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工程管理基础精选(九篇)

工程管理基础

第1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造价管理论述

市场经济下,业主、承包商等单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加强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对企业自身的工程质量、建设资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探讨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施工造价管理。

一、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对施工前的造价需要进行必要的成本管理。

在建筑地基基础上进行施工,要把握好总承包合同的签订,对工程成本进行合理预测。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很多情况下的总承包合同中的大部分条款都会涉及到工程中的造价。在条款中要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可能的索赔和反索赔的因素,力求在合同中转化风险和限制风险,为今后索赔建立一定的理论根据。

在招投标时标志的技术标以及商务标是为了中标。在为了不影响中标,应采取技术措施。商务标编制时,可以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同时要保证能够不提高总报价,以便有利于资金的周转和工程成本的卓有成效的改善。

进行必要的成本管理要对工程成本要进行合理预算。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最大化的一项手段。在工程开工前,要以定额标准为依据,探索能够使成本降低的途径,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所要进行工程项目的目标的成本核算。

在工程开工之前,要签订合理周密的分包合同和包清工合同。单项合同签订完成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责任成本目标具体到每一个人,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并且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优化的工程质量。

二、 进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要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中控制造价。

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但是与之相反的却是利润越来越低。那么,通过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合同以及造价的管理,是让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以及核心的内容。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其中动态管理要让工程造价的变化始终处于合理而有效的范围之内,不要出现忽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以及控制,使工程造价不断增高。在合同签订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对工程的造价也要加强相应的管理,要重点把握工程实施的预算和实际产生的造价之间的平衡关系。

2、 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控制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等造价。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是国家直接参与管理的经济活动。企业在不同的阶段的概算以及预算要对政府负责。在施工进行阶段,这些主要因素工程管理者要做好事中控制。对建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进一步减低返修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控制造价管理要能有效控制进度计划、进度检测等。

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通过动员一切积极的因素,保证总的工期的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是关键。对于进度计划要提前编制,若发现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时候,要能够及时调整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工程的实施阶段,要以项目的竣工投产甚至是交付顾客使用为目标进行恰当的安排。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进度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能有效弄清项目的进展。对个别施工工序以及分项工程要能够及时平衡,采用流水作业等辅助功能来检查纠正偏差,还可以适当调整施工内容、增减工作量、修改施工技术或者方案、弹性工作时间甚至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法,以达到及时调整进度计划达到按期完工的目的。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进度可以以网络的形式呈现,单位内组织局域网,在整个项目实施中,可以通过对各部门的施工活动纳入网络计划,以便能够及时分析,并果断采取恰当措施,保证全面执行计划。

4、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的体系。

法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能够不超越造价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按程序办事,明确工程质量必须依靠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监督。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法律法规的文件认真履行。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层与全体员工的认识,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工作,要将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符合性以及可操作性尽量简化和标准化,并为体系的高质量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实行经理负责制,要制定与质量体系配套的奖惩制度。

在建筑过程中,对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确定好要点,包括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技术人员要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使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并领会施工意识。对施工的设备,要认真保养、维护以及管理。操作人员要严格遵照操作规程,重视施工设备的维护。

管理人员要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的现场监督以及检查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按技术和作业要求施工,确保管理人员管理到位,不得缺岗运行。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把地基基础的工程设计变为硬件产品的一种过程,它需要通过产品的检验和实验来完成验证。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为了避免在使用后或者后期工序中出现问题,就要确保施工质量。质量有了保证,施工造价自然就会降低。只有严格控制住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严格性。

总之,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进行造价管理,管理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期上,不能拖延,在技术上、组织上要采取加快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按期完成,同时在不增加施工强度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叶伟胜.价值工程在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8,31(2):50-53.

[2]刘钟莹.工程估价(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1.1施工质量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都属于基础工程质量范围,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会对工程质量发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的材料、材质及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属于偶然性因素,一般情况下,这种波动的影响不大,能够实现各个工序的有效控制。异常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能够发现与消除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以及施工工艺编制的不合理和操作者不按规定的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进行施工。另外,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作业环境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设备及检测器具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只有正确的认识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来进行人为的控制,才能有效消除这些带来的负面影响因素。

1.2基坑和基槽的开挖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在进行挖土施工中出现边坡塌方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放坡不够,没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造成的土层受水后失稳。填土可能会出现软塑状态的橡皮土,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回填的土料含水率过大,也可能是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工作影响,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橡皮土状况。在回填中,如果土质不好或者土质的含水量过大或过小以及填土虚铺厚度过大,都会导致土密实度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出现回填土将基础或墙体挤动变形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进行了单侧回填或者墙体两侧回填土的设计标高相差较大而造成的。

