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精选(九篇)

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

第1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拥有着“中国茶叶第一街”称号的马连道,历经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正处于提升和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可忽视,必须从可持续的角度给予有力破解,提高特色商业街的内涵层次,转变现有的业态经营模式,使其走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

【关键词】

特色商业区;SWOT分析;可持续

0 引言

自上世纪50年代,北京市茶叶加工厂落户马连道,为马连道茶产业集群发展播下了第一枚种子。改革开放以后,众多南北茶商纷纷进驻马连道,马连道茶叶市场逐步形成。历经10余年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引导下,如今的马连道,已由当年的仓储货运区发展成为街区街道主干路长1500米、街区面积1.8平方公里的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与此同时,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也面临很多问题,功能单一、业态低端、发展空间不足,开发主体不明确等。目前,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正处于提升和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可忽视,必须从可持续的角度给予有力破解,提高特色商业街的内涵层次,转变现有的业态经营模式,使其走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因此,本文通过对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不仅对促进其自身以及广外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其他功能街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内在规律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 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发展现状

马连道现有14座茶城,总营业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茶商3000余户,汇聚全国各主要产茶区的各类名茶,年营业额超过42亿元,约占全国茶叶年交易额的十分之一,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茶叶集散地之一。

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重点发展以茶叶专业商贸为主的产业,配套发展文化创意和艺术品交易产业、茶叶科技研发和展览展示产业、旅游和休闲娱乐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服务业等产业。截至2012年四季度,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内拥有法人单位1559家,资产总计82.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02亿元,累计实现收入合计35.0亿元,利润总额0.7亿元,占全区十大特色功能区合计数的比重分别为10.4%、0.03%、1.8%、0.5%和0.03%。[]目前,马连道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中心,辐射范围远及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 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SWOT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发展状况,本文采取SWOT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未来发展的区位优势(Location Strength)、制约劣势(Restrict Weakness)、战略机会(Strategy Opportunity)、市场威胁(Market Threat)四方面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为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后续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基础。

2.1 区位优势(Location Strength)

马连道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马连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辖区内,广外地区是盛唐的蓟城,辽代的陪都南京,金代的金中都所在地,北京建城、建都都始于此地,历史悠久几经繁华。该地区靠近北京市中心,处于二、三环路之间,东北面紧邻北京西站,东南面与丰台丽泽商务区接壤,并与京石、京开等高速公路相连,属于与北京铁路枢纽和公路主干线相邻的交通类别区域。

2.2 制约劣势(Restrict Weakness)

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区角度出发,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功能单一、业态低端。作为一个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城市特色功能区,马连道主要以茶叶销售为单一业种,以茶城和批发商铺为单一业态,茶特色突出,但功能和产业结构单一隐藏着未来发展转型的困难和风险。马连道茶叶销售以“三现”贸易(现货、现金、现场)为主,以低端业态和原始销售方式销售文化含量和价值都相对较高的产品,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升级。低端业态也削弱了马连道的城市功能区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发展空间不足,开发主体不明确。作为建成区,目前马连道地区可开发土地匮乏,可持续发展空间不足,政府手中无地,许多产业升级设想无法实现,发展后劲不足。但马连道别无选择,只能走内生式发展的道路。产业的调整需要大的项目的带动,项目的推进需要市场的主体运作;但马连道作为一个功能区并没有一个官方或民间的经营管理主体在对它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导致规划执行力不足,缺乏有效经营管理,贻误发展良机。

2.3 战略机会(Strategy Opportunity)

首先,自国家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以来,北京作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大力引导并积极实践主体功能区发展理念,在编制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功能区域发展规划》,为引导各区县全面落实功能定位、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其次,北京市启动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为构创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建设也将有利于促进整个南城经济的振兴和持续发展。第三,《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带多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被纳入到了“一核一带多园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之中,并与其他园区一同支撑着“一核一带”的发展。

2.4 市场威胁(Market Threat)

目前本市及周边地区均相继建立了采购中心。虽然这些采购中心的定位各有不同,但也是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北京朝阳区豆各庄即将兴建的北京国际商品采购中心,其定位是国际商品贸易基地;天津保税区将成为中国北方与国际接轨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近年来,青岛也在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跨国采购中心。

3 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可持续化发展战略

3.1 明确目标,巩固地位,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城区“十二五”规划中将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定位为中国茶叶交易中心和中国茶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围绕这一定位,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提升特色商业区现代化水平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巩固强化特色商业区地位。

一是打造国际茶产业交易中心。在国际茶产业演进进程中,依托国家在世界地位的提升和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立足首都的科技、人才优势,聚合茶交易的先进功能和手段,建设全球性茶产业交易中心、商务中心和交流中心。二是打造中国茶文化中心。以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为载体,以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品牌彰显为目标,继承和发展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性茶文化中心。三是打造中国茶总部聚集地。以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品牌为牵引,以为企业、机构提供增值(服务)为手段,吸引茶产业、茶文化、茶相关行业的国际国内企业总部和机构入驻,打造中国茶总部第一品牌。四是打造都市文化休闲目的地。通过有效的规划建设手段,进一步突出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文化休闲功能,把马连道建设成为茶特色彰显、休闲功能突出、生态环境友好、文化氛围浓郁、社会人文关怀备至的人文功能区。

3.2 发挥优势,提升功能,注入可持续发展元素

茶文化是马连道的名片,依托高度聚集的涉茶产业集群和茶文化,马连道在国内外有了高知名度。有了这个良好基础,马连道就可以发展更多、更高端的产业和更强的城市功能。未来,马连道将在茶叶贸易特色街区的基础上,向着功能高端化、特色化、延伸化的方向发展,保持和增强商业功能,培育和发展文化休闲功能、商务功能、国际交往功能,成为一个与西单、王府井、CBD、金融街、丽泽商务区等功能区齐名,茶文化气氛浓郁,特色更加鲜明,具有多种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的茶叶特色商业区。新马连道将融合名茶、茶器具销售、茶文化体验、学习、交流、茶叶拍卖等功能于一体,功能完备的高端茶产业聚集区。

3.3 改善硬件,突出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政府在马连道的环境改造上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但由于该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过于薄弱,加快改善硬件设施仍然是马连道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是在“环境提升马连道”、“科技提升马连道”、“文化提升马连道”三项措施基础上,对马连道城市亮、美、绿环境进一步改造,突出茶文化特色,尽快建立马连道标志性标识物,提升特色商业街档次。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完善马连道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地区路网建设。特别是加快打通马连道与西二环的连接线,解决道路循环和进出马连道的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再开通几条公交线路,方便居民出行。三是尽快落实马连道地区大型变电设施安装及有关城市规划方案。

4 结语

马连道由于其茶叶批发规模和国内外知名度,已经在北京城市功能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实施的战略机遇,马连道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的一条特色商业街、新西城“一核、一带、多园区”总体布局中的特色商业区之一,已经进入到了转型提升阶段。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马连道开始向以特色商业为基础,向集文化、商务、电子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域方向发展。未来,马连道作为位于首都北京的茶叶交易中心,将在新西城打造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战略机遇期引来新的、更大的发展良机。

【参考文献】

第2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乐成凤凰茶室

地址:朝阳区百子湾南二路77号院

电话:010-51622133

点评:弘扬精致古典主义生活方式的茶舍。茶道、花道、香道的道场。

上上兰茶艺坊

地址:西城区车公庄官园桥梅兰芳大剧院四层

电话:010-66256000

点评:能听京戏的茶馆;能赏二环的茶馆;能开会议的茶馆。

更香茗茶(茶楼)金沟河店

地址:海淀区金沟河路10号院1号楼北区一层4号

电话:010―6828515668285856

点评:这里只有茶没有餐,一楼散座,二楼茶室,陈设古典家具、器皿,古朴而雅致。倚窗听茶,可享窗外海拔800米高山灵韵。

老舍茶馆

地址: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3号楼

电话:010-63036830、63021717

点评: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命名,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的综合性茶馆。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130多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4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华宝斋

地址: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全国政协礼堂南门西南厅

电话::010-66193750/ 66193753

点评:中国纸文化和茶文化的集合所,这里有大量影印线装古籍,有上等武夷岩茶,可以读古籍品佳茗。

碧露轩茶艺(总店)

地址:朝阳区亚运村汇园公寓R座一层

电话:84977951

点评:碧露轩是会员制,因拥有三千多位会员而傲视京城茶艺界。现500多平米的茶艺馆中经常雅士云集,品茶论道。企业文化融茶道、人道、商道为一体。

古乐茗轩茶艺馆

地址:东城区北门仓胡同6-12号

电话:010-82150158

点评:能喝茶的博物馆。这里有古董兵器、钱币、玉器、铁壶,各色收藏品种繁多。边品茶边听琴边欣赏藏品,十分惬意。

清鼎茗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东里2号院茂华国际村4―5底商

电话:13521169157(骆先生)

点评:茶馆内设十余个包间,主营中国茶及特色养生茶、花草茶。并向会员提供高端国学、茶道、玉文化课程。

后洋茶业北京会所

地址:西城区积水潭桥南板桥头条二号(积水潭医院北门东一百米)红色铁门紧闭大院

电话:010-83224618

评语:地处二环西海畔独一无二的将军大院,环境清幽,茶场直营高品质原生态铁观音。

幽品茶楼

地址:北京朝阳区团结湖北路3号

电话:010-65822280

点评:在喧嚣的城市中获得一份宁静;幽品有最专业的茶艺师,提倡一对一的全程式服务。这里有五星级的装修投入,集典雅、华丽、高贵于一体,让客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温暖。

