过长而影响花坛图案及通风不良而腐烂,修剪应按照花坛纹样,使其修剪具有立体感,突出重要图案,使其略高于衬底图案。

2.6 及时拔除杂草,以免影响整体美化效果。发病原因:管理过程中施肥过多,尤其是偏施氮肥而引起。防治方法:立即停止施肥,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冲淡盆内养分,恢复正常生长。

3.园林花卉培育中应注意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

3.1 水分问题

花卉主要靠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靠蒸腾作用而消耗大量的水分。一般花卉的培育因季节种类繁多,原产地条件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大体可以把花卉分为5个类型:一是耐旱花卉;二是半耐旱花卉。三是中性花卉;四是耐湿花卉;五是水生花卉。浇水时间应在上午或傍晚,特别在夏季不要在中午浇水。

3.2 温度问题

在各类花卉中,耐热力最强的是水生花卉,其次是仙人掌类和一、二年生草花,还有能在夏季连续开花的大丽花、剑兰、夹竹桃、紫薇等,以及如橡胶榕、棕榈、苏铁等观叶类花卉。春、秋两季开花的牡丹、芍药、大丽花等耐热力比较差。如有条件还应时常向植株叶面喷水,以达到降温目的。

3.3 花卉营养元素缺乏问题

要使花卉能良好地生长开花,必须有足够的营养作保证。一般在花卉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某种营养元素不足,就会在植株上出现这种营养的缺乏症,也就是在植株上出现一定的病症。在家庭养花中如果能掌握这个营养缺乏症的诊断方法,就可以对症下药,补充肥料,让盆花健康茁壮地成长。

3.4 花卉合理施肥问题

花卉需要足够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才能良好地生长开花,因为土壤中往往含有的营养不足,所以需要设法补充。

3.5 花木修剪整形问题

所谓修剪,就是指对植株的局部或某一器官实施具体整理。修剪可以使树形圆满紧凑,改善植株内的通风透光条件,节省养分,使植株各部分器官的生理机能相协调,从而使生长均衡,防止徒长和促进开化结果,以提高观赏价值。所谓整形,就是通过修剪,设立支柱与支架、拉枝、曲枝等手段,将植株的外形和骨架进行整理,以达到株形美观、调节生长发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摘要:综述了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的前处理方法、利用化学模式识别和直观判断对红外光谱谱图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表明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等特点,对中药材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鉴别;谱学,近红外线;光谱分析,拉曼;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门历史悠久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着的实用技术科学,由于红外光谱具有特征性强、取样量小、简便迅速、准确等特点,各国药典都将红外光谱作为法定的药物鉴别的主要方法。中药材组成十分复杂,其红外光谱是其中多个组分红外光谱的叠加,光谱的吸收峰强度与峰形是相同或不同的官能团互相作用的结果。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只要在质和量方面相对稳定,并且样品处理方法按统一要求进行,中药材的红外光谱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2]。因此,近年来红外光谱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别研究。

1 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11 粉末直接压片法

闫景芳等[5]采用中药粉末溴化钾直接压片法测定丹参和栽培丹参粉末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种不同中药的图谱都有自身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在1750~1000cm-1处特征性明显。华文俊等[6]采用中药粉末溴化钾直接压片法对常用中药石斛、天竺黄、牛蒡子与伪品进行红外光谱鉴别,结果表明,3种中药与伪品的图谱都有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在1750~1000cm-1处特征性明显。周红涛等[7]采用药材粉末直接压片法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产地的赤芍样品,结果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相对强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孙静芸等[8]采用中药粉末溴化钾直接压片法对不同来源的10个省20批商品药材,16批家种或野生药材和6个混淆品种的桑白皮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归纳其特征。结果表明,利用红外线指纹谱特征和相对透射率的大小较容易鉴别正品与混淆品,从而建立了简便、可靠、专属性强的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王永金[9]等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红外光谱,对熊胆进行了鉴定。

12 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就是选择几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把真伪品或易混淆品药材中的化学物质按不同的极性提取出来。药材的极性一般都会在某一种或几种溶剂浸出物中出现,从而反映到红外光谱上,对药材作出鉴别。姜大成等[10]用体积分数为50%乙醇、丙酮、氯仿、石油醚4种溶剂和直接粉末压片5种处理方法对16组54种动物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6组药材的5种处理条件下的样品,80%的红外光谱比较都有鉴别意义,并且每组药材至少有一种条件可以达到鉴别的目的。何淑华等[4]应用50%乙醇、丙酮、氯仿处理了126种中药材,其中118种的红外光谱都有明显的差异。田进国等[11]应用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灵芝、苦地丁等30种药材样品,并分别测定其提取物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其红外光谱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后又用同样的方法鉴别了平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川贝母5种贝母,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功劳木及同属6种药用植物,北五味子野生和栽培品种,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人参和西洋参,不同产地、品种的当归,不同产地的赤芍和白芍,延胡索和全叶延胡索[12-20]。

