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精选(九篇)

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第1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市教育局、市语委: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我校积极认真地开展了如下创建工作:

一、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管理

在创建工作中,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各级语委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为契机,通过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建设,加快语言文字工作信息化进程,加大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本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服务。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可以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推动学校形成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发挥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过程中的基础、带头和示范作用。因此,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强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语言文字具体工作由教科处负责,各处室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各负其责,认真扎实做好教师、学生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新格局。为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年初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校行政会议工作研究。除此以外,学校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语言文字监督小组,对师生用语用字和学校周边环境用字及时监督,并予以指正。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我校建立健全了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教学、培训、考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并将出台若干关于使用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学校建立健全语言文字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定期进行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情况的检查,做好记载,落实校园用语用字年度目标管理并达标。我校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普通话培训的工作并将此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

1、学校在教室、办公室、楼道张贴 “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提醒师生要说普通话,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我校良好的校园风尚。学校楼道、会议室、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设立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等警示语;以学校的橱窗、班级黑板报、学校网站、广播站、电视台、校刊、标语牌为阵地,使之成为正确的语言文字样板,每期举行以普通话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创设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美化相协调。

2、学校的通知、资料等都做到不错字、漏字、多字。学校的各种通知、方案、计划等都力求做到这一点。

3、充分发挥了校园广播站的语言文字宣传示范作用。校园广播站的广播员、主持人全部经过挑选上岗,每次播出提前准备,力争将校园动态、优美诗文、同学作品以最规范、最优化的形式呈现给全校师生。学校每学期举行关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宣传的班级黑板报评比,并张榜表扬胜出的班级,为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效果提供量化依据,创设凸显人文化。学校十分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各布告栏、宣传栏里,从名人箴言,到各种类型的标语,都采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以楷书字体书写。在写通知、欢迎辞等,注意规范用字,恰到好处,且注意格式措辞。学校非常重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氛围,设置了永久性提示牌,淡雅的色彩、温馨的提示,让全校师生沐浴在浓浓的规范文明氛围中,并于无形中增强爱国意识。

三、开展系列活动,注重日常渗透

1、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学校每学期都要将此项工作写入计划总结中,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坚持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评估活动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坚持师生学习、集体活动必须使用普通话。学校对少数带地方口音讲课和板书用字不规范的教师提出意见,帮助改进。

2、提高全校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坚持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小品表演、啄木鸟等系列活动,并将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开展合格生、示范生评选活动,将语言文字要求作为一项要求单列出来,让学生互相评定考核,使学生增强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感悟到学习普通话的快乐,培养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利用教研活动和教师大会时间以及学校的广播站向师生普及语言文字法规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语言文字法规的卷面调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到街头进行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认真开展“啄木鸟”活动,查找街道两侧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好普通话。

四、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1、提高规范意识,坚持依法治教。

我校定期检查校园用语用字。组织师生员工学习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普及语言文字标准规范。2009年、2010年我校连续举行两届教师普通话大赛,极大地增强了老师们规范意识,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

2、坚持例会学习制度,强化语言文字日常培训。

在每周各学科教师教研活动时间,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教师对语言规范化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法律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普通话既是教师职业语言,又是校园语言,增强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3、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我校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录用、聘任的基本条件,把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在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评估时,将普通话水平视为其中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还要求在与学生、家长的课间、课后交流时也使用普通话,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要努力说普通话。要求板书、教案使用规范字,通过推门听课随机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检查,并将普通话合格做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参加各级评优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教师业务考核条件之一。

4、常抓校本培训,提高普通话测试达标率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和规范字训练。除了不定期邀请普通话测试员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外,学校还统一发放普通话培训资料给教师,建设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站,充分发掘学校省级普通话测试员、部分语文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语言文字优势,发挥他们的推普骨干作用,推动校园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他们依托我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利用教学主渠道,在课堂中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相关内容,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负责全校师生语言文字宣传教育;针对师生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进行技术咨询指导,从而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活动。

五、加大教育教学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要求学生课上课下交谈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并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用语用字能力水平,开展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给学生创造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学校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汉字书写规范。

2、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以校、班为单位的喜闻乐见的口语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如: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庆“国庆”诗朗诵比赛、经典诵读的诗文表演等活动。

3、结合语文课堂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拓展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讨论、诵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贯穿在各年级;每天利用午自习组织写字练习,利用作业和测试提高学生写字水平。语文教师还开设了一些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拓展型课程。

此外,我校语文组还非常重视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的基础上,语文组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在“楚天杯”“天地杯” 作文大赛中,学生200余人获奖。

4、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查活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桌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稽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将所查结果写在纸条上投进监督箱,定期汇总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六、注重积累,做好语言文字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

我校语言文字档案工作按达标评估细则建档,档案资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资料,包括上级机关下发的语言文字的文件、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工作网络、工作计划总结、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师生各项活动的原始资料、学生获奖证书复印件以及校园内外用语用字监督资料。第二类是图表资料,包括教师上岗情况、普通话培训、语文教学情况、口语实践、宣传环境等登记表、统计表。第三类是教师和毕业班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反映师生普通话水平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全面详实的记录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确保推普用字工作落到实处。

全校师生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指导下,积极投入到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中来。校园内已初步形成人人说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体师生为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正努力学习,不断实践,我们真诚地期待着上级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

 

特此申请。

第2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按照区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围绕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深入广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我校本着夯实根基,全面渗透,注重实效的12字方针,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相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创建规范、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切实提升我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各项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普通话、规范汉字真正成为校园内外日常用语。

