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品稿子范文

小品稿子精选(九篇)

小品稿子

第1篇:小品稿子范文

一、版面设计原则

一份完整的电子小报一般由2~4个版面组成。有人说过:“一个版面,好像一桌丰盛的宴席,要荤素、冷热搭配合适,不能像笨拙的厨师,端上来的都是同一种口味。”可见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

版面安排至少要注意到以下两方面:

首先,分清各篇稿件的主次关系。

重点推出的文稿或者安排在显著位置,或者留出较大的空间,或者运用边框底纹加以突出,做到眉目清晰。

其次,让版面更加人性化,便于读者欣赏品味。

具体而言,就是做到栏目(文章)标题与正文的字体字号形成一定的反差、栏目(文章)标题或图片的四周留出适当空白,这样看起来既美观大方,又能重点突出。根据小报的主题,可在版面中开辟一个《本期视点》或《本期导读》之类的小版块,将重点内容罗列出来,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初步了解这份小报的基本面貌。有了这种人性化的设计,读者对作品的好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版面结构

不管是日报还是晚报,不管是中央级报纸还是地方报纸,版面的基本结构不外乎板块式和穿插式两种。二者各有优缺点:前者中各个稿件条块分明、阅读方便,但版面死板枯燥,且浪费版面空间;后者中各个稿件互相穿插,版面活泼多变,版面空间可以充分利用,但编排起来费时费力。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两者的优势,以一种结构为主,辅以另一种结构,在稳定中求变化。

三、版面的美化

要想让自己的电子小报成为一件艺术品,还必须处理好版面的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之间的关系。

1、字体与字号

电子小报上传达信息的载体主要是文字。现代电脑中的字库极为丰富,常用的字体就达几十种。一般而言,经过修饰的字体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我们可以对文章标题文字进行加粗、倾斜、增大字号、加下划线、阴影、空心、阴文、阳文等处理。另外,不宜过多使用篆书、雪峰体、双线体、康体、黄草体等不常用的字库,因为使用了这些字体制作的作品拿到没有安装这些字库的电脑后,效果就无法显示出来,我们的功夫也就白费了。如果硬要使用这些字库,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制作成图片,插入到小报中。

2、边框与底纹

边框与底纹在电子小报制作中使用得也较为广泛,它们可以起到烘托主题、调节版面的独特作用,它们的应用也有一定讲究。

边框除了具有间隔作用外,还有组合、强化、美化、表情达意的功能。一般地说,表现轻松活泼的内容宜用曲线、虚线或三维的边框,表现庄重深沉的内容宜用直线或粗线边框,线形不必作过多修饰。同时,页面边框线条的颜色、宽度的大小、应用范围和是否运用艺术型,都要与小报的内容相符。如“佳作欣赏”中的“佳、欣”二字采用菱形边框,轻松活泼,赏心悦目。

底纹一般用于文章标题,力求与内容相映成趣,不必追求复杂多变。标题的底纹简单但凝练,能给人一种展翅高飞、勇往直前的感受,与标题相得益彰。如果不考虑内容滥用,就会显得不伦不类,毫无美感可言。

3、图片与文字

图文并茂是美化版面最基本的方法。图片可以辅助文字揭示主题,让版面更美观,吸引读者的目光,全是文字稿的小报是无法满足读者多方面需求的。图片要清晰,文字要精练。图片最好能在photoshop中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具有艺术性。比如,我校一学生的电子小报作品《七彩校园》第一版中,恰到好处地安排了《国旗飘飘》和《长廊漫步》两幅数码照片,与页面上的文字稿浑然天成,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审美效果。

当然,图文并茂并不是单纯强调图片的多多益善,而是能与小报的主题相适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4、稿件与稿件

