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诗歌配乐范文

诗歌配乐精选(九篇)

诗歌配乐

第1篇:诗歌配乐范文

东方的朝霞才绽放出第一朵玫瑰

我漫步走出幽幽的港湾

畅游我梦中的苍山沭水

宽阔的常林大街向远方延伸

路边的柳枝拨动我敞开的心扉

放开我不算嘹亮的歌喉

歌唱与时俱进的苍山沭水

你是齐鲁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你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一轮

你构思的传说流传千古

你英雄的历史刻进心碑

你光荣的传统浸润着未来的岁月

你奋进的脚步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这里曾云集着众多的革命老前辈

他们率领着金戈铁马冒弹雨,穿枪林

这片血染的土地啊

山在吼,风在吹

沭河滔滔喊前进

胜利的捷报频传

喜悦的笑声在飞

那阵阵激越的锣鼓啊

敲出了我们心中欢乐的泪

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天蓝、水碧、山青、人新

东风浩荡,春雷滚滚

万里长征又开始了新的一轮

努力建设咱们自己的家园

赶走那世代相侵的苦难与贫困

一九七六年,

那颗破土而出的钻石常林

曾把那么多的希冀给了我们

可神话改变不了现实

钻石改变不了我们的命运

什么是我们发家致富的宝贝

一个声音在天地间响起,振聋发聩

宝贝是咱光荣的传统、革命的精神

宝贝是咱勤劳的作风、无穷的智慧

宝贝是那亘古不变的誓言啊

宝贝是那颗比钻石还纯还真的心

有了这些,我们就能创造奇迹

有了这些,我们就能无坚不摧

党中央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指针

它像那擂响的战鼓给咱们加油、鼓劲

饱受磨难的临沭人啊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

天苍苍兮茫茫,日澹澹兮沉沉

路漫漫兮修远,意耿耿兮不寐

前进的道路上有荆棘伴随

东南亚金融风暴把希望砸碎

道路在哪儿,希望在哪儿

临沭儿女向着天空发出深深的追问

一九九八,那个春寒料峭的早晨

蓝天上缀满了五色的彩云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上任

给临沭人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信心

他们思路正确,一锤定音

保吃饭,保平安,这是稳定的根本

再把临沭的优势细细琢磨

千方百计促发展,措施创新

省委省政府对咱们无限关怀,对口扶贫

县委县政府管理到位、务实求真

咱们的眼明了,路宽了,腰直了

心头涌动着春潮滚滚

新的世纪,新的方针

县委县政府的新举措掀起了雷霆万钧

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

三大战略搅热了苍山沭水

通过朋友的朋友

通过乡亲的乡亲

以真情打造诚信

让真情暖融人心

于是,临沭大地就象一块磁铁

深深吸引着外来投资的贵宾

还不到两年,已有614个项目落户临沭

引进了近13亿元的资金

我们不好夸奖,可应该是这样

这一举措,将助我临沭经济快速腾飞

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沭水两岸呈现出万里春晖

金沂蒙、常林、金星、古泉春

全面进行体制改革,焕发青春

一座座新建的民营工厂

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

我们的柳制品,形态各异,五彩缤纷

它萧萧洒洒、堂而皇之地走出了国门

咱们的脱水菜

年加工量可达6万吨

每年都为咱们赚回大量的外汇

复混肥行业异军突起

五年间产量增加了350多万吨

年销售收入15个亿

巩固了全国最大复混肥生产基地的地位

方圆6平方公里的沂蒙创业园

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中心林荫大道映衬着现代化的园林

优惠的条件,优美的环境

吸引了众多的有识之士入驻其内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产销总量已居全市第四位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

让我们的农村插上翅膀,展翅高飞

东茶、西菜、南桑、北柳

区域结构的优化再添家乡山水美

种优、养特、引洋、串季

产品结构的调整又增农民的利润

五年的探索,五年的汗水

五年的奋斗,五年的劳累

终于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临沭的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喜笑颜开的临沭人

齐声夸:咱县的六大班子可真是为了咱们

我歌唱临沭的山

我歌唱临沭的水

我们歌唱临沭那勤劳朴实的人民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拼搏奉献,无私无畏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无怨无悔

他们沐着春天的阳光奋斗

他们和着时代的节拍翱飞

沭水长流,流不完一个个胜利的喜讯

苍山叠翠,叠起了丰收的硕果累累

2002年8月中旬

省委书记吴官正风尘仆仆巡视了苍山南北

看后,他高兴地说:临沭的同志们

思路很清晰,工作很勤奋

经济发展快,面貌变化大,社会很稳定

书记的评价令我们异常振奋

面对成绩,我们不敢沉醉

县委这样告诫我们: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现代化的实现会把临沭变得更美

十六大会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我们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着力实施五大战略方针

