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校本研修成果精选(九篇)

校本研修成果

第1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教学主题:九年级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二、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生分析:本校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三年的英语,已经具备一些基础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而且已经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对社会现象很关注,对社会和国家已经产生了主人翁的责任感。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与环境相关的重点词汇

2、能与同学用英语自由讨论环境污染问题

3、能与同学们商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进行环境保护

五、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用多媒体播放一首Michael Jackson 的环保歌曲Heal The World,并在屏幕上展示出该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自主感受歌曲内涵,引发思考。

听完歌曲,让同学们说出本歌曲是关于什么的,从而引出本课环保话题。

多媒体音频导入很动听,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传统的老师提问方式要好很多。

Step 2 Discussion

利用白板展示出一些时下热点图片,图片内容关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写出几种污染的英文表达,并核对答案。

白板展示图片很直观,很形象,比传统的老师口头描述要更形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学生看着图片进行自由讨论。

Step 3 Words

屏幕展示出1a中涉及到的重点单词,播放这些单词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播放音频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读音纠正,优点很突出。

Step 4 Listening

屏幕展示出听力问题,然后播放听力,学生作答。

利用信息技术很方便。

核对答案之后,展示出听力材料,同时重新播放听力,让学生尝试跟读。效果不错。

Step 5 Pairs

让学生自己模仿听力材料进行自己加工,编成自己和同桌的小对话,并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同学们听,有助于纠正读音。

Step 6 Exercises

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搜索出与本课相关知识点的中考真题,让学生感悟中考。

Step 7 Homework

第2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

组 别

片属学校

组长学校

教研员

负责人

备注

城区组

高中组

一中、二中、苏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

贺艳萍

赵媛媛

吴志清

初中组

一中分校、二中、苏中、四中、五中、七中、十二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分校

高岳成

陈文文

常艳珍

小学组

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小、星小、逸夫小学、原榆阳镇小学、特教、民办小学

一小

常秋梅

段 静

谢海雄

幼儿组

一幼、二幼、民办幼儿园

一幼

孙 娥

常艳芳

杜治礼

农村组

南片1组

镇川、上盐湾、鱼河、鱼河峁、清泉

鱼河峁

赵媛媛

张曼亭

谢海雄

南片2组

古塔、余兴庄、青云、刘千河、刘官寨

古塔

杜邦友

常秋梅

贾美丽

赵英炳

东片组

麻黄梁、安崖、大河塔、牛家梁、金鸡滩

麻黄梁

高岳成

张 艳

罗 慧

北片组

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马合

岔河则

段 静

陈文文

孙 娥

吴志清

西片组

补浪河、红石桥、巴拉素、小纪汗、芹河

小纪汗

贺艳萍常艳芳

杜治礼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

第3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关键词:校本研修;途径;方式

G627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修炼,就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又注重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应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活动开展上想办法,用精细化的管理,打造校本研修特色。

一、立足校本,拓宽研修基本途径

(一)强化校本培训

1.领导重视。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研修则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推进器”。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带头落实,校本研修才能有效推进,不断深化,研修成果才有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

2.专题培训。学校应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五类培训。一是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二是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的管理能力培训。三是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四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五是以教育教学课题创新研究为主的教育教学科研培训。

(二)夯实校本研究

1.观课议课。要在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三个层面上,以“课前议课确定主题和重点――课堂观察和初步分析――课后讨论与对话――反思与改进实践”为操作流程,深入开展听“三课”活动和赛教评优活动。

2.课题引领。要以校内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设计课题,以研究课(活动)作为展示平台,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广泛开展“小课题、短周期、重实用”的专题研究。

(三)研发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n程开发与建设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提高质量”和“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着力开发并实施“吟诵诗文、艺术活动、”两类校本课程。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让师生积淀文化底蕴,内化传统美德,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内涵发展。

(四)细化校本管理

1.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氧吧”和“加油站”,使校本研修真正从“他律”走向“自律”,既要宣传动员,更要建章立制,既要跟踪指导,排忧解难,更要严格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制度在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夯实常规。要把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路子。通过“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这个教研网络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通报,使校本研修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3.科学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鉴定、调节、监督、管理和教育功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小组,负责对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过程进行及时指导,负责对教师教科研成果进行审阅、把关、报送和奖励,负责对教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情况进行督查考评。

二、紧扣要素,精选研修基本方式

(一)内化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引导教师交叉运用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三种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要求教师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思考、积淀,从中筛选出亟待解决和自己应反思的焦点问题。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行动研究。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导行、反思提高”的研修思路,运用“问题一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的操作模式,鼓励教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他人的智慧记录下来,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实践,积累基本经验,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能使教师汲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和力量。

1.“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是同伴互助最好的方式。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备课形成共同的教学设计印发给大家,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一种形式。

3.推门听课。领导与教师坚持推门听课,关注常态课堂。构建简约式互助研讨的快捷平台,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4.创新评课。重视听、评课的环节和质量是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听而不评或者敷衍评课都达不到借鉴他人长处,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目的,必须创新评课形式并设法提高评课效果。

(三)强化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之一。专业引领者在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观察教师的行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先进理论和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