第2篇:小品稿子范文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女作家丁玲的著名小说,曾荣获1951年斯大林奖金二等奖,被译成10余种文字。2002年1月,丁玲的丈夫、年逾80岁的陈明先生来到国家图书馆,当他在时隔半个世纪后重新又看到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手稿时,激动不已,忍不住热泪长流。这部朴素熟悉的手稿,勾起老人对那段难忘生活的深切回忆。小说手稿共三册,第一册是用白报纸订成,纸又簿又脆,据陈明先生介绍,当时条件十分艰苦,能找到可以习字的纸已经非常好了。后两册是日本人丢弃的记帐簿,质地较好,是丁玲的孩子从废品堆里拣回来的。这三册故人的手稿,让老人又回到了当年虽然艰苦但充满激情的岁月,回忆起丁玲与他讨论小说人物如何出场及埋头创作的情景,因此情绪格外激动,这就是手稿的独特魅力。

手稿是作者亲笔手书的文稿,包括诗稿、日记,书信、读书笔记、采访笔记,题词等,是最具个性化的书写和创作。一份名家手稿,包含了作者思考、创作、书写、修改并从心到手的劳作过程,正是这种可以看到整个过程轨迹的“手工制作”,才是研究者、收藏者最看重的,从中既可以感受作者的写作习惯、思维方式,又可以欣赏每一位名家不同的书写个性和书法技艺,这是“机器生产”所不能的。

馆藏特色

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收藏十分丰富,有中国近现代300多位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近5000件,其中很多是手稿中的珍品精品,馆藏具有以下特色:

1.国学大师、文学泰斗的手稿数量多,精品荟萃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学者。曾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著述宏富。1954年梁氏家属慨然捐赠梁启超全部手稿。这批著作手稿共393种,包括全部《饮冰室文集》。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和国学大师。一生七次被追捕,三人牢狱,手稿难有集中完整的保存。然而,国家图书馆却珍藏着章氏的手稿百余件,

我馆保藏鲁迅先生的珍贵手稿百余种,包括先生晚年最重要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朝花夕拾》、《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手稿在我馆有百余种。含有他最著名的著作《人间词》、《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及遗书。同时还收藏了罗振玉、顾颉刚、胡适、梁启超、沈增植,容庚、唐兰等名家在内的50余人的书札近500通,记录了各界与大师的学术交流。

现代著名学者郑振铎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我国的新文化事业。郑振铎先生的手稿几乎全部收藏在国家图书馆,有300件之多。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遗稿171种255册。闻先生善治印,书写受篆刻影响,笔法刚劲有力,古朴厚重。正如朱自清所记:“我敬佩闻一多的学问,也爱好他的手稿。闻的稿子却总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工楷,差不多一笔不苟……看了先就悦目。”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多次捐赠手稿,馆藏巴金手稿包括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及晚年著名作品《随想录》中的几十篇文章。巴老不仅将自己的多部重要手稿捐给国家图书馆,同时也是捐赠其他名人手稿最多的捐赠者。

这些国宝级大师的手稿,哪怕拥有一件都无比珍贵,值得炫耀,国图却几乎拥有他们存世重要作品的全部,其价值真是怎么估量也不过分。

馆藏中有许多文学家、诗人、剧作家的手稿,其中不少是他们的成名作、代表作。如马烽、西戎合著的长篇章回小说《吕梁英雄传》;周立波著名小说《暴风骤雨》,周而复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郭沫若先生在重庆创作的5个历史名剧《屈原》、《南冠草》、《棠棣之花》、《孔雀胆》、《筑》,曹禺剧作《北京人》、老舍剧本《龙须沟》,柳亚子的《南社纪略》、茅盾的《团的儿子》,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以及傅雷、卞之琳、萧三、罗念生、穆木天等著名翻译家的名著译稿等。

2.历史学家手稿多

在馆藏名家文库中,历史学家的手稿十分引人瞩目,上个世纪许多著名历史学家的论著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我馆收有著名历史学家朱希祖、陈寅恪、陈垣、邓之诚、向达、贺昌群以及思想史家侯外庐,中西交通史家冯承钧、考古学家郭宝钧、石璋如,甲骨学大家董作宾、胡厚宣,中国古代史专家李亚农,劳干,岑仲勉、张荫麟、邓广铭、陈述,吴晗、王崇武、李晋华、李光涛、郑天挺,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中国革命史专家胡华、荣孟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全汉升等几十位历史学家的手稿,其中很多是他们的代表作或是创作高峰期的力作。

