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精选(九篇)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

第1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关键词:超高建筑;地下结构;后拆支撑法;施工技术

某金融大厦位于金融贸易区,是一幢地下3层、地上42层、大屋面高度180m的超高层办公楼,裙楼地上5层,主、裙楼总占地面积8128m2,总建筑面积90818m2。主楼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桩筏基础,钻孔灌注桩。基坑近似矩形略呈发散状,长约90m,宽约74m,面积为5540m2,基坑开挖深度在裙楼区为18.250m,主楼区19.850m,局部电梯井落深区为25.600m。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结合4道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护方案。支撑平面布置采用中部圆形环梁、四周边桁架的形式,圆环直径为60m。围檩的最大截面尺寸为1.4m×0.8m,支撑最大截面尺寸为2.2m×1.1m。

1 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1.1 工程的施工工期比较紧张

该工程从底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到地下结构出土施工共78d工期。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施工的工作量比较大,而施工人员如果采用的传统的施工方式,那么地下室的施工工期就会达到101d,这样一来,业主的要求就无法满足。但是如果施工人员采用的是后拆支撑法,按照每层20d的施工工期算,那么整个地下室施工工期共需要60d。

1.2 基坑超深、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和保护要求高

该工程抵地处在闹市当中,周围的环境较为复杂,与高层建筑写字楼和多条道路相邻,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较多,并且交叉管理的数量尤其多,不同的管线之间的铺设和排列比较密实。而深基坑的深度比较深,面积也比较大,但是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对控制土体的变形具有较高的要求,加之,工程的规模比较大,在发生爆破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是比较严重的。

2 确定技术路线

设计人员综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许多的施工方案,但最后决定的是使用后拆支撑法,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不用占用主干线,同时也不会使所挖基坑出现变形的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当工程主体结构建设到地面9层以上时,采用延时爆破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支撑需要从上到下拆除。

3 后拆支撑法施工方案

3.1 优化支撑设计

在优化后拆支撑的布置应该从平面和高程两个方面进行,同时对工程主体结构的局部区域进行适当的体征,有利于受力构件和支撑体系互相碰撞问题的解决,方便工程施工环节和后续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

超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基坑围护的初步设计方案是将地下连续墙和等4道中部十字对称以及四周边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支撑体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中和的考虑,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十字对撑边架的布置采用圆环支撑形式,中间设置的圆形环梁的直径为60m,对圆形支撑的受力特点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完整的支撑受力体系得以形成。与十字对撑体系相比,圆环形支撑体系完全避开了主楼的核心结构区域和主楼的劲性柱,因此,在不拆支撑结构的状态下落实地下室主体结构的具体施工。

后拆支撑法在应用在该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项问题。首先,竖向结构与支撑的平面位置关系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而先拆部分支撑的工作量应该尽量减少;其次,结构梁和格构柱的平面位置关系也应该全面的考虑,有利于避免由于格构柱的原因造成结构梁施工难度增大的问题;再次,支撑结构和地下梁板之间的空间需要施工人员进行综合的考虑,只有这样,施工人员的装药操作就会有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工程的爆破工作;最后,应该综合、全面的考虑位于支撑下面的竖向结构施工,然后在支撑室内爆破和清渣处理完成之后再进行补做,同时设施工缝的深化设计需要做好。

3.2 地下结构施工

3.2.1 局部先拆支撑区域确定以及拆除方法

将影响竖向结构施工的最小部分水平支撑先行拆除,该部分支撑采取人工用风镐拆除的方式。此外,栈桥由于距离地下1层顶板较近,采用室内封闭爆破较难实施,在地下1层顶板浇筑前,予以先行拆除。

3.2.2 地下室四周竖向结构施工方式

本工程地下室四周沿地下连续墙边设置截面尺寸400mm×1000mm、400mm×1200mm、400mm×1800mm的结构壁柱,壁柱正好被每道支撑围檩上下分隔开,因此一部分壁柱必须待支撑围檩爆破清渣完成后再进行补全施工。

4 室内爆破及主体结构保护措施

4.1 爆破拆除方案

针对地下室的顶板和底板、梁、柱都已经浇筑完成,上部结构仍在施工,待拆支撑梁处在地下1层~地下3层,夹在上下楼板之间(见图1),支撑梁距离楼板最近处约为35cm,部分立柱与支撑梁连接在一起,爆破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小药量、微差延时起爆,着重注意孔距、排距的调整,确定合理的药量,严格控制单孔药量和单段起爆药量,采用粉碎性破碎与松动破碎相结合的爆破方案。

图1 支撑与地下结构立面关系

4.2 爆破拆除顺序

支撑采用爆破的方法从下至上逐道拆除,即先进行第4道支撑的爆破作业,然后依次进行第3,2,1道支撑的爆破。每道支撑爆破拆除时间间隔在2周左右。单次起爆量近百段,任一局部按切割孔连系梁支撑围檩顺序逐段安全解体。

4.3 渣土清运施工

废钢筋和渣土由于受地下室空间、通道以及车道楼板承载能力的限制,采用了人工清理废钢筋,由小型挖机、铲车将散落的渣土归堆,5t小型卡车外运的方式。

4.4 降低爆破施工对地下结构影响的技术措施

4.4.1 根据结构情况,优化炮孔参数(孔距、排距、炮孔深度及堵塞长度等)和用药参数。

4.4.2 药量选择选择合理的爆破药量,使支撑围檩做到“碎而不抛”。特别靠近结构的炮孔(距离小于30cm),适当减小单孔装药量。

4.4.3 起爆方法采用微差起爆的爆破技术,严格控制每个小网络的时差(几十毫秒),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单段起爆药量

4.4.4 由于一小部分剪力墙、部分立柱与支撑浇筑在一起,为防止爆破支撑时损坏剪力墙、立柱。爆破前需将剪力墙、立柱两边的支撑人工打断,并气割钢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超高建筑地下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后拆支撑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缩短了工程的工期,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成本支出,受得了建筑施工企业和业主的一致好评。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后拆支撑法具有较大的优势,在超高建筑的地下结构应用过程中,保证了超高建筑地下结构施工质量,并使得建筑企业获得了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杰,张聪.后拆支撑法在超深基坑及大型转换梁模板传力体系中的综合应用技术[J].建筑施工,2008(6).

第2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Abstract: Started with the overall concept design of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several factors that the design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are proposed,and the paper also compares it with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s,and then gets the advantages of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eference.

