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高端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高端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高端旅游;宁波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笔者认为:高端旅游业是特指旅游业中具有有高科技与文化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及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那些产业部分。高端旅游业资源消耗少、污染低,切合中央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一、宁波高端旅游业供需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端旅游业需求与发展现状分析

1、高端旅游者。高端旅游者不仅要高水平、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还在于其是否具有高端旅游理念、愿望、行为和效果。2008年宁波人均GDP已达10079美元,率先跨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标准,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高,高端旅游者主要包括白领、成功的商务人士(45%)、政府官员(25.5%)、工薪族中的知识群体(19.5%)、追求品位的“富二代”(10%)。他们主要是本地游客、省内游客、长三角省市游客和入境游客(港台和外国游客)。

2、高端旅游市场。宁波高端旅游以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游和婚庆蜜月旅游居多;休闲地产游、海钓、高尔夫、滑雪、邮轮旅游、登山、影视旅游发展较快;探险、医疗美容旅游(出境)、考古旅游、宗教朝圣旅游等高端旅游较少,医疗美容旅游(入境)与VALS(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体验基本没有,这是值得加大力度发展和开发的细分市场。客源市场方面休闲度假游以本地游客、省内游客为主;会展览和奖励游以省内游客、长三角省市游客和入境游客为主;特种旅游中的高尔夫、滑雪以本地游客为主,探险、登山、海岛垂钓以本地、省内和长三角省市游客为主。

.宁波高端旅游市场特点表现为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消费水平明显高于观光旅游。会展旅游的消费水平最高,住宿消费要求大大高于普通观光旅游,高端旅游娱乐消费逐年增加。

(二)高端旅游业供给与发展现状分析

1、高端旅游资源

宁波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现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34处(2007),2010年底,拥有2家5A级景区、20家4A级景区和10家3A级景区,旅游景区标准化率超过50%,高端景区集中度在同类型城市中处于前列。

2、高端旅游设施

(1)交通运输:是指游客赖以实现空间转移的客运设施和设备。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2012年,宁波到杭州只需26分钟,到上海1个小时,甬台温铁路通行,到台州只需40分钟,到温州1个小时,到福州2.5小时,到厦门4小时;栎社国际机场有发往全国各大城市和海外的航班。

(2)食宿接待:指以星级饭店为代表的能够适应和满足高端旅游者食宿需要的服务设施。2010年,宁波五星级酒店12家,4星级18家,与沿海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相比,宁波市星级饭店总体数量位列第一,营业收入位居第二位。

(3)旅游购物:指可供高端游客购物的设施。宁波商贸发达,天一广场商业圈云集了新世界、金光、银泰百货、国际购物中心、东方商厦等高档商场和宁波大饭店、凯洲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和义大道是宁波的香榭丽舍大道,拥有卡地亚、GUCCI、阿玛尼、LV、江诗丹顿等顶级奢华品牌旗舰店。

(4)娱乐设施:指提供高端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宁波市区有清源、颐和等高档茶馆;0574、A8等高档酒吧,百世德、外滩会馆、星巴克、上岛、名典等咖啡厅;新彩虹KTV、邵夫剧院、宁波大剧院、一兆韦德、金领汇等国际健身中心,启新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

(5)旅游服务:是指为高端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机构,本文指高品质旅行社。到2010年底,宁波市旅行社有24家为首批97家品质旅行社,其中宁波市飞扬旅行社、浙仑海外旅行社为全省7家五星品质旅行社,此外还有四星12家,三星10家,二星1家,一星2家。

二、宁波高端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分析

(一)从高端旅游开发角度的分类

.1、企业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由企业开发。该模式主要以休闲度假类高端旅游为主,依托景区投资和开发度假村、别墅等相关高端旅游项目。如香港启新集团投资的启新高尔夫俱乐部就是属于这种模式。该俱乐部位于风景秀丽的东钱湖畔,距市中心仅十二公里,交通便利,是高端商务、度假的最佳选择。

2、部门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由地方政府投资或开发,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游客提供会议、培训、度假场所和服务。如宁波北部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是由慈溪市政府、慈溪出口加工区共同投资兴建,以吸引国际客商为定位,重点发展杭州湾滨海休闲、国际商务、高端健身、滨海运动项目,力争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性的高端商务健身休闲区。

3、企业+部门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是由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投资或开发,也可以是政府出地或高端旅游项目,企业投资。如宁波慈城古县城旅游区是由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和慈城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所有权归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所有,景区经营、管理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由慈城金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

4、村集体开发型:是指高端旅游项目或产品是由村集体投资、出地和开发。如宁波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区是由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投资兴建,从2002年下半年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建造了新村近10万平方新房,别墅100套,五层高楼650套,是“都市里的村庄”。

(二)从高端旅游项目角度的分类

1、高端观光型:是高端旅游者以观赏知名的自然或人文风光、享受独特经历和丰富体验为特点的高端旅游活动。宁波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河姆渡遗址、天一阁、保国寺、它山堰、蒋氏故居、镇海口海防遗址,可体验悠久历史,获得丰富知识;5A级风景名胜雪窦山风景区、天童森林公园、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可悦心情;保国寺、天童寺、古阿育王寺、雪窦寺、七塔寺使游客观光时净化心灵。

2、休闲度假型:是指利用假期较长时间离开常住地,以消遣娱乐、康体健身、休憩疗养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宁波自然条件优良,适宜发展高端休闲度假型旅游。宁波九龙湖开元度假村由美国WATG公司和香港贝尔高林景观设计公司联合打造,度假村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优美的景观让宾客得到充分享受。

3、商务会奖型:该类型包括公司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企业会议或活动及展览。宁波是著名的商务会展城市,冠名“国际”的展会已超10个,冠名“中国”的展会活动7个。2010年,宁波共举办会展活动371个。2006-2010年,宁波入境游客以商务活动为目的占入境游客总人数的55%。商务会议业的飞速发展有效拉动了高端旅游产业的发展。

4、体验参与型旅游(特种旅游):特种旅游是一种新兴高端的旅游形式,是在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基础上的提高,宁波特种旅游包括攀岩、登山、高尔夫、休闲地产游、温泉旅游、蜜月旅游等形式。随着浙江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旅游在宁波日益繁荣,它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休闲市场,重点发展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海岛旅游和海洋文化五大业态。由于拥有北仑港这一优良港口资源,《宁波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一2020)》中也提出了修建国际豪华邮轮母港、发展国际豪华邮轮旅游的计划。

(三)高端旅游低碳发展的具体形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上述高端旅游模式在宁波发展的具体形式为低碳景区和低碳旅游社区。

1、低碳景区。宁波高端旅游景区都积极地建设低碳景区,推动旅游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电瓶观光车或自行车,食宿方面尽量减少能源、水源的使用量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宁波市绿色饭店已达54家,星级饭店节能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如大桥生态农庄是一个集休闲、观光、绿色餐饮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胜地。农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应用节水、节能技术,将畜禽养殖、沼气生产、太阳能、风能应用、智能化大棚、微滴灌溉节水等技术应用于一体,探索消耗和碳排放最少、产出最多的生态循环低碳系统。

2、低碳旅游社区。这种形式吸引高端旅游景点周边社区或村落参与低碳旅游开发,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决策、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环境保育和利益分配等活动。

宁波5A风景区滕头旅游景区依托滕头村积极建设低碳旅游社区。表现在:

(1)生产方式循环化:滕头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低碳旅游为发展理念,重视生态建设,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坚持创建循环低碳旅游景区,实现了高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社区生活低碳化:滕头村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出行尽可能采用公交、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尽量使用天然气、电能、太阳能;家庭使用节能电气设备等。

(3)社区空间紧凑化:以景区为核心,带动村庄建设低碳旅游社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统一规划,社区空间结构紧凑,工业园区、生活居住区、商贸娱乐区、农田保护区合理分区布局,既完善了社区环境又促进了村庄和低碳旅游协调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促进宁波市高端旅游业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高端旅游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完善宁波市年度高端旅游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贯彻执行全国、全省各类行业考核及评定标准,结合宁波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标准及实施细则。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县(市)区要安排高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多元的高端旅游投融资渠道,将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扶贫项目、农业、林业、渔业等专项资金的投放与高端旅游发展项目捆绑运作;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3、发展市场营销、高端旅游娱乐管理、规划人才;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会展旅游、高端旅游资本运营等新人才;培养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和国际高端旅游人才。