张文惠等[21]利用溴化钾压片法和涂膜法对南、北葶苈子的粉末及甲醇、丙酮、正己烷的浸提物分别进行了红外光谱鉴别,实验结果表明,甲醇和丙酮浸提物的红外光谱在3344、2285、2038、1515、870、792、581、460cm-1处峰形不同。因此可利用葶苈子粉末溴化钾压片法及其以丙酮、甲醇为溶剂浸提物的涂膜法配合红外光谱作为葶苈子的鉴别依据。

13 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

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药材的红外光谱,可以排除萃取法和红外制样时的不确定因素。程存归等[22]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了中药材威灵仙及其伪品华东菝葜、山木通和毛柱铁线莲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威灵仙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的差别较大,说明他们之间的主要化学成分不同,特别在指纹区,可以作为红外光谱区别鉴定的依据。程存归[23]利用此方法对艾、野艾及细叶艾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艾、野艾及细叶艾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从而进行鉴别;对川贝母、珠贝和小东贝也进行了鉴别[24]。金文英等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25],借助OMNI采样器直接测定了中药材地骨皮及其伪品鹅绒藤和黑果枸杞的红外光谱,结果发现正伪品的红外光谱差别较大。

2 红外光谱分析

21 直观判断红外光谱的异同

主要根据红外光谱的峰数、峰位、峰形和峰的强度,以及某一波数吸收峰的有无,指纹区的面貌等进行判断。总的原则是比较红外光谱的全貌,而不是对吸收峰进行归类。曹先兰等[26]对95种矿物药280多个样品进行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应用红外光谱法可鉴别不同种的矿物药及矿物炮制品,还可鉴别矿物药的真伪。邱泽雨等[27]对不同产地的珍珠、蟾蜍、蛤蟆油、冬虫夏草和五灵脂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样品的红外光谱一致性很好,重现性也好,在特征区均有明显的宽峰吸收。对冬虫夏草和其伪品地蚕、五灵脂和其伪品泥灵脂、熊胆和其伪品以及麝香和掺假麝香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其特征区特征吸收峰可判断中药的真伪。由于牛黄制剂的增加,牛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天然牛黄来源紧缺,因此,市场上不断出现假冒的天然牛黄。张汉明等[28]对猪胆结石、人胆结石、假牛黄(大黄、黄芩、黄连和黄柏制成)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可以看出红外光谱能有效地将天然牛黄与人工牛黄、猪胆结石和人体胆结石区分开;以大黄等植物药材掺入少量面粉制成的伪品牛黄的红外光谱与天然牛黄相比更有明显的区别。王永刚等[29]利用红外光谱法鉴别羚羊角、山羊角及绵羊角。它们在1500~1000cm-1的峰形与峰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羚羊角在1411cm-1左右有一比较尖锐的峰,而山羊角、绵羊角的红外光谱在该处无峰显示,在1384cm-1处则有一共同峰,可以准确地将羚羊角与其他两者加以鉴别。曾明等[30]对不同产地10个野葛、3个粉葛、2个食用葛及2个苦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同种植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几乎一致,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陈黎等[31]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氯仿和乙醇提取液分别进行鉴别,实验表明,在与药材对照品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峰形、峰强度等特征具较强的种属特异性,可作为鉴别何首乌与混伪品的依据。

22 化学模式识别法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每一种中药材的质量又受产地、采收期、生长年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单凭经验或专业知识来定性的分类远远不够的,随着数学与电子计算机在中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化学模式识别法逐步成为了中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董彬等[32]利用聚类分析法对野生、栽培和不同产地的赤芍进行了快速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赤芍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对野生、栽培和不同产地的赤芍进行快速鉴别。

张亮等[33]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中药材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分类识别研究。应用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可以对中药材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浸出物的红外光谱进行分类识别。

徐永群等[34]借助红外光谱的指纹谱特性,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产区的赤芍进行了产区聚类,用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了赤芍的产区。结果表明,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传统中医对赤芍质量的经验评价一致,说明所分产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产区预测结果较理想。

