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新技术成果转化精选(九篇)

新技术成果转化

第1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

0 引 言

科技在今天的世界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80%,我国约在30%左右。从根本上说,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科技成果的大面积转化,其主导作用的在于市场,造成目前“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现象的症结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科技成果的需求方――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量及迫切性在目前情况下尚未达到空前高涨的水平,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理顺,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数、鉴定成果数等指标是高校科研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存在着“重理论研究、轻实际应用”的问题,导致科研与生产实践相脱离,许多的科技成果也仅停留在研究阶段。

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近万项,而转化率仅为10%~15%。2002年中国高校技术转让和专利出售仅占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的13.2%,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再加上,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资本市场发育不充分,风险投资及其退出机制尚未建立;一整套支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创业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制约着以“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为特征的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为了提高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少数高校率先设立了专门用于科技成果预研、关键技术攻关的技术创新基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内自主研发项目为支持对象,利用学校自有资金加社会资金完成当前普遍存在的实验室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阶段,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落户企业。南京大学就是少数尝试这种做法的高校之一。

1 校内技术创新基金的来源及资助类型

南京大学于2004年底设立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基金资本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学校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支持、社会资金赞助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地方政府支持的基金部分,专门资助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研发项目。社会赞助的基金部分,优先资助出资人有意向需求的应用技术研发项目。

基金根据学校内科研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分3种类型给予支持。

第一类是技术创新预研项目基金,该类基金主要为鼓励技术创新,培育具有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前景的应用研究项目而设立,

第二类是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基金,该类基金是为鼓励和支持具有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前景的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解决工程和产业化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而设立。

第三类为技术推广引导项目基金,该类基金是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及时将具有时效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推向市场而设立。

2 校内技术创新基金的管理举措

在基金管理过程中,南京大学也引入了数项较有创新性的举措。

首先,在项目源选择过程中,在校内科研人员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学校相关部门聘请专业市场调研公司对项目潜在市场及客户进行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反馈项目组,由项目组根据调研结果对申请项目进行合理化改进。

其次,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以校外专家为主,包括行业企业分管技术高层、行业政府部门职能领导、知识产权专家、风险投资从业专家等,力求项目评审过程公平、公正、科学。

再次,在项目立项前,学校与项目负责人商议选定项目经理,签订学校、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三方协议。其中项目经理可由项目组成员担任也可从校外聘请,其职责是帮助项目开展推广工作。

最后,学校相关部门实时跟踪项目运行过程,通过设置考核节点对项目进展进行阶段式管理,对于出现重大市场环境变化或者重大人员变化的项目及时进行研究方向调整或及时中止项目,力求将风险将到最低。

3 校内技术创新基金的成效

通过近3年的基金投入,南京大学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优秀科技成果。其中若干项目已经在省内外开花结果,为合作企业及地方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如基金首批支持的“生物质气体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项目,在短短3年时间内与南京企业合作参与了南京、上海、常州、福州、泰州、宁波等地填埋场的资源化利用项目,所有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垃圾填埋气处理量6 700Nm3/h的能力,年发电量7 200万度,年产值4 894万元,年减排温室气体50.7万吨(折合二氧化碳量),可实现年减排交易额约1 014万欧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南京合作企业新增产值近千万元。

此外,通过学校基金支持,众多项目进入部级项目行列如科技部863计划、国防科工委项目等,在得到这些部级项目支持后,这类项目在研究质量及社会影响力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最终在地方产业化起到了催化作用。

4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仅仅依靠资金支持来培育项目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还是有限的,高校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把学校办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看成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改善自身环境。

第2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立足中小企 业服务区域和行业技术转移

整合多方资源 组建企业服务中心

东北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东大企业服务中心”或“企业服务中心”)是根据辽宁省政府2004年12月颁发的《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由东北大学批准申报,经辽宁省教育厅、中小企业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五个政府有关机构联合认定且统一命名,并与2005年11月正式注册成立的法人实体。

东大企业服务中心在东北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中处于“上、中、下”游的第三层次,学校赋予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东北大学的学科、人才和科技成果优势,作为学校重要的对外服务窗口,代表学校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综合型服务机构。企业服务中心的成立,可以满足社会和企业技术转移时招投标所需的资格、资质、交易票证等项要求,并能有效控制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可以享受政府部门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因此代表了高校技术成果转移平台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2006年,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将东北大学钎具开发研究中心、东北大学能源环保工程中心、东北大学机电科技实业公司、东北大学冶金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及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沈阳东金电子系统工程中心等六家校办企业合并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内,使得其技术转移能力大大增强。

为进一步加强该中心服务能力,方便社会各界企业,东大企业服务中心于2006年迁至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厦内,现有办公面积达到800平米,已形成专职人员15人,兼职人员50人的服务队伍,并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定。主要职能和服务

根据政府文件要求及东北大学的相关规定,东大企业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转化和推广东北大学产出的高新技术成果;代表学校承接和组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培训和专利技术的实施,为企业提供各类有偿技术服务;为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联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产学研示范中心、教学实习基地、专业学位培养基地等合作项目提供信息及中介服务。

现已在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四技服务、五金矿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不含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计算机软硬件及外部设备(开发、研制、批发、零售)、企业投资管理咨询、资产经营管理咨询等方面展开服务。东大企业服务中心成立后的近两年累计签订140余份合同,金额4700余万元。

