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精选(九篇)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

第1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加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来适应教育改革。新课程的改革赋予了学校德育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对德育形成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与践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培养,可以让学生逐渐发展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第2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教师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并没有紧跟时代,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这种现象在乡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明显。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是很陈旧,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层面上。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比如课堂上,老师就是带着学生读拼音、认字、读课文,小学生被动跟着老师这样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填鸭式灌输方法,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这样的上课方式引不起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很难真正吸收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对语文课认识片面,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学生对小学语文也存在片面的认识,理解不深,认为小学语文不是很重要,就是一些基础的认字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老师所讲的也不感兴趣,有时候根本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殊不知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这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定铺好基础,学生以后的学习会遇见不少阻碍的。当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对语文课的片面认识,导致这种语文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程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更新观念与方法

首先教师自身要重视小学语文课,根据社会发展进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新课标与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制作动感精美的教学课件,改变传统模式的单纯的口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生动的直观思维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粉笔、黑板”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丰富、拓展了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同时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次教学。由于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情况,教师应该按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教学。如果不分情况地统一讲解知识,基础好的同学已经没有兴趣听,基础差的同学又听不到。渐渐地,同学对这门课都会失去兴趣。

(三)构建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

就上面所说,由于大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对小学语文课存在认识误区,所以不能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出现在课堂上捣乱、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构建一个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同时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告知学生,小学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认字的层面,这门课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第3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英语 问题 对策

一、问题分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农村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英语学科时就认识模糊,目的不明确,认为学英语完全就是为了应试、为了升学。而很多英语教师也迫于应试的压力很少在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和理想教育,就课本教课本,就知识教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因此,从小学开始就有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流于应付。

2.语言基础薄弱。很多农村小学对英语学科重视不够,加之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所以英语学科常由一些非专业教师来代,他们只是教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型,至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音标教学却很少有老师来详教。因此很多学生在小学就没有打好扎实的语音关,不识音标,只凭机械记忆来学英语。

3.教师教法不灵活。部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法欠灵活,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课堂模式呆板,每节课大都是程式化的步骤:复习,教单词,讲课文,练习,作业布置。课堂教学设计缺乏趣味性和新颖性,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语言学习缺乏环境和保障机制。农村大部分中小学地处偏远山区,自然环境差,经济欠发达,学生练英语的机会除了仅有的英语课,其余时间几乎全是中文的天地。同时,很多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经费紧张,英语教学方面的硬件配套设施跟不上学科要求,大部分学校没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凤毛麟角。

5.家长支持和关心不够。很多农村家长迫于生计问题而四处打工,无力督查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虽对孩子的学习比较重视,但因文化水平有限,在英语辅导上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的家长则把所有的责任全都推到老师身上,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很少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二、应对策略

1.明确认识,激发动机。要提高农村中小英语教育质量,光靠老师一味地苦教和学生一味地苦学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中外语言教育学家们都认为认识和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认识和动机一直被认为是教学的关键,如果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法设法多角度全方位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英语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适应时展要求的需要,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学好英语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也可以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2.英语启蒙教育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启蒙教育在农村大都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所以要努力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重视英语学习,学好国际音标,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具备简单的语运能力。

3.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积极推行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整体关注学生,分层施教。面对中学阶段的英语分化现象,教师一定要用爱心、耐心和信心去关注全体学生,分层施教,积极引导学优生精益求精,认真抓好中等生使其迎头赶上,努力帮扶学困生激发其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设置都要有梯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其次。教师要改进教法,提升课堂实效。传统而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革新教法。

4.家校齐心促教育。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仅靠英语教师的力量显然不够,学校还需要建立健全各种与之相关的教学硬件设施,如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并要时常组织英语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家庭教育也很重要。作为家长首先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出表率,尽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要多作正面引导,多鼓励,多督促,多和学校及教师互通信息,及时配合学校或任课教师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孩子能够快乐地学习、充实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三、结束语