三正五始茶楼

地址:海淀区丹棱街18号创富大厦103

电话:010-51721289

点评:三正五始的来由是春秋公羊传开篇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诸公即位”内含的抽栋。其中“三正”指天地人三才;“五始”指纪元之始,月建之始,一年之始,国王即位之始以及国家建立之始。茶楼环境优雅、舒适、设计典雅古朴,室内古琴、观赏鱼、花草、翠竹尽显自然之美,整体布局巧妙。内设有各具风格特点包间,其中大包间可容纳10~12人。

同时可接待各种小型会议,朋友聚会、休闲娱乐。

上海

乐天派生活艺术馆

点评:进入“乐天派”,分别陈设着广东佛山陶艺名家曾力曾鹏的“虞公窑”原作品和工坊作品,宛如置身于一个小型艺术博物馆,拾阶而上至三楼,除了星罗陈设,还特别设置一处精巧茶专区,特备陈年普洱以待四方朋友。

地址:徐汇区漕溪北路188号

电话:021-64685166

宋芳茶馆

地址:徐汇区永嘉路227号甲

电话:021-64338283

点评:常驻二楼的阿姨会按照宋芳家奶奶的配方和法国原料来制作法式蛋糕,不是夸张华丽的甜品,而只是平素招待客人的家用烤蛋糕,表皮焦脆内里松软,还有的加了绿茶和黑茶末。

悟空悟茶

地址:徐汇区复兴中路1315号

电话:021-64454625

点评:悟空悟茶是挺大的经典茶楼,建筑古色古香,内里装修也是走中式茶道路线,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消费水平还是不低的。各楼层都有最低消费,茶叶好坏见仁见智,添水要另外收费。

茉莉

地址:黄浦区南京东路20号

电话:021-63216888

点评:和平饭店的大堂吧,大堂顶上的八角亭非常别致,其茶品包括了世界范围的精良茶叶,有绿茶、黑茶、草药茶、水果茶和特色茶,还有从各个茶庄挑选的茶艺师,同时为客人进行茶艺表演。

七叶和茶

地址:徐汇区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B1楼五番街

电话:021-64267778

点评:七叶和茶是日本最大的抹茶餐饮连锁,不仅有各式特色抹茶饮,还有美食客平时在上海很难搜寻到的特质抹茶盐,配以天妇罗,香酥可口而满溢着抹茶的香味,实为绝佳的搭配。店里从午饭后就客源不断,下午也多半要排队。

七七茶铺

地址:徐汇区辛耕路77号永新坊

电话:021-33686177

点评:环境古朴,气氛恬美静谧,可以边上网边喝茶,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闲情逸致。喝茶的时候店家随时会来补充茶水,茶点吃完了还可以自助添加,给人感觉很温馨。

和平官邸

地址:徐汇区高安路93号

电话:021-64338097

点评:一进门就能感受到老上海大户人家的气息,诉说着逝去的时光从包房的摆设,到透明玻璃房的“茶室”都有情有调”,荷花池的“小桥流水”是品茶时最好的相佐风景。

雍福会

地址:徐汇区永福路200号原英国领事馆

电话:021-54662727

点评:“雍福会”是原英国领事馆的旧址,环境充满了优雅的贵气,在古董皮沙发、小姐床、古筝和清代长廊的“簇拥”下喝下午茶,品上等好茶,除了味蕾的享受,更能享受在私密花园里的宁静一刻。

汉源书屋

地址:卢湾区绍兴路27号

电话:021-64732526

点评:由摄影家尔冬强创建的汉源书屋,隐藏在行人稀少的绍兴路上,它集书店、茶室和咖啡屋于一体,里面不仅收藏着许多二三十年代的老式物品,还有整墙的落地书架和琳琅满目的艺术书籍。

耕月人茶馆

地址:黄浦区方浜中路235号豫安阁4楼

电话:021-58777797

点评:耕月人茶馆位于豫安阁,整个布局基本仿造徽派建筑而建,许多物件都是主人从各处精心挑选而来的真品,可谓原汁原味。好茶、干果、水果、小吃等一应俱全,伴随着悠扬的评弹声,仿佛回到了旧时的老茶馆一般。

深圳

静颐茶馆

地址:罗湖区宝安南路3038号金塘大厦7楼

电话:0755―2557455525586555

点评:仿明清梨花木的老家具,竹木粗布,矮桌小椅,化解一切心浮气躁。

紫苑•中国雅生活馆

地址:南山区白石路东欢乐海岸曲水湾10栋

电话:0755―83152999

点评: 这是紫苑旗舰店,不光有茶还有餐。根据四季的不同,会推出不同主题的茶和餐。有荷花宴、宴等。紫苑茶馆以茶为媒,过茶礼仪、茶曲艺、茶书画、茶饮食、茶养生、茶香华,展现雅活六艺,打造一种雅生活的生活方式,创建当下中国生活文化的精致形态。

青藤茶社

地址:福田区农科中心农园路花卉路口

电话:0755―83708220

点评:有“民间博物馆”之称,名人字画、奇石古玩,久违的老式帐台、茶罐、提篮、米桶、喜担,清新的民俗壁画,古朴的剪纸窗花,目不暇接。

一壶天茶艺美食馆

地址:南山区东滨路西361号

电话:0755―26521338

点评:背靠南山层峦叠翠的万顷荔林,面向公园园林美景,出品各色好茶和潮州菜,集茶艺、美食、娱乐为一体。

艺车茶语

地址:福田区福强东路福田花园大厦3楼会所

电话:0755―8381076283812277

点评:深圳乃至国内第一家以艺传情,以车联谊,以茶会友为经营特色的休闲会所。

清风茶馆

地址: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四路泰然宾馆内

电话:0755―83408628

点评:闹市区的清幽之地,知名度颇高。

趣园茶馆

地址:福田区景田路68号香梅市场2楼

电话:0755―83731483

点评:除了品种繁多的茶叶,趣园私房菜也值得一试。

聚义茶馆

地址:福田区泰然四路泰康轩二楼

电话:0755―83453380

点评:口碑大好的品茗之地,可现场欣赏茶艺师的泡茶艺术。

名人茶馆

地址:罗湖区松园路19号2楼(农行旁边)

电话:0755―25580833

点评:由8元的龙井到480元的东方美人,茶叶档次众多,满足多种消费层次。

广州

流花茶艺城

地址:越秀区流花路1号流花湖公园流花茶艺城内

电话:81383295-801,81383295

点评:这里是广州规模最大的茶艺馆。环境古典幽雅,鸟语花香,可一边听琴品茗、观鹭赏莲,一边欣赏茶艺表演,还可饱尝茶艺城独有的茶叶点心和自助茶食;汇集全国各大名茶和顶级紫砂茶具,深受游人、茶客欢迎;同时开设茶艺技能培训中心,师资备受推崇,属业界翘楚。

水沐莲清岭南茶艺馆

地址:天河区天河南二路六运六街27-29号1楼(近天河东路)

电话:020-87531233

点评:有专门品茶及粤式早茶下午茶两类。低调地隐藏在闹市的一条后街之中。这里的明清家具大都是老板从各处搜集来的,并且刻意保持了原始的风格。

雅韵轩(二沙分店)

地址:越秀区二沙岛晴波路43号3楼

电话:020-3759500137595398

点评:这里可以品茶及茶点、正餐。为全国十家“百佳茶艺馆”之一。店面整体布局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每个房间风格迥异,如北京房的主体布局以黄色为主,墙上悬挂十位清朝帝王照片,一副九龙壁图画更彰显出尊贵典雅的皇家气派;而杭州房则突出荷塘的碧绿、清翠,会使人感到仿佛一位清秀优雅、婀娜飘逸的西湖美女含情脉脉地向你走来……

雅韵轩(越秀分店)

地址:越秀区越秀公园镇海楼旁(盘福路口)和越秀天安酒店旁公园侧门进

电话:020-83540377

点评:人均200以上,可以品茶及茶点、正餐。楼随镇海楼所建,藏身于洗涤风尘的树影风涛之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尘土,多了一些自然与纯真。雅韵轩,无论是商务会谈,宴请宾客,还是家庭聚会,都是不错的选择

同庆堂

地址: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兰圃公园内

电话:020-86664511

点评:一楼的六间茶房像一只手臂一样环抱住一个小水池,无论坐在哪个房间,都能看到兰圃的景色。其中有一间房特别有趣,因为改造前是一个假山式样的山洞,设计师将就原来的样子,把山洞做成了一个两室一厅的茶室,用玻璃盖顶,和自然又多了一份连接。同庆堂用来装茶的陶罐,据说是私窑烧制的,环形花纹,素色裹身,每一只都想让人带回家。

茶艺乐园(荔湾湖总店)

地址:荔湾区龙津西路155号荔湾湖公园内浮香坞

电话:020-81821781 81821782

点评:“茶艺乐园”是一家专营极品名茶、茶具、茶艺礼品、茶文化推广的跨国企业,分别于香港、加拿大及中国设立分公司。总店占地约1800多平方米。三面环水的小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亭碧水,、竹木依石、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桂花满枝,厢内袅筝间伴着飘飘茗香,不失为一个高雅,恬静的品茗胜地。

国香茶艺馆

地址:越秀区解放北路901号兰圃公园内

电话:020-8666460286677255

点评:兰圃公园内的一个品茶的地方,环境很好,绿意萦绕,香溢满园,好一派清幽雅致景象;茶点很精致,份量较小,价格也偏高,建议选择靠近小湖的位置坐下,品尝这里的香茶和点心,望着湖中的锦鲤鱼,听着轻轻的音乐,与三五知己在此谈天说地,自会让人心情倍觉轻松,品完茶还可以在兰圃里逛逛,看看兰花。

