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精选(九篇)

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

第1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认知

传统城市建设是钢筋混凝土的产物,平面硬化直接减少了城市绿地面积,阻断了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使城市地下水水位难以回升,从而进一步造成了城市的干旱缺水以及地面沉降等问题。雨水降落到建筑物顶层、路面、广场等下垫面上,冲刷大量的污染物质,暴雨还会造成污水倒灌,进入城市排水系统,排入受纳水体,给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此外,城市地面硬化还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加重环境污染。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因此被称为“水弹性城市”,国际上的通用术语则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75号文)指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水危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水、城市内涝,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非常严重。这些水问题的综合症带来的水危机并不是水利部门或者某一部门管理下发生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问题,我们亟需一个更为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于我国的水情特征和水问题基础上。”

本质――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传统城市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建设模式,其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在城市排水系统上,传统的建设模式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则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功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途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低影响开发。首先,针对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如水系、山地、林地等,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维持自然的水文特征;其次,针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采用生态手段进行修复;最后,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主导,减少硬化面积,提高城市滞蓄、渗透、净化雨水的能力。

二、温岭东部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温岭东部新区的前身为经海涂围垦而成的东海塘,面积36.9平方公里,是温岭东部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经济开发区。如何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如果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东部新区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功能单一、低效、低质量开发的陷阱。因此,开发之初东部新区就以新型城市化的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在高质量完成《温岭东部新区总体规划》、《东部新区中区城市设计》、《东部新区水系综合规划》的基础上,探索“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力主闯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数。

东部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将“低影响开发、生态网络、生态补偿”等理论融入城市规划,有效探索水径流控制、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控、水景观营造和水生态保护,设计了科学合理完整的使雨水“停一停、流一流、渗一渗”,能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规划,使“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东部新区完美呈现,让投资者感受到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居住者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理想家园,实现城市、产业、环境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一)清洁产业

为避免低层次和重复扩张,东部新区瞄准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关键环节,实施严格的项目评估机制,严格审查引进项目,通过创立产业准入评估体系,将环保设施的检查列为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内容,严格同时检查同时整改,生产工艺、流程必须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绿色要求;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之初的合同约定条款;项目竣工严格对照“环评”报告,实施“三同时”验收。

(二)生态排水

东部新区规划的生态化排水系统引入新西兰和美国的LID低影响开发理念,达到城市雨洪防治、雨水初期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等多重目标。东部新区对全区的主干道路实施生态化排水设计,路面上看不到窨井盖,绿化隔离带设计成“下凹式”绿地和植草希雨水全部进入低于路面的植草沟,使道路中间和两侧绿地具有渗水、滞水、净水的三重功能。按照《温岭市东部新区北区生态化排水方案》和《温岭东部新区生态化排水设计、施工及维护指南》的规范要求,新开工道路全部按照“海绵”道路的标准实施;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完成已建的港湾大道、松航中路、中小企业孵化园一期生态化排水改造和管委会庭院生态化排水示范项目建设。

(三)雨水花园

借鉴东部新区企业雨水收集利用方面的成功案例,全面落实《东部新区工业企业设计、建设和管理准则》,将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作为与所有新入区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内容之一,落实对企业实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施工图设计、工程建设奖励措施,全面推进所有工业厂区和政府公用设施生态化集水系统和“雨水花园”建设,实现雨洪管理的“净、蓄、用”功能。在此仅举一例。东部新区的浙江金鸿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有一处占地3亩的露天雨水池,系企业雨水花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厂房屋顶的雨水被收集到蓄水池后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厂内场地雨水通过绿化和土壤过滤后排放到雨水池,消除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和泥沙,有效减缓了市政雨水管道堵塞,减轻了河道污染。而当强降雨发生时,蓄水池和雨水池则可以发挥调蓄作用,延缓河道的行洪压力。

(四)生态湿地

湿地是典型的城市“海绵”,它既能调节城市雨洪,又能净化河湖水质,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和雨洪吸纳能力,是不可多得的多功能的“城市之肾”。东部新区在规划之初就把一批洼地、海沟、湿地划入保护范围,并将雨洪管理、湿地保护、慢行系统等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必备要素,通过建设人工湿地、修复生态湿地,提高新区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好水环境,储备好水资源,利用好水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新区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海绵城市:将大自然的恩泽惠及人类

海绵城市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城市建设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生态敏感区,结合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建设(LID)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GI),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调节雨水径流,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土壤、微生物净化水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当前,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政府的职责需要重新定位,除了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之外,生态责任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政府的生态责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自然的生态责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价值,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解决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问题,这个重要职责理应由政府承担。二是政府对市场的生态责任。市场是整个生态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政府对市场的生态责任主要在于如何规范、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比如,责令企业履行其生态环境的恢复责任,支付其占用资源环境容量的费用,赔偿其相应的损失;改变企业无偿使用资源生态的观念,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占用;鼓励产品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各个层级的生态经济指标体系;淘汰落后的高污染产业等等。三是政府对社会的生态责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处理好代内需求和代际公平之间的关系,要求既要注意代内需求,更要关注代际公平。这个重任毫无疑问是政府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责任。

(二)海绵城市建设是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

城镇化是个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虽然从国内外的视角来看,城镇化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对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又是一个新问题。这一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科学分析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有哪些趋势性变化,如此才能更好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二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所处的时代特色明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能否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决定着新型城镇化的成败;三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保障城市生态空间,涵养水源,净化水|,调节城市小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为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恢复城市生物的多样性,营造生态优美的景观环境。