二、工作目标

以争创市语言文字规范校为目标,继续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深入、细致、有序地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努力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各项事业结合起来,纳入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常规检查与评比活动中,渗透于各个层面、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实际的效果,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三、主要工作

(一)以争创为目标,夯实规范建设。

1.今年加强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内部建设,认真贯彻上级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及工作实施;由教导处及年级组长等牵头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对教师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的日常监督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语言文字监督小组负责对学校用语用字进行日常实时监督。

2.制订完善各项措施,确保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修改完善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并建立与教师、学生考核及评优相联系的语言文字考核制度,并纳入学校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中。

3.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活动。监督小组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内外读书活动,并随时检查各班规范用字情况。

4.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校本培训,进行全员普通话培训,争取全校教师普通话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5.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本年度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将教师教案书写、使用普通话、批改学生作业等情况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列入教师量化考核项目中,加强教学监督。

6.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科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全校师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让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教学,深入生活,深入每一个家庭。

7.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我校将以此为契机,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筹划,精心组织,使推普周活动落到实处,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

8.学生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各小组自查班级、学校的用字规范化情况,然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

9.继续营造校园推普环境,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力度。并运用以下多种媒介进行语言文字的宣传:

校园:学校在校门口醒目位置设置推普工作的标语牌,主干道、教学楼、食堂等地方设置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永久性标语牌。

推普角:各班级及时更新内容,并且做到文字规范、字迹端正,图文并茂,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校园刊物:继续办好校刊《扬帆》,增加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供全校师生阅读学习。

教室:各班的推普员负责班级的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活动。监督小组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内外诗文朗读活动,并随时检查各班规范用字情况。

红读广播:诵读经典古诗、介绍古今名人读书小故事。主持人必须使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宣传示范作用。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升规范实效。

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和运用能力,打造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教育氛围,准备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活动:

要求教师与学生交谈、教学中、集体活动、会议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时板书用字规范;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字体规范;将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教育用语,并将这一系列要求纳入教师教学和班级常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2.结合我校校本节日(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以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3.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公开课竞赛,在说课环节和上课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学生评语、成绩册等资料的检查。

5.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规范化调查。

6.教师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语言用字的规范性,对全体教师进行普通话、规范字的培训和测试。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外坚持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将学生使用规范化语言文字的情况列入评选先进班级和个人的条件之一。今年,在学生层面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对学生进行常写错字,易读错字的测试。

2.结合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和我校校本节日(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开展语言文字相关活动,以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主要有:

(1)各类诗歌朗诵、讲故事、演讲比赛;

(2)书写规范字比赛;

(3)各类征文、手抄报、读书笔记比赛。

3.以我校语文教研组组织的有关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宣传、检查、辅导,并扎实开展收集身边的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等社会实践活动。

4.进行黑板报评比,要求美观大方,写规范汉字。

5.一年级拼音过关测试。

6.五年级写规范字过关测试。

7.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活动。

8. 开展啄木鸟在行动社会用字调查活动。

(四)突出课堂渠道,提高规范素养。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1.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认真实施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和普通话说话训练,除此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并认真上好写字课,使学生在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上有切实的发展与提高。

2.继续结合语文教学,开展各类语言文字相关的比赛及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继续做好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考核工作,以考促练。特别抓好汉语拼音验收工作、写字等级考试等基本功技能达标活动。

第3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统一思想认识,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通过对《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不仅是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是开展学校德育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在需要。为此,学校早在前几年就建立健全了语言文字工作网络,成立了由校长室、教务处、政教处、团委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总体规划;教导主任陈军任专管员,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不仅具有语言文字的专门工作计划和总结,而且各学科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也都含有其内容,尤其是语文教研组的活动记录,更能体现出各年级对语言文字规范化"三纳入一渗透"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各语文教研组都制定了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注意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和培养,并要求其他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

语言文字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理所当然地被纳入了学校的管理常规。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业务考核、评优评先,学生的行为规范、评优条件等都含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的要求。因此可以说,语言文字工作在我校已经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

二、加强学习,增强教师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

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三纳入一渗透"工作的关健,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新世纪的每一名教师,人人都应当树立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意识。在我市语委办和教研室的统一领导下,近几年来我校教师都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全校×××的教师均通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会议及各项集体活动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坚持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努力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校园氛围,带头为学生做好榜样。对平时的课堂教学,学校都有对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明确要求,即:课堂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板书必须工整条理,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每年,学校对青年教师都要定期进行写字、普通话朗读、演讲、上课、等多方面的基本功考核,努力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此外,每年学校还举行一次新教师汇报课展示,对其教学素养进行全面考评检验,并将考核成绩记入业务档案。

上述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教师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也由此大大增强,"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教师"这一目标要求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环境建设,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学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学科教学活动做到有机结合,有机渗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氛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环境。学校在大门、主干道、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实验楼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等都设置了"请讲普通话"之类的宣传标语牌,校园内的固定宣传橱窗,也做到常常更新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内容。现在,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氛围和环境,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2.精心策化、认真组织安排好每年的推普周活动。每年九月的第三周,我校都要运用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重要意义,有计划地开展"经典诗文大家诵"、讲故事、写规范字、电脑小报及、网页制作比赛及啄木鸟行动等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同时,也让广大师生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第4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关于语言文字的工作计划范文

