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制造业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制造业发展规划

第1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同业务开展实践规划包含良好的协同一致性,也就是说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广泛服务的。为科学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我们应明确相关企业的实际发展战略与目标,各个部门基于总体目标需要完成的重点工作等。我们可以从资源共享、科学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推进国际化市场竞争等层面展开深入分析。

    科学化管理主要应借助ERP核心系统,将开展的各项业务所应用的系统软件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并通过各项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制造企业决策管理层清晰提供运行经济状况、生产运营状态、各类财、人、物资源的历史信息与实时状态,进而对企业的整体运作实现监控。同时我们可通过再处理各项经营、管理、生产的重要基础信息,为制造业决策层、管理层领导创造有效的决策辅助信息,提升智能化系统综合水平,令其成为重要的制造业科学经营辅助手段,保障各项管理经营目标的良好实现。为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可借助条形码、监控系统技术、一卡通体系令企业各类资源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进而有效集成各类人员、物资、资金与信息重要资源,令其处于可控、共享的优质状态。为提升工作效率,我们可借助信息化互联网络系统、视频会议技术、自动化办公软件,令企业员工与部门、内部与外部、生产一线与管理层的信息资源与数据实现全面的共享与交换,针对制造业实际生产现场,我们则可借助设备互联等信息化手段技术令部分生产主体过程实现自动化统计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工作生产实践效率。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取主动,制造业企业应广泛应用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络技术,令国内外采购、营销目标科学实现,扩充企业经营生产活动至海外市场,进而良好的参与国际化市场的良性竞争。

    2、制造业信息工程模型规划

    2.1信息工程科学理论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实践中应科学基于信息理论知识,因此,信息工程学科原理尤为重要。该理论为制造企业创建了科学数据模型、企业模型与过程模型,相比于传统工程系统软件,信息工程涉及范围更加广泛,综合了多学科技术。本文基于信息工程学科理论探讨了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科学数据与业务模型,明确了应用与数据系统的实际分布,对企业优质信息资源进行了统一的利用开发。

    2.2制造业信息化框架体系

    系统功能体系架构即各类系统功能的整体,其是信息化系统在制造业经营生产中各个层次领域发挥的功能。信息体系架构则主要由各个信息子系统构成。基于应用与数据的分离,该体系架构还可划分为资源架构、应用架构等。应用系统即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其对制造企业应用体系所有基本框架进行了描述,主体由应用系统及其相应关系构成。信息资源体系架构核心为数据建模,主要通过设计数据库与建模对各类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维护与组织,并为各类应用体系供给良好的需求资源信息。基础信息设施架构影响着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及信息应用能力,其由软件、硬件与网络体系构成,硬件涵盖各类网络、计算机设备与通信设备、自动化办公设备与生产设备等。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硬件是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主要的企业有形信息化投入,软件则涵盖各类系统专业的应用工具以及各类面向企业应用的综合信息系统。

    2.3制造业信息工程规划内容

    制造业实施信息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应用系统信息联系、功能关系等事项,具体涉及到信息化管理、生产、办公、集成化控制、基础硬件建设等。信息化生产过程涵盖计算机技术辅助工程、设计系统、制造系统以及柔性系统等。通过上述方式可令制造业生产过程由分析设计直至生产、工艺、仓储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流程化及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涵盖条形码系统、资源计划与一卡通系统等,由提升制造企业管理层面出发,实现准确、透明与及时的操作,并促进资金流、物流、人力资源与信息流的可视化、协作化实践管理,令企业发展上升到高效有序的综合管理高度。信息化办公涵盖视频会议、办公自动化、监控及IP通话,该类手段技术可促进内外企业的高效联系并全面提升生产工作效率。集成化管理体系由内部主页与数据中心系统组成,为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汇集数据平台,并为决策层的准确、快速、理性调整制定经营政策方针提供了一手信息数据支持。基础硬件建设涵盖网络安全、网络基础、互联网体系、配置软硬件等内容,是实现综合管理目标必备的系统平台。

    3、制造业信息化规划中信息工程应用实践

    基于制造业现有信息化建设水平及技术状况,我们就信息工程应用实践做进一步探讨。首先由内外企业层面对实施信息化规划条件展开分析。企业整体则应具备管理的先进意识,逐步提升投入资金力度。同时外部企业条件层面,其硬件软件资源技术条件逐步成熟,应用互联网络信息工程广泛深入,相关国家政府单位应更加注重对各类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笔者结合制造企业实践发展规划战略及信息化模型,创建了信息工程体系模型,涵盖硬件扩展层、基础层、应用核心软件层、辅助管理软件与他类应用层等。依据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规模我们应用分阶段逐步实施模型方式,可促进自动化办公,全面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基于第一阶段ERP体系的成功实施,科学结合管理企业流程重组与制度完善,令其竞争能力与应变能力良好提升,并科学实现上下游供应链部门与企业数据的良好共享,令业务人员对相关数据的获取准确性、效率性与及时性显着强化,促进生产现场各项事务的信息化,大大提升了作业生产效率及生产产品综合管理水平。

第2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以来,规划司按照部党组要求,认真落实“三定”职能,理顺关系,找准定位,积极开展工作,组织部内相关司局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编制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等重点工作。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进一步做好规划、投资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当前,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工业和通信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在一个时期内,将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增长方式粗放、创新能力弱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

2009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更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我国产业振兴的关键一年。做好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与投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部党组的要求,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做好工业行业规划工作,研究制定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方向,引导社会投资,促进工业和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好行业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规划司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以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结构升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规划为引导,按照自主创新、促进两化融合、产业优化升级、集约发展要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