4、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CRS(全球预订系统)、TIS(旅游信息系统)、TDIS(黔江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加强高端旅游救援能力;引进高新环保设备,使用无害、低碳无污染的新能源;推广旅游设施节能技术,景区(点)采取废物处理系统和环保厕所设备;积极倡导发展低碳景区和社区。

(二)企业层面

1、关注国外高端消费群体,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宁波旅游企业在满足本地、省内、国内高端旅游消费群体需求外,将眼光扩展到国外,抓住距离较近的韩日、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高端客源,加强市场开发。挖掘扩大高端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品牌战略意识,培养一批忠诚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

2、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上海合作。宁波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可重点推出游艇、空中和海上滑翔、潜水等立体式的旅游和娱乐项目;在豪华邮轮旅游项目上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邮轮母港的地位与沪甬两地的临近性,争取客源。

第2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三亚;散客市场;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10

1 绪论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飞速稳定的发展,各类旅游形式也应运而生。随着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不断改变,传统的旅游形式已经不在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自助式旅游形式则逐渐的步入人们的眼帘,这使国内的散客旅游市场不断地壮大。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旅游业更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内的旅游市场也日益成熟。与此同时,散客旅游市场占国内总旅游市场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内旅游消费者中散客所占的数量越来越多,在一些旅游发达的地区,散客在游客数量中占有绝大多数的比重,可见散客旅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大背景下,三亚市近几年的旅游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15年三亚市接待过夜游客1495.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1459.91万人次,增长11.1%;接待入境游客35.82万人次,下降7.8%;全年旅游总收入302.31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12.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91.85亿元,增长13.1%;旅游饭店平均开房率为64.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作为中国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的三亚,其散客旅游市场的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三亚现阶段的散客旅游市场的发展势头强劲,有着比起其他同类旅游城市更长远、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当三亚市对当地散客旅游市场开发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如旅游市场混乱、同类旅游产品竞争激烈、基础设施薄弱和旅游信息咨询系统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2 三亚散客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市场开发现状

2015年,海南省团体客与散客比例约为2∶8,参照此比例可得出:2015年,三亚全年共接待散客982.72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比例为80%;共接待团体客245.68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比例为20%。据市旅游委统计,今年上半年三亚市旅游饭店接待过夜国内游客人天次的增幅大为提高;旅游总收入增幅高于游客接待量增幅1个百分点左右。数据显示,国内游市场人均停留时间延长,度假游客增多,消费水平提高,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份额明显提高。

随着《旅游法》颁布实施及“国八条”,散客成为上半年出游三亚的主力军,散客与团队比例进一步扩大,约为6.5∶3.5。以春节黄金周抽样调查为例,家庭游占64%,并多选择自驾车出行。自驾车游客主要来自陕、黑、吉、辽、粤、贵、桂、川、渝等省区市,“海南人游三亚”在第一季度也十分抢眼,许多本岛居民纷纷和家人一起来三亚享受碧海蓝天。其次旅游滨海娱乐、海鲜美食和雨林是游客自主消费主要内容。三亚散客旅游市场不断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旅游市场主体,未来发展和开发潜力巨大。

2.2 存在问题分析

2.2.1 散客旅游供给不足,旅游者选择少

散客旅游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三亚市的散客旅游市场仍处于发育期,其产品形态、市场形态和结构形态均不够成熟,且三亚从事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的人很少有系统地受过旅游专业教育的,其中大多是半路出家。

另一方面,由于三亚市的旅游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同类旅游产品竞争激烈,导致针对散客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开发参差不齐;城区旅游景观的开发不足,品种相对较为单一,旅游者选择少;旅游景观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挖掘还不足;现有的旅游产品并没有很好地结合,旅游产品的结构相对较为单一,缺乏深度及可参与性等。

2.2.2 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接待设施不健全

散客旅游活动的开展,非常依赖旅游目的地的市政交通服务。三亚市的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旺季和淡季的游客数量相差较大,这加剧了市政交通体系在旅游旺季的负担,造成旅游交通服务质量下降。在旅游旺季时,由于各个景区缺乏便利的公共交通,或是旅游目的地的城市交通发生拥挤的状况,导致交通、住宿、娱乐、景区建设等配套接待设施没有与网络进行“相符描述”的接轨,使散客难以预定到交通、住宿,使散客到三亚后对于现状产生失落感。

2.2.3 旅游市场现状混乱,政府重视度不高

我国有着一大批散客游拥护者以及潜在散客游旅游者,三亚是他们的目的地之一,但三亚市政府对散客旅游市场的重视度不高,使得三亚的散客旅游市场的现状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三亚政府对于散客游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及普通跟团旅游,而且对于自助游的优惠政策少之又少,散客游游客体会不到优惠,导致散客游的国民亲切度不够,游客因为散客游得不到政府关注而缺乏信心,阻碍了散客游的发展。其次,三亚市在旅游旺季时部分旅游经营者哄抬物价、欺客宰客,致使旅游者的权益受到威胁,如2012年的“三亚宰客事件”。最后,旅游执法机构及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力度不够,旅游投诉机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政府没有很好的对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2.2.4 景区信息更新不及时,网上预订体系不完善

现如今,大多数旅游网站只是景点的介绍、旅游线路和产品的推广,有些游客重视的旅游信息在各大旅游网站都没有公布,甚至有些网站还存在错误信息,给游客的选择和出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三亚市具有互动功能的网络较少,一系列配套的预定系统也不成熟,仍在开发之中。一些旅游景区也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或APP,如三亚鹿回头公园、南田温泉、亚龙湾海底世界等,这不仅给游客的选择和出行带来不小的影响,也不利于景区自身的宣传。

3 完善三亚散客旅游市场的对策

目前,三亚在接待散客时,存在服务质量不够,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未来针对这些问题,三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目前,三亚的服务接待服务和基础设施主要是围绕团体客,而专门针对散客的接待服务体系还没有构建。散客旅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这就要求导游人员的服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强,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例如从政府角度,未来三亚散客构成比较将越来越高,游客主体是散客,三亚市政府应该从住宿,交通,咨询等方面构建散客服务体系。完善三亚市基础交通设施,以便于自驾游出行;建设更多的主题丰富和服务优质的住宿设施,提升住宿服务质量;建设更多的更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为散客提高更加便捷快速及时的信息服务等接待服务。

3.2 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第一,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滨海娱乐、海鲜美食和雨林是三亚散客游客希望消费的主要内容。未来三亚在滨海娱乐产品质量和档次方面需要提升,丰富海鲜美食品质,合理化其价格。开发更多的以热带雨林探索拓展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户外探险项目。三亚的旅游吸引物主要在“热带”、“海洋”、“美食”等几个方面。未来继续加强和建设体验型和度假型旅游产品,为高端的旅游者提高高端定制化的旅游产品。

第二,提升旅游产品品质。针对三亚国际游客不断下降,国内游客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等发达地区,未来三亚可重点以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端客源市场为主。未来三亚可在保持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体的同时,加大对高端定制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在满足大众旅游者对观光旅游产品需求的同时,逐渐为高端旅游者定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使得三亚真正成为国际化,高端化的旅游城市和胜地。

3.3 培育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宣传渠道

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游客对旅游景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必须提高旅游服务品质,一方面要以高标准打造旅游景区各类服务设施,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进而提升三亚旅游品牌价值,吸引更多游客来三亚。以高质量的接待服务和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塑造三亚旅游品牌,从而形成旅游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针对三亚国际游客不断下降,国内游客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等发达地区,未来三亚可重点以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端客源市场为主。未来三亚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市场营销渠道。游客了解三亚的主要渠道是亲友推荐、旅游网站、电视广告和旅行社推荐。在某种程度上讲,政府和旅游企业的资金来源、业务范围和市场目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政府侧重形象宣传,企业侧重产品推广,政府注重长远目标,企业注重短期收益。因此三亚市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加大合作力度。更紧密地开展联合营销。

3.4 建立健全的散客旅游服务体系

培育健全的散客旅游服务体系包括健全的旅游管理政策规范、优化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的相关服务设施、高效的网络预定系统,这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组织统一配合、领导。构建工作主要是通过各有关部门的齐心协力和相互配合来增强体系的协调性。

政府和旅游企业在建立散客服务体系过程中,首先,政府要成为散客有求必应的咨询窗口,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散客出游动机复杂多样,在心理需求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个性化,要求得到量身定制的旅游产品,且其本身就是产品设计者。其次,旅行社应努力设计多种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可以采取零星委托式、自选式、组合式、定制式等多种模式,由散客按其所需自由组合。最后,政府应逐步设置“散客服务中心”,及时记录散客咨询信息,追踪散客动态,做好信息反馈,给予散客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邱云美.欠发达区发展散客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7,(12):6-11.

