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精选(九篇)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

第1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农业经济;绿色;市场

0 引言

不久前,央视《致富经》里的一栏节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湖南省农民刘凤秋用5000地养10只鸡做实验,通过给鸡进行天然绿色养殖,对鸡完全放养,培养出一批肉质紧凑、肉感鲜美的鸡,并且将该种方法养殖策略的鸡定价为168元/斤,在惠州、广州等地繁华地段设专卖店出售,生意居然也不错[1]。这则栏目引起很多人关注,一只鸡以这样的定价,要卖到400元左右,这无疑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由此引起人们对绿色高端农业市场的关注。

1 传统农业的营销思想和定位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民“靠天吃饭”、“以土为本”的思想也由来已久,在某些地区的人群中甚至根深蒂固。因而会出现报道中的扎堆种植同一种作物或水果的现象,导致在当地产品供大于求,结果出售价格甚至抵不过成本,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传统农业的落后和影响力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1 思想观念上依然固守小农经济模式,缺乏现代营销观念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不仅经济落后,思想观念小农经济思想依然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在新农村建设中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打算;二是生产项目的多样,如既种粮食,又种经济作物,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基本上靠自给自足,使他们较少与别的生产者发生交换关系,产生出“万事不求人”的思想;三是一部分农民形成了“以土为本”过分依附土地的思想;四是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得温饱便不思进取,缺乏改变现状的冲动和欲望。

1.2 知识的欠缺导致眼光的狭窄,农民整体素质函待提高

与城市高度发达的信息和知识获得的便利性相比,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表现在校舍、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差,资源的逐利性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在教育的各项资源上的差异越来越大。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产品总是在城市广泛传播后到了中后期才进入农村市场。这样也造成了城乡获取市场机会的不同。

1.3 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化肥、饲料等的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农民在种植业、养殖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加之农业耕作期限较长,中间要不断投入人力劳作,所以农业成本费用近年来不断得以攀升。但是国家源于社会稳定的需要,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终端价格又要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想要大幅增加农产品的终端价格以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这一策略不可行。加之供求关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副业产品(如瓜果、蔬菜等种植)会出现某段时间集中上市,销路不畅,产品销售价格不理想,甚至保不住成本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价格的不稳定因素都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 绿色高端农业市场呈现出勃勃商机

随着新观念在农村的涌现,高端农业市场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无公害产品、绿色养殖、生态种植、循环模式、网络营销等等新形式已开始悄悄步入农民生活,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识。这表现在:

2.1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导致对农业绿色产品的需求量加大,因而能够承认绿色产品成本加大的事实,并且从差异化的价格中获得满足感。

2.2 农业礼品市场的开拓。“高档农产品”+“精美礼品”这两者概念的融合,开辟了高端农产品销售的新局面。

2.3 随着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新一代受教育的农村青年更加注意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而互联网为信息收集提供了便利条件。

2.4 农业产业链条的延展,使上游的农产品供应者开始考虑根据下游需要,进行定制性产品生产和服务,甚至将农业与其他产业进行交叉,如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产生的旅游生态农业等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寻求特色生存和经营方式。

3 发展绿色高端农业市场的策略和措施

高端农业是农业价值链的顶层,既是时尚精品农业,也是绿色高效农业。农业高端市场在国外的出现就更早一些。近年来我国东南部地区对高端农业市场出现的商机就率先予以重视,如江苏省就率先投资加紧建设农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形成现代化高端农业生产区,进行了农业高端市场的大胆尝试,并由于农业高端市场的价格吸引,使农民尝到了甜头。那么,发展绿色高端农业市场应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呢?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农户自主进行高端农业产业化能力较差,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下高端农业的企业化经营才能顺利展开。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分析,政府在企业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 搭建桥梁 政府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市场需求状况,确定该区域农业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在公司和农户之间搭建桥梁,为高端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创造条件。

转贴于

3.1.2 财政支持 政府应通过财政信贷、直接投入等方式,加大在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保证企业化经营所须的资金投入,为产业化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1.3 各地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做好预测和分析,帮助当地农民分析市场需求。各地农业的资源条件不尽相同,发展的农业种植、养殖品种不尽相同,所以要深入研究本地特色,带领当地农民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高端市场。

