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目前农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目前农业发展现状

第1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农业。农业机械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可以说,农业机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发展的转型成为重要课题,因此,重视农业机械新技术,实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大型化和可持续性方向正逐渐走进当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精细农业”目标的确立,更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不管是CAD技术、液压技术、电子化对还是智能化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都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新技术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现状,同时对机械技术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1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正如上面内容所述,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之下,农业机械新技术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可谓好坏参半,有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基础,但同时也隐藏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机械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创新农业机械新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创新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系技术发展的现状体现。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更多的是借鉴和模仿,并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但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让我们开始重视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农业机械技术人员队伍的建立,为农业机械新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近年来,在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我国农业机械新技术正逐步实现创新。

1.2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理环境下,农业发展条件有着千差万别,特别是山地和丘陵地带的农业发展,大部分需要依靠人工完成,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新技术在不断发展,一些特定环境下可以应用的农业机械技术也开始出现在当代农业生产中,所以说,今天,在一些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农业机械的应用。有了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开始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也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体现。

1.3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逐渐增多新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技术突破,而对于目前行业发展而言,能够实现行业内部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有效融合是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前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不断增多。比如二维交互式绘图技术与农业机械技术融合是目前农业机械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在农机生产过程中,二维交互绘图的计算机处理为机械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目前三维参数的出现也迅速成为农机技术发展中的宠儿,其优越性在也越来越大。总之,农业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在逐渐增多是目前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的又一体现。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从当前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看,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好。首先,智能化和电子化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开辟新的方向,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的大趋势;其次,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将会为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数据处理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效率,是农业机械新技术未来应用的又一方向。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等理念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前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服务于农村生态平衡发展,同时农作物秸秆与根茬、畜禽集约化饲养中的畜禽粪便与废水、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渣废液等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也会逐渐增多,这也会是未来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蔡立华.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06).

第2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乡统筹;倾农化;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066-03

根据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

ment)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三农问题是个极其典型的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社会形态,城市化作为城乡利益格局整合与重构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要让农民分享城市化的利益,增进农民的福利。推动和促进城郊农民顺利和谐地完成他们的市民化转型,必须改变农民群体在城乡非均衡利益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和失利状态,帮助他们实现资源替代和能力扩展。毫无疑问,作为农业大市的哈尔滨市有必要通过城乡统筹,实现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

ment),使哈市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哈市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现状

(一)农村人口及教育状况

至2010 年底,哈市总人口约9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515万人,非农业人口约477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目前,哈市近300万的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者占0.9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12.23%,初中文化程度者占81.5%,高中文化程度者占3.90%,中专文化程度者占0.6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0.76%。

(二)农民生存现状

无论从法制、社会保障、土地制度、二元结构、制约因素等任何一个视角对农民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哈市的农民生存状况均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从法制的层面上看,哈市的农民无法与市民作为同等的法律主体享有平等的执行权、行为权、参与权;从社会保障层面上看,农民严格受制于二元体制的限制;土地制度层面则体现为农民的土地被政策性扭曲征用;二元结构层面则体现为农民与市民不能平等地享有权利;制约因素的层面则主要表现为文化背景、历史原因、制度因素对农民的生存、发展状况的影响。另外,哈市的农民休闲文化比较匮乏,绝大多数农民以打牌或打麻将作为农闲时主要的休闲娱乐形式,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农民幸福指数比较低。

(三)农村经济及其所占比例

至2010年底,哈市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 556.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3 939.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8 020.3元,人均生活费支出4 665.9元,收入比为2.19:1。从产业结构的构成上看,哈市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66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7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 384.6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 868.6亿元,增长13.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44.2%和49.5%。可见,无论是农业自身生产总值的增长,还是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处于三类产业之末。城市与农村、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反差凸显哈市农民在共享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而比较理想的状况是农民对经济发展成果分享越是均衡,农村经济越发达,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高。

二、哈市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存在的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据哈市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哈尔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 58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960.9元;2009年,哈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 88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 775.5元;2010年,哈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55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 020.3元。可见,农民收入的绝对额明显低于市民,二者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差额分别为8 627.7元、9 111.5元、9 536.5元。2010年1~9月,哈尔滨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59%,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约为41.2%。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民的消费水平,落后十几年。目前,哈市1 881个行政村中有贫困村396个,占总数的21%;贫困人口50.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8%。

(二)城乡居民文化教育水平差距明显

哈市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以下的约为274万人,约占劳动力总量的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8万人,约占劳动力总量6%。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结构普遍偏低。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7.2年,比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低2年,同时,电脑盲、科技盲等功能性文盲比重较高。农业技术人员匮乏,目前,哈市农村仅有约1.8万农业技术人员。