[2]孙文学,宋宁.散客旅游营销策略初探[J].中国商贸,2010,(4):129-130.

[3]刘怡琦.浅析散客旅游市场概况及对策[J].产业经济,2012,(11):269-270.

第3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据悉,中国高端消费者去年平均出国频率达到2.8次,一线城市出国频率略高于二三线城市。其中,出国旅行尤以3-10人的小团队为主,奢华旅行的成团规模更小,行程则更长,在酒店房间上的花费则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报告也再次强调,中国游客消费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且拉大了与第二名的差距。而百富总裁胡润也表示,“全球旅游行业发现中国的高端消费者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一重要市场,因而不得不去了解他们。”

“奢”游在中国

奢华旅游,最早以“奢华出行”的概念由胡润在2006年的上海国际奢华旅游展上提出,意在倡导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例如,乘坐头等舱飞机或者豪华游轮环球旅游,到属于自己的私人小岛度假,入住全球顶级的酒店,享受优质的养生SPA带来的放松……而所谓的“奢华出游”即用大笔金钱换来顶级奢华体验。

说到“奢华”的具体标准,胡润认为,“两人一周至少要花15万元人民币的海外旅游,其中包括2张商务舱来回机票,7天每晚500欧元的酒店。”这样的“奢华游”,你会去吗?

2012年3月,携程价值101万元的2013年“环游世界80天”,打造史上最顶级的旅游行程,不料仅仅只过去了17秒,15个名额就被秒杀一空。其中,在拉斯维加斯乘坐直升飞机下降4000英尺进入大峡谷,乘浮艇沿科罗拉多河而下,徜徉在豪华游轮上领略旖旎风光的尼罗河,饱览数千年历史的古埃及文明……众多奢华内容,几乎没有想不到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休闲旅游”、“度假旅游”逐渐代替传统的“观光旅游”,当“高端”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视和推崇,类似于前述的“奢华”旅行方式便在不经意间闯入了中国公众的视线。它,就是“高端旅游”。

毋庸置疑,高端旅游面对的消费者要拥有较高的消费能力,高端旅游产品的价格较一般旅游产品昂贵。但“高端并不等于奢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文化旅游专家刘思敏表示,高端旅游非常强调用户的个性需求和深度体验,对产品的品质、服务质量等要求也较高,是一种高品质、个性化、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形式。

北京凯撒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部门经理刘强在采访中谈到,“我对高端旅游看好,为给消费者带来完美的旅游体验,凯撒一直在做高品质旅游,更是在国内率先推出大众产品、精选产品、豪华产品的旅行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他强调,中国的旅游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每年出国旅游的中国公民呈上升趋势。在消费差异化与市场差异化的共同作用下,高端旅游的概念也逐步明晰。

早前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携程的《中国高端旅游客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翁数目达到82.5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的消费市场。53%的富裕人群每年境外旅行3次以上,该人群有68%的每人次出境旅游消费超过5万元。由此可见,对于整日里忙于商务的中国富豪来说,旅游是他们最喜欢的休闲方式。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分析认为,高端旅游正成为中国中高收入人群最青睐的休闲方式,而选择出境旅游的形式则是为了享受高端消费的服务体验。

蓝海之思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奢华旅游走进中国市场,也一度使得消费者对高端旅游的需求爆发,从而促使各式高端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从2012年开始,许多旅游企业便打着不同形式的高端旗号进入这片“蓝海”。像驴妈妈旅游网就利用国内领先的自助游资讯及预订平台强势推出“飞驴湾”,将视角深入到特制游的“蓝海”范畴,受众定位在中国的高消费人群,主打高端人文牌,并探寻与众不同的高端旅游发展之路。

据了解,携程鸿鹄逸游于2013年初就针对可投资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高端人群了全球10大高端旅行产品,平均售价接近9万,游客可搭乘头等舱的豪华空中套房环游世界16天。刘思敏表示,高端旅游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梦想,服务精雕细琢,其产品常被打上新、奇、特的标签。

但《中国高端旅游客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在目前推出的高端旅游产品中,国内产品的比例远远低于出境产品。周婷提出,国内高端旅游品牌的高速增长,不仅预示着高端旅游是国内旅游市场的“蓝海”,同时侧面提醒各个企业“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承认,国内现在都在炒这个概念,但落到实处的几乎没有。”我国“高端旅游”的理论到实践过程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探讨,避免陷入误区。

“‘高端旅游市场’是一个健全的旅游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中国旅游资源又居世界前列,在中国发展高端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我们的确应不失时机地发展高端旅游。但它不可能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刘思敏认为,我国发展高端旅游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只是还应当正确认识什么是高端旅游市场。不仅是现在,就是将来我国旅游业更加发展壮大了,高端旅游也不可能成为旅游市场的“方向”。 他强调,“高端旅游是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高端旅游永远不会取代大众休闲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体形式。

第4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旅游消费;有效旅游需求;高端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77-02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自2001年以来,人均GDP年均速度增长达到14.9%。根据一般规律,旅游消费对收入的弹性大于1,旅游消费应该相应地随之出现更大幅度增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01―2008年,旅游消费平均增长率仅为13.5%,落后于人均GDP增长速度。本文从收入分配制度的角度来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并分析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所决定的旅游消费特点。

一、 我国旅游消费增长落后于人均GDP增长的现实

人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产生旅游需求的重要条件。在旅游界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美元时,开始有国内旅游需求;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短程出境旅游需求;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产生中远程出境旅游需求。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预测中国旅游消费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通过分析1985年以来中国人均GDP和旅游消费数据,可以看出,人均GDP达到300美元的时间大约在1987年左右,由于早期旅游统计数据的缺失,这里无法对当时国内旅游需求的结构变化进行详细研究。人均GDP在2001达到1000美元,以2001年为界、1994―2008年为样本,研究国内旅游消费在2001年前后是否发生了结构变动。回归分析表明,在1994―2000年间,国内旅游消费对人均GDP的弹性为1.64,而2000―2008年期间为0.86,即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国内旅游消费增长跟不上人均GDP增长速度,没有出现国内旅游快速增长的现象。就出境旅游消费来看,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出境旅游消费年增长率也全面落后人均GDP增长率。1994―2000年期间出境旅游消费平均增长率20.38%,远高于人均GDP增长率;但2001―2008年期间出境旅游消费平均增长率13.84%,落后人均GDP增长率三个百分点。

上述分析表明,近些年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增长前景并不乐观,我国目前正经历着人均GDP的高增长和旅游消费的相对低增长。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由财富分配的不平等造成的。决定财富分配的是收入分配制度。考察当前收入分配制度,对于理解居民旅游消费中的一些现象和趋势有所帮助。

