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第1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案例】五年级《蟋蟀住宅》 (学生正在回答“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这一问题。) …… 生:蟋蟀的住宅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师:你能比划一下九寸有多深吗?同学们都伸出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纷纷比划着。) 师:好,别动。我来量一量。(拿起一把木尺,走下讲台,和几个同学对照了一下。) 师:实际上九寸是这么长,可同学们比划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对一名比划得较长的同学)按你原来的理解,你觉得蟋蟀的住宅是深还是浅? 生:挺深的。 师:现在呢? 生:不算深了。 师:看来,如果不搞清楚九寸的实际长度,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又来到一名比划得教准确的同学面前)咦,你怎么比划得那么准呢? 生:我昨天预习时,找了一把尺子,知道了九寸有多深。 师:啊,我们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上就需要你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 【反思】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确常常需要这样一把“尺子”。 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利用最简单不过的实物——一把尺子为教具,引导学生准确感知蟋蟀住宅的深浅,并教育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我为这一把尺子喝彩!我们很多老师会忘记带这把尺子,因为他们对尺寸的概念太熟悉了,忘了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大多是国际单位,以至于“目中无人”,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有些老师致力于高科技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屑于这区区一把木尺。这一把尺子,不只量出了“九寸”有多深,也量出了以生为本、以学论教的教育理念,量出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第2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一、“燃烧”激情,展示“自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的熏陶。笔者常反问自己:“一个缺乏激情、目光呆滞、表情麻木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如何能激励学生充满热情、精神愉悦地学习?”笔者告诫自己:要将饱满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情激情,以情导行。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笔者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丝情感,用笔者的语言、眼神、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创设“佳境”,催化“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作知心的朋友,灵动的生命个体,学生将视教师为眼中的亲人,知识的导师。教师眉开眼笑,学生则欢声笑语;教师横眉冷目,学生则沉默抗议……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撞击,将带给师生一同品味、合作研讨、共同分享、相约进步的美妙感受,将带给师生学海无涯、情景交融、心灵渲染的心路历程。如果说滔滔河流是两山之间的桥,绵绵细雨是天地之间的桥,缕缕阳光是天宇和地球之间的桥;那么,浓浓情感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

三、尊重“需要”,导引“情趣”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知识储备、情感底蕴是不相同的。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在课堂上笔者常常警示自己:“语文课一定要尊从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硬性灌输,重在引导探究,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为此,笔者借助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潜在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第3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自主空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83-02

一、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嘱咐》时,我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中谁嘱咐谁?(2)嘱咐的内容是什么?(3)分别是怎样嘱咐的?然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人们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人们为什么要送总理?(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沉痛? (3)少先队员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如果现在的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样?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的理解就更深刻,也易于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了。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给予学生评价的空间

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主体”地位就能凸显。

1、凸显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第九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特级教师孙双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凸显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凸显自主的意识

把评价的权力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有自我的意识,自己的见解。他们常常会用“我觉得(或我认为) ,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更能达到学生自我开发、自我创造的最终目的。

三、给予学生设计的空间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干脆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而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如有位老师在教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切实培养实践能力

第4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1 课堂伊始,激发兴趣

《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我把动画带到课堂。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让同学们大开眼界,随着教师的导语,同学们的眼睛亮起来了,精神抖擞起来了。此时引入新课,势在必得。充满童趣的画面,充满爱意的话语,怎能不激起学生的共鸣?

一个简单的小动物就会把同学们带入情境,那么一段动画片的效果会怎样呢?

《两只小狮子》一课,我精心设计了一段短片,内容为:黎明,大象、猴子、斑马等已经起床了。他们个个生龙活虎,进行运动,那种生命力令人震撼。旭日东升,狮子一家进入我们的眼帘。爸爸凝神观望,妈妈微笑点头,他们的两个小宝宝正在草地上嬉戏玩耍。自由自在,快乐无比……随着画面的移动,教师投入地解说,此时的师生已全部进入情境。教师简洁明了的一句话:“你想继续了解这两只小狮子吗?”把学生带入了文本那令人神往的故事中。生动形象的画面带动了学生的感官,猜谜语就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及敏锐的反应能力。

“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太阳)我的《太阳》一课,以此引入。“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电视)由电视谈开来,进入课文《电视》。