(三)城乡居民医疗卫生差距较大

据哈市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哈市有乡镇卫生院715个,床位1.5万余张,卫生技术人员1.1万余人。这与农村380万的常住人口极不相称,同时,农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城市也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提高人口素质的需求。目前,哈市农村比较成熟的保障制度新农合,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重大疾病的治疗压力,保障水平较低,平均补偿比例仅为30%,即使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还远远不能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而对于婚检、孕产期检查、计划生育措施等还没有补贴政策。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哈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为缓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吃水难、行路难、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运输难等现象依然突出,与发展现代农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差距较大。一是道路交通状况差。截至2009年,有116个贫困村的近400公里村内道路尚未硬化,307个贫困村连接自然屯之间的约1 900公里公路没有硬化。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缓慢。哈市贫困村中有90%以上的农田水利工程已经严重老化,不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急需进行改造。三是桥梁建设滞后。目前哈市贫困村需要新修桥梁90余座,共计2 300余延长米,仅巴彦县贫困村就有70多座桥梁急需修建。四是大中型农机具装备水平不高。因缺少大中型农机具,贫困村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较低。

三、哈市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对策

(一)提高哈市农民综合素质

哈市乃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将三农问题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穷”。而穷的根本原因抑或本质是农民的知识贫困、素质贫困。所以,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哈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必须依靠其内生力量――农民的力量来完成,以农民素质的提升为核心来进行。农民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均应在充分考虑到外部条件作用下,探索如何依靠内生力量,以农民作为建设的主体、作为发展的动力,来引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进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力军作用,是哈市目前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哈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大计。只有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成新农村的建设,才能最终成功地实现哈市城乡统筹,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政府政策倾向化

政策倾向化问题涉及福利经济学的补偿原理,其实质是: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哈市现有的惠农、工业反哺农业的措施,起到了“使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大大增加”的作用,所以哈市各级政府应在国家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广泛涉及道德、政治、文化等方面,把福利经济学的补偿原理进行到底。

(三)政治行为倾农化

政治行为倾农化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的现实表现,目前最需要关怀的是以农民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政治行为应将着眼点倾向农民,这也是补偿检验标准的应用。为避免“以农为本”的工具理性因其迅速的实践效果被人们片面抬高,而使其价值理性遭到冷落,更为提高全社会对农民问题的重视,应把对待农民的态度和作为纳入评价体系,把解决农民问题的状况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对哈市各级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否则很难真正做到“以农为本”,因为这是绿色GDP无法解决的问题。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农民作为社会的价值主体,发挥着自己的智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与市民一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以农为本”是融用农的工具于为农的价值之中,是集共建社会于和谐共享之中,而和谐则是“以农为本”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和谐是创造和享有的和谐。

(四)以农业现代化建设助推哈市城乡统筹发展

如果说新型工业化是城乡发展的“原动力”,新型城镇化是城乡联结的纽带,农业现代化则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使哈市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根本途径。对发展哈市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农业产业化使哈市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农业生产各环节逐渐分化为独立的经济部门,从而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社会分工体系,农户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由专门的部门提供,产品的销售也由专门的企业完成,使得城乡资源、要素和产权等通过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2.农业现代化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农业现代化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将使部分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实现两种主要分流:一种是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后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逐步向城市居民转化;另一部分劳动力由于转让了土地使用权,也从劳动生产中分离了出来向城市流动,使得城乡劳动力市场得到了统筹发展。另外,农业现代化实现了农业生产向产前和产后延伸,整合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这样可以就地直接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

3.农业现代化是哈市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目前哈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农民是哈市较大的消费群体,消费层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哈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1~9月,哈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社会的9.3%。现阶段,哈市工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生产能力,许多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这充分说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哈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失去重要的拉动力。

4.农业现代化是哈市长治久安的稳定器

第3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改善

0.引言

农业生产作为我国的第一主导产业足以证明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并且农业生产要想提高产量,就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生产技术做铺垫,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的发展。并且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问题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于乡镇等基层地区而言。由于乡镇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各项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应用都不到位,因此必须要详细的掌握基本的农技知识和生产措施,才能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并且科学专业的农技推广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并加速优良品种的种植培育,从而有效地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才能为进一步提高乡镇地区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1.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现状,但是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且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因此,必须要在乡镇地区多成立农技推广机构,并积极做好实践指导工作,才能将农技推广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五个系统共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12.6 万个,其中县级 2.4 万个,县以下 10.2 万个,其中区域性推广机构 3817 个,且与2005相比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1]。因此我们说乡镇农技推广基本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现状。并且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视,并逐渐采取了相关政策方面的帮助,从而使得乡镇地区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相对稳定。此外农技推广的范围和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且逐渐将农技推广人员分散到全国各地,从而有效地增加了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人数。

1.2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地区对农技推广的认识依然有许多不全面地地方,例如:对农技推广的宣传、学习、及法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的长远发展。甚至有的人片面的认为农技推广只是单方面的向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从而忽视了农技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并且大大降低了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因此不全面、不系统、不健全的认识严重制约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顺利实施。