抓改革开放,搞招商引资,促科技进步

全面建设咱们临沭的小康社会

苍山沭水啊,为了你的腾飞

我们要勤奋工作,永远把党跟随

苍山沭水啊,为了你的富强

我们要再展雄姿,在已定的道路上飞奔

苍山沭水啊,我们让你

永远辉映着时代的精神

闪现着常林钻石的魅力与光辉

朋友们,让我们敞开胸怀吧

敞开胸怀去拥抱明天的太阳

让我们共同创造吧

第2篇:诗歌配乐范文

东方的朝霞才绽放出第一朵玫瑰

我漫步走出幽幽的港湾畅游我梦中的苍山沭水

宽阔的常林大街向远方延伸

路边的柳枝拨动我敞开的心扉

放开我不算嘹亮的歌喉

歌唱与时俱进的苍山沭水

你是齐鲁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你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一轮

你构思的传说流传千古

你英雄的历史刻进心碑

你光荣的传统浸润着未来的岁月

你奋进的脚步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这里曾云集着众多的革命老前辈-

他们率领着金戈铁马冒弹雨,穿枪林

这片血染的土地啊

山在吼,风在吹

沭河滔滔喊前进

胜利的捷报频传

喜悦的笑声在飞

那阵阵激越的锣鼓啊

敲出了我们心中欢乐的泪

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天蓝、水碧、山青、人新

东风浩荡,春雷滚滚

万里长征又开始了新的一轮

努力建设咱们自己的家园

赶走那世代相侵的苦难与贫困

一九七六年,

那颗破土而出的钻石常林

曾把那么多的希冀给了我们

可神话改变不了现实

钻石改变不了我们的命运

什么是我们发家致富的宝贝

一个声音在天地间响起,振聋发聩

宝贝是咱光荣的传统、革命的精神

宝贝是咱勤劳的作风、无穷的智慧

宝贝是那亘古不变的誓言啊

宝贝是那颗比钻石还纯还真的心

有了这些,我们就能创造奇迹

有了这些,我们就能无坚不摧

党中央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指针

它像那擂响的战鼓给咱们加油、鼓劲

饱受磨难的临沭人啊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

天苍苍兮茫茫,日澹澹兮沉沉

路漫漫兮修远,意耿耿兮不寐

前进的道路上有荆棘伴随

东南亚金融风暴把希望砸碎

道路在哪儿,希望在哪儿

临沭儿女向着天空发出深深的追问

一九九八,那个春寒料峭的早晨

蓝天上缀满了五色的彩云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上任

给临沭人注入了活力,带来了信心

他们思路正确,一锤定音

保吃饭,保平安,这是稳定的根本

再把临沭的优势细细琢磨

千方百计促发展,措施创新

省委省政府对咱们无限关怀,对口扶贫

县委县政府管理到位、务实求真

咱们的眼明了,路宽了,腰直了

心头涌动着春潮滚滚

新的世纪,新的方针

县委县政府的新举措掀起了雷霆万钧

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

三大战略搅热了苍山沭水

通过朋友的朋友

通过乡亲的乡亲

以真情打造诚信

让真情暖融人心

于是,临沭大地就象一块磁铁

深深吸引着外来投资的贵宾

还不到两年,已有614个项目落户临沭

引进了近13亿元的资金

我们不好夸奖,可应该是这样

这一举措,将助我临沭经济快速腾飞

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沭水两岸呈现出万里春晖

金沂蒙、常林、金星、古泉春

全面进行体制改革,焕发青春

一座座新建的民营工厂

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

我们的柳制品,形态各异,五彩缤纷

它萧萧洒洒、堂而皇之地走出了国门

咱们的脱水菜

年加工量可达6万吨

每年都为咱们赚回大量的外汇

复混肥行业异军突起

五年间产量增加了350多万吨

年销售收入15个亿

巩固了全国最大复混肥生产基地的地位

方圆6平方公里的沂蒙创业园

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中心林荫大道映衬着现代化的园林

优惠的条件,优美的环境

吸引了众多的有识之士入驻其内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产销总量已居全市第四位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

让我们的农村插上翅膀,展翅高飞

东茶、西菜、南桑、北柳

区域结构的优化再添家乡山水美

种优、养特、引洋、串季

产品结构的调整又增农民的利润

五年的探索,五年的汗水

五年的奋斗,五年的劳累

终于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临沭的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喜笑颜开的临沭人

齐声夸:咱县的六大班子可真是为了咱们

我歌唱临沭的山

我歌唱临沭的水

我们歌唱临沭那勤劳朴实的人民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拼搏奉献,无私无畏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无怨无悔