(一)按照国务院部署,抓紧制定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9个重点产业的振兴规划,积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做好规划实施相关工作。

(二)继续组织好“十—五”规划中期评估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统—部署,对“十一五”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提出进—步推动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开展农业机械、粮食加工等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

(三)启动“十二五”重大课题研究。通过定向征集和公开征集方式,确定“十二五”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抓紧研究和制定规划管理办法,完善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规划方法和制度。

积极引导和促进社会投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规划司紧紧抓住当前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组织结构,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贯穿工业化全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紧研究技术改造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工作。以技术改造和重大投资项目核准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协调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应急通信设施等通信业重大工程,有力促进国家通信网的升级。

(二)全面落实灾后重建规划,积极推动重建规划配套政策的落实。加强协调和指导,做好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尽快启动具备条件的重建项目开工建设。组织开展工业对口支援,鼓励东部地区工业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重建。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重建任务按期完成。

(三)引导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研究创建部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两化融合示范园管理办法,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指导意见,健全管理机制,引导优势资源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积极推动汶川地震灾后产业集聚区恢复重建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

规划司将做好新形势下的规划和投资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划和投资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工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体系。从规划方法和理论、规划管理、规划支撑和保障三个方面,对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出台规划管理办法,初步建立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工作体系,探索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第3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今年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编制下一个“十二五”规划的部署之年。如何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超前谋划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此,就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就是编制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关键在是否符合地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并切实可行。为此,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总结我市“十五”、“十一五”规划编制和规划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使“十二五”规划编制更为科学,更加切实可行。

2、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主线。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务院支持**建设决策部署赋予**的历史重任,也是我市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因此,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我市今后五年的发展主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和发展思路的调整,使我市在全国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较好的可持续发展。

3、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不应忽视我市已初具规模优势的特色产业,特别是具有世界市场需求、高科技支撑、有**特色的制造业。如近年来我市通过自发培育逐步形成了眼镜制造、中高压电器制造等尚不被很多人注意的产业,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发展后劲综合考虑,“十二五”规划中要处理好这些特色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关系。

4、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上要力求错位竞争。“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针对有些区功能设置重复、相互过度竞争、有限资源浪费、区与区之间利用优惠政策相互争夺招商资源、争夺税收落地等同构竞争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上错位竞争。

5、要充分吸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影响的教训,积极培植壮大本土民营经济。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外向依存度高,容易受制于国际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更加重视发展内生性经济,改变我市经济成分中外资、民营资本长期“一腿长、一腿短”的现象,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宽松的成长空间。

6、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国务院支持**建设赋予先行先试政策的契机,围绕壮大我市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拓展对台产业对接和交流合作等重大工作中,加强体制、机制和战略创新,要继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思考政府在大发展、大开放、大变革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努力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4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1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的意义

1.1林业工程调查规划对森林保护的意义

只有掌握森林的全部信息,才能提高林业工程的生产和建设水平,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林业工程设计的作用将在这个时候清楚地呈现出来。总结林业工程资源的生物量和种类是林业规划。根据数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当地的林业工程经营状况,大致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制定出当前林业工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林业工程规划和改进措施。

1.2林业工程规划在生产建设中的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林业工程生产,应该更加高效、更快地发展。因此,应把当地的具体情况作为林业工程生产和建设的参考。为了更好地促进本地区林业工程生产的发展,必须从科学实用的角度进行详细的林业工作规划和建设,以便不仅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而且有利于我国林业工程发展。

1.3林业工程规划重大的意义

通过对《森林调查条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合理考察,可以及时发现林业工程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和所有者存在的问题。为了减少国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损失,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保护林业的合法权益。

2科学造林

2.1提高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

林业工程是一项非常科学、高技术的工作。由于造林技术的推广与更新在我国尚未到位,造林的科学化水平较低。传统造林更新模式的发展面临着瓶颈制约。传统的技术配方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首先,我国造林步伐缓慢,现有的造林方法不能弥补林业资源的损失。探索科学、大规模的绿化技术已成为时展的新趋势。二是不断提高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和技术标准已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传统造林不仅造林成本较高,而且造林的生态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第三,现代生物技术正在普及。这与传统的造林技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加速了技术的淘汰和更新,给现有的造林技术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做好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林业工程规划涉及的数据范围也较广,所以采用人工调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数据不准确。它可以通过信息化调查来改变。采用计算机统计代替人工测量,可以加快数据的速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目前,不仅可以在环境下加快管理速度,对于数据传输速度也有很大提高。如果我国能够在林业工程调查规划中运用信息技术,那么我国的林业工程调查规划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我国的林业生产和建设水平也将相应提高。

2.3林业工程调查和规划需要考虑森林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随着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实木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再生利用。只有提高林业工程利用率,才能更好地利用林业工程资源。在这一时期,林业工程调查规划十分重要,只有为林业工程调查规划的科学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才能使森林资源得到持续利用。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结合,致使林业工程生产与当地发展不相适应,地方林业生产与建设不能得到有效发展。林业调查规划要与地方社会发展相结合,有效发展林业工程生产建设。因此,制定科学的林业工程调查规划设计能更好地促进党的林业生产建设的长远发展。

2.4国家林业工程测量部门的变化

在实际工作中,林业工程调查规划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林业工程调查规划的方法和模式。因此,在林业工程调查方面,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对各地区的森林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目前,我国林业工程调查规划按层次划分,导致林业调查人员普遍缺乏沟通。有一些细节。因此,有必要使调查人员制度化,实现有效的沟通,使每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不断提高我国林业工程生产水平的持续发展。

