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水质调查的方法精选(九篇)

水质调查的方法

第1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0引言

尾矿库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一旦失事,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和资源损失。通常的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方法体系是经验性的,经验性的方法实际是可行的,并能涵盖大部分的情况,但在实际当中,尾矿库建造背景条件、建造过程、运行维护过程及运行失效的影响因素千差万别,经验性的方法可能忽略或遗漏一些重要因素,而且不能形成对地质灾害预防和尾矿库正常运行关系的全面统一认识,最后形成的建议性内容可能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对于可能发生的尾矿库事故或地质灾害事件没有起到预期的前期干预作用。因此,为了使调查更有效地进行,本文试图从尾矿库安全运行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描述尾矿库安全运行系统与其要求,描述生产隐患因素、潜在地质灾害对尾矿库安全运行的互馈作用机制来确定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技术体系。

1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与安全运行体系的互馈机制

为明确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内容并建立相应体系,需要明确地质灾害隐患与安全运行体系的互馈机制。由于地质灾害隐患可以分为潜在导致安全运行事故因素和周边潜在地质灾害体,所以二者和安全运行体系的互馈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导致安全运行事故的隐患因素,产生次生地质灾害;另一方面是库区周边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对安全运行体系的破坏,导致事故发生,甚至有可能产生次生地质灾害。

根据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及调查的概念和以上作用轮廓关系、结合尾矿库安全运行体系的组成,采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

在互馈作用因果关系中,外在潜在地质灾害对堆存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和活动断裂、暴雨对已成坝体和子坝的破坏作用实现。对输送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矿浆输送管道、渠道的破坏实现。对回水和排洪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回水管道、库内排泄管渠、隧洞和库周边的破坏作用实现。而自身运行隐患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库内水位与警戒水位高差、尾矿砂堆积量与剩余库容、坝顶矿浆输送管道泄露影响。库内水位与警戒水位高差和尾矿砂堆积量与剩余库容通过影响干滩长度、浸润线高度进而影响到子坝和已成坝体的岩土体参数稳定性和渗流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通过高水位高水头磨蚀、高尾砂围压损毁、或直接堵塞下泄管道,影响尾矿库排泄。坝顶矿浆泄露通过直接损毁子坝和已成坝体而作用。

从尾矿库自身重要组构受影响角度分析,以已成坝体、子坝、库内水位与警戒水位高差、尾矿砂堆积量及废水量、剩余贮存库容有最大的因果关系链接。其中已成坝体主要受暴雨、外在潜在地质灾害、地震和活动断裂、坝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浸润线位置、矿浆泄露影响。而子坝主要受暴雨、外在潜在地质灾害、坝体浸润线、坝顶矿浆泄露、子坝堆筑过程和剩余贮存库容影响。库内水位与警戒水位高差、尾矿砂堆积量及废水量、剩余贮存库容主要通过影响干滩长度、浸润线高度而影响子坝和坝体的安全,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影响库底渗漏和损毁排洪设施实现。

2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技术体系的建立

完整的调查体系是为其调查目的进行的,完整的调查体系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手段、调查后评估、质量控制四个方面,因此评判调查体系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目的明确,即调查是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此特定问题有明确的界线,有很强的针对性;(2)调查对象是具体、完整的,不遗漏,如果不具体,则在实践中无明确的指定,如果是不完整的,则不能全面反映被调查对象的情况,引起反映失真,自然会导致评价失真,最终导致达不到调查目的;(3)调查手段方法是可操作的,且以能反映调查对象的在待解决问题上的属性为底线,调查后评估手段是否先进,也关系到能否真实反映被调查对象对于待处理问题的真实贡献;(4)调查质量控制,完整的调查体系不是单向的,而是有反馈机制的,因此当调查体系建立之后,应有质量检查和反馈机制,当调查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调查内容质量都完善,但仍对于问题的解决无作用,应进行反馈,对前述环节进行修改控制,或重新修改调查对象的具体指标、或重新补充调查内容、重新调整评估方法等。根据本文第四节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与安全运行体系的互馈机制的分析,给出了建立如下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技术体系。

第2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地质调绘 现阶段 重要性

1.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简称工程地质调绘。从字面上来讲,工程地质调绘有调查和测绘两层含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均提到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但“调查”与“测绘”的先后顺序有别,有色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只提到工程地质测绘,其它规范、规程也有类似提法。综合各家意见依为:工程地质调绘含有调查和测绘两层含义,工程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测绘的简化,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调查的深化,调查多在可研阶段进行,测绘多在初勘阶段进行,两者在字面意义、包含内容、工作方法、所对应的勘察阶段和工作的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语言表达时称“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即“调查”在前“测绘”在后较为合适,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到深之道理。但完全将调查和测绘割裂开来也将是错误的,调查与测绘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又有相似和相同之处,在很多工作中,调查中有测绘,测绘中有调查,方法论上可以相互借用,工作内容上可以相互充实。调查和测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完全混淆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或完全割裂两者都将是片面的和错误的。

2.工程地质调绘的内容和方法

工程地质调绘的目的在于利用工程地质手段和方法通过地面的工程地质工作,查明场地及其附近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地质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认识它、利用它、改造他、同时人类活动可以反作用与它、影响它、改变它、甚至恶化它。工程地质调绘是人们认识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岩土工程勘察最基本的方法。

工程地质调绘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测绘,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关键点:

1) 地形地貌调查与测绘:查明、标注、绘制地形地貌界限,确定地貌单元,分析其形成过程及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2) 地层岩性调查与测绘:查明岩土体的类型、年代、成因、分布、厚度、产状、风化程度等野外特征,确定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3) 地质构造调查与测绘:查明地质构造和岩土体结构类型、产状、规模、性质、形成历史、活动特征等,分析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4)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与测绘:收集水文、气象、植被、冻深等资料,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调查最高洪水位、淹没范围等,分析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5) 物理地质作用调查与测绘:查明不良物理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规模、发育程度、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确定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6) 天然建筑材料调查与测绘:查明建筑材料类型、分布、质量、数量、开采运输条件,确定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7) 人类工程活动调查与测绘:调查人类工程活动类型、痕迹、范围、分析其对场地稳定性和未来工程的影响;收集变形观测资料、调查当地工程经验,确定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3.工程地质调绘在现阶段工程勘察中的地位