二维相关光谱可以提高分辨率,简化含有许多重叠峰的复杂光谱,是研究功能基团动态结构变化和分子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曹峰等[35]采用红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分析技术,利用真伪天麻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在热微扰过程中所引起药用植物结构变化的规律,凭借高分辨的二维谱图,用来鉴别药材的真伪,揭示两者相应各官能团的变化规律。在正品天麻和伪品芭蕉芋880~1500cm-1区域的二维相关红外谱同步谱中,正品天麻在对角线上出现了2个较强的自相关峰,它们所对应的基团振动峰的位置分别是在1237cm-1和1415cm-1处,说明这些吸收峰所对应的基团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较明显。同时,正品天麻在对角线上出现2个正交叉峰,1415cm-1处的吸收峰和1237cm-1处的吸收峰正相关。而伪品芭蕉芋则在对角线上出现了4个较强的和1个次强的自相关峰,它们所对应的基团振动峰的位置分别是在1024、1055、1194、1225、1162cm-1处,说明这些吸收峰对应的基团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较明显。伪品芭蕉芋与正品天麻不同,在对角线两边出现了许多较弱的正交叉峰。

根据中药材粉末快速鉴别的需要,徐永群等[36]提出了阵列相关系数比对法,并设计了比对程序,将其与红外光谱数据库结合起来,以增强谱图比对的置信度,用于药材的快速鉴别。他们对桔梗和白术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对,将4000~400cm-1的红外光谱分为10段,分别计算各段吸光度的相关系数和总体相关系数,这样在两光谱的一次性比对中,既可获得整体相关系数的信息,又可获得各波段相关系数的信息,可较好地显示不同药材之间的差异,为药材的鉴别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具有可比性差异的依据,凭借这些差异就可以进行药材的鉴别和分类。

3 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NIRS)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简便的分析方法,其波长范围为780~2526nm(波数范围为12820~3959cm-1),该谱区主要是含氢基团(CH、NH、OH)的倍频与合频吸收,其吸收强度低,不需对样品作任何化学处理,可直接进行分析,而漫反射技术可直接测定固体样品,无需破坏样品及制样,操作简便、快速。何淑华等[38]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计算机结合,采用漫反射光学检测方法,对吉林省产的西洋参、人参及其炮制品红参进行分析,应用系统聚类法获得分类结果,结果令人满意。刘国林等[37]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非线性映射技术对不同种和不同产地的蛇床子进行鉴别,显示出不同地域的蛇床子在近红外光谱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刘荔荔等[39]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部分羊蹄类生药进行鉴别,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白芷类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但其鉴别比较困难,吴拥军等[40]选用8种白芷及其近缘植物的叶进行近红外光谱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和非线性映射技术对其进行分类。结果两种分类方法获得了相同的分类结果,与植物学分类和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刘福强[41]等用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监测芦丁药品的质量,成功地分出合格药品和不合格药品。 转贴于  4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配合鉴别中药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可给出互补的信息。红外光谱检测的是分子振动时产生的偶极矩变化,因此它对极性基团较为灵敏,而拉曼光谱则对分子的形态以及极化度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它对于非极性基团是一个很好的探头,两者结合对于中药鉴别将是非常有效的。同时,红外光谱无法测定水溶液的光谱,水在中红外区有许多吸收,严重干扰试样的测定,拉曼光谱则不受限制,以玻璃或石英为容器的水溶液试样同样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孙素琴等[42]利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和变换近红外傅立叶拉曼光谱对大黄(西宁大黄)与伪品大黄(华北大黄、山大黄、水根大黄)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结果表明,尽管正品大黄与伪品大黄差别较小,大部分的化学成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在红外、拉曼谱图中各自的特征峰较突出,根据谱峰的强度和位置可将它们区别开来。

综上所述,中药红外光谱鉴别法是一种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现已应用于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鉴别研究中。但是中药材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体系,所含各化合物吸收强度的叠加,使其具有难以解析的复杂性,又因大多数药材的主体成分相似,故谱图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何区分这些相似而又复杂的谱图,这是方法学研究中一个关键的技术难点[36]。因此,各种解析复杂红外光谱的软件,例如化学计量学软件、比对软件等的开发和推广将会极大地推进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与此同时,正如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王健所讲,国家药典委员会最好能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实验方法,选定合适的品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使这一鉴别技术更加成熟,最终为各地药学工作者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总之,随着计算机和化学计量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红外光谱法必将成为中药鉴别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淑良,易大年,吴天明.红外光谱分析与新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0.

[2]姜大成,何淑华,张洁.红外光谱鉴定中药材的原理与方法[J].中药材,1993,16(7):42.

[3]白雁.红外光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中医药杂志,1997,16(9):413.

[4]何淑华,张洁,曲连颖,等.中药材红外光谱鉴定方法[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4(10):103.

[5]闫景芳,周传昌.红外光谱法鉴别丹参的实验研究[J].枣庄师专学报,2000,17(5):53.

[6]华文俊,周洪雷,孙勇,等.石斛、天竺黄、牛蒡子与伪品的红外光谱比较[J].中医药研究,2000,16(2):53.

