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精选(九篇)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

第1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关键词:机械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机械施工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施工现场机械施工设备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存在不足

(1)由于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只讲究施工的进展和技术,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更新重视不够,甚至有些施工企业,低价买进一些即将报废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毛病百出,还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上重视不够。某些企业制定的管理方案有明显错误,不能对现场机械的运行起到指导左右。

(2)我国机械施工设备的运行、安装及维护的台帐资料不完善,各类施工企业对于这些资料的编审工作不重视,且相关编审文件的针对性和实施性不强。

(3)我国为了规范施工企业对现场施工机械的管理情况,对施工企业的机械使用进行了资质管理,凡是在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资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施工权,经常由一个大的具有机械管理资质的单位承包,然后将其分包给若干小的企业。还有一些企业利用资质挂靠来获取资质,这些现象都为设备的规范管理制造了障碍。

(4)对机械使用前进行加强管理。从一些发生的事故原因来分析,事故发生的一些原因是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上,因此,要减少事故的发生,就要在设备使用之前加强管理。

1.2 监理企业现场监管不到位

(1)机械施工设备的监理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往往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无法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管理,往往无法找到事故隐患,对于现场机械设备的检查流于形式。

(2)我国监管部门对于使用企业和装拆企业报送的机械施工设备装拆安全方案审查往往流于形式,监管部门由于相关原因,没有对相关资质和相关指标进行详细审核。

1.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1)机械施工设备进场前对其安全性能未进行有效的检测,相关设备安装后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自检,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对于设备的检验、检查、调试也不认真。由于有关企业对机械的设备租赁没有深切的认识,租赁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租赁专业人才匮乏,租赁市场发展很不完整,缺乏专业的对机械进行拆卸或安装的队伍,大部分的租赁市场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机械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对于承租单位,他们却只对机械进行使用,不可能进行维修,导致有些设备即便出现故障,依然在运转。而租赁市场的有些拆卸安装人员不但没上岗证,且没上岗资质,在拆卸或安装过程中,出现许多事故相关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机械施工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对机械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2) 机械管理技术人员一直没有系统地培训专业性很强的维护管理、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设备管理人员等同于一个项目派遣的劳动机构,没有明确的原始数据使用的机械和设备,当前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得不到使用。机械设备在安装的时候,没有按照严格的规范操作,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某些建筑企业一味追求短期施工,在设备管理或使用上进行精简。

(3)在使用过程中物料提升机出现防坠落装置、楼层停靠装置、吊篮防护门、超高限位装置、自落门失灵或不齐全时,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试或修理。

(4)没有及时对人货两用梯限速器进行检测,设置上下联络信号存在不齐全的现象。

2 提升机械施工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2.1 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对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定额指标等进行认真的贯彻执行,各企业应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工作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使用了计算机技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将变得很有必要,比如,可以根据市场上的租赁需求,在网上建立一个相关的管理系统,并在这个系统下设置一些明细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需要,还可以让管理水平提高,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

(2)我国各类施工企业应该参照施工现场机械施工设备的行业管理规范标准,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装拆、保养制定出详细的要求,对于每一台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提高设备运营管理水平。

2.2 制定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在施工现场机械施工设备的使用过程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交接班制度。要有专门的人员在机械设备运行的时候进行巡视。同时应该做好台班记录本的登记工作,记载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业内容、作业环境、操作者、作业时间、指挥者、维护保养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同时对于施工现场机械施工设备的机械故障应该及时进行排除,且对于故障排除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在一些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运行时都会配备有专门人员进行巡视,碰到小的故障,他们可以自行解决问题,碰到无法解决的故障,则向专业技术人员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使机械设备时时处在正常运转的状态,从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2.3 强化施工企业主体安全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实际施工中,人是工程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各项程序都直接执行,所以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企业内部,要强化主体责任,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知识度,提升个人素质,为机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强化监理企业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监理行为

(1)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监理企业应认真按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企业报送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并严格督促相关管理人员按专项方案实施。

(2)对施工现场危险点、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必须实施旁站监理;对施工设备的安全检查进行认真组织,对于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查找。要按“定时间、定人、定措施”的要求督促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并认真履行复查工作。

(3)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工程监理企业对于施工现场的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通知施工企业停止施工活动,并旁站督促施工企业整改及报告建设企业。

参考文献

第2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关键词 :机械制造技术 发展趋势 特点 发展方向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科技成果,它不仅融合了机械制造技术同时也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集成化制造技术为一体,其高科技优势在机械制造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技术并不成熟,机械制造进度非常缓慢、效率低下,很难应对当前快速发展下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则能够充分发挥其智能化、系统化的优势,弥补传统制造技术所表现出的不足之处,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并使产品朝向多样化、精细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主要特征

目前,工艺这一概念的含义得到不断拓展,从局部到整体、从狭义到广义、从零散到系统,现代化的“工艺”概念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为整个制造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高效、富有竞争力的服务。其中包括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在内的一整套先进制造技术体系即可称之为“机械制造技术系统”,如图1所示。

及工业工程(IE)、系统生产技术(SPJ)、系统管理(SMI)的相关原理及方法引入之机械制造技术中来后,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通过某种程度的结合并经系统优化后即成为一项新的生产技术体制,即机械制造技术系统,它具有显著的自动化、高效化、柔性化的效果特征,为机械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二)现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1.全球化