(三)海绵城市建设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而言。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效益、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旨在促进物质循环流动,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在这种经济活动中,人类高强度地提取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然后又大量排放污染和废物,对资源的利用完全是单纯索取、粗放和一次性的。这里,正如法国著名学者克罗齐耶所指出的:“19世纪与20世纪的一切发展,都是以对环境的损害为代价的。诸种错误造就的结果终由环境来承担。然而,我们已不再能够承担得起犯这类错误的代价了。”

循环经济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将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流动的闭路过程,其所强调的是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处。循环经济强调“生态价值”的理性回归,主张生产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型,承认“生态本位”的存在和尊重自然的权利。在这个范式中,人类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者,而是自然的享用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人与自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赋予人类维护、管理自然的神圣使命。海绵城市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是建立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基础上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四)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

从宏观层面分析,经济总量分为总供给和总需求。总供给指的是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利用;总需求则包括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投资、消费是内需,出口是外需。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为供给侧发生了问题。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由供给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供给就会有什么样的载体。传统城市建设过分倚重钢筋混凝土所带来的“热岛效应”,正使人类难以承受其重。而海绵城市的设计从起点开始就规划了人居环境的未来景观,是城市建设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

四、结语

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从此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成为发展的新常态和主旋律。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成为发展的新常态和主旋律,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性变革,海绵城市则是“绿色发展”的底色。海绵城市的提出和实施是我国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城市新区建设走出功能单一、低效、低质量开发陷阱,避免重蹈传统城市建设的覆辙?温岭东部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了最新最美的图画,达到了城市雨洪防治、雨水污染控制、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多重目标,实现了雨水资源化,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06).

[2] 柳文岳,江倩倩,陈舒丹.海的能量,催生产业新高地――东部新区发展实体经济纪实[N].温岭日报,2012-12-31.

第2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所谓绿色生态城区,即将单项应用的绿建技术转化成综合集成模式,把单体绿色化转型为区域融合的城区建设模式。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有关水安全、水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也就应运而生。海绵城市,即意味着该城市模式具备海绵式的吸水、储水以及排水的功能,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城市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等相关问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防御能力。因此,亟需提高和加强相关人员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以期建设规划设计出更为科学、高效的海绵城市体系。

1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的理论内涵

1.1绿色生态城区

如今,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均已普及绿色建筑技术,在我们的周围绿色建筑随处可见,取代单项应用的综合集成性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也渐趋成熟,相关考评标准(诸如:房屋建筑、空间布局、产业分配、交通设施、能源景观等等)也相应日趋完善,将绿色城建的理念引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本着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绿色生态城区的原则,对城市的不同区域功能进行合理优化。通过构建绿色生态城区,来有效解决因为城市经济快速增长而引发的人口规模剧增、资源短缺、工业化量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保障城市相关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准。

1.2海绵城市

近些年,全球频发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诸多城市传统老旧的排水系统往往根本无法应对,不断催生出城市内涝严重的“雨岛效应”。而海绵,既具备吸水、储水、渗水、净水的功能,又能在必要时将所储存的水资源加以“释放”。海绵城市的理念即与此相通,即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将城市建设为具备海绵功能的综合体,使其下雨时能蓄能收,解决诸多大中城市雨水天气频发时严重的内涝问题,同时必要时又能通过渗、蓄、净、排等技术手段对水资源加以有效释放利用,以此实现城市水循环的良性运作,也在很大限度上保证了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海绵城市建设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前提,严格遵守自然生态规则,并大力开发低耗高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合理的系统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功能的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城区建设的弊端及不足,实现有序有效的排水防涝和储备,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背景

2.1城市排水困境

我国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因规划设计不合理,或者技术设施老旧等诸多因素导致有关城市用水安全及水环境保障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其一,积水内涝问题严重。由于城市扩建过程当中不断增加了不透水下垫面的比例,也相应的增大了雨水期的水净流量,使得城市在应对急骤雨天气时,相关排水基础设施无法应对雨水的峰值量,无法及时有效排除积水,进而导致内涝的产生,甚或危及人民财产及人身安全。又及,干热等气候条件下的另一极端问题,干岛效应。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建设及施工人员并未在不透水下垫面与植被之间覆盖天然土壤,而是在表土上直接栽种植被,形成了地下与地上的割裂,这就导致在应对干热天气时,城市近地面空气与植被无法得到来自地下天然土壤的持续供给水分,诱发产生了城市的“干岛”效应。最后,水安全存在污染隐患。很多城市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并未充分重视对于雨污水管道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雨雪降临时,将汇聚在不透水垫面上层的重金属污染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等在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甚至混入城市水循环系统,诱发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而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正是应对一系列传统城建所无力应对的排水困境。

2.2传统城市排水规划设计的局限性

传统的城市建设,由于技术和条件所限,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比较保守或者简陋,往往并不能兼顾其环保性及节约性,且由于传统的城区水系统建设主要通过自来水取水、管网供排、雨水采集、构建自来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等简单途径来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更难做到对水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这些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所存在的诸多局限性,不仅大大的阻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需求。因此,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在构建绿色城市的理念下就愈发显得尤为关键。

3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为促使海绵城市将其各项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发挥,必须因地制宜的做出合理规划,并选择出最优实施方案。关于海绵城市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要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1基于“问题与目标”导向