教育千秋事,甘苦寸心知。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但只要我们每一位热爱教育、关心农村发展的仁人志士齐努力、共付出,积极学习教育新理念,认真落实素质教育,那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一定会取得喜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文静 浅论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当代教育之窗,2010(12) 。

第4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36

小学语文是学生受教育生涯的重要开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相关的语文学科知识,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同时还应该注重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凸显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和爱国主义导向作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爱国主义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担负着重大责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最先了解和体会到的爱国情感,都是通过小学语文中的动人篇章而展现出来的,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学习的文章和语言文字,接触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从而了解祖国、拥抱祖国,对祖国产生由弱到强的眷恋和热爱。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和教育,是每个小学语文任课教师所担负的重要教学使命和教学责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目标。而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其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思想循序渐进的根植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之中,真正发挥语文课程所具有的酃主义教育作用,使爱国成为学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且由识字开始伴随学生的一生。那么教师在小学语文低学段识字教学中,应该如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提升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水平和效率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改进小学语文教师识字教学的教学理念,在识字教学中灌注“爱国”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的识字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于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展开,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认知的高低,对于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时,应该及时对自身的语文识字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审视和反思,革新自身的语文识字教学观念,丰富自身的语文识字教学层次,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范畴之中,使其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理想和国家信念,切实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质量和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陈旧的识字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识字水平上,过于注重小学语文知识教学所具有的学科性和知识性,而很少关注其中所包含的人文性和爱国主义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甚至完全忽略通过识字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和灌输,从而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停留在一个十分浅显的教学层面上,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

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理念,不仅会使学生承受巨大的识字学习压力,使识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同时还影响了语文教学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制约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影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因此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认知和理解,从自身做起,在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之前,认真研读和分析语文识字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识字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祖国的认知和理解,切实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其次,将抽象的字词转化为具象的图像和语言,使学生在上下文情境和图像的影响和感染之下,由近到远,有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自然和环境,逐步形成祖国观念和祖国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热情。对于小学低学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水平较低,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渗透时,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字词和国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不知道这些抽象的字词所代表的到底是什么,从而给学生的字词学习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困难和学习障碍。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时,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的识字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出发,将抽象的字词转化为学生可以感知和可以理解的具体事物,将字词还原为图像或者联系字词所出现的上下文,使学生在具象的事物中感受祖国山川自然的美好和壮丽,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一个具体可感的祖国形象,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向往、赞美和热爱,从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和印象,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信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播放和识字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能够在图片和视频等感染和渲染之下,对祖国的自然景色和壮丽河山,有更为具体的理解和感受,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信念。

第5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儿童文学;对策

当天真浪漫的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天真浪漫时,当无邪的童心失去了原有的无邪时,我们是否能够感觉到曾经的美好正在逐渐远离我们呢,这一切的一切能不能引起我们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反思呢?我们都知道,小学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改善孩子的儿童教育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小学教育模式究竟应该何去何行,究竟面临着怎么样的尴尬地位?我们是不是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正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纯真童年。

1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之间的联系

1.1儿童文学是语文教学的初始源泉。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是枯燥的,是乏味无趣,儿童文学能够唤起孩子们内心最深处的学习欲望,它作为学习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枢纽,是孩子们认识这个崭新世界的唯一乐趣。1.2儿童文学是构建孩子精神世界的基石。儿童文学就像一扇窗户,孩子们可以透过这一文学形式来了解新的文学世界,然后通过这一文学形式去认识生活中真善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的人性的真善美,才能够让他们今后的教育中发展成为德治健全的好学生。

2我国学校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现状

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表明,超过九成以上的孩子非常喜欢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教育不喜欢的孩子还不足一成;而脱离了儿童教育喜欢古典的语文教育的孩子也是微乎其微,这个数据也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更大,对比更加明显。这一明显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我们不难发现,说明了儿童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老师对于儿童文学教育认知的这一调查中,普遍的教师均能够认识到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但只是极少数教师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系统性的教育方式,而更多地教师均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儿童文学应用在教学中话很有很多缺点,如: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缺少艺术的审美性,儿童文学作品经不起推敲,缺乏古典文学的启蒙作用等问题。大多数老师只是让孩子们追求小学语文文学成绩,而忽略了儿童文学的重要作用。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对学习语文知识没有了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偶然,众多学者做了很多系统性的调查,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分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对孩子们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由此笔者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并不是那么的紧密,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和漏洞。