他们沐着春天的阳光奋斗

他们和着时代的节拍翱飞

第3篇:诗歌配乐范文

一、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研究叙事

近些年来在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方面的研究有陈国东的《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兼谈戴于吾与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异同》,文章切中与我国第一代作曲家的创作,分析了他们作品中的中西结合因素,通过对黄自、青主为代表的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研究,与当代作曲家戴于吾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他们的作品是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具有民族风格为主的审美特征,以此而分析戴于吾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民族性特点和童趣审美。文章认为,中国古诗词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更好地传承与传播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肯定。贺琳琳的《谈黎英海作曲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情”与“声”》,以按谱填词的古诗词音乐作品《枫桥夜泊》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表演时“情”“声”结合的道路。高雪姣的《三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艺术风格的探究》通过对《花非花》《枫桥夜泊》《杏花天影》三首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中的古词新编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词乐结合、演唱风格与方法,以及歌曲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问题。姜莉莉的《邱望湘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研究》对邱望湘四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诉衷情》《送春》《江城子》《汴水流》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其创作特征和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影响。邓丽萍的《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至高追求》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由专业的作曲家将流传千古的诗词改写为歌曲的歌词,配上表现力强的曲调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使之达到他的至高价值“意境美”,使其古典诗词歌曲的表演更加地生动、形象。这种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选用的歌词(诗)极其精炼,具有极强的文学性。这些诗的平仄、音调、韵律都与音乐发展的逻辑体系相符合,易于歌唱。相类似的研究有姚晓婷的《浅谈演唱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刘晓龙的《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饶泽荣的《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郑由敏的《古曲神韵》、李翠萍的《二十世纪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美学蕴涵》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关于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历来是一些歌唱家、音乐史学家、音乐分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于颖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探究》,认为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形式上巧妙地结合了我国的文学与西方的音乐理论,在演唱与表现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在发展中既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的优秀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同时也从我国传统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中吸收养分,使之巧妙融合。沈佳文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民族风格体现》将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从艺术歌曲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发展状况等问题作了全面性的概述,并重点把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歌唱语言中的发音与吐字规律,与中国的传统戏曲演唱以及吟诵调等艺术形式进行对比,结合前辈声乐家演唱的实践分析,得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可以通过戏曲、曲艺、民歌的学习,掌握其演唱的技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中的民族音乐成分。郑燕梅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特色初探》认为,我们国家一直以来被称之为“诗乐之邦”,诗与乐是不同形式却不分家,古诗词能够入乐演唱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乐谱相较之于文字具有滞后性,而且人们口头传承中具有记词不记谱的习惯,致使后来诗词与歌唱最后逐步的分离,曲调在历史的发展中日渐失传,诗词日渐成为了一种文学作品。她说:“尽管我们在当下社会无法去聆听古人的歌曲演唱,但是我们从历史的文献材料中,结合具体表演实践,对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声腔运用、情感处理、意境描绘以及韵味表达惊醒探索,以供广大的声乐学习和表演者去参考。”司娜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艺术研究》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经历历史的洗练和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之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其艺术魅力在当代社会通过不同途径的传播,影响着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文化艺术生活。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产生与发展的梳理和概述以及其艺术特色的总结,对不 同类型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进行研究,对其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比较,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情感以及浓厚的艺术价值,期望通过他的研究能够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朱腾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究》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中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而这些诗词同时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的韵味和意境深远的魅力以及文化底蕴的丰足,配之以现代的作曲技法,使其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播。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内涵的挖掘和渊源的考据、发展的梳理以及分类的边角,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探究,从演绎和欣赏的双重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学习实践,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内涵进行提炼、分析、梳理,然后通过对古典诗词歌曲本体进行分析,挖掘其音乐之美、声腔之美、意境之美。李芳屹的《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试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及演唱》,从西方的艺术歌曲作为引子,对我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的发展进行研究,并对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进行概括。认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需要做到在“情”“声”“气”方面进行把握,做到音韵丰富、情真意切。吴婷婷的《探究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演唱特点》以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为其研究的对象,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民族音乐元素,并对其相类似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近现代早期古诗词歌曲在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关系到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发展与兴盛,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李秀敏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研究》,认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自上世纪初期出现和发展以来,一直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规范且严格的作品结构,使之成为我国近代以来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作品类型。文章希望通过研究完善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教学和艺术实践。张瑜的《王苏芬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艺术及教学特点研究》从王苏芬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其教学特色,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理解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

二、中国近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特征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将西方艺术歌曲的体裁与作曲技法和中国古典的诗词曲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谋求中国古典诗词的音韵起伏与歌曲旋律的巧妙配合。我国近代处于中国古诗词歌曲产生的重要时期,许多优秀的诗词配之以优美的旋律成为我国当代歌曲创作的典范佳作,许多优秀的曲目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唱。缜密地分析近现代历史中创作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对于推动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传统古诗词歌曲的创作,是西学东渐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音乐文化样式,也是学堂乐歌发展后的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式。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由借用外国现成曲调发展到逐步通过借鉴、融合、学习、领会、自己创作旋律的历史脉络。但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选词基本上采用历史中较有影响力的各个时期的诗人作品,像李白、王维、王灼、白居易、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代表作有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黄自的《点绛唇》《卜算子》《花非花》;刘雪安的《春夜洛城闻笛》;陈田鹤的《枫桥夜泊》;江文也的《春晓》;马思聪的《关山月》;冼星海的《竹枝词》;李维宁的《玉门出赛》等等。