开展海绵生态城市建设,首先,需要系统地梳理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等多重问题,然后划分出主次关系,并制定合理目标,进而构建核心目标和次要目标结合的多重目标雨水处理系统。

3.2基于区域整体达标

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均对城市建设雨水排放问题提出相应要求,提出制定雨水排放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明确区域排放总量,避免违规超排。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合理划分雨水分区,并建立各职能部门协同管控的制度及考核标准。

3.3基于生态优先、绿色优先

在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城区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本着尊重和顺应自然的理念,优先采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出现不可回避的问题时,也要大力争取灰色基础设施建设与之相结合的最佳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努力争取做到建设开发前后,城市的水文特征基本稳定不变。

3.4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构建海绵型城市工程,因其牵涉项目众多,所涉资金也势必相对庞大,故需综合考量运营成本及建设成本,做到在侧重环保性的前提下,对规划融资、建设施工、验收评估以及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4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4.1划分绿色生态城区功能与规模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相比于传统城区建设,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也更侧重用地规划,避免了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努力构建节约资源能源、改善居住条件的新型发展模式,其要求将公共建筑建设用地和居住用地须区分开,且所占用地需达到城区建设总用地的50%以上,来保障城区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而这种对于城区建设的区域划分,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城建格局的合理化、功能化、层次化,也大大加速了城市建设的总体进程。

4.2规划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程序

规划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贯彻执行以总体规划为先导,然后计划性和目标性地细化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程序。大体程序如下:第一步,总体评估区域场地情况,要求做到评估全面真实,并严格评估程序,且尽量细化评估内容(如:地形、流域、地质条件以及植被等等);第二步,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据此划分出城区雨水排水流域,再根据各区域的具体条件来确定可实施性方案;第三步,分析差异,进一步规划措施,最终确定设施适用范围;第四步,制定相应指标及检验标准,严格场地内外的水资源管控处理。通过以上“四步走”的策略,来最大限度提高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效率,严保城区建设的质量及进度。

4.3规划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中,应兼顾海绵城市的全局规划与具体要点的有效实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到优先保护生态相关敏感区域,严格管控河流、湿地以及沟渠等水生态系统资源,同时充分重视对于雨水的开发管控,做好超值雨水径流排放工作,通过制定严格的衔接体系来避免水体遭受二次污染。在做好此项关键工作的前提下,注重合理开发城市的生态空间,尤其是注重保护城区的山水土木资源环境,同时,对于城市进行全面有序合理的规划开发,建设低成本、高效益的集约型城市模式,避免无序盲目的城市开发及建设,同时,城建的后续监控工作也要同步跟上,严格区域管控,避免出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对于城市路面大面积硬化而导致的透水性差等问题,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制定出相应的透水铺装率等一系列指标,来确保城市相应的基本透水面积,避免急骤雨天气城市内涝等问题的涌现。同时还要在城区铺设相应面积的湿地、草沟等设施,并由相关人员科学合理划分出城市系统的排水区域,做到优先保障径流自然通道,并及时检修疏导地表自然径流通道相关设施,力求通过以上一系列相关措施科学合理管控地表径流,据此达成海绵城区建设对于雨水的最大程度的合理管控开发。

综上所述,在绿色生态的理念前提下,合理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做到切实完成各项控规指标,扎实落实修规定坐标,并达到总规定的相关目标,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城市水污染及内涝等一系列水问题,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合理科学利用。当然,在构建海绵城市的发展阶段,也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故亟待创建相应的建设理论,并逐渐完善细化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这些都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可谓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任祎 单位:遂平县规划设计室

参考文献:

[1]杨静.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5).

[2]吴权坤.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知识,2016,(01).

第3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使命:铸国之重器

“建设好绵阳科技城,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具体实践,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

“科博会是中国国防科技的一场大阅兵。在中国,绵阳科技城雄厚的国防科研实力是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媲美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张源明盛赞。科博会上,长虹、九洲等老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展品集体亮相,成为了一大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国防科研资源优势,“民科技兴市”战略在绵阳拉开序幕。长虹、九洲等一批全国知名的“民”企业迅速崛起,逐步形成了这座城市巨大的科技“宝库”。

“在我国载人航天发展进程中,几乎都有长虹集团强大的军工技术支撑”。长虹人自豪地说。近年来,长虹先后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了9大系列、5万多只电连接器。

九洲作为我国最大的军、民用空管系统及装备科研生产基地和空管系统核心设备供应商,十余年来,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国防重点项目,并保持着每年20%的持续快速增长。

2012年,绵阳GDP达1300多亿元。这是一份可喜的成绩单。但仔细对比,便会发现:论经济总量,绵阳可能还比不上沿海一个县;论科研实力、产业规模,也远远无法同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相比;论各方面的综合优势,绵阳也远在成都之下。

那么,唯一的“国家科技城”为何选址绵阳?对于这一点,绵阳市委书记罗强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与天津滨海、上海浦东、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等部级新区不同,后者定位在全面开放开发,讲求规模经济,而绵阳科技城核心在于科技创新。

从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今的绵阳,擎起了国家军工产业的发展大旗。“13年的探索,绵阳国家科技城历史使命和未来方向已经十分明晰。”罗强说,“科技城就是要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富国与强军相统一趟出一条路来,实现地方经济与国防科研事业的两翼齐飞”。