关键词:逆作法;总体设计;技术优势

Key words: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overall design;technology 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095-01

1逆作法的总体设计

1.1 流程设计逆作法施工流程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①工程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工程中采用逆作法的原因很多,如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常规顺作开挖施工变形较大,采用逆作法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此外上部结构不一定要求同时施工;工期紧张要求采用逆作法,上部结构必须与地下结构同时施工,而且对上部结构还有一定的层数要求;从降低造价的经济性角度要求采用逆作法等。不同的要求对应的逆作法施工流程通常是不同的。②主体结构形式:主体工程的结构形式对逆作法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如超高层建筑竖向受力构件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主楼不适合采用逆作法,而往往只在其裙房采用逆作,因此其地下结构往往是逆作结合顺作的施工流程;而如地铁和地下车库等单建式地下结构由于埋置较深,通常需要在逆作法施工中增加临时支撑等措施。因此,应在满足主体结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逆作法流程的设计。③施工的可操作性:逆作法流程的设计应保证每一设计工况阶段施工的可操作性。逆作法的设计应与施工方法充分结合,充分考虑到逆作法的施工问题,如土方开挖和进料、混凝土构件的逆向施工、施工的操作空间、临时构件与永久受力构件的施工转换等问题。

1.2 结构整体分析在逆作法中地下结构外墙同时作为基坑围护挡土墙,地下结构各层楼板结构同时作为水平支撑,地下结构的部分竖向构件(结构柱和桩)同时作为底板浇筑前的竖向支承构件。这三部分构件的共同作用完成了地下结构的逆作法施工。地下结构外墙作为施工阶段的挡土结构主要承受横向荷载,同时也承受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横向荷载通过水平楼板结构承担,而竖向荷载在结构内部的竖向构件和外墙之间分配。在基础底板施工后,由于底板的调整分配作用,竖向荷载在外墙和桩基之间进行分配。

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作为支撑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水平支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在满足主体结构要求的同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在保证竖向承载的同时,满足水平方向的承载能力。由于地下结构水平构件作为支撑的支撑刚度远大于临时支撑,逆作法的基坑变形较小,因此宜采用静止土压力设计计算作为支撑的水平构件。

逆作法中竖向构件的设计应在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设计的基础上,满足在基础底板完成前上部结构的施工层数要求。由于基础底板尚未形成前,竖向构件均为单独受荷,因此应提高该阶段竖向受力构件的安全度。同时应注意在逆作法的基坑开挖和形成结构过程中,由于垂直荷载的增加和土体卸载的影响,将会影响边墙和内部一柱一桩等竖向构件沉降的差异,因此而产生的对结构体系的影响比顺作法严重得多。竖向支承系统过大的差异沉降,不仅会在水平构件中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而且会给节点连接带来困难,设计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在对逆作法主体地下结构与围护结构的结合进行整体分析的同时,应对逆作法中的施工问题给予充分考虑。

2逆作法技术优势

与传统顺作施工方法比较,用逆作法施工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或地下结构有下述技术特点:

2.1 缩短工程施工的总工期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如采用传统方法施工,其总工期为地下结构工期和地上结构工期,再加装修等所占之工期。而用逆作法施工,一般情况下只有地下一层占绝对工期,其他各层地下室可与地上结构同时施工,不占绝对工期,因此可以缩短工程的总工期。

2.2 基坑变形小,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小采用逆作法施工是利用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作为周围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的内部支撑。由于地下室结构与临时支撑相比刚度大得多,所以地下连续墙在侧压力作用下的变形就小得多。此外,由于中间支承柱的存在使底板增加了支承点,使浇筑后的底板成为多跨连续板结构,与无中间支承柱的情况相比跨度减小,从而使底板的隆起也减少。因此,逆作法施工能减少基坑变形,使相邻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的沉降减少,在施工期间可保证其正常使用。

2.3 使底板设计趋向合理钢筋混凝土底板要满足抗浮要求。用传统方法施工时,底板浇筑后支点少、跨度大、上浮力产生的弯矩值大,有时为了满足施工时抗浮要求而需加大底板的厚度,或增强底板的配筋。而当地下和地上结构施工结束,上部荷载传下后,为满足抗浮要求而加厚的混凝土,反过来又作为自重荷载作用于底板上,因而使底板设计不尽合理。用逆作法施工,在施工时底板的支点增多,跨度减小,较易满足抗浮要求,甚至可减少底板配筋,使底板的结构设计趋向合理。

2.4 可最大限度利用城市规划红线内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多层地下室采用常规的临时支护结构施工,地下室外墙势必要退至城市规划红线内,留有临时支护结构截面尺寸和上面所述的施工操作面空隙距离,而缩小地下室建筑面积。采用逆作法施工,在满足室外管线或构筑物布置的条件下,作为地下室外墙的地下连续墙可紧靠规划红线,甚至踩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作地下室永久性外墙。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的目的。

2.5 施工方案与工程设计密切配合,使逆作施工方案更趋合理按逆作法进行施工,中间支承柱位置及数量的确定、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状态,地下连续墙和中间支承柱的承载力以及结构节点构造、软土地区上部结构施工层数控制等,都必须与工程设计密切配合有关,需要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密切结合研究解决,才能实施逆作法施工。

第3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no matter in construc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is realized by leaps and bounds ascension, especially high building engineering field toward the structure, function more complicated diver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ZhiXuHua direction steadily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main technology and related requirement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由于与一般多层建筑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安全诉求较强,这又进一步导致了高层建筑结构工艺的复杂与施工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存在的特点,笔者展开了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探讨,并提出了来源于实践的合理化建议。

1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技术优化

我国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是以楼群形式进行设计施工的,主要由主楼和裙楼组成,其施工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施工成本高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时要对整体工程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施工规划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高层建筑的基础和施工结构是整体施工的必要保障,在地基施工时要根据现场环境和施工结构的特点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缩短地基施工时间为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时间创造有时间条件。高层建筑还具有施工作业面小,空中作业条件差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相对困难,如按着计划的施工进度,很难做到按时完工,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采用机械运输以提高材料的运输效率,在采用了机械化运输后,工程材料的运输时间可以缩短,施工的速度也有了很好的保障,并且减少了现场施工的作业量。

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上要实行总承包制管理,总承包制管理可以全面的调配施工作业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效率,其主要施工管理的重点是在施工中利用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来缩短作业时间和作业空间,由于高层建筑具有施工作业面狭小的特点,所在施工时必须由上而上逐层的进行施工,利用这一特点采取垂直向上的施工,通过完备的组织和工种的协调,做好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使各工种都能高效有序的进行施工,形成立体空间的流水作业,这就可以大大的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周期。

2 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和相关要求

2.1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的30~40%左右。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为此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施工风险较大。它涉及到土力学强度与稳定问题、位移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岩土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设计施工不当,极易发生基坑工程事故。基坑深度超过5m 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 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2.4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 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 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 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3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只有本着高效、科学、标准、规范的设计施工原则,依据各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秩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适应性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基础施工建设,因地制宜、安全规范,才能最终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在复杂的体系结构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依据用户的丰富需求开展人性化施工设计,并促进高层建筑各项工程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切实为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 廉凤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第4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 钢结构 技术重点