3.2 积极研究市场需求,不仅创造市场需求同时创造出品牌效应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不仅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理念也差异化,所以要善于发现需求的变化,捕捉稍瞬即逝的商机。

同时,要提升高端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高端品牌不仅有助于农产品销售量的提高,更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3.2.1 甄选特色农产品品种,充分挖掘其资源优势,以已注册商标为前提,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进程;

3.2.2 强化农业科技支持,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工作。如:HACCP GMP等绿色认证体系;

3.2.3 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农产品龙头企业;

3.2.4 加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3.3 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培养人们的消费理念 现代零售渠道,如卖场、超市、便利店等,由于门槛较高,进场费、促销费甚至拖欠款,对许多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有效的促销渠道。

事实上在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销售高档农产品的专业零售终端,如乐活城、禾心有机等,通过他们分销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因为主要的高端人群也集中在这些地区。

根据产品线的结构,或者和区域内的其他农场品企业联合起来,自建终端,开设专营连锁店,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这样可以借助专卖店网络销售特色的农产品等。

而对一些高端的农产品,我们不妨选择酒店、商务会所、俱乐部、机场、饭店、美容院登高段场所进行深度推广。

3.4 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之路 规模化经营是高端农业模式的基础。规模化经营是在种养、加工、包装、储存、运输、营销等环节上达到相当的规模,节约生产成本,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不仅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也有利于高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高端技术人才的聚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5 加强技术培训 开办农民技校,让农民走进培训班,由农业技师、营销人员讲述相关知识,比如高档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技术、市场分析及预测的方法等,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和使用手段,以便掌握市场行情,有的放矢的进行加工和生产。

3.6 加大产业链条的连接,使生产、销售环节畅通,开展个性化生产和定制项目 改变长期以来农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让农民走出来,了解下一环节的运作过程,有利于开发农民思维,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将供需环节有效衔接,就可以从产业链条上为高端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良机。

必须指出,所有行动的改变都源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解放农民思想,从小农意识中走出来,这可能才是关键。所以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4 结语

绿色农业高端市场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次思想解放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高端农业市场必定蕴育无穷的商机。通过政府的引导、市场供求杠杆的推动、农民营销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一市场将会呈现出的巨大商机和潜力。

[1]刘凤秋.5000亩地养10只鸡的财富真相,农村创业致富商机网[EB/OL]2010/7/12.

童香娟.“一村一品”:开创富民强村之路[J].西安:西部大开发,2009.5.

杜景灿,张宗玟,周北文.对非“以土为本”移民安置模式的一些认识[N].中国经济时报,2008-8-11.

第2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适应农业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推进我镇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建设水平,结合我镇实际,就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制定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设施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一)发展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设施农业通过各类大棚、温室等现代农业装备的综合利用,使传统农业摆脱自然气候的束缚,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要求控制最佳生长环境,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点,能够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生态化、产业化,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二)发展设施农业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设施农业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上市、全年上市,满足了多元化、多层次消费的要求。同时,设施农业以集约化生产方式,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推进资源优势向质量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的现实选择。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装备,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提升了农业竞争力。目前,我镇设施栽培面积600余亩,在全市处于落后状态,但收入十分可观,冬暖棚亩均收入2-3万元,大拱棚亩均收入达到1-2万元。实践证明,设施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效益较高的产业,也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四)发展设施农业是打造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内在要求。面向高端消费市场、发掘资源特色优势、生产优质绿色产品,凸现品牌独特魅力是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发展的主要内涵。设施农业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和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是打造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立足镇农业生产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有效载体,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以冬暖式大棚建设为重点,大中小拱棚相结合,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落实农业基础,培育地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发挥政府的引导指导作用,集成政策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做好财政扶持、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科技指导等系列化服务,为设施农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要积极发动农民、依靠农民,使农民成为发展设施农业的主体。

2、坚持集中布局、突出重点。本着集中布局,连片发展,多点推进的原则,全镇各村都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土壤、交通、水电供应、是否便于管理等条件,确定出适合本村设施农业发展的适宜地块,出台政策、深入工作,帮助农户做好发展户与不发展户之间的土地置换与流通,积极促进本村设施农业集中发展。倡导邻村之间集中发展,以形成规模优势,体现产业特色。