  本学年我园在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有利于普及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全面推进我园的语言文字工作。我们力求引导幼儿在愉快学习中热爱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来我园语言文字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建立三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形成了以园长主管,教务处、办公室负责,全员落实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围绕“严管理、重落实、创特色”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务处负责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教师及幼儿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全体教师负责幼儿在家庭和面向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同时,园内的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规范用字情况,由教务处负责;班内的规范用字情况由副园长和教研组长及班内成员负责;对师生的专门培训、常规检查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等,由教务处负责。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确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地顺利进行,幼儿园制定了《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与此相应,修订了《教学评估细则》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要求,并把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作为教师上岗、评优、聘任、晋升职务的必备条件。

  三、加强学习,多方宣传

  幼儿园将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幼儿园议事日程。根据上级语委一年一度的“推普周”的要求,开展学习和宣传工作。幼儿园将利用平时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达标评估的通知》等法规、文件。

  幼儿园将利用园宣传窗、永久性标语牌、等途径和载体,加强“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宣传,增强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意识。特别重视每年的“推普周”工作,认真组织好学校的内外宣传:制作宣传版面、分发推普宣传单,积极搞好推普宣传,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力度。

  幼儿园还将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创办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专栏,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管理实现信息化、公开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求各班精心布置教室内部环境,提出规范用字要求,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每位教师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检查身边的牌匾、标语、黑板报等活动,净化园内语言环境。

  四、抓好普通话的推广,切实落实语言文字工作。

  (一)将语言文字普及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教务处将实施教师备课笔记不定期抽查的制度(文字书写是必查内容),并提供反馈、指导意见,要求教师及时矫正。班级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记录教师课堂用语用字情况,定期向教师反馈。学期结束,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一项依据。幼儿园提供专项经费,供师生培训、购买资料和开展活动使用,以保障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

  (二)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学竞赛有机结合。

  幼儿园还将结合“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选拔赛”、“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学大比武”进行青年教师过“四关”活动,即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规范书写教案、规范使用电教设备。这些工作的开展对提高青年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营造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氛围,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面向全体教师,推广普通话。

  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工作,教师的榜样是关键。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教师自身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能力对幼儿影响深远。所以,幼儿园本学年将特别注重对广大教师的普通话素养、运用规范汉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召开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项工作落实大会,组织教师学习,以强化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外,幼儿园还将园内普通话水平较好的老师对普通话水平较弱的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幼儿园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讲标准普通话、用规范字。教导处还组织有关领导“看”课,检查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情况,并要求班级推普员将教师讲标准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情况进行记载,作为教师学期考核的依据。现在我园教师能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教学和日常交流。

  为使推广语言文字的工作扎实开展,本学年我园要求师生必须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同时规范幼儿用语、学会说普通话。每班每学期举行一次班内“钢笔字书法”优秀作品展示,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内容分层次、分阶段落实,强化与常规相结合,潜移默化地让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收到了显著成效。

  (四)配合课堂教学,举办古诗诵读比赛、“我喜欢的故事”比赛、诗歌朗读比赛。建立“好书交换站”。在班内幼儿间,建立“好书交换站”,的活动。

  (五)积极做好每年的“推普周”活动。

  “推普周”活动中,幼儿园将组织规范用语用字知识讲座、规范用语用字知识竞赛征文评比、小记者小主持人口语竞赛等活动,各班以“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为主题开展班级活动。组织教师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语、用字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撰写了研究性小论文。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师生切身体会到说标准普通话、用规范化汉字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的影响。

  (六)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幼儿园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

  为提倡学生坚持在家庭、在社会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由幼儿园到家庭,由家庭辐射社会,扩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影响力。我园还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走上街道、走进社区和农村,向城镇居民宣传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义;制作推普卡片,向人们进行宣传;对大街小巷,店名,广告,路标,铭牌等用字情况进行检查,查到不规范用字,及时找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告知正确用法,提醒其及时更正。同时,为加强家、校、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家和学生交流都要用普通话交流,同时督促幼儿园周边单位或部门在对外悬挂的标牌中出现的不规范用字及时地改正过来。

  (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电子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我园电脑可以上网进行网上阅读,同时购买了大量书籍,供孩子和老师阅读,让阅读成为校园时尚、成为师生生活方式。

  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校园是传播知识、获取知识的地方。我们师生有责任共同营造一个纯洁的语言文字环境,培植属于我们自己的净土。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我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

  关于语言文字的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快我园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进程,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划化示范幼儿园和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为契机,围绕本园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语言文字工作的“三纳入一渗透”的要求,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扎实做好常规管理工作,保持工作特色,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我园语言文字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标

  (一)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力度,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校园氛围,努力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园、提升幼儿园良好形象,展示幼儿园特有的风采。

  (二)健全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网络,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工作,对照语言文字验收指标,结合本园中心工作,与各班组工作整合,扎实有效开展语言文字活动,按时认真做好资料的积累和归档。

  (三)营造幼儿园文化氛围,让幼儿在各项阅读、诵读、讲故事、等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幼儿园文化品位,推进全园用语用字的规范化。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完善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综合管理

  1、在园长的统一领导下,语言文字管理网络机构正常运作,定期召开语言文字领导小组会议,从幼儿园中心工作出发,全面部署本园语言文字工作。

  2、各班级设班级推普员,负责班级日常推普工作,注重抓日常管理。实行推普员不定期交流汇报制度和推普员培训制度,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良好的推普员队伍。

  (二)优化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提升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水平