大家知道,各勘察单位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对于所承担的勘察项目,其运转程序一般为:项目洽谈----项目承接----方案编制----野外勘察----室内试验----报告编写----报告审核----发送报告等。项目洽谈阶段,经营人员会忽略工程地质调绘的计费或将工程地质调绘的收费作为优惠条件,这一点已为不重视调查测绘埋下祸根;方案编制阶段,为使方案审核顺利过关,有的简单涉及到工程地质调绘,有的干脆不提及该项工作,思想决定行动,工程技术人员不重视工程地质调绘的思想在方案制定中就已表露出来;野外勘察阶段,有的简单进行工程地质调绘,有的彻底省略了该项工作,行动决定结果,没有工程地质调绘的行动,就没有工程地质调绘的结果;报告书编写阶段,主要依据野外钻探、井探记录和室内土工试验,这也成为必须依靠和只能依靠的内容;人力资源方面,工程技术负责人成为唯一的现场技术人员已成为一般勘察项目的常态,复杂的勘察项目现场技术人员也为数不多。现场技术人员的缺乏使其无暇顾及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有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到野外去仅仅是一两天或几个小时的事情,目的是了解一下现场的地形地貌和钻探地层,以利于在编写报告时不大离谱;工器具配备方面,地质三件宝已不再随身携带,有的技术人员不会使用罗盘仪,即使简单的进行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其结果也可以想象。

总而言之:现阶段工程勘察中普遍存在仅重视各种钻探手段和室内试验,而忽视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的现象,工程地质调绘被搁置一边,一是思想不重视,二是无人力完成,三是工器具配备出问题。工程地质调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处于被边缘化或放置于角落被遗忘的地位。应有地位的丧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必须得到回归。

4.工程地质调绘在现阶段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是从地质学中分离出来的,是地质和工程的结合;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发展和延伸,是地质与工程、工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岩土工程前辈(工程地质前辈)对工程地质调绘高度重视,当年他们采用的钻探设备比我们现在使用的设备差很多,获得深度方向的岩土工程信息的难度大,付出的劳动多,获得的信息量少,工程地质调绘成为他们主要的工作手段和方法之一。尽管时代前进了,设备改进了,方法先进了,最基本的工程地质调绘仍然是珍贵的、有用的、不可抛弃的,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

基于上述论证,工程地质调绘确实成为岩土工程师的本职工作,是必须开展的、不应忽视的、不可省略的工作。在工程地质调绘方面的不作为或少作为是一种机会错失和信息浪费,工程勘察方法手段的完整性决定了获得工程岩土体信息量的大小,获得工程岩土体信息量的大小决定了岩土工程勘察结论的可靠度,大量收集堆积在地表的岩土工程信息是一种方法简单、科学直观、事半功倍、经济廉价的行为。如果岩土工程师视而不见地表岩土工程信息,将令人遗憾和痛心。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着手,在项目洽谈、方案制定、现场勘察、报告审核等环节高度重视。

5.案例(新疆某公路连接线工程地质调查)

新疆S232公路经也拉曼至S229公路连接线全长25Km+277.982,公路设计等级为三级,按照《JTJ064-98》规范规定,拟对该路段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明连接线走廊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建筑材料的分布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调查以拟建公路的中轴线为调查线路中线,向两侧个辐射50m,徒步穿越整个调查区域,对各区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要素进行认真细致观察记录、拍照、录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对地貌单元界限、特殊地层、基岩露头、岩体的节理裂隙、地面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和特殊地质现象采用追索法进行追踪调查。地质点标测采用目测法,对过路涵洞、小溪、河流区段、干沟、不良地质现象等采用GPS进行定位标测,调查所用地形图精度为1:500。最终绘制了连接线区段综合工程地质图。

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 连接线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大的地貌单元,即K0+000―K4+340区段的侵蚀平原、K4+340―K18+900和K24+520―K25+277.982区段的侵蚀丘陵以及K18+900―K24+520区段的山间凹地。在三大地貌单元上又发育有沙漠、泥漠、沙丘、河谷等次一级地貌单元。

2) 连接线区域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风积粉细砂、风积―冲积粉土、泥盆系花岗岩、大理岩、片岩。在河流地段可见第四系冲积的中粗砂、漂卵石、粉土和粉质粘土分布。

3) 连接线区域构造单元位于阿尔泰地槽褶皱带南翼。南距额尔齐斯断裂最近距离30Km。地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4) 连接线经过地段分布多条间歇性河流,以黑路土马沟河最大;分布有三条较大的长年流水河流,分别是博拉德河、也拉曼河和无名河。连接线区域地表分布较多小溪、积水潭和干沟,对拟建项目有一定的影响。

5) 连接线区域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积雪、风沙、涎流冰、泥石流等。积雪灾害分布较广;风沙主要存在于K0+000―K18+900段;涎流冰主要分布与K4+340―K18+900丘陵段的局部;泥石流主要存在于博拉德河段,博拉德河较为年轻,泥石流重复发生的概率较高。

6) 筑路石材可在K24+520―K25+277.982段就地取材,博拉德河上游中砂分布较广,质量较好,数量足够。

7) 建议在间歇性河流K4+340―K4+680、K12+800―K13+280、K14+820―K15+560段内和常年流水河流K19+500―K19+610、K22+430―K22+490、K24+480―K24+520段内设计相应等级的桥梁通过。以避开洪水冲刷和泥石流袭击。

8) 建议在地势低洼点、干沟、小溪处增设涵洞,并在路基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置挡水堤,引导洪水从涵洞通过,防止地表径流淘蚀路基。

9) 建议对重要桥梁、涵洞进行施工图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详勘),使重要桥涵的设计依据更加充实。

分析该案例,通过对河谷地形地貌、地表径流、最高洪水位以及积雪、泥石流等的调查,提出在有关地段设计桥梁和涵洞,并建议对重要桥梁和涵洞进行详勘,这一点既没有否决钻探、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的重要性,更加强调了勘察方法、手段的互补性和组合拳的功效,而且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为下一步详勘钻探指明了方向。

6.结论

工程地质调绘在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这种最基本的岩土工程勘察手段和方法将长期有效。重视工程地质调绘就是重视地表广度方向岩土工程信息的收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程地质调绘与钻探、井探、坑探、槽探、垌探、物探、化探、野外试验、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地位,它们是共存互补关系。工程地质调绘与钻(井)探等深度方向信息采集手段的组合使用,将使岩土工程勘察的结论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经济、安全、有效、实用。

