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精选(九篇)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第1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一、着眼于培养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格等。它在学生学习的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使智力因素不断发展,成为学习掌握知识的原动力和前提。实际上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并非智力底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前提。

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和学习目的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直观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疑、布谜、创设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用榜样和名人故事来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引导、严格要求来磨练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仔细审题、认真作业、检查验算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教材有内在兴趣。”

二、着眼于培养以思维力为核心的智力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智力又称职能,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诸多方面。对数学学习来说,思维力是智力诸因素的核心,学生的智力素质以思维力为最重要。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思维力是核心。我的做法是:首先要顺应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和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要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的训练。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想得清楚,说得明白,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第三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给学生造成发挥创造能力的情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得到成长壮大。

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揭示能否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后,再求它的面积。在学生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圆剪成一个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拼成一个与圆等积的类似长方形。接着带领学生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半径、周长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己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步一步操作分析、思考,让学生经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扶”有“放”,“玩”中有“学”,“动”中有“静”。不仅让学生深刻领会了公式的来龙去脉,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本领.同时在学生头脑中孕伏了圆方之间相互转化、面积守恒的辩证思想。真正达到了教学大纲提出的“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要求。

三、着眼于对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注重学法的指导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要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这正是古谚“受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生受用不尽”给我们的启示。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关键。我的做法是:一要指导表述,优化“讲”的过程;二要引导观察,优化“看”的过程:三要诱导思维,优化“想”的过程;四要鼓励质疑,优化“悟”的过程。

四、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第2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1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不高

1.1数学素养不全面不系统

目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大多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但他们对数学文化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是相当有限的.他们在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对数学产生了一些朴素的,零星的,主观的认识,但由于缺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哲学和人文修养,他们对数学的看法即不会是抽象的,也不会是哲学的,更不可能全面和系统.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远未达到胜任数学教学任务的地步.

1.2缺乏“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思想

克莱茵指出大学和中学数学教育的“双脱节”现象.其实大学和小学数学教育的“脱节”现象更为严重.大学生感到,他正在学的东西和小学学过的无关,而当他们到小学任教时,大学所学的用不上.其实这种“脱节”现象正是因为数学素养不高,是缺乏“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思想的表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看得到全貌,才能做到一览无余.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需站在高等数学的高度看待初等数学问题.如果对数系没有整体的认识就不能上好分数、负数等内容;如果没有极限的思想就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圆柱体体积的推导,0.9.=1等小学数学知识;没有学好排列、组合等相关知识就不能系统地和学生讨论排队照相等问题.

2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不高的成因

2.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中国教育在60年代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在数学教育上突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灌输.发展到90年代开始注重能力训练,在数学教育上开始注重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对素养养成的要求是直至21世纪才提出的.长期的传统教育理念导致数学教育仅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造成了教师数学素养不高.

2.2现行的考核机制

在数学考核机制中,无论是升学考试,结业考试还是选拔考试都只侧重于对被测试者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考核,少有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进行考核的.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影响下这种考核机制也造成数学素养不高.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结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以及对数学人文精神的领会,都将在其数学课堂中得到体现,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把数学应用到他们的生活实践之中的能力.因此提高数学的数学素养对整个数学教育至关重要.

3提高数学素养的举措

3.1师范院校转变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己从60年代的“知识—灌输”发展到90年代的“能力—训练”转型为现在的“素养—养成”.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也要应这种教育理念的需求,重新调整培养方案,不再局限于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把培养教师素养作为最高培养目标.具体应体现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等课程.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3年修订的小学教育专业(理科)培养方案为例,学校不仅开设了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3门共19个学分专业必修课,而且开设了高观点下的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选讲、概率与数理统计、小学数学解题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与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的国际比较、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研究8门共16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这些选修课几乎都要修完才能修满学分),还分别在第2、4、6学期开设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以及在第7个学期开设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这个培养方案设计得非常全面,可见学校不仅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还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的培养.

3.2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师范生树立“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理念

中国的教育理念己经从“双基”型转为“素养”型.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无论是在校的数学师范生还是一线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理念.克莱茵提倡“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意识.有许多初等数学的现象只有在非初等的理论结构才能深刻地理解,基础数学的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高等数学)来审视,理解初等数学问题,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当掌握或了解数学的各种概念、方法及其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以及数学教育深化的经过.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对数系有了整体的认识就能对数系的发展了然于心,才能上好分数、负数等内容;教师对极限思想理解深刻才能让学生体会极限过程,从而顺利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0.9=1等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只有掌握好排列、组合等相关知识才能系统地和学生讨论排队照相问题.可见树立“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的理念对小学数学教育意义重大.