3.科学家手稿涉及多学科、多领域

我馆收藏的名家手稿虽以人文和社会科学家的文稿为主,但自然科学家的手稿也不少,且涉及领域广泛:桥梁学、植物学、药物学、土木建筑、地质学,地层学、本草学、生药学、农学,水利工程、天文学、细菌学,以及一些学科史的研究,如数学史、化学史、动物学史、水利史等。馆藏科学家的手稿包括:中国近代著名工程师詹天佑的毕业论文及其日记、信稿,均为英文手书。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地质学家、地层学家俞建章的论文手稿,农学家冯泽芳的代表作《中国的棉花》,天文学家戴文赛的《普通天文学教程》,著名的文献学家、化学家袁翰青先生将他的20种手稿,分4次捐赠我馆收藏。

手稿数量减少

名家手稿因具有研究与收藏的双重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不仅因为前辈著名学者作家大师们的手稿已随他们的故去成为“不可再生的资源”,还由于现当代作家大多换笔改用电脑写作,手写的文稿已成为“稀缺资源”。更何况所有的手稿原件都是孤本。

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强盛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收藏机构及个人认识到名家手稿的重要价值,都在四处搜寻,努力征集。给我们的手稿征集工作增加了难度。过去我馆入藏的手稿,几乎都是名人或其家属子女、出版社、编辑部无偿捐赠的。现在除了接受无偿捐赠,我们也向收藏者购买,还参加古籍手稿的拍卖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名家手稿走入流通领域,而手稿数量的有限、稀缺,收藏机构与个人的大量人市,使手稿拍卖行情持续走高,对国家收藏影响很大。

国内外收藏机构

在国内,除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也是手稿收藏的大户,在数量上甚至超过国家馆,并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网站上,就可看到其馆藏作家手稿、书信的目录。他们在征集作家手稿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3篇:小品稿子范文

作品的完整信息

与传统照片投稿一样,网络投稿也需要有作者和作品的完整信息,包括作者真实姓名、有效联系电话、地址和邮编、电子信箱以及作品名称,有时还需要拍摄数据和拍摄经过说明。个人信息通常是在网站注册时单独提交的,所以要选择正规的网站,确保网友的个人资料不会泄漏。填写完整的资料才会在获奖之后及时地得到通知和奖品。

作品的技术处理

与纸质照片一样,网站对网络投稿作品也有大小和规格限定,这种规格不是照片尺寸,而是数据。过大的文件很多网站是无法接收的,这就需要对作品原图进行压缩处理。以影友常用的“光影魔术手”软件为例,在处理过程中,一定不要压缩得太狠,使图片质量严重受损,如果观看效果不佳,会直接影响作品入选。评比时,电子投稿因为是在显示器或大屏幕电视上观看,亮度和色彩会得到加强,所以投稿作品本身就不宜过于明亮和艳丽,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图片批量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如果参展作品不多,单独处理作品会获得更好的质量。另外,很多影友的投稿作品都不加边框,既然是作品,加上一个别致的边框不但更加完整,也能提高观看效果。

作品的上传

以大众摄影网为例,通过“个人地盘”上传作品时,可以把归为一类的照片批量上传,但是在投稿时,请尽量在一个投稿帖子中只发张作品(组照除外),便于提取整理,也可以避免漏选。

创建个人精品空间

第4篇:小品稿子范文

一、参赛对象:

小学、初中、高中(包括职高)在校学生。

二、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且未在省级(含省级)以上的出版物公开发表过;

2.参赛者可自选题目,体裁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参赛篇目不限。同一参赛者可选送多篇作品参赛,取其中成绩最高的作品计入名次。参赛作品须注明作者的学校、年级、指导教师、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邮政编码;

4.参赛者可单独参赛,也可集体参赛;

5.截稿日期:2015年12月31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参赛费用:

每篇作品交参赛费10元(以后将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四、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根据年级段分别进行评选。设为小学(低、中、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每个组分别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均获优秀指导奖。参赛的单位,参赛稿件达到一定数量,可获集体组织奖。以上奖项均颁发荣誉证书。本报还将开设“‘神笔杯’获奖作品专栏”,刊登部分获奖作品,获奖名单将在《作文周刊》各年级版刊登。

五、注意事项:

1.大赛专用电子邮箱:;

2.参赛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为便于评审,20篇以上的电子稿件请按年级分别放到不同的文件里,并附上参赛信息名单,发至大赛专用电子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参赛单位(作者)+神笔杯参赛稿件”(已经发来电子稿件的无需再邮寄纸质稿件);

3.参赛作品邮寄地址:(邮编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作文周刊社 收(请在信封上注明“神笔杯”字样,不要在信封内夹带现金,以免丢失);

4.参赛费邮局汇款地址:(邮编030009)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收款人:作文周刊社(请在汇款单附言栏标注“神笔杯”字样)

参赛费也可以通过银行汇款,如需汇款账号,请联系大赛办公室或各组联系人。

六、咨询电话:

大赛办:

0351-7081285

0351-7069466 7045608

转811小学组 张老师

转812 初中组 卢老师

转813 高中组 张老师

作文周刊社

第5篇:小品稿子范文

此次影展,共收到7324名摄影者的41515幅作品。(在历届“国展”中,这两项数据均居第二位),彩色作品34668幅,黑白作品4757幅,反转片2090幅。其色与反转片的来稿量与上一届相比基本相当;尽管黑白作品的数量在来稿总数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但是,与上一届相比,增加了70%(黑白参赛作品最多的一次是第14届“国展”数量为15692幅)。参赛人数与作品的数量显示出广大摄影者对全国影展的认可,同时也是摄影活动在广大群众中蓬勃开展的体现。

本届国展分五类评选,即社会生活与社会风貌类,科教、文体、军事类,风光(花卉、动物)类,人物类,广告、静物、特技镜、暗房加工(电脑合成)类。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将电脑后期制作这一曾经在摄影届颇受争议的后期制作方法给予了肯定,这也是“国展”鼓励创作方法多样化,提倡百花齐放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奖项设置上,考虑到第一类与第三类的来稿较多,水平较高,而第二、四、五类来稿的数量与质量相对较弱,在奖牌以及入选数量的分配上有适当调整。第一类,获奖(包括入选)总数为123幅,其中,金银铜牌数量为13枚,占获奖总数的11%;第二类,获奖(包括入选)总数为51幅,金银铜牌数量为11枚,占获奖总数的21%;第三类,获奖(包括入选)总数为96幅,金银铜牌数量为11枚,占获奖总数的12%;第四类,获奖(包括入选)总数为38幅,金银铜牌数量为8枚,占获奖总数的21%;第五类,获奖(包括入选)总数为42幅,金银铜牌数量为7枚,占获奖总数的17%。

此次评选的方法和程序是:不设初评。第一轮,评委分为两组,按片子类别,所有作品,人人过目逐步淘汰制,获得一位评委认可的作品即可参加第二轮评选;第二轮,评委采取投子方式按类别分别进行投子,获得一子(包括一子)以上的作品可参加入选级评选;第三轮,所有评委对进入该级别的作品仍以投子方式进行评选,按获子数量产生入选作品,(入选作品必须经过半数以上评委通过。)第四轮,从各类入选作品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金银铜牌作品。反转片采用打分制,(打幻灯,评委按亮手电表示通过)凡半数以上评委通过的反转片,利用灯箱与相应类别的照片一起投子参评。

第6篇:小品稿子范文

岁月不饶人,转眼间我已步入

知天命之年。随着年龄增长,我的记性也越来越差,老是丢东忘西,记忆力大不如从前。不过,再好的记性也不可能将自己经历的大小事情都长久地保留在脑子里。于是,这些年我根据家庭需要,建立了家庭生活档案,它帮我更加周密地安排自己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时间。此举不但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还提升了家庭生活质量,生活档案现在已成为我不可缺少的助手和伙伴。