谜语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老师饱含感情的童话故事,更能引人入胜。《小白兔和小黑兔》一课开始了,我的一段优美动听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引入自然流畅,有水到渠成之感。悲伤时,我们唱歌;高兴时,我们唱歌。用歌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觉。同样,用歌曲调动学生的情绪不失为一良策。《邓小平爷爷植树》中一曲《春天的故事》拉开了课文的序幕,让我们想起了平凡伟大的老人;《王二小》中《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让孩子走近了英雄王二小,激起了他们想了解王二小的兴趣。

课始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像“揭题导入”、“谈话法”、“图片引题”等等,这些方法同样有效。

2 课堂之中,调动兴趣

诗歌《柳树醒了》,题目已散发出诗意。我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主提问。明确目标后,同学们尽情读文。

同桌间、小组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人感到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的生命力,让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迷人的、催人奋进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

童话《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学习中,我让小组讨论: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学生找到各自的学习伙伴,认真地讨论起来。随着花生生长过程的画面一幅一幅地前进,学生的疑团越来越小。当画面结束时,学生们欢呼雀跃“花生是结在地里的!花生没有被鼹鼠偷走!”多么令人振奋的结论。同学们的兴致达到了顶点。

议论文《落花生》一课的学习中,我有这样的辩论题: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了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进行讨论和争辩。整个辩论中,学生跃跃欲试,呈现自由开放的状态,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而出。一场辩论虽然结束了,但此时的情景,此时的兴致,会让学生受用一生。

说明文《蟋蟀的住宅》的学习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只小蟋蟀,并戴上蟋蟀的头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我”的住宅的特点,以及“我”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只记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个个神采奕奕。自己仿佛真的变成了蟋蟀,争着向大家介绍。

《世纪宝鼎》,我特设了表演环节: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在准备中,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达的空间,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和互动性,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在表演中,学生展示自我、展示才华,使之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开掘,思维得以发展。

开放的问题,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鸟的天堂》一课,我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内容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始终会以探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

《两只小狮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要片段,让学生想象,调动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在说一说、议一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明白了狮子妈妈说的话的道理。

3 课堂之后,延伸兴趣

《两只小狮子》的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留下余味。我让学生画一画:懒狮子不练功,后果非常严重。他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呢?如果课文有第三幅插图、第八自然段,会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一幅幅童趣的画面、一段段稚气的话语令人感动。没有兴趣,怎能有这样的图画、这样的话语?

《棉花姑娘》一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适合排演课本剧。我布置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己编一编、演一演。一堂课,把学生的艺术潜能挖掘了出来,让他们放飞梦想,越飞越远……

第5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一、下放课堂提问权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思起于疑,他从疑的角度来谈论读书的进与退。他还说“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意思是说在应该提出问题之处,而没有疑问,跟没有学一样,学书就必须质疑。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由老师提出,学生只是被动作答,处于被支配地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对这种教学模式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批评:“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在一个牵字……教师顺着课文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老师手中的‘底牌’,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老师一锤定音。”用长沙人的话来说,我们的教师是在“装套子”、“带笼子”。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在学习上知渴知饿,能够到处找水喝,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位教师在教《鼎湖山听泉》时,首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然后,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鼎湖山在哪儿?(2)泉声怎样?(3)作者几次听泉,分别在什么时候?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有位教师在教《丰碑》时,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联系当时的环境和军需处长等人的表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1)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了,他在牺牲之前会想些什么呢?(2)将军愣住了,他站在雪地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3)当战士们穿着军需处长发给的棉衣,走过这座被大雪覆盖的丰碑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一人质疑,其他同学也驰骋于广阔的想象天地。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军需处长的形象更加高大,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3、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二、下放课堂评价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教师以“法官”的姿态作出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满足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权威与依存”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讲的话很少,学生的活动积极,时间就充裕了,学生感觉自己已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地位就体现得相当明显。

1、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如人教版第十册《落花生》,课文旨在通过爸爸的话,要求我们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当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做怎样的人呢?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实话实说”,当今社会到底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我们发现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现:感情细腻,性格内向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好金子总会发光的;直爽活泼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不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被人发现……这一环节的设计,不迷信文章本身的情感要素,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以表现个性,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够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有利于师生间民主氛围的形成

把批判权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用“我觉得(或我认为)……,因为……”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成为开启儿童智力、发挥儿童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三、下放作业设计权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索性两手一摊,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自我校开展《小学生愉快家庭作业》的市级课题研究以来,许多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打破了条条框框,学生主动性得以提高。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在学习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