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专题研究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等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案例分析等。

2.专家指导。学校除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和教育专著供教师学习外,还定期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

3.校长引导。校长定期开展教学讲座和报告,如专业发展之路讲座、教学改革规律探究、新课程理念介绍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

4.骨干示范。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送教到校,片、校赛教,上课点评,授课示范,经验分享等方式发挥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第4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为了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顺利完成“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即网络校本研修模式。所谓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就是依托教师远程培训网络,构建以培训院校为指导,以网络平台为支持,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大面积地组织教师进行在岗研修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

⒈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原则

(1)网络为核心的原则。在研修过程中,网络将成为研修活动的核心,无论是自主学习、组织研讨,抑或是专家引领、过程管理,基本上都通过网络来进行。用网络进行研修过程的管理,包括公告、通讯,进行数据统计,公布学习成绩,进行批评与表扬。 利用网络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学习资源。用网络放大“校本”,突破传统的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校本研修的格局,构建县域校本新格局。用网络营造学习气氛,构建校本文化,凝聚学员之心。用网络记录学习资料,展示研修过程中的成果。网络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更是学习的核心课程。网络平台中教师的“个人空间”是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阵地之一(记载和展示教师校本培训的成果)。课程导师通过网络进行专业引领与跟进。

(2)主体学习原则。网络校本研修强调主体性,班级成员共同确定研修主题;课程导师和辅导教师确定学期研修计划;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学员个人根据研修主题确定学习的网络课程.

(3)放大“校本”原则。以县域为单位开展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以学段、学科为依据建立网络学习班级,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以网络班级为单位组织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实现“大校本”组织策略,为远程学习和学科研修提供课程资源、交互场所、跟进指导、学习管理和评价反馈的支持环境,以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本研训中存在的研训资源缺陷、活力不足、动力不大、能力不够等问题。

(4)资源共享原则。远程培训平台为每个班级建立“课程资源包”,并根据需要随时补充课程资源,作为班级成员学习内容和校本研训资源;县域本土优质资源上传网络,作为网络校本培训特色课程;学员在学习和研训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资源作为成果上挂网络,供全体学员共享。这样,在网络平台上,构建了立体化的网络资源体系,大面积地丰富了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校本研修的资源。

(5)长效学习原则。网络校本研修以培养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为目标,以“问题解决”为学习和研讨的核心内容,以网络为中枢构建教师终身学习平台。广大教师随时随地可以登录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与同伴共同研讨,遇到困难,求助专家。

(6)导师专业引领原则。由高校学者、省市县教研员、培训机构优秀培训者、一线名(特)优教师共同组建网络校本研修导师团队。一个导师负责1~2个或者更多的网络班级,跟班进行长期的专业引领。在征求全体学员意见的基础上,导师和辅导教师一起制定每期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课程,为班级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源,组织和参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和学术讲座。

(7)多元评价原则。评价主体为远程培训机构、辅导教师、课程专家,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为网络研修情况、校本研修情况;网络研修评价按照课程资源学习时间、网络集中研讨、作业完成等项目预设评价标准,达到标准即可取得年度网络研修阶段合格成绩,网络研修成绩由远程培训机构协同县教师进修学校共同进行;校本研修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制定评价细则,协同学员所在学校以网络个人空间的记载及平时学校活动记录为依据进行评价,达到规定的标准即可取得年度校本研修合格成绩。每年度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培训专页上进行公示。

⒉开展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必须加强组织与管理

(1)要建立大校本的组织机构。县教育局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进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过程的管理以及学籍管理、学分登记,组织人员进行班级管理和专业指导。乡镇中心学校积极配合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检查、评价和督促工作,保证学员按时、按质完成学习和研修任务。

(2)要形成立体化的平台结构。建设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频道。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组建网络研修班级,为每位参训教师提供个人网络空间。

(3)要成立专业指导机构。由省级课程专家、县区级辅导教师以及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起组建专业指导和引领队伍,为学员学习提供业务支持。

(4)要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远程培训机构、县进修学校以及中小学学校校长一起组建项目实施小组,建立QQ群网络,及时为学员提供教务和网络技术支撑。

⒊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五个环节

(1)制订网络校本研修计划。在开展培训前,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广泛开展培训调研活动,深入学校、深入教师、深入课堂进行调研,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现状,全面了解教师对课程资源、培训形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订培训计划,同时,搭建县域培训网络专页。

(2)制定网络校本研修方案。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要通过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围绕培训主题和培训内容,提交教育教学问题。问题收集后,首先进行“问题过滤”,淘汰质量不高、价值不大的问题“,选出培训需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其次是“问题分析”,通过严密分析,明确培训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最后是“问题诊断”,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由培训者完善培训计划,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3)建设网络校本课程资源。教师培训机构根据专题培训计划和校本研修方案,邀请课程专家和专家教师集体备课,建设培训课程和校本研修资源,向全体参训教师征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校本研修资源,并上传网络平台,建成课程“资源包”和校本研修“资源包”。