岩土工程工作者务必重视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充分发挥工程地质调绘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第3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

1前言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也是隶属于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学科。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两者的核心理论都是通过对原来的局部工程领域和分散型理论基础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的,然后在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优化,使得其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同时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还具备着一定的全局性、普遍性。其对于集中型科学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更是具备着明显的应用优势,使得其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工程学科。

2 水工环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一直未曾停止过对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的提出,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更是在发展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时代,各行业在发展中迎来了发展的新课题与新难题,当然找矿事业也不例外,在工作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譬如在发展中各种矿产资源都出现了明显的枯竭,造成重大的找矿工作成果不多,找矿工作技术、机制和管理手段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遏制了人们的勘察与开矿研究力度等等。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结合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来对水工环地质勘察进行总结与研究,从而保障其工作效率。

3水工环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大调查队伍不健全

为了适应地质工作由资源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中国地调局机关成立了水工环部,极大加强了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能力。

3.2国家层次的地调项目不够

目前水工环大调查项目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覆盖全国,但是,由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因此,像“4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某市周缘地下水”,“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等反映国家意志,具有较强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项目不多。

3.3 成果转化亟待加强

“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区地质环境调查”、“黄河中下游地质环境调查”、“首都圈地区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等许多项目已在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果,应该尽快将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推向社会,力争参与到这些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设计划中去。

4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几点建议

4.1改革与发展的灵魂是解放思想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突破点就在于解放思想,在2001年至2010年之间.我国地质行业曾掀起了一场属地化管理改革之风,在当时,这是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可是十年之后的今天,正是由于这一股浪潮的兴起.我们才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通过大范围讨论来解决问题的合理性 通过地质行业内或行业外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的交融、碰撞,在共同的信念下,转变固有观念,最终实现地质找矿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4.2解放思想是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

平台建设有利于完善野外调查装备体系.收集研究第一手资料.能够更好的指导找矿工作。例如,重点地区地下水的观测、大气降水同位素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地下水有机污染等。用信息化等作为找矿工作的有力支撑.推进业务工作流程的细化和精确化.形成水工环领域信息系统架构.打通给予网络信息的社会服务主渠道

4.3 注重城市的地质研究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愈加突出。城市化对人和环境产生了许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城市向脆弱生态区的迅速扩展.对重点城市及地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阶段、动态地提交成果,及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5水工环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5.1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应用技术是以处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而地质信息的特点决定了使用GIS技术的优越性,从而使该项技术在地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2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新近形成的环境地质学科中近30年的应用,走过一个从定性评价到半定量、定量评价,从指示要素分析到计算机模型模拟,从单一解译到综合方法互补等阶段,充分显示了其信息量大、宏观、快速、节省经费,且具有多时相动态监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大型工程选线址)、区域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测及地质环境评价预测等领域。更可喜的是现阶段我国各省都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中心,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每天天气预报中。

5.3物、化探技术

由于物探技术能提供多种描述地质材料的物理参数并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和不破坏地质环境的优点,在水工环勘查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在时空域内利用高分辨率技术勘查地质目标的成功,同时,化探技术方法利用浅地表采样的便利条件,很容易的采样本,通过先进仪器的分析利用室内外检测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更理想的勘查成果,例如,地热勘查中氡气及放射性同位素测试技术,使水工环物探勘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5.4水质测试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实验测试手段,从分析原理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这两类分析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和对立的,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特点,扬长避短,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这就要求分析化学工作者必须同时掌握好这两类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以物质的物理、物理化学性质f光谱及电化学性质)为基础并使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测试方法。目前在水、工、环测试中主要应用以下各类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同位素测试。

第4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目的:了解兰州市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49名医学生进行回顾法膳食调查,采用膳食平衡指数法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谷类、水果、豆类、奶类、蛋类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和肉类摄入量低于全国水平。膳食平衡指数法发现调查对象的主要膳食问题是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食物种类摄入单一。结论:有必要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增加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和动物瘦肉类的摄入,以改善该人群营养状况。

【关键词】 医学生 膳食平衡指数法 膳食结构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Dietary Structure by the Method of Diet Balance Index of Medical Students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bout the dietary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proof for the nutritional education.Methods:The medical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y cluster sampling and investigated with a dietary survey of the 3-day continuous 24-hour reviewed method and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diet balance index. Results: The average intakes of cereal, fruit, milk and bean were more than the degree of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population. The average intakes of vegetable and meat were less than the degree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population. The way of Dietary Balance Index found inadequate intake was the main dietary problem, mainly animal food, fruit, vegetable and milk. Types of food were inadequately. Conclusion: It ought to carry out nutrition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shortcomings in dietary. It should increase the intake of vegetables, fruitages, milk, legumes and lean meats to improve Nutritional status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Dietary structure;Diet balance index

膳食平衡指数法(Diet Balance Index, DBI)[1]是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特点及问题特征制定的评分体系。我们对兰州市医学生进行了膳食调查,并用膳食平衡指数法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膳食摄入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整群抽样选取兰州市某医学院校医学生249人,采用3 d 24 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由调查员采用面对面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

1.2 DBI评价指标

DBI总分(DBI-TS)、膳食质量距(DBI-DQD)、正端分(DBI-HBS)、负端分(DBI-LBS)。

1.3 质量控制

调查表设计中精选并统一定义调查项目,使其能客观、具体、量化、通俗易懂地加以表达。培训调查员,按照统一规范的方法询问和操作。

1.4 数据处理

膳食调查结果借助营养分析软件“营养之星专家系统(综合版) Version1.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249人,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49人。

2.2 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量

2.2.1 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比较,发现谷类、豆类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人数低于50%,而其他类食物摄入低于推荐摄入量人数均高于50%(见表1)。

2.2.2. 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量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和其他省市比较发现粮谷类、豆类和水果平均日摄入量为584.2 g、90.5 g和158.1 g,高于全国水平的402.0 g、16.0 g和45.0 g,与其他城市营养调查结果比较也较高。

蔬菜和畜禽肉类平均日摄入量为169.3 g和80.2 g,低于全国水平的276.3 g和109.2 g,与其他城市营养调查结果比较也偏低。蛋类平均日摄入量为24.7 g,与全国水平24.0 g差别不大,但低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略高于云南、湖南等省份。