瑞丰茶馆

地址:天河区林乐路远东大厦1楼

电话:020-38847483

点评:商务圈的茶馆,可以喝茶和吃潮州菜。

茶艺乐园(时代广场分店)

地址:天河区天河北路28号时代广场5楼

电话:020-38802420

点评:老牌茶馆的分店,开在闹市区,很多年轻顾客光顾。

和清居

地址:越秀区二沙岛晴波路43号陶苑酒家3楼

第3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自陆羽《茶经》之后,品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日本人更冠之以茶道之名,然茶即道,道即茶,两者本是一体,又何必区别心对待茶和道呢?安徽人赵朴初有茶诗曰:“茶心禅意共天长”,于是,茶、心、禅(产)、意就成了我们“文化安徽之写意徽茶”的主题:文化徽茶在意于种种茶叶带给我们的种种生活体验,或许,把种种体验运用到人生实践当中,我们能感觉到和谐的快乐。

徽茶可以说是安徽一张精致的文化名片。安徽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安徽人也爱喝茶。2009年,安徽省开始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此次“茶产业振兴工程”的目标是:力争用5年时间,新开辟茶园20万亩,并将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安徽省的比重提高到40%,以使安徽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这是个好消息,种植的茶叶多了,或许未来中国人都可以喝上安徽茶。

不过,这需要从文化理解和具体的政策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工作来完成,而通过调研和分析,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并成为其他茶区乃至其他行业可以借鉴的样本,这或许会是“写意微茶”意外又不意外的收获。

《新华月报》的“文化安徽”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安徽文化的活动,我们将深入安徽茶叶产区做一次全面的文化探访,从历史、文化、传承及经济社会价值的角度,记录和解读安徽茶叶文化,为微茶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我看来,安徽茶叶产业要取得良性发展,不进行炒作和哄抬价钱,而是将精力放到技术开发上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将一些濒临失传的制茶技术重新发扬,把一些鲜为人知的茶叶品种推广出去,从而使历久愈新的徽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果再加上政府的大胆投入和市场的有效整合,茶农的自尊自爱和辛勤劳作,得到文人墨客的赞许和宣传,“微茶模式”的未来值得期待。

我们会特别就“安徽茶产业振兴工程”进行案例分析,着重分析安徽茶产业如何从结构松散走向良性发展的绿色道路。如今,安徽茶叶品牌争相登场,一些优秀品牌更是成为安徽茶叶产业的关键力量。茶叶合作社模式的推广,使茶农和茶产业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另外,除了安徽的十大名茶,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茶正逐渐为人熟知。比如,舒城小兰花、雾里青、九华山茶等等,都深受茶客喜爱。

当然,我们更关心安徽500多万的茶农,体会他们的艰辛,分享他们的快乐,我们更愿意坐下来与茶农聊天品茶。我们期待,能以六安市为例探讨出一条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绿色而环保,高雅而有效,自在而富足”的茶农梦想。使此次“写意微茶”不仅仅在于茶本身,更在于与茶有关的环境。因为,生活原本可以既富足又悠闲。

第4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广西;六堡茶;地理标志;产业化;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3-0124-05

一、六堡茶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六堡茶曾经是广西大宗的出口商品,到了90年代中后期,六堡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2002年,六堡茶生产企业仅存2家,年总产量不足800吨,年总产值不足2000万元[1]。

梧州市政府于2006年5月启动了以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为契机的六堡茶产业化项目,成功地将六堡茶培育成梧州的支柱产业。截至2012年12月,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共有38家,六堡茶年总产量达到了8500吨,产值超8.5亿元,区域品牌价值达到了8.79亿元。梧州六堡茶茶园面积已达5.58万亩,建成了年生产能力达2.06万吨的两个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

(二)六堡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区域产业品牌增值速度减缓凸现品牌战略规划、管理和维护的短板。

据2010-201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分别是6.73亿元、8.3亿元及8.79亿元,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分别列第32、28、31位①。2012年,六堡茶价值排行下降了3位。从品牌角度看,六堡茶品牌增值速度减缓凸现品牌战略规划、管理和维护的短板(见表1、表2)。

(1)缺乏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战略规划,品牌战略管理需加强。梧州六堡茶协会主要职责是产业规划、业内协调及与主管部门沟通协商茶叶发展相关事宜,对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的培育、维护只是附带职责。该协会以技术人员为主,制订和出台的管理措施更多关注的是产业的发展,对品牌培育的知识相对匮乏,协会更像一个产业技术指导和协调部门。品牌定位不清晰,对区域产业品牌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对六堡茶品牌节庆、展览会等的推广活动缺乏统一协调,尚未整合政府、协会、企业对六堡茶品牌发展的各方资源和优势。在品牌载体上,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符号化识别体系不统一,产品批号编码混乱,产品质量难以辨识,造成消费者认知混乱,这反映了六堡茶品牌形象传播、识别系统及其管理缺乏科学性。

(2)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与产业规模不适应。2009年后,梧州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拨出300万元用作支持产业与品牌建设的专项经费。在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形成的初期,六堡茶产业规模不足1亿元,对品牌的投入基本与产业规模相匹配,但六堡茶产业规模飙升近10亿元时,对品牌的投入与产业规模就不相适应了。目前对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影响力提升更多的是依靠企业对产品品牌持续地宣传投入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六堡茶全国性流通渠道还不发达。与龙井茶、安溪铁观音等一线品牌相比,六堡茶只是二三线品牌。除品牌的差距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全国性渠道数量、质量和规模的差距。2007年前,六堡茶生产企业没有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甚至也没有连锁店。2007年12月,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整体收购原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后,六堡茶才第一次拥有全国性的品牌和辐射全国及全世界的销售网络。近年来,六堡茶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和订单生产,但除个别六堡茶品牌外,绝大部分六堡茶企业在全国都没有销售渠道。

2. 六堡茶原料不足、基地建设滞后制约产业扩张。

(1)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原料不足。2007年,梧州市茶园仅有1.6万亩。截至2012年12月,全广西六堡茶原料基地才有10万亩,其中梧州市新老茶园5.58万亩,其余茶园基地散布在桂平、灵山、龙州、金秀等地。由于六堡茶良种茶苗还在选育中,缺乏可大面积推广的良种茶苗。另外,选育出的品种才种下,种植面积不大,尚未到产出期。一部分是老茶园,残次茶林多,管理粗放,产出少;一部分是2005年后新建茶园,还没进入盛产期[2]。广西本地茶园所产毛茶难以满足企业加工所需原料。

(2)土地流转困难,标准化茶园、有机茶园建设难上规模。有机茶园建设是加工高品质茶的基础,而有机茶园面积和生产规模必须建立在土地集中开发的基础上。除个别茶园规模较大外,总体上,适制六堡茶茶园分散,种植面积小,总产量低,增加了六堡茶生产成本。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无公害生产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分散的劳动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虽然国家已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农户、林场可依法依规合理流转土地,但现阶段,在宜茶地实现土地流转还存在困难,制约着相对集中、连片开发、规模经营茶园的产业规模化发展[3]。

3. 科技投入少,六堡茶标准化程度低。

(1)对六堡茶的理论研究和科研攻关力度不够。梧州市政府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配备了专业人才,由梧州农业主管部门以项目的形式每年提供3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科学研究。但是六堡茶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不足,六堡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药品和茶化工产品等新产品的研究尚处于孕育起步阶段[2]。六堡茶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薄弱,缺乏实验及检测仪器,试验经费紧张,每年缺口达300万以上。此外,六堡茶产业集群形成时间较短,企业尚未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六堡茶产业缺乏科技支撑,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2)六堡茶标准层次和标准化程度不高。完整的六堡茶标准体系由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组成。目前六堡茶标准体系已有《GXCIQ88-2003六堡茶》、《DB45/T435-2007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479-2008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581-2009六堡茶》4个行业或地方标准,但没有国家标准,标准层次低。在技术标准方面,还缺乏六堡茶种植环境保护、清洁化生产加工设备等配套标准。虽然有18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考核,但只有3家通过ISO9001和HACCP认证。这意味着还有相当多的六堡茶生产企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六堡茶生产组织模式存在缺陷,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

(1)六堡茶生产组织模式隐藏着产品安全质量风险。目前六堡茶生产组织模式有“公司+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4种形式。从产品质量安全角度看,后3种模式存在较高的产品安全质量风险。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与分散的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必然存在利益分配博弈。这种利益分配博弈主要通过收购价格竞争来体现。在没有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约束的情况下,或者说公司和农户之间没有完整的契约约束机制,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企业作为强势方普遍存在压价现象;而分散的农户作为博弈方,为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经常会大量、过量使用农药、生长素等。基地作为产业化的参与成员,由于有较完善的契约约束,能自发形成合作博弈,使用农药品种和药残的风险相对较低。从农户收购过来的毛茶抽查显示,时有药残超标现象。

(2)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六堡茶生产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专业合作社比较少,与六堡茶产业规模不相适应,历史形成的六堡茶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短时间还难以打破。目前,六堡茶专业合作社仅有40多家,其中苍梧县26家,其余的分布在梧州蝶山区、万秀区、藤县。专业合作社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比农户更能有效获取新技术、新成果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六堡茶生产技术承接能力、科技推广和传播效率还比较低,这实质上是创新扩散低效率的表现,反映了现阶段的六堡茶生产组织化程度。