在科技部高新司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共同支持下,集成了全国100多所高校的1.02万多项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科技成果,推荐出300多名著名专家,搭建装备制造业创新设计服务平台,大力开展面向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转移工作,已初步形成集成创新、互助创新的产学研联合长效技术转移机制,在积极发展自身的同时,为区域和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通过与外交流,推动和促进学校学科内容的建设,初步建立起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

东大企业服务中心现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员单位、沈阳市中小企业技术援助中心骨干成员。

自东大企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因工作业绩较为突出,多次受到辽宁省和沈阳市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奖励,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专门拨款26万元给予重点支持,两厅还在东北大学联合召开经验交流会,请东北大学介绍相关经验与做法,在省内高校进行推广。可以说,东大企业服务中心既是东北大学转移与转化科技成果的重要实施机构,同时也是辽宁高校转移与转化科技成果的示范和带头单位。

技术转移及服务的模式与管理方法

东大企业服务中心是东北大学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在科技处的指导下,充分依托东北大学的学科、人才、科研机构、特别是科技成果方面的资源与优势,充分利用辽宁省给予中心的免税让利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构筑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专业技术平台,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全国冶金行业和辽宁装备制造业各企业的实际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与此同时,机构还面向社会,汲取学校退休教师和社会科技人员(特别是国外相关人员)的科技成果进行国内的技术转移。

在体制上技术服务中心为东北大学全资的法人实体,自负盈亏,独立自主。在推进技术转移服务方式上主要包括:

组织学校优势资源,直接进入企业,将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转移给企业,推动行业及企业的技术进步,搞好学校与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大力开展技术转移有关工作;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先后同辽宁省内的所有市级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及沈阳、鞍山、营口、本溪、朝阳、阜新等地的矿山、冶金、装备制造重点大型特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积极利用互联网覆盖范围广,信息便捷的特点,加大网站信息力度,并把服务器整合在中国中小企业网中,积极推广和转化科技成果,通过网站发现技术需求,并建立科技成果、专家、人才和信息数据库,为有效开展技术转移服务搭建技术平台,目前网站已经担负起对外宣传并具备了支持技术转移的基本能力,2008年1月至今累计访问量已达8000余人次,电话咨询数量达230余次,因网站促成的技术交易累计已达40余项;

积极参加国家及地方举行的科技成果展览会、交流交易会,产学研合作现场会、技术难题招标会等项活动,利用这些机会宣传东北大学的科技成果,寻找合作机会,调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承接和组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培训和专利技术的实施,为企业提供实验和检测等条件。

为了加速技术服务中心的平台建设,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出台的有关文件,结合东北大学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东北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东北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合同管理办法》、《东北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经费管理办法》、《东北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财务

有关规定》、《合同管理流程图》《报帐须知》《合同项目管理责任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业绩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10项与管理有关的各类文件。在该管理办法中,对于东大企业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经营方针、组织机构、操作规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包括合同的收费标准,科研人员及员工的激励政策等等。

推动技术转移,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了技术成果的转移与转化

加速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是东北大学“98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市场对于高校提出的重大需求。多年来东北大学一直积极搭建成果转移与转化平台,转移技术的方式也从单一的项目转移向系列转移并拓展到共建技术中心、合办重点研究所、国外技术与智力引进等多种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共同推进技术成果的转移与转化。2006年以来共同企业联建科技与研发机构17家,转化了上百项专利技术和一大批科技成果;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达到1000余项,包括“973”计划、“863”计划以及科技支撑计划中的国家批准的重大课题,也包括各企业委托的“四技服务”课题。转移与转化这些技术成果以及提供的技术服务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同时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

近年来东北大学及东大企业服务中心多次组织大型技术交易、技术推广和培训等项活动,对高校及整个技术转移行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其中包括:协助省教育厅、科技厅及市中小企业局组织召开多场有关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方面的论坛、讲座并作经验介绍;并联合市中小企业局、市科技局举办了“中小企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活动”,提高了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积极配合市电视台、电台、新华社、《沈阳日报》等媒体采访撰稿,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扩大了舆论影响。“服务中心”的工作得到了辽宁省以致国家的普遍重视,也收到很多表彰,先后获得了市科技局颁发的“全国技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和科技部颁发的“全国技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经济效益显著,促进规模产业发展

东大企业服务中心成立后的近两年累计签订140余份合同,金额4700余万元,2007年全年共审查合同68份,合同金额2012余万元,已签订并执行合同40项,其中技术咨询29项、技术服务4项、技术开发3项、技术转让2项,累计交易金额1428万元。累计吸收与转化的科研成果有200多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十亿元,其中,许多高新技术成果不仅得到转移、转化,而且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成功的案例包括:

1,400MPa超级钢成套生产技术项目。该项目为国家”973”重点项目,项目完成后以设备改进、变更工艺并现场指导的方式先后在宝钢、鞍钢、本钢、萍钢等多家钢铁企业得到推广应用,累计生产超级钢11.735万吨,产生经济效益1.694亿元,形成30多个专利,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继超级钢板材取得国际领先成果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对于促进全国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对建设北方精品钢材基地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2,流程工业综合自动控制项目。该项目由东大自动化国家工程中心完成,为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现已在冶金轧钢、发电机组、冶金选矿、回转窑制取氧化铝等不同行业的10多个工艺流程中得到应用,累计签订合同15项,获得合同经费8000多万元,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6亿元。

3,电渣炉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近两年,东大企业服务中心组织专门机构重点开展了沈阳市“高品质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的子项目――电渣炉成套装备设计与制造”,以设备成套设计与开发的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目前已签订六项合同,合同金额2911万元。预期6家应用企业年获得经济效益8000万元。