奶类平均日摄入量为70.8 g,高于全国水平的27 g。与其他城市营养调查结果比较低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高于湖南、云南等省份(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比较(略)

表2 不同地区膳食结构比较(略)

2.3 DBI法

从DBI各单项指标各分值段的人群分布情况看(见表3),以分值达到-2~2为达到或接近推荐摄入量,谷类食物摄入的平均水平超过了推荐量,83.0%的人谷类食物的摄入量达到或超过推荐量,32.5%的人处于适宜范围内(-4~4)。其他组食物的人群总体水平呈现不足的状况,蔬菜水果、奶类和豆类均有50%以上的人的摄入水平在推荐摄入量的50%以下,仅有不足20%的人达到或接近推荐量,动物性食物达到推荐量的人占38.2%。食物种类的平均水平也很低,有94.3%的人分值在-8~4之间。在调查人群的DBI分值中男女生间并无差别(P>0.05)(见表4)。

在本调查人群中。约8.9%的人的膳食模式为模式A,约18.3%的人的膳食模式为模式B,约1.6%的人的膳食模式为模式C,约12.6%的人的膳食模式为模式D,约19.5%的人的膳食模式为模式E,约0.4%的人的膳食模式为模式F,约13.8%的人的膳食模式为模式G,约24.8%的人的膳食模式为模式H,本样本人群没有人为模式I。

表3 DBI组成指标分值分布(略)

表4 调查对象DBI分值(略)

3 结论

3.1 调查对象膳食结构发生变化,膳食质量趋于优化:调查对象的谷类摄入要远高于全国水平,与全国谷类食物呈下降的趋势相反。考虑可能与调查对象多在食堂就餐,受到食物的种类和价格的限制,并且兰州地处西北,居民以吃面食为主有关。水果、豆类、奶类、蛋类均高于全国水平,豆类的摄入远高于全国水平,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可以达到推荐量,鉴于豆类的高营养价值,对于抗肿瘤、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有促进作用[8],因此有利于医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应鼓励其摄入。奶和奶制品的摄入高于全国水平,尤其以女生的摄入量较多,男生摄入不足,但与大城市比较摄入水平仍较低,并且仍有70%的调查对象摄入量不足推荐量。奶类是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鉴于我国奶类摄入整体偏低的现象,有必要在今后提倡奶类的摄入以提高调查对象营养水平。

3.2 利用膳食平衡指数方法对调查对象膳食结构分析发现:调查对象的主要膳食问题主要是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与此同时也存在谷类食物摄入过量的问题,食物种类摄入不够,饮食单一。这可能与调查对象仍是学生,在经济方面受到限制,同时也存在营养知识掌握不足有关。鉴于调查对象医学生的特点,其营养知识及膳食状况的好坏会对其周围人群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通过营养教育改善该人群营养状况。本次调查结果与何宇纳[9]对全国成人膳食质量比较膳食问题相同,均以膳食摄入不足为主,但奶类和豆类的摄入水平高于全国,谷类食物摄入过量情况高于全国。与传统的评价方法比较,反映出来的问题相同,但膳食质量指数法能够更好的描述膳食质量总体概况,易于发现问题,量化膳食问题程度,便于膳食间比较以及个体的膳食指导。通过DBI可以快速评价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并改善人群或个体膳食问题,对于开展与膳食相关的疾病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的说来,兰州市医学生膳食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在日后的膳食中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和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谷类食物的摄入,提高调查对象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水平,进一步改善膳食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宇纳,翟凤英,葛可佑.建立中国膳食平衡指数[J].卫生研究,2005,34(2):208~211.

[2] 中国营养学会.平衡膳食宝塔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31~33.

[3] 翟凤英,何字纳,马冠生,等.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85~488.

[4] 邹淑蓉,施爱珍,高围潋,等.上海市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l8(7):311~315.

[5] 沙怡梅,黄 磊,董 忠,等.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1):71.

[6] 林 敏,李光春,刘加吾.湖南省常住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 112~1 115.

[7] 袁吉文,万青青.云南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20年变迁[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4:4~9.

[8] 陈学珍,杨建宇,李 欣.大豆营养与人体健康[J].食品科技,2004,4:5~7.

第5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航运业不断发展壮大,这就导致航线拥挤,水上交通事故频发。与此同时,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依法行政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家对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管理和监控不断加强,行政相对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因此行政机关因执法不当而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也在不断增大。根据《海上交通安全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是对沿海水域的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海事管理机构作为水上交通事故调处的主管机关,必须增强执法责任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

?荩水上交通事故调处及执法责任风险的涵义

水上交通事故调处是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简称,包括事故调查和处理两个环节。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是为查明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造成损害的程度、范围,确定事故的性质和判明事故当事人的责任,而依法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水上交通事故处理是指海事管理机构在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或建议、处罚违法人员、公布调查结果,以及对因水上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的一系列活动。

“风险”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即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水上交通事故调处执法责任风险是指海事管理机构及海事执法人员在事故调处过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履行职责,因此损害事故当事人的利益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履行法定职责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事故处理结果未达到应然状态而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

?荩水上交通事故调处各环节执法责任风险分析

1、搜集事故证据阶段

对于水上交通事故调处来说,证据的搜集是关键。这个过程包括了现场勘查、物证搜集、当事人询问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调查取证的合法性。一旦取证程序不合法、证据保存不规范,就会造成取得的证据缺乏客观性、合法性和权威性,证据效力低下,易被相对人驳倒的后果。

海事调查官的航海业务知识和英语水平能否胜任海事调查将直接决定《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的质量。如果一个海事调查官连调查所需的航海专业知识都不懂,那更谈不上调查取证了。另外,在涉及外国籍船舶的事故调查中,对海事调查官英语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将决定形成的《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能否为当事各方所接受,是否具有权威性。

执法手段的限制也会导致执法责任风险的存在。水上交通事故一般发生在海上,受客观环境、取证手段、当事人故意毁灭对自己不利的证据等条件的限制,取证难度较大。这会导致一些事故发生的重要证据无法搜集,《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所依赖的证据效力不强。