3.3深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与数学哲学修养培养意识

第3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育因素的具体分析

首先,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现阶段,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不少教师把数学知识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缺乏对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全面掌控与认识,忽视数学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和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等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模式不够新颖,课堂沉闷乏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从一年级就开始设置,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不仅心理障碍小,模仿能力强,而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培养学习兴趣与拓展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不过他们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认识有限,所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十分关键。

再次,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一些小学中,由于在编制内的数学教师较少,其工作任务繁重,并且责任重大,从而影响对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导致教学负担增重,用于教研的时间较少。同时,教师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直接执行者与实施者,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知识面大小及文化背景知识等多个因素,都能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最后,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过于强调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灌输式教育,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学生为教学主体,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就是让其进行自由活动,师生之间的有效性互动较缺乏。

二、解决影响小学数学教育因素的对策

1.利用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解决影响小学数学教育的因素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模式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线与角》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角的存在,并且联想在生活中各种角的存在,在教室内包括黑板、窗户、风扇和课桌等,在生活中常见的角有路坡、树枝和自行车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逐步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无形中提高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解决教学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导教学。例如,在教学《测量》数学知识时,教师为了加深小学生对测量数学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像测量自己的身高、手指长度、鞋子长度、课桌高度和黑板长度等,从而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体形象,有利于学习的理解与学习,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在测量中认识具体的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需要科学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与学习天赋等差异性较明显,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就大不相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具体能力与学习基础进行合理分层,可以分析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三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例如,在《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针对学困生,教师应该巩固他们的学习基础,掌握数学知识概念和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难度一般的统计题目,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进行实际的统计操作;而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其探究统计与可能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通过增加实践训练提升其数学知识水平。目前,不少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化,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展现或形象表达,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且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部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善于使用数学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负数,通过实践增加对负数这一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如冬天的温度在0℃以下,而记做负数;地下室通常记做-1、-2层;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为-155米等,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

