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妇产科护理病例精选(九篇)

妇产科护理病例

第1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目的探究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院内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及终末病例书写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可有效地减少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风险管理;妇产科

0引言

妇产科维系着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家属期望高、产妇流动量大、出诊急是该科室的主要特点[1]。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容易产生较多的护理差错,从而易引起护患纠纷,对医院正常的就诊秩序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受影响。本次研究中在妇产科实施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信封式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5.37±3.01)岁。观察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5.84±3.23)岁。将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常规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实施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为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培训,使得护理人员对其有所了解。(2)从实际出发,将护理人员分别划分为新生儿护理组、产妇护理组、健康知识宣教组及病例规范书写组。(3)新生儿护理组:对以往遗失新生儿手环的因素进行探究,并根据探究结果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4)产妇护理组:将以往在产妇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完善对产妇的护理。(5)健康知识宣教组:利用多种授课形式,向产妇普及分娩及育儿的相关知识。(6)病例规范书写组:院内建立完善的病例书写规范制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及终末病例书写质量情况。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与终末病例书写质量均采用院内自设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其中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与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用(±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护理差错发生率采用(%)表示,由卡方进行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两组间各项指标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人员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

观察组中2例出现错漏医嘱、1例出现采样差错、1例出现给药差错,该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8.00%。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2.00%,其中错漏医嘱、采样差错、给药差错、新生儿胸牌或手环丢失的各项例数分别为8例、3例、4例、6例。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妇产科人员流动性较大,出诊急,护理人员每天需要为多名产妇进行护理工作,护理工作量大,因此该科室中易出现较多的护理失误,对医院、产妇及新生儿均存在较大的影响[2]。进行一般护理管理后,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为(76.21±8.14)分,得分明显偏低,说明一般护理管理难以有效地提高产妇对妊娠、哺乳、育儿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3]。此外一般护理管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发生率较高,容易对产妇及医院造成不利影响,且该项护理管理无法改善护理人员终末病例书写质量,对后续的相关工作产生影响,因此该项护理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经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在产科成立健康宣教小组,为产妇进行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有效地改善产妇对妊娠、哺乳、育儿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且对提升产妇的依从性具有积极影响[4]。此外,通过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引导护理人员总结护理差错的原因,有效地降低了科室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5]。规范护理人员终末病例书写,制定相关制度,查找影响终末病例书写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其不断完善,经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病例书写规范性得到显著改善,终末病例书写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实施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健康宣教的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的概率,提升护理人员病例书写的质量,对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黄春华 班春花 单位:新疆伊宁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 刘静.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6):745-747.

[2] 马建玲.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9):141-143.

[3] 高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0(24):290-291.

第2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81-03

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对患有女性异位妊娠、子宫颈原位癌、子宫腺肌瘤、宫颈癌、子宫肌瘤等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是一种将子宫部分或全部切除的创伤治疗方式[1]。随着患者对医疗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行手术切除子宫后,进行心理护理在各大医院相继展开。相比传统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的照顾更加细致体贴。为对进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该次研究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90例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中的45例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与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临床比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中已婚患者32例,未婚患者13例;19例已产妇,26例未产妇;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4.3±1.2)岁;患病时间1~8年,平均患病时间(3.1±0.4)年;观察组中已婚患者31例,未婚患者14例;20例已产妇,25例未产妇;患者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5.8±1.4)岁;患病时间2~7年,平均患病时间(3.3±0.2)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内容:①统一饮食方案配置;②常规例行心理护理;③常规病房巡视,观察病情变化;④检测疾病相关指标,如心电图,胸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阴道分泌物检查,排除急性和亚急性生殖道炎症;⑤疾病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病情及手术有一定了解。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内容:①通过患者本身、亲属、丈夫了解患者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②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③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放松患者紧张的心情;④有意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通过家属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让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⑤根据病人病情和情绪变化调整心理干预方案[2]。

1.2.3 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宣教的内容: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盆腔肌肉锻炼方法、对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恢复身体的锻炼方法、夫妻间性生活的宣教等[3]。