1.3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1)孔底虚土过厚

基础工程施工中,常会遇到孔底虚土过厚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施工中如果选择在松散填土或含大量杂物的土层中进行成孔作业,就会容易造成土体的塌落,进而影响成孔灌注桩的质量。钻杆如果不直,就会在钻进过程中产生晃动,导致桩孔变大在提钻时就会发生漏土现象。在孔口积土没有进行清理时回落,就会导致孔口未盖好或孔口土被扰动掉落。浇混凝土前,土被水冲刷成或孔璧长时间暴露,就会造成水份蒸发,孔壁土的塌落。

(2)桩身的蜂窝、空洞及夹土缺陷

混凝土的桩身如果出现蜂窝、空洞和夹土缺陷,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进行浇灌时的振捣不实,由此产生蜂窝和空洞。在浇部分混凝土后才放钢筋笼,这时如果碰掉孔壁使土掉入孔内,不进行清理就进行混凝土的再次浇筑就会造成桩身产生夹土。除此之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原标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使得计量不准确而造成桩身强度低。

2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质量、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重要的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系。在内容上,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有很多相互包容的成分,而管理方法上也有很多共通性。在质量体系中有不少包含或涉及安全的问题,所以为了减少质量责任风险和质量责任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2.2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

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构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则是严格按照规范的工序来完成的,所以质量控制要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以及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着手,对投入各个组成部分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2.3现场质量检查控制

(1)开工前检查。开工前检查的工作是检查工程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的必经环节,对开工的连续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开工前的检查要对工程的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具体确定,还要明确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查的频率和方法。还要检查材料、机械设备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仪器是否备齐并做到可靠有效。对那些必要的基础资料如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也要进行具体检测看是否到位。

(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的交接检查应该通过制度化的构建来实现其控制效果。对于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要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组织专职人员来进行工序的交接检查,这样能够确保工序的合格,为下道工序的顺利展开打下基础。如果对工序的检查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在确定达到合格要求和标准后再进行后序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在工序的检查程序中,要做到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保持一致性。还要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达到协调。在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及检验频率上,要注意与检验方法的配合性。在进行工序检查上,最好采用框图的形式,这样能够直观的表现检查记录、报表和证书。

(4)分项和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这样能够达到控制的具体要求。当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要再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在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后,要提出交工报告。在成品和材料及机械设备上的检查,主要检查其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损坏及变质问题的发生,使得机械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其使用状态的良好。

3结束语

第3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基础工程 施工 现场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基础工程施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础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程活动,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以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还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得自然因素,物质、技术条件等制约。因此,如何根据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加强基础工程现场管理,将施工的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但是当前施工管理不严,管理工程混乱不堪,管理效果不尽人意,已成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施工管理现场工作优化与完善可以说势在必行。本文就基础工程施工管理应遵循的的原则,以及具体如何做好基础工程现场管理工作加以阐述。

(一)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1科学合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可以说是做任何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是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基础工程施工的顺利推行,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达到安全,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得到有效保障,保障施工成本和成本控制目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实现,施工现场一切的管理措施,都必须遵循“科学合理”这一基本原则。

2.2标准规范的原则。标准规范的原则主要是要求施工现场要按照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管理。这就决定了施工单位要精确施工的规范、管理准则、并且要对施工现场一切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每一个施工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才能够使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3.3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众所周知,不管出于哪一个企业的行业而言,其经营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一最低的成本投入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做大化,而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种工期长,成本投入大,经营风险高的企业类型,其经营战略与发展的目标自然也离不开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所以,基础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建筑产品生产复杂,成本投入昂贵的特点,将效益最大化作为管理原则,对施工现场的每一项资产,每一笔开销以及每一个施工行为都进行响应的管理和控制。

3.4安全管理的原则。安全与企业发展并行,只有确保安全,一个企业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企业才能越走越远,因此安全工作是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经济、监督等措施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安全运行,使整个施工工程利益最大化。

(二)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对现场各个要素进行合理有序的组织和安排,使得施工组织变得有序、高效。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取得成功,建筑质量优异的有力保证。因此,做好工程施工现场至关重要,现综合多年来的施工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叙述如何加强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2.1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的发展。其主要要做到,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预算的依据。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样板,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控制。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核算预测的分析。