  1、常设推普标语牌,按需进行宣传标语和横幅的张贴,利用班级墙面、幼儿园博客、宣传板、会议等形式,经常性宣传语言文字工作。

  2、定期检查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各推普角等班容班貌情况。

  3、规范教师的课堂用语,采用推门听课和上研讨课的形式检查教师的课堂用语,对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4、规范幼儿在园文明用语,要求全园学生在校园内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并通过教师指导与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5、领导小组成员一起深入课堂,定期检查、调查师幼在课堂、校园活动、会议等方面使用普通话情况,并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贯彻“三纳入一渗透”,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1、纳入幼儿园常规管理: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到幼儿园的文明单位创建中,与幼儿园中心工作整合。强化管理,积极营造园内推普氛围。各班组、教研组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保证工作文字和公示文字的规范纯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园内用字用语规范。积极落实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职务晋级、评优评先等的基本内容和条件。

  2、纳入教学基本功:重视教师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加强过程培训,突出教师培训的“四性”:全员性、参与性、实践性、全程性,提高全体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结合幼儿园教学流程考核,把教师的标准的普通话作为重要的评分项目,以推动教师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强化写规范字的意识。结合教学工作,适时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比赛。

  3、纳入德育内容:根据幼儿园研发的经典诵读课程,围绕幼儿园“五字五星”评比活动,坚持做好幼儿园“每周诵读”并定期检查,把推普工作列为每日行为规范考核项目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主要有讲故事比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升师生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的水平。

  4、渗透进各学科: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把相关教学内容与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有机融合,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语言文字,并体现在教案、教学反思或案例中,教导处定期进行检查反馈。

  (四)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幼儿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1、结合幼儿口语交际课,引导幼儿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幼儿方面开展“书香节”、“普通话宣传周”等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激发幼儿规范用语和用字的兴趣。

  3、教师方面开展“资深教师好书分享会”、“年轻教师演讲”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于语言文字的工作计划范文

  语言文字工作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继续认真落实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对20xx年语言文字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继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积极营造规范语言文字氛围,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幼儿规范语言文字意识。

  二、工作要求:

  1、严格按《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园)监督监测及督促整改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实施有专人检查落实。

  2、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努力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提高语言文字规范的意识。

  3、将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普通话达标与教师的教师资格注册、聘用挂钩。

  4、加强教师语言文字规范的应用能力,运用规范文字制定各种计划、总结,运用规范普通话进行教学。

  5、教学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6、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营造浓厚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幼儿园内使用和公布的文字都要规范。

  7、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要做到经常化,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意识

  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我园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能力。

  1、美化幼儿园环境,张贴推普的宣传口号,形成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

  2、充分发挥班级家园栏的功能,做好推普宣传。

  3、以本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说、上、评”比赛活动,在主持、说课、上课、研讨等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开展新教师语言教学实践课观摩,进一步督促新教师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5、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如班级计划、一周教育教学计划、区域活动计划、主题活动计划、领域活动计划、游戏活动计划、幼儿成长册等资料的检查。

第5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2019年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自评报告

陇西县八盘小学地处农村,现有学生82人(小学部49人,附设幼儿园33人),8个教学班(小学部6个,附设幼儿园2个),现有专任教师14人,学历合格率达92.86%,普通话测试合格率100%(55岁以上2人无证)。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作为学校工作目标。现在,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普通话已经变成我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校园用字如校内标牌、宣传栏、黑板报等都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细化管理。

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对于培养师生的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委、省语委的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确定了“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思路。我校把“推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写入学校章程和工作计划中,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在“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过程中,校委会精细规划,多次在教师会上强调这方面的工作。学校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除教学外,在学校的升旗、全校性大会等各项集会活动中,学校领导坚持带头说普通话,为推普工作作了表率。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近几年来,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多次专门召开师生动员大会,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工作,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等有关文件,同时利用宣传栏、标识牌等方式,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使全校师生了解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有关工作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和宣传,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到,实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做好用字用语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中层干部、语文教研组长为组员,全面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领导小组每年初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从组织上保证语言文字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3、制定制度,确保实施。

我校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建章立制,实行常规管理。一方面,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保证了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管理要求,做到要求明确,检查落实,真正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教师考核工作要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要求,使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紧密结合,从而实现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常规化。

二、强化领导与管理,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

按照“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我校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明确课堂教学用语用字的要求,增强教师、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在课堂讲授方面要求教师普通话标准、吐词清楚、语言简练、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将“板书规范、普通话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要求教职工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坚持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条件之一,将教师普通话培训成绩与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规范字的情况作为业务考核、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条件。对已取得普通话达标等级证书但普通话水平下降的教师定期组织再培训,对普通话达标后仍用方言进行教学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对教师教案、板书、作业批改,以及学校的各种标志牌、指示牌、校级文件、印章、标语(牌)、多媒体课件等一律要求使用规范字。学校设有“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提示语;学校宣传栏、各班展示栏每学期坚持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专栏,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学校每年都组织“推普周”系列宣传活动,在校内掀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集会及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这些措施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美化相协调,创设了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三、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师生自觉,实效明显

语言文字工作必须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实效。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1、为确保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每年都要对语言文字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相关组室每年也要专项总结。都定期对教职工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使其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常规。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坚持师生学习、集体活动使用普通话。为了保证推普工作制度化,学校制定了整改措施,加强课堂考查。

3、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评优评先。学校把规范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班级工作常规管理,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还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师工作管理,把教师课堂说普通话与评先、评优、职称晋级挂钩。

4、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教师,尤其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字迹应工整清晰;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串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中要有字、词、句练习及背诵、写作等内容,不论对何种作业的批改,教师都要在字、词、句或语法方面作出正确要求,并作好批改摘记,以便讲评和辅导。通过以上措施,语文课既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的阵地,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80%以上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85%以上的学生能熟练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