1.2.4 出院指导 ①术后患者应注意进行为期3个月的休养;②对会阴部进行清洁卫生;③多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高蛋白、高能量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④2个月后回医院复诊,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对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模式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疗效评价

无效:术后症状没有好转表现,存在妇科疾病指标显著异常,或病情发生恶化;有效:术后患者症状出现显著好转表现,和治疗前相比妇科疾病指标改善明显;治愈:术后患者临床病症基本消失或者彻底消除,妇科疾病指标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1.5 统计方法

该实验中所有临床数据均使用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SPSS18.0做数据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时做t检验,计数数据做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

对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护理前后SD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比较

[分,(x±s)]

注: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

对照组进行常规妇产科护理中产生焦虑情绪病人10例,产生抑郁情绪病人10例,产生恐惧情绪病人8例,产生紧张情绪病人15例;观察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病人2例,产生抑郁情绪病人3例,产生恐惧情绪病人1例,产生紧张情绪病人4例。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比较[n(%)]

注: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为复合情况。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

对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护理后子宫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后子宫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1%。见表3。

2.4 妇产科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

对照组对临床妇产科护理服务模式表示满意病人共计38例,满意度是84.4%;而观察组对临床妇产科护理服务模式表示满意病人共计44例,满意度是97.8%。妇产科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技术的不断提高,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少患者由于对病情或者是治疗方法缺乏了解,会产生相应的心理负担,过分的担心。患者在面对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会有恐惧、忧虑、不安等不良心理表现,手术治疗后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的可能性较大,对手术治疗效果与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针对这种现象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并对手术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让其了解手术的优点以及安全性;嘱患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特别注意对患者信心的增强,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因此,对接受该项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有效护理显得非常重要[6]。

第3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06例,所有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于20-55岁,其中月经不调患者有55例,临床出血的患者有30例,绝经后出血的有21例;产科患者有45例,患有妇科疾病患者有61例。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上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整理,从中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归纳性总结,从实际出发,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问题,加强对于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管理,降低妇产科护理中风险,同时观察比较实施改善措施前后的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以及对病患者的满意程度做好统计。

1.2.1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重视手术之前的访视,因此造成手术前风险预警的缺乏,以及医患双方之间的沟通不足;除此之外,医生为了赶时间而催促接台,护理人员过于疲劳而简化手术的准备措施,容易造成工作疏漏。

(2)病患者因素:心理退化的现象通常会在产妇孕期的阶段以及产后月子期间发生,出现心理退化的产妇在情绪与行为方面都表现出孩子气的任性特征,由于生产前对于生产过程抱有过大的期望,以及生产后日常生活的秩序发生变化,导致产妇产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产后的生活,形成心理上明显的落差,情绪变得失落沮丧。产妇在妊娠期阶段情感比较敏感,对于周围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反应比较强烈,如果产妇家庭出现不良的情况,容易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症。

(3)环境因素:病房环境和手术室内环境和妇产科患者伤口感染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房手术室内的空气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自净,加上台次的转换,医护人员的频繁进出等,严重的影响了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难以保持清新的环境。

1.2.2改善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管理的具体工作措施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组成风险控制小组来讨论妇产科疾病治疗存在的风险与隐患,制定质量控制对策,并且把风险控制对策落实到日计划、周计划以及月计划中,严格遵守与执行计划。

(2)强化安全意识:

在查房与早会的时候重视讲解关于妇产科手术的风险与隐患的问题,警示所有的医护人员。每个月开会回顾当月在妇产科手术中发生的情况,对现状做好分析性回顾,排查存在风险与隐患环节,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3)完善业务素质培训:对于老年龄老资历的护理人员其护理知识存在落后守旧的缺点,而年轻的护理人员由于缺少经验而应变能力较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科室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通过讲座、演练操作以及技术培训等等方式来进行培训,而且对所有的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进行每个月的考核。