2.2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方案的科学编制。施工现场管理方案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管理方案需要依照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以及相关施工标准与制度来进行确定。当然在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合理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施工现场管理方案的编制还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基本性质,建筑的结构,规模,施工的负责程度,工期的具体要求等现实条件,对有效的人力、物力以及财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以便于对具体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3合理的配置施工资源。合理的配置施工资源是保障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完成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机场计划;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资源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实践证明:违背客观规律,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赶工的“形象”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胡子”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

2.3保证施工质量。施工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项目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因素印象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较大,质量管理是重要注重“过程”和“细节”。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序繁杂、材料众多,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从工序上创建精品,狠抓细部,按照“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跟踪、达标验收、奖优罚劣”的管理思路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一流的质量目标,最终建成精品名牌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一次建设成功,长期稳定运行”的建设目标,实行“业主、监理、承包商”的三元建设体制,确立“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一系列保证措施,建立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试验、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2.4认真做好试验段。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所以它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以及达到的标准。施工中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总结: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加强基础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对于提供施工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也有着相对重要积极意义。因此,加强对基础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的研究,应当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未来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魏永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现场及对策[J].科技咨,2009,(02).

[2]黄世涛.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第4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法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s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perators must ensure that the basic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bearing function. Profi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new methods and new technologies have made a simple analysis and summary.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要求

1)应具有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

2)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将施工区域内妨碍施工的已有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妥善处理。

3)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如因土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在陡峻山坡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作妥善处理。

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设备卸车地点等,应事先做好必要的加宽、加固等准备工作。

5)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

6)场地要清理平整,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排水坡度和临时排水设施。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不小于2%的坡度。

7)开方挖土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地质勘察文件及资料,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应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0mm,然后再开展作业面。

2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对于浅基础的情形,如果不需要放坡,这个时候首先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而后对作业面予以一一的展开。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这二个工程都需要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等条件予以考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②还需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能够足以承受建(构)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都需要充分满足要求和条件。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地基稳定,必须让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的参考值数之内,这样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3水利水电基础作业方法及质量控制

①根据土质、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作业顺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展开工作面。②对浅基础不需放坡时,应首先沿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展开作业面。③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均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等,采取集水坑降水、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50kN/m2,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1)软土基础的特性。①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一般介于50%~70%之间,相比而言,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则一般介于1~2之间,一般情况下,这就会远远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时候,甚至可能达到200%。②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③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处理软弱地基之方法。①排水固结法。作为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的有效措施和保持淤泥软粘土地基稳定的有效方法,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系统组成。②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较薄时,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③强夯法。将80kN 夯锤, 起吊到高达6m~30m 的地方,让锤作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这样的运动夯实土质。如果地基是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泥炭、杂填土等构成,使用强夯法容易达到目的。④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工作的开展,通过利用旋喷机具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浓度,而后对其予以提升,在这个时候喷嘴会以一定速度作旋转动作,这样就会产生高压,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⑤振动水冲法。振冲法的工具是振冲器,它类似于一根插入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该中机具涵括了上、下两个喷水口。由于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地基中会先成孔,而后在孔内予以填充砂、碎石,进而分层振实或夯实,这样地基将得以加固。⑥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其手段是平摊荷载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⑦灌浆法。将水泥砂浆、水泥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材(比如木质素类、聚氨酯类、硅酸盐类)予以液化,同时这些浆液也是具有固化的特性的,这个过程中会用到相关的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而后将其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从而达到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效果。⑧硅化加固法。借助电渗原理,利用网状的带孔眼的注浆管,采用电动硅化法,通过轮换诸如的操作手段,把硅酸钠(Na2O•nSiO2)溶液与氯化钙(CaCl2)溶液注入土中,因为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而生成胶凝物质,或者活化土颗粒的表面,这样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和土体力学的强度就会被提高,加固部位的半径会被扩大。不过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有其缺陷性,即高耗电量,高成本,故而被采用的可能性一般不是很大。⑨加筋法。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⑩桩基法。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

5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①保证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建(构)筑物的上全部结构荷载和地基的反作用力。②基础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潮性、抗冻和耐侵蚀的能力。③地基和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确保地基的稳定性。④保证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应使它不超过建(构)筑物的容许变形值,而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参考文献

[1]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02.

