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

第1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 顺口溜 俗语

高中物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困难,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普通中学的高中生来说,面对物理学习的高门槛,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开始学习,部分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对物理失去兴趣,还有部分学生能理解物理知识但是对于物理题目的求解不知从何入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试着将顺口溜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物理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这里记录了下来。

一、物理章节顺口溜总结

(一)冲量Ft,动量mv,冲量过程,动状态,合力冲量等变动,方向为先,末减初。

针对分班后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吃力,并且产生惧怕心理,以至于排在周一的早自习都不能有好的早读效果的现象,引导学生一起编写了这条顺口溜,总结了冲量动量及动量定理的相关知识:冲量Ft,动量mv,冲量过程,动状态。概括了冲量动量的公式和冲量动量的特点,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像文科知识一样建立起知识框架。而后一句:合力冲量等变动,方向为先,末减初。进一步概括了动量定理和动量定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动量定理)。在应用动量定理时,由于冲量动量都是矢量因此在解题时需要注意方向,并且注意求动量变化时用初动量减去末动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又使学生在早读时更轻松愉快的将物理知识牢记心中。

(二)分子合成力,平衡位置力平衡,距离大力变小,斥力快,引力慢。

学生在学习分子力及分子力的变化情况时,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出现问题,而且由于记忆力的变化特点也使学生出现了记忆易混淆的现象。用这样一句话顺口溜概括了分子力的特点,分子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在平衡位置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子受力平衡,分子力为零,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并且斥力减小的更快。总结完了这条顺口溜,学生在做关于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题目时总结出八字要诀现记录如下:同存,同变,斥快,引慢。同存,是指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同变,是指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距离变化的趋势总是相同的,即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斥快,引慢,指斥力总比引力变化得快,即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比引力增大得快。还有在判断分子势能变化时的近小远大,是说在判断分子势能变化时,以距离ro为参考点,远离ro时分子势能增大,靠近ro 时分子势能减小,当B分子靠近ro 时分子势能减小,当B分子远离ro时分子势能减小(如图一)

图一

(三)机械振动很常见,简谐运动无阻力,回复正比且相反,特殊模型要记牢,弹簧振子和单摆,全振动中量变化,分析清楚要记真,阻尼振动振幅减,受迫振动很特别,振动频率等驱动,固有频率不做主,驱动固有相接近,振幅增大要共振,共振有功也有过,应用时近防止远(频率)。

当然在学生这个智囊团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口溜”同样是学科复习的好帮手。例如在学习完机械振动机械波总结出下面的顺口溜,很好的串联起了这一章的知识。

这是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编写的顺口溜,学生在编写的过程中迫切的想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总结出本章的知识点,在这种内驱力的驱动下,不断的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总结知识点,激烈地相互讨论。在过程中愉快的掌握知识,最后在班内集体总结,让他们自己去粗取精教师从中点拨,编成一段有趣的顺口溜。既理解了知识又给学生一种集体智慧的成就感。

二、物理解题顺口溜总结

(一)定对象,先已知再场力,弹力先摩擦后,检查力,去漏多。

以上是针对学生对很抽象的受力分析问题,无从下手,常有漏力或多力现象发生的情况,按照受力分析的正确流程改编的一条“顺口溜”。定对象,是指受力分析前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先已知再场力,指受力分析的顺序是首先标明已知力,再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安培力等),然后分析接触力;弹力先摩擦后,是指分析接触力时,应先分析弹力,后分析摩擦力;检查力,无漏多,是指受力分析后要认真检查,有没有漏力、多力的情况,这样受力分析才真正完成。记熟这个“顺口溜”之后,遇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问题时,学生自然会按照正确的分析程序进行,无从下手或分析结果多力、漏力的情况自然就很少发生了。

(二)选对象,建模型,定方向,看条件,用守恒,列方程,得解答。

这是学习完动量守恒后编给学生的一条顺口溜,指引学生拿到题目后,按照步骤分析解答题目,找到分析题和解题的关键。选对象,建模型,阅读题目找到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按照相应的物理模型解答题目。定方向,看条件,用守恒,列方程,得解答。先选定正方向,然后看题目中给定的条件,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根据动量守恒列式求解。应用这样的顺口溜来指导,改变学生遇到问题无从下手的情况,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起点,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语做解题的指南。