(5)手术的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手术的无菌操作的技术与原则,在充分考虑手术部位的无菌要求,确立手术中的消毒范围以及流程,严格按照消毒流程与步骤进行消毒,不可以缩减消毒的步骤。对于强内窥镜等手术器械应该有赚负责保管雨小点,以保证手术中手术器械的无菌性。

(6)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了:医院可以开展各种多样化的关于产妇恢复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例如宣传单、宣传栏、家访等等,正确指导病患者关于产后抑郁症疾病的相关知识、危害性以及正确的防治措施措施等,促使病患者养成科学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的良好习惯,同时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减低由外界刺激导致高血压发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的风险。护理人员可以针对产生抑郁症可能性较高的孕妇做好咨询与指导,督促孕妇做好孕前检查,让孕妇加深对胎儿发育以及其自身身体情况的了解,正确对待分娩过程,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有效的预防长后抑郁症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对数据分析采用了t值检验,采用x^±s表示数据分布的趋势,当P

2、结果

对比患者对护理风险控制前后的护理安全质量与评价:

风险控制后:认同护理缺陷方面的病例达到1.5%,认同存在风险隐患的病例达到0.5%,对于护理安全质量的评分分值为99.8分,病患者对于护理措施满意程度评分为100分。

风险控制前:认同护理缺陷方面的病例达到6.9%,认同存在风险隐患的病例达到12%,对于护理安全质量的评分分值为90分,病患者对于护理措施满意程度评分为93分。

以上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3、结论

第4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人性化护理;焦虑;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17-02

人性化护理是体现人文精神、尊重病人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的护理行为。在当今经济发展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护理学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已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所取代。护士给予产妇身心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身心需求,尊重病人的人格,可降低产妇的不适感,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我院2013年1月―2013年3月对收治的100例产妇,分别采取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各50例,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3年3月对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岁~42岁,平均29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文化程度:初中35例,高中10例,大学及其以上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岁~44岁,平均31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9例;文化程度:初中33例,高中13例,大学及其以上4例。两组产妇年龄、生育史、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1提供人性化的住院环境:

人性化的住院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为病区环境。产妇入院后,应为产妇努力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美观、干净的病区环境,可以用色彩来消除医院给产妇带来的恐惧感,病房墙壁可采用粉红色系,用绿色的植物点缀病房,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有利于产妇顺利度过分娩过程,减轻痛苦。软件环境指人文环境,主要包括保护好产妇的隐私、尊重产妇的人格、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等。每个病床之间安上布帘,让产妇自己有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以缓解由于陌生环境给其带来的紧张感。让产妇感到家的温暖,努力将病房营造出家的感觉,使病房充满人性化、人情味,消除产妇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可在病室内摆放一些花草,使产妇放松。

1.2.1.2提供人性化的沟通服务:

护士应做到与产妇主动沟通。给予心理支持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而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及载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有利于拉近与产妇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在产妇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接待新入院产妇、欢送出院产妇时均应采取规范性用语。亲切的笑容和安慰的语言可使产妇的情绪调动起来,使护患关系和谐融洽,促进护患间的信任,有利于产妇积极配合治疗。创造和谐、友好的护理氛围,可使产妇的情绪趋于平缓,降低医院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产妇心理比较脆弱,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善于倾听与引导,让产妇把喜、怒、哀、乐释放出来。与产妇交流时不使用教育性口气,态度和蔼,不急不躁,增强产妇的信任感,降低其紧张及恐惧心理。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护士应将与产妇沟通作为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实际情况,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性,积极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1.3治疗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