大型体育场馆一般具有跨度大、精度高、钢结构十分复杂等综合特点,所以其施工难度很大,对其施工需要经过严密充分的准备过程,并在施工中加大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大型体育馆对扩大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巨大作用,一般来说,由于技术和施工环境的限制,使工程在施工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选取国家体育馆、大连体育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这两个大型体育场馆工程的施工状况和施工的重点难点,简要介绍体育馆主场馆钢结构屋架安装工程的施工情况。从工程建设的过程和实施的结果来综合监测工程的钢结构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科学进行。

一、国家体育馆钢结构技术的施工状况

国家体育馆是奥运会手球、体操等项目的进行地点,是北京奥运中心区的三大主场馆之一,作为一座具有国际先进的大型体育馆,为了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俭的奥运东道主精神,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和外观造型的前提下,做到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并更好的考虑体育馆内部的安全问题。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同类结构中跨度最大的双向张弦桁架结构,国家体育馆的钢屋盖结构形式为单曲面双向张弦桁架结构,上弦为正交正放平面桁架,下弦预应力张拉索,穿过钢撑杆下端的双向索夹节点,形成了双向的空间张拉索网。

体育馆的总体结构由比赛区、热身区、附属房、地下车库组成。在体育馆的结构体系当中,比赛区屋盖结构的下弦每跨横向和一些部分的纵向地点布置了钢索,中间的撑杆与上层网格结构形成有一定竖向刚度和自身承载能力的结构形式,这样便构成了体育馆屋盖的整体空间结构。在受力方面,工程双向张弦桁架兼具双向交叉桁架与预应力结构的双重特征,桁架四边支承,属于典型的空间双向传力系统,在内力分布上,板跨中弯矩大,支座处弯矩小,短边横向传力大,长边纵向传力小,角部及附近支座受到整体结构的影响使其一直处于受拉状况。钢索预应力的数值从中央部分向两边递减,索截面及预应力值分布与正交正放桁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相互一致。张弦索对桁架整体结构对整体的体育馆钢结构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结构角部支座拉力降低,其张拉过程索力十分且安全性能高。在屋盖结构上,其下弦横向由9~22轴14榀和纵向E~M轴8榀来进行钢索的布置,纵索在采用单索,横索在下用双索结构。纵向侧边5榀桁架不布索、横向侧边2榀不布索。圆管撑杆上端与桁架结构的下弦用万向球铰节点进行连接,下端与索采用夹板节点连接,索端与钢结构相连处设计为铸钢节点。

二、大连体育馆钢结构技术的施工状况

大连体育馆是全国运动会的主要场馆,大连体育馆在施工上的难点首先在其受力方面,其各构件的受力状况与设计受力状况不同,需在计算后进行施工;其次,吊装只能在场外进行,难度高,构件稳定性差;最后,其预应力钢索较多、拉力小且相互影响,加大了施工的难度。所以在施工上,大连体育馆在吊装设备的选择上选用了两台250t加强型履带吊机来进行构件的吊装任务,在进行钢环梁的安装时,首先将其进行分段,然后将其直接吊装到位,进行整体合拢调整后进行焊接。进行主桁架的安装时,采用分段吊装、高空拼接成型的施工方法首先通过设置临时钢支撑,将主桁架分段。并用大型履带吊机将各段吊运到钢支撑上空间拼接。并通过设计了专用调节结构将每一段主桁架吊装到位,在精确到位后进行焊接固定,确保了主桁架安装的顺利进行。

三、体育馆钢结构的特点和施工要点

体育馆属于大跨度建筑物,其自身的外形、功能、用途、使用条件等因素决定了其结构方案可以采用梁式、框架式、球形网架以及悬挂—悬索式等内外部造型,体育馆的建筑采用高强度钢材,外形结构一般极具个性,并在施工中注意其屋架、吊天棚等建筑部分的施工问题。所以,体育馆在施工上,钢结构在进行临时支撑体系的安装时,一般经常采用搭设满堂式脚手架的手段,但是在体育馆之类的跨度较大的钢结构施工工程当中,却一般采用两圈贝雷架作为支撑的手段,这在满足体育馆功能的同时,并为后续钢构件的安装以及预应力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利用满堂式脚手架支撑方法的问题。

在分层分级分批张拉实施方案上,首先需要确定分层张拉顺序,选择先张拉外层钢索后张拉内层钢索的方法或先张拉内层钢索后张拉外层钢索的方法,在此技术中,力的传导方向为屋架内层结构外层结构结构梁柱基础的方向,并且内层支承点在外层的上弦钢梁顶部、内层预应力的施加对外层结构未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预应力施加上,一般先使外层得到刚度,然后张拉内层钢索;在确定分级张拉时,一般考虑施加预应力的误差数值和分级张拉对钢屋架整体外貌和造型的作用和影响;分批张拉确定时,应保证每批钢索在张拉时其张拉力能够对称布置,最后需确定张拉相互影响程度,在确定过程中,需要采用ANSYS软件首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是对分层分级分批同步对称张拉过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内外层钢索张拉情况下各钢索索力及钢屋架起拱值等理论数据,并结合工程实际,将其投入达到具体的工程设计当中。施工监测是工程施工控制的基础,是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并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馆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建立完善的施工监测系统也是施工技术的重要要义之一。施工监测的主要包括变形监测、应力监测、温度量测等监督手段,变形监测一般是指采用测距仪、水准仪等工具对钢结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相应的控制观测。应力监测指的是采用钢弦式传感器或者高科技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现远距离监测;温度量测指的是利用辐射测温法、电阻温度计测温法、热电偶测温法等方法进行长距离监测的活动。

总之,随着许多大型体育活动在我国的举行,国家对于大型体育馆的钢结构工程越来越重视,大跨度钢结构的体育场馆面临着技术等问题上的种种考验,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家体育馆和大连体育馆的钢结构施工特征,并结合钢结构施工自身的特点对体育馆类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特征等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钢结构施工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顾国荣.广州体育馆屋盖钢结构的安装施工[J].施工技术,2001(6).

[2]张世翔,张军峰.钢结构设计和施工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1(6).