音乐的民族特点体现一个民族的音乐风格,表现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和音乐特点。中国近代早期的古诗词歌曲创作的民族性具体体现在其歌曲的旋律进行、音节音调、曲式结构、节奏节拍、伴奏乐器、演唱风格等方面,它们构成了我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民族样式和民族风格。作曲家黄自是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先驱,他力图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有意识地在旋律的运用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注重和声与旋律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他在音乐创作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民族化的探索,比如以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诗词谱曲,采用商、角、羽三种调式的搭配运用,通过调式的转化勾勒出令人回味的优美意境;在唐代白居易写的《花非花》的配乐中,旋律采用五声调式,民族风格浓郁。

我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在发展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国外先进的作曲技法,如采用印象和声的《卜算子》、借用浪漫手法的《点绛唇》、借用西方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大江东去》等等。这些作曲技法上的运用,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创作技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不同的创作手法也使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更加地趋向于成熟,为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写作提供了范式和参考。

钢琴伴奏是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非常重要。刘聪认为:“旋律与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同等重要,钢琴伴奏能够体现艺术歌曲的特色,因此只创作旋律不创作伴奏的歌曲不是艺术歌曲”,除此以外,钢琴的功用还具有烘托诗词歌曲意境、作出背景呈示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因此,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创作特色之一就是运用钢琴来作为伴奏乐器,烘托其作品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的创作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所处的社会环境风雨漂泊,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嚣张,国内政治状况积贫积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面对侵略,人们纷纷拿起武器,反抗斗争。因此这一时期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选词基本上是具有战斗性、艺术性和民族性,充满了鼓动和渲染力。像《卜算子·咏梅》这一类的作品表达了作者以梅花作为自己的标榜,在发泄内心抑郁的同时,又赞扬了梅花的精神,表达了作曲家爱国的情操和高贵的品格。这种类型的歌曲唤起了千千万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的斗志,鼓舞了人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三、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特点

要想真正完美地演绎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近现 代古诗词歌曲的表演往往是一位演唱者和一个钢琴伴奏相互映衬,但是对二者表演技术含量的要求是极其高的。一个优秀的歌唱者能够很好地诠释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内涵,能够完美地展示其优美的音色和扎实的技术功底,使欣赏者能够在歌唱的情感中获得感动。因此,在表演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时,应该培养良好的音乐基础和较强文学功底以及突出的理解力,这是演唱好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基础。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若想把深层次的诗情和意境表现出来,必须要培养和督促演唱者努力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加强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学等方面知识的积累,同时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诠释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深层内涵和意境,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诗的情感挥发和曲的情感处理。实际上,在每一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创作过程中,作曲家都会对歌词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歌唱者对歌词的细致分析,有助于歌曲在表演中情感投入尺度的正确把握;歌词与旋律的对照结合,达到歌曲艺术的内涵与表演的统一,使表演者在演唱歌曲时有条理、有层次、有依据,从而使艺术歌曲的表演达到完美。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同时也要注意歌唱语言中正确的发音吐字问题,由于古诗词具有音韵美,句尾押韵。因此将汉字的声母和韵母看做是字头和字腹来进行依字行腔。在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时,字头也就是声母在演唱中要有弹性、要清晰,对它的训练要注意气息的把握和喉头的控制。字腹也就是韵母在歌唱者表演进入声腔后,要保持其腔体的灵活性。这种依字行腔的能力要一句一句地体验和练习才能够达到。在声音的控制方面,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不宜有大幅度、强烈的音量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艺术歌曲的抒情性。因此,声音在气息的控制下,保持其发音的稳定性和注重气息的连贯与流通,以及给喉咙保持适当的空间,做到起音要准,音色、音量完好的控制。如此反复练习,培养出良好的声音状态,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近现代古诗词歌曲优雅的内涵。

在做好上述要求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对钢琴伴奏旋律的把握,钢琴伴奏是整个艺术歌曲的重要支撑。演唱者与钢琴伴奏应该在歌曲的内涵、语言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达成统一的认识。这样通过演唱者和钢琴表演出来的二度创作作品,才会更加的接近音乐情感的真实性。此外,钢琴在一首乐曲中,要实现不同角色的相互转换,其情感挥发亦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钢琴伴奏与歌唱者表演的明与暗、快与慢、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中展现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歌唱者在表演的每一次过程中,一定要和钢琴伴奏有一个好的交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部分都要细密的配合,这对于演唱好一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是极其必要的。

四、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历史评价

近现代中国古诗词歌曲以一种崭新的音乐体裁形式存在,其音乐旋律旋法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有着较为深厚的渊源关系;但是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歌词很多是直接选取中国历史中有着较大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中国古典诗词。这些诗词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歌曲歌词的遗存。比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含有歌词的歌曲就有305首。在这一历史时期,诗与乐是融为一体的时代,从而形成了“乐是诗的声,诗是乐的词”这种状况。在唐朝,“诗”这种文学体裁通过发展达到了它的辉煌顶峰,通过诗人们创作的诗词直接配乐歌唱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像王维的七言绝句《阳关三叠》便是唐代传唱最为久远和最为盛行的一首诗歌作品。宋代时期文人音乐中词乐的发展,不但使曲子的体裁迅速丰富,而且题材也涉猎较多,曲子中的长短句搭配接近于口语化,体现了这一时期音乐与文学密切结合的程度,从而也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歌曲发展的高度。唐诗、宋词的发展,给元散曲的兴盛提供了可能,元曲的音乐用来进行叙事、写景与抒情,有着鲜明的民间风格和地域色彩。明清时期的乡间俗曲的发展亦是一种古代歌曲高度发展的标志。