2、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6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我创设了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去过草塘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在‘北大荒’的一个草塘。”然后请学生说出对草塘的感觉。有的说“很美丽”,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那为什么作者要叫它可爱的草塘,而不说它是美丽的草塘呢?”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

另外,除了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下面还是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总理的热爱。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他(她)来做好组织工作,从而保证了每一次的讨论结果。另外,我还会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教《古诗三首》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小组读,要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的教学应避免老师逐字逐句地解释,所以要求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去理解发挥。(3)我会画图。根据课后的要求,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其中一些诗句的景象出来。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住宅是对人来说的,为什么蟋蟀这种昆虫也会有住宅?”在初读课文以后,学生又会问:“为什么蟋蟀可以做出那么复杂的住宅?”随着这些问题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去学习课文了。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第7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应用探究

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锻炼协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对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合作学习目前已经在很多学校中推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有些教师推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课改目标,并不是真正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内涵,往往只是走一个形式。如果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不关注,那么学生也不会认真对待,最后导致学生和教师的态度散漫,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另外,教师在学习小组的人员编排上也没有十分用心,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其次是学生学习被动,大部分的合作学习都是教师组织、布置任务之后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这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主咏行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有时还会因为观念不同而引起争执,教师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强加在学生身上,学生就会失去自主选择的机会。最后是教师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工作,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不参与学生的讨论,不能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明确每一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在小组讨论阶段,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给予评价。同时语文教学中“读”是很重要的,其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在课文朗读过程中,让各小组轮流上台分角色、分自然段地进行搭配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知识的传授变得快捷、容易、易接受、易消化。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合作的方法、探讨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学语文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措施

首先,要明确合作学习目标,确定学生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和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由于文章的文字语言特点,学生可能对文章的含义不是很懂,这时候就不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了,因为大家对文章的含义和一些生僻字都不理解,所以在一起合作探讨只会浪费时间,如果讨论失败还会出现反作用,但是对于像《长城》《颐和园》等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对课文进行解读时可以围绕长城的功能、颐和园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等进行讨论。

其次,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除了要让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外,还要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语文有兴趣,那么就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也能更轻松地掌握知识。比如,在进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的教学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爬山虎和蟋蟀的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相互讨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比较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和爬山虎、蟋蟀相关的视频,通过影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注意语文知识的联系和积累,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观点,会分享出不同的知识,所以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但是要注意到,对于学生来讲,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还比较新鲜,有时候可能会忘了讨论的目的,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走偏。合作学习不但要对当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而且还要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不断的重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

第8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解答

一、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层次偏低,大多数的学习活动都需要教师来引导,而课堂提问就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进行师生互动的良好途径。现实中一些语文教师没有掌握课堂提问需要的技巧,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影响了提问的有效性,所以把握好提问解答的“度”十分重要。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问质量低

课堂提问想要收获良好成效,提出的问题就得有质量。而有的教师虽然有课堂提问的概念,却不会进行提问设计,结果变成了提问数量大于质量。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有的教师没有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既没有达到效果,又浪费了课堂时间。另外就是提问过于紧凑,让学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反而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2.互动形式单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而课堂提问也大多数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学生一直处在解决问题的模式当中,而不会自己去试着寻找问题。提问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而过于单一的提问形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学生缺少思考空间

教师在提问之后并不注重学生的回答情况,而是直接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样反而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而且有些教师只是把提问作为一种课堂展示的形式,例如在公开课当中,事先与学生商定好问题和答案,这样便违背了课堂提问的初衷,也容易影响学生对提问的看法。

4.教师缺乏耐心

小学生思考问题需要的时间相比于成年人要长的多,而在课堂提问时,有得语文教师往往缺少耐心,没有等到学生回答就直接开始了讲解。而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耐心,没有做到认真倾听,也没有适时给学生鼓励。这样做不仅没有锻炼到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也会打击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提问解答时要把握的四个“度”

1.难度

这里的难度指的是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要注意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直接问学生从诗中体会出了作者的何种情感。类似的问题提出来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而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回答起来毫不费力,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从诗中解读出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提出更细一点的问题,还是以古诗学习为例,教师可以从诗中的意象着手,问学生如何理解诗中的意象。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思考和讨论当中来,从而经过反复品读,得出自己的体会,有了这些体会,学生理解起古诗来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2.实用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而课堂提问也大多数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就更加要重视问题的实用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比如在学习应用文时,就要结合教师的生活经验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出即简单的概括性又非常强的问题,如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是伟大的工程以及其住宅的特点[1]。这样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将会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理解起课文来就更加轻松。