机械制造全球化无疑是当今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几年以来在各项工业领域当中,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了广大大中型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一方面看,国际与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机械制造业为例,国内外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纷纷败落,即使在国内市场尚占有一定份额的企业也不得不大力开拓新的市场勉强生存。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信息交流、经营管理手段与产品开发措施,有效推动了各大企业既竞争又合作的发展态势。在这一驱使下国际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在上述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也愈加显著。

2.信息化网络化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几尽垄断了整个市场的信息交流领域。反观制造技术方面,一种新的产品研发与制造模式逐渐呈现――利用网络实现异地实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带来了可谓是革命性的变化。不论是从产品设计、零件制造、材料选控、市场开拓及销售上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异地、跨界进行。而且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世界各国产品的合作与技术经验交流,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如图2所示)。

3.自动化

一般来讲,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就现阶段而言,对于自动化的研究仍然处于集成技术、系统技术、制造系统与制造单元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制造过程计划与调度、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机械制造行业朝着制造全球化、敏捷化、人机一体化、单元技术、计划与调度、柔性技术等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发展。

二、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一)虚拟技术化

在现实生活当中虚拟技术主要运用于所生产产品的验证与检测,为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每一项新技术的投入及使用都会在投入市场前展开大规模的检查与调查工作,保证产品质量、性能及工艺达到相关标准。因此,我们在展开对某项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之前应该首先对该产品的各项性能质量予以明确并进行综合性的检测,在生产过程当中严格把控,对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加以预测,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联动、迅速解决。

(二)绿色环保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对于生活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延伸至机械制造上极为绿色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绿色发展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生产、包装等多个环节中展开绿色管理工作,确保所生产的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要求且在回收后能够得到二次利用。绿色制造技术不但能够保证原材料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对于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不论是对于我国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日前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到达了历史性的最高点。众所周知,地球的资源是有限度的,而如何对地球资源加以合理使用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无疑是新时期下人们对于机械制造技术所生产产品的新要求。

(三)工程精密化

精密技术一般指的是纳米技术、微细加工为代表的一系列超精密加工的技术手段。现阶段,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进入到微型机械电子技术与微型机器人发展的时代中,并不断朝着小、精、简的方向迅速发展。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小、精、简的发展趋势将成为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次,精密工程越来越得到行业重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关系,精密的科学分工、部门的不断细化也为精密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也在不断追求着精细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大型的家用电器还是电子产品,从外形与细节不断优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还并不成熟,一直一来我国都将机械制造技术的重点放置于国内,在国外技术方面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我国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同国外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甚至在目前乃至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克服。正因如此,在新时期我国必须要加大力度切实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切实改变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方面较为落后的局面,同时摒弃传统的闭门造车的错误观念积极学习国外优秀技术,力争抢占国际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与技术强国。

参考文献:

[1]董艳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2006年11期.

[2]郝金英.机械制造技术前瞻性技术发展探究[J].装备制造.2009年11期.

第3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1.1针对现代机械产品的机械设计现代机械产品对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在技术层面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改善。机械产品设计要更加具有智能化特点,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段,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虚拟的设计技术,对产品设计进行虚拟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产品的性能、结构进行模拟演示,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在机械设计方面要更加的系统化,机械设计中包含着很多的部件,这些部件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整体的设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经过系统设计以后才能实现机械产品的设计目标。最后是要具有模块化特点,这种理念在设计方面比较简单,但是,要保证机械设计功能实现模块组合,在产品方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实现。机械产品设计要具有特性,要根据所生产的产品特性来进行机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对产品进行构建,同时,进行必要的推理,最终形成方案设计。

1.2现代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分析机械产品在性能方面要更加的优良,因此,在进行机械设计过程中要以提高产品的性能为目标,其中机械产品的优良性主要体现在可靠性技术以及控制技术方面。机械设计要更加适合市场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发展空间,产品在形成以后要能够在市场中进行拓展。同时,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要不断开发新技术,这样能够在机械设计方面应用新技术。新技术要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本方面的降低,智能化设计等。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机械设计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有利。在机械设计方面,节能环保理念也要进行体现,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绿色设计成为了主要发展方向。机械设计产品以智能化和绿色化为基础,在对能源进行利用时,能够利用先进的机械设计技术实现能源的利用最大化,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有帮助。

2机械制造的技术分析

2.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要符合当代技术发展要求,在机械设计方面要更加具备当代的特点。传统的机械设计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机械产品需求的情况,虽然其在制造技术方面在不断的更新,同时,使用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换,但是,在原有基础上要不断的更新技术,对先进的技术进行利用,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技术要做到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在不断的融入新的技术体系。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为了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应该对机械制造技术进行革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的需要,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在技术范围上要进行扩大,同时,在生产加工方面要不断的发展。

2.2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分析机械制造的管理。计算机管理制度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是一种未来发展的方向。组织体制与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营造出最新的JIT、AM、LP以及CE等管理理念。在我国,这种管理机制还是比较匮乏的,只有很少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这样的管理。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机械制造的管理机制。机械制造的设计。工业发达国家都会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并且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CAD技术的应用,让更多企业开始了无图纸的机械制造。然而,在我国,则缺乏这种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或者是这样的技术应用并不广泛。因此,在这一技术层面上,我国需要努力与发展。机械制造的工艺分析。机械制造以高精度、高精细加工作为其发展的趋势。最新的技术,如微型加工、纳米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属于高端的加工技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些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3结束语