第5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得到应用,给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保证其稳定可靠,就必须做好基础工程的施工管理,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我国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地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特别是在我国经常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区对于建筑地基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比如1173年开始修建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总高度为55 m。修建过程中,因为地基发生沉降一直向南倾斜,经过多次纠错工程建设和地基加固建设,最终才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举世瞩目的建筑物。我国的土地范围大,地质差异性也比较明显,有些地区经常受到冻土、滑坡以及盐碱地的侵袭,要在这些地区修建房屋就应该加强建设水平,如果不做好相关的地基基础性工作,可能会致使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因为整个建筑物的所有重量都是依靠地基荷载,它的质量决定着上部建筑的结构性能,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酿成重大工程事故。

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复杂性

我国因为国土面积辽阔,由于地形的不同,所处的环境及状况也不同,对待不同的地形和地质在实施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时要实施不同的施工方案,比如我国的西南地区属于熔岩地质,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叉地带,是世界上多发地震国家之一,因而这样的地质要求对建筑工程质量有了更高要求,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质给我们的建筑施工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施工技术人员带来了技术性难题。

2、多发性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因为施工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作业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施工事故的频发,严重的情况甚至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增加和浪费,因此,加强建筑地基工程质量建设十分重要。

3、潜在性

建筑工程工序衔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每一道工序都是在前后相互关联之下完成的,正是因为这样的隐蔽性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和检验难度,因此,应该特别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工序上的监管力度。

4、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无法弥补的问题往往是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不管是因为勘察原因所造成的问题还是因为地质原因所造成的问题,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地基失稳性,影响工程质量,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难度大于其它部位事故处理,地基基础工程属地下工程,不容易进行事故处理;当地基基础承担上部荷载,进行本身处理时,必定会对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造成影响,特别是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着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所以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三、当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目前,塌方是地基施工中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地基施工时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进行坡度控制或是采取必要的支护方法等,这样就会保证基坑在外力作用下维持稳定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形,从而避免塌方的产生,因为一旦在地基施工中发生塌方,不仅会对地基工程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另外,如果地基在施工中发生塌方,对周围建筑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地基缺乏保护

地基在施工时进行较深的基坑开挖会使地下水较为丰富,在多雨地区进行施工时,充足的雨水对地基的施工会带来较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防水和排水设施,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使地基进水,这样不仅无法使施工正常进行,同时也会对地基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地基施工中要对基坑内的积水进行清除,保证无积水,同时被水泡过的松软的土也要及时进行清理。

3、地基轴线位移问题

施工中,轴线位移的问题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中问题之一。轴线位移主要是指大放脚在砌住到标高的位置时,轴线与上部墙体出现一定的偏差。轴线位移情况主要出现在内横墙上,并且上部墙体会出现偏心呀的情况,整体建筑物的受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大放脚砌筑出现偏差,在施工时候,槽中线位于纵墙的外部,从而使得整体轴线出现偏差,使槽边难以得到控制和保护,出现位移的现象。

四、加强建筑地基工程施工高技术的相关措施

1、加强对轴位移技术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轴线位移的情况,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在地基施工中,在防线定位上,要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对槽边堆土等操作进行控制,预防出现碰撞移动的情况。在龙门板设立合理的中心庄,在拉通线时,要对准中心桩,并且采用排尺进行控制。在基础位置完成砌筑时,要重新对定轴线进行核对,制定标准的轴线,保证地基基础的标准性。在挖槽时,要做好覆盖,做好清土的寻找,并且对相邻轴线进行仔细的复核,有效的控制轴线的位移。

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建筑的设计要求、地质因素、当地环境等等。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适用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且经济核算,同时也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事故。要确保地基基础能够承担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有的重力,并且慎重考虑工程勘查人员所给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出适合的施工方案。

3、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勘查技术

任何建筑在修建之前都必须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并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作为主要依据而要完成对其勘察。第一,要设计建筑物的总平面图,对所建地形以及坐标进行分析,结合建筑的规模和需要修建的基础和建筑性质,预估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建筑地基的深度以及所允许的倾斜变形范围。第二,对单栋高层建筑物来进行探点的布置。对于那些高层建筑群体,作为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减少适当的勘探点,但是这并不是说,每栋建筑物不需要控制勘探点。第三,详细勘探地质深度,将其的主要受力层控制在地质能够承受范围内,并对其承载力进行评价。第四,对底层结构和地基性质进行取样测试,当地质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进行二次测试。