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本村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农民的生产能力出发,科学谋划设施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种类。建设标准要坚持经济适用,效益优先,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4、坚持标准生产、品牌推进。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建立健全设施农业发展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要选择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从品牌建设入手,积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品质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任务目标

立足高端、特色、品牌的目标定位,利用三年的时间集中发展镇设施农业,各村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分年逐步实施。

年为全镇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期,镇政府成立专门班子,出台奖励政策,推动工作开展。各村也要采取多种措施对群众进行发动引导,营造浓厚氛围。每个工作区要突出1-2个村庄进行试点,对群众热情较高的村庄要重点突破,争取年内建成规模小区。

要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实现设施农业的区域布局,规模发展和专业经营。适宜我镇发展的设施农业品种有蔬菜、瓜果等多个产业。蔬菜以西红柿、樱桃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七彩椒、芸豆、甘蓝、食用菌等为主;瓜果以葡萄、油桃、草莓、西瓜、甜瓜等为主。

四、强化措施,确保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长孙秀泽任组长,各工作区区长为副组长,农业办、农业服务中心、经管统计审计中心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的设施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设施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调度协调、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科技指导等系列化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体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

(二)加大财政对设施农业建设扶持力度。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新建的成方连片(大棚总数20个以上或棚内实种面积达30亩以上)的标准化冬暖式大棚(长度不低于60米,宽度不低于7米,后墙高度不低于3米)和大拱棚(长度不低于60米,宽度不低于10米,高度不低于2.2米)采取贷款贴息、财政补助、风险补偿、为设施小区配套等方式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方式和标准以《年市设施农业发展补贴办法》为准)。

(三)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确保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各村或村与村之间要依托产业特色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信息、物资、营销等资源的共享,着力办好农民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切实解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服务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镇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将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形式强化这一环节,统一组织协调,分步进行培训,聘请设施农业发达镇处有经验的专家来我镇传授设施棚建设、种植管理技术和产品销售方面的经验,提高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素质和能力,帮助村庄搞好建棚物资、农药、化肥、种子的供应和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探索设施农业保险机制,提高设施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

(五)严格考核督查。

第3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2003年4月至2006年底,中央先后分两批,在12个省(自治区)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自2003年以来,重庆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市委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纳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建立了一批远程教育示范点,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七大对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施“固本强基”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是:

———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将终端站点建设与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同步规划、统筹推进。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把建设的模式、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建管并重,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以人为本,务求实效。把农村党员干部是否受到教育、农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工作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全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从2007年起,用4年时间,利用卫星接收、有线电视、互联网络等手段,于2010年前在全市建成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按照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市11574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其中,乡镇832个、行政村9726个、建制镇居委会1016个)建设任务,其中,2007年底以前完成35%(4000个,含832个乡镇),2008年完成30%(3500个),2009年完成20%(2300个),2010年完成15%(1774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适当加快建设步伐。同时,各地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在街道社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两新”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并抓好相应的终端站点建设。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多网并举、互联互通”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平台。利用电信宽带网络,组建覆盖到区县(自治县)的重庆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网,开通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和教学资源中心。依托国际互联网,建立重庆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门户网站《红岩网》。依托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建设重庆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电视专用频道。在市委组织部建设一个远程教育市级教学资源库,并与全国中心资源库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也可建立相应的辅助教学平台。

(二)建设“切合实际、符合标准”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村级终端站点采取“宽带互联网络接入”模式或“卫星接收”模式,建在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终端站点选择“宽带互联网络接入”模式进行建设。要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做好工程评估验收,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站点建设任务。加强终端站点管理,坚持一站多用、共建共享,努力使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三)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科学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充分整合力量,形成上下协同、互相补充的教学资源开发协作网络,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国防建设、思想道德、科学素质、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本地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电、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科协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四)建立“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各级党员电教干部队伍,建立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党员电教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等部门和单位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建立“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前端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终端站点等网络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相促进、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队伍、站点管理队伍、教学辅导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相配套,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相统一的骨干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学习培训与效果评估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区县(自治县)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二)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市委决定,成立重庆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委、市委党校、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局、团市委、市科协。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依托重庆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开展工作,在重庆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增挂重庆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牌子,增加与工作职责和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编制。各区县(自治县)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

(三)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领导小组实行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促进工作落实。