(4)实施网络校本研修。围绕培训主题,通过资源学习、问题反思、问题研讨等环节组织教师参加网络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员的及时管理、辅导教师的及时辅导、课程专家的及时引导都非常重要,是保证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味的关键因素。学员所在学校要积极配合县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组织全体参训教师参加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要做好“网下”与“网上”的有机结合。“网下”实践、反思,自主学习,行为跟进;“网上”交流、讨论、质疑,分享经验、同伴互助,表达困难、获取指导。这样,实现理论和理念的内化。在这个环节,研修指导团队要根据实际,不但进行网上在线跟进指导,答疑解惑,而且下到学校,现场诊断,或组织学科教研活动,进行示范观摩。

第5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校本研修 共同备课工作坊 课例研修 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27-03

作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广西最早的 16 所重点中学之一,北海中学承担着全北海人民“办优质精品教育”的重任。2014 年 8 月学校整体搬迁到占地 440 亩的新校区,享有配套设施齐全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如何真正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

以语文组为例,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

一、北海中学语文学科校本研修的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1.校本研修的内容形式单调低效

除了学校安排的讲座、培训外,语文组的校本研修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学校安排的教研组活动没有什么区别。即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包括整个大组的集体备课和分年级的小组集体备课。这样的集体备课安排,更多服务于日常教学,对教学的正常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内容形式过于单调,“研”和“修”的成分太少。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活动,但求能够交差、应对检查,不少教师并没有认真投入研究,研修的效果注定很低。

2.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不足

部分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根本不重要或者没有意义。一到教研组开展活动的时候,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请假,即使参加也是应付了事。部分教师表面上接受但实际只想保持现状。他们习惯于当“教”的角色,当要他们当“研究者”的时候,他们就会借上课、辅导、管学生、忙等理由推脱,更不会主动去研修。

(二)成因

1.学校层面缺少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一,W校没有时间的保障。因为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所以除了学校教务处规定的教研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之外,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研究去进行自我反思,也没时间让备课组教师进行同伴互助。

第二,学校没有经费保障。因为学校没有经费支持,所以使得大面积的教师培训没能得到正常开展,也使得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第三,学校没有评价机制作保障。因为学校没有制定好教研方面的评价机制,所以出现教师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的现象。研修做得好的教师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这无形中极大地打击了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2.教师个体的研修能力有待提高

校本研修要求教师要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书籍,认真参加培训,认真反思教学,认真参与研讨。然而,不少语文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当班主任管理班级。基于此,他们不愿把精力花在校本研修上,他们无暇顾及教育研究的实践。他们也不善于对自我的经验进行反思,不能在发现自我、调整自我中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研修能力的提高。

3.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意识不强

学科组内部同伴互助的意识不强,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挥不出来,这也极大地影响校本研修的效果。校本研修中,举一个实例:一堂研讨课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习惯于互相表扬,而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却避而不谈。原因有多方面,一是有些教师限于自身水平,平时就缺乏思考所以也找不到问题;二是遇到同伴有缺点不足,碍于面子不愿意说;三是实施绩效工资之后,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教学上相互留一手,各干各的,做好自己才是关键,至于别人如何没必要说实话。

二、北海中学高中语文校本研修有效途径的探索

(一)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

1.学校把校本研修作为考核指标

校本研修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的态度是关键,学校把校本研修作为教研组、所有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每学年,学校评选优秀教研组,评优的依据除了完成日常的教研任务,除了看教学成绩、科研成果之外,更看整个教研组研修的内容形式是否丰富多样,组员参与是否积极,研修成果是否丰硕,每一个组员个体是否得到了专业提升。优秀教研组的组长对应评为优秀组长。学校除精神奖励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物质奖励。每学期,学校评选校本研修先进个人,以表彰在校本研修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把评选优秀的教师作为学校名师、市级乃至自治区级的名师的主要发展和培养对象。此外,教师的研修成果在学期末还有绩效加分。这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并由此形成正确的评价取向。

2.做好相关的资源保障

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比如开通中学学科网、北京四中网,并为教师提供相关网站账号,以获取更多的备课资源。除此之外,学校科研处还为每个教研组购买知网账号,为每个教师购买书籍,以方便教师开展理论研究。另外,学校还拨出经费,保障校本研修的开展。每个学期给每个有课题研究的教研组一定的研究经费,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编印《潮声》校刊,把教师的论文、随笔、教育叙事发表出来,并付相应的稿费。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校本研修活动中。

第6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关键词:校本研修;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90-03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已成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强有力途径。[1]中小学校本研修从20世纪90年代广泛展开以来,产生了一大批成果。相比之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校本研修起步晚、研究少,于中小学之后亦步亦趋,依葫芦画瓢、简单套用。一边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教师成长的需求;一边是落后的校本研修方式。这显然行不通,亟需改变校本研修的现状,发挥后发优势,重新构建一个职业教育自己的、有实效接地气的校本研修体系。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研修的目标定位

(一)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所谓教师强则学校强。在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阶段,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学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预见,谁率先改进校本研修模式,谁就能率先打造出一支过得硬、叫得响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就能率先实现跨越发展,反之,忽视校本研修,教师成长就缓慢,学校发展就滞后。因此,要站在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的视角认识校本研修,将之视为一项涉及学校长远发展的综合工程,而不是简单的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为了研修而研修”。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就必须立足本校实际,将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与专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富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研修机制、管理办法。