4,冶金合金新材料项目。该项目已拥有24项专利,生产了复合脱硫合金粉剂、复合脱氧合金剂、超细晶粒合金钢等系列产品,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多次获辽宁省、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目前已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其产品和技术遍及宝钢、梅钢、本钢、鞍钢、马钢、沙钢、包钢、攀钢和福建三钢等四十佘个大中型钢铁企业。现已形成以沈阳总部为管理中心、研究中心,以沈阳、上海、马鞍山、辽阳、包头、攀枝花为生产基地的网络式生产和销售体系。

在长期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过程中,东北大学充分发挥了作为地方经济“助推器”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东北大学主动向省政府申请,于2001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其中签约国有骨干大型企业共计38家。成立东大企业服务中心以后,东北大学的服务能力与范围更是不断扩展。截止到目前,累计走访校企会成员企业150余次,企业来访300余次;在合作框架协议下企业签订技术合同318项,累计合同金额达到1 126亿元;学校还参与国家发改委东北老工业改造专项工作等,有效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人才、技术资源和来自各渠道的科研开发经费,搭建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为加速省内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大了对社会的服务力度。

未来的发展规划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区之一,也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大学地处沈阳,在科教兴国、振兴地方经济事业中肩负及其重要的责任。作为转移与转化自身科技成果的平台,东大企业服务中心将继续紧密依托东北大学的学科、人才和科技成果优势,在持续转移与转化东北大学技术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技术来源,转移转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机构,人才吸引以及效益追求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使所担负的事业越做越好,并在辽宁地区以致全国为其他高校和单位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第3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关键词:高精尖技术 工业环境 研究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198-03

一、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创新环境评价系统数据的收集与检验

黑龙江省是较早开发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发展时间长,重要程度高,凭借曾经坚实的发展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民族企业,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为国家的发展所贡献的物质能源不计其数、同时较早成型的公司,各个职能分化明确,使得曾经的先进完备的工业系统完成了极大的历史任务,也为我国整体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教科书。黑龙江省发展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不断发展进步,现如今俨然成全省的经济发展支柱。在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整体发展趋势突飞猛进,尤其是最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率高达23%。但是,当前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值得我们满意,因为当前的进步依然不足以让我们进入第一梯队,和发达地区相比落后还是非常明显的。而落后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利润总额、资产贡献率等方面,均处于全国低等。

黑龙江省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将传统行业的优势发挥出来,而这类企业发展想要突破瓶颈就必须做到破而后立,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让全体形成如果不能不断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那么后果就必然是整体的毁灭,只有这样背水一战的决心才能保证突破瓶颈,引领黑龙江经济再次腾飞。高精尖技术公司所面临的环境将直接操控着高精尖技术公司的最终创新结果,结合黑龙江省高精尖技术公司所处的环境,构建完善具有实际意义的指标体系,将各个因素加以量化,进一步提高高精尖技术公司的各项综合实力。这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真正做到“工业复兴”的重要因素,也是长期规划中战略发展核心问题。通过对黑龙江省10家高新技术公司的调查,将各个公司的各项数据进行筛选,只显示了高精尖技术公司有关创新体系的部分数据,同时针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构建相应模型。在对10家调查公司进行有关决策系统、研发系统、现状和扩散环境的客观评价并赋予相应的指标量化以便观察,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高新技术产业大多牵涉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最前沿、最敏感的领域,加之国际竞争的激烈性与不相容性,就必然决定了全省尖端关键技术不可能依赖引进,而主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就存在着相应的风险,

我们所使用的科学整理评价方法将黑龙江省的10家公司的综合实力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排列后,通过相应的统计结果进行判定,发现弊端,解决弊端,同时深入挖掘各个企业存在的潜能,达到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公司运行方式发展的目的。

1.数据来源和筛选。自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在哈尔滨市以及大庆市开发了数个高精尖技术开发区,以及经济开发区。地方政府也始终把握市场脉搏,力求做到国际化。良好的创新环境就是保障高精尖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从思想、政治觉悟等各个方向进行推进,刺激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体经济运行。

本文用C1、C2、C3、C4、C5、C6、C6、C8、C9、C10来表示选定的10家公司,并将这些公司按其创新背景定义为3类,将C1、C2、C8统筹为甲等;C3、C4、C6统筹为乙等;C5、C6、C9、C10为丙等。然后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将数据收集整理后进行相应的评定。(1)调查问卷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和各个方面的先进技术设计出相应的调查问卷。(2)实施调研工作。本次调查共有问卷300份,统计有效调查问卷266份,有效率92.33%,基本达到标准,通过科学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整理保证了整体的有效性。(3)专家打分。进行整理分析后,由我们选定的专家对以选定的结果分别进行评定,并赋予相应的得分情况,通过具体的数字来阐述观点。其分数区间为[1-5]。

我们通过平均值的方法进行评判结果见表1。表中行C1,C2,…,C10,代表样本公司,列I1,I2,…,I16,表示16个相应的分析因素,详见表2。

2.数据检验。(1)数据标准化。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如表3。

(2)系数矩阵的处理。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处理后,用矩阵的形式进行表达,其具体数据见下表4。

通过对于上表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选定的各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明显。同我们的预期结果基本相同,我们可以认为此次实验行之有效。