第4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培养人才;企业发展

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用好、培养好人才资源,对农信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是农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什么叫人才?通常来讲,人才充斥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中,有学历文凭的人员当中有,没学历、无文凭的人员当中亦有。只要有专业知识,在本业内具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文明进步有一定贡献者,皆可称之为人才。

一、在当前情势下,充分认识农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践证明,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农信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充分发掘和利用人才资源是企业的兴盛之基、发展之本。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要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目前农信企业的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具有以下普遍性:一是人才资源的活力不足,质量不高,拔尖人才更为缺乏。二是人才队伍结构性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农信企业的综合发展。三是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机制和体制亟待完善,人才的综合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信企业提高同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步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落实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推进农信企业长期发展壮大的战略之策。

二、抓好农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抓好复合型的高端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建设。复合型农信企业高端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主要是指从事农信企业经营管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要想实现业已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要建设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企业责任感的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二)抓好高素质的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农信企业基层管理人才队伍主要指从事信贷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即信用社主任。信用社主任直接参与基层各项经营管理,因此,在选拔使用基层管理者时,要坚持把一些为人正派、公信度高,能用好人、管住人、干成事、解决复杂问题,有吃苦精神,现场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选拔上来,使其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逐渐成为农信事业发展壮大的中坚与骨干力量。

(三)抓好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农信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主要指从事信贷评估、风险预测、贷后稽核、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队伍,应该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吸纳高端管理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既要突出农信主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兼顾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人才,以应急用。

(四)抓好高技能的操作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的操作人才队伍主要是指网络运行、网络维护、安全操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抓好这类人员队伍建设,是确保网络安全,金融安全以及各项业务稳健开展的前提。高技能的操作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专业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突出关键岗位人才的培养,通过“传、帮、带”,“选、培、育”等手段和途径,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加快人才机制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进一步抓好农信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用好、培养好人才资源,就要加快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创新,努力营造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使其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无有后顾之忧。改革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确立以业绩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业绩考核等工作中,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大胆冲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难以流动的僵化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高端管理人才开发、培养、管理、使用全过程。引进人才机制要创新,引人、引智相结合。要广开思路,积极探索更加关注多样的富有弹性的引人、引智的机制。

一要改进完善人才建设工作管理体制。人才的培养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以及形式上,必须在责任落实、过程培养和作用发挥上落实各项措施,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好人才队伍。

二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人才的培养开发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人才的评价发现要以个人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人才的选拔任用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才与岗位相适应、人尽其才,用当其时。企业领导班子对落实各类人才的启用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保证人才在“个人发展、工资分配、评先晋级、选拔任用”诸方面得到优先考虑。

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农信企业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要具备“以事业留人才、以待遇留人才、以感情留人才”的战略目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的良好氛围。要给人才提供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活动平台;教育培训,技术创新的实践平台;建言献策,畅所欲言的进言平台;政治温暖,精神需求的乐趣平台。通过压担子、定目标,给任务、供平台等有效方式,促进人才快速发展,健康成长。

逐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待遇。组织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高管人员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定期疗(休)养。对选拔培养的各类专家和拔类人才,也可发放一定的生活津贴。逐步改善高端管理人才的住房条件,高端管理人才购房困难者适当给予资金补贴。使农信事业在广纳人才的氛围里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第5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年4月至**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12个省(自治区)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基本完成了建成一批终端站点、开发一批教学资源、建成一个教学平台、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工作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已具备的其他条件看,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是:

——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建管结合,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又要鼓励欢迎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用3至4年的时间,力争到2010年底,在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先期试点的3个省,进一步巩固提高已建站点的管理使用水平。扩大试点的9个省(自治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到2008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没有进行试点的其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到2010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东部地区可适当加快建设步伐,中西部地区根据本地实际,稳步推进站点建设。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中央和试点省(自治区)要做好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升级完善工作;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做好省级资源库、省级辅助教学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省级资源库和中心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省级辅助教学前端播出平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前端播出平台。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学平台的管理,做好协调和分工,保质保量地传输各类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