第5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三旧”改造工作若干意见》(**府〔20**〕78号)和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府办〔20**〕122号)精神,切实推进我市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以下简称“三旧”)改造工作,实现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切实转变发展观和用地观,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形象提升和功能完善,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资源承载能力。将“三旧”改造与农村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为载体,促进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

遵循“解放思想、尊重历史,规划先行、调整结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平稳推进、整体升级”的原则,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

实施“三旧”改造,应有利于城市整体的空间转型;合理确定总体开发强度,优先预留足够的公共用地及空间,预留比例不低于1/2的用地,作为小区道路、绿化等公共用途。“三旧”改造规划在控制好片区整体容积率的前提下,鼓励增加公共用地、降低建筑密度,适当提高净地块的容积率。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一)机构设置。

市政府成立“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城建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监察、规划、财政、发改、法制、住房和城乡建设、环保、文广新、农业、城管执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林业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称市“三旧”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城乡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

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市“三旧”改造工作,解决“三旧”改造中的重大问题,并按本意见或有关规定履行相关工作职责。

各镇政府(含**区管委会、区办事处,下同)对镇(区)“三旧”改造工作负总责,建立相应领导机构,按照市的统一部署推进“三旧”改造工作。

(二)部门职责。

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三旧”改造中涉及投资项目的立项和产业政策制定及行业发展规划编制;

市城乡规划局负责组织编制、指导和审查“三旧”改造规划和近期改造片区详细规划,提供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及时办理项目规划审批有关手续;

市国土资源局协助城乡规划局做好“三旧”改造规划和近期改造片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指导和审查工作,负责制定年度改造计划并负责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土地等用地手续,负责土地确权、登记以及组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等工作,指导和协调镇区拆迁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制定并落实“三旧”改造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负责土地出让金的拨付和使用监督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三旧”改造项目房屋安全鉴定和工程项目建设监管;

市环保局负责“三旧”改造项目环评审批等工作;

市监察局对市“三旧”办、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以及各镇政府开展“三旧”改造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市公安、农业、林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城管执法、宣传、文广新、税务、工商、人防、经济信息化等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共同推进“三旧”改造。

三、合理确定“三旧”改造范围

(一)下列土地可列入“三旧”改造范围:

1、城市市区“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

2、城乡规划确定不再作为工业用途的厂房(厂区)用地;

3、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的原厂房用地;

4、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厂房用地;

5、布局散乱、条件落后、规划确定改造的城镇和村庄;

6、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进行城中村改造的用地;

7、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需要或实施城市规划要求而进行旧城镇改造的用地;

8、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拆旧腾挪的用地;

9、其他经市政府认定属“三旧”改造范围的用地。

(二)“三旧”用地的认定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原地改造的,用地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属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建新地块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

2、符合城乡规划和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要求;

3、在20**年快鸟卫星影像图(或20**年Spot5卫星影像图)上显示为已有上盖建筑物的建设用地。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纳入“三旧”改造范畴:

1、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市域生态控制线规划的;

2、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

3、土地权属有争议的;

4、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土地权利的;

5、其他不纳入“三旧”改造范畴的情形。

四、科学编制“三旧”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一)开展全市“三旧”用地的调查摸底工作,将每宗“三旧”用地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并列表造册,建立数据库。如涉及“飞地”,按属地管理原则由该地块所在的镇政府负责调查。

(二)依据“三旧”改造工作总体要求和原则,结合摸底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要求,各镇政府组织编制《镇(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大纲》,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下简称《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各镇政府根据《专项规划》组织编制或修编“三旧”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指导“三旧”工作的开展。今后根据实际情况确需对《专项规划》作局部调整或修改的,须报市政府批准。“三旧”改造规划为期5年,分年度实施。

(三)各镇政府根据《专项规划》编制“三旧”改造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当年“三旧”改造的规模、地块和时序,经市“三旧”办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不涉及完善土地征收手续和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土地的,由镇政府制定“三旧”改造方案并报市“三旧”办核准后由镇政府组织实施;涉及完善土地征收手续、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土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由镇政府制定“三旧”改造方案,经市政府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改造方案获省政府批准后,根据批准的方案分类办理供地手续。

五、改革创新,加大支持鼓励力度

(一)开辟“绿色通道”。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旧”改造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明确“三旧”改造项目申请、审批流程;设立“三旧”改造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强化跟踪服务。各部门要安排专责人员,指导和跟进“三旧”改造项目在本单位内的所有审批事项;按照省、市重点项目审批待遇,开辟“三旧”改造项目“绿色通道”,压缩工作时限,减少审批环节,对影响后续审批和耗时较长的非关键资料按同步或后置审批方式处理。

(二)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容积率。工业用地改造后不改变原用途而提高容积率的,不再增缴土地价款;经营性用地改造在满足规划条件、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针对“三旧”改造项目实际情况,由改造实施主体提出申请,经市城乡规划局审核后报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适当提高容积率。

(三)加快完善用地手续及用地报批。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没有合法用地手续且已使用的建设用地,用地行为发生在**年1月1日之前的,直接办理确权手续;用地行为发生在**年1月1日之后、20**年6月30日之前的,按照土地现状(建设用地)办理征收手续,免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免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和耕地开垦费。属于政府收购储备后再次供地的,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他可以协议方式出让。

(四)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三旧”改造范围内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由市政府优先安排;“三旧”改造范围内涉及建设用地改造为农用地的,原建设用地可调整使用,并按改造为农用地面积的20%奖励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五)认真落实征地拆迁工作。市拆迁办向各镇(区)派驻“三旧”改造拆迁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和协调有关拆迁工作。拆迁单位前期投入的拆迁补偿成本可在地价款及市(镇)财政对该项目所收取规费中按一定比例抵减。具体实施细则由市国土资源局制定。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三旧”改造项目在规划报建时可免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2、“三旧”改造项目属拆旧建新的,新建面积在拆除面积3倍以下部分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