(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不少实践已经证明,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行之有效的途径。一名教师要想从新教师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名教师、专家型教师,就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投身于校本研修。

但教师的专业成长往往是不同步的,现实中,教师是带着各种各样的动机参加研修活动的,有的是确实想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的则仅仅是想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是出于从众心理参加的,更有的教师自我贬低,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成为让人不放心的“弱势群体”,加上一些学校管理层本就图简便,采取一些僵硬的办法进行管理,要求全体教师全程参与,参与者的诉求与内在需求得不到关注,校本研修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也参差不齐。

因此,要想引领教师主动改进教育教学,不断地提升其价值和品味,摆脱“被研修”的痛苦,实现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拓展与能力提高,在进行校本研修时,首要问题便是统一思想,形成明确的目标。

二、中等职业学校校本研修的行动路径

(一)合理设置研修主题

丰富而实用的系列化研修主题,是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组织者要彻底改变原来临时起意、东拼西凑的研修内容,而是要在研修活动之前进行调查摸底,深入研究教师的需求、深刻把握学校发展的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将三者结合起来设计主题,形成教师校本研修的内容体系,打造出一份丰盛又有营养的研修大餐,搭配合理、易于消化。

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从深度上说,要聚合研修的内容,可以包括理论层面,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前沿信息、教育科研、专业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等。从宽度上说,要调整研修指向,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课程,如班主任课程、专业课程、文化课程、管理者课程等。从长度上说,要拉长研修链条,可以设置新入职教师研修、一般教师研修、骨干教师研修、带头人研修等。从广度上说,要拓展研修资源,可以设置必修模块(教育教学)、选修拓展模块(生活、素养、形象、健康课程)等。

(二)精心配制专家团队

“好马配好鞍”,好的课程当然要配好的培训专家。教师对于校本研修好坏判断的一个直观因素就是培训专家的素质和水平。以校本研修中最常见的专家讲座为例,存在四个层次:一等讲师是既有内容又能出彩,这是最受欢迎的;二等讲师虽然内容一般,但讲得不错,这还是可以接受的,就当听了一次“脱口秀”;三等讲师虽然有内容,但是讲得不好,属于“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而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既没有内容又讲得差劲的,这种讲座完全就是一出悲剧。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培训专家团队已经势在必行,是职业学校校本研修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这也是校本研修的重大难题。

这支专家团队从何而来?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校本研修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机构,高校教师队伍中也很少有人涉足该领域,其规律更是无处揭晓。鉴于这种情况,必须不拘一格精心选择、扎扎实实精心培养。从“盘活内存,借助外力”入手:首先是盘活内存,在本校教师中选择,不仅是德高望重的大师,更可以是年轻活力的“青椒”;不仅是有专业研究的,更可以是有业余特长的。还可以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建设,即送到国内外的中职、高职、师范院校、企业等考察或学习。其次是借助外力,即所谓的“请进来”,一所学校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学校也主动要打开大门,聘请其他学校的优秀讲师、邀请教育界的、企业界的、政府界的真正大咖等等。

(三)灵活再造组织形式

目前,校本研修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专题讲座:即通过集中的专题讲座,专家从各方面、多角度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直接指导,激发教师的思维,激活教师的科研活力,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最终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专题讲座中,越来越注重交流互动,很多时候,听众的提问和专家的解答比讲座更精彩。小组讨论:由教师自愿组成或由学校划分成小组的形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首先在小组内部及之间展开激烈讨论,然后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分享展示。在团队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下,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越来越广泛。课题研究:校本培训的培训者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教育教学新理念进行整理分类,提出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要引导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校际协作:中职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参观交流。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共享相关学校的有限资源,使教师开拓眼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还可以解决许多学校独立开展培训的困难。这种方式深受中职教师的欢迎。短期培训:利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一般是安排到假期,对某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集中培训。教学观摩:即教学观摩和相互听课、评课,它既可以使教师有所借鉴,又可以给教师一些启发,促使教师不断提高。企业实践:教师进入企业,在生产、服务一线进行锻炼。最真实的实践操作环境,是提升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的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加强教师与行业的联系,也能让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最重要的是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自修:学校指导教师制订自主研修计划,为其提供学习资源,布置培训作业,并加强对教师自主研修的检查与指导。[2]

以上几种形式要依据培训内容和对象进行重组再造、灵活整合,不仅有理论灌输,更有实践体验,要打出“组合拳”,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中等职业学校校本研修的优化策略

(一)组织保障

校本研修很大程度上是靠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来推动的,其中校长的支持尤为重要,有了校长的引领,校本研修就会成为校级层面的重要工作,各项活动就会顺利开展,人力、物力、经费就有了坚强保障。

因此,有效的校本研修的首先要任务就是要构建完整的校本研修的管理体系: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领导人,也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接着是分管副校长,负责培训过程中各种制度的审核、活动的指导;其次是由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和教科室等中层部门联合设立专门的校本培训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包括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管理培训过程并进行培训的后续评价等;还应该通过督导组来监督校本研修的全过程,以充分了解教师的需求、了解研修效果,从而确保研修的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实现其功能。