(二)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既可以借鉴试点地区利用卫星传送、有线电视网传送、宽带互联网传送等站点建设模式,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其他模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发挥专家组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做好工程评估验收,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站点建设任务。加强终端站点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坚持一站多用,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需要,努力使终端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三)开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注重教学资源应用,强化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学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国防建设、思想道德、科学素质、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电、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科协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制作部门、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和远程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安全。公共科目和通用教材以中央单位制作为主,实用技术和地方特色教材以地方单位制作为主。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制作和译制要纳入各地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四)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等方式,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志愿者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他们在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就业创业。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前端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终端站点等网络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资源整合相促进、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队伍、站点管理队伍、教学辅导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相配套,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相统一的骨干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与辅助教学互补、学习培训与效果评估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四、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明确领导机构。中央决定,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更名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党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等。领导协调小组办事机构依托中央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开展工作。地方各级党委也要明确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三)加强协调配合。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立项、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第6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2003年4月至2006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12个省(自治区)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基本完成了建成一批终端站点、开发一批教学资源、建成一个教学平台、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工作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已具备的其他条件看,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是:

――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建管结合,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又要鼓励欢迎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用3至4年的时间,力争到2010年底,在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先期试点的3个省,进一步巩固提高已建站点的管理使用水平。扩大试点的9个省(自治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到2008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没有进行试点的其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到2010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东部地区可适当加快建设步伐,中西部地区根据本地实际,稳步推进站点建设。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中央和试点省(自治区)要做好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升级完善工作;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做好省级资源库、省级辅助教学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省级资源库和中心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省级辅助教学前端播出平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前端播出平台。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学平台的管理,做好协调和分工,保质保量地传输各类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

(二)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既可以借鉴试点地区利用卫星传送、有线电视网传送、宽带互联网传送等站点建设模式,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其他模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发挥专家组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做好工程评估验收,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站点建设任务。加强终端站点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坚持一站多用,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需要,努力使终端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三)开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注重教学资源应用,强化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学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国防建设、思想道德、科学素质、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电、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科协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制作部门、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和远程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安全。公共科目和通用教材以中央单位制作为主,实用技术和地方特色教材以地方单位制作为主。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制作和译制要纳入各地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四)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等方式,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志愿者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他们在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就业创业。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前端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终端站点等网络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资源整合相促进、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队伍、站点管理队伍、教学辅导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相配套,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相统一的骨干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与辅助教学互补、学习培训与效果评估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四、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明确领导机构。中央决定,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更名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党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等。领导协调小组办事机构依托中央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开展工作。地方各级党委也要明确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三)加强协调配合。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立项、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第7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1.1观念落后人力资源是农业事业单位的核心,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农业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但是现在很多单位中仍然延续着过去的传统思想和观念,把人事管理工作当成是一个机械的工作,导致一个岗位有很多职员,一个职员有很多职务,造成了人员的堆积和分布不均,工作效率下降,质量不合格,从而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发展。

1.2不重视人才,岗位设置不合理目前农业事业单位中还是存在着有编制和没有编制的说法,对其待遇和重视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一方面在引进人才时,流于形式,只有考进编制的人单位才会接纳,不管是否符合本单位真正的需要。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编制,不管多么优秀,单位多么需要,都没有办法进入。这使得很多拥有高端技术的优秀人才流失,造成了人员的滥用。尽管有些单位对聘用做出了改革,唱响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但是还是存在着幕后操作的弊端。这就导致各种人际关系复杂多端,人才参差不齐,工作效率下降,人力资源的利用状态滞缓。

1.3考核机制不健全在现行的农业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中存在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弊端,采用集体打分评定,而没有合理的、实质的实际的考核制度。对于人员的晋升工作,保持着所谓的稳定状态,实际上只是把现有工作人员的安置工作做好了,而对于新的人才没有重视,也没有给予新的发展空间。对于不符合单位发展、道德素质差的人员也没有做到合理的淘汰,这就形成一种只要进入就永无担忧的状态,使他们更加的不积极。这不仅不会促进人员的积极进步,相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会造成一种只搞关系不搞业绩,激励制度不严谨的现状,会影响整个单位的发展,缺乏科学性和实际性。

2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2.1创新观念第一,要把农业事业单位中过去的传统思想观念摒弃,树立新的理念和观点,做到创新化,清除因思想观念的陈旧所造成的在管理过程中的障碍。第二,做到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进行管理,完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配置,绩效的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创造一种重视人才的环境,做到公平、公正,尊重人才,鼓励他们创造更大的财富。第三,重视员工的生活,要注重员工的福利、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要加强员工的福利,把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化,并和业绩弹性地挂钩。积极的开展内部文化,给员工创造一个舒心积极、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