二、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我国在建国至改革开放前这个时期的主要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决定了按劳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分配方式。农民除国家允许的有限的家庭副业外,以工分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城镇职工收入来源则是工资和国家及单位提供的福利和隐性补贴。这种单一的按劳分配格局,在改革开放以后很快就被打破了。首先是城乡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他们的收人包含了劳动、经营和资本三种要素收人。在城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工资调整和改革,增加了职工的工资,也提高了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刺激了消费,使得整个80年代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大大刺激了经济发展[1]。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呈现出加速变化的势态。1997年,民营经济在从业人员和企业数量上都超过了国有和集体经济,按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不断提高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同年,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分配原则。提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表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框架已经初步确立。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决定了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主要掌握在国家、集体手里,社会的绝大部分群体不能参与生产要素分配,或参与程度很低。因此,经济的高增长结果是国家和集体取得的收入越来越高,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有限。据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计算[3],中国GDP年均增速为10%,土地和资产的价值也相应以10%的速度增长,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土地总价值79万亿元,相当于人均国有资产财富6万元,按照当前GDP增加速度,相当于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但这些国有资产的增值,对国内家庭的需求增长几乎没有影响,中国公民目前从国有资产增值和国有资产收入中分享到的成果十分有限。

此外,在劳动力和资本的收入分配方面,由于劳动力供给的相对“无限”性,企业依靠减员增效、降低工资成本来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大部分仅依靠劳动取得收入的人群,其收入水平增长有限,而资本所有者占有越来越多的生产收益。这导致“利润蚕食工资”的现象愈发严重,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据统计,全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在1992年为0.31,到2008年已上升到0.47,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的标准,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决定了当前居民收入的格局是:第一,由于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国公民不能从国有资产增值中分享到的成果,社会消费需求不足;第二,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过大,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第三,收入差距拉大产生高收入阶层,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这部分群体虽然比例小,但绝对数量不少。

三、收入分配制度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反映在旅游消费领域,带来的后果是:第一,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有效旅游需求不足。由于社会财富过分集中在高收入阶层,整个社会的旅游消费倾向就会下降,引起全社会的旅游消费需求不足,并直接导致旅游企业客源不足、低价竞争、利润率下降。第二,城乡旅游消费差距过大。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其旅游消费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第三,一部分高收入群体在旅游活动上的高消费催生了高端旅游消费市场。

1.有效旅游消费需求不足

在这里,笔者使用“有效旅游需求”来区别于现有统计口径下的旅游需求。我国统计中把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作为旅游需求的一部分,而事实上这部分旅游需求是生产性旅游需求,和居民收入无关,不能用这部分数据来衡量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如果把这部分数据算进来,我们将得到一个虚幻的数据:2008年中国旅游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10.4%,是仅次于食物和衣着的消费支出。

真正和居民收入相关的旅游需求,主要是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旅游需求,本文称之为“有效旅游需求”。有效旅游需求是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用于消遣娱乐性旅游消费的数额,这部分数据能真实反映居民旅游消费对内需的拉动程度。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8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2008年我国有效旅游消费需求,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得出,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需求中,以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仅占63%,农村仅占28%。从全国来看,2008年旅游总消费7 770亿元当中,剔除掉商务、公务、医疗、宗教等活动后,仅有53%即4 143亿元,这部分数据才是真正由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引起的旅游消费需求。2008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108 392亿元,有效旅游消费仅占3.8%。可见,现阶段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居民旅游消费拉动内需的幅度相当有限。

2.农民旅游消费需求不足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2008年,占我国人口54%的农民旅游消费2 220亿元,仅占当年旅游总消费的28.5%;占人口46%的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 550亿元,占旅游总消费的71.5%。如果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为目的的有效旅游需求来计算,农民旅游消费630亿元,占15%,城市居民3 512亿元,占85%。出境旅游消费没有详细的城乡统计,但可以估计农民出境旅游消费微乎其微。

3.高端旅游消费市场的兴起

收入差距的拉大和财富向少数人集中,促进了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高端旅游需求旺盛,因为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大,高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例虽小,但绝对数量不少,这部分群体在旅游活动上的高消费催生了高端旅游市场。关于高端旅游市场,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但一般认为相对的高消费是特征之一。

杜海忆(2007)总结了高端旅游的六大人群构成[4]:一是社会名流,包括知名的影视界人士、企业界知名领袖、社会活动领域的名人等;二是高级官员,大多是政、商、学界有一定职务和地位的负责人;三是白领中的SOHO群体;四是商务族中的富裕群体;五是工薪族中的知识群体;六是银发族中的高收入空巢家庭。这些群体,或是有知名度,或是有社会地位,或是有雄厚经济支撑。买单方式也各有不同,有公款消费,也有自掏腰包。但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旅游费用不菲,非普通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精确计算出高端旅游消费的规模比较有难度,但近年来不少旅游企业开始纷纷关注这一市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端旅游消费市场的高增长。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旅游消费的趋势主要是以高收入群体为代表的高端旅游消费增长迅速,而普通大众旅游需求相对不足,决定这一格局的主要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笔者认为,只有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旅游消费才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出现相应的高增长,旅游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发挥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武力,温锐.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分析 [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13(4):4-12.

[2] 沈卫平.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辨析 [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5):29-33.

第5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需求更加趋向多样化,游客对获取旅游信息的要求更高,旅游资源管理面临复杂化变化趋势,对旅游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国外对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国外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三种空间尺度的系统形式:第一种是以国家空间尺度信息系统,通过核心计算机数据库及其服务器的转换和连接,使各个终端进入系统数据库,以此整合、协调和运行全国范围内的旅游信息,如丹麦的国家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第二种是区域空间尺度的信息系统,该类系统主要面向区域性游客出行、酒店、门票预订和游线的信息和查询为目的,其数据库信息的更新快捷和针对性更加贴近游客,如奥地利罗尔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和瑞士阿彭策尔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该方式以用户电脑终端为基础,由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详细的信息数据库组成,单体用户终端通过专用软件与地区性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第三种是跨区协作旅游信息系统,该类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跨地区和国际之间的旅游信息沟通与共享,采用视频传输系统,通过视频传输技术连接信息系统数据库和用户,直接实现图像之间的传输,用户就可以获取旅游地景观图像,与旅游景区保持联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内容。以此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同时,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旅游资源和提高旅游系统效率的途径,同时也是成为强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国内相关研究远远迟于欧美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进行的。通过引进、借鉴、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第一,理论研究方面,着眼于面向管理者和旅游者的旅游信息系统查询、资源管理、游前体验目的,在GIS软件组件式和模块构成的集成、整合和多空间尺度的旅游信息多媒体表达方面,形成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信息科学为载体的学科体系;第二,旅游信息系统实践应用方面,在吸纳整合国内外组件式GIS软件公司MapX、SuperMap的技术性挂件的基础上,中科院遥感所、湖南地质遥感所、青海省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与青海师范大学、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环境灾害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陆陆续续建立了面向管理层的由地理信息基础库、旅游资源库、服务设施库、游客统计库、资料库组成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和面向游客的区域旅游信息系统(Tourist-orientedRegionalTourismInformationSystem,TORTIS),后期系统在模块构建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升,增加了数据输入模块、查询检索模块、路线选择模块、显示输出模块、系统界面模块等,提高了用户需求的满足和可操作性;第三,由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引发了对智慧旅游系统的关注和构建,在2011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邵琪伟局长在报告中提出了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建设。北京市、南京市、吉林省、四川省、大连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武夷山、镇江等两省八市成为首批试点地区。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又公布了第二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名单,增加了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南通市、武汉市、成都市、福州市、厦门市、烟台市、洛阳市等十个城市。九寨沟等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系统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在众多院士和区域学者的引领下,做了积极有效的尝试和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效率提升和综合效益。综上所述,国内外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针对游客实际需求和期望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系统研究的缺失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比较重视硬件投资而忽视了针对具体区域的软件信息技术的独立研发和整合应用,由此限制了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吸引力。迅速膨胀的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已经将宁夏等边远省份远远抛在后面,主要在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的表达和分析功能非常缺乏,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相当贫乏等,这对于对接国线旅游市场和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者需求方面已经存在较大短板,显然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旅游业发展要求和智慧旅游的发展潮流。因此,有必要以宁夏典型旅游景区为依托展开理论和实践研究。