(二)严谨流程

具体到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都要按照PDCA(计划、实施、评价、调整)四个环节去组织,P(计划)就是要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严密方案,对于研修整个过程有一个严密的考虑;D(实施)是校本研修的核心环节,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主体部分,这个过程要采集各类信息;C(评价)就是在活动结束之后,收集教师的反馈信息,对教师、对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A(调整)就是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并在下一次研修活动中修订改正,进一步完善研修方案。[3]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提升校本研修的效率,使教师实实在在地从校本研修中尝到甜头,从而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双赢,校本研修呈现螺旋上升态势,进入可持续发展通道。

(三)氛围营造

校本研修活动中,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教师,我们努力开发创新的校本研修课程、整合校本研修的资源、建立校本研修的团队,就是为了树立校本研修的新形象,改变教师对校本研修的歪曲看法,还校本研修以本来面目。调查发现,导致一次低效的校本研修活动的原因,有来自培训者和管理者的,有来自培训内容的,也有很多的是来自教师自身的学习态度、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要营造浓厚的研修氛围、大宣传力度,依托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介绍校本研修的好处和意义,使教师对于校本研修的内在价值有深刻的认知。对于校本研修的优秀项目、典型案例进行表彰推广。

总之,打造校本研修新常态、发挥校本研修正能量,让教师以正确的心态投入到校本研修中去,形成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校本研修: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J].上海教育研究.2007(6).

第7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1 学校需要与教师需要相结合

有效校本研修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要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二是要满足教师发展需要,能让教师积极参与,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若只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不关注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只关注教师的发展需要,不关注学校发展需要,学校整体效能就可能被破坏。因此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必须同时关注教师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并且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校和教师双赢发展。课题组对校本研修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容选择,是从教师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视学校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着眼于本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作为研修内容。

2 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课题组通过采用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将日常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日常化。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切实梳理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学校大课题,集中学校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进行研究。目的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关键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同时鼓励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总结和发现其中的规律,寻找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和途径,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

3 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既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又促进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校本研修应坚持师生互动成长的发展理念,校本研修的受益主体是教师,而受益客体是广大学生和学校自身。校本研修的主题是旨"以校为本",在主题的确定上,主题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主题视学校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而定,着眼于本校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其价值取向以"效果和过程"为本。关注结果强调其实效性,强调其对教育教学的改进功能,达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关注过程强调教师的参与,强调教师在研修中成长。在这个意义上,校本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 开展集体研修活动与个体研修相结合

校本研修强调教师成为研修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进修的真正主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学校对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它源于学校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在学校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更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修和进行教学研究。课题组采取通识性、共性内容由学校统一组织研修活动,学科专业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内容则由教研组分散组织和教师个人自主研修,学校加强督导与考评。这样把共性与个性问题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既有学校统一要求,又有各教研组和教师自我需要,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5 课堂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教学应该是校本研修的首选对象,课堂教学又是首选中的首选。之所以把课堂教学作为校本研修的首选对象,是因为它几乎是教师生活的全部。只有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才能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本意,才能使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日常生活。

课堂教学研究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旨在从学校内部推进课程改革,使学校里所有的人都成为改革的动力。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研究的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研究的形式:以课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研究;研究的成果:强调个人的行动智慧,更多的是行为的改进。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跟进、研究,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使教师感悟到教育的真谛,得到专业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学校要提升办学层次,必须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融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为一体的最佳形式,既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又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来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充分利用专家丰富、系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准确及时把握教育科研的方向,选准研究的切入点,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把握住教育的热点,解决研究中的难点,充分挖掘研究的亮点,提高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利用专家培训课题组人员,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教师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既是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过程,又是实践理论、创新理论的过程。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某一方面得到实践和理性层面双向提升,使教师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待问题,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某一方面的专家。

6 自我实践反思研究与同伴互助交流研究相结合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修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反思已成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模式。课题组推行三种形式的实践反思制度: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 "同课异构"集体反思。二是以预约课的形式进行"课例分析与解剖"反思研究。三是教师在每次上课后必须写出教学反思,教务处将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

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与此同时还应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所学校中的教师都处在一个相同的教育环境下,面对着同样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而工作,这些教师必然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因此教师群体中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同伴互助研修,是教师同伴间在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是一个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如学校公开课的课前互助研讨、课中分析研讨、课后的比较研讨。

7 理论提升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可划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开展有效校本研修的保证之一。课题组主要通过"两个结合"来提升教师理论水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意味着只有活动才能形成实践性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活动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过滤和改造着进入教师视野的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反思对话,通过反思对话,教师可以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到相关的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课题组主要采用了"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课堂观察与分析"等实践反思对话途径。