2、分析事故原因阶段

造成水上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有人为原因,也有环境原因;有航运公司管理的原因,也有船员自身的原因。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要求海事调查人员在分析事故的时候必须具备综合的业务知识,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要全面深刻,而这也不得不受海事调查官业务能力的制约。任何一个事故调处,如果对原因分析得不够客观全面,都可能导致事故原因分析错误、《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缺乏被当事人接受的可能性等后果。

3、判明事故责任阶段

在查明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应当确认当事方对事故应负的责任。若原因不明、责任不清就实施行政处罚,则有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或诉讼。但在现实中,责任认定的尺度难以把握。目前并没有划分主次责任和判定过失轻重的法律依据和统一标准,而是凭各方过失数量的简单加减和海事调查官的主观判断。对于同一事故,责任的判定结果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是对当事人最大的不公平。《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应写明“当事人各方的责任及依据”,而没有严格地区分判明“责任”是“行政责任”还是“民事责任”。所以在判明责任时,易出现“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不分现象。

4、出具《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阶段

目前在实践中,海事法院审理海事案件的时候十分重视海事管理机构出具的《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的证据作用,除非有有力证据可以证明事故报告书的内容不正确,否则其将成为法院判决所依靠的主要证据。然而究其性质而言,《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到底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的产物还是仅仅是一种技术调查报告却难有定论,而这恰恰决定了事故当事方是否可以对其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依据。如果事故报告书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产物,那么事故当事方就可以向上级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的结果不满意的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如将其定性为是一种技术调查报告,那么当事方则不能对其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因此,明确这一点,将对降低海事执法人员责任风险意义重大。

?荩规范水上交通事故调处,防范执法责任风险

要加强海事调查官队伍的建设。提高海事调查官的业务素质是加强水上交通事故调处工作,降低执法风险的前提和保证。一是要加强对航海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更新,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船上实践,提高对现代化事故调处设备的运用能力。二是要加强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提升英语沟通能力,提高涉外事故调查的效率和水平。

《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的格式应与国际接轨。《海上交通安全法》和《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我国“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的编写应包括7方面的内容,但没有包括“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或措施”,相反第6点包括了“对当事各方的责任认定及依据”,这不符合IMO对报告的编写要求。责任认定书应从《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分离出来,由其它执法部门来编写。另外,事故报告书也不应该判明当事各方的责任。《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作为海事管理机构对违反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据无可厚非,但其不能成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处罚依据。

建议完善水上交通事故调处机制及程序。一是在责任认定原则中,确定行政强制规章的法律地位,以此作为责任认定的首要原则,避免不同的海事调查官对同一水上交通事故得出不同的结论。二是完善海事调查处理程序,程序的制定要符合建立质量体系的要求,要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规范事故调处行为。三是事故调处要逐步淡出调解,转向注重调查,通过事故调查做好事故预防,明确事故调查的根本目的在于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第6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岩溶勘察;工程钻探;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是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理论,按照科学的勘察程序与方法,利用有效的测试仪器和技术,调查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提供真实、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料。

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测绘,并借助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情况、地质构造情况、岩土体的空间分布状态及不良地质现象:研究、分析岩土体的强度、变形特性:查明、研究并分析场地及与场地安全性相关的邻近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建筑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提供建筑工程设计与旆工所需的一切工程地质资料。

2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可具体归结如下:

(1)调查和测绘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貌成因类型,确定并划分场地地貌单元

(2)查明建筑场地中岩土体的空间分布状况,鉴别岩石或土层的类别,确定其成因类型。对岩层尚应查明其风化程度和地层接触关系。

(3)调查和确定场地的地质构造情况(包括:岩层产状,褶曲类型:裂隙的性质、产状、数量及填充胶结情况 断层的位置、类型、产状、要素、破碎带宽度及填充情况):调查分析新构造运动活动情况及其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影响。

(4)进行现场及室内的岩石和土的工程特性试验,测定岩石和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指标。对于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软土、盐渍土、多年冻土等特殊性土,还需进行与之相关的某些现场或室内的特殊性工程特性试验,以确定其特殊性指标

3 岩溶勘察的方法

不同地质时代的可溶性岩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溶形态千差万别,错综复杂,如溶洞、溶沟、溶槽、地下暗河等。由于岩溶在空间上发育的不均一性,造成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因此在进行岩溶勘察时,仅靠传统的地质方法(如槽探、坑探)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为对岩溶认识不足,勘察方法不对路,工程处理不当,在一些城市(如济南、广州、南海等)发生了工程失误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状况,查清地下岩溶的分布情况,为工程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合理的勘察方法也就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4 常用方法的研究

(1)地质测绘

地质测绘包括地表测绘及洞穴调查。地表测绘的基本要求是在搞清各种有关地质要素的基础上,查明场区岩溶现象分布与地下水的分布及运动情况,主要包括:① 测区内岩溶与非岩溶地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和相互间隔情况:②实地测绘场区岩溶地层内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结构面的产状,弄清它们之间的配套关系,区分不同水理性质(导水或阻水)的结构面的主导方向:③根据各种天然及揭露水点的分布情况,区分它们是否与暗河系有关,以配合洞穴调查。还要结合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初步查明岩溶地下水系的位置及补给排泄情况。洞穴调查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查明洞穴的形态特征及其和地质构造的关系,特别是顶板高度及结构面产状的测量,为研究岩溶的发育规律及顶板稳定性分析提供资料:二是弄清地下水系的来龙去脉,通过对地下通道的追索,弄清各种地面天然水点之间的联系和地下水系的补给来源。

(2)工程钻探

工程钻探一直是地质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但用时多、消耗大。该种方法不仅可以明确所钻位置及附近的地层情况(岩土性质、厚度、地下水位等),还可以进行钻孔的原位测试和利用钻取的岩土芯做室内测试,以便获取更多、更准确的岩土信息。除地形条件对机具安置有影响外,几乎任何条件下均可使用钻探方法。钻探工作的目的是要了解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尤其当地表无岩溶现象或有覆盖层时,要在地质调查和物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要求去指导钻孔布置。工程地质勘察中使用的钻探方法较多,因而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钻探方法。

(3)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具有调查面积大、重复性好等特点,遥感图像能宏观且真实地反映地表特征和各种地质现象的空间关系,遥感影像视域广阔、信息量大,在识别岩溶地貌形态、岩溶层组划分及地质构造特征等方面,具有其他勘测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我国南方型岩溶地区。地球资源卫星遥感(MSS,TM,SPOT)、航空遥感、热红外遥感、侧视雷达遥感等,被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

