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精选(九篇)

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

第1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人才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45-02

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的

目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调研目的与基本思路

调查目的 使我院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缩小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距离,实现与用人单位岗位“零距离”对接,了解省内外各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对我系专业设置的意见及对专业的需求情况及需求量;了解省内外各地区、各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了解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及用人单位对我院往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能力评价;了解其他同类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情况及教学管理模式。

调研时间及地点 在2010年度的专业调研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调研目的,获取更多的调研资料,我院主要选择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土行业企业以及国土局来进行调查,全面覆盖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拟定的调研范围,采取分时段、分地点进行的方式。

调查对象 用人单位及近几届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毕业生。

调查方法(方式) 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走访、会议交流座谈、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形式。

参与调研的企业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荆州市长江勘察设计院、荆州鑫地源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松滋市国土资源局、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武汉鑫华夏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爱华测绘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国土局等。

调查方案(内容)设计 (1)企事业单位对现有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使用情况;(2)企事业单位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3)企事业单位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4)企事业单位对高职院校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态度、知识与能力的期望及现实感受。

(二)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企事业单位对现有地籍测绘与

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使用情况

深圳市爱华测绘有限公司:在深圳市爱华测绘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整理、土地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公司在全国业务量较大,对我院近几届毕业生反映良好。

武汉鑫华夏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武汉鑫华夏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及有关土地整理设计项目。公司反映我院2007届毕业生通过在公司两年多的磨炼,大部分都已经成为公司技术骨干,部分毕业生已经可以独立带队做规划修编项目以及做土地整理的相关工作。

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毕业生在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和绘图相关技术工作,用人单位反映也比较好。公司还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也对我们有所启示,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很重要,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广西苍梧县国土局:通过对进入国土局“顶岗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调研,毕业生主要从事地籍管理、绘图、土地整理等相关技术工作,单位反映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有敬业精神,目前在广西苍梧县国土局“顶岗实习”的20多位毕业生,该局准备全部留用。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毕业生在该公司主要从事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以及土地规划工程设计相关技术工作。单位建议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各种绘图软件的认识与熟悉,提高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公司以后还会大量招聘房产测量员、数据处理员、土地整理设计人员、项目经理等。因此,调研认为该专业要从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着手,以适应市场需求。

企事业单位对地籍测绘与土地

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 在国家“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战略的指导下,全国企业和国土系统急需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以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从事管理型工作的专门人才。这部分毕业生主要在国土资源系统就职,主要从事地籍管理。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熟悉相关土地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确权发证的依据和步骤。(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从事地籍测绘、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以及土地估价等相关工作。

企业在招聘时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期望 (1)专门技术能力:具有对地籍图和地形图判图的能力;具有一般地形测绘的能力;具有地籍测量的能力;具有房产测绘的能力;具有数字化测量绘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能力。(2)关键能力:具有献身测绘行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行业精神;具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3)职业延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土地估价与交易方面的能力。(4)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创新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高职人才所需的人文和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生产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5)核心职业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测绘仪器操作能力。分别有90%的人力资源主管和90%的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加大了学生在校实习与参与实践的力度,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由以前的2∶1调整为1∶1,缩短企业再培训的时间,为企业直接输送上岗员工提供条件。

(二)企事业单位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毕业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土、城建、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的地籍测绘单位从事地籍测绘行业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国土局、土管所、规划设计院以及房地产估价部门从事土地调查、土地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及地籍管理等相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地籍测绘和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测绘和管理的相关方法及原理,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从事地籍测绘和地籍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

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依托行业,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搞好继续教育 通过本年度专业调研,对促进我院的产学研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教学与社会的联系,对本专业以后的办学思路、教学模式、招生就业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技能型”为主旨,整合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不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以实用性、技能性为特点,删除陈旧课程,合并重复课程,适当精简必修课程,以实用、够用为主;增设选修课程,开设遥感、土地信息系统等课程;突出现代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特色,设立AotoCAD、MAPGIS、ARCGIS、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等类课程,补充新兴科技发展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工作的影响和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由以前的2∶1调整为1∶1,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和三种能力的培养。五种素质是指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三种能力,一是语言能力;二是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敬业、奉献、诚实、可靠,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探索多证多能教学模式 合理设置实践课程,精心设计课程实训、实习、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得从事土地管理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进入土地管理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证书。在专业实践体系中,使基本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人文素养、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现代商务、现代办公设备应用、人际交往和企业管理等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事)业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尽力为高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更好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提供依据和建议。尽管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的调研工作存在着局限性,在思考分析中会出现一些偏差,但我们相信,这些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的调查研究成果,定会促进高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刘仁钊,杨德全.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主要类型[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2]徐文,刘仁钊,杨德全.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扶持是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A].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研究[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7(3).