5. 文化、旅游、包装等关联产业项目有待进一步突破。

(1)茶文化内涵有待深度挖掘。六堡茶历经了1500年的历史,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传承六堡茶文化,近5年来,台湾、香港、大陆等一批学者和六堡茶爱好者撰写了100多篇文章。梧州市政府也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组织人力收集和公开出版了《六堡茶》、《六堡茶文萃》。但是,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生产工艺、保健功效、储藏及品种等方面都有区别于其他茶类,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系统的挖掘整理,缺乏专业的、有深度的书籍。此外,六堡茶文化产业基本还是空白,广西区外的很多消费者对六堡茶仍然感到很陌生。

(2)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足。梧州现在还保存有“中国六堡茶第一仓”美誉的茶窖、木板干仓、陈化洞穴等独特的生产加工环境,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六堡茶的人文旅游资源价值有着独特的魅力。梧州企业通过展示六堡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成为梧州市工业旅游的精品线路,2010年,该旅游线路成为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2011年,六堡茶入选为广西特色旅游产品。同年,六堡茶陈列馆开馆,梧州茶厂被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命名为“梧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10月,梧州茶厂被广西区文化厅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虽然六堡茶作为旅游商品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六堡茶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和旅游业结合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六堡茶观光茶园、茶园农家乐、主题博物馆等旅游基地。另一方面,六堡茶作为旅游商品,还有更深的挖掘潜力。

(3)包装等关联产业有待进一步延伸和开发。包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六堡茶的热销也带动了包装产业的发展。在内包装的材质方面,增加了坭兴陶、藤编、芒编、竹编制品、木盒、纸藤等材质,直接带动了玉林、博白、桂平等地的藤编制品、芒编制品和钦州坭兴陶产业发展。从有利于后发酵的生产角度看,采用藤编、芒编、竹编实际上更适合作为六堡茶的内包装材质。由于包装生产外包,本地包装产业未能在这一轮六堡茶产业热中获得新的发展。因此,梧州失去了发展包装等关联产业,以期拉动地方更多就业的机会。

二、加快广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定和实施区域产业品牌战略

1. 建立健全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科学制定和实施区域产业品牌战略规划。

建立健全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体系,一是要尽快制订和出台《广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法》,从法律层面上为六堡茶产业提供法律保护;二是由商务部门组织地理标志专家、六堡茶协会科学制定和实施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战略规划,建立联席办公会议,清理整顿六堡茶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六堡茶品牌,维护六堡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由完善六堡茶协会的品牌培育和维权职能。

2. 建立和完善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识别系统。

品牌识别系统战略是产业取得长期稳定发展的助推器。六堡茶品牌识别系统要以六堡茶生产区域为核心、以六堡茶独特的品质和生产工艺为辅助,以企业、政府和协会作为执行主体。由于六堡茶的地理标志具有集体性,六堡茶协会应在企业品牌识别基础上,制订和运行统一的、科学的品牌形象管理系统。通过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由贴标企业执行统一的六堡茶符号化识别体系标准,采用统一规则的产品编号,避免造成消费者认知混乱。行业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整合品牌识别体系与产地的形象,宣传统一的品牌标志标识,支持在六堡茶主产区开展茶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由广西区人民政府每年主办一届广西六堡茶博览交易会,由区农业主管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以及梧州市委、市政府共同承办。

(二) 制定和实施广西六堡茶产业化战略

1. 升级六堡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

一个产业要获得健康地发展,产业政策是关键。区人民政府应制订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出台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对原料、用地、资金、品牌、物流和科研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形成六堡茶产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企业向产业链各环节合理分布和投入;在完善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软硬件的同时,利用好政策,可争取建设配套的六堡茶商业仓储中心和包装加工中心,建立六堡茶产品研发平台。

2. 注重产业链上游,加快标准化茶园、有机茶园建设,推进六堡茶加工园区化。

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前提下,调整茶叶种植的区域结构,优化区域生产布局,提高六堡茶原料种植的规模。加快标准化茶园、有机茶园建设。追求高品质的原料,推行种植标准化,扩大有机茶叶生产,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无公害生产管理;以标准化茶园建设推动扩大有机茶生产规模,为茶叶加工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推进六堡茶加工园区化,引导和支持六堡茶加工企业进园区集中生产[4]。

3. 重视六堡茶产业链中游环节的衔接作用。

六堡茶初制是六堡茶产业链的中游前端,是为精制茶提供原料的重要环节,一般每1000-1500亩茶园相应配一个初制厂。可以利用政策支持或者项目补助的形式,提升六堡茶初制生产水平,在六堡茶茶园基地,就近择优扶持建设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厂,帮助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尽快制定六堡茶初制厂市场准入及管理办法,推行标准化生产,对六堡茶毛茶生产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

(三)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和产业组织核心作用

龙头企业是提升产业组织水平和品牌建设的主力军,政府应引导和支持六堡茶企业集团化。鼓励多种形式参与六堡茶生产企业改制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兼并壮大,实现强强联合,最终形成3至5个六堡茶大集团。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六堡茶产业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茶园茶场经营者、茶叶种植大户等成立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利用专业合作社将茶农分散生产经营方式集中起来,对六堡茶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规模生产、规范生产和品牌销售。

(四)加大对品牌、流通、科技、标准化、基地建设扶持力度

1. 加大对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扶持的税收和财政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给品牌建设更多的扶持。政府应出台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六堡茶区域产业品牌营销,支持六堡茶国外和区外渠道建设,鼓励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使用,鼓励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锁营销和订单生产,探索并推广网络销售,构建广西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多元渠道。在扶持的实现方式上,可以减免部分税收,或者以专项项目支持,或者以奖励形式返还。

2. 加大对六堡茶科技的投入,增强产业发展的支撑。

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六堡茶科技项目攻关支持,尤其是重点支持六堡茶适制良种选育及快速繁育、六堡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现代工艺及清洁化连续化生产技术研究、六堡茶功能性研究、新产品开发、六堡茶区域品牌与政府营销的软科学研究、标准化示范区等项目的攻关。支持六堡茶科研机构的建设,增加专职科研人员编制和年度财政预算,尽快建设好六堡茶的科技开发平台。建立完善六堡茶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技培训、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加强对茶农的培训,培养一批名优茶种植加工能手,提高茶叶种植水平。

3. 加大政策、财政、税收、项目扶持力度,提升产品安全质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在六堡茶产业化制度安排上,尽快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重点考虑产品安全质量提升、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大政策、财政、税收、项目对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和推广“公司+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生产组织模式。加大财政扶持,建立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茶苗繁育、加工技术研究、企业技改、六堡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向符合条件的六堡茶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倾斜。通过税收支持,鼓励六堡茶生产企业按出口基地的标准,建设自己的原料基地;对贫困村的标准化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设,还可列入扶贫专项项目。在项目统筹上,将六堡茶产业化项目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在用地、资金上给予扶持。

(五) 制定和实施六堡茶文化、旅游开发战略

六堡茶不仅是一种旅游商品,也是一种融自然、人文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其背后独特的产地环境,厚重的产地文化,对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近年,六堡茶被广泛认知为文化、旅游战略实施提供了信誉先导。政府应该组织人力充分发掘六堡茶历史文化,把弘扬茶文化纳入六堡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成立各类茶文化促进组织,将六堡茶的旅游文化价值转化为品牌价值。政府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六堡茶主产区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六堡茶工业景观园旅游、六堡茶历史文化旅游等。

注释:

①根据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201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国茶叶》2010年第5期第4-9页;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国茶叶》2011年第5期第4-10页;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国茶叶》2012年第5期第4-10页等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苏悦娟,孔祥军.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388.

[2]李志军,等.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东茶业,2010(4):8-10.

第5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一群稚龄小孩约5至12岁,是吉隆坡Ideonic Kids安亲班的20多位学生,被他们老师安排来茶艺教室体验泡茶是怎么一回事;星洲日报槟、吉、玻、北霹雳区的中学生记者队40多人,安排“茶艺之旅”来到茶艺教室认识茶叶和泡茶;Sri Garden Kuala LumpurSchool International每年学校假期前就会安排各国学生过来上泡茶课,每次约有中学生50至80人不等;国民大学吉隆坡分校宿舍村华文学会将茶艺课程列为必学,工委们会按照既定时间表来茶艺教室上课;慈济大学社会教育推广中心有成人班的茶艺课程,我们茶艺教室的老师定期开讲,从2006年至今,每年至少有三个学期;全国华小校长职工会吉隆坡联邦直辖区分会及霹州分会的校长们分别在吉隆坡和怡保安排上过密集培训的茶艺课程班;Malaysia Culture Group由定居在马国的各国外籍人士组成的志愿文化团体。每年会有20多人来茶艺教室上泡茶课及茶文化观摩;TheRotary Club of Kelana Jaya、The Japanese Women'sAssociation等机构,都有不定期的来茶艺教室举办茶艺讲座和茶艺交流会。

以上都是我们常年举办的茶艺课程,这些来自四面八方都是只知道有“茶叶”这回事的人,为什么不约而同都来学茶道?不外乎是因为社会大众都懂得茶是一个特殊的文化项目。所以欲进一步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无论被动或主动安排来参加上述茶活动,尽管各各有不同的理由,从茶友的多样化、多阶层来看,我们知道大家得到有关茶资讯的来源必定是多元的,有受到东方如中国、日本,西方如英国的影响,他们并不偏执于单一地域或单一民族的茶。