第5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关键词 主体结构 渗漏 治理技术

一、前言

地铁主体工程的渗漏历来是工程质量的通病,尽管地铁工程防水设计采用“以防为主、多道防线”的原则,但往往是防不胜防,其中原因有对工程防水技术的复杂性、综合性认识不足,在设计、选材、施工中的方法不当,加之其他自然因素,如基础不均匀沉陷、结构变形等原因,使得已竣工的地铁隧道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从客观来看地铁工程大都埋藏较深,结构空间大,如结构位于含水层中,设计和施工要达到防水目的,决非易事。而地铁工程一般防水要求较高,一旦发生渗漏,基本只能采取封堵治理的办法。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地下工程渗漏成因,详细介绍了在富水地层下结构渗漏治理的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

二、工程概况

某地铁明挖区间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中西部,地形平坦,地下水位埋深一般0.7~2.9m,主要赋存于砂层和强、中风化岩中,水量丰富。明挖区间基坑深度约为14.8m~19.3m,基坑土层地质由上至下依次为:人工填土、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粉细砂、中粗砂、粉质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区间主体结构为地下一层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明挖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要求隧道顶部不允许滴漏,其它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以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0.2m2。渗漏水量小于0.1L/m2・d。

三、结构渗漏情况及成因

1、渗漏位置

本工程明挖隧道内结构渗漏点主要集中在施工缝处和变形缝处,特别是变形缝处渗漏较为严重,另外部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处和混凝土面出现蜂窝麻面处也发生渗漏。

2、渗漏成因

(1)地下结构防水设计一般采用结构外防水和结构自防水两道防线。本工程结构外防水又可分成围护结构防水和结构外包防水层,围护结构防水失效主要是部分连续墙接头止水失效,结构外包防水板、防水涂料因出现损坏或部分位置如搭接部位、收口部位施工质量欠佳造成渗漏。

(2)本工程结构自防水失效发生在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和蜂窝麻面处。结构裂缝主要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结构超长产生的收缩裂缝;蜂窝麻面的形成直接与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关,在施工时漏振或振动时间不足造成,这种蜂窝麻面在混凝土中主要为单独一片存在,发生渗漏表现为成片渗漏或点渗漏。

(3)施工缝和变形缝历来是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缝止水钢板埋设不当或接缝处未清理干净,变形缝处中埋式止水带埋设不当或保护不当有损坏现象,导致地下水渗入。

四、渗漏治理工艺设计

通过对渗漏原因的分析,一旦发生渗漏情况,证明围护结构防水、外包防水层肯定存在缺陷,但无法进行处理,只有通过对结构混凝土缺陷和施工缝、变形缝进行修复才能解决渗漏问题。由于本区间地下水压较大,渗漏治理采取埋管后压力注浆封堵的方法,最后用防水层封闭。

(1)防水堵漏工程施工工艺设计

① 砼结构裂缝、施工缝渗漏:采用压力注浆法,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补强浆液砼内堵漏补强及建造环氧树胶泥砼外封闭处理。

② 砼结构麻面蜂窝点渗漏:采用压力注浆法,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补强浆液砼内堵漏补强及建造环氧树脂胶泥砼外封闭处理。

③变形缝渗漏:采用压力注浆法,灌注改性环氧树脂补强浆液及建造环氧树脂胶泥砼外封闭处理。

(2)主要材料及性能

①速硬微膨胀水泥

是一种凝固快、早期强度高、具有微膨胀性能的防水灌浆专用堵漏特种材料,可在1分钟左右终凝,1小时强度右达15Mpa以上。

②改性环氧补强化学灌浆液

它是由环氧树脂、改性液及二乙烯三胺组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相分离成“海岛状”结构,具有橡胶相改性环氧树脂效果,是一种低粘度、高强度、有塑改性的环氧树脂补强新型(灌浆)材料。具可灌性大、稠度低、使用方法的特点。其主要材料技术指标:

A、外观:浆液为棕色;B、纯胶体抗压强度为:58.5-88.3Mpa;C、纯胶体抗拉强度为:10.7-18.5Mpa;D、固砂体抗压强度为:41.7-68.6Mpa;E、劈裂抗拉强度干缝为:2-3.5Mpa。

③环氧胶泥

环氧胶泥是由环氧树脂、改性液及固化剂、填充剂组成,它具有极强的粘结能力的抗压强度。其主要技术指标:a、抗压强度:≥41Mpa ;b、抗拉强度:≥2Mpa;c、剪切强度:≥1.8Mpa ;d、粘结强度:≥10Mpa。

五、渗漏治理施工工艺

6.1砼结构裂缝、施工缝渗漏处理

⑴清除积水及碳酸钙粘附物,检查漏源,标上记号。⑵将找平层凿铲直至原砼面,以缝为中心两侧宽为50mm。⑶在结构面刻凿U型槽,以缝为中心两侧宽为20mm,深40mm坑槽,不得直接凿在裂缝上。⑷化学处理施工砼面,要求结实、无积水、无杂物。⑸筑造压力注浆系统,嘴距约350mm~400mm设置,用速硬微膨胀水泥封闭(止缝),配料呈面粉团为宜。待12小时固化后,接好高压灌浆管连接到灌浆机上,试压后待下一工序施工。⑹灌浆防水补强:经压力测试密封合格后,将改环氧树脂补强浆液按配比配好,放入灌浆机的容器中,渐进加压。使渗源成逆流,直至缝隙空腔内充满浆液,或使相邻灌浆咀冒浆方可结束该入浆孔,并迅速将高压灌浆胶管屈折用铁线结扎。以防止浆液外溢,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将所有灌浆系统灌完灌满。待12小时后,进行整体检查堵漏效果。⑺涂刷砼面化学处剂,涂刷均匀,不得漏涂。待3 小时进行后续施工。⑻建造环氧胶泥密封层。配制胶料要求搅拌均匀,和易性好,便于施工为佳。⑼修复饰面层,整体检查验收。

6.2砼结构麻面、蜂窝点渗漏处理

⑴清除积水,检查渗漏,标上记号。⑵将找平层凿铲去,直至原砼面,以渗点为中心?100范围内。⑶在结构面刻凿U型槽,以渗点为中心? 50,深40坑槽。⑷化学处理施工砼面。要求结实、无积水、无杂物。⑸筑造压力注浆系统,埋设铝管,用速硬微膨胀水泥封闭(止缝),侍12小时后,接好高压灌浆管连接到灌浆机上,试压后待下一工序施工。⑹灌浆堵漏:经压力测试密封合格后,将改性环氧树脂补强浆液按配比配好,放入灌浆机的容器中,渐进加压。使渗漏源成逆流,直至空腔内充满堵漏浆液,或相邻灌浆咀冒浆方可结束该入浆孔。并迅速将高压灌浆胶屈折用铁线结扎。以防止浆液外溢,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将所有灌浆系统灌完灌满。待12小时固化后,进行整体检查者漏效果。⑺涂刷砼面化学处理剂,涂刷均匀,不得漏涂。待3小时续后施工。⑻建造环氧胶泥密封层。配制胶料要求搅拌均匀,和易性好,便于施工为佳。⑼修复饰面层,整体检查验收。