示范:探西部转型之路

“‘十二五’期间,绵阳科技城将努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

——摘自《绵阳科技城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上世纪80年代,九洲历经改革的“阵痛”。30年的迅速成长,九洲成为百亿规模的大型企业,成功实现了“军民自转”。绵阳的民营企业——岷山实业集团一度砸2000万元搞无人靶机,最后成功实现了“民企参军”。“院所自转”、“院企联合”、“军工自转”、“民企参军”等四种主要发展模式在绵阳已初步成型。

今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我省明确提出要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作为我省第二大城市绵阳领命而行,转型升级在提速。

去年底,科技城创新中心第一期正式启动运行,数十家孵化企业入驻。58所民产业园以维博公司为平台建成运营,东材科技产业园新区基本建成,西普、日普技改扩能全面完成并已投产;长虹智能电视联盟、九洲空管系统联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相继成立;汽车及零部件、冶金机械、节能环保和化工、材料及新能源等已形成百亿产业集群……

目前,绵阳成为我省布局各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最多的城市之一。2012年底,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企业达到200家,产业覆盖300多个专业领域,产值达到1030亿元。

“我们将在新一轮科技城建设中帮助绵阳招引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推动知名国防院所和企业来绵开展项目合作,加快军民融合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加速将强大国防科技势能转化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动能,在全国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 罗强表示。

突破:塑造经济增长点

“努力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摘自201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

科博会完美谢幕的同时,一组数据也让人惊叹:对外开放合作及采购对接签约项目146个、金额425.2亿元,促成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68项、签约金额61.3亿元,人才交流合作达成意向性协议近1000个……“这批项目的加速落地,将给绵阳科技城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活力。”绵阳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华斌说。

如今,四川已成为西部最大的经济体。绵阳,在“重塑四川经济新版图”中担任重要任务。“要将绵阳科技城作为我省经济发展次级突破的率先突破点,推动绵阳科技城依靠创新驱动率先实现突破发展,形成全省新的增长点。”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表示。

一个“突破点”、一个“增长点”,绵阳作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军,正朝着产业倍增的目标大步前行。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平台已经搭建。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战略决策。规划超过100平方公里,先期启动的30平方公里“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将重点布局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产业集团、高校和企业的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全力打造科技城发展新引擎。

不仅如此,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努力把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出台了支持中国科技城加快建设的10项政策措施。

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涉及知识产权、信贷融资、股权激励以及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等20余项政策措施;下放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成员由11个增至18个,先后安排项目约1200项、支持资金近百亿元。

绵阳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孕育新突破的大背景下,蓄积科技发展新动能,更需要开放合作。“我们将推动科技城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深化与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交流合作,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港澳台等区域的经贸往来。力争到2015年成功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的科技型重大产业支撑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

第4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关键词]绵阳;工业;增长潜力

[DOI]10.13939/ki.zgsc.2015.34.113

1 绵阳工业基本情况

绵阳在2008年地震后,工业经济增长迅速,赶超业绩令人瞩目。一是总量规模持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289.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93.8亿元,总量扩大2倍,年均增长15.4%,高出同期GDP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规模优势逐渐显现。二是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39%提高到2013年的4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较2008年提高了24.6个百分点。绵阳工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有力地带动了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三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企业715户(含九洲、灵通电讯、烟厂),注册上市公司12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79%,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的“2+4”优势产业占全市比重达到9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2%,新产品产值率达54%,建有科技城创新中心、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各类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四是工业效益明显提高。从2008年开始,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综合效益指数等经济指标逐年上升,2013年利税总额达到160.8亿元,工业税收年均增长26.3%,增长了2.21倍,呈现出产、销、效三环节同步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

2 绵阳工业增长潜力分析

2.1 潜力优势

一是区位发展优势。绵阳位于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的腹心地带,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已成为四川省西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加快建设,绵阳机场开通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拉萨等22个城市的航线,运输旅客量不断增长。同时拥有完备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有二类铁路口岸、公共保税仓库、集装箱货栈和出口加工区,加上铁路成渝经济区、天府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有利于绵阳在产业分工协作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二是中国科技城优势。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素有“西部硅谷”和“智慧之城”的美誉,是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研发与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市和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务院专门成立科技部为组长的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先后批复《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和两个五年发展规划,并在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中突出强调支持科技城建设。绵阳享受的中关村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有关政策正在“落地”实施。绵阳科技城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已增加到18个,召开了11次协调小组会议,研究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到目前已下放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支持新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核心区77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区域概念和政策优势日益凸显,科技城新区将在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力提升、高端重大项目引进落地等方面获得顶层的优先支持。

三是技术人才优势。作为“两弹一星”的摇篮和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生产基地,绵阳科技城科技资源富集,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18家国防科研院所,建有西南科技大学等14所高等院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0个,建成了包括科技城创新中心、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技术交易所绵阳工作站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创业服务、融资担保、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达到180多个。包括25名两院院士和860多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内的21.7万余名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构成了中国西部中等城市最大的智力密集区,在许多重要研究领域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

四是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优势。全市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21户,4亿元以上企业达59户。其中长虹集团入围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进入中国品牌千亿元阵营;九洲集团荣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20位,较去年上升6位;长虹、九洲、新华、富临、铁骑力士5户企业列入四川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长虹、九洲、富临、银河化学、新晨动力5户企业跨入“2014年川企100强”,大企业大集团引领带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作用日渐凸显。