同时下面还选录了,一条指引高中整个阶段解题的顺口溜,觉得不错也拿出来共享。

(三)建图景,抓关键,选规律,守恒先,列方程,解立现。

这是指导学生正确解析物理题的一条“顺口溜”。建图景是指解物理题时要先认真读题,并在读题的过程中建立物理图景;抓关键是指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或词;选规律,是指要恰当地选择规律;守恒先是指在选择规律时,首先考虑是否能用动量守恒或能量守恒来解,如果可以就选择守恒定律;列方程是指在解物理题时一定要正确建立方程组;解立现是指如果做到以上几步,题目自然也就可以求解了。

如果说,物理规律是知识经典的严密概括的话,顺口溜就是对经典的通俗解释,顺口溜用它简单的押韵,简单的语言,给一个个物理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给了一条,可以越过鸿沟的小桥。它变术语为俗语,变高不可攀为简单容易,不失为一种好的总结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总结,更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总结知识、叙述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钭启升,“顺口溜”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J].技术物理教学,2003,(4).

第2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总复习 新思路 初高中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育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其间的衔接与过渡,已然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复习的定位与思考

目前中考复多定位在重复梳理知识点,针对当地中考题进行熟练解题。重新定位,将总复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原有知识的“回炉再学”,而是做到既上承初中的知识点总结,又下接更高层次的学习,使学生更平滑地从初中过渡到繁重的高中。

二、复习新思路的实施

结合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采用的章节、知识板块、综合训练三轮复习方式,将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及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复习中收获新知。

第一轮衔接:注重感性认识。

在章节复习中,教师将一些延伸至高中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有直观印象。以原子结构复习为例,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高中共有的知识点很多,如元素周期表、酸碱盐、氧化物、简单有机物、溶液等。共有的知识点找准了,衔接教学就有抓手了。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在第一轮复习时选择若干内容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复习旧知时也对未来的学习有感性认识。

第二轮衔接:注重知识点体系化。

进行第二轮知识板块复习时,可以在五个方面进行拓展衔接:

一是化学用语。若初中对化学用语的要求太低,必然造成高中化学学习的很大困难。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不会标,就会影响高中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为使初高中衔接得更理想,初中对化学用语含义的理解和表述的规范性都必须增强。

二是基本概念。如初中对于氧化反应的定义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而高中则定义为在反应前后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因此初中教师不应局限学生的思维,当复习相关概念时,可以进行拓展介绍。如提出高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让学生判断给出的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处理有三个好处: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复习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三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初中一般是通过实验得出物质的性质,很少从结构方面去考虑。但是高中学习却以物质的结构为主干,以族的板块,从结构开始,推出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建议在复习该板块知识(如金属、常见酸碱盐等)时可以适当从组成结构上加以解释和总结,使学生形成更规律更系统的认识。

四是化学实验。实验是学生科学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初高中能更好衔接,复习阶段有两个措施可以参考:其一,改“卷面考试”为“实验考核”。选取有代表性的实验作为考核内容,将考查的操作技能分解为多个给分点,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评判。其二,改“书面作业”为“动手探究”。将物质纯度的测定、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等作业改为动手探究,学生通过对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的分析反应条件和操作步骤的选择仪器和药品的选用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正确结论的探索,不仅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化学计算。为了更好地完成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与衔接,在化学式的计算中可以有意识地将宏观和微观进行对比,如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物质质量比等于分子个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在计算板块复习时,还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数据可以以表格或图像等多种形式呈现,增强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在第二轮板块复习中插入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衔接内容,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的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为今后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轮衔接:注重学科思想的指导。