六、结语

本工程已投入使用三年,未再发生渗漏,说明选用的堵漏材料和工艺是有效的。总之,地铁工程的防水堵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防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防水施工时必须针对防水薄弱环节,如结构的各类缝,不同结构形式的接口处,加强监督,精心施工,同时堵漏要因地制宜,须根据渗漏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堵漏材料和施工方法,才能达到长久的堵漏效果。

第6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空;反弧悬挑;施工技术

建筑业作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建设情况将直接反映和彰显出我国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因此,发展建筑业是我国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手段。就目前来说,我国建筑事业已经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台阶,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引进的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念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高空反弧悬挑结构分析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高空反悬弧悬挑结构以其独特的支撑体系优势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更是成为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首选结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建筑行业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发展速度更是不言而喻,成为整个工程领域中备受重视和关注的一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探索高空反弧悬挑结构概念和施工技术尤为关键,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1.1概念

悬挑结构是当今建筑工程领域中一项极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基于传统的建筑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如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雨棚、挑檐、外阳台等建筑结构都是悬挑结构中的主要体现着,从这种结构分析来说,悬挑结构的主体结构都是以挑出梁或者板为主构成的,是梁板结构中的一种,其施工本质仍然是以梁板结构为主的。而该层建筑结构中,高空反弧悬挑结构的应用则是与传统悬挑结构相反的一种施工技术,是在施工中将雨棚、挑檐、传统外阳台等结构中的弧度反设,从而形成的一种施工结构。

1.2特点

高层建筑高空反弧悬挑结构的使用主要是依靠压重或者外拉力来保持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要求建筑结构中施工中能够具备良好的抗倾覆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安全因素。一般来说,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稳定结构层的倾覆力矩必须要加以控制,对于其中失稳现象及时的加以归纳,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进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高空反弧悬挑结构在某工程施工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建筑结构不断涌现。高空反弧悬挑结构作为目前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其在施工中施工技术、施工质量都备受业内人士的重视。这里我们就以以下工程为例,对高空反弧悬挑结构的施工进行了深入分析。

2.1某工程建设概况

本文以某市某工程的建设为例,具体论述了其建筑工程中的高空反弧悬挑结构的施工技术,现对其工程概况作如下介绍:

本文以某工程的建设为例,具体论述了其建筑工程中的高空反弧悬挑结构的施工技术,现对其工程概况作如下介绍: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42580m2,由两栋对称单体建筑组成,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总建筑高度52.30m,基础采用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工程融商业、住宅和地下停车场为一体,整个立面阳台均为弧形设计,同时在屋面东西两侧设计了两个反弧装饰结构,左右对称,形成了不同凡响的立面装饰效果。

2.2施工过程中的难点

首先是反弧挑檐的施工,在此项工程的建设中,其反弧挑檐距离建筑屋面的结构标高为39.6m,其曲面的半径大小为3.0m,设计为两跨式的挑檐结构,共计长度为16m,由三根挑梁支撑,结构从主立面向外悬挑3.4m,自重达26.86t,倾覆力矩为567kN/m。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认真对待其模板的设计问题,认真仔细的做好模板设计工作,并要求所设计的模板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投资成本,确保反弧挑檐设计施工的经济合理。

其次是施工所需的材料,由于反弧挑檐的基本构成材料主要是清水混凝土,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时,还需在其结构外表刷涂一层防水涂料,避免结构被水侵泡后发生破损。

再次,由于反弧挑檐对地面承受力的要求较高,所以顺带着对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要求也比较高,而想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得在施工中严格化、规范化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并认真做好模板支撑体系的放样、定型和施工测量工作,确保反弧挑檐结构中模板的支撑质量。

最后是混凝土的浇筑问题,对于弧形曲面的混凝土浇筑,要重视并解决好混凝土的密实度,面混凝土浇捣流淌等问题。

3.施工技术要点

3.1钢筋加工和安装

(1)钢筋制作主要是弯筋和焊接,焊接量较大。

(2)钢筋弯制:由于受力筋直径较粗,用量较大,弯制采用钢筋弯曲机,采用弯曲机,效率高、规格化,直径较小的筋采用人工弯制,速度较快。

(3)钢筋焊接:由于是反弧悬挑构件,若采用一次成形,在安装时会产生很多不便,所以采用分段预制,集中安装,在钢筋场地,将筋做成单元件或单元骨架,在高空安装。由于应力状态主要是受拉状态,质量直接影响悬挑构件的负荷程度,尤其底层属最大拉应力区。

3.2模板工程

3.2.1搭设步骤

(1)根据前述挑架布置方案,于11、12层斜撑位置预埋“三角 ”形ф25限位筋。

(2)预埋固端锚栓:当结构施工至12层结构平面时,在钢挑梁的相应位置预埋M20螺栓,螺栓锚固端与15mm钢板顶焊并与梁主筋焊接。

(3)搭设斜撑,固定钢挑梁。

(4)搁置型钢挑梁,搭脚手架支撑,并张好安全网。

3.2.2结构及支撑加固措施

(1)在12层结构施工时,于挑梁固端锚栓位置增设一根小梁250×350,上配4ф16,下配3ф16加强。

(2)为确保12层楼面安全,将M20螺栓间隔改为ф16拉筋,穿过12层结构预留孔,锚固于11层楼面,将挑梁对12层的拉力传递到11层,减少楼面负载。

3.2.3模板设计、安装

圆弧曲面底部成型质量要求,故考虑采用300mm宽十一夹板模组拼,用50mm宽薄胶带贴缝,并均涂隔离剂。圆弧曲面模板支撑龙骨采用ф20弧形@400钢筋骨架,内侧半径为3945mm,拆除后,钢筋调直后可重复利用。

3.3混凝土浇捣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标号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掺加适量减水剂,并适当提高石子粗粒径含量,以减缓流淌。

(2)掌握二次振捣时间,在布料后,先用铁楸拍振出浆,然后过60min后,再用小型高频振动棒振捣,木抹搓平(60min指振动界限,由现场根据混凝土参数、气温和浇捣条件等因素实验确定)。

(3)混凝土浇捣时,由下至上进行。在布料时,应左右均匀布料,严禁集中下料,以免打弯或踩弯面层钢筋。

4.结语

总之,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要想做好高空反弧悬挑结构施工要求,就必须要在工作中认真的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控制,结合施工自身特点和建筑设计安全需要入手分析,指导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益奠定基础。尤其是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在工程中必须要牢牢把握施工技术要点和难点,针对工程中常见质量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质量都能够达到预计标准。

【参考文献】

[1]结构力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关键词】悬挑脚手架 中高层结构 施工简便 灵活 安全性