5、为了提高全校师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推动校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我校坚持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演讲、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如组织师生开展书法比赛,组织开展“师生诗文朗诵比赛”。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老师进行奖励,极大的激发了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情,培养了师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6、以推普周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查找学校周边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用语用字水平得到锻炼提高。在每年组织的演讲比赛,朗诵会等,都将普通话是否标准作为评分的重要指标。

四、强化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1、强化语言文字日常培训,提高普通话测试达标率。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普通话和规范字训练。教师统一购买了普通话培训书籍、资料发放到教师手中,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

2、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督查活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栏、班内展示栏、教师的板书、同学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督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这一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发展。

3、加大教育教学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由于老师的表率作用,言传身教的影响,再加上学校的大力倡导,学生的普通话意识也大有增强,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大声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也用普通话进行打招呼和交流。

4、现阶段,我校已基本做到将普通话作为教学、会议、各类活动的语言。学校形成文明健康优良的用语环境,指定专门教师和学生担任推普员。基本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目标。校园各种公共场合固定用字、宣传栏、公示栏等临时用字、学校内部印刷物用字、教师板书、批改作业、评语等手书用字、学校各类印签、奖证等用字规范。

总之,一直以来,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在“普通话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要善于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第6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之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宣传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紧紧围绕有关语言文字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实际,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开展多样活动,以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为努力方向,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上一个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学校工作

在学校工作中,继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以争创示范校为契机,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组织全校师生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和巩固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长久效果。

1、定期召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2、在学科教学和学校一切集体活动中,师生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谈必须使用普通话。

3、学校校牌及其它标牌、宣传栏、黑板报等要严格遵循文字的规范,不使用不规范汉字。

4、加强校园网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力度。开辟校园语言文字工作专栏,加强内容的建设和创新,实现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指导和应用研究的网络化,使其成为向师生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平台。

5、加强教师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培训,特别是落实二级乙等教师的强化训练措施,耐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争取在规定期限内达标,从而为争创语言文字示范校奠定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语言文字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性和运用能力,打造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教育氛围,准备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活动:

1、要求每位教师只要进到校园,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跟学生交谈还是教师之间的谈话,必须使用普通话,并把是否使用普通话做为评优课和年终考核的标准之一。

2、在教师队伍中开展“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主题的演讲、抽读课文、普通话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普通话实践活动,以提高每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3、利用校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体教师的推普意识、写规范字意识。

4、每位教师在备课写教案时,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得写简化字,学校每学期开学初、中、末检查教案时,其中一条看是否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对在此方面做得好的老师的教案给大家观摩。

5、定期对教师进行语言文字测试,以检测教师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情况。

6、邀请有关语言文字的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语言文字培训,以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水平。

7、加强全体教师推普意识,积极投入推普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普通话素质。教师结合备课练钢笔字,结合板书练粉笔字,结合写字课自练毛笔字。

8、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听课和说课,在说课环节和上课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9、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学生评语、成绩册等资料的检查;

10、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规范化调查。(推门听课)

学生活动:

1、继续培养一支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推普员队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推普员的培养。要求每班设有推普员,起示范与督促作用。

2、校园、班级均有长期的宣传和环境布置。

3、将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要求纳入学生值周活动之中,要求值周学生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

4、加强传统校园活动如艺术节、六.一等活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主要有:

(1)诗朗诵比赛;

(2)书法比赛;

(3)征文比赛;

(4)演讲比赛

(三)发挥语文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养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1、语文教师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其他学科教师普通话均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

2、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在语文课中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和口头说话训练外,还要进一步开展一课一练的词语训练和书法写字训练。

3、继续结合教学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发动各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内容,设计一期精美的墙报。

5、在学校内外悬挂多条宣传标语、牌板营造浓厚的推普氛围。

三、做好校园文字规范化检查工作,做规范用字的表率

1、各年级组、教研组、各班级认真

做好常规文字规范工作,保证工作文字和校园公示文字的规范纯洁;各班文字协查员做好班级板报宣传文字规范的检查,并协助校园文字规范的检查,治理整顿学校校园用字。

2、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市语委有关文件,及时报道我校有关工作动态、先进事例。校内设置语言文字固定宣传展板,定期做好布置、维护工作。

第7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承载的任务最重,所占课时最多,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环节,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责无旁贷。阅读教学的成效对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它的重点应定位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一、定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缘由