第4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市场格局倒逼智能化变革

“国内由于原料和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对机械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做高端、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对机器的水平和档次与原来铺摊子的模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今年设备销售数量比以往有所减少,但是附加值都有所提高。”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这样说。

王树田分析,过去那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品已经不多,高端产品销售情况相对较好。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企业的加工深度,提高产品稳定性,这些都要求机械自动化水平高,尽可能减少人工数量,因此自动长车、自动落纱设备销售情况良好。

对纺织行业影响最大的棉花问题,使棉纺企业受国内外棉价差异过大的影响没有改观,棉纺行业整体利润下滑,限产、停产现象突出。不同类型的棉纺企业对设备的需求不同,大方向是求变、求新、求突破三种思路。

在当前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具有高速、高效、可靠性高等特点的纺纱机械更受市场认可和青睐。今年国内棉纺机械市场精梳机、细纱长车增速较快;带集聚纺细纱长车、全自动落纱粗纱机及粗细联系统比重加大;具有高速高产、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喷气涡流纺进口较多,受到更多关注,随着该设备对原料多元化的适应,适纺品种增加,部分替代了环锭纺纱线,市场还有较大空间。

市场种种反馈,直指机械智能化。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国家将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并将智能化纺织成套设备列入类标志性重大智能成套设备之一。

织造业虽实现了无梭化,但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为减少用工成本,高速、机构简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开发推广智能化织造设备是国产织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配合先进的凸轮装置和多臂机、电子提花机和通丝,自动穿经机、分绞机和接经机等制造准备机械,智能织造车间、全流程智能型自动化织造生产线等成套型设备将解决工序间物流、信息流、工序转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提升纺织品质量。

由于这样的大趋势,行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过去靠低档产品、扩张规模为经营主要模式的企业遭到洗牌,榆次和胶南地区产业集群的一些企业就在此轮洗牌中消失。“和纺织大行业一样,强的企业愈强,资源向强势优秀企业集中。”王树田说。

分行业需求千江入海

今年以来,化纤机械总体需求呈下行趋势,化纤设备市场随着化纤行业整体投资的逐步回归理性,市场销售状况将趋于常态。近年来化纤机械在大型化、连续化、柔性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细化与节能、经济生产。新技术发展方向是系列化及系统化、专业化与精细化、专一化与多功能、持续化及持久化、高新技术融入及知识产权先导,发展趋势是工程技术低成本化。

针织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给针织机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促使针织机械不断朝着高速度、高效率、智能化、高精度、多样化、差异化、实操作、易维护,稳定性好、可靠性强的方向发展。今年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提升针织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趋势。针织工艺和设备方面在近年取得重要进展,针织机械生产效率在提高,电脑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应用拓展。细针距、多路数、高转速、大筒径仍然是普通纬编大圆机的发展主流,智能化针织圆纬机则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选针技术及与之配套的CAD、CAM技术。

国产电脑横机在发展迅速的同时,同质化情况比较明显,机器结构和主要配件差异不大,近来销售受冲击最大的也是电脑横机。这使得今后的发展方向为特殊功能电脑横机,提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性能与功能。

经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产经编设备和技术的加速提升密切相关,相对于梭织技术,针织行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噪音。经编产品小到蕾丝花边、提花网袜,大到风力叶片、高铁列车,从内衣、床品到建筑、医疗、航空航天材料,都少不了经编面料的贡献。在针织行业中相对于纬编技术,经编技术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印染是纺织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技术升级、更新设备已成为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通过更新设备提高印染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商务电子化的水平,实现产品质高低耗和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变。染整装备重点推进新一代多功能、智能化的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形成多车间级和工厂级的综合信息管理控制系统。

不难看出,纺织各分行业的发展趋势千江汇流,直指一个大目标:智能化。

困境中并不绝望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机械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同时还是纺织机械进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一些速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纺织整机和零部件,更是依赖进口。目前,内地的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技术创新,部分国产纺机的产品在技术上逐渐接近国际水平,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但是国内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普遍不强。

“大而不强”,表现在机械制造能力不强,先进装备的研发能力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不足。在研发投入方面,我们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8%~12%,而国内企业纺织机械行业的总体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

这样的局面需要同时也将促使智能制造对纺织机械的加速变革。

“2013年,困难还是挺困难,只是不一样的困难。”王树田这样说:“有些企业有自己的技术储备,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有些企业原来就是铺摊子,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就卖,也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就无力应对,今年消失了相当多这样的企业。”

什么机器都卖得出去的非理性市场已经不太可能再出现。王树田认为,纺织机械行业很难出现所谓的“触底”,因为纺机要面对的市场领域很多,总是各个行业此起彼伏,各有长短。比如基本建设的物品少了,经编、产业用的需求就少了;房子盖得少了,装修家用就少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纺机行业。

第5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关键字:控制成本 市政道路施工工程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以及对工作环境舒适度的提高,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项目投资的日益繁多。无论是集团、企业还是个人想要在竞争中求的发展和生存,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控制工程施工成本。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之一。人们生活当中,一方面要关心月收入的工资生活成本的多少,还要关注的是劳动耗费的高低程度。