“化学学科思想”包括:整体性思想、联系思想(结构和性质、微观和宏观、量变质变思想、定性和定量、相互转化)、守恒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等。教师可以比较阅读初高中教材,研究哪些思想方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借助初中知识进行渗透。以下举一些例子:(1)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思想。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结构不同导致性质有极大差别,不同的酸性质相似,就是由于组成上有共同的部分氢离子,这些例子都能体现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这一思想到了高中体现得更明显,如“一族”物质结构的相似,决定了它们性质的相似。(2)守恒思想。初中涉及较多的是元素守恒,到了高中,守恒的内涵得到延伸,如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3)物质分类思想。用“类”的思想解决问题,容易把握问题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初中教材中学习金属性质、酸碱盐的性质就是有意识地将一类物质归在一起研究。而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就是以物质分类为主线来编排的。无机物中对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有机物中对烃、烃的衍生物的分类,充分说明分类思想无处不在。(4)定性与定量思想。初中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度的表述,都是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事物进行研究。到了高中,更强调定量思想,如离子溶度积、平衡常数等。

三、结语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相信通过总复习期间对两阶段学习在各个方面的衔接教学,让学生在复习中收获新知,引导他们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更快走上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杨艳.试论初高中化学共有知识点与衔接教学.考试周刊,2014(96).

第3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每年的高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20__年高考的落幕,全国各种模式的高考试题也浮出水面,高考化学试题严格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编写,坚持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活,以能力立意。试题特点鲜明地体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以能力测试为主,重在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预计20__年的高考题目仍然会延续这种命题趋势。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夯实基础,养成对化学总体思考的能力,加强对图像题(如化学平衡图像题)、化学计算类应用试题以及化学实验流程题的复习,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率。

在分析化学复习策略之前,先看看20_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试卷化学试题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20_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化学试卷总体表现出这些特征:1.密切联系教材,紧扣考试大纲。2.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重视能力考查。20__年化学试题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重视基础知识,试题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基础知识多,如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解、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结构、离子共存、物质的量、离子方程式等。总之,20__年化学试题在保证不超纲的前提下,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3.重视实验考查,突出化学特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实验能力是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离不开实验,在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实验都给予了高度重视。4.突出主干知识,关注社会热点。主干知识反映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是学科的核心内容。20__年化学试题更加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化学基本概念、重要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平衡移动原理、电解原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制法、化学实验操作、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等,几乎都涉及了。5.重视方法考查,降低数学要求。

化学试题在突出综合应用知识和能力考查的同时,强调了对化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对信息加工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有所考查。

高考总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达到复习高效,它需要复习者在全面中有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为此,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化学总复习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以此引领高三备考的各位学子顺利有序高效地搞好化学总复习。

第4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读教材;结论性语句;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一份有效的高考试卷其难度应该遵循3:5:2的规律,约有60%是基础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很大比例,而这些基础知识都在教材中。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辅资料相比,教材是由全国最有经验的专家编写的,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每一实例、每一复习题都是经过他们精心挑选、精心设计而成,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对教材的把关使教材的质量得到提升。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在多年使用的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可以说是精品。在高三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科学使用教材,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教会学生读教材

对高中生物总复习来说,教材是纲,教材是本,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简明扼要。学生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阅读教材。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生物知识,然而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通读教材有助于整体把握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很多学生不会看书,不知道看什么,或者看不出哪些知识是重点,不能真正理解教材知识的涵义,以致做题时用到教材上的知识点仍然不会。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教材。

1.将教材读“厚”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命题和备考的依据。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在备考复习中,学生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高考复习范围,然后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包括教材的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等,认真做每一道题,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实例,逐个突破知识点。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缺陷,有些知识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或者在复习完一个章节后,合上书,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想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一看,从而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通过通读,重点突破知识点方面的缺陷,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老师,或者做一些配套练习来加强理解,对主干知识、核心内容进行深探细究,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将教材读“薄”

就是学习者归纳、总结基础知识,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经过第一轮读教材,学生对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掌握,接下来就是提炼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关键字和关键词,并对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因为生物知识涉及的面很广,而高考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章、节标题,引导学生回顾、归纳、互相补充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看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重要章节知识点的归纳,教师把关,力争全面、准确。