2系统设计内容及技术构架

2.1系统设计内容

2.1.1理论基础对比研究与技术可行性分析结合宁夏典型旅游景区及资源的实地调查,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旅游平台)的构建是对传统的旅游行业的管理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了存在的行业短板,提出了行业解决方案,对旅游平台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进行探索与可行性论证。2.1.2基础旅游资源普查、分类与评价模型构建对宁夏各县市典型景区旅游资源及周边旅游支撑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评估模型的综合评价法和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三次指数平滑法建立旅游信息系统的评价及预测模型。经宏观分析、计算、提炼、研究,完成空间数据库设计和属性数据库设计及关联关系创建,并进行数据的优化分析和统计,实现对景区的评价和预测,将结果以图形、图表等直观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2.1.3空间数据库及属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关联构建空间数据主要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组成,各空间数据按其特征以图层的方式分层存储。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划分为一些最基本的地图图层,如省界、市界、区界、道路、水系等,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则由景区、景点、周边娱乐、购物、交通等组成。按照数据分类编码体系规范化分类编码,采用分层存储,并且赋予各层地理数据属性,每个图层包括整个地图的一个方面,图上所有要素均按点、线、面要素分层。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由旅游资源数据库和旅游服务设施数据库组成。主要包括景区、景点、娱乐、购物、宾馆、饭店、医院等的配套服务及设施的分布数据。本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工具里的分层技术,将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涉及到的景区景点及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分别组织到不同的图层,每一个属性图层里的内容都使用特定的图符表示并对应不同的数据源,即每一个图层都是空间地图与属性地图的相互配合的分层数据。属性数据库的数据通过两种图形对照法和预先建立属性表格法输入宁夏典型景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方面的主要属性,然后根据标示关键词和图形之间的链接,建立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的关联。

2.2系统构架

通过对宁夏旅游业现状的分析该平台以分单元的形式(即:管理系统单元、全景虚拟体验系统单元、客流统计系统单元和电子导游系统单元等四个单元)(见图1),将各单元功能有效的组合,通过管理系统单元统一各单元的数据标准和接口,以实现有效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建设目标。第一单元:管理系统单元主要分为内网和外网部分,内网以数据统计分析及各项报表功能为主,外网以信息、景点展示、旅游产品、纪念品等电子商务的功能为主,旨在智能便捷的为游客提服务,在使用GIS技术的同时,引入了景观评估模型。使得原本抽象的模型变得更加直观,方便了管理部门决策;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参考。第二单元:全景虚拟体验系统单元主要是景点展示、说明、虚拟体验为主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外网部分相结合,利用现今流行的全景拍摄技术与Web技术相结合,对景区的景点实现街景地图的效果,使用户如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并能更多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景区景点。第三单元:客流统计系统单元主要以客流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为主,通过客流统计与预警系统,可以做到人流预警,解决人员密集时段的预知,并为场所经营者提供准确的客流信息,及时发现重大的客流安全隐患,帮助场所管理人员在客流高峰时期采取适当的措施,正确引导客流,避免事故的发生。该单元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内网系统相结合。第四单元:电子导游系统单元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发适用于手机操作系统和专用数据终端的应用软件,即能自动通过语音导览终端机进行讲解;同时,同步显示讲解点图片信息,实现走到哪,对应讲解到哪。该单元与管理系统单元的内网相结合。

3系统设计与开发

3.1系统设计程序

根据宁夏旅游行业需求分析和实际应用分析,宁夏智能化旅游信息平台(以下简称旅游平台)通过四个单元的内容组成结构,基于B/S架构以WebGIS技术为支撑,借助Ajax异步交互及GIS空间分析功能等技术,使用JAVA、、C#.net、等开发语言和SQLServer数据库进行混合编程,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3.1.1景区评估规划建立评估模型,通过专家评测,游客评价,对景区的合理规划提供技术参考和建议意见,保证景区的最佳景观效果和管理模式,通过旅游区热度统计,区域吸引力评价,规划热门景区线路和主题线路。3.1.2旅游门户网站以电子地图、三维模拟和实景体验等形式,基于手机、PAD、浏览器多个终端,为游客提供信息浏览、查询、导航等人性化的服务,并对景区所在地的各项基础地理信息、旅游资源及周边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如以吃为主的饭馆、酒店、特色农家乐等,以住为主的宾馆、旅馆等,以行为主的旅游社团等,以及涉外机关、交通、邮电、银行、医疗等配套服务设施的相关信息、天气实时信息的查询等相关旅游服务的管理。3.1.3客流统计分析采用视频式客流统计,对客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通过采集到的流量数据,用跟踪层的方式,动态的显示在地图上,可做到每天24小时的流量动态显示,这种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能准确地统计通道口出入人数和提供人群流动方向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1.4移动智能导览基于手机终端APP,在景区内建立布局合理的wifi热点,游客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安装手机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景区导游和位置服务;同时,可接入景区的人流统计疏导系统,为游客提供导游、查询和实时客流疏导提醒等服务。

3.2关键技术突破

3.2.1景区评估和游客评价模型的建立通过引入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评估模型和基于景区地图应用服务的游客评价系统,实现景区管理部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保护,更具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3.2.2客流采集分析采用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将统计的人数和人群流动方向等信息,与电子地图的跟踪层方式相结合,实现动态实时的流量数据。3.2.3无线定位算法基于WiFi射频信号强度的权重值选择的定位算法。该算法是基于WiFi射频指纹的空间定位法,移动终端通过获得WiFi有效范围内的射频指纹特征,为每个扫描到的WiFi射频指纹设定了选择区间,指纹库中落在此区间的所有位置点设平均权值,最后选取权重值最大的WiFi射频信号为待定位点,如有相同权重值的WiFi射频信号,则比较信号强度距离取最小值,通过这种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WiFi射频指纹信号随机抖动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定位算法运行于服务端,客户端为配备WiFi模块的Android手机。借助该定位系统,解决了当卫星信号受到各种障碍物遮挡或干扰时,无法定位或误差较大的问题。

3.3主要模块与特色功能

3.3.1主要模块地图操作:平移、拉框放大、拉框缩小、全副显示、距离量算、面积量算、清除高亮、鹰眼图、比例尺、指北针等辅助操作工具。空间查询:提供中心点查询、多边形查询、拉框查询等空间查询操作。属性查询:用户以感兴趣的分类别(历史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其他)景点为中心,可进行属性查询和简单空间查询。路径分析:通过一个站点列表,将在地图上拾取的若干路径站点包含进来,对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增删、调序之后,进行路径分析。景观评估:相关专家通过登录景观评估平台,根据评估模型进行判断评分。平台通过统计分析算法将评分结果自动生成图表和地图。管理员可以登录平台进行评分模型的权重进行增加、删除或修改。地图自助服务:游客可以在景区地图上自助标注、发表意见、并查看,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可回复和删除游客自助的标签和发表的意见。游客评价:游客在前台根据管理员设置的评价说明选项进行评价。管理员后台登录编辑评价选项。流量变化查看:打开流量查看,出现流量图例页面,选择时间,通过点击控制轴上两边的箭头来査看24小时内的流量变化情况,并且在控制轴的右侧会显示当前査看的时间点。出租计价:选择起始点和终止点下拉列表框中的选择项,进行简单的出租线路总长度和费用的计算。移动导览:将手机APP应用安装在手机终端上,根据景点位置信息找到地图上的景点,并标记出来,当靠近该景点或点击景点,便可以转到景点的介绍界面,可看到景点的图片、文字说明,同时还有语音讲解。在游览的同时,还可见自己的见闻分享到微信中,并有方便的景区周边资源的查找功能和语言设置。3.3.2特色功能第一,使用目前流行的JAVA与.NET混合编程的技术,界面设计新颖独特,集视频、动画、交互和街景于一体,操作使用便捷,接口灵活,具有多平台兼容等优势。第二,系统借鉴经典三层架构结合WCF进行开发,代码结构合理,易于维护。第三,路径分析更具人性化,用户既可点选地图任意点进行多点路径分析,又可将地物查询果加入分析列表进行分析,同时可对列表中的站点进行位置调整、删除等操作。第四,基于模型的机器视觉技术,对行人进行精确定位、跟踪,统计准确率达95%以上。第五,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是对GPS的有力补充。在移动智能导览系统中,集成了基于权值选择的无线信号强度获取目标位置信息的位置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GPS信号由于干扰或漂移引起的定位误差,提高了游客位置信息的精确度。