在产妇术前需要做好备皮、冲洗外阴、灌肠以及插导尿管等术前准备。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文化层次,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并给予心理安慰,使其放松。确保操作环境的私密性,减少外界的不良刺激,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妇的暴露部位,对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适的产妇,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对其不适感及时给予处理。产妇进入手术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之对手术的恐惧,护士应主动关心和安慰产妇,对进入手术室的产妇,应有专门护士陪伴,避免产妇产生孤独感,并及时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产妇对环境的陌生感,避免产妇情绪紧张导致的生命体征不稳定,博士使整个手术过程充满人情味,让产妇从身心上均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人性化护理服务会让产妇感到温馨、舒适,同时也体现对产妇人格的尊重。树立人性化服务是护理的精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具有热情的微笑、大方的举止、礼貌的言语以及娴熟的技能,体贴、关心产妇,让产妇有一种亲切、安全和信任的感觉。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杜绝浓妆艳抹,着淡妆上岗,做到情绪乐观、精神饱满。

1.2.1.4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时,应为产妇提供优质服务,做好产妇出院时的健康指导,为产妇讲解育婴有关知识。尊重产妇需求和权益,尊重产妇的人格,保护产妇的隐私,告知产妇日常生活及饮食的注意事项,同时做好电话随访。

1.2.2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产妇实施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评分14分为肯定存在焦虑。

1.2.3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开展人性化护理,就是要坚持一切从病人出发,激发和调动护士的创造性、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精神、社会上处于舒适而满足的状态,创优质服务。护士与病人的行为和语言交流质量直接对病人心理造成一定影响,用真诚、鼓励的态度同病人沟通,使病人感到人性关怀的温暖,可减少其紧张、恐惧情绪,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病人营造一个诊病、治疗、康复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可减轻痛苦以及预防疾病,并使病人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这要求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人文、伦理等多元化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沟通的艺术,同时还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将人性化服务运用到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让产妇在情感上得到支持,身心处于良好的适应状态,满足其心理需要,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增强其分娩信心,并且,在当前医患矛盾尖锐的环境下,给予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后,产妇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第5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 产科病房;常见风险;护理对策

产科护理不同于一般护理 , 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 相应风险程度也会随之不断增加。为调和护患纠纷 , 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制定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 该制度主要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 , 减少医疗事故出现。笔者选取本院于 2011年 8月到 2013年 5月施行风险管理制度后收治的 78例产妇, 其临床效果显著, 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 2011年 8月到 2013年 5月施行风险管理制度后收治的 78例产妇 , 作为观察组 , 未施行风险管理制度之前收治的的 85例产妇 , 作为对照组。观察组 78例患者中 , 年龄为 22~35岁 , 平均年龄为 (28±1.2)岁 , 初产妇46例, 经产妇32例;对照组85例产妇中, 年龄为23~36岁 , 平均年龄为 (29±1.3)岁 , 初产妇 53例 , 经产妇 32例。产妇均为顺产, 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护理 , 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 , 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 , 尽量满足不同产妇不同要求。同时医护人员对产妇讲解相关分娩方法 , 指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何进行配合 , 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个健康、自然的过程。给予产妇一定的精神支持与安慰 , 使产妇发挥其最大潜力以及能力进行分娩 , 并与产妇进行沟通 , 及时应对分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观察组患者在风险管理制度下实施护理 , 具体方法为:由护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具体由产科护士长进行负责管理。科室内设立风险管理小组 , 其中组长以及护士长加强组员掌握更为全面的产科信息 , 并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会议 , 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 排除其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 并对之前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 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且在出院前 , 对产妇以及家属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统计两组患者出现风险事故的具体发生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 , 观察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且观察组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 P

3 讨论

在医院内 ,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 , 其病房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差错 , 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本院总结之前出现的风险事故以及分析现阶段内护理工作 , 并对其相关经验进行总结, 制定实施一整套完整的风险管理制度[1]

3. 1 产科病房风险事故出现的原因 ①在实施工作中 , 医护人员粗心大意 , 不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 , 在护理工作中不对产妇的基本信息进行准确核对 , 导致对产妇用药过程中出现差错 , 出现严重问题 , 而导致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②在护理工作中 , 医护人员行为规范 , 产科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 如护理人员行为不规范 , 而导致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不满。③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 , 护理(。)

产妇入院后 , 不能与产妇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 不能准确评估产妇各项基本情况, 导致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问题[2]。