我的家庭生活档案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

一、家庭收支账目。为了有计划地安排家庭收支,我首先建立了家庭收支档案。即把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登记,这样不仅可以经常关注家庭收支情况,而且避免了盲目消费及入不敷出的现象发生。例如,2001年我家装修后,我把家庭收支档案从电脑里调出来,查看装修花费,购买材料、家具、支付的工钱等所有花费近十万元,一目了然。如果单靠脑子是无论如何也记不住、算不准确的。

二、物品归置记录。四季更迭,每年换季时,往往要将不用的被褥等床上用品暂时归置起来。但第二年用时,找这些东西就成了件麻烦事。尤其是一些不常用的物品就更难找了,有时不得不爬高到处翻腾,耗时又费力。自从我建立了物品归置记录,便可以直接奔目标而去,找东西既快捷又省劲。

三、家庭大事记。建立家庭大事记的目的是把全家人在学校、单位及家庭获得的荣誉、奖励,或是培训、旅游等重要事件,分年度、月份记录在案,以备不时之需。如,我们家于2001年10月乔迁新居;孩子于2002年9月考入郑州大学,并于2003年两次获得学校组织的美术设计比赛三等奖;丈夫2003年8月随学校去张家界旅游;我于2003年10月前往新加坡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等。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小事情,在家庭中可谓大事。家庭大事记将全家在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一件件有意义的事情,毫无遗漏地记载下来,犹如家珍一般。

四、发稿目录。我平时喜欢写作,还经常向杂志社、报社发送稿件,偶有作品披诸报端。于是我灵机一动,利用家中的电脑又建立了发稿目录,上面记载着投稿及发表的时间,编辑的姓名、电话号码、电子信箱、地址,稿酬等事项。发稿目录不但避免了我重复发稿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及时地了解稿费的收入状况。面对自己的发稿目录,欣喜之余,还有种成就感伴随着我、鼓舞着我,使我不能懈怠。

小贴士

第7篇:小品稿子范文

1937年5月,萧克出席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苏区党代表会议。会后,在返回部队的途中,萧克等一行数人,放眼黄土高原,纵论天下时局,追思灾难深重的民族历史,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规模宏大激烈、情况复杂尖锐的土地革命战争,一曲曲壮歌在他们耳旁回响,一幕幕活剧在他们眼前浮现。

当时,萧克率部队由甘肃镇原进军陕西三原地区,弄到了一本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小说《铁流》,他一气读完。《铁流》讲的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支工农武装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逐渐锻炼成长为有纪律的革命队伍的故事。书中塑造的红军指战员的英雄形象,使萧克激动不已。此后不久,在与作家马加谈论《铁流》时,萧克认为这是“一部无产阶级斗争的史诗”。萧克深深感到,要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需要有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为了讴歌红军英雄,为了激励后代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在《铁流》的启发和影响下,萧克产生了写一部中国《铁流》的创作冲动。他觉得,我们所经历的战争,远比《铁流》中所描绘的要复杂得多、精彩得多。他决心用自己的笔,来记下我军早年的辉煌业绩。于是,在甘肃镇原的一个小村里,在昏暗的烛光下,萧克开始构思他的小说。

写什么呢?萧克觉得,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土地革命规模宏大,时间长,情况也很复杂。于是他便选择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作为小说背景,以一支红军部队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任务为线索,故事情节以他的亲历亲闻、直接体验为基础,书中的人物以与他朝夕相伴、生死与共的红军指战员为原型,以求把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生活生动地反映出来。

然而,在那个斗争极为残酷,环境十分艰苦的年代,萧克作为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客观情况不允许他有大块的时间去搞创作。于是,他就不断地在腹中编排故事情节,并在七七事变前开始动笔。没有草稿纸,就用办公纸、书信纸;时间有限,就利用夜晚和其他可以利用的间隙。为此,他平常极少参加娱乐活动,挤出不多的时间来用于写作。到卢沟桥枪声响起时,他已经试写了几章。不久,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他便搁笔了。