3、“三旧”改造财政收益部分封闭运作,用于“三旧”改造项目财政贴息、“三旧”改造工作奖励资金及建设相关公共配套设施。具体实施细则由市财政局制定;

4、经所在镇(区)上报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在不改变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在“三旧”房产内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区域总部、研发设计、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不视为改变土地用途。如需改变土地用途,须按法定程序办理。在办理房产转功能时,只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七)调整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规模。“三旧”用地改造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原则上用地面积城区不低于25亩、镇(区)不低于20亩。

(八)适度增加商业建筑比例。“三旧”改造用地为商住用地的,根据“三旧”改造规划,经“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适当提高商业建筑比例。

(九)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各镇区探索利用社会资金开展“三旧”改造。除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改造外,对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三旧”改造的,可在拆迁阶段通过招标方式引入企业单位承担拆迁工作;也可在确定开发建设条件的前提下,由政府将拆迁及拟改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通过招标等公开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十)落实大区公建配套建设。“三旧”用地因城乡总体规划调整而改变用途为大区公建配套用地的,由市(镇、区)财政进行收购或置换,并加快公建配套建设。

六、强化考核监管,加大宣传力度

第6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一、牢固树立抓规划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一)新一轮市乡村总体规划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一年来。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抓好全域的发展规划。今年9月,新一轮《市乡村总体规划(2008-2020已获自治区批复实施,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08平方公里,人口为105万人。

(二)抓好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加快推进了县域规划编制和修订,规划编制数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规划出优势出效益的目标。去年,共开展了10项规划项目的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市二环北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市二环路(玉梧路口至玉公公路段)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以及《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玉柴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控规。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已上报市政府,待批复后将开展规划的编制。这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后,市本级将实现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控规全覆盖。同时,编制完成了城区道路专项规划》市乡村防震减灾专项规划》城区燃气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组织编制了玉柴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云天文化城周围环境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火车站周边用地规划》等乡村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创新规划管理。市住建委积极开展规划法规宣传,不时增强市民规划法制意识。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都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并通过网络、公示栏或报刊等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充分体现规划审批及修改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依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停止了私人竹筒房的报建审批工作,并根据实际草拟了市关于私人竹筒房建设管理规定》

(四)转变作风。切实提高规划审批时效。去年,共办结各类规划许可和服务项目834件,其中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4件,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4件,私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0件,私人用地规划许可证348件,审批总平面规划图112份,规划用地红线面积151.39万平方米。

二、开展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一)积极组织开展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依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占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03.34%随着中心城区迎宾大道二期、民主北路等城区路网改造工程的竣工,二环路南段、玉福大道等项目的稳步推进,乡村品位明显提升。市城镇人均道路拥有面积大幅提高,目前,乡村建成区乡村道路长度达343公里,道路面积为655万平方米。

(二)坚持先行先试。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初见效果,湿地公园、狮子山公园、龟山公园三个公园的规划建设也在紧张有序地推进,新区框架初步显现。与此同时,大力推进玉柴新区、龙潭新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新区一体化设施,努力形成三化互动、城乡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着力抓好旧城区断头路、瓶颈路的建设。继续围绕“点亮老百姓门前灯、铺平群众门前路”目标,着力抓好旧城区断头路、瓶颈路的建设,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重点改造建设了金港桥北段、美林街北段、麒麟里3条街道。玉龙沟和金旺路的改造因牵涉到征地拆迁问题和资金预算缺乏,所以未能按时开工建设。经过多方协调,目前正在抓紧推进。

(四)全面推进污水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工作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总投资15.88亿元的全市14个污水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全部投产运行。

三、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加大投资力度。市房地产开发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212家,其中城区139家,县市73家。去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投资85.02亿元,同比增长28%占自治区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00.3%全市共批准商品房预售项目40个,预售面积1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其中商品住房1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城区批准商品房预售项目20个,预售面积85.7万平方米,占全市批准预售面积52%同比增长85%去年,全市商品房完成销售面积2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其中,城区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全市普通商品住宅均价2304元/㎡,其中城区均价2618元/㎡(包括团购房部分)

(二)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市场监管。一是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经营、商品房预销售的监督管理。同时,举办商品房销售人员岗位培训班,加强对商品房销售人员的教育培训,坚决制止各种违规销售商品房行为。二是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情况的检查,去年,共抽查城区2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24个项目,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快培育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目前,全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到28家,其中房地产评估机构25家,房地产经纪机构3家;物业管理企业72家,全市实施物业管理的项目153个,物业管理总面积达749.14万平方米。四是积极指导房地产开发小区召开业主大会和成立业主委员会。去年,全市成立业主委员会32个,其中去年新成立4个。五是加强乡村白蚁防治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白蚁防治收费管理工作,推动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收费进入市政务中心办理,改变了无序竞争局面。

(三)抓好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和直管公房平安管理。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共料理房产初始审批7123件,房产发证8904件。二是进一步完善直管公房的经营管理,确保公房的平安使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合同的管理,提高契约管理的覆盖面和效率。城区全年签订住宅直管公房租赁合同1130份,签订率达99.9%为依法管房提供有力的依据。抓好房屋平安管理,全年无出现平安质量事故,无影响公产的经营和使用,为公房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切实加强住房保证体系建设。