[7]周红涛,胡世林,冯学锋,等.不同产地赤芍的FTIR指纹图谱对比分析[J].中草药,2002,33(9):834.

[8]孙静芸.桑白皮与易混淆品种红外光谱指纹谱的分析[J].中草药,2002,33(4):355.

[9]王永金,杨泽民.红外光谱鉴定熊胆的研究[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6(3):157.

[10]姜大成,张洁.16组54种动物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J].中草药,1999,30(2):137.

[11]田进国,娄红祥,任健,等.三十种药材对照品红外光谱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27(1):24.

[12]田进国,任键,娄红祥,等.五种贝母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6,19(6):292.

[13]田进国,任键,娄红祥,等.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7,20(8):393.

[14]田进国,任键,娄红祥,等.功劳木及同属6种药用植物的红外光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263.

[15]田进国,任键,娄红祥,等.北五味子野生和栽培品种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6,19(8):396.

[16]田进国,娄红祥,任键,等.南、北五味子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5,18(6):284.

[17]田进国,娄红祥,任键,等.人参和西洋参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6,19(2):70.

[18]田进国,娄红祥,任键,等.不同产地、品种当归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5,18(9):451.

[19]田进国,娄红祥,任键,等.不同产地白芍和赤芍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5,18(4):176.

[20]田进国,陈永林,任键,等.延胡索与全叶延胡索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6):327.

[21]张文惠,汪国华,吴毅,等.葶苈子的红外光谱鉴别[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2):68.

[22]程存归,韩涛,腾云龙,等.威灵仙及其伪品的FTIR法直接鉴定[J].光谱实验室,2002,19(2):177.

[23]程存归,刘鹏,陈宗良,等.艾、野艾及细叶艾的FTIR直接鉴别[J].中药材,2002,25(5):315.

[24]程存归,郭水良,陈宗良,等.FTIR直接测定法对川贝母和珠贝、小东贝的区别鉴定[J].中草药,2002,33(3):262.

[25]金文英,程存归,吴兰菊,等.FTIR直接鉴别地骨皮及其伪品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3,21(2):21.

[26]曹先兰,李维贤,李非,等.矿物中药鉴定的新方法[J].中成药,1990,12(10):11.

[27]邱泽雨,郭允珍.中药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的研究[J].中成药,1989,11(8):16.

[28]张汉明,李松林,王勇,等.真伪牛黄的红外光谱鉴别[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12(4):376.

[29]王永刚,张文惠,吴毅.红外光谱法鉴别羚羊角、山羊角及绵羊角[J].中药材,2001,24(9):639.

[30]曾明,张汉明,郑水庆,等.葛根及同属植物根的红外光谱鉴定[J].中药材,1998,21(8):392.

[31]陈黎,陈吉炎,何建国,等.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红外光谱鉴别[J].中药材,1999,22(4):182.

[32]董彬,孙素琴,周红涛,等.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法无损快速鉴别赤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22(2):232.

[33]张亮,蓝要武,韩英,等.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中药材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分类识别研究[J].药学学报,1995,30(2):127.

[34]徐永群,英昊,周群,等.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法在赤芍产域分类鉴别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3,31(1):5.

[35]曹峰,周群,孙素琴.真伪天麻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的鉴别研究[J].现代仪器,2002,4:19.

[36]徐永群,诸建,秦竹,等.中药材红外光谱阵列相关系数比对程度的设计与检验[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19(3):223.

[37]何淑华,孙瑞岩,任玉秋,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吉林人参的分类探讨[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1:96.

[38]刘国林,蔡金娜,李伟,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蛇床子分类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0,17(2):109.

[39]刘荔荔,原源,陈万生,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在羊蹄类生药分类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1,32(11):1024.

[40]吴拥军,李伟,相秉仁,等.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白芷类中药的鉴定研究[J].中药材,2001,24(1):26.