(4)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手段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主要是用来确定软土、黏性土和砂类土的承载力。把静力触探用于覆盖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在长(春)大(连)铁路瓦房店路基塌陷病害整治工程提供了实践经验。在一定的地层条件下,静力触探手段解决了其他勘探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覆盖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中,静力触探手段主要是查明第四系覆盖层中有无隐蔽土洞存在,土洞的规模及埋藏位置,疏松裂隙带的分布及其范围等。其方法是:在依据钻探物探资料进行初步稳定性分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静力触探孔,结合具体情况,解释静力触探PSH(PS贯入阻力,H探测深度),以是否出现异常值来推测有无土洞或裂隙带。静力触探方法得到的成果分析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勘探期间和紧接着的设计与施工中,都得到充分的证实。

5 结 语

上述所列的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以上中所提到的特殊调查背景下,要快速准确地查明岩溶现象,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及优化是必然的,特别是不同物探方法的成果之间以及物探与钻探成果之间的相互解释尤为重要。物探工作时间短,其成果对钻探工作指导性强,可以减少钻探工作量,从而缩短调查时间。另外,随着物探技术与设备的不断更新,探测精度相应提高,物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必将发挥更出色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隧道勘测;围岩工程地质;围岩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隧道勘测的目的是为确定隧道位置、施工方法和支护、衬砌类型等技术方案,对隧道地处范围内的地形、地质状况,以及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水量等水文情况要进行勘测,查明隧道施工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围岩稳定性,为公路路线必选和工程预算提供科学依据。公路隧道的特点是断面大、隧道长、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掘进面前方和洞口的不良地层条件极易引起隧道塌方、涌水。隧道地下工程围岩地层的复杂性和不可见性,增加了勘探人员工作的难度。因此,在隧道勘探设计过程中对围岩工程地质的调查和分析,并积累隧道工程资料和经验,为将来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铺平了道路。

1、公路隧道勘测设计工作重点

进行公路隧道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应预先获得各种资料,因此需要进行调查。包括地形调查、地质调查、气象调查、环境调查、施工条件调查以及与工程有关的法令法规调查等。这些调查越广泛、深入细致、准确,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1)文献资料的收集:包括地形地貌资料、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工程资料、气象资料、灾害及预算资料等。

(2)地形地质调查:地形调查是为路线服务的,目的是在现有地形条件下使路线满足规范要求,并尽可能的得到优化,这是设计的需要;地质调查是核对在实际地质条件上是否可能,是否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结构物。包括:地质调查、资料整编、地质详查、涌水调查、气象调查等工作。

2、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勘测的重要性

2.1 围岩工程地质对隧道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条件会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样的条件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及后期运营、养护。本节主要从隧道选址、施工条件和衬砌支护三个方面讨论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的重要性。

2.1.1 围岩工程地质对隧道选址的重要性

1)岩体结构及种类

花岗岩、玢岩、斑岩、蛇纹岩、温泉变质作用的安山岩和凝灰岩、泥岩、片岩类、千枚岩和岩堆等,都应给予特别注意。例如花岗岩往往有深部风化,有的变为花岗岩风化土,沿断层易风化,花岗岩中的断层难以发现,风化带和变质带的宽度不同。这些岩石的种类及发生的物理化学风化对于隧道选址和施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基本岩体或特殊地质体调查不细致对于施工、养护将会造成额外经济损失。

2)地质构造

重点研究大型断裂构造是否为活动断裂。如为活动断裂应避开。隧道还应尽量避开断层破带,特别是含水丰富的破碎带,必须穿越时,隧道应与之垂直或大角度斜交通过,并应提醒设计施工方做好支护及排截水措施,预防出现坍塌、避免富水破碎带出现突水涌泥现象造成安全事故。

3)初始地应力

岩体初始应力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高初始应力的存在。高初始应力会导致隧道洞壁岩体在开挖过程中时有饼化、岩爆等不良现象的发生,造成隧道成洞性差。高初始应力主要存在于埋深大、构造作用强烈的隧道。因此,对于深埋隧道应通过地应力测试结果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判定是否存在高初始应力地段。

2.1.2 围岩工程地质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随着隧道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的不断更新,原本单一施工的技术早已经被多样化、复合型施工工艺所代替,这样对隧道工程质量、安全性、环保的要求也就更高。

传统的钻爆法施工现在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相比TBM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钻爆法适用范围广,不受隧道断面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且对各类围岩均能适用,对不良地质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当地质条件变化时,可对设计方案及时进行调整,施工工艺可随之机动灵活变化;施工设备便于运输、组装和转移,重复利用率高;多年来已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施工经验,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工艺,技术相对比较成熟;造价低,在中国国情下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当然,钻爆法也有着缺点与不足,如:施工工序多,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干扰大,开挖速度慢;对地层扰动大,超欠挖现象严重,容易诱发岩爆等围岩稳定性问题;施工安全性差,工作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开挖工作面,提高了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质量不如TBM掘进技术。

2.1.3 围岩工程地质对隧道衬砌类型及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隧道是埋藏在地层深处的工程建筑物。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围岩不仅对衬砌产生压力,同时还约束衬砌变形。洞身衬砌的断面形式、厚度和材料往往由围堰工程地质情况通过衬砌计算决定的。

1)衬砌材料

混凝土、钢筋砼:优势是整体性好,既可以现场浇筑,也可以加工预制,而且可以机械化施工。其本身密实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能够有效的防止因为围岩松动产生的透水现象。

喷射混凝土:将混凝土干拌合料、速凝剂和水,用混凝土喷射机高速喷射到洁净的岩石表面凝结而成,密实性高且能快速封闭围岩裂隙。密贴与岩石表面,早期强度高能很快起到封闭岩石缝隙的作用。

锚杆与锚杆支护:锚杆是用机械方法加固围岩的一种材料。围岩不够稳定时,还可以张挂金属网。对于松散体围岩有较好的防护能力。

2)衬砌类型

①直墙式衬砌:通常用于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要计算荷载、水平围岩压力很小的情况。一般适用于Ⅱ、Ⅲ级围岩。对于公路隧道,直墙式衬砌结构的拱部可采用圆割拱、坦三心圆拱等。