五是军民融合发展优势。作为国家重要的军民融合先行先试地区,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绵阳科技城经过长期的创新探索实践,构建了军民融合互动交流、院所发展保障、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和军民融合促进“四大机制”,成功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四种军民融合模式。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科技发展纲要确定的17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3项,实施了各类科技计划2500余项,“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加快建设,一大批军民融合项目相继建成。现全市军民融合产业已覆盖电子信息、核技术应用等300余个专业领域,军民融合企业已超过260家,产值达到12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一半以上,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国防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

第5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她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城市,同时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上也有着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能够体现和谐美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一个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一个恬静、舒适、美化的生活环境,给人民创造一个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

二、当前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我市《当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执行有偏差。按照《当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规划,至2020年,我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41%、12.64平方米。规划建成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儿童公园、名胜古迹公园、时尚主题公园、街头游园等多种类型的城市公园五个中类(市级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共21个,新建14个、改扩建现有公园7个、街旁绿地18处,公园总面积为278公顷。建成市区3条绿道系统:1号线(滨水带状绿地)当阳一桥、二桥及沮河两岸的临沮公园、沮北公园形成的环形的绿化带;2号线(历史文化展示线):南北贯穿市中心,南部沿长坂西路以及子龙路,过当阳一桥,北部沿车站路接五七长支流沿河景观;3号线,沿环城东路经当阳二桥,北部连绿道2号线,南部连环城南路。截止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747.31公顷,覆盖面积889.52公顷 ,公园绿地面积 189.3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31.06%、36.14%、10.01平方米.规划中的社区公园(坝陵公园、纺织公园、岩屋庙公园等)、专类公园(当阳儿童公园、玉阳儿童公园)、带状公园(五七公园、沮河青春公园、长渠公园、金沙公园)尚未新建。部分扩建公园(翼德公园、五七一零公园、城南公园、关陵名胜古迹公园)也尚未实施。绿道1号线目前尚未完工。2号、3号线尚未实施。

2、养护管理有难度。一是城区挖掘、占用绿地随意性大,未实施占补平衡;二是占绿、毁绿行为时有发生,但取证处罚难,绿化成果遭破坏。三是人员经费投入不足,养护管理不能做到全域精细化。2019年,我市因企业、国家建设开设出入口16处,移植树木1200余株,占用绿地 3000余平方米。绿地内倾倒垃圾、行人踩踏、砍伐树木的事件时有发生。且近年来绿化养护经费、人员位随着绿地面积的增加未相应增加,造成人员不足,养护投入低,部分新设施、新技术因造价高,在养护中尚未推广(如草坪修剪车、多功能修剪作业车、生物农药等),绿地景观效果难以达到新境界。

三、加快城市园林发展的思路

1、编制新一轮的《当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前一轮规划实际执行情况,综合考虑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 ,启动编制《当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0》,并在十四五期间严格实施。

2、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营造活力、宜人的绿色开放空间。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依托现有城市公园、河道、风景名胜区,按照300-500米出行半径需求,布局公园、广场。在市区新(改、扩)建部分公园,确保市民出行步行300-500米能到达公园。对沿河、风景名胜区道路进行合理绿化,形成绿道系统(玉泉河、百里长渠、五七长渠、关陵路等),绿道要形成自行车、步行道,构成城市慢行空间,同时也成为城市景观风貌道路。

3、加强城市自然生态保护利用。对城市现有水系(沮河、五七长渠、百里长渠、玉泉河)加强保护利用。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水系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依托城市水系,建成风景宜人的水系景观廊道系统,既治理了河道,又美化了环境。进一步加强对沮河湿地公园、熊家山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开发,形成特色景观。

第6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关键词】气候 暴雨 灾害 防汛减灾 内涝

1.加强中小河流暴雨灾害防治的必要性

大江大河历来是我国防汛的重点,这也是政府高度重视的。但是近几年水灾发生几率却偏向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中小河流洪涝灾害之所以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防洪标准低。大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3~5年一遇,遇到常见洪水就可能发生洪涝灾害。二是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非法采砂、侵占河道,一旦发生洪水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三是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小、流速快,气象难以监测,水文观测站点缺少,防洪难度很大。四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水利工程的投入资金,但是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中小河流的投入不足。五是中小河流地质情况复杂,发生洪水时极易诱发山体滑坡或泥石流,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六是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遇到短时强降雨排水管道满足不了超负荷水量,从而造成严重城市内涝。

2.如何开展中小河流及城市暴雨灾害防治工作

2.1首先应对区域内的河流全面了解

要做到现时与历史相结合,首先应对区域内的河流全面了解,不但要根据历史资料来了解,还要实地考察,深入调查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实际情况。这步工作应涉及以下内容: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灾害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洪水及洪水灾害的性质与成因;在实地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躲灾和避灾预案;探讨建立快速、准确的降雨实时观测系统及洪水预报系统,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总结探讨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和组织全民搞好避灾工作,探讨系统治理洪水灾害的措施和途径。这项工作应该以各省区的地级市水利部门为实施单位来完成。

2.2用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

由于不合理的采砂、采矿以及占河违建、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侵占河道的违法行为,导致河道行洪能力日渐萎缩。对于这样的河流,应采取清淤疏浚、修建堤防等工程措施来防御洪水。经过清淤修堤的河道,要加强后续管理,避免河道继续遭受破坏。