第2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实践教学是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型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测绘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市场需求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加强对测绘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在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1]。

目前,我校正以“城市”为主题,以成功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为争创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奋进。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对于测绘工程专业来讲,它是一个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经过亲手操作,了解更多的仪器设备性能并掌握其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它们并完成既定的测量任务,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2]。因此,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测绘人才培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加之测绘工程专业已朝现代化、实时化、数字化、动态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高精的新式测绘仪器不断涌现,传统的测绘方法不断革新,在这种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教育与教学要不断进行调整,在注重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使所培养的学生能与时展相适应,对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对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应根据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通过确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加强配套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学总体设计的优化;构建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及教材体系,建立课程淘汰制度,改革课程讲授内容,以及加强专业化的授课等措施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固定的实践基地,对现有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改善实践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培养学生广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奠定物质基础。

3.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3.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建设,学生不仅要有厚基础、宽知识,还要具备研究和创新能力。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转变传递式教学思维,确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单项传递知识的教学体系,倡导传知探究相结合,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

3.1.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课程体系以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体,突出工程性等实用专业知识,综合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相关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柔性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形成注重综合素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3.1.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虑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第一线实际工作,在培养方案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上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步步深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紧密围绕设计、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需要开设,同时兼顾注册工程师对知识构成的要求;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实验课程中的比例,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覆盖面广,贴近生产实际,尽可能涉及专业的新技术,并鼓励毕业设计真题真做[3]。

3.1.3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定期举行测量技能竞赛、工程测量工技能鉴定、测量程序设计比赛等,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学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和创新科技活动,体现第二课堂的学习实效。如参加“高速公路的勘测与设计、新农村规划测量、农村宅基地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及创新意识。

3.1.4加强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设立本科生课外拓展学分,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水平,以厚实的专业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2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制订的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及人才市场的需求要不断进行改革,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贯穿整个培养过程。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3.2.1教学实习的改革。测绘工程专业的主要实习有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教学实习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强化课程实践环节,将分散的课程实习,整合为综合性实习。在培养方案制订中将传统测量仪器操作、全站仪操作、认识实习、数字化测图实习、地籍测量有机结合。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实习兴趣,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在测量实习中,采用组合作与个性安排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3)在生产实习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密切依靠实习基地,结合生产实际实习,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在实习中与技术管理人员打成一片,通过实际锻炼学生[4];(4)在毕业实习中,学生与生产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打成一片,锻炼积极合作、不怕吃苦的测绘精神,多参与、多动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熟悉项目生产的整个过程,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学生通过实习收集到更多素材,在指导教师和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兴趣,结合毕业设计选题,请校外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通过到生产单位实习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3.2.2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改革内容有:(1)密切跟踪工程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区分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专业方向实验课三个模块,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区分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三个层次,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3)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我们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模拟测量仪器的构造及测量的原理与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新仪器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看”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5];使基本操作与现代模拟仿真相结合,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4)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通过建设开放式管理平台,推广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时间、空间、内容、仪器设备的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基地、设备和教师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及开放制度和实施细则,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2.3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课程设计主要围绕设计选题、指导方法、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改革;(2)设计选题要求多样化;(3)指导方法采取课堂指导与网上指导结合;(4)毕业设计严格按照一人一题要求,如:部分毕业生深入工程一线真题真做,聘请生产第一线的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答辩,部分同学到设计院直接进行高层建筑测绘工程设计等;(5)鼓励教师将成熟的科研成果融入毕业设计,让学生感受和参与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