3对于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中不同步的对策

3.1加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笔者认为教育是两面的,老师的教育质量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针对小学生。由于小学语文和儿童文学的这种紧密而微妙得关系,就决定这个每一个小学教师掌握儿童文学的必要性。只有提高老师的儿童文学修养,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3.2减少文化知识的束缚,适当增加学生们的情趣。老师们在对孩子进行文字语言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和道德教育。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不难发现教学承担的仅仅是文化的传承作用,孩子们拿起书本总会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在家长和老师得双重压力下,学生们总是承受着太多太多的学习压力,我们都知道儿童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而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想对比较弱。如果对他们单独的进行文化教育,首先会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话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相对于文化教育更应该注重儿童情趣的培养,只有不断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才能够让他们更加学习文化知识。3.3增加对小学语文课本的修改,增加课本的乐趣性。小学语文作品大多数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编制的时候,可以先调查小学何时能的爱好,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制定他们喜爱的文学作品时,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可以在课本中多配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画情节,这样不仅仅能够方便小学生的记忆,也能够增强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因此,在编改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保留文化作品教育的用时,也要适当增强文学作品的趣味性。3.4减少常规文篇目出现的频率,主题多样化。众所周知小学何时能课本中主要以说明文和记叙文为主。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学习。”但是看过小学课本的我们都知道,当今小学教材往往都是以单一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有时候在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中,所表达的的主题往往只有那么一个,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孩子们自身思维的开发。往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思维都比较单一,不够发散,碰到问题就是单一的思路,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方式也不会很新颖。创新能力相应的也会很失败。因此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应该使主体更加多样化,丰富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小学生爱想爱思考的特点。我想这样的文学作品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会欣然接受的。

4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小学生时代的教育更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相结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完善。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该秉承着文化教育和儿童文学共同教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邓湘子.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J]湖南教育,2006.2.15.

[3]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6.2.

第6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激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小学低年级教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儿童刚刚脱离幼儿园教育的环境,从培养兴趣爱好转入了学习知识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容。小学低年级教学既不同于幼儿园教育,又不同于初中教育,它需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汲取知识营养。为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识字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识字,进而教学生学词。低年级学生学习词汇,必须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正确,运用得当。在识字教学中,要通过大量插图,让学生对每一个字和词都有着感性认识。同时,还要把识字教学和加强词句的训练结合起来,只有把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去,才能反映客观事物,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必须把培养阅读能力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教学中,应使儿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掌握课文内容,从而认识新的事物;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儿童理解语言文字和认识具体事物就这样相互结合,不断由已知到新知、由感性到理性、使认识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是在说话与写话当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说话和写话是小学低年级作文的特有形式,它符合刚入小学不久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但要说得清楚、完整、流畅、准确,还需进一步训练。特别是受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是片面的,简单、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说话和写话不仅能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观察、思考、说话、写话,能正确认识事物,从而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因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话,首要的都是要使学生有话可说,都需要材料,这个材料就是生活。

二、“激趣”教学在小学低年给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进“激趣”教学手法,让学生在充满兴趣和快乐中接受新的知识。为此,我们说激趣教学模式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且非常积极的意义。

学生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在幼儿园里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学习任务,只要整天快乐、安全就行了。然而进入一年级后,学生要按照一些明确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无疑给低年级的老师们增加了工作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由无拘无束、自由天真的状态过渡到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上来。笔者认为要引用激趣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教育,这无疑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所帮助。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既要考虑内容的有趣性,又要注重传授方式的新颖性。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激趣教学模式在小学低级年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激趣的教学模式,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引导和激励学生才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具体可尝试以下激趣方法。