3. 2 护理对策 ①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中 , 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实施操作 , 完善相关制度 , 并对护士护理水平进行考核 , 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整修订 , 强化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同时给予产妇一定的宣教 , 对产妇的情况进行严格核对, 护士以及护理组长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 , 并及时纠正其中出现的违规现象。②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 , 强化其法律意识。定期考核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论水平 , 多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 对于其中不当措施进行及时纠正, 给予医护人员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3]。

由此可见 , 在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 , 针对风险产生原因实施有针对性护理 , 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 提高护理满意度 , 减少护患纠纷出现。

参考文献

[1]潘峰 .探讨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及护理对策 .中国民康医学 , 2013,25(8):115-116..

第6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平舆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检查均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53±75)岁,其中剖宫产27例,卵巢囊肿21例,子宫肌瘤1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67±69)岁,其中剖宫产29例,卵巢囊肿19例,子宫肌瘤12例。所有患者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①舒适的护理环境。临床护理路径是一套完整的护理模式,由于妇产科疾病发病部位较为特殊,患病人群多为中年妇女,因此患者入院后应按照不同病情提供合适的住院环境,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妇女,护理人员可预先控制病房室温至20~25℃,保持一定湿度,行动不便者可提前为其整理病房。②加强护理巡视。由于妇产科患者大多需要行手术治疗,女性患者心理较脆弱,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巡视,按照不同路径指标进行观察,密切注意患者术后病情变化。③规范操作。妇产科手术切口大多位于下腹部,术后容易引起盆腔及感染,因此术前应该严格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执行无菌操作,手术用品需彻底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机会,术后应及时按计划执行医嘱,仔细核对药品剂量,同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④健康教育。妇产科疾病病变主要在阴道、子宫、盆腔等部位,临床护理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和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该方案可行性。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操作、住院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及路径管理等进行评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进行处理,定性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4例(667%),常规护理组出现并发症10例(1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并用图表形式对具体实施途径进行有序、高效、科学的指导,是一种整体、综合、规范的护理模式[2]。随着各大医疗中心对护理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护理路径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妇产科工作中,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妇产科患者涉及孕妇、产妇及新生儿,住院期间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从患者治疗、用药、术中操作、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等途径进行多方位指导[3],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变化,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入院后,规范诊断和护理行为,为患者提高优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可以单人单间,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加强护理巡视,针对不同病情侧重观察对应检查指标,并根据病情变化和治疗进程调整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感。护理过程中规范的操作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患者知情权,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和护理内容。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促进康复,还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上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新型护理方案。

作者:姚瑞侠 单位:平舆县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邓香君,尤小娜,徐莲香,等.临床护理路径与护士分层级管理联合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6):1933-1935.

第7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 应急措施; 常规护理; 护理风险; 预防

doi:10.14033/ki.cfmr.2016.33.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70-02

近几年,随着女性妇科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妇产科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2]。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目前妇产科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报告显示,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3-4]。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38.4±6.9)岁;其中手术31例,肿瘤15例,其他疾病23例。护理组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38.9±6.5)岁;其中手术30例,肿瘤17例,其他疾病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时了解其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定期查房等。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应急措施,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应急措施方法如下:(1)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熟练程度,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妇科需要使用的相关仪器熟练掌握,避免使用中出现错误。由资深护理人员完善和规范相关妇科疾病护理方法,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对护理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减少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导致的护患纠纷。(2)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倾听患者的需求,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者关系,多向患者列举治愈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于欠费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催要,在向患者催要时注意态度,对患者提出的用费问题耐心解释,消除患者对费用问题的疑问。(3)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每一项治疗前均需要向其介绍治疗目的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评定标准:通过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失误率低为护理有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失误率高为护理无效。护理满意率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评价表评定,满分100分,分数在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分数为80~90分表示满意,分数为70~80分表示一般满意,分数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下床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18.95±1.23)h,住院费用(0.53±0.21)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30.04±1.34)h,住院费用(1.42±0.3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1.30%(63/69),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40.58%(2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55%(非常满意45例,满意19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3.91%(非常满意26例,满意15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5%,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94%,其中褥疮3例,切口感染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产科疾病是女性患者较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6]。尤其近几年,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护理服务是妇产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有效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随着社会ε性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普通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7]。应急措施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妇产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急措施主要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护理技巧等方面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效果[8-10]。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下床时间,主要由于应急措施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进行培训,护理人员通过更好的护理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主要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不断提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常规护理由于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护理知识未熟练掌握,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护患纠纷。