3.2.4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对于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确保实验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得出实验结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要想避免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就要在教学观念上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实施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达到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3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学校下发的有关实习教学的工作规程外,相关的教研室还应对实习教学的各项建设与教学实施进行比较详细的规定。从思想上、行动上对实习教学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加强组织,确保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3.1搞好实习教学的组织计划。一是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进行实习教学工作的组织分工。二是要搞好实习教学的总体安排,主要是安排好四类实习、两种方式。即对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种类型的实习进行统筹安排,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方式具体实施。三要科学制订实习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组织编写实习教材或指导书,对实习教学进行具体安排。

3.3.2加强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和地位。因此,加强实验室改革与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革与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对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水平有重要作用。

3.3.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在实习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同时,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也是教育部评估的重要观测点。校内实习基地应加强基地建设规划、基地的组成框架、师资队伍建设、场地与环境建设、仪器设备及经费投入、管理体制和措施等主要内容的建设。对于校外实习基地,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学生放到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生产者、服务者的感觉,使他们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以提高,可与有关的企业、公司、服务机构等联合共建实习基地。

3.3.4加强实习教学过程的协调控制。突出实习教学的关节点,加强组织协调与控制。(1)实习准备。认真做好实习前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准备,成立实习教学指导小组,拟订实习计划,编写实习指导书,等等。(2)实习动员。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提高实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实习的基本理论、生产知识、安全知识等,强化实习效果。(3)实习实施。实习中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实习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6]。(4)实习考核。严格按实习大纲要求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应根据实习性质不同而多样化,如写出实习报告、口试、现场操作、完成指定作业等,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态度、劳动纪律、考勤情况和实习报告、小结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5)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各院系要组织交流,并写出书面总结,内容包括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质量分析与评估、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体会与建议,等等。

3.4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教育的使命。发展人的创造性是21世纪时展的必然要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机会,让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针对学生科技实践环节的不足,最直接的改进措施就是让大学生参与到研究中,亲身体验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科学方法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良好的协作精神是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3.5优化实习考核指标体系。

目前,对于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实习,国内许多高校仍缺少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指导,其完成的质量、精度、时间等,均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以致给每位同学评定实习成绩时,尤其是评定每位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时,没有一个定量或定性的标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指标体系,不仅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及特点,在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较为系统的实践性教学考核指标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例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的考核指标体系着重考核学生的测、算、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动手操作仪器的能力,同时兼顾测绘工作必备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实习报告的编写等综合素质。

第3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课程

主要课程:测量平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字化测图技术、控制测量与GPS测量技术、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形测量及实习、像片判读调绘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及实习、毕业综合实训与毕业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必备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基本知识,具备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从事地形图测绘、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成图、遥感图像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1)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本专业就业面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2)可以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从事测绘工作。

第4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 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 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图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 “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3]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第5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校企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45-02

一、引言

当前,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虽然我国高校培养了一部分测量专业本科生,但由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了其设计、科研能力强而施工能力弱的特点,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另外,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思想上不愿意到施工一线,即使在施工一线,或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训练不能很快适应施工一线的需要,或不安心施工一线的工作;而高专高职生则比较安心于施工一线工作,且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能够满足施工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标准。这已在施工一线的实地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设置与优化情况

1.专业设置。工程测量专业为全日制三年专科,招收高中毕业生。毕业生主要面向公路、铁路、市政,辐射测绘、国土资源、城建、水利、煤炭、石油等部门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等测绘工作。

2.优化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系工程测量专业的建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我系专业教师和学工办辅导员每年对我系毕业生进行至少一次问卷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对工作和发展的帮助情况,对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多种情况,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跟踪调查。根据近三年学生反映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系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信息修订教学方案,增减课程。②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工作,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工程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施工及现场管理方面的知识。③联系用人单位,让学生走到施工现场,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就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④对文化素质课进一步加强,如应用文写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等。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工程测量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工程测绘及测设能力,善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专业特色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如下:

1.基本知识。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②具有足够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基础、工程制图基础。③具有道路、桥梁、隧道、土建等行业施工知识。④具有较扎实的工程测量专业知识。

2.基本技能。①具有较强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特别要突出以全站仪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设备的使用。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