市政道路工程,也是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控制市政道路的成本,尤其是施工成本,是较为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用较为有效的方法以及最为合理的措施,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当前市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保证最好的工程质量,最优异的环境效果,并且以最低的施工劳动成本使得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日益受到了领导以及各施工单位的日益重视。市政道路是包含着桥梁、道路、燃气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足的推动作用。市政道路的建设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对于降低市政道路施工的目的就是学会合理的使用各种工程资源,控制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和其他一些的直接性的支出。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一、影响市政道路工程成本的因素

1.工程规划难度较大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规划过程当中,由于一些施工环境相对复杂,通常对于工程路线的规划会采取一些强硬的方式去解决,这样下来,工程的成本必定会超出基本预算,为了此类工程中途临时换地址或者工程事故的频繁发生,普通的解决办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将会采取相对保守的规划方法,并且造价也会相对的上提,由此看来,前期规划工程方案对于预算成本的控制影响力较大。

2.施工环境的复杂多变

市政道路的建设环境相对的复杂,则施工工期就会较短,否则将会影响到各大企业以及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工程建设的四周建筑物会相对密集,因为高建筑物、高变墙、高边坡等障碍物必定会给建筑施工带来一定的建筑困难,在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环境下,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必须兼顾好民众生活与工程发展进程的权衡利弊,避免造成工期的无限延长。

3.工程施工要求的严格执行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其设计方案针对性比较强并且施工环境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因此对施工的要求会相对的更加的严格,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环节会有着更为细致更为严格的把关,因此工程的成本预算应该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把握。政府监管部门应该保障施工工程建设有效顺利的进行。

二、成本预测

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测一般一览如下:

1、材料费:水泥与混凝土粗细骨料、钢筋混凝土 管材、井盖、炸药的材料成本基本都需要使用。沥青混凝土价格一般都会不断上涨,最后会导致材料费超出预算支出额度;

2、人工费:项目部已在人员组织上实行了一些优化组合,对于工程上所消耗的人工数量应该低于常用劳动定额,但市场人工价格不断上涨,人工费用仍然可能会超支;

3、现场管理:对于市政建设来说,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一人多职一职多能,临时设施应该利用附近工地,以减少建设预备开支,控制总额的不增长;

4、利润:投标当时的目的是为了中标,在计划上把利润结果降为零;

5、机械费:由于市政工程用石方量比较大,初步拟定利用当地土石方机械设备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工作时需要将土石方的装运一次装运结束,将油料及机械费上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机械费的节省多余;

6、其他:进行上缴的上级公司理费制度。该项费用只能从现场管理费中进行预备支出。

三、成本控制

1、健全经济体制

树立较为健全的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工作体制进行工作,尽可能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耗费,这样可使市政道路工程的基本费用在有系统、有组织地分析计划、核算、控制、预测、等系列领导管理工作中降低耗费成本,在预定的质量和时间的当前的前提下,去完成工程项目,以此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生产要素的控制

2.1 需要加强对材料费的管理。材料费占整个市政道路工程费的比重较大,约60%~70%,材料费的盈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因此选购质优价廉的材料十分的有必要。其次,使市政道路项目在微利或零利的情况下,其实现较为正常的的现场管理。按照施工进度制定一定的材料计划,,优选合格贷方,对进场材料严格验收制度,对供方进行正确的评价,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

2.2由于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对于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超标物质。将会严格执行材料用料制度,做到材料数目清楚。余料进行回收,避免只顾出产值,材料、物资过量消耗;严格计算材料下料数量,将材料各项损耗率降到最低。

2.3加强人工费的管理。对于生产操作人员需要择优选择素质相对较高、有较为丰富的技术操作经验的人员与工作人员,通过招标确定劳务价格,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做好工种、工序之间的衔接,达到工效最佳水平。

2.4加强工程机械费的成本控制,实行施工机械设备的租凭制。项目部应该严格制定设备租赁管理,特别是对于施工机械的选型、各机械设备之间的相对装备效率、进退场时间的合理安排、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率等均须统筹安排,以便提高机械施工比例,从而提高单位机械费产出,降低成本。

四、结束语

第6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近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此次文件着重强调了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代乡的机制。那么,新农村建设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还是一块食之无味的鸡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工程机械行业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农村工程机械市场商机无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据统计,2003年,中国外出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1139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3%;同年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4.8%,然而农业从业人员却仍占全社会的49.1%,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局面可窥一斑。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2005-2020年,农村劳动力将逐步降低到30%,促使土地的经营权将向部分农民集中,土地规模就会空前的扩大,随之而来的将是大规模的农村基本设施建设,这给农村工程机械市场带来的发展空间是无法具体估计的。

首先农村要进行大范围的中低产田的改造,改造过程中的挖掘、铲运、平土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尽管2004年国家粮食产量有了恢复性增长,但是粮食播种面积却不断在减少,保障粮食增长的配套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的状况十分严重。为此2004年中央投资136.1亿元,重点支持和解决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据悉,2005年国家将会继续增加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并保持今后每年增长一定额度。这将促生一场农村水利建设的高潮。水利建设要修渠建坝,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量是必须由挖井机、挖沟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各种工程机械设备来完成。