(3)样本数据的信度检验。通过科学的分析方式进行分析可以保证试验的可信程度。本次试验,我们选定用因子分析法,这一分析方法操作难度小,同时准确率较高,但是这种操作方法也存在一定硬性要求,比如我们在选定数据,确定数据的有效性时必须保证它和原始指标存在相应的相关性,而且对相关性也做了相应的要求:当完全线性相关或者毫无相关性时,因子分析法都不能保证其准确性。故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即将我们取得的数据进行相应的KMO检验。我们通过表5将即结果进行罗列。通常情况下,我们所得到的KMO的值如果大于0.6,那么就证明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有效的,在理论上就可以得到我们预期的准确结果。通过此次的论证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得到的值均大于0.6,由此笔者认为我们的实验结果行之有效,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可以用科学统计法进行工作。

(4)样本数据的效度检验。我们们将数据整理后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将相应的各个变量信息进行相应的表示,详见表6。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分析的指标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二、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创新环境评价系统数据分析

1.特征值、贡献程度。我们选用特征值法,是通过特征值的大小判断来解释相关的各项信息。对应数值,与方差贡献是成正比的;我们所指的贡献率则是由特征值方差100%,其算法简单,结果明显,能说明一定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得出该特征值存在着较多信息,其价值很大。

2.旋转后因子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发现在我们选择时,应当选择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从而得到相应数据。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表10是4个因子的协方差矩阵,通过解析我们发现,旋转处理之后依然可以判定出正交的态势,因此整体行之有效。

3.因子得分及样本企业排名。我们利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方式将与因子有关的种种数据指标进行处理,最终整理成矩阵的方式,我们用表11详细说明。

我们最终将通过各种数据整理方式将最后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数学运算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各个因子的总得分。

通过以上种种处理和整理方式,我们将最后的得分情况进行整理排名,将这十家高精尖技术公司排名,详情我们可以通过表12进行说明。

三、黑龙江省高经济技术公司创新环境评价结果

通过观测Q1的数值不难发现,作为样本的10家公司高精尖技术的研讨环境参差不齐,样本中C7的研讨环境处于绝对优势,反观C2却处于绝对劣势,我们将这些部分进行划分归类,不难发现C7、C10、C1三家公司差距较小,且均实力较强,因此归为甲等,而给予他们的建议就应该是追求稳定,保证这一方面的优势不会丢失,同时稳步前进,保证整体的每一部分均位于前列,进而促进整体优势最大化;C6、C8、C9三家公司位于中游位置,我们将其定义为乙等,给予他们的建议是放大步伐,在保证整体公司稳定的前提下,大胆革新,同时领导层认真学习,敢于对有相应调查研究的员工所提出的建议进行决策,大踏步向前,以保证获得更大效益;C2、C3、C4、C5四家公司由于各类问题,在这些项目上获得的分数较低,分为丙等究其原因还是体现在领导层的决策不果断,对此我们所提出的建议是,加大领导层的学习力度,同时敢于提出新的决策、破而后立,唯有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真正地让这类企业在这一项目上逐渐缩小差距,最后达到赶超的目的。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1C035;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52G003]

参考文献:

[1] 柳洲,王洁,陈士俊.创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2] 邓荣森.工业公司概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

[3] 朱F基.管理现代化[M].企业管理出版社,1985

[4] 埃里克.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吴沛良.工业企业组织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第4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26-02

在当前竞争环境变化和创新复杂化背景下,快速发展仍然是主旋律,科技成果转化能带来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高校大部分科技成果却被束之高阁,无法实现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

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健全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决策机制”,目前,国家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经建成了包括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联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在内的多个支撑平台,这种“平台模式”有利于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目前平台管理效率不高,诸如多头管理、供求不畅、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相关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本文将技术路线图规划方法引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试图改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范式,以期为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规划决策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一、传统技术路线图的基本结构及其局限性

Phaal R指出技术路线图应具备四项特征:基于时间序列;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分层呈现(如市场、产品和技术);连接各层次要素。根据技术路线图的实践目标不同,所分层次也不同,但至少应包括目的及其影响因素(顶层)、如何实现目的(中间层)、包括技术在内的相关资源(底层)。我国的技术路线图实践多采用这种构建思路,一般将路线图分为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和资源状况五个层次。

传统技术路线图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范式局限性。传统技术路线图的主要解决战略规划问题,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较为微观,主要解决技术转移的问题,采用“技术、产品、市场”的范式意义不大,特别是产品和市场并非高校的优势所在;其次,主体单一性。虽然传统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多方研讨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协作沟通,但是传统技术路线图主体单一,不能体现多方的互动机制,无法打开科技成果转化的“黑匣子”。因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不可照搬其框架体系。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构建

基于结构化理论,本文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分为外部结构、驱动力和内部结构三个层次,目的是克服传统技术路线图偏重各层次的分析,而简化各层次间的联结机制,因此本文制定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注重层与层之间的过渡流程,以预测和管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明确高校在转化中的任务。具体来说,本文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外部结构层:外部结构层绘制主要考虑宏观环境和外部主体因素,如政策、金融市场、技术需求市场、技术中介市场、企业相关因素等。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成果价值流失现象很普遍,高校科研重科学价值而轻市场需求的特点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外部结构层主要是理清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结构,找到科技成果的消化路径以解决高校科技成果的需求问题。

2.驱动层:根据供求理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即是使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相适应而形成动态均衡的过程,而现实中市场失灵的现象很普遍,这说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是简单的供需问题。驱动层主要探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目的在于打开成果转化的“黑匣子”,挖掘成果转化的中介路径,如中介市场、校企合作交流、风险投资等。