2.2科学设置岗位,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把目前农业事业单位的身份管理制度向岗位管理转变,科学的设置岗位,最大化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创造精神。农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单位的需要,对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人员需求和发展空间等制定一个合理化的方案,结合单位的招聘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实行根据需要设置岗位,竞争上岗,根据岗位的需求采纳人才的岗位制度,对采纳的人员进行合理化的分配,设置合理的等级,避免人员的堆积和人才的流失。

2.3完善激励制度一方面,当前的人事管理较多地把人的能力发展以及人际关系作为中心,这就要求激励制度最大限度的公正、公平、合理,因此要加强单位的监管制度,杜绝个人幕后关系的弊端和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单位过多的注重物质奖励,忽略了精神激励,单位应该根据员工的表现和业绩进行表彰,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在绩效考核时不仅选拔和提升、给予更高的薪资,并且要评为先进,借此鼓励其他的员工积极学习和进步,使之创造更大的财富,形成积极文明的风尚,进而带动整个单位的蓬勃向上发展。

第8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对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中央组织部精心组织,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从*年4月至*年底,在12个省(自治区)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基本完成了建成一批终端站点、开发一批教学资源、建成一个教学平台、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工作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中央决定从20*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做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提出了系统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强调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深入贯彻*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认识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的西部省份开展这项工作的特殊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准确理解和遵循中央提出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战略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建立和巩固“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农村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1、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3、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4、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1、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2、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3、建管结合,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4、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又要鼓励欢迎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5、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主要任务

按照中央精神,根据我省实际,借鉴试点省经验,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一方面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另一方面采用宽带互联网模式和卫星传输模式进行建设,到2010年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形成覆盖全省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初步建成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具体任务是:

1、建设一个支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省上建设由卫星接收系统、直播系统、节目格式转换系统、节目检测系统、节目分发系统、电视图文网站、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辅助教学网站构成的省级教学平台,实现与全国中心资源库、卫星频道、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互联互通。各市建设由节目格式转换系统、节目检测系统、节目分发系统、播出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客户端组成的市级教学平台。各县(市、区)建设由节目点播系统和视频直播系统组成的县级教学平台。

2、建设一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依照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具备二、三模条件的地方,依托当地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原则上不再重新建点。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还未覆盖的地方,采用宽带互联网模式和卫星模式新建终端接收站点。到2010年完成建设终端接收站点12926个,同时利用16258个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活动,使全省基本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

3、整合开发一批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教学资源,广泛吸纳不同行业适用农村的教学内容,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协作网和工作机制。同时,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俗易懂、适用充足的教学课件。

4、建设一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教育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5、建立一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前端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终端接收站点等网络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资源整合相促进、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队伍、站点管理队伍、教学辅导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相配套,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相统一的骨干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与辅助教学互补、学习培训与效果评估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要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根据中央要求和我省实际,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建设工作从20*年7月开始,到2010年基本完成。具体实施分年度进行:

20*年完成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部署动员。对全省现有基础设施情况、教学资源存量和农村党员干部对教育内容需求情况等进行调查摸底。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意见和技术方案,全面动员部署,高标准启动建设工作。建设2000个终端接收站点。

20*年建设省平台、10个市平台、80个县平台、5000个终端接收站点,完成16258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扩容升级。

2009年建设27个县平台、3340个宽带互联网站点和2586个卫星终端接收站点。

2010年在拾遗补缺,全面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中央、省、市、县四级评估验收,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在分年度实施的过程中,要按照“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的原则,对已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和现有的16258个农村中小学站点及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探索教学与组织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党员干部的学习与农民群众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辐射功能,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了解农村干部和群众的需求,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四、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长远的大事,是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精心部署、强力推动。

1、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按照中央要求和试点省做法,省委决定,成立了陕西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锦斌任组长,省政府副省长张伟任副组长,省级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指导。领导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陕西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干部实训基地)负责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都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各市、县(市、区)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第9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的过程中村级宣传文化员任重而道远,随着农村文化的进一步普及,宣传文化员的培养以及管理工作也成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的宣传文化员的管理现状,从而总结村级宣传文化员队伍管理要点。