第4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21世纪即将到来,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科学家们展望,在下个世纪里,数学的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社会公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一种通用技术。面向21世纪,用教育现代化的观点审视目前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数学教育的改革必须在现有的数学教育成果基础上,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重新认识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本文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改革思想、经验,以及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成果,阐述笔者对小学数学课程和教材进一步改革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数学教育改革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由于数学在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未来国际间的竞争,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质量。80年代以来,纷纷提出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观点、新方案,力图通过合理、科学的变革,获得高质量的数学教育成果。 1989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了关于美国数学教育的末来的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公布了新的《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等文献,阐明了改革美国数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逐步建立起数学教育改革全国性的共识。美国有关人士认为:对所有学生进行优质的数学教育是兴旺发达的经济所必需的。为了在未来的世界中,美国能维持其强国的地位,在本世纪末美国要有世界最好的数学教育。  1988年,英国议会颁发了教育改革法,建立了国家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学对于英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1989年英国颁布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经几次修订,于1995年颁布了最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在内容安排上,一改传统的安排体系,分为:运用和应用数学、数、代数、图形和空间、数据的处理五大块。在改革方向上,注重数学应用、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注重发展能力。 我国的数学教育,历史悠久,具有很多优势。但是,面对21世纪,我国的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有关专家认为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动手能力低;数学创造能力弱;数学教育仍然是“英才教育”模式,而未成为“素质教育”模式等。因此,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及各界有识之士都在呼吁数学教育的改革。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要赶上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潮流,更是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发展,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需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社会公民也是21世纪我国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1985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室,收集研究了各主要发达国家数学教育改革的动态、文件、理论及经验,同时,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总结原通用教材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研究制订了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方案;编制了《小学数学实验课本》。于1986年秋到1991年,在全国部分地区的少数学校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不仅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宝贵的实验数据,并且初步确认了课程教材改革的设计思想及理论。在此基础上,1989年始,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又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进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研究、编写和实验工作,进一步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设计和思想进行检验,把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中。到1996年为止,整个教材改革研究工作又告一段落。十余年来,课程教材改革与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我国的数学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初步形成了比较贴近时展要求,反映义务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教材体系。 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课程教材改革的研究成果并未能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全部反映出来。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水平不一,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平衡,教育条件差异较大;广大教师多年接触的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较大的变革势必需要大规模的教师培训,因为教师理解掌握与否往往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要使教师理解新的教学思想,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认为课程教材的改革宜于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逐步删减普遍认为是过时、无用的内容,增加反映时代需要、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内容。在教材的结构和编排上,尽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注意使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并且,必须通过逐步培训教师,使教材改革普遍为广大教师接受。 二、国际上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有关教学内容的变化与发展 综合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有这样一些变化。 1.数与计算 (1)强调培养数的意识。 所谓“数的意识”是指:对数的含义、数的结构、数的相对大小有所理解,对数的运算及其产生的效果有直观的认识,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 (2)重视估算和口算。 估算或叫做估计能力,是指要学生掌握估算的技巧,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作准确计算,并会加以应用,特别是用于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和判断一些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主要发达国家在小学阶段均加强了估算的教学,重视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美国《课程标准》中就有“估算”这一标准,并且认为“估算是数学的一个方面,与数概念和空间观念相配合来帮助儿童加深对概念和过程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和测量的灵活性。”英国的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十个水平,在“目标2:数”中,从水平3~水平6都有有关运用估计检验计算的要求。在德国有对各种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估计结果的要求;在日本有用概数(近似数)来估计四则运算结果的要求等等。 加强口算是一个世界性小学数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这一点从各国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都可以看到。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靠计算机或计算器完成。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往往是口算和估算。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计算的合理、简捷、迅速、正确也是反映一个人数学素养高的表现之一。 (3)笔算教学强调理解算理和合理地运用计算方法。 笔算教学是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教学中最为表现出机械训练的领域之一。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各国都反对过份的训练、繁杂的题目、过高的熟练要求,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反对过份的笔算并不是不要笔算。笔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之一,还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只是要适当,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因此,各国在反对过份、繁杂的笔算的同时,又强调了理解算理和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例如,美国《课程标准》认为:“对于儿童来说,学习计算步骤的顺序和它们的算理是重要的。”“因此,教学应强调有意义地掌握这些步骤而不是掌握过程的速度。”“整数计算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计算技巧。”德国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特别注意让儿童懂得计算的过程。 (4)重视计算器(机)在教学中的使用。 计算器(机)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也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法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在解数字的或几何的问题时,要注意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特别在小学的中级阶段,计算机、计算器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研究算法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英国的课程标准和德国的教学大纲中,也都有关于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计算问题的要求。美国《课程标准》认为,应当在数学课程中引入计算器、计算机的应用。因为,“计算机能够使儿童去探索数的概念和规律;去获得有价值的概念发展经验;去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以及去研究实际的应用。” 2.几何初步知识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比较偏重于计算,即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几何知识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及其特征。纵观几个主要发达国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在几何教学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①演绎推理被削弱、几何直观得到加强,传统的欧氏几何的地位逐渐降低;②强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③几何变换的内容、方法与思想渗透于数学课程之中;④重视几何知识的应用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阶段的几何教学,强调让儿童操作实物,通过观察、描绘实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掌握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间的关系,发展空间意识。几何语言要在儿童的操作、考察、实验中逐渐地形成和发展。要求会对形状进行描述、绘画、分类;对图形进行分割、组合、变形并对结果作出预测,并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反射、伸缩等变换进行探讨,能将几何概念、数概念、度量三者互相联系起来,并会把几何初步知识应用于实际。 3.统计初步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高度社会化,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处理,出现许多决策问题需要人们去分析、评价,统计知识及其方法已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每个领域里的策略分析方面,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统计知识已作为数学教育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经。 因此,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例如美国《课程标准》认为统计方法和概率知识在信息社会里越来越重要,将来工作、生活在21世纪里的公民必须很好地掌握,因此认为:①统计和概率的思想方法在小学低年级就可以、也应该开始学习。例如让儿童调查哪一种雪糕最受欢迎,甲班学生高些还是乙班高些等等。这些调查活动可以使儿童很早就领会到:许多事情,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就

第5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在快步迈进。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小学教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育事业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尤其是小学教育对儿童的性格养成和文化入门有很关键的作用,应该严肃对待。但是当今小学数学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当今时代的教育现实在不断督促我们: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的同时,应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少年儿童但是又与国际接轨,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