绪论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后,应进行回填土施工,然而回填土施工所需时间很长,需经过分层夯实,回填质量要求较高,但有些工程,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施工进度要求较快的工程中,可以在主体施工时采用悬挑脚手架,而不是采用落地脚手架,在在悬挑脚手架的特点是不受回填土施工的影响,可加快施工速度,且搭设简单,安全。一般施工中都采用型钢梁为悬挑梁,然使用型钢梁的条件为框架结构,对于剪力墙结构来说,型钢梁的设置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钢管悬挑脚手架对于剪力墙来说施工较简便,本论文结合某工程的实际应用,来阐明扣件式钢管悬挑脚手架具有的施工速度快,搭设简单,安全性的优点,且同样能达到型钢悬挑梁的效果。

1 方案选择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多层住宅,地上为6、9层,剪力墙结构。主楼部分呈“C”,南、北两侧为9层,西侧为6层,最高处标高为30.7米,地下室结构封顶后采用双排悬挑脚手架做为主体结构施工的外防护架及结构施工脚手架。

1.2 选择方案的背景

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后,应进行回填土施工,然而回填土施工所需时间很长,需经过分层夯实,且回填质量要求较高,本工程甲方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主体施工任务,要是先进行回填土施工,再搭设落地脚手架进行主体施工,施工进度达不到施工要求,为加快施工进度,可采用悬挑脚手架,然本工程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如悬挑钢梁采用型钢梁,设置钢梁较为复杂,综合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考虑,决定采用扣件式双排悬挑脚手架。

2 构造要求

2.1 构造设计

2.1.1 搭设高度设计

单立杆双排悬挑脚手架按结构每四层为一段,每段搭设高度为11.2米,南北两侧需搭设三次,总高度31米,西侧搭设两次,总高度22米,为全封闭式。

2.1.2 预留孔设计

2.2 六层为悬挑受力层,墙体施工时,预留φ50圆孔,预留孔距二、六层楼板30cm,横向间距为1.5m,悬挑梁斜支撑钢管下端与圆孔安装下层悬挑钢管,用于固定斜撑下支撑,斜撑为两道,第一道斜支撑距墙体水平距离为0.8m,第二道斜支撑距墙体水平距离为1.3m。上排预留孔,距二、六层顶板上皮60cm,上排孔用于安装上排悬挑钢管。

2.3 卸荷设计

卸荷钢丝绳设置于五、九层,卸荷点水平间距6m。

2.4 立杆设置

立杆纵距1.5m,横距1.05m,步距1.4m;连墙杆间距竖直2.8m,水平3m(即二步二跨),施工时可适当调整:里立杆距建筑物0.3m。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错开500mm以上,且要求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2.5 大横杆、小横杆设置

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1.4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50mm。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跨中;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小于3跨。小横杆位置在大横杆上。每一个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个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2.6 剪刀撑及悬挑杆斜支撑

剪刀撑宽度为4跨(5根)立杆之间,斜杆与地面夹角应为45°~60°;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道剪刀撑的净间距不大于10m;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柱上。剪刀撑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用3个扣件分别扣紧在搭接长度的两端和中间部位。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悬挑斜支撑位置与悬挑架立杆相对应,间距1.5m,每点均采用双管设置。

2.7 连墙件

脚手架与建筑物按水平方向3m,垂直方向2.8m,设一拉结点。保证每三排立杆设一道,与楼层内墙锁牢固保证连接点直角扣件数量。连墙杆靠近立杆主节点设置,与墙面垂直,或下倾斜角度小于10°,不得向上倾斜。拉结点在转角范围内和顶部处加密,即在转角l米以内范围按垂直方向每3.6米设一拉结点。拉结点应保证牢固,防止其移动变形,且尽量设置在外架大小横杆接点处。

2.8 脚手板的铺设要求

脚手架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均应铺设木板:板宽为200mm,里外立杆应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里排脚手架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用脚手板封闭、不留空隙,脚手板下设置白色大眼安全网一道,与墙体拉接。

2.9 防护栏杆

脚手架外侧使用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脚手架外侧必须设0.8~1.2m高的防护栏杆和18cm高踢脚板,刷红白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9m和1.3m。

3 结论

本悬挑钢管脚手架自开始搭设至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共2个月,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顺利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任务,从本工程的排架支撑成功实施得到以下技术管理方面的启示。

3.1 悬挑脚手架体系的施工至关重要,光靠计算不行,必须采取足够的构造措施来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如支撑中设置剪刀撑及加强层、支撑四周与建筑物采取可靠连接等。有了较完善的施工方案后,在脚手架体系搭设过程中还必须加强中间检查。

3.2 每段悬挑脚手架搭设完毕后,技术人员、安全员特别是出方案者必须会同施工项目部和监理部共同对支撑体系进行彻底检查,并且有完整的验收记录,以明确各方的责任。

3.本悬挑结构在施工前,施工方、监理、业主都引起了重视,邀请了公司技术部专家来工地对支撑方案进行现场论证,肯定了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通过工程实例,充分说明了钢管悬挑脚手架在中高层建筑及周边环境限制不允许的搭设时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具有施工灵活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2]《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含垂直运输设施)》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第8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钢结构建筑工程不断涌现,由于其施工工期较短、自重较轻、抗震性较强、装配简单、能够回收继续利用,从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而钢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钢结构属于框架结构,以钢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做比较:在跨度相同情况下,钢梁高度是钢筋混凝土梁高度的一半。在承载力相同的情况下,钢柱面积是钢筋混凝土面积的1/4。这使“肥梁胖柱”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是“藏梁包柱”仍然是钢结构住宅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就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1.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

1.1平面布置与结构的选型

对于一些平面布置较为匀称、规整、凹凸幅度较小的建筑平面,采用钢结构设计较为适宜,而对于质心与形心距离较大、轴线错开较多、容易产生大幅扭转的建筑平面,倘若采用钢结构设计,不仅可能无法达到常规质量要求,甚至可能埋下质量安全隐患,影响建筑功能的正常使用。钢结构建筑设计,其主要针对地震荷载、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进行控制,从而需要重点考虑建筑抗侧力结构部分的设计。一般情况下,钢结构建筑设计会将电梯间、楼梯间的墙体设计为抗侧力的主要结构,倘若水平位移控制效果仍然无法达到最低标准,可将建筑各单元间的分户墙体、卫生间与厨房的部分墙体作为抗侧力结构。

1.2柱网的确定

常规情况下,柱网的确定是根据平面分割的具体情况,与梁的位置、截面的高度相结合,以及钢梁的隐蔽方法来决定。确定柱网的关键在于外墙位置的柱距,将沿外墙的钢梁与外墙窗上皮的高度关系处理好,柱网也就基本确定了。