3.基本能力。①具有较强的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能力。②具有较强的施工控制网外业布设能力和内业计算能力。③具有较强的对道路、桥梁、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④具有从事数字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⑤具有一般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4.基本素质。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②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③具有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④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⑤热爱工程施工建设一线工作。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根据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根据工程施工一线岗位群对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一线工作岗位,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又可划分为基本素质系列课、工程背景系列课、专业理论系列课,所对应设置的课程如下:①基本素质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政治理论及法律知识、英语、高等应用数学、体育、计算机基础、VB语言、工程制图、AUTOCAD;②工程背景系列课,开设课程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概论、道路工程概论、桥梁工程概论、隧道施工技术、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与概预算;③专业理论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GPS卫星定位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量与数字化测图;④实践教学系列课,包括以下几部分:地形测量技术实训、控制测量技术实训、数字地籍测量实训、工程测量技术实训、课程设计实训、岗前实训及答辩。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工程测量教学团队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六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五、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1.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完成综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他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

2.毕业顶岗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训指导、考核标准等健全。工程测量专业从第五学期末开始进行顶岗实训,学生在此期间要完成实训报告,在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测绘类专业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课间实训及综合实训中。①课间实训。每门专业课程均以该课程的核心能力作为任务设计的主线,可以将一门课程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穿插在每个章、节中,每次课间实训任务及技能目标明确具体。②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

2.注重过程考核。对测量专业课程成绩的评定,我们十分注重过程考核,而不是以一张期末理论试卷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平时的单元小考、课间实训操作考核、学生团队意识考核等组成。教学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测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考核单独进行。这样做,提高了教学实习在测量课程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强化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

3.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结束语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与企业高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一致。这三个一致是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42.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3.

[3]欧阳河.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若干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3):112.

[4]赵红.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

[5]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第6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程任务;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测绘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工程测量作为测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各类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各阶段有关测绘工作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工程大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工程测量行业需要一批具有安心生产一线,工程意识强烈,理论基础适度,知识注重综合,专业针对性强,技术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新型人才。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造价、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二)就业岗位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特点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办学宗旨是“做细做宽”,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重点,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所以通过三年的培养,针对性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煤矿石油工程等诸多行业工程控制网的建立、地形测绘、施工放样、设备安装、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和维修保养等就业岗位以及相关管理岗位。一些优秀毕业生也可以进行测绘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开发工作。

(三)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说明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可归纳为“1223”,其核心内容为“1条主线”、“2个主体”、“2个并重”、“3个阶段”。“1条主线”即指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2个主体”即学校和企业;“2个教学主体”即在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和一些课内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在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个重点”指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岗位职业资格教育两个重点,建设部、劳动部和各地方建设厅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施工员等必须持证上岗,只有文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便不能在施工现场的项目部做技术与管理工作。

三、课程体系设置

工程测量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打破以往的授课顺序,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划分为模块,根据工程任务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胜任该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详见下表。

参考文献:

[1]魏旭东.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3).

[2]甄红锋,王万喜.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培养方案的探讨[J].高职专论,2008,(2).

第7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Abstract: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as a new school running mode, has no matur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s. This paper has made a mor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from the concept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channels and other aspects, and propose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the school.

关键词: 测绘工程;职业岗位群;职业本科;培养模式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post group;vocational undergraduate;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24-03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1]。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云南省于2010年创办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并率先在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进行改革试点。在制定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中,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市场需求及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加强企业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深度合作,确定了高等职业本科培养模式的原则意见。在原则意见的指导下,在分析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及职业岗位,充分研究国内测绘工程专业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聘请相关专家、测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对职业本科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

1 测绘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培养方案设置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昆明理工大学《关于高等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的指导下,结合测绘工程专业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高职专科的区别[2],探索如下模式:

1.1 培养理念

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成才就业为根本,学以致用。坚持面向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1.2 培养目标