另外一个推动农村工程机械市场的因素是公路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不久前在全国农村公路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对于“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准备投入1000亿元用于支持和引导交通持续快速发展。

据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筑养路机分会副理事长施张兴介绍,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本世纪前20年,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通达”、“畅通”公程,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农民出行快捷、安全、舒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总投资在15,000亿元左右,即每年1000亿元。确实用于工程的费用约占70%,即每年700亿元左右。设备购买力,一般为工程投资的7~8%,按7%计算,未来15年内,为农村公路修建需要购买机械设备约600-700亿,即每年40-50亿左右,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市场。

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农村用户

在农村,工程机械主要是用于改土、低产田改造和挖沟等工作的平地机、推土机、装载机、开沟机等都属于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这些工程机械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拖拉机作为动力,配上各种工程机械机具,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或者工程建设的工程机械。另一类就是把传统工程机械进行简化和小型化。因为工程机械价格远高于农业机械,应用于农村市场,农民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和使用水平,农民希望机械只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功能就行了,不要求很高的舒适性和技术性。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杨红旗认为,工程机械制造商要进入农村市场也必须有竞争意识,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不是将现有的产品直接推向农村。比如,价廉物美始终是农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价格的基础是成本,降低成本才能降低价格。所以,建议工程机械制造商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设计出简易、实用的产品满足农村市场需求。

业内资深营销专家曾祥分析说:与大中型工程机械相比,适合农村使用的小型机械品种少了很多,主要是装载机、挖掘机和挖掘装载机。农村市场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集中在农田、水利、建筑等方面,主要是土石方的铲运装卸,小型装载机、挖掘机和挖掘装载机等产品能够满足现阶段的市场需求。而其他品种的工程机械暂时不会出现大量的需求,即使有需求也容易被大中型工程机械替代,如压路机、推土机等。但是,农村市场对这类产品的大量需求是暂时的,随着农村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将会出现分化,大中型工程机械占有比例将会逐步提升。针对现阶段农村市场的需求,制造商应该集中精力进行细致研究,从中找出更多的细分市场,开发研制较好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多功能快速换装工具,实现一机多能,效益最大化。

农村用户更需要优质服务

专家指出,配套服务是农村工程机械市场营销最薄弱的环节。与城市市场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差很远,使农民的购买利益基本上没有保障,而农民又是急需要服务的,不仅需要售后服务,也需要售前服务,服务在工程机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可以预计,成功占领农村市场的企业将是为农村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企业。

要加强对农民消费观念的引导,普及基础的机械科学技术,加强对农民机械使用知识的传授,为农民的利益提供保障,如“三包”服务、配件供应、技术指导等。由于农村分散广阔,地域差异性大,交通不便,造成了企业服务的困难。在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前提下去提升服务,对于商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

专家强调,在农村搞“三包服务”要比城市里复杂,农民是弱势群体,如果发生事故法院是要保护他们的。适应农民独特的服务需求,进而获得广大农民的品牌认知和信赖,传统的工程机械营销方式如何适应农村市场,这是需要商和制造商在实践中逐渐体悟和学习的。

杨红旗理事长指出,企业欲占领农村市场,服务必须先行。厂商要去农村给农民示范机械的操作和基本维修。农民为了节省成本,有一些机械故障要自己排除,所以要用一些实际讲解方式来推广。如果这些工作跟不上,农民不知道这个产品是否好用,是否好修,他怎么敢购买?这方面的推广工作走在前面是最得益的。

第7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管理问题;管理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 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因素, 会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因此,如何根据市政道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市政道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特点

(1)工期紧。由于市政工程基本上都是城市的交通道路上进行的,在施工的时候还要保证交通的顺畅,所以说一般施工的工期都比较紧,任务比较重。那么在施工进行之前要对施工路段进行考察,尽量的减少对于周围居民的影响。对于施工期间的交通问题可以提前通过相关的煤体进行通知,减少行车的数量,减少交通拥挤的现象。在施工之前要将在施工中应该办理的相关手续提前准备齐全,不至于影响工期。一般的施工实际施工工期都要比预定的工期提前而不能延后。

(2)施工场地小。由于施工的场地一般都是局限于正常运行的道路上,而在施工的时候还要保持交通能够运行,所以施工的场地就会受到局限,一般面积都很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交通部门一起对施工现场的交通秩序进行维持,提前通过相关媒体对施工状况进行公布,提醒司机尽量绕行以减少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由于施工场地较小,其人员的调配和机械设备的进出都将受到影响,所以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3)施工地点的环境影响。由于施工地点的不同于郊外施工,市政道路是在城市中进行的,那么在施工中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施工时会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而这些机械在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噪音产生,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施工的时候,如果是跨河修桥或者是在雨水比较多的时段进行施工的话,那么建筑材料就会通过河水流入到水域中,从而对水资源造成污染,所以要对这些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减少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建筑垃圾产生,对于这些建筑垃圾要及时的清理。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现场管理体系欠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作为整个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现场为工程提供了主要场地,原材料、设备、人员的供应都是在现场管理中实现的,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尤为重要。目前,绝大多数的工程决策人员并没有注意到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场面,难以与现场管理要求相接轨。重点体现在:垃圾处理不当、原材料堆放不当、工人综合素质低以及施工效率低下等。