1.3建筑层高、层数的确定

建筑工程,可选用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而所有结构形式都有其最佳的适用范围及高度。对于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形式有着独特优势,由于高层建筑对于地震设防的要求较高,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较于钢筋混凝土梁、柱钢结构梁、柱虽然断面较小,但在住宅建筑的屋、室中,梁与柱的存在仍然显得十分尴尬。相比之下,就住宅建筑而言,我们认为钢结构形式应用在多层、中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优势较为明显。长期以来,住宅建筑的最佳设计就是大空间的自由分割,在墙体结构中,若要获得大的空间,需要通过大开间、大进深来实现,其必然会造成楼板厚度增加、结构与用钢量的加大,从而导致地震力的加大,由此将影响到剪力墙的厚度、强度、配筋。

1.4变形限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均可作为建筑的抗侧力结构。当采用钢桁架作为抗侧力结构组成纯钢结构时,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及规定:在风力的作用下,顶点位移1/500,层间位移1/400;在地震的作用下,顶点位移1/300,层间位移1/250。由此可以看出,倘若采用钢桁架作为建筑的抗侧力结构,将可能引起用钢指标的大幅提升,从而增加工程造价。若是根据1/300的钢结构限值进行抗侧力结构整体刚度的控制,在地震中待钢结构投入使用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将遭受结构破坏,此种考虑较为欠缺、不够安全。而若是按1/800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限值进行抗侧力结构的整体刚度控制时,钢柱、钢梁的截面将随着地震力的加强而大幅增加。

1.5结构体系选择

对于六层以下的建筑,可采用框架体系或框架——支撑体系,而高于六层的建筑可采用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核心筒)体系。此外,多层房屋通常采用双重体系。框架柱,其主要分为H型钢柱、钢骨砼柱、钢管砼柱三种,其中钢骨、钢管砼柱为组合柱。对于小型高层建筑,相较于H型钢柱,采用组合柱能够节省更多的钢材。与钢支撑相比,剪力墙的延性较低,在发生地震时,延性低则地震力大,延性高的地震力较小,就抗震性能而言,钢支撑优于砼剪力墙。钢框架——砼剪力墙体系属混合结构,迄今为止,对于其抗震性能的研究尚未成熟,没有将其列入抗震规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仔细分析建筑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出选择。核芯筒宜用小钢柱加强,由此也利于安装。

2.建筑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2.1针对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审查

在进行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完善,将直接关系到钢结构施工的质量与进度。因此,在实际施工前,应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审查,其具体审查内容包括: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情况、详细的施工计划、技术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质量与进度的控制措施、新技术与工艺的应用等。

2.2钢结构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钢结构建筑工程通常采用混凝土独立柱为基础,基础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的施工,与其他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工序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基础独立柱施工中的预埋螺栓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各个螺栓及各组螺栓之间的距离、高低的偏差,对于钢结构建筑工程的安装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应以此为重点,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对其偏差进行精确把控。

2.3钢构件的质量验收

近些年,随着钢结构工程的快速发展,钢构件的加工已实行工厂化生产,由于非项目独立生产,从而无法完全保证其质量合格,而钢构件的进场质量验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钢结构建筑工程中,当钢构件进场时,首先应以明细表为根据,核查具体的构件数量,再对进场构件的外观、合格证、几何尺寸进行检查。此外,为进一步确保钢构件质量,还应对进场构件的无损检测报告原件、钢材材质的复试单原件、钢材的材质证明,倘若材质证明是复印件,应观察其是否盖有生产单位的公章,同时还需说明原件的存放地点。

2.4钢结构主体工程的质量控制

2.4.1钢构件的安装。在进行梁、柱的安装时,质量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柱底板下方垫铁的平整度、垫实度;柱体是否位移及垂直度;梁的平直度、垂直度、螺栓拧紧度、侧向弯曲程度、摩擦面的清理。通过全面、仔细的检查,待验收合格后,方可起吊。此外,一旦钢结构安装形成了固定的空间单元,在通过验收合格后,应责令施工单位利用膨胀混凝土,将基础顶面、柱底板的空间进行二次浇筑密实。

2.4.2螺栓的安装。在钢结构建筑施工中,螺栓的连接通常采用普通螺栓与高强螺栓。普通螺栓连接,各个螺栓的一端,不允许垫放两个以上的垫片,而螺栓孔不允许采用气割扩孔,待拧紧螺栓后,应保证外露螺纹大于、等于两个螺距。在使用高强螺栓前,首先需要检查螺栓的复试单、合格证,在安装的过程中,应保证板叠接触面的平整度,接触面必须在75%以上,而边缘缝隙应小于、等于0.8毫米,高强螺栓的穿孔切忌敲打、扩孔,应保持自由穿入。

3.结语

第9篇: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小结范文

关键词:连体结构 ; 设计方法

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joint structure is a very complicated structure system.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designed with cantilever and joint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guarantee the earthquake has enough safety and safeguard th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security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resol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set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and, when necessary, from system to adjust on, from the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o meet engineering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demand.

Keywords: joint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连体结构设计原则

⑴计算分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对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的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连体结构因体型特殊,连体部位受力复杂,宜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对连接体部位应采用弹性楼盖进行计算。②)抗震计算时,应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应小于15,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③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④宜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方法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变形。

⑵结构选型。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各独立部分宜有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平面和刚度,7度、8度抗震设计时,对于层数和刚度相差较大的建筑,不宜简单采用强连接方式,应根据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结果,使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针对保证连体部分的节点安全可靠的目标,采用“强节点弱杆件”的抗震设计概念,削弱连接体内部杆件的部分区段,使得弹塑性变形集中在该区段内,并使得杆件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确保节点部分始终处于弹性阶段,从而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连接体结构自身结构重量应尽量减轻,可优先采用钢结构,也可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等。当连接体包含多个楼层时,可结合建筑平面功能,采用空间钢桁架体系,增加连体本身的刚度,提高其整体变形协调能力。

二某工程概况

⑴结构体系.某工程属于超限结构,包含高位大悬挑钢结构、空中连廊等复杂施工部位。连廊本身由箱型桁架组成,箱型桁架系统的四个面全由大宽度及深度的桁架组成,以提高抗弯及抗扭能力;悬挑部分结构采用钢结构。在塔楼内除设置核心筒外,还设置了十字型剪力墙,以提高塔楼整体的刚度和抗倾覆能力。

⑵工程难点及特点:①工程量大,施工组织难度大:②空中连廊结构施工难度大;③高位大悬挑结构施工难度大:④工程结构安装施工测量精度控制难度大;⑤安全文明施工难度大。

三高层结构体系设计方法研究

⑴主要问题。高层多塔楼、高位悬挑及连体结构形式独特,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设计规范或规程,因此课题组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在理论分析和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注重结构体系、设计关键技术以及构造方法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高层多塔楼、高位悬挑及连体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扭转效应问题:②嵌固端位置问题:③纯地下室抗浮设计、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及基础沉降问题;风和地震引起的结构倾覆力矩与剪力问题。