4、地基基础的选型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大,可以采取独立的地基,但是如果地基的承载力不能达到要求,或者建筑物过高过大,那么则可以采用筏形的地基,这种地基类型比独立的地基类型更加稳定,但是在造价方面会更高一点。一些地区属于软土地基,在面对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条件下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软土地进行处理,软土地是由杂填土,淤泥土质等构成的基地,在勘察中要查明土层的组成,分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克服之法。

结束语

建筑地基基础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建筑的整体发展也影响着整体建筑的建筑速度,因此,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投入,提高其质量水平,不仅是现代建筑的要求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社会进步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卢伶芳.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10)

第6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ing national economy, rising living standard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as the main part has got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following the importance of cost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projec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nounc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status of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e problems in the basic project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s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the market economy is a dynamic process,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tter control project construction funds and save investment, we must choose the right battle and strengthen the basic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关键词:基础工程;工程造价;资金

Key words: basic engineering;project cost;funds

作者简介:陈欣(1979-),女,天津人,土木工程师(中级),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

1 我国基础工程造价的现状

工程造价是建设一项工程项目所花费的全部费用。随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价格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基础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它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1.1 基础工程造价与市场衔接落后 首先,国家制定的统一的定额方法与定额过程很长,并且这种定额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即使更改,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就很难使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造价与市场经济条件合理的衔接,我们也很难把握住市场的准确价格,做到万无一失;其次,除了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定额方法以外,也有部分省份根据本省的情况制定了定额标准,但是,这些计价方法与计价资料的依据仅仅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标准,而忽略了其他的中小城市。实际上,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市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各个地区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工程计价的定额标准不能太盲目,工程的基础计价要符合市场的变化,从科学的角度去合理定额。

1.2 基础工程造价难以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 由于建筑领域内的竟争主要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的招标与投标方面,而这种竞争的核心又是价格因素。因此,价格因素对于建筑工程造价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所反映的竞争机制不够明显,例如:基础工程造价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试图精细地反映出建设项目中所消耗的所有资源,通过这种定额所形成的价格显然缺乏弹性,在竞争中难以把握和调节。另外,在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有严格的区分,这使得在竞争中起到作用的那部分费用没有办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因此,这有碍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也有碍于竞争体制的形成。

1.3 基础工程在招标、投标中受到限制 目前,全国各地的建筑市场中所建立的中标法均是最低价中标法,并且,政府将投资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都进行统一管理,运用统一的程序和手续。其实,各地的评定标方法是各有差异的,虽然它们有共同的招标标底,但是,其报价受一些标准的限制,我们要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中标者,而并非一味的按照标底额确定中标者。然而,理论上最优,实际中可行的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仍处于尝试阶段,未能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因而在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会频繁出现投资成本偏高的现象,此外,也滋生了腐败和暗箱操作,使得招标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无法鲜明化,同时还使施工企业安于现状,不图进取。

1.4 基础工程造价中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国际上,基础工程的造价预算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我国,虽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有八十万多,但大部分人员主要还是以套用定额公式来解决造价预算的问题。即使在高等教育中专业学习工程造价的学生们也主要是以学习如何使用定额,如何套单价等方法来完成造价计算的过程。很显然,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了解甚少。结果在激烈的建筑工程的竞争中形成了混乱的局面。

2 我国基础工程造价改革的措施

2.1 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首先改变管理方式,工程造价管理主体应加以明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能,应该是全面的、专业的、深入到建筑市场造价范围内各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去,它与主管合同立约前负责招投标的管理部门是相辅相成的,台前台后协同管理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咨询机构和队伍等等。就目前状况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机制发育还很不完善,放开价格,由市场定价还须相当一段时间。但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定额,它要变、要改、要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当前定额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动态管理上。继续完善价差调整管理办法,定期材料价格信息和材差调整系数,还可定期实际工价水平,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

2.2 建立市场行为监督保障系统。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而是法制经济。政府职能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依法制止垄断和种种不正当竞争,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康运行,发挥调节作用,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2.3 加强对造价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管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咨询中介。这些年来,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在建筑市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也有很多问题:①不能有效及时的处理不公平问题;②有关业务人员的素质不高;③咨询市场供需矛盾明显凸现,有着激烈的竞争;④业务行为不具有规范性。对于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增强管理:①完善法规,增强治理与整顿。要按照建筑市场管理条例进行执法,营造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②理顺体制,提高有关方面的领导。应使有关部门明确工程造价管理同造价咨询工作时紧密相连的,同时也是建设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责;③加强咨询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必须不折不扣的进行下去,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原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做法,不要抱残守缺,一定要从如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程鸿群,姬晓辉,陆菊春.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65.