3.内部结构层:内部结构层的主要设计目的主要是两点,一是细分高校及科研队伍创新能力,即在高校群落中找到龙头高校,在单个高校中找到核心科研队伍;二是细分高校科技成果,进而对不同的科技成果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

4.时间维度:当前技术发展迅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低效率直接导致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的流失,因此,高校必须及时对市场机会作出反应,联合各利益相关者,划分成果转化阶段,合理设立目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本文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为转化筹备阶段、转化实施阶段和转化后续阶段。转化筹备阶段,即立项阶段,主要是识别市场机会,统筹转化项目,策划转化方案并对可行性作出判断;转化实施阶段是执行转化方案,对无法按期完成的目标进行修正并分析其原因;转化后续阶段是产品推广以及根据市场反馈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足作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流程

制定流程是技术路线图的关键,由于制定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需求及针对领域的不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路线图制定流程。本文制定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是以高校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分析并规划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制定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绘制阶段和后续管理阶段,各阶段具体流程任务如表1所示:

准备阶段是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的启动阶段,首先,应明确技术路线图所涵盖的领域与内容,界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范围和边界。其次,获取相关领域专家及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产业协会或企业)的意见和支持,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达成战略共识。再次,组织技术路线图制定团队的建设,以服务于专家研讨会组织、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以及路线图绘制和更新等工作。

绘制阶段是技术路线图制定工作的核心阶段,基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构建思路,本文将此阶段分为五项任务,即市场环境分析、研发需求分析、科技成果分析、驱动力分析和里程碑的树立。每层的任务都应考虑到和其他层的连接问题,这种连接是时间维度上关键节点间的实现路径,体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后续管理阶段,即技术路线图的执行阶段,主要包括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制定实施计划,目的是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路线图的可行性;第二项任务是技术路线图的评价更新。一方面当前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贬值风险加大,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评价更新是技术路线图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

第5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关键词:科技成果 转化 发展方式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事业发展的一大现实难题,更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而现实的紧迫问题。着眼于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保障,笔者在认真调查研究临洮县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1、临洮县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情况。多年来,临洮县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近年来,临洮县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县共登记管理的科技成果有100多项。有50项进入转化阶段,其中有10多项应用转化效果较好,获得市、县政府科技进步奖。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10多个,市县级新产品20个。据统计分析,高新技术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左右,已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良法推广面积60%,玉米、马铃薯、林果等农作物育种攻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花卉种球国产化技术等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全县医疗卫生系统积极推广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每年至少有20多万人次患者受益;已初步形成县乡两级政府门户网、企业网络平台和乡村两级农村信息网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临洮县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成果就地转化。全县现有科研站所6所、行业科研机构5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民营科技企业50多户、科学技术类学会、协会、研究会10多个。二是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成果转化。一批骨干企业与全国10多个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保障成果顺利转化。通过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进步和推广应用项目、民营企业投入等多种形式的多元投入体系,为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四是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服务于成果转化。建立了信息平台,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营造尊重知识和科技的氛围。

2、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临洮县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问题:

2.1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三项费”投入严重不足,机会成本和风险较高,企业尚未成为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同时面临在引进和推广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科技项目和新产品方面资金匮乏。

2.2 科研机构和成果推广示范基地薄弱。已建立的科研机构和示范基地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多数是农业等方面的研究机构,工业方面的科研机构和示范基地相当薄弱,在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方面发展缓慢。

2.3 科技人才匮乏,导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企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企业研发机构很少且工作开展较差,存在着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引进人才难。

3、对今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针对目前临洮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在思想认识、市场观念、政策扶持、开拓创新等方面努力转变。

3.1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应督促落实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政策保障。

3.2 争取多方支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政府每年的科技投入应有所增加,支持高新技术和新产品试制、重大项目引进、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等项目,政府及科技、经济税收等职能部门应努力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支持和积极参与。

第6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关键词: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途径 方法

当今世界处于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已经逐步实现全球一体化,现代科技教育越来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生活质量、国际竞争力以及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无不取决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科技教育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如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强军战略等。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担当主力军的重要角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实施的高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和知识库,高校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和文化和谐,其中:科学研究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难以实现,也无法进行文化创新引领,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发展。而高校科学研究目的就是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落脚点就是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的中试化、工业化、产品化、商业化和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本人结合高校科技管理工作实际,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有益探讨。

1.高校科技成果的表现形式

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科技成果是指对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实验、研究试制或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的结果。

科技成果是指由法定机关(一般指科技行政部门)认可,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能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或生态环境效益的科学技术成果,其内涵与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基本相一致,是无形资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成果基本特征:①新颖性与先进性:没有新的创见、新的技术特点或与已有的同类科技成果相比较为先进之处,不能作为新科技成果。②实用性与重复性:实用性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具有实施条件、满足社会需要。重复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复使用或进行验证。③具有独立、完整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及科技报告等。④通过一定形式予以确认:通过专利审查、专家鉴定、检测、评估或者市场以及其它形式的社会确认。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把科技成果可按其研究性质分为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发展工作成果;在统计、分析中,也可分为科学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成果。

高校的科技成果从构成和表现形式可分为9类: ①技术方案(新产品、新工艺);②新设计;③技术秘密;④工艺图纸;⑤计算机软件;⑥论文;⑦集成电路;⑧生物品种;⑨科学发现。

2.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校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应当包括各类成果的应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加强,效率的增加等等。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从创造地转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或知识得到增加,劳动工具得到改善,劳动效率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狭义的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仅指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部门,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最终经济得到进步。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多指这种狭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所讲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指技术成果的应用数与技术成果总数的比。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转化方式。*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①高校科技人员自己创办企业;②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或合同研究,建立研发平台,直接将研究的技术和成果转化;③高校与企业开展人才交流;④高校与企业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科技成果的间接转化:科技成果的间接转化主要是通过各类中介机构来开展的。机构类型和活动方式多种多样。①通过专门机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②通过高校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实施转化;③通过科技咨询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等等。

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法

第7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Abstract: 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serv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and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network, establish four service databa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reation of service chain.