在这里,大家学茶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建构的,他们并没有带着任何特别基础而来。所谓零基础,就是马来西亚的基础,他们包括老师与学生都还没有真正受到所谓茶道流派的影响。因此在马来西亚这样的时间空间,我们要来喝我们自己的茶,这包括:我们喜欢的茶,我们喜欢的喝茶器具,我们喜欢的泡茶方法,以及我们喜欢的茶道美感与思想。

如果大家认为这样的喝茶生活很好。一直继续下去,这就是马来西亚当代的喝茶生活;如果加上一些对茶道精神、茶道美学有所追求的茶友参与,那么大家的喝茶方式、喝茶理念就会被发展成为一种丰富的、精致的文化,这就是马来西亚当代的茶文化;如果大家认为他需要茶文化,而这就是他要的茶文化,那么在这样的从零基础开始的茶文化,在这样的时空建立起来的茶文化就是属于我们的马来西亚茶文化,不是日本的色彩。不是英国的色彩,不是中国、韩国的色彩,是真正的马来西亚的本色。我们熟悉自己生长的这个地方,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茶叶,这样的茶叶必须用哪种泡茶器,如何冲泡才好,不必模仿或特意要制造什么风格,这样就会产生属于这里当代时空的茶文化。

有人会问:我们喝的茶都不产自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茶文化又如何成立?大家不必迟疑,虽然我们用的大部分茶是别地产的茶,我们用的茶具是别人做的,但茶叶与泡茶器那是既有元素、既有材料,我们可以用它来表现自己的泡茶艺术,说自己的茶话,开创自己的茶道思想,建构我们要的茶文化。难道非要全新创造一种茶出来不可吗?这就像作家,他们用的笔是别人做的,他们也许使用华文或英文书写,但它的内容是写我们本土的故事,我们的思想,把马来西亚当代人的感情描述得很好,所以这些作品就属于是马来西亚文学,它不会因为作家用华文或英文写,就变成是中国文学或英国文学这样,也没有必要先去创造一种文字出来。茶文化也如此。

第6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将茶叶资源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茶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业态,目的是体验茶叶种植及其生态环境、茶叶品饮及与其相关的文化元素,这种融观赏、考察、参与和购物于一体的体验文化旅游,各个方面反映了休闲体验文化旅游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的区别和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塑造和勾靳出了文化旅游的新形象。旅游景区形象塑造相对于旅游文化来说,虽然受旅游文化整体约束,但旅游景区形象塑造体现旅游文化的内涵独有一定的专业性、独立性,这也是景区文化建设中的旅游文化形象塑造的核心问题。在分析景观形象设计的三要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江头贡茶生态农庄茶文化整体形象塑造的理念和思路,进而建议江头贡茶文化景观形象塑造的路径要突出“宋贡茶文化”。

【关键词】

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

湘南产茶大县湖南省耒阳市,当地茶叶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以其品质优异在历代贡茶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江头贡茶文化作为古典茶文化的主要成分,中国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光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更兼具可开发的文化气息,其以涨水泡开其姿态飘若惊鸿,犹如白纻舞,李白赞曰: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1]唐之磅礴繁华,而沿袭秦汉风骨的魏晋风流犹盛一头,更宜今世。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以高雅的江头贡茶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打造魏晋之玄妙,现倾城独立之感,为今日红尘所累世人之养性修身之地。通过深入分析该项目实例的成功点,从而能对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根本思想与原则进行阐述,并希望对其他茶园能够有所助益。江头生态农庄生态农业景区位于湖南省耒阳市龙塘镇江头村,属于中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7℃~18℃,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337mm,日照时间近1640h,地貌形态属丘陵低山,植被覆盖良好。[2]土壤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土质均匀,保水较好。在低山丘陵之间建有龙下冲小一型水库,呈倒人字形,水库分叉伸入到山丘各部,水面较大,水位较平稳。有联赞曰:碧水一湾,岭绵万里,江头画境景逾画;紫云盈野,茶贡千年,海内芳名茗更芳。梯田状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的水库倾斜,地形变化丰富,三维空间感强,是宜游宜茶宜居的茶乡佳境。2008年9月开始,江头生态农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握紧拳头强力打造耒阳市千亩新式茶园—生态观光茶园,不仅能够带动产业联动,更兼具生态环保理念,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占地面积3508亩,茶园占景区面积65.56%。从公司成立时开始,每年均开地种茶,茶树长势良好。由于种植年代不同,各部茶园各有差别,部分茶园已形成很好的茶园景观,视角效果良好。景区内及周边天然森林长势良好,森林景观突出,植被郁闭度高,现有植物种繁多,以杉松、香樟、竹类为主,灌木茂密,可开发森林休闲健康旅游。

一、注重景观形象设计的三要素

(一)精准把握形象设计的风格定位

视觉形象中鲜明的形象最吸引人的眼球。如果在设计上遵循“师法自然”的自然式为主的设计法则,就能设计出视觉上纯粹、朴素、和谐的乡村自然风。而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所打造的观光茶园自然也要有自身的特色,怎样才能保持基本的乡村自然风格的基础上有自身的鲜明形象,那就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打造的观光茶园自然要有自身的特色。

(二)茶园平面设计突出主题形式

确定观光茶园的形象设计总则是为了指导并落实于具体的方案设计。景观空间则是指,由环境边线所界定的,各种自然或人造形成的软质或硬质元素所构成的三维立体。景观空间的坚实地面,即基面(或地面),我们这里称之为“平面”,它是整个景观空间立体构造的基础。因此,无论如何,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景观形象设计都避免不了要从其平面设计开始考虑。

二、塑造江头贡茶生态农庄茶文化整体形象的思路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现代人受到的社会、就业、亚级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非常巨大,尤其是成功人士。他们会更加追求返璞归真,放浪形骸。有以下几个功能区域可以较为引导与满足他们的心灵追求。

(一)建立浮世绘长廊

浮世绘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通过浮世绘描绘当时社会与人们的风采可以给予人很强的代入感。

(二)强化文化歌剧与演出

将《世说新语》内容新编,融入现代气息,用歌舞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让人轻松愉快的欣赏,又能达到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注重传统歌舞表演

正如唐代李白的《白纻辞》中所云:“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2]让旅游在再朦胧仙境的古典艺术中,穿越时空的束缚,置身于那个以天为被,以地为衣的时代。

(四)塑造茶室与谈经室的贡茶文化氛围

《左传》言:“国于天下,有与立焉”。章太炎先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学习传统经典,不光是对我国我民族之继承,更是为了使其符合今日社会主义精神,从而继往开来。使我中国屹立于世。同时对于自身的修养也是具有显著的提高效应,修养的增加,人生在世自然会更加和谐。

三、景观突出“宋贡茶文化”形象塑造的路径分析

(一)突出“宋贡茶文化”塑造理念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茶文的诞生、发展、传承有力的反哺了茶产业的发展。江头贡茶文化由来已久,苏轼有诗“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支斜更好”,贡茶产业只有在加强贡茶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播和建设中,才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本项目以茶叶为题,生态立本,山水展色,文化作魂。在设计思想上应达到“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肯去,青溪流水暮潺潺”使人在此忘却纷扰,饮茶论道,谈玄悟性,洗去红尘,再演魏晋风流。

(二)主题定位:以宋贡茶文化设计整体园区

人与自然协调的茶园氛围是生态观光茶园的核心要素,其受到地方风俗文化、自然环境、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的冲突等制约。茶园不能仅仅满足于满足喝茶,制茶等基本功能,在新时代更应该满足人们日益需求的精神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融合新时代气息能够使茶园由死为生,充满灵性,升华其质。《咏茶叶》言:“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翻炒柴火煎。泥壶清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聃悟道养雅志,元亮玄谈驱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与南朝改用茶饭代以三牲祭祀由此可以看出茶在其精神文化境界上的所蕴含的修身、养性、怡情、尊礼的内质,决定了以茶为景观主体的场地带给人超凡脱俗,直抵本心之感。故此,建设茶园整体园区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必然与之相符合,在空间与结构上达成统一性。

(三)景观定位:与自然的统一性

自然与人工的统一性是当前景观规划追求最终目标,无论从建筑设计亦或者景观设计都不能片面孤立的进行设计。以江头茶园为例,应该在空间与结构统一的基础上,秉持“天人合一”与“致中和”思想来建造,在建筑中融入自然理念,在景观的塑造中融入茶文化理念,使得二者交互混为一体,不分彼此。

(四)目标定位:以旅游带动茶叶产业发展

茶文化旅游的核心基本点是以茶文化为本带动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其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旅游资源既可以满足现代旅游者对于文化、休闲以及精神层次的需求,又是健康饮品。消费者可以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去接触茶道,去静心荡心。同时还可以接触茶叶,采摘茶叶等使得其对茶更有直观的体验。茶园兼具生产、加工、销售、疗养、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在江头茶园中应当突出江头特色的茶文化内涵,通过空间与结构的统一性,改造旧有设施,利用一部分较好的茶道厂房,让消费者进行开放式活动,并利用壁画,浮雕,雕塑,文化演出等表现形式让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到特色的茶与道、茶与故事、茶的演变过程等文化内涵。茶园休闲观光区依托园区丰富的茶场资源,开发茶道内涵,体会茶农生活等项目,更好的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头观光茶园的主要功能性区域可以划分为以下:即,(1)修身、养性、论道,即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和谐统一的园区构造,促进人对自我价值增长的需求,并修养身心以便更好的开展事业。有效的满足了中高端人士的需求。(2)度假居住功能,特色茶庄、公寓式酒店、度假别墅。(3)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主要包括传统经典文化的研习与生态环保科技体验、农业科技种植、特色文化展示,为突出江头茶园文化内涵,通过壁画,浮雕,雕塑,文化演出等表现形式让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到特色的茶与道、茶与故事、茶的演变过程等文化内涵。(4)商务会议功能,会议中心、商务会所。(5)休闲观光功能,让茶园变成游客的心灵港湾或第二家园,增加景区内新的文化体验与修身养为支持架构,培育景区的发展和效益的新增长点,亦是让客人感受不同于其他景区的新奇体验,并能够带给他们精神价值的提升与呵护。(6)服务、商贸功能,在景区修建茶文化广场、建立生态停车场与旅游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在文化广场两侧,以魏晋时期建筑风格为载体,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餐饮、购物等一体化的茶道区域。