打仗打了多少年,书就写了多少年

此后,萧克的创作时写时停,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可以说打仗打了多少年,书也就写了多少年。相对集中地进行创作,是在平西抗日根据地。当时他率冀热察挺进军在平西抗日。在战争环境里,工作紧张繁忙,除军队建设、反“扫荡”外,还要参加政权建设和群众工作。所以,他用于写作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夜晚,后来在白天躲飞机时也是他写作的最佳时间。

那时,日寇设在北平的航空学校以平西作为演习目标,常常来侦察轰炸。有段时间防空袭成了根据地军民的一件大事。一到防空袭时,萧克就搬上个小凳子,在村外的山坡边上一坐,便开始写作了。这时无论飞机怎样飞来飞去,都影响不了他的思路。写多了,熟练些了,有时一写就到了午夜。

据萧克的夫人蹇先佛讲,有一天晚上,她来找他,萧克正写得投入,竟全然不知,两人还闹了点误会。那时他们两人的驻地相距有十几里山路,交通又不便,十天半月见一次面得翻山越岭。蹇先佛跑了十几里的山路,一进门便急切地说:“孩子生病了!”当时,干部的子女一般都寄养在老乡家。萧克和蹇先佛的第一个孩子寄养在湖南老家时,被日寇的细菌武器杀害了。第二个孩子叫萧星华,刚满周岁,此时寄养在离平西几百里远的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的一个老乡家里。蹇先佛得知孩子生病了,心急火燎地跑来告诉萧克,但他当时正专心致志地写作,根本没有注意到蹇先佛的到来。蹇先佛又大声喊了一句,萧克仍旁若无人地写作。蹇先佛没想到他竟会这样,生气地扭头便走。黑夜里,山路阴森,风吹得呼呼作响,满肚子是火的蹇先佛一个人摸黑走回自己的住地,发誓以后再也不理萧克了。几天后,萧克来到蹇先佛的住地,听蹇先佛说到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他满脸惊讶,气得蹇先佛哭笑不得。

就这样,从1937年5月在甘肃镇原动笔,直到1939年10月,前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萧克终于在平西抗日根据地宛平县马栏村完成了20多万字的初稿。1942年,邓拓建议萧克再多写点,把熟悉的东西都写进去,于是他又增加到40多万字,并拟名为《罗霄军》。

南征北战书稿“失”而复得

初稿写出来后,萧克就再也没有时间修改了。完成的40余万字草稿,加上几次的修改,已经是厚厚的一摞。在当时紧张而惨烈的战争环境里,要把它保管好很是不易。对这部在毛边纸、粉莲纸上刚刚成型的作品,萧克非常重视,把它交给妻子蹇先佛专门保管。蹇先佛拿着书稿,在行军的路上就多了一桩心事。孩子和作品,对蹇先佛来说,哪样都不敢落下。

蹇先佛回忆说,在之后的随军行动中,她身背着孩子,右肩还斜背着装得鼓鼓囔囔的军用挂包,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她毫无怨言,因为孩子是萧克的至爱,因为挂包里装着萧克的《罗霄军》手稿。当敌人空袭时,孩子可以让别人背着抱着,唯独那个挂包她却要亲自背着。她深知这部40多万字的小说初稿,凝聚着丈夫两年多的心血,是丈夫任八路军一二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时,利用点滴时间辛苦写成的。作为革命伴侣,她有责任来保护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怎样劳累,她都亲自把手稿带在身边。宿营睡觉,她总是将书稿包的背带压在枕头下,或挂在手臂上。她背着这个手稿包,经历了南征北战,行程数十万里。

后来还是发生了一段手稿“失”而复得的小插曲。解放战争爆发后,蹇先佛和一批干部从延安去承德。她带着几岁的孩子,也带着这包小说手稿。那时,没有火车、汽车,天天紧张行军。一天,到达河北滦平县,队伍又饿又累,便在附近的一个部队驻地休息。他们吃完饭,就铺床睡下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却发现装手稿的挂包不见了。手稿丢了,蹇先佛心急如焚。但她很快冷静下来,决定找到手稿再走。