忆历史,思整个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歌词不但体裁多样,像五言诗、七言诗、绝句、乐府、律诗等;同时有丰富的题材,像游子思归、将相忠君、寄情田园、明志达理、困苦哀思等等;还可以体现出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如李白的洒脱与超逸、苏轼的豪放与不羁、欧阳修的委婉与细腻等。中国古代历史中各个朝代的更替混杂着杀伐征讨,在战争的环境中,我国很多优秀古代歌曲的音乐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绝大多数的诗词却以文学的形式传承下来。中国近代的有志音乐家们,正是将我国的这些优秀的古代诗词音乐文学作品巧妙地与西方的音乐作曲技法进行结合,创造了这种新形式的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

结语

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发展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吸收借鉴外国优秀音乐作曲技法和先进音乐理念,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意韵的歌曲文化形式。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出现将外国艺术歌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形式。这种歌曲文化形式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很好地继承和保存了我国古诗词文化。

责任编辑:奚劲梅

参考文献: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上海音乐学院,2010(6).

于颖.中国近现代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探究.山东师范大学,2010(4).

李秀敏.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研究.乐府新声,2012(4).

饶泽荣.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音乐探索,2011(1).

沈佳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民族风格体现.上海音乐学院,2010.

郑燕梅.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演唱特色初探.福建师范大学,2009.

司娜.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分类及演唱艺术研究.河南大学,2009.

朱腾.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曲阜师范大学,2011(4).

邓丽萍.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至高追求.音乐创作,2013(4).

李芳屹.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试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及演唱.乐府新声,2010(3) .

陈国东.文化传承视角下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兼谈戴于吾与第一代作曲家创作的异同.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8).

吴婷停.探究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演唱特点.上海音乐学院,2013.

贺琳琳.谈黎英海作曲的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情”与“声”.武汉音乐学院,2012.

高雪姣.三首近现代古诗词歌曲艺术风格的探究.山西大学,2013(6).

姜莉莉.邱望湘近现代古诗词歌曲创作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3.

杨韵.马思聪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浅探.音乐探索,2014(2).

蔡旷姿.歌曲演唱中色调的处理——以三首诗词歌曲为例.2013(6).

张瑜.王苏芬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艺术及教学特点研究.中国音乐学院,2012(4).

姚晓婷.浅谈演唱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青年文学家,2010(13).

刘晓龙.论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的特征.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5).

饶泽荣.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教学探究.音乐探索,2011年(1).

郑由敏.古曲神韵.东北师范大学,2009.

第4篇:诗歌配乐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诗歌教学;优化;情感

英国哲学家赫尔列特曾说过:“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它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情感遭遇,它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诗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它似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特定的氛围情趣中,以声传情,以画绘情,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激情澎湃中学习诗歌。因此,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诗歌教学过程。在此,笔者主要以《乡愁》一课为例,谈谈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诗歌教学的设计。

一、音画之美,导入学诗氛围

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的感情基调,或热情奔放,或忧郁感伤,或慷慨激昂,或悲痛愤怒。诗歌的感情基调是由诗歌的主题决定并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在新课开启时播放与课文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教师所设置的音乐情境中去。在教学《乡愁》一课时,用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来导入,情深悠长的旋律启动了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歌曲的词作者正是《乡愁》的作者余光中,歌和诗所表现的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无限情思的主题是一致的。这样,音乐美把学生带入了学诗氛围中,诗中体现的作者抽象的情感也像这歌曲一样自然流淌出来。

二、配乐朗读,激发联想、想象

朗读本来就是对诗歌的再创造,朗读中,蕴含对诗歌的理解及对诗人感情的把握,诗歌教学中离不开朗读。学生配乐朗读,边看、边听、边读,思维被调动起来了,更容易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气氛中,进行全方位的审美体验。《乡愁》的朗读中,配以缠绵悠长的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略带忧伤的音乐更容易把学生带到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联想和想象,主动与诗人产生共鸣,诗人的情感就更加容易体会了。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诵是难度很大的,经过朗读指导后,整齐深情的集体配乐诗朗诵使课堂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的高潮之中,读完后,每个学生都心潮澎湃,得到了独特的审美享受,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声像结合,激发生活体验