测绘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有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能完成工程建设各阶段测绘工作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制作各种图件的能力,毕业能够从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竣工测量、管线测量、地图制图、国土资源管理、空间数据深加工等相关工作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1.3 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需求测绘保障的各建设管理单位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岗位工作,其岗位的主要业务范围是:①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阶段的各项测绘工作;②房产管理、土地调查及地籍管理各阶段的测绘工作;③地理信息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测绘工作。其岗位分析见下表所示。课程的设置不再按学科体系要求,而是在主体专业课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配置,学生入学后,按测绘工程专业的主体专业课程统一学习,第五学期按照方向选择分班,第七学期开始进入企业实习,总体实行“3+1”的培养模式。

1.4 业务培养规划与具体要求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具体细化为以下目标:①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培养;②专业技能素质培养;③科学文化素质培养;④心理及身体素质培养。

1.5 职业能力标准

根据测绘工程专业所选定的职业岗位(群),测绘工程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制定按照能力标准一级指标、能力标准二级指标、主要课程设置三个层面具体落实。

1.6 职业资格证要求

根据学院对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学生毕业必须具有双证(除了毕业证及学位证,还必须一项职业资格证),测绘工程专业的高级别证书如注册测绘师需要一定工作年限,只能报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雍蜕缁岜U喜康闹耙底矢裰な椋见表1。

1.7 课程学时、学分统计

按照总体要求,实践课程比例为45%-50%,实践教学学时数包含课内实验、上机和集中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的学时,统计结果见表2。

2 测绘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培养方法及途径

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照行业的职业规范制定人才标准,特别注重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性要求,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原则构建“双师”结构、多元组成的教师队伍,以加强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做学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构建“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和“市场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所有这些要素的达成必须坚持产学研相融,走校企合作教育的道路[3]。

2.1 课程标准建设

“n程是教学的科目,是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4]。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在“基础扎实、宽口径、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目标指导下,强调理论的应用性、技术的先进性、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是职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区别于传统本科人才课程体系当中的探究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显著特征。课程标准是教学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课程标准由任课教师编写,教研室讨论,主体专业课需请专家论证,提炼出每门专业课程职业技能重点。

2.2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关系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职业本科要求建立一只“专兼结合、双师突出”的教师队伍。一是要求教师队伍除了常规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外,特别应当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要求教师具有高尚师德和职业道德、优秀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标准下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具有企业经历或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在50%以上;二是要求教师专兼职结合,即学校要定期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大型企业的资深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三是定期安排教师的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训。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而言,其教学方法体系应在大力提倡项目化教学[5]、理实一体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强调综合训练、仿真训练、创新训练等;突出项目化教学和企业实习环节。这就要求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日常教学环节,必须改变过去以课堂中心、知识中心、教材中心的惯性思维,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实时关注技术发展的趋势,做到知识与技术的融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习和实训的整合,学生能力素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2.4 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

除了购置必要的测绘专业设备,建立室内实训场所以外,建立校园控制网,满足课内实验需要;选择校外地物、地貌丰富的场地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5 以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的职业本科内涵建设

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质量工程项目,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对主体专业技能课组织适合职业本科教育的教材及实训指导书编写,建设精品课程,开展实训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6 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活动主体的专业社团

充分发挥测绘专业社团的作用,每年由专业社团负责人牵头,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对主要专业课采用知识问答比赛、聘请行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每年组织的测绘技能大赛内容组织比赛和训练,对目前就业的热点岗位技能,创新比赛内容,丰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7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的探索

对学校而言,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6];对学生而言,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是促进自身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的坐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其根本在于增强学生职业素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根据课程特点推行评价方法多样、成绩构成分段、评价主体多元等有效措施,促进课程考核从重“分数”向重“能力”转变;学生学习从注重“期末考试”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毕业设计从注重理论研究向注重应用或实际项目转变。职业本科应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特点,采用笔试、操作、课程论文、现场答辩、综合评价等多样化学习评价方法。通过过程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从死记硬背转向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项目题材多的优势,部分考核题目不必统一。二是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以市场检验为标准,职业本科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定期走访或电话访谈顶岗实习及就业单位,了解学生实习、工作状况,听取企业的评价。

2.8 校企合作

职业本科院校唯有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应用型教师队伍,也才能使学校与行业发展合拍,为校企合作育人奠定基础。要联合企业共建共组教学团队、共享设备资源、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实施教学,与行业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优质资源环境,建立协同培养、共同发展的新体制[7]。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直接参与真正的工程,在真实环境下将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提升技能水平,培养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合作意识,积累工作经验。一方面,能有效地使学生从“环境真实、心理真实”两方面体验与模拟实习的差别;另一方面,在企业上岗实习中,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在学校的学习中“还欠缺点什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目标更明确[8]。