4讨论与不足

第6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

收稿日期:20120320

作者简介:毛陈诚(1988—),男,湖北仙桃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26303

1引言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逐渐发展为信息社会,在世界大部分范围内,各种移动智能终端正在成为个人与社会链接的新型信息接入端口,而数量庞大的移动智能终端为终端应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1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分析

过去的几年内,苹果公司凭借iphone手机系列和ipad平板电脑系列,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巨浪,根据2012年1月12日美国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分析师吉恩·穆斯特(Gene Munster)的报告,2012年第一季度,由于iphone4s的强劲需求,iphone的销量将达到3 000万部,而其累积销量早已破亿。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情报数据库与资讯门户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 的2011年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3G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智能手机需求增长势头凶猛(图1)。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累计出货总量突破4.5亿美元大关,达到9 960万部,同比上年的5 540万部增加79.8%。艾媒咨询预测,2012年、2013年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的出货量将达到7 800万部和9 250万部,2012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50%[1]。

2012年2月15日,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宣布ipad累计发售总量已达到5 500万部。2011年第4季度,iPad销量增长11%,达到1 543万部,而其他平板电脑销量则是1 136万部。

1.2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市场需求旺盛

硬件的殖民式扩张背后是消费者对于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强势需求。根据移动分析公司Flurry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图2),截至2011年年底,苹果App Store、谷歌Android Market的全球累计应用下载量均突破了100亿次,圣诞节当天的应用下载量就达到2.5亿次。苹果App Store在2012年3月5日,下载量数字达到了250亿次,而2011年年底的下载量还是100亿次,短短的3个月时间超过前4年总量的1.5倍。谷歌Android Market同样创下新纪录,累计应用下载量在2011年12月份突破了100亿次,是同年5月份时30亿次的3倍以上。随着新秀WindowsPhone7操作系统的市场进入和老牌塞班系统的补救式改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市场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产品品质也会不断创新增强。

图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和增长率

图2苹果App Store下载量走势

2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1文化旅游产业的1+6模式

在“十二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先导型的朝阳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强、产业链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1.03亿人次,较2009年19.02亿人次、2008年17.12亿人次,逐年递增近11%,表现为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同时出境游市场发展势头明显,而入境游市场亦彰显活力[2]。目前国内比较热门的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有民族文化旅游业、红色文化旅游业、影视旅游业、民俗文化旅游业、宗教文化旅游业、茶文化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旅游业等。简单地说,许多地方开展文化旅游首先以一个文化主题为目标,然后围绕“食,住,行,游,购,娱”6大元素做大做强。以北京为例,在2010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旅游局打出“游不尽的北京城,品不够的京味年”的宣传口号,围绕“食,住,行,游,购,娱”6个环节,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组织开展了有京味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出千人年饭大团聚、千套客房大派送、千场大戏演京城、千万网民大抽奖等[3]。

从全国范围来看,文化旅游发展在消费结构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食,住,行,游,购,娱”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比例不当,国内旅游常见到吃饭难、住宿难、乘车难等问题。还有很多旅游景区存在扎堆现象,游客比肩继踵,难有雅兴,另一些地方则空无一人,缺乏实时旅游信息“广播”的渠道。旅游产品的低质同质化是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中极其突出的问题,东西南北不同的旅游景区卖的特色产品却一个样的现象并不少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目前国内旅游投资高速增长,许多地方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存在资源整合不足、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注入创新动力。

2.2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7大功能模块

苹果公司目前根据应用的功能和需求等因素,将其应用程序分为报刊杂志、财务、参考、导航、工具、健康、教育、旅行、商业、社交、摄影、生活、体育、天气、图书、效率、新闻、音乐、游戏、娱乐等20个门类。谷歌Android Market因其系统的开源性而子商店繁多,应用程序分类更是五花八门。其实根据应用是否需要网络支持可以分为本地服务应用和网络服务应用这2大类。本地服务类应用可分3小类,即书籍、工具和本地游戏,而网络服务类应用大致有以下6种类型。

(1)缩略版网站,如凤凰网、新浪网等,一般会列出更新后的当日头条消息、图片信息等,起到网站推广和服务的作用。

(2)移动版的电商网站,如淘宝、当当,以及团购类网站等,一般提供了打折促销、特卖热卖的商品信息,支持移动在线订购、咨询等。

(3)移动社交类应用,如QQ、人人、微信、微博、facebook等,这类应用极具发展空间,一般具备分享信息、即时通讯、LBS位置服务等重要功能,是极为重要的移动网络数字化社交手段,其自身发展创新的速度快,对其他行业的辐射性强。

(4)手机物联网,如我查查、淘宝等,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识别条形码、二维码,获得商品详细的信息,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5)游戏,如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等,一旦抢占大量用户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可以开拓出周边产品市场,是现代网络科技企业的新的商业营销策略。如芬兰的Rovio,凭借“愤怒的小鸟”积累了约7 500万的全球粉丝,之后得到了总计4 200万美元的风险融资,而Rovio则认为自己的游戏拥有10亿美元的潜在市场价值。这款游戏不仅可以依靠自身的应用软件价值来创造利润,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一种“品牌”甚至是一种“文化”,它在影视业、玩具业、文具业、漫画产业等各个产业都有相关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成功应用的渗透性和辐射性。

(6)其他,如音乐、天气等,需要实时下载信息数据。综上所述,针对企业客户群和消费者用户群,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主要包括广告、订购、咨询、通讯、分享、LBS以及游戏在内的7种不同功能模块。

2.37×7式全链融合

把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7种不同功能模块与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的1+6模式整合起来(图3),使旅游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创造新服务和新体验的一个切入点。

图37×7式全链融合

从文化旅游的广告宣传来谈,以“愤怒的小鸟RIO”为例,2011年3月22日RIO版愤怒的小鸟在App Store正式发行,早于电影《里约大冒险》的上映时间,玩家可以通过游戏内置的链接观看电影的预告片,10天里该游戏的下载量突破千万次,许多玩家都表示在影片上映后会去观看。《里约大冒险》在全球72个国家放映一周后,创造了惊人的票房,达到5 5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让观众感受到巴西激情的桑巴、神秘的南美风光,领略了巴西的文化,从而掀起了一股巴西里约旅游狂潮,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中国到巴西的旅游人数,比前一年翻了一倍以上。很明显,一款好玩的游戏加一部好看的电影的广告组合拳打得非常漂亮,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从文化旅游的饮食、行程和住宿角度来讲,完全可以设计出集合饭店、交通和酒店信息,具备预订、分享、搜索和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旅行服务平台,为旅行者提供快捷的方便的服务。在应用的推广方面可以适当提供折扣、返券等有吸引力的促销手段。可以学习团购类应用,采用手机二维码等新颖方式。在App Store中有一款名为“嘟嘟快捷租车”的应用,目的是提供“会员对会员”的租车服务,其会员可以通过LBS技术随时搜索附近的车辆,并通过手机完成寻车、开锁等步骤。为自驾游和自助游爱好者量身打造适合的应用,也可以是文化旅游服务的亮点 。

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必不可少,如今中国许多旅游景点的产品毫无新意,同质化水平较高,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不应局限于传统实物,可以结合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设计出数字化的信息产品,满足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比如,上海世博会期间,旅游产品是比较热卖的,但也只是文化T恤、钢笔、纪念章、水晶等。其实世博会作为展示世界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展览会,其旅游产品完全可以数字化、信息化。吉祥物可以是数字化的,中国馆也可以是数字化的,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设计者们探索。

2012年5月绿色科技第5期3结语

2006年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提出要“加强数字和网络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丰富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方式”[4]。2009年7月,作为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2010年、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后,各大金融机构均从加大信贷投放、鼓励金融创新、拓展融资渠道、深化多方合作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引导加强对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旅游文化服务业、会展业、动漫业、艺术设计和艺术经营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重点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这标志着国家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2011年初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此外,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无疑也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在今年2012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移动总经理简勤也提出“以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建议,那么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细化落地,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十年。

参考文献:

[1]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 .2011年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广州:艾媒咨询,2011.