1.2.2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农技推广相关事项主要由政府管理,并向以下各个省市县级单位下达命令和相关指示。并且农业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从而造成政府部门与农业部门的管理内容出现矛盾冲突。目前管理体制总体呈现的趋势大致为农业部门管事不管人,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乡镇政府部门管人不管事,从而导致许多实践性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因此这种管理体制会造成农技推广工作严重脱节[2]。并且无论是管事还是管人,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推广力度。

1.2.3经费不足、农业推广队伍建设滞后

经费是支撑乡镇农技推广的重要动力资源,一旦资金出现短缺就会导致推广体系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得不到保障。并且农技推广是面向大众的,所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必须齐全,包括办公房和办公电话等配套设施必须齐全,才能保证农技推广能够真正的面向大众。据调查,目前乡镇地区大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用于采集样本的照相机和课题研究的投影仪等设备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工作水平相对落后。此外农业部门并没有按照各个乡镇地区的面积及地理因素配置相应的农技推广人员,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数量与土地面积不成比例,迫使各个地区的农技推广出现年龄和技术断档甚至是不同步等问题。

2.改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

2.1强化农技推广公益定位

由于农技推广是国家发起的一项大型的工艺推广政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帮助乡镇地区的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上病虫害及种植业、畜牧业的各项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从而起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农技推广是一项服务于民的惠民项目,所以必须要把农技推广的公益定位深入人心,才能加强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的认识农技推广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并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要求,重新对农技推广的结构和计划进行调节,便于提高乡镇农技推广对农民的吸引力[3]。

2.2扩大农技推广领域

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主要集中在农民的生产上,并没有融入到农民的生活中,从而无法真正的让农民认识和了解农技推广。因此必须要扩大农技推广的范围,并逐渐向农民的生活领域扩展,例如:扩展到经济、法律、管理等层面,从而有效地丰富农民的生活,并提高农技推广更好地为农民提供致富道路。

2.3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农技推广人员必须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农技推广力度。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鼓励大学毕业生就加入到农技推广的队伍中,并通过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大学生加入。此外还要定期组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成立相关培训机构加大培训力度,从而实现农技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在长期坚持下,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应用到农技推广中,从而有效地为农技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并且农业生产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覆盖面和推广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基层地区的农业水平。总的来说,只有提高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推广制度和推广措施,才能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科]

【参考文献】

[1]杨芳.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11(09).

第4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思考

设施农业是在可控环境农业的基础上优化而来,设施农业更加适合东亚地区的生长环境,设施农业是利用非自然条件,营造自然的生长环境,从而使农作物与禽畜等,不间断的吸收养分,进一步达到提升农业产值与产量的目标。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问题

1.1我国设施农业的基本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为稳定,在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基本上可以做到设施农业的全面普及,并且相关技术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占有一定的优势,农作物的基本质量,关系到农户的基本收入,而在设施农业普及前,农作物不仅面临着病虫灾害的威胁,也随时可能受到工业化肥安全的影响,使农户的基本收入,长期存在较大波动的状态。设施农业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加强了我国农业设施的基本建设速度,为农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1.2我国设施农业存在主要问题

1.2.1科技水平受限问题

我国在设施农业技术上的研究,大多数是由各省级与市级单位组织,相关的技术水平虽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存在局限性,在其余方面也存在不足,其中科技水平受限是主要问题,针对特殊植物的研究,不够全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考虑也不够充分,是导致科学技术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1.2.2硬件设施不完善问题

我国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有些只具备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土地利用率较低,保温、采光性能差,由于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环境因素的综合调控。

1.2.3机械化程度较低问题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仍然较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农民劳动强度大。这些都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1.2.4管理与维护问题

设施农业的日常维护,是保障设施农业正常使用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的维护与管理状况不容乐观,基本上没有制定出完善的维护与管理措施,设施农业的基础设备的坏损情况严重,长期得不到维护,导致大部分地区的设施农业的基础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使设施农业的作用与效率大打折扣,难以完成预期的规划目标。

2改善设施农业发展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强设施农业发展意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我国应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设施农业,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所具备的潜力和影响,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有预见性地、不失时机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位置,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和企业集团发展设施农业。

2.2国家给予奖励补贴政策,技术单位给予技术支持

我国为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普及进度,在各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在经济方面,对设施农业实施减税与免税政策,并大幅降低农户的贷款利息,同时在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当地政府实行资金补贴制度,在技术上,相关的技术单位对于设施农业建设方面也作出较大努力,免费帮助农户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免除农户的相关技术费用,是有关技术部门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为加强农业发展基础奠定了坚实基础。

2.3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普及进程

机械设备,对于农业发展而言极为重要,设施农业与机械化生产的有效结合,使农业产值与农业总产量提高4倍以上,因此,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至关重要,我国国土辽阔,可用于农耕的农业用地较多,现有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建设与普及速度,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快相关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普及不仅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4提高监督与管理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差距甚远。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3结语