1.从学生学习阅读看——学习性阅读的重心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学习性阅读。学习性阅读显然和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有所不同,更不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内容,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一般来说,读者只要理解了文章内容就可以了。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性阅读就不同了,为运用而阅读,为迁移而学习,是现代学生的阅读观。这是因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语文能力,主要标志不只是看他对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理解,更要看他是否能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因此,学习性阅读不仅要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这样来学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课堂教学而言,理解教材的语言意义,所有学科都有这项任务要求,唯独语文阅读教学还要求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比如数学、科学、思品等学科,教学只要求理解课文的内容,至于教材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则不必过多分析。如果阅读教学只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没有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也就没有“语文味”了,没有为“学”服务,是不完整的教学。为了学习运用,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设定上,要求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等。总之,领会文章思想内容是怎样借助语言文字表达的。因而,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怎么写的”,而不是“写了什么”,否则就不是语文的阅读教学。从“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阅读教学特有的任务,是基本特征。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哪些地方(包括词、句、段、篇)写得特别好,好在什么地方,揣摩、比较、品析、领悟、仿写,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从培养基本能力看——听说读写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是信息载体,是工具,即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生活的工具。“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要交流沟通,必须具有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方能有效展开,尽管它们在品质要求上各不相同,相对独立,但都要求善于运用语言文字。如:听和读是吸收,就要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识和语音、词语、句法和语义学知识,感知言语信息,领会意义,体会感情;说和写是表达,在一定目的的支配下,就要借助已有的组词、构句、编码能力与表达技巧,熟练、准确地传输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核心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学生的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也有听说读写这四种活动,但只作为手段,唯有阅读教学过程将它作为目的,当然也是手段。而且,教材中的课文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凭借。学生围绕文本,或朗读、默读,或复述、背诵,或听话、对话,或质疑、应答,或书写、练笔,开展多样的言语活动,实际上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训练,而且这种运用的技能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可见,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培养运用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把眼睛盯在“能力”上,功夫花在“运用”上,开展多种多样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并适时点拨引导,不断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3.从读写的同步性看——读中学写的中心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阅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写作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它们虽有区别,但更有同步性:读时,要把每句理解清楚,写时,要把每句表达清楚;读时,要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写时,要把内容写具体;读时,要理清文章的顺序,写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读时,要领会文章的中心,写时,要做到有中心;读时,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时,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读与写的这种同步性,充分表明读和写不应分离,应互动互通,以读促写。这是因为,阅读教材文质兼美,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典范,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昭示着写了什么,而且昭示着怎么写”,而且注意“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宜并重,要努力克服‘跛脚’现象”(崔峦语)。因此,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是阅读教学分内之事,并且坚持读中学写的中心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加大学生感悟写的比重,使教会学生阅读的过程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

“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吴忠豪语) “以往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原因很多,读写分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崔峦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抓了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没有抓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吸收与表达没有产生互动效应。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注意力放在“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上,引导学生咀嚼消化,变为知识技能。同时加强读写结合,进行经常性的课堂练笔,把“能理解”的“消极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积极语汇”,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如此,还要重视积累,提高积累质量,要求学生把课文中一些精彩语句和片段熟记在心,实现读写互动,以读促写。

上述三个方面的缘由,足以说明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是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说“抓住了运用,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语文教学的奥妙,几乎全在‘运用’二字上”(刘仁增语)。

二、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转变

综观当今阅读教学,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正如课标修订组负责人巢宗祺教授所说:“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背离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最近说得更为具体:“课堂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了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上了,教学《月光曲》就讨论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上《鸟的天堂》就讨论小鸟天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小鸟天堂;上《蝙蝠和雷达》,就讨论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等等,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品课、科学课,这样的语文课语文‘含量’怎么会高呢?”总之,有不少的阅读教学停留于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得意而忘言”,忽视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出现了“非语文”“泛语文”的教学倾向。这种教学重心向课文内容倾斜,“花大量时间教学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事情”(吴忠豪语)。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不到位,是教学目标把握上的错位,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教学局限于语言文字内容的理解,是有些教师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课文中的词语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领会了,文本主旨知道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把理解窄化为理解课文内容,忽视了语言形式的学习。其实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理解,既要理解语言的意义,更要理解语言的运用。从理解与运用的关系看,理解是运用的基础,是把握语言意义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掌握阅读技能最主要的标志。然而,理解是为了运用,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理解的程度也要通过运用来检验,运用是最好的理解。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优劣上,所以,就理解与运用两者相比而言,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才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语文课程标准》不提“语言文字的理解”,单提“语言文字的运用”,并非不要“理解”。特级教师刘仁增说:“意在警示人们,语文教学不能再纠缠于内容,缠绵于理解,沉迷于意义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为正道。”

阅读教学重点转移,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会削弱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呢?巢宗祺教授在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加强可操作性》为题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文章中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获得语言文字形式和感受人文内涵相结合的过程。只不过是把教学的着力点从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转移到理解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来,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崔峦先生强调:“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把教学的重点坚决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运用语言上。”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

第8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汉字;汉字教学;对外汉字教学

一、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

自1958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对外汉语教学”既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也指现在风靡全世界的汉语教学,同时也包括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对外汉字教学”是仿造“对外汉语教学”的名称,卞觉非(1999)认为“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让目的语为汉语的学生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它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组成部分,汉字文化教学不是对外汉字教学的主要任务。其根本目的是讲清汉字的音、形、义,帮助学生读写汉字,学习和掌握汉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公认的教学难点。汉字作为汉语的记录载体和符号,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汉文化的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新的认识,并且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对目前研究现状的全面认识,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基础。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对其进行了分类综述,以期总结成果、展望未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对外汉字教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

1.对外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性的理论探讨

原北京语言学院(现改名为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两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先生(1999)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出发,提出“建立书面语言教学系统是改革汉字和汉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和“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更加明确地从理论上确立了汉字教学的重要地位,为以汉字教学为基础的书面语言教学建立独立的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持。

胡文华在其著作《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一书中,从古到今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汉字如何体现汉语的需要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2.对外汉字教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对外汉字教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始于20世纪后期。上世纪70年代,有关学者就进行过题名为“直接用汉字教语音和汉字教学提前”的实验,这些实验初步证明“一开始就教汉字和直接用汉字教语音是可能的”(吕必松,1990年)。这项实验应该是关于我国对外汉字教学的最早探索,它的意义在于对后来学界关于“单独开设汉字课”提法提供了启发。最近几年,学者们就“单独开设汉字课,使用专门的对外汉字教学教材”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汉字教学的理论系统也逐步完善起来。然而最早为对外汉字教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是吕必松先生。他在其著作《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有关汉字教学的基本准则和方法。这些准则和方法至今仍对教学和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文华在其著作《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汉字教学的理念。