8 专家引领与自主研究相结合

教师由于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对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视而不见,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因此,特别需要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课题组通过邀请专家到校给教师做学术报告,使教师接受较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与文化科学知识,形成更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外,更请专家走进课堂,进行"实作指导",提高专业支持的实效性。这样的"实践指导"着眼点聚集于学科,聚集于学生,使研究的学科性质和教学本意回归,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避免了同层级横向支援中出现的"萝卜烧萝卜"的现象,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如果在研修活动中获得的想法,不能付诸于行动,没有成功地实施,对教师成长的作用也就大为减弱。因此教师要将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建构思考后,用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解决问题的设想,边设计、边实践、边观察、边改进。即应进一步进行自主研究,这个过程既是行动研究的过程,又是研修一体化的过程,它是改进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是教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可操作化的途径,能达到"即知即行、知而能行、行而后知"的效果。如课题组对"学案导学"、"四种基本课型"的全力推进实施。

9 示范引路与教学评优相结合

课题组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一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结对指导青年教师;二是按照校本研修活动的整体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均承担相应的教研任务,每学期必须上一次示范课或研究课;三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必须带头进行教学研究,成为课题研究的带头人或骨干,四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必须主持教学论坛或教学沙龙。同时,为了激励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每学年均要举行课堂教学大赛,并推荐参加区、市级"赛课"活动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校本研修网)

[2] [苏联]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 严永晃主编,《普通学校教师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第8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校本研修的突出特点应是转变教师在教研活动、学科培训等继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由受训者转变为研修者,教师的主体地位应该更加突出,活动的内容应该可以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自主需求,活动过程应该可以更充满教师的探索热情和生命活力,教师置身“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的良好成长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应该会更多。

在笔者接触的学校和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评估中发现校本研修在各校开展得轰轰烈烈,许多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创立了许多卓有成效、富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方式。如我区实验小学,利用校网调整后的校舍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实施阳光教育,进行多赢的校本研修;我区的人民路小学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向名师学习,回到学校进行“名师模仿秀”的校本研修活动等。新课程实施五年来,我区在校本研修方面做出了较大的成绩,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反思这几年的校本研修工作,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在推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开展校本研修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研究薄弱,理论和专业人员匮乏等,从而对校本研修工作敷衍了事。尽管各校都开展了校本研修,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消极应对,大多停留在课题立项研究等大而空的层面上。

二、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效

校本研修的主要载体是课堂,因此以听课、评课、案例研究等为抓手,以课例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应是各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但目前许多学校存在:

①交流合作的话题少,会议传达、任务部署、专家指导的声音多。没有问题的合作是最没有效果的合作。

②关注课堂教学的实境少,“引经据典”、“附庸风雅”、“照搬照抄”的现象多。

③缺乏敞开自我的相互评论,不敞开自我难有真诚的回应与对话,相互评论需要相互信任的支持性环境和必要的互动技巧。

三、先导作用难发挥,功利色彩浓厚

科研兴校是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入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平台。故许多学校将教育科研当成学校工作的重要窗口,出现“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局面,但许多课题没有从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着手,没有从课堂教学矛盾冲突中选题,跟从别人的多,立足校本、师本的少,所以仅为做课题而做课题,假、大、空的现象较多,更不用说是推广和应用了。科研先导的作用难以发挥,急功近利色浓厚。

我们反思教学的校本研修,发现其中主要原因是在我们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缺少精细化管理。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责。要求每个参与者在日常工作中,每一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是精品。对于学校来说,精细化管理要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全部,不管哪个环节,如果缺少了细节的管理,就等于放弃了管理的全部,对于校本研修来说,尤其如此。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教育持续改进最深刻的变革力量。

提高教师的素质,仅靠师训部门的几次集中性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转化为教师的个人观念,体现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认真组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立足本校,充分发挥教师的团体智慧,创设教师间相互关爱与合作,相互切磋与交流的氛围,培育崇尚反思、学习实践、研究的文化,就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一个良好平台,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那么如何加强校本研修的精细化管理来促进教师的自主成长呢?

我们要尝试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

一、完善学校的校本研修的机制

1、订立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关条例,如《教师教育培训奖励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指导学生奖励制度》、《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若干规定》等。

2、订立学校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使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

3、订立教师的考试制度。考核是所有制度执行的保障,如订立《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学校领导考核条件》等,不但要重视考核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考核教育教学、校本研修的过程。

二、形成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自主行为习惯

1、营造增强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自主意识,宣传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和意义,使教师明白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2、提供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空间和时间。如每星期安排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等。

3、推动和保障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校本研修模式的精细化管理

在反思的前提下,从校本研修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有利于教师反思,有利于教师交流的校本研修模式。如采用“主题式持续性研讨”模式,即提出一个课例多次研讨的设想,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施“一人组织,全体学习;一人主说,大家补充;一人执教,全组聆听;一人主评,集体评议”等。在评课时也要做到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三个“一”,即说出一点成绩,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点希望。再如采用“案例分析模式”:积累典型教学案例并开展讨论,每个教师都要对自己的教学或课题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寻找教学遗憾,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便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校本研修模式来进行精细化管理,激活校本研修的开展。

1、专题探讨式:提出问题——分析原因——交流做法——形成对策

2、课题研究式:发现问题——形成课题——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3、临床诊断式:说课上课——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矫正提高