第7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油用紫斑牡丹 ;繁殖 ; 种子; 嫁接

【引言】: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又名甘肃牡丹、西北牡丹,原产中国、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油用紫斑牡丹属毛茛科,芍药属。是一种结籽多、果荚大、籽粒饱满、含油量较高而且产量稳定的紫斑牡丹品种,该作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资源之一,适生分布广、出油率较高、营养价值优良,其种植、加工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紫斑牡丹具有广泛的用途,它不仅是重要的观赏植物也是很好的药用植物。牡丹的根茎经过加工还是一种良好的中药材―丹皮。丹皮味辛、微寒,入心肝肾三经,有消炎抗菌、活血散瘀、降低血压之功效,是治疗心脏病、妇科病的良药。牡丹的花粉和花瓣,是制作食品和保健品的上等原料,有研究表明,其花粉和花瓣中含有13种有用成分,其中9种还具有抗癌作用。油用紫斑牡丹属毛茛科,芍药属,是一种结耔多、果荚大、籽粒饱满、含油量较高而且产量稳定的牡丹品种。油用紫斑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资源,适生分布广、出油率较高、营养价值优良,其种植、加工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2011年3月,国内权威部门的测试表明,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多项指标均超过被称“液体黄金”的橄榄油,其中α-亚麻酸含量超过40%,是橄榄油的40倍。油用紫斑牡丹的表现更为突出,据德阳四创科技有限公司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试验结果,紫斑牡丹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51.4%,堪称精品。但由于其繁殖系数低,制约了油用紫斑牡丹产业规模化发展。为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解决技术瓶颈,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其繁殖技术主要有分株、种子播种、嫁接,在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嫁接繁殖,其次是种子播种繁殖。

1 、分株

1.1 分株时间

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时间最佳,早则易秋发,晚则长势弱、不发根,难以成活。

1.2 分株方法

将6至8年生6分枝以上的牡丹从田地挖出 ,并保证母株根系完整无损。晾晒 1-2 d 后,顺着牡丹根系自然生长的纹理进行分株,不可强制用锐器将其砍开,母株的分子株量根据母株的大小、枝条、根系等确定 ,始终要保持每小株有一定数量的根系和 2-3 个枝条。若无萌蘖枝,可保持枝条上的潜伏芽或枝条下部的 1-2 个腋芽,然后剪掉上部;若有萌蘖枝,可在根茎上部 3-5 cm 处剪掉枝条。

1.3 分株后的处理

为避免病菌入侵 ,在剪去断根、伤根、病根后,伤口要用 1% CuSO4 或甲基托布津 500-800 倍液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将分株后的苗木尽快移栽大田 ,栽植深度以根茎处与地面 平或稍低为宜 ,一周后浇水,培土覆膜越冬。

分株法繁殖的苗木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但繁殖系数低,只适用于少量繁殖。

2 种子繁殖方法

2.1 品种选择

选用荚果大、结籽量大、出油率高、适应性广、生长势强的单瓣型和半重瓣型的紫斑牡丹品种为主。

2.2 种子的采集

8月下旬,种子成熟期种子荚果成黄褐色部分开裂时,及时采集,并放在阴凉处摊开晾晒3-5d,待大部分裂开种子自动脱落,然后及时分筛果壳,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处理。

2.3 种子的处理方法

2.3.1 沙藏层积处理 用50°的温水进行浸泡24h,充分搅拌,捞出漂浮在水面的瘪种子和杂质,待种皮变软脱脂,吸水膨胀捞出,用洗衣粉进行搓洗脱油脂处理后,放在阴凉处晾干水分后,在事前挖好的沙藏坑((深80M,宽100M,长随根据种子数量而定)铺一层5-10M干净的细河沙,把种子均匀的平铺在沙层上,种子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防治种子霉变后传染相邻种子,用手轻轻压实,再覆一层2-3M的细河沙,用手压实,依次类推,最后一层沙子必须在10M以上,进行压实,覆一层稻草,保持沙层水分,如有过分干旱,15d左右要喷洒水一次。待1/3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3.2种子浸种法 用50°左右的温水进行浸泡24h,充分搅拌,捞出漂浮在水面的瘪种子和杂质,用洗衣粉进行搓洗,将油脂处理后,晾晒2-3h,与草木灰相拌播种。

2.4 整地

播种前要将土壤进行细致的整理消毒,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 ,土壤深翻30-40M,每亩施用150-200kg饼肥或腐熟的厩肥1000-1500kg。同时施入10-15kg/亩辛硫磷颗粒剂和4-5kg/亩多菌灵等做为土壤杀虫杀菌剂。

2.5 作床

床面宽60-80cm、高15-20cm,长依地块状况和管理情况而定,床间距30-40cm。床面耙平耙。

2.6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为8月下旬-9月上旬。

2.7 播种覆膜

采用条播法播种。将整理好的床面进行开沟,开沟深度为3-5M、宽度为10M左右,沟底进行夯实,喷洒多菌灵杀菌后开始下种,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沟中,种子相互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防治病害传染,然后覆细土3-5M进行压实,用细土填满起垄,垄高度为2-3M,进行压实,侧方浇-次透水。10月底封冻前覆膜,保墒增温,促进快速生根。播种量为50kg~80kg/667O。

采用种子繁殖,繁殖系数高,是生产实践中常用的繁殖方法,但苗木变异性较大,不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切生长缓慢,5-6a后可开花结果。