例如:“细胞膜”可归纳为如下知识点

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②细胞膜的结构;

③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④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向、条件、实例;

⑤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条件、实例、意义;

⑥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⑦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3.列知识清单,构建知识网络

要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全面梳理知识点,把内在规律条理化,细化知识点,列出知识清单,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细胞膜”的知识清单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I.细胞膜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在膜的中间是________,构成了细胞膜的________。

II.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________,而是可以________。

III.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I.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II.细胞膜的功能特性:________________。

III.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二、强化记忆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

生物知识零散,有文科的性质,不易灵活出题,有些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做到每提到一个知识,就能立刻说出这是哪章哪节的内容,并能指出这章这节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

高考的问题背景是新的,但其落脚点一般在课本上,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所以学生在复习中,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比如课间、睡前等,及时回顾每天、每章、每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不留知识盲点。只有牢固记忆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强化记忆不仅在于背,还在于平时总结,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及时归纳出一些结论性语句,作为高考答题的落脚点,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

例如:“细胞膜”可归纳出以下结论性语句。

①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②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大都用动物细胞、红细胞、神经髓质等作为研究材料。

③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

③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回归教材,提高解题能力

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以课本材料为背景设计的题目居多,学生会发现试题比较熟悉,但是课本内并没有原答案,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深挖和钻研,转换角度和方向进行分析才能得到结论。试题透露出一定的引导性,提示学生和教师回归教材。

第5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学知识只有两本书,在知识构架和知识体系连贯上,综观现行的初三化学教材,编排顺序和技能铺垫做的

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我们的学生升入高中后,总听到高中教师在抱怨,学生往往对初中知识就掌握了那么

几个方程式,对实验基本原理也只是老师灌输的那么几个口诀性的东西,那么初三化学怎样教,总复习工

作怎么做才能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工作及

后期的总复习过程中,我采用以下几种对策。

一、抓住重点基础知识,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及时突破重点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

1、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

2、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

3、化学式(108种)

4、化学方程式(62个)

5、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

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

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第八章是初中化学重点,也是进入高中顺利学习化学必修一的关键一步,该章篇

幅不多但知识点多,应用性和规律性强,因此,学生学习后并不易掌握,倘若只是让学生记住几个常见的

复分解反应,就会导致学生对第八章内容不理解,知识遗忘率高。我在讲授第八章时,注意该章的及时复

习和巩固,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的常用规律和条件,虽然一开始学生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反应,但随着学生知识的拓展,学生至少可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且了解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常用

规律。具体做法:①强化酸、碱、盐通性规律,②运用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③让学生用化学方程

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④通过学生做盐酸与氯化钠、盐酸与碳酸钠、盐酸与

硫酸钠、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实验,让学生总结反应规律及条件,同时选作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氯化

铁溶液的实验总结规律。⑤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实质上是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

二、抓住关键, 设疑诱导,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

活跃的心理因素。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

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复习《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这样即复习了复分解反应的相关原

理,也拓展了学生对酸碱盐之间反应原理的归纳和总结。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

拨,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成功的喜乐。值得注意的是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

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

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三、强化知识结构、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进行知识点分类复习

化学教材整本书知识结构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部分,其中

各部分又可分为若干知识点。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复习时注意:①重点掌握氧气、氢气、CO2

气体的制备原理方程和性质方程;②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其化学方程式应紧扣酸、碱、盐通性;③

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等;又如在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运用列

表制图法,以概念为基础把学过基础知识整理成"知识点"并连成"知识线",梳理相互联系与对比交织成"

知识网",尽量避免知识零碎。在这阶段中以练习为主,通过训练有针对、有重点地掌握四大知识板块。

四、针对中招考试题型,进行专题总结及综合训练

中考复习过程中要以大纲要求为导向,基础知识为依据,化学实验为核心,能力培养为宗旨,突破重点和

关键。其中专题可分为:反应类型,物质分类、物质鉴别、文字叙述推断题、框格型推断题等等。这一阶

段是对前四阶段的综合运用和深化,通过专题提高学生题型仍是能力和方法,强化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综合训练是中考复习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准确把握习题讲评的效率也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每节试卷