关键词:文化宣传员;农村文化;文化建设

一、村级宣传文化员队伍现状

1.全镇52名文化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悬殊较大本镇的文化员数量为52名,然而其中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因而导致其业务水平十分悬殊。当由村民对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兴趣,而希望寻找一些书籍或者资料时,部分文化宣传员由于素质较低,进而没予以积极的配合,而仅仅是敷衍村民,严重的打击了村民们学习知识,扩充自己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其业务水平不高。然而我们也看到了,我镇还是具有一些高素质的文化宣传员,其可以很好的引导村民找寻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同时对于村民所提出的疑问也可以耐心的解答,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而村民也更愿意走进这些高素质的文化员所负责的农家书屋,由此可见文化员的素质对于业务水平具有非常的影响作用,而我镇文化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则限制了其业务水平的提高。

2.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村级宣传员大多来自于本村村民,然而由于所接受的教育年限较短,被选拔为村级宣传员之后也未经过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因而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村级文化宣传员的文化水平极其有限,跟当地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不相上下,因而很难正确的引导村民们获取所需的知识,进而难以发挥其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这是限制农家书屋的文化普及的作用的因素之一。

3.服务意识缺乏。村级文化宣传员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项为村民提供知识服务的工作,或者仍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村民,或把自己看做一名“领导”,从而缺乏了为村民服务的精神,因而时常忽略村民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村级宣传员对于文化宣传的认识并不深刻,对于普及农村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的重要性不够明确,因而导致村级宣传员对于此项工作并没有做到认真负责的程度,往往会采取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由于村级宣传员的态度不够端正,因而其严重了影响了其宣传文化的效果,也使得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文化媒介的作用。由此可见村级宣传文化员的思想态度的端正性与否,与村级文化知识的普及以及宣传具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我们首先要解决村级宣传员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提供他们的思想觉悟。

二、村级宣传文化员队伍管理要点

1.自身素质提高。村级宣传文化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基本要素,因而我们必须对村级宣传文化员进行统一化的培训,提高文化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才能帮助村民学习文化知识,也才能解决村民在阅读书籍时所出现的疑问,当村级宣传文化员的素质提高了,农家书屋的权威性才能相应的有所提高,此时村民才会相信在农家书屋,通过文化员可以切实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充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村民们才会坚定不移的参与到农家书屋的活动中去。针对于村级宣传文化员的素质提高的问题方面,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任职前培训,即在文化员参加实践工作之前统一进行培训,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文化宣传的基本技巧。其次,在岗定期培训。在文化员上岗之后,也需要对于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保证其知识的新鲜程度。

2.考核机制建立。考核机制是促进文化员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员上岗工作之后,应当对其予以技术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嘉奖,从而鼓励文化员上岗后仍保持一定的竞争意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以及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农村村民,考核机制与奖金、评奖评优挂钩,从而督促文化员对于考核的重视程度。

3.思想教育工作的普及。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需要端正文化员对于自身任务的认识,提高其自身的服务使命以及文化传播媒介作用,思想认识是文化员干好文化传播工作的基础,只要思想端正了,才能全心的投入到农村文化传播的伟大事业中。文化员是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因而我们必须积极的鼓励其对于工作的热爱,认识到其肩负的中国农村的未来,由此,才能真正的促进其努力而认真的工作。

三、村级宣传文化员队伍管理发展未来展望

村级文化宣传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中国农村的不断发展,其未来必定成为农村事务的核心,因而村级文化宣传员随之也需要有如下的改变:第一、整体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员文化水平逐步提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才可以发挥其文化媒介的作用。第二、服务体系的系统化。随着文化员队伍重要性的凸显,其服务体系也会越来越科学,并逐步的趋于系统化,从而才能适应农村文化水平的发展需要。

四、结语

村级文化宣传员是农村文化知识普及的重要媒介,农村村民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文化员而获取文化知识,因而村级宣传文化员的队伍管理工作已然成为农村书屋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文化员的素质、建立考核机制、普及思想教育,从而不断的优化文化员的队伍,让知识在农村更加广泛的传播。

参考文献:

[1]严若妹.中西部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2]严伟,邱阳.新农村文化建设实证分析和理论构建――以东阳花园村为例[J].现代农业, 2009(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