3 测绘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培养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测绘工程专业职业本科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也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①资金问题,职业本科培养模式加大了实践课程学时,必然对设备配置、校外实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资金投入。②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过程难以建立完善的机制。在顶岗实习实践中,难以做到轮岗训练,往往是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只做某一个技术环节。③职业本科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模式,在顶岗实习环节往往为了满足就业要求导致实习内容与课程要求不同,造成管理上错位。

4 结论

总之,职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谋求理性发展的必然。测绘工程专业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于“培养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特别是大批地方院校将转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背景下,本文所述的思想和方法,也将随着专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不断探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钟红梅,童孟良,王罗强,侯德顺.高职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化工技术类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3(9):205-206.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4(2):66-69.

[4]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5]郭范波,邱战洪.工程测量项目式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2014(6):128-130.

[6]吴云,方兴.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实施环节中的几点思考[J].测绘通报,2014(7):128-130.

第8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塔基断面;绘图程序

1、程序概述

线路工程的塔基断面主要为线路结构专业就塔基边坡保护、配制高低腿、边坡、挡土墙、排水沟等提供重要参数依据,山区、丘陵地形的塔位均要求测绘塔基断面图。该程序的功能是将外业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传输并自动化成图处理,给线路结构专业提供塔基断面图。本系统从外业数据的采集、数据标准化处理、自动成图、数据格式转换提供了一系列工具程序,为内业数据处理提供了便利,解决了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测量专业塔基断面成图处理的效率以及成品的质量。

2、作业流程及设计原理

一般线路塔腿方向为后视方向至前视方向左右45度的方向线上,塔基断面分别在线路方向线(包括线路方向)每间隔45度4个方向线或8个方向上。图1、图2分别是转角塔和直线塔塔基断面,图中ABCDEFGH即为塔基断面的八个方向,ABCD为高压塔基断面的四个方向。

图1 图2

在现场测量结束后,数据传输并展点后,由程序根据采集断面点与塔位中心点的坐标几何关系,判断塔腿的方位位置并判断其塔腿属性。在此过程中应进行耐张段距离方位角计算、塔位所属耐张段判断、断面点与塔位中心所在面域判断、计算点位与塔位距离高差、插入外部标准塔基模板图框、根据塔位数量计算绘制断面,其程序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3、 内业参数设定及数据处理成图

无论是采用全站仪还是GPS测量,都应该在整个的线路坐标系内采用数字化采集方式进行,采集完成后应统一成标准的数据格式后在导入程序。操作过程首先应注意测量的精度达到程序设定的范围,按误差约束角度的方式进行断面点判断。

这是由于在外采集点的过程中不可能十分准确的测量到塔腿方位线上,如果这样作业势必会影响测量的效率,只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数据的采集即可。根据野外地形规则程度进行适当选择。程序按设定10度的偏角范围某工程的G71塔腿偏差进行约束计算最大误差为1.1米,其与塔位方位角相差最大,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塔基的位置其实并不影响测量的精度。并且在外业量中亦应注意测量过程中的灵活应用。

设定后塔腿测量参数后将原始数据根据耐张段的解析其里程、偏距,然后根据塔位的中心与断面点的几何关系进而解算其距离高差,生成以距离和高差和其塔腿属性的数据。根据我公司制图的标准化格式的要求,以塔基模板为外部块,通过塔位的个数计算在CAD坐标系统中每个塔位中心的坐标,利用VB调用ATUOCAD进行自动化绘图。自动绘图如图7所示:

图4

4、总结

塔基断面自动绘图程序简化了测绘及成图的过程,实现了野外数据到图形的自动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因为记录及数据输入的造成的人为的错误得到了避免,在现实的生产任务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率及效果。

作者简介:

何祯(1979-),男,宁夏中卫人,工程师、注册测绘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现从事电力勘测工作。