讲评课前,针对本节课中讲评的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答题易错点设计一定分量的变式训练题,在试卷讲评

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期达到反复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及时消化讲评内容、固讲评效果的目的。

总之,复习课能使学生扫除盲点、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还应有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

第6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 键 词:重教轻学 学习方法 思维启迪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目前重教轻学的现象还较严重,学生不会学习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广大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五步骤学习指导,即: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小结的五步骤学习方法:

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忽视了其他三个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作业的不良习惯,造成听课效果差,作业时间长且错误率高的被动状态,影响了学业成绩的提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指导学生按照五步程序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指导学生掌握各环节的具体方法。

一、预习

预习就是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对要学习的新课边读边思维,把握教材整体,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抓住阐述基本概念的关键词语,写出预习笔记。

例如:乙醇氧化(铜作催化剂)得乙醛: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乙醛,但这时就不能把知识停留于此,而应该继续思考,乙醇氧化的实质是什么呢?

通过课前的预习,使学生能够提纲挈领地掌握大部分学习内容,同时有了许多想不通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其效果很明显的。

二、听课

听课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眼到,心到、耳到、手到。眼到就是对演示实验的现象要细致观察,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分清主次,能够迅速捕捉不太明显、不够突出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例如: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滴定终点的判断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耳到、心到着重听清和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或进行演泽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以及说理论证的过程和阐述操作、装置的原理等。要求学生绝对不能分心,要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听课,切不可不注意听讲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习题课上,要注重教师对题中疑难点的分析以及解题的思维方法,不仅听懂对一题的解法,而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同一类型题的解法得出结论、找出规律,手到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和规范做一些重点纲要的记录。

三、复习

课后应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归纳章、节内容,到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等。如教师讲到NO,NO2性质时,由2NO+O2=2NO2,3NO2+H2O=2HNO3+NO信息时在整理笔记时,可找到NO、O2、H2O三者反应的总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这样既巩固新课,又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延伸。

四、作业

在完成作业之前,对课堂知识一定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在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析题意、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己思维能力,注意一题多解、多法。通过作业,可以把零碎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如怎样鉴别NO2和Br2蒸气?使它们分别溶于水或AgNO3溶液或将盛它们的烧瓶分别浸在热水中都可以区别,这样可以复习、归纳三者的多种性质。

五、小结

小结一般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但教师也要精心指导,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系统地归纳、整理在一起。

1、联想式的总结

这种方法不仅要掌握而且要常用,这样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在学习了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后,由装置可以联想到固体与液体混合加热制气体的装置的规律――固体物质先装入烧瓶,而液体物质通过分液漏斗加入到烧瓶里。

2、对比式总结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应用对比式的总结方法,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例:2Fe+3Cl22FeCl3 Fe+S Fes

氯气能将铁氧化成三价铁,而硫将铁氧化成二价铁,得出结论是:氯气氧化性大于硫的氧化性。

3、归类式的总结

这种方法重在把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地进行归类,然后把性质或结构相似的总结一起,以便更好地记忆和掌握。

例如:教材中学习到乙醇去氢氧化制得乙醛,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知识推广到与乙醇结构相似的其他醇去氢氧化也可以得醛。进一步可以延伸得出:伯醇(羟基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去氢氧化得醛,仲醇(羟基碳原子上有一氢原子)去氢氧化得酮、叔醇(羟基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反应。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渗透对学生进行上述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寻找一条好的学习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第7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化学用语 归类复习 书写规范

化学用语是描述物质的结构、性质或变化等的专用术语,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色,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过程。化学用语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也可以渗透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工生产流程、化学实验中。每年高考阅卷后反馈的信息:化学用语都是主要失分点,学生不是因为主干知识未掌握而出错,而是由于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因此,教师怎样教会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概念内涵,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呢?现谈谈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复习目标

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对化学用语的要求: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4.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等。化学用语是最重要且最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学好化学用语是理综化学高考成功的关键。