当地驻军上上下下都帮着找这个挂包,整整找了一天,却不见踪影。大家分析,挂包丢不了,因为有人以为挂包里装着什么贵重物品,等看到挂包里全是草稿纸后,也许会甩出来的。果然不出所料,当天晚上,蹇先佛他们都躺下休息了,突然听到外面不远处有人敲空汽油桶。蹇先佛和老警卫员张福友跑出去一看,发现丢失的挂包放在空汽油桶上,但人已不见影了。《罗霄军》手稿失而复得!后来,为了更好地保管好这个装有《罗霄军》手稿的挂包,蹇先佛又缝上了一根背带,改为了双肩挂,将它牢牢地背在肩上。

《罗霄军》虽作过几次修改,但萧克总感到还是太粗糙,一直希望再花点时间把它改好。然而,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他的工作使他不能为此事再花费时间了。抗战胜利后,紧接着就是全国解放战争,他从华北转到华中,又转到华南。全国刚解放后,他又受军委委派主持军队和军事院校的训练和管理工作。那时的萧克,不仅有繁重的工作,而且自己本身也要提高,参加现代化的军事学习和研究;加之抗美援朝,形势紧张,以及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使得他对初稿的修改断断续续,时改时停。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部历经21年劳作的书稿,竟让他先后两次遭到批判。

第一次是在1958年的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期间。令人尴尬的是,这本书稿第一次印成铅字竟是“供批判用”,成了“大毒草”。尽管萧克一再称这只是初稿,但批判者却说:“要的就是初稿,初稿可以反映你的灵魂。”

第二次是在“”期间。随着批判逐步升级,批判的调门一次比一次高,萧克被扣的“帽子”越戴越大。他为此书所戴的帽子有:“宣扬战争恐怖主义”、“诬蔑劳动人民”;“写不正常的感情”、“为错误路线歌功颂德”;“利用小说进行活动”……更有甚者,他们竟指着书中反面人物说的话说:“你居然喊、蒋委员长万岁的口号!”

一部未定稿的小说,遭受到如此厄运,萧克始料未及。后来,他曾诙谐地说:“‘’时期,造反派算我的老账,又油印数百份。这个‘供批判用’的小说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出版’了两次,读者不少。”

历经50年风雨终于公开出版

1985年底,萧克从第一线退下来,许多老同志都劝他将《罗霄军》初稿拿出来出版。在夫人蹇先佛、《诗刊》总编辑张志民以及在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鼓励和催促下,在文艺出版社的支持下,他下定决心,再次修改这部书稿。动笔前,他写了一副对联自勉:雕虫半世纪,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戎马六十年,乐得解甲,赋闲再难闲。

他把对联挂在工作室,开始修改小说初稿。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阅原稿。由于多年没看,许多情节都淡忘了,再改起来的确有些吃力。萧克就一章一章地记下内容提要,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写出小传,一点一点地记下自己的修改意见。最后,逐章逐段地进行修改、增删。战争年代利用业余时间写的东西,他总感到有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人物之间的联系不大贯通。他又重新设计了一些新的情节,以增强人物之间的联系,并适当加强了人物心理描写。他还对书中关于战斗阵势、战斗进程及战斗场面的描写做了仔细推敲,力求真实。

为了重新体验当年的真情实感,萧克专门到南方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走了一趟。对于书中引证的历史资料,他都注意力求准确,哪怕是一句古语,也尽力查找到出处,予以校订。就连当年小说遭批判时,有些善意、合理的批评意见,他也没有忘记,在修改中都适当地吸收了。经过一年多的认真修改,小说终于定稿并付印了,书名改为《浴血罗霄》。这部久经磨难的作品,在1988年八一年建军节前夕如期出版,终于了却了萧克几十年的夙愿。