2.3建立健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

从98年抗洪抢险经验来看,洪峰预警预报系统作为防汛抗洪的有效措施,它的投资少、见效快,在防汛抗洪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在中小河流暴雨灾害易发区建立洪峰预警预报系统是防治灾害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日益更新,无线通信得到迅速推广普及,这为建设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提供了稳定而快捷的信息通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管理运行工作主要由水文部门完成,政府领导干部和地方老百姓对系统了解不足,因此,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洪水防御组织体系,是有效防御洪水的重要措施。地方政府要突出乡镇机关带头作用、落实基层干部的防灾责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紧、落实:首先,灾害易发区要明确洪水防御第一责任人,汛期发生较大降雨时主动向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及时汇报、如实汇报、不得隐瞒灾情。所有乡、村干部明确责任区;其次,落实干部防灾责任,重点是如何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组织群众和物资迅速转移;第三,制定部门防灾职责,水利、水文、气象、国土、卫生、安全监督等部门都明确洪水防御职责;第四,将干部在汛期工作表现纳入年度考核系统,作为考核、奖罚的一个重要依据;第五,建立责任追究制,一旦有责任不到位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失坚决严肃处理。

2.4合理规划、多措并举积极解决城市内涝

首先要提高排水系统施工标准。从中国现状来看,中国是人口大国,城市化进程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没有跟上城市发展速度。中国各大城市排水系统不仅标准低,而且施工质量无法达到长期使用标准。国外的城市排水系统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标准;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而在我国北京是三至五年一遇,其他城市甚至一年一遇。可想而知,这样的排水系统怎么能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其次是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城市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比如欧洲是先建地下管网后建城,而中国是先建城市后建地下管网。这样就造成了管网规划的被动性,且施工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第三是城市主管部门要对管网维护保养加强重视。由于排水管道长期得不到清理,尤其污水管道淤泥沉积严重,直接影响排水速度和排水量。且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长期使用标准,导致出现险情不能及时处理。最后逐步构建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的时候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简单来说,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以增强城市或土地的雨水调蓄能力,同时还将最大限度地促进自然水文循环,提升用水效率。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池、楼间空地的地面高程;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设渗水井,加速雨水渗透等。

3.结语

江河及城市排水治理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在大江大河治理取得一定成果的情况下,但中小河流治理也应得到政府的重视,这是国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具体表现。作为老百姓应该尊重大自然,不为利益破坏生态,上下齐心,共同把生命之河治理好、守护好。

参考文献:

第7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挑战历史新高,城市规模持续加速增长。全人类现已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全球城市化程度仍将显著上升,到2050年达到70%。随着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城市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过去,城市的管理者没有办法预测和影响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更无法影响和适应城市日益加快的数字化进程。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进程使管理者能更好地运用新科技来管理城市。随着城市核心系统的数字化和通信的发展,新获得的信息通过智能化手段得到应用,并且为管理者的决策制定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据《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显示,我国新建地级市数字城市100多个,地级市数字城市建设累计超过300个,其中150多个数字城市已经建成并在60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新启动100多个数字县域建设和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构建数字城市”的目标调整为“构建智慧城市”。我国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四川绵阳市也于2013年列入智慧城市试点第二批城市。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先后与东华、九洲、长虹等企业就智慧城市的建设签订了战略协议。智慧城市的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包括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等等,实现数字化;融合的智慧城市建设阶段,将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城市基础服务信息实现基础性的互联和互动挖掘,籍以形成泛在的城市服务;智慧城市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表现。四川绵阳市于2015年推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工作安排,共分为五个方面:完善公共基础数据库,深化信息资源共享;增强便民利民功能,提升服务满意度;深化民生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信息惠民应用示范,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其工作的总体内容还处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而绵阳城建档案馆的智慧城建档案项目便是该阶段的基础数据库完善内容之一。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在计算机网络作为科技支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城建工作的主要目标。然而档案部门的工作历来不太受重视,因此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开展较为滞后。但由于地区、城市发展程度以及规模的差异,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也呈现出区域性和内容上的差别。

(一)档案数字化方面

目前,有相当一批城建档案馆已经开展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南京、上海等市城建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已卓有成效。就全国来说,档案数字化工作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档案数字化的进展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已全部完成了馆藏档案数字化;二是仅完成了馆藏重要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的数字化。

(二)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

从城建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情况看,绝大多数城建档案馆基本上建立了竣工工程档案数据库,而其他诸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数据库、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城市规划成果数据库等,仅少数城市的城建档案馆开展了相关建设。

(三)观念意识方面

长期以来,城建档案界对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地位认识不足,认为搞不搞信息化对城建档案事业影响不大,即便是有些地方开始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也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并没有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将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数字化划等号,而忽略了对城建档案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四川省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智慧城建档案信息化探索

四川省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成立于1989年,1995年就开始了利用计算机的快速检索功能来实现档案的查找、调阅工作,1999年12月10日该馆与中国空气动力中心自动化站合作研发的“兰苑城建档案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此后该系统经历前前后后近百次的修改,2008年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档案的调阅和绘图打印功能。该馆的信息化建设已走过20余载,且馆藏系统的数字化工作自2008年启动至今,基本实现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借此次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该馆还获得了省厅的智慧城建档案专项建设资金。四川省绵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拟采用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服务模式,建设城建档案私有云,为系统内相关科室、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城建档案云