本研究中,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18.95±1.23)h,住院费用(0.53±0.21)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30.04±1.34)h,住院费用(1.42±0.3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行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效果,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金慧.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吉林医学,2014,35(35):7996.

[2]冯玉明.浅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47-49.

[3]张巧惠.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应急措施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172-173.

[4]李海荣,万芙蓉,蔡莉,等.互动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94-95.

[5]储辉.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4-15.

[6]范晓燕.预防妇产科护理风险中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措施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9-120.

[7]王忠平,李岩,郑永梅.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147-148.

[8]孙迎春,王娜.常见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84.

第8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产妇;护理;农村

妊娠糖尿病是指患者在妊娠前没有糖尿病,在妊娠期间出现首次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的特殊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妊娠糖尿病在农村产妇群体中的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妊娠糖尿病是一种高危妊娠,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极大的危害,严重情况甚至可以对孕妇、胎儿造成生命危险[1]。通过科学治疗、全面细心的护理,可以及时控制血糖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保证产妇健康与胎儿顺利诞生。现将我院46例农村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46例农村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6.9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8例。平均怀孕周期为41.9w,均为足月产,自然分娩30例,破宫产16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制定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

1.2方法 严密观察产妇病情,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

1.3结果 46例产妇均安全分娩,胎儿健康。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农村产妇教育水平低,家庭条件差,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妊辰合并糖尿病了解不足,容易造成心理紧张状态。护士应详细讲解发病原因,治疗原则,预后,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减轻其因为对该病认识不足而造成的心理紧张。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礼貌倾听产妇倾诉与疑惑,进行健康宣教,减轻心理负担。鼓励产妇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让家属和产妇了解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2]。指导产妇自觉调解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顺利渡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教导家属对产妇进行鼓励,家属的鼓励往往是对产妇最好的心理缓解方式。

2.2适量运动 妊娠糖尿病孕妇可进行适当运动,这样能增加身体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对分娩有积极帮助。适当运动还可以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通过肌肉吸收血循环多余的葡萄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3]。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为产妇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主要方式是散步或者孕妇操,5~7次/w,早晚餐后1h开始,持续时间以30min为宜。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低血糖发生,切忌不要空腹运动。运动时应有陪护人员在旁,禁止剧烈运动。

2.3药物治疗 妊娠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胰岛素进行治疗,定时对血糖和尿糖进行检测,密切关注其变化。根据产妇具体情况和孕周在医嘱下指导胰岛素注射,包括正确注射胰岛素时间、方式和使用剂量。观察产妇注射胰岛素后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发生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进行处理。胰岛素应在低温下保存。对于剖宫产患者,应当在手术前1d停止精蛋白锌胰岛素使用,手术日停止皮下胰岛素注射。

2.4饮食控制 妊娠妇女因为自身营养需求量增加,加之要保证胎儿的营养需求,所以饮食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最佳的饮食控制方案应该是既能保证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求,又可以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均应该通过饮食疗法来控制病情发展。在保证产妇血糖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体重计算实际需求热量,对食物进行合理分配,蛋白质:20%~30%,碳水化合物:40%~50%,脂肪30%~40%。嘱咐患者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定时、定量进食,食物以蔬菜、豆制品、高蛋白肉类、动物奶制品等为主。产妇适当食用维生素较高但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西红柿、草莓等,以补足维生素。注意铁、钙、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尤其补充镁可以减轻产妇胰岛素抵抗。对产妇体重进行定期检测,每月增加的体重不超过1.5kg为宜,整个怀孕周期所增加体重在10~12kg。