(一)音乐激趣。大家都知道,音乐具有放松心理、调动情绪,促使大脑思维和记忆力的功效。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些优美的旋律在课前进行播放,借以渲染气氛,创设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在学生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其景,体其境,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到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语文课。

(二)美术激趣。美术对人有一种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的作用和功能,将符合教学内容的插图画成挂图,上课时悬挂在教室里,指导学生欣赏挂图,以此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培养学生对文字蕴涵的形象、情感、色彩等内在意蕴的的理解和认识。

(三)媒体激趣。发挥电教的优势,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不能不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现行小学课本中,一些课文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即使教师课背的很好,教案写的再精彩,课堂设计再科学,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仍然感到茫然。针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随着现代媒体的播发理解课文,认识课文。这样就能缩短学生认识水平与文字内容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认识课文。

(四)活动激趣。小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动贪玩,自制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而且这些游戏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有益的活动中学到知识。

(五)故事激趣。众所周知,少年儿童喜欢听故事,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把教学中某些内容编成故事,在课常上以故事形式讲解教学内容,这样就增加了教学诱因,能强化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达到巧用“激趣”的效果,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倪海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08期

【2】李杰.谈谈如何做好语文教学的工作.学周刊.2011年21期

第7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发挥语言优势,以情激情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以曾琳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上课铃一响,曾琳老师用深沉的话语导入新课:“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中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逝世,使群山为之肃立,大海为之哀泣,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泪水洒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洒遍了五洲四海的整个寰宇。他,就是我们非常崇敬的与爱戴的……”曾琳老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导入语不但将学生带到那个令人悲痛的氛围里,去审视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伟人,而且学生的审美随着情感的激发而产生,学生的审美体验也随着对总理的爱戴怀思之情而升腾。

二、以理促情

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的认识就不可能有人的情感。从根本上来说,只有那些被认识了的客观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情感。并且由于人的认识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持有不同的态度,因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一般来说,正确的认识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而错误的认识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同时,情感是随着主体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认识越深刻,情感体验才能越深刻。一个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无所知的学生也不会容易产生出深厚的爱国情感。可见,认知对情感具有很大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以理促情的策略。

这一策略的操作要点是:第一,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对所要传授的知识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只有教师对所传之道、所授之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时才能确保学生被解之惑的准确性,进而形成学生健康情感的理性基础。第二,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习之余,给学生提供一些知识是必要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人生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单靠教师的讲授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还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读一些好书,让书中的内容打动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由读书而引起的精神振奋的状态,是一个强大的杠杆,借助它能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书籍是带领学生从狭隘的个人天地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的航船,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真理、热爱学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因为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学生就不可能形成语感,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言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缺乏根基和土壤。现在的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的阅读总量应当在140万字以上,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完成的目标。

三、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充分施展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能感染学生。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感情影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最后,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对不要把个人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

四、情感教育的外延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拉近课文和生活的距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渗透于生活中的情感教育才能真正熏陶学生的性情。如何开展课堂以外的教育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广泛阅读、接触,增加信息量,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课本传递的信息量有限,因此情感教育的空间需要拓展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相关电视片,广泛阅读文史类、科普类书籍,积极关注生活中的事件,接触身边的人、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情认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这类认知要密切关注,及时做出指导,使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情感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参加实践,积极表达,强化情感体验

笔者认为情感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还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表达情感。因此,笔者常就课本及课本以外的信息――情感的载体给学生的影响,及时地创造机会,寻找合适的渠道,帮助学生表达。具体的手段很多,其一,行之于笔。以读书笔记、观后感、心得体会、曰记等形式作表达。其二,言之于口。借助日常口头作文的机会表达,或不定期地组织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在交流中使学生接受更为生动的情感熏陶。笔者曾在班中多次组织辩论,如关于中学生服饰的辩论赛,场面热烈而有序。其三,编写剧本,表演“生活”。其取材范围不拘于课本,形式不拘一格。笔者也曾组织学生编演过《皇帝的新装》《我家的一天》等剧目,学生在编演过程中得到的对社会、家庭、亲情、友谊的认识,产生的情感体验是课堂上得不到的。再有,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参观实践。笔者也曾带领学生实地去学校附近的砖瓦厂参观,了解砖、瓦的生产流程,部分同学还亲自动手制作了砖坯,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语文教师要将情感的熏陶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生活中,贯彻因文解道、以情悟理、以理晓情的思想,做到潜移默化、熏陶渐染、点滴渗透。这样,学生在每一个单位时间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情感教育,认识上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螺旋式深化,而且使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得以循环往复,逐渐加深。