2.2 成本投入存在浪费

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都会特别重视材料的使用和成本的控制,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不受侵害。每一项工程都由很多阶段组成,任何一个阶段设计不合理,都会造成资源的无限浪费。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管理不妥的现象,没有做好工程的预算和评估,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相关统一的标准,对各种要素的安排和利用极为不科学,无端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

2.3 没有科学规划机制

施工进度是工程按期完成和交付的主要参考依据,工程如期完成则能够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施工过程十分复杂,工期比较长,产生的资金也比较多,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机制,极有可能导致投资资本的增多。我国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不科学的规划机制,对工程的核查和图纸的鉴定就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导致成本投入加大和工期延长的现象非常突出。

2.4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普遍薄弱

安全问题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头等大事。安全事故的出现带给工人和企业的损失是惨重的。在我国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非常频繁,却没有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也给安全事故埋下了导火索。

3对策探讨

3.1 加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只有充分的做好施工准备,才可以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是在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的问题:(1)应建立科学严谨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2)在对工程沿线进行检查时,应查明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因素,并在平面图中详细的标注,对影响因素进行反复的论证、分析,写出相关调查报告,作为编制工程预算、制定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3)认真研究施工图纸,掌握施工图纸的意图,研究图纸中的问题,并恢复施工放样、定线。详细记录、保护所有的控制点,并对其进行加密;(4)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调研和施工合同详细编制出工程的预算,作为经济核算、控制支出、统计施工进度和成本预算的重要依据;(5)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业务的培训,使参与施工的全体人员对质量控制、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6)根据施工条件、技术标准、材料供应、工期要求和机械设备能力等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

3.2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机械、人力和物力都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施工中各项资源的配置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实际资源的使用,根据机械、人力和物力的计划编制,根据材料的使用和供应的物资储备接近计划的进行调整。使人力、机械、材料和环境做到相互协调统一,合理分配施工资源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

合理配置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要保持稳定的机械组合。由于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可能会受到天气、使用、数量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作为现场的管理人员应及时做出调整。机械在施工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为保证机械在出现故障后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应成立固定的维修组,并对机械的重要部件进行定期保养,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2)根据机械生产能力和施工的进度来选择出主导的机械,并保留一定的余量,以备必要时可以不影响施工进度;(3)生产能力较小的机械决定着整套机械的生产能力,因此应加强机械部署,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状态,增强机械的使用率。

3.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复杂而全面,且技术更新和变化的速度很快,所以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要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就要提前做好人才储备,人才是市政工程管理的保证。施工企业要组织在岗技术培训,使那些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在岗技术人员接受新的知识技术,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于新加入的年轻人员,要制定一个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题讲座或是组织培训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施展技能的平台。其次,要加强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是施工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在施工准备期间,要仔细研究图纸,一旦发现图纸差错或不甚明白的地方要与设计人员及时沟通,弄清设计意图,纠正图纸错误,从源头控制质量,将出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将检查验收的各个环节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组织复查,分析原因,立马纠正,事后总结教训,制定对应控制措施,防范同类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对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管理。

3.4加强工程进度控制与管理

要使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进度目标得到合理的制定,就一定要对与之相关的各种条件影响进行充分的总结和分析。工程进度目标的确立,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

(1)首先要全面了解道路施工的特点,并积极收集以往类似工程的资料,进行对照和参考,使对于工程的进度目标有一个大体的掌握。要坚决杜绝因主观想法而盲目进行不合理的进度目标的制定。

(2)如果工程项目为较大规模的道路施工,要在尽快提供可以利用单元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规划,集中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分期分批的施工,以实现最快速度交付使用,尽快发挥效益的目的。在建设过程中,要善于处理主体部分与附属项目施工之间的关系及前期建设和后期管理之间关系的协调。

(3)协调好土建工程与机械施工之间的关系,把握各个环节和各个分项工程之间的关系。依照不同环节的各自特点,利用搭接施工、交互施工及平行施工等方式,使土建工程与机械施工等不同项目能够形成科学有序的施工程序。最大程度的节约时间,保证进度。

(4)预先处理好各种外部环境的施工保障。如道路工程施工所必须的水、电、气等资源及通信设施与施工所需的材料运输道路等环境,还有资金保证与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保证和各种预制部位的及时供应等。避免由于以上的条件出现偏差而导致对工程进度的延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5加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

(1)严格控制施工程序。科学而有序的施工过程是使工程创优的重要条件,在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管理提前至施工开始之前,也就是工程施工的事前控制。强调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强化对工程施工的程序管理,重视数理统计的运用。通过各个施工环节的检验汇总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来确定全部工序运转能否达到正常和稳定。为了提高事前控制的水平,必须要严格做到以下一些方面,包括严格掌握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和各个专业的法规或规定,必须要严格监督、坚决执行。还要对工序运转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管理,包括工程施工人员、建设材料、工程机具和施工方式等,不能因某一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整个工序的破坏。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一个高能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并将其汇编成册,如质量保证方针或质量管理手册等,使之成为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依据。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将质量标准和依据的可操作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执行力度的监督,不能使人情关系等因素成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阻碍,对于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标准的队伍或个人,要坚决进行替换或进行强制性的教育培训,对不合格的工程成果,要坚定处理的决心,不达到质量标准绝不投入使用。

(3)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城市道路施工地点的交通繁忙,车流人流较大,所以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在施工场地周围要设立警戒标志,禁止非施工人员入内;交通部门也要对施工地段的交通进行管制,要严禁在施工地段高速行驶,并对超重的车辆进行管制,避免对正在施工的路段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注意对施工机械的安全意识,对大型施工机械的安全维护工作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等。安全工作必须要受到所有施工人员的重视,因为施工地段一般人流量较大,一旦发生事故是十分危险的。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并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市政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质量安全。这需要坚持安全管理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工程的安全作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

4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同时,随着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过硬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开拓创新,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周 锋.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183-184.