总之,生态观光茶园是一个承载着茶文化的特殊景观类型,有着与其他游赏景观专类园不同的设计思想和原则。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片面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方是“致中和”。[4]这其中蕴藏着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性与合作性。同时每地的自然环境并不相同,所以不能武断的硬性设计,而应该充分的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结合相应的社会文化等进行联合设计。通过每座茶园独特的文化与景观营建实现“茶文化创意旅游”能够促进当地多产业的联动。依托自然环境与特色的创意文化,以实现农业三产化、农业旅游化为导向对乡村土地进行土地科学的开发利用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乡村的有效成果之一。在我国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当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这使得农业生产效果不佳。就以茶叶生产来说,当前茶叶生产面临诸多生态问题,如茶园生态系统的能源输入由有机能向石化能转变、外界环境污染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冲击大、茶园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由复杂向简单变化等。改变传统茶园生产方式,向生态茶园迈进,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小步。

作者:周怡岑 尹影 阳琴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春玉.对马鞍山地方舞蹈艺术发展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7:59~61.

[2]胡最,邓美容,刘沛林,王金国,田亚平.基于GIS的衡阳人居适宜度评价[J].热带地理,2011,2:211~215.

[3]徐红梅.现代工业园区景观设计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王慧,肖斌,张云鹏等.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205-208.

[5]朱玲.长沙市酒店绿地植物配置与多样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7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初夏,在信阳毛尖的原产地信阳市浉河区,漫山遍野的茶园把山丘装点得青翠欲滴。一个个茶基地、茶市场、茶品牌、茶旅游景点等亮点组成的“珍珠链”式的茶叶产业集群,在这里也已初露光芒。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河南省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文新公司),如今正在这个茶产业链条上优美起舞。

“三园”打造茶产业最亮珍珠

走进文新茶叶科技园,这里以绿色为主题风格的产品展示大厅,还有洁净明亮的茶叶精制车间,无不彰显着一个企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和雄厚实力。

2009年动工兴建的“文新茶叶科技园”,是文新公司在科技创新发展上的一大成果,即打造出茶叶及茶产品加工、产品检测、物流配送、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新型茶产业园区。如今,在文新茶叶的科技园内拥有500吨低温冷藏库、100吨茶叶保鲜库、1条国内最先进的年产10万公斤信阳毛尖茶机械化生产线、1条年产10万公斤信阳毛尖茶精制加工生产线,其规模和管理已作为代表中国茶叶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形象。

2012年年初,信阳市浉河区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试点之一。目前,全区以环湖路百里茶廊为纽带、以一个个茶产业建设基地、市场、品牌、研发、人文、风情、旅游等亮点为“珍珠”,着力打造“珍珠链”式茶产业集群。珍珠链起始于信阳新区文新茶叶科技园,中间有信阳毛尖集团总部、文新茶叶“三园”、董家河镇九拓信阳红茶叶研制生产基地、董家河镇茶叶交易市场,最后到信阳国际茶城,一共14个亮点,形成七大类别的特色功能区,为浉河区茶产业集群形成璀璨的七彩珍珠链。

记者一行所处的文新茶叶科技园,是整个珍珠链的开始,其中建在浉河区龙潭村的文新茶叶“三园”便是整个珍珠链中最闪耀的亮点。

谈及未来的发展思路,文新公司副总经理黄运武指着沙盘中一处茶园对记者说:“这个地方我们去年规划了一个‘三园’,主要建在浉河区龙潭村,这里是信阳茶叶的核心产区。建在源头,确保茶叶品质,因为鲜叶很娇嫩,不适宜长途运输。周围还有20多万亩的茶园,资源丰富。‘三园’就是1万亩的观光旅游茶园,1万亩的生态有机茶园,1万亩部级的标准化示范茶园。”

据黄运武介绍,去年7月,信阳市浉河区召开茶产业集群暨文新公司三园建设座谈会,会上该区相关单位领导表示,要把“三园”建设打造成浉河茶产业集群这个“珍珠链”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目前,正在实施的信阳茶文化生态观光体验茶园一期建设项目,让茶乡自然之美与茶文化之韵相结合,让各地茶商、游客置身茶海,享受湖光山色,采茶、制茶乐趣,体验登山、垂钓等文化休闲,体验茶乡特色农家餐饮和高档次的住宿环境、会议中心,形成全国一流的旅游度假景观,建成浉河区茶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和亮点。通过流转茶园,组织科学种植培训,游客体验式采茶活动等项目带动,不仅提高鲜叶质量和价格,逐步达到绿色食品种植、有机茶种植标准及相关认证,而且带动从事相关产业提供服务和劳务取得收益。

“另外,靠近环湖路,还要在‘三园’内建一个农村新型社区,将一些在3万亩茶园流转中住得比较偏远的茶农集中过来,我们公司给予优惠条件帮助他们安居乐业。服务茶农是一定要考虑进去的。”黄运武谈起未来的规划说道。

据介绍,浉河区把发展茶产业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结合起来,与发展茶旅游、茶文化、茶饮食、茶科技结合起来。通过建设开放式的环湖生态茶旅游大景区,将浉河区“珍珠链”式茶叶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富民强区的产业之链、惠民利民的职业之链和闻名遐迩的品牌之链。

三大优势助推集群发展

提起浉河区茶产业的领头雁,很多人都会想到文新公司。

那么,在打造茶产业集群中与其他龙头企业相比,文新公司的突出优势在哪里?文新公司副总经理黄运武道出了他们的三大制胜法宝:“首先就是专注专业,我们‘做茶专业、做业专注’。其次,我们注重茶文化的推广和应用。最后是善于创新。”

文新公司特别注重茶叶的品质,董事长刘文新视其为生命。为保品质,刘文新投巨资在信阳毛尖的主产区建起万亩生态茶园基地,从培育茶苗入手,开发出了无公害、无污染的种植技术和采制、保鲜工艺。规范生产、加工流程,主持制定了毛尖工艺的标准体系,共334个标准,被省质监部门授予"AAAA"级企业,并通过了有机茶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7年获世界绿茶大会金奖,2010年“文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我们的一部分茶园在深山里面,我们首先在大环境上保证了原料绿色、健康、无污染;在生产过程中,有一套控制体系;在产品检测上,批批都监测,都有检测报告,保证消费者喝到安全放心茶。”说起文新公司在茶叶质量上有何保证及其与众不同的茶叶特点,黄运武信心十足。

多年来,在刘文新的带领下,文新公司坚持以“复兴名茶”为使命。为了增加新的消费亮点,使文新茶叶在立足信阳的基础上,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研发生产出独具特色、迎合市场的新产品成为摆在文新人面前的一道必做题。随着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使消费者增加了对茶文化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文新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文新公司最注重发展与创新,并一直在河南乃至全国茶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文新公司在信阳重要产茶区浉河港建立文新茶叶加工园,加工园集茶叶加工生产、茶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于一体,引领当地茶叶经济发展,带动周边10万户茶农增收致富,使小茶叶做成了大民生。2009年,文新公司在羊山新区建设文新茶叶科技园,打造中国茶行业现代化样板工厂,走新型农业产业化道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变工人,把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2010年,文新公司大胆走出去,其茶产品成为中国高尔夫球顶级赛事唯一指定用茶,与别克、欧米茄并肩跻身高端奢侈品消费行列,让农产品不土,使小茶叶做成了大形象。2011年,“文新信阳红”红茶在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荣获“中国最佳创新产品奖”,把小茶叶登上了大舞台。2012年,文新公司打造的中国首部国风茶韵音乐电视茶歌《心容天下》横空出世,实现了文化与产业的完美结合,使小茶叶做成了大文章。

做好茶产业让茶农受惠

“文新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我们怀揣着茶农的致富梦想,茶农就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黄运武认为茶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是要挣多少钱,而是要通过企业的引领使广大的茶农增收、致富、得实惠,从而使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文新公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今年的春茶收购中,他们筹集大量资金,以质论价,收购茶农茶叶,且不打一张白条,不欠茶农一分钱,当场支付现金。

经过多年实践,文新公司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道路。具体来说,就是各有分工,农民做好农民的事,就是把茶叶种好,再把原料交给合作社、交给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做龙头企业的事,那就是打响品牌,拓宽渠道,建立网点,把产品卖出去。

“比如我们公司通过红茶品牌的运作,原来一亩茶园纯收入3000~5000元,每亩可多增收2000元。在源头上,我们采取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把茶农的一部分茶园流转过来,合作社社员和茶农变成我们的产业工人,茶农相比以前可以有双份收入。”黄运武又强调说,公司确确实实为茶农增收致富在做事。

刘文新认为,茶叶是绿色农业,也是生态农业,富民产业。这个产业要想做大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只有形成规模、做大做强,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把好的产品推向市场,打出品牌,才能让广大茶农在这个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致富。