3、嫁接繁殖方法

3.1 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3.2 砧木选择

嫁接砧木选用2-3年生的野生芍根和赤芍根,以赤芍根为主,根粗1-2cm,长为10-20cm为佳。

3.3 接穗选择

接穗选择健壮植株上1年生粗壮萌蘖枝,其髓心实,嫁接后易发根存活,次选上部健壮芽子饱满的当年生枝,因其所含营养物质较多,利于伤口愈合成活。接穗一般长约6-10cm,带有健壮的顶芽1个或几个小侧芽。接穗要即剪即接,不能久放。

3.4 嫁接方法

采用切接的方法:选用直径1-2 cm的芍药根砧嫁接。将长度10-20 cm的芍药根砧顶端削平,然后在平面切口的中间纵切1刀,切口稍长于接穗的削口,将带1-2个芽的接穗削成一面长3cm、一面长1.5cm的楔形插入砧木切口一侧,保证削面光滑平整,接穗留2-5 mm留白,用麻绳缠紧,抹上泥巴或石蜡快速浸沾后进行栽植。

3.4 整地

播种前要将土壤进行细致的整理消毒,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 土壤深翻30-40M,每亩施用150-200kg饼肥或腐熟的厩肥1000-1500kg。同时施入10-15kg/亩辛硫磷颗粒剂和4-5kg/亩多菌灵等做为土壤杀虫杀菌剂。

3.5 作床

床面宽60-80cm、高15-20cm,长依地块状况和管理情况而定,床间距30-40cm。

3.6 栽植覆膜

嫁接苗应在床面挖沟栽植,其株距10-15cm,行距20-30cm,栽后培上土埂,以接穗不露出土为宜,浇一透水。10月底进行覆膜保墒,增加地温,促进快速生根。

采用嫁接的繁殖方法,不仅繁殖系数高,繁殖的苗木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生长快,2a后可达20cm,3a后可开花结果,是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7 田间管理

3.7.1 除草 油用牡丹出苗前后内,需要勤除杂草,四至八月除草不少于三次,除草时要轻轻带根提出杂草,防治损伤小苗。

3.7.2 追肥 牡丹出苗后,每月喷施一次0.5%的磷酸二氢钾或25g/亩根大叶茂叶面肥。

3.7.3 病虫害防治 四月上旬苗木展叶前,用75-100ml每亩辛硫磷喷施一次,防治红蜘蛛。5月下旬开始,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防治叶部病害。

3.7.4 浇水 牡丹为肉质根,不耐湿,应保证排水疏通,避免积水,不宜经常浇水,但特别干旱时仍需适量浇水。

3.7.5 清除落叶 10月下旬叶片干枯后,及时清扫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第8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专类 植物 景观 园林

一、专类植物园林的特点

以某一种或某一类观赏植物为主体的花园。专类花园按照一定的造园意图进行园林布局,选择的植物品种通常是观花植物,也有选择观叶植物和观果植物的;这些植物应有比较丰富的品种和变种。这种花园有种植同一种植物的,如牡丹园;有种植同一属植物的,如丁香园;有种植同科或不同科但具有相类似的观赏特征的植物的,如蔷薇园、多浆植物园。专类花园的最大特色是能充分发挥同一类植物的最佳观赏期和特性,除在花期以美丽的景色供人游赏和陶冶情操外,还可进行有关植物学、园艺学和园林学方面的科学普及教育,从事观赏植物的品种资源的收集、比较、保存和杂交育种等科学研究。

二、专类植物园林的价值

植物专类园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植物专类园不仅承担着专类植物的收集、引种驯化、濒危物种的保护等相关植物科学研究任务,而且也是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场所。现在植物专类园也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象征之一。 本篇论文重点讨论了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并把研究出的方法结合实践完成了山东沂州海棠园的规划设计。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其次不同专家学者对植物专类园的概念的理解及定义,然后分析了植物专类园的特征以及与植物园的关系,总结出来我国植物专类园的不同发展时期,以及每一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及具有典型代表的植物专类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专类园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植物专类园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出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趋势。最后从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的探讨出发,从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入手,提出了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理念,分析出了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的内容,并从专类植物规划、功能分区、景观规划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

三、专类植物园林设计点

植物专类园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地域特点,专门收集同一个“种”内的不同品种或同一个“属”内若干种和品种的著名树木或花卉,运用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按照科学性、生态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构成的供人们游赏、科学研究或科学普及的园地。通过对植物专类园在关中地区的分布现状做了进一步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专类植物园的特点、功能、专类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专类园设计与营造的发展对策,并对未来植物园的发展前景作以展望。根据理论研究与调查,进一步说明,植物专类园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展示本种植物的群体美和个体美,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游览休憩的场所。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形式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植物专类园林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应用日趋广泛。在对植物专类园、专类花园、植物园进行区别的基础上,明确了植物专类园的定义,并根据植物专类园的植物种类及表达的主题,将植物专类园分为四个类别。同时,特别针对中国植物园中的植物专类园进行统计,分析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现状。植物园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从专类植物收集、扩大利用、进行保护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历史。如今植物园的功能是保护、科研、科普、游憩和开发,其中“保护”(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践)分为“就地保存”和“迁地保存”。