二、巧妙归类复习,理解用语含义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掌握物质共性、探寻规律、迁移应用知识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复习时可以把化学用语分为三类:1.符号类的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核素符号,离子符号,价态符号,化学式(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则化学式也叫分子式 ),最简式(或实验式);2.结构类的化学用语,如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3.变化类的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等。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用语的使用范围,进而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

三、通过实例对比,彰显书写关键

化学用语因其种类繁多、书写规则较多而导致学生思维有时出现混乱、书写不规范甚至错误,所以在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时,采用举实例,找差异,强调书写关键与注意事项。如甲醇氧气燃料电池,首先指出甲醇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然后分析电解质溶液的性质:若为酸性介质(如H2SO4溶液),CH3OH在负极上失去电子生成CO2气体,CH3OH-6e-+H2O==CO2+6H+,O2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在H+作用下生成H2O,3/2O2+6e-+6H+==3H2O,总反应式为CH3OH+3/2O2==CO2+2H2O;若为碱性介质(如KOH溶液),CH3OH在负极上失去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O2-3,CH3OH-6e-+8OH-==CO2-3+6H2O,O2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在H2O的作用下生成OH-,3/2O2+6e-+3H2O==6OH-,总反应式为CH3OH+3/2O2+2OH-==CO2-3+3H2O;进而分析熔融盐(如K2CO3)或掺杂Y2O3的ZrO3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能传导正极生成的O2-)等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式,学生就容易掌握甲醇氧气燃料电池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应情况,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分析并书写氢气、甲烷、乙醇等燃料电池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应式,这样通过实例集中展现对比复习,彰显书写关键,使学生体会到书写要点,从而大大地提高复习效果。

四、合理安排复习,有的放矢整合

总复习时要合理安排,把化学用语的各个知识点有的放矢整合复习。例如化学式与分子式的书写可与晶体的类型同时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分段复习外,笔者认为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进行复习比较好,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也是每年高考中的必考内容。例如对高考试题片断“Cu2O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分析时,先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及其系数,然后运用守恒规律得出其它物质和系数,再仔细检查,从而写出一个正确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这样把二者有机整合地复习,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一丝不苟,力求书写规范

教师首先要做到正确示范,不管是在课堂板书上还是在课后析疑解惑过程中,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书写规范。对学生在作业、练习、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在每一次的考试评卷过程中也要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对化学用语评分时,对一些易忽视的地方,如气标、沉标、反应条件、配平等,更要从严把关,对错误或不准确之处不能手软,一定要从严扣分,避免养成不良习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注意书写的规范与要求。

总之,化学用语的复习,教师要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教学,阐明各种化学用语的特点,让学生在理解其涵义的基础上去识别,在规范书写的训练过程中去记忆;要知识重组精选习题,在应用中巩固知识;教学上要严格要求,常抓不懈,让学生养成灵活使用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从而在高考理综化学解题中运用自如并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第8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对于化学知识点的掌握我们应该首先掌握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知识点内容,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是贯穿化学知识点的重要内容,因此同学们需要详细了解。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1反应热 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1

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燃料的燃烧 C+CO2 , H2+CuO

酸碱中和反应 C+H2O

金属与酸 Ba(OH)2.8H2O+NH4Cl

大多数化合反应 CaCO3高温分解

大多数分解反应

小结:

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

3、反应热

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2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3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总结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注意:

1、计量数的变化与反应热数值的变化要对应

2、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应热的符号也要改变

反应热计算的常见题型:

1、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反应能量变化的定量计算。

2、理论推算反应热:

依据:物质变化决定能量变化

(1)盖斯定律 设计合理路径

路径1总能量变化等于路径2总能量变化 (2)通过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相加,得出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叠加,反应热的叠加

小结:

a: 若某化学反应从始态(S)到终态(L)其反应热为H,而从终态(L)到始态(S)的反应热为H ’,这两者和为0。

即H+ H ’ = 0

b:若某一化学反应可分为多步进行,则其总反应热为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即H= H1+ H2+ H3+……

第9篇:高分子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共3页,当前第1页1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共3页,当前第2页2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们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3、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