(一)全面推进廉租住房保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任务。去年,市廉租住房建设任务为5个项目共1313套,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7940万元。去年底,市5个廉租住房项目已全部按时开工建设,共完成投资3839.6万元,占总投资的48.4%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任务。二是认真做好租赁补贴发放工作,超额完成了发放任务。去年,市完成新增租赁补贴发放1529户,累计完成租赁补贴5112户,超额完成了发放任务。三是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积极解决乡村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去年,市严格依照申请、核实、公示、抽签、配租等程序,共安排811户乡村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其中市本级共安排280户乡村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四是积极筹措廉租住房保证资金,有效缓解了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去年,共争取中央及自治区廉租住房资金补助4731万元,其中中央3249万元,自治区1482万元。目前止,全市累计争取到中央和自治区专项资金1.8192亿元,其中城区争取4022万元,有效缓解了市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

(二)全力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去年。其中经济适用住房7000万元,危旧房改住房改造1000万元,棚户区改造1000万元。委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规定,规范审批顺序,严格实行申请、审批、公示制度。去年,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给我市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截止12月底,市共建设经济适用房707套,面积6.8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119万元,完成全年总任务101.7%此外,还抓紧开工建设危旧房改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等保证性住房。

五、强化建筑市场监管。

(一)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积极实施资本运营战略,千方百计加快形成大建筑产业格局,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企业升级和增项,提高企业竞争力。截止去年,全市建筑企业发展到90家,其中一级企业6家,二级企业31家,三级企业43家,劳务公司10家。去年,共扶持2家建筑业企业从二级资质升为一级资质,1家企业从三级资质升为二级资质,企业资质增项共49项,有效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去年,全市建筑业实现产值约76亿元,同比增长15%同时,狠抓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资质检查,规范勘察设计市场,切实加强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监管,积极扶持发展本市勘察设计单位做强做大。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高效完成建设工程监管任务。建立并完善了严格的工程报建制度,以立项审批、规划许可等为前置条件,加强对施工图审查、招标投标、质量平安报监、工程监理、合同备案、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的把关,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监管,规范各方主体的建设行为。去年,全市共核发施工许可证463项,合计建筑面积390.32万平方米,总造价48.54亿元,其中城区新报建开工工程90项,合计建筑面积200.31万平方米,总造价24.3亿元。全市报建工程料理施工许可证率、应招标工程招标投标率、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投标率、报建工程报监率、竣工验收合格率、备案率、工程监理率等七个指标均达100%进一步完善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工程款的长效机制,抓好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的治理。去年,全市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的纠纷9件,及时化解了矛盾。

(三)强化施工监管。做好排水及塌方、滑坡等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建筑施工平安。加强施工现场平安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平安生产大检查和“三项行动”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执行平安生产许可证制度,特别是针对全年强降雨天气频繁的情况,去年共开展建筑施工平安生产大检查9次,检查项目386项(次)发出停工、整改等通知书153份,及时消除了各种平安隐患。二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不时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实物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验收监督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开展全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确保各环节监控到位有效。积极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平安监督执法检查。特别是对污水处置工程和垃圾处置工程等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重点监督、重点检查,确保重点工程按“优质工程”平安工程”规范进行建设。加强对建筑材料、产品特别建筑节能资料、产品的检测,防止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和建筑节能规范行为的发生。三是积极开展质量评优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创优意识。共评出2009年度市优良工程37项。四是大力推行预拌混凝土应用,促进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减少乡村噪音和环境污染,美化乡村环境。五是强化职工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各从业人员特别是建筑农民工的平安意识和防护水平。

(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墙材先行”思路,建立执行建筑节能规范许诺制度,积极开展建筑节能专项大检查,去年共开展大检查3次,检查项目179项(次)积极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和建筑节能示范。去年,全市征收墙改基金2338万元,核退基金54.81万元。全市新型墙体资料企业生产能力12.19亿块标砖;全市新型墙材产量13.07亿标准砖,实现节地2160亩,节约规范煤8.1万吨,减少SO2排放3267吨,确保了十一五”市建筑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

六、以燃气、供水为重点。

(一)加强供气管理。始终把燃气平安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大力开展供气管理大检查,努力确保燃气平安。去年,共组织开展了燃气平安大检查6次,开展专项整治5次,加强对全市34家液化石油气企业的行业管理,积极推进燃气管网建设,提高燃气普及率。目前,中燃公司在城区铺设了中压管道125多公里,庭院管网148公里,管网覆盖用户数8万多户,已经装置4万户,合同用户5万户。实现通气点火小区95个,通气点火居民用户1.7万户,商业用户54家。目前已基本完成管道骨架基础网络,管道天燃气将全面覆盖中心城区范围,受益用户将达到8万户以上。

(二)狠抓平安优质供水。始终把供水平安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全力抓好乡村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去年,城区供水设备完好率100%维修及时率100%水质综合合格率99.8%比国家规范高出4.8个百分点,管网压力合格率100%,比国家规范高出5个百分点,全年无供水平安事故发生。

七、以城乡风貌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

(一)全力抓好城乡风貌改造。去年。全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作。至10月31日止,市13个自治区级综合整治示范村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共完成投资3381.59万元;完成改造2486户;建成篮球场、广场、新家庭文化屋及农家书屋13间、远程教育终端站、开展了新农村示范建设和村屯道路硬化及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任务。

(二)着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去年。委高度重视,层层宣传发动,落实市、县级配套的财政补助资金,加强联合督查,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11月30日,市按计划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全区排名第一。

八、全力抓好平安生产、乡村拆迁和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平安生产工作责任制。一方面强化平安责任。住建委与委属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平安生产责任状,进一步落实平安生产措施,明确平安生产责任。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建筑施工平安、乡村公用事业(燃气、供水)平安、房屋工程质量平安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平安隐患。