4、专家引领式:确定专题——专家培训——交流互动——专项提高

5、调查征集式:设计问题——问卷调查——归纳整理——形成策略

6、学习反思式:分组学习——自我反思——大组交流——专家点评

四、几项有效的校本研修精细化管理方法

1、微格教学分析法

事先用摄像机拍下课堂教学实录,组织教师一起逐段、逐块观看,然后选择其中某个最有研究价值的片断或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综合各方意见,选取最佳的呈现手段和表达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我区将设点尝试这样的校本研修方法。

2、跨学段、学科听课

教师应该树立整合意识,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跨学段、学科听课,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课后再进行校本研修,互动交流,这样能相互了解各科学、各段的教材体系,吸取各学科的优点,互相借鉴有效的方法,以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我区的五中与云健小学互派教师去对方学校上课,研讨小学、初中的教学衔接。高中教师向初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小学、初中教师向高中教师学习教学处理上的自信心和俯视手法。

3、方式、手段上适当“返璞归真”

我们在感受现代化设施和方式、手段给我们带来的快速、高效的同时,也在遭受滥用的后果。建议在有些的方式、手段上适当“返璞归真”,这样可能会带来久违的效果。如: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全依靠多媒体,坚持适当的板书和必要的演示实验,将多媒体定位为教学辅助手段,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全部的手段,这样可以还原优美的、原生态的情境和防止学生过早的两极分化。

第9篇:校本研修成果范文

关键词 校本培训 校本研修 学习型组织 教师发展学校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关注校本研修,并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专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研修模式单一、研修组织松散、培训活动形式化、研修效率低下等问题。面对诸多困境,厘清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粤西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现状的实证考察

课题小组在2012年5月至10月期间,对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省一级学校)、遂溪县第十二中学(县重点中学)、湛江开发区东筒中学(农村中学)等14所中小学采取问卷调查法和非结构性访谈法进行了调研。本研究在自编的调查问卷中,对教师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类型、培训课程以及培训形式展开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895份,有效问卷1864份,问卷有效率为93.2%。了解了以湛江市为主的粤西地区中小学教师研修的基本情况,发现当前粤西地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归纳出当前校本研修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从四个维度重新设计问题进行非结构性访谈调研,综合分析后发现以下问题。

1.强调社会工具价值,忽视自我主体价值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曾参加过的继续教育课程中,占据比例最高的分别是新课程培训(81.8%)、计算机(80.3%)、教育理论(79.5%),而英语(5.3%)、艺术类技能(9.8%)、学历提升(25%)、普通话(50.7%)这几项占的比例则偏低。师德教育(65.2%)、教育技能(62.1%)、岗位培训(64.4%)、新教师培训(60.6%)所占比例则基本均衡。调查结果及调研访谈反映,当前粤西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停留在校本培训阶段,离校本研修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性要求,校本培训的目标反映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需要、学校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内在需求。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灌输,以讲授式的单一培训模式为主,轻视教师在实践中的体验和理解,不能切实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这样的校本培训能让教师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在实践中却遭遇专业素养与课程改革贯彻无法匹配的尴尬,并在这种尴尬中逐渐失去教育激情和教育自信。当前粤西地区中小学的校本培训片面追求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忽视教师自身发展的诉求,强调了其社会工具价值,却忽视了其自我主体价值。

2.培训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

在“最有用的培训课程”调查中,81.1%的教师选择了“教育技能类”,54.6%的教师选择了“教育心理学类”,50%的教师选择了“师德修养类”,46.5%的人选择了“班级管理类”。选择以上四类的比例远远超出了其余的课程类型,而选择“政治理论类”、“校本课程类”、“教育政策法规类”的教师分别只有1.5%、2.3%和3%。这体现了教师普遍比较关注自身的发展需要,包括专业发展、道德修养、人格发展等方面,也体现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迫切提升专业素质的愿望。校本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教师的现实情况和学习诉求,不能脱离实践的土壤去制订培训内容。在访谈调研中,教师普遍反映当前校本培训的课程设置不能体现现实的课程价值,课程内容也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培训课程不但未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反而成为教师沉重的负担,使得教师疲于应付,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而造成这个结果的重要因素就是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组织形式松散无序,效能低下

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培训形式时,75%的教师会选择“现场观摩”,63.6%的教师会选择“实地研讨”,仅有14.4%的教师会选择“校本培训”。“现场观摩”和“实地研讨”的比例较高,是由于教师更加愿意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例教学和近距离体验,而“校本培训”的比例偏低,结合调研访谈后分析发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足,对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施方式存在严重的误解;另一方面是学校在组织校本培训的时候缺乏有效的组织,大多数都是为了应对检评而流于形式。访谈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学校都会有备课组共同备课、科组同课异构、观课、议课、新课程标准理论学习等研修活动,但由于评价体系缺失、教研时间仓促、研修目标不明确、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这种事务性的组织形式往往会显得松散随意,研修的实效性并不高。也有学校会鼓励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新教师,但这种结对形式是自觉、私下的约定,并没有制度性的聘任,往往形同虚设。由于缺乏具有高效能的组织,教师缺乏课程经验的共享精神,从而陷入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由于缺乏良性的组织文化,使教师在现实冲击和工学矛盾中失却教育热情,教师自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得不到生存的空间,校本研修无法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教师亦不会将校本研修看作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工具[1]。