曲墙式衬砌:通常在Ⅳ级以下的围岩中,水平压力比较大,为了抵抗较大的水平压力把边墙也做成曲线形状。当地基条件较差时,为防止衬砌沉陷,可设置仰拱,使衬砌形成环状封闭结构。

复合式衬砌:这种衬砌与上述传统的衬砌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以喷砼、锚杆或构件支撑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作为初期支护,对围岩进行加固,维护围岩稳定。待初期支护的变形基本稳定以后,进行现浇混凝土二次衬砌,二者合称复合式衬砌。

圆形断面隧道:为了抵御膨胀性围岩压力,隧道可以采用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断面。这种断面可以使用掘进机进行开挖。

矩形断面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时,其断面形式为矩形。一般在软土地区,不能抵御较大的水平推力的地方采用矩形断面隧道。而且矩形断面隧道的利用率也非常高,城市隧道使用较多。

结语

隧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勘测设计十分重要。尤其对隧道选址、施工、运营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隧道周围环境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倡导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的今天,隧道的施工正是充分展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平台。这其中,围岩工程地质决定了隧道勘测设计的好坏。

参考文献

[1] 徐伟军.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城市建设.2010(18).

[2] 尹俊涛,尚彦军,傅冰骏,曲永新.TMB掘进技术发展及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和对策.工程地质学报,2005(待刊).

第8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调查报告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的污染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继续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与旅游业开发是当今农村发展ZUI快的路子,也是ZUI热门但又ZUI难以实施的路子。如今城市兴起吃绿色、吃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有机农作物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随着个别物种的消失和一些异地植物的入侵,农田间病虫害爆发率上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

为响应十七大会议召开,充分的认识并认真解读“科学发展观”,将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环境与经济共荣,共同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田间地头,路边和村头垃圾的多少与分布。

调查方法:将农田划分为几个区域,将路段等分为小路段,将村庄划分为小的区域(以道路为基础)并都以数字命名,如“农田1区”、“11号路段”、“村庄1区”。

2、调查对象:农村水渠和池塘中水的质量问题。

调查方法:对以上区域的水分别取样,并观察其清澈程度,闻其气味,并用物理化学方法粗测分析其污染物的成分。

3、调查对象:污水与垃圾的来源。

调查方法:通过走访咨询居民,询问垃圾的来源与排放垃圾的时间。

4、调查对象、:树木覆盖率(村庄)。

调查方法:将全村以街道为界划分为块,随机抽取五块,算出覆盖率,求出平均值。

5、调查对象:近年来田间野生生物的数目变化与种类的变迁。

调查方法:用样方法统计各种野生植物的数量和分布,用表格对比三年来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比例的变化。

6、调查对象:调查村民对环保的认识与生态农业的态度。

调查方法:随即在居民名单中抽出十名,对其进行环境方面的采访。

7、调查对象:调查村民的近几年健康状况,并与相对的环境对比,找出二者的关系。

调查方法:与年龄相对较高的居民进行访谈,在大队中查阅有关村民健康的资料并列出表格与环境对比。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经调查,垃圾主要分布在路、农田、村庄和水沟相对集中的地方,约占45%。在城乡交会的道路旁边,垃圾也相对较多,约占32%。在村里的大路边,有15%的垃圾。在农田中,有2%的垃圾。在小巷和其他地方的垃圾约占6%。

分析:由垃圾的分布来看,在人活动越频繁的地方,垃圾的量也越多,垃圾堆积主要是人为产生的和任意丢弃造成的。从中反映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高,责任心也不强。

2、农村水渠中水的清澈度不高并且有异味,不符合国家二等水的标准。经过滤,发现水中浮游生物甚多,并且有很多蚊子的幼虫。。有些水渠已经淤塞,水道中充满了垃圾,并发出阵阵恶臭。池塘的水为绿色,是以为水中有很多藻类而产生的水华现象。水中的鱼类尚多,水有腥味,且不清澈。经过过滤蒸馏等处理,未发现有毒物质。

分析:水质变坏,但未发现有害化学物质,说明目前水体主要是受固体垃圾污染所至。由此可推,由于垃圾堆积,无人清理导致垃圾入水;另外村民乱排污也使水体受到了污染,使水质变坏。

3、经过调查发现,村头垃圾主要是生活用品废弃物,来源于村民。村民图方便、省钱,便将生活垃圾倒在村头。在离城较近的路旁,臭气冲天,招来了很多苍蝇。这里的垃圾主要是县城里的人倒的。因为把垃圾倒在农村省去了向垃圾处理厂交钱,而且也省时间。时间久了,便都往这里倒垃圾。污水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未发现有工厂在此排污。

分析:既然没有工厂,村民都把环境污染成这样,成堆的垃圾无人管,乱仍乱排,只图自己方便而不顾集体形象,说明村民缺乏责任心与环保意识,村民素质有待提高。

4、居民几乎家家都有树,有的院子竟然全被大树遮着,而有的院子只是沾到一点树阴。总体来讲,全村树木覆盖率约在40%-50%。

分析:村里人都有在院子里栽树的习惯,树木为村民带来了很多好处,且美化了自己的家园。表明村民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这样有利于环保工作的进行。

5、年份青蛙蛇麻雀菜青虫螳螂刺苋刺蔓田鼠

06很多较多很多较少不多较多较多较少

07不多较少较多很多较少不多较多较多

08很多很少较少很多很少很少很多很多

(由少到多的程度:很少<较少<不多<较多<很多)

分析:经询问农民得知,对于蛇,因其生的丑陋,虽然无毒

,仍然遭到人类的杀害。还有的就把它当作野味,数量锐减。对于麻雀,因其偷吃粮食,一直得不到人类的喜欢,也遭屠杀。同时在农药的作用下螳螂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而害虫与田鼠却顽强的抵抗住了农药。在人为的作用下生态在悄悄的变化,推测将来虫害与鼠害仍会上升。人对刺苋的讨厌恨不得将其斩尽杀绝;而同时又有种刺蔓蔓延。可见人类的爱憎对环境是有作用的,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对环境的伤害有多大了。

6、调查人数:40

方法:抽样法

结果如下:

认为环境问题很重要无所谓不清楚

人数71221

分析:目前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很多人都未曾考虑过环境恶化的后果,还有一些人说那是杞人忧天,只有少数人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说明关于环保知识尚未普及,宣传工作仍要进行。