农业发展关系重大,必须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并提高现有设施农业的基础技术水平,在技术推广方面,需要各级省市县政府,切实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为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作者:韩顺琼 单位:凉山州会东县鲹鱼河镇综合服务中心

第5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自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的矛盾问题,如规模较小的农业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冲突,农业户的收入越来越低的问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等,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完善,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方式途径来改善这种状况,而应时而生的是推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方向标,结合农业的基本政策家庭承包式经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将其改造成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相互联系促进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和连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而形成一种具有一定经营能力和实力的农业产业系统;其经营方式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市场;能达到经营目的,能有效地获取利润,改善农业的市场发展机制和循环系统,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社会化。

一、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普及推广,能有效改善农业的发展状况,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能够改善现在的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不良状况,提高农业经济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石

就我国的国情来看,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是制约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能改善农业生产力的状况,进而促进其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知道,农业产品基本上为整体个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的,其大部分是食物,这就为非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食物,这也就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然而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就必然会引发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不仅能促进农业的发展,还能对农业人力物资进行有效的调配,这也就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能更有效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实行内部转移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通过人才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实现。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还是处于经济效益较为低下的产业,而要优化产业结构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物力都是陷于被动的,这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点。而农业产业化就能实现这种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农业朝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进而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引导加快农村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文化水平、拓展农业市场、建立和发展第三产业,再有效地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业产业化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

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状况而言,农业劳动力与所占地严重不平衡,效益相当低下。据调查研究表明,如果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可以耕20亩地,且人数如果限制在只有一亿的话,那么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现代化,而问题在于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已经超过了3.5亿,这就严重造成了农业劳动力过剩,再加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其接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如此一来唯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才是正常道路,这就需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优化布局农业产为结构、开拓农业生产时序效益,进一步的完善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也就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反过来促进农业的生产能力的壮大和生产领域的扩大,这就必然可以转移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来为产业服务,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性对策

第6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 要:金融是经济的润滑剂,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这样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行业更需要现代金融创新的支持。为了探寻供应链金融对农业的支持情况,本文定义了农业供应链金融,通过对崇义县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得出了促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 供应链金融 运行机制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和高风险性,以及农企大多为小微企业的缘故,农业发展中金融资源短缺的现象严重,广大的农户和农企融资困难。本文通过对崇义县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机制的研究,了解供应链金融对崇义县农业的支持情况,分析崇义县供应链金融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对一个产业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在真实的特定产品交易背景下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为依据,以企业间的交易行为所能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的现金流为还款资金,采用相关的动产保护措施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1]。

而农业供应链金融指的是通过把农业和优势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企业或个人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农户或消费者利益进行捆绑,结合担保和第三方物流的监督,科学合理设计金融产品,来满足农业供应链上各环节融资需求,推进农业供应链整体协调运转的系统性解决方案[2]。和传统农村授信业务的单对单和点对点模式相比,农业供应链金融从全局出发,以当地优势农业或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中心,联接上下游中小农企和农户,提供支持整个农业供应链的融资方案。这不仅能解决中小农企和农户的融资难题,同时能提高农业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二、崇义县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1、崇义县农户联保和中小企业联保的发展现状

为解决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由此无形中增加了贷款成本的问题,我国在1994年引入孟加拉联保贷款的模式[3]。该类贷款目前在我国发行多年,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会从事此类业务。崇义县从事农村金融机构的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崇义县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崇义县支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崇义县分社、赣州农商银行等。开展农户联保、中小企业联保的情况(见表1),在崇义县,开展农户联保业务很普遍,但中小企业联保业务的开展很少。农信社最先开展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如表2):

2、农村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崇义县农业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仅有赣州农商银行开展(如表3),其余多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向有往来的农业组织提供贷款,不属于农业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总体而言,崇义县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是:以农户联保和中小企业联保为主,农业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为辅的一个局面。

三、崇义县农业供应链金融存在的症结

1、金融机构缺乏提供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动力

目前在崇义县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崇义县分社、邮政储蓄银行崇义县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崇义县支行和其他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如赣州银行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业务,而大多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鲜有耳闻。即使是已经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多年的一些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因为成本和风险的原因也表达出想退出相关业务的想法,金融机构缺乏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动力。

2、农户和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支持额度不够

目前崇义县开展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多于开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金融机构,但是贷款额度小,相对成本而言并不划算。而且崇义县目前正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建设步伐,需要更大数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农户贷款和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支持额度不够,很难对崇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更大的支持作用。

3、农村合作社主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面较窄

崇义县的农村合作组织提供支持的金融服务较少,而且农村合作组织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对象也多为有往来业务的客户,通过农村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较少,相关金融产品缺乏,资金量更是十分有限,制度尚不完善。

四、农业供应链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崇义县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崇义县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不够,创新能力弱,经营理念也落后于其它地区。这些都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中:

(1)不能准确评估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

供应链金融十分重视债项评价,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尤为重视。这些担保资产的专用性强,需要金融机构准确评估其价值,达到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的目的[4]。而目前,崇义县的金融机构除了不动产的估价外,还做不到准确的评估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因此造成授信过程中“一刀切”的局面,限制了农业供应链的作用与发展。

(2)片面规避农户的信用风险

崇义县的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对农户贷款等业务的管理不善,不能正确评估农户的信用风险,并通过产品创新来弱化有机农业的风险指标。是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才开展此类业务,看不到农业发展的良好前景,未曾主动去开展此类业务,甚至打算取消这类业务的开展,经营理念落后,片面的规避农户信用风险。

2、崇义县农业供应链金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企业

农业供应链融资实质上是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将核心企业的信用转化为上下游成员的融资能力,帮助供应链中各成员的解决融资问题。所以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规模实力对农业供应链融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崇义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虽多,如新视野公司,齐云山集团等等,但经营状况和实力一般,实际上起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核心企业应该起到的作用。目前崇义县农业的核心企业本身都更多的依赖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带动不了供应链中的中小农企。而且,由于这些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崇义县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有关金融机构出于对龙头企业经营状况的担心,在提供农业产业链融资上多持保守态度。

3、崇义县农业供应链金融保障体系建设不足

农业具有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等特点,这些加大了农业活动的风险性,农业保险正好是降低分散该风险的有效措施。虽然崇义县农业发展的不错,设立了相关的农业保险。然而投保成本高、保障程度低,一直以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崇义县农业保险的缺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也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动力及效率。

五、推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1、金融机构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

(1)加强组织管理。银行需要设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管理机构。目前银行内职能部门分散,缺乏协调,很难形成统一的指挥,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竞争优势。加强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流程缺乏规范化管理,减少审批环节,能提高银行业务的办理效率。

(2)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要求银行和企业之间实现高度的物流,资金流链接和实时的信息共享,构建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有效的减少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目前大部分银行主要以融资信息的简单静态分析为主,再加以很难独立的收集和分析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使得银行对供应链金融很难有个全面的把握。银行有必要建立一套即使准确的预警评价系统,以便于银行能够有效快速的获得供应链的相关信息,及时的做出反应,最大程度的减少风险,保证供应链的有效运行。

2、强化核心企业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供应链的运转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核心企业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自己的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和农户提供资金,以维持供应链整体的良性发展。核心企业需要利用自己的大企业的优势,向银行推荐与自己长期合作的有信用的供应商或者销售商,并为其做担保,帮助上下游企业和农户们获得银行的贷款,来解决他们资金不足的问题。或者自身向银行借用于维持供应链金良性运作的贷款,并且自己根据上下游企业与自己的合作项目的大小来给他提供短期资金,并且签订相关协议,并且加以严格规定交货日期、还款日期等,以确保贷款的风险。这样核心企业不仅使得自身的供应链更加牢固,提高了自身资金管理的效率,而且也解决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中小企业和农户们的资金问题。

3、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完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保障和配套措施

(1)加强农业保险建设

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转移风险的一个工具,对政府来说是进行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应实行统一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一方面既确保了农业保险的业务覆盖免,另一方面避免了农业保险业务过程的逆向选择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组织的作用,实现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到户,确保农业保险规范经营。并借助基层服务组织的力量,不断加大农业保险政策、产品知识、操作流程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和政策水平。

(2)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建设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为了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关部门首先要对企业会计制度的监督,坚决打击企业做假账、假报表的违法行为。其次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进行真实准确的评估,严格监管企业的财务状况,减少企业的虚假信息。

在法制方面,政府应该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提供法律保障,促其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从法律角度保护相关主体合法的权利,尽力简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操作程序,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降低合同谈判成本。

参考文献:

[1] 陈晓梅.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机制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院报,2013.9.P14.

第7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山区特色农业 存在问题 应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38-02

一、山区农业发展现状

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山区的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土地破碎,经济落后,一直是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加工,经营规模小,因为没有大规模的机械收割,气候变化无常,有三里不同天之说,农民利润很低,目前的山区还是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农民工被迫离山进城发展,山区农业发展缓慢。

二、山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缺乏,手工效率低下

目前山区很多地方仍然是用手工播种、收割,有些因为地形的困难现状无法使用机械收割,致使庄稼收货效率低下,遇到旱灾涝灾的情况则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说现在农民工赚不到钱,大量农民工迫于生计进城谋生,留下老人与小孩在山区,农民工大大减少,人员与效率的低下使得山区农业发展缓慢。

2.二度加工困难

农民收好粮食后,只能处于粮食未加工状态,无法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小规模作坊式加工如今仍然广泛存在,可是农民却收获很低的利润,如果我们对产品进行包装、加工,产品的增值空间会很大,但如今这种增值状态我们却无法达到。