⑵主要技术措施。某工程为结构特别不规则的超出规范适用范围的高层建筑群,由于建筑体型和功能要求,其复杂体形的大底盘多塔、结构竖向高位收进、高位悬挑、复杂大跨连体、竖向构件不连续等设计对抗震不利。经过大量研究,通过对结构进行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非线性时程分析,提出性能设计的方法,解决了复杂工程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如:①采用多塔楼分解对策解决扭转效应问题;②采用地下室顶板嵌固原则解决嵌固端位置问题:③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相结合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有效控制了大底盘建筑群的差异沉降及地下水附加浮力的影响;④采用后浇带措施解决沉降差异及混凝土收缩开裂,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及基础沉降问题;⑤结构体系中通过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十字型剪力墙(部分配有型钢)及局部带斜撑的外框架承担风和地震引起的结构倾覆力矩与剪力。

四大悬挑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分析

⑴主要问题。悬挑结构是结构的上部体型大于下部体型,也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概况来说,悬挑结构会给主体结构的设计带来以下几个问题:①易于形成薄弱层。带有悬挑的上部结构层刚度往往大于下部结构,因而往往不能满足规范对结构竖向规则性的要求。②高振型影响大。由于上部结构质量大于下部结构,因而造成高振型的地震作用加大。③加大扭转效应。悬挑结构的质量大,会造成附加的质量偏心,因而将对主体结构造成附加的扭转效应。④竖向地震效应。悬挑结构的竖向地震效应十分明显,且悬挑尺度越大,效应越明显,设计中必须加以考虑。⑤高位悬挑楼钢结构安装问题。高位悬挑楼结构为纯钢结构,与之相连的塔楼为劲性混凝土结构,加之悬挑楼位于塔楼的上部,悬挑楼钢结构的安装须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方可进行,悬挑楼挑出的长度大、宽度宽、距地高度高,因此悬挑楼钢结构的安装成为结构施工面临的一个新课题。⑥高位大悬挑结构底层楼板模架支撑系统和安全防护问题。挑楼与塔楼非连接的三面因建筑外观需要,钢结构的钢梁需要用混凝土包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模架体系和安全防护成为施工研究的课题。

⑵主要技术措施。①在结构设计中采取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技术措施A尽量减小悬挑结构的质量,悬挑部分结构采用钢结构。梁、柱采用H型钢,楼板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楼板,以减小其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B为承受悬挑部分重力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在悬挑部分增设钢斜撑,将倾覆力矩传递到塔楼上:在塔楼相应的部位也增设型钢混凝土斜撑,使塔楼整体承受倾覆力矩。在塔楼内除设置核心筒外,还设置了十字型剪力墙,以提高塔楼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C提高悬挑部分和支撑悬挑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标准。考虑到悬挑结构的冗余度低,在设计过程中,提高了悬挑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悬挑部分的结构按中震弹性计算,考虑荷载分项系数,材料强度取设计值。直接支撑悬挑结构的构件按中震不屈服设计,即按中震弹性地震力与竖向荷载进行组合,不考虑荷载分项系数,材料强度取标准值。D体型收进处结构加强,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在收进位置的上下设置了额外的斜撑,尽量避免收进处结构刚度的突变。在进行结构计算时,也将收进的楼层指定为薄弱层,进行地震剪力的放大,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E悬挑结构的竖向地震效应采用规范建议的简化方法、竖向地震反应谱法、竖向地震时程分析法等三种计算方法,解决竖向地震效应问题。

②高位大悬挑楼施工技术。A采用临时加固、不搭设操作平台直接高空散拼的施工方法,进行钢结构安装。B采用钢筋桁架模板体系,利用结构本身的钢梁承受楼板施工的荷载,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以解决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架体系和安全防护的施工难题。

五大跨度复杂连体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

⑴主要问题。连体结构的作用是将不同结构连在一起,体型比一般结构复杂,因此连体结构的受力比一般单体结构或多塔楼结构更复杂。在结构设计中,连体结构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扭转效应。较之其它体型结构,连体结构扭转振动变形大,扭转效应明显,应引起重视。对多塔连体结构,因体型更为复杂,振动形态也将更复杂,扭转效应更加明显。②连接体结构的受力。连接体部分是连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其受力较复杂。连接体部分一方面要协调两侧结构的变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承受较大的内力:另一方面当本身跨度较大时,除竖向荷载作用外,竖向地震作用影响也较明显。③连接体两端结构连接方式。连接体结构与两侧塔楼的支座连接是连体结构的另一关键问题,如处理不当,会使结构安全得不到保证。

⑵主要技术措施。①设计中采取的措施。A设置隔震支座。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多塔楼复杂连体的滑动连接,采用了摩擦摆式防震支座,保证了连体和塔楼抗震安全。通过设置隔震支座,有效地减小了各个塔楼的相互影响,并且有效地减小了连廊造成的整体结构的质量偏心和扭转作用。B采用钢结构。连廊结构采用钢结构体系,楼板采压型钢板,尽量减小连体结构的质量,从而减小地震用下其自身的惯性效应。C进行竖向地震验算。隔震支座只能减小水平地震的作用,对竖向地震的影响没有效果,所以在进行连廊设计时,进行了竖向地震的时程分析和反应谱计算,竖向地震的峰值取水平地震峰值的0.65倍。D提高连廊结构的抗震性能标准,采用中震弹性的设计准则对连廊结构进行设计。②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时,采用在地面或车库顶板上搭设的扣件式钢管承重脚手架作为拼装平台,下部楼板采用碗扣式脚手架进行加固,钢结构连廊在脚手架顶部以及屋面上拼装,然后整体提升,安装到位,避免钢结构连廊散拼对工期、塔吊的影响,从而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费用,并保证了施工安全。

六高层多塔楼、连体结构差异沉降控制技术

⑴主要问题。各楼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一,且对建筑物最终沉降量和各楼的倾斜变形基本要求一致。设计要求建筑物最终沉降量不大于40mm,主楼后期沉降量(结构封顶后)不大于5mm,各楼倾斜变形小于0.0015。同时车库因自身总量较轻,加之地下水位较高存在抗浮问题,形成了塔楼控制沉降量,车库控制上浮量,并且要使最终的差异沉降量满足设计要求。

⑵主要技术措施。①通过采用多种地基形式,如塔楼采用了灌注桩复合地基,裙楼采用天然地基,纯地下室部分采用天然地基加抗浮桩,合理控制塔楼、裙房及纯地下室的沉降量,以满足设计要求。②采用专利钻头进行灌注桩施工,保证灌注桩的施工质量。③根据悬挑结构、连廊的具置以及结构的偏等,灌注桩距采用不均匀布置。

七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