第9篇:测绘专业的毕业设计范文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专业教育;测绘工程;深度融合;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机遇下,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为此,笔者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1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1.1建立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多年实践证明,测绘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①学科交叉。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架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的潜力。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增设研究型课程,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把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中,并与测绘科学技术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图1所示,笔者面向市场需求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融业务素养、核心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

1.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笔者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应用”及“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低年级重基本技能,高年级重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3个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习实验方案和形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

2.1构建“3基2线1融合”的课程体系

“3基2线1融合”的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应用”的模块化分解集成思路构建的。“3基”对应学科基础,“2线”对应专业方向,“1融合”对应实践应用。“3基”是以测绘、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3门学科基础理论与技术,构建测绘工程专业的3个基础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全部由必修课组成。新课程体系保留了原测绘学科的大部分课程,强化了计算机学科课程,突出了地理信息工程类课程,增强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形成了以测绘、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3门学科基础理论与技术构建专业基础课的“3基”格局,拓宽了专业口径,夯实了专业基础,“3基”明晰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多学科内涵。“2线”是结合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将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测绘技术应用”和“测绘理论研究”2个方向,建立面向“应用型”与“研究型”2个层次的专业课程模块,由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构成。“2线”解决了单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规格与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差异的问题。“1融合”是以实践应用为归宿,强调课程体系的实践应用目的。“1融合”还表现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综合性,通过课程整合重组,精简课程门数,使不同课程的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达到培养“应用型”与“研究型”2个层次专业人才的目标。

2.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开设一门或几门创新创业课程,而是将创新创业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进一步结合起来。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测绘数据采集、测绘数据处理、测绘软件开发、测绘工程设计、测绘项目管理6个方面。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具体设计为6个实践应用方向:测绘数据采集、测绘数据处理、测绘软件开发、测绘工程设计、测绘项目管理、测绘理论研究,如图4所示,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的测绘实践应用之中。“3基2线1融合”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涵盖了所有这些能力结构的要求。

3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

3.1以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

融入教学科研成果,创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平台、实践平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中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从框架构建到细节把握、从素材汇集到思想整合,无不来源于教学和管理实践,并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进行合理改进、动态优化,如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类课程都可以整合成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平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总结。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依托测量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测绘工程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绘工程广西区教学团队、国家团队、八桂学者团队和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广西区重点学科所提供的优良实验教学条件,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初步建设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分中心。此外,构建教学实践平台还需要广泛联系外行业科研生产单位,积极创建校外实习基地,构筑校外实践平台。

3.2以科技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把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利器”,并坚持科技竞赛与教学相互渗透,以竞赛带动教学,相互融通,汇聚合力,使学科竞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平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测绘工程专业近3年在全区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3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部级立项6项、区级立项14项、校级立项19项;先后与多个测绘仪器公司在全校范围开展“南方杯”“徕卡杯”“苏州一光杯”“华测杯”等测绘技能竞赛,每年参加专业数达10多个,参加人数达600多人;在连续4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佳绩。2015年首次参加“则泰杯”全国大学科技论文竞赛(参赛队伍有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测绘类专业名校),2名本科生分别获得了该学科组4个一等奖中的2个。近几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毕业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的能力得到增强,创业的比例稳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初见成效,仅以笔者所在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某班级2011级毕业生为例,就有4名同学先后创办了自己的测绘公司。

4结语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决定其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新创业的前提是要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的深度融合,能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的培养。

作者:王浩宇 刘立龙 黄良珂 谢劭峰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高彦丽,马国亮.以测绘标准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6(9):143-145.

[2]王守刚,厉东伟,王铭,等.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为例[J].测绘通报,2016(8):131-134.

[3]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4]赵红,李敬军.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101-103.

[5]谢宏全,周立,高祥伟.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测绘通报,2012(2):99-102.

[6]潘国兵,陈琨,李灵爱,等.测绘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6(8):135-138.

[7]吴见,周亮广.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测绘通报,2016(8):139-142.

[8]刘明星,朴彦辑.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3(9):220.

[9]林卉,赵长胜,王坚,等.以创新为主线,深化测绘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测绘通报,2013(3):109-111.

[10]许才军,秦咏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析[J].测绘通报,2014(6):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