无数事实证明,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吸着情感,其学习才会有动力,才可能真正做到“我要学”。总之,情感的熏陶与教育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使语文教学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第8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教学;意义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潜能的开发,另一方面它又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从而认清自己,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1]。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教者应最大限度使得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赏识教育概述

从字面对赏识教育进行理解的话,其实赏识教育就是一种集认识、欣赏、教育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其中认识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教育的结果,欣赏则是教育的手段[2]。把赏识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能力和性格具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并且还需要老师能够对学生保持欣赏的态度,从而实现教育教学工作教书育人的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为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对于学生的优点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所存在的缺点则是要进行积极引导,争取早日改正。

二、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1.赏识教育具有特殊性的意义

其一,赏识教育能够保证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和表扬,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其二,赏识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赏识教育具有必要性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广泛应用赏识教育,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给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高度认可和表扬的时候,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3.赏识教育具有重要性的意义

语文学科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这个学科的教育任务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每一位学生都协调到统一的起跑线上,这个时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到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进行赞美,这样才能够极大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三、运用赏识教育的有效措施

1.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充分的信任关系

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能够极大调动学生自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和认可,学习起来就更有激情。

2.探索有效的学习方式融入到赏识教育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探索和发掘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从而更加清晰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分组讨论、做游戏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娱乐中进行学习,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则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为赏识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立学生之间的赏识联系

在进行赏识教学时,不仅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赏识联系,还需要注重学生之间相互的赏识联系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班级内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学习竞争,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欣赏,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很多时候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很不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为了能够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理解赏识教育具体内涵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它的特点,并且在进行平时的教学活动时老师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在枯燥的学习中始终保持乐观。

参考文献:

[1]谢梦雪.论赏识教育的意义———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第9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提出了把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内容,也不例外进行素质教育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指南针,将应试教育彻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但由于开展素质教育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依靠学校、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努力与扶持。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1.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体系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对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体系及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认知体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有很大不同:知识体系是作为客体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与大纲之中;认知体系作为主体是对知识体系的客观把握,它要求学生应具备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掌握能力。总体来说,认知体系能力的培养是由国家规定小学教育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作为国家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既有相关性,又有区别性。由于语文学科学习的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般学科的综合能力并不代表认知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由此可见,语文学科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因此,加强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对现代人的基础能力与素质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由于不同的学科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与特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小学语文更侧重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及综合性。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涵养与素质,满足学生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解能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素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是在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而传统教学则以教师教学为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被逐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开展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指导

素质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不清楚或不了解的知识进行重新掌握。由于考试已经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与指导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与鼓励,还要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二是在进行学习与复习时,教师要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重难点进行重点指导,使得学生不仅对错误之处有正确的解答,还能对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行深刻的了解,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关心,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变化的特点,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及生活经验,采用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可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教学活动穿插。如在进行《负荆请罪》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对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情境进行现场表演,要求对见面的语言、动作及神态进行着重表现。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思想的把握与理解。

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建设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完善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培养创新教学观念,加强科学思维方式及教学方法的培养,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新时代教学精神与态度。第二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要不断完善自己,还要加强教学素养的培养,以保证有全面的综合能力引用在教学中。第三是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本要求的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外,还要做到灵活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

5.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由于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还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怀与肯定,切实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教学观念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生活观,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开展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及思想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前提下,把握课堂气氛,找准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