第5篇:诗歌配乐范文

一、配乐朗诵,声情并茂

配乐朗诵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广泛,许多教师都曾用过这种方法来进行诗文教读。首先是诗歌教学。诗歌教学重在诵读,学生如果能读出诗味,读懂情感,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怎样能使学生读懂感情读出味道呢?那就是根据诗歌选择合适的音乐,让音乐带领学生进入诗歌,让音乐为教学设置一个最佳情境。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艾青的诗歌《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时配上轻缓又略微活泼的钢琴曲,教师轻柔而又深情地朗诵诗歌,学生跟着音乐跟着老师的声音便自然地走进了明月朗照的中秋,走进了酸甜的思念之中。紧接着让学生跟着音乐动情地大声地诵读,音乐此时自然能调动起他们的感情,帮助他们走进那种情境。如果没有音乐,不仅老师的朗诵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也很难在诵读中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不仅是诗歌,散文的朗诵教学也适于配乐。如本册第四单元多彩的四季,选择的是四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诵时也应配上合适的音乐。如《济南的冬天》可以配上钢琴曲《雪之梦》,这首曲子即舒缓又充满温情,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天充满温情的特点,伴随着音乐我们仿佛听到了老舍先生缓缓而有深情的讲述。而朱自清先生的《春》则更适合《雨中漫步》等更为欢快的钢琴曲,之后再让学生配乐朗诵。当然,学生也不必全文朗诵,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文中喜欢的段落朗诵,然后在全班交流。

总之,形式多样的配乐朗诵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而让语文教师头痛的学生语感的培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另外,关于音乐的选择,不仅局限于钢琴曲,各种乐器自有不同的味道,教学时可根据课文内容来选择。如讲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笔者认为用钢琴曲不当,似乎二胡的忧伤深情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件平凡小事中的拳拳父子情,因此笔者选择了二胡曲《睡莲》。当深情的音乐起伏连绵时,教师用最质朴的声音为学生讲述起一个最普通的父亲的“背影”故事,那朴实而真挚的情意就随之流泻而出了。

二、音乐导入,铺路搭桥

音乐最能启感,因而在教学之初,用合适的音乐作为新课的导入,能最快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最深刻地让学生感知情感。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萧乾的散文《枣核》,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因此,音乐导入时选择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先让学生体会中国人的这一份不朽的爱国情怀,再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对这一情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如果觉得这首歌有些老旧,或者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那么刘德华的《中国人》或者SHE的《中国话》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听完之后,让学生谈一谈对歌曲的理解或者感受,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爱国,也更能体会这一深沉的情感。这样的引入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而本单元“爱国情怀”这一情感教育的目标也就完全实现了。

再如,苏教版选有《诗经•蒹葭》、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早被现代人谱上曲重新演绎过了,教师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歌曲导入。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就是琼瑶依据《蒹葭》作的词,以此引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抒发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深婉惆怅,更能体会那种缠绵悱恻又不折不挠的曲折追求,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中国古典诗歌恒久而常新的魅力。

另外,音乐导入也不仅局限于具体的某一首歌曲,只要用得合适,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教学这一单元课外时,何不使用一些音频声效来导入新课?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叫卖声、地方戏曲的几声唱腔、地方特有的乐器演奏声音或者民俗表演的声音……这些声音能引起学生对于民俗活动的记忆,使学生体会到民俗风情的魅力。所以,各种音乐或声音效果能很好地导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激起共鸣。

三、诗文吟唱,深化理解

音乐除了帮助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外,还能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向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尤其是现代诗歌和古诗文的教学,最佳的反馈方式就是“唱起来,唱出来”。之前提到的《诗经•蒹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有七年级上册选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词自然不必说,因为有现成的曲调,上完新课让学生唱一唱,不会的跟着音乐学一学,再次体会其不老的深情,对于巩固学习成果非常有效。

对于其他诗歌同样也可以唱起来,怎么唱呢?自然,让学生谱曲难度较大,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选用合适的曲调,改变歌词来唱吧。然而选择曲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抒发伤情的诗歌却用欢快的调子来唱,自然就会成为笑话,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规范引导。

第6篇:诗歌配乐范文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2、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3、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第7篇:诗歌配乐范文

词体在北宋达到了兴盛的高峰,民间创作兴盛。这一方面,是由皇帝的倡导,“民间作新声着甚众”促进北宋合乐歌词的发展兴盛,使之成为宋代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另一方面,精通音律的词家对词意曲调的开拓,使词体不断趋向完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燕乐在南宋时出现了词乐分离的趋势。南宋词作家乐律家创作歌词多沿用旧调,有的与民间抒情“小调”融合蜕变为曲。自此,宋词的地位逐渐被与音乐相结合、可以歌唱的元曲取代。

纵观中国文化史,古诗到汉乐府到宋词无不体现我国传统音乐对文学体裁的深远影响,那么,音乐对文学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又为什么能够相互结合呢?