一部小说从动笔到出版,历经50 年。因此后来有人说,这是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史中的一部奇书——它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从初稿完成到交付出版,历经半个世纪;而在这半个世纪中,书未定稿,还没有正式出版,就被打印出来批判了两次,罪名之多,耸人听闻;书的作者,是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战将,是位在解放后一直从事军队和军事院校训练和管理工作的将军。

第8篇:小品稿子范文

发表教学类论文是体现一个学者对学术研究水平了解多少的重要依据,那么化学教学类论文怎么发表呢?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发表化学教学类论文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2.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3.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4.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5.讲究投稿策略

第9篇:小品稿子范文

岁月如歌。

音乐,总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和感动。

“我的音乐,我的生活”征文活动从去年启动至今,受到广大读者会员的热情支持和踊跃投稿。一年来,这些优秀稿件使我们的“会员地带”版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感动。截止2010年12月14日,2010年度第一届“我的音乐,我的生活”征文活动圆满结束,评选结果将在近期公布,敬请关注每期《音乐周刊》。会员地带版块继续为热爱创作的读者、会员朋友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2011年度第二届“我的音乐,我的生活”征稿活动火热进行中!欢迎读者朋友继续支持、投稿。来稿多、稿件质量高的读者还有机会在《音乐周刊》会员地带版块开设个人专属的“明星读者”专栏!

征稿要求:

1.散文作品:讲述与音乐有关的生活故事,字数在1000字以内(特别优秀的作品可适当放宽限制),文笔流畅

2.省略。

投稿提示:建议以电子邮件形式投稿,如手写请务必采用工整字体(字迹漂亮的手写稿件有机会原样扫描刊登!)。希望在这里结交同好的读者朋友可随稿附上个人小档案、在线联络方式和个人照片等资料。

横:

1.张学友1997年发表的专辑,也是音乐剧《雪狼湖》的序曲。

2.发表自陈奕迅《Live For Today》专辑,

3.发表自孙燕姿最新专辑《是时候》,李伟菘作品。以旋律及情感表达为主打的一首歌曲。

4.一个由流浪歌手组成的音乐组合,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凭借一曲《春天里》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5.朱哲琴1992年发表的专辑,是一张极富个性、创意的专辑,反映了身处在西方文化泛滥社会里的人们那种矛盾的心情。

6.发表自谭咏麟1987年《再见吧!浪漫》专辑。

7.林志颖为电影《神经刀与飞天猫》演唱的主题曲。

8.郭富城加盟华纳后发行的第一张唱片,也是内地引进他的第一张粤语碟。

9.陈慧娴音乐生涯中第一支国语单曲,歌词中穿插了陈慧娴音乐历程中经典作品,令人难忘。

10.萨顶顶2007年发表的专辑。

竖:

一、旧称黄梅调,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二、发表自黄小琥新专辑《如果能…重来》,老上海韵味十足的一首歌。

三、魏晨为2010年快乐男生演唱的主题曲。

四、发表自范玮琪新专辑《Love &FanFan》,童话的诗意加淡然的质感,是一首很美好而安静、又带着很多人回忆在里面的作品。

五、温兆伦1995年发表的个人第四张国语专辑。

六、韩国新人女子组合T-ara出道歌曲。

七、歌剧 《萨旦王的故事》 第二幕第一场中的插曲。风格诙谐,现在已脱离原歌剧,成为音乐会中经常演奏的通俗名曲。

八、卡奇社发表的首张专辑。

九、张信哲《初》专辑主打歌,歌曲的曲风与《白月光》相似。

十、发表自林一峰《花诀》专辑,歌曲表现“世间爱情百变,却皆大同”的意思,禅意浓郁,余音绕梁。

十一、发表自小虎队《庸人自扰》专辑,潘协庆作曲,李子恒作词的一首歌曲。

爱恨一瞬间

王从彦

昨日的思念尘封了多少酸甜

云遮路断望不尽人生路漫漫

往事多少一梦如云烟

今日的重逢注定了多少悲欢

千回百转寻不见红尘情绵绵

相逢几何沧海又桑田

多少匆匆忙忙自来去

人生不过回眸间

多少坎坎坷坷尽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