二、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对未来影响最深刻的教育,也是最难以实施的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界的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教育进行过反思,事实证明: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不仅仅是理论层次上的思考,而且是亿万人可以感知的现象,更是俯拾即是的事实。

1.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特质认识不清,把握不准

小学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走出家庭,进入集体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育影响的是一个孩子一生,孩子要在小学教育这里迈出其决定性的第一步。小学教育进行什么样的教育,随后的社会也将出现相应的变化。这就启示我们:小学教育的奠基性特征要求正确认识小学教育的特质,单纯的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片面的,在关注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2.应试教育的枷锁仍然困扰着小学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国存在了很长时间,它以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衡量。为了提高分数,部分学校在小学数学教学上使用题海战术,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学内容偏窄、偏繁、偏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承担着大量的习题和课外作业;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动手能力较差;数学创造能力弱,而未实现“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概念缺乏全面的认识,部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素质概念的理解过于狭隘.带来了实施中的片面性。素质教育应该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解决小学数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小学教育的特质是性格养成和文化入门,目标是责任、方法和美。针对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为了能够更好地达成小学教育的目标,提出以下策略。

1.专注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

在人文通识课方面,教育工作者的主观因素显的尤为重要。现代化的教育中,教和学的重要性是同等的。为了更好地达到学的目的,老师应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重视小学生的可塑性和荣誉感,小学教育是初出家门的孩子们接受的最初的正规教育,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生活的不可遏制的兴趣后,他们才能爱上学习。所以,小学教育应该注意美感和兴趣的培养。美感是吸引小学生爱上学习的最佳途径。这样的途径一旦建构成功,小学生想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便永久形成,建构并生成小学生美的感受力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永久性动力。另外,小学教育要完成对小学生最基础的人性的建构―――责任。我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便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德性应该是责任。教育,尤其是给孩子以启蒙的小学教育应该为培养有自我责任感的人服务。因为,具备责任感的心态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不管是教师交给他的,还是朋友伙伴交给他的;不管是社会交给他的,还是家庭交给他的。在人生的开初,在小学教育这个关键过程中为自己做的一切负起责任来,进而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在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就会养成负责任的好习惯;才能够用清醒的头脑面对自己遭遇的一切,而不是怨天尤人。

2.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观念的转变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只有观念的转变才可以为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并且最终为生活服务。科学和有效的数学学习和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更不能单纯依赖教师讲解和习题模拟,而是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不是要纸上谈兵,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动手实践,根据这些活动,认识到数学生活的一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渐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得以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加强,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多年的数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处于身心发展初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老师就必须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大纲,潜心钻研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代春.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发展前瞻[J].聚焦新课程,2010,(07).

第6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求知欲强,容易被课本中色彩绚丽、生动有趣的图片所吸引,顿时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插图中让学生感兴趣的因素,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将学校生活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特别是第2页插图中黑板上醒目的“欢迎新同学”几个大字,让小朋友们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并为成为小学生感觉到骄傲和自豪。课本中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练习题插图,例如“放风筝”“开火车”“小动物回家”等插图,充分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好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的概念、定律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数学知识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常常运用一些教学用具、学习用具以及教学挂图、动画课件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里的插图,正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媒介,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在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能提出问题并利用图中的信息将问题解决。如一年级(上)第2、3页“数的认识”的主题图中,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通过数天上小鸟的只数,路边小树的棵数以及国旗上五角星的个数等去理解和认识数。又如五年级(上)第一页“小数乘法”的主题图所展示的街道一角,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学生可以根据插图中的人物对白,提出相关问题,并质疑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教师因势利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好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部分练习题插图中还提示了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例如插图中包装箱上数量的提示,动物园门口票价牌上票价提示等等,这些图中的信息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学生可以通过插图,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难看出,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都是从符合小学生各阶段的认知特点来编排的,因为这些插图都贴近生活。例如学校生活的场景、商场购物的场景、公园游玩的场景以及街道、汽车站、游乐场的场景,都是学生所经历过的社会生活场景,使学生具有亲切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感觉到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学。此外,还可以用购物发票图、外汇兑换图等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四、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德育首当其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随时随地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编者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让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其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教师应抓住课本中的插图这块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课本里用得最多的学校生活场景图中,用国旗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用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安全及卫生的教育;用整洁干净的校园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环保的教育;用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打招呼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等等。此外,插图中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南京长江大桥图、司机叔叔节油图、农民伯伯种田图、排除买票图等插图,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有机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数学课和德育课有机地整合起来。