3.梯度

学习都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而语文课堂的提问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也就是要把握好梯度。对于一些确实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多提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像登山一样一步步地到达目的地。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有梯度性的问题,先问学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些,再问学生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是什么,最后再问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样就比直接问学生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要更加有层次性。

4.深度

这里的深度指的是问题的针对性,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更得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2]。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要注意树立一个清晰的课文思路,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沿着课文思路提出问题。例如学习景物类的课文时,教师要把握好重点,围绕景物的特征进行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课堂提问其实是一种艺术,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交流的必要途径[3]。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技巧,提高问题的质量,并耐心引导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翟艳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和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5(3):94-95.

[2]徐翠玲.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2):166-167.

第9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汉字 识字 方法 兴趣

汉字教学主要包括识字和写字两个方面。“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的教学从识字开始,识字教学是小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识字教学包括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的教学,即教给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准确在理解字义。使学生看到字形,就能读出字音;结合词句就能明白字义;听到字音,结合词语就能准确地写出字形。如何进行识字教学呢?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汉字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字音教学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读音和形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教师在字音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注意工具,并恰当地利用汉字字音的一些特点进行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1.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识记字音。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在汉字教学中,可以通过给汉字注音、音序查字法、读带拼音的课外读物等帮助学生学习字音。

2.多音字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字音。教学中,要把多音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根据词义判断字音。如“快乐”中的“乐”读“lè”,“音乐”中的“乐”读“yuè”。教师要指导学生比较两词中的“乐”的音和义。这样,学生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乐”的读音和用法,而且能逐步摸索出多音字在读音上的一般规律。

3.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帮助学生记忆字音。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旁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如“历”和“力”、“伶”和“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学会利用形声字的声旁记忆字音。有些形声字还可以归类识记,如:我在教学带“令”字的字音时,要求学生记住“邻居”中的“邻”是前鼻音lín,其他都是后鼻音,如伶líng、龄líng领lǐng等。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带“令”字的字音,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作用。

(二)字形教学

现代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并有不少相近、易混淆的字形,但字形的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1.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记忆字形。如:象形字“山”“水”“鱼”等,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和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过程来记忆字型。会意字“休”“尘、”“众”等,可以运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来记忆字形。“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形声字“蜻、蜓”等,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蜻”与“青”,“蜓”与“廷”读音相同,蜻蜓是昆虫,所以加上虫字旁,从而感知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引导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识记字形。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迷、儿歌等都是识记汉字的好方法。

3.重视形近字的比较。有些汉字字形相似,差别细微,如“士”与“土”,“人”与“入”,“赢”与“羸”等。学生遇到这类字,常常由于字形相近而张冠李戴。教学时,教师要重点比较差别细微的部分,可以用颜色区分容易混淆或忽略之处,也可以把这类汉字的结构分开组合,增强学生知觉的明晰性,以提高识字效率。

(三)字义教学

学生记住了字形,读准了字音,还要准确地理解字义,才能准确地运用汉字。在字义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字义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如,理解“快乐”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玩得非常高兴时的心情;理解“南辕北辙”一词,可以采用情境表演来让学生理解其深层的含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字词的意思,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如《蟋蟀的住宅》一课中,理解“随遇而安”一词时,可以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想想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结合“临进”“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体会。再想想从哪里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结合“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一点一点挖掘”来体会。在这样一个对比碰撞中学生自然就理解了“随遇而安”的意思。

3.运用直观教具理解字义。在低年级字义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等方式获得清晰、明确的概念。例如:理解“酸”“甜”“苦”“辣”“咸”等,可以让学生品尝生活中的相关食品来理解;理解“蘑菇”“南瓜”“贝壳”等,可以让学生看实物了解字义。

4.演示动作理解字义。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演示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打”“拍”“摸”进,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表示字义的动作;“骄傲”“痛苦”等词可以演示表情来理解。

5.运用组词、造句来理解字义。汉字中的同音字比较多,如“男”“难”“南”都读“nán”,但字形和字义却不同。用错了字,便会影响表情达意。这就可以运用最为常用的组词、造句来区分了。

(四)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学、乐学

在汉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乐学。

1.拓宽识字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校园的宣传栏、教室的学习园地、街道的广告牌、公共汽车牌、商品标签等,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