二)抓好乡村拆迁工作和涉军人员、企业改制分流人员思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一是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拆迁。重点是抓好民主北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岭南运输公司城北客运站的拆迁工作,协调有关部门为该公司重新操持了选址、立项和征地供地等工作。同时,抓好民主南路罐头厂路段房屋拆迁以及教育东路和人民东路的拆迁工作,配合做好至铁山港铁路(段)征地拆迁工作,做好玉柴广场拆迁的调查摸底和准备工作,二是全力抓好城镇拆迁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置,特别是抓好东门广场和州佩小区等拆迁遗留问题,有效预防发生,确保社会稳定。三是认真做好涉军人员和企业改制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以及反工作,着力化解房地产物业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抓好法制、和档案管理工作。完成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起草、提出修改建议等工作,去年,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建议提案共计30余件,按期办复率100%同时,认真做好我委行政及民事案件应诉工作。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顺利通过了市普法办对我委“五五”普法的检查验收,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建设系统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换证统计及资格培训。三是加大对群众投诉案件的处置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抓好各类群众直接来信和办转办群众来信处置工作,处置率达100%四是抓好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市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五是认真做好城建和房产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及时归档。

九、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狠抓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建设。同时,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工作落实年--绩效攻坚年”活动。开展以行动学习法推进“双型”领导班子建设试点工作中,委以“市城乡规划一体化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做到行动中学习、学习中行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增强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信心和本领。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了委系统党委、党支部、工会等组织。三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时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党纪国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重点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和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调整容积率专项治理工作。四是继续规范行政行为,抓好政务服务工作。重点抓好政务中心服务窗口建设,严格遵守两集中,一充分,八公开”等制度,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实现了双向”目标,即向住建委服务窗口授权100%现场按时办结率100%五是积极推行“一岗三责”制度,要求领导干部职工做到完成本职工作不含糊;落实党风廉政责任不丢丑;维护社会稳定不添乱。去年,委先后获得了全区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区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十、存在困难和问题

城乡规划特别是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的编制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二是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和筹措有待加强。三是房屋产权登记手段落后,一是市城镇化水平低、品位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尚未建立电脑登记系统,影响了登记工作的规范和效率。四是廉租住房项目建设推进不够平衡,廉租住房项目新增规模用地落实困难,廉租住房保证专项补助资金利用率低。五是建筑市场整治有待加强,局部国有建筑企业和集体建筑企业尚未改制,企业包袱重。六是房屋拆迁、企业改制、房地产纠纷等问题逐步显现,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有待消除。

十一、年工作思路

(一)牢固树立抓规划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完善各种专项规划,加快控制性规划的编制步伐,实现规划体系的完整性,争取对10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实现控制性规划的全覆盖。重点抓好二环北路迎宾大道两侧500米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玉福大道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1个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更好地经营乡村发明条件。加快编制玉柴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龙潭新区发展规划。依照“全域”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全覆盖。

(二)突出重点。努力推动一批新的乡村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围绕创建宜居城市,把创建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生态园林乡村、城乡风貌改造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平台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景观工程项目、乡村道路排水设施改造、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工程、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等六大类项目的建设。建设范围上,以玉东新区、江南区、玉柴新区为重点,城区全方位铺开,拉开乡村发展框架,拓展乡村发展空间,提高中心乡村首位度,奠定区域性中心乡村地位。

(三)加大乡村园林绿化和景观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乡村生态和绿化景观等重大绿化、美化项目,扎实推进南流江、清湾江百里景观长廊和城区东西南北各个公园的规划建设,抓好主要道路绿化配套改造,抓好城区主要路口绿化、美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乡村品位,打造新的乡村亮丽风景线。重点抓好玉东新区狮山公园、湿地公园、龟山公园的续建,以及西郊公园、牛运岭公园、朱砂垌公园的规划建设。抓好人民东路延长线、教育东路延长线、玉东大道的道路绿化配套,以及江滨路、广场东路城乡风貌改造。

(四)加快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乡村功能。抓好破损道路设施的维修改造,有重点地抓好老城区教育中路片、城站路片的排水系统配套建设和改造,着力解决城区内涝严重的问题。加快郁江引水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置厂等城市供水、污水处置及配套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中小学校建设。重点建设江南区中小学、江岸小学、玉东新区小学等3所中小学校和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建设,切实保证和改进民生。

(五)坚持科学引导。提升乡村品位,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加快城区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培植乡村运营商。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从严执行商品房销售规定。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危旧房改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第7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突围

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呈现三大亮点:首先,是强调依托重点工程来推进装备国产化;其次,是对基础零部件的重视明显增强;再次,是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重组。规划被业界视为重大利好,认为它将刺激有“工业母机”之称的装备制造业加快自主创新,摆脱进口依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装备自主化是这一规划最大的亮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每年的外贸逆差高达数百亿美元。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彬认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是重大利好,中国重大装备制造行业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打造出几个大集团,在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

与此同时,规划明确鼓励重点工程使用自主产品,提出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为打破国产装备市场瓶颈,加快市场培育给出了利好政策。专家指出,规划鼓励重点工程使用自主产品的重要性在于,一些国内企业已具备了生产和制造大型装备的能力,但很多项目主管方因看重国际巨头的实力,倾向选择国际产品,实施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起码为国产设备进入重大工程提供了参与机会,设备只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才能不断进步,进入良性循环。上海电气集团近年来在60万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核电汽轮机低压焊接转子等项目开发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集团总工程师袁建华表示,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有技术、无市场,规划提出对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企业给予风险补偿,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期待相关细则的出台”。

船舶业金融助力产业升级

我国2008年累计出口各类船舶价值191.2亿美元,同比增长60.1%,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船舶业存在着新船订单严重缩减、船东撤单风险加剧以及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的困难。

针对产业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船舶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通过加大买方信贷,延长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支持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等措施,促使船舶业平衡健康发展。规划中刺激需求与抑制供给的双重举措将有助我国造船企业摆脱困境,促进产业进一步复苏。

第8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工业功能转型金源片区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original Jinyuan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fail to form scale, and the third industry in the planning area rapid development, the blind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public supporting such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area prominent, serious impact on the area of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Deal with the industry to the planning layout,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djusting, so as to promote Jinyuan area to a servic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by production.