第7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新大纲从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小学生数学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数学文化素养的训练、潜在智能的开发、数学心理素养的培养以及在数学文化素养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性教育。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了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全面性和群体性以及发展性。全面性是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内容而言,它包括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潜在智能开发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四个方面。其中数学文化素养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心理素养包含学习数学的情趣、主动性、习惯和意志力;智能开发包含探索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质疑能力、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口述表达能力、综合计算和解题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等;思品素养包含理想、道德、审美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等;群体性是指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性是指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因此,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为依据新大纲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规定和意见,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钻研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自觉地以新大纲来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教材是根据新大纲和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好媒体,那种认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要或可以离开新教材另搞一套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是错误的。而恰恰相反,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紧扣新教材,理解与运用好新教材:

(1)明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2)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其中包括教材是怎样对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表述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编排意图,每一插图的用意,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3)正确理解与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其中包括对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对每一插图的正确理解,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4)正确理解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顺序和教学方法等。

实施素质教育要正确把握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课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课时教学目标上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应试教育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课时教学目标,而素质教育则是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四落实”,即数学知识目标的落实(含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含探索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培养学习数学心理品质的落实(含数学情趣、习惯、意志力等)、思想品质教育点的落实。

“四落实”中数学知识目标在教材中是显见的,而其余三项目标在教材中则是比较隐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从中正确把握好教材中所体现的能力、心理素养和思品教育目标。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的知识教学目标,课题本身就可告诉了要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这一课时教材内容的能力、心理素养和思品教育点不是一下就可以看出来的。但是,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分析教材,就不难得出:

1.该课时的能力目标是:①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方法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如教材先是出现在方格纸上画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提出“不用数方格的方法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紧接着教材分别出示三个实验,要学生仿照教材中的示意图进行操作实验,最后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②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如教材中出现的图形和文字说明,要学生先去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抽象、概括);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实验,出现小华与小林的不同拼法);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如教材安排由数方格的方法和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迁移类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⑤渗透转化、旋转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是用旋转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等等。

第8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无疑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呢?本文将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重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在删除、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教材结构体系,选择内容要坚持基础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内容安排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有利于中小学数学教材的衔接,有利于教和学。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应包括“必学内容、活动内容和选学内容”三大块。其中,必学内容是最基本的部分,城、乡学生都要掌握,这是文化质量考试的依据和重点;活动内容是供数学教师开展学科活动使用;选学内容是供条件较好的学校和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不作强制性统一要求。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除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解题方法等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可以包括现代社会学生接触到的股市行情、外汇牌价、市场预测、成本利润等知识,此外还应包括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如可逆思想、量不变思想、代数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等。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

三、构建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此,我们应把现代科学的“最优化”理论引入教学工作,即贯彻高效能、低消耗的原则,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条件下全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目前,在全国各地已有不少的小学数学教师构建了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当然,不管采用那种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把数学知识结构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课堂上体现数学教学新模式的标志是什么呢?笔者认为:

(1)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

(2)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的水平;

(3)学生课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

(4)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

(5)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四、实施创新教育

培育创新意识,就是对于创新有用的信息及创造活动、方法、过程本身的综合觉察与认识,也可以理解为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是创新的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出新方法、新知识、新规律,就是创新表现。实施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多角度联想,多层次猜想,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然后验证得到正确结果和最佳答案。在数学解题中不仅要正确,还要合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解答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培养探索与思考的习惯。

五、加强认知策略指导,使学生“会学”

小学生学习教学知识有两条基本的途径,即两种基本的认知策略。一是“从具体内容中发现规律”的认知策略。对于全新的或与旧知识联系不大的知识,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精心 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体会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及判断、推理的方法。二是“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认知策略。对新旧联系紧密的知识教师要找准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利用迁移规律和同化原理,精心设计“铺垫题”。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从而学会迁移、学会学习。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千秋伟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智能,学会方法,使之各方面等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惠娟.数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 内江科技. 2007(02).

[2]陈铨.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J]. 甘肃教育. 2000(Z1).

第9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任务仍十分繁重。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再次,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3.加强引导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4.适时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