3.市场体制僵硬

如今的山区还一直是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加工,因为山区地形地貌的限制,与城市的道路不通,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得更加困难,再加上农民的知识不够高,无法在市场中占得有利地位,一直以来都处于卖方市场,只能依靠卖家的主导,而农民们在这样的局面中则处于不利地位。

三、山区农业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如今落后的山区农业现状,发展特色山区农业显得尤为重要,发展特色山区农业,是山区从贫穷转向富裕的必经过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过程。

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于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农业优质高效安全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目标,牢固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把着重点放在提高农民利润上。

1.政府支持,政策支持

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外面的农业发展的优秀经验和技术,也可通过加大教育科研、技术推广的投入来达到目的。此外,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服务,可以通过修订完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交通方面,政府应加强山区公路的建设,从而解决通行和运输难的问题;水利方面,政府应完善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可以多挖井、开沟渠,改善农民的灌溉条件,从而提高土地的粮食产量,提高山区农业效益。此外,政府要注重农业机械的及时更新和替换,开发当地山区的能源建设,优化农村的能源结构;政府更要注意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可以通过开发荒山、保护天然树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来进行家园的保护和绿化。

2.突破束缚,改革创新

要想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局面,根本方法就是解放思想,改变思维方式,挣脱农业发展旧思想观念的束缚。简而言之,即创新。创新可以创造高收入、提高利润效率。而想要达到此目标,首先应做的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即把农业发展方式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变到依靠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资源利用率上来,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投入、资金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经营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上来,由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变到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同时,山区农民们可以走组织创新土地和规模化经营之路,从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向土地规模经营转变,由单一主体参与竞争向联合起来创市场转变。在有偿、依法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集中土地流转,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促进土地从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

此外,我们可以引进优秀人才来西部山区创业,还可以开展劳动力培训,同时引导有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大学生回乡实行科技农业也是一项措施。

再次,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可以通过一些专门院校和科研机构,培育农产品的良种,或研究开发加工、储运、保鲜和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同时可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攻关,从而建立一批标准化、高效益的区域性科技示范园区或基地。

3.扩大市场,延长产物链,打造品牌

修建道路,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公共服务,扩大信息来源,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以防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在农业管理体制上尝试一定的创新,市场调节优先化,灵活有序的市场调节可以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服务部门进行资产、组织和职能调整,创建服务于产加销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方面也可以实现一定的创新,如可以通过加快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流通来强化市场化进程,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解除地区间、行业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封锁,建立“绿色通道”通过加快建立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调控制度,改进市场运行监测手段,建立规范的市场监管机制,确保重要农产品的安全储备和对农产品进出口的有效调控。

此外,延长产物链,对产品进行二度,三度,四度的加工,寻找产品的附加价值,要调动当地有能力的人创办深加工工厂企业,对外部的信息做到及时掌握,真正意义上做到“卖方市场”。

打造品牌,在信息化非常发达的当代社会,品牌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只有突出了品牌,才能使更多的人了解特色农业,并且去购买,真正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四、总结

总之,要想使山区农业发展的更好,实现特色山区农业是最好的方式。而要想实现特色的山区农业发展,关键就是实现山区农业的现代化,即用现代化设备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和产业体系提升山区农业的发展水平,用现代化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业发展,用现代化的理念引领农业的发展。另外,也可以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方面来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农业发展问题,因为人是农业的创造、引领和受益者。新时期、新方式、新农业。走功能多元化、经营集约化、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即生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发展山区农业,提高山区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尹静,王金霞. 浅谈如何发展山区特色农业[J]. 中国农业信息,2012,21:139.

第8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对策

0 引言

就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形势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紧迫性。由于当前农业缺乏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可以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就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农业技术难以真正的被农民掌握。要想推广农业技术,政府部门就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深度推广。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加大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由此可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十分重要。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保障,是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依靠,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可以突破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另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资源占有量少,民以食为天,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农业发展过程,就必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以技术为指导,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技术含量,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2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2.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要想使农业技术真实地运用到农业中去,就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尤其是那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根本没有农业技术服务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2 专业的人才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求较高。然而就目前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专业的人才还比较匮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工作,没有将农业技术真正地带给农民,甚至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拈轻怕重,针对农民的提问,在回答的时候缺乏耐心,从而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2.3 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在尝试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种植、养殖经验,对于农业技术抱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不相信推广人员讲述的农业技术,农民的这种不相信使得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从而使得农业技术难以真正地进入到农民的手中,从而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3 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对策

3.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要想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民掌握农业技术,政府部门就必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政府要成立农业技术推广负责机构,专门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农业技术推广相关责任。同时,要整合农业推广技术相关资源,建立一个“一体多元化”的新型农业推广体系,从而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