首先,我国传统音乐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与诗歌相融合的因素,如音乐形象、节奏、音高、调式等。白居易的大量乐舞诗,将乐舞诗的内涵与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尤其是千古第一诗《琵琶行》,在描写音乐方面不仅富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它以字象声,以情感人,使得诗卷上的文字,似音符散发着悦耳的旋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词是作为“声学”而出现的。唐宋词入乐,接受了唐宋时代燕乐的制约。燕乐的律调规定了词的声律,词的特性是在燕乐孕育下形成的。“由乐以定词,非选调以配乐”,即要求歌词创作首先必须服从燕乐的律调,即必须协音合律,词调依宫调定律。“长短其句以就曲拍”,歌词入乐除了依据宫调以外,还必须配合乐曲的均拍。所谓均拍,亦即曲拍或歌拍,它体现了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即词的句式与旋律节奏相对应,词的体制是由乐曲的均拍所确定。词的乐曲形式,词的分片结构与乐曲的乐段相对应,每一首分数片,表示它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一个完整乐曲。平仄四声为文字之声调,律吕五音为乐曲之声调,歌词合乐必须用文字平仄之声调应和乐曲之声调,字词的四声与乐曲音高相吻合。词的韵味是乐音运动中停顿的地方。从声律上讲“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从词意上讲则应“以不同韵之数句联其意为一句,一直赶下,赶到用韵处为止”,各个乐曲组织不同,各个词调格式变化不同,意脉变化不同,其用韵都有特殊规定。但词句之韵与乐曲之调式主音相同步,更突出词韵的音乐美与结构功能。如:姜夔的《杏花天影》,曲调节奏以二分、四分音符为主,其词以一字对一音形式与之相配。乐曲开始以主音“2”配以“绿”(去声),结尾,主音“2”配以“处”(去声),且每句结束均为去声。

音乐的文学性因素,使音乐与文学两种艺术相通融。音乐的文学性因素有三种:过程性、戏剧性、抒情性。音乐的过程性和戏剧性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相联系,而我国传统音乐与诗歌词体水融的关系更体现在音乐与文学的抒情性上。 燕乐极致,情感丰富造就宋词温婉、秀洁的格调,听之“情发于中,不能自止”,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柳永的《雨霖玲》、姜夔的《杏花天影》,高远清丽,文美雅致。音乐的抒情性,使词人充分利用音乐的优势抒情言志。从心理学角度看,艺术之间的通融也有其理论依据。艺术通感指彼此联系相互感应的心理现象。各个感官之所以不是孤立的,因为都受大脑统一支配,且在各种通融中视听起主导作用,并与其它感官沟通引起共鸣。表现有:在艺术审美中,借助当前刺激引起单一感官的感觉、知觉,通过联想、想象引起其它感官的感觉、知觉。音乐与文学的通融便是如此。人们在听词乐时,音乐的抒情配合语言的情感描写,通过听者的联想介入音乐体验,就能体味乐曲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第8篇:诗歌配乐范文

诗,一度于人的凡俗生活中失去联络,而在某一刻,当它与歌结伴同行,它又重新恢复了最初的光彩。在20世纪台湾流行音乐史上,以诗赋歌的杰作已留下无数。1975年,杨弦以一张《中国现代民歌集》为余光中的诗配乐,开启诗与歌结伴而行的现代乐章;1981年和1984年,李泰祥与女弟子齐豫两度联手,分别在《祝福》和《有一个人》专辑里为徐志摩、席慕蓉、郑愁予、三毛、罗门等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配乐,开创下流行音乐与诗歌融合的一个历史新高度;2008年,胡德夫、林生祥、陈珊妮、张悬等音乐人以一张《甜蜜的负荷》为乡土诗人吴晟的诗配乐。2015年,罗思容与孤毛头乐团为一组台湾当代女诗人配乐,试图用女歌来刻画女诗。《多一个》甄选了十二位女诗人:蔡宛璇、零雨、阿翁(翁文娴)、阿芒、利玉芳、杜潘芳格、陈育虹、颜艾琳、张芳慈、隐匿、罗思容,以她们不同的身影为画笔,勾勒下当代台湾女性歌诗的一幅新画卷。

女性观望女性,会透穿哪些内省与内心?

这些生长于不同世代的女诗人,并没有扬名于世,在这些被唱出来的诗篇里,她们安静地蜷伏于凡俗生活的一个个沟槽和褶皱里。如匍匐在大地上的枝蔓,丈量着生命的飘长。当你闭目凝神,去细细地闻时,才有可能跃入那多一个的生命里。它们虽然被定格在此刻同一个光盘里,但却发散出截然不同的光泽。罗思容在挑选这些诗作时,应该对它们仔细端详了许久,才把它们捡拾出。

《多一个》这次真的是多一个,孤毛头乐团现在已经多了一位成员,她就是前“黑名单工作室”成员,大提琴手陈主惠,她同时也是飞鱼云豹工团的创建者。2013年7月,陈主惠和罗思容、黄宇灿(孤毛头乐团吉他手)合作,在澳门完成“揽花去”音乐会。陈主惠是台湾资深大提琴手,从70年代一直活跃至今。她的介入,让孤毛头乐团在弦乐方面有了更多的层次变化。孤毛头乐团原先的阵容是罗思容(主唱)、David Chen(曼陀铃)、黄宇灿(吉他)、Conor Prunty(口琴)。