在中国,园林中作专类植物布置的花园已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桃园的写照。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历代文人的推崇提倡,介绍名花品种和栽培技术的专著的相继问世,专类花园推广开来。北宋《洛阳名园记》记载,天王院花园子有“牡丹数十万本”。在国外,古埃及园圃已有栽种葡萄、海枣等专圃的布置。中世纪欧洲较大的寺院庭园内多辟有草药园,其中也栽有观赏价值高的药用植物,如石竹、薰衣草、玫瑰等。这些植物集中栽于一角,开花时花团锦簇,可以说是专类花园的雏形。18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国际交往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不少专类花园,如月季园、杜鹃花园、丁香园等能在园中展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种以及培育出的新品种。每年5月下旬,世界级的园艺盛会――切尔西花展就会在英国伦敦如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园艺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云集在这里,尽情地欣赏这个由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主办、拥有80多年悠久历史的花展。展览会上,参展商纷纷展示各类园林花卉新品种,包括乔灌木、鲜切花、兰花、多浆植物、热带花卉、水生植物、蔬菜瓜果、香草、藤本植物、食虫植物等,其中深受英国人喜爱的多年生花卉(Perennials)更加突出,既有展示球根花卉或宿根植物多品种的综合性大展位,又有专门展示像玉簪属、鸢尾属、报春花属等专类植物的特别展位。整体给人留下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的感觉。这里仅管中窥豹地介绍一些新品种,藉以了解国外较高园林花卉育种和栽培水平。

四、结论

专类植物园林往往能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还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专类花园虽然在盛花期成为一时胜赏,但有些植物在花谢之后就景色全非。为此,可增选早花和晚花品种来延长观赏期,并用其他观赏植物作衬托,以达到既有一时盛景,又是四季如画。

参考文献:

[1] 武欣. 武汉城市乡村聚落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2] 郭一鸣. 全球白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3] 何小芳. 植物园水生植物区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4] 高伟. 四倍体棉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 2010 .

[5] 郭晓丽. 大王滩水库集水区沉水植物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010 .

[6] 王晓菡. 中国芍药品种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和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

[7] 郝美彬. 山地型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0 .

[8] 杨培浩. 不同小麦品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

[9] 王小如. 杭州植物园植物景观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10] 蒋燕锋. 厚朴遗传多样性层次变异规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0 .

第9篇:白芍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花卉栽培;花期调控

中图分类号:J21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长日照处理。在短日照季节,进行人工补光可使长

日照花卉提前开花和短日照花卉延迟开花。人工补光可采用日光灯、白炽灯。黑夜中断暗期也是长日照处理的简单有效方法,可以破坏短日效应,又称“黑夜间断”即在自然长夜的中期给以一定时期照明,将长夜隔断,使连续的暗期短于该植物的临界暗期小时数。通常晚夏、初秋和早春黑夜间断照明小时数为 1-2 小时。冬季照明小时数多,约 3-4 小时。黑夜间断法可使秋菊、一品红等短日照花卉推迟开花。不同植物种类照明的有效临界光照度也有所不同。需 50lx 以上,一品红需 100lx 以上有抑制成花的长日效应。50-100lx 通常是长日照植物诱导成花的光照度。植株接受的光照度与光源安置方式有关。100W 白炽灯相距 1.5-1.8 米时,其交界处的光照度在 50lx 以上。生产上常用的方式是 100W 白炽灯相距 1.8-2.0 米,距植株高度为 1-1.2 米。如果灯距过远,交界处光照度不足,对长日照植物会出现开花少、花期延迟或不开花现象,对短日照植物则会存在提前开花、开花不整齐等弊病。

2.光周期处理开始时间的估算

光周期处理开始的时间对于准确控制花期很重要,这要根据目标花期以及处理开始至处理开花所需要的时间来推算。光周期处理开始的时期一般可以根据植物临界日长及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而定。温度和光因子作用于植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时有着协同作用。多数品种花芽形成要求 20-250C 或稍低,而花芽发育与日长无关。矮牵牛在短日条件下促进分枝,在长日条件下生长茂盛。在长日条件下比在短日条件下开花早约 2 周。香豌豆夏季花品种的长日性更明显,冬季开花品种长日性弱。翠菊夏花品种在长日条件下花芽形成较快,短日条件下则较慢。在高温下,长日与短日条件下均能开花,但短日能促进开花。