云技术(Cloudtechnology)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该馆的信息化建设将按照以云基础设施为核心构架、云平台为内部构架、软件为外部构架的多层次服务网络的标准进行建设。四川绵阳市城建档案馆拟采用VMwar的vSphere云设备软件或者惠普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在充分利用和保护已有投资的前提下,构建安全、可靠的城建档案私有云,该云未来可扩展至对所辖区、县级城建档案数据的集中储存和数据利用。

(二)公众服务

建设城建档案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架起一座城建档案馆与公众交互的沟通桥梁,实现档案预约查询、档案征集等工作。建设城建档案在线报建平台,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业务平台,该平台既可方便所有者单位实现电子资料的报送还可为报送者提供报送资料的检索和使用。此外,在满足国家政策要求和档案安全管理保密的前提下,还可以将城建档案数据与质量监督、施工图审查等业务系统连接起来,使城建档案资源的利用扩大到建设局建管科、质监站、设计科等相关业务单位,从而形成更大应用范围的服务平台。

(三)城市管理与维护

第8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同志们: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住建系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取得新进展。完成了《xx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编制;省政府批复了绥化、安达、七台河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安排资金2000万元,编制完成54个乡镇和88个村庄规划。“多规合一”稳步推进,xx市阿城区、同江市完成了试点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国家有关部委评审。城市设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通知》,明确城市设计编制及审批要求。《xx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公布,为我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强化市场管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提高规划设计质量的通知》,禁止地方保护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持续深入推进反“四风”转作风,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狠抓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资金计划安排、行政审批、工程项目管理、人事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完善工作流程,制定防控措施,杜绝腐败问题发生。省厅“全国文明单位”通过国家复检,系统内2位同志被授予全省“十佳公仆”称号,2位基层同志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省直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金融部门的支持,得益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厅党组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近一段时间,党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城乡建设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对我们做好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更加清晰看到,住建系统的职责和任务越来越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我们要认真思考新常态下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谋划好、落实好2016年工作。

二、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以深化住房城乡建设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抓好“建住房、打基础、强管理、改面貌、去库存”五大任务,着力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共享理念,继续推进住房改造建设,保障城乡居民住房基本需求

2、加快推进农村泥草(危)房改造。计划投资70亿元,改造农村泥草(危)房12万户。各地要把任务落实落靠,细化分解到乡镇、村庄和农户,通过新建、维修、改造既有建筑、建设公租房性质的幸福大院、购买旧住宅、进城买房等多种方式分类改造。要抓好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好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贷款资金,建议市县政府给予贴息支持。坚持政策资金公开、透明,建立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一卡通”制度,取消补助中间环节,确保补助资金一步发放到位。对特困群体,可以采取政府贷款方式建设产权政府所有的公租房性质的幸福大院,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要抓好监督指导,组织开展全省农危房改造检查考核,继续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各市县要帮助农户统一采购建材,统一组织维修施工,降低改造成本;推动节能房建设,确保房屋安全美观实用。

3、千方百计化解房地产库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房地产去库存列为今年五大任务之一,省政府专题会议对化解房地产库存进行了研究部署。我们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调控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去库存,全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一是调节供给侧。会同国土部门合理控制库存较大的市县土地供应和新开发计划;定期通报各地商品房存量、在建和销售情况,调整新建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合理配置各种户型,控制销售价格。二是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打通“两房”通道,努力提高安置比例。其他征地拆迁项目也要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三是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继续释放公积金贷款潜力,支持利用公积金贷款省内异地购房、帮父母(子女)买房、农民工购房,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四是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开发企业出租存量房、在新建项目中长期持有部分房源用于市场租赁。五是加大商品房营销力度。结合地方实际,出台鼓励销售和购房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购房;组织省市房协、房地产开发企业到省内外开展系列促销活动,促进居民购房消费。六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和发展候鸟式养老地产、旅游地产、教育文化体育地产、物流地产、商务地产等跨界地产,开展多元化经营。

(二)坚持协调理念,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完善城乡功能

5、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全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和海绵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导则。各地要积极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排水防涝规划,xx、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城市要加快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等雨水滞留设施,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另外,要落实好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整治黑臭水体,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

6、抓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农发行金融贷款,用于农村的污水、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和小城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小城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倾斜。市县要谋划项目,做好可研及贷款准备,与农发行搞好合作。

(三)坚持开放理念,拓展管理广度和深度,构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新格局

7、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惩戒作用,深入贯彻落实《xx省城乡规划条例》,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法治化、信息化、公开化。二是要树立规划的权威,严格执行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规划经批准后不得随意调整变更,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同时要把握好规划的“刚性”与“弹性”,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规划实施管理的要求。三是进一步强化规划执法和监督,继续实施拆除违法建筑专项行动,从严从重查处违反城乡规划的违法违纪案件;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四是着力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指导性,进一步开放规划和建筑设计市场,通过公开招标真正引进高手、提升水平。今年设市城市要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发挥城市设计在法定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必须在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符合城市设计要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外观形象。

8、加强城市管理。一是加强市政管理,强化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网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管护工作,着力优化交通秩序,保障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二是规范物业管理,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建立物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城市管理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保持城市生命线系统畅通。

9、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打破信息墙,建立综合数据库,利用宽带网基础条件,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融合的广度及深度,重点推进“互联网+城市生活”行动,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逐步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