从《每日》到《揽花去》,再到《多一个》,罗思容率领着孤毛头乐团翻山越海,走出了一条迷人之路。柔韧、饱满,带着天地的野气,经过三年半的成长,孤毛头乐团越发酣醇,在他们的喜悦之歌里,证明了一个道理:音乐从来不受语言的捆绑,也不会沉迷于风格的执着。沿着内心的直觉,乘着创造欲和想象力的翅膀,广阔的远景一直就在眼前。

单曲赏

《小岛》

原诗_蔡宛璇

新专辑的第一首歌,由澎湖诗人蔡宛璇的诗《小岛》谱曲而成。清脆的吉他、古朴的曼陀铃、滚烫的蓝调口琴、深沉的大提琴,如海浪般层层袭来,随着罗思容演唱情绪的变化,这首歌也有了段落式的推进。

《关于故乡的一些计算》

原诗_零雨

这是罗思容深爱的一首诗,她在近年的演出中经常演唱这首歌。它被演变为一首7分钟的长歌,很奇妙的是,罗思容的演唱充满一种北方大地的韵味。这是一首大提琴挑大梁的作品,它将故乡拉扯到了快要抵达梦乡的边界。

《暮曲》

原诗_阿翁

接下来的一首《暮曲》,作者叫阿翁,她祖籍广东台山,新中国成立的第三年,她在香港出生,1970年迁台,后来又在欧洲进修。这种辗转,似乎并没有让她的诗具有一种漂泊之感,反而更加宁静。《暮曲》描绘暮色中一位女郎的曼妙身姿,如中世纪的油画般肃穆。“它如一颗露珠在那儿滴着――繁花外一粒春天的星。”这首歌没有一丝的伤感,它充满欢快的调子,正像在接生一个婴儿。曼陀铃和口琴的诙谐对话,为这场暮色勾勒了一层金黄色的光。

《天河的水声》

原诗_冯青

《天河的水声》是另一位从中国大陆移居台湾的诗人冯青的作品,这首歌诗同样被孤毛头乐团演绎出一种欢快的调子,那也正是孤毛头乐观明朗的天性一面。“当年轻的不再年轻 他也许会告诉她水声的来源及故事 所以她望着他 受了许多折磨的中年人 正看着一片树叶 被风吹走。”这首歌诗用孩子的眼睛讲述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奥秘,它不需要悲伤的音量,就像一首古老的民歌,怎么唱都可以咀嚼出生命的喜悦。

“我接受诗的召唤,潜入女诗人的内在生命”

南都娱乐:选择十一位女诗人和您个人一首作品一共十二首诗来谱曲的原因是什么?

罗思容:歌诗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巫言,所以它是一个文明最核心、最根源性的(东西)。当然诗歌进入到现代性之后,歌诗合体的传统本色已经丧失,所以我希望可以接续歌诗合体的根源,也让现代诗透过音声的唱咏,更加立体、更多想象的空间。

南都娱乐:在选择这些诗歌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标准和喜好吗?

罗思容:当然最核心的是这首诗是否和我有所共振,是否牵动了我的情感或召唤了我。当我被诗充满时,音色才可能生成。除了诗之外我也渴望透过这张专辑辐射出台湾多元富饶的文化面相,因为台湾是一个多元族群、语言、文化交汇的文化所在,不同世代、不同生长场域、不同语言、文化所滋养出来的生命必然不同。表现在作品中也必然有所差异,所以在挑选的时候,大概就是考虑这样一个方向。当然既然是歌就一定要好听呀,每一首歌诗都要有自己独特的灵魂,放在一块儿又能照见歌诗多样的面像。从第一首最清悦的《小岛》开始,到土地家园的爱,女性幽密的,讽刺时事社会,最后一首《流》,仿佛生命所有的一切继续汇流不断。

第9篇:诗歌配乐范文

轻叩诗歌的大门总结

为了更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打开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举行了一个诗歌朗诵会,让我们一人搜两首诗,去用心品读。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多读诗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增长我们的见识。 在进行诗歌朗诵会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分工。在我们小组里我是组长,自豪负责整理我们的成果,把它顺好;我负责搜集背景音乐,戴萍负责整理资料,而我,负责整理赏析并上台朗诵我们组的成果。我们虽然各有分工,但缺一不可,所以我们组的成员很重视这件事。

在我朗诵成果时,音乐响起,配合的天衣无缝,而且音乐和诗歌很相配,并不与诗歌冲突。在我读完时,音乐也正好结束了。此时,只听见台下一片掌声。 通过这一次诗歌朗诵会,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使我们了解了更多诗的背景从中我明白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更深的含义及诗人的内心,如杜甫的《江村》,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是写作者住在江村时的惬意,而开完诗歌诵读会后我还明白:作者虽然惬意,但是在别人的施舍下感到的,一个诗人要在别人的施舍下过日子,难道不让人忧伤吗?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 ,我还尝试着自己写诗歌,在诗歌里,我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的思维可以跳跃,我想象得到了丰富的延伸,我们可以 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而且很有趣很轻松,一不小心还有流芳百世,让子孙们天天拜读的可能,多好啊。

我们在学习诗歌时还学会了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是一个让我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