[2]刘国华,陈建俊.对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认识[J].价值工程,2007,(5).

第7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字: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China's productivity level has been constantly improved.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enrich people's rising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products, especially for the peopl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civil life, higher quali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是一个密集型产业,建筑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管理以及屋面工程的质量管理等。下面,我就简单谈论一下从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检测这一角度出发,对建筑工程中地基与基础的质量管理做一下论述。

质量管理的内涵

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职责,核心是建立有效地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具体的四项基本活动(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改进)来确保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与实施。”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求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产品的使用价值,表现为满足日常人们生产活动中对建筑的各种需求,也就是对建筑产品的质量需求,这些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1.满足适用性的要求,任何建筑物首先要满足它的适用要求,如民用建筑要满足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需求;2.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任何的建筑物都必须坚实可靠,比如要足以负荷人和物的质量,风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等;3.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任何建筑物都要考虑满足它适用年限和防水等物质的侵蚀;4.满足美观性的要求,任何建筑物都要根据它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与环境相协调、赏心悦目、丰富多彩的造型以及景观;5.满足经济性的要求,任何的建筑物都要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要做到物美价廉。

1.2质量管理的原则与程序

1.2.1质量管理的原则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质量检测的方法、监控措施等,在进行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要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建筑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始终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2.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以预防为主,就是要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移到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移到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的检查和对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3.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质量标准时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对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查,用数据说话;4.贯彻科学、公正、守规的职业规范。在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客观的事实,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九大分部工程之一,可以划分为无支护土方、有支护土方,地基处理,地下防水以及混凝土基础等子分部。

2.1土方工程质量管理

2.1.1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管理

首先,对于土方工程施工前的质量准备工作。土方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保证土方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主要的内容有:工程定位与放线的控制与检查,要根据城市坐标基准点或者建筑物的相对位置设置基准点桩以及水准点桩,要定期的进行复检和检验。按设计平面图,认真检查建筑物的定位桩或者轴线桩。按照基础平面图以及放坡的宽度,对基坑的灰线进行轴线以及尺寸的复核,并认真检查工程的朝向、方位等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其次,对施工的区域内以及周围或者地下的障碍物的清理工作进行检查,做好周边环境监测初始数据的记录。

2.1.2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土方开挖时,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在用机械进行开挖时,应留基底标高以上150—300m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现象的出现;在开挖过程中,要经常监测与核对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并随时监测周围的环境变化;最后,要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倘若某个地方出现超挖,严禁使用虚土进行回填,对于处理方法要经过监理单位的同意。

2.2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2.2.1检验的数量

对于中控项目,桩基础按总数抽查10%,但不少于5个,每个不少于2点;对于基坑,每20㎡取1点,且每个坑不少于2点。

2.2.2一般项目

对于表面的平整度:每30--50㎡取1点;对于基底的土性,要全数进行检查。

2.2.3验槽

对于验槽,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观察土的分部,走向情况等是否符合勘察报告,坑底的颜色是否均匀,并结合地基的钎探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会同设计等单位进行处理。同时,要填写验槽的检查记录、地基处理记录以及地基的验收记录。

2.3地基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

2.3.1对于素土以及灰土地基

对于素土以及灰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验槽后方可施工;施工前要检查基底是否有积水、淤泥,要将其进行清除干净后方可施工;对于灰土土料、石灰等材料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对于灰土,要搅拌均匀,至少搅拌3遍;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的加水量、夯实遍数、压实系数等;对于分段施工的灰土地基,留槎位置应该避开墙角、桩基以及承重的窗间墙位置。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0mm,接槎时应该沿槎垂直切齐,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在灰土回填每层夯实后,应根据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摊铺。

2.3.2对于砂石地基

在施工进行前,首先要对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配合比等进行检查,砂、石的搅拌应均匀;铺设前应进行验槽,清除基底的表面浮土、淤泥等杂物;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检查分层的厚度,分层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等;在对垫层铺设完毕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严禁人员以及车辆在砂石层面上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对于砂石地基的质量检查,其检查结果必须符合设计所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以上的工程,每100㎡至少应有1点,对于3000㎡以上的工程,每300㎡至少有1点。