第8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风险管理贯穿医疗器械从设计到专利申请到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在专利申请时,风险分析是注册申报资料的基础,注册审查所提出的问题围绕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进行,注册申报也需要说明产品是安全和有效的。

一、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介绍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上市前、上市后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风险管理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的重要措施。风险管理是优化产品的风险———获益平衡的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内容有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综合剩余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报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这六大部分。另外,风险管理所涵盖的对象有管理者、企业(包括生产和经营企业)以及使用医疗器械的单位等。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预防在先原则

由于医疗器械的受用对象和使用方式以及其成本较高的特点,决定了医疗器械不能够依靠在发生故障之后再进行修理来做风险的处理,相反应该在风险发生之前就风险的预期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控制,然后通过必要的控制手段使风险被控制在一定水平内。只有预防在先,才能保障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二)风险管理完整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通过风险管理标准(ISO14971标准)体现出来的。风险管理的完整性指的是将已经知道的和可以被合理预见的在器械的生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评价和监控以确保医疗器械风险被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三)医疗器械随机失效原则

随机失效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产生的失效;而系统性失效是指医疗器械的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医疗器械正常状态下的风险管理,同时还要故障的状态下做出的风险管理的措施。

(四)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持续动态性原则

指在风险管理标准的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过程之中,需要制造商去建立并维持一个系统的程序,制造商要收集特定的医疗器械投入生产以及使用后的各种信息例如顾客市场信息、医疗机构反馈信息等,尤其是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召回医疗器械产品等,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评审。另外,关于制造商的风险管理标准的实施要求不断跟踪与完善,只要医疗器械还在使用,就要保持一个持续动态的状态。

(五)制造商主要责任原则

风险管理标准指出风险管理标准主要为医疗器械制造商制订,同时,它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的风险管理的过程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要求。这一点在此我们不多做论述,将在后面的风险管理主体中详细论述。

三、风险管理依据

(一)国际标准:ISO14971标准

ISO14971风险管理标准对各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各过程做出了要求,提供了方法和指南,可以看出,该标准是一个内容充实、要求详细、可行性较强,由正文和10个附录组成。正文中规定风险管理须在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被贯穿。ISO14971标准指出,从医疗器械的开始构思到设计开发、生产、服务、使用直到最后停用或报废处置的整个过程都有风险。10个附录相当重要,它给出了风险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实例,这有利于该标准的使用人对标准进行理解与实施。该风险管理标准与一般标准有很大不同,一些标准,如ISO9001、ISO13485等只是提出要求,并未提出实施方法。其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预先危险分析(PHA);故障树分析(FT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和失效模式、效应和危害度分析(FMECA);危害和可运行性研究(HAZO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最后,该标准强调文件和记录的保持,要求生产企业将相关文档进行建立与保持,该标准规定要查看风险管理文档,以这种方式来检查风险管理的符合程度。这是风险管理标准反复强调的一点,即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监视与控制,这也是政府进行监管,第三方进行审核的方法之一。

(二)国内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

1.我国管理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了YY/T0316,即《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的应用》该法规对风险管理过程提出了详细要求,另外,该标准等同采用了ISO14971标准。是对国际标准的采纳与借鉴。2.我国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这些:(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第5号,2004年1月17日)第十五条,《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附件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一般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管理办法》;(3)《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章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条件第六条的5个规定;(4)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总结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近期工作安排及技术要求的通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事宜的公告》。

四、风险管理主体

风险管理的主体有以下三类:

(一)投入市场前

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责任之一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实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也很大一部分是制造商的责任。一般来说,从制造商的顶层设计开始,便要求进行风险分析,从而开始风险管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造商提供充分的风险管理文件和有关的一些资料,注册评审时,制造商要严格遵守这些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标准中与申报风险评估有关的资料,执行风险管理人员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相关经验和相关的技术,同时,在医疗器械进入市场之后,制造商也担负有定期评审风险,确保风险管理过程的连续性。最后,制造商还需记录并保存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资料档案。

(二)投入市场后

1.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是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了解相关的监管法规,知悉自身责任,对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同时,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上,应该如实报告使用状况和器械的风险危害和对病人造成的伤害状况。最后,需要保存医疗器械的风险信息。需要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使用程序、使用方法进行掌握,并了解熟悉医疗设备的使用事项,这些都是对使用医疗设备和使用人员的基本要求。2.政府监管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对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有关的制度以及风险管理的标准进行指定与颁布,同时,会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医疗器械上市前以及在市场上的状况进行评价与再评价,并对医疗器械风险进行制度控制和信息工作。医疗器械上市前的风险评估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市场后的再评价主要由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督测评和再评价工作主要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医疗器械风险的制度控制和信息主要由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在这里,要强调一下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门,这一部门是政府监管的一部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监督管理着,对医疗器械制造商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管,并对相关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监督,一旦出现有不适当的风险的时候,如果出现制造商的干预不充分及时的情况,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实施有关措施来干预。因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仅是政府监管部门是,可以说,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医疗风险管理者。