关键词: 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数据库;组织网络;建设

Key words: Jiangsu;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service system;database;network;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08-02

0 引言

“十一五”期间,我国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大力推进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强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的支撑。今年一月份国务院又实施了《“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其核心就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在规划中,对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障碍做了进一步的明确。通过对社会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经济与科技之间的结合,进而形成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因此,构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现状

在江苏,企业要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愿望十分迫切。经权威机构调查,其中80%的企业要求政府对技术市场进行培育,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及进行科技创业平台,加快产学研合作载体的搭建。从当前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来看,在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方面,江苏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着比较低的现象,并且其服务功能比较单一、交易模式和交易手段比较落后。提供技术交易、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是多数科技中介机构服务的侧重点,集中在较为简单的服务层面,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积聚难以实现,难以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江苏省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974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31.94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17.45%、14.86%。全省四类技术合同中,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金额达到324.96亿元,占成交总额的61.09%;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金额为155.95亿元,占总额的29.32%;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金额为40.52亿元,占总额的7.62%;技术咨询合同成交金额为10.5亿元,占总额的1.97%。通过北京、上海相比,江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通过建设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转变职能,进而向自主创新方向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产、学、研之间合作,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2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建设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2.1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组织网络

2.1.1 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组织网络。通过从以下四个组织层面进行着手,积极搭建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网络:①依托江苏创新驿站,充分发挥各市县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搭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组织网络。②依托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吸纳江苏境内外优秀的投资顾问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实施战略联盟,进而提升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③依托江苏创新驿站,组织各市县相关机构和部门建立投资与项目的信息工作网络体系。④重点建设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进出口商会、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合作成立欧洲企业服务网中国华东中心(EEN-EC)的工作网络关系,进而提高江苏科技成果转化率。

2.1.2 建立国内外组织网络关系。在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组织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与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互动、互利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服务网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项目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交易和科技成果产业化。①加强与北大、清华、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通过互动、互利的形式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服务网络。②通过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服务网络,组建网络关系。

2.2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深层次服务的四个数据库 ①科研成果数据库。通过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对我省的科研成果进行管理,借助完善的工作流程对科研成果进行甄别,进而使投资机构对科研成果项目有个更为全面的了解。②需求数据库。传统的技术需求数据库过于简单,并且主要借助行政手段收集其信息。由于这种信息没有进行筛选,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效果比较低。为了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在基于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借助该数据库,企业技术需求的准确信息能够更好地为中介服务机构或技术方所认识和了解。③评估体系数据库。无论是专业化程度还是规模江苏的中介服务机构都存在偏低的现象,以及力量薄弱、效益低、服务功能单一,以及交易手段落后的不足和弊端。进而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评估体系数据库,评估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使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特色和优势公开、透明化,从而使得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选择中介服务机构。④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数据库。为了便于了解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效果,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数据库,分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水平,研究技术市场发展的现状、特征、成绩等问题,进而为政府管理技术市场提供参考依据。

2.3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程服务链

分别在前期、中期、后期,通过提高服务能力的方式,巩固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①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期服务。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前期工作包含:一方面协助研究开发机构将技术成果转变为可交易的技术商品;另一方面协助企业将模糊的技术需求变得更加的清晰、明确。②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的中期服务。在中期服务的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涉及的工作包括:成果推广、组织展览交易活动、科技项目招商、中介转化、技术经纪等。③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的后期服务。在后期进行服务时,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工作包括:合同登记、权益保证、落实优惠政策、税收返还等。

3 结论

为了更好的改变省技术市场的原有的工作局面,江苏省必须加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技术交易前期、中期、后期的服务能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全程服务链的打造。

参考文献:

[1]张珍.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8(8):14-16.

第8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一、山西省技术转移的供求现状

技术转移指技术所有权或使用权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转移。山西省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创新主体的技术供给量少,以煤为主的单一性产业结构对技术的需求有限,而且还存在着技术供求不匹配,导致已经很少的技术成果无法应用到产业活动中。1、技术供给不足。技术供给是技术转移得以实现的首要前提。2011-2013年间,山西省科技论文、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数三项指标在全国位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科技论文数和科技成果数在全国所处位置靠后;发明专利数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山西省的技术供给绝对量不足,相对量与全国其他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从源头上限制了技术转移的实现。2、技术需求有限。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成果的主要需求方,是实现技术转移的重要环节。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对资源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产业结构单一,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2009-2013年间,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工业企业数比重不到4%(全国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到3%(全国10%-11%),高新技术产业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不能形成对创新技术的有效需求。3、技术供求不匹配。技术供求匹配是实现技术高效转移的重要条件。技术供求不匹配表现在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在省内进行生产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企业引入需要大量的开发应用成本,且缺乏一定的市场,研发主体宁愿把技术输向省外,本土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其次,煤基产业生产环节的技术供求存在不匹配,煤基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一个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但其他环节未进行相应的改革,就会影响技术创新的实施效果。山西省的煤层气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技术瓶颈;煤电产业受成本制约,技术应用难以实现规模化;煤焦化产业由于需求减缓,产能过剩严重;煤化工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合大规模气化的技术;煤基装备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欧美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新材料产业对绿色节能材料技术需求迫切;富碳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