2.3.3对于水泥搅拌桩地基

对于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前应事先予以平整,必须对地上以及地下的一切障碍物进行清除;要复核测量放线的结果,作为承重水泥搅拌桩施工时,设计停灰面应高出基础设计地面标高300—500mm,在开挖基坑前,应将施工质量较差段手工进行挖除,以防止发生桩顶与挖土机碰撞导致断桩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施工记录,并且对每根桩进行质量评定,包括检查搅拌机的头转数和提升速度,搅拌的桩长度和标高,应随时检查搅拌刀头片是否磨损,当直径小于700mm时,应及时地进行加焊,以防止桩径偏小;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体的长度、桩体的直径以及地基的承载度,进行检查时,对承重水泥搅拌桩应取90d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应取28d后的试件。

2.4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

2.4.1对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定位放线的检查复核工作,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根桩进行桩位复核;打桩时,对于桩尖进入坚硬土层的短程桩,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或者桩尖的标高为准,在锤击时,应采用重锤低速击桩和软桩垫施工,以减少锤击应力对桩身的损害;要保证桩体的垂直度,认真的检查桩机的就位情况,保证桩架稳定垂直;接桩时对重要的工程要进行X光拍片检查;在混凝土桩的龄期内,对长桩或者总的锤击次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的强度以及28d龄期的双重条件才能锤击。

2.4.2对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进行认真的检查;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试桩的要求是每个场地不少于2个,此外,还要检查孔径、垂直度以及孔壁的等是否符合要求;对泥浆护壁成孔过程中要检查钻机就位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开孔前对钻头直径和钻具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要检查护壁泥浆相对密度以及成孔厚的沉渣厚度;人工成孔灌注桩挖孔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护壁的位置、垂直度,及时的纠偏。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要大于50mm。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民用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打造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刘伟.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

[2]陈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第8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手段

鉴于建筑工程对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我们必须通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来建造符合人民质量需求的建筑工程,下面我们就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展开论述,从而为保障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

(一)做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合同是工程施工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工程的设计图纸是综合性的考察完工程的实地情况以后进行绘制的,期间既考虑了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又考虑了实地的环境条件。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有助于在合适的地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合同是工程开发单位与施工单位就工程施工达成的协议,期间包含了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方面。了解施工合同有助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标准以及合同要求来具体的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方式。

(二)合理的组织安排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性要素,其中既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管理人员。比如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连续性的作业,提前组织施工人员并实施明确的分工和划分质量责任有助于建筑工程的连续作业和按期交工。在关键性的工序上还应该安排技术素质过硬的施工技术人员并且行使严格的监管,这也能很好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三)编制好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计划。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内容主要有质量检测、组织策略、工艺流程、施工的技术方案等等。工程施工方案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工业建筑工程来讲是一个核心部分。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把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设计,对于施工存在的经济效益以及难题等,要在施工方案设计的环节给予正确地控制,实施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操作、工艺等措施,以保证工程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管理计划是专门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的管理计划安排,具体的做法主要为对施工的环节进行细分,并安排具体的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期进行质量上的监督与控制。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施工计划也能切实的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工程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实施建造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这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也比较众多,比如说工程用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管理水平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势必会给工程综合质量造成影响。这个阶段的主要措施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工程用材料的质量控制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首要条件。(1)提高工程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施行岗位竞聘制的管理方式,明确责任划分。(2)加强工程用材料的现场保管能力,防止自然灾害以及人为事故给材料带来的损失。(3)根据工程的切实需要编制工程用机械设备的计划方案,合理的租赁和采购工程机械设备,防止机械闲置的现象出现。

(二)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影响工程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环节,毕竟现场施工才是直接构造工程主体的重要建设过程。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从施工人员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主要的做法一般有:(1)安排足够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天候的监督管理,对于不符合施工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的施工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2)对于工程设计变更应该及时地进行审查,确保设计变更更能符合实际的工程建设需要。(3)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评价机制,对现场管理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巩固,确保现场管理始终处于最高的水平。

(三)做好工程施工阶段关键技术的管理工作。当前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钢结构施工技术运用的越来越普遍,加强对这些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有着重大的作用。主要的做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组织技术水平过硬的施工团队,并不断的对施工团队进行技术培训的考评,务必确保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设置技术顾问。另一方面,做好关键施工技术的试验和模拟工作,比如说混凝土强度试验以及钢结构建筑的计算机模拟建设。做好关键技术的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施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保障工程能够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本文主要从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以及施工阶段的一些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来综合性的论述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当然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工程的实际建设条件以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能力来综合性的制定。