(1)要充分考虑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以及汉字本身特点。具体有以下几层意思:

①厘清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对汉字教学理念的形成尤为重要。她认为汉字与汉语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我们现在用的《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这些字典的存在,证明汉字不是单纯的记录符号,是词典无法替代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书面语教学,汉字的教学应该首当其冲。②熟悉汉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能使汉字教学抓住要害。汉字最大的特点是字形以表意为主。在进行汉字字形认知时,往往要以部件为主,因为部件蕴含着一定的汉字音义信息,并且部件对汉字构形层次的分析十分重要。

(2)要分析和总结学生学习汉字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学生很难掌握汉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结合得太紧密了,学生如果理解了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种种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就已经了解了汉语思维方式的一些特点,了解了汉语书面语中语素或单音词的一些特点。

3.对外汉字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理论探讨

(1)重视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潘先军(2005)认为“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层次性,认识到了这种层次性并依据不同的层次的特点开展教学,融不同理论流派、多类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实用的汉字教学,达到汉字不再成为汉语学习拦路虎的良好效果”。

(2)重视汉字的理据性。李宝贵(2005)认为汉字具有理据性,汉字的理据表现为部件和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比如“森”,是由三个“木”组成的,用它代表“树多”的意思。“湖”两个偏旁,一个表义,一个表音。这样的字都体现出了汉字的理据性。“依照汉字的理据性去教学,特别是利用汉字中大量的形声字义、音提示去认知、理解、记忆汉字,是很好的办法。”

4.郭圣林和梁社会(2006)认为对外汉字教学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汉文化圈和非汉文化圈的留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这个原则体现为在汉字教学中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笔顺、部件到整字,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声字,从最常用字、次常用字到不常用字的顺序逐渐展开施教。

(3)“音义结合,形成系统”。由于汉字中大部分是汉字,在教学形声字时,有意识地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可以充分展现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学意义的偏旁、部首。

三、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讨

对外汉字教学最根本的落脚点是“教”和“学”。因此,对于具体教学实践中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是学者们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1.从形体入手加强对外汉字教学

尤浩杰(2003)利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通过实验和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认为“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对高频汉字的加工只经历笔画和整字两个层次,对低频汉字的加工则经历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层次,且他们的加工方式主要是序列加工而非平行加工;汉字的独体、包围、横向、纵向四种结构类型中,横向结构是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种结构类型”。由此提出了关于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学习分阶段假设。

兰碧仙(2010)认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类型,要重点讲授有形可依、有音可类推的汉字部件,让留学生树立起形、音、义等类的概念”。这样对于提高留学生对汉字的自我辨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课题组(2006)将“充分利用语料库和数据库技术手段,客观反映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字别字现象,为对外汉字教学的各项专题研究提供一个以大量真实文本和原始字形为基础的数据系统和信息平台,并倡导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基于数据库的外国学生错字别字类型、频率与分布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实现了促进汉字理论研究与汉字教学实践良性互动的目的,从而也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2.注重汉字部件对于对外汉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吕振华(2009)强调牢固树立“部件意识”有助于很好地破解汉字教学的难题。“在处理一个个汉字的时候,以部件为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借鉴汉字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的构形规律,把‘部件’意识渗透到不同类型的汉字中去,让汉字构形的理据作为学习者掌握汉字的‘支点’和‘把手’”。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不仅汉语语言教师要树立“部件意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部件意识”,并且要区分不同汉字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起始阶段就能通过培养“部件意识”尽快熟悉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崔永华(1997)在《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一文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并从对外汉字教学的实践出发,通过分析《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所使用的汉字以及构成这些汉字的部件,说明了利用汉字部件进行汉字教学的可行性及相关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讲,对外汉字教学主要有笔画教授、部件教授和整字教授三种方法,由于整字教授对于汉语初学者难度太大,而笔画教授又显得过于零碎,因此,部件教授成了相比较之下最理想的教授方式。崔永华通过“分析依据――假设――运用心理学理论的分析讨论”三个步骤,认为部件教学是可行的,但是也存在适用条件。

四、对外汉字教学汉字习得研究

江新、柳燕梅(2004)通过分别研究拼音文字学习者、表意文字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错误类型以及23名外国学生在自然写作中出现的汉字书写错误类型,探讨了汉字书写法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得出了如下结论:“①在书 写错误中错字比别字多,但随着识字量增加,被试汉字书写中的错字错误减少,而 别字错误增多。②在全体汉字书写错误中,由字形相似导致的错误多于由字音 相似导致的错误,但随着识字量增加,被试汉字书写中的字形错误减少,而字音错误增多。在别字错误中字形和字音错误也存在类似的趋势。”

陈慧、王魁京(2001)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实验研究来了解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情况,并对不同汉语水平学生识别形声字的情况进行对比,以了解外国学生学习形声字的阶段性。最后得出结论:“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加工形声字的特点与本民族语文学习者加工形声字的特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外国学生能较快意识到形声字的声旁具有表音作用(学习汉语约半年左右),同时也能较快地意识到形声字声旁的局限性(学习汉语一年左右),但他们对形声字进一步精细加工的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语境效应不显著,主要是因为他们心理词典里的储存物是以词的形式存在的。”

肖奚强(2002)将外国学生的汉字偏误分为成系统的偏误和不成系统的失误,并且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必然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偏误分析之前,我们必须对分析对象进行精心的甄别和筛选,将那些彼此孤立的、不具有语言习得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的失误排除出去,而分析那些成系统的、有规律地联系着的偏误。这样的分析从理论上说,可以发现语言的习得规律并深化我们的认识;从实践上说,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避免偏误,指导教学。”