二、加快山西省技术转移的政策建议

基于山西省技术转移的供求现状,要加快解决制约技术转移的瓶颈问题,明晰产权,提高企业技术转移的承接力,培育科技中介机构,为技术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1、明晰科技成果产权。科技成果产权明晰有助于激发技术创新主体的动力,山西省乃至全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律都不太完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避免技术成果的重复转让,保护知识产权转让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可以引入知识产权信托制度,知识产权所有者可以委托专业的信托机构管理其成果,使知识产权创造和使用适度分离,一方面所有者可以在不承担管理风险的条件下享受其智力成果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信托机构能够利用其专业知识促进知识产权和现实生产的结合。2、提高企业技术转移承接能力。企业是科学技术的主要需求方,同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又是科技创新的供给方。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以及技术成果的成功应用进行奖励,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转移的动力,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化进程,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同时鼓励省内企业与高校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对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并有企业承接转化的项目优先支持。3、培育科技中介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难以充分估计待转化成果的价值,交易双方的谈判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限制了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专业性的科技中介组织有能力精确评价待转化成果的价值及其产业化的可行性,从而为供给方找到合适的需求方,中介组织在获取委托报酬的同时,节约了成果供求双方的交易时间和费用。但是,目前技术转移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需要政府支持,政府可以设立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导更多的科技中介机构参与和推动技术转移。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必须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的依靠资源,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技术转移带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促进创新驱动,最终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作者:白璐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第9篇:新技术成果转化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信息服务;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35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24日

随着广大农民科技意识的逐步增强,为乡村农户提供致富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服务应是当今县区图书馆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而加快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并让广大农民所掌握是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石。为此,县区图书馆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可以说是直接有效地架起了农业科研项目研究者与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者之间的桥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服务是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扩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现代县区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深化与转变,如何配合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部门,将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服务到农村中去,是我们要在逐步的深入农村的信息服务工作中进行不断摸索的问题。

一、现代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需求分析

随着中央对农业发展建设的重视,全国农业科研部门取得了许多改进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成果,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将它们推广应用到农业农村的生产,那一定会大幅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但现今受各种条件限制,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并不尽如人意。我们认真对多年来在农村开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工作的实践分析得知,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之所以缓慢,除成果理论与实践应用基础有差异以外,更重要的是没有找到使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项目与农民的接受能力相匹配的结合点。我们要牢记凡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只有让乡村农户所吸纳方可得到实施,才能收获到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选择也就是农民对成果的需求兴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关键。一般说来,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信息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热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在多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中,我们把能让农户接受比较快的,其推广实施操作技术便于掌握而且农户也极为愿意接纳的那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称之为热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把农民对这类转化成果技术信息的需求称之为热型成果转化信息需求。由于热型成果的转化信息一般属静实状态,使用操作简便,全然不用增加活劳动投入,便可展现突破性的科技致富特点,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所以深受农村农户的欢迎。例如,我们针对鞍山一些地区辽河与太子河流域河滩沙土地居多,受辽河与太子河流域地质构造影响,每年种植的粮食作物未等到成熟季节,就会遭到雨水的侵袭,年底收获甚少的情况,经过认真研究和搜索其他省市在解决河滩沙土地种植方面的科研成果,我们慎重地将宁夏农业科技研究所研究实验成功的河滩地改良西瓜品种种植的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提供给他们,并借助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指导农民实施。结果当年未等雨季到来就获得了大丰收,每亩地增收约2,000元,比往年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增收1,000多元,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都非常好。紧接着第二年,我们又将此项转化成果技术信息推广应用到全部辽河与太子河流域河滩地的乡村农户,为农村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极大作用。

(二)温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有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对农民而言有一定的应用实施兴趣,但这种成果转化技术信息让农民感到见效不快,而且应用实施需要向农民进行具有真实见效的示范展示和深入浅出的反复宣传,我们将这类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称其为温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把农民对这类转化成果技术信息的需求称之为温型成果转化信息需求。温性成果转化技术信息常常含有一定难度的关键性技术内容,一旦推广实施增产效果显著,适应面也较广。然而,需要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应用设施的配套提供,并且要解决活劳动投入的增加问题。例如,地膜覆盖技术虽在全国已推广应用种植40多种农作物,但在有些地区,由于农民感到对地膜覆盖的关键性技术不易掌握,又怕由此所投入的资金不见效果,所以农民对温性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需求较热性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需求不够迫切。为此,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应用条件的改善和对农民接受能力的扶持,并加强服务的技术手段,将“温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变为“热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应是我们现代县区图书馆信息服务所要做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三)冷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有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对农民而言兴趣淡漠,很难接受或者是不接受,我们将这类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称其为冷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这些农业科技的转化成果信息,绝大部分是修补、重组、相互移植和复制原有的常规技术和地域间的品种物化,科技改良和简易农业生产过程的新技术含量较少,农民应用后虽能取得一定的增产效果,但费时、费工、费力,因此农民对这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的需求较为冷淡。