参考文献:

第9篇:工程管理基础范文

关键词: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speed railway,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soil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then the economic cost investment relative increase. In order to both to ensure that railway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ke its have higher bearing capacity, more effective control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this paper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railway found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railway foundation; Basic engineering projects;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从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铁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速铁路不断建设与落成。随着高速铁路逐渐增多,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对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施工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竞争越发激烈,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其生存与发展之根本。为此,铁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控制与管理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成本、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一、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

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土层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不可能全部满足铁路工程施工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在铁路地基基础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换填、填筑排水砂垫层、铺设混合材料、打桩、重锤夯实等。由此可见,铁路地基基础工程涉及多项施工环节和施工工艺,成本投入必然多。施工质量与成本控制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良好施工质量需要依靠较高的成本投入,较高的成本投入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如何利用最适当的施工成本实现最优化的施工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是其思考与探索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内容

想要有效控制与管理铁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成本,就必须明确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针对性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措施,才会取得良好、高效的管理效果。按照成本管理要求分类,可将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的成本内容划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

(一)预算成本

预算成本是根据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确定施工供材料的单价,依照施工材料的预算单价和收取费用、工程量计算工、料费用,加上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税金,最终得到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在工程项目招标期间,往往都是依据工程的预算成本来进行招投标。地基基工程成本预算作为铁路工程成本预算的一部分,也是制作标书的重要考虑因素和组成部分。

(二)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是指在实际成本出来前,施工企业根据各项资料提前计算估计的成本。计划成本与预算成本主要区别在于,计划成本将工程中不可预计的变更成本考虑其中,一般是考虑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之后的成本数额,更贴近于实际施工成本。

(三)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是铁路地基基本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期间所实际产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与预算成本相比,它可以反映工程的盈亏情况和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与计划成本相比,它可以看出施工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反映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效果。事实上,实际成本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只有有效控制实际成本,成本预算才不会超支。

三、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原则

为了保证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必须制定适当的成本控制原则,按照相关原则实施管理措施,保证措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必须保证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工作的正常运行,使铁路地基基础工程保质保量地顺利竣工。

(一) 先进性原则

所谓的先进性原则,就是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保证控制与管理措施的科学性。同时,合理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能够将成本措施切实地落实到铁路地基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避免忽略任何一个细小环节,使成本控制与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前,科学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价值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方法等。因此,在制定铁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时应当尽量采用这些先进的方法。

(二)实用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有效控制铁路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成本,必须深入施工过程了解与掌握每一施工环节和工作、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各种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制作出来的成本控制方法也将更加具有实用价值。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参考其他相似的工程项目,借鉴成功的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经验,将其为自己所用。

(三)机动性原则

即使施工企业从事于铁路工程建设多年,非常了解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的每一道工序和环节,也不可能将其中存在的不可预见性因素考虑全面,成本控制方法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成本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必须按照机动性原则制作成本控制方法,保证满足施工过程中的不同工况的具体要求。

四、铁路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按照铁路地基工程施工过程划分,可将成本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因阶段不同,每一阶段采取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具体内容如下。

(一)事前阶段

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明确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做好成本概预算与监督工作。其中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位施工人员身上,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助于增强每一位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及减少工作失误。除此之外,概预算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投入是依据概预算运转的,概预算编制不合理必然增加施工成本。

(二)事中阶段

施工阶段作为成本控制与管理的主要阶段,成本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此阶段,主要控制内容包括进料、人员、设备等施工费用等。施工费用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又要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必须选用符合规范的施工材料、适当的机械设备及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做到精简人员。还要将各种增加成本投入的因素考虑其中,对其进行严格控制,进一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追加多余的费用。

(三)事后阶段

事后成本控制主要针对铁路地基基础养护而言的。铁路地基基础工程竣工后,则进入养护阶段不能立即运行,待地基承载力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投入使用。尽管此阶段的成本控制没有其他阶段那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倘若养护工作不到位则需要进行相关的修整工作,必然引起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五、结束语

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来讲,成本控制与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探讨,为了提高铁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保证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运载能力,必须根据铁路地基基础工程项目的内容、按照成本控制与管理原则制定科学与合理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等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全方位地管理铁路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 刘忠怀. 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探析[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9) .

[2] 孙景飞. 浅谈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信息化[J]. 科技资讯, 2008,(32) .

[3] 尹和成. 公路施工成本管理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0) .

[4] 赵红艳. 关于铁路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 技术与市场,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