4.培训资源短缺,模式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教学方式时,59.1%的教师愿意接受“案例分析”,55.3%的教师愿意接受“参观考察”,仅有5.3%的教师愿意接受“系统教授”,反映了教师对校本培训模式的要求,教师普遍希望培训模式的设计能够针对实际教学问题,以案例分析、观摩示范课等实践型学习形式为主。而对于专家讲座式、报告式的“系统教授”则持兼容态度,并不完全否定经验理论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参与教研”和“讨论交流”所占比例分别是22.7%和35.3%,显示教师具有进行反思、内省、交流的愿望,但在研修的自主性上还有加强的空间。调研访谈发现,当下校本培训模式单一,讲授式、政策性的培训占了大多数,基于此,大多数教师希望能到珠三角甚至是教育强省的教育名校进行参观考察,希望通过近距离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从直观而富有体验性的学习中获得“立竿见影”式的成长,但由于经费不足,往往一个教龄在20年左右的教师也只有一、两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二、解决校本研修问题的对策

从辩证和历史的视角来看,校本研修的综合性价值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一个共同的话题,而在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校本研修也成为国内学者热议的话题。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当前粤西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校本研修有效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强调自我主体价值

校本培训强调“以校为本”,使培训能够与学校面临的实际困境结合起来,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培训形式更加灵活,但在处于粤西地区的湛江,中小学校对校本培训还停留在政策性的引导层面,教师的自觉意识还未被唤醒,自主的学习和研究还未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从“以校为本”提升到“以师为本”,强化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实现这一点,将“校本培训”向“校本研修”发展就是最有效的途径。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2]。也就是说,校本研修是以创建学校特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教师面临实际的教学问题为中心,以自主研修为基本方式的学习、研究、实践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自我的主体价值是校本研修的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工具价值,这应成为当下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原则。

2.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要满足学校与教师的发展需要,在实现整个学校发展规划、体现课程系统的同时,注重教师的现实需求,让教师参与界定职业发展规划,使课程设置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课程内容应涵盖教师道德修养、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与运用、学校与班级管理、教学新技术运用等方面,既要顾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要关注教师的人生需求。在培训形式和教学方式上要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为原则,强调案例示范和课题研修,从教育的本源性出发实施课程规划。有学者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3],基于此,课程价值的追求理应是实践的,教师在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也应当是实践领域的。由于教育经历、资质品赋以及教育情景的差异,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急待解决的困难都是个性化的,课程设置需要遵循实践性、针对性的原则,并强调教师的参与性,让教师个人成长的计划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来,培育教师的反思力和内省力,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研究品质和研究能力。在校本研修中,注重教师从自身的现实困境中发现教育问题,形成一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术导向,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与教师可持续的、同步的发展。

3.建立学习型的自组织

当前,粤西地区中小学校的校本研修尚处于萌芽阶段,其研修组织形式散乱,缺乏教育的激情和生命力。许多学校开始意识到,通过改进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和交流,促进学校由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是当下促进校本研修发展的重要手段。德国物理学家H・哈肯认为最高效的组织形式是“自组织”,这种组织形式强调组织成员的自律与自治,即具有高程度的学习能动性。自组织的行为体系通过对组织与个体的自我建构能够突破复杂系统并实现机制重建与推进[4]。要使校本研修的组织具有平稳的内驱力,首先要清楚认识其组织复杂性,它主要体现在组织成员间价值诉求的不稳定性,以及价值观念相同却由于着力点分散而难以维系一个持续稳定的目标。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尊重每个组织成员的自我独立意识,保障组织成员的个性化伸展,也要强调组织成员在自我选择的过程中积极地、自觉地去个性化的重要性,以使组织形成凝聚力和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一个具有平稳内驱力的组织必须要在个性伸展与组织发展间取得合理的平衡,只有尊重个体意识,组织才能充满正能量,才能具有高程度的学习能动性,而组织具有统一的发展目标,才能顺应校本研修和学校发展的需求。

4.创新研修模式,增强政策保障

校本研修是学校人力资源的一种优化整合,是教育资源发挥最佳效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校本研修却难以取得实效,学校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也未被有效整合,由此校本研修模式单一、资源缺乏的种种弊端就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在地处偏远的粤西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师专业水平相对偏低,不从本源的哲学意识形态去更正校本研修的原则和方向,将面临教学研究失位、课程改革失力、教师专业发展失真等困境。为此,在实现校本培训向校本研修模式转变的同时,政府和学校应该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整合各种人力资源和社区资源,增加财政援助,为校本研修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是有效解决校本培训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教师发展学校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的一种功能性建设,它对现行中小学的功能有了更新的认识、发展、丰富和完善,引进高校的资源为中小学的校本研修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的学术前沿性质以及开放、探究等文化特质进入中小学,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相融合,对于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创新研修模式,提供政策和资源保障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秀伟.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改进路向与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2(7).

[2] 王祖琴.继承与超越: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0).

[3] 宁虹.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意识品质的养成[J].教育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