7、年份05060708

出生人数16181914

非意外死亡人数12151418

癌症死亡人数3679

由表对比可知,得癌症死亡的人比例在逐年升高。经调查得知,环境与肿瘤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即,随着环境的恶化,细胞癌变比率也在升高。由此说明,环境与居民的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问题与建议

1、农民对于环境问题缺乏了解,不能认识透彻,对于集体的生活环境,缺乏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所以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教育会议,改变村民原本不负责的的观念。

2、作为新世纪的青年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要积极的配合环保工作,做好自己家人的思想工作,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号召大家共建美好家园。

3、在村委会成立环卫小组,定期对村里的环境进行整治美化。在中小学成立志愿者,鼓励中小学生保护环境。

4、对于城市的个别企业提出警告,要求其停止对村里环境的破坏,并对已造成的不良后果要求赔偿。对于不听警告者进行劝导教育,若仍任意妄为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9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

水工环地质学科与岩土工程两个专业学科的理论体系核心是通过原始的分散型、局部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理论成果革新,然后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普遍性,全局性,集中型科技创新与发展,并得到了高度综合与集成而形成的当代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学科。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学科技术的理论发展历程,则由水文与工程地质-环境水文与环境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生态水文与工程地质-生态岩土工程地质的全过程,当代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学科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地质学科理论实践于各工程建设领域并相互渗透,互补应用。因此,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理论的应用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两学科不仅是不可分割的两门相关相同专业类,而且在国民建设项目中两类专业相互依赖生存。工程建设的属性统归为水土岩三者之间内在的性质,例如:利用地下水资源作为工农业及居民供水,需依托地下水储存空间在岩与土中的立体空间分布和适宜的地质条件来满足地下水的生存和开采利用。又如:城市人口居住密度加大,迫使城市向空中发展,则加大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群的高密度开发,宜选择满足地基荷载的承受能力优良的工程地质与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涉及岩土工程与水文及工程地质相关领域极为广泛,例如:城市地下建筑基坑中的水文及工程地质问题,需要各项试验结果优选计算参数,供基坑设计与施工使用。与地下建筑相关的地下水的抗浮问题,建筑物地下基础的岩溶地下水的防治与治理问题,矿山开采的边坡稳定及矿床开采的充水影响问题,大江大河及水库大坝防渗及岩土体的结构稳定问题,湖泊淤积治理问题,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铁路、公路、桥涵、以及过山、过江、过海的地铁隧道等建设工程遇到的岩溶、软土、冻土、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等环境地质灾害问题,都是紧密依靠当代水工环地质与岩工程学科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解决。也是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学科面向社会发展的需要。

1.水工环地质的概述

水工环地质调查和研究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变化和被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推崇的大背景之下,各国都将其引入更广阔的空间。伴随着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全球经济、资源、环境,各国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方向和部署都进行了调整,相对的,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的内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界限在传统意义上被打破,现在发展的趋势就是对水工环一体化的研究,它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信息量大、功能多样的态势不断出现,环境地质学日益突显其重要性。

2.水工环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水工环地质工作一直处在国家、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沿,但是仍需“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目前,在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中尚存在如下亟待改进和加强之处:

(1)大调查队伍不健全:为了适应地质工作由资源型向资源+ 环境型转变,中国地调局机关成立了水工环部,极大加强了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能力。老一代地质工作者仍然是地质大调查的主力,而目前尚未培养出足够多的具有较高战略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中青年骨干队伍。 

(2)国家层次的地调项目不够:目前水工环大调查项目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覆盖全国,但是,由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因此,像“4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鄂尔多斯周缘地下水”,“长江中下游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等反映国家意志,具有较强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项目不多。应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水工环地质工作全面规划,使有限的资金产生更大效益。 

(3)成果转化亟待加强:“长江中下游水患区地质环境调查”、“黄河中下游地质环境调查”、“首都圈地区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等许多项目已在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果,应该尽快将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推向社会,力争参与到这些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设计划中去。

3.水工环工作的建议 

(1)工作部署原则:水工环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原则,总体上必须以温家宝副总理提出的“一个根本转变,两个更加”作为开展工作的战略方针,以寿嘉华副部长提出的“四个定位,五个提升,九个部署”为工作重点,它要:①更加主动地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水工环地质工作是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诞生的,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②全面提升调查水平,更加代表国家意志。③应具超前意识,并服务于全过程。因此,应该及早开展以生态环境地质为主题的三峡库区地质调查,重点了解库区第四纪地质与库岸变迁、移民迁建区人工开挖与地质灾害、25°以上斜坡地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2)加快战略和规划的制定;以水工环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尽快完善我国水工环地质调查规划,真正体现国家意志,并以此作为编制实施计划和项目申请立项的依据,通过数年的努力,真正使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4.水工环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应用技术是以处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而地质信息的特点决定了使用GIS技术的优越性,从而使该项技术在地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遥感技术(RS),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新近形成的环境地质学科中近30年的应用,走过一个从定性评价到半定量、定量评价,从指示要素分析到计算机模型模拟,从单一解译到综合方法互补等阶段,充分显示了其信息量大、宏观、快速、节省经费,且具有多时相动态监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大型工程选线(址)、区域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测及地质环境评价预测等领域。

(3)物探技术,由于物探技术能提供多种描述地质材料的物理参数并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和不破坏地质环境的优点,在水工环勘查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在时空域内利用高分辨率技术勘查地质目标的成功,使水工环物探勘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4)水质测试技术,目前国内外的实验测试 手段,从分析原理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这两类分析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和对立的,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特点,扬长避短,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这就要求分析化学工作者必须同时掌握好这两类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以物质的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光谱及电化学性质)为基础并使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测试方法。目前在水、工、环测试中主要应用以下各类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同位素测试。

5.结束语

水工环地质与岩土工程两个专业学科都是地球地质大学科的支学科,两个支学科的共同持点与目标相互一致,都是怀抱地球,面向大自然,为地球的永生及人类与大自然生命的存在,用自身的科学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去了解自然与改造自然。这就是本行学科共同持点与目标。水工环与岩土学科的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互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同属自然科学。用学科过硬知识与技术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学科的理论体系还得依靠多支学科合作,进一步发展,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水工环与岩土工程技术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将有新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