Keywords: industrial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Jinyuan area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背景

惠州是粤东地区重要的城市门户。小金口作为惠城次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市惠城区的北大门。

金源片区位于小金口中心地带,区位交通条件良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的亟待完善,现有的工业园的定位已不适合片区的进一步发展。

2. 发展现状

2.1 现状发展情况

金源片区原为金源工业区,在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为以工业开发为主导的工业园。但近几年以来,金源片区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园的建设未能形成规模。与此同时以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规划区内得到迅猛发展,金源片区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功能转换。

2.2 发展条件分析

(1)对外道路交通便利

金源片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惠河、广惠高速公路分别从规划区西、北面经过;北距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立交约2公里,南距江北火车站约3.6公里;规划区东侧惠州大道是规划区连接江北和博罗的主要通道。

(2)自然环境独特

金源片区北侧邻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东侧邻白鹭湖,南侧紧邻马岭山、柏岗山等山体,西侧邻中信汤泉度假村。规划区内有河渠等水系以及马岭山,这些共同营造了规划区优美的自然环境。

2.3 发展制约因素

(1)土地整合难度较大

金源片区现状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相互穿插,功能布局混乱,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导致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整合的难度大。

(2)配套设施亟需完善

随着金源片区用地功能的逐渐转换,居住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往按照工业区要求配套的市政和公共设施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道路建设关联性差、不成体系

规划区内道路走向缺乏全局的考虑,大部分现状道路为断头路,贯通性不强,不利于道路扩建形成系统。

(4)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现状大量的工业用地,造成片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严重,现状建成区无集中公共绿地,且南部山体破坏相当严重,极大地限制了片区的景观优势的发挥。

3. 由生产向服务转型的发展定位与目标

3.1发展定位

考虑到金源片区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功能发展的需要,基于现状发展水平与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规划将金源片区发展定位为:小金口商业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居住、商业服务业为一体,展示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

3.2发展目标

(1)整体协调发展

合理配置金源片区空间要素,在功能与空间布局上协调与周边地区关系。

(2)可持续发展

通过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经济的集约发展,确定土地的使用功能、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实现用地形态由村镇型向城市型转变,使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在最大限度利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功能明确的道路交通体系,并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生活性道路系统。

(4)人性化环境

通过对现有空地及工业改建搬迁的用地整理,增加部分公园绿地,并将规划区内分布的两条排洪渠两岸和南部马岭山纳入城市绿地系统,着重建设开敞空间。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使整个区域绿地率达到较高水平。

(5)多元化生活

规划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对现状用地的整合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功能齐全、独立完整的社区。

3. 由生产向服务转型的发展策略与特色营造

3.1产业——实现产业更新升级替换

随着土地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将引发土地的机会成本上升,生产与居住混合的老工业区面临改造的压力,传统产业的空间转移将加快。

通过制定良好的政策导向和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环境,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形成,既解决城区自我更新、人口增长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的村居住小区,又通过建设环境优美、舒适的居住区,带动周边工业园区的更新改造升级。

3.2空间——重构有序公共空间体系

规划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空间也变得缺乏连续性,沿街两侧商铺、工厂交错分布,造成城市空间杂乱无序。为重构有序的公共空间体系,一方面以组团为单位,重新梳理城市建设用地,安排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对沿街界面进行控制,使之与城市整体相统一。

3.3环境——树立城市新形象

在规划区内增加公园绿地,着力建设滨水绿化开敞空间;调整现有水系,建设贯穿规划区的绿化网络;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投资环境。

3.4居住——打造高品质居住社区

规划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紧邻小金口中心区。金源片区一旦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合理安排绿化及公共空间,将成为配套完善的居住区之一。

4. 由生产向服务转型的规划对策

4.1规划功能结构

规划提出“轴线+组团”式功能结构,即 “两轴、两心、五组团”的规划结构。两轴:沿惠州大道的“片区发展轴”和沿兴隆西一街的“中心服务轴”;两轴:沿惠州大道的“片区发展轴”和沿兴隆西一街的“中心服务轴”;五组团: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规模,采用多组团的布局模式,规划形成五个居住组团。

4.2规划实施策略

(1)村民点规划措施

规划区现有农村居民点建设活动混乱。对近期不改造的村民点,应加大规划管理力度,拆除违法建筑、整治环境。建立、健全贯彻落实规划法规的监督制度,禁止村民违法抢建住宅楼的现象的发生。

(2)工业用地规划实施策略

基于历史发展需要,对规划区内已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工业用地,规划允许按照工业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待改造条件成熟后按规划用地性质进行开发建设。

旧工业区的改造和外迁应遵循产业布局有序引导其转移或转变用地功能,并根据建设质量、企业规划、发展潜力和污染程度等确定改造时序。

5. 结语

城市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功能转变必然需要进行功能再定位、产业再调整、用地再布局、土地再开发等一系列定位与思考,而这一过程也是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过程,是从生产到生活和服务、从污染环境到保护环境的过程,而这对于金源片区而言,无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萍,吴群,等.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3,(S1).