(四)坚持绿色理念,优化城乡人居环境,让居民生活更舒适更美好

10、大力实施绿色建筑和节能改造。要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力度,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开展施工图审查、施工和竣工验收,重点对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xx、大庆保障房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计划新建绿色建筑100万平方米。进一步强化节能工程监管模式,实现新建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和绿色新型建材;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主街路改造,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

11、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按照全省“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学习借鉴宁夏中卫市“以克论净”的深度清洁模式,持续开展环境专项整治,重点解决老旧城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脏乱差问题;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严控施工扬尘和渣土运输抛撒;强化危旧楼安全排查整治,继续推进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加强户外广告、门店牌匾设置管理,有效治理乱贴乱画乱挂等城市“乱象”。合理规划布局公园、广场、体育健身场所等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城市绿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

12、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继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使所有行政村干净整洁起来。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对有集中供水的村庄,引导建设室内厕所,在道路硬化的同时做好排水明沟暗渠建设,解决好农村污水乱排乱放问题。按照住建部绿色村庄标准,在全省抓3-5个试点,总结经验后全面推广。要拓宽融资渠道,各市县要按照住建部、农发行要求尽快建立项目库、搭建融资平台,争取农发行长期低息贷款支持,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有意向的企业及社会资本参与改善我省农村人居环境。

(五)坚持创新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城市建设发展新动力

13、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一是明确职责完善机构。会同编办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二是提高执法水平。全面清理调整现有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规范执法的相关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完善监督机制。年底前市、县两级城市管理部门要基本完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制定公布工作。三是加强法制建设。支持设区的市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立执法部门与公、检、法等有关部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制度,逐步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四是完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城市综合执法工作支持力度,合理确定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比例,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城管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城市管理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大对城市管理人员、装备和技术的资金投入。

14、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全省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库,继续搭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平台,深化与国开、浦发等金融部门及大企业集团合作,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15、改革规划管理体制。会同发改、环保、国土部门,推进同江市、xx市阿城区两个“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通过改革政府规划管理体制,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性规划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工作经验和模式,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我们住建系统的工作,没有一项不复杂艰巨,没有一项不是硬骨头。同时,经济发展、党的建设已经全面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又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既要勇于改革创新,又要坚持依法行政;既要苦练基本功,又要拓宽知识面;既要干活,又要干净。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的要求。

一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经济新常态下,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也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检验干部的能力水平,越能体现干部的作风,也越能培养和锻炼干部。如果工作中顾虑重重、拈轻怕重、裹足不前,不但会影响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还会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百姓安居乐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以敢于担当的态度、直面困难的勇气、解决矛盾的魄力,积极进取,干事创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面对经济新常态,面对新政策要求,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在提高知识性、专业性和工作水平上下功夫,深入学习国家和省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加强经济、金融、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调查研究、沟通协调、推进落实和现代化管理的能力水平。省厅将组织开展系列学习培训,加强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业务指导。系统归口各局也要加强对审批人员、窗口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帮助干部职工把握政策标准,提高业务能力。

三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要按照“三单一图”依法依规办事,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要健全专项经费支出风险防范机制,严守财经纪律,用好各项资金,及时拨付、定期报告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不出问题。要严格依法依规按标准收费,坚决取缔凭借行政行为“搭车收费”;严禁擅自设立前置条件“额外收费”;杜绝通过协会、银行等指定机构进行“延伸收费”。要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定期公开住建工作政务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要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出大的问题。

第9篇:海绵城市十四五规划范文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特聘专家周建军教授在2011年第8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特征与方向》的文章,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正进入一个总体转型的历史阶段,即从传统资源型转向资本型,从传统行政功能型转向经济功能型,从传统政府管理型转向市场服务型。但是四重制约使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资源短缺,像淡水、耕地、能源和铁矿等的短缺,将是严重制约我国持续发展的重大门槛;二是环境污染,使得我国快速城镇化中过早面临强大的环境恶化负面效应,陷入得不偿失的虚假繁荣与发展的误区;三是人口膨胀,然而科技进步所需求的就业人员却日趋减少,这种趋势使得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背负巨大而沉重的人口“十字架”;四是“多重转型”,使得转型期面临的各种发展问题和社会综合问题均处于临界状态,社会结构性问题异常突出,成为我国协调发展过程中的软肋。

为此,作者认为中国转型期有六个体现新特征的发展方向。一是全球化方向。随着发达国家城市中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大量的旧厂房、旧仓库和码头闲置,亟需注入新的经济活力,以求复兴,并进行重新开发和利用,而发展中国家快速工业化将使新型城市加入“全球化装配线”,有助于推动城市化。二是低碳化方向。城市转型的核心因素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新科技的发展与革命,而城市转型又是社会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火车头,因此低碳城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绿色生态城市,体现的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三是康居化方向。城市化快速爬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要加快缩小城镇工业化的差距,另方面更要注重城市化、工业化本身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四是区域化方向。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的崛起,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翼三大都市连绵区继续引领,辽中城市群、山东胶州城市群、厦漳泉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湘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等初现雏形,区域协调发展将勾画出中国未来经济的“新版图”。五是事件化方向。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转折和新标志就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起到引擎作用,诸如中国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城市重大事件,已产生带动中国城市发展的巨大功效作用。六是一体化方向。中国城市化的成败关键在农村,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实质上就是如何协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如何减少农民、稳定农民、致富农民,如何发展农业、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相关热门标签