3.2 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

宣传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让人们更好地接受新的事物。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要想让农民更好地接受农业技术,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的认识。要善于利用网络、广播、报纸、电视等途径向广大劳动群众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增强人们的认知水平。同时要督促工作人员向人们亲自示范,让农民掌握农业技术,让农民真正掌握农业技术[3]。

3.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发挥着重大作用,他们的业务能力的高低、职业素质的高低都将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因此,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首先,要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养,要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农业技术,不断他们的R的芰Γ黄浯危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另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绩效奖励,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从而更好地激励他们投入到工作中去[4]。

3.4 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门户网站,将农业技术罗列在门户网站,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互动平台,实现在线服务,为农民进行农业技术解答[5]。

3.5 加大投入

资金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保障,充足的资金是农技推广工作高效运行的前提。而要想提高农技推广效率,使农技真正地为农民服务,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要在基层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要在基层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从而为农民提供二十小时的信息咨询和服务,促进农技的转化和应用,让农民真正地感受到农技带来的好处[6]。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一项立利农的重要策略,在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各项工作还有待于完善,如专业人才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等。要想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大农业技术的宣传,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加大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推动我国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和平,孟俊杰.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07,05:61-64+67.

[2]欧壮矗徐祖荣,黄邦海,陈江正,邓红生,周伟华. 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07,11:5-8.

[3]曹国涛,马新苗.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3,08:33.

[4]罗大贤. 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探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3.

第9篇:目前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信用评级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目前关于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的研究不多。胡佑爱提出完善龙头企业信贷风险防控机制。

二、现代农业信贷中存在的风险

农业信贷风险既有一般所说的银行经营风险、会计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还具有一些不同于非农信贷的风险。农业信贷的特殊风险,其本质是由农业生产本身的风险决定的,农业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1.农业自然风险

农业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而给农业带来的损失。我国地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千差万别,农业自然风险更加复杂,不仅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而且时空分布广,地域组合明显,受损面广,损害严重,同时我国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差,尤其是水灾和旱灾在我国农业损失总额中占到80%以上。这些都会危及信贷安全。

2.农业经营风险

农业的经营风险一般是指农户、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供求失衡、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资本市场态势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或者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偏差等导致农户、龙头企业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其中,价格波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者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均存在竞争,农业产品的供求关系不可能始终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样必然会导致农业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风险。

3.农业市场风险

农业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收益的冲击,主要源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特殊性以及国际市场的挑战性。首先,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市场基础不完善,农业市场供求信息闭塞,从农业生产者依据市场的价格信息对生产做出调整到产品的产出之间有较大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产品的价格与需求可能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收益;其次,在流通领域,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蚀性,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才能保证其合乎质量要求地进入消费领域,这可能会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发市场风险;再者,目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低,粮食生产呈现出普通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的格局。同时,受国际市场保护主义的影响,特别是现在国外经常以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借口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给我国农业造成每年损失9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农民多次出现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从80年代到90年代,收入增幅从10%左右下降到6%-7%,再到2%-3%,这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才逐渐上升。

4.农业技术风险

农业技术风险是指农业技术运用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提高,不仅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拓宽了传统农业的产品种类,而且降低了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但农业技术的运用在带来收益和效率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工艺过程保密性很差,且大多数的种植业技术具有经验型特征,比较容易被模仿,从而引起的产品供给大幅度的增加便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使新技术的采用者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二是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传播推广网络还很不健全,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由此而产生的失真信息也会引发相应的技术风险;三是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常常因为难以掌握技术要领而造成技术运用失败;四是有些农业技术可能存在着不完善性和不稳定性,有时收益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信用

评级指标设置分析

由于农业是弱质性产业,农业生产周期性长、风险比较大,如何根据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信用评级,是我国现代农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制约因素。笔者根据金融机构风险评定的“5c”分析法,结合我国龙头企业现状,提出我国龙头企业信用评级项指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资信状况、竞争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具体指标如下:

1.企业环境

农业的弱质性和落后性,决定了企业的主营业务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说国家政策的支持是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其中包括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国家农村金融政策。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得以发展并成功的基本前提条件;而国家农村金融政策则牵扯到货币政策是否宽松、贷款总量及利率如何等情况,是企业能够顺利得到贷款支持的保证。此外,自然环境、市场环境、科技环境等因素对龙头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三鹿奶粉事件”的出现对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首先要针对有关国家政策对企业是否有利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相关法律、法规或政府监管是否对企业给予长期的明显的支持;当地政府在相关的征地、拆迁、税收等工作是否给予大力的优惠措施支持;是否给予企业享受政府贴息或者财政补贴;自然环境、市场环境、科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管理水平