[2] 叶郎.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7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亚龙湾度假区旅游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现状

亚龙湾度假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距离三亚市中心约28公里,被誉为“天下第一湾”。总规划面积约18.6平方公里,共分两期开发:一期规划面积约10.34平方公里;二期开发自2008年启动以来,至今仍处于建设当中。

鉴于亚龙湾度假区旅游业发展的良好业绩,本文接下来将从品牌策略、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三个方面对亚龙湾度假区旅游业发展进行具体分析。

(一)品牌策略

亚龙湾度假区自1996年全国第一家五星级凯莱酒店开业以来一直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深受广大游客的好评。针对高品质旅游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亚龙湾度假区以建设国际知名的五星级酒店集群策略为指导,赢得了市场和客户。2008年,亚龙湾度假区内相继建成17家四、五星级酒店,为中高端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竞争。高星级酒店集群的优势使亚龙湾度假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始终保持中国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的领先地位。

(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亚龙湾度假区依靠高端酒店群的a业集群优势在中高端休闲度假市场取得良好业绩后,为了降低进入门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亚龙湾度假区观光游览,推出了众多的一日游观光旅游产品。依托山林与滨海相结合的自然资源和独特风光,亚龙湾度假区内修建了亚龙湾中心广场、玫瑰谷、百花谷商业街以及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爱立方滨海乐园等。同时,亚龙湾度假区为了提高游客的二次消费水平,不断地开发组合度假旅游产品,如近海娱乐活动产品、蜜月婚庆、高尔夫度假旅游产品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5年,亚龙湾度假区全年共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约5%,税收贡献超过10亿元。仅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景区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就超过150万人。

(三)营销策略

从亚龙湾度假区的发展历程来看,节庆赛事的牵引推动作用十分明显。1996年,亚龙湾中心广场举办了“中国休闲旅游年开幕式”,吹响了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号角。2009年在亚龙湾度假区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及国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亚龙湾度假区的国际知名度。除此之外,一系列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节庆赛事相继在亚龙湾度假区举办,如第四届世界岛屿观光论坛(2000年)、第二届全球化论坛(2001年)、APEC高官会议筹备会(2001年)、两届三亚传统国际铁人三项赛(2002年、2003年)、三届世界小姐大赛(2004年、2006年、2007年)、世界先生总决赛(2007年)、欧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TCL高尔夫精英赛”( 2006年、2007年)、BAT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总结赛(2000年、2001年)、亚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三亚公开赛(2003年、2004年)、欧洲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2010年、2011年)等。亚龙湾度假区的大型活动赛事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住宿,借助于口碑宣传和传递效应,慕名前往亚龙湾度假区观光度假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

二、亚龙湾度假区旅游业发展展望

经过25年的旅游开发,亚龙湾度假区已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国内外游客心目中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一线海景高端独栋别墅及高星级酒店群、二线区域为度假游客设计的酒店式公寓和民宿式出租公寓覆盖了低、中、高三个层次,为过往的旅游提供了更多的住宿选择。从收集到的资料上看,当前亚龙湾度假区旅游业升级转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设国内外首脑休闲外交基地

当前,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打造国内外首脑休闲外交基地为目标,建设亚龙湾度假区二期工程。二期工程自2008年启动项目,开发范围约4000亩,可建设用地约2700亩,规划建设国内外首脑休闲外交基地。休闲外交基地主要分为五大功能区域:一是健康养生度假区;二是玫瑰庄园体验区;三是首脑会晤核心区;四是黎族风情小镇;五是山地高尔夫区。二期建设着眼于滨海与山谷的融合,将一期成熟酒店群、会展中心、红树林湿地和滨海通道作为二期开发的功能配套和补充,进而实现二期建设和一期建设的有效互动。

(二)建设国际会议中心

亚龙湾国际会议中心于2016年开业,耗资6个亿,总容量约12000人。建筑主体主要包括展厅、大堂、餐厅和独立的贵宾楼。目前亚龙湾度假区相关的会展公司和会议运营公司正在积极与三亚市政府接洽筹备,完善和扩展亚龙湾度假区高端会议会展功能,争取更多的高端媒体会等在亚龙湾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三)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8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客源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127.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4-0075-04

引言

四川省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四川民族地区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这是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选择。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三州地区。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其资源开发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驱动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深入分析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四川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现状

四川民族地区拥有众多品位高、吸引力强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部级风景名胜旅游区5个,部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部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3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17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历史悠久的藏羌文化、彝族文化、康巴文化、摩梭母系文化。实践证明,民族地区是四川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2007年,四川民族地区接待游客达到2559.52万人次,增长46.8%;实现旅游总收入140.53亿元,增长24.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亿美元。2008年川西民族地区受创明显,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九环线传统国际和国内高端旅游市场受到严重影响。2009年川西民族地区客源市场开始逐步恢复。

二、甘孜州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工作于2010年7月9日开始,2010年8月30日结束。本次调查采用现场调查与网络调查两种方式进行。其中,现场调查主要针对贡嘎山、海螺沟、德格印经院等甘孜州重点景区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同时辅以游客访谈;网络调查采用电子邮件、QQ等网络通讯工具发放电子问卷,对未来1年内有前往四川甘孜州出游意愿的成都、重庆、兰州、银川、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市居民进行调查,以丰富或修正本次游客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内容包括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人口统计变量、游客旅游市场认知度、游客需求动机、游客出游方式、游客消费特征等几个方面。

(一)游客市场认知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国内游客对甘孜州旅游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其中,游客对甘孜州最知名旅游品牌的排名依次为:“香格里拉之魂亚丁”、“《康定情歌》故乡”、“贡嘎山海螺沟”、“古碉藏寨美人谷”、“康巴文化宝库德格巴宫(印经院)”;这表明:(1)经过多年的旅游市场开发,甘孜州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生态环境逐步被旅游市场有效地认识。(2)依托于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对“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的评选活动以及甘孜州的旅游营销活动开展,促使甘孜州旅游品牌取得市场的较高认同。(3)甘孜州境内同样具有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优势的“格萨尔故里”、“茶马古道中心”、“西部太阳谷得荣”、“木雅文化之乡”旅游品牌,其市场认知度较低,应成为今后其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品牌打造的重点。

(二)游客旅游需求分析

甘孜州旅游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在旅游出游方式、旅游偏好、出游目的、服务需求存相当大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三)游客出游方式选择分析

调查表明,甘孜州游客的出游方式主要有:团队出游、自驾车出游和散客出游三种。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家庭亲友或俱乐部为出游形式的自驾游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旅游出游方式。尤其是伴随着四川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程的加快,川西旅游线、攀西旅游线、川南旅游线不断成熟,这不仅拉动了四川省内及渝、陕、甘、黔、滇等传统自驾游线路,而且逐步开始吸引京、沪、黑、浙、粤、蒙等远距离自驾车游客。甘孜州作为川西旅游线路代表,成为自驾游热点线路。因此,自驾车旅游市场是甘孜州旅游营销中必须重点开发的市场。

(四)游客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四川省旅游局统计数据:①从国内旅游市场来看,四川本省居民是四川国内旅游的最大市场,占国内客源的45.5%;广东、北京、上海等沿海市场是第二大市场,占来川游客总量的19.2%;周边重庆、陕西、云南三省市是第三大市场,占12.7%。依省(市)划分,除四川本省外,前五位客源地分别是重庆(5.9%)、广东(5.6%)、北京(4.2%)、陕西(3.6%)和云南(3.2%)。②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游客数量占第一位的是日韩游客(47.2%),接近整个游客市场份额的一半;其次是欧美(39.2%)以及东南亚国家,例如新加坡(6%)。因此,现阶段结合甘孜州旅游市场实际情况,甘孜州国内旅游市场定位应以周边省份(陕西、甘肃、云南等)、沿海发达地区(北京、广东、上海)和国内旅游活跃地区(川、渝)为主体;国际旅游市场拓展应以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为海外旅游市场核心。

三、甘孜州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分析

(一)旅游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从旅游区位上来看,甘孜州旅游区位优势显著。甘孜州既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又是川青藏“格萨尔文化走廊”旅游区、川藏“茶马古道”旅游区的中心,称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康巴文化旅游区”。