2.5胎儿监护 孕早期检测血糖1次/w连续监测至第10w,孕中期每2w一次。每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功能1次。注意有无血压异常、全身水肿。采用B超或血清钾胎蛋白了解胎儿是否畸形,必要时可进行遗传学基因检查。32w起采用脐动脉血流监测及胎动计数等判断胎儿宫内情况。注意胎儿发育、胎儿成熟度、胎盘功能监测,必要时应该提前住院待产,以保证产妇、胎儿安全。

2.6分娩护理 临产时尽量推迟终止妊娠时间。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妊娠合并糖尿病不是剖宫产指针,只有出现巨大胎儿、胎位异常、胎盘功能不良或者其他产科指针时,才可行破宫产。剖宫产产妇在术前1d停止使用晚餐前锌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手术时密切注意产妇生命体征。阴道分娩时应设专人监护,密切监测胎心、血糖、宫缩等变化,规律宫缩后给予低流量氧气持续吸入,以保证产妇氧供充足,防止缺氧导致无氧呼吸引起酸堆积。进行胎儿心电监护,避免产程延长及胎儿宫内窘迫,医护人员应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工作。

2.7产后护理 产妇产后应绝对卧床休息,以恢复生产时消耗的体力,应用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产妇有无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心慌、出汗等外周血循环不足的表现,同时还应注意饥饿、头晕、恶心等低血糖症状。由于胎盘娩出,其分泌的催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抗胰岛素激素迅速下降,多数产妇都不需要再使用胰岛素,此时应多次检查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变化情况,据此来确定胰岛素使用[4]。产后24h内应密切注意宫缩和引导出血情况,防止产后出血。妊娠糖尿病产妇抵抗力低下,使得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影响康复。医护人员在产中、产后都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关注产妇体温变化,手术切口有无红肿、分泌物等感染症状出现,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减少探视次数,定时、定人探视。

3 小结

妊娠合并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孕妇安全的多发疾病,也是产科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使得妊娠合并糖尿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呈升高的态势。但是农村产妇多数教育水平低,家庭条件差,对疾病了解不足,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低下,不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行为来控制疾病发展。所以对以卫生院为主的基层医疗单位来说,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对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孕妇分娩和胎儿安全也是很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谢敏,李竞.格列本脲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9):731-736.

[2]毛益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2):112-114.

第9篇:妇产科护理病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R5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79-01

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2 护理

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对于产科的母婴分离产妇而言,她们可以说是产科病房中的弱势群体。其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自己刚刚经历分娩阵痛或剖宫手术的切口痛,对在痛苦―喜悦―担心辗转中的产妇,这的确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她们往往自责、自卑、倍感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而由于母婴分离,她们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护士在业务称职的前提下,更需要注意护理服务的方式、态度,也更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一些独特需求[2]。

2.1 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做好心理护理 母婴分离产妇常有自责感、焦虑、心理脆弱。调查显示100%的产妇认为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而与痛苦中的产妇交往,不能太职业化,倾注一些情感,能使沟通更有效。因此,根据产妇的需求,我们与其谈心,态度友善,语言温婉,接受她们的消极情感,表现出朋友般的善解人意,促进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妇感到亲切、温暖、踏实,获得安慰;同时获取更多保健信息,与产妇的家属及时交流,共同给予其爱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她们对患儿疾病恢复的信心。

2.2 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另外,对婴儿沐浴、更换尿垫等相关知识及技能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因此,我们每天安排两头班人员深入产休区对实验组的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模型示范、讲解,实例参观(征得其他产妇允许),通过教与学的促进,最终让产妇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出院回家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婴儿。

2.3 加强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关爱弱势群体,加强人性化护理,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我们把“八声”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痛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3 结果

例数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对照组 50 89.5 88 90

实验组 50 95.3 97.5 99

表中可见,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实验组母婴分离产妇的“三率”即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大幅度上升(p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