第8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普洱 茶文化旅游 开发

茶文化是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产品形式是以优美的环境为条件,以茶产业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文化载体,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而开展的,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自然生态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近年来,普洱茶热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普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普洱市自古就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突出的优势。从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起,普洱市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茶城”的形象,并在“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把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的八大旅游产品之一。因此,对普洱茶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但能够加快茶产业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普洱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拉动该地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

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普洱茶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普洱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区位;是发展边境旅游的理想之地;第二,普洱市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哀牢山、无量山群峰云集、云雾缭绕,苍茫无际,层峦叠嶂,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2.9%;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素有“绿海明珠”之美誉;第三,普洱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乡,茶树资源丰富,野生型、过度型、栽培型三种茶树类型齐全,是“天然的茶叶博物馆”,当之无愧的“世界茶乡”。到2005年底,全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34.1万亩,其中古茶树(园)60万亩,现代茶园74.1万亩,总产量3.55万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2亿元;第四,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分布有14种世居民族,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首先发现、驯化和利用了茶树,开创了人类种茶的历史。在长期的种植、采制、饮食、贩运普洱茶的过程中,积淀了厚重而丰富的普洱茶园艺文化、普洱茶采收与加工文化、茶马古道与马帮文化、饮茶习俗与茶道文化和普洱茶收藏与鉴赏文化等,以及由各少数民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演义出来的民间歌舞等。普洱茶文化以其自然、清幽、恬静的文化魅力,对喜爱茶文化的人们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二、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和问题

普洱市旅游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5.5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0469.47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298.47万元;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的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形成。目前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镇元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及万亩野生古茶林生态旅游、澜沧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生态旅游、营盘山万亩现代茶园及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马古道旅游等。计划推出的有:天下普洱茶国、普洱古茶都等。普洱市力图打造的城市形象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其意图显然是要凸现茶文化旅游在普洱市旅游中的主打地位。但是,普洱的旅游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不相称。经过分析和调研,笔者认为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普洱市发展茶文化旅游发展起步晚,旅游项目开发程度低,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旅游经营管理经验,而且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定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

2、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普洱地区茶旅游资源呈零散分布,整合度低,茶产品的组合度较低,主要以茶园观光作为茶文化旅游产品,其市场需求局限较大。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以闲静、淡泊为特征的“冷”休闲活动,缺乏强刺激性,如不提高组合度,就难于构成触动大量游客出游的专门动机。

3、产品的文化含量不够,特色不鲜明。目前普洱已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其文化含量明显不足。由于茶文化旅游内容不丰富、不饱满,大大地影响了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有的闪亮卖点,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4、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旅游的过程要有丰富的旅游活动内容来填充,而旅游活动内容又需要一定的旅游业态的支撑。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大多还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形式化层面上,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内容和旅游业态支撑。因此,如何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培育一批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业态就成为发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5、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不足,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引资规模小,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使普洱市发展休闲旅游的步伐受到严重的制约,2004年普洱市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1910.85元,仅为云南省平均水平的60%。由于普洱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1)通往古茶树园区的道路条件较差;(2)景区规划及建设级别较低(目前仅有a和aa景区8个);(3)城市休闲娱乐设施规模小而散,尤其缺少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4)城市园林化程度不高,达不到生态休闲旅游的要求。

三、加快普洱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普洱市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应把普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厚的茶产业基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进行空间、内容和形式的整合开发,尽快形成普洱市旅游核心吸引力。

(1)空间组合——通过点线连接,对旅游资源(自然风光、茶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示范村落、茶马古道、茶文化娱乐园、人造景观等)进行组合。点与点之间的线不宜长,布点不宜少,同时应注意整治线路沿途的视觉景观,以提高空间整合度。

(2)旅游活动内容组合——通过打造一批吸引力较强、特色鲜明、影响大的大型旅游节会和特色民族节庆(如中国普洱茶叶节、普洱茶博览会、茶马会、民族鼓舞节、泼水节、葫芦节、双胞胎节、芒果节等),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示出来,并把旅游茶园林观光、自然风景观光与民族茶艺表演、民族特色歌舞表演、原生态民俗体检、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以形成闪亮卖点。

(3)旅游活动形式组合——通过精心安排时段,把观光、观赏、参与、娱乐、休闲合理地组合起来,以强化旅游清新感,增强体验度。

2、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可能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开拓旅游市场。虽然普洱旅游更广泛的市场是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以及国内沿海城市,但一段时期内普洱旅游的第一市场应该是省城昆明,或者说昆明是普洱旅游首先要开发的市场。通过打开并培育昆明旅游市场,向省外、国外拓展。只有吸引了大量的昆明游客到普洱旅游,才能对省外和国外的游客产生影响。普洱市应通过大型茶事节庆,着力打造普洱旅游形象,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各种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使普洱市真正成为云南旅游的新热点。

3、创新思路,着力建立有文化含量的旅游业态。适应新的普洱旅游发展趋势和变化,以新的思路重新定位和谋划未来普洱市旅游业发展。以普洱茶文化来提升核心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系列整合产品。通过对普洱茶文化和区内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凸现普洱茶古朴、厚重、丰满的文化特色。只有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及原生态民族文化,打造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组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卖点。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如:茶叶交易市、茶道饮食市、制茶工艺展示所、茶艺表演队、茶歌舞表演场、大型民族歌舞专场、民间少数民族杂艺表演场、茶文化博物馆、茶鉴赏会所等。将目前已经整理排练的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如《茶之魂》、《茶乡春潮》、《普洱茶之歌》、《茶韵古乐》等大型歌舞和音乐会形成专场,以业态形式提供给游客消费。

4、多渠道融集资金,着力改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是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必备的条件。应多渠道融集资金对通往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园区和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园的道路进行拓宽、铺油,以提高通达性和舒适性;对茶马古道必要的修复性建设;完善景区规划及建设,提高景区级别,力争创建数个4a或3a级景区;加强建设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相对集中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尤其是集中的茶文化休闲业态和园区;加快城市园林化建设,加紧推进“满城绿色,满城水”项目设计实施,规划建设时应注意应用借景的方法,把城市园林延伸至自然背景,并逐步与自然生态背景融为一体,着力营造和谐生态城市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 汝百乐: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2。

[2]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 思茅市旅游局:(内部资料)思茅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2006。

第9篇:茶道和茶文化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云南;乡村;坡地;景观规划

引 言

2012年,党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宏伟目标,2013年9月6日,云南省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以及云南省“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力争到2017年建成云南名村500个、美丽村庄1000个、特色村庄5000个,重点打造500个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

云南乡村的分布几乎90%分布于山地上,甚至是在较大坡度的坡地上依山而存,这种山地多,平地少、坡度较大的情况在云南乡村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形就成为了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1]。本次研究,通过对云南山地乡村坡地景观的研究,考虑村落的自然景观不被破坏和设计的可实施性,从乡村景观的角度来解析云南“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对云南山地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云南乡村景观特殊性分析

1.1 自然景观元素呈现多样性

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2]。自然要素是由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等要素构成,它们共同形成了不同乡村地域的景观基底。在云南所属的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多样,高差大,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而这些较为缓和的高原面已形成了大的居住聚落,发展成为了城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这五大类在云南均有分布,这也就决定了云南不同地区气候的立体性、水文和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乡村景观构成要素的丰富且具有当地特色。

1.2 民族和宗教元素是主要的人文元素

自然景观要素为乡村景观的基底,人文景观要素则为整个景观的灵魂,凸显了当地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类型多样,拥有25个少数民族,并各自拥有着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和不同的。这也就决定了云南乡村的人文景观大多以民族和宗教元素为主,也决定了云南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具有各自的特点;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传说、图腾、服装等都是塑造当地特色人文景观的重要元素。

2 云南特色村寨景观规划总体思路

2.1 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在整个景观规划中,充分了解当地所处的环境在建筑的分布上应依山就势,建筑样式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统一,既充分展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良好乡村风貌,也在风格上突出地区的特色,与其它村寨形成差异。

2.2 完整性与统一性

在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整体布局,保证景观效果统一和谐,避免出现太大的差异,各个分区区别的同时也要互有联系,增设景观建筑及其他人工设施,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统一。

2.3 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相结合

在进行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要分析当地是人文景观为主,还是自然景观为主,并从中挖掘主要要素和特色要素,将其作为整个景观表现的核心[3]。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的要素,如:乡土植被、家禽农畜、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等展现独特地域特色,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2.4 功能性与观赏性相结合

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建筑小品在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具备视觉观赏性,将功能性与观赏性机密结合,做到景观服务于功能,功能中表现景观。

3 云南省墨江县迷帝茶村景观规划

3.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新抚镇内的新塘村大山组,规划范围界定为南北纵长656m,东西向宽551m,包含新塘村大山组及其周边地域,规划总面积约130000m2。云南省墨江县新抚镇新塘村大山组位于哀牢山系山区,属于典型的山地茶村,地形高差起伏较大,整体地势呈东高西低的特点,其中片区东部的生态防护林区海拔最高,大多在1243m以上,最低点位于规划区的西部,海拔1153m。平均坡度在19~21%。

当地以种植迷帝茶为主要产业,整个地块80%为坡地茶园,其他为散落的居住用地、道路用地以及绿化用地。

3.2 项目定位

基于“美丽乡村”的政策支持,考虑新塘村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将当地村民集中居住在一起,方便茶园的保护开发,并以当地特产“迷帝茶”为村名,更名为“墨江县迷帝茶村”彰显以适应未来产业的发展。将迷帝茶村定位为以山地茶园观光为基础,以茶文化及哈尼文化体验为内核的综合性特色旅游村。