从交通区位上来看,未来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甘孜州自驾车旅游创造良好条件。甘孜州东部位于四川省三大旅游环线――川西旅游环线;西部与昌都“茶马古道”旅游线相连;南部与云南香格里拉以及三江并流旅游线路相接;北部与青海“格萨尔走廊”旅游线路相通。未来,在四川省“七大出川通道”、“五大经济环线”新型交通格局发展带动下,按照甘孜州“构建两横三纵主骨架、打开通道、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思路,甘孜州的外联交通将获得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打通区域间网络化关键通道,势必为其自驾车旅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吸引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实现甘孜州旅游业的全面兴旺。

(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良好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旅游合

作发展已成必然选择。甘孜州作为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代表,已经充分融入了川、滇、藏以及青海交界地所构成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推动下,四川与云南、、青海等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不断加深,为甘孜州游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有力地整合了区域内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优质的背景条件。

(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甘孜州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大类,30个亚类,61个基本类型,可谓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甘孜州旅游资源具体包括:(1)香格里拉自然原生态。(2)贡嘎雪山冰川温泉群。(3)情歌文化与民族风情。(4)康巴中心与宗教历史。(5)立体气候与生物景观。

(四)旅游市场机遇好潜力大

甘孜州旅游市场发展机遇良好、市场潜力巨大。(1)四川省“旅游强省”战略拉动力:四川省提出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旅游强省”战略。为此,四川省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四川“旅游强省”的新战略为甘孜州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灾后旅游重建的历史机遇。世界旅游组织(WTO)、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世界组织高度关注“5.12”灾后四川旅游业发展,为甘孜州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空间。此外,甘孜州也积极寻求灾后旅游发展;例如,海螺沟风景区管理局与都文旅集团签署了《关于强化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合作的协议》,以推动震后旅游市场恢复。甘孜州旅游市场在遭遇地震重创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世界高度关注下的甘孜州旅游恢复与重建重大契机。

四、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

(一)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目标

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将甘孜州建成世界知名的世界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著名的原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为实现这一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战略目标,必须按以下分期目标进行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

1 近期(2010-2015年)围绕甘孜州旅游线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围绕旅游集散地,建设旅游中心城镇;围绕特色民居,打造藏区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加强能源、通讯环保、广播电视建设,提供旅游发展配套支撑服务体系。加快旅游精品建设,打造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核心品牌。例如,以海螺沟一康定为核心,加快建设“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以稻城亚丁为核心,加快康南旅游区建设;以德格为核心,加快康北旅游区建设。按照国际精品景区的要求新建一批国家4A、5A景区,实现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专项特种旅游并行转变,最终建成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

2 中期(2016-2020年)依托四川省“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思路,充分融入四川省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网络,增强区域交通辐射能力,初步将甘孜州建成中国知名的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加强与云南、“大香格里拉”合作建设,打造香格里拉国际营销平台,大力营销建成大香格里拉发展格局中独具特色的,以中国甘孜州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完成“香格里拉旅游带”与“康巴文化旅游带”精品建设;最终,将甘孜州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线”产品核心组成、西部最大自驾车旅游示范营地乃至中国著名生态休闲度假地。

3 远期(2021--2025)实现“世界知名的自然原生态及康巴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树立甘孜州的中国知名原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将甘孜州建成中国西部自驾车旅游精品旅游区、中国西部旅游经济强州。拓展国内国际远程市场,提高甘孜州旅游产品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日韩、东南亚、欧美等中远程高端生态体验旅游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使之成为四川省乃至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之一;深度开发欧美、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际中高端特色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二)旅游市场定位开发战略

从近期来看,甘孜州旅游市场可进行如下定位:

1 以川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欧美客源市场为核心,以香格里拉和康巴藏区为旅游目的地的国际观光体验旅游市场。

甘孜州旅游区呈圈带状发展格局,其南部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北部是康巴文化发祥地,二者均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由于甘孜州从旅游空间区位看正好是上述两大著名旅游地的交合地带,生态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绝佳互补、有机联动,因此近期以川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欧美为核心的国内外中高端观光体验旅游市场将构成本区域旅游市场的主体之一。

2 以川渝及周边省(地区)为主体,以贡嘎山、康定情歌文化区为旅游目的地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市场。

贡嘎山、海螺沟、康定情歌文化区等重要旅游区凭借其旅游交通区位优势,依托其原生性生态自然景观与多元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能够在近期快速、有效地吸引大量客源市场。因此,近中期在继续扩大传统川渝市场的同时,重点开拓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西安、云南等国内市场,扩大外省游客比重;深度开发雅安、绵阳、乐山、德阳、宜宾等省内二级城市市场,挖掘省内客源潜力。

3 以川渝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为主的自驾车旅游客源市场;以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和良好的可进入性,旅游区开发川渝和云南、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为主的中远程自驾车旅游市场。此外,依据甘孜州旅游资源特征,可打造不同类型山地户外生态活动基地,开发科考、摄影、探险、徒步、穿越、户外等为主的特种旅游市场。

从中远期来看,伴随甘孜州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进程,甘孜州将吸引来自于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端生态体验旅游客源;在巩固欧美国际市场的同时,中远期应重点开发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海外客源市场。

(三)区域旅游深度合作发展战略

加快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建设。通过国内跨区域联合,对区域内实现无障碍资源与客源互流,对区域外实现与云南、、青海、甘肃等周边省份区域联动,形成区域规模优势。例如,按照行程时间结构设计2~3日、4~5日、6~7日产品线路。近期按照空间联动结构设计中程联动产品;远期设计向云贵川渝方向、陕甘宁方向、新疆方向、方向运行的远程联动产品。这不仅形成区域优势互补,还可借助“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宣传营销,进一步提升四川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四川在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巩固旅游客源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未来影响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领域。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其意义在于既有利于促进甘孜州以及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市场发展,又能为中国西部乃至世界树立一个区域旅游开发与合作的典范。

五、结语与展望

依据《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预计到2012年,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民族地区以及其他民族地区有望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42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接待旅游者达到433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最终,实现加快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1CMZ044)项目编号;2010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旅游社会冲突的调控机制与四川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CIOC003);2011年度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1SZYQN23)。

第9篇:高端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寄托哀思的日子,也是踏青、赏花、郊游的好时节。今年的端午节近郊游、端午花市步行街购物成为许多本地市民的首选。据县内重点景区(点)统计和测算,6月14日至16日端午节期间,全县接待游客1.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8万元,同比分别减少20.2%和14.9%。六个主要景区接待游客0.83万人,同比减少33%。综合分析主要是保腾公路施工和3天假期阴雨不断,机场航班不能正常起降造成入腾游客滞留或不能按时抵达,但本地群众走出家门前往城郊农家乐休闲度假却异常火热。假日旅游运行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旅游市场秩序总体良好。节前县假日旅游协调机构组织相关旅游企业开展了综合保障服务提升,设立了“咨询投诉点”,进一步保障旅游秩序和质量。六个主要景区和旅游购物场所秩序井然,3天节日未发生一起旅游投诉,旅游区(点)的游览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从各旅行社反馈的情况来看,到的游客选择旅游产品的空间和余地较大,端午花市、体验温泉、购物丰富了旅游内容,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旅游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后使旅游和购买力大大提升,利用旅游业的号召力,各商业企业抓住旅游黄金周假期大力进行营销和策划,成为今年端午花市中出现的新现象。旅游、商业和各类公共服务业都争相打出品牌,让利、优惠、赠送奖品等促销手段仍具有较大吸引力,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家电、服装、手机、工艺品、家具等商品热销仍是今年端午花市的一大亮点。翡翠城、翡翠古镇商业步行街、盈江东路商业步行街人头攒动,生意盈门。可以说假日经济链条有力地拉动了内需,繁荣了地方经济,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服务业中“龙头”产业的形象,在全县各行业更加鲜明地树立起来。

四是安全情况良好。面对连天阴雨,县假日办把抓好旅游安全放在第一位,普遍加强了安全督导和现场检查。假日办和各旅游企业,按照旅游安全工作的要求,细化了旅游接待各个环节上的安全保障和督查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安全运行。气象局与各景区和主要安全责任人实施实时降水预报,协助景区做好地质灾害监测。由于方案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旅游景区(点)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圆满完成了假日旅游接待任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