3温度处理

温度处理包括加温处理和降温处理。加温处理的作用:

(1)促使花芽形成,或对休眠越冬的种类可催醒休眠、提早开花,如牡丹、落叶杜鹃、丁香、迎春、碧桃、梅花、海棠、梅叶梅;(2)促进一些温室花卉的生长,使其加速开花,如瓜叶菊、大岩桐、旱金莲;(3)可以延迟开花,有些观赏植物在温度适合时,能继续生长和开花,但是当秋季气温降低时,就要停止生长和开花,若在此之前采取措施,保持适宜的温度,就能继续生长和开花,如茉莉、美人蕉、大丽花、非洲菊、木本象牙红、文殊兰、君子兰。低温处理的作用:(1)可以使冬季休眠、春季开花的种类延长休眠期,从而推迟开花。一般多在早春气温回升之前,将植株移入冷库或地窖,保持5℃以下,处理期间要浇水,不见直射阳光,并在预定花期前30 d移到室外养护。这种处理适宜于比较耐寒和耐阴的种类,最好选生长健壮的晚花品种;(2)强迫提前休眠,欲使冬季休眠早春开花的种类在秋季开花,使养分集中供给枝叶生长。经过春、夏两季细致的水肥管理,又提早形成花芽,至夏末初秋慢慢减少浇水,并移入冷藏室慢慢地降温,最后保持在4~5℃,

1周后叶片即可全部脱落,提前进入休眠。冷藏期间应注意保持土壤湿度,约1个月取出,在自然温度下或人工加温,即能在晚秋开花,如白玉兰、碧桃、牡丹、梅花、丁香、榆叶梅。(3)延缓生长,抑制开花。把已经孕蕾待放的种类放在2~5℃条件下,可推迟开花,如芍药、八仙花、水仙、月季。(4)可以降温避暑,使不耐高温的种类在夏季开花,如仙客来、倒挂金钟。此外低温处理还可以促进一些种类提前开花,如桂花、郁金香、风信子。

4 光照处理

光照处理包括长日照处理、短日照处理和光暗颠倒处理。一般来讲,在秋冬短日照季节里,长日照处理可以促进长日照植物提早开花,使短日照植物延迟开花;而在长日照季节里,短日照处理能促使日照植物提前开花,使长日照植物延迟开花。如、一品红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夏秋季进行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采用白天遮光、夜间照明的光照颠倒处理可以使只在夜晚开花的昙花,在白天开花。

5 药剂处理

利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刺激作用的药剂处理观赏植物,使其按照人们的意愿反季节随时开放,或者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培育新品种。常用的药剂有吲哚丁酸、萘乙酸、2,4-D,这些药剂一定浓度使花卉长得高大;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扦插的成功率;维持植物顶端优势;促进雌花形成,防止落果。萘乙酸还可延缓果实老熟,延长观果时间。使用化学促控剂时必须严格掌握时机、浓度和方法,不能有一点差错,否则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严重损伤花卉。

6 控制栽培措施

利用不同栽培措施来控制观赏花期。

6.1 花卉品种的选择

在确定用花时间后,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花卉品种。一方面,被选花卉应能充分满足花卉应用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选择在确定的用花时间比较容易开花、不需过多复杂处理的花卉种类,以节省处理时间、降低成本。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对处理的反应不同,有时甚至相差较大,例如早花品种‘南洋大白’,短日照处理50 d开花,而晚花品种‘佛见笑’则要处理65~70 d才开花。为了提早开花,应选用早花品种;若延迟开花,则应选用晚花品种。

6.2 球根成熟程度

球根花卉进行促成栽培,要设法使球根提早成熟,球根的成熟程度对促成栽培的效果有重大影响。成熟程度不高的球根,促成栽培反应不良,开花质量降低,甚至球根不能发芽生根。

结语:

人工制造干旱环境或摘叶可使一些木本观赏植物强迫休眠,然后再加强水肥管理,促使花芽分化和开花,如梅花、白玉兰、榆叶梅、紫荆等;摘心和修剪可使某些观赏植物延长花期或推迟花期,如月季、紫薇、茉莉开花后,及时修剪可使它们继续开花。而早菊、一串红经摘心能延迟开花,如要使早菊和一串红于国庆节开花,早菊最后1次摘心应在7月中旬,一串红最后1次摘心应在9月10日前。在花卉催延花期的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综合性的技术措施处理,促成和抑制栽培的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玉芳.观赏植物花期调控的方法及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7)

[2] 王晓龙,臧卫平.如何对花卉进行花期调控[J]. 河北农业科技. 2008(17)

[3] 黄亦工,魏娜,孙宜.观赏植物花期催延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宁夏农林科技.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