李香平(2008)对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进行了研究,认为高级班汉字理论知识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构形规律基础性知识;书写、认读、识记等技巧性知识;有关汉字历史、文化等扩展性知识”。高级班汉字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建立字形、音、意的内部网络,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真正掌握汉字系统;培养和提高学习、运用汉字的能力”。高级班汉字教材中汉字知识编选的原则有“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五、对外汉字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未来展望

杨丹珠(2009)认为对外汉字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对外汉字教学论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占比例很低。在教学方面,很多汉字教学还只是附着在综合课里随文识字,没有开设独立的汉字教学课,更多的汉字练习只能是学生在课下独自完成。即使在部分开课单位,汉字教学也缺乏总体设计,更缺乏适应的教材,尤其是对汉字教学法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来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偏旁分析法,部件分析法,图表教授法,汉语拼音注音识字法,汉字构词、组词法,结合例字教授法。”

卢(2008)从对外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及汉字学习的重要性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作者认为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是硬件设施跟不上,传授方式单一,汉字课教材与其他课教材不配套,老师用的教材也与学生用的不一样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多媒体方式和传统方式结合授课;增加、错开安排时间;学生的学习起步时间应基本一致;教材应与其他课配套,师生的教材应相同。”

李大遂(2007)对对外汉字教学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作者以第五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为界点,总结了在此之前与之后的对外汉字教学特点,并对对外汉字教学前瞻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字本位’与‘词本位’的讨论将逐渐展开;字音和字义的教学与研究将受到重视;不同层次的独立的汉字课将迅速发展;汉字形音义系统性及其在教学上利用的研究将得到深入;外国留学生汉字认知规律研究将进一步加强;继续尝试编写以汉字教学为纲的基础汉语教材并付诸实验。”

参考文献:

[1] 李蕊:对外汉语教学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08,(9)

[2] 彭聃龄:汉字认知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3] 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

[4] 潘先军: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J].汉字文化,2005,(2)

[5] 李宝贵: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J].汉字文化,2005,(1)

[6] 郭圣林、梁社会:谈对外汉字教学的几个原则[J].教学研究,2006,(3)

[7] 丁晴:论对外汉字教学的确定性和情趣化[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8]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9] 兰碧仙:从现代汉字的结构类型看对外汉字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

[10]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课题组:“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的建立与基于数据库的汉字教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4)

[11] 吕振华: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意识[J].经营管理者,2009(21)

[12] 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3] 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14] 乔璐璐:对外汉字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

[15] 杨冰郁、石凯民:‘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初探[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4)

[16] 余国江:中国传统识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07

[17] 马舒琦: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8] 徐彩华:汉字认知与汉字学习心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

[19] 王丽、朱宏:认知结构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字教学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0]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21] 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2)

[22]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23] 李香平:留学生高级班汉字课汉字知识教学与教材编写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24] 杨丹珠:对外汉字教学的现状及相应的对策分析[J].教育探索,2009(12)

第9篇:文字学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范文

2010年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2011年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完成,其修定的主要内容突出了“五个强化”。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鉴赏、交流沟通的实践性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功能。所以,课程标准的修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补充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课程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二、进一步强化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而是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责任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仅靠反复做题,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生活、学习和工作对于语文能力的要求也是在发展的,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了关于“非连续文本”的新要求: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

追求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语文学科需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学习语文,要展开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书写的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实施创新教育,还必须改变刻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获得充分地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

三、进一步强化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功能、任务有所描述,但是一直没有用一个简洁的表述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在语文教育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争论。这种状况影响到了语文课程的实施。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涉及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目标,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可能只抓住了一部分,而疏忽了其他方面,脱离了核心的目标。例如,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中相关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有的教师上课注重对文本意蕴的讲“深”讲“透”,力图通过“讲”把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给提高了,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忽视了对学生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虽然也比较重视语言文字因素,但是他们偏重于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用力不够。

近些年,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做出明确的回答。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修改,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根据这一精神,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确实需要讨论文本的思想情感内容,不过这种讨论应该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所以,语文课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存在问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功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不过多增加学习成本),帮助学生体会、认识语文运用的规律。课程的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文学活动。学生要不光能在语文课里表现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能在生活中,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除了实用的语文,文学的阅读、创作和评论,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也应该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文学修养。语文课程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多种因素和物质生活,涉及精神生活领域多方面内容。之所以纳入如此广泛的内容,为的是让学生接触并逐步掌握多种领域里的常用词语,学习在多方面不同的知识背景下运用语言文字,使他们将来能在广泛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领域中运用好语言文字。在这样一门具有多方面内容和多种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对它的定位容易产生偏差。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核心任务,理顺多种关系,在各种目标之间取得协调。

四、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强化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根据千百年来的经验,以及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关键作用的认识,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课程标准的修订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作了一些调整和补充。

课程标准还十分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掌握好积累的工具、途径和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在语文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

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最突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在一些具体的内容上,并且希望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增强可操作性。

修订工作组深入研究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了解到的问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着重考虑对相关内容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

五、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强化改革力度

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些偏差,课程标准的修订,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这些偏差,例如: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再如,如何做到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指出: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及成人,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偏低,另外,有的地区反映,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提出汉字教育的新理念,要求不能以纯粹的工具观来看待汉字学习和教学,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第二,强调要帮助学生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三,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第四,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功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第五,在“附录”中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依据。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老师需要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汉字教育的新理念也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

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工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上投入更多的力量,在“教学建议”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有教师关注学生的练习过程和写字质量,及时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