[2] 杨继瑞,詹蕾.旧城改造: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路径[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4, (11).

[3] 熊国平.苏州工业园发展规划研究. [J] .城市规划汇刊,2003,(2).

第9篇:制造业发展规划范文

分局年度工作思路概括为“一二三四三”,即:确立“一个重心”,紧扣“二条主线”,实施“三个创新”,狠抓“四项建设”,实现“三个突破”。

确立“一个重心”: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城市为重心,认真把握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规划事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展,推动规划工作全面提升和又好又快发展。

紧扣“二条主线”:

一、服务发展大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把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7个重点项目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好区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赋予的工作任务。按照指挥部要求,做到会议及时参加,情况及时反馈,内容及时落实。强力推进“一河、一校、一广场、三街、四路”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工程绿化提升和扫尾工作,同时,配合财政局做好南段改造工程评审、结算工作;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工业园、生态工业园、造纸工业园、制造工业园6个园区和四个片区的规划服务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工作。

二、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强化规划对城镇化发展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优化区域公共资源配置,引导城市产业合理布局与重组,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统筹城市资源配置,强化规划对经营城市的引导和调控,对城建项目超前策划规划,提高土地增值预期,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化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注重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特色、城市品位的维护和提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长远的生命力。

实施“三个创新”:

一、创新规划理念,提升建筑品质

规划理念决定城市建筑形象和品质,工作中要着力加强重点区域的规划控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先进的规划理论、方法和思路,进行规划编制,做到凡是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凡是调整规划的必须严格审查,凡是规划方案不达标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降低规划门槛。把握好城市功能,了解市民需求,特别是“城中村”的改造,确保安置用地与保障用地同质、高品、一体化开发,建设高端项目,打造有特色的建筑,加快城市化建设。一是提升规划编制质量。树立超前、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的规划理念,认真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培育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规划设计市场秩序,积极邀请优秀规划编制单位参与我区重大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规划编制“回头看”活动,通过“借力、借脑”,引进先进的规划理念,产生好的规划方案,带动我区规划编制水平的全面提高。在规划编制中,注重理论提升、综合研究和深入实际,加强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和科学衔接,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二是优化规划决策机制。完善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健全规划公示与群众参与机制,使规划决策成为发扬民主、凝聚智慧、提升品质的过程。要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系统的方法实施决策,避免孤立、片面的处理规划事务;三是着力塑造建筑主调。研究的建筑特色、风貌,开展城市特色、城市文化研究,多思、多想、多悟,以重点建设区域、城区重要节点为切入点,塑造城区整体形象,为打造城区亮点、提升形象提供科学依据;以实施古寒国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风貌研究为契机,深入挖掘区文化元素,努力打造和展现地域特色文化风貌,树立建筑主调。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生命力,在实际工作中,规划窗口将创新作为争先创优的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审批流程,开通“规划直通车”,建立“绿色通道”;严格执行办结时限红绿灯管理制度,对审批行为进行实时监察和绩效评估。积极推行现场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并联审批等制度,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采取集中研究、现场办公,与客户沟通等方式,努力实现管理模式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人员由“管理员”向“服务员”转变,工作作风从“项目找上门”到“上门服务好”转变。加强规划招商理念,实现由规划到规划策划招商的转型。采取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速、加速、全速,真正实现高效服务。

三、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

规划分局不但是行政局,也是业务性、政策性很强的局,要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新的一年,规划分局创新举措,审批服务流程以“串联”改“并联”,将建筑设计方案和规划设计条件并联审批,放线和验线同时进行,同时要开展网上审批,缩短审批时限,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狠抓“四项建设”:

一、狠抓思想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抓好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干部职工始终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竭尽全力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规划事业健康发展,

二、狠抓作风建设

健全完善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弘扬正气,杜绝歪风邪气。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所有职工都要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即法制和科学意识、大局和主动意识、群众和服务意识、落实和效率意识,为规划事业的发展建功立业。

三、狠抓廉政建设

完善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健全权力运行规则,引导约束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认真履行廉政承诺,时刻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廉洁勤政。强化对规划编制、方案审批、容积率调整等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确保权力在规范、法制、公平的轨道上运行。

四、狠抓效率建设

改革规划审批机制,全力促进规划审批提速提效;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做好确定事项的贯彻落实,确定的事项,及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完善考评、狠抓落实;培养每个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能力,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圆满完成审批效率和审批总量双提速30%的工作目标。

实现“三个突破”:

一、实现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以人性化管理为取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努力实现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突破。一是继续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牢固树立创新、创优、创业的思想,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环境,加强岗位锻炼,提高综合素质。认真落实抓班子、树形象、带队伍工作,采取多种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作风、能力、意志“三过硬式”的规划队伍。二是加强学习。要多途径加强政治业务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讲座,同事之间相互学习,请市局专业技术人员讲课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全局整体素质,更好的推动工作开展;三是机制建设。凡是不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要重新进行删改和充实,该废除的一律废除,尤其是制约审批服务机制、作风建设机制等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绝不让落后的体制机制成为城乡规划创新发展的绊脚石。加强制度创新式发展,做到上班按时签到,车辆及时入库、活动灵活开展、办公秩序适时督查,实现被动管理向自觉管理转变,管理方式由传统型向“制度型”和“文化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为规划管理工作创新创优提供制度保障。

二、实现规划策划招商的突破

一是转变规划职能。强化规划招商理念,创新规划服务机制,实现由规划到规划策划招商的转型;二是推进规划审批再提速。简化程序、项目管理、合理审批、科学提速、形成新的工作机制,拓展工作空间,找准再提速突破口,达成区委、区政府的提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