所谓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①企业管理层素质。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常常决定了组织的生死存亡。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有以下能力:人员开发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压力的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时间的能力等。主要从管理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情况,企业领导方式和授权程度,管理层大学以上学历的比重,主要领导人在相关行业的平均工作年限以及在本企业的稳定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②员工素质。一个企业的兴衰除了与领导者有重要关系以外,员工的素质也至关重要。正确的领导决策要由员工去实施,员工的高素质是企业战略得以实施的保证。主要从员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重和每年参加专业培训人员的比例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③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当局的权、责、利做出规定与安排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生成的直接内部环境,不恰当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直接诱发管理当局的舞弊行为,造成企业财务信用的破坏。主要从董事会职能、监事会职能、公司激励、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评价。

④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特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主要从企业资金积累、资金使用、资产负债结构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3.资信状况

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信用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客户的资信状况是信贷风险评估与控制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①还款意愿。抵押资产占企业可抵押资产的比例高于贷款占比,且变现能力较强。借款是否具有明确用途,是否愿意披露其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

②融资能力。考察客户融资渠道多少,融资能力大小。具体为:有多个融资渠道取得融资得100分;只有一个融资渠道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得50分;没有融资渠道得o分。

③存贷比例。按百分比度量,≥80%得100分;≥40%得50分;<30%得0分。

④对外担保情况。被担保单位还款能力如何。有负债占到净资产的25%(含)到50%;或已经涉及到担保和诉讼的或有负债占净资产的10%(含)到20%。对外担保金额是否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关联企业。

4.竞争能力

考察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从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产品替代性、客户稳定性等方面人手。

①企业规模。规模大的企业一般抗风险能力比规模小的企业要强,按《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规定标准执行。

②产业成熟度。通常情况下,主导技术成熟度高、规模经济性明显、价格竞争力强的产业,其成熟度较高,而成熟度较高的产业,受市场的冲击也就较弱。在衡量产业成熟度指标上,主要考虑:市场占有率、主导技术成熟状况、规模经济性、产品成本利润率等指标。

③企业合作意识。现代农业发展及其产业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科技、经营、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前向和后向延伸的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增加竞争实力。具体考察:与保持业务关系超过两年客户的销售额占比、带动农户数、与合作组织关联度及履约情况等。

④专业化生产水平。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培育,将种、养、加过程和产、供、销环节联为一体的专业生产经营,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一体化协同相结合,使农产品将原料、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作成为最终产品进入市场,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主要考察:企业发展阶段、产品附加值、被其他产品替代的可能性以及技术、工艺、设备的先进性水平。

5.偿债能力

按财务管理学划分,偿债能力指标分为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负担固定费用指标三类。考虑到贷款偿还的特点,以短期指标为主,兼顾其他指标。具体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现金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负担利息费用的能力。

6.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反映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投资报酬率,反映投入资金的盈利能力。

7.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它反映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和运用资产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的销售能力和存货资产流动性;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

8.发展能力

主要评价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企业发展战略等,从而判断一个企业的发展态势。

①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反映销售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扩张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

②资本积累率。资本积累率是反映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它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③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着眼于企业长期目标和宗旨的实现而作出的长远规划。战略规划有助于正确处理长远需要和眼前需要,长远发展和眼前生存关系,减少和避免短期行为的干扰,保证组织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战略规划还具有极大的鼓舞和动员作用,它有助于统一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难,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团结奋斗。主要考察企业是否拥有一整套未来1-5年的清晰的战略规划。

四、财务信用评价方法及评价等级设计

关于信用评价的方法很多,如多元回归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logit分析法、probit分析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定性指标部分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考虑到由于我国目前的评价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应用也相对滞后,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专家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打分评价;定量指标部分则参照企业财务分析标准进行。

参照国际惯例,评价级别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级共10级,具体如下:

aaa级:评价得分在90分以上,表明信用状况极好。

aa级:评价得分在80分以上,信用状况很好。

a级:评价得分在70分以上,信用状况良好。

bbb级:评价得分在60分以上,信用状况较好。

bb级:评价得分在50分以上,信用状况一般。

b级:评价得分在40分以上,信用状况欠佳。

ccc级:评价得分在30分以上,信用状况较差。

cc级:评价得分在20分以上,信用状况很差。

c级:评价得分在10分以上,信用状况极差。

d级;评价得分在10分以下,毫无信用可言。

五、龙头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实证

龙头企业a公司于1982年成立,到2008年底,注册资本8亿元。主要从事养殖业、乳业和肉食加工业等业务。b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是a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c市投资的全资子公司。2007年准备扩建的日产300吨液态奶、100吨酸奶、150吨冷饮项目已于2007年9月经市发改委备案。

虽然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对乳制品的市场销售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国务院于2007年9月和2008年11月相继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两个文件,为优质高效乳业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c市政府和该企业签订的《工业项目投资协议书》,提供土地、税收、建设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自然风险没有对乳业产生较大影响,而市场风险则影 响较大,但渡过这一段低潮期后,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该企业有科学的公司组织架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大学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62.50%,主要领导人在相关行业从事管理工作时间10年以上。现有在职员工932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1761人,比重占到41.89%,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的管理和技术人员425人,比重占到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