二、沟通深层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推广服务的渠道

在现今全国农业建设大发展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建设服务,为农民持续增产增收服务,这不仅是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大事,也是我们科技信息服务部门为壮大农业生产要做的重要工作。为此,这就要求我们县区图书馆的科技信息服务工作要根据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需求状况,联结地区科技推广部门,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和信息资源优势,在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寻求并积极推广那些“热型成果”转化技术信息;认真分析研究探索将那些“温型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提升为“热型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服务渠道。

(一)构建农技推广部门为主导型的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服务模式。该种服务模式的基本构成是 “农科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农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服务部门(主要是县区图书馆)+乡村农户”的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县区各级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站等在推广农业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县区图书馆的科技信息创新与技术信息筛选及培训优势,使最新的适宜于农民采用的“热型成果”转化技术信息能够直接应用到乡村农户的农业生产,并很快让农户得以熟悉掌握。例如,关于稻田杂交水稻新成果信息技术的推广,我们(科技信息提供部门)与辽宁省农业技术研究所(农科部门)鞍山市千山区农技推广站(推广机构),并在千山区政府的支持(农户部门)下,选择了鞍山市千山区宋三台乡李性农户(具体农户)中实施了5亩地的各种杂交水稻成果转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由省农业技术研究所和我们负责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技术信息的提供,千山区农技推广站负责具体技术的实施指导,宋三台乡则负责组织插种,农户在所提供的技术信息指导下负责田间科学管理。在该基地实施与各项田间科学管理期间,千山区政府在不同的阶段与农季组织各乡干部与广大农民进行考察观摩,开展技术培训、现场仿效等方式,逐步让更多的农户所接受,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得到顺利推广,让县区图书馆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深入农户的心中。

(二)培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示范户,搭建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平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战场是在基层乡村,成果推广转化的关键环节是农民的欣然接受。而这一切的达成主要是取决于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与经济承受力。为此,我们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部门(主要是各类科技信息机构、县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部门)应大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大力扶植培养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的示范农户。在某一乡村,借助当地农技推广站的帮助,确定了某一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根据转化项目的各种条件要求,选择那些拥有一定资金、科技应用意识和接受能力比较强的群体作为扶植与培养的示范农户,联结当地农技推广站(所)对这些乡村农户实施成果转化应用的重点服务工作,经常性不定期地向这些农户提供那些科技含量高、收益快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信息。帮助或者说是先行一步让这些农户熟悉掌握转化的成果信息并尝到甜头。然后,将他们的应用效果不断向本区域其他农户宣传示范。成功一项推广一项,形成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服务的接力赛。同时,在此基础上,时刻注重通过试种农户兴趣的不断浓厚,开展实现“温型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服务向“热型成果”转化技术信息服务工作发展。

2、发挥县区图书馆的优势,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个时期以来,通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尽管如此,随着农业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科技素养依然是阻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大问题。因此,作为科技信息服务者,特别是作为最有资格与农民经常接触的县区图书馆的科技信息服务部门,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普及与提高民众文化知识水平的功能优势,与农科教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道,大力实施提高乡村农户科技意识与科技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培养农户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和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的能力。我们县区图书馆要采取到农村农户举办短期班培训、专题技术讲座、实地传授技术和技术咨询等方式,对农民进行科技意识与科技实施能力相结合的教育与培训,让这些农户成为一支现代农业科技兴农的坚强主力军。

(三)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化绿色通道和网络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渗透到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消费、乃至学习等各个环节,使农户明显看到了其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在不断地大幅提高。农业建设市场的灵魂是信息,当今农村建设这个市场是由信息的引导而不断发展的。在全国数以千万计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市场,必须要尽快适应国内国际统一的大市场的发展规律的要求,急迫构建较成熟的市场信息传播机制来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铺路并形成绿色通道。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使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成为了支撑农业科技发展的直接产物和坚强基石,成为了牵动农业建设发展的一个极为活跃的手段因素。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提出:农业革命的基础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成功运用。因此,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网络平台,对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推广,培育农村农户实施更新的农业科技转化成果有着积极和明显的引导作用。而这一信息网络平台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一方面它可以不断地收集、整理并研究筛选各类“热型成果”的农业技术信息;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将筛选的各类“热型成果”农业技术信息快速直接地传播到农户手中,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四)协调各级政府采用干预手段来扶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推广应用。面对我国农村农户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意识较低,在未眼见具有实效的情况下,对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接受较慢,再加之所提供的农业科技成果大多是“温型成果”和“冷型成果”的情况下,我们作为科技信息服务部门一定要积极主动协调当地各级并首先让他们了解实施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信息的效益,以及可以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所具备的经济基础,帮助他们在科学决策的前提下,采用行政干预手段来扶植农村农户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应用。例如,我们在千山区农村推广“水稻抛秧”新技术,当地农户就很不愿意接受,他们觉得此项科技成果只是栽植方式的改变,不可能对田间管理和产量带来变化。于是,我们就及时协调千山区政府及所属镇政府,并向他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论证后,他们决定凡是采用“水稻抛秧”新技术的农户,乡政府每亩扶植100元的推广应用风险补贴费。而后,农村农户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实施应用了这项新技术成果。结果到秋收时每亩水稻照以往增产150~200公斤,第二年政府不用给补贴他们就积极主动采用了“水稻抛秧”这项新技术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少雯.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2]黄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绩效管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柏清玉.农户对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3.

[4]梁美萍.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农业生产[J].兰台世界,2008.1.

[5]赵国晶等.科研为先导,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J].云南农业科技,2006.S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