五、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法律法规上的改善建议

(一)现状分析

1.对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主体不明。风险分析作为风险管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因为法律法规和整个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的需要,政策只能作为导向,且我国在医疗器械方面的政策还不完善,相关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主体尚不够明确。2.风险管理的监督能力较弱。现实中有少量虽然风险分析不合格,但依然能够得到专利的状况。相关的监管制度有很大疏忽与漏洞,这一点会造成的结果会非常严重,一旦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在进入市场后出现问题,不仅会给制造商,销售商和医院带来巨大损失,也会给病人的身体带来损伤。3.医疗机构在管理中存在购进医疗器械资质审查不严,进货渠道混乱的现象。医疗机构使用淘汰二手医疗设备问题十分明显,很多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在使用二手医疗设备,大多二手设备使用时间较长,同时,不少医疗机构在购进医疗器械时没有索要的相关资质、证件(证件不全),医院机构在购进医疗器械时资质审查很不严格。很多二手医疗设备质量无法保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有些设备是以支援、捐赠等方法配备,这就给监督检查带来了困难。4.执法不严密。在执法中,存在监管执法人员对实体法理解和执行有偏差,药械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程序上的不规范,药械执法机关或药械执法人员未按相关规定,在法律法规的期限内不履行行政许可事项,或变更事宜,致使行政相对人利益受损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回避,或为举报人保密等现象,这些执法的漏洞也给我国医疗器械的制造及使用带来风险。

第9篇:工程机械细分市场范文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抓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切实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同时,把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摆在农机化工作首要位置,将机插秧、烘干机等列入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精心研究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出台了《泰兴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泰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实施方案》,确定了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实行倒逼机制,确保每一个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到村,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创建机制。

2、找准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促提升。组织对全市农业机械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全面统计水稻、小麦两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保有量、在位使用情况,摸清了家底,确定了机械化种植、高效植保和粮食产地烘干3个薄弱环节。同时,结合农机装备在役情况和机械化作业能力,列出各乡镇(街道)薄弱环节机具缺口指导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加大高性能、低能耗、大马力复式多功能作业机具推广力度,加快优化农机结构,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今年,全市新增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0台,3亩以上秧池面积达5216亩,水稻机插面积达48.13万亩,机插率达79%,13个乡镇(街道)实现了机插秧整镇推进;新增大条播机145台,小麦机播水平达75%。新增烘干机147台,产地烘干能力达47.7%;新增高地隙式喷杆式植保机95台,担架式植保机50台,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62%;新增80马力以上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187台套,全年秸秆还田率达58%。                                                                                                                      

3、突出示范引领,重点突破促全面。坚持典型引路,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梯度推进,全面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选择滨江、张桥、姚王、济川等4个基础条件好、机具保有水平高的乡镇(街道)作为首批创建乡镇(街道),力争2016年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这四个乡镇(街道)已经建立了工作班子,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组织开展了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分类汇总相关资料,已做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印发了《泰兴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明确了每个乡镇(街道)必须以泰州市现代粮食产业园区、粮食高产增效示范片或土地流转比重较高村为重点,建成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我市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的市级核心示范区,努力打造一批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4、强化培训指导,优化服务提质量。突出农机与农艺结合,根据我市特点的土壤、气候等因素,制定了适合我市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实行推进良法良机配套。制订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方案,因时因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方式,加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技术推广,抓好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共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16次,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次。

5、加大扶持力度,督查考核求实效。在省级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专题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今年,市财政已下拨财政专项资金1420万元,对机插秧按25/亩的标准补助,机插秧整镇推进补助10元/镇,烘干机根据烘干量补助省补资金的一半。同时,还将集中整合粮食高产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倾斜,进一步放大项目资源要素效益。依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验收办法,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和阶段性考核验收的方式,对完成创建目标并通过考核验收的乡镇(街道),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扶持奖励。首批创建示范乡镇(街道)考核工作将于近期集中开展,考核达标后下达以奖代补创建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不平衡性较大。由于今年项目实施时间紧,加上前段时间镇村换届选举集中开展,少数乡镇存在工作脱节、不到位等现象,制约了面上整体工作开展。

2、粮食生产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受今年自然灾害影响,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部分农场主和种粮大户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出现种粮大户“跑路”现象,影响了广大群众持续投入农机装备的积极性。

3、配套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少数地方对机库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引导,项目实施前未进行充分论证,随意性较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农机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期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1、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政府将组织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工作,通过现场观摩、督查互评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工作“回头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同时,组织专家组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加强对示范乡镇(街道)创建的中期检查、考核验收和绩效跟踪,着力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2、加大装备提升力度。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是基础。我们将在巩固优势环节的基础上,突出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补足机具。特别是要根据今年机具购置情况,对照创建的目标任务,将机具缺口任务落实到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确保机具购置指导计划落到实处。通过省级项目引导和市乡两级财政扶持,统筹规划建设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机配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