3.3 现状分析

3.3.1 自然环境

新抚镇境内山高坡陡,箐多谷深,属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为受地质构造控制发育的河流、河谷强烈切割的地区。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总体属南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

3.3.2 人文环境分析

(1)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墨江新抚镇一带种茶始于明朝神宗时期,距今已400来年。到清朝,新抚一带茶叶生产与贸易已有较大发展,当地的米地茶因让皇帝迷恋而被称为“迷帝”茶,赐“岁俸京师”匾一块,今乡政府所在地当时叫“唐尚街”,是茶马古道的驿站之一,目前在迷帝茶旅游村,仍保留有当时的“茶马古道指路碑”,作为曾经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见证。

(2)民族与宗教

新抚镇为哈尼族聚居地,哈尼文化浓厚,迷帝茶旅游村在民族歌舞、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3.4 总体构思

(1)合理确定区内斑块、廊道规模、大小和布局,按照规划中的功能分区,进行景观的分区规划,不同区域在“茶文化”的大框架下构建不同的主题;以茶文化为主线,哈尼文化为特色表现之一,以山地地形为承载,茶田为景观基质。运用廊道横向串联景观空间;利用错落富有层次山地茶田,构建完整的垂直景观序列,形成赋有节奏的景观韵律。

(2)迷帝茶村所在地形复杂,地势多变,山水萦绕,在景观规划中,在各个部分配置要合理是要求下,利用多变的地势,运用山体道路的修建,茶树的种植构建立体的景观空间。其中茶园中茶树采用等高线种植法,顺地势具有层次感的展开,既不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也使整齐起伏有序的茶园具备了和谐的美感,对茶园仿若天成的自然艺术加工,使游客有亲近自然,平稳之感。山体道路的修建,顺地势沿等高线铺设,柔和的曲线随着视线高低起伏,连绵盘旋于茶田之中,自然不矫揉造作,具备了富有节奏的和谐韵律。

3.5 景观规划方案

3.5.1 总体景观结构

根据当地的起伏的地形、规划的道路网、旅游线路以及自然景观资源,整个旅游村的景观采用“一心两环四区五节点”的总体景观结构。

“一心”构筑整个村庄的景观中心;“两环”形成环抱整个村落的特色景观廊道;“四区”在同一个文化主题下,形成四个不同功能的景观组团;“五节点”构成景观的亮点。

3.5.2 一心――茶话迷帝

本区域包括茶文化广场和茗品楼景观,主要以茶文化广场为核心景观。

(1)茶文化广场:传统的圆形广场,铺装以碎石、鹅卵石、青砖为主,营造自然乡村的氛围,融入大自然;在广场边缘,景观视域较好的两边设计观景台,可以远望整村的面貌以及台地式的茶园景观;广场靠山体的边缘,设计了六块宽6m高2.5m的浮雕景观墙,墙上主要为迷帝普洱茶的历史来源再现;在广场内设有木质座椅,方便村民游客的休息交流。

(2)茗品区:即广场周边的建筑群,为茶室、茶店和土特产商品铺,在景观设计中,重点运用铺装和植物搭配来衬托建筑形式美,风格要求统一协调,铺砖选择青石板与鹅卵石搭配,植物以兰花、、茶树、茶花、竹合理搭配,花坛内放置与茶有关的雕塑,增加趣味性。

3.5.3 两 环

(1)茶乡漫道

“茶乡漫道”主要是为了展现整个茶园的风光,由茶养生知识走廊和茶间小道两个部分构成一个环线。

由于地形的特殊性,茶养生知识走廊顺着道路的走势来安排,在地势较高的一面设置景观墙,墙上用浮雕的方式展示了茶的用途与不同的用法,从冲泡方法、美容、美食等方面来讲解茶的养生知识,特别是迷帝茶的功效,充分展示迷帝普洱茶的魅力;沿着游步道均等距离放置七个铜质雕塑,形象的讲述茶叶的制作流程;整个走廊采用鹅卵石和青石板为铺装。

(2)茶马古道

村内有一条茶马古道穿过,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中,修复茶马古道,将其修建为鹅卵石青石板铺装的小道,并加以延伸。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沿路良好的景观,以自然景观为主,在沿路设置刻有与茶有关的诗词竹制小品,以增加趣味性。

3.5.4 四区――景观分区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更加贴近自然,体现出“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景观功能分为:入口服务区、茶园观光区、特色民俗区、生态防护区。

(1)入口服务区

入口区首先应满通功能,位于主要入村道路上,其中设置一般应该包括停车场、入口场地和服务接待区。在景观设计中,强调功能性的同时应满足观赏性的要求,凸显作为村庄门户及带给人们美好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入口场地多处理成空间开敞的广场,以便于游人通过、停留、休憩等,同时要在入口区彰显茶园与众不同的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

入口处可放置一块当地特有的岩石,邀请著名书法家为其题字,刻上“哀牢山迷帝普洱茶旅游村”十一个大字,简单而不失大气。此外巨石周围以迷帝茶为灌木,再配以桃树、贴梗海棠等花木,从而避免色彩单调并突出当地的特色。

(2)茶园观光区

本区是游客的主要游览区,是构成茶园景观格局的主体。首先该区要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①在茶园间布设游步道,主要顺沿山体等高线顺地势而修建。

②游步道设计应具有曲线婉转、自然流畅的韵律和动感,既要有“曲径通幽”之感,亦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③运用景观的多样变化消减视觉疲劳。

开敞的茶田景观要素单一而纯粹,容易造成游人长时间漫游后的视觉疲劳感。因此,在茶树间隙种植一些花木或色叶木,既避免单调也可作为茶树的天然肥料,坡地空隙可栽种桃树、红枫、野等有色有花植物,避免色调的单一。

④在游步道两旁,设置多样性的景观小品,增加游玩的趣味性。

(3)特色民俗区

本区主要为当地村民的居住区,分为旅游接待住户区与传统住户区。整体的规划设计中,与当地的山地地形相适应,建筑布局为台地式,分层次错落有致的分布于山坡上;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并与当地少数民族哈尼文化相结合,具有当地建筑特色的外形和构筑物;但是所承载的功能有所不同,在景观规划设计上着重点也不同。

旅游接待住户区:因为除了住户的需求,还承载了旅游的功能,所以在景观设计上要求符合景区的标准和要求,建筑内外部相协调,入户景观显得尤为重要,每家旅游接待户门口种植茶树茶花,门前挂红灯笼。

传统住户区:不承载旅游功能,景观规划设计趋于自然简单生态,色调一致,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4)生态防护区

本区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天然松林形成绿色屏障,优化了迷帝茶旅游村的天际线,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以保护为主。

3.5.5 五节点――景观节点

(1)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设置在停车场边上,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的路经之地,供马匹的休息地,游客可以选择骑马游览茶田、重走茶马古道。

在景观设计上简单粗犷,风格以古时候驿站的风格为参照。马桩、围栏和草地构成一幅充满乡野味道的风景。

(2)茶马古道碑

现状中的古道碑没有予以保护,周边良好的茶园景观处于零开发状态,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将古道碑修复保护起来,在一旁修建一个观景亭命名为“古道茶风亭”,作为一个景观点,充分利用周边良好的自然景观。

(3)茶泉

现状调查中,村内有一山泉泉眼,出水不多但水质较好,可直接饮用,味甘甜,规划设计中将其作为一个特色景观的节点之一。设计竹子作为管道,引水入下方石池,池中放置竹做的水瓢,石池旁的地面采用卵石铺就,旁边有石凳供游客休憩。

(4)茶香亭

在景观设计中,在迷帝茶旅游村的老路上即蓄水池旁,建设一个“茶香亭”,作为村民和游客休憩娱乐的场地。

(5)茶溢池

迷帝茶旅游村有多处出水口,出水口较为集中的片区,地势较洼易积水开发难度大。所以在规划中,选取一处挖深开发成水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将其命名为“茶溢池”。驳岸采用自然式,更贴合乡村的气质,沿岸植物亦采用自然式种植,采用花木与色叶植物调和色调,建设亲水平台延伸至水面,沿岸设置木椅石凳供游人休憩欣赏风景。

3.6 景观小品

迷帝茶旅游村内的景观小品的设计,以体现“美丽乡村”“迷帝茶文化”为指导,景观小品从材质、色彩、形象来表现其独特性与文化内涵。主要分为迷帝茶文化风格小品、民俗风格小品两大类型,以求分别适应并配合不同的景观性质,从而达到与周边景观的协调并最终能更好地烘托出不同的景观氛围。

各主题小品设计构思如下:

(1)迷帝茶文化风格小品系列――设计以采茶、制茶、收藏茶、卖茶、喝茶等形式系列和反应制茶过程的雕塑、茶杯、茶盏、茶框等素材的风格小品,材料可以选择当地的木条、竹和石材等,突显其地域性。

(2)乡村野趣小品系列――设计以当地丰富的木材、石材为主要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品景观的设计,在尽可能节约材料成本的同时,结合田园文化和农村风貌特色,从中抽取“农具”、“竹筒”、“图腾”等意象,在小品中展现出来,这样既能展现出当地农家特色,又与旅游区的主题相呼应。

4 结 语

云南的山地乡村,地形复杂,条件多样,在景观规划中,要针对乡村各自不同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考虑乡村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自身特色,提取特色景观元素,注重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利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制定和采取特色化的设计方案,选择适合乡村发展的模式,以人为本,做到乡村景观规划与乡村的发展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真真.山地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莱芜市王石门村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2]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胡秀萍.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